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和音乐整合课教学设计

2024-09-28

英语和音乐整合课教学设计(共12篇)

英语和音乐整合课教学设计 篇1

毕业论文网-教育学论文】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面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来越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美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代美学也表明:“美能使任何活动的境界得到提升。” 与美术是实施美育的两大学科,从理论上来说它们似乎是两种殊不相关的,前者通过音响诉诸人们的听觉的感官,后者通过线条和色彩诉诸人们的视觉感官。但现实的艺术活动中,所谓音乐中的画面和绘画中的音乐感,往往是艺术家们经常谈论的。比如:美术中的术语“色彩”一词经常作为音乐用语出现在音乐理论文章中;音乐中的术语“节奏”一词也往往作为美术用语出现在美术理论文章中。人们在欣赏、谈论艺术作品时,也常常会说,这首乐曲简直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或者说,这幅画简直像音乐一样迷人。艺术理论家们认为这些描述并不单纯是一种文学性的描述或比喻,而是在长期艺术实践和艺术感受中形成的一种感性的艺术经验。这种经验表明了音乐与美术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其次,从物角度来说,音乐中的声音和美术中的色彩都是一种波动,即声波和光波。牛顿在研究色谱的同时还得出一个有趣的假设,他认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恰好相当于C、D、E、F、G、A、B七个音。根据是:七度音之间的比例为1:2差一点,七种颜色中红与紫的比例也正好是1:2差一点。尽管这个推测还不足以将音乐色彩与美术色彩一一对应起来,但人们依然依靠感觉在它们之间设下某种对应关系,如明朗、暗淡等等。艺术家们一直是在探索音乐与美术的联系与整合。德国美学家费歇尔说过:“人的各个感官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感官的分枝,多少能相互代替,一个感官响了,另一个感官作为回忆、作为和声、作为看不见的象征,也就是共鸣。” 许多抽象派画家都力图将音乐注入画面。毕加索认为:“每一件真正的艺术品都蕴藏着独特的音乐感。”康定斯基更是这方面的典型,他认为“形与色彩本身组成足够表达感情的语言因素,正如音乐的声音直接灵魂一样。” 著名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也指出:“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宇宙,是中国画家、诗人的艺术境界。”他还举出例证来具体说明:“绘画有气韵,就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六朝山水画家宗炳对着山水画弹琴,‘欲令众山皆响’,这说明山水画有音乐的韵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而且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儿童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儿童天生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音乐中游戏、活动和。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听到音乐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他们对音乐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因此把音乐融入到美术课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的导入部分,采取创设情境的,运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视听结合,使学生对教学清晰明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上配以合适的音乐,可以创设出具体、真实的环境氛围,显现和谐、鲜明的形象,促使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并通过直观感受诱发他们创造性的想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也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多人都有过快乐时情不自禁一个人大声唱歌的感觉,也有过面对奇美时想把一腔的兴奋挥洒在纸上的冲动,不论是什么人,激情是没办法禁锢的。这似乎印证了一句话——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声音是看得见的色彩。一个个音符从耳边跳过,一张张画面在眼前流淌,心中充溢的,是丰富的情感。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富有感情色彩的音乐,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情感感受,引导他们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作品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的、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创造美。当学生陶醉在音乐的氛围中,伴随着活跃的想象、强烈的审美情感,使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水乳交融,加深了他们对美的形象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审美认识、审美愉悦使学生的身心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学生精神得到充实,视野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

声形并用,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力,使学生融入美术作品中。在耳濡目染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感受能力。比如画《上学路上》,我们可先播放《上学歌》,古人云:“缘耳而知声,缘目而知形。”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上学时高兴的心情和追忆上学路上发生的有趣事情,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注意力也集中了,听了后纷纷举手发言,讲述了自己感受到的景物,气氛非常热烈。有了初步的感受之后再进行绘画练习,学生就不会感到没东西画了。这样既解决教学上的难点,又使课堂生动有趣。又如在教学《线的秘密》的时候,就可以选用不同节奏旋律的音乐让学生欣赏,从中感受到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并用线条表示出来。这时候播放节奏强烈的《命运》,适合画跳动起伏的折线,播放轻柔舒缓的《高山流水》可以以感悟到平滑婉转的曲线。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画出线条,通过学生自身的感觉来提高对的感受能力。世界著名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曾经作过这样精彩的描述:“音乐是思维强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儿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音乐形象以新的方式在儿童面前揭示出现实中各种各样事物和现象的独特之点,音乐的旋律在儿童心上唤起鲜明的想象,这种旋律是培养创造力的一种不可比拟的手段。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从音乐中联想到画面,由于每个人的感受能力都不同,联想到的也千差万别。同一首乐曲,有的看到了宁静的河畔星光在闪耀;有的则仿佛看到了茫茫的一片大草原。学生有了美的想象作为基础,再加以创造,作品就千变万化非常丰富了。借助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美和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21世纪竞争最激烈的是人的创造力,未来要求今天的儿童拥有更丰富的创造力,创造不是生活中的原样照搬,不是记忆的重现,而是在观察、回忆、联想、幻想的基础上通过概括和取舍,发展创造形成有价值的思维结晶。而美术活动的价值就在于它引发儿童的创造力。音乐凭借着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音响,能直接迅速地通过听觉作用于儿童的大脑,引起情绪共鸣,发展审美情感,培养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学《听听画画》的时候,有选择性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音乐的曲调诙谐,幽默又欢快,让学生根据旋律来想象出画面。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提高了,随着节奏、节拍的变化,学生这儿一笔,那里一划,作画时创意大胆、自然,既稚拙、粗犷,又浑厚、简练,各种各样的形象造型一下子展现在眼前,童趣盎然、气韵生动,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发展了,兴趣也提高了。以美为本,是一条的教育之路。实践证明,美术和音乐融合,可以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效果。把音乐融入到美术课堂中,可以更好地拓展艺术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作为美育工作者,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艺术创造水平,在他们细小的心灵中埋下美的种子,将来在伟大祖国的这个大花园中竞相开放,以促进我国群星灿烂,英才辈出的来临。: 《教育技术》 《美术教育》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www.51test.net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www.51test.net

英语和音乐整合课教学设计 篇2

在这里,我结合一节实践课的案例———用英语实践课处理8A Unit 3的Reading部分,谈谈英语实践课和英语教学的整合问题。

素质教育提了很久了,但是究竟有多少老师真正做到了素质教育?现在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仍然是考纲规定考什么就教什么,上课只讲考点、重点,解决难点和疑点,把能力的培养放在一边,认为学生只有死记硬背知识点,多做题目,能应付考试就是学习,教师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长期以来,仍然受升学的重压,基本上形成并沿袭了“应试教育”的态势,走不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

在一般情况下老师上到这一单元,尤其是Reading部分时,大都“穿新鞋走老路”,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讲课文、划划短语、记记单词、做做练习等,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觉得真正上实践课一方面太费事,不好驾驭课堂,另一方面也没必要,反正考试又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现在大多学校也开设了实践课,但大都形同虚设,真正上的寥寥无几,没有让实践课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学生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互相合作来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满足了好奇心、探索欲,从而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参加社会实践也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英语来源于现实生活,服务于生活,增强“学习英语有用”的意识,也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己建构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要我学—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的根本转变。

我是这样安排活动的。

一、准备阶段

1. 让学生收集图片、上网查阅有关国内外的名胜和著名景点,以备上课交流。通过查阅、收集图片,学生可激起兴趣和热情,掀起心中的波澜,去动手、去思考、去探究。

2. 每个小组,将课文改编成导游词,介绍北京世界公园的情况,或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北京世界公园一日游的见闻。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们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我在班级宣布:“凡本次活动中表现积极踊跃的同学,到学期结束时,在‘平时成绩’中可以加分,作为奖励。”顿时全班一阵哗然,学生的积极性倍增。

二、实施阶段

1. 跟踪调研

考虑到学生平日学习生活比较紧张,课余时间有限,不给学生增加负担,我给学生留了相当充足的时间。任务是星期四布置的,让他们主要利用周末收集整理素材,下周一进行各小组汇报交流。

具体安排: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长为本组具体负责人,负责安排、组织本组组员完成活动任务,并对本组组员在此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记录,本记录作为在“平时成绩”中加分的依据;组员应服从组长的安排,协助组长完成。周四、周五各组主要是制作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有的同学家里有电脑,会操作计算机,就主动要求用电脑制作幻灯片;有的同学做好后拿给我看,我觉得做得确实不错,真是让我佩服。

2. 汇报交流

首先是小组间交流,再在班级展示。

有的将自己收集到的名胜照片拿出来,煞有其事地指着图片一一做介绍,中国的长城、故宫、颐和园等,美国的白宫、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等介绍得淋漓尽致,所用的单词、词组和句式等都非常熟练自如;有的将自己、小组制作的课件展现出来,创造了一种悦目、悦耳、悦心的英语场景,赢得一阵阵掌声;有的演出了精彩的小品剧,小导游们一个接一个用流利的英语将课文分解得妙趣横生。学生们边看边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获得了英语学习、感悟的享受;有的用第一人称叙述了在世界公园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包括旅游前的准备。在路上、在公园里游览参观到游玩后的感受,介绍得生动逼真、条理清晰,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不仅仅获得了英语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学会了体验学习、资料查阅、信息整理等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技巧;他们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受益,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在活动中培养了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活动中,也促进了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同时也培养了非智力品质。我认为这节英语课,结合教材对英语教学和实践课进行了整合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是成功的,多开展类似的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很多外语教师只重视语法、单词的讲解、做枯燥的试卷、分析解题技巧,而忽略了教学的实践环节。我们不能只看重分数,应该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不然素质教育永远只是一句空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广大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放下“应试教育”沉重的包袱,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摈弃陈旧的教法,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坚持不懈地上好每一节英语综合实践课,实现英语实践课和英语教学的完美整合。

摘要:实践课体现了新课程新课标的精髓, 重能力培养, 重实践。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把英语课的实践环节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能给学生提供探索、研究、创新的机会, 为运用英语、提高交际能力提供广泛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己建构知识, 陶冶情操, 发展特长, 体验成功,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英语实践课,英语教学,整合

参考文献

[1]买应中.把中学英语课上成语言实践课[J].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4, 1.

分段与整合的英语阅读课实效设计 篇3

关键词:分段阅读 整体认知 展示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c)-0000-00

1 引言

传统阅读课是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教师讲解文中语言点。因思想内容挖掘不够,语篇索然无味;因层次和主线分析不清,逻辑关系支离破碎,学生体会不到阅读乐趣,渐渐失去学习主动性和思考问题能力,过分依赖教师讲解,提高阅读能力变得困难。本人尝试提供刺激和诱导性任务,限时阅读,给学生参与发挥的空间。以下是任务教学贯穿在分段、整体阅读中的设计。

2 设计教学活动

2.1 分段教学

以鲁教版第七册阅读课Could you please lend me your pen? 为例(材料略)。教学目标:Train the ability of thinking, partaking, comprehention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1)导入

图片和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式导入,图片1:学生思索如何请别人帮助辅导功课,教师问,If you need help with your lesson, how would you ask? 图片2:两幅礼貌和粗鲁问话时对方不同表情的照片,教师问,If you want to ask the way to the cinema, how would you ask? 学生不同的答案增添了对语言个性化感悟,教师有选择地把答案写在黑板上:Could you …? Could / Would / Can / Will you please… ? 等,赞赏学生懂得不少礼貌用语,鼓励思考如何礼貌回答,回答概括为:Yes, sure./ Yes, I can. / Sorry, I can’t…, 教师把答语穿插在黑板问句中。

2)限时默读,整体把握

学生默读全文,初步具备整体语言感觉。

3)分段阅读与理解

A 学习Paragraph 1

继续用头脑风暴思考经常使用礼貌用语的场合,学生说出:图书馆、路上、家里等,导出主题句:Asking for information or help is a very common and necessary activity. 以分享经历What do you need to do when you make requests? 调动学生参与并快速浏览本段,对比提问:Where are the restrooms? 和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 ? 哪一句更礼貌?学生答第二句。我利用导疑、释疑,诱发学生“内驱力”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在阅读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愿望。

B 学习Paragraph 2

以happy和angry表情图片作为背景,导入Paragraph 2学习,猜和本段有关的关键词,学生猜出:expressions(表情) , 出示关键短语:depend on, speak to, much more polite, in some situations,快速阅读该段并体会短语在本段的作用,同桌商讨用以上短语概括本段大意,概括出:In some situations, the expressions you use might depend on whom you are speaking to, and your words will sound much more polite. 教师又设计一个想像问题:If you’re Mr West, what would you like to listen to from your students? 学生答:“Excuse me, Mr West. Do you know where my book is?”, 学生体会本段直接引语并为完成表格做铺垫,表格引导学生完成信息搜索、处理和转换,对比回答二个问题,总结主题句:We change the way we speak when talking with different people.

Request

Suitable situation

More polite request

1.“Where are the restrooms?”

A team player is asking another team player.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 are?”

2.“I want to go to the library. Where is it?”

A friend is in a hurry.

“Excuse me, do you know where the library is?”

C 学习Paragraph 3

采用情景、小组讨论、点拨短语用法的教學法,幻灯片呈现Peter在国外学校和街上的情景,快速阅读,小组讨论extra languages, 总结出附加性语言, “Could you please …” , “Can I ask…? or “Excuse me. I wonder if you can…” ,自然概括出主题句:Usually in English polite questions are longer and include extra languages. 接着对重要词语和结构进行细致点拨教学,小组讨论,提出运用不当的词语:need to do sth. 和spend in doing sth. 教师先用对比性例句启发:The children need teachers to teach them; The door needs repairing. 学生区别出人做主语用need to do sth,表主动;物做主语用need doing sth, 表被动,小组成员造两个有关need用法的句子, 其他成员边听边纠正,形成互动。对于spend in doing sth, 以问题启发学生:Can you use “spend” to make some sentences? What other words have the same meaning ? Would you like to use “cost” and “take” to make a few sentences? 回答完这几个问题,小组归纳三个词的区别, 代表发言,对有出入的地方教师加以纠正,学生在思考、比较、归纳和运用中掌握了三个词,逐步提高用词准确性、丰富性。

D 学习Paragraph 4

设置情景:A同学在QQ上与B同学聊天,A写到,Yesterday I offended you, I should say , “Excuse me, may I use your dictionary when you finish it?” B回复, It doesn’t matter. It might seem that speaking politely is more difficult than being direct. 快速浏览本段并找主题句,学生说出QQ聊天中B同学说的(划线句子)是主题句,继续提问题:1、How can we try not to offend people when making requests? 2、Is language etiquette as important as learning grammar or vocabulary? Why? 小组讨论,根据每人不同答案选取最佳答案。

分段学习抓住每一段焦点,布置不同任务,采取不同学习策略,扎实处理好阅读材料,再恰当过度到整体教学。

2.2 整体教学

看光盘(配套材料),模仿朗读利于学生发音和语感培养,模仿词与词,句与句之间连读和爆破;朗读每段概括句,有机串联各段,对语篇有整体感;然后自由阅读,边读边注意连接词、词语搭配、第三人称单数等,培养在整篇文章中观察语言、注意细节的阅读习惯,也为练习做好铺垫。事先安排好紧扣教学目标和重点,引导学生归纳,深层次理解文章篇章结构的练习。

Exercise 1(习题略)

a)排序 b)判断正误 c)完成段落所缺词语

Exercise 2 (对比回答)

Bad

Good

Where is my guitar ?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my guitar is ?

Give me a pound of that.

Will you please give me a pound of that? Can/could I have a pound of that, please?

Exercise 3(表演对话,展示成果)

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从四种情景中任选其一完成礼貌用语任务,小组成员推

荐说得好的学生到台前表演,展示本节课成果。

(1)A teenager wants to stay out late, and asks a parent about it.

(2)A friend is interested in your video game, and asks about it.

(3)Some students want to hand in their homework later than the teacher asked for it.

(4)You want to change the time you asked a friend to come for a meal at your house.

学生能运用上问、答礼貌用语及附加句,有了很多实践性交际用语的精彩生成,。

3 启示

本节课主题贴近生活,学生在各种“任务”中感知、体验、参与,不断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分段和整体教学的设计抓住材料重点,分解任务,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阅读有层次和主线,挖掘各段内在联系,拓展学生思维,并以激发兴趣的表演展示成果,突出任务型阅读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Masuhara, H.Materials for 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 In B. Tomlinson (Ed.), Developing Materi-als for Language Teaching [C]. London, New York: Continuum.2003.

[2] 陳蕾.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基础英语教育,2008(10):58-62.

[3] 施良方.学习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张献臣.加强英语语篇教学 提高英语阅读效率[J]. 课程·教材·教法,2009(6):51-57.

英语和音乐整合课教学设计 篇4

关键词:调查问卷;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它是学习者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表现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和积极思考的行为。特别是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听力材料比较容易获得,且与说、写等语言技能相比,听力学习较少受时间和场合的限制,因而听更适合于自选学习。自主学习理论指导英语听力教学能弥补传统听力教学的不足,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逐步实现从学习依赖到学习自主的过渡。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于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已有三年时间,该校外语学院英语专业的英语听力教学自20以来就开始探索高职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整合的教学改革。

同时,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尝试以“约课”制来进行英语教学的自主学习指导。“约课”制是指自主学习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没有具体的教室、时间安排,地点安排,无需定时定点集中授课。一学期中,学生只需由其指导教师约定时间和地点集中见面五次而已,其它时间完全由学生自主学习。“约课制”一学期分五次进行:(1)、首次约课:首先,教师跟学生确定首次课的时间,将全班学生召集起来,具体教授学生课程配套、“海量信息”、 “听说过级”以及“复古背诵”软件的.使用方法。然后,布置本学期分阶段的具体学习任务。最后,告之具体学习目标、要求以及方法。(2)、阶段性约课:教师首先,定期(一般为一个月)在后台监督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度,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检测。然后,教师将学习进度落后的学生召集约见在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备课间集体为这些学生进行相对性的指导。(3)、末次约课:教师首先在学期末将全班学生召集起来,将本学期全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做一个详细的对比分析和总结。解决本学期中全班学生普遍学习障碍,总结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为下学期的自主学习总结经验。

一、问卷调查原因

为了如实反应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整合情况,以及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语言自主学习改革进展情况,我们进行了此项问卷调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听说过级”、“课程配套”、“海量信息”以及“复古背诵”四套软件使用已达三年,需对使用情况和效果做个真实、准确的调研,为软件的升级和进一步开发总结经验教训。此外,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改革明年全省经验交流会召开渐近,该问卷调查也是会议准备内容之一。

二、问卷调查时间

该项问卷调查自12月16日(星期五)开始到月20日(星期二)结束,为期五天。

三、问卷调查对象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商务英语和科技翻译10级学生(大二学生)以及商务英语11级学生(大一学生)。10级学生参与高职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整合教学已有一年半的时间,积累了相关经验;11级学生参与高职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整合教学已有半年时间,也摸索到了一定经验。10级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共有54名,11级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共有66名。

四、问卷调查过程

该课程组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其中有效问卷达到120份。在回收率达到100%的同时,有效问卷率也达到了100%。

该问卷调查尽量做到问题反映全面,情况反应真实,结果可靠。

五、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情况一览表

序号

选题

选项

比率

序号

选题

选项

比率

01

你认为自己现在进行高职英语听力自主学习处于哪一种状态?

A. 能够独立支配学习时间

9.17%

12

你对目前高职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评价及考核方式满意吗?

A.非常满意

6.67%

B. 有一定学习自主权

72.50%

B.比较满意

69.17%

C. 基本上由老师决定

14.17%

C.不满意

24.17%

D. 说不清楚

4.17%

D. 非常不满意

0.00%

02

你觉得你个人学习英语听力的主动性如何?

A.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18.33%

13

你在高职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指导时间和指导方式满意吗?

A.非常满意

12.50%

B. 能够完成学习任务

60.00%

B.比较满意

74.17%

C. 为考试成绩,不得不完成学习任务

18.33%

C.不满意

13.33%

D.非常不满意

0.00%

D. 完不成学习任务

3.33%

03

除开其它外在因素,你对开展高职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兴趣如何?

A.非常感兴趣

11.67%

信息技术和初中英语教学整合初探 篇5

我国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比较重视知识的教学,往往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的使用,给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课堂。通过网络学习英语,使学生既学到了语言文化知识,也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比如,八年下册第七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世界地理知识”,具体涉及“最高的山峰”“最大的海洋”等。第八单元中心话题是“音乐”,内容涉及“电影明星”“著名歌手”“介绍热门歌曲、乐队”等。大多数英语课本每单元的编排都是一样的,如果教师的课千篇 一律,缺乏变化,学生会感到厌倦。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信息技术适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和谐课堂。

二、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更具有深刻性。它增强了学生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进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如何进行课程整合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信息技术和教材的整合

我们现行的英语教材里只有枯燥的文字和单调的图片,较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教学过程中整合了信息技术后,可以采取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学生喜欢的形式将教材上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教材中的Unit 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一课里涉及四部名著,但只给学生呈现了四部名著的图片。要想让学生对这些名著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就可以通过声音、视频、画面等多方位地展示,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全新的认识,对学习也会更感兴趣。

2.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内容的整合

可以通过发送E-mail,应用PowerPoint等手段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下面试举两例:

(1)利用幻灯片介绍好朋友。人教版七年级Unit 1要求学生描述朋友的照片,设计版面,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好朋友。通过幻灯片的展示,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兴趣,而且学生对软件PowerPoint也有了深入的理解与应用。

(2)发送电子邮件。在英语写作方面可以使用E-mail,在E-mail辅助下,学生为了更好地在交际中表达思想,不断努力地修改内容,使之更清楚,更有意义。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写作技巧,而且锻炼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可谓一举两得。

三、信息技术和教师的整合

要做到信息技术和教师的整合,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结合课程的需要,做到信息技术充分地为我所用,这样才能把教学和信息技术做到真正的`整合。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因时而异,灵活运用,没有固定的模式。为了实现教师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获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先进行教学设计,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课件。但是如果每节课都用信息技术,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我们应该发动全体教师的合力成立电子库,制作出一套适合英语教学的课件,直接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四、整合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电脑主体,教师主导

在平常教学中,教师一直在电脑前操作,极少走到学生中,学生只是抬头看屏幕,极少关注老师的现象比比皆是。整整一堂课中,教师用课件贯穿始终,眼睛一直盯着电脑屏幕,机械性地完成一堂课,学生也机械性地看了一堂课,可在这堂课中,学生掌握了多少?甚至这堂课中学生到底在干什么?老师都不一定知道,极大地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些教师的教学走向了过于依赖信息技术的极端。其实,我认为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不是每堂课、每节内容都要用的,应尽量做到少而精,能不用时坚决不用,让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去、深入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哗众取宠,画蛇添足

很多教师费尽心思将课件制作得花里胡哨,想要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有些幻灯片的一角设置一个动画,此时,不知道莘莘学子是该看内容还是该看动画?所以,我认为在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时,应本着有效的原则,抓住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只要能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以用语言讲清的内容直观地展现出来,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能轻松掌握即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其巨大的教学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有效地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日常教学之中,为教学服务,是我们广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英语和音乐整合课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熟悉歌曲旋律,会仔细听辨并感知歌曲《大雨与小雨》的强弱对比特点。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彩带数条

活动过程:

一、带入声音,使幼儿产生兴趣

1、教师播放“大雨和小雨”录音,引导幼儿自由倾听。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打雷和小雨的声音)打雷后要干什么呢?(下雨)3、下的是什么雨呢?(大雨)

二、初步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1、下大雨的声音怎么样的呀?(哗啦哗啦……)我们用能干的小手来表示一下,谁来做一做?(尽量用夸张的动作来表示)我们再来用能干的小手边念边做吧!

2、小雨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呀?(淅沥淅沥……)小手也来表示一下吧!我们也来一起来念一念。(出示小雨图片)

三、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

1、大雨、小雨高高兴兴地从天上落下来,听,它们还在唱着好听的歌呢!(教师清唱歌曲一遍,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强弱力度)

2、它们唱的好听吗?大雨落下来时是怎么唱的啊?小雨又是怎么唱的啊?来,我们来唱一唱吧!让幼儿尝试唱歌。

3、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听听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声音一样吗?欣赏歌曲第二遍,感受大雨声和小雨声的不同。

4大雨唱的时候是响响的,小雨唱的时候是轻轻的。;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唱两遍,引导幼儿唱出强弱力度)

5、现在让我们来学一学大雨和小雨,一边唱一边从天上落下来吧!(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大雨和小雨)

四、大雨和小雨

1、现在老师来做大雨,请小朋友来做小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但是有一个规则:唱大雨的时候用小彩带用力挥,唱小雨的时候轻轻地挥。明白吗?

2、教师先示范完整唱一遍。

3、全体幼儿一起边舞边唱。(两遍)

4、大雨小雨们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吧!(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因此,我设计这个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的目标是:

1.能用强烈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

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在活动中通过动作、游戏等形式,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如在幼儿进行表演唱时通过多种形式:当唱到大雨时,让幼儿扬起手,唱到小雨时,让幼儿放下手。表现大雨时,让学生们站起来,当表现小雨时,让学生们坐下来。这种边唱边表演的形式,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整堂活动中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较高,使得活动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但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感受演唱大雨、小雨时的不同强弱力度”没有较好的达到。

英语和音乐整合课教学设计 篇7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教育资源也能够在网络上传递, 一些微课资源逐渐出现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 高职英语教学中, 还存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课堂参与度较差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将微课教学与英语教学进行整合, 借助微课的优势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一、微课教学相关概述

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主要是针对于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的微型教学视频, 能够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 这一教学资源的雏形来源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麦格鲁提出的一分钟演讲, 随后被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运用在教学中。微课具有短小精湛的特点, 整个教学视频一般不会超过十分钟, 学生在运用这一资源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时间过长而产生疲惫、乏味的感觉, 且每一段视频都是对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的讲解, 对促进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的提升有着明显效果。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中, 已经有一些教师开始运用微课, 但是由于缺乏实践, 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 还需教师尽快实现微课教学与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进一步提升学生英语水平。

二、微课教学模式同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

1.用心制作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自己制作能够满足学生要求的微课。教师在微课制作过程中, 应注重微课短小精炼的特点, 以视频为载体, 明确英语教学主题, 细化知识点, 制作教学方案和教学课件, 运用拍摄装备录制教学内容, 并运用相关技术软件对视频进行后期编辑, 在制作配套资源后予以运用。

微课的制作中, 高职英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主体。在一个微课中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 保证微课时间在5~10分钟内, 不跳过任何讲解步骤, 以清晰的思路向学生讲解教学内容。同时, 要求教师制作的视频能够构图合理、声音清晰, 具有一定的特色, 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都有标注, 并设有学习目标和小结, 从多种角度激发学生思维, 实现学生综合英语水平的提升。

2.以微课激发学生兴趣。在高职英语教学与微课教学的整合过程中, 为保证整合效果, 教师应选择适合的主题, 激发学生兴趣, 并与学生专业相结合, 实现学生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的共同提升。

例如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英语课程中, 教师可以选择以Understanding Art:Describe What You See为主题, 为学生简要讲解课程目标和要素, 并要求学生欣赏名画《The Starry Night》, 并在欣赏后简单用英语对其进行描述, 激发学生对英语课程的探究欲望。随后, 教师为学生播放微课《艺术简介:描述的技巧》, 组织学生根据视频中讲解的有关知识, 对作品再次描述和探讨, 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在通过微课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 获得英语表达能力和英语学习兴趣的提升, 进一步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以微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微课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力工具。教师应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和微课资源对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进行培养。例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教师运用微课时, 可以将微课暂停在最后的小结部分, 要求学生自主对所学英语知识进行梳理, 复习其中的重点、难点部分。并且, 要求学生在课后运用微课学习时, 及时根据微课中出现的后续活动要求暂停视频, 并转入到相关的学习活动中, 主动遵照微课安排学习, 以实现对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为保证微课教学与高职英语教学整合的有效性,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够自身信息化素养, 补充自身知识水平, 不断增强对信息处理、资源处理的能力, 坚持终身学习理念, 为学生制作出更加精良的微课教学资源。同时, 也要求学校能够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微课相关培训课程, 对其微课制作、通用软件运用技术等方面知识进行传授, 保证所有高职英语教师都能够实现对微课的有效运用和制作, 进一步促进微课教学与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5.开拓微课资源获取路径。除了从互联网上实现对微课资源的获取外, 高职院校还用开拓其他的微课获取路径, 以保证微课资源的充足, 实现教学与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例如开展微课创作比赛, 鼓励所有教师积极参赛, 获取更加符合高职学生需求的优秀微课资源。或者鼓励学生制作微课, 贴近于学生生活实际, 在激发制作微课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 也能够促进其他学生对微课学习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一定程度上, 实现整体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三、结论

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微课的进一步发展, 高职英语教师应充分挖掘微课的优势, 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 学习微课制作方法, 用心制作符合学生实际的微课, 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微课以提升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不断开拓微课获取途径以获得更多资源, 尽快实现微课教学与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万宗琴.高职英语教学中微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契合[J].校园英语, 2015, 10 (29) :79-80.

音乐鉴赏课的资源整合及结构优化 篇8

音乐教学不只是简单地教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艺术美的熏陶和享受,打开学生通向音乐殿堂的大门。因此,教师根据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很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那么,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需求究竟是怎样的呢?音乐鉴赏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充分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才能达到鉴赏的目的。这就是鉴赏音乐的三个阶段:直觉(感官)欣赏—感觉(情感)欣赏—理智欣赏。

与时俱进,追求音乐的流行美。由古至今,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都一直飞速地发展,紧扣时代和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时尚和旋律美,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首要需求。在“学堂乐歌”单元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陌生,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其旋律“土”,没有新意。课后,我认真地反思并做了授课调整,将“学堂乐歌”和“校园民谣”结合起来,课堂上简略地聆听“学堂乐歌”,重点是欣赏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地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明星的表演可以有效引领学生。在欣赏民族歌剧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时,我首先播放了郭兰英老师的原版演唱,学生听得没精打采。于是我接着播放了王菲的演唱,同学们立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大多数不知道郭兰英老师,但对王菲是特别喜欢的。因为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基本都有自己的音乐偶像,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找不同明星的多个版本的音乐作品给学生欣赏,以便引起他们的共鸣。

浪漫意境美,是学生走近音乐的基础。在“钢琴音乐”单元,我们欣赏了肖邦的《 “革命”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两首曲子都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杰作。但是,很多学生更喜欢《爱之梦》,因为《爱之梦》让他们觉得更“浪漫”,更适合自己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从他们的兴趣入手,由浅入深,选择一些诸如《神秘园》《神话》等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逐步过渡到对他们来说较“难”的音乐。这样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和巧妙铺垫,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动听的配器美可以拉近学生与经典音乐的距离。在“流行风”单元,我们欣赏的是毛阿敏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思念》,学生反应平淡。于是,我又播放了毛阿敏在“同一首歌”上演唱的《思念》,学生听完感觉很不错。那是因为音乐家对这首歌曲进行了重新配器,使其在音色、和声等方面更富于流行美。高中生对流行美的需求很多,我们应该用心去感知,用教学创新去实现他们的审美需要,让音乐真正发挥陶冶情操的作用。

简单直观,力求音、画、舞结合。如在欣赏“西出阳关无故人”和“高山流水致家园”两个单元时,我们可以根据音乐所蕴涵的意境,选择“唐之韵”等视频进行播放,使学生领悟意境,理解音乐。这样就让较抽象的音乐变得直观简单。又如在欣赏爵士乐时,我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视频让学生进行欣赏。学生一边哼唱,一边模仿舞蹈,课堂教学得到了良好互动。

综上所述,“选择”代表方向,“努力”代表付出。我们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了方向,“努力”付出,探究方法,才能提高效率,向时间要效果,也才能使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教学有明显的突破。总之,音乐教师要在吃透课标精神的前提下,深挖教材,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结构,根据不同学情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让每个学生都能从音乐艺术中得到美的享受。

英语和音乐整合课教学设计 篇9

◆音乐游戏内容:

乡下老鼠进城去看望城市老鼠,他壮着胆子,穿过田野,来到了城市,这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她感到很陌生,也有点害怕,于是小心翼翼地沿着墙角走:“左看看,右瞧瞧,1234567;左看看,右瞧瞧,12”屈,老师.教,案,网“34567。”终于来到城市老鼠的家,哇!这里的食品真多呀!各种蔬菜、水果、面包、香肠、奶酪、黄油……让人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乡下老鼠和城里老鼠不客气地吃起来。突然“喵一了二声,猫来了,老猫往这边扑,老鼠往那边躲,最后老猫用语言”画个圈圈定住你“将他们变成了木头老鼠。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会玩”躲闪、定住“游戏,感受乐曲中表现出来的紧张气氛。

2、随音乐尝试合拍地表现乡下老鼠进城的忐忑不安、快乐、紧张、安静的情绪。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听过音乐《忐忑》和故事《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

材料准备:剪辑好的《忐忑》音乐、老猫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回忆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还记得故事《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吗?城市老鼠告诉乡下老鼠城市里有什么呢?

2、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和结构,学习将音乐与故事匹配。

师:这首歌曲反映了乡下老鼠进城的心情。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城市是不是像城里老鼠说的那样乡下老鼠进城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3、熟悉A段音乐,并随音乐大胆用动作表现。

(1)感受音乐中乡下老鼠进城时的忐忑心情。

师:你们知道乡下老鼠进城时怎么走的吗?谁能用动作告诉我。

(2)引导幼儿感受并表现音乐中乡下老鼠进城的狂欢。

4、感受B段音乐,玩”躲闪、定住“游戏。

(1)感受音乐,讨论如何躲避老猫的抓捕。

(2)明确游戏规则。

(3)听音乐玩”躲闪、定住"游戏。

5、听完整音乐玩游戏,自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它通过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城里老鼠去乡下做客与乡下老鼠去城里做客时所引起的一系列有趣的事,引领孩子们去了解另一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英语和音乐整合课教学设计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会依木偶的形象创编歌词,并即兴演唱歌曲。

2、学会操作木偶的技能:摇头、点头、做操的动作。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磁带(木偶模仿音乐、杂偶的音乐、我和木偶交朋友的音乐)、录音机。

创设情景:使班级每个角落都有木偶(掌中偶、提线偶、桌面偶等),数量超出幼儿的人数。

技能准备:幼儿已学过操作木偶的简单技能,幼儿有初步的创编舞蹈的技能。

知识准备:

(1)幼儿已经欣赏过歌曲,并对歌曲较熟悉。

(2)幼儿初步会创编简单的歌词。

【活动过程】

1、律动:木偶模仿音乐,教师以小木偶人的身份引入,引导幼儿依音乐做木偶人的动作人室,要求幼儿动作要合拍,要像木偶人的动作。

2、练声:木偶学唱歌,教师示范讲解,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练唱。

3、歌曲:《我和木偶交朋友》。

(1)教师以木偶小象的身份引入,引导幼儿念儿歌《我和木偶交朋友》,要求幼儿眼睛看着木偶,(快思 )边念儿歌边练习“套木偶、走路、摇头、做操”的动作。

(2)复习歌曲两遍,教师同样以木偶小象的身份,引导幼儿边唱边操作木偶,要求幼儿要唱准,还要持木偶合拍地做动作。

(3)幼儿创编歌词。

①教师同样以小象的身份引入,引导幼儿说说要怎样根据小象的样子编歌词?如:可爱的小象套在手,我们把它逗一逗,拍拍手,点点头,摇摇脑袋点点头,跟着我呀做早操,一二一二摆摆手,我们都是好朋友,我和小象交朋友……

②引导幼儿自由为所喜欢的动物编歌词,并可适当改变动作。教师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创编出顺口的歌词;引导能力一般的幼儿为所喜欢的动物木偶创编歌词;鼓励能力差的幼儿自由创编歌词。

③在幼儿创编歌词的同时,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练习并掌握操作木偶的简单技能:摇头、点头、做操……

④待幼儿仿编后,教师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木偶(提线偶、掌中偶、桌面偶),边操作边唱仿编的歌曲。教师全面巡视,引导幼儿依据木偶的角色进行操作、仿编、演唱。

⑤请个别幼儿上台操作木偶进行演唱,教师、幼儿根据同伴编的歌词进行讲评。及时表扬编得顺口、有进步的幼儿。

4、复习舞蹈:杂偶。

教师引导幼儿练习舞蹈的动作,要求:

(1)动作要像木偶,弯腰、双臂侧平举并放松。

(2)动作要合拍,符合音乐形象。

5、舞蹈:“杂偶”出室,要求幼儿的动作要合拍。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看有关木偶表演的节目,让幼儿对木偶有更深入的认识,在“音乐表演角”中投放木偶的衣服供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小木偶的动作。

教学反思:

我从这几方面来总结和反思本次活动

1.教具的制作和使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本着简单易操作的教育理念,整个活动过程使用的教具只有小狐狸布偶一个、记录表、铅笔若干。教具虽简单,但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孩子们都被我的表演所吸引,紧紧跟随老师的思路。

2.教育对象的选择:活动的主题是“我会交朋友”,为了拓宽孩子的交友范围,我选择了大5、大6、大7、大8的孩子一起参与活动,一开始我还担忧孩子们会不会去与其他班的幼儿交往,后来发现我的担忧是多余的,孩子们对于与其他班的孩子进行交往非常雀跃,这让我深悟:教学要敢于尝试。

3.游戏的选择:选择“套圈”游戏,目的是进一步熟悉好朋友的信息,游戏中有这样一段歌词是:“先套XXX,再套XXX,后套XXX呀”正好可以巩固刚刚交的新朋友的姓名,同时游戏有一个角色的分配,这又让幼儿学会了协商和合作,并且体验了与朋友一起玩游戏的乐趣,从而激发孩子主动交朋友的情感。

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都表现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特别是在交友和游戏这两个环节,课堂气氛很活跃,有的孩子还主动去找客人老师做朋友,做到大胆询问、主动邀请、合作协商,不因对方是老师而拘谨。

本次活动由一位幼儿的一句问话:“老师,什么是爱好?”让我看到了活动的不足之处,“爱好”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还是太书面化了,没有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虽然我也有稍作解释,但还不够详细具体,以后在教学中考虑问题还要再全面些,教学中学会换位思考,争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上一个台阶。

英语和音乐整合课教学设计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教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054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并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无疑是我们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推动英语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与研究,对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整合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获得了一些体会和认识,在此和各位同仁探讨。

一、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整合,从理论上讲,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北师大何克抗教授指出:在先进的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指导下,把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切实有效地应用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由此可见,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其核心内容不仅体现在诸如教案和信息教学媒体的应用上,更体现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上,这对教师、学生、课堂教学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二、教师在整合中的角色

教师是实现整合的关键,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教学实践的主导。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和学习的促进者。因此,英语教师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勤于钻研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所需的软件与多媒体技术,并积极自觉地运用网络获取最新信息,追踪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前沿研究和成果,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并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信息技术协助英语学习,又可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为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创造条件。

三、学生在整合中的角色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利用英语学习环境,积极构建知识意义,进行语言运用训练,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集声、光、色彩、图片、动画和影像于一体的影音效果,接受多种途径的感性刺激,通过主动地从网络上搜索有益于学习的信息资料进行学习,实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之目的。如准备一个学习课题,学生利用百度在互联网上搜索、筛选、选择和分析相关信息及相关音像资料,以便记忆,同时还可以跨学习同一课题,拓展视野,培养创新精神。这样,学生从传统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发现者、建构者,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知识助手和培养研发能力的工具,成为辅助英语学习的助手。英语教学中涉及到语言的自身和外国的社会环境、风俗、习惯、民族心理、文化等。这些东西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我们根据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利用“加工工具”将所呈现的学习内容进行收集、加工、分析、处理,整理成多媒体、超文本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便于理解记忆的语言环境和信息交际的场面。在学生学习语言交际词语时,教师向学生提供交际活动的文化背景,把语言和形象联系起来,通过多种感官获取大量的信息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和手动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合的。

四、活化教材,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与当前初中英语课本及其相关练习和阅读材料相比,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所提供的资源是超乎人们的想象。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正在为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收集和整理相关学习资料作为教材教学与学习的拓展。在学习过程中,还可通过文本阅读讨论,或以幻灯片形式学习,这样的学习使教学信息得到极大扩充,知识范围广泛拓展,课堂结构更趋开放,学生的视野获得开拓,思路更加开阔。传统教学中课本就是世界,如今世界成为课本,学习资源可以随时随地选取,只是要注意一个恰当的方法罢了。显然,这是信息技术与教材整合的优势,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五、整合对教师的几点要求

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的思想观。现代教育思想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展、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优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初中英语教师作为初中英语课程的学习组织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2.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树立终身的学习观。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里,教师必须不断“充电”才能顺应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师要做终身的学习者,不仅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还要努力钻研信息技术,只有当教师领会了现代教育理论,掌握了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整合才会欣欣向荣。

英语和音乐整合课教学设计 篇12

一、将信息技术作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演示工具

运用多媒体英语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地道活泼的英语,更多地了解现实社会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接触与亲身感受地道的多媒体英语,就能解决教科书内容老套过时、文化内容不足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地借住媒体学习英语,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拓宽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英语资源并注意收集与积累,就一定能够收集到许多与课堂英语教学相关的材料,如词语的创新与活化,语法活用以及地道活泼的口语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渗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种媒体中的英语文化知识,尤其是与教材内容相关而又很难在教材中学到的英语文化知识,就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品”与“营养剂”帮助学生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真正地作为第二种语言学习,而不Chinese English。

二、将信息技术作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交流工具

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英语能力。能力是存在于主体内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的生成必须通过主体内部活动对操作对象的内化,从而在主体内部形成一种牢固的神经联系,从这一意义上讲,英语课可被视为语言实践课,英语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为最基本的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支称教学平台,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在交际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外国儿童日常生活的对话可以将英语交际过程中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原汁原味地、全方位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教材中没有的知识,让学生获得在传统教学中无法获得的感觉。在“巩固延伸”环节中,通过班级论坛写出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还可以异地非实时的情感与信息交流,增加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在讲“What do you do every day? ”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一天做的事情写在班级论坛上,让大家欣赏,学生互相点评、交流。这样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给学生提供指导,也可以利用网络日志的空间发表自己的作品或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体验出发共同分享在日常教学中使用课件制作工具的心得体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把每节课的教学反思写在网络日志上,与他人分享交流经验,让其他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对知识进行构建。

三、信息技术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

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给课堂注入活力,学生可借此看到使用英语的真实生活情景,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语言形式的实际意义和其基本句型的实际功能。如在教In thesupermarket一课时播放在超市购物的场景,学生会认真地观看、了解怎样用英语购物。然后模拟购物场景,学生进行表演。这样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了学习兴趣。所以只要选用好教学媒体,创设好情境,教师就能顺利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信息技术也为学生的研究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平台。教师用网络媒体教,同时也为了学生能用网络多媒体学,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并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What time is it?句型时,先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在不同的地方时间是否都一样通过网络他们略知一些,但还带有很多疑问,为了上好这一节课做了基础,激发了兴趣。这也是课程整合设计中新的教学理论——学教并重,这种理论正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习的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

上一篇:低保证明格式下一篇:挪威留学的学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