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条文

2024-10-23

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条文(共4篇)

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条文 篇1

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央储备肉(以下简称储备肉)管理,确保储备肉数量真实、质量合格和储存安全,做到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有效发挥其作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储备肉,是指国家用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动物疫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引发市场异常波动和市场调控而储备的肉类产品,包括储备活畜(含活猪、活牛、活羊,下同)和储备冻肉(含冻猪肉、冻牛肉、冻羊肉,下同)。

第三条 储备肉实行常年储备、定期轮换制度。

第四条 从事储备肉管理、监督、储存、加工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五条 商务部负责储备肉的行政管理,审定储备肉区域布局及代储企业、储存库、活畜储备基地场(统称承储单位)和加工企业的资质,对储备肉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实施监督检查;负责储备肉财政补贴的预算编制和资金的申领。

第六条 财政部负责储备肉财政财务管理,安排和管理储备肉财政补贴资金,会同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监督检查有关财务秩序和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情况等。

第七条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负责按照国家有关信贷政策和储备肉计划安排储备肉贷款,对储备肉贷款实施信贷监管,确保资金安全。

第八条 商务部委托的操作单位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储备肉入储、加工、更新轮换及动用工作,负责储备肉日常管理和台账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维护,及时上报储备肉业务、财务报表和报告,并提出储备肉计划安排建议。

第九条 商务部委托的质检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卫生质量安全标准组织实施储备肉公证检验和全程卫生质量安全监控工作,出具公证检验报告,并对检验结果负责,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准确。

第十条 承储单位负责储备肉在库(栏)管理工作,接受有关部门和单位监督;严格执行储备肉计划等有关管理规定,及时报送储备信息业务、财务报表和报告;在规定的保管期限内确保储备肉数量真实、质量合格及储存安全,及时办理储备肉财政补贴申领等有关事项。

第十一条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应支持和配合储备肉管理工作,按有关要求择优推荐承储单位和加工企业,督促承储单位和加工企业及时落实储备肉计划。

第三章 资质管理

第十二条 商务部对承储单位和加工企业实行资质审定和动态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 代储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肉类行业企业;具有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的全资储存冷库、活畜储备基地场(以下简称基地场),或持有储存冷库、基地场所在企业5%以上股份;地方代储企业与基地场(分公司除外)必须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具有组织、管理基地场的能力及稳定的销售网络,能够承担储备肉的安全责任;自身及基地场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商业信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资产负债率低于70%。

储存冷库应符合中央储备冻肉储存冷库有关资质标准。牛羊肉储存冷库应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确认的清真库。冷库储存能力在3000吨以上。

基地场应符合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基地场有关资质标准。

第十四条 储备冻肉加工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冻猪肉加工企业应依法取得生猪定点屠宰加工企业资格,具备《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要求》(SB/T10396-2005)规定的四星级以上(含四星级)的资质条件,产品质量应符合《分割鲜、冻猪瘦肉》(GB9959.2-2001)要求;冻牛、羊肉加工企业应符合《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GB/T17237-1998)及《牛羊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GB18393-2001)的要求,冻牛肉产品质量符合《鲜、冻分割牛肉》(GB/T17238-1998),冻羊肉产品质量符合《鲜、冻胴体羊肉》(GB9961-2001)。

第十五条 具备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条件的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加工企业直接向商务部申请审定承储或加工资质。其他企业通过当地商务主管部门逐级向上申请审定承储资质。

第十六条 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依照本办法规定对申报承储单位和加工企业进行资质审定,公布取得资质的承储单位和加工企业名单。

第四章 入储管理

第十七条 商务部根据布局合理、成本和费用节省、便于集中管理和监督的原则,选择储备肉承储单位和加工企业。

第十八条 根据储备肉储存规模、品种结构和市场调控工作需要,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向操作单位、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下达储备肉入储计划,并抄送财政部驻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专员办、质检单位和承储单位。

第十九条 储备冻肉加工和入库原则上实行招标采购办法和送货到库制,采购上限价由商务部、财政部确定,操作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储备活畜每吨分别按活猪20头、活牛6头、活羊60只折算。储备存栏活畜体重,活猪在60公斤以上,活牛在400公斤以上、活羊在20公斤以上。

第二十一条 承储单位根据储备肉入储计划向操作单位提供银行出具的担保证明,或以资产抵押,或缴纳保证金。储备冻肉资产抵押或保证金标准为入库成本的1%,储备活猪、活牛、活羊资产抵押或保证金标准,每头分别为40元、130元、13元和10元、30元、3元。

第二十二条 操作单位根据储备肉入储计划与承储单位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事项。自合同签订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妥资产抵押、担保手续或足额交付保证金,并按计划入储。

第二十三条 操作单位和承储单位应按时落实储备肉入储计划。储备冻肉入库数与入储计划的差异不得超过1%。未经商务部、财政部同意,不得调整更改计划或拒绝、拖延执行。操作单位应及时将储备肉入储计划执行情况报商务部、财政部,并抄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第二十四条 因承储单位没能按照规定完成储备计划需进行规模内调整计划的,由商务部会同财政部调减或取消其储备计划;因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需超规模紧急收购储备肉的,由商务部会同财政部视情况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在库(栏)管理

第二十五条 储备肉实行专仓(专垛)或专栏储存、专人管理、专账记载和挂牌明示,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

第二十六条 承储单位不得擅自动用储备肉,不得虚报储备肉数量,不得自行变更储备冻肉堆码库、垛位和活畜饲养专栏。

第二十七条 在库(栏)储备肉由北京市专员办监督操作单位通过招标方式统一办理财产保险。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企业和个人不得以储备肉对外进行质押、担保或者清偿债务。承储单位进入撤销、解散或者破产程序时,应立即书面告知操作单位,操作单位应及时报告商务部。

第二十九条 操作单位和承储单位依照本办法及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在库(栏)管理。承储单位应加强储备肉日常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操作单位,操作单位应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报告商务部、财政部。

第六章 轮换管理

第三十条 承储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储备肉轮换。冻猪肉原则上每年储备3轮,每轮储存4个月左右。冻牛、羊肉原则上不轮换,每轮储存8个月左右。活畜原则上每年储备3轮,每轮储存4个月左右。

第三十一条 储备冻猪肉由操作单位按计划组织承储单位及时轮换。储备活畜应根据育肥情况适时轮换。

第三十二条 储备肉轮出后,承储单位应按计划及时、同品种、保质、等量轮入。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轮入的,须报商务部、财政部批准同意,否则按擅自动用储备肉处理。

第三十三条 操作单位应对承储单位的轮换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并将有关情况报商务部、财政部,抄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所在地专员办。

第七章 出库(栏)和动用管理

第三十四条 操作单位根据储备肉出库(栏)计划,组织承储单位按时出库(栏)。

第三十五条 储备冻肉出库采取公开竞卖、就地销售或者商务部和财政部批准的其他方式进行。公开竞卖底价由商务部商财政部确定,操作单位组织实施,实行到库提货制;就地销售按结算价格对承储单位包干,由其自行销售。结算价格原则上由当地专员办参照当地市场批发价格和品质差价核定。

第三十六条 储备活畜出栏由承储单位根据计划自行组织。

第三十七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商务部提出动用储备肉计划,商财政部后及时下达动用品种、数量、价格和使用安排:

(一)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事件;

(二)全国或者部分地区肉类市场出现异常波动;

(三)其他需要动用的情形。

第三十八条 动用储备活畜的结算价格,原则上按基地场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平均饲养成本确定。动用储备冻肉的结算价格,参照入库成本、品质差价随行就市,并经当地专员办核定。

第三十九条 操作单位应及时落实储备肉动用计划,并将执行情况上报商务部、财政部,并抄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所在地专员办。任何单位、企业和个人不得拒绝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储备肉动用计划。第八章 质量管理

第四十条 储备肉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质量安全标准。储备冻肉应在入库前30天内生产。

第四十一条 质检单位应在收到商务部委托检验通知后,依据国家储备肉质量公检有关规定在储备活畜出栏前完成公证检验;依据国家储备冻肉质量公检有关规定在储备冻肉入库时进行公证检验。

第四十二条 质检单位应向承储单位出具检验报告书;同时,将储备肉公证检验结果报告商务部,抄送财政部。商务部应对储备肉质量情况进行抽查。

第四十三条 承储单位如对公证检验结果有异议,应在7个工作日内向商务部反映,商务部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九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四条 商务部建立储备肉监测系统,对承储单位的基本情况、储备肉动态管理信息和活畜及其产品、饲养原料市场信息进行管理监控。操作单位、承储单位应建立计算机储备肉台账,按有关规定通过台账系统及时向商务部、财政部、操作单位和所在地专员办报送有关信息。

第四十五条 建立储备肉月份统计报表制度。操作单位应在每月后的5个工作日内编制《中央储备肉进销存月份统计报表》,及时报送商务部、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并抄送所在地专员办。

第四十六条 商务部、财政部按照各自职责,对储备肉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七条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应按照信贷政策有关规定,加强对储备肉贷款的信贷监管,并将监管情况通报商务部、财政部,抄送操作单位。

第四十八条 专员办对承储单位执行储备肉收储、轮换、动用、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上报财政部,抄报商务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第四十九条 操作单位应对承储单位执行储备肉计划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大问题应报请商务部、财政部处理。

第五十条 承储单位对商务部、财政部及专员办、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操作单位的监督检查,应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第十章 罚

第五十一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企业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处分。

第五十二条 操作单位和质检单位违反本办法的规定,由商务部商财政部给予警告,并责令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扣拨其管理费和公证检验费补贴,直至取消其业务操作和公证检验单位资格。

第五十三条 加工企业和承储单位违反本办法的规定,由有关部门责成其限期改正,并按规定予以处理。其违法违纪所得由财政部或专员办按有关规定收缴。第十一章 附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由商务部、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7年9月15日起施行。

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条文 篇2

一、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确保中央储备粮质量良好是中储粮的最根本职责, 要想做好此项工作, 首先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的内容包括:

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内容涵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质量手册、操作流程、操作指导书籍及质量报告和原始记录等, 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档案。

2. 化验室工作的日常管理

化验室作为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 出具的检验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央储备粮质量管理工作的好坏, 检验数据是否准确、公正、可信, 能否起到真正的证明作用, 是中心环节的重中之重, 为了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就要按照文件要求, 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 对设施设备、化学试剂、标准物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使用, 及对扦样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对检验报告进行严格的内部审核, 以保证其结果准确性。尤其是在人员变动、标准更新及仪器设备更新后, 多做试验, 以确保检验数据可信度, 切实提高检验工作质量。

3. 检化验人员、保管员的培训

中央储备粮在收购、整理、储藏及轮换出库的各个环节中, 粮食检验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这就要求参与质量管理的全体人员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根据新的检测方法, 新的仪器设备不断的更新知识。培训内容涵盖:职业道德、思想意识、化验室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标准、法律、法规、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和检验基础知识。由浅入深, 为提高质量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打好基础。

二、入库环节的质量管理

1.首先在粮食入库前对仓房、机械设备进行清理清扫、检修、清仓消毒, 歼灭隐藏的害虫, 对检验、计量仪器设备进行校正, 确保正常操作使用, 制定好粮食入库流程便于管理。

2.在粮食入库过程中, 检验员一定要坚持收购质量标准, 严把质量关, 入库扦取的样品要具有代表性性, 并严格落实质量管理监督机制, 实行入库粮食“三次质检、一次否决”制度 (即检验员初检, 检验负责人抽查, 保管员复检, 一个环节发现问题, 拒绝粮食入库) , 以利于“安全储存, 便于国家调用”的原则收好粮, 要收质量好, 等级高、水分低的粮食入库, 杜绝陈化粮、“三高粮”等不合格粮入库, 确保入库的中央储备粮达到国标中等以上, 并符合宜存粮的要求, 为仓储管理打好基础。

三、粮食整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粮食在收购入库后进行整理, 主要体现在烘晒、过筛、除杂及搬倒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烘干前潮粮按照等级及水分段严格进行分开 (一般以同等级水分差不超2%为一个原粮存放单位) , 进行有序烘干, 采取低温干燥方法烘干, 降低破碎率和延缓脂肪酸值升高, 以及避免烘后水分超差, 造成夹生粮;晾晒粮食, 尽量少使用破碎高的机械, 及时清扫现场, 避免车轮碾压造成破碎率增加, 同时及时准确做好水分检验, 防止粮食晒过火, 造成损失;在搬倒过程中尽量使用带速低的机械, 合理安排搬倒流程, 尽量少使用绞龙等高破碎机械避免粮食破碎率增加。在整个整理过程中, 严格过筛除杂, 及时清理筛底, 确保整理后的粮食质量良好。

四、储藏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粮食在储存期间, 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生理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管理不当, 往往会造成储粮水分增加、粮堆温度升高或害虫孳生等现象的发生, 影响粮食的安全储存, 同时也会造成储粮品质降低, 综合以上原因, 就要求检验人员在粮食储藏期间对粮食品质进行跟踪检验, 第一, 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储粮技术规范要求, 坚持每半年检测一次品质, 按照不同粮食的品质判定指标, 全面准确的记录与检测脂肪酸值、面筋吸水量、油脂过氧化值、酸价及品尝评分值等项目变化情况。从而分析和判断该品种粮是否宜存, 提出科学的指导轮换的依据, 同时每月进行水分化验, 为保管员提供粮食水分变化情况。第二;储粮中对虫害、霉菌的检查要做到“勤”和“细”, 按照规范要求检查粮情 (尤其对仓内边缘、仓底、四角等易发隐患部位) 。在季节转换时期和风雨雪天增加进仓检查次数, 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前做好清仓消毒和防护工作, 杜绝虫霉、结露等问题发生。第三;要积极探索实施, “绿色储粮”工程, 在冬季对储粮进行降温补冷通风, 同时做好膜下环流通风等新技术应用, 以降低害虫的发生率和防止脂肪酸值升高过快现象发生, 尽量减少使用化学药剂, 达到少熏蒸、免熏蒸, 降低药剂在粮食中残留, 最大限度避免化学药剂对粮食品质的影响。与此同时, 保管员要严格按《粮食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 在新技术应用时及时检查粮堆水分, 温度和虫害的情况, 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防止因发热、霉变、虫害造成储粮品质下降, 只有这样, 才能随时掌握粮情, 防止储备粮品质劣变, 避免因储粮事故发生给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 确保中央储备粮在储存期间绝对安全。

五、轮换出库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储备粮的轮换、调拨是储备粮管理最后一环, 其质量管理不容忽视。首先要对需要出库的粮食, 以仓或货位为单位进行综合扦样检验, 开具检验报告, 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 作为总结质量管理经验和分析粮食损益的依据。第二, 要重视出库作业现场的管理和货物运输阶段的管理, 利用喷洒药剂, 布防虫线等方式防止虫害感染。第三, 要搞好货位铺垫和粮垛苫盖, 防止地坪返潮和雨淋。第四, 对用于装粮包装物要认真检查清理, 确保无污染、无虫害。第五, 严格按照《粮食运输管理规则》的规定, 对粮食运输车 (船) 进行检查, 坚持作到“五不装”。装车 (船) 作业时, 坚持“工前三铺垫”杜绝粮食在出库运输环节发生质量事故。

总之, 对直属库来说, 中央储备粮的质量良好, 不仅是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的体现, 更体现一个企业的形象和生命力, 中央储备粮的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贯穿于储粮管理的全过程, 做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是实现中央储备粮“质量良好”管理目标的有力保障。

摘要:确保质量良好是中央储备粮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是中央储备粮“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的前提, 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具体体现, 要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 需从中央储备粮的质量体系建立, 粮食的入库、整理、储存及轮换出库等质量管理抓起, 做好中央储备粮的质量控制工作。

关键词:储备粮,存储,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庆刚;浅谈中央储备粮全过程质量管理, 仓储管理, 2003年

[2]张红蕾:浅谈粮食检验与储备粮的质量管理.粮食加工, 2005年第1期

[3]王东华:加强与健全中国粮食质量管理体系.安全质检, 2004年第1期

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条文 篇3

张晓强在讲话中透露,2012年国家出台并落实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继续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用量,推动玉米深加工行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制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的势头,继续扩大猪肉储备规模,支持部分骨干企业建立猪肉商业储备。2010年初,国内首个中央直属储备肉冷库项目在成都建成投产。该项目在2011年的猪肉价格波动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正着手编制《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20)》和《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后者主要是解决当前物流园区发展粗放、管理水平低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引导全国物流园区健康发展、提高土地集约水平。

目前,四川省已拥有A级物流企业51家,其中4A级以上企业12家,3A级物流企业24家。包括UPS、日本近铁、嘉里大通等43家外资物流企业入驻四川,全国四大航空巨头和国内十大快递企业全部入驻成都。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条文 篇4

【每日一法】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央储备粮(含中央储备油,下同)管理,规范中央储备粮代储行为,根据《行政许可法》《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中央储备粮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与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管理有关的行为,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中央储备粮代储活动是指除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直属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储存中央储备粮的行为。

第三条 申请承担中央储备粮代储业务的企业,按照本办法取得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后,方可从事中央储备粮代储业务。但国务院另有规定或在紧急情况等特殊条件下,需要代储中央储备粮的除外。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分粮食类代储资格和食用植物油类代储资格。

第四条 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的认定管理工作。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根据中央储备粮规模和总体布局方案,从取得代储资格的企业中择优选定承储中央储备粮的代储企业。

第五条 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的认定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 资格条件

第六条 申请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

(二)同一库区提出申请的仓容在 2.5 万吨(含 2.5 万吨)以上,或者罐容在 3000 吨(含 3000 吨)以上,并且仓房(植物油罐)及其配套设施质量良好、功能完备。已取得代储资格的企业同一库区需新增仓房(油罐)申请资格的,申请仓(罐)容规模不限;

(三)仓房(植物油罐)储存设施、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等应当符合《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食仓库建设标准》《植物油库建设标准》的要求,配备必要的防火、防盗、防洪等安全设施设备;简易储粮设施不得申请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

(四)具有与粮油储存功能、仓(罐)型、进出方式、粮油品种、储存周期等相适应的仓储设备条件。基本设备应当符合《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具有粮食装卸、输送、清理、计量、防治、通风等设备,或者具有植物油接发、油泵、计量、污水处理、管道清扫、保温等装置;

(五)具有一定数量经过专业培训的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等管理技术人员;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六)具备检测粮油储存期间粮食温度、水分、害虫密度等条件,一般要具有测控系统、机械通风系统和适合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其他保粮手段;

(七)具备粮油常规质量和储存品质检验能力,有满足相应检验项目需求的检验仪器设备和满足检验工作需要的独立检验场所;

(八)有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或临近公路,交通便利;

(九)近2 年没有违反国家粮食政策法规的记录,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粮油储存事故,没有发生死亡 1 人以上(含 1 人)或财产损失超过 20 万元的安全生产事故;

(十)财务状况良好,最近2 个会计净利润为正数且不存在违反财经法规被财政、审计、税务处罚的情况,不存在重大偿债风险和影响持续经营的担保、诉讼及仲裁等;

(十一)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

被取消资格不满 3 年的,不得再次申请代储资格。

第七条 按照中央储备粮布局要求确需定点的地区,审核机关可将第六条中仓容规模的要求降低到 1 万吨(含 1 万吨)以上、罐容 500 吨(含 500 吨)以上进行资格审核认定。对于边防、海岛及其他特殊地区企业的核准条件,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需要确定。

第三章 资格申请和认定

第八条 申请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的企业,需通过网上办理平台向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填报相关信息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营业执照扫描件,国有控股企业需提交国有资本控股的证明;

(二)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等管理技术人员受过专业培训的证明;

(三)库区平面示意图及仓房(油罐)等设施设备照片;

(四)企业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扫描件。

第九条 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工作原则上每年定期进行,具体时间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公布。

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遵循有利于中央储备粮的合理布局,有利于中央储备粮的集中管理和监督,有利于降低中央储备粮的成本、费用的原则,根据中央储备粮的规模、布局以及储存管理情况,开展代储资格认定。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应当定期向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承储企业中央储备粮储存管理情况。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第十条 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收到申请企业书面申请材料后 5 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书面意见,对于不予受理的,应当向申请企业说明理由。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在收到书面申请材料后 5 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企业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十一条 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自受理之日起 20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对审核合格的企业发文公布并颁发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证书。对于不符合资格条件的企业,作出不予认定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 20 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需要延长审核期限的,经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10 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企业。

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书面审查,必要时进行实地核查。需对材料内容进行技术性审查论证的,组织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审核期限内,并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企业。

第十二条 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证书有效期为 5 年。企业需要延续已经取得的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有效期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 个工作日前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提出延续申请。

取得资格但 3 年内未承储中央储备粮的企业,再承担中央储备粮代储业务时,须按本办法规定程序重新进行资格认定。

第十三条 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证书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印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或转让。

第四章 监督检查与管理

第十四条 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取得代储资格的企业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选定承储中央储备粮代储企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应当积极协助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代储资格相关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确定代储企业后 15 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情况报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备案。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选择代储企业时,发现其不符合本办法第二章所规定的资格条件,应当立即向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七条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安排给代储企业储存的中央储备粮指标数量不能超过获得资格的仓容容量。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第十八条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应当定期检查承储中央储备粮的代储企业的储存行为,并及时向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代储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成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对其限期改正:

(一)中央储备粮储存安全存在隐患;

(二)未按中央储备粮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填报统计报表;

(三)储存中央储备粮不符合质量等级和国家标准要求。

第二十条 代储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成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对其限期改正,并报告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记入代储企业管理档案。情节严重或限期改正后仍不合格的,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取消其代储资格,并由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负责调出其承储的中央储备粮: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情节严重;

(二)发现中央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不及时处理,发生重大问题不及时报告;

(三)拒绝、阻挠、干涉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四)对中央储备粮未实行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中央储备粮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五)代储企业发生变化,不能继续满足本办法规定条件;

(六)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并造成较为严重后果的。

第二十一条 代储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取消其代储资格,并由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负责调出其承储的中央储备粮:

(一)因工作失职或管理不善发生粮油储存事故、生产安全事故或其他事故,造成经济损失 1 万元(含 1 万元)以上;

(二)在中央储备粮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

(三)挤占挪用中央储备粮贷款、套取中央储备粮差价、虚报冒领中央储备粮费用补贴;

(四)擅自动用中央储备粮,虚报、瞒报中央储备粮数量;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五)以中央储备粮对外进行担保或者清偿债务;

(六)擅自串换中央储备粮品种、变更中央储备粮储存地点或者转手委托其他单位代储;

(七)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中央储备粮收购、储存、销售、轮换计划和动用命令;

(八)无正当理由拒绝承储中央储备粮的,或在一个资格有效期内承储中央储备粮未满一个轮换周期拒绝继续承储的;

(九)代储企业提供虚假材料骗取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

(十)伪造、涂改、转让资格证书;

(十一)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二十二条 从事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审查和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给予不具备代储条件的企业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或者发现代储企业不再具备代储条件而不及时取消其代储资格,以及其他行为给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管理工作造成损失的,依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警告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选择未取得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的企业承储中央储备粮,确定代储企业未按照规定备案,发现代储资格企业不符合要求未报告并仍选定其承储中央储备粮,或者因其他行为给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管理工作造成损失的,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责成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给予警告直至撤职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直至开除的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代储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的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属于价格违法行为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 2017 年 9 月 29 日起施行。原《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令 第 20号)同时废止。

上一篇:霜降时节的问候语下一篇:南开大学经济学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