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报告

2024-08-03

地勘报告(精选7篇)

地勘报告 篇1

一)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其任务要求主要为:

(1)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和附近地区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当地的建筑经验。

(2)在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石和土的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及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土洞、活断层、洪水淹没及水流对岸边的冲蚀等。

(3)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符合要求,但其他方面条件较好且倾向于选取的场地,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及必要的勘探工作。在确定建筑场地时,在工程地质条件方面,宜避开下列地区或地段:①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且对场地稳定性有直接危害或潜在威胁的;②地基土性质严重不良的;③对建筑物抗震危险的;④洪水或地下水对建筑场地有严重不良影响的;⑤地下有未开采的有价值矿藏或未稳定的地下采空区。该阶段作为厂址选择来讲称为选厂勘察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首先在几个可能作为厂址的场地中进行调查,从主要工程地质条件方面收集资料,并分别对各场地的建厂适宜性作出明确的结论,然后配合有关选厂的其他有关人员,从工程技术、施工条件、使用要求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对比,最后选择一个比较优良的厂址。(二)初步勘察阶段的任务与要求初步勘察是在可行性勘察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实际需要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或调查以及勘探测试工作,为确定建筑物的平面位置,主要建筑物地基类型以及不良地质现象防治工程方案提供资料,对场地内建筑物地段的稳定性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搜集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取得建筑区范围的地形图及有关工程性质、规模的文件。

(2)初步查明地层、构造、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埋藏条件以及冻结深度。

(3)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规模、成因、分布、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4)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场地,应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三)详细勘察阶段的任务与要求详细勘察一般是在工程平面位置,地面整平标高,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特点已经确定,基础形式和埋深已有初步方案的情况下进行的,是各勘察阶段中最重要的一次勘察,且主要是最终确定地基和基础方案,为地基和基础设计计算提供依据。该阶段应按不同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应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并应对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1)取得附有坐标及地形的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各建筑物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结构特点,可能采取的基础形式、尺寸、预计埋置深度,对地基基础设计的特殊要求。(2)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3)查明建筑物范围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工程特性,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沉降、差异沉降或整体倾斜。

(5)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场地,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场地,尚应分析预测地震效应,判定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的地震液化,并应计算液化指数。

(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当基坑降水设计时尚应查明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提供地层的渗透性。

(7)判定环境水和土对建筑材料和金属的腐蚀性。

(8)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

(9)对深基坑开挖尚应提供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和评价基坑开挖、降水等对邻近工程的影响。

(10)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并确定单桩承载力;提出桩的类型、长度和施工方法等建议。

地勘报告 篇2

一、内部劳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2006年7月, 机关事业单位再次进行了工资改革,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此举旨在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 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但是, 笔者认为, 这套工资改革方案不是对于每个行业、每个单位都适用, 尤其是对我们这样的地勘事业单位而言, 这套工资制度就不利于调动管理层、经营者、技术英才等一些关键性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分析其中原因我们不难发现,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以下四个方面不适合地勘单位发展的需要。

1. 职务和岗位的概念混淆。

职务和岗位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而在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中这两个概念表达的基本是同一个意义。岗位依据的是行政职务、技术职务、技术等级, 用职务代替了岗位。

2. 体现行政责任的岗位报酬太低。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向技术职务岗位的倾斜程度远远大于向行政岗位的倾斜程度, 而在地勘单位一个科级建制的分队, 人数多的在100人以上, 少的也十几人, 其中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最多也超不过二三十人。

3. 难以打破技术职务聘任的终身制。

在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中, 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经聘任后, 其岗位工资就会有较大幅度地增长。由于当前地勘单位技术职务聘任存在着实质意义上的终身制, 一经聘任就很难解聘, 这又形成新的“大锅饭”局面。

4. 工资制度与单位总体经济效益脱节。

一般来说, 工资总额的增长速度应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 但工资的调整是按国家政策执行, 当单位经济效益差时, 不能按标准支付员工的工资, 导致了员工情绪上的不满和工作中的懈怠。当单位经济效益较好时, 受工资标准的限制, 不允许多发给员工工资作为奖励, 因此也就不能实现更为有效的激励, 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目的和原则

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激励, 充分调动大多数员工特别是经营者、管理者、业务技术骨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现单位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1. 强化效益优先, 坚持按劳取酬、多劳多得。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我们必须坚持, 但是这里所强调的“劳”是“有用的劳动”, 是能从效益体现出来的劳动, 劳而无效的劳动是不能参与分配的, 只有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才能得到丰厚的利益回报。

2. 坚持岗位责任、目标业绩与利益分配相结合。

淡化职称、资历, 强化责任大小、业绩多少的区别;加大岗位、业绩在工资构成中的比例, 岗位责任和业绩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

3. 坚持向科研岗位、经营岗位倾斜。

坚持向科研岗位、经营岗位倾斜, 体现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差异。为了调动作为地勘单位工作主体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在利益分配上应适当向他们倾斜。

4. 充分考虑单位的总体经济情况。

坚持员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工资总额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因此, 制定工资标准时, 要充分考虑单位的总体经济情况。

5. 改革要以稳定、和谐为前提。

坚持稳定, 充分考虑到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和思想的承受力。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就是要进一步打破平均主义, 充分激励地勘单位的骨干力量, 在具体操作中, 坚持让专业技术骨干、重要经营管理者等关键岗位的员工满意, 让绝大多数员工能够接受。

三、几种劳动分配制度分析

1. 年薪分配制度。

年薪分配制度旨在薪金与领导干部年度目标业绩挂钩, 完成目标就兑现年薪, 完不成目标就扣罚年薪, 它适用于大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 并不适用于在全体员工中推广。

2. 宽带薪酬。

宽带薪酬是一种新型的薪酬管理模式。所谓宽带薪酬, 就是根据岗位测评将原来十几个或更多的薪酬等级压缩成几个级别, 同时将每一个薪酬级别所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拉大, 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薪酬管理系统。与传统的薪酬设计方法相比, 这种新型的设计体系, 使得员工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虽然职位相同, 但在同一个薪酬级别上, 由于个人能力的提高, 或者个人业绩的提升等原因, 收入得到显著的提高。

3. 岗位效益工资分配制度。

岗位效益工资首先体现的是岗位责任 (这里的岗位是指员工实际工作的岗位, 不是“档案工资”中指的职务、技术职务、技术等级岗位) , 旨在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 并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

四、岗位效益工资的构成

岗位效益工资是由身份工资、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三部分构成。

1. 身份工资。

身份工资由学历津贴、技术职务津贴、年功能津贴组成, 它的设定旨在考虑员工知识层次、技术资历、经验贡献, 有利于保证高学历、高技术人才以及为单位效力多年的老员工的利益, 更是保证单位和谐、稳定的基础。身份工资在工资中起到的是保健作用, 因此它占的分量不宜过大, 占工资总额的20%为宜。

2. 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设定得合理与否, 关系到工资制度改革的成败, 因此, 必须慎重, 严格按岗位责任大小、重要程度、繁简程度等因素确定。为了把握准确, 需要进行必要的岗位测评, 以测评的分值划分等级, 进而给定不同的工资标准。

3. 效益工资。

效益工资是保障员工按月正常支付工资之外的额外报酬, 它是根据经济效益确定的, 是随经济效益浮动的一个变量。具体分配时要突出员工的业绩贡献, 并体现劳动状态和岗位责任的大小, 拉大分配的差距,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激励, 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五、设计岗位效益工资方案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 岗位效益工资政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单位的经济实力。岗位工资标准制定高了, 单位经济利益跟不上, 导致该工资制度难以正常运行;岗位工资标准制定低了, 岗位之间差别不大, 难以达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的。其次, 把握住内部分配政策的改革时机。当经济实力难以正常支付员工的岗位身份工资时, 不宜改革, 否则改革的结果可能是大部分员工工资水平降低, 少部分员工工资水平增高, 这就会遭到多数员工的反对, 难以保持队伍的稳定。第三, 建立工资底线。第四, 保留员工的档案工资。按国家政策调整的工资虽说不再执行, 但要如实填表装入本人档案, 以备员工调动、退休等使用, 以免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六、结束语

众所周知, 薪酬变革会涉及每个人的利益, 而且这种变革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操作不慎就会引发始料不及的后果。通过宣传, 使员工认识到, 改革有利于单位的发展, 也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利益, 从而正确认识改革的目的, 得到处于改革弱势、对改革有偏见的学历层次较低, 经营、技术能力差的老员工的认可和接受, 使改革得以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陈树文主编.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颜爱民著.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地勘人故事(之一) 篇3

有找矿成功的惊喜,更有找矿途中各种未知的惊险。一年四季,地勘人早已接受了这种“孤独走天涯”的生活。

用文字讲述过往峥嵘。找矿途中的点点滴滴,看似平淡无奇,但却有一些东西在不知不觉间触碰了我们的心灵。也许你流泪了,也许你震惊了,因为你被感动了!

“地勘人的故事”,让我们更深地走进地质勘查的那些人、那些年、那些事……

征稿电话:0471-3261565

在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工作3年来,我一直被一种精神感动着,那就是“精干高效、保证质量、科学先进、追求卓越”的工作目标。工作中,无论是野外生产还是室内整理工作,地勘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许多感人故事时常发生在我身边,令人感动、催人奋进。以下是我和队友们在野外勘探工作和生活中的几个小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以便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我们地勘人工作的艰辛和神秘。

艰苦地勘人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北山矿产项目驻地,是某边防连队一幢废弃的营房,里面堆放了很多杂物,经过队员们打扫清理,终于能住了。这里的“居民”——老鼠看到突然来了这么多人,很“稀罕”,也很“热情”。电脑一开,花花绿绿的图像吸引了它们,它们成群结队大摇大摆地在队员们脚下窜来窜去,有的还静静地“坐”在那里当起忠实的观众来,很有趣。尤其是到了晚上,他们特别钟情于队员们被脚汗浸泡了的鞋垫和袜子,在床下打斗撕咬,好不热闹。更有调皮的“鼠姐妹们”,不甘寂寞,跳到我们的床上,抓耳朵、挠鼻子,等把你弄醒了,它们还站在床头上冲你“叽叽”地“笑”呢。给我们地勘人枯燥的野外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人蛇惊险战

大兴安岭中南段矿产评价项目由贾玲珑工程师带队踏勘,一天,当我们走到一片榆树林时,一群半米多长的花色毒蛇,直着身子,吐着信子,拦住了我们的去路。队友们都吓得直冒冷汗,想喊不敢喊,想打又怕击怒群蛇。贾玲珑工程师凭着多年的野外工作经验,指挥大家慢慢往后退身,并示意大家一齐击掌高吼。群蛇冷不丁听到震天的吼声吓得扭头就跑,瞬间不见了,队员们开心地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

牛雕生死情

“中兴”越野汽车飞快地在草原便道上行驶,我们干完了锡林浩特—东乌旗矿产调查项目的地质填图,一路上队员们有说有笑讲着开心的故事。“吱——”的一声,车突然停住了,一头草原红牛挡住了去路。在草原上牛拦车是常有的事,通常一按喇叭牛就走开了,可今天怎么按喇叭这头牛也不走,它两眼紧盯着司机,后蹄不停地刨地。大伙都很纳闷。下车一看,原来在红牛的后面卧着一只断了腿的草原金雕,这时大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头红牛是在求助,于是大家一起动手给金雕做了简单的包扎后抱上了车,红牛见金雕有救了才缓缓地走开。经过半个多月的细心照料,金雕的伤痊愈了,队友们恋恋不舍地把它放归了大自然。

人鼠救命恩

距北山矿产项目驻地不远处,有一口牧人废弃的菜窖。一天,牛建华发现窖底有一只小老鼠走起来摇摇晃晃,他想可能是饿急了,随手拽了把“骆驼刺”扔到了窖里,小老鼠闷头大吃起来。两天后,他发现小老鼠把“骆驼刺”的叶子和嫩枝全部吃光了,又摇晃起来了。他实在不忍心看这小生命饿死,灵机一动取来了竹竿伸进了窖底,小老鼠见救星来了,前爪抓住竹竿用力一纵顺竿爬上了地面,它怀着感激的心情凝视着救命恩人……尔后,在牛建华面前跳起了“鼠舞”,舞毕它又久久地凝视了牛建华半天,才恋恋不舍地走了。

如何看懂岩土工程地勘报告 篇4

勘察设计(岩土工程)人员的主要工作通常是基坑支护设计、边坡设计、地基处理设计、降水止水设计等,所主要依据的就是该工程的《勘察报告》,那么拿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后,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阅读理解,具体如下:

一、确认地勘的有效性:

1.第一个为地勘公司(单位)公章;

2.第二个为地勘单位专业人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章;

3.第三个为“施工图审查合格专用章”。

4.三章均齐,有效;否则无效,此时,作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需要做的是神马?等待?暂停?还是……(A这么差的地勘,老子不干了;B兄弟没地勘都能做,我忍了; C干一遍拿一遍钱,签你字盖他章,让我咋干我咋干)?根据本人我多年不画图的经验判断,我们大部分的优秀结构工程师会选C,必须的嘛,与我何干?

二、结合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了解工程概况

1、根据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及建筑总图,看清楚地勘的平面图和我们手里的建筑总图是一样的吗?如果一样,很好!如果不一样,作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需要做的又是神马?等待?暂停?还是…(A靠,又让我忍啊!B 地勘那哥们儿太远,我让建筑mm改总图; C 数钱中…)?为啥有不一样的时候?答:建筑总图改了,地勘不知道或….2、核对地勘的钻孔位置是否合理,钻孔的距离一般我们就不看了,主要看钻孔的平面是否将我们要设计的建筑外轮廓(含地下室外轮廓)包含了没有,如果没有包住,就要提请甲方要求地勘公司进行补勘。有时候也会发生个别建筑没有布置钻孔的情况,处理方法同上。

3、顺便看看钻孔的勘探深度够不够,尤其是要做桩基础时,再尤其是开始建议不用做桩基础,后来发现得做桩基础时。(要勘多深才够?答:这么深奥的问题,千万别问我,自己查查勘察规范吧,记得回来告我一下。)作为一名优秀的结构工程师,要能够发现地勘的不足

4、确认钻孔的定位坐标是否以黄海高程系为基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工程,地勘采用了一个假定的黄海高程标高,该标高在文字部分有说明(为假定黄海高程),但在工程地质剖面图中的竖向坐标栏书写的是“黄海高程”,设计人员在进行基础设计的时候没有发现这一问题,现场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仍然没有到达持力层…,其结果是:地基方案不合理了,不适合采用天然地基,但已经开挖4米深了,二次处理成本明显增加,基础方案也要进行修改…(该工程为08年项目,北京顺义,地勘公司为顺义当地一地勘部门)。(该优秀结构工程师每每想起这件事就会说:唉,假定标高害死人啊!)

三、物理力学特性统计表

土的力学特性都有哪些?具体对我们作为优秀结构工程师的设计都有哪些指导作用?

1、含水量ω:

2、重度γ(kN/m3):还细分为天然重度γ、饱和重度γsat(地下水位以下应取此值)

3、空隙比e:

4、塑性指数Ip:

5、液性指数IL:

6、压缩系数а1-2(MPa-1):脚标1-2的意思是当附加压力在100~200kPa的时候的取值,实际取值时应简单计算一下附加压力,如果在200~300kPa之间,取2-3的值,以此类推。压缩模量亦同。

7、压缩模量Es1-2(MPa):

8、内摩擦角φ(°):

9、粘聚力c(kPa):岩石的勘察报告中,改值的单位一般用MPa,应加以注意。

1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这是判断持力层是否合适的主要依据。如不满足,则应考虑采取地基处理或者其它基础型式。改值还有一个修正的问题,亦需提前注意。

11、桩侧阻力特征值qsa(kPa):

12、桩端阻力特征值qpa(kPa):

(我滴亲娘呀,这么多,学没学过啊,没几个会玩了,注册还没过的多学学啊,)

JGJ120-2012中对c、φ的取值有如下规定:

四、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位的标高、深度、类型、补给方式等。

这是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降水止水措施的主要依据,根据地下水的类型---滞水、潜水、承压水,以及含水层的位置、渗透系数确定降止水方案。如果是承压水,还应注意水头高度等!

2、确定场地抗浮设防水位标高,初步估算是否需要进行结构的抗浮验算;翻开地勘报告一看,怎么又是目前水位,又是最高水位,还有近3~5年的,老子就要一个抗浮水位,痛快点,行不?还是咱是经过高考的,选择题咱拿手,很容易地判断出哪些是干扰答案。但可恨滴是:找啊找,找啊找,他就是没有正确答案。作为一名优秀的结构工程师,需要做的是神马?等待?暂停?还是……(A电联地勘; B向甲方告状; C忍字当头一把刀)

再:平时地下就那么点水,抗浮水位恨不得提到土上边去。一年下367天雨,连下三年估计差不多这水位。抗浮咱玩了命也算不过去。此时,作为一名优秀的结构工程师,需要做的又是神马?(A我就不信算不过去,钢渣、锚杆、抗拔桩,俺们有的是法宝;B电话哀求地勘,改浅点吧,来北京我请你吃饭;C 告状,虐待我们的主儿同样能虐待他们,这年头付钱的是大爷啊)曾经有多少次,地勘既挨了骂,又改了水位标高的,咱心里那个爽啊。受过虐的人心理都是变态滴!

3、确定地下水、土的腐蚀性:腐蚀性的等级分为微腐蚀、弱腐蚀、中等腐蚀、强腐蚀。针对不同的腐蚀等级,都需要采取何种对应的措施,需要大家进一步学习掌握。(延伸阅读: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2008)。

4、根据地下水位标高正确进行地基承载力修正。

5、对于软土地区,需要考虑应采取降水措施导致的周边沉降。

五、场地地震效应:

1、地勘上有本工程的地震参数。不要完全迷信抗震规范。如果地勘上的地震烈度或分组或特征周期和抗震规范上冲突,该信谁?作为一名优秀的结构工程师,需要做的又是神马?…(A确认,当然是找人确认;B有靠谱的没?我亲自去测测。)再:咱建筑老大就是牛x,找的活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编规范的老爷子就不知道中国有这地方。地震参数看哪里?答:地勘那,地下的事他全知道。(验槽碰到时,托他们回去给我太太爷爷带个好!)

2、地基土的液化:液化等级分为轻微、中等、严重三个等级,不同的液化指数对应不同的液化等级。对不同等级的液化处理措施也是不一样的。具体都应该采取何种处理措施,需要大家进一步学习掌握。(延伸阅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节)。20m深度判断方法和15m深度判断方法是啥意思?当桩基础遇到液化土时你就惨了,算吧,一大堆公式等着你。(曾经有一群优秀的结构工程师为了算清液化前仆后继,至今还在为那几栋大楼提心吊胆。嘿,多亏还没建起来呢)

3、场地土类别:场地土类别的判定依据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6条。设计中必须明确场地土的类别才能正确计算上部结构。场地土类别咋定的?你会不?剪切波速是啥?告诉你就有地勘把场地土类别算错的,你信不?有空都算一下。一旦成功纠错,哈哈,又可以把近十天的阴霾(娘亲的,甲方天天电话虐我)发泄一下了:“就没见过这么烂的地勘!这也能错!”(当然我们是见过这么烂的建筑的,什么都能错!)

4、场地土的类型:分为岩石、坚硬土或软质岩石、中硬土、中软土、软弱土,学习其划分标准。(延伸阅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3条)。

六、场地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地区进行勘察时,应确定场地类别。当场地位于抗震危险地段时,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要求,提出专门研究的建议。

七、其他自然条件

做地勘的哥们儿真不是吃白饭的,不只地下的事门清,地上的事一样知道。最大冻深还算是土里的事,温度、风、雪、雷、电就是天上的了。(当然雷电是我打飞机玩的,不归他管。)基本风压自己会算不?又是曾经在很远很远一个小国家,需要给国王建一座宫殿,特意邀请了中国工程师设计。但编规范的老爷子没考虑到中国以后可能会占领这个小岛,忘了写这地方的基本风压。怎么办?

八、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天然地基评价:确认是否适合做天然地基,其持力层在哪个土层等。

要求:地基承载力的修正,必须写出全过程,具体详见计算算例。(地下水对独立基础基底面积有多大影响?γG的取值和水有关系没?看了施大爷的例题,不管你晕没,反正我是晕了。以前地球人和地球程序不是这么算的啊?他娘亲的,又out了?有空都看看,他算的有道理没?)

2、不能采用天然地基的时候,根据地勘建议及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选取基础方案。

3、有无软弱下卧层,如有,需补充软弱下卧层验算文件

地基承载力修正算例:

1、本工程±0.000=1000,基础底标高为-3.200,相当于绝对标高996.800。

2、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采用1-1’、2-2’两个剖面图。基础持力层为第③层粉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30KPa;粘粒含量为15%,查《地基》规范表5.2.4,得: ηb=0.3,ηd=1.5

3、本工程室内外高差为0.45米,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得: d=3.2-0.45=2.75m

4、地下水位标高为998.50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为19KN/m3,由于在地下水位一下,其浮重度为: γ=19-10=9kN/m3。

γm=(18x1.5+9x1.7)/3.2=13.22kN/m3

5、fa=fak+ηbγ(b-3)+ ηdγm(d-0.5)=130+0.3×9×(6-3)+1.5×13.22×(2.75-0.5)=182.7kPa 筏板反力为170kPa

九、根据地勘报告,明确标准冻深和最大冻深,此项直接影响基础埋深。对冻胀有影响的构件,优秀结构工程师需要知道采取何种措施来处理。(引申一下:啥样的土会冻胀?)

十、基坑开挖建议:放坡坡率(定义:),支护方案及施工降水措施。

地勘部保密制度 篇5

根据大队要求,地勘部完善保密制度。由于地质资料是着手开展地质工作的前提和依据。地质资料的保密工作是地勘单位基础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保护重要的信息资源、创造地勘部经济效益、维护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我队实际情况以及地勘单位的工作性质,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增强地勘单位保密法制观念、强化保密宣传教育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

由于地质勘查队伍存在长期野外作业,这就造成各单位保密工作小组很难做到实时监管。因此增强全体职工的保密法制观念,做好保密宣传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有些人的保密意识淡薄,保密观念落后,受“无密可保”、“有密难保”、“保密无用”的思想所影响,对地质资料保密的认识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保密教育,筑牢保守秘密的思想防线。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决防止和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和侥幸心理,经常开展保密教育工作,把地质资料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讲清道明,把泄密的危害和后果讲足说透。严格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应做到守口如瓶,万无一失,把保守地质资料秘密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二、抓好保密制度的贯彻落实

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保密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对涉密纸质档案、磁性介质的借阅、保管、移交、销毁等环节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确保万无一失。要按照《保密法》和《档案法》的规定,制定涉密地质资料、文件在保管和利用中的保密工作制度,制定细致完善借阅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各项借阅规章制度的条文应严密而简明,便于执行,并在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不断充实和完善,确保涉密地质资料、文件的安全。涉密档案应单独装订保存,严禁与非密级档案材料进行混卷装订,避免造成档案在利用中出现涉密扩散问题。要认真抓好涉密载体管理、抓好重大涉密事项的保密管理。档案库房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制定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内。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阅览、复制、传真和摘录涉密档案内容,更不得私自撕拆、涂改。保密档案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核对、检查、维护,确保安全无恙。

三、突出重点,狠抓地质科技档案的管理与保密

地质科技档案是指在地质勘查、科学研究等活动中所形成的科学技术档案。包括区域档案、固体矿产地质档案、石油地质档案、海洋地质档案、水文地质档案、工程地质档案、环境地质档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测绘档案、试验测试档案、探矿工程档案、科学研究档案等。它可分为原本地质档案与复制本地质档案。地质科技档案是地质工作最为珍贵的、不可重复获得的第一手地质资料。做好地质科技档案工作是地勘单位基础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保护重要的信息资源、创造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维护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必须做到集中管理、有序管理和安全管理。重点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强化认识。地勘单位领导要对地质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及时研究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档案的规范化、制度化、保密化、利用化管理创造条件。其次,要及时归档。各部门和各项目负责人在资料形成的过程中,要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负责,并及时将档案进行鉴定、整理,并完整地移交档案室。档案工作人员要定期或经常督促和指导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更正。这样,使地质资料从产生和形成的那一刻起就有人对它的收集、整理、归档以及完整性、准确性负责。第三,要落实责任。做好档案工作,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是基础。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要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这既是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档案保管工作的目的。档案保管人员的具体任务就是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编目、入库和日常保管等,确保档案不丢、不坏、不散、不乱。目前,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也要引进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自动化管理,这将使原有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更上一层楼。

四、加强保密技术防范和管理

在地质资料保密技术发展上,要特别关注对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管理。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及对外合作的增多,境内外人员流动频繁,科技领域对外接触更为广泛。一些敌对势力必然会利用这些条件,采取各种方式渗透到他们以前难以进入的科技行业,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更为广泛和便捷的科技情报搜集活动,地质资料保密工作形势更加错综复杂。针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地勘单位当务之急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加强内部管理,配备必要的防范设备,增强涉密网络的技术防范能力;二是抓好互联网上的防泄密工作,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责任制,定期进行网上信息检查,确保涉密信息不连接网络。

地勘个人工作总结 篇6

一、领导重视,加强领导

院领导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工作的议事日程,认真贯彻队20XX年度安全和产工作意见。院领导亲自制订地勘院20XX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布置安全生产任务,落实各部门的责任,并在下半年安排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院领导定期主持安全生产学习,根据本阶段布置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每次到到项目检查生产的同时,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并随时电话通知各项目在不同季节抓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做到安全生产管理常抓不懈。

在院领导的督促和带动下,各项目经理也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并按照队、院安全生产的要求,把安全生产管理和生产管理放在同一位置,各项目部设置兼职安全员,明确任务和责任,安全生产管理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使安全生产管理无死角、安全生产真正做到横到边侧到底。做到安全和产管理网无漏洞,安全生产责任链不断链,确保安全生产管理的正常进行和全院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

二、落实责任,狠抓落实

根据院安全生产责任链的规定,全院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20XX年度各级共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83份。在责任书中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使各级、各岗位明确自己应该在安全生产中做什么?怎样做。

三、加强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

根据院安全生产管理网的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专职安全管理兼管安全。院领导对各项目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按照队、院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进行指导和监督,帮助各项目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并逐条逐款督促执行,确保野外工作顺利进行。

四、加强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和技能

院结合“百日”安全活动和“安全月”活动对干部、老职工、新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再教育和上岗教育,从法律上明确给大家讲相关的法律条款、队、院的规定,各自的法律责任、列举案例、如果发生事故将会产生的后果。野外工作应注意事项如:野外填图、槽探偏录、坑道编录、钻探编录、雨季、雷暴天气,洪水季节以及野外交通运输等,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五、安全资格培训

根据《安全法》和局、队、院的要求,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院领导、专职安全员、项目经理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复训,全院共有36人次进行培训和复训,全部考核通过并获证书,共用资金2.5余万元。

六、加强制度化建设

20XX年度拟编了院《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考核办法》、《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和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会议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资料流程》、《民工及协作队伍安全和产管理暂行办法》,修改了《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制订地勘院《安全生产管理网》和《安全生产责任链》,完善了地勘院的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制度。

根据队、院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的相关规定,对重要野外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检查。专职安全生产管理员和局安全生产检查组和队安全科对野外重点项目进行安全生产检查,了解和熟悉野外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对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并督促整改,直到完善。对特别远的西藏和新疆两项目就委托检查生产的院领导对该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专职安全员随时用电话跟踪各项目的安全检查生产情况,并告之本季节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应抓的重点,做到基本能掌握野外项目的安全生产情况和各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七、强化爆炸物品的管理

重庆市南川项目施工中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是用我队的,我院没有直接参加管理,管理起来有很大难度,根据这一情况,我院落按照《民用爆炸口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合同,明确双方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并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按《条例》的要求,合法购买、库存登记、领用登记,按照公安机关的要求作好各种资料。参加管理使用爆炸物品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确保零事故,到目前为止,未发生事故和公安机关机关处罚。

八、加强交通车辆的交通安全管理

项目所处地:今年我院项目分布较广,战线长,有成都地区、乐山市、凉山州、海南省、西藏、新疆、重庆市。道路情况复杂,天气变化也很大。使用车辆也较多,有称车和院里的车,运输任务较重。从院领导和各项目经理到驾驶受都高度重视交通运输。院领导多次召开交通运输安全专题会,强调各级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交通安全,提高安全意识,驾驶人员必须依法驾驶车辆、驾驶技术好驾驶人员,确保交通安全。由于车辆和驾驶人员经常分散在各地难以集中,院里就通过电话提醒驾驶员和项目经理要注意交通安全和本季节应注意的事项。通过全体驾驶员和项目经理的共同努力,今年到目前安全公里数已达十万余公里,无事故和违法记录。

内蒙古地勘单位改革 篇7

热度 5已有 845 次阅读2011-7-19 17:27

(一)“内蒙古模式”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005年,在经过调研的基础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全国率先对属地化的国有地勘单位进行了整体性改革。改革以“事企分开、转变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为目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剥离了地勘单位社会的职能;将离休人员的经费单列管理,经费由自治区财政全额解决;在劳动人事和经费、编制上,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管理机制,在职人员经费包干,编制注册管理;整合地勘单位资源,组建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矿业(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地质勘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地勘单位的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3支国有地勘队伍于2008年完成的总收入比改革前的2004年翻了3番,实现利润翻了6.5番,上缴税费翻了8番,职工人均年收入增长了3倍,国有净资产增加了近1倍。

业界为内蒙古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总结出3个特点:

一是抓住了机遇。内蒙古地勘单位的改革从2005年开始,正好是矿业上升期,外部环境较好,投资非常活跃,地勘工作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内蒙古正是抓住了这个机遇,借助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

二是内部的企业化改革加速。自治区政府下发文件,成立了三大省级集团公司,深化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建立市场化运作的新体制,“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初步建立起勘查新机制,土地全部转为经营用地,装备得到更新,人才得到充实,内部企业运作更加灵活,取得了重要的找矿成果。

三是用足、用好国家和地方的扶持政策,用“三不变”稳定了地勘队伍,减少了改革的震荡。更重要的是,发挥优势,突出地质找矿主业,走“属地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勘查开发一体化产业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了一批有规模的矿业企业。

需要指出的是,“内蒙古模式”迄今只能称得上是开了个好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业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地勘单位的事业“壳”还存在,进入地勘企业工作的地质职工身份也未转化,充其量只能称为“内部企业化”。当然,这种说法也有值得商榷的余地,非黑即白,或者非白即黑,在改革进入成熟期时,“定色”已不会这么单一。但是不管怎样,“内蒙古模式”引起人们兴趣的亮点是,这项改革促进了3支队伍的“勘查开发一体化”,而当地政府在政策上也给予了足够的倾斜,比如配置了优质矿权,使地勘单位有底气与社会资本结合并进行矿业开发,从而形成开发反哺勘查的良性循环。但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其它省(市区)能“复制”这种做法吗?特别是矿产丰度不高的省份,又该怎么办呢?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改革的思考

口张战勇1赵首军2张国强3任梅45

(1234内蒙古财经学院公共管理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5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871)

【内容摘要】在新的形势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地勘单位改革,走市场化道路,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地勘工作新体制的必、然。然而,在改革过程中如何解决发展与和谐、效率与公平是很多地勘事业单位单位转制过程中的难题,被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称之为“内蒙古模式”的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改革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和谐;地质勘探;事业单位改革;发展。

【作者简介】张战勇,内蒙古财经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非营利组织研究。

赵首军,内蒙古财经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组织行为学研究。

张国强,内蒙古财经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公共政策研究。任梅,内蒙古财经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一、引言

从2005年12月开始,三年间,我们课题组对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下称内蒙古地勘局)进行了两次调研。在前期调研时被调研单位的职工对改革有许多意见,更多的是不理解和不满意.对改革情绪大、抱怨多。事隔两年后,内蒙古地勘局的改革成为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成功典范,从内蒙古自治区确定的十七家改革试点单位中脱颖而出,在全国地勘改革中被称为“内蒙古模式”。为什么改革前困难重重,改革后不仅确保了社会稳定,事业得到了发展,而且单位收入、个人收入就能得到大幅提高,事业得到了发展。这被内蒙古地勘人谓之“和谐发展和谐改革”,值得我们思考。

二、内蒙古地勘局的改革

历程与现状

1.内蒙古地勘局的改革历程。内蒙古地勘局成立于1956年,原称地质部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由地质部直接领导。1958年中央决定将地质局下放到各省管理,1963年又改由地质部垂直领导,1970年再次下放到自治区,实行双重领导以自治区管理为主。1980年又改为以地质部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1994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实行政事、政企分开,将内蒙古地质矿产局分为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厅和地矿部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内蒙古地矿厅为自治区政府地矿行政主管部门,地勘局仍实行以地矿部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1999年6月,正式由国土资源部划归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并更名为内蒙古地勘局,由国土资源厅归口管理,为正厅级事业单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国办发[1999]37号文件印发的《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经历了二十多年改革的地勘单位,属地化的改革已经完成,按照《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要求,在完成属地化以后,地勘单位必须进行企业化改革,《改革方案》提出的“企业化”其本意是指地勘单位整体事改企。

2005年初,内蒙古地勘局被列为自治区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厅关于地勘单位深化内部企业化改革组建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在全局全面推进内部企业化改革。2006年初,在内蒙古地勘局的基础上正式组建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公司机构的组建,于2006年7月28日,正式挂牌。目前全局自上而下按照事企两种管理和运行模式运行,建立健全了考核体系、分配制度等管理制度。离退休人员已经费单列,单独建账管理。所属六所子弟小学移交地方管理。

2.内蒙古地勘局现状。内蒙古地矿局所属事业单位十九个(如表1),两个公司,其中地勘单位十七个,从事矿产勘查单位九个,区域地质调查单位两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单位三个,探矿工程施工单位一个,矿产实验研究测试单位一个,地质测绘单位一个,分布在全区各盟市。共有职工15664人,其中在职职工7766人,离退休职工7898人。在职职工中高级职称345人,中级职称1618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776人。全局有十九类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地质类专业主要有:矿产地质、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测绘、分析测试、探矿工程、采矿、选矿等十二类专业,占技术人员总数的92%,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主体。

2005年至2008年,内蒙古地矿局共申报国家和自治区地勘项目485项,获得自治区地勘项目资金共7.62亿元。同时积极承揽市场地勘项目1627项,获得资金16.08亿元;近三年多来,解决内部待岗职工900余人重新就业,增加社会就业岗位3600余个,有效地缓减了局和地方政府的就业压力;在2005年大幅度增加下岗职工生活费的基础上,从2006年起每人每年又增加了1000元,人均达到9300多元;三年来,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的力度。全局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50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07人,有效地缓解了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局面。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显著成绩,特别是作为自治区境内规模最大、科技实力最强的国有地勘单位,地质找矿的主力军作用发挥明显,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力显著增强,为今后较长时期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三、内蒙古地勘局改革的背景和面临的困难

1.改革的背景。中国地勘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源自于1978年以来近三十年来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源自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源自于当今中国的经济体制、行政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大环境。就内蒙古地勘事业单位的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中央政府要求全国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和逐步实现企业化经营。1999年,在国务院第十五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中,提出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和逐步实现企业化经营。企业化经营是指地勘队伍要按照政企(事)分开的原则,逐步转变事业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机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其次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明确了内蒙吉地勘局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改革思路。内蒙古自治区区直事业单位改革于2005年3月15日正式启动。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内蒙古地勘局、有色地勘局、煤田地质局纳入自治区直属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涉及约26916人。自治区对地勘行业的改革,思路是:包死地勘经费投资(拨款)基数,剥离离退休人员进行单独管理,费用从地勘单位事业经费中切出单独管理,以后国家政策性调资和地方政策性补贴等增资费用,由自治区财政全额拨款解决。

第三是其自身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实现地勘事业的发展。来自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压力和来自于自身迫切发展的动力,上压下推,使内蒙古地勘事业单位的改革的进程加快、全面提速,帮助自己的员工走向富裕之路,谋求稳定、和谐的发展。

内蒙古地勘局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始了本轮事业单位改革的工作。国家层面要求“切实把地质工作摆在国民经济的先行地位,全面增强地质勘查力度”。自治区要求加快企业化的步伐。如何在深入改革的过程中发展地勘事业确实是摆在内蒙古地勘人面前的难题。

2.改革前面临的主要困难。(1)人员问题。一是离退休下岗人员。内蒙古地勘局成立于1956年,共有职工15664人,其中在职职工7766人,离退休职工7898人,其中在职的7766名员工中有近4000名是下岗人员。如果直接走企业化的路子,那么近12000人的离退休人员和下岗人员这些弱势群体怎么办?是我们调研组两次调研该单位时都被谈起的问题。内蒙古地勘局认为改革必须确保稳定,尤其目前国家没有成熟的事业单位保障体系,不能采取甩包袱的办法,将这些人推向社会。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英才蔚起,国运方能昌盛。自上世纪80年代未至本世纪初,由于体制的转换和世界性的地质矿业市场走低,百万地质大军突然之间无所事事、无所适从,地质院校纷纷改换门庭,地质职工纷纷买断工龄、民营、下岗、改行、调动、退休和提前内退,人员大减,元气大伤。内蒙古地勘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一方面招不来新人,另一方面自己本局考出去的硕博无人返回或留不住。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域原因,也有学生本身原因。没有人才,何谈发展?

(2)设备问题。发展事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和人才,有了专门的技术人才,没有好的勘探设备好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内蒙古地勘就面临着这样的状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地质工作任务少,国家对地质勘查单位的设备投入基本没有了,地质市场竞争激烈,即使有一些地质工作,也由于恶性竞争而大幅度地压低价格,使地质勘查单位没有利润空间,以养活队伍成为突出问题。因此,十余年时间,多数地质勘查单位的设备更新和改造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我们在调研时,很多被调研单位人员都谈到设备落后直接影响地勘的结果,加大了勘探成本。内蒙古地勘的勘探设备只能勘探到地下200米而且不精确,与发达国家普遍具有开发800-1000米、最深达4000米的能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3)资金问题。地勘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风险高、投资长、未知性很强的行业,长期以来依靠国家投入。目前易发现、易识别的地表露头矿越来越少,隐伏矿和深部矿成为找矿主体,找矿勘查难度急剧增大,找矿工作停滞不前,传统勘查技术日显其绌,找矿风险越来越大,探矿成本越来越高。近年急剧增长的资源需求掀起了我国的新一轮找矿高潮,中国的地勘业和矿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许多投资者都亲眼看到了矿业开发的高利润、高回报,大都有意投资矿业。然而,投资者通常不愿意涉足前期的探矿领域,所以如何解决资金问题是地勘行业改革面临的困难之一。

(4)市场问题。内蒙古地勘局局长说:“地勘市场不发育,全局没有形成稳定上规模的产业,经济停滞不前,队伍面临着多方面的生存压力。这是改革前地勘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与之伴生的则是地勘单位意识封闭、观念陈旧、视野狭隘。”这些都是阻碍地勘经济发展的桎梏,必须在改革的推进中迅速解决。我们在调研时发现很多同志都谈到,地勘市场发育不好直接影响企业化改革。

四、内蒙古地勘局改革的主要措施

1.政策保障,减负前行。2004年在自治区提出要求地勘行业进行改革之初,内蒙古地勘局就和自治区提出了上述困难,希望自治区帮忙给与解决。自治区政府充分考虑到地勘单位改革可能面临的问题,明确表示“要钱比较困难,要政策可以”,给了内蒙古地勘“三不变”(即地勘费不减,事业帽子不摘,职工身份不变)、“三自主”(即自主用人,自主分配,自主经营)的基本政策。另外,按照自治区政府提出的“突出主业、收缩辅业”“发展比较优势产业”的产业发展方向,经过几年来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和工勘施工三大主导产业在全局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加大。将地勘单位办社会的职能移交地方,包括中小学校、技校、资产、经费等全部下划到所在地属地管理。离退休人员经费从各地勘单位财政应拨款基数中划出,单列管理;以后国家和自治区增资费用,由自治区财政全额拨款解决,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此外还给出了更加具体的政策扶持,如矿权评估价款的10%提取勘查基金用于支持地勘工作;相关矿权价款可部分或全部转增国家资本金;中央安排的政策性补贴继续用于地勘单位;同等条件下地勘项目优先安排给自治区地勘单位;职工养老保险、住房改革支出与其他事业单位同等对待。

2.内部变革,激活事业。内蒙古地勘局这次内部企业化改革中,坚定不移地走“探、采、选、冶”一体化的地矿产业发展道路。矿山企业实行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经营管理实现了高起点、高质量运行。完成资产清查核实工作,事企资产彻底分开,划转到企业的资产已经评估确认,并经自治区财政厅批准,事企财务已分体运行。重点加强资本运营,矿权运作、项目筹划、产业布局、发展规划等重大决策的管理,对整合重组的地勘单位和企业赋予经营自主权,建立以资产经营责任制为核心的生产经营考核体系,重点考核经济效益、发展速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这也意味着,企业的经营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利润。

新组建的产业公司和各企业再投资企业,全部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融资、职工人股,组成混合型经济结构,经营决策和监督管理按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办事,增强了投资、决策的透明度和科学化。与此相适应,按照新的管理方式,集团公司职工的原身份、职务、级别等全部进入档案,实行岗位管理。

在分配制度上,以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股权分红为主,收入与业绩、效益等贡献指标挂钩。其中,地矿集团对直属企业、地勘企业主要经营者试行年薪制,按经营业绩兑现工资、奖金,经营业绩突出的年收入在40万元以上。

五、对内蒙古地勘局改革的思考

1.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发展事业。我国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是理顺关系、转换机制,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通过内部管理改革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事业单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要发展事业,日益回归“公共服务”的本色。

我们在调研时,很多被调研人员都谈到地矿行业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事业发展偏向功利,丢失事业等现象需要有关部门考虑。地质资源勘探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转向企业后,一定会追求利益最大化,笔者这里尤其想提出的是发展事业的问题。很多事业单位经过几轮的改革,不但没有激活事业、发展事业,反而丢失了单位、丢失了事业,比如很多科研机构,现在就依靠单位的房子获得租金来过日子,根本谈不上发展事业。

2.改革要以人为本,成果共享。事业单位改革的难点不仅存在观念问题、体制问题等,而且最为棘手的是“钱”和“人”问题。“钱从哪儿来,人到哪儿去”这个过去困扰国企改革的问题,今天同样困扰着事业单位的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中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等做法,不仅挫伤了工人们的积极性,而且对正在推进的事业单位改革中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深入推进的改革增加了难度。为此,内蒙古地勘局在改革方案的设计上更少针对“人”,更多考虑“事”。在观念上努力改变把人当作垃圾、负担,当作被处置安排的对象。树立以人为本,人才第一,人是企业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的观念。改革的关键在人,发展的动力在人,用事业来鼓舞人,用机制来激活人,用制度来保障人,用实实在在为职工办好事来凝聚人,调动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事业不断前进。

内蒙古地勘局充分肯定以往内蒙古地勘人的劳动贡献,体恤当前地勘人的生活艰辛与家庭困难。在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上,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突出稳定。坚持群众得利益;坚持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坚持改革成果共享。

3.改革应允许失误,发挥地方改革的智慧和动力。我国现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以及事业单位本身的发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所以必须改革。但是怎么改?事业单位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办法,改革需要符合中国国情。正如成思危所说,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河对岸在那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改革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既然没有经验,那么改革应该允许失误。任何领导,任何人都不是先知先觉,不可能在改革中不犯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允许失误,否则,改革者束手束脚的去做,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内蒙古地勘局在改革之初如果背负着过重的心理负担,我相信不会这么顺利的深入改革,不会发挥出这么多改革的智慧和动力。《深圳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首次将政府与改革以法定的关系确定下来,提出“无腐败”改革可免责。我们课题组认为是值得推广的办法,当然我们也不能放任某些人在缺乏调研,缺乏科学分析的去改革。

内蒙古地勘局改革之所以成为全国地勘事业单位改革的成功典范,首先来自于“三明”,即中央的高明、地方的开明与改革事业单位的精明。其次来自于政府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中央政府不仅指出了全国地勘事业单位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大趋势,而且提供了相关政策支持。第三是改革的结果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值得其他事业单位改革时借鉴。

(本文系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政事分开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分类改革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改革实践为例》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06822032)

参考文献:

1.乌恩:《内蒙古自治区三大地勘公司正式挂牌》,载《西部资源》2006年第4期。

2.路京生、周海萍:《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三部曲》,载《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年第II期。

3.汪民:《在全国地质勘查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国土资源通讯》2005年第17期。

4.陈兴龙、曾祥忠:《新的经济体制下有色地勘单位发展战略探讨》,载《理论与当代》2008年第1期。

5.米保林:《改革发力创新发展》,载《中国有色金属》2008年第8期。

上一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下一篇:开学收心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