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化(精选5篇)
户籍化 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按照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有关指示要求,公安部消防局在总结各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意见》,部署全国公安消防部门在重点单位推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并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消防工作的重要任务,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重点单位基本实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各地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大力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一些地方公安消防部门领导和消防监督人员对推行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不够,认识不到位,没有结合实际落实,工作方法单一,推进力度不大,以文件转文件,以会议转会议,缺乏对单位的工作指导,以致一些重点单位被动应付,工作停留在建档案填表格上,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职责没有真正有效落实。笔者作为这项制度建设的参与者,谈谈在重点单位实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的作用、主要内容以及推进措施。
1 重点单位实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的作用
从火灾统计数据看,90%以上的重特大火灾发生在社会单位,抓住了社会单位,就抓住了防控火灾的关键。在重点单位推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是总结我国多年来消防工作经验,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做法,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消防安全管理需要提出来的。
(1)强化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单位是市场的主体,消防安全管理是单位的主体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和公安部第61号令规定了单位应当履行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内容和方法等。但是,一些经营者为了经济利益,不顾消防安全,违法生产经营使用的现象比较普遍,重特大火灾时有发生。2007年至2012年5月,全国共发生重大亡人火灾32起,特别重大火灾5起,死亡461人,伤333人,直接财产损失9.5亿元,这些重特大火灾基本发生在人员密集场所和生产经营储存单位。总结重特大火灾原因发现,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管理不到位、消防设施停用或瘫痪、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差、群众缺乏逃生自救能力等是共性问题。实行“户籍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破解单位不依法落实消防安全职责这一难题,结合实际创新消防管理方法,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以提升全社会的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
(2)推进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常态化。自2010年公安部部署在全国开展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以来,各地在社会单位广泛开展了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的“四个能力”建设,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单位火灾明显减少。据统计,2010年至2012年7月,全国单位共发生火灾15.5万起,死亡1 456人,受伤835人,直接财产损失30.6亿元,其中重大火灾10起,无特大火灾发生。与2007-2009年同期相比,四项数字全面下降,尤其是单位没有发生特大火灾事故。可以肯定地说,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巩固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形成长效机制,2011年公安部消防局在山东、四川、重庆等地社会单位开展“户籍化”管理试点工作,受到地方政府、单位的肯定。通过“户籍化”管理,将督促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常抓不懈,不断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自防自救能力。
(3)创新消防监督管理新模式。现行以公安消防部门监督为主的管理模式起源于1981年,完善于1998年。1998年《消防法》规定,公安消防部门具有对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的职责,同时,公安部配套制定监督检查规章,全面规定了对单位消防监督检查的程序、范围、内容、方法和频次,形成了消防部门定期对单位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消防监督的模式。长期以来,公安消防部门“一对一”、“保姆式”的检查和管理模式,使得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和人民群众片面地认为“消防工作就是消防部门的事”,社会单位往往不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被动依赖公安消防部门的检查。单位一旦发生火灾,首先追究消防部门是否检查,检查是否发现隐患,发现隐患是否督促整改的责任。有些同志形象地比喻“公安消防部门已成为单位的消防管理部门”。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单位越来越多,目前,我国社会单位已达5 000多万家,而全国公安消防部门从事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人员只有1.9万余人,不可能对每个单位实施“一对一”的监督管理。每当发生重特大火灾,就组织开展全国性的地毯式消防检查。“运动式”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虽然消除了一大批火灾隐患,一定程度上预防和遏制了火灾事故发生,但“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问题十分突出。今后,公安消防部门对单位消防安全进行监督检查仍然是重要的工作方式,但大包大揽的消防监督检查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只有提高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意识,通过“户籍化”管理,提升单位依法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扭转消防安全管理的被动局面。
2 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1)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单位建立消防档案既是法定职责,又是单位消防管理的过程记载和履行消防管理职责的图文体现。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消防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在互联网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设置管理账号建立单位户籍档案,将单位基本情况、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及逐级落实情况、日常消防安全巡查、检查情况、火灾隐患整改情况、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等人防措施,以及火灾自动报警等物防设施,通过物联网技术对防火重点部位和控制设施监控检测等技防设施,全部记录记载在“户籍”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2)实行“三项报告备案”制度。单位要及时将消防工作的落实情况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告备案,接受监督检查。
一是实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确立或者变更报告备案制度。按照消防法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人,重点单位要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设立专(兼)职消防管理员具体负责本单位消防安全,组织开展消防检查巡查,消除火灾隐患。借鉴日本、中国台湾实行单位“防火管理者”、“防火管理人”制度的经验,防火管理者确定或者变更,以及履行职责情况要向辖区消防部门申报。“户籍化”管理要求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专(兼)职管理人员和消防设施操作人员,自确定或变更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过互联网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告备案。通过报告备案制度,强化消防管理人员认真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保证单位消防安全工作有人抓、管到位。
二是实行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情况定期报告备案制度。建筑消防设施是预防火灾发生,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后超前报警、及时扑救的物防措施。目前,全国有近40万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30多万幢高层建筑基本都设有自动消防设施。自动消防设施智能化程度比较高,技术性较强,需要专业单位进行维护保养。近年来,重庆、山东等地推行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建筑消防设施完好有效率达到95%以上。同时,由社会中介性质的专业机构为单位提供维护保养服务并向消防部门报告备案,也是很多国家的成功做法。因此,“户籍化”管理要求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企业,对建筑消防设施定期进行保养和日常维护,保障消防设施完整好用。单位要将维护保养合同、每月维修保养记录、设备运行情况实时录入“户籍化”管理档案,并每月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告备案。提供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的企业,要具有相应等级的资质,自签订维护保养合同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过互联网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告备案。通过报告备案制度,强化单位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消防设施正常运行。
三是实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定期自查评估报告备案制度。目前,各地的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基本通过了达标验收。但是,消防安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动态性管理工作,“四个能力”建设达标了,不等于单位消防安全就一劳永逸。因此,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要求单位按照“四个能力”建设标准,每季度(火灾高危单位每月)组织一次全面的自我检查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和工作薄弱环节,要采取措施及时整改;评估情况要在自评估完成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过互联网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告备案;火灾高危单位还要委托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通过定期报告备案,强化重点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常抓不懈,不断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3)不断改进和加强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单位在落实“三项报告备案制度”的同时,要通过“户籍化”管理档案系统查询统计功能,定期分析研判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对系统反映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改。同时,通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系统工作交流平台,学习先进单位消防管理经验;通过信息提示栏目,实时了解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工作部署,落实工作任务,及时掌握公安消防部门监督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3 消防部门对重点单位消防实行分类预警动态监管
公安消防部门要按照“户籍化”管理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改进消防监督模式。改变监督模式并不是放手不管,不履行对单位开展消防监督检查职责,而是要从包揽式检查转变为指导性服务,对单位“户籍化”管理实行动态监管,提高消防监督检查的效能。
(1)建立和维护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目前,公安部消防局正在完善互联网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系统,2012年年底前正式开通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开通前,实行纸质材料报告备案,建立文字“户籍化”档案。系统开通后,公安消防部门要为每个单位分配一个账号,指导单位建立“户籍化”管理档案,审核录入信息,督促单位实时更新管理信息和定期报告备案。在实施消防监督管理时,要及时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备案抽查及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消防监督抽查、消防行政处罚、火灾事故调查等情况录入单位“户籍化”管理档案。同时,要加强系统维护管理,保障正常运行。
(2)对单位实行动态监管。公安消防部门要对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实行“红、黄、绿”三色预警动态监管(红色表示“差”,黄色表示“一般”,绿色表示“好”)。对单位开展消防监督检查,以网上检查为主,实地检查为辅。网上监督检查,主要是通过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物联网对单位自动消防设施和重点部门进行监控检查;实地监督检查,要按照公安部《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对单位进行全面检查,针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三色预警情况确定消防监督检查的对象,对于处于“绿色”预警的单位,可以不到单位实地进行消防监督抽查;对于处于“黄色”预警的单位,可以设定较长频次到实地进行消防监督抽查;对于长期出现“红色”预警的单位,要加大监督检查频次,督促落实消防管理。同时,总队每半年、支队每季度、大队每月至少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情况进行一次统计分析,对消防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多的行业系统单位,开展集中整治,切实提高消防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加强对单位消防安全指导服务。公安消防部门要通过互联网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系统在线服务,为社会单位提供消防业务咨询、举报投诉受理、消防教育培训等便民服务;对单位未按时向公安消防部门“三项报告备案”的,以系统弹出窗口或者手机短信等形式发送提醒信息,督促报告备案;在火灾多发季节和时段要向社会单位发布消防安全提示、重大火灾案例警示,宣传消防政策法规和消防安全常识。同时,定期组织召开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会议,推广先进工作经验,提高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推动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4 推进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的措施
(1)强化对“户籍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是深化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巩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全面落实重点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基础性工作。要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逐项细化分解任务,主要领导是推行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防火部门负责人要具体抓落实,消防监督干部要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要将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纳入各级公安消防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对组织不力、工作进展迟缓的予以通报批评,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2)加强地方“户籍化”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对消防工作提出了很多新思路、新措施,各地应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培育和发展社会消防中介机构和消防执业(职业)人员,积极推动地方立法和制定规范性文件,确立“三项报告备案制度”法律地位,建立消防执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解决消防技术服务执业人员缺乏的问题,保障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云南、河北等一些地方已通过消防条例、政府规章对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三项报告备案制度”、消防中介机构建设作出明确规定,其他地方可以借鉴。
(3)加大开展“户籍化”管理工作的宣传培训力度。要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让单位的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知道进行“户籍化”管理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对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专(兼)职消防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户籍化”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其掌握消防法律法规和基本消防常识,具备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能力,成为单位消防管理“明白人”。
(4)发挥“户籍化”管理工作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单位的类型较多,要在每个行业培育树立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样板单位,通过召开现场会,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指导推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扎实开展。
摘要:重点单位实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是我国创新社会消防管理、完善消防监督管理制度、强化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提升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的积极探索,也是一项长远的消防基础建设。笔者结合实践,对重点单位实行“户籍化”管理的作用、内容以及推进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户籍化管理,消防安全,消防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石延祐,陈景新.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监督管理提高抗御火灾的综合能力[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8,(1):85-89.
[2]李清江.当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11,(10):68-70.
[3]许兆亭.论对现行消防监督检查模式进行改革的必要性[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21(1):6-7.
户籍化 篇2
2012年户籍化管理工作方案
为加强烟草专卖管理,规范《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使用管理,促进持证经营户诚信、守法、文明经营,根据夷陵区烟草专卖局的工作要求,结合乐天溪烟草专卖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认真宣传贯彻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和政策,社会满意度达100%,通过对持证经营户的综合管理,使其提高其自觉守法经营意识,使持证经营户辖区内卷烟市场净化率96%、亮证率100%、市场占有率达到100%、完成“三烟”的数量起数100%、内部监管合格率达到98%。严格管理,文明执法,熟知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结案率达100%,无行政复议和行政败诉案件发生。做好登记保存物品的登记、保管、移交工作,按时向专卖办上报月报表相关资料。
二、管理办法
(一)完善经营户档案
专管员对每个持证经营户建立档案,每月底根据上月巡查的经营户经营情况和守法情况(巡查发现的问题、查处情况)维护经营户档案,逐户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下月巡查方案。
(二)对持证经营户的综合管理
L
1L
根据卷烟经营户户籍化管理办法对卷烟经营户的评价计分结果,采取分类管理的措施:
1、一年内每月得分在100分以上(含100分)的持证经营户,授予“星级诚信经营户”称号,户管员巡查发现有违法经营行为被依法查处的,立即取消“星级诚信经营户”称号。
2、每月得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99分以下的持证经营户,专管员巡查时,帮助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宣传烟草专卖法规,帮助其经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3、每月得分在70分以上(含70分)、89分以下的持证经营户,每月巡检两次,随时掌握销售动态,严密监控活动规律,发现问题及时立即查处。
4、每月得分在69分以下的持证商户,及每月巡检两次以上,根据经营情况和违法情节采取暂停烟草制品零售业务进行限期整顿、直至取消卷烟零售经营资格等措施。
5、连续两次违规或拒绝接受检查或以暴力抗拒烟草专卖执法的,采取暂停营业整顿、直至取消卷烟零售经营资格等措施。
6、对长期关门不经营的卷烟经营户,户管员和上门核实情况,视情况按照规定办理停业或者注销手续。
7、对涉及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登记内容变更需要办理变更手续的,专卖管理所要及时下达《责令变更通知书》,通知该经营户持原《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30日内到管理所办理变更手续,逾期未办理变更手续的,按《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处理。
8、认真推行卷烟经营明码标价工作,逐步使明码标价工作成为经营户的自觉行为,减少经营户间恶性降价竞争,提高经营户赢利水平。
9、持证经营户不准向无证商户提供货源,违者按照烟草专卖法的相关规定处理。
(三)加强对无证经营户的的摸底调查工作,建立查处无证经营户台帐,与工商联合向其宣传烟草政策,根据情况分别作出劝停、办证和取缔工作。
三、内部管理
1、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管工作,要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培训和工作业绩考核,落实检查内管人员职责是否到位,切实提高执行力,扎实开展内部监督管理工作。
2、增加责任意识,牢记使命,切实履行内部监管工作职责,认真开展各项工作。
3、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乐于奉献;依法行政、文明检查、程序合法、热情服务;
四、制定计划,狠抓落实
专卖管理所根据本方案确定的管理目标,细化每月及每条线路的持证经营户管理工作计划(目标和措施)。及时总
结推广持证经营户综合管理的工作经验和有效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以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
乐天溪烟草专卖管理所
户籍化 篇3
一、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的要求
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是消防部门的重要管理方式, 通过应用该方式, 能够为消防部门提供更多安全保障。要充分发挥户籍化监管的成效, 要求消防部门必须做好以下方面:首先, 构建户籍化管理档案, 对相关责任人的安全职责明确, 并且有组织的促进户籍化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其次, 针对管理工作者制定报告备案制度, 以合理对管理者进行工作任务分配和责任界定, 为户籍化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再次, 针对消防设备设施制定完善的保养报告备案制度, 确保户籍化管理工作的落实。最后, 完善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报告备案制度, 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消防安全问题[1]。
二、消防安全户籍化监管中的问题
(一) 主体责任不明确
当前, 消防安全户籍化监管工作开展中, 主体责任相对不够明确。首先, 重点单位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户籍化管理的真正含义, 认为基于户籍化的监管手段只是临时的工作方针, 因而在贯彻和落实中缺乏有力的支持。其次, 部分单位在开展户籍化管理实践中, 未能针对户籍化管理工作做合理的部署, 导致户籍化监管工作不到位。最后, 关于消防安全户籍化监管工作, 缺乏合理的组织领导, 甚至部分人员不能主动参与到户籍化监管工作中, 而是以应付了事的态度被动参与工作, 降低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2]。
(二) 缺乏长效机制
要确保消防安全户籍化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 必须构建长效机制, 但从实际现状看, 缺乏长效机制。首先, 部分重点单位在开展户籍化监管工作中, 遵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作原则, 就事论事, 致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仅局限于对局部火灾隐患的治理。其次, 部分区域的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开展中, 缺乏有效的评价考核制度, 难以发挥户籍化监管的成效。最后, 缺乏完善的监督制度、激励制度, 既不能为户籍化监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又不能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三) 监管服务水平不高
消防安全户籍化监管工作开展以来, 其服务水平并未得到有效的提高。首先, 在户籍化监管工作落实方面, 其落实力度相对较小。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消防部门更加注重对消防安全的部署工作, 而忽视落实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火灾隐患发生的几率。例如, 针对户籍化管理, 仅设置消防档案柜, 并未针对消防检查工作进行记录和备案等。其次, 在户籍化监管手段应用的方面, 以粗放型为主, 主要表现在缺乏四个能力建设、基于突击式的火灾隐患管理等方面。由此可见, 该项工作开展中, 监管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难以推动检查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解决消防安全户籍化监管问题的对策
(一) 强调主体责任
在解决消防安全户籍化监管问题时, 应注重强调主体责任, 可发挥消防安全示范点的带动性作用和辐射性作用, 保证单位主体责任得以有效落实。首先, 各区域应组建户籍化管理工作服务队, 确保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能够积极开展户籍化管理工作, 提高管理水平。其次, 根据消防安全户籍化监管工作实际, 建立完善的系统, 以深入开展现场指导工作, 同时促进检查工作的有效开展。最后, 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 以期对消防安全工作人员发挥约束性作用, 促进工作人员主体意识的提高, 更为积极的参与到户籍化监管工作中[3]。
(二) 构建户籍化监管的长效机制
在消防安全户籍化监管中, 要规避系列问题, 必须构建长效机制, 以确保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 以网格化管理模式为基础, 对各个管辖区分配任务, 并借助考评制度进行辅助, 以达到创新工作机制新的目的。其次, 完善户籍化备案制度, 针对管理范围的实际情况进行档案管理, 为实现户籍化监管创造良好条件。最后, 构建户籍化监管的长效机制时, 应加大管理和创新力度, 保证消防安全检查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能够解决消防难题, 有利于促进户籍化监管制度的有效实施, 提高监管水平[4]。
(三) 提高监管服务水平
要促进消防安全户籍化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提高监管服务水平是尤为关键的环节。首先, 积极利用互联网, 提供动态服务。如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与公安系统进行联网, 并保证相关部门人员能够有效开展火灾隐患的安全检查工作。其次, 确立互动交流平台。该平台能够促进相关人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使责任人员、管理人员可随时接收短信, 及时了解消防安全工作的动向, 并主动为工作人员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 增强工作者对户籍化监管的认识。最后, 在户籍化管理中, 将各辖区的消防详细信息进行录入, 制定灭火救援方案, 可提高消防安全监管服务水平。
四、结语
随着消防安全工作重要性的逐渐凸显, 使社会各部门对其监管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户籍化监管手段的应用, 有利于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并推进该项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户籍化监管实践可知, 存在诸多问题, 阻碍消防安全工作的进程。基于此, 相关部门人员应针对户籍化监管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一是强调主体责任;二是构建户籍化监管的长效机制;三是提高监管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宁湘钢.小型公共住宿场所消防安全问题及监管对策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 (学术版) , 2011, (02) :34-36.
[2]张宏涛.浅析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推进“户籍化”管理机制的现状和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4, (23) :266-267.
[3]张宇.“网格化”和“户籍化”双管模式对北京市顺义区消防工作的作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3, (07) :80-82.
户籍化 篇4
登陆网址:218.94.42.139:85 输入账号、密码、验证码 以下提及都要填写完整
1、单位基本情况(1)、单位基本信息(必填)(2)、消防安全重点部位(3)、单位简介及照片(必填、照片必传)
2、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职责(1)、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编辑——文本——导入——空白填完——保存(2)、消防安全职责(操作同上)
3、极构及人员
(1)、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必填
4、建筑及消防设施(1)、本单位管理的建筑(没有则新增)(2)、单位毗邻情况(3)、室外消防给水设施(4)、图纸信息(没有则新增导入)
5、消防工作记录(1)、每日防火巡查(每日一次)(2)、防火检查(每月一次)(3)、消防安全检查(半年一次)(4)、灭火和应急预案演练(半年一次)(5)、消防控制室值班(每日一次)
6、安全报告备案
(1)、人员备案(没有则点击首次备案)(2)、消防设施维保备案(每月一次)(3)、自我评估备案(一个季度一次)(4)、消防安全管理人履职情况(半年一次)(内容:消防设施保持完好有效,员工培训上岗)
户籍化 篇5
1.1 强化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 单位是市场的主体, 消防安全管理是单位的主体责任。《消防法》和公安部第61号令规定了单位应当履行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内容和方法等。但是, 一些单位经营者为了所谓的经济利益, 不顾消防安全, 违法生产经营使用的现象比较普遍, 重特大火灾仍然时有发生。总结火灾原因的教训,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单位消防安全工作不到位, 并且相关消防措施等并不完善。由此可见, 必须加强“四个能力建设”, 创新消防管理方法, 落实单位消防事宜, 以提升全社会的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
1.2 创新消防管理方法, 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需要
单位一旦发生火灾, 首先追究消防部门是否派人去检查, 检查是否发现隐患, 发现隐患是否督促整改的责任。消防部门被形象地比喻成“单位消防管理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单位数量逐渐增多, 负责消防监督检查的相关人员较少, 很难实现单位“一对一”的监督管理。“运动式”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虽然能消除大部分火灾隐患, 一定程度上预防和遏制了火灾事故的发生, 但“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问题依旧存在在发生。因此只有提高社会单位的整体消防安全意识, 通过“户籍化”管理, 提升单位依法自我管理的能力, 才能扭转消防安全管理的被动局面。
2“四个能力建设”与“户籍化管理”相结合管理模式在任一联合站消防管理的实践的主要做法
2.1 建立建全“四个能力”档案
2.1.1 单位基本情况档案; (含:单位基本情况表、消防组织, 消防安全制度登记, 消防设施、器材、电气、燃气检测、维修记录登记表) ;
2.1.2 防火检查档案; (定期防火检查登记表、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 ;
2.1.3 防火巡查档案; (每日防火巡查记录表)
2.1.4 灭火疏散演练档案;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记录) ;
2.1.5 员工消防知识技能培训档案; (员工消防知识技能培训登记表)
2.1.6 消防控制柜运行档案; (消防控制柜运行日登记表)
2.1.7 动火审批档案。 (动火审批单)
2.2 大力开展干部、员工的四个能力相关知识的专项培训
要求:全员参加, 培训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考试、有成绩, 使四个能力教育成为员工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2.1 掌握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
2.2.2 掌握站、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2.2.3 掌握并熟悉本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加速对改造后消防设施的调试和熟悉。
2.2.4 会报火警、扑救初期火灾、应急疏散和自救逃生的知识、技能;
2.2.5 熟知站、本岗位安全疏散路线, 引导人员疏散的程序和方法;
2.2.6 掌握并熟悉站、本岗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操作程序;
2.2.7 加强站内施工队伍的消防安全教育, 加强施工队伍的安全监督, 完全避免施工火灾的发生。
3“四个能力建设”与“户籍化管理”相结合管理模式在任一联合站消防管理的实践的实施效果
3.1 实现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
消防安全责任人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四个能力”建设自我评估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消防安全管理人具体负责自我评估各项工作的开展, 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 特别是任一联合站这样的消防重点单位转变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 推进此管理, 是实现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避免因为盲目和随意给日常工作造成的诸多安全隐患, 从而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2 实现员工队伍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加强, 提高了消防管理水平
通过开展一系列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培训学习、宣传教育、创新管理等工作, 施工改造项目进展顺利, 技改项目效果显著, 员工思想稳定的良好局面, 逐步建造起一支高素质、高标准、高水平的员工队伍, 加强了员工消防自我评估能力, 综合提高了全员风险防控的能力, 促进了消防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3 管理创新, 各项工作取得佳绩
输油作业区任一联合站管理创新, 多措并举,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取得多项荣誉称号, 任一联合站获得集团公司绿色车间 (队站) 先进单位, 华北油田消防安全委员会户籍化管理示范单位, 铁人式队站等荣誉称号。
4“四个能力建设”与“户籍化管理”相结合管理模式所产生的效益
经济效益:我们用较少的消防投入可产生巨大的消防安全经济效益和经验效益, 实现了消防安全, 促进了安全生产, 达到了无火灾事故和零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