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科技论文

2024-11-12

机电科技论文(共8篇)

机电科技论文 篇1

西安机电科技技术学院

一、学院简介

学院现有教职工300余名,其中“双师型”教师占70%以上,中、高级职称得教师达85%以上。学院位于西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鱼化工业园区,与秦阿房宫、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毗邻,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绿树成荫,学院先后投资3500万元进行基础实施建设,建筑面积达26000平方米,规划占地500余亩,建有高标准的教学楼、学生公寓、实验楼、实习工厂、运动场、餐饮中心、洗浴中心、大学生购物中心、多媒体教学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教学配套设施。是莘莘学子精修专业、潜修技能的理想场所。学院下设机械工程、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印刷工程、石油工程、汽车工程、医药工程9个二级学院和一个中专部,60多个专业。自建校13年来为社会各领域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近年来,多次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家长与学生双满意学校”、“全省职业培训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知名品牌优秀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学院的师资力量

目前,学院拥有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流的师资,众多的名师,精心打造了机电科技的教育品牌,铸就了一流的教学质量。

三、学院领导班子

姬文华 学院理事会会长 高级经济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历任航专机械系讲师、陕西省长武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陕西省乡镇企业职工培训学校校长、书记,山西工业专修学院常务副院长等职,是中国职教协会会员。荣获“全省职业培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姬卫涛 院长、学院理事会理事 毕业于西安陆军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学历计算机工程师。主管财务、计算机中心、行政管理等工作。

梁如福 副院长、学院理事会理事 西安交通电机系毕业,高级讲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陕西省技工院校专家组成员。曾任陕西航空技术学院院长,从事技术学院教育管理工作30余年,主编教科书5本,发表论文20余篇。主管教学工作。

赵琦 副院长、学院理事会理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系统工程专业毕业,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专注现代制造技术。曾任航空航天工业部长空精密机械制造公司总经理、陕西工业经济联合会理事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管实训教学和就业工作。

陈云刚 副院长、学院理事会理事 高级政工师,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从事地质勘探工作30年,在领导岗位主持经营管理工作10多年,现任我院副院长,主管政工和办公室、后勤服务等行政工作。

四、实训教学设备方面

为了加强学生的技能实训,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我院建立了不但能配合理论教学需要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校内实习实验室、实习工厂外,而且一直走校企结合道路,利用社会资源,在专业对口的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目前已有12个实践实训基地,占地即机械实习中心、焊接实习车间、钳工实习车间、汽车工程实训中心、机械维修实训室、数控仿真实习室、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实习室、电力拖动实验室、电子装配实验室、医药化工实验室、建筑工程实验室等。其中数控车床5台,数控铣床3台,普通车床

35台,钻铣床5台,100个焊接实习工位,新型计算机220台。

五、学生的管理情况(采用十段式管理)

学院为了让学生从入学到就业这一过程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细微的管理,我院把学生管理分成若干个阶段,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

(1)、学院择校顾问(招生老师)对新生报名前后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就是要让那些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从不了解到详细、清楚的了解和熟悉。

(2)、学院资深专家团对新生开展一系列“入学适应性成功素质强化拓展”训练。

(3)、授课教师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教学相长。要求老师必须让每名学生把当节所教知识吃透。

(4)、实训中心对学生在实训中实行专业化指导。我们学院教学中,理论占40%,实践占60%,学生的大多时间都在实习,所以,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文化功底。

(5)、专职班主任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引导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要求班主任全程服务,对班级的所有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生活都了解的一清二楚。

(6)、专职生活辅导员学生对学生饮食起居实施的人性化管理与服务。

(7)、各科系负责人对优秀学生专升本提供指导与服务。

(8)、定向委培企业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量化管理和考核。

(9)、学院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对毕业生职业规划、岗前培训及上岗后的跟踪指导服务。

(10)、实训、实习知道老师对学生再实践过程中采用“传、帮、带”师徒式得量化指导与培训。

六、学院历年的就业安置及待遇情况

我院一直坚持“为学生所想、为家长所望、为社会所需、为国家所忧”的办学宗旨。执行“严格管理、严谨治学、严明校纪、严肃校风”的管理模式,创建一流的教职工队伍;发展良好的校企关系,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提供满意的就业岗位。

为了学生以后有个广阔的发展、成长空间,我院的安置政策是跟踪管理、终身管理服务,坚持以下五项原则:

(1)、安置到经济发达的地区。

(2)、知名度较好的企业。

(3)、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

(4)、科技含量较高较高的企业。

(5)、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企业。

除此外:学院设有就业安置办:专门负责学生就业,学院提出了“就业才是硬道理”这一口号,保障学生就业。我院的就业渠道有大中型企业、日本在华企业、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上海等沿海城市。

战略合作(订单)企业名录

西安紫薇电器有限公司西安童之梦玩具厂西安西雅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东方众创文华传播有限公司富士康集团烟台有限公司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公司陕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宝色钛业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庆安特种电机有限公司西安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西安立源电器有限公司西安海天天线有限公司山东威达机械有限公司大连造船厂 学院保证学生的就业,为了使学生、家长能够放心,学生在办理完入学手续后,当即与学院签订《教学

就业双保合同书》,学院承诺,若因校方原因未就业者,学院退还全部学费,每月付给该生300元生活费,直到安置满意为止。

工资待遇:800元----3000元

七、我院对学生设置的主要奖励有那些?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进步、努力学习,建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我院每年设立院长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对每学年操行评定良好得学生分别奖励1000——3500元,同时学院每年还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和“先进团支部”,评选“学生标兵”和“技术能手”,在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彰奖励,并张榜公布。除此之外,每年在全院推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推荐到省上,可评为省级“优秀干部”和“优秀三好学生”。除了农村户口的学生每年享受国家的1500元助学金外,如有家庭贫困者、单亲家庭、“独生子女户”等均可享受我院的优惠政策。

八、毕业可发放证书的种类。

我院中专班学生可实行2+2教学模式;凡读完两年中等技术课程后,愿意继续深造者,经考试合格,可直接上高级工班学习两年,毕业后获得大专学历(高级工)。

学生学习期满,经考试、鉴定合格,可颁发国家通用的技术学院大、中专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高级工学生还可参加国家成教

机电科技论文 篇2

11电工酲技Jit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44-1522/TH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丨SSM 1009-9492靦技论文征_后事根据广东省人事厅职称评定的有关规定, 工程技术人员申报高、中级职称必须在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号) 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鉴于我省机电行业综合性专业期刊只有《机电工程技术》杂志, 为使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工作, 特向全省机电工程技术人员复出论文征稿启事D福拌范围《机电工程技术》属于技术类机电刊物•醒于应用, 所以稿件的范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机电行业发展战略的探讨;2新形势下机电行业的产品结构和市场分析;3智能化机电产品的开发与研制;4基于信息的机电产品设计/过程技术;5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产业/设备的技术改造;6机电新产品、新技术、新制造模式、新工艺及新材料的研究、推广和应用;7制造业企业资源管理模式创新及应用;8设备常见故障的非一般排除/非常见的故障排除方法;9新设备使用调试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法等.•B写讵揋示杂s齒j i《机电工程技术》创刊于1971年 (月刊) , 是经过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的大型综合性机电期刊, 是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企业技术人员职称论文资格认定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和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会刊, 由广东省机械研究所、广东省机械技术情报站、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主办, 国内外公开发行。如果您对选材和写作过程较生疏, 首先应阅读相关文章, 并确定主要内容和写作提纲。内容最好是自己平常做过的工作, 看似平常, 但其中或许有某些自己在管理、研究设计、生产过程中碰到的事并采取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法, 将这一过程写出来 (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 , 再按提纲将各部分补充完整, 但每一段落应有连贯性, 如首先应提出问题 (或研究目的) —再提出解决的总体方案—再将方案中所述的关键部分/过程进行分析说明—最后说明效果—结束语。投鯧冇芨1杂志网站 (www.china-meet.cn) 在线上传稿件;2通过编辑部邮箱 (edit@china-meet.cn) 投稿。请注明“职称论文投稿”C•编箱部联系冇芨•_天说明地址:广州市天河北路663号邮编:510635电话:020-38730145传真:020-387317111所有论文均交有关专家审阅;2经专家审阅后, 对符合要求的论文予以录用;3对录用的论文收取论文版面费;4详细“投稿须知”请查阅网址:http://www.china-meet.cn/about004.asp5格式谓参阅《机电工程技术》杂志或相关专业杂志.并注意在稿件最后留作者电话、E-mail和详细地址。欢迎企业管理人员、科研人员来稿, 将技术改造的心得、新设备的使用、新产品的研犮与制造过程、企业信息化的体会 (CAD/CAM应用技术、ERP实施经验) 等整理成文投过来稿件文字尽量简洁、明了, 以字为宜, 可配相应的示意图、产品结构简图加以说明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将即时回复, 一经录用, 我刊将优先安排刊出

李国坤:终生创新磁机电科技 篇3

他以兢兢业业,不断探索的一生来向社会诠释什么是创新人才,科技创新应该怎么来做。

李国坤1935年2月出生于四川西充县,1958年天津南开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主动要求到艰苦的兰州工作,被分配到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所,1962年调入航天部510所。1988年离开510所自办创新型企业并转让其技术给企业实现产业化。至今为止,李国坤已在科研一线奋斗了52年,在永磁力学的理论、技术、专利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做了系统的、系列的创新。他曾担任中国稀土学会理事等四个学术职务和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现任兰州环优磁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科恒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先后拥有7项在国内外领先的理论与技术创新,曾在国际会议文集上发表重要论文7篇,创新出十多种产品。更令人感动的是,他的主要创新成果均已成功实现了产业化,给社会带来了几千人的就业机会,转让的企业产值几十亿元,年产量近十万台,有的专利成果已应用25年,效果良好。至今已创造经济效益十多亿元,而且给环保及高科技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本着好奇,笔者于2010年11月下旬拜访了李国坤,在李国坤夫妇的娓娓道来中探究他的创新足迹。发现他专心于磁机电科技研究的这一生可以为有志科技创新事业的年轻人提供教科书式的范本。

我国是有着丰富资源的稀土大国。看着自已祖国的资源优势没有变成经济优势,李国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这些年来,他一方面大力开展稀土永磁应用理论、应用器件的研究,另一方面到处宣传稀土永磁的优越性,推荐应用稀土永磁。作为稀土高端产品的研究者和推广者,李国坤多次倡议不要再出口稀土精矿和混合稀土等资源性初级产品,而是开发、推广应用第四个环节的稀土永磁器件产品,并加大这类产品的出口力度。

敢于创新建奇功

1958年,刚大学毕业的李国坤参与了单位分配下来的研制几十吨的大电磁铁的任务。当时,众多权威专家推荐的纱布包铜管通水冷却方案受限于环境、资金、位置等条件,行不通。敢于创新的李国坤为了解决项目研究的关健瓶颈进行持续的研究,创新出一直处于国内外领先的节能节水型大电磁铁,大获成功。

他首先花了5个月时间认真学习电磁铁温升、发热、散热、冷却的知识,找到了适用的公式。接着又深刻分析公式,找出了创新方案。

该方案实现了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方面,他提出累计使用寿命超过1000小时以上时,就不应该采用传统方法;而应采用小几倍的电流密度,多用铜少用电,使费用低几十倍,而且节电节水。另一方面则是将线圈做成4层从而使散热面积S增大至4倍。这两项创新使温升降低至原来的1/10,于是采用空气自然冷却取代水冷方案,每年节电3兆瓦,节水几千吨。

李国坤合理的计算和推理方案得到了众多专家的支持。后来实践证明温升比允许值还低,而磁场等十几个参数均超过要求。完成此项目时,他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与废寝忘食的工作已三度浮肿。付出总有回报!李国坤也因该项目中的巨大创新而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驻兰各所的“百日红”突击手,1962年被金建中院士(原称学部委员)称为“年轻的电磁铁专家”。

后来,李国坤做过多节能型大电磁铁。在相同情况下,每台能耗均在国外进口大电磁铁的1/2至1/5以下。1994年10月22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参观他给山东招远永磁生产线做的几台大电磁铁的生产线后,甚为称赞,并提词称赞该生产线达到“世界级标准和成就”。

李氏拉推磁路

1977年,李国坤得知稀土永磁后,就下定决心研究其终端高科技产品。他深知没有扎实的基础研究,就不可能有高精尖的成果问世,因此他先研究稀土磁路,并提出基本理论“静磁能论”,认为磁力由是磁系统的静磁能变化所产生。

1979年,在航天部510所“通讯卫星消旋轴承试验工作”面临机械密封技术完不成任务的难题时,李国坤教授迎难而上,承担起用磁传动密封取代机械密封的研制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研制出适用的产品并在验证实验中得以确认。但这项创新由于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撑而整个课题又意义重大,因此经所里研究,要求李国坤在三天内提供理论依据,否则停掉课题。两天后,他便提出了在国内外稀土永磁学界引起很大反响的李氏拉推理论。

“李氏拉推理论”认为:传统永磁在相靠时既侧面漏磁,又产生退磁。而稀土永磁的特殊优越性,既不退磁,也不漏磁。当紧靠排列则拉力与推力叠加,有用力增至二倍,而产生的轴向涡流磁场则相消,不利部分大为减少。当单位面积的力增加一倍,而作用面积也增加一倍,李氏拉推磁路磁传动在同体积时的力矩为英国HMD公司1947年发明的分散型磁路力矩的4倍。

第三天,即1979年5月19日,他的上述推论在100多人观看的肇庆高跃真空设备厂实验现场得到证实。后来这一理论相继得到510所所长、航天部总工金建中,五院院长孙家栋,航天部副部长任新民的支持。

有关专家指出:李氏拉推理论的问世对磁传动在国内外的普及和应用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国坤科研理论让中国的磁传动从1979年5月19日起,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拉推磁路大应用

成功总是属于不断求索的人。在“李氏拉推理论”的基础上,李国坤很快就发明出原始创新的器件周向轴向磁力传动器,并用在分子束外延设备上,使当时的设备提高了5倍的功效。这项成果被列为航天部重要民品,逐步广泛地推广应用开来,为我国高科技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讯卫星消旋轴承试验系统连续运行12年,是要求寿命的48倍,于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至此拉推磁路已完成的周向磁传动、轴向磁传动、周向轴向磁传动、磁阻尼器等的理论、技术、产品及产业化的创新,均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

1980年李国坤将拉、推磁路磁力传动器拿到包头去向在包头召开稀土会议的方毅副总理演示、汇报,这是我国较早向国家领导人汇报稀土永磁在高科技上的应用。同年,负责研制分子束外延的机械总设计,510所机械专家李希宁来电报说,已研制两年多的直线传动器无法运转,李国坤立刻写信让他在轴向作拉推型传动,按这种做法半月内即获成功。

重大理論发现总会衍生出一系列应用技术。李国坤又研究出多种国际领先的李氏拉推磁路、拉推磁路磁传动技术、拉推磁路磁力泵、磁力釜。这些理论技术应用于航天工业等多个高科技领域,对于提升传统产业收效明显,因而发展出多个高科技的磁力泵等企业,如丹东克隆集团、杭州大路实业有限公司、深圳科捷磁力机械有限公司以及与中科恒源(曾为广州、湖南中科恒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绿色产品-----全永磁悬浮风力发电机。

据了解,由于所研制的磁力泵、磁力釜有很好的密封性,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低温、科研、环保等行业。享受创新乐趣的人总是不会停止前进的。而后,他从利国利民的角度出发,又主动承担起大功率、低温升、高扬程磁力泵的研制……1990年,李国坤的磁力泵即达到75kw,现最大功率为250KW,最高承压达18Mpa,远远超过南方磁力泵集团引进日本技术达到22KW的功率水平。

李国坤采用先进的李氏拉推磁路理论,使同体积力矩增大至4倍,介质损耗大为减少。他当时认为应进一步减小涡流。经过深入探讨推导出拉推磁传动的涡流公式,他得出增大隔套材料的电阻率和许用应力而减小厚度可减小涡流的方法,用TC4钛合金将涡流减至原来的1/4左右,很快地研制出磁力泵世界三大难题中的两个:于1990年及1997年先后完成低温升、含铁粉的兰州炼油厂的75KW丙烷增压泵和胜利油田的18MPa,131KW高压注水泵。前述75KW泵每年节能和增长效益一千多万元,已用二十多年。

这两个成果的问世,使我国的磁力泵技术遥遥领先。当时世界王牌磁力泵公司德国克劳斯公司也采用拉推磁路。李国坤还以“同行应是亲家”的态度帮助南方磁力泵公司的首席专家叶子兆等人采用李氏拉推磁路,使拉推磁路得以在上百家生产厂应用。

全永磁悬浮风力发电

2004年10月起,中科恒源认为李国坤是国内最合适完成全永磁悬浮(全永磁准悬浮简称)的专家,多次邀请参加全永磁悬浮风力发电机的研发。但由于不懂风力发电,李教授几经斟酌,最终,为我国节能、减排、环保、低碳事业做贡献的想法还是占了上风。第二年4月份,他来到广州中科恒源,告诉了项目筹备的同志自已的顾虑,但中科院广东分院陈勇院长与谢丹平、曾智勇、卢建之等的大力支持,使李国坤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从2005年5月起,他与十多个同志用三个多月的时间,以静磁能论和李氏拉推磁路理论作指导,降低磁阻力矩使启动风速从3.5米/秒降至1.8米/秒。将机械轴承的承受力用75%的磁力悬浮,又将启动风速降低到1.5/秒,即降低磁阻力矩、降低总阻力矩中的85%之后,又用全永磁悬浮降低总阻力矩中的15%的比例。2005年8月做了第一台样机带到广东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向视察该所的路甬祥院长汇报,得到“100分”的鼓励与赞赏。

在2005年国庆期间,李教授又用“静磁能论”阐述永磁电机的制动转矩(即磁阻力矩)并將启动阻力矩大幅度降低,又经降摩擦力矩使启动阻力矩为国家规定值的1/12,启动风速从3.5米/秒降至1.5米/秒。经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查新,将全永磁悬浮技术用于风力发电机上在国内外均属于首创,而这项原始创新却在短短5个月内就得以实现。

这项成果于2005年底完成鉴定,2006年5月31日完成投产。2006年9月,成为中国唯一一项入选“世界十大绿色发明”的成果。2007年获“第3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最高奖特别金奖;2009年获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8个组织共同主办评出的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大领先技术“蓝天奖”。2010年12月12日中科恒源获中国十佳色责任企业奖。

经过2009年初南方雪灾及多次台风,系统保持稳定运行。产品十分畅销,得到用户的好评每年的产值及利润快速增长,从开始预计的零经济效益变为高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产品已销往30多个国家及地区,已成为全世界小型风机的领先技术,小型风机产能世界第一。

2010年3月2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做了“海南三亚,建设低碳生活,打造生态高地”的报道,高度评价了中科恒源风光互补路灯在低碳节能中的作用,后分别在中国新闻朝闻天下、午间新闻等多个节目中做了多方面报道。在海南三亚海棠湾的2000盏风光互补路灯成为向众多国内外游客展示中国低碳经济形象的亮丽风景线。

致力稀土永磁推广

1982年前稀土永磁的推广受到很大阻力,这对于作为稀土大国的中国来说,无异是很不对的。面对层层的阻力,李国坤以让稀土升值与推广应用为己任,在一些专家的建议下作了“稀土永磁应用评价”的报告,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李国坤还总结出“成本/磁性器件单位性能”的评价机制,对很多磁性器件作比较,在当时就提出我国应减少混合稀土出口,大力开发稀土永磁器件,这种观点对推广稀土永磁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发明的直线传动周向轴向磁传动,稀土永磁磁传动获1983年“第七届国际稀土永磁及其应用会议”高度评价,使得外国认为中国不会用稀土而压价的想法未能如愿。

创新科技工作者的标杆

“想知道什么人适合搞创新,那就去找李国坤吧。”了解李教授的人会知道,这绝对不是一句戏言。

一组这样的数据让大家一目了然:李国坤为社会提供了一流的人品、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技术成果转让费两千多万元,扶持成功了27家企业,而自己却是贫民科学家。他兰州家里唯一家电是个价值70元的电饭锅。多年来,他们常常十几个人窝在他50多平米的房子里面搞研究。为了工作,因太忙他半数以上天数采用不利健康的一日一餐制,每天工作14至17小时。

安贫乐道是李国坤的良好品质。他不吸烟、不喝酒,为了科研事业,不计付出。1994年家里多人生病,但他仍坚持完成航天部组织的75KW丙烷增压泵的鉴定会。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位不计辛劳,执着创新的专家为这份成功付出了多少,大家可想而知。

李国坤反复强调自己不想成为公众人物,只想隐姓埋名的搞科研。1994年,早在鉴定会的前几个月,甘肃省科委和兰州市科委的有关领导多次表示他们要推荐李国坤为首届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但他却推脱说自已的条件不够,而未报材料。他表示要作出像院士那样的贡献,但自己不够资格当院士。

成功男人背后总是存在无名英雄的。李国坤的夫人闻淑英是1993年评上的研究员,更是他事业坚定的支持者。她不仅将几百万元的养老费投入作为李教授的科研经费,更是从家务到工作给予全面的支持,让李国坤没有后顾之忧的全身心投入创新事业。他们两口子平时物质生活艰苦,省吃俭用,但在创新投入上却不惜余力。

机电队科技技术创新创效活动方案 篇4

机电队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麦垛山煤矿筹建处机电队

二〇一三年

机电队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筹建处神宁麦矿筹„2013‟7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矿井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区队,以促进建设科技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加强对科学研究、科技成果管理、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全面提升建设管理水平,以确保落实筹建处2013年度生产经营任务目标,充分调动全体职工创新积极性,引导和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筹建处和机电队生产经营及安全工作,全面完成2013年各项工作目标,结合机电队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活动方案:

一、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活动小组具体负责:

(一)活动的总体协调平衡,对活动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二)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各班组指标分解,确保“双增双节、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创效指标的完成。

二、科技创新活动时间

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三、科技创新活动主题

主题:控成本 增效益 挖潜能 创成果 保安全 促建设

四、科技创新指导思想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神华集团、集团公司、筹建处三级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践行“对标争优,定标创先”的八字工作方针,以加快建设为主线,以和谐发展为核心,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双增双节、合理化建议、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创双优等为载体,教育和引导广大员工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企兴我富、企衰我穷”的思想,从自身做起,为麦矿创造最大效益,为构建“五型企业”贡献力量。

五、科技创新活动内容

(一)加强技能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经济技术创新能力。把此项活动与开展员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提高员工技术素养,培养自我学习能力,使员工能够熟练掌握运用本岗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广泛开展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活动。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把创新、创先、创优、创最佳、创收水平作为主要目标。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为产品创优、服务创优献一策;实施一项技术革新;推广一项新技术;创造一项先进操作法;学习一套服务新技能”的活动。

(三)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组织员工紧紧盯住生产经营中的急、难、新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优质产品活动”;矿灯房要以推动服务创新为重点,教育、引导员工增强服务意识,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努力把服务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六、科技创新活动目标

(一)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员工参与率达100%。

(二)合理化建议达到人均2条;采纳建议不少于合理化建议的25%。

(三)通过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技术培训、师带徒等形式,确保员工培训率达100%,高级工和技师稳步递增,有效改善员工队伍结构。

(四)通过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确保我队全年增收节支奋斗目标完成50万元。

七、科技创新保证措施

(一)广泛宣传,营造气氛。在队上,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实现的目标,并将活动开展情况上报筹建处经济技术创新创效活动办公室。

(二)责任到人,目标明确。队长王兵是机电队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创效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对活动的推动和领导力度。结合机电队实际情况,将活动指标分解到班组,落实到个人,实现人人身上有指标、人人肩头有责任,确保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创新思路,措施得力。

1.从工程设计、施工工艺、施工工序三个方面开展革新降耗工作。同时,积极推广应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工程。

2.做好机电队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提高设备开机率。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加大对机电设备的维护检修力度,提高设备的开机率和正规循环率,减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

3.充分利用每日一题、“师带徒”、青年科技课堂等职教培训方法强化员工操作技能。要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和集团公司技能大赛为切入点,在全处掀起学技术、练技能,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学习热潮,争做“以自己名字命名技改项目”的技改能人。同时,充分发挥技能状元、技术能手、技术专家的优势,让他们为员工讲解实用技术。通过提高员工现场操作技能,切实做到减少操作失误、缩短工时,避免事故发生。

4.加强生产组织管理。按时完成各项任务,及时排除各项事故,缩短影响时间。

5.加强配件、材料供应管理,念好材料管理“四字经”。一是“算”。按照指标核算,将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细化到员工,将成本消耗纳入班组绩效考核中,成本超支取消优秀班组评选资格,进一步增强班组员工的节约意识,有效控制材料支出。二是“修”。大力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坚持能自修自制的绝不外修购新,能回收复用的绝不领新的原则,鼓励员工开展“小革新、小改进、小节约、小核算、小经验”的“五小”攻关和革新创效活动。三是“盯”。不断加大回收复用,清仓利库力度,进一步完善旧件复用制度,对旧件回收紧盯不放,对丢失和自行损坏原材料的人员进行处罚。四是“管”。严格执行预算审批管理制度,要加强对各班组材料审批和管控,各分管领导和技术员要及时深入现场,了解各班组预算执行是否合理,特别要加强对配件的跟踪检查,对所需配件、材料的储备做到动态平衡,杜绝积压闲置现象,减少材料资金占用。同时,加强废旧物资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废旧物资复用率。

6.进一步规范合理化建议征集程序。一是广泛发动员工群众,集思广益,把大家的“金点子”、“好办法”激发起来,围绕各自生产岗位和工作目标开动脑筋想办法,把节约成本的压力和动力传递给每位员工,做到“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行动”,广征博引合理化建议,层层制定节约措施努力形成全员节约,全队节约的良好氛围。建立合理化建议征集登记册,每月征集的合理化建议不少于职工总数的20%,月度汇总后选取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按照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申报程序进行审批、核定效益,并报经济技术创新办公室。二是支持员工的创新热情,尊重员工劳动价值,保护员工的劳动成果。鼓励大家开展“我为节约献一计”、“我为安全进一言”活动,确保每人每年提两条合理化建议,把建设节约型矿区作为一项长期持久任务切实抓好。

7.深入开展技术革新和双增双节活动,发动全体员工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团棉纱、一个螺丝钉做起,实现效益最大化。

(四)转变作风,靠前指挥。领导小组要深入现场指导工作,积极与各职能部门联系,解决出现的问题。

八、项目申报程序

(一)申报项目时,认真填写“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修旧利废、技术革新”等申报表,由队长认可签字后,报处分管领导(专业组织组长)审核,并签署意见,报生产技术科签字确认项目(科长签字),报经营科认可认证(科长签字)后,报筹建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领导办公室(工会)。

(二)创新创效项目要按照要求,实事求是填写,项目创造的经济价值计算过程,要科学、合理、精确、详实,有计算依据(计算总价值公式要把工时费用除外),一月一申报。

(三)项目申报时要分清项目的内容,属科技类项目报生产技术科,属“双增双节、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修旧利废”等项目报活动办公室(工会)。

九、活动检查验收和奖惩

经济技术创新办公室每月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处经济技术创新领导小组按照“严、创、精”的原则,每季度由处科技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认定,并根据各单位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持续开展效果进行奖罚评定,年终可根据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和优秀项目总评。

同时,可根据技术革新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表彰奖励(创造的效益必须由处科技领导小组审核,报主管领导及总工程师签字认可)。

(一)一项成果创造效益在10万元以内,一次性奖励该单位1000元。

(二)一项成果创造效益在20万元以内,一次性奖励该单位2000元。

(三)一项成果创造效益在30万元以内,一次性奖励该单位3000元。

(四)一项成果创造效益在40万元以内,一次性奖励该单位4000元。

(五)一项成果创造效益在50万元以内,一次性奖励该单位5000元。

(六)一项成果创造效益在100万元以内或以上,按重大科技成果的奖励标准进行奖励,其奖励标准为10000元。

(七)对于无明显经济效益,但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安全效益的项目,依据产生的实际效益由矿经济技术创新领导小组决定一次性奖励该科技小组1000元。

(八)合理化建议奖励按照《麦垛山煤矿筹建处合理化建议管理条例》规定执行。

机电科技论文 篇5

根据往日文艺部工作的探索与实施,为使十一月份的工作圆满完成,现作如下工作计划:

1.针对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和晚会以及多种多样的活动,做出提前的活动策划和活动准备,做好每个部门的分工,让每一次的活动都井井有条,另外为每一次的活动做出几个预备方案,以防各种突发事件,做到万无一失。

2.在即将到来的十一月份低,文艺部计划组织机电系第二次学生晚会,主题为“乐到正无穷”,本次晚会我们将以更新的方式,更新的创意来组织这次晚会,将给大家带来一种全新的感觉,全新的视听感受。同时这又是一次新生入学之后,展示自我的一次机会,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提高了学生会在同学们之间的形象。第一,提高了同学们的自身修养和素质;第二,锻炼了同学们的能力,第三,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展示了自身的才艺,发觉了自身的一些潜能。第四,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针对十一月份将要举行的文艺晚会和宿舍文化节等一些文艺活动,我们做出了1周密而又详细的计划,争取把每一个细节细化,不漏掉每一个细节,让每一个活动都更加完美,更加出色,并积极配合系、校学生会等学生组织。

4.新学期已经过半了,文艺部的工作也步入了常规,新老成员相互学习,紧密配合,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博众家之长,同时我们也将向别的部门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争取把十一月份的工作做的更好,在发扬老干事优良作风的同时,我们还对新干事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让新干事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在老干事的指引下,我们确定了本次晚会的主题,我们还将继续发扬这种传统,争取做出更好更有创意的活动。

5.宿舍文化节已经接近尾声,我们的工作也进行到了收尾的阶段,我们将对我们十月份的工作进行细致的总结,大胆开展自我检讨自我反省的总结方式,自己挑自己的问题,让问题更加明确化,深挖问题根源,杜绝问题的重复发生,我们还将对广大同学尽行调查,了解同学们的需求,了解同学们想看什么节目,需要什么类型的节目,晚会的形式可否创新等等,了解同学们意见才能版出色完美的晚会。

6.我们在组织活动的同时,还深入同学中间了解有才艺的同学,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晚会质量,让我们的晚会更加吸引人,同时我们还将会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争取把每一次的资源做到最少,效益发挥到最大,7.此外,我们将继续认真做好每日的签到、执勤、劳务等常规工作安排,做到时时刻刻培养习惯,遵守纪律。

8.最后,积极负责的协调好有关老师的日常工作及其安排,及时沟通、交流,促使各项活动都有条不紊的进行。

以上就是我们文艺部十一月份的工作计划,我们会严格按照计划做好每一次的活动,圆满完成每一次的活动,给学校,给同学,给老师一个满意的答卷。预祝我们在精彩十一月份,可以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机电工程系学生会文艺部

机电科技论文 篇6

暑假开始时,我开始在外面找工作,不出去不知道,走到社会上才知道在外面找工作的压力很大,竞争很多,许多应届毕业生也在为自己的未来努力着,拼搏着。竞争是在所难免的,在我不断的坚持下,终于找到了一家公司允许我实习一个月,西安西电科大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在这个月中,我收获了很多,万事开头难,但是公司的每一位同事都很好,都细心的教我,本来对销售大型仪器一窍不通的我,现在不仅对产品有所了解,对销售更是有了一个系统的概念。跟同事们相处的也很好,明白了合作相当重要。

上班的时候,离家里比较远,为保证不迟到,每天必须提前去公司,虽然感觉忙碌,但是也确实充实。开始做什么事情都比较陌生,经过几天观察学习后,对公司的产品也了解了很多,可以向客户介绍公司的产品,由于公司是经营机电方面的,主要产品:XD系列电缆故障测试仪、高压电缆探伤仪、路灯电缆故障测试仪、通讯电缆故障测试仪、输电线路测试仪、金属管线探测仪等等。就比如说,XD系列电缆故障测试仪,在进公司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进了公司之后,我才了解此种产品的用途,功能特点。作为一个好的销售员,首先要先了解公司产品;其次,才能发挥自己的销售技巧。在这里,我学会了很多关于销售的技巧,怎样与客户交谈,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客户交谈,真正的能把书本上的东西用在了实践中去。我所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而我在公司做的销售工作也算目睹了国内的贸易,那些书本上的各种单子活生生的出现在了我眼前,跟书本上的虽然有些不同的地方,但是都是大同小异,正所谓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么,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也需要做适当的调整。总之,收获很多。

机电科技论文 篇7

凝神创新, 不断攀登

朱茂勋的科技人生就是一个创新求变的过程。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 理论结合实践不断追求创新, 是他通向成功之路的制胜法宝。

1959年, 朱茂勋毕业于上海电机学校 (现为上海电机学院) , 被分配到上海跃进电机厂工作, 开始了他的机电工程研究之路。凭借着满腔热情和大学的扎实功底, 他刚参加工作不久就解决了当年支援古巴电机项目所必须解决的“三防”工艺, 实现了初战告捷, 得到厂里老同志的高度评价, 并因此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随后, 为了支援“三线”建设, 他被调到贵州永安电机厂工作, 还因工作努力而入党, 逐渐成为“三相异步电动机”设计、工艺、电磁计算等方面的专家。

2000年后, 朱老回到老家江苏靖江, 退休后的他仍然对所钟爱的机电工程领域、对家乡机电行业的发展倾注了饱满的热情。他先后被江苏环球特种电机公司、江阴凯澄电机制造公司、靖江星恒特种电机公司等单位聘为常年技术顾问。在此期间, 他潜心探求, 攻克了道道技术难题。在生产车间与一线工人的接触中, 他发现图形复杂的电机圆形图令工人感到深奥难懂, 于是设计出一套简洁明了的电机绕组嵌接线图, 受到一线工人的普遍欢迎, 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朱茂勋技术辅佐江苏特种电机制造公司, 使该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企业产值超亿元, 并跻身靖江“1153”培植工程行列。在其他机电企业做顾问时, 朱老主张自主创新, 认为只有求新、求变才能让企业有更长远的发展。他从事各种电机设计质量管理和工艺编制工作, 还曾任电机质量监督华东组秘书长。在此期间, 他研究出了众多国内领先产品, 如由他设计的电子工业专用60000圈/分钟~80000圈/分钟的数控钻床、数控铣床、电主轴等产品, 享誉全国;由他设计的Y2Y2Y3单双层混合绕组电机, 成功解决了变频电机的电磁共振问题, 提高了电机效率, 降低了电机温升, 同时大量节省了原材料。

在Y系列电机未淘汰前, 朱茂勋运用电机电磁设计理论不断创新Y系列电机的技术设计, 达到了提高功效和能效、节约铜的目的, 为低碳环保做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7月, 国家下达了淘汰Y系列电机的通知, 转为生产由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统一设计、统一检测标准的系列电机, 朱茂勋凭借着丰富的知识, 改动上科所的技术设计, 在符合《GB-18613-2012》标准的基础上, 运用先进的正弦、单双层混合低谐波绕组的电磁设计理念, 重新对YX3统一设计, 与现在的Y2槽形相结合, 科学的创新的进行了超高效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系列设计。实践证明, 该设计的能效达到超过国家2级标准, 并且比YX3设计节约用铜22%以上, 不仅大大降了电机企业的生产成本, 还达到了节能减排的要求。该系列电磁设计目前已经在上海、浙江、江苏等近10家电机企业推广投产, 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该设计也为这些电机企业带来了每年200~500万元生产成本的节约, 使得朱茂勋成为电机企业的“财神”, 受到众多机电企业老总的诚心聘请。

硕果累累, 奉献社会

2007年, 朱茂勋决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回馈社会, 让更多的人和企业受益。他将汇编成集的图样送往上海科技出版社, 经国内电机界专家评审, 得到高度认可, 一致认为该书创新实用。于是首批印制了5000册图集, 在全国各地书店上架。2009年4月8日, 靖江市环球电机有限公司举办了一个气氛热烈的聚会, 来自市科协、经贸委、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及机电分会的领导对朱茂勋编著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绕组嵌接线实用图集》正式出版表示祝贺。

2012年, 《三相异步电动机嵌接线图集》的“升级版”出版, 此图集被称作是电机界的创新成果, 是中国乃至世界独树一帜的最为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图示方法, 可以作为从事电动机电磁设计人员、工艺人员、生产管理者、嵌接线操作人员、相关专业院校师生等的“工作指南”。该图集在第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荣获“2013中国科技创新最佳发明成果奖”。

虽已年过八旬, 但朱老仍精神奕奕, 不断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赢得了各电机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尊敬和爱戴。到目前为止, 朱老已经在电机制造企业中申请专利11项 (其中发明专利3项) , 曾被评为上海市科技先进工作者, 获得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奖章一枚, 荣获2012年靖山市科技先进个人, 并获得靖江市科技项目二等奖, 泰州市科技项目三等奖, 2013年荣获泰州市老科协工作先进个人。

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 朱茂勋还注重自己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传授, 培养了众多青年技术人才, 并积极为企业负责人出谋划策。多年来, 他先后为诸多企业培养了企业技术负责人、技术人才10多名, 培训技术工人数百人, 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科技力量。

机电科技论文 篇8

2008年,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成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实行母子公司和事业部管理体制。2009年,中航工业首次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成为我国首家跻身世界500强的中国航空制造企业和中国军工企业。2010年,中航工业又做出“大动作”,决定组建了中航机电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机电系统”),代表中航工业对航空机电系统单位的科研、生产、市场和服务等进行集中管理和经营。

中航工业的发展战略是“两融、三新、五化、万亿”,“万亿”即在2020年,收入要挑战一万亿,而中航机电系统则是实现目标的一颗重要棋子——2020年,中航机电系统的收入要挑战1200亿。

2010年是中航机电系统的起步之年,公司“边组建、边运行、边成长”:2010年3月,中航机电系统筹备组正式成立,下辖16家成员单位;2010年6月,中航工业党组宣布中航机电系统的领导班子;2010年7月,中航机电系统完成工商注册,并设置总部运行机构;2010年9月,又有8家成员单位划归中航机电系统,其成员单位达到24家……

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曾形象地比喻,在过去,中航工业的成员单位很多,是一堆土豆,现在把它分类并专业化了,分成了一麻袋一麻袋的土豆。在2010年,有24个成员单位装进了中航机电系统的“麻袋”。显然,仅仅装进去还不够。

由于历史原因,中航机电系统所属24家成员单位之间的差异很大:有的资产规模近百亿,有的还不到一亿;有的已经非常市场化,有的却仍旧称为“工厂”;有的已在国际市场上做得风生水起,而有的连国门都没有跨出过,甚至没有走出军品市场。此外,24家成员单位分布在9个省市,也增加了管理难度。如何让所有成员单位整合为一个公司,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中航机电系统总经理王坚表示,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公司就在不断地优化,GE和Airbus等知名企业,都宣称自己是one GE(一个GE)、one Airbus(一个Airbus),中航机电系统的目标就是要打造“one机电”(一个机电)。中航机电系统能取得目前的成绩,也得益于此。王坚认为,中航机电系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只是完成了从业务管理部门到现代化公司雏形的转变。但是,回顾中航机电系统一年多的变革历程,很多做法和亮点极具示范意义。2010年,中航机电系统虽然刚刚起步,但却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超额完成经营目标,全面完成生产任务和研制任务;实现销售收入216亿元,利润9.21亿元,EVA4.26亿元。进入2011年,中航机电系统的发展势头仍然迅猛。在经济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以王坚为“班长”的公司领导班子却思考着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打造一个怎样的机电系统公司?

战略引领发展

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这是每个人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同样如此——中航机电系统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又如何去实现?

为解答上述问题,中航机电系统研究制定了发展战略,提出了“成为国内航空机电系统的第一供应商、国际交通运输制造业的重要配套商、世界专业领域特种装备的知名制造商、全球工业消费品市场的一流服务商”的发展愿景;明确了“实现2020年销售收入挑战1200亿元”的发展目标;确定了“重点发展军用航空、民用航空、非航空防务、非航空民品和生产服务业五大业务板块”,形成“大防务”、“大交通”、“大服务”三大领域的战略构想。同时,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发展路线图,将中航工业“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战略和中航机电系统的愿景对接起来。

为保证战略目标落地,中航机电系统制定了《“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未来三年滚动发展计划以及一系列技术发展规划,为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支撑。

中航机电系统的24个成员单位分别来自过去的中航工业系统公司、贵航集团和汉航集团,历史、文化、管理模式各异,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发展目标。王坚表示:“这必须要使思想成为统一的思想,战略成为统一的战略,行动朝着一个方向,让新机电成为one机电。”

为达到上述目的,从2011年4月起,中航机电系统开展轰轰烈烈的“战略宣讲”活动,这在整个中航工业尚属首次。中航机电系统公司五名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带队,分成五个战略宣讲小组,历时两个多月,分赴陕西、四川、贵州、江苏、河南等地,走进了每一个成员单位,采取宣讲、座谈、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将中航机电系统的战略、愿景、发展路线和各成员单位进行了充分沟通,为实现统一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成员单位根据机电系统的发展战略,主动调整本单位发展战略,修订完善了“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三年滚动发展计划、2011年经营计划等战略规划和落实措施,保证了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落地。

在战略宣讲一开始,王坚带队向中航工业泛华、川西机器两家成员单位宣讲了中航机电系统的发展战略。他形象地把战略宣讲比作“共振”:“战略宣讲,实际上要形成共振,让成员单位的领导层,让成员单位所有的骨干,能够理解,至少是了解机电在干什么,想什么。同时,我们还要去考察,发现机会,现场解决问题,推进大家到现场去进行工作。”

战略宣讲并不只是“宣讲”,而是让各成员单位深刻理解中航机电系统的发展规划,并为成员单位明确发展方向。此外,还要让成员单位认识到自身能力与外部环境、公司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并避免同业竞争产生的“内耗”。王坚表示,战略宣讲实际上就是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整体战略的落地,因为集团公司制定了大的战略后,必须把整体战略落实到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个成员单位的具体行动当中。第二件是规划的对接,集团层面有一套完整的思路和想法,机电系统公司和成员单位之间需要形成无缝对接。在过去,成员单位都有自己的发展思路,但在集团新的定位和‘十二五’规划下,就需要对之前的规划进行修正,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改变赢得未来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航机电系统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产业链,在航空机电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各成员单位在重组前都是单兵作战,具有“弱、散、小”的特点,并没有形成特别强的核心能力。机电系统公司成立伊始,王坚就提出要改变过去,只有改变才能赢得发展,才能赢得未来。为了拧成一股绳,中航机电系统提出要“航空聚势、产业聚焦、发展聚力”,在产业发展上要始终坚持“三个基于”,即:基于核心能力的产业化发展、基于价值提升的资本化运作、基于员工成长的内涵式增长。

什么是 “基于核心能力的产业化发展”?即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做好航空主业的基础上,依托航空军工优势,聚焦特种装备、制冷和电能转换系统等战略性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实现规模增长。

在打造核心能力上,中航机电系统想得很清楚,就是以航空机电技术为核心,重点突破新一代航空武器装备核心技术,充分发挥机电系统技术通用性强的优势,向航天、兵器、舰船、电子等非航空防务领域纵向拓展,形成以航空军品和非航空防务业务为代表的“大防务”业务;向机载、车辆、船载等民用领域横向延伸,形成以民机、专用车、摩托车、汽车零部件和车、船载系统为代表的“大交通”业务;向国际贸易、航空维修、智能、环保等生产领域派生,形成以装备、智能化等产业为代表的“大服务”业务,从而实现机电系统的全产业链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航机电系统按照垂直整合的原则,对成员单位进行了专业化整合,并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中航机电系统的要求是公司突出主业相关多元,成员单位一定要专业化发展。为支持成员单位,中航机电系统会配置资源,但要求成员单位一定要抵制诱惑,严格控制非战略性主业的投资行为。

中航机电系统的做法收到了实效,以专用车为例。2009年的销售额是23亿,2010年是50亿,预计2011年仍然会持续翻番。专用车为何能实现飞速的发展?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中航机电系统清晰地认识到了自身的核心能力:“一是需要的专业技术和我们的核心能力相关;二是生产方式接近,同样是多品种、小批量、客户定制的;三是在大交通领域内生产模式和我们的产业链形成互补。冷藏冷电的核心在冷机,我们的许多企业都是从事制冷专业的,包括环控。冷藏车加上冷机就能形成产业的互补,对现有产业实现拉动。在特种车中,铝罐车附加值比较高,我们一些企业在这方面的焊接水平和技术都很好,虽然是技术支持,也拉动了机电的产业化发展。另外,就是用户相关”,王坚表示。当然,专用车的发展不单是靠技术,王坚认为这和中航机电系统的几个重要改变有关:“一个是商业模式的改变,不是基于过去的作坊式工厂,而是基于航空的核心能力,比如液压技术,放大并成为专用车的核心技术。基于这个核心能力并购发展,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产业对接。另外,我们的增长不是简单的并购,而是靠相互融合和管理的提升。比如开乐在并购后的规模和效益实现了同步大幅度增长,正式成为国内罐式车的领先企业,除了得到地方政府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高度支持,更重要的是团队的融合。”

管理影响成败

王坚认为,做企业必须回归根本,回归基本的原理。在一次重要的工作会议上他曾以霍尼韦尔为例,来阐明中航机电系统成为“one机电”的意义:“从2005年到现在,霍尼韦尔在不断地变革,航空航天板块从12个企业变成1个企业,流程、人力资源、资本等层面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用户对其最大的评价就是霍尼韦尔就像是一个公司。”

王坚表示,中航机电系统要实现目标,必须要遵循基本的原则,要强化管理。因为管理影响成败,具体而言就是:让企业变小,让市场变大,让链条变短。

“让企业变小”就是让企业更紧凑、更有效率。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不可避免的会有“大企业病”之虞。王坚认为,要让企业变小,关键在于组织设计,因此要不断进行组织变革,实现可重复的标准流程,让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沃尔玛、肯德基、麦当劳,还有国内的苏宁、国美,这些企业都是按照可重复的标准流程在设计,航空为什么做不到?国外知名的航空企业都是在按照相对标准的流程在改造企业,这也是我们未来要努力的方向。”

与“让企业变小”相对的就是“让市场变大”。 王坚认为,在市场观念上,中航机电系统还有待提高:“没有型号的立项,没有国家的投资,我们往往就不干。”因此,中航机电系统要去创造需求,创造市场。王坚甚至号召,要向制药企业学习:“当你生病的时候,他这里有很多新药,可以免费试用。中国人对试用非常感兴趣,会踊跃的参加。一旦免费试用有效果,产品在正式推出后,价格是很吓人的。而我们呢?让用户认识你的产品,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还要更多的去创造市场,才能让市场变大。”

“让链条变短”即让决策链变短,提高决策的效率。王坚认为,国企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决策链过长或者叫共同承担责任,最后导致失去市场机会。因此,一定要改变决策机制,实行分权管理。另外,要学会现场解决问题:“我经常说本田的‘三现主义’,即本田在解决问题时要现场、现物、现实。”

上一篇:常规经典朗诵文章下一篇:思想方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