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亭高效课堂操作的

2024-10-01

李炳亭高效课堂操作的(共5篇)

李炳亭高效课堂操作的 篇1

高效课堂的文化与评价理念

李炳亭

高效课堂评价系统叫“以学评教”系统

评价不是为了甄别、排队、控制和打压,而是为了改进、完善、激励和提升。

如果高效课堂是“汽车”,那以学评教系统就相当于“高速公路”。没有高速公路,仍然显现不出“汽车”较之传统课堂那架“旧马车”的优势。

高效课堂之所以把相信学生当做教师的师德,是基于教育必须体现在学生身上,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情感、课堂幸福指数、学习收获、成长轨迹等作为判断课堂价值的依据。

尤其是课堂幸福指数,它要考量学生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存在状态,按照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能力、关注永续发展,从关注个别人的发展到满足团队的发展需求,从关注达标率到关注情绪、情感和精神,从要求承受到关注但当,从教导式管理模式到关注自主成长模式。

任何有意义的成长都必须基于自主,基于信任、尊重和发挥。承认价值和发挥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价值感,高效课堂依托“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个灵魂建构评价体系。

当然相信学生是把学习交付学生的前提,敢于交付。不仅交付“学权”,还要交付“评价”,即以学评教。经验告诉我们,课改成在教师,败在校长,校长在课改中的责任什么时候都应该比教师的更大,而不应该一味把不改的责任加于教师,不明确这个职责,课改很难推进下去。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头羊,就应该发挥出领军的“羊群效应”,否则校长就会成为课改最致命的“短板”。

以学评教首先要求校长要深入课堂、以身作则、揪住课改、建构评价。评价的核心是明辨是非,统一“好课”的标准。高效课堂这样评价: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的课才是好课。这当然是仅指实然目标,加上应然目标,这样说就较为完整,“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乐学、创学的课才是好课”,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乐学、创学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德国教育家狄斯多维认为,一个教师教会了学生知识他不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教会学生 发现知识,他才是好教师,叶圣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威廉·亚瑟·伍德认为:平庸的教师讲述,好的教师解释,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

陶行知先生把世上的先生分为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结果把学生变成书架子、纸篓子。第二种,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但学生仍是被动状态。第三种是把教和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他认为,第一种最糟糕,第二种不好,第三种最正确。

什么教学的前提都应该是“目中有人”。那么,重视学则必须首先重视对儿童的研究,离开了对“学生”的研究,“学”则成为无稽之谈。

陈鹤琴认为,儿童心理有七个特点:1.小孩子是好游戏的;2.小孩子是好模仿的;3.小孩子是好奇的;4.小孩子是喜欢成功的;5.小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6.小孩子是喜欢合群的;7.小孩子是喜欢被称赞的。魏书生认为: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有的学生获得较多的机会,掌握了方法,便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也有的学生遇到包办代替过多的教师,被剥夺了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没有掌握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当然弱。陶行知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小孩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你比小孩还要小”。生本教育的郭思乐先生也说,“人之初,性本学”。

从诸多的论断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学生不是承装知识的容器;2,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的;3,学生需要教师的尊重;4,每个学生都有潜能。

评价必须从“学生”和“学”入手,如果不从“学”的角度去评价课堂、影响和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转变,那课堂只能脱变为某些教师的“秀场”,一味展演自己“课堂艺术”的行为,属于典型的越俎代庖。评价是武器,不建立评价,又如何推进课改,因而要坚持“评价先行”。

教师不可以占用课堂时间肆意表演,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底线。“鸠占鹊巢”这个词似乎很贬义,但时下的确有人就这样一直霸占着课堂,学生哪里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主角?是发展的主体?我们一直在讲“主体与主导”,课改真正的观念其实就包含在这对关系之中,而课改的最大难点也恰恰纠结在这对关系中。研究保证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教师在课堂上对自主学习的制约,正是建立课堂评价系统的目的所在。

课堂还用争论教师该不该讲吗?也许很多人会这样“建议”,教师“必要”的讲授是不可去的,离开了讲,还能称为教学吗?我当然接受这样的观点,问题是,教师的讲什么时候才是“必要”的,谁能说清讲与不该讲的界线在哪里?如果我主张这个问题该讲而你恰恰认为不该讲,发生这样的争论怎么办,听谁的?或者王老师水平高该讲,而李老师刚毕业没经验不该讲?王老师和李老师的水平高低如何界定? 别空耗精力一味扯皮了,讲和不讲都要有理由。你是否承认传统课堂讲得过多了,乃至于满堂灌、满堂讲,而学生只是讲的附属,是知识的容器,要不怎么会有人总结说传统课堂其实也就六个字,“教师讲、学生记”,而考试成绩从哪里来的,死记硬背加题海战术,无他!

有人或许会问,不让讲了学不会怎么办?当然,这种情况实属正常,但学不会依然不是不把学习还给学生的正当理由。好比小孩子走路跌倒,教师在遇到学生遭遇到学习困难时,当然需要适时“点拨”,但点拨不是讲授,不是一个箭步冲上去把孩子从地上抱起来。如果教师一等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就名正言顺地开讲,那学习能力恐怕需要很难生成。今天,任何人都应该明白,一个以“教”为主体的课堂,实质上就压根儿就没真正完成新课改关于教、学、评方式的转变,仍处于“旧课堂”窠臼里,因此教师要“以模代讲”。评价课堂首先应该抑制讲,尽可能要求教师按照模式上课,无论教师专业化水平高低,都必须遵守课堂“规定”,以维护“标准”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好比桑塔纳和宝马,一旦上路敬请遵守交规。

高效课堂围绕评价这样具体建构,好课三看:“自主程度、合作效果、探究深度”,而三个度的重要分值取决于“课堂氛围”、“参与度”与“达标率”。具体到一节课,要注重“三效”,即效率、效益、效能,也就是说看投入、看产出、看能力增长了多少。

高效课堂的评价系统重在有章可循。它分为课堂督察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反馈会议制度、树优促差制度、奖励晋级制度、管理评价制度等等,当然评价并非越系统越好,相反,我们主张评价要删繁就简,力争人人能评价,要注意“少与多”、“点和面”、“简与繁”、“粗与精”的关系。

高效课堂的评价系统重在督导。比如领导干部要能上出“指导课”,中层或者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一般教师要上出“过关课”,力争人人达标、个个过关。其实支撑学校内涵发展的恰是课堂,因为“学校的产品是课堂”,具体一节课的评价如何,一般情况下是先有学生当堂打分,然后结合“验评组”评分,两项相加得出评价。

高效课堂的评价重在明确责任。比如我们要求领导要全部下放班级搞承包责任制,每个班级课改的第一责任人,都是领导。我们一般要求课堂问题不过夜,每天至少有一把手校长召集一次“调度会”,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拿出限期整改措施。问题不过夜即“即时性”,而课堂评价一旦出了结果,马上“公示”暴露,当然前提是客观“公正”。

高效课堂的评价重在反思。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高效课堂又叫反思教学。教师要根据课堂出现的问题,虚心接受并及时改进,教师的成长在课堂,因此上课就是进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师首先是学生,兵教兵,兵教官,兵强兵,兵强官,教学共进,师生相长。高效

高效课堂的评价以团队评价为主、个体评价为辅。尤其是注重研究发挥年级组、学科组、班主任三大组织的作用。

评价同样有个“六字真言”:即时、公开、公正。

三、关于高效课堂系统,其实我们已经介绍得够多了,围绕“两惟”建构和解构新课堂,努力实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阳光高效课堂小组合作的操作技巧 篇2

一、小组合作要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活动方式

通常的语法教学要讲清某一语法现象其含义、表达结构、用法等,然后用很多的例句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理解运用,学生感到很枯燥。例如,教师在讲解现在进行时的时候,可以以横竖排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给他们布置任务,每人准备一张纸,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我在黑板上写出现在进行时陈述句的结构:人称+ be+ving+地点。先以横排为单位,第一横排的学生都写人称,最好是班级的同学或老师,第二横排的学生都写be 动词is或are,第三横排的学生写ving或短语如sitting,picking up apples等。第四横排的学生写地点,如 under the tree,in the sky等。然后以竖排为单位,按次序读自己所写的,由第五位同学把几部分组合在一起读出来,be 动词的单复数做相应的调整,第六位同学把该句翻译成汉语。因为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偶然性,学生们能组合成许多许多有趣离奇的句子,令师生们捧腹大笑,课堂气氛很活跃。我再让他们调换角色,写不同的内容,他们都愉快地参与,积极地思考。他们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动脑、动笔、动口,积极地参与学习,老师不再一言堂。之后我再做小结,配些时态专项训练,使时态的教学既不枯燥乏味又落到了实处。在讲授新的时态或者复习已学时态的课堂环节中,我都安排这样一个步骤,这个方法同样适合于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和过去完成时,效果很理想。因为学生喜欢新奇、喜欢创新,厌烦古板的说教。布置适合学生喜欢的活动内容,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激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再如,在教人教版初三册第五十七课时,话题是谈论当医生重要还是当兽医重要。在课程的最后,我安排了一场辩论赛。规则:每个人表达一句话就得一分,看哪组说的句子多哪组获胜,为了给小组争光,人人都争先恐后,效果不错。辩论赛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最好,有利于在全班展示,气氛热烈。

总之,选择哪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深入研究,精心设计,提高合作探究的目的性、趣味性、可行性和时效性。

二、阳光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应注意的要点

1.合理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但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将男生和女生、学习较好的和有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学生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可以采用按座位就近组合或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两种形式。每组4~6人为宜。每周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大的交往空间。

2.规范操作。小组中活动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在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人,而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的,人人机会均等。教师注意协调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学生分工明确,各尽其责,以便更好地合作完成任务。师生对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必须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有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

3.明确任务。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笔者让学生先分组讨论,提出最佳人选,再开展小组辩论赛。这些任务的选择都非常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挑战性。

4.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面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形式可以多样化:以对话方式;谈论或比赛的方式;以唱歌或表演的形式;以chant的形式表述;展示合作作品等。辩论赛不仅能培养学生语言才能,还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与其他学科相渗透。活动中学生不仅交流了知识,还交流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还进行了思维过程的交流。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切入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对合作学习要合理评价,要使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使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从而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和小组歧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新的教改背景下,每位教师都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更适合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效果这一关键问题。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我们的课堂更阳光更高效。

课题编号DA1103.6 JJB1211010 09070180—E—B0059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兰德学校)

李炳亭老师评课的精彩语录 篇3

四月九日,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首届全国名师表彰大会”,会上安排了三节展示课,课后,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教师报》采编部主任李炳亭老师应邀评课。

以下是李炳亭老师评课时的精彩语录(根据视频整理):

1、想想在课堂上备受心理煎熬的不幸的孩子,老师如果不去关注学生的生命存在状态,而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教学个性,无疑是卑略的。

2、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老师这个职业需要人性,需要使命感和责任感。

3、评课不应该关注教学细节,而应该追究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

4、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学校,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民众。

5、观念不到位,就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6、如果我们连什么是好课,什么是好老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样一些基本的概念都搞不懂的话,那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评课?

7、教师对儿童生命状态的漠视,让教育终于可以“伟大”到再次重新把人变成猴子。

8、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解决三个“新”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培养出新学生。中国教育的希望在新教师那里,而一定不会在传统名师那里。

9、无限放大教师的作用和教的功能,就是反教育。

10、课改说穿了就是让教师变“二传”为“一传”,让学生与学习对话。教师的作用百分之八十就体现在“把湿柴火弄干”,剩下百分之二十体现在对流程的设计上。

11、教书就是开汽车,第一步把钥匙插进孔里,点火(激发兴趣);第二部踩离合,挂档,就是自学、展示、反馈;第三步,抱紧方向盘,把握方向。

12、教无定法的前提是教学有法。无论是宝马还是桑塔纳,一旦上路,就必须遵守交规。教学必须回到有法上来,有法就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有法就是教师再也不可替代孩子的学,有法就是让孩子去经历。

13、当你不可以替代孩子感冒的时候,你可以替代他学习吗?

14、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还给学生,只有还给学生,才能实现分层。

15、学习就像是孩子在餐桌上吃饭,当妈的说这个菜再好吃,没有用,最好的方式是让他尝一口,他发现好吃,他就会去把盘子揽过来的。

16、真正好的课堂,必须首先是动的课堂,每节课在锻炼身体,每节课都是体育课;每节课孩子们都在说,每节课都是演讲课;每节课都在写,每节课都是书法课;每节课都在合作,每节课都是交际课。素质教育的一切就在课堂。

17、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情感。高效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参加一场婚礼,我们会高兴三天,参加一场追悼会,我们会难过三天,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很多老师可以把课上得像追悼会一样,一上台就像致悼词,连续一天八场追悼会,连续搞十二年。课堂必须是狂欢的,让每个孩子乐在其中,这就是对生命负责任。

18、学生的课堂生存质量,即教学质量。

19、要重新认识主体与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杜威早就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仆人。主体等于主人,主导等于仆人。

20、重视课堂的流程,必须先学后教。天下一切好课都有共性,它的共性就是自学、展示、反馈。

21、如何评课,李炳亭五条(简称李五条):第一,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听声音,看动作,察表情,好教育写在脸上);第二,看参与度,一节课不能少于一百人次的参与,老师在评价过程当中,要评价到小组,每一小组的组长要落实到人;第三,看流程:自学、展示、反馈;第四,看效果(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第五,看师德(有没有侮辱打击性评价,有没有群问群答,教授时间超过十分钟,师德不达标)。

李炳亭高效课堂操作的 篇4

李炳亭在第七届中国名校长高峰论坛会上的讲话实录   ――读后感 读了这篇文章,心理感触颇多。但是也理不清个头绪,感觉乱糟糟的一片。最近几年来,各种教育理论,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大有一发而不可收拾之势。自己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看得不免眼花缭乱。 还是说说这篇文章吧。我支持文章中一下的观点: 1、  减负不是减量,而是增加兴趣。减负不是新问题,我们已经提出很多年了。记得为此曾经大动干戈的剪掉了小学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结果放在了中学的教材里。这就像是一个人在用扁担挑两个筐子,不论那个筐子里的东西重一些,总之这个人肩上的担子没有变化。所以我支持减负不能只是简单的减量,而是要增加兴趣,使学生在不觉得累的情况下学习,进而增长知识。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办的。 2、  理念变观念。今天的中国教育实在不需要再有什么新的理念,理念必须落地,转换成行动,才能“鱼游大海”。中国的教育专家都应该像袁隆平那样,把教育科研搬到田间地头去,我们的专家为何不能去指导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而空谈理论呢?以后别称呼我为“专家”,你那是在骂我,我丢不起那个人,专家是专门捣蛋的家伙,简称专家。一线教育必须有一线教师来救赎,教育家只能从一线产生。 3、  教师的作用就是点燃和激励。我个人理解点燃是在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这个时候教师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是重要,这就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让他们认为学习是自己的最重要的事,同时也将成为最有意思的事。激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教师鼓励帮助的时候,教师的及时出现好比雪中送炭,好比久旱甘雨,这作用将是巨大的。激励还应该出现在学生取得成绩之后,这时教师的激励就好比是锦上添花了,能够放大学生成功的乐趣。 以上是我赞同的三点,当然有赞同就有反对,文中一些语言有偏激之嫌,偏激既是不恰当,不恰当就有可能产生操作上的过火,我始终认为一些极端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做法,好比左倾主义和右倾主义都是错误的一样。  

★ 《话说中国》之“群英荟萃”读后感

★ 高峰论坛发言稿

★ 市长讲话稿

★ 市长邀请函

★ 市长发言稿

★ 袁腾飞语录

★ 首届教代会通讯稿

★ 首届运动会作文

★ 企业高峰论坛的邀请函

动手操作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 篇5

一、在做中激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切动机与行为的源泉,可以毫无夸张地说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是外加的沉重负担,会抑制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学生只能消极而被动地参与教学。只有激发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学生才能展开快乐学习、主动探究,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动手操作,正符合小学生的这一天性,学玩结合,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进而会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提前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图形,课上分别发给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不是枯燥的来讲解理论,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折一折,看哪些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哪两个物体完全重合。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非常高,参与热情高涨,此时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在此基础上再引入新知的学习自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又如我们可以发动小学生充分利用手边的材料,来帮助教师制作教具,准备实验材料等。这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同时学生在积极动手操作中可以展开主动思考,展现自己的个性,这既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展现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二、在做中自主探索知识

新课改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不是外加的,让学生识记结论,而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数学概念与定理的形成正是建立在无数次实验操作的基础之上,因此,要让学生探索新知,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身参与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做中积极探索新知。如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图形面积的求解。学生答道:长方形、正方形。此时我再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圆柱的表面是个什么图形,能否将它转换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呢。然后让学生充分运用课前所准备的茶叶筒、八宝粥罐等工具并带着问题来动手操作。学生开始积极动手、动脑,试图将圆柱表面转换成所学过的图形。这样学生经过动手操作总结出如下方法:一是将圆柱形物体剪去上下底面,在侧面剪开,如果剪开的线是垂直于底面,那么所形成的是长方形,如果剪开的线不垂直于底面,那么所形成的是平行四边形。二是将圆柱形物体放在白纸上,标注好它的起始位置,将其滚动一周,画出其轨迹,其图形是长方形。三是用一张大纸,将圆柱形物体包住,去掉重叠部分,然后展开所形成的是长方形。通过动手操作,学生都可以充分地认识到圆柱的表面是长方形,这样求解圆柱体的表面积这一知识自然迎刃而解。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不是教师的单向灌输,而是基于学生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基础之上的对知识的主动构建。

三、在做中激发学生创新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是现代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让学生手脑结合,手脑并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操作的机会与条件,让学生展开充分的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思考,在操作中内化,在操作中创新。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轴对称图形这一基本概念,我特意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活动:(1)在纸张的左侧用手指蘸墨水来印下手印,然后将纸张对折后再铺开,看看纸张的右面出现了什么。(2)认真观察纸张两侧的图案,发现了什么?将这张纸上的图案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你又有什么发现。(3)我们所学过的平面图形是否可以用此种方法画出来,并试着说明理由。通过前面这三个问题,通过学生的认真操作、积极思考,大多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此时教师再加以相机启发与诱导,自然就可以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次让学生积极动手,让学生剪出所学过的平面图形,准备一支笔,用笔做对称轴,看看能摆出几种轴对称图形来。这样的活动更具开放性,给予了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据此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知,来创造性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在做中提高实践能力

学以致用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来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现行教材与命题也非常注重对学习实践能力的考查。而动手操作既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构建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来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实践水平。

如不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与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这是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与机械的训练,并不能达到学生真正的理解与灵活的运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灵活地用于解决现实问题,我让学生用摆小棒、作图等方式来展开积极的动手操作,这样通过直观而形象的操作,学生更能从中获取直接经验,并由此上升为对此类问题的理性认知,从而让学生能够对间隔数、棵数、路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准确把握。这样的操作将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结合在一起,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符合数学学科操作性强的特征,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天性,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既可以唤醒学生求知的热情,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上升为理性认知,达到对知识的本质理解奠定基础,这样更加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真正构建。

上一篇:一款专业CAD软件绘图的全部过程下一篇:科学管理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