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战略思考

2024-06-05

海权战略思考(共5篇)

海权战略思考 篇1

海权战略思考

年初的两会,温家宝总理提到我们的战略方向要从国富转到民富。我从这点联系到了海权问题。我想无论是军事战略、经济战略还是政治战略问题的思考都离不开哲学思维:事物都是联系的。

从国富到民富引出了一点就是:充分拉动内需。这一点好多年前就开始提了,也开始做了,但是效果一直不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不够富的问题。为什么民富充分拉动内需跟海权有关呢?且看我国不靠内需要靠什么?简单,外需咯。我们依靠外国市场,依靠进出口。那么,有个事实:我国超过99%的进出口是要靠海运的。这样我们就把它联系到了海权问题。

且看我国进出口的路线:西欧的,经大西洋印度洋,再经世界咽喉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再进入我国;非洲的路线基本上是跟西欧同一路线;南亚,东南亚,美洲都是需太平洋的。我们且看美国的海权:日本一个军事基地,还有一个宙斯盾防御系统;东海,乃至整个太平洋都在其威慑在下;关岛一个军事基地,其威慑不说,马六甲海峡完全在其控制在内。这样一看,我国的海运路线基本上全在美军的势力范围内。

这时,我们把思路转移到我们的海权问题。我们该如何思考我们的海军军事战略?且看我们的外交政策:我们对待台海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都表现出表面上的不够强硬。不够强硬的直接原因是我们的海军不够强大,海军不够强大的直接原因是我们对海权不够重视。但是,现在我要提的一点是:假设我们的海军足够强大,我们就强硬得起吗?答案是否定的。上面说了,目前我们的经济主要靠的是外需,改革开放主要靠的是招商引资,改革开放的成果也主要是招商引资的成果。战略的思考是要有一定高度的。我们的外需路线是在别国的军事实力范围之内的,而且我们的经济成长,国家发展是在有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环境里的。在目前情况下,强硬得中国会怎样?投资人总是敏感的。强硬的情况下就容易有冲突,有冲突就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势力干预下造成局部**。这种环境,国外投资人是不会往里投钱的。要知道,这可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怎么做?要慎断。

各方战略考虑都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军事战略、海权战略也不例外。强大自己是必须要做的。重视海权,强大海军势当加更大的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处处表现,随意强硬。大局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的,小不忍则乱大谋。“忍”是我们要提高的品质。保全我们的主权完整,捍卫我们的尊严。在此前提下,目

前,其他动作不必要太多。如此可见,我们的外交政策是很高明的。

我们的国家在不断强大,我们的经济在不断进步。“国富”我们已经做到了,“民富”我们正在努力。当我们有充分的内需市场了,对外依靠不那么深了,我们的军事海权战略自然会有相应的调整。

海权时代的中国国家战略安全 篇2

因此,在本期军事栏目里,我们推出《中国国家战略的防御与突围》系列专题之二“岛之链”,选取了两篇文章,从军事战略角度探讨中国如何在海洋时代进行防御与突围。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地理单元的总称,它是由洋、海、海湾、海峡等部分组成,面积为3.62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的71%。海洋不仅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广阔空间,也是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加速调整以及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海权竞争再度成为国际焦点,态势渐趋激烈。

从国土构成上看,中国是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不仅有数万公里的陆上边界,也有着漫长的海上边界。中国全国的海域面积达47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在世界排名第4;中国有6500多个沿海岛屿,大陆架面积为世界第5;中国有200多海里专属经济区,其面积在世界上排名第1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是个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

海洋承载着中国崛起的诸多重大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和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互为一体。中华民族的崛起,必然是一个呼唤海权时代的过程。

海权与海洋权益是两个概念。海权属于权力政治的范畴,海洋权益属于权利政治的概念。 海权概念最基本的内涵是国家在经济、军事等方面控制和利用海洋的力量。海权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海洋观的发展,海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海洋权益是海洋权利及有关海洋利益的总称,海洋权益包括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权益、海洋科技权益等。二者的联系在于,海权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力量基础,海洋权益是海权所要实现的目标。

从20世纪后半期到21世纪初,国际社会的海洋之争主要是海洋权益之争。虽然国际社会的有关法规、舆论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从目前解决海洋之争的实践来看,在诸多手段中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海权。在陆地疆域基本确立、海洋分割尚在继续的情况下,拥有海权,哪怕是一定水域的海权,就会拥有更多的物理空间,这对于一个国家维护其海洋权益十分有利。

令人欣喜的是,当代中国社会海权意识迅速萌发。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强于世界者必先盛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先败于海洋”,已成为社会各方的共识。把我国建设成海洋强国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海上通道及海权的需求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选择。中国人第一次产生“海上生命线”意识,进而提出拥有强大海权的要求。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对任何国家而言,没有海权的政治是脆弱的,没有海权的国力更是难以持久的。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文明。海洋国家的富强总是和强大的海权成正比关系,强大的海权保障了国家财富的积累,而丰足的财富又强化了国家海权。历史上称霸于世界的国家都曾是海洋强国,从古时的雅典、迦太基、威尼斯,到中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再到近代的英国、日本、美国,无不昭示着一个真理:海权握,则国兴;海权无,则国衰。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崇尚海权的海洋文明,无论古代还是近现代,都为世界提供了繁荣富强的典范。早在2000多年前,罗马共和国的著名哲学家西塞罗就通过罗马与迦太基的两次“布匿战争”得出了“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著名论断。1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生产高速发展,产品急剧增加,国内资本和商品生产严重过剩,急需开拓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但传统政治势力和国民根深蒂固的“孤立主义”意识使美国徘徊在向海外开拓和孤立于新大陆的历史十字路口。当此之时,美国著名军事理论家马汉的传世之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发出了美国精英集团对海权的呼声,并把美国带到了辽阔的海上。美国海军界人士始终认为,美国自美西战争以来所取得的历次重大胜利以及美国登上世界政治舞台并成为世界超级大国,都应归功于马汉和他所创立的海权论。

从传统安全意义上看,海上安全的战略重点主要是围绕海峡、航线、岛屿等兵家必争之地,这是军事领域的角逐、国家权力的碰撞。历史上,多个国家维持过海上霸权地位。如今,美国经过200多年的陆地和海上扩张,已经控制了地球上的主要海上通道,并占领了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中重要地理位置的众多岛屿。这些岛屿都坐落在海上交通线上,被美国称为“战略岛”。美军以此为基地,实现全球打击、全球参与、全球到达的战略目的。对没有完全控制的岛屿、岛国或沿海交通要道,美国通过军事基地来建立据点、中转站并对附近区域加以控制。美国凭借强大的海权,不仅充分保证了本土安全,还把安全防线推向海外,极大地延长了战略纵深。

从非传统安全意义上看,海上安全的战略重点是防范恐怖活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海盗活动和有组织跨国犯罪等。近年来,各国海员闻盗色变,目前20多个国家战舰云集亚丁湾。从东亚到中东、东非航线处处都有海盗的船影,马六甲海峡甚至被称为“恐怖海峡”。

当今时代,任何国家的安全理念都不再局限于本土安全,也决不能仅着眼于主权管辖范围内的领海、领空,海上通道、能源供给线和公海航行安全也应包括在国家安全的内涵里。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模式的确立,国家安全观念将有一个质的变化,必然从本土扩展到本土以外。结合中国版图的实际状况来看,我国东部辽阔的海疆,决定了我国的安全战略必须高度重视海权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维护国家综合安全角度讲,借海“强身”、以海兴国、建立海洋强国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海权战略思考 篇3

路”战略的大智慧(上)

以往推送讯息存目供参考回复目录或索引或index查阅以往讯息存目依提示回复相应取阅号即可查阅相应文章

任海权《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篇4

物理组

任海权

利用假期时间重温了韩博士《有效教学法》一书,感受颇多。韩博士从如何实施有效备课、有效上课、如何有效课后拓展及如何有效实施评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深入浅出的阐明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新思维、新模式、新行动‛先进理念,指导教师如何走进有效教学,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怎样才能做到真正有效呢?我总结如下: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

理念即观念,是精神的‚原子弹‛,是行动的向导。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就不会有先进的教育行动。教学改革的困难主要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成功基本上都是新教学理念实践的结果。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关注课改,研究新课程,树立新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水壶‛,学生是‚茶杯‛,而在现代教学理念中学生是‚烟火‛,要求教师是‚打火机‛,教师要点燃学生的智慧、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的进取心,使每个学生每天都燃烧起来。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努力做到四个转变。一是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变成新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和评价者;二是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促进者;三是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变为‚跨学科型‛教师;四是由‚知识的搬运工‛转变为‚充满实践智慧的专业人员‛。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的不仅是‚鱼‛,也不仅是‚渔‛,更应该是‚欲‛,即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的新角色应该是课程资源的建构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学生对话的交流者,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二、备好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

众所周知,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但要达到有效备课,韩博士告诉我们要树立五种意识,即角色意识、问题意识、服务意识、对话意识、发展意识;建构五大理念,即备课生活化、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训练课堂化、过程体验化;遵循五大原则,即师生共备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尊重和满足原则、学习与研究原则、效益与质量原则;落实五大行动,即长期备学生、长期备课程、长期备情境、长期备自己、长期备设计。其中备学生又包括备全体学生、备学生基础、备学生能力、备学生问题、备学生情绪;备课程主要包括备目标、备知识、备技能、备资源、备意义;备情境包括备问题情境、备思维情境、备活动情境、备批判性想象性情境;备自己要做到备弱点、备期望、备形象、备风格、备话语;备设计要做到备过程、备课件、备方法、备拓展、备时间。

由此可以看出备课一定要考虑全面、精心策划,就如全国著名教师斯霞老师所说的那样:‚我常把‘备课’比作指挥员在组织‘战役’,我总是反复推敲,直到备出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设计方案为止。‛从斯老师朴素无华的言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斯老师对备课的态度。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向她学习,静下心来用心备课,踏踏实实认真备课,为上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上好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彼此沟通、相互促进与发展的主要场所。学生的认知情感与学习行为习惯等都是在课堂上逐渐形成的,因此上好课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韩博士倡导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构建六个理念:即问题呈现师生化;对话系统和谐化;情境刺激多样化;指导科学规范化;训练目标主体化;评价全面真实化。遵循六个原则:即师生共享原则;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原则;全员参与原则;真诚合作原则;人人成功原则。落实六个要素:即问题;对话、刺激、指导、训练、评价。其中韩博士详细讲解了‚六要素‛的教学行为策略,给在座的每一位教师指明了有效教学的方向。第一行为策略是师生共同生成问题—体现问题要素:该行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重中之重。学生悠然提出问题,教师艺术化提出问题,然后扶学生上‚问题支架‛,教师对问题进行整合,提升问题质量,既体现了概念性、原则性问题,又体现了习题性、拓展性问题。第二行动策略是建构和谐的对话系统:

1、营造环境,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

2、建构关系,建立合作互动的良性交往关系;

3、组织对话,让思维碰撞迸发智慧的火花;

4、合理整合,使问题突出,层层深入,效益优化;

5、科学有效的组织对话秩序,提高学习效率。第三行为策略是创设有效问题情景:主要有五种方法。

1、语言刺激,激活言语逻辑思维;

2、媒体刺激,拓宽信息视野;

3、演示刺激,激活直觉思维;

4、情境刺激,如临其境,激活想象思维;

5、情感刺激,动之以情,刺激学生心灵。第四行为策略是尊重科学,规范指导:当讨论问题‚卡壳‛时,进行启发式指导;当交流问题偏向时,给予规范指导;当讨论出现错误时,进行科学性指导;当讨论思路混乱时,给予条理性指导;当讨论问题兴趣浓,问题解决得到新层次和新高度的提升时,给予递进式指导。第五行为策略是根据需要全面评价:尊重问题讨论的事实—给予真实评价;当讨论问题遇到困惑时—给于启发式评价;当问题探究情绪消退时—给予激励评价;当讨论问题出错说错时—给予赏识评价;当学生问题讨论超过预设范围,有了一定拓展延伸时—给予反思性评价。第六行为策略是发展需要多元训练:当保障基础时—给予基础性训练;当照顾学生差异时—给予分层次训练;当提升学生能力时—给予提高性训练;当激发学生兴趣时—给予竞赛性训练。

海权战略思考 篇5

最近常常看到中日因钓鱼岛问题关系紧张的报道,9月8号日本海上保安厅于当日凌晨逮捕了7日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的中国渔船船长,并将船长带到了冲绳县石垣市,中方提出严正交涉。随后中日关系局势紧张。而就在十月二号日本右翼分子又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华游行。这场游行以“谴责中国侵略尖阁诸岛(我国称“钓鱼岛”)全国国民统一行动”为主要内容,号称中国“侵略”尖阁群岛,这些游行者不仅猖狂反对中国党和政府有关领导人,还批评首相菅直人内阁对中国的软弱外交,同时还不忘时时提醒民众,与韩国有关的“竹岛(独岛)”,与俄罗斯有关的“北方四岛”主权争议。他们煞有介事地声称日本国民再不动员起来保护国土,尖阁诸岛(我国的钓鱼岛)将被中国掠夺,北方四岛将永远被俄罗斯霸占。在简易搭建的临时舞台上有人在发言中不惜造谣说:现在有十几万的在日中国人已经“归化”日本国籍,他们有选举权,中国政府已经给他们暗中发出指示,要求他们在全国性大选或地方选举中投票支持“××人”或××政党”„„,还有一个来自新州的地方议员,竟然对中国在新州设立总领事馆一事大放厥词,说这是中国政府与日本行政当局的“密室交易”,他要在地方议会上反对中国设立领事馆等等。对现在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 经济 的繁荣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在主权国家时代,每个国家都有寻求本国发展的权利,不应以牺牲别国利益为前提。追求一时得益而伤害其他民族对本国长期利益的损害远大于一时的收益,实际上得不偿失。孙中山先生在20世纪初主张在国际关系上推行“王道”以取代西方的“霸道”,还主张亚洲各国平等联合。这就是强调东方国家之间的关系要以德为上,互相留有余地,不乘人之危、逼人到墙脚,不能套用西方列强和殖民主义者的做法。这一主张对21世纪的中日关系和亚太合作仍有启示。钓鱼岛自明朝初年起就属中国版图,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从未对钓鱼岛主权问题提出过争议。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这以后在日本才有了“尖阁群岛”(即钓鱼岛)之说,而在此之前,日本的地图一直是用中国的名称标定钓鱼岛列岛。在二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签订的《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中均有日本把从**的领土归还中国的条款。所以钓鱼岛原本就属于我国,这是一个无需争议的话题。

但是为什么一个“无需争议”的话题却引发如此大的争议,并成了中日矛盾的导火索?固然这其中的99%的责任在日本,他们肆意地歪曲侵华历史,不断的否认甚至美化侵华行径,这就是日本人的无耻所在,这也是我们无法改变“民族性质”的。可我们能否深思一下源自我们的那1%的责任呢?

中国一直要求日本干干净净地解决历史问题,除了感情因素外,可能主要还是出于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疑虑。此外,似乎还一种中国式“治病救人”的善良意识,期待日本能够像德国那样有大国胸怀,“尽快解脱历史包袱”。军国主义复活已几乎不可能,对此国内现在有了一定的共识,对日本国内大部分国民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意识及其社会状况国内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意识到,经济的高速发展应给中国带来自信,带来新的视角和更宽的视野,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对复活军国主义的一大牵制。

现在中国就是那个园子的主人,日本人强行霸占我国的钓鱼岛,还非法拒捕在我国领海捕鱼的我国渔民,现在还喊出了“谴责中国侵略尖阁诸岛”的口号,尽管在非法拘留我国渔民事件发生后我国政府迫于国民的舆论压力对日本政府采取较为强硬的态度,可是以后呢?难道我们就要一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吗?

现在的钓鱼岛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有争议的岛屿问题,值得重视的是现在日本人已不再认为钓鱼岛是一个有争议的岛屿,而是他们的岛屿,所以才会对中国渔船,中国渔民采取如此行动。在地球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钓鱼岛及其海域的石油资源、渔业资源以及军事价值日益受到两国的重视,如果不及早解决这一问题,后患无穷啊!

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是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经济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的21世纪,发展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对全面加深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贸易方面日本期待着进一步降低或取消关税。近年来 中国 已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据报道,从92年到97年,中国先后7次降低关税。现在的关税已平均降到了17%,与发展中国家基本持平。相信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进展,这方面还会有较大的改进。另一方面,中国也希望日本减少对进口中国纺织品份额的限制,使两国贸易保持平衡。在投资方面,日本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 金融、流通、通讯等服务领域;中国则希望日方多向 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投资。目前,双方在这些问题上既有合作也有分歧。但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是由两国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分歧将逐步消除,合作会进一步加强。

上一篇:最该是天真烂漫时高一作文600字下一篇:立冬天气变冷的温暖祝福语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