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管理

2024-08-30

户籍管理(精选12篇)

户籍管理 篇1

摘要:随着国家各项户籍政策的改革和高校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 高校户籍管理暴露出来越来越多的弊端, 可以说高校学生户籍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本文通过多年从事高校户籍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实际, 首先总结了目前高校学生户籍管理的显著特点, 然后初步分析了高校学生户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有效的改革对策, 以期引起同行部门重视, 改善高校保卫部门户籍管理工作的工作模式, 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高校,户籍管理,户口迁移

户籍制度是中国最有效的社会管理制度之一, 而高校户籍管理是高校安全保卫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按照公安部门对户口类别的划分, 高校学生户口属于城镇集体户口的一部分, 通常需要高校协助管理。目前, 高校户籍管理普遍实行计算机管理, 增添了信息精确和操作方便的优点, 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 现行的高校学生户口管理制度日益暴露出严重的弊端, 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需要,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予以探讨, 以期引起同行部门的关注重视。

1 高校学生户籍管理的显著特点

首先, 户口迁移的周期性特点显著。周期性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时间段, 一是每年秋季的新生入学户籍的申报, 二是每年夏季毕业生离校户口的迁移, 此外, 每年冬季部分研究生毕业离校户口迁移也比较集中。其次, 户口迁移的时效性特点显著。在整个户口迁移过程中统计工作及各项手续较为繁杂, 必须严格控制好时效性, 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问题和矛盾的出现。比如, 秋季新生入学的户口迁移量最大, 加之学生的户口迁移证多是信息残缺不完整, 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大量的统计、更改、信息核对等工作量, 而这些情况就直接拖延了户口迁移的申报时间。第三, 户籍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能显著。按照公安部门对户口类别的划分, 高校户籍管理隶属学校保卫部门, 但户籍管理更多的工作主要体现在服务性上。例如, 各种主要证件的办理需要借用户口;对于学生来说, 只有持有有效证件, 如身份证、暂住证等, 才可以办理诸如结婚、出国、考驾照等事情;另外, 为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最真实的资料, 通过身份证号查找提供查询服务等。可以说, 高校户籍管理凭借自身特点和优势, 在很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社会稳定提供治安保障, 为新户籍制度的实施作出贡献等。但随着国家各项户籍政策的改革和高校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 高校户籍管理暴露出来越来越多的弊端, 存在着大量落后于形势的问题亟待解决。[1]

2 高校学生户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 每年招收的新生数大量增加, 学生就业方式、就业渠道日趋多元化, 加上高校招生、就业政策的改革, 使得高校学生户籍管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生户口迁入学校时细节不完善

首先, 信息不规范。新生户口迁移证来自全国各地基层派出所, 各地户口迁移证打印效果不统一, 甚至有用手工填写的;音同字异、名证不符的;身份证号码缺失和错误的;学历、籍贯模糊和错误的;身高、血型等基本信息缺失的等等。其次, 印章不规范。新生户口迁移证缺少公章的, 更改信息不加盖户口专用章的, 办理人员民警名章缺失的等等, 因印章问题而需要学生重新补盖往往严重影响新生落户进度。

2.2 学生户口迁出学校时意识不够

首先, 毕业生未在规定时间内落实单位无法办理户口迁出, 之后带来的诸多问题增加了高校学生户籍管理的负担。近几年随着各项制度的改革和放宽, 针对毕业生户口迁出也放宽了政策。政策允许毕业生户口保留到当年年底, 但由于大学生对于户口的了解和意识不够, 这项政策现在更多的成了高校学生户籍管理的最大漏洞。比如, 学生毕业后彻底不再和学校联系, 户口放到学校不予理睬, 当学生毕业许多年后需要使用户口时才想起联系学校索要户口。作为高校学生户籍管理部门既不能随意销户, 又无法催促学生及时按址迁出, 只能寄希望于学生能够按时迁出, 这已经成了阻碍户籍管理规范化的最大弊端。其次, 有的毕业生落实单位后受落户计划指标所限, 无法将户口迁入工作单位, 又不愿把户口迁回原籍, 只能将户口暂留学校, 造成户口逐年积压, 人户分离的空挂户口现象日益增多。还有的毕业生户口虽然迁出, 但未到对方单位落户而成为口袋户口;或因疏忽遗失了自己的迁移证, 若干年后要用到户口又回来找学校交涉。这不仅给毕业生参与社会事务, 履行合法权益等带来诸多不便, 同时也增加了学校保卫部门对学生户口管理的负担。[2]

3 高校学生户籍管理对策和改革探讨

3.1 加大高校学生户籍制度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加强宣传和教育大学生户口迁移相关政策, 让更多学生及其家长了解户口迁移的利与弊, 合理选择户口的迁移问题;引导和教育毕业年级学生正确看待户口制度和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毕业生择业市场困境现状, 可以明确放宽毕业生户口迁移政策, 比如, 可专门明确毕业未满三年的毕业生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

3.2 加强高校学生户籍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当前, 我国大多数高校政策都是新生凭《录取通知书》和《居民户口薄》直接办理迁移证的方法办理, 在办理过程中, 各个地方基层派出所人员态度不端正、工作不认真, 极易发生信息错误或缺失等问题。而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 高校应该争取与公安部门“常住人口信息系统”进行资源共享, 在公安部门监管下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校户籍数据库, 提高户籍管理质量和效率。大学生的户口迁移不再采用学生自己持《户口迁移证》到学校入户口, 而是全国公安人口管理系统建立网络共享的资源平台, 实行网上迁移。[3]

以上观点是笔者在工作中的一些体验和粗浅认识。高校学生户籍管理制度涉及面广、政策性强, 需要多方面的密切配合。这些离不开公安、教育、人事等部门对高校户籍管理的重视和支持, 也离不开高校招生、就业和保卫部门的通力合作和支持, 只有多部门联动, 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配套措施, 简化办事程序, 才能推进高校户籍管理的创新和改革。S

参考文献

[1]陈凌云.高校学生户籍管理改革刍议[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7.

[2]曾静.高校学生户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 11.

[3]杨光.大学生户籍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规范管理策略[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5.

[4]李铁定, 田康顺.高校学生户籍档案管理改革趋势探究[J].兰台世界, 2007, 7.

[5]李笑华.对当前高校户籍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市场论坛, 2008.

户籍管理 篇2

位实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旗公安局,各分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公安部消防局《关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的意见》(公消〔2012〕164号)和自治区公安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市公安局决定在全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全面提升社会火灾防控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为实现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现将《鄂尔多斯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鄂尔多斯市公安局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六日

鄂尔多斯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行 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是全面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实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有力举措,是深化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巩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创新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的重要保证,是加强消防工作基础建设、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根据公安部《关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的意见》和自治区公安厅《内蒙古自治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现就我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消防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认真贯彻《鄂尔多斯市消防事业十二五规划》和《鄂尔多斯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建立新型监督管理模式,切实提高消防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二)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重点单位基本实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凡投入使用的一律实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2012年底前,火灾高危单位和全部一级重点单位、50%的二级重点单位、30%的三级重点单位要实行“户籍化”管理,2013年全部二级重点单位和80%的三级重点单位要实行“户籍化”管理,2014年全部重点单位实行“户籍化”管理。十八大消防安全保卫战期间,所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必须按照“户籍化”标准进行消防安全管理。

二、明确内容,固化方法,确保“户籍化”消防管理有序开展。

(三)单位建立“户籍化”管理档案。所有公安消防机构及公安派出所要结合“打非治违”、十八大消防安全保卫战、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排查整治、行政许可工作,指导全市重点单位全部建立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确保全市自动消防设施“一套一户籍”。“户籍化”档案应包含单位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情况,如单位基本情况、每幢建筑消防安全基本信息、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逐级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消防设施检测报告、维护保养合同、每月维保记录、设备运行记录等。重点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要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具体负责本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消防安全管理人要组织建立并完善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记录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情况,更新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并根据工作薄弱环节和问题,采取针对性工作措施,定期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公安派出所报告备案有关消防工作,全面规范自身消防安全管理。

(四)落实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备案制度。为了全面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确保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切实履行职责,消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单位有消防安全“明白人”,重点单位依法确定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员、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等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自确定或变更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应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公安派出所报告备案。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要接受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落实各项消防责任,全面提高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五)落实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报告备案制度。设有建筑消防设施的重点单位,应当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对火灾高危单位、自身不具备维护保养能力的重点单位,指导其与有资质的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合同》,有效提高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率。设有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在工程验收合格之日起满两年后,应由自治区法定检测机构每年至少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一次检验;已经消防验收或备案抽查合格、含自动消防设施但未通过自治区法定检测机构竣工检测的社会单位,统一由市公安消防支队撤销已经出具的验收手续,监督其重新履行强制性消防设施竣工检测;已经投入使用、有自动消防设施且未经消防验收合格的社会单位,要依法查处,并责令其申报强制性竣工消防设施检测。重点单位要将消防设施检测报告、维护保养合同、每月维保记录、设备运行记录纳入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内容,每月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公安派出所报告备案。提供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的技术服务机构,必须具有相应等级的资质,应自签订维护保养合同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报告备案。

(六)落实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报告备案制度。实行消防安全评估的目是为了通过定期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管理落实情况、消防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的检查检测,全面评价单位消防安全状况,使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全面掌握本单位消防安全情况,为强化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提供依据。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为自我评估工作第一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为直接责任人,单位应成立由消防安全责任人或管理人负责,由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参加的消防安全自我评估小组。一般单位应每半年、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季度、火灾高危单位每月应当按照标准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组织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自我评估或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本单位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评估,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其中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应全部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定期开展评估,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和工作薄弱环节,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整改。评估情况应自评估完成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公安派出所报告备案,并向社会公开。各地公安消防大队要实时监督,加大检查评估结果不合格、未按时报告备案单位的频次;在对单位实施行政处罚时,把自我评估开展情况作为自由裁量的参考内容,对落实较好的单位适度从轻处罚,对工作不落实或弄虚作假的单位从重处罚。

三、示范带动,分类指导,提高“户籍化”管理的引领性和针对性。

(七)示范带动。2012年8月底前,各旗区应从公共娱乐场所、宾馆饭店、商场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及工业企业中至少选取3个(其中东胜区、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不少于5个)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作为试点单位,开展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社会化消防技术服务、投入使用2年后的单位开展自动消防设施定期检验工作,切实把示范单位建设成为“户籍化”管理工作的标杆。各地应积极推广试点经验,以点带面,要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交流会等形式,及时推广示范单位建设的经验,辐射和带动社会单位“户籍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八)分类指导。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要根据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以及监督管理等情况,按照火灾高危单位、一级重点单位、二级重点单位、三级重点单位、其它社会单位等类别分类指导,确保2012年底前火灾高危单位和全部一级重点单位、50%的二级重点单位、30%的三级重点单位实行“户籍化”管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要为重点单位提供消防业务咨询等便民服务,定期向重点单位发送隐患整改、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消防设施定期检测、消防安全自我评估等提醒信息。同时,定期组织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6月底前,各地要制定印发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自查考评标准和登记表,督促单位开展自查,7月份,各地公安消防大队应组织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人召开十八大消防保卫和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部署会议,开展一次消防安全管理人履职、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消防安全自我评估等三项报告备案工作;7月底前所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完成自查,并将自查结果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备案。从8月份开始,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月将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情况和“四个能力”建设自查评估情况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备案。

四、强化职责,落实责任,确保“户籍化”消防管理取得实效。

(九)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消防工作的重要任务抓落实,广泛动员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全面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负责人是本责任区“户籍化”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其他负责人应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十八大消防安全保卫战期间,市局将派出工作组分赴各旗区,对“户籍化”管理工作组织领导机构、户籍化管理档案建立、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社会单位开展定期检测及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工作等工作进行跟踪督导。

(十)落实工作责任。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要对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实行动态监督,指导重点单位建立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审核录入的信息,督促重点单位更新信息和定期报告备案有关消防工作。同时,在实施消防监督管理中及时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备案抽查及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消防监督检查、消防行政处罚、火灾事故调查等情况录入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并定期统计分析本地区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切实提高消防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对“三项备案”制度落实缓慢的单位,要采取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加强消防监督检查的重点和频次等措施督促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世界主要国家如何管理户籍 篇3

国外的“民事登记”登记内容大多包括人口出生登记、死亡登记、婚姻登记。所登记的内容与我国的“户口”登记几乎相同。

像法国、荷兰、罗马尼亚、日本、印度、秘鲁、阿根廷等国家的出生登记,内容十分详尽,不仅有公民出生年月、性别、单双胞胎等内容,而且还有其父母的职业、经济收入、国籍、宗教信仰等相关内容,登记内容比我们的“户口”登记还详细得多。因为“民事登记”作为一项最基本的社会管理制度,是其他社会制度的基础和依据,关系重大,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与我国不同的是它的管理机关多为内政部门、司法部门或统计部门。这些国家对公民的迁移和移居多采取的是市场加法治的管理手段,以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

亚洲以泰国为例。泰国专门颁布了“户口登记条例”,分外侨、国内公民两部分。其“户籍注册”(相当于我国的“户口登记”)相当严格,条例规定必须“注册”公民的三部分内容,有收入状况、纳税情况、简历(包括犯罪记录)。简历涉及公民的“个人隐私”,国家有严格的法律保密制度,有关部门不得随意向社会公布,并且“户籍注册”还必须让其本人按“手印”,十分严格。这些都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与我国“户籍”管理不同是,泰国实行的是事后迁移政策条例规定,对符合居住条件及居住期超过6个月的居民,其居住地有关部门可为其办理“户籍登记”,承认其居住地户籍。而我国实行的是事前迁移政策,居民必须凭迁移地的有关部门核发的准迁证予以迁移。泰国的“户籍”管理采用的是市场经济原则和法律效力,它的作用是让不能在某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生存,包括经济收入、住房等问题无法解决的公民按市场法则去选择适合自己经济水平的城市居住。这种方法往往较行政手段更有效。

南美以阿根廷为例。阿根廷实行的是“三项大登记”制度,指出生、婚姻、死亡登记,与我国户口登记相似。国家设有“人口登记局”,实施身份证制度,实施的也是事后迁移制度。

欧洲人口管理尤以丹麦和瑞典最为有名。丹麦人口登记制度先进也比较严格,是最早实行“人号”管理的国家。登记内容包括公民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婚姻状况、纳税情况、监护人等。瑞典由于历史传统的原因,是由“教会”管“户口”,人口登记也有300多年的历史。他们实行的也是事后迁移制度。

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犯罪记录,管理起来很有效。他们国家表面看起来很松,其实管理很严,这与人口登记管理特别是“人号”管理有直接的关系。

非洲如摩洛哥王国也实行“户籍法”,公民依法进行出生申报、死亡注销登记。

美国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十分注重人口登记管理,但实行的是“出生死亡登记大纲”。因为实行“户口登记”美国法律通不过,美国法律认为这样侵犯人权,故只进行公民出生、死亡登记,平时公民可以自由迁移、移民。平时美国公民持有护照或社会保障号,进行旅游和工作。

浅谈乡镇户籍档案管理 篇4

1.1 主观因素

第一,公安机关的宣传不够全面,导致群众不了解婴儿入户、更改户口的程序,降低了办事效;第二,行政工作人员严重不足,有时群众办一点小事,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排队等待,这大大降低了群众对服务人员的满意度;第三,个别行政服务人员素质差,存在乱收费的现象;第四,人们对户籍政策了解太少,意识淡薄,这导致他们在办理户口时,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第五,部分民警的服务意识较差,导致户籍出现错误现象。

1.2 客观因素

第一,原来的户籍中存在较多错误。例如:2005 年,某个地区的人口数据被录入户籍管理系统时,基础数据却是2001 年的,当时不完善的人口普查导致了许多错误的户籍基础数据,其中包括姓名错误、户口漏登等。第二,公安机关的基础硬件设备十分落后,无法达到现代化工作的要求。现在的电子信息都是以网络为基础,办理程序比之前增多,如果基础硬件设备落后,经常出现网速慢的问题,群众就要等候很长时间,如果遇到几天都没有网络的情况群众往往需要来回跑好几趟才能办理成功。第三,存在严重的户口分户情况。这几年,国家政策向西部地区倾斜,在西部大部分老百姓都比较穷困,国家政策是按户对贫困人口进行补贴,因此,很多群众为了能够得到补贴而主动到派出所而要求分户。分户就是通常所说的分家,在农村都是群众自主分好房子等财产,再到村委开证明即可完成。但许多群众经不住利益的诱惑,不惜作假也要获取更多的利益。第四,银行身份核查系统的更新速度太慢。如果银行身份核查系统没有及时更新包括照片在内的人口信息资料,那么群众就没有办法成功办理银行卡,也不能汇款。这时一部分群众会直接把矛头对准当地派出所,造成群众与公安机关的矛盾越来越多。第五,难以更正出生年月差错。如果出生年月出现差错,由于难以找到原始的户籍资料或这些资料已经丢失,再加上公安机关会严格审批这类材料,很多群众至今难以更正在出生年月、姓名等方面的错误。

2 加强户口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户口整顿作为一个良好契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有关部门和群众对户籍工作的重视度,加强他们的责任感。全面宣传户籍管理工作,例如:通过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加强对户籍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及时公开各种政策和办事流程,以增加透明度,获取群众的信任。完善户口登记的法律制度,增强群众的户口登记意识,减少随便更改姓名的现象。因为户口本和身份证是唯一的证明公民身份的有效证件,有关部门必须有效利用这一条件加强群众对户口管理的重视度,这样才能规范证件办理制度,同时为户籍管理人员和群众带来方便。

第二,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户口整顿作为一个良好契机, 加强对户口管理的整顿工作,及时更正户口中存在的错漏项。通过这次人口普查整顿,可以从中发现许多问题,例如:姓名错误、出生年月错误等。户口管理人员需要对此进行统一更正和深入调查,了解无户口人员的实际情况,及时对这些人进行户口补录,对于一人多户、有户无人的弄虚作假现象,也要严肃处理,如果发现群众与户口信息不一致,经过调查之后要及时更正。

第三,加强队伍管理,提高“窗口”单位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毋庸置疑,加强公安机关的队伍建设是不变的主题,也是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根本所在。户籍管理人员直接面对的是人民群众,与群众的联系十分密切,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代表着整个公安机关的形象。民警要加强形象意识、窗口意识,严于律己,遵纪守法,执法部门也要做到严格执法,一视同仁。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在接待群众时,要做到耐心讲解、服务周全、办事负责、满足群众需求。对于服务群众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也要广泛宣传,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支持公安部门的工作。

第四,及时更新银行的身份核查系统与人口信息资料。管理人员要及时维护公安部门的人口数据库,这样银行的身份核查系统就能及时更新人口信息资料,群众与公安部门之间的误解会有所减少。另外,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推广有利于提高身份核查的效率。

第五,完善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户籍管理工作。户籍档案对群众具有重要的作用,公安机关也是主要通过户籍档案来了解人口信息数据的,因此,需要强化户籍档案管理和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规范管理制度,具体分配管理任务,以保证户籍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方便公安机关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六,及时掌握群众的变动信息。当地民警需要对他所在的辖区十分了解,因此,要定时地进行调查走访,并把所获得的信息向当地计生部门报告,有利于及时掌握死亡、服役、出国等人员变动情况。

摘要:户籍管理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不仅是治安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服务群众的基础。户籍档案管理人员要提高户籍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高质量、少投诉、让群众满意的服务。为此档案管理人员要改善作风、积极开展服务工作。一些地区在这几年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便民措施,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原先的户籍制度逐渐不再适合当今的社会。笔者结合近三年的户籍管理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以期提高乡镇户籍档案管理水平。

户籍档案管理制度 篇5

深圳市兆日实业有限公司 户籍、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给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解决员工因户籍和档案问题而引起的困扰、规范人员调配与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行为,维护公司与员工双方的权益,根据深圳市有关劳动人事调动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将户籍、档案调入或调出公司集体户的所有行为,包括从市外调干、招调工、接收应届毕业生、市内调动、公司集体户转出等事宜。

第三条 本制度由行政人事部组织实施,未尽事宜按深圳市政府有关法规办理。

第二章 调配原则及条件

第四条 人员的调配应建立在培养现有人员的基础之上,并尽可能地引进符合公司发展需要的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储备,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五条 无论何种形式的人员调配,其基本前提是公司享有市计划局、人事局、劳动局签发的相应的调配指标。如遇公司调配指标限制而造成供需矛盾时,由公司领导根据综合评审对拟调人员作出适当调整。

第六条 调入人员在调入前、调入中或调入后如与原工作单位的任何纠纷均须由该员工自行解决或自行处理。

第七条 新调配人员应在公司工作表现突出,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调干

a、本科以上学历,干部身份;

b、属深圳市人事调动非控制专业,从事岗位与专业对口; c、政治表现良好;

行政工作指南之三 户籍档案管理制度

SINOSUN兆日 行政人事部工作指南

d、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后参加工作1年以上,中专毕业后参加工作3年以上,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4年以上;

e、中级技工年龄有超过35周岁,高级技工、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年龄不超过40周岁; f、身体健康;

g、已婚员工,其配偶必须符合从市外调工基本条件和计划生育规定,随迁子女原则上为1名;办理单调时,原则上先调男方,后调女方;

h、调入前在地级市以上单位或大中型企业工作; i、工人档案齐全;

j、参加深圳市劳动局统一组织的调工考核合格,或符合规定的免考条件。

4、接收应届毕业生

a、国家教育部和其它部属院校及广东省直属院校毕业生; b、本科以上学历;

c、属财经类、理工类以及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其它专业; d、计划内毕业生;

e、从事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 f、市人事局规定的其它条件。

5、市内调入

a、公司在职的正式员工; b、档案材料齐全; c、户籍关系清楚;

第八条 为提高调配工作的透明度,所有调配人员必须经过公司内部审核程序:由被调配人填写《户籍调动申批表》提出书面申请,经部门经理推荐后,由公司领导审核。

行政工作指南之三 户籍档案管理制度

SINOSUN兆日 行政人事部工作指南

第十四条公司为从市外调入的人员提供落户本公司集体户籍并免费管理的待遇。

第十五条公司按规定为新调入人员办理粮油关系、社会保险的转入手续。第十六条因员工本身原因不符合进入深圳市有关条件的,前期办理的相关调配材料(如档案等)均须按深圳市政府的有关规定退回原发函单位,如因员工本人的原因导致档案材料丢失或无法退回的,其后果由该员工自己负责。

第十七条员工因购房、结婚等情况符合申请家庭户口簿时,公司可为其户籍转出提供方便。

第十八条因集体户口簿、粮籍证均为公司多名员工共同登记的法定凭证,非员工本人不得借用此证件。借用时借用人须提前一天向行政人事部预约。

第十九条借用户口簿、粮籍证时借用人须填写《证件借用申请表》,并交缴证件借用押金1000元整,该押金在如期归还所有借用证件时全额退回;非在职员工或已离职人员借用集体户口簿、粮籍证时除执行以上程序外,还须找一位本公司的正式员工为其担保方可。

第二十条为方便其他人员的使用,无论何人以何种形式的借用,其借用期限最长为一周,特殊情况超过一周的应办理续借,办理续借手续时视同重新借用,且每次限续借一次。超期不归还又未办理续借的,行政人事部除追缴所借证件外,可没收该借用人全部押金。

第四章 档案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公司在享有人事计划单列权的基础上为员工提供档案管理工作,档案托管的对象为本公司在职正式员工中的深户人员;

第二十二条 户籍挂靠公司集体户的在职员工其档案必须由公司统一管理;非公司集体户籍的在职员工应尽可能地将档案转入本公司托管,如因档案不在本公司且在必要时又不能提供有关凭据时,公司将不能保障其正当权益得到保全。

户籍管理 篇6

【关键词】:学生集体户口 高校 户籍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211-02

当前,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和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也逐步驶入快车道。然而,现行的高校学生户籍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已逐步暴露出其手续繁琐,重复迁移等弊端,为在校学生和大学毕业生造成了诸多不便,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与高校的改革步伐不同步。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学生就业方式、就业渠道日趋多元化,加上若干新的高校管理规定的实施,使得高校学生集体户籍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高校学生集体户籍管理的现状及弊端

1、高校扩招导致户籍管理工作负担加重

纵观全国高校户籍管理模式,大学生入学后,所有学生户口都迁入学校专门设立的学生集体户口,成百上千的学生使用的都是统一的街道路巷和门牌号码,学生户口从生源地的常住户口变成了挂靠性集体户口。现行高校集体户籍管理要求新生入学时统一将户口迁入学校,毕业时再大批逐个迁出,这种从家庭所在地迁到学校,再从学校迁回家庭所在地或工作单位的还原式户口迁移管理模式,不但加大了高校保卫部门的工作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苦不堪言的负担。再者,目前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趋势有增无减,为了及时做好新生户口迁入、毕业生户口迁出等手续,户籍管理人员必须加班加点,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的工作量,给学校保卫部门和公安机关的户籍管理带来诸多困难。这样的现状从人口管理和社会治安的角度来讲,存在很大的漏洞和隐患,是高校户籍管理中存在的一大弊端。

2、“人户分离”现象增多,违背了户籍管理的原则

户籍制度要求“人户一致”,即户口跟着人走,人在哪里,户口也必须在哪里。而现实情况是,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宁可没有户口,也要找到最能发挥自己特长、实现自己价值的工作,导致“人户分离”,从而与管理原则相违背。近年来,高校学生户籍管理中出现“人户分离”、“户口滞留”的问题有增无减,形成了一个十分矛盾的现状,一方面,法令要求每个人必须或者尽可能地“人户一致”,另一方面,又允许有不少“人户分离”的事实存在,甚至大量增长,给高校户籍管理工作增添了新的难度,违背了户籍管理“人户一致”的原则。

3、影响了学校的管理秩序,增加了户籍管理的难度

为了提早申请到所聘人员的户口指标,各招聘单位进入校园开展各种招聘活动,为毕业生开辟了更广阔、更便捷的就业途径。学生入学时迁入高校的户口,在规定的期限内,学生可以选择将户口迁移至工作单位或迁回原籍,否则,在规定时间内未迁出的户口将会被学校迁移至高校当地的就业指导中心或人才市场,期间还要向学生收取一定的托管费用。从现实情况看来,其实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毕业生毕业之后仍将户口挂靠在学校,主要包括户口长期滞留学校不迁移、户口托管协议期满不迁户、被学校除名或劝退的学生不迁户等。学校户籍管理部门无法与上述毕业生取得联系,又不能擅自注销其户口,只能拨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管理,并处理与之相关的事务。此举既损害了学校管理的权威性,也影响了学校的管理秩序,增加了户籍管理的难度[1]。

二、高校学生集体户籍管理存在弊端的原因

1、简单低效的管理模式

由于高校是一个大的“流动人口集散地”,户籍管理人员有限,因此,许多高校为了简易行事,把学生户口在新生入学时都迁入专门设立的学生集体户口统一管理。这样,成百上千的大学生居民身份证上看到的是同样的地址和门牌号码,极大地弱化了《居民身份证》的功能和作用,从而降低了管理的效能。

2、户籍政策宣传不及时、不到位

户籍管理具有很强的政策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些旧的政策因为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而被取消,新的政策、规定相继出台实施。有时受时间、信息渠道和宣传方式所限,户籍管理部门无法及时将涉及高校学生户籍管理方面的新政策和新规定及时、有效、广泛地加以宣传,造成了工作的被动。

3、学生户口意识淡薄[2]

近几年,随着公安部门一系列户籍政策的改革和放开以及相关便民措施的实施,让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户口已经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了,可有可无,甚至若干年后会取消户口。因此,学生毕业离校后不办理户口迁出手续的现象屡有发生,等到以后需要用到户口时才想起来回学校办理迁移手续,给自己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4、较低的大学生就业率

高校不断地扩招势必带来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当年很难找到合适稳定的工作,因此未来得及将户口从学校迁出,待业时间的长短就给高校的户籍管理造成一定的混乱,因此高校为了减轻户籍管理的工作难度,许多高校就采取任务推脱的方式,在大学生毕业之际就将户口的管理分流到人才市场或者生源地。这样就给高校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麻烦,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及精力的浪费。

三、高校学生集体户籍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毕业生如果想把户口落在工作所在地,必须有落户指标。这是用计划经济的办法管理市场经济出现的问题。这种做法出路会越来越窄,因为户口不可能无限制地迁入,户口的吸引力也不可能长久地存在。“常住”的概念是相对的,以后人们也不会只有一个居住的场所、一个居住的城市。招聘单位应该唯才是用,不必问户口在哪里。地方政府部门更是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高校如何进行集体户籍管理的改革,为促进人才培养和流动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现行的高校集体户口的管理办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在人才大流动的新形势,必将随着各方面的改革进程而逐步淡化。随着国家种种法制法规的健全和户籍管理制度的完善,户籍管理制度也将以其较完备、较宽松的姿态出现!在国家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尚需时日的情况下,要解决上述一系列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大学生的就业体制,关键在于改革当前实行的高校集体户籍管理的思路和政策,使户籍管理制度更利于人才流动的需要,从而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

四、高校学生集体户籍管理改革的几点建议

1、户籍管理人员要加强交流与学习

高校户籍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时刻关注最新的户籍政策、规定,经常性地向公安部门户籍管理机关询问有关政策的变化情况,及时主动地了解新政策、规定,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对于那些信息化办公条件较好的高校户籍管理人员还应熟练掌握实现信息化管理所必需的操作技能。还需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借鉴宝贵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大户籍政策的宣传力度

积极出台和宣传大学生户口迁移相关政策规定,让更多的学生及其家长了解户口迁移的利与弊,合理选择户口的迁移问题,让他们消除更多的不合理心理因素,正确看待户籍政策。根据《江苏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从2003年开始凡考取本省或外省籍学生,入学时根据本人自愿,可以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每年新生入学及毕业生离校前,应主动向公安部门询问有关户籍政策的变化情况,及时、准确地了解新政策,掌握工作主动权,通过宣传使新生入校前知道迁户口是自愿的,除了一些特别的省市,让学生了解户口问题不影响就业,使他们正确对待户口去留问题。通过他们向学生宣传户籍管理政策,请他们协助,提醒、督促相关学生及时办理户口迁出手续,减少户口积压,提高户籍管理的水平[3]。

3、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和管理制度

当前,有些高校在毕业生户籍管理上作了有益的探索,把日常的做法形成了制度。对落实单位和末签约的毕业生进行区别对待,凡是落实单位的学生都在报到的同时将户口迁往单位,避免出现档案都己派出,而户口仍滞留在校的情况发生。要充分利用各级人才市场的资源,将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好单位的毕业生户口及时迁往人才市场,由其统一管理,不仅减轻了学校户籍管理部门的压力,也为毕业学生的就业减轻了心理负担;本人为了考研或有特殊原因确想放在学校的,一定要通过书面申请将户口在学校保留两年,并采取签约形式规定两年后本人必须迁回原籍。这样既对学生的就业和生活需要提供相关服务,也不会影响户籍管理的有序性。

4、凭居民身份证入学取代户口迁移

目前,许多在校大学生出国留学、外出探亲、参加考试等,受到户口的限制,另外,无论从《居民身份证》的使用期限和身份证的法律效力来讲,原籍的《居民身份证》同样可以继续使用,但是,对于将户口迁移至学校的学生,高校还要求其更换新的身份证,因为同样只能用短短几年,这样的《居民身份证》和《暂住证》没多大区别,而这种种问题都是弱视居民身份证的原因造成的。随着新一代居民身份证的广泛使用和功能技术的改进可实现全国范围的联网快速查询和身份识别的独特功能,要求学生凭身份证入学而不是户口,逐步用居民身份证取代户口这一做法逐渐成为可能,并结合《学生证》等相关证件,充分发挥《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证明力,这一做法会大大减少因户口频繁迁移而造成的不利影响,也为高校学生的工作学习扫除不必要的障碍。

5、采用“暂住式”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高校毕业去向遍布全国各地,而且许多学生就业所在地以及单位对户口的接纳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么是空挂户口,要么是集体户口;另外,暂时未找到工作的学生的户口将会被移入人才市场,这又会给以后的户口迁移带来更大的麻烦。

因此,有效的办法是对大学生进行暂时人口式的管理,无论从生活时间长短和居住形式来说,大学生本来就是暂住性质人口的一类,所以将大学生作为暂住人口来管理具有合理性;不管新生是否迁移户口,在其入学时候就采用办理《高校暂住证》的形式编号发证,和《学生证》配合使用,暂住期限与大学学制期相对应。当大学生毕业就业时,其落实好工作后需要迁移户口时候,再从生源地将常住户口迁往单位所在地,这样就减少了大学入学、高效管理、毕业时几次户口迁移所带来麻烦。

6、开发户籍管理系统,实现户口“网上迁移”

目前,大学生迁移户口都是凭《录取通知书》和《居民户口簿》采用直接办理迁移证的方式办理。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户口的迁移工作应当更加网络化,这样既方便学生,又保证户口迁移的准确性,便于户籍管理。

开发出“常住人口网上迁移户籍管理系统”,在城市之间建立“联网工程”,进行网上迁移。这样,新生入学时就可凭入学通知书、户口簿等有效证明,直接到迁入地派出所就近办理迁移。迁入地派出所在核对有关材料、手续等无误后,就可通过电脑网络从迁出地派出所调取迁移人的户籍资料办理迁移。“网上迁移”实现后,迁移户口只需在迁入地派出所一次性办结;各城市公安机关之间也将可以迅速查询系统中常住人口的服务处所、住所、照片等个人信息以及家庭成员情况,扩展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在社会管理中的使用效能;还可以实现人口信息网络化办公,建立完善“网上迁移、网上审批、网上制证、异地办理”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户口“网上迁移”不仅可以方便学生,减轻户籍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避免户口迁移中重复登记中的差错[4]。因此,这一高效的模式代替旧模式应该成为相关部门努力的方向。

五、小结

当然,所说的高校集体户籍管理改革,是在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的必要改进和完善,使集体户籍管理与时俱进,促进国民经济以及个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健康、有序发展。要实现当前高校户籍管理更加科学、更为高效的管理目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不断深化高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集体户籍管理的改革,必将朝着最有利于解决“人户一致”原则与“人户分离”现状相矛盾的方向努力。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作为高校户籍管理人员有必要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研究和探索,以便尽快地实现户籍改革的预期目标,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从而推动高校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笑华. 对当前高校户籍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 市场论坛. 2008(07): 86-87.

【2】卢维英. 高校学生集体户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3): 98-99.

【3】王彦. 浅谈高校学生集体户口的管理[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2(05): 36.

浅谈医学院校学生户籍管理 篇7

3.1 基于社会公平, 实现同工同福利

居住在成都的“第二代农民工”已占38.5%, 由于成长环境、打工目的、人生期望等方面与父辈不同, “第二代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对社会公平权益的诉求和转变身份的意愿更为强烈。综合保险的待遇水平明显低于城镇户籍职工, 同为城镇职工, 但不能同工同酬同福利, 与和谐社会建设宗旨不相符。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制度建设与落实, 加强对用工单位的教育与监管, 逐步将农民工医疗保险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系。

3.2 基于制度优化, 建立可衔接的分项制度

综合保险包括工伤补偿或意外伤害补偿、住院医疗费报销、老年补贴、医疗个人账户、失业补贴和女职工生育补贴六项待遇, 实质上是一种六险种的混合。从风险角度看, 老龄风险、意外风险与医疗风险存在差别, 不宜单纯为了降低成本以及方便操作而采取“打包销售”的办法。从可衔接方面看, 综合保险的综合性使制度在地区内以及地区间制度衔接都造成障碍, 近20%的农民工认为现行的综合保险保障水平较低, 参保账户转移存在障碍。从制度效果看, 2004年的参保率为34.25%, 2006年参保率为20.83%, 2007年参保率31.07%。我们更希望这样的波动甚至降低是因为更多的农民工由于选择参保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而造成的。

3.3 基于风险特征, 建立门诊统筹补偿制度

农民工群体的年龄结构决定其日常医疗支出以门诊或药房购药支出为主。2009年11月成都市政府签发了《成都市城乡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暂行办法》, 农民工未被纳入。农民工医疗个人账户, 以2008年综合保险最高档次的缴费基数计算, 每月划入医疗个人账户的金额为28.80元, 即一年的费用为350元, 随着医疗成本的增加, 保障效果非常有限, 甚至不足以支付一次综合体检的费用。在农民工医疗保险基金大量结余的情况下, 农民工门诊不能实现统筹补偿, 导致基金使用率低下, 制度效果无法发挥, 对农民工群体而言亦有失社会公平。

3.4 基于就医选择, 扩大惠民医院的数量

调查发现, 农民工就诊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见表1) , 比例36.68%, 主要原因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价格相对低, 费用报销政策宽松。有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参保新农合 (见表2) , 以新农合的补偿能力来化解在城市治疗的费用风险, 但难以化解医疗风险。首诊选择第二位的是私人诊所 (见表1) , 比例34.31%, 主要原因是方便与廉价, 但私人诊所缺乏规范性, 未纳入定点医疗机构, 使很大一部分农民工就诊费用无法得到补偿。成都市2007年建立6所惠民医院, 制定了《特殊优惠医疗服务补贴办法》, 一方面切实提高了补偿力度, 一方面缓解了综合保险资金结余过多的问题, 但这样的医疗机构数量还比较少, 方便性也不足。

据人社部2010年1月对务工人员的调查, 准备外出务工人员中打算去中西部的占29%, 比往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成都市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以及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维持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势必需要吸引大量的劳动力。所以, 研究构建适合农民工群体的具有吸引力与竞争力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制度是保证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笑华.对当前医学院校户籍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市场论谈, 2008; (07) :86-87.

[2]韩莉.医学院校户籍档案管理模式初探[J].兰台世界, 2007; (08) :27-28.

[3]卢维英.医学院校学生户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3) :98-99.

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演变的内在动力 篇8

(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及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称之为上层建筑。而在阶级社会中, 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

户籍管理制度从其社会属性上来说, 归根结底是我国目前政治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从功能上来说, 户籍管理制度最本质的功能只是承载人口统计及登记功能, 而我国城乡二元性的户籍管理制度, 是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这一大背景下、带有不同时期政策导向等时代印记的历史沿革下的现实产物。

(二)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进入21世纪,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改革需要的出现, 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到现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跃升到一个新台阶, 但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等现状下, 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劳动力自由流动与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催生下的一系列农民工的安置、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不平等问题之间的矛盾。

二、理论分析模型

根据上述观点, 我国不同时期的户籍管理制度对应其承担的管理功能。建国至今的户籍管理制度一直是国家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行政手段, 对应国家特定阶段的经济基础及相应的政府政策导向, 而不仅仅是人口登记管理的工具及手段。

在此理论分析基础上, 建立如下模型, 对建国64年 (1949~2013年) 来不同阶段进行划分, 分析不同阶段、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下户籍管理制度的变革情况。

(一) 建立理论分析模型

本文主要分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社会主要矛盾对户籍管理制度演变的内在动力作用。同时, 由于户籍管理制度的变革很难作为变量进行明确定义, 因此以户籍管理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管理功能作为因变量对户籍管理制度的变革加以分析, 选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主要矛盾作为自变量建立理论分析模型。

自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以来,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因此自变量社会主要矛盾这一项以特定历史时期下与户籍管理制度相关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作为衡量加以分析。

理论分析模型如下

其中, Ft为户籍管理制度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管理功能;ISt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业结构特点;EDt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SCt为特定历史阶段下与户籍管理制度对应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t为时间变量。

(二) 以时间序列划分不同阶段进行分析

根据理论分析模型 (1) , 以时间序列将建国以来的户籍制度变革分为五个时期。

这是新生政权巩固期。

在产业结构 (ISt) 方面, 此时期我国以第一产业为主, 工商业所占的比重是极低的。

在经济发展状况 (EDt) 方面, 经过八年抗战及三年内战, 国家经济百废待举。同时, 国家在这一时期建立了对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有深远影响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

在社会主要矛盾 (SCt) 方面, 此时社会主要矛盾仍是人民大众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这一时期是新旧社会的过渡期, 因而社会新秩序重建中表现出的社会形态特征相对宽松。相对应的, 政府也选择了较为宽松的户籍管理制度。从具体政策来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部临时宪法规定“自由迁徙”为公民自由权, 1951年《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的目的之一是“保障人民居住、迁徙的自由”。与此同时, 政府开始对城市人口进行登记和管理, 作为之后户籍二元体制的准备工作并逐步限制企业招收农村工人。

所以, 在这一时期, 户籍管理制度的作用 (Ft) 主要是为社会主义经济改造、建设及社会管理体制的重建及稳定做准备。

这个时期是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 主要的特点是在农业占比巨大的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

在产业结构 (ISt) 方面, 1953年我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开始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我国的重工业建设及布局, 大大提高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

在经济发展状况 (EDt) 方面, 该时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 国家采取计划手段管制商品价格, 造成了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 将农业利润向工业进行转移。同时,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使得城市居民得以低价购买粮食, 进而保持较低的城镇劳动力成本。

在社会主要矛盾 (SCt) 方面, 这个时期国家一系列工业发展战略造成资本及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具体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农民希望进入工人队伍, 吃“供销粮”。

在这些社会矛盾的背景下, 为了维持社会稳定, 此时期户籍制度主要的管理功能 (Ft) 是“严加限制城乡之间、集镇与城市之间人口迁移”。具体政策表现是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正式形成了我国城乡二元性的户籍管理制度, 《市政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对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做了经济注脚, 此外还有诸如《严格制止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销量的九条办法》、《关于处理户口转移问题的通知》及《关于户口迁移政策的规定 (草案) 》等法律法规, 通过各项规定对城乡间人口流动进行严格限制。

“文革”时期, 也是建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停滞的十年。

在产业结构 (ISt) 方面, 一方面城市的二、三产业几乎处于全面停摆状态;另一方面, 中苏两国关系紧张, 相当部分苏联援建项目陷入停滞状态。

在经济发展状况 (EDt) 方面, 国民经济处于全面瘫痪状态。

在社会主要矛盾 (SCt) 方面, 城市中的工矿企业无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造成每年新增就业人口的大量失业。为缓解这一矛盾, 国家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希望利用低效率的农业来解决城市中日益增多的失业人口。

所以, 户籍管理制度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 其主要管理功能 (Ft) 表现为:推动更多城市人口, 尤其是新增就业人口迁往农村;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进行严格限制, 完全否定公民自由居住和迁移的权利。具体政策表现为1975年《宪法 (修正案) 》, 利用宪法从法律层面完全否定公民“居住和迁徙的自由”。

这一时期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产业结构 (ISt) 方面, 我国实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 极大地释放了农业生产力。同时,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逐步开始成长起来。

在经济发展状况 (EDt) 方面, 国民经济全面复苏, 农业生产力的解放极大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在社会主要矛盾 (SCt) 方面, 改革开放极大地缓和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破除了生产关系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很多障碍。表现在社会生活中, 除“下乡知青”大规模地返城之外, 其他普通农村居民相比之前不再想要盲目进城。与此同时, 国家“农转非”政策出台, 逐步有计划进行“农转居”的人口管理。

所以, 这一时期户籍管理制度的主要功能 (Ft) 是实行弹性化的人口管控, 从而配合经济体制改革, 具体政策如1977年出台的《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

这是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快速发展期。

在产业结构 (ISt) 方面, 我国的优势产业逐步呈现出向东部沿海及向大城市聚集的趋势, 其中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成为了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在经济发展状况 (EDt) 方面, 经济总量相对改革开放前有质和量的飞跃、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收入差距持续拉大。

在社会主要矛盾 (SCt) 方面,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发展不平越来越明显, 吸引了中西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到东部就业。同时, 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业也对劳动力有巨大需求。在此情况下, 户籍的人口管控功能逐步失效, 但户籍所附带的在诸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方面的城乡差距则表现得更为突出。

所以, 这个时期户籍制度的管理功能 (Ft) 更多是以不同的福利待遇对人群进行了划分, 如一线城市以户籍为基础的“限车令、限房令”等。

三、政策建议

(一) 实现均衡区域资源配置

目前,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东中西部各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巨大的差距, 不同城市之间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有着巨大的差异。

只要东中西地区及不同城市之间存在着资源配置、公共福利等的巨大差异, 人口就仍然会不断从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大城市流动。在这种背景下, 中小城市需要为东部沿海尤其是一线大城市分流人口, 从而消解大城市的户籍改革压力。要达到这一目的, 关键在于要在区域及不同城市之间均衡资源配置, 缩小户口背后如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福利差距。

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需要中央政府的强势介入。中央政府应该对中小城市的发展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推动城乡之间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进程, 尽快统筹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实现全国范围内资源的公平分配和配置;户籍改革需要在全国不同层级城市同时推动。

(二) 依据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我国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劳动力可以更为自由地流动, 而城市户籍改革中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流动人口户籍准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足, 社会产品仍然没有极大丰富, 城市总体的承受能力仍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 应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建立流动人口获得市民待遇的合理途径, 保障流动人口权利, 建立更完善更合理的户籍管理制度, 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

摘要:我国目前城乡二元性的户籍管理制度影响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阻碍生产力发展, 不利于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及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两点, 笔者认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社会主要矛盾是推动户籍管理制度演变的内在动力。本文以按时间序列划分, 利用户籍管理制度演变的理论模型对我国建国以来的户籍管理制度加以分析, 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户籍管理制度,内在动力,理论分析模型

参考文献

[1]郭秀云.大城市户籍改革的困境及未来政策走向[J].人口与发展, 2010 (06) .

[2]刘力.建国以来户籍制度演变: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经济体制改革, 2012 (01) .

[3]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02) .

[4]夏纪军.人口流动性、公共收入与支出[J].经济研究, 2004 (10) .

[5]杨志德.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城市户籍的供需均衡与实现[J].经济体制改革, 2010 (04) .

[6]张雷.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

[7]余佳, 丁金宏.中国户籍制度:基本价值、异化功能与改革取向[J].人口与发展, 2008 (05) .

户籍管理 篇9

关键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城市内人口的不断增多, 一旦发生火灾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其中重点单位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重大民生的机构和企业, 且有很多都分布在城市人口密集区域, 而一旦这些重点单位发生消防安全问题, 不但会引起严重的财产损失还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我国现阶段试行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法经过检验能够很好的解决在消防安全管理中发现的问题, 下文将就我国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更好的推广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户籍化”工作进行讨论。

1 我国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消防安全问题上意识不足。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一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就造成了很多单位的负责人总是以经济作为工作重点, 而疏忽了对于消防安全管理上的投入, 在很多的时候, 消防安全管理一直是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管理岗位, 在很多的单位都没有专门负责消防安全管理的部门, 各个负责人之间的消防安全责任制模糊不清。例如:有的单位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仅仅是为了应对检查, 在检查那几天做做表面工作, 其他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不到位甚至于有的消防器材无法使用;有些单位在消防疏散通道上堆放杂物等。这些都是由于在消防安全问题上意识不足造成的。

1.2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管理部门管理不足。

在我国的很多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中都没有设置相应的消防管理职能部门或者是设立了职能管理部门但管理部门的力量薄弱。现在很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中都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来对消防工作进行管理, 多是由其他部门进行兼管, 例如:在人口密集区域, 消防管理工作多被保卫部门兼任, 而在大型易燃易爆生产单位一般归于安全环保部门。而且在这些部门内也没有专职的消防管理人员, 兼任消防管理的人员对于消防管理方面的知识不足也影响着对于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还有就是很多单位都将消防安全管理的岗位当做闲差, 安排一些老弱病残人员或领导的亲属, 这些人员业务不熟、素质低下, 常常都是无证上岗, 这些都多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3 单位在对员工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方面投入不足。

由于部分单位对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认识不足, 对员工关于消防安全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未能展开或者是仅仅通过悬挂安全标示来提醒员工, 致使员工缺乏关于消防安全方面的认识以及如何应对突发消防安全问题的应对方法。各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对于员工关于消防安全方面的教育工作。增强员工在应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

1.4 职能监管部门监督警力不足。

我国对于消防安全的管理思想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 未能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 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消防监管部门在进行监管工作时的消防监督警力严重不足与繁重的监管任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1.5 注重事后救援而忽视事前防治。

我国在消防安全管理的思想方面还处于被动的应急阶段, 对于事故发生后的救援工作相当重视而轻视事前的监管工作。

2 何为“户籍化”管理

重点单位的“户籍化”管理工作是指通过通过网络将各个单位的消防管理信息上传到公安消防机关所设立的文件中, 公安消防机关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并建立起专门的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各个单位将通过在这一管理档案中及时录入管理信息;档案系统通过对录入资料进行分析, 找出单位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漏洞, 提出整改意见, 各单位应及时跟进整改意见及时进行改正, 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备。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过对各单位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来对单位进行监管, 对于重点单位报告备案文件, 及时录入消防监督情况, 并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分析, 根据得出的报告对各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监督检查。

3 我国在实施“户籍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通过开展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工作, 重在提高了各个单位关于消防安全的责任意识, 将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升之日常工作管理中, 现在各单位都有了专门的人员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跟以前由其他的部门及人员进行兼职的居民有了很大的改善, 新的消防安全责任制、日常防火巡查检查、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等关于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措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落实。

在试行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后, 单位的消防管理有了新气象, 原来很多单位都对单位内的消防设施疏于管理, 以至于很多的消防器材都是徒有其表, 很多都不能使用, 现在各个单位通过委托专业的机构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 并及时将维护工作进展情况上报公安消防机构进行备案。

4 如何更好的实施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

在我国试行“户籍化“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在管理工作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制约着“户籍化”的发展工作, 例如:在很多的单位内都对消防管理的岗位设置过低, 导致很多从事消防管理的人员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低、素质低等, 如不能将消防管理的岗位问题进行解决, 将会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 各单位应当在落实“户籍化”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解决从业人员的待遇问题。从而为更好的落实“户籍化”工作打好基础。

监管职能部门应对原有的监管模式进行转变, 大力发展消防服务机构, 推广实施消防委托管理计划取代经济时期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替代式”、“保姆式”监督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将原来具有社会性、公益性和行业性的职能移交给社会消防服务机构, 加强消防监督管理。通过这种职能的剥离, 可以更好的、更专业的对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进行管理, 建立起新的安全消防机制。、

结语

本文结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建设的现状, 提出了如何更好的做好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郑瑞文.消防安全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户籍管理 篇10

在现代社会中, 户籍作为居民在所居住城市的证明非常重要[1]。中国拥有十几亿人口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户口, 可见户口的数量之巨大, 因此其管理难度也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在不断加大。如何优化户籍的管理也就成为了一个问题。为了加快户籍管理自动化的步伐, 提高户籍管理业务处理效率, 建立户籍管理系统已变得十分紧要[2]。

2.系统需求分析

本系统是要用于户籍管理部门, 服务的用户主要是城市居民和户籍管理员。对于户籍管理员来说该系统应该操作简单、方便, 在信息录入、查询和修改时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和节约时间, 而对于居民来说该系统应该方便快速的查找和查询个人信息。户籍管理系统下应该有登陆模块, 主窗体界面模块和户籍管理界面模块, 用户可以这些模块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更加层次化、系统化的户籍管理。

户籍管理系统最终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

(1) 登录功能。 (2) 查询居民信息功能。 (3) 修改居民信息功能。 (4) 业务办理功能, 包括新增人口功能, 注销人口功能, 办理暂住功能, 取消暂住功能。 (5) 密码修改功能。

3.系统的架建

本系统基于C/S结构, 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3]开发客户端的应用程序。采用SQL Server2005[4]作为后台数据库, 使用ADO连接前台和后台数据库。

3.1系统功能模块图

本系统一共分为五个模块, 每个模块之间虽然在表面上是相互独立的, 但是在对数据库的访问上是紧密相连的。各个模块访问的是同一个数据库, 只是所访问的表不同而已。每个模块的功能都是按照在调研中搜集的资料进行编排制作的。

依据上述需求分析, 系统中功能分别为:户籍管理、查询信息、业务办理, 密码修改, 退出系统五个模块。

3.2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数据库具体结构如下:数据源名HMDB, 数据库名Household Management DB。设置了3个数据表:Users表—用来存储帐号、密码的记录。Shack表—用来存储暂住信息的表。People表—用来存储户籍成员信息的表。

3.2.1界面实现

本系统的界面比较多, 现就几个常用界面进行举例说明。

1.登陆界面:管理员在登陆界面输入正确的用户账号、密码, 单击确定后, 就会关闭本窗体显示主窗体, 否则提示“对不起!您的账号或密码有误”。登录帐号:派出所, 密码:110。

2.主界面:主要是通过菜单来调用每个子界面, 主界面直观的显示了程序具有的功能, 一切操作都要通过主界面来完成, 所以主界面的设计至关重要。

3.修改信息界面:通过该窗体的修改按钮可以对已有户籍人员的信息进行修改, 输入修改的信息, 点击修改按钮, 数据库中相应居民的相应信息就得到了修改。

4.查询信息界面:包括查询公民信息和查询暂住信息界面, 对已有户籍人员和暂住人员的信息进行查询。点击“查询全部”按钮, 可以对所有的居民个人信息进行查询。也可以输入居民户号和身份证号码对个人信息进行查询。

5.新增人口界面:如图4, 管理员输入编辑框中需要填的信息, 其值都不为空, 如果输入有空值, 则提示不允许有空值。点击添加按钮将添加该居民的个人信息到数据库中。

6.暂住办理界面:管理员在办理暂住界面输入编辑框中需要填的信息, 其值都不为空, 如果输入有空值, 则提示不允许有空值。点击确定按钮将添加该居民的暂住信息。

4.结束语

城市居民户籍管理是派出所管理主要工作之一, 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效率低, 工作量大, 保密性差, 查找、更新繁琐困难。鉴于此我结合户籍管理工作的内容及特点, 开发了一套城市户籍管理系统。本系统不仅实现了户籍管理的自动化, 并通过强大的查询及管理功能方便户籍的管理及维护, 而且界面友好, 操作简便。采用此系统, 可以省去户籍管理人员大量重复性的劳动, 降低错误率, 保障城市居民户籍管理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杜鹃.浅谈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现状与改革[J].法制与社会, 2006, (19) .

[2]杜金涛, 杨士进.浅析新中国户籍制度[J].福建党史月刊, 2009, (2) .

[3]欧岩亮.Visual Studio2008带来的新特性[J].程序员, 2008, (9) .

[4]杨开英.数据库系统概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户籍管理 篇11

关键词:高校学生;户籍管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29-01

一、高校学生户籍管理的现状

1.新生户口迁入情况。

各高校在新生入学时,都会依据学生自愿原则,为学生办理户籍迁移和本人身份证户籍迁入手续。而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高校对毕业生的分配制度已经取消,随之而来的便是对高校学生户籍管理制度的挑战,户籍随迁制的必然性被削弱,户籍政策也将趋于宽松。随着近年来城镇化建设,国家提出了有利于农民户口的三农政策,所以很多学生都会选择不进行户籍迁移,“农转非”的趋势日益淡化。

2.毕业生户口离校迁出情况。对于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原则上户籍须迁回原籍,但一部分不愿将户籍迁回原籍的学生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形成了“人户分离”的情况,其户口变成了遗留问题,学校的户籍管理工作陷于被动,同时也影响了辖区派出所户籍管理部门的有效管理。

二、高校学生户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新生入学时户籍迁移工作量大。

每年高校新生报到后,都会有大量的户籍迁入信息需要进行登记,这样就产生了巨大的工作量,我们需要将户口底册、户口迁移证、个人信息以学院为单位整理,并将整理后的资料带到公安部门办理迁移。由于此类工作的工作量巨大,需要工作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录入、汇总、核对,所以户籍迁移工作是极其繁琐复杂的。

2.毕业生户籍滞留在校或成“口袋户口”造成管理方面的缺失。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部分毕业生未找到就业单位,户口就长期滞留在校,使得学院保卫部门无法查找到这些学生,也有些学生不愿将户口迁回原籍,便将“户口迁移证”放在自己的“口袋”里,这就是所谓的“口袋户口”。由于“口袋户口”的学生,没有按时办理户籍入户手续,不仅给毕业生本人带来不便,也给学校户籍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学生对户籍意识比较模糊。

随着对大学生户籍制度的改革,公安部门执行的一系列方便快捷的政策措施,使得部分学生认为户口已经不重要了,以致认为即使自己不办理相关迁移手续,若干年后也会自动打回原籍地等。故当他们毕业时,不办理户口迁移等手续就离校,等到需要用到户口时,才想到要回学校办理户口手续,给学生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三、全面提升高校学生户籍管理工作的措施

1.加大学生户籍政策的宣传力度。

随着我国户籍管理政策的调整与完善,高校学生户籍管理也发生了变化:第一,各高校的新生户口不再规定在入学时统一迁到学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愿选择户籍是否迁移;第二,由于各种原因的转学、退学、休学或入伍当兵的学生逐年增加,给户籍的管理和清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第三,部分毕业生因各种情况未办理迁移手续的,也增加了学校户籍管理的难道。综上三点情况,学校保卫部门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户籍管理工作,有效的宣传涉及高校学生户籍管理的新政策,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加大户籍政策的宣传力度,如在学校保卫部门的网站中开辟专栏,发布相关户籍管理制度信息,针对户籍方面的疑难问题进行网上解答,也可以在新生的“入学宣传手册”中加以宣传,让更多的学生及其家长了解户口迁移的利与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户口的迁移问题,让他们消除更多的不合理心理因素,正确看待户口政策。

2.建立完善的学生户籍规章制度。

为保证学生户籍资料的完整,及时对学生户籍资料进行立档归档处理。学年初,对新生户籍资料进行详细的登记,按院系分别立卷建档;学年末,对应届毕业生的戶籍迁移名册进行归档;学期期间,对中途退学、休学、入伍当兵的学生户籍档案及时进行调整备案,以便查阅。

3.推进网络一体化管理。

目前,大学生迁移户口都是凭《录取通知书》和《居民户口簿》采用直接办理迁移证的方式办理。但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户口的迁移工作应当更加网络化,这样既方便群众,又保证户口迁移的准确性,便于户籍管理。即是,大学生的户口迁移不再采用学生自己持《户口迁移证》到学校入户口,而是全国公安人口管理系统建立网络共享的资源平台,实行网上迁移。虽然这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工程,建立难度大,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高校人才的流动性逐渐增强已经对户籍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一高效的模式代替旧模式应该成为相关部门努力的方向。

高校户籍管理和改革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高校户籍管理工作更科学、更高效、更规范,就要对高校户籍管理工作问题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并制定符合高校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使户籍制度改革接地气,聚人气,从而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汨,高校学生户籍管理工作的现状及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5-05。

[2]张玉梅,高校学生户籍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3-10。

[3]刘畅 许根良 张颖,高校户籍管理现状分析与研究[J],才智,2011-01。

[4]卢彩静,户籍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05。

户籍管理 篇12

一、高职院校户籍管理现状

建国之初, 我国高职院校户籍管理制度主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及其相关规定, 指出户籍随人, 即无论升学或毕业, 户籍都随人迁入或迁出。这一规定是为了适应当时计划经济体制, 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随着改革开发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入, 原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高招生率、高就业率的高职院校发展了, 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与人才的正常流动, 推行新一轮的户籍管理制度已经势在必行了。

二、现行高职院校学生户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学校不同地域人口数量激增, 集体户口流动性、复杂性增强, 其户籍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情况。这些情况主要表现在:

1. 户口迁移引发诸多问题

一方面, 户口迁入与移出本身就需要办理繁琐的手续, 再加上各大高职院校人口基数大、密度大、流动性强, 很难做到一步到位。由于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大, 新生户口与毕业生户口办理时间集中, 很多情况下不能及时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 导致学校、公安机关等部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困扰。一般情况下, 新生入学后就要及时填写户籍信息, 到学校附近派出所输入公安人口管理信息, 最后经再次审核才能生效。整个过程耗时较长, 牵涉多个管理部门, 存在重复管理的弊端。同时, 每年夏季, 毕业生办理户口迁出手续时, 常常因遗漏或错记自身信息, 导致学校、派出所、学生及家长受到直接影响。

另一个方面, 现有的高职院校户籍管理体系存在重大隐患。不考虑学生户籍性质, 也不考虑学生数、区域发展特点、学校办学特色, 而采用简单的、整齐划一的、统一的户籍管理模式, 将入学后的学生归入学校户籍, 把毕业生户籍集体移出学校, 导致学校治安管理、社会流动人口管理困难, 长此以往, 其严重性和危害性可见一斑。

2. 户口滞留增加户籍管理负担

一般来说, 高职院校的户籍管理为:规定期限内, 毕业学生可以将移入学校的户口随工作单位移出或直接迁回原籍, 否则就将毕业学生的户口统一迁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者人才市场。所以, 尚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往往遭遇户口迁入人才市场的境地, 即使落实了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也可能因为单位的种种原因不能或暂时不能接纳户口, 只能将户口存放至学校, 直接导致户口长时间堆积, 这严重影响了毕业生和学校工作。有时, 校外单位过早进入学校招聘, 使得学生提前把户口迁出, 导致户口迁出时间差拉大, 不利于学校户籍管理。更有甚者, 毕业生已经将自己户口迁出, 却没有到所在单位落户, 原有户口就成了口袋户口, 这也为学校的户籍管理带来诸多麻烦。

3. 户口迁移认识不到位

许多大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户口迁移的认识不到位, 直到出现问题时才匆忙应对, 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同时, 新的规章制度引发了户口迁移的新问题。例如, 2005年9月1日实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就明确指出, 在校大学生结婚生子已不被禁止。这项规章制度引发了户籍管理的新问题, 即同时学校集体户口的学生生育的子女的户口需要本人提出申请才能调离学校。这一问题往往因学生的法律法规知识不足, 忽视问题的重要性, 给相关部门、学校户籍管理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完善高职院校户籍档案管理的对策

1. 管理制度化

精简户口迁移手续, 完善户籍管理制度。当学生考入大学后, 原则上户口留在当地, 但如农村生源的学生可以凭借录取通知书、户口簿将原户口转入当地学校。当大学生毕业择业时, 已经落实工作地的可以将生源地或者学校当地户口前往工作单位。这样以来一往, 既解决了学生的户口问题, 又减轻了学校户籍管理的负担, 较好地统筹了人力、物力、财力, 衔接了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三者之间的关系。

加强身份证与户口管理的无缝衔接。开展卓有成效的第二代身份证换发工作, 把以身份证、暂住人口形式管理的高职院校纳入户口管理范围, 完善管理体系。另外, 关联户口管理的信息化、身份化, 规范人口流动与迁移, 防止口袋户口的激增。

2. 管理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重点加速推动的发展战略。加强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 把公安部门的“常住人口信息系统”与学校的传统信息系统相结合, 统筹规划, 整合资源, 实现共享, 降低错误率, 提高户籍管理效率。

3. 管理具体化

一方面,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学校的发展特色, 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旨在解决学生正常学习与工作的户口迁移方案。另一方面, 将新生入学的户口、毕业生户口迁出的时间、条件进行重新规定, 错开新生户口迁入与毕业生户口迁出时间, 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户籍管理。

4. 强化户口暂住管理

许多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接洽户口上存在分歧, 有的用人单位对户口接纳存在种种制约性, 即使接纳了毕业生户口, 有可能也是一种集体性质的户口。所以, 各大高职院校应该规定期限, 设置专门保管尚未迁出学校集体户口, 保证这一赞助人群的利益。学生将户口迁入学校开始就将学校户口的暂住性质给学生讲解清楚, 使其配合进行, 以方便学生迁入、迁出户口, 减轻户籍管理的压力与负担, 提高户籍管理的效率。

摘要:高职院校户籍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工作。本文从高职院校户籍管理现状入手, 总结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户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讨高校户籍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户籍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李铁钉, 田康顺.高校学生户籍档案管理改革趋势探究[J].兰台世界, 2007 (7) .

[2]陈华勇.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浅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1 (02) .

[3]陈凌云.高校学生户籍管理改革刍议[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7 (04) .

[4]王变香.浅析我国户口制度的改革与高校户籍管理工作的关系[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18) :303-304.

上一篇:登山体育产业下一篇: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