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咨询企业竞争

2024-09-20

工程咨询企业竞争(共12篇)

工程咨询企业竞争 篇1

价值工程的产生,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社会生产力难以得到公平分配的条件下, 价值工程的运用为企业的发展和实力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以用户的使用需求为出发点、系统性地分析产品价值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在保证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价值的提升, 进而扩大企业利润空间, 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对重视价值工程运用, 提升企业竞争实力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价值工程概述

1. 价值工程的产生与应用

简单来说, 价值工程是指通过对产品的全面分析, 优化产品价值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进而达到降低成本、节约企业资源的方法。具有资源节约、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等目的。价值工程的关键在于, 在产品的价值和性能达到最大化的基础上, 优化产品结构, 以实现企业实力的提升。价值工程这一理念最早诞生于二战期间。二十世纪中期, 美国海军将其改称为价值工程。20世纪八十年代初, 中国引入这一概念, 并逐渐运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价值工程的运用过程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即选择对象、获取资料、功能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审核和评估方案、方案实施, 以及最终的实施成果的评估。

2. 价值工程的基本工具

一般来说, 价值工程的基本工具主要包括功能分析、追求市场最高性价比两个方面。这里所说的价值是指产品性能与成本之间的比值, 并非指经济学中的价值, 其表达式为价值 (V) =功能 (F) /成本 (C) 。其中的功能是指产品的既定用途, 即其本身能够满足客户需要的性质。产品的功能和价值主要由客户所决定。而成本包括了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 以及失效的整个产品寿命周期。也就是说, 价值工程中的成本, 包括了产品生产成本和用户使用成本两个方面。在企业生产和管理的运用中, 价值工程的目的是在尽量降低成本的基础上, 保证产品必要的价值和功能实现。从企业经营成本控制的角度来看, 这是最优性价比的实现。

二、重视价值工程运用对于企业实力提升的意义

1. 有助于企业实现技术与成本的统一

对产品进行价值分析是价值工程的关键内容, 用户购买产品的原因是需要产品的价值和功能。而企业耗费一定的成本, 也正是因为用户对产品功能的需要。因此, 对产品的功能进行研究, 并优化产品价值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优化产品功能, 进而实现技术与成本的统一。实际上, 用户对产品功能的要求并不是永无止境的, 而是逐渐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例如用户对一把雨伞的要求, 除了防水, 还要求能够防晒, 外观好看等。价值工程在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征和因素。在确定产品最优功能方案的基础上, 从中选择一项能够实现技术支持的方案, 以降低成本控制, 进而实现企业生产技术与成本的统一。

2. 促进企业的产品创新

创新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价值工程的运用宗旨则体现了这一点, 产品功能的分析就是在不停的审核、创新、再实现的过程中完成的。再实现就包括了持续的创新, 而不是简单的功能重复。价值工程的创新更注重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创新, 以及对产品价值与成本之间关系的持续优化创新, 以在保证生产成本的基础上, 实现产品价值和功能的提升, 从而促进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的提升。当前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如何有效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以及实现循环使用, 都是企业在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管理方面。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夺得优势, 企业必须详细分析产品的价值与用户的满意度, 以较高的产品性价比和不断创新的产品功能实现竞争实力的提升。

3. 有助于优化企业设计方案

在企业的产品设计过程中, 价值工程的运用其实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而过程。在设计中, 价值工程的运用有助于设计方案的不断完善和改进, 强调技术创新, 是一个不断探究新工艺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方式, 实现对产品设计技术的提升。通过对产品设计的优化, 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过程, 涉及到产品功能、外观以及使用寿命等多个因素。因此, 在设计的过程中运用价值工程, 能够有效提升产品设计优化的效果, 以及在进行设计优化的同时, 考虑到产品的生产成本, 以达到优化设计的同时, 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也就是说, 运用价值工程进行产品设计优化, 需要工作人员以提升产品价值为主要目的, 以性能分析为中心, 以企业利润为出发点, 进而获得设计优化效果最大的成果。

4. 加强企业管理力度, 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价值工程的运用在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实力的同时, 使得企业逐渐开始重视价值管理。目前, 我国的市场竞争激烈, 许多现代化公司产生并逐渐占领市场, 促进许多传统企业不得不进行管理模式的完善或经营理念的改革。而价值管理是当前企业实现稳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内容。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 价值工程的理念涉及到了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包括了从产品的设计到售出的整个寿命周期, 还涉及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部部门的协调等。企业通过价值工程活动的开展, 使得管理人员逐渐重视企业的价值管理和财务管理, 进而对企业的管理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促进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价值工程的企业实力提升

1. 制定长远发展规划,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长远规划是企业发展的蓝图, 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而一个符合企业发展实际、得到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企业规划, 对企业成员有着强大的驱动力。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 需明确财务预算的具体目标。财务预算能够有效体现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资金状况、经济效益以及现金流动等各项预算。另一方面, 需根据企业实际财务情况进行发展规划的制定。因此, 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 不仅要坚持其科学性和真实性, 还需进行多次审核和完善, 以保证方案的合理性, 此外, 财务报告的编制需要坚持客观、科学的原则, 根据公司实际经营状况, 科学地安排公司的资金和经营计划。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发展条件, 详细分析市场环境, 制定可行的、高效的发展规划, 并围绕规划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

2. 控制生产成本, 扩大利润空间

价值工程的运用体现在企业成本控制角度, 即是有效的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的控制。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科学的成本控制是企业提升竞争实力的关键方式之一。首先, 企业管理人员需加强对企业成本耗费的管理, 包括对原材料的选择和成本控制、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以及高效的企业管理方式的采用等。其次, 需尽量降低内外环境对成本掌控的影响。从整体环境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有利于拓宽公司的发展范围。企业的内部员工和管理人员, 加强成本控制的意识, 有助于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此外, 还需完善成本掌控制度, 全面的成本掌控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经济实力的提升。

3. 保证产品质量,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良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企业最好的广告招牌, 有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只有保证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才能最大程度地维护老客户, 并不断地为企业带来新客户。企业应尽量在保证成本的基础上, 提高产品质量, 以不断提升竞争力;服务质量的提升包括售前服务、售中服务以及售后服务三个方面, 尤其是售后服务, 是判断一个企业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年来, 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越来越多, 不仅使得企业的社会形象越来越差, 更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 良好的企业形象的树立, 还包括企业员工诚信意识的树立, 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强化等。通过软实力的增强, 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式。

四、结束语

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追求和主要目标。而价值工程的运用, 从根本上实现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成本的控制, 并将企业有限的资源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促进其持续发展。价值工程的运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控制, 以及产品质量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 企业的竞争实力的提升, 应充分重视价值工程的运用。

摘要:作为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 价值工程能够合理地分配企业的经营成本。将其运用于企业成本的控制, 对企业竞争实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价值工程的产生与应用, 以及价值工程的基本工具。并阐明价值工程的运用对企业竞争实力的提升的意义, 包括促进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等。最后详细分析了基于价值工程的企业竞争实力的提升, 包括加强财务管理、控制生产成本等。

关键词:价值工程,企业实力,应用

参考文献

[1]卢馨, 吴俊勇, 黄惠.中国企业成本管理趋势研究——基于文献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 2014, (2) :8-16, 7.

[2]张铁山, 郭晓薇.价值工程在我国物流领域中的应用策略[J].物流技术, 2015, (3) :44-46.

[3]杨义云.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应用[J].价值工程, 2015, (9) :136-137.

[4]王立刚.浅谈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11) :268.

工程咨询企业竞争 篇2

监理工程师: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企业核心竞争力辨义

我国加入 WTO 之后,使得监理企业间的竞争焦点直接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企业是否具有并且能否保持核心竞争力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和激烈的人才争多,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重要方式是企业员工的培训。通过培训不但可以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提高企业和员工的绩效,还可以不断凝聚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所以,企业要发展就要对员工进行不间断的培训和“充电”,形成一种终身学习培训的制度,持续地将人力资源的潜能开发出来,不断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推动企业不断向更高境界迈进。

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有人认为是企业专有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品牌,也有人认为是企业拥有的某种重要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等。其实,这些虽然对企业参与竞争很重要,却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创始人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的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为一个企业所独具的,很难被模仿的独特知识体系。真正能够称得上核心能力的应该是企业牢牢掌握客户和把握市场的能力,简化为“3C”(指 CI、CS、CL,分别代表企业形象、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包括资源整合能力,都只能是实现上述核心竞争能力的手段。企业最重要的宗旨和能力就是准确地发现客户需求(包括潜在需求),并认真地满足这种需求。单纯的技术或资源都很难形成核心的竞争力。

2.人力资源培训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企业不断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源于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形式,是企业发掘人才和人才再生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措施,同时,还是企业发展的源源动力。

2.1.监理企业员工现状迫切需要培训

监理企业属于智力密集型行业,要求监理人员必须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要了解经济、法律、技术和管理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又要能够公正地提出建议、判断和决策。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监理从业人员 26.2 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有 6.3 万人,其中,注册监理工程师 5.2 万人,占总人数的 19.8%。在 WTO 条件下我国监理企业表现出了员工层次青黄不接、知识面狭窄、实践经验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对国际惯例不熟、缺乏复合型人才等诸多问题。要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员工培训,使之迅速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2.2.员工培训是提高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入世给我国监理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国内外发展空间和机遇,许许多多的监理企业家都想借此机会把自己的企业做大,于是纷纷在引进技术、科学管理上下大工夫,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由于他们忽视了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缺乏有效的培训与整合,未能将人力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就需从企业员工下手,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而提高员工素质的最根本和有效的方法就是培训,培训对企业员工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前沿性科学技术,从而增强企业实力有很重要的作用。2000 年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最适宜工作的 100 家公司,其评选的主要指标中就包括培训情况。数字显示,这些公司在尽最大努力满足员工对知识的需要。在100 家公司中有 53 家公司提供内部大学课程,有 91 家为员工提供学费补贴。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员工技能是基础。对于我国监理企业来说,要发展就要抓好员工技能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员工技术技能的不断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把企业的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

3.我国监理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培训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正规化、规范化、持久化,企业对员工培训方面的认识和实践与现代企业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存在着不少弊端。

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3.1.培训投资和时间偏少

虽然员工培训对企业发展举足轻重,但对目前我国监理企业来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据调查,我国监理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一方面时间偏少,有的一二年 1 次,有的二三年 1 次,甚至很多企业用人时临时从市场招募,来不及进行培训就匆忙塞到现场开始工作,这种状况无法满足员工对知识更新的需要。另一方面,即使一些条件好的、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将员工培训纳进了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发展战略,但由于怕花钱,舍不得投资,表面上看将培训进行的紧锣密鼓,实际上做秀的成分居多,由企业领导或技术负责人集中指导一下,就算是培训,没有实质性和系统性的培训内容。这样,就失去了培训的意义,不能对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2.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

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喜欢追赶潮流,在培训内容上不分企业文化、规章制度,还是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外面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无视企业内部的内在需求,盲目选择培训内容。一方面,企业没有做好培训需求的鉴别,不知道企业需要何种技能的员工和何种技能等级的员工,更不知道员工需要培训什么,常常导致所选的培训内容和企业的发展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另一方面,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监理企业员工培训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既没有整体性,也没有系统性,只顾眼前问题,不顾长远发展,不重视现代前沿科技知识的培训和员工的智能开发培训。往往出现花费很多资金和心思培训过的技术或专业规范,很快面临停用或被淘汰的危险,永远走在时代的后面。

3.3.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强

培训的重要前提工作之一就是让培训变成员工自己的内在需求。许多人认为,能给员工学习机会就已经很不错啦,根本不考虑员工的想法,从不分析员工需要学什么和想学什么,也不考虑员工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常常导致培训人员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培训效果不佳。有些企业虽然对培训中成绩优秀的给予了奖励,并在工作中考虑适当重用,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培训内容上,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往往未能结合企业生存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还是难以充分调动员工培训的积极性。

3.4.无法评估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管理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培训信息反馈的重要环节,在培训完成后,通过评估来确定培训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形成培训的封闭管理体系。我国监理企业的员工培训,一方面由于培训管理流程不规范,培训目标不明确,企业要将员工培训到何种技术水平,没有具体的、可评估的标准,以致无法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常常搞突击式的培训,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更合理有效地培训进行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3.5.以学历、证书培训为主

许多企业在对外宣传时,常把企业有多少高学历员工作为夸耀的资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支持员工申报各种函授班和证书培训班,以考取高学历和各种证书,结果造成了各类培训班的遍地开花。却忽视了对员工知识技能和企业未来发展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培训。从表面上看,企业特别重视员工的培训,并将其开展的轰轰烈烈,实则是花了大钱买了“摆设”,对企业的发展作用不大。

4.加强员工培训,以提高核心竞争力

针对当前我国监理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应切实把员工培训工作搞好,真正使培训工作成为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4.1.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员工进行培训

由于监理企业的员工跳槽越来越多,导致企业宁可忍受低素质的员工,也不想对员工进行培训。然而,面对日益更新的知识,任何人都存在着“不进则退”的危机,所以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是企业发展的一种逼迫。这就要求企业灵活的制度和管理创新,寻求解决的办法,其中最为基本的就是企业

要选择恰当的员工进行培训。企业在培训人员的选择上,不但要考察员工的岗位技术能力、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考察他的稳定性。在培训之前对要培训的员工先做一次调查,看员工对公司的薪金待遇、规章制度、工作环境等是否满意以及他是否结婚、有没有在此城市发展的打算等,分析一切不稳定因素,选择稳定性和职业性较好的员工进行培训,以保证员工在最近几年不会跳槽。

4.2.建立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

虽然有些企业对在培训中成绩优异者给予了一定的激励,如发放奖金、提高工资、公费旅游、休假等,从物质和精神两个不同侧面给予了不同程度的鼓励和支持,但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激励源于需求,根据员工的需求对员工进行奖励,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完整的内部提升机制,这是激励员工参与培训的有效措施之一。企业每年从内部员工中提拔一些参加过公司本年度大型培训,且综合素质高,有较强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员工。这样,不但给员工参与培训提供了动力支持,还给员工的平时努力工作树立了目标。如果没有内部提升机制,员工便不知道自己勤奋和尽忠的结果,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来接受培训和提高技术水平。其次,要将个人业绩与薪酬完全挂钩,使员工产生对培训的内在需求,让员工主动地完成自我培训,或者争取合适的培训机会,以便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力。再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强制培训制度,从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职工无一例外,必须参加。因此,培训实质上是企业的战略投资,决不是花费。因为害怕员工跳槽而放弃培训工作,无疑是因噎废食,不可取。

4.3.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培训管理流程

培训作为企业行为,目的在于改变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提高组织绩效,建立企业竞争优势。因此,尽快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在制度、机构、人员、经费、课程、教材、设施、运作机制等方面规范化、制度化是我国监理企业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企业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从而使员工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训。要完善培训体系,加强培训管理,必须认真做好培训需求的采集和培训效果的科学评估工作。

(1)培训需求的收集。这是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培训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取得圆满成功的关键一步。人力资源部在汇总了各部门提出的培训需求后,按部门、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费用等分别进行统计、评估,然后做出合理安排,以最大程度地兼顾员工的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提高员工对培训工作的参与感,合理地分配企业有限的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投资的回报率。

(2)培训效果评估。这是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培训效果评估,企业可以对当年培训投资的效益有一个粗略的估算,对下一年的培训工作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一是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及各项工作的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要求等明确培训标准。二是选定评估方法,将员工的实际受训情况与所设定的培训标准比较衡量,加以评估。三是将评估结果反馈给有关各方,对下一年的培训工作起借鉴作用。

4.4.重点抓好总监培训和团队培训工作

总监对于一个项目的成败,甚至于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遗憾的是,我国监理企业适合做总监的人选是少而又少。这是很多项目管理失败,甚至整个监理行业不景气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抓紧总监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总监的综合素质具有战略性意义,也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由于总监的不到位,使很多项目的监理机构不成团队,缺乏战斗力。其次,抓好团队培训工作,监理是靠团队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高质量的监理服务。只有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提高团队综合素质,团队素质决不等于个体素质的简单累加。因此,必须在总监的领导下开展有效的团队培训,重点培养团队的总体学习能力和协作配合的能力。目前,很多企业组成的项目机构多半不成建制,形不成综合战斗力,希望通过培训和规范经营,解决这种先天性不良的因素。

5.结束语

我国在经济、体制、制度和政策上与国际尚有差距,要达到国内市场的完全国际化,尚需一段时间。企业要抓住这段“磨合期”,及时做出调整、改革,使之适应国际同类行业的规范和惯例,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免因制度和体制问题而失去发展机遇。这就要求我国监理企业必

须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本,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以谋求发展。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企业将成为“学习型企业”,学习将成为企业的一项基本活动,学习型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训。员工培训有利于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改进员工技能,也有利于发展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因此,培训是企业不断整合各种要素,特别是发展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法宝。

参考文献:

工程咨询企业竞争 篇3

关键词 建筑工程 进度管理 现场管理 质量管理 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其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一旦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就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工程管理一般包括进度管理、现场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下面,笔者就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论述。

一、建筑项目进度控制管理的内涵

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是指对工程项目各建设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编制的计划,将该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直至工程竣工,交付使用。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定项目进度目标的实现,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的总目标是建设工期。项目进度控制与投资控制和质量控制一样,是项目施工的重点控制内容之一。进度管理的措施可分为如下几点:

1.建立高效团队,实施科学管理。现代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要做到人尽其才,把能否顺利实现项目目标作为团队成员的最高目标,所以有必要在项目开始时就选择建立一支高效的项目团队——包括项目经理部的领导和主要成员。有了高效的团队,实施标准化、程序化作业,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在进度管理上以项目经理为进度目标责任中心,对进度目标合理分解,使责任分配到人,制定严格的考核体系,对成员进行有效的激励。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上下工夫,向管理要进度、要工期,营造一个积极的工作氛围,保证进度目标的实现。

2.制定进度计划。进度计划的制订是进度管理中的重点工作,计划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后续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因此,在工程开工前承包商一定要编制一份详细的、经过论证可行的进度计划,以施工进度计划为主,制定其他的劳动力和材料供应计划、机械设备需求计划、采购和租赁计划、质量控制计划、安全环保计划、资金供应与支付计划等,否则会导致后面的工作杂乱无序,无法有效开展。

3.及时调整项目进度计划。项目计划不仅要包含施工单位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包含业主的工作、设计单位的工作、监理单位的工作,以及充分考虑与施工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的工作的影响。建设方根据各方计划,合理拟定现场工程项目总计划,再反馈各方实施,并及时听取各方意见,及时调整。

二、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施工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经营状况

长期以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把推行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作为发展壮大建筑业、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加快产业结构布局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施工现场管理就是组织好施工生产,是在一定时间、空间等约束条件下对劳动、设备机具、建筑材料等有限资源进行动态管理和优化组合。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激烈竞争的市场角逐中,它决定着施工企业在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能力。对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及建议如下: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施工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须提高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认识,从思想教育入手,狠抓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提高职工的管理意识,把施工现场管理当做企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紧紧围绕施工现场管理开展各项工作。同时,要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抽查制度,落实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和解决,重视施工现场管理规律和管理经验的研究和总结,始终保证施工现场管理正常进行,不断推动施工现场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

2.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建筑施工管理制度的一项改革措施,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全面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需要。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施工过程的具体组织者和指挥者,对整个工程项目负责,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全面落实施工现场管理措施的可靠保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项目经理的选拔和使用。

3.严格科学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抓好施工现场是管理的关键环节。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现场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各项工作的中心,必须紧密结合施工现场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认真地加以研究和编制,对整个工程的现场布置、人员安排,特别是秋、夏季节的季风性时期的人员安排都要认真考虑周到,对施工进度计划表、平面布置图等要经过严谨的计算和合理的安排,对控制工程施工周期的质量、安全都有详尽的安排,并且要留有余地。施工组织设计经建设单位领导批准后,就要认真执行,确保整个工程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甚至企业存亡,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质量管理程度的强弱。特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是现今建筑工程施工的灵魂,而正是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水平来支持着这些特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并应做好各项措施。

1.努力把提高工程质量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同时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施工管理工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和落实层层负责、道道把关、人人参与的质量责任制,要严格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对竣工交付的工程定期进行用户调查,检查工程质量,听取用户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重大工程质盆事故,达到政府、业主、用户满意,努力攻克质量通病。

2.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着力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首先,必须在施工人员中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加强施工队伍的责任意识。避免因员工的失误造成重大事故的发生。其次,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充分挖潜其潜能。

3.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某些特定的工序,必须将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有必要从材料计划的编制、采购到进场后的验收、复检等各个环节上进行严格限制和管理。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良莠混杂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4.严格执行工程验收规范,加大监督管理工作。工程质量验收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两个方面。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工程项目建设转入使用或投产的标志。通过对施工过程中质量的验收来控制工程质量,对每一个施工工艺流程各个阶段进行划分,确定具体分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一道工序、每一个分项完成以后都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验收认可合格,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四、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中要做好严格管理、明确责任、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同时也必须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维护广大用户利益。建筑工程管理是个大的系统工程,要通过抓重点、抓要害,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使整个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工程咨询企业竞争 篇4

一、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分析

所谓竞争力是指在参与者之间, 经过相互比拼或者其他形式的较量而最终体现的一种综合实力, 竞争力是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由于参与双方的组织形式和实力有所不同, 其表现出来的竞争力大小也有所不同。从企业角度出发, 企业的竞争力就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是通过一定的综合素质体现出来的。具体言之, 企业的竞争力就是企业在经过自身管理和自身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 实现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难点充分利用, 最终在企业与企业的角逐中获得胜利, 企业的竞争力也表现为企业综合实力, 只有具备强大的综合实力才能真正地体现企业的竞争力。从目前来看, 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企业产品的竞争力突出表现在企业对产品质量和产品服务的监控和使用上,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将高质量的产品推进到适宜的市场中才会获得企业营销的成功。对于同行业来说, 企业只有具备强有力的产品质量才能获得真实的竞争力。因此, 产品层面的竞争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竞争的一个最直接的表现, 突出地体现为企业对产品操作的综合实力, 包括产品的研发、营销能力, 是企业实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中, 企业产品的质量和营销效果对企业来说更为重要。

(二) 从企业的制度层面来看, 企业需要具备完善的制度规范和制度要求。

企业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及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合理的监控, 是企业获取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离不开企业对市场的把握, 更离不开企业对内部的一种管理, 切实抓好企业资源管理和企业运行机制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三) 从企业的核心层面来说, 企业的内部所包含的理念和观念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具有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价值体系和经营理念, 在外化上表现为企业的文化, 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在同行业间取得竞争胜利的一个关键所在, 以准确的价值观念作为企业竞争支撑, 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竞争力现状分析

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 其通过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为工程造价提出了合理的意见, 使工程造价趋于合理化, 但是, 这并不代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工作就是完美的, 其在竞争力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制约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一) 企业机制有待提高。

在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中所占的国有成分比较高, 这是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构成与国外发达国家一些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构成的一个最大的区别, 在我国的一些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中, 其与国家和政府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 还没有从根本上脱离政府的束缚, 以至于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中体现为企业机制灵活性差的现状。比如说我国的建设银行, 在我国来说是一个代表性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 建设银行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必然联系是十分密切的, 这种密切的联系导致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机制的表现极为不灵活。

(二) 企业分布格局不平衡。

受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分布也表现出不平衡的现状。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 一些一线城市, 比如说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区, 他们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需求也较大, 受经济发展速度和需求量的影响,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在这些地区建立得相对较密集, 而对于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来说,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数量明显减少。这种分布格局上的不平衡是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竞争力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 企业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属于新兴的企业, 企业的发展规模和企业对人员的管理与一些传统企业相对比, 还呈现出明显的不足, 尤其是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在进行企业内部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的管理上还呈现出许多的不足之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属于知识型的服务企业, 其对于员工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要求极高, 但是, 从目前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来看, 与其真实的要求形成一定的对比, 呈现出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

三、提升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竞争力的策略分析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在竞争力的提升方面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 要想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就需要从不同方面入手, 着力解决问题, 使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在其发展的弊端上获得突破, 取得企业发展的进一步胜利, 提升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竞争力。

(一) 加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主动学习的能力。

学习力低下会严重阻碍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 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发展中, 需要及时地掌握市场的发展状况, 掌握国家和政府的政策倾向, 因此, 加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学习能力十分必要。建设学习型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不仅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素质, 对于企业与其他行业间的合作也具有一定的保证, 对不同行业的守则进行深入的了解是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获得合作成功的保证。因此, 提升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竞争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加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学习能力。

(二)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管理对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来说十分重要, 科学的管理方法有助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为其他企业提供相应咨询时更具科学性, 同时, 科学的管理也是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综合表现。在工程造价咨询的企业内部, 建立一种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 使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管理趋于规范化, 在面对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时, 能够凸显从容之态。科学的管理是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获得信任和获取利润的一个重要表现。

(三) 优化人才管理体制。

人才的参与是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 只有优秀的人才体系才能够促进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 引进优秀的管理及技术型人才, 规范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凸显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在人才上的优势, 建立以人才为导向的企业竞争力增长体系。

(四) 以优质的服务“说话”。

产品质量是企业获得竞争力的一个保障, 对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来说, 优质的服务就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保障, 提高服务的质量, 建立品牌模式的服务体系, 体现品牌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为客户建立完善的报价和评估体系, 力求保障以客户的满意为出发点, 不断提高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服务质量。

加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竞争力的建设, 有利于促进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在国内外的发展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地位, 是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保证。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和规划, 使企业的各个方面获得新的发展, 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凤丽, 张国庆.浅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参与全过程造价管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C].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1, 第15卷

工程咨询企业竞争 篇5

为什么一个泱泱大国不能成为世界品牌大强、品牌强国?服装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服装企业必然要走向国际化、全球化、品牌化运营时代,中国服装企业在国际舞台为什么不能用同一种声音说话?请问中国服装企业家们你们都准备好了吗?请问中国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有人认为是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人认为是设备与信息现代化;有人认为是管理;人才;渠道;资金等等。我认为中国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资源最优化配置、产业链的最优化整合。

第一、在品牌理念上进行高度统一。民族文化的统一化、国际化是品牌强国的思想保证。13亿人向世界传递同一个声音:“中国是服装大国,更是品牌大强、品牌强国”。品牌宣传有统一口径,为什么各大民族品牌面对国际竞争就没有统一口号?如何化解企业家利益最大化与民族品牌整体利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攘外必先安内,国家、民族应树立企业典范,从宏观上积极引导服装企业向良性发展,为走向世界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对产业链各环节进行高效整合。由于服装原材料、纺织技术、生产基地、人才结构、资金运作、服装信息等分布不对称,资源没有得到最优化配置,当务之急就是如何优化产业链。在原材料方面:政府对西部地区及主要原材料基地进行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原材料的种植、培育工作,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点对点合作、确保纺织业良性发展。在纺织技术方面:优化全国重点纺织产业基地,如对广东、浙江、福建、江苏、上海等主要纺织基地资源重组,缩短与原料基地的距离,与原材料基地建立点对点的供销合作关系。在人才教育方面:对全国纺织院校、服装院校进行重组兼并,按照服装行业产业链分工进行教育细分,划分专业纺织院校、服装设计院校、服装品牌策划院校等,有针对性为服装产业基地提供优秀专业化人才。在劳动输出方面:在省与省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劳动力输出大省建立点对点的合作,可采用就近设厂、合资建厂的方式,充分将劳动力与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在资金运作方面:推动服装大中型企业上市,引导和鼓励企业兼并、收购和重组,从而扩大国内服装大型企业品牌效应,增强国际竞争力。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引进国际一流信息化人才,购买国际一流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彻底解决信息化落后的现状。在管理方面:加快现代化企业机制转型,从家族企业向企业家族转变。通过对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深度整合,加快服装产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快速运转。

第三、走规模效益化之路。中国的服装生产规模全球最大,如何深度整合,快速提高效益是关键,解放思想、完善经济体制、发展服装产业新模式,加快产业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略型快速转型,切实将规模与效益相结合,实现产业集群化向产业国际化转变。

未来企业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 篇6

2010年12月11日,在伦敦的特拉法尔加广场等世界的许多角落,《愤怒的小鸟》的粉丝们聚集在一起,热烈庆祝《愤怒的小鸟》诞生一周年,这一天被称为“愤怒的小鸟节”。与此同时,在2010年岁尾,《愤怒的小鸟》毫无争议地成为苹果公司官方评选的“年度应用”之一。截至周年纪念日,制作该游戏的Rovio Mobile公司表示,《愤怒的小鸟》已经在苹果的iOS平台卖出了1300万份,而来自于Android平台上面的带广告的免费游戏,每月也能带来100万美元的收入。在很多人看来,这款游戏简单的情节设置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快文化”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对速度和效率的崇拜让“快文化”占据了人们的消费潜意识和价值体系。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愤怒的小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这也暗示了娱乐工业和品牌世界的巨大转变,而其中所蕴涵的,是把握与引领潮流的文化营销正发挥着巨大的价值与作用。

产品借文化贴近生活,激发共鸣

《愤怒的小鸟》之所以成功,不仅仅是借助苹果公司的App Store和iPhone的平台提升了创意和时尚的产品内涵,更重要的是,以手机游戏的产品形式融入了人们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其简洁的游戏设定迎合了人们在忙碌之余对于片刻休闲娱乐的需求,借助日益流行的触屏手机的简易操作体验融入了人们电子娱乐的生活方式,而其游戏的卡通形象更是有效地借用皮克斯公司系列动画的风格,从而唤起了人们源自于喜爱“皮克斯风格”的内心共鸣。所以,这不仅仅是一款游戏产品,更是今天人们全新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体验。

这款游戏巧妙地融入了人们的时尚生活方式,并从产品文化进一步提升到品牌内涵的积累和品牌文化的形成,从而推动了其相关的服饰、影视等周边产品的拓展与热销,这正是文化营销的真实魅力:通过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将其内心深处的情感、人生体验和感受,或是所追求、所向往的生活方式,通过生活化的产品或服务形态表现出来,同时赋予品牌特定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在消费者内心中产生共鸣,引发消费者的信任,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与传递。

文化是人群为生存对环境作出的适应方式,文化定义本身就是告诉我们文化是生活方式的选择,由此可以知道文化营销所具有的特殊魅力的缘由。文化营销的力量来自于消费人群对于社会文化中所包含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共性认同,通过与顾客在精神层面产生“共鸣”,激发出顾客对特定情境的认可或者记忆,从而获得消费群体对于企业品牌与核心产品的深度认同与持续消费。

统计数据显示,《喜羊羊与灰太狼》各地的收视率能达到10%以上,播出集数超过500集,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首轮票房就达到8000万元。随着电影、电视剧的热播,该剧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剧中的动漫形象衍生产品迅速铺开,充斥着大街小巷,品种达数十种之多。该动画片市场价值已超过10亿元,创造了中国动漫史上的商业神话,也创造出国产动画前所未有的价值。《喜羊羊与灰太狼》也是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中寻找与消费者的共鸣,所不同的是,《喜羊羊与灰太狼》更多的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去创造这种共鸣。

为什么这部定位在6岁以下的动漫会同时吸引成年人的目光,因为该片通过借用中国文化的智慧以及当前社会生活来源,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让观众总觉得似曾相识,从而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例如,贯穿影片的整个故事主调——中国传统的“和而不同,贵和尚中”,弱者有了智慧与勇气,强者有了责任与道义,青青草原充满了和平。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剧情的需要,它更反映了我们中国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此外,狼族与羊族之间的故事始终贯穿着家族的观念,源远流长的家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灰太狼与红太狼稳固的婚姻关系就是在吵吵闹闹中居家过日子,也是中国现在最为普遍的婚姻特点。这些都通过文化的方式为“喜羊羊”实现了与消费者的生活体验产生共鸣,进而获得消费者的价值认同。

可见,不论是“愤怒的小鸟”还是“喜羊羊”,其获得广泛的市场和持续的生命力,更本质的原因在于,它们都通过在产品中融入文化内涵,充分反映并贴近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体验,从而激发消费者内心的共鸣。当然,这种文化营销的力量不仅可以通过文化产品得以展现,非文化类的日常消费产品也可以很好地运用这种力量,王老吉就为我们提供了极佳的范本。

王老吉作为新兴饮料行业的领军企业,正是因为文化营销的魅力才缔造出一个强大的凉茶帝国。王老吉用独特的文化输出不仅使自己成为草根饮料文化代表,更成为中国饮料品牌的领军者。王老吉把握住凉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整合行业力量,通过赞助世界杯转播、开办论坛、与其他行业结盟等方式,大力突出凉茶的独特功效,将作为饮料的凉茶与文化成功地融合,从而在推广消费认知上取得重大的成功。2003年,红罐王老吉销量6亿元,2005年销量超过25亿元,2007年达到50亿元,2008年更是飙升到120亿元,几何级的增长体现出王老吉在业内龙头地位,已迅速跃升为中国饮料行业销量最高、品牌影响力最大的品牌。中国式文化营销加上出色的商业化运作,王老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同样是在中国市场卖凉茶,饮料巨头可口可乐的“健康工坊”却在意犹未尽的落寞声中败走麦城。可口可乐这个全球最大的饮料生产商,一直以来,在全世界出售的不只是一罐小小的饮料,更是一种美式的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然而,可口可乐横扫全世界的文化基因在中国,则遭遇了王老吉从概念到包装,从配方到卖点完全中国式的凉茶的阻击,其“防上火”的诉求点在外国人看来甚至是无法理解的。因此,王老吉的成功从本质上讲,在于其“怕上火”的核心诉求符合了都市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文化,既有中国人生活习惯的诉求,也有中华民族的养生理念。这正是通过从传统文化精髓中寻找与消费人群现代生活相契合的文化营销。所以,王老吉在中国市场上能够战胜品牌、资金实力远胜于己的可口可乐,其实更多的是文化的推动力。

品牌借文化契合社会,引领消费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达成共识,引导并塑造行为。因此,具有强大的品牌的企业,常常借助于文化营销,传递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的契合,从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并在目标消费人群中形成一种归属感,通过反映、适应甚至引导消费文化来改变消费者的行为。

菲利普·科特勒等在《营销革命3.0》中指出,科技不仅把世界上的国家和企业连接起来,推动它们走向全球化,而且还把消费者连接起来,推动他们实现社区化。在今天,消费者更愿意和其他消费者而不是和企业相关联,“我们的信任感并没有缺失,它只是从垂直关系转化成了水平关系。如今,消费者对彼此的信任要远远超过对企业的信任,社会化媒体(社交网站,如Facebook等)的兴起本身就反映了消费者信任从企业向其他消费者的转移。在这种水平化的信任体系中,消费者喜欢聚集在由自己人组成的圈子或社区内,共同创造属于自己的产品和消费体验,而企业必须学会利用这种消费者水平化网络中的协同创新能力来帮助营销”。

在这一方面,苹果公司运用产品和品牌文化强化顾客的群体意识和归属感的文化营销方式,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苹果品牌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强化消费者崇拜苹果产品的文化体验,维系了消费人群与苹果品牌的联系,而且强化了他们对自己“苹民”身份的自豪感,巩固了忠诚消费群。从1998年的iMac,到2001年的iPod,再到iPad、iPhone,乔布斯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消费电子行业,这个时代需要“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制造让顾客难忘的体验”。当产品能召唤消费者情感,它便驱动了需求,这比任何一种差异化策略更有力量。苹果的产品影响并重新定义了消费群的生活、娱乐和工作行为,甚至影响了消费群的价值观念和消费文化。

作为中国目前赢利能力最强的四家消费类零售网站之一,互联网服装零售商凡客诚品,基于其“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文化,致力于打造互联网快时尚品牌,“凡人都是客,我们是一个诚恳的品牌”。凡客诚品通过产品和服务来强化和突出其品牌理念的核心价值——诚信,也正是很好抓住了现有网络营销中,特别是服装产品,顾客因为不能看到实体、具体尺寸、不敢购买这个软肋,通过承诺免费办理退货解除了顾客的后顾之忧,让诚信的形象深入人心。凡客诚品还通过聘请明星代言塑造了一种追求个性的文化,由韩寒、王珞丹演绎的“我是凡客”视频在10多个一线城市LED、地铁内LED、公交移动播出,因照片简洁生活化以及精准的个性定位语言让人眼前一亮,立刻引起互联网热潮,收到网友的追捧。

这些都是通过贴近消费者的基于网络流行时尚的生活方式,关注消费者的内心体验和价值诉求,从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文化营销是基于对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的准确把握,运用人群的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共同特征创造一种归属感,借助于消费者对于其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而形成群体归属感的营销模式。文化的一个基本属性是可以自我更新,这也是其持久生命力的根源所在。社会文化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演化之中,而作为其亚文化层面的流行文化和消费文化,都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而这种动态性在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正日益变得更加显著。那么,这就要求文化营销以不断的创新来面对这种变化。

文化营销要实现创新,除了依靠自身的内源性创新途径,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利用科特勒所说的“水平化的消费者信任网络”实现协同创新,与消费者保持持续的互动,从中获得持续价值创新的动力。而这一方式也是源自于文化的交流沟通功能和群体互动特性。例如,《愤怒的小鸟》的创作团队虽然多次表示,没有研发《愤怒的小鸟2》的计划,但是保持每四周为这款游戏进行升级,正如他们所说的:“你可能永远看不到《愤怒的小鸟2》,但你目前所见的,仅仅是愤怒小鸟世界中的很小的一部分。”而另一方面,《愤怒的小鸟》的成功,除了角色与游戏设定的完美把握,Rovio Mobile公司非常重视与用户互动的企业文化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公司40人的团队中,竟有23个人专司回复邮件和Twitter微博,并且来自用户的反馈意见,也切实地影响了《愤怒的小鸟》的研发策略。

2011年,凡客诚品大力推出社区化(SNS)网购平台“凡客达人店”,面对所有网民无门槛开放开店平台,欲打造全民营销新模式。达人店主可以按照自己喜爱的风格随意搭配VANCL的各种服饰,亲自充当模特来吸引朋友、同学等粉丝团在自己的达人页面点击链接购买。发货、物流等环节,都将由凡客诚品公司来承担。达人展示本身就是一种对产品的宣传,达人们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便不自觉的在为凡客诚品做免费植入式宣传,而这些想秀敢秀的达人更容易带动周围的朋友圈一并加入,继而形成一系列的SNS社交网络循环,达人计划便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参与活动的达人以几何数字增长。这也正是充分运用科特勒所说的“协同创新”来发挥消费者水平信任网络的营销推动力,借助对于社会文化的适应和创新来实现文化营销的持续推进。

无论是与消费者的持续互动,还是通过创新不断地适应社会文化(流行文化、消费文化)的动态发展,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消费者持久的价值认同。正如德鲁克先生所说的,创造顾客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而创造顾客的重要基础则是在消费者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价值认同。

用品牌文化衔接沟通,获得认同

营销的本质是理解消费者,这也是营销最根本的目标。文化营销所强调的也正是这一点,通过更深入地理解消费者,以消费者所认同的价值诉求激发其共鸣,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适应甚至引领顾客需求的变化。文化营销的真正价值正是在于关注到了在实现顾客价值的哪一点上企业能够有所作为,而这也就找到了企业营销的生存空间。

对于顾客的理解,对于顾客情感需求的满足,对于顾客认知理念的理解和认同,可以引发顾客更为强烈、更细微、更复杂的原动力。这正如需求理论所描述的那样:渴望有归属感、纽带关系、希望有所超越和自我实现、希望感受快乐和满足等。最成功的品牌总是能够激发起积极的情感,而文化营销则是实现这种理解与认同的重要方式。就像苹果公司每一次新产品的发布会都会成为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就像一部伟大的神话,永远也讲不完,因为故事的主人公是顾客,而不是企业自己。

企业确定品牌的关键是与顾客的价值需求相一致,简单地说,就是品牌定位于顾客意图而非企业核心竞争力。而文化营销基于对环境和顾客的理解与认同,则可以有效地达成这种一致性,并充分地将其能量释放出来。斯科特·贝德伯里和斯蒂芬·芬尼契尔认为对于品牌而言,7种核心价值最为重要:①简洁;②耐心;③关联性;④可接触性;⑤人性化;⑥无处不在;⑦创新。文化营销旨在理解和融入消费者的生活,并且依托于产品或服务等载体进行文化的传递,从而实现无处不在和可接触性的价值。而文化培育认同与归属的特征则激发了品牌内涵联想从而支撑了关联性的实现。文化营销通过触及消费者内心深处体验满足其情感需求,从而激发出品牌核心价值中人性化的部分。

企业文化是组织得以存在和延续的生命线与保持活力的源泉。企业文化会直接影响到品牌的运营理念。通过文化营销将企业文化向外部受众进行广泛的传播,不仅可以把企业核心价值观与经营理念有效传递给公众,还可以促进品牌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根据文化的定义“人群为了生存而对环境作出的适应方式”,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文化是企业为了求得生存与持续发展而适应环境的方式与价值规范;流行文化或消费文化则是消费者作为社会群体的一种生存和生活方式;那么,品牌文化应当要实现二者的契合。品牌文化反映并传递企业文化,影响甚至引领消费人群的流行文化,因此,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沟通与互动的一个重要的渠道,而文化营销也正是通过这一契合的过程发挥其价值(见图1)。

凡客诚品的品牌文化理念“互联网快时尚品牌,高性价比,全球时尚,最好的用户体验”正是建立在其“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文化之上的,并且借助品牌内涵也很好地向消费者传递着其企业文化的精髓,通过坚持不懈的产品和服务品质有效地使品牌文化适应甚至引领着反映流行时尚的消费文化,而这正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圈。

从表面上看,文化营销似乎只是一种营销方式或手段,而实质上,这是以品牌文化为契合点,从价值观和消费理念的层面上寻找更好地贴近顾客并贡献价值的方式。也就是说,对于文化营销,我们还是要回归到基本的层面上,与消费者保持一致的思维方式。我们需要准确地理解消费者,关注环境与市场的内在变化,而不是简单地将文化营销等营销创新误解为市场的变化。因此,面对日益丰富和流行的“文化营销”热潮,无论是从经典悠久的传统文化中进行挖掘复兴,还是借助时尚潮流的社会文化开拓创新,我们都要清晰地了解并把握其本质:通过贴近消费者的生活寻找与内心的共鸣,并获得其价值认同,从而拥有企业持续存在和不断成长的基础。

工程咨询企业竞争 篇7

(一)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作为群体意识的企业价值观及其外化, 有三层含义:首先,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种基本的价值观;其次, 这种价值观是企业的价值观, 是个人价值观的同化, 是“人格化”了的企业价值;最后, 企业文化还包括企业价值观的一种外化, 是经营思想、历史传统、伦理规范、制度准则、行为方式以及蕴含在企业形象、企业产品中的企业价值观。

(二)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拥有的特殊资源和能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表现为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特殊的能力表现为管理者对技能和知识的有效组合。从这一概念中可延伸企业两个层面的操作平台:一是企业业务层面的操作平台, 二是企业管理层面的操作平台。

(三)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核心竟争力的论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西方战略学家Gary Hsmel和C.K.Prahalad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共有性学识, 特别是如何协调组织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M.A.Peteraf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企业的业务操作子系统, 更为重要的是在企业资源系统中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蕴藏在企业已有和潜在的资源中, 渗透到整个组织中, 企业合理开发这些资源为形成自己的独特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基础。刘元芳等人通过对研究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以及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关系, 探讨以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 研发管理为影响因素, 构建了一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模型。陈清泰、傅家骥等提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 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 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

二、EPC工程企业核心竞争力特性

(一) EPC工程企业特性分析

1、E P C工程总承包的内容

EPC工程总承包, 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 (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 EPC总承包是指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全过程的总承包, 并负责试运行服务 (由业主进行试运行) 。由于受行业、技术服务特点的限制, 一般除了特定领域, 具有完全试运行的能力外, 第一种EPC总承包形式占据主要的地位。

2、EPC总承包项目的业务流程

EPC项目基本的生产经营流程可以简单的概括为:顾客或用户的需求形成项目市场——项目可研报告 (子项目1) 和环境、安全评估 (子项目2) ——EPC企业项目承揽——项目设计 (包括工艺设计和工程设计) ——项目采购 (包括非标设备监制) ——项目施工管理——项目的试车——项目的交付及服务。

3、E P C企业的价值链分析

根据EPC项目的业务流程、价值创新, 企业核心能力最终体现为盈利能力, 即价值创新。对EPC企业而言, 它的价值链应是反映EPC企业的基本生产经营流程活动, 即:EPC项目承揽、项目设计、项目采购、项目施工、项目交付及服务。企业打造核心能力, 必须要有战略核心资源, 包括人力、设备、原材料、协作部门。而EPC企业如何将这些复杂的资源整合成一个有效率的系统组织, 就需要一个共同的平台基础, 这平台就是EPC企业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对EPC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一) EPC企业的企业文化环境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创新将发挥导向、激励、凝聚、幅射等方面的功能。EPC企业的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组织体系、人力资源体系、项目管理体系、研发管理体系各子系统的影响和融合。

1、人力资源管理体统

人力资源作为知识和技能的承载者, 代表了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 是企业形成核心能力的基础。技术创新源于人的思想观念上的突破,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人;企业文化作用的对象是企业中作为人力资源的员工, 因此以人为本, 充分调动员工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影响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这种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励是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来实现的, 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文化为导向, 有利于营造技术创新成功发展的良好的企业内部文化氛围环境, 形成核心竞争力。

2、研发管理体系

研发是E P C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EPC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先导, 也是EPC企业生存发展的推动力。EPC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 不仅要拥有核心施工和工艺技术, 而且还要保证其核心工艺专利技术的更新换代, 为此EPC企业必须加强工艺技术研发, 这是竞争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 也是提升EPC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技术创新的研发管理就是以企业文化的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价值来确定研发价值取向, 促进形成新的核心技术, 以至成为自身的技术专利。

3、项目管理体系

E P C企业主要是以各个E P C项目的执行为主, 各个项目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子系统, 涉及各个行业、各个国家, 各个不同的需求与资源的组合。这些需要各个子系统之间形成一个最有效率, 最有速度, 最高质量的执行项目体系。这必须以企业文化为背景, 形成相对各个不同项目有自己的特点, 但又有相同的执行体系。使限有效的, 有限的资源在企业内各EPC项目之间得到有效的整合。同时项目管理体系的逐渐成熟, 反过来也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逐渐构造EPC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EPC工程企业只有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环境, 并以EPC项目的执行活动为实质内容和动力, 才能逐步形成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 企业文化是EPC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在谈及E P C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优势时, 人们往往忽略企业文化的作用, 而更多地关注创新的作用, 但是脱离了企业文化, 创新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也就谈不上形成核心竞争力。创新只有以企业文化为平台, 并支撑企业文化的发展, 才能真正体现出价值。此外, 相同的创新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也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创新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文化, 它的作用在于采用适当的方式去具体实现创新的效益, 形成核心竟争力和建立持续竞争优势, 因此,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三) 企业文化决定EPC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向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它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群体价值观念, 是企业经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 体现着现代企业的宗旨、根本追求和精神归宿, 决定了企业远期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前提下, EPC企业根据环境变化和自身状况来决定经营战略, 必须以适当的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配合经营战略。由于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EPC企业需要不断调整经营战略, 不断用符合EPC企业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经营战略, 周而复始, 逐渐形成核心竞争力。可见, EPC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是EPC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更决定着核心竞争力的方向。

三、建立EPC工程企业适宜的企业文化

(一)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能离开核心价值观和核心文化, 一个好的企业必须要有好的企业文化来支撑。IBM以人为本, 依靠忠诚而有能力的人才, 把IBM建设为世界一流的企业。松下员工是最注重信仰、最重忠诚、最重高度效忠的, 这一点反映在企业中, 就是员工的忠诚和责任感。花旗银行的企业文化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它的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是不断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

从世界众多的著名企业的企业文化中可见以人为本的文化大多是优秀的文化, 因为其他的东西都是死的, 只有人才才是企业的活力所在。而E P C工程企业的EPC项目执行主要是高密度的技术型、知识型的人力资源集合, 所以对EPC工程公司更应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二) 业主第一的服务理念

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沙因划分的层次, 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也就是一个企业的经营服务理念。连续十年被美国《工程新闻记录》 (ENR) 评为全球最大的225家工程承包商之一的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以“业主项目的成功, 就是寰球的所求”为目标的经营服务理念。“视客户为赢家”是GE的经营之道。EPC工程企业作为一个以服务为主的技术知识服务型的企业, 必须以建立以业主第一的服务理念, 并将这一理念传承, 实现到所执行的每一个EPC项目中, 深深的嵌入EPC工程企业的企业文化之中, 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总结

本文对国内于E P C工程企业业务特点和四大管理体系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关系及其影响的研究。表明企业文化的建设EPC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EPC工程公司的企业文化决定了他的核心竞争力方向。并提出了建立以人为本, 融合业主第一的服务理念的EPC工程企业的企业文化, 最终形成和提升EPC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文章通过对EPC工程企业的业务流程和EPC项目执行的价值链分析, 结合EPC工程企业的特点。以EPC工程企业特有的三大管理体系基础形成的企业文化对EPC工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研究。希望为广大转型EPC工程企业的勘探设计机构构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EPC,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Bods ouster ( 2000) , Oraganizations-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communication, Studengt’Newsletter (ACCA) . 4:p58-p61

工程咨询企业竞争 篇8

随着近几年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房地产建设的火热进行, 工程咨询企业的发展日趋加快、竞争日益激烈。对以智力服务创作价值的工程咨询企业来说人力资源便是赢得市场竞争、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构成因素。

1 工程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工程咨询企业则是以技术为基础, 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工程实践经验、现代科学和管理方法, 为经济社会发展、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与实施全过程提供咨询和管理的智力服务。服务范围主要包括规划编制与咨询、投资机会研究、可行性研究、评估咨询、勘察设计、招标代理、工程和设备监理、工程项目管理等, 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表明, 工程咨询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产业, 在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保证投资建设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其发展程度体现了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工程咨询企业的发展, 离不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层次较高、影响较长久的企业战略中心主题, 是企业所独具并长期形成的、融于企业内质中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处于企业的核心地位, 是竞争对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模仿与超越的, 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及较大的稳定性, 能使企业拥有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 获得持续的超额利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工程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不同的。现代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2 工程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内容对于工程咨询企业培养其核心竞争力是非常有意义的。其核心竞争力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组织成员的学习能力

工程咨询企业以智力服务为主要的工作手段。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才能不落后甚至超过竞争对手。为此, 企业就要有不断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成为学习型组织, 才能满足业主对企业工作能力的要求。企业的学习能力归根到底就是其成员的学习能力, 而成员学习能力的高低又取决于该组织预先进行的投资。一般地说, 企业所在行业已有的相关知识基本上已为大多数企业所掌握, 它只能帮助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并不能保证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 其全体员工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最新的技术、管理方法和经营思想。所以, 建立一个学习型的企业、学习型的组织, 形成学习型企业的文化, 是企业形成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2.2 整合能力

整合能力就是企业将学习和吸收到的各种技术、方法结合企业的实际, 整合提升为一种能力, 并使该能力转化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任何一项新的知识与技术, 只有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才能提升为一种生产力。

2.3 延展能力

延展能力能够使企业不断推出新服务、开拓新领域、进入新市场, 从而使企业保持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经过开发与整合后, 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将会提升, 并在智力服务中显露出来。

2.4 企业的成长能力

成长能力主要反映企业在将来一定时期内的经营能力水平, 并从质和量的角度评价企业发展的潜力及其将来发展的趋势。

而以上四个能力的培养, 离不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持, 尤其是企业培训的大力开展。“功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对工程咨询企业来说, 重视企业培训与否决定企业发展潜力的大小。企业通过培训形成:培训—工作绩效提高—创造能力增加—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循环, 企业竞争优势也随之增强。另外, 培训使人员的流动性减少, 而且提高了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 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愿意为企业服务, 这些无疑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提高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 中国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和人力资源培训提升对策

目前, 中国现代工程咨询业的国际化进程还处于初级阶段, 其中也有部分工程咨询企业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国际咨询经验, 但对比发达国家工程咨询企业, 中国大多数工程咨询企业的国际咨询经验还显得不够。

首先, 中国工程咨询企业对国际工程咨询市场很多国家的法律、政策等不甚了解, 从而失去了进入一些国家市场的机会。其次, 国际市场的环境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而我们又缺乏应对此类风险的措施。最后, 中国工程咨询企业对工程咨询市场国际惯例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遇到与国内惯例有出入的情形时, 缺乏妥善处理的灵活性;在发生纠纷时, 不会巧妙地利用国际惯例来保护自己。

为应对这些存在的问题, 需要中国工程咨询企业加大对自我员工队伍的培训提升, 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 并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摸索解决的办法。

3.1 其具体对策如下

3.1.1 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培训观念

一方面, 必须正确的认识对于工程咨询企业来说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 很多企业的领导常常将企业工作的重心放在生产经营上, 对于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工作重视不足。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 企业管理人员过多的偏向于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问题, 却忽视了人力资源的开发, 企业中所设置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是受到了常年的冷落;另一方面, 必须要增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 企业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企业所进行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并不是得不偿失的, 工程咨询企业最大资本就是人力资本, 对人的投资, 特别是对人力资源培训的培训提升是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工程咨询企业要真正做到专业化和国际化, 就必须要帮助员工成长, 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只有积极打造自己的核心人力队伍, 才能实现工程咨询行业智力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

3.1.2 科学制定人力资源的培训计划

企业必须科学的制定人力资源培训计划, 该计划应该有长期和短期两种, 长期计划是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常是根据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而制定的;短期计划主要指的是培训实施, 它是从长期培训计划内容出发, 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状态, 有针对性的开展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而实施的。

3.1.3 做好人力资源培训的效果分析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而言, 人力资源培训属于一种投资行为, 对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效果应该及时的进行评估分析。通常我们都使用“费用—收益”这一模式进行分析, 对费用与收益进行比较来判定培训效果。费用一般包括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两种, 直接费用通常有企业投入的讲课费、讲师的费用、培训对象的津贴、培训教材的费用等;间接费用一般有培训对象在培训时所损失的工作量, 回岗后对岗位工资的适应过程所损失的工作量。收益的果主要说的是培训对象在培训后技术水平的提升, 生产力的提高, 工作态度得到了改善。

我们可以对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投资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评比, 从而判定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同时以此来作为企业以后人力资源培训方案的制定依据。

3.2 通过对工程咨询企业员工人力素质的提升,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竞争搏杀的能力, 从而使企业得到全方面

的提升

3.2.1 提高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

战略决策能力在工程咨询企业核心能力构成中是处于第一位的, 是决定工程咨询企业核心能力发展大方向的能力, 关系着工程咨询企业的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处于复杂多变环境中的工程咨询企业, 只有对环境中正在或将要发生的相关重要事件作出及时而又准确的反映, 准确预测整个工程咨询业的发展趋势, 才能把自身的各种能力转换为竞争优势。若不具备良好的战略决策能力, 工程咨询企业则很难通过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来改善经营战略, 其发展也很容易迷失方向。只有对战略决策能力适时地加以维护, 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3.2.2 确定工程咨询的主营领域与特色经营项目

评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首要的问题就是企业是否具有明确的主营领域, 该主营领域是否有稳定的市场前景, 本企业在该领域中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的地位如何。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主营领域, 经营内容过于分散, 那么将不容易形成核心竞争力。如果一个企业具有明确的主营领域, 但在该领域内的竞争地位很弱, 那么该企业同样很难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因此, 工程造价咨询业要根据自己的业务状况, 确立自己的主营领域, 树立经营特色。

3.2.3 培育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工程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来说是来源于成员的技能和知识, 核心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建设一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 是企业核心能力打造的关键, 特别是要做好高级人才的培养、推荐工作, 一个科技型企业高级专家的数量是企业实力的象征。应分析在哪些领域或专业可以培养出行业的专家, 选择合适的培养人选进行有意识的培养锻炼。

3.2.4 构建学习型企业

要千方百计提高全体人员的素质, 激活企业员工实现“自我超越”;企业员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携带者, 要对其进行激活, 使其不断地学习与创新, 成为具有“自我超越”精神的个体。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鼓励员工通过各种学习途径,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把企业塑造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使企业时刻保持旺盛的学习力, 掌握、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走在时代的前列。

核心竞争力是动态发展的, 过去的核心能力未必能够在今天的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为了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企业必须不断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重视对现有核心能力的关注和对新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这需要企业付出艰苦的努力。因此, 对企业核心能力的诊断和分析, 还需要涉及对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能力的分析这一更深层次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对现有优势技术和专长的保护和发展, 高层领导的进取精神和预见能力对新技术信息及市场变化趋势的跟踪与分析等。

3.2.5 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是一系列互补的技能、知识和手段的有效结合, 要达到这种结合, 企业必须重视对运行机制的创新与建设, 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完善企业组织形态等手段, 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研究开发等活动进行有效的协调、激励和控制, 将各种分散的人力技术资源集中起来, 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国外的大型咨询企业大多经营范围广, 综合咨询实力雄厚, 拥有各类著名专家。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很多方面, 或以综合服务见长, 或以专业服务著称, 或有著名咨询专家, 或有良好营销模式和营销网络, 或有先进的技术装备, 如各种理论模型、经验模型等。但是除了这些, 他们还有一个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非常重要的措施, 就是非常重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

4 结语

人力资源是工程企业的核心资源, 做好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优秀的工程咨询企业也逐渐开始意识到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 积极的采取各种培训方式, 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源素质, 确保企业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得以生存发展, 确保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阳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与前瞻[J].华东经济管理.2005 (11) .

[2]许正良, 王利政.企业竞争优势本源的探析——核心竞争力的再认识,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2003 (5) .

[3]余伟萍, 陈维政, 任佩瑜.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实证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J].2003 (5) .

[4]胡宜挺, 李万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及作用机理,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2005 (2) .

[5]赵勇, 马东生.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研究, 中国工程咨询[J].2009 (7) .

[6]王笑岩.论现代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中的问题及对策, 中外企业家[J].2011 (7) .

工程咨询企业竞争 篇9

关键词:房地产咨询,博弈论,囚徒困境,重复博弈

一、引言

我国房地产市场历经30多年发展日趋成熟, 随之产生的房地产咨询业自上世纪90年代初产生并逐渐发展, 自1996年中国楼市开始复苏以来, 专业咨询代理企业不断地涌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50号令《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第2条规定, 本规定所称房地产咨询, 是指为房地产活动当事人提供法律法规、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服务的经营活动。现实中的具体业务可分为信息咨询业务和投资决策咨询业务两大类。信息咨询业务即以各种方式为有需要的房地产活动当事人提供房地产市场信息, 是房地产咨询业务中最为广泛和普及的一种:提供房地产开发、投资有关的各方面信息, 如房价、地价及其动态情况和预测、待出租、出让、出卖和交换房的情况、寻求房地产投资伙伴、招商投资、政府出台的房地产政策以及其他关于房地产变动信息等, 以便开发商、投资商等客户能及时了解某一城市或区域的房地产市场形势, 还提供对房地产业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程序、资费、项目规划设计方案、项目包装与广告策划等方面的咨询和代理服务。投资决策咨询业务是诸如接受房地产活动当事人的委托进行房地产市场调查研究、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开发项目策划及房地产市场营销策划等。现我国房地产咨询产品多以调研报告, 方案等书面或报告形式提供给客户, 主要是应用SWOT分析, 经验理论等为依托, 对数据分析较少, 产品单一, 质量、可信度上也不尽人意。

博弈是指利益存在冲突的决策主体在相互对抗 (或合作) 中, 对抗双方 (或多方) 相互依存的一系列策略和行动的过程合集。博弈论的方法和思想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社会和行为科学研究中。本文将囚徒困境和纳什均衡等理论应用到房地产咨询企业竞争行为分析。

二、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 对存在不合作可能性的博弈分析。

假定存在两个房地产咨询企业:甲公司和乙公司, 两提供的咨询服务无差异, 价格及市场占有率均相同且利润均分。在上述假定下, 有如下支付矩阵:

(甲, 乙)

如表1所示, 两家房地产咨询企业的行动集合是相同的 (不创新, 创新) , 当甲公司创新而乙公司不创新时, 甲公司的收益为T, 乙公司的收益为S, 这时数量关系为:T>P>R>S;反之乙公司创新而甲公司不创新时, 乙公司的收益为T, 甲公司的收益为S;当双方都进行创新并获得成功时, 双方收益为P。

因此, 在不合作的情况下, 容易得出表1中矩阵的纳什均衡是 (创新, 创新) 。因为无论甲公司还是乙公司, 选择“创新”才是最佳策略。但因创新是一项阶段性、多变性的活动, 两个公司之间可能不在同一时间完成创新。在寡头竞争市场, 在每一阶段各寡头都在关注着对手的行动, 从而调整自身的决策。所以我们假定每个公司都是在通过多个时期的努力才能够创新成功, 而且企业在不同时期会增加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设t表示不连续的时间段t= (0, 1, 2……, T) ;并假定存在一个从时间到随机量k (t) 映射, k (t) 表示到时间t累积的创新上的投入。用πi (i=1, 2) 表示厂商在另一厂商没有率先成功的情况下分期获得的利润, 用π0表示另一厂商率先成功的情况下未成功厂商分期获得的利润。设定贴现系数为δ, 人们对未来收益越看重 (δ越大) , 寡头双方预计再次竞争的可能性也越大。当利率为r, 则 率先获得成功者利润的现值可用 表示。用μ (k (t) , t) 表示创新战略失败的概率, 这一概率取决于房地产咨询企业在产品创新上的投入。失败的概率会随着投入的增加而降低;反之, 则失败的概率会升高。再令C (k (t) ) 为在创新活动中投资的成本, 则抢先成功的期望利润的现值为:

上式告诉我们, 抢先成功的期望利润的现值是时间与累计投入的函数。各寡头采取理性竞争行动的判断标准是权衡抢先成功的期望利润和被人抢先后自身的所得利润, 即如果πp (k (t) , t) >π0, 房地产咨询企业便会进行产品创新, (创新, 创新) 是纳什均衡;反之, (不创新, 不创新) 是纳什均衡。

在双寡头竞争市场, 博弈双方不会因为预计同时创新后依然平分市场而且利润比不创新时有所增加就必然产生 (创新, 创新) 的纳什均衡。在不合作的情况之下, 因为一项产品创新要经历多个研发阶段, 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分任务并且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 因此这种模型设计过于简单化。房地产咨询企业必须通过多方面调研了解市场及对手的动态, 适时对失败概率函数μ (k (t) , t) 进行调整。

2. 对存在合作可能性的博弈分析。

由于房地产当事人对咨询产品要求的多样化, 替代产品的增加, 潜在的房地产咨询企业进入, 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各个企业纷纷以产品创新作为应对措施。若不进行产品创新, 原有产品可能不满足客户的需求, 致使客户寻求其他咨询服务提供者, 这样, 房地产咨询企业将减少在市场占有份额。但是在市场优胜劣汰的调整过程中, 寡头们的利润不一定有增加, 他们进行技术创新的目标是市场份额。

(甲, 乙)

如表2所设, T>R>P>S情况是可能出现的, 两个房地产咨询企业完全有动力合谋, 即有可能出现合作博弈。如果博弈双方各自进行技术创新并且成功后出现P

尽管由于合作不创新博弈双方都是有利的, 但在一次性博弈中, 双寡头创新博弈仍然陷入典型的“囚徒困境”博弈问题, 唯一的纳什均衡为 (创新, 创新) 。为解决此问题, 引入重复博弈。

3. 无限次重复囚徒困境博弈。

重复博弈是一种特殊的博弈, 在博弈中, 相同结构的博弈重复多次, 甚至无限次。因为其他参与人过去的行动的历史是可以观测的, 因此在重复博弈中, 每个参与人可以使自己在每个阶段选择的策略依赖于其他参与人过去的行为。在重复博弈中, 常用的一种策略为“触发策略”, 即如果一方采取不合作的策略, 另一方随即也采取不合作策略并且永远采取不合作策略。

针对双寡头市场的产品创新博弈分析, 房地产咨询企业采取的行动步骤:甲公司先选择不创新 (合作) ;如果乙公司在上阶段选择不创新 (合作) , 则甲公司在本阶段继续选择不创新 (合作) ;如果乙公司在上阶段选择创新 (不合作) , 则甲公司在本阶段及其后阶段均选择创新 (不合作) 。

设t表示不连续的时间段t= (0, 1, 2……, T) 。在此策略下, 如果咨询公司选择不创新 (合作) , 则他的期望效用为:

如果咨询公司选择创新 (不合作) , 则他的期望效用为:

在长期博弈过程中, 贴现率δ越大, 说明博弈双方越看重未来收益, 博弈双方再次相遇的可能性也越大。

若T与P相差越大, 同时T与R相差越小则 (不创新, 不创新) 出现的可能性越大。但是, 若T与R相差较大时, 博弈双方在自身选择创新或不创新的差距较大, 合作的关系可能被打破, 则 (创新, 创新) 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通过上述分析, 无论房地产咨询企业竞争中是否合作, 都有出现产品创新的可能。随着产品的创新发展, 市场占有份额可能逐渐增加, 随之带来的是良好的收益, 也更容易获得垄断地位。

三、房地产咨询企业产品创新实例

伴随房地产业的发展, 房地产咨询企业在我过的发展也逐步扩大, 各咨询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增加, 每个房地产咨询企业的产品创新脚步也越来越快。

易居 (中国) 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中国轻资产地产概念公司, 旗下克尔瑞信息集团为企业提供房地产资讯、信息集成和解决方案, 包括住宅、区域开发、主题地产、旅游地产、商业地产咨询等服务。易居在近些年发展中不断地创新产品, 2013年5月, 独立第三方房价指导平台“克尔瑞房价”系统正式上线;2013年11月, 在上海举办的“超·跃———易居中国2013年度创新峰会”中宣布CRIC房地产决策咨询信息系统升级, 将使其房地产咨询业务更加专业化、高成效;从表3中可以看出, 房地产咨询业务收入在2012年虽然有所下降, 但是, 在2013年全年过后, 同比增长40.66%, 不仅远超2012年收入, 也创下近年新高。

数据来源:E-House (China) Holdings Limited 2013 Annual Report

易居中国在2014年1月, B2C战略全面启动, 这是从B2B到以B2B与B2C为核心战略的转变。在接下来的房地产市场咨询行业发展中, 创新产品也成为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四、结论

通过对房地产咨询企业在相互竞争中是否采用产品创新战略博弈分析, 从双寡头垄断市场入手, 分别讨论了企业不合作和合作的可能性。本文对房地产咨询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发展战略决策上有一定指导意义。房地产咨询企业应借鉴优秀咨询企业的经验, 利用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软件, 不断创新产品。

参考文献

[1]杜建国, 彭萍.我国房地产咨询业务扩展战略与发展趋势研究[A].房地产咨询论文集[C], 2011

[2]陈俊华, 武泽江.国际房地产咨询业务经验借鉴[J].中国城市经济, 2010 (11)

[3]何轩.博弈论在动态竞争分析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6

[4]涂智勇.博弈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5]杨懋, 祁守成.囚徒困境从单次博弈到重复博弈[J].商业时代, 2009 (2)

[6]Emmanuel M.Pothos, Gavin Perry, Philip J.Corr, Mervin R.Matthew, Jerome R.Busemeyer.Understanding cooperation in the Prisoner’s Dilemma game[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0 (3)

[7]姚国庆.博弈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8]彭萍, 刘静, 任叶倩.房地产咨询产品界定及发展建议[A].房地产咨询论文集[C], 2011

[9]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J].中国房地产, 1996 (2)

工程咨询企业竞争 篇10

1 建立企业核心力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力量也即企业的骨干组织,是保障企业打不垮、冲不散的躯干。这个组织是要有激情、担当、感召和责任心的,平时工作中核心成员要做到严谨、高效、执行有力。独具特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之品牌竞争力是企业谋求发展壮大的永恒主题。我们多举并施,“别人做不到的,我们做的到;别人不敢做的,我们坚持做”敢于超越和挑战。以内部管理为抓手,建系统、做流程、定机制等一系列实质性工作;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我们确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共同打造生活、共同创造财富、共同实现价值”;我们始终秉承“科学、公正、诚信、敬业、为用户提供满意的监理服务”的企业宗旨,严谨务实,创新发展,不忘初心,严守底线;牢固树立“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心中常念企业品牌的打造,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赢得顾客点赞和认可。

2 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为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打造奠定基础

1)坚持实行对所监项目进行一年两次的拉网式巡回督导检查考评办法。各项目工程监理机构的工作成效体现了监理公司的成效,所以规范各项目工程监理部,提高现场监理工作水平是重要落脚点。根据公司制定的《公司巡回督查考核细则》中近50项内容进行量化打分,从驻场人员仪表风范、办公环境,到重点的工程实体的安全和质量以及内业资料的归档管理进行全面评价;重要的是考评组约见现场业主项目法人(顾客),听取对现场监理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填写《业主(顾客)评价表》,对监理进行阶段性评估;检查组督导、检查、考核并下达整改意见书,被检方(现场监理机构)认真整改并回复,工作形成闭环。检查严谨细致、整改及时有效、奖罚收效显著。这一办法的长期实施提升了我们现场监理队伍的素质,为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打造奠定了又一基石。

2)省市重点工程常年坚持每日午班会制度。省市重点工程的承接是我们监理公司打造企业品牌的重要渠道,需要现场监理人员具备较高素养和良好道德风貌。规范监理机构内部管理为首要任务,坚持实行由现场总监(项目负责人)主持,全员参加的午班会制度,工作汇报、疑点难点问题剖析、工作改进方法、下一步计划等,切实解决每日现场各种问题,对工程动态做到始终心里有数,正因此项工作的长期坚持,才会时常得到业主的嘉许。

3)重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根据监理单位业务点多面广的行业特点,为了有效管理我公司绵延300多千米战线的各个组织机构,我们投巨资先后建立各片区视频会议系统和QQ、微信公众交流平台,设立简报编辑部及时收集一线监理动态,实现内部管理网络化、项目管理远程化、一线窗口透明化,现场和公司总部的双向沟通,这种方便快捷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切实保证了工作质量,也为我公司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

3 以人为本,培养人才,为企业品牌竞争力注入正能量

人才是企业最可贵的资源,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人才的培养是公司最保值的投入。我公司多年坚持不懈地以教育、培训、观摩等多种形式育人育才。能使员工在学习中成长、成长中学习,员工与企业和谐发展,顺势而为,体现了企业用人之道的人才战略。

1)坚持年初全员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意识和技能是每一个工程人必不可少的素养。“安全源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每年年初聘请专家进行全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主要内容有: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技能,分析事故案例中的监理安全责任,顺延监理责任,合理规避风险。最后进行专项安全知识考试上岗。

2)入职人员岗前培训。监理单位普遍存在“老龄化”现象,可公司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注入新的活力,需要不断培养和储备新的人才。入职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须高度重视,对监理工作的基础知识应知应会,职业道德修养进行教育,试用上岗。平时工作中,我们也一贯重视对施工现场各种新工艺、新材料以及相关最新验收规范进行交流学习。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对项目工程监督到位、控制有力。

“品牌竞争力至上”的企业文化理念。品牌为根,文化兴业,创新先行,为公司持续发展植入活力、增强动力。企业领导人高度重视文化力的作用,用心培育和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通过发挥企业文化的整合效能,拉近了公司与顾客的距离,让顾客更好的认可企业服务的品质和价值,我们通过顾客的这些感受和反馈更有方向性的去打造自身企业品牌优势。

工程咨询企业竞争 篇11

这种挑战已不仅仅是营业额上的排位,也超越了盈利数字的对比。当众多的中国企业还在集中全部精力寻求经济利益的时候,一批跨国企业已经树起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大旗。

上世纪50-6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对企业责任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说法:企业的天职是获取利润,企业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责任,那就是“在公开、自由的竞争中,充分利用资源、能量去增加利润”。于是,企业的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在很长一个时期被当做所谓的仁慈的利他行为问题而置于人们的视野之外。

然而自上世纪70年代始,“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使利润最大化”的观点失去了统治地位。霍华德·R·鲍恩提出的企业追求自身权利的同时必须尽到责任和义务的现代企业社会责任观念重新复苏。企业应该保护社会大众的利益并在改善社会的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一种伦理共识。

进入21世纪,企业社会责任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不可或缺的选择,企业社会责任也被进一步视为包含着经济、法律和伦理责任等在内的一种综合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突出强调企业的社会属性,使企业和社会之间完全有机地融合起来。企业除了获取利润外,还有更重要、更合理、更高尚的社会责任与价值目标,这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和长远收益。企业的社会责任被进一步具体化为几个方面的伦理责任:第一,企业在履行经济责任的同时,必须讲道德、讲诚信、透明,不能损人利己;第二,企业必须承担对多重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如对消费者、供应者、竞争者、所有者、员工,以及对政府和社区等承担责任;第三,企业必须对环境负责任;第四,企业必须承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等。企业社会责任不应视为一种替代性的法律义务,而应当视为对法律义务的展开和补充 ,从而使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更丰富和充实。

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经济充满着活力,一批又一批企业开始在市场上搏击,“中国制造”冲开了一个又一个阻碍和壁垒,让中国人自豪,让外国人震惊。

然而,反思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一些企业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让这个正在不断进步的社会蒙上了许多阴影:有污染环境的代价,有损害消费者的行为,有员工权益无法保证的现象。我们无法想象,当中国如果公司员工在从事生产劳动中身心健康都得不到保证,企业不能为顾客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和安全的产品,“消费者主权”流于空谈,企业对投资者、竞争对手、乃至所在社区尽不到应尽的义务,甚至企业的生产要建立在对环境的破坏之上,偌大的中国没有一条自由奔流的河流时,我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石还能岿然不动、安然无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繁荣、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发展又从何谈起?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和形成行动竞争优势,欧美跨国公司的CSR实践及相关的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对公司、公司使命、公司范围、可持续管理和经营、责任竞争力等一系列新的认识及经营管理的新观念和新方法。

这些新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观念、方法、途径将可能在未来形成新的企业竞争模式。因为,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现代企业身上单独的附加品,而应该是融入到企业所有经营活动之中的一种意识和理念。

近年来,欧美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推行生产守则及社会责任认证,这只是发展中国家企业感受新的竞争压力的一个开始。欧美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的CSR探索将会在未来形成包含社会责任因素的竞争规则,这将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的更大挑战,也是中国企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责任。

工程咨询企业竞争 篇12

1 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首先要搞好项目成本管理。施工企业发展的基础是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诸多复杂、多变因素中, 就客观上来讲, 有市场因素, 即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程报价偏低、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从主观上讲, 还是经营管理因素, 也就是说, 因经营管理存在问题造成了企业效益欠佳。由此可见, 在企业的利润形成过程中, 客观因素的影响, 企业无法控制, 只能去适应;而主观方面的因素, 企业可以挖潜, 可以采取一些具体而有效的措施, 比如通过加强内部管理, 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各种消耗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 搞好项目成本的管理, 降低项目成本, 是增加企业效益的直接途径。在多年的工程实践中, 本单位和其他施工企业也曾经在项目成本管理方面做过一些工作, 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办法, 而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偏差:1) 工程项目承包考核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由于这几年来, 企业都推行施工项目经理承包责任制, 项目经理与公司签订的内部承包合同一般都是“包死基数”、确保上交、盈利分成、亏损自负的办法。这种承包办法对明确内部经济责任制有一定的作用, 但不少公司对项目的考核也只限于对进度、产值、质量和承包利润的完成情况感兴趣, 从而忽略了工程成本的降低, 技术进步受益率等措施的考核, 使得一些项目经理只顾完成承包指标, 对现场管理, 如节约材料, 降低物耗等方面没有做具体工作。2) 施工现场管理不紧凑, 造成浪费严重是又一原因。有不少管理较差的施工项目, 现场管理没有章法, 挂在墙上的制度不执行, 主要是现场监督体系不健全, 责任不明确, 限额领料措施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再加上设计修改、重复施工, 造成的浪费比比皆是。3) 施工工期延长, 影响经济效益。除了不可抗力的原因外, 主观因素有施工方法不当, 劳动组织和人员安排不合理以及设备利用率偏低等使工期延长, 也是影响经济效益的原因。这些说明一个问题, 那就是必须从抓好项目成本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就是对在完成一个项目过程中可产生的成本费用支出, 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和分析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任何一个企业管理者都懂得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不是靠降低工程质量标准、偷工减料, 而是靠充分挖掘内部的潜力, 利用科学的管理办法,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不必要的损耗来实现的。从这项管理活动的过程来看:第一, 企业管理者要根据当时的利润目标, 对施工项目进行成本预测, 再根据企业自身的技术经济条件和市场因素, 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成本, 并以此作为考核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指标。第二, 项目管理者依据目标成本, 对施工生产的应用开支进行合理的安排, 并在施工中进行成本控制和核算, 以确保成本计划的完成, 最后各个管理者应对实际成本进行分析和考核, 并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由此可见, 项目成本管理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 即制定成本计划、计划实施控制、实际成本分析。这当中, “实施和控制”环节最为主要, 它不仅是成本的形成过程, 也是项目的生产过程, 对这个过程不加以有效控制, 那么成本计划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 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在于施工生产中的成本控制, 也就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所在。

3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要采取有效途径

1)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构成。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构成, 它主要是用施工图预算的方法计算出该项目的实际工程量, 并依据现行的工程定额算出人工费、材料费, 主要机械和间接费等成本费用, 同时还包括项目管理费中的金融机构手续费、利息支出、汇兑损失等, 并将它们按每一类费用占总成本的比重依次排列, 划分主次因素, 以便对各项费用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预测、分析和控制。成本是否准确客观, 对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和投资者利益影响较大, 成本多计就会减少利润, 可以分配的利润就会虚增, 出现吃老本的现象。2) 确定目标成本 (即计划成本) , 并分析成本降低的途径、预测降低成本的水平。工程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 就是对工程施工和管理过程的消耗编制控制的方案, 其中主要是对消耗数量和总价的控制, 对于难以预见的费用和难以确定的消耗也要有一个总的控制线, 用编制的成本计划确定成本目标, 即计划成本=预算成本-降低成本技术、组织措施节约额, 以此来作为项目成本开支的宏观控制标准。根据作出的成本分析表来确定出影响项目成本升降的关键因素。3) 寻求最有效的途径来控制项目成本的开支。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 但是采用最有效的途径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项目成本确定并下达后, 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便进入了生产成本控制过程, 该过程是工程成本的形成过程, 它直接关系到项目成本降低的水平, 所以该环节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点, 施工项目管理者在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时, 应抓住重点成本对象, 对其降低指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 并制订相应的制度, 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有重点、有成效地控制。为此应从几个方面入手来控制施工过程中的项目成本。第一方面, 我们应从节约人工费支出, 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 首先应通过精心组织施工, 运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挖掘内部劳动潜力、降低劳动的消耗、减少人员, 从而减少工资的支出, 与此相关的诸如劳保支出、技术安全费等支出也相应减少, 由于采用先进技术、工艺, 施工、劳动生产率提高、工期缩短, 从而带来了资金的加速流动, 提升了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 减少与工期有关的辅助工资、设备租金等费用支出。第二方面, 在加强管理、降低材料费用方面下大功夫, 由于材料费占工程成本大约70%, 它是降低工程成本潜在的主要途径, 我们应该着重从降低材料的价格和消耗量入手, 在价格方面要货比三家, 就地取材, 把握好市场机遇, 争取质优价廉。在材料消耗方面要注意从采购、运输、储存、使用以及竣工回收等每一个环节着手。第三方面, 在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方面下功夫, 首先认真编制机械利用计划, 加强机械维护保养, 合理使用机械, 提高工程机械完好率和利用率, 物尽其用, 这就要求项目管理层遵循设备优化配置的原则, 减少有形损耗。第四方面, 在施工管理费方面要加以严格控制, 影响管理费的主要因素是工期、管理人员数量和管理水平, 有效地控制其支出, 对降低工程成本有重要意义。所以应采用有效途径来加以解决, 主要方法是缩短工期, 精简项目管理机构, 对非生产性支出进行严格控制等手段来降低间接费用即施工管理费的支出。

4 加强成本核算, 对实际成本进行分析和考核

搞好成本核算对于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它对施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所耗物资材料、支付的劳动报酬以及有关费用的支出, 做到了一清二楚, 能综合反映该工程项目的情况, 在原材料方面的节约和浪费, 劳动效率的高低, 工程质量的优劣等, 具体办法是在实际成本形成后, 将项目的实际成本与相应的目标成本进行逐个对比、分析、考核, 从而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项目成本的实际管理水平。这项工程贯穿于施工生产的全过程, 能及早从成本分析中发现一些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加以纠正, 对整个工程成本的降低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所以要求项目管理机构要有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系统, 采用专门的方法。如:对比法、因果分析法等对项目成本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以便对症下药, 不断改进。

总之, 企业的效益利润来源于项目, 加强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主要途径, 对提高企业的自身竞争力, 提高企业在项目生产、组织管理的综合水平是大有益处的, 而运用系统、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方法进行项目成本严格控制, 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摘要:基于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介绍了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针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途径, 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项目成本,管理,控制,企业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

[2]建筑工程成本控制[Z].

上一篇:写意精神论文下一篇:护理文书书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