强化干监工作的思考

2024-09-23

强化干监工作的思考(共8篇)

强化干监工作的思考 篇1

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加强审计法制工作是坚持依法审计的保证,是提高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法制意识、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执法水平的重要基础工作,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因而,工作中应把加强审计法制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推进“人、法、技”建设,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一、提高法制意识,强化审计法制基础建设

年来,我国审计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依法审计,依法行政已成为大多数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但仍有部分审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注重审计专业知识,忽视法律知识。因而,要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的法制意识,强化法制基础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专职法制机构,配备专职法制人员,以落实审计法制工作,检查督促依法审计情况。要求法制人员业务素质高,知识全面,不仅要精通审计知识,而且要具有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加强审计法制制度建设,推进法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法制工作水平。建立健全法制机构职责、审计复核制度、审计质量岗位责任制、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审计执法追究制、审计执法检查等法制工作规范,使法制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促进法制工作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二、提高服务意识,强化审计法制监督

开展审计法制工作要与开展审计业务有机结合起来,树立审计法制工作服务审计整体,把法制工作的重点放在当前审计业务急需解决的问题上,找准位置,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使法制工作深入到每个业务机构,落实到每个审计环节。第一,坚持制约监督。法制机构是审计机关的内部监督机构,是审计质量的重要把关者,因而必须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把住审计工作的这一生命线。对不依法审计,不执行审计准则、规范的行为,坚决要求整改,决不姑息迁就。第二,坚持“管、帮、促”,既要严格把关,履行职能,又要把监督过程变为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使审计人员能及时认识问题,纠正问题,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第三,树立服务意识。法制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审计常用的法律法规及时搜集整理,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要及时学习研究,为审计业务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使审计人员能随时找到所需法规,及时了解最新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另外,法制人员要认真研究审计规范,并结合实际工作,制定各种审计文书格式,如审计方案、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促进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

三、坚持以贯彻落实《审计法》和审计准则为中心开展审计法制工作

目前,贯彻落实《审计法》和审计准则的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审计准则执行不及时、不平衡、不到位的现象比较突出,审计方案准则、审计工作底稿准则等一些主要准则还未得到认真执行,审计工作中查多查少取决于审计人员良心,查深查浅取决于审计人员的决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因而开展审计法制工作,必须以落实《审计法》和审计准则为中心,特别应当抓好审计准则、审计规范的落实。贯彻落实审计准则,必须强化审计准则学习。要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对准则的学习,要求审计人员要对照准则找差距,纠正以前的错误做法,使审计准则落实到行动上;要组织法制人员对准则进行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把分散的各准则内容进一步形象化、系统化,便于审计人员掌握和实际运用。要把审计准则落实到具体审计业务中,切实提高审计执法水平和审计质量,必须建立审计内部制约机制。一是落实审计项目三级复核制度。要明确审计组、审计组所在部门、法制机构的复核分工,审计组主要侧重于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的合规合法,保证审计项目查深审透;审计组所在部门侧重于对审计报告的审核,对审计报告中涉及的问题、事实的表述、定性和法律法规依据进行复核;法制机构则是对审计全过程进行复核,包括审计程序是否合法,审计方案是否得到全面执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是否合规,审计证据是否相关、合法、充分,问题的定性、处理依据是否正确,审计评价是否恰当等,是三级复核中最全面、最重要的一环,对审计项目质量起着最后的监督保障作用。二是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感,明确审计人员、审计组长、审计业务部门、法制机构的责任,实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落实审计组长负责制,审计组长对项目业务质量全面负责,对不负责、弄虚作假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理处罚,审计组对审计质量承担最终责任;法制机构对复核意见负责,法制人员要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能。三是实行审计质量检查制度。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对审计项目进行质量检查,督促审计人员真正落实审计准则、审计规范,对审计质量差、落实审计准则不力的要进行整改,检查结果与对审计人员的考核挂钩。

当前,对审计质量的管理基本上不限于事后和表面,因而审计要开拓新的工作思路。(1)是突出审计监控的时效性,将复核关口前移,分两步进行审计复核。第一步复核安排在审计实施阶段基本结

束,审计组尚未撤离现场,审计报告未征求意见前进行,主要对审计程序、审计方案的执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审计证据进行复核,并提供有关法律服务,这样发现问题能及时补充、完善;第二步复核安排在代拟审计决定书和意见书后,主要对整个审计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复核,侧重于问题的定性、法规的引用等。(2)复核内容上,要突出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实现审

计复核由常规性向全面性的转变。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全过程的记录,抓住审计工作底稿,就能很好地解决审计深浅和是否如实反映问题,且易于落实审计组长、业务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强化干监工作的思考 篇2

(1)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会计凭证不合法,账簿记载不当,会计资料不完整,会计数据不准确甚至假造会计信息。(2)会计岗位设置不规范。一些企业为了减少费用开支或其他原因,违反《会计法》,不按规定设置会计工作岗位,有无会计证上岗的现象,会计工作交接手续不符合制度规定。(3)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人员往往只按企业领导的要求办事,不能有效地按国家财会法规、财经制度独立进行会计监督。(4)会计监督力度不强。由于会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不能有效地按国家财会法规、财经制度独立进行会计监督。乱挤成本、乱摊费用、损公肥私和私设“小金库”等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二、强化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企业应做好的工作

1. 加强会计管理,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必要条件

(1)按照《会计法》规定的标准配备业务素质相适应的会计人员。企业在选用财会人员时要符合以下条件:持有会计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依法办事、客观公正;具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按照健全的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要求,对广大财会人员及参与会计基础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经常的业务培训,使其更新知识,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达到应知应会的水平,提高会计培训工作的质量,确保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3)重视会计职业道德和法规教育。要进行经常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他们奉公守法,廉洁自律。要经常进行内部审计,抓苗头,及时预防,保持会计队伍的纯洁。

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夯实会计的基础工作

(1)内部控制的系统性能够更加全面地保证会计基础工作。内部控制目标不仅涵盖企业的会计系统控制,而且还需要合理保证经营的效益性和管理的合法合规性。要达到该目标,需要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的活动,涉及到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监管和核算,这充分保证了会计基础工作的系统和全面性。(2)内部控制手段的多样性能够更加有利于会计的监督工作。传统的会计监督手段主要以查错防弊为主,即在一定的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下,防止、发现、纠正会计系统的差错与舞弊;而内部控制已将风险评估作为主要的控制手段,是针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设置的,其主要体现在事前控制,以保证会计的监督针对性更强。(3)内部控制监控对象的广泛性能更加可靠地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保护。企业的绝大多数人员从事的工作和业务均会在会计系统中加以反映和核算。(4)内部控制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促进会计信息反映的准确性。内部控制的信息系统不仅处理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信息,同时也处理与外界的事项、活动及环境等有关的信息。企业的信息系统绝大多数均通过会计系统进行处理、加工,高效的信息沟通可以让会计系统反映更加准确,监督更加到位。

3. 落实会计基础工作的责任

(1)各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一个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或者出现混乱,首先应当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2)财务部门定期举行会计基础工作考评,作为对财务部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事后控制,不仅可以总结一定时期的工作成果,同时也是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通过考评,配合一些必要的奖惩措施,将整个财务部门的工作目标与个人工作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财务部门的工作目标将通过个人工作目标的实现而达到,即整个团队的成功才是整个部门或公司的成功。

摘要: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是对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 是指单位或部门根据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要求设置会计机构, 配备会计人员, 进行会计核算, 实行会计监督, 预测经济前景, 参与经营决策、考核经济责任的一系列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

关键词: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会计管理,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培训教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7.

强化农村儿童免疫工作的若干思考 篇3

摘要:目的对如何开展农村儿童免疫工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出生的436名当地儿童,根据儿童的居住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即常住组与外出组,其中常住组390名儿童,外出组46名儿童,对所有儿童开展免疫工作调查,包括对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卡的核查,以及对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灰糖丸疫苗、麻疹疫苗以及乙肝疫苗的免疫规划工作情况的调查,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在及时免疫规划工作方面,除卡介苗外,其它苗种如百白破疫苗、脊灰糖丸疫苗、麻疹疫苗以及乙肝疫苗等,外出组的及时率明显低于常住组;在合格免疫规划工作方面,外出组各种合格率均低于常住组;对于不合格免疫规划工作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超龄免疫规划与免疫规划间隔不足;对于儿童没有及时进行免疫规划工作的原因进行调查,显示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对免疫规划工作的时间与地点不清楚,二是对免疫规划针次尚不明确,三是儿童患病耽误免疫规划工作。结论父母外出打工组的及时率与合格率均低于常住组,这与父母的常年在外,对免疫规划工作信息接收不及时有关,医疗单位应加大宣传力度,要定期对农村儿童免疫工作进行调查,从而提高及时率与合格率。

关键词:强化;农村儿童;免疫工作;若干思考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172-01 对农村儿童免疫工作进行有效规划将有助于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帮助儿童健康成长。近些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们为了自谋生路,不得不背井离乡,伴随人口的流动性增大,儿童们尤其是留守儿童们的免疫工作难以全面开展。我们随机抽取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出生的436名当地儿童,对其开展免疫工作调查,包括对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卡的核查,以及对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灰糖丸疫苗、麻疹疫苗以及乙肝疫苗的及时与合格情况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出生的436名当地儿童,其中男童230名,女童206名,年龄在3岁至7岁不等,平均年龄(5.12±1.09)岁。

1.2调查方法:随机抽取10个村,对各村的儿童进行调查,其中436名儿童为常住儿童,另46名儿童父母有一方或双方均外出务工,根据儿童居住情况,将所有儿童分为两组,即外出组(46名)与常住组(436名),对所有儿童开展免疫工作调查,包括对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卡的核查,以及对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灰糖丸疫苗、麻疹疫苗以及乙肝疫苗的及时与合格情况的调查,并进行分析与评价。

1.3数据分析: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组间比较用t,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及时率比较:除卡介苗外,其它苗种如百白破疫苗、脊灰糖丸疫苗、麻疹疫苗以及乙肝疫苗等,外出组免疫规划工作的及时率明显低于常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具体数据,我们参照表1。表1两组儿童各种疫苗免疫规划工作及时率比较

组别例数(n)及时率卡介苗(n,%)脊灰糖丸疫苗(n,%)百白破疫苗(n,%)麻疹疫苗(n,%)乙肝疫苗(n,%)常住组390389,99.74%389,99.74%388,99.49%382,97.95%385,98.72%外出组4642,91.30%43,93.48%42,91.30%24,52.17%22,47.83%X2/6.00128.69111.49121.51113.02P值/<0.025<0.005<0.005<0.005<0.0052.2两组合格率比较:外出组各种接种率均低于常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具体数据 ,我们参照表2。表2两组儿童各种疫苗免疫规划工作合格率比较

组别例数(n)合格率卡介苗(n,%)脊灰糖丸疫苗(n,%)百白破疫苗(n,%)麻疹疫苗(n,%)乙肝疫苗(n,%)常住组390389,99.74%389,99.74%388,99.49%382,97.95%385,98.72%外出组4642,91.30%23,50.00%42,91.30%24,52.17%22,47.83%X2/43.0252.6990.4990.513.02P值/<0.025<0.005<0.005<0.005<0.0052.3不合格免疫规划产生的原因:对于不合格接种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超龄免疫规划与免疫规划间隔不足[1]。在超龄免疫规划方面,本组调查过程中,16针次超龄免疫规划,常住组儿童2针次(占12.50%),外出组儿童14针次(占87.50%);在免疫规划间隔不足方面,10针次间隔不足,常住组儿童1针次(占10.00%),外出组儿童9针次(占90.00%)。

2.4没有及时免疫原因调查:对于儿童没有及时进行免疫规划工作的原因进行调查,显示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对免疫规划工作的时间与地点不清楚,二是对免疫规划工作针次尚不明确,三是儿童患病耽误免疫工作[2]。在不清楚免疫规划工作时间与地点方面,50针次,常住组儿童3针次(占6.00%),外出组儿童47针次,(占94.00%);对免疫工作针次尚不明确方面,总计32针次,常住儿童3针次(9.38占%),外出组儿童29针次(占90.63%);因儿童患病耽误免疫工作6针次,常住组儿童2针次(占33.33%),外出组儿童4针次(占66.67%)。

3讨论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父母外出打工组的及时率与合格率均低于常住组,这与父母的常年在外,对免疫规划工作信息接收不及时有关,医疗单位应加大宣传力度,要定期对农村儿童免疫工作进行调查,从而提高免疫规划工作的及时率与合格率。

为了进一步强化农村儿童免疫工作,有必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于儿童的出生情况要有所了解,及时向家长灌输免疫规划工作知识,宣传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二是对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的系统化与专门化,从而有助于免疫规划工作与检查工作的开展;三是加大核查力度,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免疫规划工作的持续稳定进行[3]。

参考文献

[1]张红菊.当前农村儿童免疫接种现状及对策[J].中国热带医学,2009.

[2]魏宏妮.儿童父母计划免疫知识认知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5.

[3]四川省宁南县卫生防疫站,我们是怎样开展农村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J],中国农村医学,1983.

强化干监工作的思考 篇4

内容简介:目前在广东监狱企业里,对确保产品质量的手段和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对质量的管理大多仅限于产品质量的检验,即主要依靠全检或抽检的手段或侧重在重点人、重点部位进行检查的方式,这种事后检验为主的质量管理方式在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防止不合格品出厂、确保产品质量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属于被动式、救火式的管理,没有建立起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其效果是有局限性的。本文通过对目前监狱企业生产质量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强生产质量管理工作、构建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监狱企业 生产 质量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竞争的焦点由“数量”转变为“质量”。“质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的产品、服务质量如何,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一次重大的产品质量事故足已摧毁一个企业,由此质量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过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由这些相互联系的协调活动所形成的管理体系,称为质量管理体系,简称QMS。质量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目前大部分的监狱企业以来料加工生产为主,主要采用产品质量检验为主的质量管理方式,质量管理工作处于刚刚起步的状况,仍停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水平,为质量检验阶段。

一、目前监狱企业生产质量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监狱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强化质量管理的意识不强。

监狱企业生产项目基本以来料加工为主,随着监狱体制改革的深入,监狱原来专门负责质量管理的部门随之取消,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监狱劳动改造科负责。监区则成立由分管劳动改造副监区长、生产干事和管区警察等人员组成的产品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推进监区的质量管理,指导、检查监区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监狱基本上采用客户满意度和合格品率来衡量产品质量,较少采用产品标准等级指标。这主要受制于来料加工业以客户要求为准,另一方面也说明监狱没有形成自己的产品质量标准。监狱企业对产品质量问题多数采取救火式的措施,有问题则返工,管理者没有深入思考质量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杜绝质量问题的发生。

(二)缺乏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工作弱化。

监狱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缺乏系统的规范,制度建设落后,或者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但缺乏可行性或执行落实不到位。没有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网络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完善质量管理奖惩制度、分析制度和质量考核细则,加强质量检查考核力度等等,工作的开展仅停留于表面或仅应付出现的质量问题,没有深入细致地去抓,效果差强人意。

(三)管理人员的水平和劳动人员的技能是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2010年8月广东省监狱系统推广监区警察生产劳动管理工作模式以来,监区警察的生产劳动管理水平和执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还存在观念落后、质量管理应用统计技术的水平较低,生产、质量管理业务知识不足、管理水平和积极性不高的现象。罪犯生产技能低、质量意识薄弱,为了完成劳动任务只追求数量而不保证质量,甚至企图蒙混过关。由此种种原因,造成了质量技术应用和生产过程控制不强的状况,生产过程中只能靠事后把关的方式来控制,对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不足,产品质量缺乏有效的控制,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影响了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名誉。

(四)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活动成果得不到有效巩固和推进。

质量管理(Quality Control,简称QC)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策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目前监狱企业均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随着质量管理人员业务知识的不断培训和与社会先进企业的交流,活动水平和质量逐步提高。但活动在实际开展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重数量、轻质量;注重结果、轻视过程;注重形式、忽视实效。二是QC小组成员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的单位领导对QC小组活动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很多小组死气沉沉、活力不够,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三是观念落后,质量管理应用统计技术的水平较低。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场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的复杂程度和大量数据分析的难度,对QC小组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法,从大量的数据中寻找规律,分析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由于监狱企业的特殊性,信息较为封闭、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慢,加上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在活动过程中运用统计技术大部分只停留在“两图一表”上,对近年发展起来的“创新型”课题类型也是一知半解,更不要说推广和运用了。四是QC小组的成果得不到有效巩固和推进。QC小组活动取得成果后,必须将有效措施标准化和制度化,巩固成果,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在QC小组方面,往往把制定巩固措施看作是本次活动已经结束的标志,而不大考虑巩固措施的制定质量以及能否落实,是否有效。这种只求耕耘不问收获价值的思想和做法,不仅会削弱QC小组活动的增值能力和绩效,冲击QC小组成员从收获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还会影响企业各级领导对QC小组活动的信任度和支持力度。

二、进一步加强生产质量管理工作、构建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建设力度和生产过程的质量管控。

1.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建设力度。“不讲规矩不成方圆”,标准化工作是加强过程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管理规范化的需要。通过制度进一步规范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职责、质量控制的方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质量教育培等内容,使该项工作“有法可依”,引导监狱生产运用科学的质量理论和工具,推进质量改进,提高生产效益。

2.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责任制,完善考核机制。拥有罪犯这一群特殊“员工”的监狱企业注定了他的复杂性:管理者是警察,他是发命令,喊口号的;而被管理者,即掌握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对产品质量最有发言权的操作工、检验员、施工等却是一群拥有特殊身份----被强制劳动改造的服刑人员。由于当前的管理考核机制的局限,导致被管理者及管理者都不能发挥应有的聪明和才智,企业文化与监狱文化一直以来都无法融会贯通,所有的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监狱企业的发展,是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的一个根本原因。因此,要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网络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完善质量管理奖惩制度、分析制度和质量考核细则。加强质量检查考核力度,落实从原材料进厂至成品出厂全过程的质量检测控制措施,及时发现问题,查找隐患,采取针对性的防范(纠正)措施。将产品合格率,质量管理措施落实情况,与责任管理人员的工作实绩考核、经济奖罚紧密结合,激励管理人员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心,形成浓厚的良性竞争氛围。其次,结合《罪犯考核奖罚规定》细化、量化产品质量考核指标,对罪犯质检员和操作工完成岗位职责情况加强督促考核,对产品质量好,完成生产任务出色的人员,在行政奖励方面优先考虑,并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物资奖励。对于未能达到产品合格率指标的,予以扣分处罚;造成较大质量事故的,进行相应的行政处分。通过奖优罚劣,强化罪犯的质量意识,促进罪犯钻研生产工艺、掌握生产技能,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3.强化质量检验机制。要提高质量检验工作,一是需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机构,配备能满足生产需要的质量检验人员和设备、设施;二是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从原材料进厂到产成品出厂都要实行层层把关,做好原始记录,实行质量追踪,并要实行自检、互检、专检三者配套。三是要树立质量检验的权威,真正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进厂,不合格的半成品不流到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4.抓住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设置生产过程管理控制点。控制点是生产现场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对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以及主要因素等采取的特殊管理措施和办法,实行强化管理,使生产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保证规定的质量要求。加强这方面的管理,需要对企业整体作出系统分析,找出针对性较强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并加以控制。这方面QC小组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有针对性地建立课题,通过PDCA循环分析出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产生成果后转换成一个质量控制点加以控制。

5.对新投入生产岗位的罪犯要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设置质量管理点和质量控制点。新投入生产岗位的罪犯不适应车间劳作,想尽快完成生产任务,在疏于监管或在追求数量、完成劳动定额的压力下,部分罪犯就会无视质量,盲目抢干,产生质量问题较多。因此,我们必须在严格监管的基础上加大对新手的产品质量监测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之在多次反复中,培养良好的劳作习惯,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6.加强不合格品的管理。对不合格品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对不合格品作出及时的处理,如返工、返修或报废,但更重要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制造过程中产生不合格品的系统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制造过程恢复受控状态。因此,不合格品管理工作要做

到“三不放过”,即:没有找到责任和原因“不放过”;没有找到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人没有受到教育处理“不放过”。

(二)围绕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进行质量管理工作的创新。

1.在监狱管理工作中导入和运用ISO9001:2000质量认证体系,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增加富有监狱特色的内容,加以创新。

监狱管理工作的创新,要求我们的监狱管理引进并融合于各类科学成熟的标准,尤其是国际化标准,这更有利于我们监狱管理工作适应国际行刑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已有少部分监狱通过ISO9001:2000质量认证体系,对监狱质量管理体系与监狱日常管理工作的相结合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结合监狱的实际情况,将理解标准的内涵与监狱管理工作实际相结合,找准监狱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切入点,树立持续改进意识,常抓不懈,通过监狱一体化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确保监管改造秩序的安全稳定,理顺监狱的基础管理,提升监狱整体管理水平。

2.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促进“两个质量”的提高。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品质,综合运用从产品的研究设计、制造到售后服务的一套品质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目的是企业组织全体员工和各部门参加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品质全过程的环节,从而有效的利用企业资源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TQM是以质量为中心的全面管理,近年来又有新的发展,其基本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可简单归纳为“四全管理”,即全面质量、全过程、全员参加、全面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现代管理方法。IS09000标准作为质量活动指南和质量保证模式,只是为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一个基本框架,而TQM的基本思想是彻底地让用户满意,其精髓是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确保企业成长和“长寿”。日本经济成功、产品质量在世界上公认最好,就是得益于推行TQM;英国在世界上认证数量最多,但质量并不是最好。这说明企业的质量管理还是要以TQM为本,把严格贯标认证建立在强化TQM基础之上,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把深化TQM作为企业成功的根本和生存发展的百年大计,而不是满足于IS09000认证。

生产劳动现场是监狱改造罪犯的主战场,随着监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罪犯劳动改造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监狱执法的需要。罪犯劳动改造的质量水平,是考核罪犯是否积极接受改造的重要量化标准。有些监狱的主要做法是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手段、方法和理论作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生产管理体系,狠抓质量管理这一中心环节,强化劳动改造理念,规范生产现场管理,大力推行目标、方针管理,建立了以保证和提高罪犯劳动改造质量为目的,以“标准、考核、奖惩”三维一体为内容的质量责任制,明确了各监区、各管区、警察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责任、任务和权力,同时将质量责任纳入经济责任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考核兑现。

(三)在警察职工和罪犯中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体现其自身价值,激发主观能动性。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小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QC小组活动推进方针与计划。

监狱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逐步完善QC小组活动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QC小组活动管理规定,以推动企业QC小组活动逐步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经常化。为使企业的QC小组活动有计划地推进,质量管理部门应结合企业的经营方针、目标,主动制定本年度QC工作的推进方针和计划,以明确QC小组推进的力度和重点,QC小组成员的质量教育,企业内部QC小组成果发表与经验交流,以及外出培训学习、交流等计划的安排,推进企业QC小组活动更广泛、深入、健康、持久地发展。

2.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QC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监狱企业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并配备一系列确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激发警察职工和罪犯参加和搞好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可采取理想教育与目标激励、荣誉激励、物质激励、培训激励等多种方式,使警察职工和罪犯积极投入到各项质量改进活动中去。QC小组活动的开展,激励了领导的责任感,调动了警察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塑罪犯的劳动观念,培养其主观能动性和责任意识,增强了积极改造的信心,促进改造质量的提高。

3.针对现场存在问题开展小组活动。

QC小组要以提高“两个质量、两个安全、两个效益”为目标,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重点提高警察的生产现场管理水平和执法水平,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遵循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实现监狱生产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巩固和推广QC成果。

QC小组活动成果的巩固工作,包括制定巩固措施和实施巩固措施以及对它们的管理,在诸多QC小组的管理活动中,它是一项极其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工作。小组成员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巩固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规定制定巩固措施和实施巩固措施的主体和责任,取得小组所在部门和有关行政组织的支持和重视。同时要制定对巩固工作开展定期检查和抽查的制度,以便对巩固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检和年度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整改。只要全面做好成果的巩固工作,成果的实效性就会得到可靠的保障,防止问题的反复发生。

5.将质量管理工作与其它改造手段有机结合起来

目前越来越多的监狱在应用QC小组活动方法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探讨罪犯的管理、提高改造质量等新课题,使之在监狱质量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组织罪犯劳动生产过程中,与其它改造手段结合起来,有意识地主动引导、教育罪犯,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人际关系协调性和生产技术性。不单在罪犯劳动改造领域,在教育改造等领域也运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改造质量,特别是QC小组活动的PDCA循环,是各项工作的基本方法,通过计划、分析查找原因、制订实施对策、检查效果、制订巩固措施等步骤,对罪犯的教育转化、心理矫治等工作进行攻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QC小组活动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改造手段,把它作为提高罪犯素质,培养其主体意识、自觉改造意识的有效载体,积极利用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来净化罪犯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罪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提高质量管理者、劳动者的质量意识和劳动积极性。

1.注重质量文化的建设,提高质量管理者和生产者的质量意识。

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全体管理者和生产者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适应外部激励的竞争环境和提高内部的质量,共同拥有的与质量有关的价值观和信念。企业质量文化的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者和生产者质量意识的最有效途径,应从更新质量观念和提高员工素质入手,紧紧围绕市场和顾客需求这个中心,着眼于全面质量管理,改变管理者和生产者“重产量,轻质量”的观念,树立起“人人事事与质量相关”的观念,逐步形成浓厚的质量文化氛围,提高产品质量。为此,首先要加强对员工的质量教育,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其次,应对管理者和生产者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管理者和生产者的文化和技术素质。再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活动,结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增强员工对质量活动的参与程度。只有提高了企业的质量文化水平,质量管理的措施才能得以贯彻落实。

2.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激发管理者、劳动者的从业热情。

产品科技含量和管理者、劳动者的从业热情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深层次因素,也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途径,而管理者、劳动者的从业热情,又是提高产品质量基础的基础。如果企业舍弃这两个基础,而奢谈提高产品质量的各种措施,就会舍本求末,很难收到较好效果。

3.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学习借鉴社会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做法。

强化干监工作的思考 篇5

随着农村信用社业务的不断发展,各项业务稳健经营对于信用社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财会工作是信用社的基础工作,是抓好内部管理的根本,如何转变观念,找准切入点,有效加强会计检查辅导工作,提升基础管理水平,本人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会计检查辅导的现状

会计检查辅导是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部门对辖内营业网点会计出纳制度落实、业务操作、岗位职责履行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指导的一项工作制度。有效实施会计检查辅导,对促进信用社会计核算质量的提高,规范业务操作,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对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保证。目前,在信用社会计检查辅导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㈠对检查辅导重要性的重视不够。一是存在重业务发展,轻经营管理的思想,认为会计检查辅导是小事,与经营、效益关系不大, 未能高度重视会计检查辅导工作,没有把会计检查辅导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会计检查辅导工作等内部的管理和监督,风险意识不够强;二是存在检查辅导走形式,监督不力的现象。一方面部分营业网点检查辅导员并未真正落实检查辅导工作,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会计检查、监督只停留在口头上,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各项制度挂于墙上,各种处罚

措施浮在表面层次上。

㈡检查辅导力量有待于加强。一是检查辅导员队伍素质不高。一方面,由于检查辅导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这就要求检查辅导员熟悉各项业务制度、规定和办法,具有检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且必须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业务操作技能。而目前基层信用社队伍中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程度偏低、操作技术落后、人员结构老化等问题;另一方面熟悉单项业务的人员较多,具有综合业务素质的人员较少;熟悉传统会计业务的人员较多,了解创新业务的人员较少;熟悉传统操作技术的人员较多,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员较少。二是未合理配备专职会计检查辅导员。检查辅导员大部分都是由主办会计兼职,部分主办会计在日常忙于业务工作,而无暇顾及对会计检查辅导工作,往往是上级布置了,就应付一下,未能充分认识检查辅导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基础,也是加强内部控制、防范案件发生的有效监督手段。

㈢检查辅导方法有待于改进。一是检查辅导方式单

一。检查与辅导未能有机结合,只顾检查,提出问题,而不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和辅导,不能及时进行整改,难以从根本上消除“病根”。二是检查辅导内容过于简单,检查只限于会计出纳方面的业务操作方面, 而往往忽略了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履行等情况全面系统的检查;部分信用社在检查工作基本上还局限于防错查弊,查问题只查表面,没有深入分析原因,没有做到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一般辅导与重点帮教相结合,检查往往达不到预计的效果。

二、强化会计检查辅导工作的措施

会计检查辅导制度是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消除风险隐患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当前会计检查辅导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㈠加强对会计检查辅导重要性的认识。一是提高认识,明确责任。要把会计出纳检查辅导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明确联社分管领导为会计出纳检查辅导工作第一责任人,财务会计部经理是主要责任人,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监督落实,使各项业务操作达到规范化要求。二是检查辅导要“抓牢、抓实”。会计检查辅导要有计划和针对性,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抓牢,不能只是就事论事,还要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源,纠正差错,完善各项业务操作。总结经验,摸索规律,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检查辅导水平。㈡抓好会计检查辅导队伍建设。一是推行会计辅导检查聘用制。在辖内公开选拔,聘用专职会计辅导检查人员,加强对会计工作的检查与辅导。在此基础上制定《农村信用社会计检查辅导员岗位职责》,实行会计检查辅导员目标责任制,实行划片管理,责任到人,交流轮换,交叉组织进行检查辅导。二是对履职情况实行问责制。凡在检查中不作为或失职,造成包片社出现会计结算差错及其他违反规章制度等事故问题的,检查辅导人员对事故负连带责任。三是建立

激励约束机制。将检查辅导员的履职情况纳入其绩效工资考核,按年度根据各辅导员工作表现与所负责营业网点的会计核算质量对辅导员作出评价, 对于优秀的辅导员可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而对于违规的辅导员,将追究其责任。同时要积极探索辅导员的工作与基层社的绩效考核相结合,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加强学习。制订切实可行的业务学习计划,采取业余自学、集中组织学习、岗位培训等多种形式强化学习,主动参与,善于思考,注意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与时俱进,充分掌握信用社业务知识,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流程,这样才能确保检查辅导工作质量,树立检查辅导权威,规避监督检查风险,培养一支有经验、通业务的复合型检查辅导员队伍,以适应业务发展需要。

㈢完善会计检查辅导体制。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一方面要建立检查辅导工作制度,落实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做到财会检查工作的制度化;强化对辖内的财会业务辅导工作,做到辅导工作的经常化;另一方面要建立检查辅导情况反馈制度,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基层营业网点限期整改,并形成书面整改材料,确保各项制度落于实处。二是全面推行检查辅导监督制度。要结合辖内实际,采取集中监督或分散监督的形式,对所有网点的业务操作人员实施全面监督。三是检查辅导工作采取灵活有效的工作方式,做到“检查、辅导、报告与整改”四相结合、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一般辅导与重点帮教相结合,不断完善检查

辅导机制。

强化干监工作的思考 篇6

靳颖

〔内容摘要〕 本文结合我市农业部门农业信息工作开展情况,就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初步建议,以期能更好地发挥农业信息的作用。

〔关 键 词〕 农业信息建议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农业局信息科

信息,作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愈来愈大,特别是随着计算机诞生、人造卫星上天,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信息时代,瞬息万变,以信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这些变化极大地刺激了农业及农村领域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和渴望。农业信息,以其拥有占绝对优势的最大数量的受众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作用而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大量的农业项目调研、规划、计划制定、技术路线和方案选定、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可行性论证、成果鉴定等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持与保障。尤其是在生产上,随着“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对已掌握经营自主权、渴望脱贫致富的农民来说,必须接受市场经济的挑战,这不仅需要提供各种农业实用技术信息,而且要提供商品信息和市场动态以及综合经营信息。可以说,从农业决策到农业生产,整个过程无不与信息息息相关,大到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动荡,小到某农户种什么、卖什么,无不与信息密切相连。

六盘水市农业局于2002年设立信息科教科,各县级农业局也分别按要求在业务股、农经站等部门设置了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在继续发挥原有机构农业信息收集与传递功能的基础上,信息机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按照省农业厅编制的《农情调度月历》对本地区整个农业生产领域涉及情况按照既定时间进行周报、半月报、月报、季度报、半年报、年报并即时提供文字资料,市县两级农业部门每年报送农情调度类报表、资料达到300余份。

二是以简报形式收集、整理、发布各地有关市场、技术、政策、工作动态等方面的信息。据不完全统计,市县农业部门以局机关和业务科室编发的简报分别有《六盘水农业信息》、《农业信息》、《农业工作简报》、《信息反馈》等,每年编发量超过100期,提供各类信息500余条。其中市农业局信息科每年编辑、印发简报《六盘水农业信息》30余期,1300余份,信息量达到150条(篇)左右。此外,各地随时报送党政机关和业务指导部门的各类信息无法准确统计,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量大面广综合性强的农业信息通过报送省厅领导、业务指导处室和市领导、各县区农业局,为各级领导、部门了解和掌握我市农业工作整体进展、存在问题、做出决策提供了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服务。

三是各级农业部门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根据《“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和《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和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和有关要求,多方争取,加大投入和培训力度,建设农村信息员队伍,以中国农业信息网提供的“一站式”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以下简称“一站通”)为平台,为推进我市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延伸、落实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和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据统计,自工作开展至今,我市共培训农村信息员228人,共注册“一站通”信息服务站92个,信息服务联系人93名,网上注册数量居贵阳市、黔南州、毕节地区、遵义市之后位于全省第五位(据中国农业信息网查阅数据)。2005年,按照省里安排,我市共对84个县及县以下农村信息服务站进行了网上认定申报,对98名县以下农村信息员进行了网上认证申报。并从各县区农业信息工作组织机构情况、机构的基本背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工作经费以及有关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情况等方面对全市农业信息工作进行摸底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我们可喜地发现,农业信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广大农民自发学科技用科技、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如六枝特区农业

局科研茶厂的“夜郎雪剑”名优茶、六枝落别苦荞糊厂的“雾峰”苦荞糊、六枝落别优质米基地的“滴水滩”富硒米、六枝大用毛坡的小红蒜、水城县发耳乡大寨村的仔猪等特色农产品通过“一站通”和农经网等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上网发布销售信息,引起了各地客商的关注,来电来函联系不断,促进我市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户收入的增加,受到获益农户的好评。

四是加强和新闻单位的交流、联系,借助新闻舆论的宣传优势,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工作的重要作用。市信息科教科先后联系、配合市报社、市电视台、市电台开辟专栏,利用电视、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对全市农业工作整体进展情况、取得成绩、各地生产实践与结构调整中涌现出来的新点、亮点和典型事例进行大力宣传和系列报道,如与市报社联办的《辉煌十五农业篇》全程回顾我市农业十五发展历程,以典型生动的实例展现各级农业部门坚持“以科兴农、以科促农”思路,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所做的大量艰巨而细致的工作,以及由此带来的丰硕成果,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农业信息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发挥了出人意料的效果,也成为广大干部职工新时期创造新业绩的新动力和助推器。此外,信息科教科还负责本地区有关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农业标准化相关知识的宣传、组织协调地方标准的制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市农业领域重要问题进行基层调研、新型农民培训、科技三下乡、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协调、组织与实施等,其工作范围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农业信息,而是随着社会进步与农业发展,向更多的领域拓展,从而更具综合性和多面性,这也对农业信息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就整体而言,我市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基本上形成了定期、稳定的农业信息采集、发布和上报渠道,对反映和指导全市农业生产发挥了一定作用,为“金农工程”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奠定了基础,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但与此同时,面对农村面大、人口众多、素质偏低、经济基础薄弱的现状,加上农业部门信息服务机构中普遍存在的成立时间短、专职人员少、变动频繁、经费不足、管理技术跟不上等情况,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何制定完善的工作机制,加快农业信息体系建设,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的需要并为之提供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显得任重而道远。结合调查情况,我市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工作的不足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机构不健全、人员不稳定、素质参差不齐。市县两级虽按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农业信息机构,但除市级专门成立信息科教科外,其余四个县区均设在业务股、农经站,县以下的信息服务站多挂靠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办公设施和地点则与农经网服务站合处进行,全市县及县以上从事此项工作的18人中除两人为专职借用外,其余均为兼职,并且市县两级机构中均出现因机构、人事变化而人员变换较频繁的现象,乡镇的表现更为普遍。由于缺乏专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加上办公地点与设备的不稳定,且变换较频繁,导致工作连续性不够、质量不高,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的基层机构人员缺乏必备的网络基本知识,对“一站通”停留于字面,实际操作能力很低,对一些基本情况稀里糊涂,甚至一问三不知。

二是缺乏必要的专项经费。全市信息服务机构中仅有两个机构有专项经费,年均5000元。资金的短缺一方面造成硬件设施无法配套完善,一方面造成部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由于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培训,管理能力低,行动跟不上。与之相比,由市气象局主办的农经网,因资金投入大、设施配备到位、加上专职工作人员和技术管理做保证,目前已完成市级信息分中心、4个县级信息服务中心和98个乡(镇、办)服务站的建设任务,其信息网络体系已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并与电信、劳动、远程教育等部门联手,在声讯服务、劳动就业指导、远程教育培训方面开展得红红火火。相比之下,对农业信息具有得天独厚优越条件的各级农业部门在农经网中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据从市气象局农经网负责人处了解到的情况,每年由农业部门提供的信息廖廖无几。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这种部门之间关系的不确定,导致农业部门在农经网中的作用处于游离、失重状态。

三是农业信息工作及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在部分地区认识模糊。部分乡(镇)党政领导由于认识上的不足,重视力度不够,加上乡镇经费普遍紧张,配备专用电脑有相当大的困难.在原定计划方案中,“一站通”与“农经网”合处办公,但在具体操作上,乡(镇)因中心工作过于庞杂,人员不稳定的同时,“农经网”所配电脑也常被乡镇中心工作及农经网业务所挤用,致使“一站通”业务难以正常开展,导致

此项工作长期处于虽建有网点,但无人负责,业务难以正常开展状态。一些基层机构一提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就单指“一站通”,有的乡镇领导、农业技术干部对农业信息不关心、不应用,存在功能性障碍。四是涉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涉农信息如土地、水利、环保、坡改梯、退耕还林还草、气象、农机、统计等均由不同的部门归口管理,各自独立,缺乏沟通。各部门在统计口径上由于采用标准不统一或不规范,造成部门间资源无法共享或不能充分共享,也造成农业信息采集、获取渠道不够全面,存在时差和效差。

五是当前地区信息多限于简单的动态、进展或产品供求,一些新技术、实用技术类的信息多来源于其它农业网站转载,由于农民经济条件和自身素质限制,信息接收量小,消化吸收不了,转化程度不高。而结合本市实际对此进行专业分析,提出实用建议、意见用于指导实际生产的信息基本没有。

六是农村种养业专业协会发展相对滞后,部分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乡村能人对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业生产经营者对农业信息知识的接收和掌握程度整体不高。据各县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调查情况:全市共有各类龙头企业、经营大户、种养大户、协会、中介组织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近百个(户),而拥有计算机、具备联入互联网条件、已上网的不足20%,龙头企业在其中占很大比例,主要是从农业产品供求出发,为其寻商机,找销路,信息获取面较窄,其它大多数生产经营者受条件限制,信息仍较闭塞。

在国家信息化的总体部署中,“金农”工程自2005年起被列为国家电子政务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建设和推进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选择,形势的发展,对加强农业信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做为基层农业部门,如何立足市场、服务三农,扩大农业信息服务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效益,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增强对政府的宏观决策支持能力,促进传统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向现代观念和现代管理转变,全面推动我市农业信息工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是开展以农民为终端的信息服务是政府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领导对此项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这是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信息体系建设的基础设施到位、完善,是此项工作正常开展的保障。

第二是健全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在原来基础上,由市至县到乡,逐级理顺、明确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和人员,确保每个机构都有明白人、做明白事。

第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建设一支既有扎实业务知识又具备一定电脑知识的高素质管理队伍和信息员队伍。特别是要扩大农村信息员培训面,农村信息员是连接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与广大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是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此项工作应做到长期、持久、深入、全面,切实提高农村信息员的素质,真正发挥作用。

强化干监工作的思考 篇7

社会越是发展和进步, 安全问题就越显得重要。没有安全做保障企业的一切效益都将无从谈起, 所以说, 安全是企业运营和盈利的重要前提条件。火灾是威胁企业的一个普遍安全隐患, 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油田企业一旦忽视消防安全, 带来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 所以, 油田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油田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与责任主体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始终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安全工作为重点, 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 从维护广大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公司财产, 实现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具体做法如下:第一, 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 建立层级消防安全责任制, 做到职责明确, 责任到人。第二, 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专职督查组建设, 逐步推行安全生产电脑化管理, 利用开发的安全管理软件, 建立企业安全管理数据库,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第三, 抓好义务消防队员的演练;加强专 (兼) 职安全员队伍的建设。第四, 完善各类考核制度, 建立科学的考核奖惩办法, 调动各级安全员工作积极性, 并做好奖惩的考核验收和表彰工作。第五, 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制定安全员培训计划, 高标准地完成培训任务, 提高各类责任人的素质和社会安全意识及自防自救的能力。

(二) 责任主体

1. 油田企业。

油田企业是社会消防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企业的消防威胁也只有通过企业自身的消防安全建设来落实才能消除。落实消防工作坚实的社会基础一是提高油田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能力, 二是提升员工的消防安全素质。有了这样的基础, 消防工作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控制。所以, 提高油田企业自身的消防安全能力和素质对于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意义重大。

2.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

要紧紧依靠政府的领导, 把油田公司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纳入政府部门年度消防安全责任状当中, 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当中, 上升为政府行为, 最大限度地确保组织领导, 做出责任明确到位、保障措施到位、考核奖惩到位。

二、强化油田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建议

(一) 领导要高度重视消防体系的建设

作为企业单位的各级领导要对消防安全工作高度重视, 将消防管理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消防管理条例》、《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采取从上到下各部门签订安全责任书的方式, 对各部门的消防安全进行管理, 建立责任安全制度, 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 实行奖惩制度。并且在单位成立自上而下的安全防火委员会, 建立相关的领导部门与参与部门, 由领导部门牵头, 领导各个参与部门做好相关安全消防工作。在重点防火单位要配置有相关经验的消防人员, 在次要的防火单位要做好相关人员的巡查工作, 从而构建完备的消防管理体系。

(二) 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要做好消防工作, 只有相关消防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也是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通过消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提高其认识, 让全员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 提高防火的警惕性才能营造良好的氛围, 才能达到“全员重视消防、全员参与消防”的目标。油田企业在制定消防宣传形式时应该本着最大限度激发员工学习热情的目标, 采取灵活、广泛、时效性强的方针, 运用最新的案例丰富教育内容, 创新宣传形式从而使消防知识能够真正的入脑入心, 使消防知识的宣传不会落空。各单位在具体开展消防宣传活动时可采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 在人数不是很多的部门可采取集中开办学习班、讲座的方式;在人数较多的部门, 举行研讨班不很现实的情况下, 可以悬挂横幅、分发学习小册子的方式;为使消防宣传延伸到各个角落, 企业可以在醒目的位置办板报, 在企业的走廊里张贴标语等方式, 从而使员工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见相关的知识。另外, 企业的相关部门应组织消防人员根据各岗位的特点, 编制警示小卡片、消防故事小案例、消防知识的顺口溜等简洁易懂的宣传资料, 定期到一些消防重点部门进行分发, 或者知识竞赛的方式进行有奖回答。也可以制作成消防知识幻灯片使之更生动形象, 运用多媒体进行讲解。总之, 油田企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使广大职工的消防安全知识得到增强。

(三) 让所有员工理解火灾处置的一般程序

一般情况下, 油田企业发生火灾后, 其处置程序为:第一, 报警。公司员工或值班人员看到火情后应立即拨打“119”进行报警, 并派人到主要路口接车引路。第二, 启动公司应急预案。保卫部门和本公司消防部门接到火情通知后应立即启动公司应急预案。第三, 处置。在第一时间通知所以的消防人员专职的志愿的, 使其迅速集结, 进行相应的灭火救援行动。第四, 善后处置工作。待火灾得到控制后, 公司的保卫部门要协助公安消防部门到火灾现场查明火灾原因, 调查火灾损失。发生火灾事故、损失严重的单位 (部门) 负贵人、直接责任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规章制度给予严肃处理。让员工理解火灾处理的一般程序后, 可以在火灾真的发生时不会发生员工不作为的现象, 从而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

(四)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消防技能

油田企业应本着的原则是“向培训要素质, 向素质要能力”, 从而有目的地对其专职消防队伍及重点岗位的消防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因为, 专职队伍人员是消防的主力, 所以在专职队伍的培训方面必须要以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实战技能为目的, 其培训计划的制定既要结合相关的理论又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有目的的实施训练。训练结束后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考核, 对考核不合格的务必进行再次培训以保证其业务过硬。在对志愿消防队伍培训方面, 对志愿消防队员要分批分期地进行脱产培训, 对这些队员要进行相关的知识的培训, 既要使其了解灭火的方法与技巧还要使其能够懂得相关的救援与自救能力。在实战方面企业可以组织队员模拟训练, 使消防队员通过系统的学习了解应急技能, 使其成为油田企业消防队伍的中坚力量。对重点岗位的人员培训, 要开展生产与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在工作之余对其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理论知识的培训, 在实训方面要让这些队员掌握一般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最重要的是掌握逃生常识。通过对不同人员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 使其职工的防火安全意识和技能都得到提高。

(五) 加强监督检查, 消除隐患

火灾是危险的, 但隐患比火灾比更危险。一个看似不明显的隐患可能会危及到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所以, 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企业的安全问题, 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监督, 及时发现问题, 在第一时间消除隐患, 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行。企业的相关部门,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 定期在月末或季末进行检查, 也可以在平时进行不定期的随机检查。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警惕意识。第二, 可以将各单位的自查与单位之间的互查相结合。让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 让各部门建立巡检日记。这样, 一方面, 可以让部门之间提高警惕, 把工作做在平时;另一方面, 也可以让部门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对于互查中找出的问题, 应及时解决;若对方没有及时解决, 查出的一方要督促其尽快解决;若还不起作用就上报有关部门, 让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批评或惩罚以督促其改进。总之, 要让各部门理解隐患的危害, 力争让企业的各个角落都尽量消除安全隐患, 从而保证企业顺畅的运行。

(六) 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要保证自身消防安全的前提是要有相应的设施和器材设施。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 严禁将消防资金用于他用。消防所用的设施和器材要定期检查, 发现有不合规定的或老化的一定要进行更新, 发现有淘汰的设施一定要购买先进的, 对设施的更新切不可马虎。第二, 加大技防建设。油田企业要在企业内部多安装火灾报警系统、电子监控系统等一系科技防控措施, 形成高效的监控体系。第三, 健全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责任。科技的高效的消防设施装备完成以后, 后期的维护和保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应把设施器材的维护保养纳入日常管理中, 把不同的器材分配给不同的人进行定期的维护, 实行专人负责, 确保设备时时刻刻都灵活好用, 为企业安全提供可靠保证。

(七)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前期的宣传与培训工作做好以后, 有关人员只是具备了相关的知识技能, 没有经过演练的过程都只是纸上谈兵。为了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关部门一方面应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充分收集、研究公司的有关消防资料, 弄清楚公司的储油仓库的具体位置、易燃易爆品、消防水源、消防器材、消防通道等基本情况, 从而制定出可行的、科学的、超前的应急预案。另一方面, 应组织开展实地演练项目。这样, 第一, 可以检验消防设施的运行状况及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提高消防人员的应急能力, 增强员工的逃生疏散能力;第二, 相关消防单位可以找出演练中自身能力存在的不足, 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从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结语

油田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要确实把消防工作做好就需要领导重视消防体系的建设, 进行消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让员工了解火灾的一般程序, 加强检查监督消除安全隐患,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这些措施来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参考文献

[1]万军.加强油田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企业, 2011, (5) .

[2]张学智.略论油田企业消防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18) .

[3]冯亮, 刘静.浅谈油田企业平安建设活动方略与措施[J].企业文化:下半月, 2011, (1) .

强化干监工作的思考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工作

在事业单位中,做好成本的核算问题就应该要对核算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要降低成本的核算,并且要处理好质量与成本的相互关系,做好会计成本的核算问题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问题概述

(一)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事业单位向着纵身方向发展,单位在进行定编与定员中,应该对政府的财政负担进一步要减轻,要进一步分流富余的人员,对在事业单位中的一些瓶颈要力求减少,随着单位其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对成本进行控制就已经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最基础的问题就是要对其进行成本的核算,对不同的事业单位就应该有着不同的方法。

其次,有利于经济利益以及社会效益的不断提高。怎样将两个效益达到有机统一,做到既要有利于单位的同时又要有利于社会,这就需要做好成本的核算,将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予以降低,因此说,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事业单位其未来的发展。

再次,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要想保证自己的地位,要想利于不败之地,就应该要利用好价值规律来加强自己的管理。在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事业单位其所需要资金往往是财政性的拨款,但是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的拨款就已经大大的减少,这样就进一步的深化了在事业单位中的改革,财政拨款往往是想着公用事业予以倾向,所以说,在市场经济的这个时代,对事业单位来说,其发展就取决于成本。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存在问题

(一)资产管理的意识有待提高

资产管理的意识还薄弱,会造成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会计制度在一些科目中已经规定,核算部门应该对个人以及单位的各种款项进行应付与暂收,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往往将部分的收入予以隐瞒,增加了对资金的使用权,没有将预算外收入的资金真正的落实,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其他的应付款来进行挂账,如果被检查出来,就将其转作收入进行上交,如果没有被发现,就可能会将其长期的放置于其他应付款当中,进而来供单位来周转使用。

(二)成本核算制度还不是很健全

在核算管理中,其模式还比较单一,工作人员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成本费用在分摊的过程中其随意性比较大,成本核算的归属还不是很规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认为因素较多,没有一定的系统性以及科学性,这就导致了成本的核算不真实,过度分配以及超前分配现象还比较常见,而且还有虚假性盈亏,核算不准等等一些问题,这些都在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很多事业单位其核算的方法与措施不能够对经营的效果做到科学的评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其对于成本的控制。

三.强化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措施

(一)全成本的核算法

提高全员的意识,降低成本、节约成本、创收等,对单位所有的支出都要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而且要对其准确的进行核算。将各项成本力求在最大程度上进行降低,比如说人员支出、差旅费、水电费、招待费、办公费、税费、期刊资料费、劳务费等等。对存货购进要采用先进后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等。固定资产的折旧就可以采用年限均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直线法、以及年数综总和法等等。产品的成本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法、约当产量法等等。其他的应收款、应收账款、投资的收益等等都可以按照账龄分析方法、赊销的百分比法、个别认定法、余额的百分比法。对利息、广告费、培训费、租赁费、管理法等可以采用待摊费以及预提。材料的销售可以采用一次摊销、多次摊销、平均摊销、五五摊销等等。在通过成本核算在对其进行分析并探讨,要保证优质并价廉的一种服务,在最大程度上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给予充分的调动,这样在对被服务者给予满足的同时又会有利于单位的增收。

(二)成本分摊法

在我国的企业中往往会实行这种方法,就是指按住系数,将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在已有以及生产中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又叫做系数法。其操作的相关程序就是在同一种产品中,选择一种产销量比较大、生产正常、售价也比较稳定的一种产品,将其作为一种标准产品,而且将它的成本系数规定为“1”,将其他的一些品种的分配标准与标准产品的做出比较,系数就是这个比值。

(三)将成本与质量的相关关系处理好

事业单位中,不能以降低成本质量为代价来降低成本,要做到质量与成本的相互统一,能够进一步的协调发展,处理好成本与数量的关系,事业单位要做到,在对服务项目增加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找出成本消耗与服务项目的一个黄金分割点,能够满足服务者要求的同时又能够保证单位也会受益。此外要做到成本能够与现代的科技合理结合,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应该将现代科技应用与实践中,能够为人类造福,将其真正的转化成为一种生产力,进而来降低消耗也就是降低成本。

(四)健全核算相关管理制度

要想将核算工作做好,首先就应该制定出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而且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切实的落实,严格执行。要制定出一套财产物资登记的盘存制度,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对每季、每月、以及年末等来实行实地的盘存制度,对结果进行处理,在单位内部制定好计划制度,单位在购进以及销售材料以及存货的过程中,能够采用一种计划价格制度,进行成本的差异分摊,也或者是进行定额的管理制度。

(五)采取有效措施来将成本予以降低

事业单位要积极的采取一些降低成本的措施与途径,可以采取具体一下措施:第一,加强对流动资产进行管理,进一步将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向主管部门以及政府来积极的采取资金,而且又应该对流动资产进行管理,比如说要尽量的减少对资金以及库存的外借,要减少资金的占用,进一步将经营的成本予以降低。第二,要对人员的支出予以降低,实现一种减员增效,在事业单位中,人员的支出就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要合理的定岗定员,建立一种较为严格的临时用工的相关制度,将管理人员的费用开支进一步降低,实现一种高效管理制度,制定出合理的合同分配制度,进一步发挥出人的潜能,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总结:总之,做好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鉴于在核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积极的重视起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强化,更加促进事业单位的会计成本的核算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 国家劳动总局 关于颁发《印刷工业通用工种学徒工学习期限和熟练工熟练期限》的通知[J];中国劳动;2008年06期

[2].孙大敏;吴克超;;结构优化:政府机构改革中事关高素质、专业化的重要问题[A];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8年年会暨“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周勇;;实施目标管理提高行政效率[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张国宁;;解决官民比例失调问题是减轻农民负担的关键所在[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上一篇:贞丰二中学生借住协议下一篇:Unit2 复习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