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咨询诊断流程(共8篇)
企业咨询诊断流程 篇1
《企业诊断》杂志编辑流程
一、《企业诊断》杂志定位
《企业诊断》编辑需遵从杂志的定位、栏目设臵及目标读者群等原则,若有重大改变需经编委会同意。定位上,《企业诊断》是由香港欧哥马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出版主办,面向全国中小企业主、教育及管理咨询工作者的专业性刊物。旨在提供专业的中小型企业诊断咨询信息,推广中小型企业经营管理的新理论、新经验,为中小企业主及广大教育、咨询管理行业工作者、企业管理者提供诊断交流互动的平台,推动我国咨询管理事业发展,《企业诊断》办刊宗旨是“全心全意帮助中小企业健康健康成长”。
二、选题及编前会
1、杂志编辑向编委会提交当期杂志选题,说明刊物编辑作业的内容架构及程序,并拟定进度表及职责,杂志大版块及栏目设臵原则上不做调整,但个别栏目可根据需要优化。
2、召开编务会议
利用欧哥马例会时间召开编务会议,讨论选题范围。确定刊物编辑的范围和内容,在执行时,编辑有遵循的方向,以维持编辑方针,统一风格。
会议并讨论刊物编辑的进度及分工合作,确定刊物内容、出版日期、印刷方式、装订方式、发行份数、页数、纸张、版型等。
三、组稿
选题内容决定后,落实封面设计、各单元、专题、专栏所占之页数(或版数)。依内容进行原稿的委托,如征稿、约稿、评论、素材收集采编等,依据刊物所设计的内容来进行邀稿。集稿:依稿约期限收件并作入稿登记。在稿件送美编之前,仔细斟酌审视稿件的工作,并做选稿、润稿、删除稿件的工作,如有不适用之稿件并做退稿或备份之处理,最终确定所有栏目文字稿并交付美编排版。
四、排版及美编设计
美编应根据栏目设定收集选择杂志配图,要结合文章,结合杂志的需求选择图片。配图应注意图片的风格,并根据《企业诊断》杂志用纸选图。
排版应结合文编和美编的设计,重点有字数核计、版面分配(即页数、栏数的分配)、加适当图片、下标题等。注意字体多寡、字级点数,若需发稿打字时,应在原稿上详细注明内容或标题所要呈现之字体、字级、直打或横打及栏数(或几个字一打),以方便打字行做出所要求的效果。
美编要设计一个方案,这个方案把每一个环节加以规定。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栏目里面的每一个栏头用多大字号,什么字体,什么样的设计,内文用什么样的字体,什么样的字号,行间距是多少,字间距是多少,一级标题用什么字号,二级标题用什么字号。杂志模版确定并经编委会同意之后,以后每一期框架大致都要用固定的模式,以确保杂志风格的统一性,不得随意更改。
《企业诊断》杂志规格为正16开,封面为157克铜版纸,内页为60-80克米黄双胶纸(或道林纸),内页P数为56-64P。
五、校对
《企业诊断》杂志校对的内容为检视错字、字体、字级、文句等,为使内文正确无误,《企业诊断》杂志至少要有三次不同的编辑者做校对的工作:
一校、由文字编辑和美编对杂志全部内容及编排做一校。二校、输出杂志打印稿,以每期杂志56P计,分成7份,每份8P,分发欧哥马战友校对,签名负责,并由文字编辑和美编最后文字及排版审订。
三校、二校后文稿打印输出,由编辑和刘经理共同三校后,呈王总审阅,确定终稿。一般媒体终稿允许差错率为万分之五,《企业诊断》杂志差错率应控制在万分之三之内,并争取做到万分之一的优秀率。
三校完成之后出清样,王总审阅后送到印刷公司打彩样,确定颜色有否偏差,若无问题交印刷公司付印。
六 印刷
印刷时,编辑应最后检视目录是否和内容的版面分配页数、说明一致,并注意跨页图片及图片效果的标示是否明确,图片的运用是否迎合内文,是否还有漏字等均是最后检视的工作。
最后将完稿交付印刷厂,并和印刷厂共同做完稿的检视、印刷的指示,确定无误后,由印刷厂进行制版、印刷的工作。为达到刊物品质的最掌握,可要求印刷厂输出蓝图,检视蓝图无误后,即可付印、装订、出刊。
企业咨询诊断流程 篇2
关键词:研发业务,风险诊断,流程再造
研究开发活动是指各种企业、机构组织为获得科学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活动。研究开发活动可理解为由科技研究开发与技术研究开发组成。
一、三种研发模式
1.科技研发。科技研发是一种为获得科学技术的新知识,而进行有计划的调查、分析的创造性活动。它包括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2.技术研发。技术研发是一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质量可靠、成本可行、具有创新性的产品的系统性活动。它包括新颖性、创造性、新知识的产生、科学方法的运用;研发包含四个基本要素。
3.产品研发。产品研发是实际制造,开发的产品内容。产品研发是制造型企业生存根本。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产品研发,就是一个空壳企业,不但利润很低,而且生存空间也会非常小。
二、涉税风险识别
根据国税发[2004]82 号文件规定,纳税人可根据税收政策规定自主申报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不再需要审批项目。虽然税务局取消审批项目,但是还是在实际管理范围内。纳税人必须账目清晰、账证健全,通过会计科目准确归集技术开发费用金额。
纳税人在自主申报技术开发费扣除时应注意以下几项:首先,纳税人必须账目清晰、账证健全,通过会计科目准确归集技术开发费用金额,才能享受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其次,纳税人在年度纳税申报时应该向税务局提供相关备案资料,如技术研发部门相关专业人员的名单、技术开发费用相关原始单据、技术开发费的预算等资料。再次,纳税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不包括由国家财政和上级部门拨付的部分,该部分不得作为税前扣除。最后,纳税人在一个会计年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可以按50%加计扣除,如果当年不足抵扣部分,可以在以后五年内结转抵扣。
三、流程再造思路
建立信息与沟通机制是企业研发涉税流程设计关键之处。明确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节点,正确核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及摊销。在新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的规定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节点,会计人员的判断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1.会计人员应当实地了解企业研发活动。在企业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人员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准确判断所发生的研发支出是属于研究阶段还是属于开发阶段,并且提供详细、合理的有力证据。但是由于会计人员很少参加具体科研项目,与科研人员的沟通不到位导致无法正确核算研发支出。
2.对企业研发活动应实行项目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每一个研究开发项目都应该进行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流程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申报批准、确定项目预算等,作为企业的项目责任会计应该以项目的批准作为研究和开发阶段分界点,正确核算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规范会计实务操作。
3.相关部门应该对内部研发的无形资产的确认有更清楚的说明。在税法中规定,根据研发费用是否资本化,分别分为两种方式来加计扣除,但是两种方式的总额是一样的,都是实际所发生研发费用的150%。按照现在的政策,所有企业只要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均可以享受技术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所以企业财务部门和研发部门在制定项目预算时,在不影响科研项目开发效果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税务筹划,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节约技术投入成本。
案例,2014 年本场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准备研发一项中海油水下安防项目,该项目研发期为二年,科发处经过研究准备预算为540 万元,第一年预算200 万元,第二年预算340 万元。根据财务部门预测,在不考虑技术开发费的前提下,本场头一年能盈利200 万元,第二年盈利700 万元,本场适用的所得税率为25%。
本场财务主管计算分析如下:本场因这项目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如下:第一年发生的研究开发费200 万元,可以税前全额扣除;第二年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340 万元和加计扣除的170 万元,总共为510 万元,该项目二年可以抵税710×25%=177.5 万元。
财务主管与相关研究人员仔细讨论后,决定对研究开发预算费用进行调整,第一年技术开发预算100 万元,第二年技术开发预算440 万元,对修改预算方案后的分析如下:第一年税前扣除的研发费用100+50=150 万元;第二年可以税前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为440+220=660 万元;总共可抵扣税为202.5 万元。
经比较可知,第二种方案比第一种方案节税25 万元,即本场就项目多获得25 万元的净利润。
根据上述案例,可以得出场在开发科研项目时候,可以事先对研究开发费用进行税务筹划,如果预测当年利润比较高时,研究开发费用预算可以相应增多,如果预测当年利润不大甚至亏损,此时不能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因此对研究开发费用进行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李永延.税控视角的业务流程再造[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S].2007-03-19.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浅谈企业流程诊断与流程再造 篇3
[关键词] 企业流程诊断流程再造
一、企业流程再造的内涵与由来
企业流程再造是指针对企业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步。
企业流程再造理论源于全面质量管理(TQM),但又超越了它,克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局限。全面质量管理对改造个别工作流程具有很大的帮助,使企业能更有效地为现有的客户群服务。但全面质量管理有三大局限,这三大局限是:第一,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前提是:改造工作流程和重新制定企业策略是没有相互联系的两项活动,不一定非得同时进行。它所强调的是通過生产周期的缩短、次品率和成本的降低来衡量业绩,把实现计划更有效、更迅速作为成功的依据,这是一种进步,但在一个市场和技术变幻无常、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流程的改进已不能取得成功;第二,全面质量管理常常把不同的工作流程当作一个个相互独立的孤岛,但大多数企业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其内部一系列重要工作流程的相互促进;第三,全面质量管理只注重业务流程,而不考虑经营管理流程。
二、企业流程再造的原因
企业流程再造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一场新的管理革命的推动
企业流程再造则无可争议地成为20世纪90年代乃至本世纪初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企业流程再造以其丰富的内涵而受到世界范围内企业领袖的广泛关注。
自从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分析》中首次提出劳动分工的原理以来,这一商业法则指导企业的运行与发展长达两个多世纪。从20世纪末期以来,由于商业环境的巨大变化,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这一劳动分工规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为了在9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衰退中保持竞争力,许多公司开始寻求对运作过程的革新。与其他企业管理者普遍提倡的改良思想不同,企业流程再造强调革命性的变革,即重新审视企业现行的所有业务流程。企业流程再造在诸多管理创新形式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因而有人认为它开创了自亚当·斯密时代以来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革命。
2.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
中国企业在加入WTO后,特别是面对互联网世界,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具有本土企业与国际企业之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分,以网络为交易媒介的公司终将面临全球所有企业的强力竞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面临未来最严峻的挑战。例如:(1)国际互联网络的普遍采用;(2)快速变动的生意伙伴关系;(3)频繁的企业收购与兼并;(4)日益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和技术更新周期;(5)产品与服务的不断融合及服务价值的增加;(6)竞争对手的隐蔽性与不确定性等等。
以上这些挑战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面临着生死存亡。如何应对这些来自全方位的挑战?仅做局部的变更或权宜性的调整或仓促应对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全面地变革管理。
3.企业应用电子化的要求
全球经济环境在互联网络的带动下,正快速地进行体系整合,其范围不仅涉及基础产业和制造业,更集合了流通业、金融业、资讯服务业等。买方与卖方、同一产业间、不同产业间也不断进行着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整合。企业间将形成一个个大型的延伸企业或商业社群,在其所形成的增值网络下为市场提供更快速、更多元化的产品及服务。在这种经营环境下,企业除了必须更专注于市场的趋势变化及经营模式的不断调整之外,交易流程科学化、简单化和电子化已经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最直接的需求。企业应用电子技术,由单一功能电脑系统、整合性自动化系统到网络应用系统,这些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服务方式及流程。面临电子化的竞争环境,与过去相比企业流程不再只着重于简单的电脑化,必须投入更多资源及人力专注于业务流程再造的工作。原本着重于职能分工式的工作流程,现在必须转向网络式的跨组织流程。
三、企业流程诊断
1.绘制企业流程图
绘制流程图的目的是通过图示的方法使得流程易于阅读和理解。流程图本身应该是动态的,应属于改进流程的团队所有。在绘制流程图时,应重点记录的信息包括:(1)延滞时间——流程的总时间是多长?完成每一环节的时间和环节之间的停顿时间是多少?(2)依赖关系——理清依赖关系是指要明确哪些地方的任务依赖于其他任务的输出,目的在于在再造流程时实现企业系统内各任务之间的“功能藕合”。(3)人员指派——各项任务由谁来完成?(4)问题区域——那些困难和经常出现总是的任务应该一一列举清楚。(5)价值增益——在某个环节是“增加价值”还是只增加成本?
2.挑选需要再造的流程
(1)分析企业流程的工具。要改造企业流程,从何着手便成为一个首要问题,这需得分析工具才行。一种简单但十分有用的工具是绩效表现——重要性矩阵(performance/importancematrix)。该矩阵是由马蒂拉和詹姆斯提出的,它的作用是帮助发现最需要改进的领域,可用它来分析组织的各层次,也可以用于分析顾客的反馈。通过绩效表现——重要性矩阵找到要再造的流程,在此之后,还应考虑再造的可行性,即目前进行重新设计,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总的来说,挑选需要再造的流程的标准有三个:机能失调、重要性和可行性。
(2)需要再造的流程。①机能失调流程的症状:a.过多地交换信息,过多的数据,重复输入。其症结在于:自然流程的任意分割。解决的办法不是增加通讯设备,而是要将分割开了的流程重新整合起来,办法是将工作进行合并,或将工作进行集中为划归为一个团队处理。b.过多存货、缓冲资产和储备。其症结是企业担心不确定性让企业无法应付。根本的办法是消除不确定性,摆脱库存的困扰,为此企业应建立一种工作流程,与供应商和顾客共同磋商,做好预测,安排好各自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c.检查、控制工作与增值工作相比,比例过高。其症结是部门分割。由部门分割引起了相互的猜忌,互不信任导致管理上的无能。因此,解决的办法不是提高检查和控制工作的效率,而是流程的整合,以及建立在可靠制度上的放权。d.复杂的、例外的情况增多。这个症状的原因由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致依靠当初处理流程并在其基础上不断修改和增加规则造成的。其结果本来简单易行的工作流程都湮没在越来越多的例外、特殊情况之中,流程的处理效率降低。解决的办法是,先确定工作任务,然后用几种简洁的流程来处理这项工作。要善于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区别和分类,打破标准化思维。对于流程的机能失调症,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有系统思想、要用流程的整体观念去诊断,要用辩证的观点对待问题,因为在整个流程中的某一环节出问题,可能在另一环节表现出症状。②重要流程。重要流程的评判不能根据顾客的意见,因为顾客并不了解企业内部的运行机制。但是,顾客所反馈的信息很重要,顾客的要求是企业努力的方向,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工作评判标准。企业有了这个标准便可以对自己的各项工作进行反思,因为企业内部的工作是相互联系、彼此依赖的,通过反思,企业可以拟订出一份优先重建的流程名单。③再造可行的流程。这种流程一般范围不宜过大,范围太大会导致再造成本太高,另一方面是因为涉及的因素太多,而这些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便会产生难以预料、难以管理的后果,从而给流程再造制造障碍。
四、企业流程再造的步骤
根据BPR的特征及其实践的经验,企业实施流程再造是实施大致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描绘企业的变革蓝图
实施BPR的首要工作是调查和分析企业的现状和面临的市场环境,在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变革的必要性以及变革的目标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以培训和交流的形式让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知道变革的必要性和对未来的展望。除了战略分析以外,还应当营造变革环境和企业文化。
2.获得企业流程的系统描述
哈默把流程定义为一系列业务活动,是把一个或多個输入转化为对顾客有用的输出的活动。
分析企业流程现状是 BPR 的重要部分,首先对现有流程进行描述,描述是用来反映企业中流程的现有状态,在详细描述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以得到一些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的特性。有时,直接获得数据是代价昂贵或不可能的,系统描述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活动之间的关系,流程和流程之间的关系。详细的描述为进一步的分析流程提供了依据,能使我们方便地识别关键所在。
3.流程的识别与分析
在进行流程再造之前,必须对企业中所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认识,并不是所有的主要流程都需要再造。在流程识别过程中,应有一些判别标准,从企业的需求出发,被选中的流程应具有一个可操作的流程再造范围,该范围有定义完好的流程边界。将企业现有流程分类为增值活动、非增值活动和无效活动。
4.正确评价将要运用的技术支撑
流程再造需要许多技术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说,现有的技术条件可以作为流程再造的出发点。因此,为了能更好地应用技术来再造现有流程,企业必须具备评价现有技术和新兴技术的能力。作为技术含量很高的BPR项目,正确评价将要运用的技术是流程再造成功的保证。
5.实行模拟分析
企业的新流程设计以后,在现实环境中模拟新的流程,同时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集中检验新流程的性能。定量和定性分析是从部分再设计的流程开始,得到的结果用于流程的进一步的优化和作为备选方案的筛选依据。基本步骤如下:(1)按照新的流程画出流程图。(2)给出衡量输出的绩效指标,并且确认绩效指标的水平。在现实中,评价一个流程的可行性的标准往往具有多重性,有时标准中也还包含着相互矛盾的成分。此时就需要平衡系统的各个部分,比如一个系统的有效性将导致流程对突发事件适应性差的结果,如果提高流程的适应性就会限制流程的效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弄清下游流程的实际需求。(3)选择部分流程进行试点,从中积累经验,及时总结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其他部分的BPR都可以借鉴。
6.流程再造的实施
经过了前期的准备工作,流程再造阶段完成具体的再造方案,方案的可行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BPR的成功与否。再造本身表现出非常规性和不规则性,往往要抛弃原有的规则、程序和价值观念才可能实现。除了强化增值活动,优化非增值活动和排除无效活动外,还要引入时间因素。BPR以追求效率为首要目标,而提高顾客满意度等目标大部分还是通过提高效率来实现的。因此,时间是在流程再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7.流程再造后的工作
即使一个企业成功地完成了流程的再造,事后的评价和监测工作同样不可或缺,因为企业很难通过一次再造工程而达到最优。最理想的情况是企业在完成BPR项目后就转入企业流程改进(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简称BPI),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同时,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岗位设计等同样关系到BPR成败的问题,培训员工使其具备新环境下的新技能也十分重要。
企业咨询诊断流程 篇4
为贯彻落实省市公司对于加油站开展的全流程与优化工作,探索运用了“六诊断”、“八优化”基本方法,站在“解决制约零售销量提升,影响效率、效益的环节”的高度,从提高顾客进站数量入手,围绕提升顾客服务感受进一步紧抓加油站经营管理工作。我站于近期进行了加油站内部的全流程与优化,严格落实省市公司的要求,对于此次全流程诊断与优化,我站的工作开展情况为:
1.认真学习、积极组织。进一步深入学习了销售公司关于“全流程诊断与优化工作指导意见”,深刻领会全流程诊断与优化的概念、意义和应用,掌握全流程诊断与优化的实际操作方法。由站长刘贵峰负责,全站人员参与此次工作。
2.正确认识、准确把握。
我站从内外两方面开展全流程诊断与优化:一是围绕客户进站全过程进行优化,确定车辆进站、停车、沟通、加油、消费、付款、开票、离站等8个关键环节;二是围绕提升管理、提量创效,完善10项基础工作。实现全流程减负、高效率运作,形成加油站各环节效率提升解决方案,挖掘加油站全业务流程的潜力,全方位提升我站效率和员工操作水平。
3.认真总结,反复实践。在每一次的实践中,我站都进行总结诊断,找出适合于我站发展的经营方式,从每一方面进行优化,更加合理安排人员,均衡人员强度。
二、优化措施
根据省市公司的优化方案及措施,我站主要对车辆进站、停车、沟通、加油、消费、付款、开票、离站等8个关键环节进行把关,从强化绩效管理、系统操作、站内巡检、交易支付、记录账表、设备管理等六项基础工作入手,重点对包括岗位作业、品号分布、现场划线、行车引导、支付方式、策略组合、经营模式、激励机制在内的八个方面的工作流程进行了全程优化。我站将加油站岗位作业优化、加油站品号分布优化、加油站现场划线优化、加油站行车引导优化、加油站支付方式优化、加油站设备设施优化、服务管理优化、双低站治理优化等八项优化进行总结整合,将我站能够进行的进行诊断和优化。我站分别从对加油站内外两方面进行了诊断与优化。在对外方面来说,我站的优化措施有:
首先,通过对我站加管系统中分时段销售图的研究,根据我站的具体情况,研究了加油站连续一段时间的的分时段销售图(见附件一),确定我站的加油高峰期为上午的八点至十一点,下午的一点至七点。在高峰期车辆进站引导,停车引导,让进便利店消费和开票的车辆能正常运作之外,不影响加油现场工作。
其次,将中石油的品牌进行宣传。2014年5月,陕西销售根据“数质量+服务=中国石油”的品牌战略,以“建构服务体系,提高销售能力”为抓手,突出“油站第一,服务光荣”的理念,制定出台了加油站《服务声明》和《服务承诺》。即一个加油站一个《服务声明》,一名加油员一个《服务承诺》,在我站加油机龙门上张贴《服务声明》和《服务承诺》并对外公示,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我站人员也用口头形式对中国石油品牌进行宣传,对客户进行解释中国石油的品牌。
对此情况我站采取的是将全站人员都动起来,加油站员工六人,分两班,高峰期时每班三人,一人负责便利店(消点、刷卡、卡系统操作、开发票及销售便利店货物),两人负责加油现场(引导进站车辆进站加油、引导进便利店消费或刷卡开发票的车辆停放、对中国石油品牌进行宣传、提示顾客加油站的各项服务措施是否需要)。
我站针对服务对象,想出了一系列的服务措施,如:提供开水、手机充值、提供应急医药箱及常用工具箱等服务。正在进行准备的还有服务指南,我站将周边的厂矿企业资料、修理厂、住宿及特色饭店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为顾客提供便利。
在对内方面来说,我站的诊断优化方式有:
我站内部每月平均开四次会议,将省市公司对于加油站的激励机制进行宣传,让每一位员工都充分认识到公司对我们的激励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例如:个人记名卡出售每一张奖励10元,单位卡每销售一吨奖励2元,加油站油品销量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每超任务一吨奖励30元,直销油每吨20元等。
企业上市完整流程 篇5
企业上市前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其中做好税务方面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因为各个资本市场都相当重视企业的税务问题,而且现在从整个趋势去看,税务问题越来越被重视。那么,企业在上市前有哪些税务问题是特别值得关注?根据我们的经验,一般来说企业应特别关注历史遗留、企业重组、转让定价三个方面的问题。
企业上市之前一般要接受审计和信贷方面的调查,被调查出来的历史问题往往需要处理掉,特别要关注这些遗留历史问题的处理是否合乎税法的相关规定,否则企业无法实现“干干净净”地上市。在现实工作当中,我们发现有些企业就是因为一些历史的税务问题延缓了上市的进程,甚至放弃了上市。比如,2007年东部某省有数十家企业因为股改遗留下来的股东数目太多、产权关系不明晰、土地使用权获取方式不当等问题,而无法通过证监会的审核,最终影响了上市进程。
企业上市前遇到的最重要的税务问题应该是重组中的税务问题。企业重组可能要涉及股权或者是资产的剥离、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涉及税务问题。这些税务问题很多情况下是一个时间的差异,比如说资产的转移。资产的转移如果是价值性的转移,那么要在以后的纳税期进行抵扣。对上市公司来说,如果因为要上市要重组而使得纳税时间点前移的话,对企业的税务压力是相当大的,因此企业在这一点上应该谨慎处理。
在重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律师甚至是注册会计师在整个股权交易过程中都建议客户采用成本价去转移,其实这是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比如某民营企业下属有6家公司,但是这些公司分散在不同的自然人的名下,上市之前必须要把几家公司合并在一起。在实践当中,我们见到相当多的企业在把自然股权装进上市公司的过程中采用成本价去转让,这是我国税法所不允许的。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监管,税务部门和工商部门已经专门发文对转让交易实行共同监管,一旦违规将会遭受很严厉的处罚。
还有转让定价的问题。在公司经营业务当中,通过分割业务,从而把利润安排在不同的主体当中去的时候会涉及转让定价。企业上市微信公众号TL***比如一个靠建筑业起家的房地产企业,当面临很重的土地增值税税负时,可能会采取把建筑、设计、装修工程分离出去,从而把利润放到建筑公司、设计公司当中。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进行这些安排时,必须符合公平交易的原则,并经得起税务机关的评估和检查。
另外,一些企业选择在海外上市前,为了规避更多的监管,很多企业会选择搭建一个跨境的公司架构的安排。这些安排因为牵涉跨境国家或地区的税收利益而可能面临反避税调整。因此,这些企业不仅要关注本国的税法,还要关心国际税务问题。特别是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后,我国对跨境非经营企业的管理越来越严格,企业传统的搭建跨境多层结构来间接规避实际运营主体公司的所得税的方法,在新税法中已经受到了严格的约束,最近一两年已有相当多的案例。企业应该引以为鉴,多多关注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关于纳税调整的相关规定。
基于上述原因,企业在上市之前首先应当选择一个资深的财税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整体的税务健康检查,对企业以前的税务风险进行清理。然后跟中介机构的律师、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就重组问题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设计最优的公司架构,让企业的税负降到最低,运营效果达到最佳。企业只有进行了这些比较完整科学的安排,上市之后才不会因为税务问题而产生麻烦和困难。
企业上市要经历哪几个阶段,企业上市要经历哪些阶段?企业上市要经历六个阶段,包括成立股份公司阶段、上市前辅导阶段、股票发行筹备阶段、申报和审议阶段、促销和发行阶段、股票上市及后续阶段。
一、企业上市的要求: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
3、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原国有企业依法改建而设立的,或者本法实施后新组建成立,其主要发起人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可连续计算。
4、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一千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一千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
5、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6、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企业上市流程六大阶段:
第一阶段:成立股份公司
1、确定成立途径(股份改革);
2、制定改制方案;
3、聘请验资、资产评估、审计等中介机构;
4、申请设立资料;
5、召开创立大会。
(一)改制阶段
企业改制、发行上市牵涉的问题较为广泛复杂,一般在企业聘请的专业机构的协助下完成。企业首先要确定券商,在券商的协助下尽早选定其他中介机构。股票改制所涉及的主要中介机构有: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土地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
(1)各有关机构的工作内容
拟改制公司
拟改制企业一般要成立改制小组,公司主要负责人全面统筹,小组由公司抽调办公室、财务及熟悉公司历史、生产经营情况的人员组成,其主要工作包括:
全面协调企业与省、市各有关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以及各中介机构的关系,并全面督察工作进程;
配合会计师及评估师进行会计报表审计、盈利预测编制及资产评估工作;
与律师合作,处理上市有关法律事务,包括编写公司章程、承销协议、各种关联交易协议、发起人协议等;
负责投资项目的立项报批工作和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完成各类董事会决议、公司文件、申请主管机关批文,并负责新闻宣传报道及公关活动。
券商
制定股份公司改制方案;
对股份公司设立的股本总额、股权结构、招股筹资、配售新股及制定发行方案并进行操作指导和业务服务;
推荐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其他中介机构,协调各方的业务关系、工作步骤及工作结果,充当公司改制及股票发行上市全过程总策划与总协调人;
起草、汇总、报送全套申报材料;
组织承销团包A股,承担A股发行上市的组织工作。
会计师事务所
各发起人的出资及实际到位情况进行检验,出具验资报告; 负责协助公司进行有关帐目调整,使公司的帐务处理符合规定:
协助公司建立股份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则务管理制度;
对公司前三年经营业绩进行审计,以及审核公司的盈利预测。
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出具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报告。
资产评估事务所-证券评估机构
对纳入股份公司股本的全部资产进行评估。
在需要的情况下对各发起人投入的资产评估,出具资产评估报告。
律师事务所
协助公司编写公司章程、发起人协议及重要合同;
负责对股票发行及上市的各项文件进行审查;
起草法律意见书、律师工作报告;
为股票发行上市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通知的规定:拟申请发行股票的公司,设立时应聘请有证券从业资格许可证的中介机构承担验资、资产评估、审计等业务。若设立聘请没有证券从业资格许可证的中介机构承担上述业务的,应在股份公司运行满三年后才能提出发行申请,在申请发行股票前须另聘有证券从业资格许可证的中介机构复核并出具专业报告。
(2)确定方案
券商和其他中介机构向发行人提交审慎调查提纲,由企业根据提纲的要求提供文件资料。通过审慎调查,全面了解企业各方面的情况,确定改制方案。审慎调查是为了保证向投资者提供的招股资料全面、真实完整而设计的,也是制作申报材料的基础,需要发行人全力配合。
(3)分工协调会
中介机构经过审慎调查阶段对公司了解,发行人与券商将召集所有中介机构参加的分工协调会。协调会由券商主持,就发行上市的重大问题,如股份公司设立方案、资产重组方案、股本结构、则务审计、资产评估、土地评估、盈利预测等事项进行讨论。协调会将根据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召开。
企业上市微信公众号TL***(4)各中介机构开展工作
根据协调会确定的工作进程,确定各中介机构工作的时间表,各中介机构按照上述时间表开展工作,主要包括对初步方案进一步分析、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及各种法律文件的起草工作。
(5)取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评估结果确认及资产折股方案的确认,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评估结果的确认
国有企业相关投入资产的评估结果、国有股权的处置方案需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确认。
(6)准备文件
企业筹建工作基本完成后,向市体改办提出正式申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包括:
公司设立申请书;
主管部门同意公司设立意见书;
企业名称预核准通知书;
发起人协议书;
公司章程;
公司改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资金运作可行性研究报告;
资产评估报告;
资产评估确认书;
土地使用权评估报告书;
国有土地使用权评估确认书;
发起人货币出资验资证明;
固定资产立项批准书;
三年财务审计及未来一年业绩预测报告。
以全额货币发起设立的,可免报上述第8、9、10、11项文件和第14项中年财务审计报告。
市体改办初核后出具意见转报省体改办审批。(7)召开创立大会,选董事会和监事会
省体改对上述有关材料进行审查论证,如无问题获得省政府同意股份公司成立的批文,公司组织召开创立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
(8)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股份公司成立,颁发营业执照
在创立大会召开后30天内,公司组织向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报送省政府或中央主管部门批准设立股份公司的文件、公司章程、验资证明等文件,申请设立登记。工商局在30日内作出决定,获得营业执照。
第二阶段:上市前辅导
1、聘请券商(主承销资格)
2、辅导期≧1年,有效期3年
3、上市方案与可研报告(董事会)
在取得营业执照之后,股份公司依法成立,按照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拟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向中国证监会提出股票发行申请前,均须由具有主承销资格的证券公司进行辅导,辅导期限一年。辅导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及其历次演变的合法性、有效性;
股份有限公司人事、财务、资产及供、产、销系统独立完整性:
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持有5%以上(含5%)股份的股东(或其法人代表)进行《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并实现规范运作;
依照股份公司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公司财务会计制度;
建立健全公司决策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实现有效运作;
建立健全符合上市公司要求的信息披露制度;
规范股份公司和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的关系;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持有5%以上(含5%)股份的股东持股变动情况是否合规。
辅导工作开始前十个工作日内,辅导机构应当向派出机构提交下材料:
辅导机构及辅导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复印件);
辅导协议;
辅导计划; 拟发行公司基本情况资料表;
最近两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
辅导协议应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辅导费用由辅导双方本着公开、合理的原则协商确定,并在辅导协议中列明,辅导双方均不得以保证公司股票发行上市为条件。辅导计划应包括辅导的目的、内容、方式、步骤、要求等内容,辅导计划要切实可行。
辅导有效期为三年。即本次辅导期满后三年内,拟发行公司可以山上承销机构提出股票发行上市申请;超过三年,则须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重新聘请辅导机构进行辅导。
申报材料制作及申报阶段
(1)申报材料制作
股份公司成立运行一年后,经中国证监会地方派出机构验收符合条件的,可以制作正式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由主承销商与各中介机构分工制作,然后由主承销商汇总并出具推荐函,最后由主承销商完成内核后并将申报材料报送中国证监会审核。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评估机构的资产评估报告、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将为招股说明书有关内容提供法律及专业依据。
(2)申报材料上报
初审
中国证监会收到申请文件后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未按规定要求制作申请文件的,不予受理。同意受理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收取审核费人民币3万元。
中国证监会受理申请文件后,对发行人申请文件的合规性进行初审,在30日内将初审意见函告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主承销商自收到初审意见之日10日内将补充完善的申请文件报至中国证监会。中国证监督会在初审过程中,将就发行人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江政策征求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意见,两委自收到文件后在15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意见函告中国证监会。
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
中国证监会对按初审意见补充完善的申请文件进一步审核,并在受理申请文件后60日内,将初审报告和申请文件提交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
核准发行
依据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核意见,中国证监会对发行人的发行申请作出核准或不予核准的决定。予以核准的,出具核准公开发行的文件。不予核准的,出具书面意见,说明不予核准的理由。中国证监会自受理申请文件到作出决定的期限为3个月。
发行申请未被核准的企业,接到中国证监会书面决定之日起60日内,可提出复议申请。中国证监会收到复议申请后60日内,对复议申请作出决定。
第三阶段:股票发行筹备
1、确定发行结构
2、发行目的
3、发行规模
4、分销架构
5、投资者兴趣
6、估值
7、草拟招股书
8、准备法律和会计文件
第四阶段:申报和审议
1、申报材料制作
2、开始审议程序
3、估值/定位
4、准备对监管部门的意见提出回应
5、刊登招股书
第五阶段:促销和发行
1、审核通过后决定发行
2、推出研究报告
3、准备分析员说明会和路演
4、向研究分析员作公司和发行的介绍
5、询价、促销
6、确定规模和定价范围
第六阶段:股票上市及后续
1、定价
2、股份配置
3、交易和稳定股价
4、发行结束
5、研究报道
6、后市支持
股票发行及上市阶段
(1)股票发行申请经发行审核委员会核准后,取得中国证监会同意发行的批文。
(2)刊登招股说明书,通过媒体过巡回进行路演,按照发行方案发行股票。
(3)刊登上市公告书,在交易所安排下完成挂牌上市交易。
(一)企业上市的基本流程
一般来说,企业欲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必须经历综合评估、规范重组、正式启动三个阶段:
综合评估
企业上市是一项复杂的金融工程和系统化的工作,与传统的项目投资相比,也需要经过前期论证、组织实施和期后评价的过程;而且还要面临着是否在资本市场上市、在哪个市场上市、上市的路径选择。在不同的市场上市,企业应做的工作、渠道和风险都不同。只有经过企业的综合评估,才能确保拟上市企业在成本和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操作。对于企业而言,要组织发动大量人员,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工作,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因此为了保证上市的成功,企业首先会全面分析上述问题,全面研究、审慎拿出意见,在得到清晰的答案后才会全面启动上市团队的工作。
内部重组
企业首发上市涉及的关键问题多达数百个,尤其在中国这个特定的环境下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诸多财务、税收、法律、公司治理、历史沿革等历史遗留问题,并且很多问题在后期处理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因此,企业在完成前期评估的基础上、并在上市财务顾问的协助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预先处理好一些问题是相当重要的,通过此项工作,也可以增强保荐人、策略股东、其它中介机构及监管层对公司的信心。启动工作
企业一旦确定上市目标,就开始进入上市外部工作的实务操作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选聘相关中介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造、审计及法律调查、券商辅导、发行申报、发行及上市等。由于上市工作涉及到外部的中介服务机构有五六个同时工作,人员涉及到几十个人。因此组织协调难得相当大,需要多方协调好。
(二)企业上市的成本分析,企业上市的成本费用有多大?
发行股票并上市,已经成为今天众多企业的目标。在货币政策转为稳健,银行信贷越来越收紧的背景下,中小板、创业板设立以后,那些本来很难从银行得到信贷支持的中小企业,有了另外一条更为广阔的融资大道。但是,同一切经营活动一样,企业上市是需要成本的。而且上市成本之高,至今仍是一个尚未引起市场充分重视的问题。
2014年6月,某企业在中小板上市,其公开披露的材料显示,该公司在上市期间投入的信息披露费用高达2000万元。按照规定,公司上市必须严格地进行信息披露,其主要形式就是在证监会指定的专业证券报上刊登有关的招股、上市文件,但是谁能想到,仅为完成这项任务,就需要支付上千万元。
然而,为完成信息披露所支付的费用,在企业上市成本的构成中,还仅仅是一个小数目。对此,专门对企业上市所需成本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便让大家对此有清楚的认识。上市成本分析
在进行企业是否上市的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成本因素主要包括:税务成本、社保成本、上市筹备费用、高级管理人员报酬、中介费用、上市后的边际经营成本费用以及风险成本等几个方面。
一、税务成本
企业在改制为股价公司之前即需补缴大量税款,这是拟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导致企业少缴税款的原因主要包括:
1、企业财务人员信息和业务层面的原因导致少缴税款。比如对某些偶然发生的应税业务未申报纳税;税务与财务在计税基础的规定上不一致时,常导致未按照税务规定申报纳税的情况发生。
2、财务管理不规范,收入确认、成本费用列支等不符合税法规定,导致少缴税款。这种现象在企业创立初期规模较小时普遍发生,尤其是规模较小时税务机关对企业实行核定征收、所得税代征等征税方式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对成本费用列支的要求不严,使得不合规发票入账、白条入账等情况大量存在。一旦这些情况为税务机关掌握,税务机关有权要求企业补税并予以处罚。
3、关联交易处理不慎往往会形成巨额税务成本。新的所得税法和已出台的特别纳税调整管理办法对关联交易提 出了非常明确的规范性要求。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如存在定价明显偏低现象,税务机关有权就其关联交易行为进行调查,一旦确认关联交易行为影响到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可裁定实施特别纳税调整。
二、社保成本
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往往存在劳动用工不规范的问题。比如降低社保基数、少报用工人数、以综合保险代替城镇社保、少计加班工资、少计节假工资等等。发审委对于企业劳动用工的规范要求异常严格,因此,拟上市公司一般均会因此付出更高的社保成本。
三、上市筹备费用
上市筹备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个职能部门按照上市公司的规范性要求提升管理工作水平,还要求组建一个专业的上市筹备工作团队对整个上市筹备工作进行组织与协调。因此,上市筹备费用对于企业来讲,也是必须考虑的成本因素。上市筹备费用主要包括:上市筹备工作团队以及各部门为加强管理而新增的人力成本;公司治理、制度规范、流程再造培训费用;为加强内部控制规范而新增的管理成本等。
四、高级管理人员报酬
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使得企业在上市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问题。除了高管的固定薪资之外,还要考虑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高管激励政策。高管固定薪资一般不会因企业上市而带来增量成本,但高管激励政策往往成为拟上市公司新增的高额人力资源成本。因为在市场环境下,大多数企业会采用高管持股计划或期权计划作为对高级管理人员的主要激励手段。
对于中小民营企业,上市需要考虑的高级管理人员报酬问题有时还表现在高级管理人员的增加上。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为了满足公司治理的要求,不得不安排更多的董、监事会成员和高级管理人员。
五、中介费用
企业上市必须是企业与中介机构合作才能实现的工作。在市场准入的保护伞下,中介服务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使得中介费用成为主要的上市成本之一。企业上市必需的合作中介包括券商、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其他咨询机构、财经公关机构等。中介费用的高低取决于合作双方的协议结果,它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目标融资额、合作方的规模与品牌、企业基础情况决定的业务复杂程度、市场行情等。部分中介费用可以延迟至成功募资后再实际支付。
六、上市后的边际经营成本费用
上市给企业带来品牌效应和信用升级,也同时给企业带来“为名所累”的问题。比如,人力资源成本会因企业身为上市公司而升高,因为慕名而来的高素质人才多了,同时求职者对企业薪资待遇的要求也提高了。再比如,采购成本会因企业身为上市公司而升高,因为有些供应商会因企业是上市公司而抬高价码。因此,一般企业上市后的经营运营成本较上市前高。考虑上市后的边际经营成本费用,有助于企业的上市决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
七、风险成本
企业上市决策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上市申报最终不能得到发审委的通过,这意味着企业上市工作失败。这一失败会给企业带来许多威胁。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使得公司的基本经营情况被公开,给了竞争对手一个学习的机会。另外,中介机构也掌握着大量企业的重要信息,同样面临流失的风险。上市工作的失败,还使得改制规范过程中付出的税务成本、社保成本、上市筹备费用、中介费用等前期成本费用支出变成沉没成本,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弥补。
1、承销费用占比最大
在整个上市过程里,承担最多工作的券商收取的费用是最高的,同时,这也是不同公司上市成本的最大区别之处。
这其中,承销费用主要按照发行时募集金额的多少,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取,而保荐费用则是支付给保荐人的签字费。有人做过调查,在10家单独公布了保荐费用的创业板公司中,这部分的收费差异并不大,一般为300万、400万和500万三个标准,收费最高的国都证券承销红日药业收取了550万的保荐费。
区别最大的是承销费用,这部分费用决定了公司上市的成本大小。而从耗费资金占比来看,这部分的费用占整个承销发行费用的比例也远远高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资产评估等多项费用之和。比如,对神州泰岳超过1.2亿的承销费而言,几百万的其他费用几乎可以忽略。这部分费用则要看企业的谈判能力大小。
某中等券商保荐人表示:“和央企上市主要靠券商的政府资源不同,创业板企业一般是民营企业,价格基本上是按市场标准定。不过,如果企业完全符合创业板上市的标准,又对自身能够上市发行比较有信心,往往会选择更便宜的券商,哪怕是一些小券商。而对一些在过会标准边徘徊的企业而言,他们更愿意选择一个政府关系好的券商,即使多出点钱,能确保企业可以安全过会,通过审批。”
此外,由于证监会规定,创业板企业上市之后还要有3年辅导期,已有券商针对这点开出了每年100万的收费标准。而此前,也有消息人士称,由于创业板企业上市风险较大,有不少券商一改平时在整个项目结束之后收钱的做法,选择随着项目的进行阶段分批收费的做法。
2、上市前夕拿捏卖点与成本
从实质上讲,上市其实就是通过向公众推销自己的企业而实现出售公司部分股份的行为。因此,拟上市的鞋服企业需要对自身进行评价,明确企业的“卖点”,如业务前景、行业地位、市场占有率、赢利素质等。通常情况下,拟上市的鞋服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才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包括其在市场地位、营销网络、推广渠道和产品设计、开发与生产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例如,其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销量排名第一、企业在过往三年销量连续增长达到一定比例、企业的销售门店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企业的管理层拥有超过一定年限的行业经验等等。
此外,企业还需要考虑上市的地点、时机与上市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中国鞋服企业通常选择内地A股或者香港主板作为上市地。企业上市微信公众号TL***对于上市地的选择,企业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发行市盈率、上市审批所需的时间以及监管环境等因素。其中,发行市盈率就是每股发行价除以每股收益,因此发行市盈率越高,能够募集到的资金也就越多。
就中国鞋服企业的发行市盈率而言,内地A股普遍高于香港主板。但是在内地A股的上市审批所需时间要长于香港主板,监管环境也较香港严格。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鞋服企业选择了香港作为上市的地点。
选择上市的地点需要平衡多方面的因素,而且要与上市的时机一起考虑。对于上市时机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化和政府政策周期的改变,另外也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筹备情况和资金需求情况。
创办微型企业流程 篇6
1.选好创业项目、有经营场所并具备必要的经营条件后,在互联网上登录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http:///网站,找到“微型企业预申请”模块,按照网页提示填写申请表并提交。
2.工商所进行网上预审查,预审查通过后申请人提交相应纸质资料,并对是否符合九类人群条件、有在办企业、是否具备经营场所等必要的经营条件进行确认后上报到县微企办储备库。
3.县微企办根据工商所上报的储备库名单确定拟培训名单,并送县微企领导小组组长审查同意;工商所按审查同意名单通知创业者到所核微企名称(核公司名到行政审批大厅工商窗口),公安窗口刻公章、财务章。
4.创业者领取核名通知书后,经营项目不需前置审批的,直接到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重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在垫江县内的网点(不要跨区县)开设临时账户;经营项目需要前置审批的,先到相关部门办理前置审批后再到上述银行开设临时账户。同时等待微企办安排创业培训(培训时间为期五天)和准备办理执照所需资料。5.微企办组织评审单位召开会审会议,确定政府扶持资金数额。
6.申请人将自己应缴纳的出资数额存入企业临时账户中,并将进账单原件及复印件(两张)交到工商局微企科,同时到工商所完善登记表格签字手续并领取营业执照。
7.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直接办理营业执照;有限公司性质的企业还需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并交到工商局企业科,再办理并领取营业执照。
8.领取营业执照后,到行政审批大厅质监局窗口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窗口办理税务登记证。最后到开户银行将临时账户转为基本账户。(注:免收注册登记费、组织机构代码证费)
9.企业登记并开业经营后,当地财政部门以评审确定的金额将政府扶持资金划入企业基本账户。
10.企业账户里自已出的那部分资金由企业自由支取作为企业运行资金,支取财政那部分资金需先经微企办审核批准后才能支取。
预申请须知
一、申请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本市户籍(含集体户口);
(二)属于“九类人群”;
(三)具有创业能力;
(四)无在办企业;
(五)属于“九类人群”的申请人出资比例不低于全体投资人出资额的50%;
(六)其他应当具备的条件,如:具有明确的经营场所、经营范围(经营场所应独立,不得与其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共用)。
二、“九类人群”指: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三峡库区移民、残疾人、城乡退役士兵、文化创意人员、信息技术人员,以及区县及以上政府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符合条件的在校大学生。
三、申请创办农林牧渔业类的微型企业,申请人应先填报 《农林牧渔业类微型企业初审实地检查表》,经创业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实地检检查符合条件并签署意见后进行网上申请。(点击表名可下载)
四、同等条件下,从事以下行业的可优先发展:新型工业、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环保节能、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等市级重点扶持发展产业。
五、申请人应如实、准确填写申请内容,并保持通讯畅通,预审查结果将通过网络和手机短信进行通知。
六、通过预审查的,应在5日内将相应纸质申请材料递送拟创业所在地工商所。申请材料与预审查内容一致的,由工商所受理创业申请。
七、申请人因未按要求如实、准确填写网上申请,虽然初审通过,但最终未被受理或修改申请资料后仍未被受理的,申请人应重新进行网上预申请。
八、未通过预审查的,将退回申请人重新申请。
浅谈职业病的特点和诊断流程 篇7
关键词:职业病,构成要素,职业病特点,常见职业病,表征
随着我国制造标准的不断国际化以及国家对职业健康的大力要求, 我国现有企业中的职业健康管理已经大大提高, 政府对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加强了管控、职业卫生机构对职业病的测评体系进行了完善、企业对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提高了管理、员工对自身的职业健康提升了认识。为此本文从职业病的特点和诊断流程从职业病、职业病的表现、诊断流程、诊断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来分别进行介绍。
1 职业病及其特点
1.1 职业病与职业病的要素
所谓职业病就是指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一般来讲, 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1]。我国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共列出职业病132种。常见的职业病有尘肺、职业中毒、职业必皮肤病等。
职业病的要素是指: (1) 接触特定的工作环境或职业活动与罹患特定的疾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长期在矽尘超标的作业环境中工作容易使员工患上矽肺的危险; (2) 接触这些有害因素的特定人群中, 该病的发病率水平高于普通人群的平均发病率。如长期在煤矿工作的员工患上矽肺的可能远大于普通工作的人群。
1.2 职业病的危害
所谓职业病的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其首要危害是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 也会存在丧失劳动能力、失去生命的可以。
职业病危害可以分为很多种, 通常可分为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 (如有机溶剂类毒物, 铅、锰等金属毒物, 粉尘等) 、物理 (如噪声、高频、微波、紫外线、X射线等) 、生物 (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因素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如不合适的生产布局、劳动制度等) 。
1.3 职业病的特点
职业病的特点与普通疾病不同, 且具有以下特点: (1) 职业病的病因明确。职业病的病因源于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者在长期工作于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标的环境中, 导致职业病的产生; (2) 职业病的病因可被监测。由于职业病的致病条件中包含危害因素达到一定浓度或强度, 因此, 在我们可以在生产中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2]。也就是说, 通过定期的检测与对危害岗位的防护升级, 可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进行控制, 从而减少人员产生职业病的可能; (3) 职业病的群发性。由于同一工作环境不只有一位工人, 因此职业病的发生是在触同一因素的人群中具有明显的发病率, 很少会在群体中出现个别病人; (4) 职业病应以预防为主。除传染类职业病外, 治疗单独个人无助于控制该工作环境下其他人的职业病发病性况, 因此, 应着重抓好预防关,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到“预防为主”。
2 职业病的诊断
2.1 评判职业病的必要条件
在诊断职业病过程中要把握诊断职业病的必要条件, 首先, 患病的主体是来自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如果患者在得此类似症状前未进行任何种类的工作, 则不能将其视为职业病。其次, 这种病症应是在执业过程中所产生的, 要确定岗位工作与病症的因果关系, 必须是因为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第三, 所患病症应以国家发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为依据, 必须是册列的职业病。
通过以上条件, 不难看出, 进行职业病诊断应首要的对患病主体所患疾病的本质、病情程度及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无因果关系作出判断。然后, 应当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诊断、鉴定管理规定和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对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以及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进行分析, 通过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 综合辩证分析和逻辑推理, 将其他类似表现的疾患排除, 才可做出职业病的诊断[3]。
2.2 职业病的诊断流程
(1) 详细询问患病主体的职业史。询问患病主体的职业史并收集相关职业资料, 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合同、用人单位出示并盖章的职业史证明、有职业健康检查单位盖章的职业健康检查汇总表、劳动关系仲裁裁决书、法院判决书等; (2) 深入调查了解患病主体所工作环境的劳动卫生条件。进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 包括调查其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可能产生危害的接触方式, 同时要了解该岗位历年来的工作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或有害物理因素强度的测定资料、相应防护措施、健康监护执行情况等, 还要调查该企业与医务部门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情况等; (3) 综合分析患病主体的症状与体征。按要求系统地做体身体检查, 对患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病史中提及的主要症状进行重点检查; (4) 进行实验室检查以取得接触性指标与效应性指标; (5) 准备职业病诊断材料的注意事项。
诊断所用的材料应包括员工从事岗位的在岗时间、从事工种、从事的岗位、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等。同时要提供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卫生检测机构出具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如果是放射性疾病的话, 还需提供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等资料。
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生化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等。
2.3 职业病诊断结论
(1) 结论用语。职业病的诊断结论应是对疾病的本质、病情程度、从事岗位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因果关系做出明确的判断结论。不可使用考虑为、可能性大、与某因互有关等不具有职业病诊断效力的用语。
(2) 结论信息。结论中应明确其是否患有职业病, 同时, 还要写清其所患职业病的名称、期别、处理意见及复查时间。
(3) 诊断书的签署。诊断证明书应当由参与职业病诊断的工程师共同进行签署, 并应由承担该次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审核盖章。
通过以上对职业病的特点和诊断流程的介绍, 希望可以为从事本方向研究的初学者提供学习参考。
参考文献
[1]白连庆.浅议职业病的诊断与处理[D].中华预防医学会全国职业病学术交流大会, 2009.
[2]黄汉林, 胡世杰, 李来玉.职业病诊断难点问题与处理[J].中国病毒病杂志, 2006.
企业销售流程优化探析 篇8
【关键词】销售流程;流程优化;系统对接
一、企业销售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1.销售线索存在质量问题
企业中的销售员获取销售线索时大多是通过网络或传统的营销渠道,因此,销售员在录取客户的相关信息的时候也是根据他们在网上看到的信息录取的。一方面,这种信息并不能保证完全的准确,很多的企业在网上发布自身信息的时候往往并不发布自身的注册信息,这就导致了销售线索失真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客户的相关信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户信息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在企业的销售系统中由于没有及时更换客户信息,其销售线索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为销售员销售产品带来了很大的阻碍,降低了销售员的工作效率,增加了企业的销售成本,同时还不利于员工建立对产品的信任。
2.销售流程复杂、成本高,系统之间无法对接
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的销售流程过于复杂,这不但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也增加了很多的人工成本。同时,企业各个系统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彼此融合。企业的数据没有办法及时对接,客服工作人员是对于客户信息是每隔一段时间录入一次,这就使得企业的客户资料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那些已经完成交易的老客户的资料不能及时的被录入到企业的销售系统中去,这就导致了一部份老客户被企业销售人员重复销售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骚扰,不利于企业形象的建立,无形中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企业缺乏监管体系
一个企业想要得到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监管系统来保障。外出拜访是企业销售员在拓展业务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销售手段,企业中的每个销售员每周都会出现外出拜访的经历。目前,大部分企业对于外出拜访都采用了人工登记的方式来对销售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管,企业销售员在外出前要到经理处填写一个外出申请表,经经理同意后销售员才能外出,外出归来后还要给经理递交一份反馈表。然而这种监管形式看似非常的科学、合理,但是但是仍然不能对销售员在外出期间的具体活动进行监控,再加上有的员工缺乏自律能力,偶尔开小差的情况经常出现,这就导致了员工的基础数据不断降低,出访的成单率下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销售流程的优化方案
1.提高销售线索的质量
企业在销售流程中对每个环节进行有效分析,根据活动的性质对活动进行增值性判断与标注,从而提高企业的销售线索的质量。在整个过程中,主要使用流程表格来进行分析,然后再对每项活动进行资源成本的分析和费用的计算。增设人工的审核岗位,信息录入销售系统后,将由特定人员对线索进行彻底清洗,从而保证录入信息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不正确的客户资料,及时的在销售系统中删除。一旦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那么销售人员不是呼出错号就是呼出老客户的号。销售员之所以能说错号,是因为前一个环节中资料的录入是错误信息引起的。录入了错误信息所产生的不好的后果就是企业的销售系统中存在非常多的错误信息引起的,销售人员在资料库中申领资料的时候没有办法识别这种资料上的信息是不是准确,只有当电话呼出去后才能进行判断,但这时为时己晚,即使这个时候批注该信息是错误的信息也没有办法弥补它给销售人员造成的损失了。
2.简化销售流程,有效降低成本
企业应该把业绩产出作为目标来进行资源整合,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效率。首先,整合信息的输入端口,为了提高企业销售员的效率,我们要从第一个流程信息录入开始。其次,客户的交易完成后,企业在提交了客户的信息之后,由质量控制端口直接从系统中对客户信息进行有效标识处理,当企业录入人员在录入或者申领客户信息时,企业销售系统会有比较明显的标识,让企业员工能够快速的识别出已成单的客户信息。从而有效提升销售员的整体产能,降低了企业的销售成本。另外,企业针对繁杂的销售流程应该进行一定的精简,对于效率低下,对企业的销售活动起不到很大作用的程序删除掉,这样做还能精简销售人员,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企业监管,实现流程自动化
企业想要优化销售流程,必须要设立完善的监管系统作为保障,不断强化企业内控能力,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针对于销售员外出拜访行为的监控,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监控销售员的行为,规定一定的任务量激发销售人员的工作动力。同一个客户信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唯一的,所以在优化销售流程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引进一个信息系统,让企业的销售业务流程能够实现自动化的运作。销售人员在完成和客户的接触后,在客户档案中打上操作标签,这样既有利于企业对该客户做出下一步的销售活动,同时还能对销售员上一步的销售活动进行有力监管。另外,这一系统还能实现企业对客户的全面管理,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在不断适应外部大环境的前提下,不断完善自身缺陷,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解决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那么这个企业一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属于自己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刘少敏.基于流程节点的流程优化技术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12.
[2]睢杰.ERP环境下的M供电企业物资釆购流程优化问题研宄[D].华北电力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3
【企业咨询诊断流程】推荐阅读:
诊断咨询式培训08-15
咨询推广操作流程07-01
管理咨询工作流程06-21
项目咨询顾问服务流程12-16
企业咨询05-22
教育咨询师的工作流程11-16
设计咨询企业07-05
现代咨询企业08-30
企业管理咨询07-20
咨询服务企业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