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认识(精选8篇)
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认识 篇1
对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认识
197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了建立初级卫生保健制度,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宏伟蓝图。但遗憾的是,在全球这一战略目标并没有如期完成。随着全球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医疗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面临同样的困境。
改革开放30 年来,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作为卫生部门重要的窗口单位、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立医院理应成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的实践者和先行者,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
公立医院改革强调的坚持公益性,就是始终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医疗资源的公平配置、患者对基本医疗的平等享用、提高医院服务效率来达到保障人民健康的目标。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这一举措无疑将会给居民带来许多实惠。
所以真正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这是关键。我国公立医院的改革目标,是由国家财政全额收入,负责医院一切开支和收入,公立医院成为纯公益性机构。我国最终医疗制度的演化应该是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以税收筹资为基础、以财政投入为保障的国家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公立医院就是替代政府行使保障老百姓健康的职责,它应该是以社会利益最大化,用最少的投入来保障老百姓健康。而不是以机构利益最大化,它的机构利益应该由政府来保障,其公益性才能真正体现,老百姓也才能真正获得好处。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落实公立医院公益性尚存在一些障碍与不足,如:医院的趋利行为与医院公益性的背道而驰;政府财政补助的相对不足、医院管理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的不规范;医疗保障支付手段的不科学;医院管理和激励机制的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问题和不足的存在,就将医院的组织属性定位为“准公益性”或“非公益性”,更不能因此把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描述为是一个在现有阶段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式的梦想。
总之,在公立医院改革方向问题上,我们应该正确导读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正确理解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与提高医院运营效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把患者健康权益放在首位与医院发展、学科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关系。通过强调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完善医院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加快医院管理职业化和人才管理机制创新过程、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和人事分配制度、加强公立医院的组织文化建设,使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改革方向充分体现,不断完善。
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认识 篇2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县级医院,影响
随着制度的改革,医疗市场将发展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其经营方式共存的一种模式。其中公立医院、中外合资医院、民营医院共同存在,它们之间处于共同发展与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的模式,然而公立医院仍想占主导地位,必须改革[1]。寿光市中医医院作为潍坊市县级首批试点公立医院改革单位,工作的目标是力争实现大病不出县,该目标的实现以医改为前提,实行医院绩效管理。医院绩效管理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医院员工的个人发展要求,以医院长远发展为依据,对具体考核目标和考核内容进行明确[2]。
自2013年1月起,我院即破除“以药补医”的工作制度,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对包括中药、中成药和西药在内的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率先迈开了医改的步伐,实现了医院经费来源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条渠道向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偿两条渠道的转变,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就医负担。同时,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各种考核、激励机制的完善和透明化以及科学化的绩效工资的推行,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推动了医院绩效的整体提高,实现了医院对医疗费用增长的内部控制。具体分析如下:
1 医院改革方向与对策
首先,破除公立医院主要依靠药品收入发放医务人员工资和维护日常运行的创收机制,建立新的绩效分配制度。激励性的分配制度能真正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满意度,有利于降低道德风险,从医疗服务提供方实现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医改后我院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从根本上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费用之间的利益联系,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药品的过度使用和浪费,这样不仅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成本,减轻了药品的毒副作用对患者本身的影响,而且能够使医务人员摆脱创收的束缚,专心致力于钻研医术、改善服务,使患者在支付较低医疗费用的前提下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从根本上缓解了"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化解医患之间的利益矛盾。同时,我院建立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
主要表现为以以绩效工资为主、岗位工资为辅的新的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让员工感到自己劳动的价值。考核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对患者服务的质量、服务患者的数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指标。新的绩效分配制度旨在改变目前效率不高的现状,让员工消除"大锅饭"的思想,重新建立能够反应员工价值、岗位业绩的绩效评估方法,这样能够提高优秀医生的收入,同时能调动其他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最终让患者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
其次,改革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社区卫生机构与医院的一体化的方式,构建资源共享、人才交流一种医疗服务体系,让公立医院与基层医院进行之间紧密合作,以互利共赢的模式进行发展。让医务人员在院单位关系、福利待遇不变的情况下,可进行合理的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学习;让公立医院的医生定期到基层进行服务,或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到公立医院到进行培训与研修,尽快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我院现成立中医院诊疗集团,已经实现与营里卫生院、台头卫生院、孙家集中心卫生院等多家乡镇医院的高级人才双向就诊和医疗资源共享,实施奖励机制,鼓励医院高级人才服务于基层,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城市服务,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再次,根据公立医院的职能定位调整服务结构。公立医院的主要职能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享有的基本医药服务。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公立医院热衷于患者自费的特需服务,比如,建立VIP病房、高干病房,开通门诊VIP特需通道等,影响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医改后,我院病房统一规模,门诊按挂号顺序及病情轻重有序进行,并实行严格的药占比、单日药品费用、医疗总费用和自费医药费用比例的控制制度,实行奖惩措施,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西药药品及自费药品的应用比例,使患者在花费同样及较少费用的情况下,享受到更多的是优质医疗、护理服务及诊查项目,而非药品的应用,这样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能够更有针对性的选择药品,减少了抗生素的滥用,增加了如中药贴敷、中药灌肠、针灸、推拿、理疗等无毒副作用的绿色疗法,不仅使患者享受到更公平的医疗资源,而且从根本上控制了药品的滥用,有利于患者体质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公立医院不可避免的要承担政策性亏损[3]。在目前国家医疗补偿并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加大对公立医院的保险补偿金额,金额的多少取决于服务群众的数量、质量和群众的满意度,促使医院以群众利益为前提,真正实现其公益性。
2 小结
目前,在中国医患关系紧张基本被公众认为是既定事实,究其原因,双方多数认为是对方所致,部分认为是当前大环境下的社会产物[4]。公立医院改革后,我院医务人员的工作重点从单纯的药品、检查收入转移到技术服务治疗的提升和群众满意度方面,医院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取消药品加成和检查提成,鼓励医务人员提升诊疗技术,而非通过乱开药、多检查来增加收入[5];政府亦从各个渠道杜绝"以药养医",鼓励"医药分开",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促使医院将患者的利益作为首要任务,从根本上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合理使用和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缓和了紧张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王雪松.论公立医院人事管理[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6(3):123—124.
[2]张志强,顾啸天,熊季霞.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5,28(10):5—8.
[3]杨亚军.我国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及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4,21(34):43—44.
[4]孙新爱,周玉霞.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的必要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225—226.
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认识 篇3
关键词:民营医院发展;公立医院改革;博弈论
一、前言
在2010年2月21日,由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卫医管发〔2010〕20号),旨在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为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奠定基础。
随后,国家为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国务院办公厅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下发《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8号),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从此,公立医院改革的同时,民营医院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民营医院的发展与公立医院的改革,看上去是相互独立展开的,却不是相互孤立的。因为他们都是我国未来办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会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实现我国多元办医格局的目标。
本文分别从短期和长期探讨民营医院发展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影响。
二、民营医院的发展是公立医院所面临问题的放大器
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认识 篇4
第三方审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资金预算安排及执行情况
公立医院年度财务报告审计,是贯彻医院财务制度的具体要求,是保证医院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需要,是实行医院财务决算公开的要求。根据《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财务制度>的通知》(财社[2010]306号)、《青岛市财政局、青岛市卫生局关于完善公立医疗机构财务报告制度的通知》(青财社〔2014〕2号)要求,开展公立医院财务报告第三方审计工作。
2016年,纳入我市公立医院财务报告第三方审计范围的市属公立医院共计13家,其中综合医院8家,专科医院5家,包括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青岛市中心医院、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青岛市口腔医院、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青岛市胸科医院、青岛市传染病院。
2016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40万元,实际执行37.01万元,执行率92.53%,剩余2.99万元已上交财政。资金使用全部用于公立医院第三方审计费用,专款专用,资金使用符合预算确定的支出用途。
二、专项资金设立及项目绩效情况
我市于2015年设立公立医院财务报告第三方审计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公立医院财务报告第三方审计费用。设立的政策依据主要包括:(1)《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财务制度>的通知》(财社[2010]306号)第七十条“医院应当按月度、季度、年度向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和财政部门报送财务报告。医院年度财务报告应按规定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
(2)《青岛市财政局、青岛市卫生局关于完善公立医疗机构财务报告制度的通知》(青财社〔2014〕2号)规定“对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全面审计。财政、卫生部门应按照财务隶属关系,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所辖市级、县级公立医院财务报告开展年度审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度财务报告可参照开展第三方审计工作。上述报表检查工作中,按规定聘用社会中介机构发生的工作费用,从各级财政安排的支持公立医院改革的资金中列支。”
本项目主要实施内容是从市财政部门中标中介库中,由市财政、市卫生计生委联合选择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青岛分所、青岛海晖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对委属13家委属公立医院2015年度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计,包括2015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和2015年度收费费用总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2016年对13家市属医院全部进行了专项审计,提报了13份年度财务报告专项审计报告、2份大型设备审核报告。通过第三方审计,核实了医院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等财务信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为医院决算公开、医改及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等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了真实、全面、可靠财务报告。
三、采取的措施
公立医院改革 篇5
不少医生对身份松绑持乐观态度,相比“编制”,医术才是“铁饭碗” 正如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所言,身份松绑,由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自由流动,是很多医生翘首企盼的。“这下就‘活’了,既能体现医生的价值,又能使患者接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主任医师是怎么炼成的
目前体制下,一名医生的成长大概经历这样的过程,有无编制影响不大: 工资单,广州某三甲医院主治医生(合同制)
2014年6月,职务岗位津贴500元,奖金121元,物价补贴51元,月平均年终奖225.9元,生活补助144.9元,住房补贴289.8元,房屋维修费441.99元,应发1811.59元,扣款:公积金320元,社保420元。绩效奖金:6000-8000元。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令、柯俊、刘淑、彭飞、童兵均为化名)公立医院聘用制早已有之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条例》这一条,曾被媒体解读为事业单位全员聘用时代的到来。
“我们早已几乎全员合同制了。”李令工作的广东省人民医院是广东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在他的记忆里,似乎从2004年左右,医院的用工形式就已灵活多样,如今院内职工多数手握合同。
省医公布的2014年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须知中明确,各类医护岗位均向社会开放。不过当中存在有编制和无编制的差别,只有博士,才以事业编制招聘,观察期3个月,观察期每月3000元。观察期满,工资按学历、聘任职务套改并发放100%奖金。硕士、药、技、护理本科及大专毕业生则全部以合同制形式招聘。其中硕士首次签订合同期三年,试用期3个月,每月2500元;试用合格的,待遇是基本工资加奖金,第1年奖金为轮转科室的70%,第2年起为100%。
有医院无编人数已占七成
公立医院聘用制推行的政策支持,最早要追溯到2002年。当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出台,当时一些公立医院编制有限而又面临扩张,人才需求量大,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医学系统、华侨医院、南方医院等几家大型三甲医院,便开始在招聘医务技术人员中试水聘任合同制。
2001年,柯俊考取第一军医大学5年制本科,2004年,大学正式改名南方医科大学,移交广东,退出军队序列。2005年,表现优异的他顺利留在学校附属的南方医院,一直是合同工。“一些人有编制,那也是改制前的部队编制,后来大家都一样签订合同。”柯俊说,与在编者终身制不同的是,合同工通过合同明确服务年限,定期考核,考核不过关随时会被解雇。当然,员工也有选择自由。
工作中,柯俊面临严苛的培训与考核。前三年住院医师培训,开始与医院签订劳动合同,接着是两年专科培训,到各科室轮值。如今,他参与院内技术岗位竞聘,已成功被聘任为一名主治医生。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卫生局下设事业单位18个,截至去年底,事业编制总共9088人,但其中9个市属医院在职员工人数已远远超出18个单位编制总数,可见市属医院的非编人员也占了很大部分比例。
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等院内职工就向记者透露:“医生目前大部分仍然有编制,但护士等则大部分已无编制。”
天河区某医院人事部门相关负责人也透露,目前,一般医院护理岗位合同人员居多,以他所在医院为例,在编和非编人数比例为3:7。
有医院签合同流于形式 随着时间推移,合同已经不是区别在编与非编的标志。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开始公开招聘在编医务人员,根据要求,这些人也要签订劳动合同。仅今年六、七月份,各市属医院招聘总量就超过300人。不过,这种所谓的合同制究竟有什么意义? 这一做法的政策依据可追溯到2006年,当年6月1日起实施的《广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试行办法》规定,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需签订聘用合同。
“但《办法》落实、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我们医院,公开招聘的,有的要签订合同,有的又不用。合同签订流于形式,院内职工分合同工、院内正式工、事业编制等身份。”某医院人事部工作人员透露,公立医院职工身份的确复杂多样。最重要的差别是,合同工要交社保,以后由社会养老,但在编人员不交社保,使用公费医疗退休后由单位养老。
“国务院新政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在编职工,按照规定,以后估计也要买社保了。”该人士说。
缘何乐当“合同工”—— “看中大医院的平台资源”
进了事业单位却无编制,意味着不能享受体制内的一些福利,为何愿意留下来? “看中的是大医院的平台和资源,”某大医院医生刘淑说,曾经也有老家医院要人,有编制的,“但广州大医院的平台与小县城肯定不一样,所以即使没编制也想去。”
而且在刘淑的医院,合同工、编制工待遇差别不大,都是基本工资加奖金。聘为主治医师后,她的账面工资底薪2000多元,每月6000-8000元的绩效奖金,月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单位会帮交五险一金,每月个人扣缴社保400元左右,公积金医院与个人交费总额是720元。“有保障,大医院职业前景也不错,见得多,学得多。”刘淑认为,有无编制对她影响不大。
前瞻
工种特殊,无惧社会化——医生盼诊疗市场化 体现劳动价值
在编医护人员如何看待事业单位改革?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部分中老年在编医生因担忧退休后的医疗和养老问题心存顾虑,强调国家应做好衔接工作。但年轻医生,以及年资高但能力强者,对编制所附着的一系列“特权”可谓平淡许多。
虽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并未明确提及“编制”的概念,但受访医生们普遍反映,若按条例完全执行合同制和参保,“编制”已经基本丧失意义。有医生直言,相较“编制”,医术才是“铁饭碗”。有在编医生甚至欢迎“取消编制”,希望以此次改革为契机,建立更体现医务工作人员劳动价值的市场化制度。
有无编制收入差不多
“因为医院能创收,薪酬大部分来自经营性收入。医院规模越大,级别越高,收入可能更多。‘塔尖’的医生年收入几十万元至过百万元也可能,劳动强度当然与医院规模成正比。”一位公立医院医生解释,收入构成中基本工资只占较小部分,1000-4000元不等,大头是奖金,以主治医生为例,市三甲医院平均的奖金可达6000-10000元。当然,在编人员会有较多的政策性补贴,比如住房补贴,差别可能就一两千元而已。
南方医院杨医生也证实,一线医生基本工资都不高,二三千元,奖金占大头,6000-8000元间,再加上补贴和年终奖。而奖金多少,主要看所在科室的创收能力。因此,有编、无编反倒不重要,若合同工所在科室效益好,收入可能还会高出冷门科室的在编医生一截。
技术才是医生铁饭碗
近日医学论坛网做了一项“事业单位改革会如何影响你的待遇”的调查,在投票的约2000人次中,认为薪酬待遇会提高和不会变化太大的合计46%,认为会降低的占20%。面对新快报记者,本地医生并不特别担心未来收入会受响:“只需要政府给政策就好,医生自己可以搞掂收入的事。”
医生们的底气来自这一职业本身的较强技术要求。从医30多年的彭飞教授就表示:“医务人员的特殊性在于,他们有自己的技术,相比编制,技术才是‘铁饭碗’。”但他同时指,放开编制捆绑,政府也应该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可以自己开诊所,按医疗技术水平收费,对有能力的医生来说是更大的福利。
某三甲医院外科卢医生也认为,现在手术收费体系很难体现医术水平。例如阑尾炎手术有不同类型,但收费标准只分单纯与化脓两种,前者几百元,后者上千元。实际上单纯类也有难易之分,且可能需要2位医生、2名护士和2名麻醉师约4小时的努力。
卢医生称,不论你一个月做7台还是20台手术,因为奖金由科室统一计算,也无多劳多得、技术优劣的分别。“在美国,诊疗收费全部市场化,阑尾炎便宜的一台3万-5万美元,贵的医生一台可达15万美元。医生还有定价权。”
规范的民营医院也是选择
若解除了“编制”的束缚,会不会造成一批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的出走? “非常有可能。”曾获羊城杰出助产士的杨美英(见上图)认为。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了20多年的她,2012年退休后被医院返聘,返聘半年后,她跳槽到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
谈起如今在民营医院工作的感受,杨美英说:“明显的变化是,以前忙到连与孕产妇多说一句话的时间都没有,民营医院则一对一服务,有充分的医患沟通时间,从产妇入院到生产整个过程,并在力求安全基础上,讲究人性化服务。让她们愉快地分娩。”
她建议,随着医疗行业市场化竞争的加大,一些民营医院会得到更充分地发展壮大,现在广州已经有高端民营医院进入医疗市场,因此,少了编制的束缚,选择规范经营、依法行医的民营医院,当然也是医务人员的一个出路。影响,医生脱编 患者也受益
松绑,让医生回归社会人,也给他们自由执业、诊疗服务市场化定价提供了前提。然而,如果充分体现医务工作人员的劳动价值,会否加剧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 业界专家认为,不仅不会加剧,还可能使优质资源参与竞争。另外,如果医务人员通过诊疗服务能体现价值,必然不会通过开大处方、大检查提高收入。
“像我这种主任专家号,才不过9元钱。”广州某公立医院血液科主任童兵分析,如果不买药、不使用设备进行检查和治疗,到医院看病的费用并不高,但诊断疾病、开方及给出治疗建议的过程,凝结着医生的技术劳务付出,而现在财政对公立医院投入很少甚至无补贴,只能通过售药和检查收费来维持营运。
专家指出,如果没有价格扭曲,医院可以通过直接收取100元诊疗费的方式获得足额收入,但现在,医院只能通过向患者提供300元的药品(或设备检查)的方式才能获得100元的盈利,和前者相比,患者多付出了2倍的费用,医疗费用就这样涨起来。换句话说,如果医生能够通过医疗服务收费获得足够收入,而不是通过诱导患者过度消费高价设备检查和药品变相补偿,患者的医疗负担会显著降低。
故事,曾因“编制”难跳槽,望各地统一买社保
“取消编制,我是120%赞成。”说起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在广州某公立医院担任血液科室主任的童兵有许多话说。自称“爱折腾”的他,曾被编制牵绊,深深体会过那种想走走不了的情境。
上世纪90年代初,他毕业后留在武汉儿童医院工作,1999年考上了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去办辞职、入读手续时,当地人事部门却不放人。童兵回忆,当地理由是“湖北培养的人才不允许流动到外地”。自己跑了3个月一事无成,无奈只能多方找熟人。“离开原单位的时候,还被要求交了一笔赔偿金,9000多元,相当于我5个月的工资!”
“除非你一辈子呆在原单位,不然每走一次,都要脱层皮。”博士毕业后,童兵留在浙江一所公立医院。2003年,他看中上海一个工作机会,但办调动时又因编制,在档案、户口等多个管理部门来回奔波,“特别是人事档案关系,非常难搞。”又是一番折腾,童兵才调入上海儿童医院。
上海很早就进行了改革,事业单位实行聘任制,医院为童兵购买了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保。慢慢他也晋升到了副高职称,月收入约2万元。十年后,童兵被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看中,要挖他过来担任科室主任。童兵欣然应允:“可以带一个团队,主管一个科室,意味着我的经验和技术可以服务更多患者。”
“因为合同到期,我的这次跳槽非常顺利。”但来到广州后,童兵又发现了一个难题:在上海交了10多年社保的他,发现新雇主并不给他购买社保,上海那边又因他未失业,不允许他个人续交。广州有同事还劝说:“不交更好,省笔钱,以后单位会给你养老。”
但在国外留学多年的童兵不这样认为:“国外所有人都购买社保,自己的养老自己交钱保障,即使是社保业务也可以由商业保险公司来承担。”对于“公家养老”的老观念,他觉得长远来看比较悬:“现在单位发展势头还好,要是几十年后退休时,单位倒闭或无力承担你的养老金,怎么办?”
目前,因为社保无法转接过来,童兵不得不中止续交。
“如果全国统一聘任制,大家均购买社保,像我这样的人员流动就更无障碍了。不用担心离开原单位,以后养老和退休会受影响。”童兵非常支持改革,并希望取消编制、购买社保等措施进一步落实到位。
从此执业自由,病人不用挤大医院 不敢怠慢患者,诊疗服务市场定价 事业单位人事改革会给医疗界带来怎样的影响?顺利推进改革还需要做哪些努力?人事改革能否让久攻不下的公立医院改革出现转机? 新快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及两位公立医院院长。受访者均认为,公立医院目前僵化的人事和薪酬制度,既是医生多点执业的“绊脚石”,也是医院管办分开的“拦路虎”,改革必然利大于弊。给医生身份“松绑”,有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自由流动,也将倒逼医院设计善待医生的管理制度。无论如何,患者均将从中受惠。国务院《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实施是否会降低医护人员现有待遇 廖新波:这是大势所趋,事业单位的福利将走社保,这个大势不是你想待在原有的体制里就可以避免,当你不能长期维持一种状态的时候,你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迎接?我认为就是改变和适应。
当医生变为“社会人”后,招聘医生不是以国家编制来招,而是以其社会价值来招聘,所以当政府医院用很低的价格去招聘医生,招不到必定就会随行就势,提高待遇标准。这样一来,医生的价值不管是在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薪酬都不会有很大的差异。
打破“铁饭碗”会给医疗行业带来什么变化
廖新波: 编制就是同工不同酬的祸根,造成了医院职工待遇的不公平。医院里有编制的职工享有的福利奖金更高,编制外的人就成了“二等员工”。尤其是很多医院,把医生当成摇钱树,而把护士当成不赚钱的保姆,因此编制都留给医生,护士却是编制外,这就是不公平,必须要改变。
某省属三甲医院院长袁恭(化名):打破终身制有很多的优点,可以让大家有紧迫感、危机感,工作态度会认真等等。从管理者的角度看是好事,但很重要的一条是,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后怎样去考核。如果政策做得规范,那对于把医护人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是个很好的起步。只有这些人变成“社会人”了,改革才能再走下一步。
医生变成“社会人”自由流动后,医院管理起来会不会更困难
袁恭:这是肯定的。所以我认为,医院走到这一步的时候,一定要向现在已经是专长“社会人”的国家和地区去学习经验。例如中国香港、新加坡、欧洲等地的医护人员,很多都是自己交医保社保,凭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在社会上遨游、适者生存。
医院想要增加吸引性,就要在医院文化、职业发展平台等方面提升自己。你的福利有没有让人家从温饱过渡到有尊严的生活,你有没有培育和扶持这个人才,都是很重要的。廖新波:现在有些医院不帮员工交五险一金,等员工退休后才帮忙补交,主要是担心人才走了,这其实是很低级的捆绑政策。当取消编制后,医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余地,会倒逼医院树立善待医生的观念,努力建设更好的平台去留住人才。
改革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廖新波:《条例》执行起来并不难,主要困难就是钱和福利如何过渡的问题。他建议,政府必须要有刚性和柔性结合的政策。刚性,就是解决必须要做的;柔性,就是解决一些事业困难的事业单位,帮忙补交欠缴款。
袁恭:我认为应该“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平稳地过渡。如果人家工作几十年了,今天铁饭碗说打破就打破了,后面怎么努力工作都没有保障,我想这会造成不安定。
我们单位算过,如果要补交个三四十年的社保,那是一笔大数目,这个我们根本背负不起。所以就需要政府下决心,还是配套措施要跟上。例如标准应该高不就低,不能让改革后医护人员的福利还下降了。从尊重知识的角度讲,也要让医护人员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广州某三甲医院副院长陶盛祖(化名):首先,取消国家、单位养老后,怎么跟社保衔接起来,这是一个大工程。
医务人员编制“松绑”之后,还要做好两个最根本的配套改革,一是要给医生执业的自由;二是要提升医务人员劳动技术的价值,实施诊疗服务市场定价。不然,还不能算真正有“自由”。
人事制度改革能否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比如多点执业
袁恭:是的。我们医院里的专家,医院负责他的工资、医疗保障、养老金以及整个职业生涯,当我需要他回来手术、会诊的时候,他在外面多点执业呢,这样我这个院长怎么办?怎么能放他去多点执业呢? 但如果改革后医生变成了“社会人”,他今天来我院工作,我负责他今天的工资和医保,明天是由另外一个单位负责,后天可能就是他自己在诊所里面自己负责,这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廖新波:现在僵化的人事制度是医生多点执业的“绊脚石”,也是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拦路虎”。改革之后医生的价值会得到提升,患者也将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一方面,当医生可以自由流动了,一些好的医生可以流向基层医院、开诊所、组织医疗团队等,这样一来,病人并不一定非要去大医院看病,医生便有更多的时间与病人沟通,有利于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医生价值提升后,大处方、大检查的现场会相应减少,有利于减少过度医疗。“当医生成为‘社会人’时,会更多地为自己的社会名声着想,更加不会乱来。因为一旦我怠慢病人,一旦我医疗事故比较多,那么我就失去了市场。没有市场认准,将没有立足之地。
有专家认为,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需要一个前提,即承认医院的市场主体地位,让大多数公立医院回归企业身份。这是否与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存在矛盾
陶盛祖: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既不计划,也不市场,不伦不类。有两个办法。第一是通过计划的方式,像英国、中国香港,医院不管赚钱的事,全部由政府补贴。我们现在只是打着公立医院的旗号,却不公益,几乎9成左右支出要由医院赚钱。
既然是纯公益性的,政府就一步到位,将医院的所有支出补贴够,不用医院自己去想赚钱维持营运的事情。
公立医院改革总结 篇6
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紧密结合XX区卫生工作实际,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重点,以鼓励多元化办医为主要方向,以改革促发展,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取消了“以药补医”,辖区群众就医流程、就医质量、诊疗环境得到全方位提升,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发展充满活力,各项综合改革工作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改革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一、基本做法
(一)加强公立医院规划和调控。为了加强对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宏观调控,合理配置区域医疗卫生资源,依据《XX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2011年-2015年)》,我们制订了XX区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功能定位。
(二)积极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2012年1月起,全区9所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4个村卫生室都已全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统一配送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8月份我们成立了药品“三统一”结算中心,健全和完善了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供应机制,确保了药品正常供应和货款及时结算,推动了全区药品“三统一”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三)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为使公立医院负责人始终坚持把注重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我们
建立了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院长管理考核办法。院长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规定履行管理职责,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经医院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科学界定院长的责权及奖惩方法,对院长实行考评,连续两次在全区排名最后一名,正职将调离原单位不再担任领导职务,副职就地免职,不得异地提拔使用,使院长管理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四)多元化办医格局成果显著。我区鼓励多元化办医,先后扶持和指导了XX人民医院、河滨中医医院的建立,营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在机构准入、执业环境建设、规范医疗服务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两个高规格、有特色的民营医院现已与其他公立医院形成了很强的竞争态势,满足了周边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
(五)建立医院对口帮扶关系。为了响应卫生部提出的“城市医疗资源逐步向基层医疗机构转移”的号召,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的诊疗服务,XX人民医院与辖区9家卫生院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帮扶、协作关系。这项举措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推动了城乡医院人才、技术、管理纵向流动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综合医疗技术水平,改善了区内群众就医质量。
(六)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以
病人为中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先进典型三个,认真开展了“我当一名患者”活动,切实改善了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提高了患者和社会满意度。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诸如经费投入不足,人员知识层次较低等问题。改革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但是由于医疗服务能力,民众健康质量等指标没有列入政府政绩考评体系,财政投入没有法律依据,卫生院人员工资没有全额拨付到位,绩效考核开展难度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加强实施人才强卫战略。首先要积极选派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培训、进修活动,完成好省卫生厅下达的培训任务。其次要进一步改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用人机制,放宽吸引高素质的卫生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和人才梯队建设,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提高XX区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二)健全财务管理。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和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公立医院财务审计。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采取有力措
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认识 篇7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我国公立医院有着明显的“趋利”倾向。公立医院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在我国96%的医院是公立医院, 但每年财政拨款仅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7%-8%, 其余90%必须靠医疗服务收费和卖药收益。“以药养医”的利益机制进一步加深了我国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在新医改的推动下, 继年初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取消药品加成以后, 9月又提出在公立医院实施绩效工资制。绩效工资不是简单的涨工资, 而是要在保证公益性的同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通过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带动医院绩效的整体提高, 实现医院内部的成本控制。
1 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改革的推动和发展
1.1 改革的背景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体系的“大头”, 医院的管
理体制改革如果没有实质突破, 医改的成效将大打折扣。公立医院经过2006年全国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完成了从职务等级工资制度到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过渡, 初步建立了将岗位责任、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新型工资制度。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依据, 仍是一种基于论资排辈的静态的分配制度, 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2009年9月2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会议决定从10月1日起, 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这是继今年年初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取消了药品加成后, 公立医院改革的又一重要环节。
1.2 改革的方向从新医改的政策框架下看, 此次绩效工资改革
不是简单的涨工资, 而是要充分发挥工资作为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一方面要突出公益性, 公立医院要确保人民群众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发挥医疗系统, 特别是医疗机构队伍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降低医疗服务价格提高经济效益, 又能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社会效益, 实现两者的结合。
1.3 改革的内容现在国家还没有公布具体的实施方案, 但是在
改革纲要中重新确立了政府在改革中的主导责任, 在国务院对医疗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中已经确定:“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保障, 省级财政统筹, 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财力薄弱地区给予适当补助。”有了财政的保障, 医院最主要的是按照社会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从而形成职工的收入随医院效益高低和个人业绩好坏上下浮动的机制, 更好地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分析
2.1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首先是绩效指标
的设计, 在内容上要改变传统的经济指标考核为主, 增加公益性服务绩效指标;在设计上要注意指标的量化和可操作性。首先要树立医院的公益价值取向, 再把公立医院的经营目标分解, 就形成了科室考核指标和个人考核指标, 对科室和个人要设立以提供的医务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为中心的综合指标。由于医生收入直接与科室收入挂钩, 如果绩效工资的分配仅以经济指标来考核, 就可能会变相地促使医务人员通过给患者进行重复检查、开大处方、多开贵重药等方式增加科室收入, 从而导致医疗质量下降和加重病人负担的现象。应当综合服务效率指标、服务质量指标、经济效率和经济效果指标综合评价, 并把服务质量指标和经济效率指标作为关键绩效指标。
2.2 公开透明的绩效考核体系在公立医院设立专门的绩效管
理组织机构, 并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绩效评价体系。在实践中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将素质、能力和业绩不同的人员区分开来, 打破原来的单一化, 体现重业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 激发医院的内部活力, 平衡创收部门和非创收科室的利益分配。评价结果形成公开和定期化, 接受员工和外界的监督。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对考核目标的实现有重要作用。
2.3 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要保证绩效考核的顺利实施, 必须要加
强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公立医院在过去的绩效管理过程中, 普遍存在重结果而轻过程的现象。在考核过程中, 必须加大外界的监督力量, 医疗监督机构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在实际考核中不断改进考核方法, 从而不断提高员工绩效。注重患者的参与和监督, 控制医疗服务质量, 保证绩效体系的有效运转。
3 对医疗费用控制可能产生的影响
3.1 我国医疗费用控制现状医疗费用的控制问题是一个长期
存在并影响国民健康保障的重要问题, 实际上是医疗资源有限性与医疗需求无限性之间基本矛盾的反映。各国在控制实践中都探索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取得一定成效, 但都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医疗费用持续增长的趋势。我国通过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需方费用分担机制和提供方的成本控制等措施, 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从提供方医院的角度来看, 我国共有卫生机构33万个, 其中县以上医院16000多家, 单位自办医疗卫生机构102000个;药品生产企业6300多家, 药品批发企业16000多家, 零售企业120000家。从整体上说, 造成我国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原因主要来自医方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无效或者是失控。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是国家投资和管理的, 然而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 对医方的经济补偿机制不合理, 医疗服务的价值被低估造成医疗服务价格在医疗费用中所占比例不合理, 药费往往高于技术性收费。这样的结果造成医疗机构以不合理费用增长来补偿其价值损失和医疗资金投入, “以药养医”和“虚高定价”成为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据有关部门调查分析, 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约占全部医疗费用的20一30%。在医疗服务市场中, 国有医疗机构已经形成了竞争性垄断地位, 虽然国家把医院划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但是非营利性医院在享有定点医疗、财政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的条件下却实行的是营利性经营, 结果造成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对医疗费用的有效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无法使卫生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最佳利用。国家单方面执行的药品采购招标制和对部分药品进行价格管制等政策措施, 也无法发挥费用控制的作用, 反而被医疗机构加以利用。由于我国医疗信息系统建设落后, 对国外先进的费用控制工具不能灵活应用于实践之中。在新医改的推动下, 绩效工资改革的推行, 必然对医院的补偿机制和医生收入产生重大影响, 但是在改革过程中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也必然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3.2 可能产生的影响
3.2.1 政府责任更明确, 有利于降低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服务价
格调整相对滞后已成为影响医疗费用控制的重要因素。医疗服务价格居高不下一方面是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所致, 药品供应的中间环节和限价难以控制,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政府的投入不足。我国政府投入占医疗卫生费用的比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从而导致医院补偿机制扭曲, 从根本上引起了“以药养医”机制的形成。从绩效工资改革的内容来看, 明确改革的经费由地方财政保障, 从而为改变医院的盈利模式提供了可能。政府是改革的主导者, 在加大投入的同时, 注重投入机制的同步转变, 提高投入效率, 最终能切断医疗费用上涨的源头, 有利于降低医疗服务价格, 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3.2.2 综合绩效指标设计, 医疗服务效率有望提高在绩效考核过
程中, 把服务质量指标和经济效率指标作为关键绩效指标, 可促使各诊疗、护理组间采取各种措施以争取病人的信任与满意, 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各项医疗制度规范和医院规章制度, 积极主动改善与病人的关系, 提高服务质量, 使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明显增强。医疗服务效率的提高, 能促使医疗成本的降低, 使医院由“效益中心”向“成本中心”转变。
3.2.3 医生收入有望提高, 有利于降低道德风险卫生部长陈竺
发言时明确说了绩效工资改革后医生收入只增不减, 但也不能简单视为涨工资, 而是要通过薪酬手段促进分配公平, 充分发挥医务人员
剖析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
秦阳 (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摘要:让人人“老有所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民生目标, 并载入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作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第二大支柱的企业年金是维护退休劳动者权益, 提高老年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 在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和体制建设中受到高度重视,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仍然有一些因素制约着企业年金的发展, 使其无法充分发挥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 并希望提出一些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年金发展对策
0引言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企业年金, 又称职工补充养老保险, 是企业和员工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 在国家的指导和鼓励下, 根据本企业经济状况自愿为员工建立的一种以弥补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不足、提高员工退休生活保障水平为目的的补充养老保险计划。”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 企业年金是弥补基本养老保险不足、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福利机制的重要工具。在我国这样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过高的国家, 发展企业年金无疑是形成多层次养老保障新模式的重要途径。
1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
自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鼓励企业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 至2004年年初, 劳动保障部颁布《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管理试行办法》, 企业年金制度在我国已经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 这期间企业年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也遇到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加快推进企业年金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完善的重要议题。
1.1企业年金总体上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现在, 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正处在成长和起步阶段, 在降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还不能完全担当起养老保障第二支柱的重要角色, 但是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建立起企业年金计划, 并呈现出从国有大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拓展的良好发展趋势。
从图1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企业年金的基金规模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2001年仅为200亿元, 而截至2007年末则达到1519亿
元, 增加了近7倍, 年增长率约为35%。不仅仅是基金规模的扩大, 企业年金的覆盖企业和覆盖人数也在不断增长中, 自2001年至2007年末, 企业年金覆盖人数由655.8万人增加至929万人, 增长了约41.66%, 覆盖企业数由1.75万户增加至3.20万户, 增长了82.86% (见表1) 。
1.2我国企业年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上面的数据资料可以看出, 我国企业年金虽然起步较晚, 却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然而从其发展规模、覆盖范围及替代率方面来看, 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1.2.1发展规模的差距上文已经分析了, 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规模, 总体来看,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是将企业年金的基金规模与同期的GDP相比, 我国企业年金资产占GDP的比重非常低, 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
尽管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并不是强制性的, 不能盲目与荷兰、冰岛、瑞士等准强制性国家的资产规模进行比较, 但是根据图2的资料显示, 同样是自愿性企业的美国, 企业年金资产占GDP的比例也达到了98.9%, 这样的差距是不容忽视的。
1.2.2覆盖范围的差距覆盖范围是衡量企业年金发展的重要指标, 我国的企业年金无论是在覆盖企业数还是覆盖职工数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与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相比, 企业年金的覆盖人数所占的比例仅是它的5%左右 (见表1) , 而且一直没有明显的增长, 这说明企业年金的发展速度还不能与基本养老保险相协调, 在发挥第二支柱作用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参考文献
[1]罗力, 王环增, 张闽元等.我国公立医疗机构职工收入分配制度研究概述[J].中国医院管理.2006 (1) .
[2]仇雨临, 孙树菌. ( (医疗保险)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王一峰.医疗保险结算改革中的供方控制.卫生软科学.2005 (4) .95—96.
[4]陈利权.公立医院薪酬分配制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院.2007 (6) .
[5]洪铮, 李珍.《医院和医疗保险的经济学分析》.卫生软科学.2005年6月第19卷第.
[6]李卫平, 周海沙, 刘能.我国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研究总报告[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 (8) .5-8.
[7]宋晓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基本思路的报告》.2000年中国医院院长高级论坛
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认识 篇8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方案确定的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属于医改的“大头”,公立医院改革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医改成败。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终端的公立医院,集各种矛盾和问题于一身,成为医改绕不开的“堡垒”。
目前,全国各地分布着约6800家城市公立医院。至2016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已扩大到200个,并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公立医院改革,继续在探索中不懈前行。
公立医院改革明年全覆盖
新医改2009年起航,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走了一条“城市-农村-城市与农村并行-省级综合”的改革路径。2010年2月,原卫生部等五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包括上海、深圳等16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2011年又增加北京为第17个试点城市)。此外,各省份也选择确定37个城市进行改革试点。此后几年,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再未扩大,公立医院的改革重心转向县级。
2012年,国办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在全国确定首批311个试点县开展综合改革。两年之后,国家卫计委、财政部等5个部门又印发了《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试点扩大到700个县,并最终在去年全面推开到所有县。
城市公立医院则在“初试”4年后,直到2014年国务院医改办才按照每省至少一个试点城市的原则,将试点城市增加到34个。此后,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齐头并进,去年增加到100个,2016年增至200个。同时,省级综合医改试点也在2015年启动。国务院医改办先在江苏、安徽、福建、青海四省开展综合医改试点。2016年,新增上海、浙江、湖南、重庆、四川、陕西和宁夏七省区市作为试点省份,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达到11个。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卫生政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代涛认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有助于加强医疗服务业发展,实现包括医养结合、健康保险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建立协调、整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因此,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认为,维护和提高“公益性”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目标,“我认为,所谓的‘公益性’包括两方面内涵:一是医疗服务的选择要符合‘公理’原则,二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要符合‘公平’原则。”符合“公理”意味着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问题,医疗服务项目的选择一定要有科学依据,这也是“精准医疗”的精髓所在。
近4000家公立医院取消全部药品加成
除了“看病难”,“看病贵”也饱受诟病。而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是难点。长期以来,医院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来源于医疗服务和药品加成,因此,取消以药补医并非简单的一句话,必须要为医疗机构设计一套更加合理的经济政策,以保障正常运转。
刘远立表示,公立医疗体系布局和服务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就医感受,而深化医改要解决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也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系统。刘远立称,长期以来,中国公立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靠服务收费和药品销售加成,政府的财政拨款占医院运营总成本补偿不到10%,使得公立医院以开不必要的“大处方”、做不必要的“大检查”为代表的“逐利行为”愈演愈烈,严重背离了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宗旨。
在破除以药补医方面,三千多家县级公立医院、446家城市公立医院取消了全部药品加成,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四川、陕西、宁夏等7个省份已在全部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21个省份的224个地市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的原则,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
同时,在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方面,各地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正在研究制订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方案,将统一实施。“江苏省还率先对国家规定的十大类高值医用耗材,全部进行集中采购。”江苏省医改办副主任黄祖瑚认为,此举大幅降低了采购价格。青海省也将公立医院全部药品、医用耗材纳入省级集中采购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取消药品加成并不等同于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副司长、国务院医改办政策组和公立医院组负责人傅卫强调,取消药品加成,仅仅是切断公立医院以药补医逐利机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而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则涉及医院和医生两个层面,还必须破除药品与医生之间不正当的利益联系。此外,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的主体,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发挥医院的主动性,发挥医务人员投身改革、主动服务的主动性。只有这样,公立医院改革才能收到实效。
公立医院改革还在向深处推进
公立医院改革不到位,会稀释公众对改革的获得感,因此,如何推开,如何落实是关键所在。傅卫提出,公立医院改革要强化督导考核,各个省区都要建立相应的督导考核评估问责机制。国务院医改办也要建立相应的改革通报制度,及时通报各地改革的进展,对改革滞后的地方进行约谈、通报,认真查找工作落后的原因,并督促整改。对于执行不力或者改革不到位的,也要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同时,对表现突出的要给予一些政策倾斜奖励。
2016年11月8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本次《意见》里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意见》强调要落实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自主权。转变政府职能,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从直接管理公立医院转变为行业管理,强化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监督指导职责。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内部人事管理、机构设置、收入分配、副职推荐、中层干部任免、年度预算执行等自主权。
这就意味着政府从直接管理公立医院变为行业管理。政府职能的转变,一直被认为是破解公立医院改革徘徊不前的良策,此次《意见》的导向,被分析人士解读为政府放松了对公立医院的“管制”,“部分权力”的下放对于盘活陷入僵局的公立医院改革,大有裨益。
公立医院的改革长期以来是我们医改当中的难点,也是进展最慢的领域。此次《意见》也数十次提到了公立医院改革。
关注医改的人都知道,公立医院改革一直是医改的一个重点和难点。2016年9月5号,国家卫计委和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做好2016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虽然也提到了公立医院改革,但整体被认为还是避重就轻。分析人士认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在于政府把人财物的权力真正下放给医院,这个改革对于政府有关负责医疗部门来说是一个“非常悲痛”的改革,涉及到权力的分割,因此一直进展缓慢。而此次《意见》则一反常态,数千字内容提及“医院”达40处,提到“公立医院”的字眼也多达25处,并且在涉及医院改革的诸多领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副司长姚建红解释,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利益格局调整更复杂,体制机制性矛盾日益凸显,公立医院改革的联动性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的推动力度需要加大。而《意见》中释放出来的讯号也可以预见,接下来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去编制等实质性“动作”将全面展开。
责任编辑 王碧清
【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认识】推荐阅读:
公立医院的改革07-08
公立医院的改革12-07
公立医院改革难点08-19
公立医院改革论文12-20
公立医院改革汇报09-20
公立医院体制改革10-12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11-15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评估08-09
公立医院改革情况打算08-13
公立医院改革的九种典型模式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