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课题总结交流会议综述

2024-05-13

非线性课题总结交流会议综述

非线性课题总结交流会议综述 篇1

2006年“非线性”课题总结交流会议综述

一、会议概况

为进一步推进“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深化课程改革,2006年“非线性”经验交流研讨会于2007年1月20日在珠海召开。与会的有来自我区八所学校的22名代表。区教研员根据各校的总结介绍了“非线性”三年研究的有关状况以及经验与困惑;课题总指导广州市教研室教研员林少杰对结题工作做出了安排以及指导,对课题研究出现的困惑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二、天河区八所实验学校2006年课题主要进展成果、困惑及方向

(一)、课题实践成果:、让学生们更爱数学学习,更自信。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明显地增强,学习习惯有明显好转。数学课现已成为全校学生最喜欢上的课,数学教师是学生认为满意度较高的教师。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谐的课堂气氛,让课堂效率明显提高,课堂纪律得到改善,班风、学风明显进步。

2、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其中数学科组尤为突出。(2005学年)东圃中学初一年级从第十名进步到第六名;初二级由第十名进步到第八名。骏景中学初一由第9名进第8名,初二排区第7名。初三中考超过了市平均分。天秀中学初一年级的平均分居区第四名,初二居区第五名,2006年初三毕业会考获得总评第四名,是我校建校以来成绩最好的一届。问卷调查显示,37%的学生认为进步最大的学科是数学,81%的学生认为数学成绩有较大提高或有所提高。18中低分率控制较为显著。

3、形成适用的校本教材。已初步形成我校数学校本教材,逐步完善了我校校本研究的制度。教师们由过去的“传授型”教师向现在的“研究型”教师转变。我们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真编写每一节课的课堂学习卷,每张卷上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分层训练等内容。几年来,我们在反复修改、试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覆盖全部教学内容的、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方便。4、有效促动多学科的进步。“非线性”教学理念同样适用于物理和化学等理科学科。

5、加强沟通,集体研讨,集体智慧弥补了个人的不足,形成合作的备课制度。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断关注学生学习内化。提高了教师进一步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教师在教案的设计、网络资源的使用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上有所增强。另外,学习卷的使用和修改,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和开放性,便于老师们积累教学经验。教师有自由职业之称,教师的教学有道是“教无定法”,备课更是“各自为战”,过去的备课流于形式且落入俗套,划分课时、统一进度,对于学生学习的疑难点、重点割裂地、独立地进行分析,寻找突破方法,可谓“低效益—单兵作战”。本课题的研究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的集体备课制度。由以往备老师怎么教转向备学生怎么学,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整合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等方面。备课时,教师们深入分析各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开展交流研讨,设计出最优化的教学策略,分工合作编写课堂学习卷,促使备课组的集备活动落到实处。课后,各备课组的教师之间自觉地进行课后反馈交流,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达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果,促进了整体教学效益的提高。

5、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行为发生了根本变化,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学习气氛也增强了。学习卷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分层次的教学,使参与学习过程的学生越来越多。逐步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高效益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以“听老师讲、模仿老师的解题方法和过程练”为主要形

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独自探索、领悟,小组合作研讨、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

6、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由于课堂教学优化,设法提高课堂效率,连续多年初

一、初二年级基本做到数学不布置或少布置课外作业,其他年级的课外作业量也大大减少,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来娱乐、或发展特长。问卷调查显示,46%的学生认为作业负担最小的学科是数学,84%的学生认为数学的作业负担适中及很小。再有,通过“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教学,学生的课业负担几乎没了,课堂上解决了所有的知识,把课余的时间真正还给了学生。使教学的有效性的突破性的提高!同时在学校组织的学生对老师教学的民主测评中,无论是老师教学方法的评议还是对所学科目的评议,数学老师和数学课都走在了优异的前列。师生关系、教学氛围呈现出良性互动的局面。

(二)、不足与困惑:

1、生源比较差,班级内两极分化严重,如何编写学习卷,精选课堂训练题,同时照顾到“两头”的学生;如何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有效的整合教材?

2、课题组资源有限,期望更大范围,更大区域的共享与交流。学生的基础较差,试题的选取有一定的难度。目前还无法做到20分钟内完成教学内容。学生的配合度仍待提高。需要加强与专家和其他学校的交流。3、学习卷的量及难度仍然很难把握。最好能提供质量好的学习卷。

4、仍然很难做到课内批改。常常,老师在改第1组时,学生只做了1-2题,到第3组就改得较多,到了第4组就没时间改了。除非有两个老师上课同时帮忙改卷。课堂批改速度与所教内容联系紧密

5、由于淡化形式,以练为主,减少了许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手段和方法,导致学生兴趣不高,有部分学生A组题怎么简单他们都没兴趣做,并且还趁老师在课内批改时讲话,搅乱课堂。由于学生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不够,导致成绩提高不明显。

6、“非线性”教学模式对基础题,计算题的训练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思维性较强的几何证明题、综合应用题的训练似乎作用不大,因为学生会只顾做题而不听课,反而没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思维方法和技巧。7、脚手架的搭建合理程度很难把握,学生严重依赖脚手架,一旦不给脚手架,学生不知从何下手。

8、教师盲目使用模式,一些该讲的也不讲,完全放手给学生,结果很多差生什么也不会。或者教师讲得较浅,学生灵活运用能力得不到锻炼,辅导不足。

9、我校因为当初申报课题的教师只有3人,并且分布在不同的年级,在集体备课方面很难统一,不知何时才能完善学校的校本教材,其他兄弟学校都是全面铺开并且搞的早,能不能资源共享,在同生源学校中交流,共同发展天河的教育

10、课堂教学质量的“度”如何把握?课堂中学生“动起来学”与课时计划的完成发生矛盾怎么办? 11、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

12、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做基础才能进行,而自主学习要有一定的方法。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等因素,自主学习素质较差。因教师的精力、授课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学生厌学,如何扭转这一局面,既是教师们感到困惑的问题,也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三)、学校实践提出的一些对策

1、把学习、认识、理解放在首位,坚持对“非线性理论”的不断学习、理解,从中认识体会

所提出的教学方法。从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分析、学生理解,教师出题、学生练习的“灌输式”教法转变

为体现先学后教方突出局部训练课堂训练习中有效地形成数学基本技能,另外,教师们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听课、研究专刊、专家指导、录像、光碟、讲座等,进行针对性的问题学习,讨论理解,从思想理念转变中引导教法转变,收到较好的成效。

2、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研究讨论、交流切磋,在研讨中互相学习,提高

认识,探索对策。同时,我们还注重通过研讨课、示范课让老师去感悟体验、启迪思维、开拓思路、提高自身。如我们利用举办“非线性”课研究活动,促进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以有效利用学习资源,提高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生实际提炼教材的能力。对教师教材观、教学思维、教学方法的改变及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做了有益的尝试。

3、组织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与老师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研

讨、指导、解惑。在帮助教师把握课堂教学质量的“度”这一问题时,我们引导教师通过"学习卷"的比较,认识到出好一份学习卷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并要从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是否都“动”起来了,对学习内容是否基本理解与掌握,以纵向比较看学生是否比前有进步、有收获来把握这个“度”;同时要在连续的教学中不断练习,巩固提高。

4、加强集体研究、备课活动,保证时间,利用大家的智慧和能力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

题。尤其在指导备课中,引导教师采用“换位交叉”思路去备课。在理解掌握教材的基础上,要求 教师转换位置,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去考虑如何学、学什么,做到既备教法又备学法。

5、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鼓励学生上讲台当老师,教学中的重难点和学生商量决定,教

师少作点主;疑难点让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少表一些态;反映生活、拓展想象让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少加一些限制。课堂中教师注重引导、组织、服务角色的发挥,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培养探索意识,多鼓励学生讨论、交流,给学生更多的“说话”机会,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习惯,使得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6、部分老师会轻视知识的产生过程,而只重视知识的应用,其实,对于知识的产生过程也

是很重要的。

7、对于脚手架的问题,如果怕影响、限制学生的思维,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来解决,脚手架只是其中的一种解法,让学生思考另外的解法,就可以让学生充分思考了。教师多花心思在搭建脚手架,老师的工作做得好一点、细一点,上课时就会顺一点。

(四)、今后课题研究方向

1、如何让学习卷用的更顺,把握好学习卷的易学易用性,让使用者明确设计者的意图? 2、如何利用学习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还应进一步协调好教师“精讲”和学生“多练”的关系,贯彻好“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的教学理念。为此,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备课组功能,实实在在地提高集体备课的成效。

4、进一步应用此模式的教学手段转变学困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动起来,坚持在课堂内外“培优辅困”工作不放松。

附件一:林少杰的发言:

一、结题的准备:

1、结题的内容:回顾开题来四个方面情况:背景、过程、成果、展望。

背景:阐述为什么做课题,现状是什么,希望有什么改变,怎么去改变,利用“非线性”有什么作用,通过三年实践可以达到什么的目标。

过程:可以从两个维度阐述:从认识变化的层面,从实践层面

成果:从观念层面:从学生观,教材观、教师角色观,教学形式方法观等

从教学效益层面:教研方式、教学成绩、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合作集体备课等

展望:面临的问题,需要研究的方向

2、结题报告以及相关附件:按照结题内容形成结题报告,并附上相关附件包括课题开展等活动的数据、学生状况的表达(成绩、问卷调查等)、教师做此研究的心得体会论文、校本教材(成功的精品的教学设计)。

二、对困惑提出做深入的阐述

1、数学教育的目标:形成学习态度方式、训练基本技能、提高学科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误解:误区一:把科学教育等同于数学教育,把强加于学生

误区二:把发展创造力和扎实基础对立。

误区三:以为数学教学是靠听靠理解来解决问题 还有评价等等误区。

3、非线性的模式解决这些误区以及教师提出的困惑(结合64字方针以及具体事例展开阐述)

对于基础题来讲:听不一定能理解,理解不一定会做、会做不一定能做对、做对不一定能在限时内做对。

上一篇:少年宫规章制度下一篇:公司员工上下班打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