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档案

2024-06-11

户籍档案(共11篇)

户籍档案 篇1

户籍、档案相关信息

1信息采集(用于打印报道证,请务必与5月27日前完成,学院要先期核查)网址:http://172.22.1.189 1.1 所有人都要填写,但升学的无报到证(也要填)

1.2 尽可能填完整,所填项必须为全称,地址要准确,如某所大学要填某省某市某大学 1.3 like查询单位所属性质(国企、外企、私企)1.4 转接档案信息按单位要求写

1.5 特别注意页面下的蓝色区域不填,否则会直接跳过审查

1.6 6月10号左右发第一批报道证,8月底第二批,最好领到报道证在离校

1.7 选择回原籍的或长沙市人才代理的,只须填表时填上,不清楚地址的可以不填,可以在6月2日校对时记下地址,毕业后按期持报道证去报道 1.8 回原籍:贵州,海南,黑龙江,吉林(未定),江西,天津,新疆

2长沙市人事代理(也可省中心托管,但托管不提供代理服务,且只能户籍档案打包办理,建议办理市人事代理)

2.1 批量办理时间为 5月20到24日,需要带照片和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到体育看台313办理,240元一年,可代理户籍、档案或单独的档案

2.2 长沙市人才服务中心联系方式:84425317;84438408;85139386。

7月2号到15号第一批档案寄出 有不懂或有怀疑的最好先自己到网上查询,可登陆学校就业网http://jy.csfujob.com/形势与政策处查看,仍有不懂的可汇总到胡波处,统一问王老师

毕业生登陆的“用户名”为学号,“密码”为身份证号,无法登陆时,请您找本学院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老师查询用户名和密码。登陆成功后,请按要求逐项规范填写,注意事项如下:

2010届毕业生就业信息录入与派遣说明(5月29日前完成)

1.毕业生在“毕业生录入现就业情况信息”处用“半角”输入就业信息,可一边录入边点击 “提交”按钮保存信息,在录入过程中,如果出现录入信息或网页错误,请您关闭窗口重新登陆,信息录完后,请一定要关闭网页的浏览窗口,确保信息安全性。【注:录入中请一定不要点“倒退”功能修改信息】

2.毕业生首先填写相关“联系电话”(主要是方便联系有关户档转迁等事宜),再选择“就业类别”后逐项填写,“现就业单位名称”填写全称,“现就业单位地址”要详细填写,“现就业单位所在地”要填写准确(否则影响户口迁移),“现就业单位隶属部门”栏目填写顺序:点“查询”——like后输入个别关键词(隶属关系不清的填到单位所在省,但湖南省内的单位隶属到地级市)——点“查询”——在您找到正确的隶属部门处点“选定”,“就业单位性质”也要填写正确。

3.档案转寄信息,请您一定按单位要求办理。如果单位不管理或不具备人事档案保管权,您可在“档案发往单位”填写“回原籍”或“省中心托管”或“市人事代理”,其中,后两者是必须办理相应手续才能填写,办理“省中心托管”的需持身份证复印件于5月29日前到辅导员老师处签订托管合同一式两份;办理“市人事代理”的需持身份证复印件于5月20-24日到体育看台313办理。

2010届毕业生基本信息录入与校对说明(资格审查)

1.“生源所在地”是指户口迁到我校前的所在地(一般为高考地),填到地市级(直辖市的省份填到区县级),若因父母工作变动等原因导致生源所在地变更的,以父母所在地为准,但须将户籍证明交到学院学工办,同时在“异动情况”的相应栏目中划“√”,并填写,否则不能更改。

2.“姓名”一定要与高考姓名一致,入校后的电子注册姓名已更改的,请将改名证明交到学院学工办,并在异动情况的相应栏目中划“√”,并填写,否则不能更改。

3.填写时请一定用“半角”输入,填写完毕后点击 “提交”,然后一定要关闭窗口,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4.“异动情况”一定要填写,请在相应类型下划“√”。

5.填写“主要社会关系”栏目时:一定要按顺序填,不要按倒序填,即先填第1行,再填2、3行,如果第1行不填,只填2、3行,系统在下次进入时,将无法显示界面,导致学院无法审核、学生也无法再次进入更改;如果有两行的内容一样,也将导致页面无法显示。

6.无法登陆时,请找本学院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老师查询原因。如果是密码(身份证号)错误,就直接用错误的登陆后修改其身份证号;如果查询无此人,请以学院为单位打报告统一增加,并按就业办提供的据库格式报数据。

请各学院负责本届毕业生工作的老师用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请咨询就业办)对毕业生的信息逐个审核后在“学院审核处”划“√”,再点击“提交”。此审核非常重要,如学院未审批的信息,招生就业处将以此上报上级部门,如学生信息有误,责任在学院。学院审核时间以就业办通知为准。

户籍档案 篇2

《清代黑龙江地方鄂伦春族满文户籍》档案文献断续形成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间,是目前已知的、形成时间较早的鄂伦春族历史户籍档案。该档案文献以满文记录了清代黑龙江地方布特哈、呼伦贝尔、黑龙江城等地区分别管辖的五路(即库玛尔路、毕拉尔路、阿里路、多普库尔路、托河路)鄂伦春族的历史人口状况。反映了当时当地鄂伦春人口数目、氏族脉络、婚姻家庭、生育状况、人种体质以及身份地位等问题,详尽的人口统计数据及其变动情况,揭示了当时鄂伦春人口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研究鄂伦春族人口、婚姻、家庭等历史的重要史料。在民族学、历史学、人口学、人类学、文化学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尤其对仅有语言没有文字的鄂伦春族历史文化研究具有十分积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上述档案以其珍贵性、稀有性和代表性而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具有较高的抢救保护价值和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2010年3月,国家档案局权威公布了第三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30件(组)档案文献名单,黑龙江省档案馆申报的《清代黑龙江地方鄂伦春族满文户籍档案文献(同治、光绪年间)》入选。此番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将大大提高了该文献遗产的知名度及收藏这份档案的黑龙江省档案馆的知名度,对我省一直开展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申报工作是一个极大的推动,为唤醒和加强全社会的档案文献保护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抢救和保护,意义非凡。

户籍档案 篇3

一、毕业生办理档案及户口转移指引

1、对象:公司录用的应届毕业生(大专及以上学历)。

2、收取资料:就业协议书、毕业生推荐表。

3、办理流程:

1)公司与毕业生签订录用协议后,人力资源部在南京毕业生网http:///firstpage/rapidCatalog.aspx “网上协议签证”处为其办理网上申报。

申报内容包括“毕业生录入个人资料”。

2)申报成功后,人力资源部凭毕业生提供的《推荐表》、《就业协议书》到江宁区人才市场开具《接收函》;

3)公司将《接收函》提供给录用毕业生,毕业生将《接收函》提供给学校就业部门,学校凭此将其档案寄往南京市人才并开具《报到证》、《户口迁移证》。

4)毕业生报到时,须提供以下材料,人力资源部凭此为其办理挂档、落户手续。①1张一寸近期照片。(照片背面注明名字及出生日期);

②《户口迁移证》原件及复印件(原件背面加盖公司公章);

③身份证复印件;

④报到证原件及复印件;

⑤已填好的《南京市江宁区人事代理人员登记表》(至人力资源部领)

⑥ 劳动合同(员工本人手上那份,需要放到员工档案里,公司的那2份仍旧放公司);

⑦ 个人身高信息,父母亲姓名等信息。

⑧毕业证书复印件。

5)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在江宁区人才网http://.cn/“到档查询”处查询毕业生档案是否已经到达人才市场,若已到达,携带劳动合同、报到证、已填好的《南京市江宁区人事代理人员登记表》、身份证复印件及单位人事代理书去人才市场办理档案挂靠手续。

6)档案挂靠完毕,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携带毕业生照片、《户口迁移证》原件及复印件(原件背面需加盖公司公章)、报到证及其复印件(原件需到区人才市场盖章)、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户主主页复印件(需加盖公司公章)、个人身高、父母亲姓名等信息到江宁开发区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

电话:84951318/8491319/849460

37)落户完毕,人力资源部将毕业生的报到证原件返还给其本人。

办理落户时:

身份证复印件正面写上员工父母姓名及其户藉所在地,员工个人身高。

原户口地非南京市的,需要提供1张1寸照片;照片背面需要写上员工姓名及期出生年月

还需要提供员工本人手机号码

二、非毕业生办理档案、户口转移指引

(一)档案转移

1、对象:公司在职员工均可向人力资源部申请办理。

2、办理流程:

1)员工向人力资源部提供以下办理材料:

① 现在档案托管机构的名称、地址;

② 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员工本人手上那份)、离职证明复印件(原件放公司);

③ 毕业证书复印件;

④ 《人员情况登记表》(向人力资源部申领)。

2)人力资源部凭上述材料及《单位委托人事代理书》到江宁区人才市场帮助员工开具《调档函》;

3)员工将《调档函》提供给现档案托管机构;

4)现档案托管机构将员工档案(需有封条及启封印章)寄往江宁区人才。

5)南京市人才收到档案后审档,检查档案材料是否齐全。(档案中需具备普通中专以上学历、原单位劳动合同及离职材料等)

6)员工补齐相关材料,交给人力资源部;

7)人力资源部将《员工补齐材料》、《劳动合同》、《离职证明》、《人员情况登记表》等材料递交给江宁区人才存档。

(二)集体户口挂靠:

1、基本条件:

1)档案已转移至公司;

2)具有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必须是全日制本科学历,自考及成考的本科学历不被认可),并在公司工作满一年(在德朔工作满一年);

3)在职员工且与公司签订三年以上(含三年)劳动合同;

4)年龄一般应在35岁以下(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的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可适当放宽);

5)非本市常住居民户口或集体户口人员。

2、办理流程:

1)员工向人力资源部提供以下办理材料:

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张

2、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张

3、劳动合同书原件及复印件1张

4、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3张(向人力资源部申领)

5、人才引进申请表2张(向人力资源部申领)

6、企业单位调入人员审批表2张(向人力资源部申领)

7、缴纳社会保险证明(员工本人至社保局打印)

8、人才调动审批表2张(向人力资源部申领)

2)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凭员工提交上述材料及以下材料,到江宁区人才户籍窗口为员工办理《人才调动通知》。(52120961)

3)携带上述1)和2)中所有资料,外加公司户口本户主主页(需加盖公司公章),公司开具的《户籍挂靠证明》到江宁区行政服务中心2楼户籍科办理《准予签入证明》。(金箔路666号)

3)员工凭借《准予迁入证明》到现户口托管机构开具《户口迁移证》。

4)员工办理好《户口迁移证》后,将以下材料递交给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凭此到开发区派出所办理落户。

办理落户时:

身份证复印件正面写上员工父母姓名及其户藉所在地,员工个人身高。

原户口地非南京市的,需要提供1张1寸照片;照片背面需要写上员工姓名及期出生年月

还需要提供员工本人手机号码

①1张一寸近期照片(照片背面注明名字及出生日期);

②《户口迁移证》(原件背面需要加盖公司公章);

③《准予迁入证明》原件;

④身份证原件及其复印件(第二代身份证需正反复印);

⑤户口本户主主页复印件(需加盖公司公章)、公司开具的《户籍挂靠证明》及个人身高、父母亲姓名等信息;

三、以下特殊情况:

对于档案、户籍已经在南京市人才的员工,个人需要把档案、户籍转移到公司的市人才户下,需要携带人事代理书、公司户口本、与公司签定的劳动合同,原单位离职证明到南京市人才办理。

对于档案、户籍已经在江宁区人才的员工,个人需要把档案、户籍转移到公司的江宁区户下,需要携带人事代理书、与公司签定的劳动合同,原单位离职证明到江宁区才办理档案事宜;户籍需要到江宁区派出所办理相关手续。

对于档案在南京市人才,而户籍在外地,而员工需要将户籍转移到公司户下的员工,因南京市人才无法再接收江宁区单位的户口,所以需要先将档案转移到江宁区公司户下,然后再从外地转移户籍。

公司人力资源部每月中下旬到江宁区人才、市人才办理1-2次档案、户口转移手续,员工如有紧急需求,可在人力资源部指引下,办理借领相关证件手续后,自行到市人才办理。

四、档案及户籍挂靠须知

(一)户籍迁出手续:

1.迁往市外的人员:凭当地市(县)公安局开具的准予迁入证明,户籍挂靠证(卡),本人身份证到户籍挂靠柜台办理迁出手续。

2. 迁至本市的人员:凭本人身份证,户籍挂靠证(卡)到户籍挂靠柜台办理迁

出手续。

3. 改派至外地的学生:凭派遣至外地的报到证,户籍挂靠证(卡),本人身份

证到户籍挂靠柜台办理迁出手续。

4.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凭考研入学通知书,本人身份证,户籍挂靠证(卡)至户

籍挂靠柜台办理迁出手续。

档案及户籍迁出,一律由员工自行办理,详细流程,员工自行与人才服务中心、派出所联系。(各个地区的迁出流程会存在差异)

(二)户口本借用及户籍证明:

1.本人持身份证来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南京市北京东路63号)一楼服务大厅9号窗口,借取《常住人口登记表》,此表需要在一个月内归还。

2.开具户籍证明:本人持身份证到一楼大厅9号窗口领取《常住人口登记表》复印件,持复印件到梅园新村派出所加盖户口专用盖即可。

3.代借《常住人口登记表》或代办户籍证明手续:代办人持委托人身份证,委托书及代办人身份证原件借取。

(三)身份证办理手续:

1.更换身份证:本人持一代身份证(无论一代身份证是南京还是外地的)到梅园新村47号办理。

2.补办身份证:本人持有效证件(毕业证书、驾照、护照均可)到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一楼大厅9号窗口借取《常住人口登记表》后到梅园新村47号办理。

(四)出具相关证明须知

1、在人事代理合同期内提供《人事代理手册》或《单位委托人事代理书》。

2、南京市人才中心/江宁区人才档案材料为依据,主要出具以下证明:未婚证明、工作经历证明、公证证明、存档证明、现实表现证明、无业证明、学历证明等。

3、为单位委托人事代理的人员出具证明时,需提供现代理单位的介绍信,我中心方可出具相关证明。

4、预备党员借用预备党员材料转正使用时,需提供由转正党委出具的介绍信。

(五)办理高、中等院校毕业生见习期转正定级须知

凡国家普通高校大中专毕业生,派遣到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后,应办理转正定级手续。

1、提供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2、填写《高、中等院校毕业生见习期考核登记表》。

3、用人单位加盖公章后,送我中心审核、登记,存入个人档案。

南京市人才:作息时间 周一-周五;周六上午。电话:83151868

查询员工档案、户籍信息:

http:///Service/ 档案查询、户籍挂靠办理结果查询

江宁区人才:作息时间 周一-周五。电话:5212096

2查询员工档案、户籍信息:

http://.cn/

到档查询

转正定级时间

==江宁区

江宁区转正定级以合同签定日期为准;

==南京市

南京市转正定级以报到证上的报到日期为准,如果做改派的,以改派日期为准。

〈江宁区〉

办理转正定级的条件:

(1)从劳动合同签定日开始起算,入职满1年后,需要办理转正定级。

(2)之前在人才服务中心办理过毕业生报到的同学,需要办理转正定级。

需要办理转正定级的同学:

所有满足上述条件的员工,均需要办理转正定级,否则会影响之后的档案办理。可以这么理解:档案会被冻结。

办理转正定级时需要携带如下材料:

(1)与公司签定的合同原件

个人建议还是带公司留存的那份吧,因为他们本人手上留存的那份合同已经放档案里了。(人才服务中心的档案)

如果要拿那份的话,需要本人携带身份证去人才服务中心借的,比较麻烦。区人才的工作人员需要看到合同后,审核这批同学是否入职满1年了,看完后,我们可以将合同带回公司的。

(2)在职证明

公司出具一份员工入职工作满1年的证明,区人才没有模版,建议参考《录用证明》的版式,改动一下。

办理转正定级的地点:

档案所在地的人才服务中心(即江宁区人才服务中心或者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

办理转正定级的流程:

带齐上述资料去人才服务中心审核,审核通过后,工作人员会发放转正定级的表格。

我们需要将表格发到每位员工手上,请他们如实填写。

表格需要部门领导写评论,签字,并加盖公章。

然后,将此表送到人才服务中心档案室,盖章。

再去人社局盖章(江宁技校旁)。

户籍档案 篇4

按照招生院校要求,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和旅游学院要求考生的分数达到我省本科第一批控制分数线;澳门科技大学和澳门镜湖护理学院要求考生的分数达到我省本科第二批控制分数线。

据介绍,澳门5所高校均实行单独录取,录取工作由招生学校负责。被澳门5所高校录取的考生,可以同时填报内地高校的志愿,并正常参加内地高校的录取。若被内地高校同时录取,考生可自主选择其中一所高校就读。

考生赴港澳就读 内地户籍和高考档案不迁移

据介绍,凡被香港、澳门高校录取的考生,须凭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和本人的身份证、户口本(赴香港读书的考生还需提交录取学校提供的香港入境事务处签发的进入许可文件,赴澳门读书的考生还需提交澳门高等学校辅助办公室签发的《确认录取证明书》),到户口所在地的公安部门办理因私赴香港或澳门的《往来港澳通行证》。

户籍政策 篇5

法律依据

数量及方式

条件 政策内出生婴儿申报入户 1061,1060,996 无数量限制。

1、婴儿《出生医学证明》(复印件1份,验原件);

2、父母结婚证、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各1份,验原件);

申请材料

3、拟入户地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原件1份);

4、政策内生育一孩的,提供母亲的计划生育服务证;政策内生育二孩的,提供二孩生育审批表(复

印件1份,验原件);

5、超过一个月申报,提交婴儿未随户口在外市县父或母一方入户的证明(原件1份)。

申请表格

申请受理机关 2489 申请人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1、政策内生育一孩(含双胞胎或多胞胎)的,由申请人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决定;

2、政策内生

决定机关 育二孩、政策外生育、双军人子女、国(境)外出生子女、收养子女及其他特殊情况补报出生登记的,由深圳市公安局决定。

程序

1、政策内生育一孩(含双胞胎或多胞胎),所需证明材料、手续齐全的,由派出所受理后当场核准

办理;

2、政策内生育二孩、政策外生育、双军人子女、国(境)外出生子女、收养子女及其他特殊

情况的补报出生登记,由派出所受理后逐级呈报分局、市局核准。

对于须呈报核准的事项,派出所受理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以内呈报分局,分局在10个工作日以内

时限 出具审核意见并报送市局,市局在40个工作日以内作出批复。受理和决定机关认为需调查或技术鉴

定的,调查及鉴定期限不计入工作时限。

证件名称及有效

期限

法律效力

收费

年审或年检

网上受理

户籍档案 篇6

一、二元户籍制度框架内的人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才服务中心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为适应人才合理流动创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 是深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产物, 它在人力资源配置从统包统配模式向发挥人才市场基础性作用模式的转换中逐步成长壮大的, 开辟和发展了各项为人才服务的业务。实际工作中二元户籍制度框架内的人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比较突出。2012年全国新增就业12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201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699万人。根据某知名社会调查机构的跟踪调查,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 企业用人规模缩减, 2013届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 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签约率为35%, 低于上届同期9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8%, 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硕士毕业生为29%, 低于上届同期7个百分点。调查表明, 高职高专“有专业相关实习”的毕业生签约率为43%、本科为47%;硕士“有工作经历”的毕业生签约率为35%。

二是档案管理任务加重。人事代理是指人才中介服务机构, 经政府人事部门授权, 接受单位或个人的委托, 依据国家政策法规, 对各类人事事务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一种新型的人事管理方式。档案管理是工作的重要内容, 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档案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重。

三是异地就业人员档案管理弊端过多。由于受户籍制度

责任编辑:张立敏

限制, 一些在大中城市工作的大学生档案无法实现就业地托管, 只好把档案移交户籍所在地托管, 造成人在外地工作, 社会保险在工作地缴纳, 人在千里之外就业, 档案在户籍所在地保管。办理相关人才服务手续找人困难, 签字更困难, 这种人事代理对异地就业人员带来的不便是显而易见的。

四是造成人事档案与社会保险费缴纳地不一致。如今人事档案代理一般都考虑户籍所在地, 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异地就业, 在异地缴纳社会保险费, 由于受户籍制度制约档案只能在户籍所在地托管, 这对于这部分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退休待遇造成新的不公。

二、做好二元户籍制度人才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二元制户籍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 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进行彻底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最近媒体报道, 明年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在的问题是农业人口是否愿意市民化的问题, 随着土地价格的不断飙升, 如果继续延续二元制户籍制度, 现在的农民究竟有几个愿意放弃属于自己承包经营的土地, 去换取非农业户口呢?

二是人才服务与户籍制度脱钩。人事档案托管服务的目的是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 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 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人为地把人才工作与户籍管理制度挂钩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 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按照户籍管理与就业紧密挂钩的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已经显现。建国以来国家实行的就业制度带来的国营企业职工与集体企业职工、大集体、小集体、区街工业集体、乃至5.7工等人为划分劳动者身份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弊端几十年难以消除的历史已经证明这种不必要的区分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

三是人事档案托管与社会保险费缴纳地挂钩。国家投入巨资建设的金保工程, 也就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已经将每一名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信息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尽管国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保险费全国统筹, 但是这个路还很漫长, 最终结果还有待进一步改革。有必要把人事档案托管与社会保险缴纳地挂钩, 在哪个地方缴纳社会保险, 其人事档案在哪个地方的人才服务机构托管, 或者采取工作地、社会保险缴纳地双挂钩, 这是解决二元户籍制度体系下人才档案管理弊端的有效措施。

摘要:2010年国务院将户籍制度改革列入当年九大重点改革任务, 由于对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还不彻底, 人才档案管理还没有摆脱二元制户籍管理的束缚, 造成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根据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谈一些看法, 谨供参考。

户籍问题 篇7

一、研究目的随着我国大学生报到户口的迁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户口汇聚到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尤其是近几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但是毕业后户口的归属地问题也很是严重。本着公平的理念,在对西安工程大学学生,和周边人口的户籍问题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如何处理大学生以及流动人口的户籍问题,以期寻找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新方法。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通过书籍、报刊、互联网查询和搜集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和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背景。

2、统计分析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发放统计大学上户口问题,归纳汇总后,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到相关结果。

3、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国内其他地区解决户口问题的方法,分析其对西安户口问题的启示。

基本思路:通过分析西安工程大学学生户籍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得出户籍归属的特征,通过查询搜集国内外大学生户籍问题的方法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与建议,并指出政府应制定的政策和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与解决方法。

三、文献回顾冯祈善,曾华亮;重庆市流动人口管理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顾朝林,陈金永;大城市户籍应该逐步放开[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6期王怀章,童丽君;论迁徙自由在我国的实现[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高艳琴;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机制[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童之伟;宪法司法适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法学;2001年11期周安平;社会自治与国家公权[J];法学;2002年10期刘松山;;民主为什么不能只从基层开始[J];法学;2007年03期盛虎;城市暂住人口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探析高校户籍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8

1高校户籍管理的现状

1.1管理模式简单落后, 户口迁移工作量大、错误率高

高校户籍部门在入学时把迁移至学校的学生户口都迁入到学校设立的学生集体户口, 所有学生都是相同的户主、地址和门牌号。大学新生户口入学后, 需要对大量的户口迁移证进行收集、整理、录入、核对、打印、盖章、归档。而毕业时, 往往在拿到毕业生就业派遣数据后一周内要求迁移完毕, 这必然要求高校的户籍部门和公安机关加班加点才能及时完成。在短时间内完成大批量的迁入和迁出, 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户籍内容的频繁出错, 如手工填写时出现笔误或字迹难以辨识、部分关键栏信息缺失、冷僻字录入困难、籍贯出生地信息仅写到一级等。一旦出现错误和遗漏, 需让大学生回原籍进行更改, 加大了落户难度。

1.2“口袋户”影响学生自由择业和生活

户口迁移的时效性要求高校学生毕业后, 必须在限定时间内持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到迁入地落户。但有些毕业生因为单位落户有指标限制, 难以落户在工作地点, 又不想将户口迁回原籍, 只好将户籍带在身上, 成为“口袋户”, 疏不知户口切实关系到社保、婚育、买房、子女落户、退休等切身利益, 甚至最基本的公民权利的行使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口袋户”没有管理归属, 既不利于公安机关的户籍管理, 也增加了学校保卫部门对学生户口管理的负担。

1.3“滞留户”、“空挂户”、“人户分离”现象突出, 加大管理难度

2002年,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 其中第7条规定: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 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籍保留在校2年。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毕业生就业压力, 方便了学生, 却加大了各高校的户籍管理难度。部分毕业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 户籍长期滞留在学校, “持证不入”、“人户分离”和户口迁移证丢失等现象日益增多。而存档时间到期后毕业生往往不能及时办理户口迁出手续, 学校户籍管理部门更不可能直接将毕业生的户口迁回原籍, 直接导致户籍资料的积压。这部分学生不住在学校, 也不参与学校的活动, 不能把他们当成学生来管理。如果把他们当成社会人来对待, 学校就没有义务对他们进行管理, 就不应当承担社会的责任。户口管理对象身份不明, 管理权限就无法界定, 这就使得高校户口管理工作处于一种尴尬局面。

为了更高效地管理高校户籍工作, 更好地为高校教育发展服务, 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高校的户籍管理。

1) 加强高校学生户籍管理政策的宣传, 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看待户口政策。

户籍管理制度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学校保卫部门要及时、有效地利用网络、电台、橱窗、报刊等渠道宣传高校学生户籍管理的新政策, 让更多的学生及家长了解户口迁移的利与弊, 合理选择户口迁移, 自觉配合高校户口迁移工作。高校保卫处户籍管理部门应主动与招生毕业部门联系, 在《新生入学须知》加强户籍知识宣传教育, 告知其在校期间遇到不同的情形需要户籍档案证明和查询等, 如何办理;毕业时如何办理户口迁移, 让学生及家长全面认识和了解学校的户籍管理制度。

2) 加强高校户籍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 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

高校户籍管理人员应积极通过进修、与兄弟院校交流等形式学习了解相关户籍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 及时掌握有关户籍政策的变化情况, 熟练掌握计算机管理操作技能。每年新生入学及毕业生离校前, 应主动向公安部门询问有关户口政策的变化情况, 掌握工作主动权。在每年新生入学时严格检查新生户籍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先分学年度, 再按院系按专业然后按学号逐人建档。每学年结束后, 把本年毕业生的毕业生名册、户口迁移证存根、常住人口登记表等整理归档;对中途退学、转学者的户籍档案进行及时的整理, 注明时间、去向及原因, 以备查考。可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 在公安机关“常住人口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构建高校自己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既可以与公安机关“常住人口信息系统”进行资源共享, 又能够实现对高校范围内的单独管理, 形成完整的高校户籍数据库。这样, 不但可以降低户口迁移过程中的错误率, 而且能推进人口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 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3) 简化迁移程序, 推进网络一体化管理。

当前, 我国采取大学生凭《录取通知书》和《居民户口薄》办理迁移证的方法。现今应逐步推进户口迁移网络化, 即不再持《户口迁移证》等材料入户, 而是利用全国公安人口管理系统建立网络共享的资源平台, 实行“网上迁移”, 迁移户口只需在迁入地派出所一次性办理, 不用在迁出地和迁入地两头奔波, 各公安机关之间也可迅速查询系统中常住人口的住所、照片等信息, 扩展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社会功能。户口“网上迁移”不仅可以方便学生, 也可有效降低户口迁移中的信息误差。虽然这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工程, 这一高效的模式将成为户籍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4) 创新管理模式, 尝试“暂住式”管理等新模式。

无论从生活时间长短和居住形式来说, 大学生本来就是暂住性质人口的一类, 所以将大学生作为暂住人口来管理具有合理性。新生入学时前无需办理户籍迁移手续, 仅需在出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籍证明”手续。新生在其入学时候就采用办理《高校暂住证》的形式编号发证, 和《学生证》配合使用, 暂住证时间以学生学业长短为准, 毕业自动作废。学生在校期间所需的一切户口证明均可凭本人“户籍证明”、暂住证及本人学生证办理。当大学生毕业落实好工作后需要迁移户口时候, 再从原籍直接迁往单位所在地, 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了入学、毕业时几次迁移可能产生的错误, 又可避免在学校长期滞留引起的管理问题。

目前高校户籍的管理制度在某些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的就业, 实行户籍制度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的原则必须有利于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就业, 有利于学校的有效管理及资源配置, 有利于公安部门的严密管理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 使高校户籍管理积极为高校学生服务。

摘要:现代户籍制度是维护我国社会秩序的最基本的制度之一, 高校学生户籍管理是高校保卫部门重要的日常工作。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 形成于建国初期的现行的高校学生户籍管理制度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为高校教育发展服务,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户籍管理的现状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高校,集体户口,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刘畅, 许根良, 张颖.高校户籍管理现状分析与研究[J].才智, 2011, 11.

[2]邱迎春.高校户籍管理的主要问题及策略:以广西工学院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8.

[3]杨薇.浅谈高校户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财富, 2011, 12.

[4]段红艳.关于高校户籍管理的思考[J].北方文学, 2011, 12.

[5]王松云, 杜艳, 李雪云.论高校学生户籍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革新[J].宿州学院学报, 2011, 6.

[6]曾静.高校学生户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M].出国与就业, 2011, 6.

[7]黄春林.高校学生户口迁移管理工作的探讨[J].人事天地, 2011, 12.

户籍申请 篇9

申请人社区证明:

我辖区居民***,现户籍所在地址:***********(户口本首页地址),于****年*月*日同***结婚,自结婚以后一直在我辖区居住。

特此证明!

****社区****年*月*日 被申请人社区证明:

我辖区居民(或我村村民)***,现户籍所在地址:***********(户口本首页地址),于****年*月*日同***结婚,自结婚后一直投靠欺夫(妻)在西安居住。

特此证明!

***社区(或村委会)****年*月*日

夫妻投靠申请入户的材料(大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申请人的材料(户籍所在文艺路派出所):

1.申请人的申请书;

2.申请人本人的房产证。被申请人的材料:

1.被申请人的户籍证明和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由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出示);

注:户口证明带照片,户籍专用章必须清晰。

2.被申请人的派遣证复印件;

3.派遣证上的单位出示未分配工作证明(如果有单位,必须出示辞职文件);

4.学籍档案存放到陕西省(市、区)人才中心,有人才中心出示档案托管证明。男女双方共同需要的材料

1.男女双方的二代身份证、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

2.男女双方的社区证明。

申请书(大专以上样表)

文艺路派出所:

我叫***,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身份证号:************,现住址********(户口本首页地址)。****年**月**日与***结婚,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身份证号:************,文化程度:**,无工作,现户口所在地:***********(户口本首页地址)(属于居民)。又于****年**月**日生一男一女,取名叫***,现已随父(母)保户<或结婚后无子女>。我爱人与哪年毕业于***大学,毕业后派遣到****地方,现档案已托管到陕西省(市、区)人才服务中心,当地出具无业证明,因户口现在外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现申请夫妻投靠。

申请人:

户籍随迁规定 篇10

(一)在本市与配偶实际共同生活,且配偶有本市常住户口和合法固定住所,可申请夫妻投靠入户,申请人不受婚龄限制;

(二)与军人、港澳台同胞、华侨结婚的,如果在原户口所在地生活、工作,要求不迁移户口的,允许予以保留,要求到配偶父母户口所在地生活和工作,且其配偶父母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可申请将本人户口迁入配偶父母户口地(父母属投靠其他子女入户的除外)。

第七条 子女投靠父母入户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且在1998年7月22日以前(不含当日,下同)出生的小孩,如已随母入户、不满16周岁(含本数)并已到城镇随父亲共同生活,要求投靠父亲迁往城镇落户的,可申请子女投靠父亲入户;未成年子女如属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其父母接受计生部门处理后方可投靠入户;

(二)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且在1998年7月22日以前出生尚未落户的未成年人,应办理随母入户手续;确实已随父共同生活的,可申请办理随父入户;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须在母亲户籍所在地办理随母入户手续,并经计生部门处理之后,方可在本市办理随父入户手续;

(三)有本市常住户口和合法固定住所的老人,如得到户籍在外地的成年子女照顾,且该子女确实与老人共同居住生活两年(凭暂住证)以上的,准许该子女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办理投靠入户手续。

第八条 男性超过60周岁,女性超过55周岁,如身边无子女照顾,其子女属本市常住户口并有合法固定住所,可申请父母投靠子女入户。

第九条 小孩出生入户登记,凭小孩《出生医学证明》、父母结婚证、户口簿,按以下规定办理入户手续:

(一)在1998年7月22日(含当日,下同)以后出生的小孩,如果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常住户口在本市且小孩尚未入户的,可选择小孩随父或随母入户;1998年7月22日以前出生的小孩,随母入户;

(二)取得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核发《收养证》的被收养小孩,可随养父或养母入户;

(三)小孩父亲或母亲原是本市常住户口,其父或其母因故死亡后,小孩要求来我市投靠祖父母(包括外祖父母,下同)或仍居住在小孩父母于本市拥有的合法固定住所(包括继承的合法房屋和租赁市房管部门的公房)的,且能提供齐全、合法的证明材料,可申请入户;

(四)小孩父母原属本市常住户口,其中一方因服刑且另一方失踪或再婚的(需派出所出具失踪证明、小孩归属抚养的双方协议书或法院判决书),其祖父母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可随祖父母入户;

(五)父母双方或一方原属本市常住户口,因双方前往港澳或国外定居生活,其尚未办理入户手续的未成年子女,其祖父母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可随祖父母入户。

夫妻投靠入户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在本市与配偶实际共同生活,且配偶有本市常住户口和合法固定住所,可申请夫妻投靠入户,申请人不受婚龄限制;

(二)与军人、港澳台同胞、华侨结婚的,如果在原户口所在地生活、工作,要求不迁移户口的,允许予以保留,要求到配偶父母户口所在地生活地工作,且其配偶父母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可申请将本人户口迁入配偶父母户口地(父母属投靠其他子女入户除外)。

需审核证明材料:

1、申请人书面报告;(是自己写的入户申请,含个人情况、入户理由。)

2、投靠人和被投靠人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3、投靠人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的户籍证明;

4、申请人的《结婚证》或投靠人与被投靠人的关系证明;

5、被投靠人合法固定住房的《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如住房二证属于父母亲的,须出具关系证明);

6、迁出地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计生证明;

7、迁入地村(居)委会出具的意见;

8、被投靠人参加社保或具有稳定生活来源的证明(如果公司没有为申请人购买社保,或申请人为个体户,自己经营小生意,怎样出示该稳定生活来源证明?)——请注意:是被投靠人参加社保或具有稳定生活来源的证明,不是投靠人的。如果被投靠人没有购买社保,则应由户口所在地的村(居)委会出具具有稳定生活来源的证明。

市外人员投靠本市配偶,凡是迁入我市镇区且户口性质变更或迁入城区范围以及上述第二种情形的,由迁入地分局受理加具意见后,上报市局户政部门审核;凡是迁入我市非城区范围内且户口迁移性质为农迁农、非迁非的,由迁入地公安分局直接审核办理。

注:夫妻投靠:投靠方为非农业户口,被投靠人为农业户口,现申请夫妻投靠,投靠人若符合夫妻投靠条件的,户口迁入时不改变户口性质,被投靠人也无须将户口迁出而与投靠人共一本户口薄。若配偶双方都是农业户口,申请夫妻投靠时,若迁入地村委会同意入为农业户口,则准予农迁农;若配偶所在地的村委会不同意转为农业户口,则应转为非农业户口。若被投靠人是非农,投靠人是农业户口,申请夫妻投靠时应农转非。

未成年子女可投靠父母入户:

(一)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且在1998年7月22日以前(不含当日,下同)出生的小孩,如已随母入户、不满16周岁(含本数)并已到城镇随父亲共同生活,要求投靠父亲迁往城镇落户的,可申请子女投靠父亲入户;未成年子女如属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其父母接受计生部门处理后方可投靠入户;

(二)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且在1998年7月22日以前出生尚未落户的未成年人,应办理随母入户手续;确实已随父共同生活的,可申请办理随父入户;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须在母亲户籍所在地办理随母入户手续,并经计生部门处理之后,方可在本市办理随父入户手续;

需审核证明材料:

1、申请人书面报告;

2、被投靠人的《结婚证》、小孩《出生医学证明》;

3、投靠人和被投靠人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4、投靠人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户籍证明;

5、被投靠人合法固定住房得《房产证》、《土地使用证》(如果父母没有房产可否入户?可不可以用租凭证明代替?可用其它亲戚房产证明代替吗?)——必须是直系亲属的户口才可以投靠。不可以是非直系亲属的,也不可以是租赁房屋投靠的。

6、迁入地得村(居)委会证明;

7、迁出地计生部门出具得证明(违反计生政策的须提供计生部门处理后得证明);

8、外县市迁入得,须提供被投靠人参加社保或具有稳定生活来源的证明;上述情形由迁入地公安分局受理加具意见后,上报市局户政部门审核。*1998年7月22日以后出生的小孩,可随父或随母入户。若父母双方都是集体户口的,小孩跟随入在集体户,准予落户。但必须取得计划生育部门审核和集体户口所在单位的同意的证明;有一方是集体户,另一方是家庭户口的,建议入户家庭户,因为入集体户口没有户口本,不方便。(1998年7月22日以后出生的小孩已随母入户的,若父亲是中山集体户口则不可申请。)

成年子女照顾父母

有本市常住户口和合法固定住所得老人,如得到户籍在外地得成年子女照顾,且该子女确实与老人共同居住生活两年(凭暂住证)以上的,准许该子女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办理投靠入户手续:

需审核证明材料:

1、申请人书面报告;

2、投靠人与被投靠人的《户口薄》、《居民身份证》及投靠人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户籍证明;

3、投靠人与被投靠人的关系证明;

4、共同居住生活两年(凭暂住证)的证明;

5、投靠人及其配偶的结婚证明,有小孩随迁的须出具《出生医学证明》;

6、被投靠人合法固定住房的《房产证》、《土地使用证》;

7、被投靠人身边无子女证明;

8、被投靠人参加社保或具有稳定生活来源的证明;

9、迁入地的村(居)委会证明;

10、投靠人迁出地计生部门出具的证明(违反计生政策的须提供计生部门处理后的证明);上述情形由迁入地公安分局受理加具意见后,上报市局户政部门审核。

父母投靠子女入户

男性超过60周岁,女性超过55周岁,(女方,即母亲有没有年龄要求?父母其中一方达到要求,可不可以同时申请?如果不可以,达到年龄要求的一方可否先申请?)、——女性要求是年满55周岁以上。必须同时满足年龄限制方可同时申请。达到年龄的一方可以先行申请。如身边无子女照顾,其子女属本市常住户口并有合法固定住所,可申请父母投靠子女入户:

需审核证明材料:

1、申请人书面报告;

2、投靠人与被投靠人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户籍档案 篇11

一、文献和研究假设

有关于中国户籍制度产生的影响, 学界有众多的研究, 特别是户籍对社会分层和职业流动的影响[1~2], 以及对职业分配的影响[3~4]。

陈钊等人[3]的研究发现, 本地户籍这一并不表征生产率的因素反而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东部更有助于劳动者进入高收入行业。未能持有本地户籍的人口遭遇劳动力市场的进入障碍, 而这种障碍是造成行业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姚先国等人[4]以浙江省的人口普查数据开展研究, 发现农业与非农业劳动力在职业获得上存在城乡分割。

但是, 这种基于户籍制度的职业隔离又是为何存在的呢?蔡昉、都阳、王美艳[5]认为, 劳动力市场城乡间分割, 在改革之前是政府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需要, 在改革以来则是受到城市利益集团的影响而得以维持。而户籍制度是劳动力市场上就业保护的制度基础。这也就是说, 体制内的单位部门更有可能会受到城市利益集团的约束而利用户籍制度进行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保护, 而体制外的市场化部门, 将会依据市场利益而较少的存在基于户籍制度的就业排斥现象。但也有学者认为, 虽然中央政府强调城市内部就业的平等, 不应该有户籍差距。但是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地方就业, 会借助户籍制度对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的劳动力人口就业进行筛选。政府对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给予帮助并提供保护, 同时对外来劳动力的就业施加种种限制。正是通过给予“本地”和“外来”劳动力不同的待遇, 政府的“地方性”才能以展现。这种待遇的不同, 更多的体现在政府在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机关事业单位, 并且在在用人计划、待遇水平方面进行严格管制[6]。

王美艳看来, 就业歧视使得很多外来劳动力来到城市后, 只能进行“自我雇佣”, 收入很低而且相当不稳定, 更谈不上享有任何福利待遇。即使能够找到“单位”, 通常也只能在非正规部门、或非公有单位就业, 很难进入公有单位[7]。李春玲通过对具有不同户籍性质的流动劳动力和非流动劳动力的社会流动和地位获得模式的比较, 流动劳动力有可能争取到的上升流动机会多处于远离国家控制和制度规范较弱的领域。也就是说, 不管是在职业配置还是在职业流动方面, 户籍都产生着影响[8]。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 可以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劳动力市场存在基于户籍制度的职业隔离, 表现为农村户籍人口难以进入到处于体制内的公有制部门工作。

假设2:部门内部仍然存在着职业隔离, 表现为农村户籍人口更多处于基层岗位, 而难以获得高级别的工作岗位。

姚先国、赖普清[9]的研究结果发现户籍歧视所造成的差距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而工人待遇更多受人力资本和企业状况所决定。不过肖文韬[10]认为, 户籍制度是阻碍农村劳动力向就业城市移民的因素, 但不是阻碍他们实现就业转移的根本制度障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素质门槛才是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本文的分析中将考虑的个人的人力资本因素, 讨论在控制了个人的人力资本因素之后, 户籍对于职业隔离是否还发生作用。

二、数据和变量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与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开展的全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年调查数据 (CGSS2006)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的四阶段不等概率抽样:区 (县) 、街道 (镇) 、居委会、住户和居民, 其中区 (县) 、街道 (镇) 、居委会/村三级已依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2000年人口普查) 完成抽样。在正式调查之前, 先对住户和居民 (受访者) 抽样, 最终获得了10 151份有效问卷, 其中城市地区问卷为6 013份, 农村问卷4 138份。

由于本文需要讨论户籍壁垒在职业分配上的体现, 故而剔除那些从未有从事过非农职业的样本, 剩余6 165个有效样本。在职业的测量方面, 本文使用数据中被访者所描述的目前工作 (或失业退休前的最后一份职业) 情况。为了讨论户籍对工作配置的影响, 故而在户籍的测量上使用入职前的户籍状况。

(一) 因变量

本文的因变量包括两个:单位类型和岗位类型。单位类型分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个体经营五类。前三类也可以概括为公有制部门, 后两类概括为非公有制部门。岗位类型以管理级别来划分, 分为无管理级别、基层管理级别 (包括班组长和单位基层管理) 、中高层管理级别 (包括单位中层管理和单位主要领导) 三类。

(二) 自变量和控制变量

户籍为虚拟变量, 为获得当前 (或最后) 工作之前的户籍状况。有农村户籍和城镇户籍两种类型, 其中城镇户籍人口还包括蓝印户口的非农户籍人口。教育程度为分类变量: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 (包括中专、职高和技校) 、大专及以上 (包括相同级别的成人教育) 。党员身份指的是在获得当前 (或最后) 工作之前的情况。年龄指的是获得工作时的年龄。考虑到户口的代际传承作用, 研究中使用18周岁时父亲的户籍状况作为控制变量。

具体的样本分布情况 (见表1) 。

三、测量

本文要研究的是户籍对职业获得的影响, 而测量职业类别的两个变量都是分类变量, 这样可以使用多分类logit模型对不同户籍人口对几种职业的获得概率进行估计, 从而发现户籍因素是否影响职业获得。

考虑到本文使用的数据是本次调查采用分层的四阶段不等概率抽样而获得的全国性数据, 故而在建模时需要考虑到抽样设计可能带来的估计结果偏差。本文使用调查估计过程来调整可能由于调查抽样所带来的偏误。 (1) 调查估计的PSU权重为抽样设计时的PSU抽选子总体, 本次的抽选子总体为:北京市辖区、天津市辖区、上海市辖区、东部省会市辖区、中部省会市辖区、西部省会市辖区、东部区县、中部区县、西部区县共九类。

四、结果

(一) 单位隔离

表2显示了不同户籍的居民在单位获得上的多分类logit模型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到, 在控制了个人特征的情况下, 以拥有城市户籍的人相比并且以私营企业做参照类, 农村户籍的人进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概率只有具有城市户籍人的17.2%, 并且在0.001的显著度水平上表现显著;与之类似, 拥有农村户籍的人进入集体企业的概率只有具有城市户籍人的42.1%, 并且表现显著;尽管农村户籍的人进入政府或事业单位的概率也远低于城市户籍居民, 但是并未在0.05的显著度水平上表现显著;相比之下, 具有农村户籍的人更倾向于流向个体经营, 但同样统计上未表现显著。

注:a.参照部门为私营企业;b.参照组为小学及以下;c.***p<0.001, **p<0.01, *p<0.05, +p<0.10。

在中国的制度里, 户籍可以看出是一种代际传承的因素。孩子出生之后, 需要在父亲或者目前户籍所在地办理户籍登记, 如果父母均为农村户籍居民, 那么孩子基本上也是农村户籍。而绝大部分的父亲或母亲一般会具有相同性质户籍。故而在回归模型中, 加入了被访者18周岁时父亲的户籍状况。回归结果显示父亲的户籍性质对被访者进入何种类型的单位具有显著影响 (显著度水平均为0.1) 。这进一步可以说明, 在当前中国, 户籍仍然是影响职业获得的制度性因素, 而这种户籍制度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职业隔离, 阻碍了农业户口的居民进入一些比较好的单位工作。

控制变量方面, 以私营企业为参照组, 相对于女性来说, 男性更容易获得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政府机关的工作, 但是统计结果并不显著。也就是说, 性别并不是产生职业隔离的显著因素。而教育程度也只有大专及以上的教育程度才有显著影响, 相对而言, 具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更倾向于在政府或事业单位工作。这是因为在中国, 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作为收入和地位比较高的部门, 吸引了一部分具有较高教育程度的人加入。结合吴晓刚[1]的观点, 可以解释为何政府和事业单位的职业户籍隔离不显著, 这是因为部分具有农村户籍的高教育程度人群加入了这一部门, 消除了户籍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上面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了户籍制度的部门隔离作用, 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问:户籍制度是否会同样造成不同岗位的隔离呢?

(二) 岗位隔离

下页表3呈现了户籍对单位内部管理岗位级别进行多分类logit回归的结果。模型一和模型二分别呈现的是公有制部门和私有部门的管理岗位情况, 参照组为不担任任何管理职务。

注:a.参照部门为无管理职位;b.参照组为小学及以下;c.***p<0.001, **p<0.01, *p<0.05, +p<0.10。

回归结果显示, 在公有制部门存在一定程度的部门内部隔离, 具有农业户籍的员工成为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概率仅为城市户籍员工的73.7%, 并且统计检验显著 (显著度水平为0.01) , 不过, 在成为基层管理人员上, 农业户籍的人和城市户籍的人没有显著的区别。在私有部门的管理岗位上, 户籍制度没有形成任何壁垒, 农业户籍员工和城市户籍员工享有同等的机会成为管理人员。在同样的情况, 父亲的户籍情况对于是否成为管理人员没有显著的作用, 甚至获得公有制部门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概率, 父亲为农业户口的员工比为城市户口的员工要高54.2% (显著度水平为0.1) 。这一结果可以解释为, 父亲为农业户口且今日公有制部门的人一般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本, 所以在部门内部也更有可能成为中高层管理者。

此外, 我们还可以发现, 虽然上文显示性别因素在进入各部门时没有显著的区别, 但是在公有制部门中, 男性成为基层管理人员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概率是女性的2.03倍和3.36倍, 并且在0.001的显著度水平上表现显著;在私有制部门, 只有在成为中高层管理岗位人员上, 男性比女性显著高45.6%。在教育水平方面, 具有较高教育程度的人拥有更多成为管理人员的可能性。在公有制部门, 一个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成为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概率是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的人的35.89倍, 而在私有制部门则仅为4.262倍。此外, 党员身份也表现出显著的作用。

总之, 在跨越户籍壁垒成功获得了部门职位之后, 户籍制度产生的职业隔离效应就基本上消失了。不管是在公有制部门还是在私有制部门的单位内部, 成为管理人员更多需要的是个人能力, 而户籍所产生的影响有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在中国非农部门形成的二元劳动力市场, 并不只是源于劳动者之间人力资本差异, 还源于在中国实施了五十余年的户籍制度。在中国体制内的公有制部门, 户籍制度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 这使得持有农业户口的人很难进入具有较高收益和地位的公有制部门, 而只能流入体制外的私营部门, 而且更多的是从事个体经营活动。不过, 一旦跨越了户籍壁垒而获得职位之后, 单位内部便几乎不存在职业的户籍隔离了。

五、小结

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 (CGSS2006) , 讨论了中国初次分配城乡之间趋于公平的前提性假设:基于户籍制度的职业隔离消除。研究发现, 在当前中国社会, 城乡户籍差异在职业分配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基于城乡户籍差异的就业单位隔离。

在相同的个人情况下, 具有农村户籍的人口在从事非农职业时, 进入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的可能性远远低于城市户籍人口。农村户籍的人口的就业单位更多为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中国虽然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市场化改革, 但当前公有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处于主导地位的公有制经济部门限制了具有农村户籍人口的进入, 这是产生基于户籍制度的职业隔离的主要原因。

针对农业户籍人口可能人力资本较差, 从而导致进入公有制部门较为困难的观点, 我们分别讨论了是否在公有制部门以及非公有制部门内部存在基于户籍的岗位分化。数据结果发现, 不管在公有制部门还是私有制部门, 户籍对岗位区别的作用并不显著, 岗位区别的来源主要是人力资本的差异。也就是说, 在人力资本相同的情况下, 具有农业户籍和城市户籍的人享有相似的部门内部工作岗位。

总之, 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仍然存在基于户籍制度的职业隔离存在, 而这种职业隔离的主要来源是进入公有制部门时对于农业户籍人口的机会不平等, 而一旦能够进入这些单位之后, 户籍对于职业隔离便不再起到作用了。

参考文献

[1]吴晓刚.中国的户籍制度与代际职业流动[J].社会学研究, 2007, (6) .

[2]陆益龙.户口还起作用吗———户籍制度与社会分层和流动[J].中国社会科学, 2008, (1) .

[3]陈钊, 陆铭, 佐藤宏.谁进入了高收入行业关系、户籍与生产率的作[J].经济研究, 2009, (10) .

[4]姚先国, 瞿晶, 钱雪亚.劳动力市场的职业隔离[J].人口与经济, 2009, (1) .

[5]蔡昉, 都阳, 王美艳.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J].经济研究, 2001, (12) .

[6]余佳, 丁金宏.人力资本、政府管制与中国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职业配置———以上海市卢湾区为例[J].人口与发展, 2010, (2) .

[7]王美艳.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与工资差异[J].中国社会科学, 2005, (5) .

[8]李春玲.流动人口地位获得的非制度途径———流动劳动力与非流动劳动力之比较[J].社会学研究, 2006, (5) .

[9]姚先国, 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J].经济研究, 2004, (7) .

上一篇:卫生技术人员年度总结下一篇:踏红色之旅 学愚公精神红领巾永远跟党走 主题活动----沙石峪活动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