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经济(精选12篇)
地勘经济 篇1
一、地勘单位概述
回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我国地质找矿事业有过辉煌的业绩和丰硕的成果,也有过低谷和阵痛。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以后,地勘事业迎来了春天,在实施找矿突破战略中迅速崛起,旌旗高扬。从地质找矿中的一次次重大发现,到矿业权的运作,从矿业开发上的一次次突破,到地勘延伸业的全面开花,无不折射出全国地勘队伍的思想解放和敢为人先的胆识,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地勘人的智慧和心血。
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企业化经营改革以来,全国各地勘单位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不断扩大服务领域,艰苦创业,谋求发展,增强了适应市场能力,保持了队伍稳定,取得了新的成效。但是,由于地勘单位长期吃皇粮,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人们的市场观念淡薄,等待上面的政策,观望形势的发展,盼着总有一天能“东山再起”。另外,再加上地勘单位队伍庞大,欠账多,技术装备落后等,给企业化经营,进入市场竞争造成一定困难。因此,地勘单位经济要有所发展,必须在更新观念、强化素质,提高技术、改善设备和广开门路、拓宽渠道上下功夫。
二、地勘单位经济现状
(一)经济规模小,财政状况差
经济规模小,经济实力不理想是基层地勘单位的典型特点。详细考察当前基层地勘事业单位就会发现勘查项目非常少,资金积累的底子也非常薄弱。加上财政拨款少,在实际工作中不仅不能投入足够的资金完成正常的勘查工作,而且还不能满足职工的基本需求。基层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捉襟见肘,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这种情况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来解决。
(二)面对分类改革,难以抉择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在这个大前提下,地勘事业单位面临着走事业还是走企业路子的抉择,选择事业或者是企业各有利弊。选择企业路子就需要自负盈亏,实际工作会面临更多挑战,企业将无法得到财政拨款。选择走事业路子,虽然能够得到财政支持,但也存在着拨款不足、人才培养和引进受体制限制等问题。
(三)融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地质勘探行业的融资主体是大型矿山企业。这些企业通常是通过贷款形式取得资金,筹资渠道相对较窄,筹资困难严重限制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基层地勘事业单位面临的情形更加复杂,往往通过与矿山企业进行联合勘探的协议合作方式来解决勘查资金不足的问题。相比较而言,国外地质勘探行业有多种融资主体,也决定了多种融资方式和多元化的投资路线,使得地质勘探企业本身受到的限制非常小。解决企事业单位融资难的问题是实现基层地勘事业单位转型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进一步推进分类改革的重要前提。
(四)现行管理体制影响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基层地勘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表现最为典型的问题就是缺乏弹性。当前地勘事业单位的机械条例严重限制了生产力的健康发展,严格的分类机制使得基层事业单位很难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来变更机制体制。这样一种严格的管控方式实际上是割断了地质勘查同地方经济以及区域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国家按照行政区划来配置地勘队伍的行为,实际上是把地质勘查生产力同地质条件相脱节了,在这种背景下地质勘查队伍长期处于低效益的境地,勘查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五)地勘单位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勘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人才,同样的,企业的发展也需要不断补充新的人才。任何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没有人才,组织就不能取得长远发展,更谈不上不断进步和自我完善。对于地勘单位来说,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单位的长远发展。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不少地勘单位的人才十分匮乏。有的企业虽然有一些专业人员,但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培训,经验也不够丰富,责任心不强,不能履行好作为一名地勘人员的基本职责。地勘人员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单位利益和国家利益总体上讲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发生冲突。当单位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员工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三、完善地勘单位经济的对策
(一)提高职工基本素质
国家是由人组成的,人才的多少与质量好坏也决定着国家的发展。要想大力完善地勘单位经济现状,必须加强对职工的能力培训,提高职工的全面素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勘工作从内容到形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对职工的学习能力和适应变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能力是每个企业都很看重的,职工不但要将所学到的理论很快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上,还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融入企业,融洽地协调人际关系。诚实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对地勘行业更是如此。地勘工作要经常处理一些很繁琐的细节性问题,这就要求职工要有踏实的工作态度,具备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并愿意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总而言之,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全面素质,增强职工灵活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不断巩固自身的基础知识,培养职工的责任心和创新精神,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二)完善更新技术设备
目前,各勘单位普遍存在着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的现状,适应不了市场竞争的局面,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地勘单位属地化后,逐渐会由国家的事业单位转变成企业,全面走向市场自谋发展,自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地勘单位的优势,提高技术,改善设备也成了地勘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就拿工勘桩基施工来说,90年代曾红火时,但其科技含量不高,外行人一学就会,又不及时更新设备、改变工艺,现在很多单位这一优势己不明显,仅在苦苦支撑,无太大的发展前途。因此,地勘单位只有提高技术,改善设备,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
(三)全面拓宽经济渠道
地勘单位由原来单一的地质找矿转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这也是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地勘单位以前那种单一的、封闭的地勘经济,再加上目前国家对其投入的减少。几十年老一样,死守“阵地”,一条道走到黑现象,使地勘经济发展滞后。目前,地勘经济己形成以地质调查、工勘施工、矿产开发和多种经营四大产业。这四大产业形成了地勘经济发展的支柱。但是,由于地调项目任务逐年减少,工勘施工竞争激烈,矿产开发举步维艰,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走多种经营的路子,广开门路,拓宽渠道,多路“出击”,这样才能适应市场,占领市场,以促进地勘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各地勘单位围绕“三产”求发展,诸如,有的创办了工厂及各种来料加工,有的办起了酒店和宾馆等,结合各自实际、市场动态,想方设法调整经营,确定自己在市场的位置,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能力。
(四)健全内部激励机制
针对基层地勘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存在的效率不高、员工积极性不强等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一是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的绩效管理考评体系,实现对项目、单位、团队及个人的全方位绩效考评,在工作中要把考评结果当作激励依据,要不断深入绩效分配改革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取消单位的行政级别,正真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机制,对于形成整体干事业的氛围有很大帮助。
(五)不断完善保障机制
地勘行业本身是一个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有着自身发展规律和显著特点的行业,为了保证基层地勘事业单位能够长足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尽量争取大的地勘项目,保障勘查资金的“源头活水”,这对于实现基层地勘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又要根据公益性地质勘查单位的自身特点,借助社会商业性保险平台,建立起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号角的吹响,地勘事业单位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当前基层地勘单位面临着全新形势,经济发展存在不少问题,加强基层地勘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化地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地勘单位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地勘单位现状,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完善措施。
关键词:地勘单位,经济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徐铭阳.关于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思考[J].煤炭技术,2011
[2]杨长健.浅议地勘行业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J].中国矿业,2010
[3]肖兴国.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十大关系”[N].邵阳学院学报,2008
[4]徐广平.当前地勘单位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
地勘经济 篇2
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浙江地勘事业
文章对浙江地勘局如何融入地方经济作了全面论述,进而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发挥地勘队伍的优势,在服务于地区经济中发展自己.
作 者:张盛丰 ZHANG Sheng-feng 作者单位:浙江省地质勘查局刊 名: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PKU英文刊名:CHINA GEOLOGY & MINING ECONOMICS年,卷(期):14(11)分类号:F407.1关键词:融入 区域经济 地勘事业 属地化 地勘队伍
地勘经济 篇3
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阐述了地勘单位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以及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财务管理经济效益地勘单位
0引言
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地勘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地勘单位经济效益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财务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财务管理处于地勘单位管理核心地位。实践证明,通过成功实施财务管理,地勘单位的竞争力也会随之逐步提高。
1地勘单位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1.1提高地勘单位财会人员的自身素质。财会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财会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做为一名合格的财会人员,首先,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维护财经纪律,以身作则,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其次,财会人员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1.2地勘单位必须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财会部门同地勘单位领导的关系以及财会部门同其它职能部门的关系。一方面,地勘单位领导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一个企业正确决策,是在汇集和分析各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特别是财会部门提供的资料。财会部门不仅仅是为企业领导服务的,更主要是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维护财经纪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所以说为领导当好参谋,取得领导支持,是财会部门充分发挥作用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财会部门在参与经营管理时,必须与其它部门紧密配合才能取得准确的会计资料
2加强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2.1管好用好资金,提高地勘单位资金的利用效果。
2.1.1加强资金的平衡工作,充分发挥资金调度作用。地勘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实行财务统一管理,资金统一安排,严格用款计划。根据生产进度情况,着重安排重点项目、紧急项目的资金落实工作。积极处理沉淀资金,盘活存量资产,加速资金流动。地勘单位沉淀资金闲置现象较为普遍,必须对不良资产进行调查摸底,提出积压清单,及时处理变现。采购部门应当对主要材料的经济订货量进行测算,逐渐形成符合企业实际的经济采购机制,降低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节约资金成本。
2.1.2加强帐款回笼,减少费用支出。当前,地勘单位存在着应收帐款逐年增加的问题,使流动资产失去应有的流动性。特别是“三角债”问题的存在使地勘单位的资金周转不灵,甚至影响正常生产。因此,在资金管理中,应把清理“三角债”列为管理资金的重点。为了减少坏账损失,可以考虑以现金折扣方式来进行规避。地勘单位应当建立客户档案,在订立合同时,对客户信誉进行评价,并据此确定回款条件,缩短资金回收期限。对应收款项的管理,首先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清欠。对一般欠款户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催还,对重点户列出帐目清单,集中清欠。其次,对清欠遇到困难要积极寻找债务链,采用实物抵债或多家抹帐方式解决,避免坏帐的发生。必要时,可通过诉讼程序来挽回损失。对货款回收要确定一套清欠工作奖惩机制,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1.3固定资产更新或改造。应当坚持严格审核,快速实施的策略,尽快使资产达到生产状态,进入生产运行体系。一方面使资产功能更贴近市场需求,一方面避免资金长期占用带来的风险。只有尽快加入生产运行体系,才能发挥更新、改造的目的。早日实现盈利,收回投资,为下一轮的资产更新提供资金保障。
2.2降低项目成本,提高地勘单位的利润。最近几年,虽然多数地勘单位在降低成本的问题上尽了很大努力,但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要降低成本,除了改进劳动组织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还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加强。①加强宏观控制,财会部门要坚持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阻止与生产经营无关的费用挤进项目成本中。实施责任成本,提出降低成本的指标,从点点滴滴入手,靠管理、靠技术进步降低成本。②强化成本观念,财会部门必须树立成本水平高低事关单位的生存与发展的意识。借鉴其他单位降低成本费用的经验,由财务人员牵头宣传、教育、培训,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使每位员工都认识到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下,一方面要扩大规模,另一方面要靠练内功,降消耗,降成本,以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占领市场。③实行全员成本管理,成本费用控制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责任,也是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责任,要细化成本费用指标,确保项目成本降低目标的实现。
2.3加强财务监督,遵守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监督对于促进企业严格遵守财经纪律,避免违纪行为发生,以及加强经济核算,堵塞管理漏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财务监督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财务审计。这也是我们实施财务监督的重要措施之一。审计的作用就在于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使我们的资金运作符合财务管理制度。二把监督活动渗透于管理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只有做到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的监督,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监督。三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财务人员如果不遵守职业道德,就必然会违法违纪。财务人员违背了起码的职业道德,就会帮助犯罪分子造假帐、隐匿帐单、甚至销毁帐单,使财务管理失控。
3加强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3.1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清产核资、完善原始记录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计量和实物收发领退制度。一是清产核资。清产核资包括清理财产和核定资金两个方面。清理财产是通过地勘单位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盘点,弄清现有资产状况。财会部门在定期对国有资产的存量、分布结构和效益进行分析,为地勘单位管理提供资料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国家的规定制定地勘单位资产管理办法,促进闲置的资产处置和利用,盘活资金。二是完善原始记录和定额管理制度。建立原始记录要注意准确及时,简便易行,讲求实效,符合企业管理的需要。为了完成降低成本的任务,地勘单位必须实行定额管理,这是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有效途径之一。
3.2编制财务计划,作好编制计划前的财务指标预测工作。编制地勘单位财务计划前的财务指标预测是编好计划先决条件。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一是确定预测目标,收集与预测目标有关的原始资料;二是选择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运用所选定方法和建立的模型进行预测;三是对选定的预测方法,所建立的预测模型以及得到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修正预测结果,作出最后预测。
3.3组织日常管理。如对地勘单位财务计划指标的分解和归口分级管理,财务计划执行中的预测,财务指标完成情况,财务收支等。
3.4开展财务检查分析,要认真对地勘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对地勘单位检查的结果如实上报上级机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
关于地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篇4
1 地勘单位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1. 1 转型升级是地勘行业市场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地勘单位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当前地质工作中矿产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要求下,地勘发展遇到了新的形势变化,最突出的就是地勘行业的投资整体减少。面对这些新变化,地勘单位必须对自身传统的产业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积极的适应新的市场形势,拓展服务领域,才能实现地勘单位的持续发展。
1. 2 转型升级是培育地勘单位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以技术服务为主要模式的地勘单位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着明显的打工经济的特点,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常态下,已经难以稳定支撑地勘单位经济发展与效益提升。这就要求地勘单位必须着力转变自身的经营发展模式,从单纯的技术服务逐渐地向投资开发以及自主创新等方面转变,进一步的形成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
1. 3 转型升级是地勘单位实现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
我国的地勘单位,大多数都是事业单位或者是由事业单位改制而来,在市场化经济形势的影响下,经济发展、效益收入以及职工管理等各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地勘单位进一步的转型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以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
2 地勘单位经济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2. 1 缺少相对较为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
在当前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内地质勘探项目数量不断减少,以采矿和探矿为主要业务内容的地勘单位经营发展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特别是一些地勘单位地勘能力不强,资质级别不够,市场内的竞争力不强,在矿权与地质项目不宽泛的形势下,迫切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寻求新的产业,实现地勘单位的长远稳定发展。
2. 2 对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认识不全面
矿产资源是一种非常紧缺的不可再生资源,但是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在开采利用的过程中却还存在着较多的浪费问题。深层次的原因是地勘过程中对于矿产资源的层次分析不够,对于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的技术指导不足。实现地勘单位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在这些方面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提高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2. 3 地勘单位缺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一些地勘单位在自身的经营发展过程中,缺少领军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致使地质工作以及地勘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制约。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匮乏,造成了地勘单位技术创新能力差,一些新的技术工艺以及新的方法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应用,影响了生产效率。
3地勘单位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3. 1 进一步扩大地勘单位的技术服务领域
地勘单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地质灾害治理、环境地质工程、土地整治等方面做好文章,不断扩大地质技术服务领域,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巩固原有的地质技术服务工作,在提供地质资料服务、开展资源潜力评价、环境资源评价和开发研究、农业地质研究、城市地质调查等方面提供更高效快捷的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地投身于新能源的勘查开发,诸如页岩气和地热资源等方面,这需要地勘单位加强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新型能源资源勘查开发形成自身业务的延续发展。此外,地勘单位还应该积极探索在传统矿产资源的接替资源勘查、地下水资源勘查等方面不断地拓展地质工作空间,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地勘单位的稳步发展。
3. 2 积极延伸产业链条
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地勘单位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应该加强对自身产业链条的延伸,特别是积极探索加快实施探采一体化,从根本上转变地勘单位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地勘单位应该积极通过公共交易平台开展矿业权交易,尽可能的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资源优势吸引外界的社会资本发展矿业经济。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加强与银行、财团、公司的合作,依托地勘单位的项目多渠道进行融资,通过控股矿产建设,积极探索资源勘查与开发相结合的产业发展道路,进而促进地勘单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产业链条的延伸中,还应该注重向上游延伸,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使用价值,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突破找矿技术,依托科研成果,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产生市场价值。
3. 3 实现地勘业务的外延
现阶段,我国正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国家相关的扶持产业政策也非常多。作为地勘单位,实现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这方面做好文章,积极探索 “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与中亚、欧洲等国家合作,不断地拓展国外的地质勘查市场。需要注意的是,拓展境外勘查市场,应该全面的研究相关国家政策,规避风险,以尽可能地提高地勘项目的成功率。尤其是在进入目标市场以前,应该广泛全面的搜集这些区域的相关业务资料,按照项目申报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程序要求及时掌握申报项目的资料送达、评审进程、立项与否、扶持方式等,提高项目申报和合作的成功率。
3. 4 创新地勘单位的人才管理工作机制
对于地勘行业而言,人才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必须着力解决地勘单位存在的高素质人才短缺、人才供给不足、人才引力不强等一系列的问题。第一,应该改革地勘单位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管理,尤其是充分考虑岗位、技术、贡献、业绩等方面的绩效情况,制定更有效的激励机制。第二,应该进一步创新地勘单位的人才选拔机制,通过公开竞争或者是人才引进等途径,吸引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骨干人才,提高地勘单位的技术创新能力。第三,应该进一步加强地勘单位的人才培养力度,重点是结合地勘单位的业务、单位的经营管理等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为地勘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4 结论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地勘单位的经营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地勘单位,要实现自身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自身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型,尤其是在市场定位、内部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更有效的经济发展途径,依靠转型来破解地勘经济的发展难题,形成地勘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进而促进地勘单位经营管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高。
摘要:当前,地勘行业整体发展处于低潮时期,迫切要求地勘单位转型自身的经营发展模式,实现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影响地勘单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并就实现地勘单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可以为地勘单位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徐占海.努力实现“四个”转变推动地勘经济科学发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9).
[2]石长玲.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促进地勘经济发展[J].对外经贸,2014(3).
[3]王强.地勘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7).
地勘经济 篇5
(一)同志们:
今天来参加一年一度的全省地勘工作会议,一来是和大家见见面,对大家一年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还有就是想进一步了解一下情况。昨天晚上看了你们局的工作报告,我觉得报告写得非常好,希望你们能好好研究,认真地贯彻落实,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把今年的工作搞得更好。
去年的一年,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情况都不错,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逐步加大,效果也在逐步显现。大家都知道,去年全省的完成了亿,增长了%,财政收入完成了亿,增长了%,提前两年完成了省里定的“十五”计划的目标,财政收入比年翻了一番,这两个主要指标应该说是非常不错。工业经济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比前几年进一步扩大,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了亿,增长了%,增幅在全国排第三位,对全省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亿,增长了%。这是多年来没有的,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农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也有了比较大的增长幅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元,增长了%,全年情况比较喜人。同样,和全省的经济形势一样,省地勘局作为我省经济建设中的一支重要的基础力量,去年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全局实现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了,职工收入达到了元,内部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产业经济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队伍稳定,人心向上,各方面情况非常不错,也为全省的经济发展特别工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对地勘局广大职工去年的辛勤劳动和做出的贡献表示充分的肯定和感谢。
大家通过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人代会精神,也都感觉到了,现在一个中心的议题,或者说是焦点、热点的问题就是如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协调发展。我省的产业结构一是比较单一,同时资源型色彩更浓。去年全省经济各方面情况比较好,主要是受资源初级产品拉动比较大,其中煤、焦、铁、钢占的比重很大。当然,产业结构调整在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新产品的开发上,有了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同样是煤,现在规模大了,技术装备水平高了,这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但是实实在在讲,基础型产品价格的回升、市场的好转,对全省经济拉动比较大。这种情况下,山西如何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按照可持续发展,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的转型,任务还非常艰巨。但不管怎样,山西的发展还是离不开资源,再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山西产业的基础,无非是如何进一步有效地、充分地发挥资源的效益,尽可能地减少消耗。现在来看,资源的问题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也是和我们地勘工作紧密相连的。下面,我结合全省的情况,就地勘局下一步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加大地质勘查工作力度
目前,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比较大,省里也好,国家也好,许多探明的资源储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当一批大中型矿山企业后备资源不足,而且一批企业进入了关闭破产,这个矛盾比较突出。这种情况下,我们地勘局要进一步加快地质勘查工作,为大的矿山企业,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储备。比如说在铜、铝钒土、铁的问题上,形势比较紧迫。全省钢的产量已经突破了万吨,铁大概万吨,但铁矿石主要依靠进口,从去年的发展情况看,全国的钢铁企业,有矿的与没矿的效益也是截然不同。太钢效益之所以非常好,一是由于太钢的不锈钢是特种钢,市场价格比较好,但更重要是因为他们有自备矿山。再一个就是铝钒土,全省电解铝的生产能力今年下来就能突破万吨,我们的氧化铝靠山西铝厂根本供应不上,也是要依靠进口,尽管山西的铝钒土储量号称全国第一,但现在也跟不上。再就是铜,中条山有色公司面临资源枯竭,几个矿山都已关闭。还有其他的资源比如膨润土、金红石等没有开发的资源也需要加大勘查力度。报告中你们把中条山铜矿勘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作了安排,一定要抓紧,争取取得突破,为大中型企业和全省经济发展搞好服务。
全面小康社会包括的涵义很多,不光是经济发展,作为环境地质、生态地质、灾害地质等方面的工作也需要跟上,现在比较突出的是地质灾害的问题,我省尤其特别严重,国家非常重视,准备给一部分钱,省里也配套一部分,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但地质工作能不能做在前面,这同灾害发生以后做强救、补救工作,情况大不一样。现在这方面的矛盾比较大,我们要考虑能不能把这些工作做得靠前一些,为地方、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还有水资源问题,对全面发展,建设小康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矿产品研究开发上要发挥地勘局的作用,使同样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你们在有些方面比较超前,你们的金洋高岭土就搞得不错。但有些方面还比较差,有些资源开发的不够,附加值不高,希望加大这方面的研究。
中央地勘基金正式运行 篇6
与试点期间的政策相比,新规究竟“新”在哪里?将给市场带来哪些变化?
编故事、吹泡沫的找矿市场
谁在找矿?市场主体比较复杂。
据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程利伟介绍,大抵有三部分,一是尚在变革中的各色地质队。因为转制不彻底,是名义上的企业,实际上的事业单位,一般都挂两块牌子,即“XXX矿业公司”,“XXX地质勘查院”。二是新近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规模比较大的有紫金矿业、西部矿业等,小的不计其数。三是国有大型矿业企业集团,如中国五矿集团、中国铝业集团公司等,成立了一批矿产勘查公司。
地质找矿的主体还是地质队,目前大约有100个地质局,1000个地质队,号称“百局千队百万地质大军”,但由于找到矿产资源后,收益必须归于国家,故而他们找矿的动力不足,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找矿属于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高风险行业,一般的企业不敢到此试水。炒作矿业权的比比皆是,真正找矿的寥寥无几。(详见本刊2010年第42期《解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
记者看到,在一张中央地勘基金合作勘查项目阶段性成果的处置情况表上,共有7个项目,其中6个都是传统的地质队,如地质勘查院、地质勘探队等。只有一家是真正的市场化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助理、五矿勘查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炯辉告诉记者:“自基金2006年成立时起,我们就高度关注,但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与其合作。”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调控重拳出击后,有些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取而代之的便是对矿业权招拍挂价款的追逐。”
矿业权分为两种,探矿权和采矿权。《矿产资源法》规定,探矿权、采矿权必须要获得政府的行政许可,即取得矿业权证。该知情人士分析道,有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实行矿业权证的招拍挂,譬如名为“XX金矿招拍挂”,但实际上,这块地块仅仅有些找矿信息,充其量也就属于最初的预查阶段,有没有矿都是个大大的问号,风险高达99.3%,大多都血本无归。
但参与竞拍的买家并不清楚,更不了解这个风险。一旦发现这个地方根本没有矿,买家很可能会再包装一下转让出去;下家继续编故事,吹泡沫,看谁上当,看谁接盘,直到泡沫破灭,但初始招拍挂的价款已经流入地方财政的腰包。
缺乏诚信、充满风险的找矿市场始终难以繁荣,找矿突破更是难上加难。
基金向地方政府分权让利
对于中国的找矿企业来说,如何融资,如何化解风险,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中央地勘基金是一项政策调节工具,成立的目的是体现国家意志,繁荣地质找矿市场,实现找矿突破。但据业内人士介绍,有些地方政府盯着的则是矿业权价款的巨额收益。两者的目标有些背离,于是,在基金试点运行启动后,地方政府的反应比较复杂,“有1/3的省份拒绝,1/3的省份观望,1/3的省份欢迎”。
中央地勘基金试点运行4年来,暴露了一些问题,但其本质则是权力和利益分配。因此,基金新规明确表示,“向地方政府分权让利,向合作企业让利”。
程利伟表示,向地方政府分权让利具体表现在,基金所有形成的矿业权或成果处置都委托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处理。基金所有的收益都由中央和地方二八分成,即20%归属于中央,80%归属于地方。
不过,程利伟指出,基金最后的利益分成并不回到基金,而是直接进入中央财政。
有多家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地勘单位对新规表示高度认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处长陈东辉表示,“新规出台后,我们正积极准备与基金对接,进行深度合作。”
基金让合作企业得实惠
基金“向合作企业让利”有三个步骤:首先,确定双方的投资比例。一般来说,基金开始与一个企业合作时,对方拥有某一个区块的探矿权。因为资金不够,或者不愿独资承担风险,找基金合作,这时,基金出资比例为直接投资,对方企业的出资则是该矿矿业权评估作价。譬如,基金直接投资为500万,对方矿业权评估作价为1000万。两者出资比例为1:2。
其次,如果找到矿的几率增大,对方一般会追加现金投资,与先前的矿业权作价两项相加,为对方企业的全部出资。譬如,对方追加现金500万,加上先前的矿业权作价1000万,共计出资1500万,双方出资比例调整为1:3。
最后,双方合资找到矿后,该矿价值如何,一般不进入市场竞价,而是请相关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譬如,该矿价值为4个亿,那么按照当初的出资比例,基金就能拿到1个亿,对方拿到3个亿。
这时,普查已经结束,确定有价值达到4个亿的矿产,这时基金退出,并且让渡利益。
从评估价来说,基金利益分成为一个亿,对方必须要出资一个亿来回赎。否则,基金的收益就会进入招拍挂市场。一般来说,竞拍价会远远高于评估价,一般会达到6:1。有知情人士透露:“竞拍价与评估价的巨大差异,实际上是基金对合作企业巨大利益的让渡。”
不过,无论基金独资项目收益还是合作项目收益,最后的结果都会与矿产属地省级政府二八分成。
关键是调动地质大军的积极性?
程利伟表示:“高风险时进入,低风险时退出;情况不明时进入,盈利在即时退出。基金没有一般资本逐利本性,而是政策工具。但对此,社会上的找矿企业了解不多。”王炯辉则表示,基金的设立乃至新规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能否达到目标,还有待日后观察。
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队长徐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鉴于中国目前的现状,找矿主体还是百万地质大军。只有真正调动这个群体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找矿突破。”
新规不止一处提到“奖励”字样。譬如,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中,第29条指出,“项目承担单位按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贡献应享受的奖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徐刚向记者表达了对新规的新期望,“具体如何奖励,却语焉不详,我们希望尽快出台奖励细则,真正调动地质大军的积极性。”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项怀顺也有同感,他向记者分析道,“基金作为实现国家意志的工具,有些资源战略矿产即便找到了,不能立即开发,必须要作为战略储备起来。这对于找矿单位来说,就没有了收益,需要一些具体的奖励措施来予以补偿。”
基金试点运行4年来,取得了一些成就,中央地勘基金直接投资达19亿元,已经完成和在运行的项目达到188个,找到了大中型矿产50个。基金试运行期间,仅内蒙古东胜煤炭普查项目,就探明了500多亿吨煤炭资源量。如果以每吨2元来计算,经济价值就达到1000亿元之巨。
“找矿市场繁荣之日,就是找矿突破实现之时。”程利伟强调道,“基金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国家意志,繁荣找矿市场,实现找矿突破。”
国外如何化解找矿风险?
地勘经济 篇7
地勘工作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在计划经济时期, 国家对地勘单位实施的是直接管理模式。然而随着地勘市场的不断竞争以及国家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实施企业化管理模式成为地勘类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实现企业化管理模式就必须要强调内部管理, 认识到影响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的负面因素, 并且采取积极地对策加以解决。
1 地勘单位内部管理的现状
自从1999年地勘单位逐渐朝着企业化方向发展以来, 地勘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在不断地完善, 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首先, 地勘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截止到目前, 我国大部分省份的地勘单位都已经实现了企业化管理制度;其次, 地勘资金投入呈现多元化增长趋势。地勘资金投入突破了传统的以政府财政支持的模式, 社会投资增长较快, 尤其在2002年以后社会投资成为地勘投资的主要特点, 并且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最后, 地勘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地勘单位员工专业素质的提升会大大增加工作效率, 提高地勘工作技术水平, 从而有利于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同时地勘单位也实施了绩效工作改革, 增强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地勘单位内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影响着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 认为内部管理主要存在一些问题。
1.1内部管理模式落后纵观当前地勘单位的内部管理模式, 地勘单位虽然名义上实行企业化管理, 但是其人力资源管理、工资绩效以及技术管理等制度仍然采取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 单位内部管理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 以地勘单位的资质管理制度为例, 地勘单位每年需要向所在地区的国土部门和水利等部门进行申报材料以进行年检和换证, 涉及的部门比较多, 造成申报内容的重叠。同时地勘单位实施企业化管理模式之后, 单位利用社会投资资金购买相关勘查设备之后, 却因为某些资源探矿权等权限的限制导致地勘单位处于“无米下炊”。
1.2单位员工的执行力和创新力不强虽然目前地勘单位实现了企业化管理模式, 但是由于深受事业单位工作思想的影响, 单位内部员工普遍存在着办事拖沓、推诿等不良工作作风, 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担当精神, 他们不愿意也不敢承担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对于单位的要求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 比如单位在安排出具体的工作时, 工作人员才会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地执行, 一旦单位安排的工作具有笼统性, 工作人员就不知该从何处下手;二是缺乏创新精神。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仍然会按照传统的事业单位的工作理念执行, 缺乏对当前的市场判断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不敢勇于打破当前的工作模式。
1.3单位责任审计制度不完善地勘单位受到行业性质的限制, 导致单位的财务和经营管理工作相对处于封闭状态, 再加上我国单位责任审计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 供地勘单位参考的经济责任审计资料缺乏, 导致地勘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还不完善:一是地勘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滞后、职能缺失。当前地勘单位对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集中在单位领导的调离以及退休时期的审计, 而忽视单位领导在任期间的审计。同时因单位领导的升迁等进行的经济审计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即在领导离开工作岗位之后, 才进行审计, 违背“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二是使用的审计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地勘单位所使用的经济审计方法主要是沿用财政收支审计的程序及方法, 但是此种方法与地勘单位的工作实际不符。因为此种审计方法需要审计人员进驻到审计单位现场, 并且收集与查阅相关资料, 然而地勘单位由于其业务比较分散导致很难进驻现场进行审计;三是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2 地勘单位内部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造成地勘单位内部管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文主要从内外两个方面阐述。
2.1 地勘单位的外部原因
2.1.1地勘单位的企业化改革目标不明确。为促进地勘单位实施企业化管理模式,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 并且明确了地勘单位改革的目标: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矿产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的政企分开、统一、协调、有序、高效的管理体制。但是由于地勘单位的特殊性质导致其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发展规模运作, 因为地勘单位必须要承担一部分的公益性质的勘察, 因此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双重身份导致地勘单位实施企业化改革的目标不明确, 影响单位内部管理措施的实施。
2.1.2矿权市场的不完善。地质勘查单位作为整个矿业资源开发的先行军, 其始终处于产业链的前端, 其应该享受矿产资源所带来的丰厚利润, 但是实践中勘察单位所享有的只有获得一次性勘探费的权利, 而没有参与到探采一体化的利润分配链中。其实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矿权市场还不完善:一是矿业权的获取设置不公平。矿业权的获得是以招投标的方式获得, 但是由于地质勘查单位受到资金的限制导致其不能获得矿权;二是矿业权的收益分配制度不完善。一般地质勘查单位的矿权由政府挂牌交易, 但是地质勘查单位却享受不到任何利润的分配。
2.2 地勘单位的内部原因
2.2.1地勘单位领导对内部管理工作的不重视。由于地勘单位不仅要承担公益性质的地勘工作, 还要从事具有商业性质的盈利活动, 为此地勘单位经营模式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开展了多种业务形式。面对这些复杂的业务再加上地勘单位实施企业化运行模式, 导致单位的管理者将工作重心放在单位的商业业务中, 对于单位的内部管理则表现的不关心, 认为依靠单位内部管理不会给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2.2.2对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不完全熟悉, 导致不能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本。虽然地勘单位实施的是企业化运作模式, 但是其具有事业单位的性质, 因此地质勘查资本市场是由中央、地方财政设立的地质勘查专项资金和市场企业的投资以及一些民间资本的投资所构成。但是由于地质勘查单位缺乏对资金市场运作的掌握, 导致地质勘查单位不能很好地利用社会民间资本, 导致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不高。
2.2.3地勘单位的绩效工资制度还不完善。一是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基于地质勘查工作的性质, 地勘单位的岗位分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人。但是地勘单位在绩效考核时却没有建立与此工作岗位相关的绩效考核指标;二是绩效考核形式单一, 缺乏科学性与民主性。目前地质勘查单位所实现的绩效考核仍以自上而下的考核程序执行, 即由单位的主要领导担任考核人, 可以说此种绩效考核形式很容易导致考核结果缺失公正性与公平性, 导致考核结果偏离实际。
3 提高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
3.1明确地勘单位内部管理目标一是提高地勘单位产业化、市场化的程度。要想提高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保证地勘单位实施企业化管理模式, 走产业化道路,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积极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为此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地勘单位的事业机制与资本运作的矛盾、地勘单位在处理固定资产的权限问题以及单位所用于矿业权、土地权的归属问题;二是构建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地勘单位要进一步明确产权, 深化产权改革, 积极借助国家的宏观政策积极争取民间资本的投资, 动员单位员工以各种形式参股入股, 从而建立具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地勘单位制度, 形成相互制约的治理结构, 将单位的经济效益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相挂钩;三是管理与改革同步推进。地勘单位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 而每一项改革方案的出台, 必须要依靠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 因此要想明确单位内部管理目标, 就必须要依靠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创建一套科学的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制度。
3.2深化地勘单位制度改革解决地勘单位人的问题是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首要问题, 要改变传统工作人员懒散的工作作风就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人事改革制度组建一支强大的人才团队。首先, 要在人才培养、选拨上下功夫, 建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采取岗位竞争制, 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地勘单位要按照个人专业技能实施竞争上岗, 实行聘任制, 打破传统的“铁饭碗”模式, 形成“收入靠实绩、奖金看效益”的机制;其次, 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有效的激励制度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地勘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 形成以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以及多种奖励形式相结合的激励制度, 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岗位人才的需求, 增强他们对地勘单位的归属感;最后, 建立地勘市场营销管理团队。在市场环境运作下的地勘单位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 及时地掌握地勘市场的需求信息, 积极主动地争夺市场、占领市场。传统的等、靠模式已经不能带动企业的发展, 因此地勘单位必须要建立一支熟悉地勘市场、懂得资本运作的专业营销团队。
3.3建立完善的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一是完善“主辅分离”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促使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 “主辅分离”是针对当前地勘单位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为主、工程勘察与施工为辅的经营管理模式而言的, 基于此种经营现状要求地勘单位要对单位的不同性质的经营数据等信息进行区别统计与对比, 以便及时地发现问题;二是完善地勘单位会计制度。由于地勘单位业务种类的增多, 对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的要求也就越高, 但是由于地勘单位仍然采取传统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 导致其会计核算已经不能满足单位业务的发展要求, 因此地勘单位要修改与完善地勘单位会计制度, 加快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接轨;三是建立完善动态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要改变地勘单位被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局面, 就必须完善主动的经济审计制度, 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置于单位领导任期内的工作的常态化, 同时加强对相关档案的管理与运用。
3.4完善地勘单位绩效工资体系一是实施绩效工资与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虽然各个地勘单位普遍实施了绩效工作, 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其将绩效工资看作是一种变相的福利, 因此, 地勘类事业单位在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过程中, 要严格执行绩效工资的相关规定, 对各类津贴补贴进行清理规范, 真正将绩效工资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确定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 制定岗位说明书。进行岗位评估, 确定绩效工资分配;三是实施绩效评估。实施评估通常情况下要进行员工自评、群众评议和上级评估三个步骤;四是绩效反馈。通过以上各个环节对员工绩效评估之后, 各地勘单位人事部门必须组织与员工进行面谈沟通, 及时反馈考核结果, 以保证绩效考评结果推动绩效管理, 带动员工提高工作能力。
4 结束语
总之, 加强地勘单位的内部管理, 是提高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与措施。基于目前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 地勘单位必须要深化内部管理改革, 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摘要:地勘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是国家资源勘查的重要职能部门。随着地质勘查部门的企业化改革, 如何加强地勘部门的内部管理, 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成为当前地勘类事业单位走向市场, 实现体制改革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当前地质勘查部门内部管理现状的阐述, 论述导致地勘单位经济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提高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内部管理,地勘单位,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金梅.浅谈地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外资, 2013 (02) .
[2]刘伯顺.浅论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与实施[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10) .
[3]刘剑华.如何构建与完善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制度[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03) .
地勘经济 篇8
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 是地勘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提高地勘单位经济效益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财务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 财务管理处于地勘单位管理核心地位。实践证明, 通过成功实施财务管理, 地勘单位的竞争力也会随之逐步提高。
1 地勘单位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1.1 提高地勘单位财会人员的自身素质。
财会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适应新形势。财会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做为一名合格的财会人员, 首先, 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维护财经纪律, 以身作则, 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其次, 财会人员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 以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1.2 地勘单位必须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
也就是处理好财会部门同地勘单位领导的关系以及财会部门同其它职能部门的关系。一方面, 地勘单位领导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一个企业正确决策, 是在汇集和分析各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 特别是财会部门提供的资料。财会部门不仅仅是为企业领导服务的, 更主要是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维护财经纪律,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所以说为领导当好参谋, 取得领导支持, 是财会部门充分发挥作用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 财会部门在参与经营管理时, 必须与其它部门紧密配合才能取得准确的会计资料
2 加强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2.1 管好用好资金, 提高地勘单位资金的利用效果。
2.1.1 加强资金的平衡工作, 充分发挥资金调度作用。
地勘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实行财务统一管理, 资金统一安排, 严格用款计划。根据生产进度情况, 着重安排重点项目、紧急项目的资金落实工作。积极处理沉淀资金, 盘活存量资产, 加速资金流动。地勘单位沉淀资金闲置现象较为普遍, 必须对不良资产进行调查摸底, 提出积压清单, 及时处理变现。采购部门应当对主要材料的经济订货量进行测算, 逐渐形成符合企业实际的经济采购机制, 降低资金占用, 加快资金周转, 节约资金成本。
2.1.2 加强帐款回笼, 减少费用支出。
当前, 地勘单位存在着应收帐款逐年增加的问题, 使流动资产失去应有的流动性。特别是“三角债”问题的存在使地勘单位的资金周转不灵, 甚至影响正常生产。因此, 在资金管理中, 应把清理“三角债”列为管理资金的重点。为了减少坏账损失, 可以考虑以现金折扣方式来进行规避。地勘单位应当建立客户档案, 在订立合同时, 对客户信誉进行评价, 并据此确定回款条件, 缩短资金回收期限。对应收款项的管理, 首先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清欠。对一般欠款户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催还, 对重点户列出帐目清单, 集中清欠。其次, 对清欠遇到困难要积极寻找债务链, 采用实物抵债或多家抹帐方式解决, 避免坏帐的发生。必要时, 可通过诉讼程序来挽回损失。对货款回收要确定一套清欠工作奖惩机制, 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1.3 固定资产更新或改造。
应当坚持严格审核, 快速实施的策略, 尽快使资产达到生产状态, 进入生产运行体系。一方面使资产功能更贴近市场需求, 一方面避免资金长期占用带来的风险。只有尽快加入生产运行体系, 才能发挥更新、改造的目的。早日实现盈利, 收回投资, 为下一轮的资产更新提供资金保障。
2.2 降低项目成本, 提高地勘单位的利润。
最近几年, 虽然多数地勘单位在降低成本的问题上尽了很大努力, 但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 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要降低成本, 除了改进劳动组织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 还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加强。 (1) 加强宏观控制, 财会部门要坚持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 阻止与生产经营无关的费用挤进项目成本中。实施责任成本, 提出降低成本的指标, 从点点滴滴入手, 靠管理、靠技术进步降低成本。 (2) 强化成本观念, 财会部门必须树立成本水平高低事关单位的生存与发展的意识。借鉴其他单位降低成本费用的经验, 由财务人员牵头宣传、教育、培训, 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 使每位员工都认识到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下, 一方面要扩大规模, 另一方面要靠练内功, 降消耗, 降成本, 以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占领市场。 (3) 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成本费用控制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责任, 也是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责任, 要细化成本费用指标, 确保项目成本降低目标的实现。
2.3 加强财务监督, 遵守财经纪律。
加强财务监督对于促进企业严格遵守财经纪律, 避免违纪行为发生, 以及加强经济核算, 堵塞管理漏洞,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财务监督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财务审计。这也是我们实施财务监督的重要措施之一。审计的作用就在于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纠正问题, 使我们的资金运作符合财务管理制度。二把监督活动渗透于管理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只有做到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的监督, 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监督。三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财务人员如果不遵守职业道德, 就必然会违法违纪。财务人员违背了起码的职业道德, 就会帮助犯罪分子造假帐、隐匿帐单、甚至销毁帐单, 使财务管理失控。
3 加强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3.1 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包括清产核资、完善原始记录和定额管理制度, 加强计量和实物收发领退制度。
一是清产核资。清产核资包括清理财产和核定资金两个方面。清理财产是通过地勘单位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盘点, 弄清现有资产状况。财会部门在定期对国有资产的存量、分布结构和效益进行分析, 为地勘单位管理提供资料的基础上, 还要根据国家的规定制定地勘单位资产管理办法, 促进闲置的资产处置和利用, 盘活资金。二是完善原始记录和定额管理制度。建立原始记录要注意准确及时, 简便易行, 讲求实效, 符合企业管理的需要。为了完成降低成本的任务, 地勘单位必须实行定额管理, 这是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有效途径之一。
3.2 编制财务计划, 作好编制计划前的财务指标预测工作。
编制地勘单位财务计划前的财务指标预测是编好计划先决条件。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一是确定预测目标, 收集与预测目标有关的原始资料;二是选择预测方法, 建立预测模型, 运用所选定方法和建立的模型进行预测;三是对选定的预测方法, 所建立的预测模型以及得到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并修正预测结果, 作出最后预测。
3.3 组织日常管理。
如对地勘单位财务计划指标的分解和归口分级管理, 财务计划执行中的预测, 财务指标完成情况, 财务收支等。
3.4 开展财务检查分析, 要认真对地勘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检查和监督。
并对地勘单位检查的结果如实上报上级机关,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
3.5 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地勘经济 篇9
2009年2月, 国土资源部发起了“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 汪民副部长提出“要突出重点, 破解难题, 创新机制体制”的目标任务, 要求地勘队伍改革要与地质找矿和矿业权管理协调配合, 从而促进地勘单位改革发展。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 国有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重新被确定为重要工作。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历程在政策上主要由四个文件体现。199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1997]37号) 下发, 将原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各省 (区、市) 的地质勘查单位统一划归各省 (区、市) , 由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归口管理, 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 其中有一部分公益性工作仍然实行事业管理。同时, 在政策措施中明确提出“地质勘查单位转让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时, 允许将部分或全部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2001年, 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所属地质勘查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01]2号) , 对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冶金局、煤炭局、石化局、建材局、轻工局所属地勘单位进行改革, 提出了“政企分开, 政事分开”的原则, 实行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分体运行。同时明确“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地勘单位, 不受地域和行业的限制, 既可以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施工任务, 也可以承担企业投资的地质勘查任务, 或投资矿产勘查和开发, 成为矿业权的经营者或探采一体化的资源公司”, 并要坚持“一业为主, 多种经营”。上述2个文件, 明确了我国从事地质勘查单位的事业属性和企业化改革方向。2003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地质勘查队伍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办发[2003]76号) 进一步明确“维护企业化经营的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合法权益”, “国有地质勘查单位转让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的探矿权、采矿权, 符合规定并经批准, 其价款的部分或全部转增为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国家资本金”。2010年4月, 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即61号文件, 该文件在总结提炼各地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坚持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方向, 进一步完善矿业权出让政策, 支持地勘单位盘活存量土地资产, 深化国有地勘单位内部改革”等七条指导意见。
上述四个文件从政策上明确了地勘单位改革的方向, 即保留国有地勘单位事业编制, 但是在发展上要求进行企业化改革, 逐步实现公益性和商业性地勘工作的分离。
二、地勘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各个地勘单位的生存与发展情况看, 问题多多, 矛盾重重;底子薄, 包袱重, 欠账多。改革开放30年了, 仍然存在着“离开事业费活不了, 靠事业拨款活不好”的局面,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体制机制不灵活。
主要体现在现行地质勘查工作管理体制不顺和事企不分的混合经营上。
首先, 我省目前的体制使工作环节增加, 原有地质找矿成果和全省地质技术力量等资源的优势不能有效发挥;同时, 从承担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所需的技术实力来看, 国土资源部文件明确规定:从事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 必须具有过硬和配套的专业技术, 要通过组建综合性地调院, 建立起以承担国家和地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任务为主的骨干力量。从目前我省地勘管理工作的现状看, 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其次, 目前各地勘单位与下属的生产经营企业还未真正建立起独立运作, 事企分开的运作机制。这种事企合一的经济体, 是造成转轨变型期管理工作中诸多矛盾的交织, 阻碍发展的制约因素。比如, 有的企业效益较好, 但他们的利润被大队拿来做了管理费和养了队伍, 生产发展基金变成了消费基金, 企业并没有形成自我积累, 无力扩大再生产;而企业效益差的, 则常常借助了事业费补给维持, 实在维持不下去的严重亏损也是由大队承担连带责任, 由事业费核销。长期这样下去, 既不利于生产经营企业建立符合市场化要求的内部管理、运作、分配机制, 也不利于体现其市场运作成果, 不利于对其经营业绩的考核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2. 产业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我队乃至中南局产值虽然较高, 但地勘队伍主业雷同, 科技含量低, 结构不够合理, 同时由于科技含量不高, 导致利润率徘徊不前。各地勘单位在选择主业时, 大多也是工勘施工业或者地灾施工业。这种产业格局, 利润率偏低, 应收款额度偏大。另外, 由于受到行业保护政策限制, 地勘队伍承接市场经营业务仍然十分困难。总的来说, 我省地勘队伍实力较弱, 禁不起波折, 对改革的承受能力有限。
3. 技术创新能力弱。
目前我队走的是粗放型外延发展的路子, 劳动生产率低下, 经济效益不好。尽管年产值在不断增加, 但利润却在下降。要改变这种状况,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提高技术含量, 减少资源消耗, 节约生产要素。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走集约型内涵式发展的路子, 实现地勘经济高质量增长。
我队是一个以地质技术服务为主体的单位, 随着时代的变迁, 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应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但是从目前情况看, 高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所有职工中占的比例相对较低, 工作方法相对国外落后许多。由于管理相对落后, 体制机制不活, 激励机制不健全, 办公效率低下, 工程技术人员科技创新积极性较低, 工作方法比较陈旧, 缺乏创新意识, 技术装备更新速度太慢, 远不适应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发展。
4. 人员结构不合理。
首先, “队伍臃肿、素质低下、年龄偏大”是地勘队伍普遍存在的状况。人员过多, 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与经济发展的不适应越来越突出。地勘单位几十年来在招工用人方面, 主要解决职工子女就业上岗问题, 很少对外引进优秀人才。这种做法导致单位内部关系网错综复杂, 由于受情面关系影响, 各个层面上的工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 难以顺利开展落实;同时这种“近亲繁殖”、自我封闭的环境, 造成大部分员工素质低下, 有量无质, 严重制约单位生存发展。地勘单位在80年代招工人数较多, 这批职工的子女大多已经进入成人就业期, 如果全部解决, 单位难以承受, 如果不解决, 会增加许多不稳定因素。另外由于“80后”子女家庭条件优越, 吃苦能力较差, 大多不愿下钻机, 不愿到野外, 不愿当工人, 让单位安置这些职工子女压力很大。
三、如何推进地勘单位改革,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1. 坚持改革方向, 创新发展战略。
地勘单位从国家部委直属管理到属地化经营, 从事业管理到内部分体运行, 从靠单打独斗挣扎在市场边缘到国家专项资金扶持, 地勘单位已逐渐从长期的计划经济中苏醒过来,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获得了初步搏击风浪的能力, 但因受长期历史背景影响, 仍存在运行机制缺乏弹性、管理机制落后、官僚主义严重的问题。
进行地勘单位发展战略研究, 有利于对地勘单位作出长远规划, 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 逐步提高地勘单位人员素质和内部管理水平,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薪酬管理体系, 增强核心竞争力, 最终达到经济发展、实力壮大、职工增收的目的。
(1) 更新观念、强化素质。首先, 要冲破传统的旧观念和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打破地勘队伍多年靠事业待遇生存的“外壳”, 积极投身地勘队伍管理体制的浪潮, 丢掉一切幻想, 冲破重重阻力,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另外,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经济发展头等大事。在地勘单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中, 工作范围越来越大, 服务领域越来越广, 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 人才的需求和劳动者的素质也越来越迫切。根据各地勘单位现状和实际条件, 加快人才的培养, 提高职工的素质是地勘工作的当务之急。
(2) 健全制度、加强管理。①职工绩效考评制度;②职工培训制度;③风险管理制度;④检查监督制度。与此同时, 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加强和提高:预算管理, 信息管理, 合同管理, 人力资源规划, 地勘文化建设, 地勘单位形象建设等等方面。
(3) 深化体制改革, 进行“事企分离”。将公益性和商业性队伍进行体制上分离, 保留公益性地质勘查队伍的精干人员和技术力量, 分离出的商业性队伍通过合作、合资、合股等方式组建矿业企业集团或能源集团公司,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更有实力参与市场竞争, 推进勘查开发一体化, 实施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 加速地勘成果转化, 构筑新型企业, 打造现代化勘查开发产业集群。这种体制上的分离, 不仅有助于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分离, 而且有助于理顺地勘单位体制, 最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参与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上能够与市场经济接轨, 全面进入地勘市场, 成为真正的主体。
2. 完善矿业权配置, 推动地勘单位入市, 实现可持续发展。
矿业权配置向国有地勘单位倾斜, 稳定发展基础。现行招拍挂方式出让矿权, 有严重负面影响, 真正的找矿主力军难以获得招拍挂矿权, 社会资本往往以资本优势获得矿权。因此建议探矿权竞争性出让时, 要综合考虑勘查方案合理性、勘查作业能力、资金能力、业绩和信誉等要素, 向实行探采一体化的地勘单位倾斜。对已经转制为企业或积极推行企业化改革的国有地勘单位, 优先配置部分探矿权, 以防止发生资源危机, 从而危害国家经济安全。
推进地勘单位改革要以矿业权有效配置为前提, 配置矿业权的国家法规和政策要有所倾斜与支持, 在改革过程中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定以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折股参与地质找矿风险投资, 分享找矿成果收益, 承担国家出资勘查项目并形成大中型矿产地的地勘单位, 按照项目合同约定分享地质勘查成果的权益, 体现其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特点。或者在矿产资源法中对地勘单位在参与地勘成果转化时要享有优先权利, 在与公司合作中充分体现其智力投资, 与公司形成成果股份制运作, 让地勘队伍积累市场化后的自有资金。
3. 提高技术, 广开门路, 开拓专业化发展道路。
当前国际矿业呈现出专业化发展的迹象, 即政府做公益性的基础研究, 初级勘查公司从事风险找矿, 大型矿业公司负责矿山的建设与开发, 各种服务性的公司负责与矿产资源提矿与开发的各种服务公司, 矿业公司负责开采供应矿产品。如果再进行细分, 也许还可以分出专业信息公司、咨询公司、物化探公司、钻探公司, 分别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以目前的现状, 国有地勘单位起码可细化成物化探、分析测试、地质资料服务、钻探、地理信息、水文勘查、工程勘查、地质灾害治理等多个专业性公司来, 做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这种分工可以先以局为单元进行, 然后再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强强联合, 进一步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
(1) 提高技术、改善设备。目前, 地勘单位普遍存在着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的现状, 适应不了市场竞争的局面, 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就拿工勘桩基施工来说, 90年代曾红火一时, 但其科技含量不高, 外行人一学就会, 又不及时更新设备、改变工艺, 现在很多单位这一优势己不明显, 仅在苦苦支撑, 无太大的发展前途。因此, 地勘单位只有提高技术, 改善设备, 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
(2) 成立找矿专业公司。笔者认为, 所谓找矿专业公司, 就是国际上的以进行风险勘查为主的初级勘查公司。在朝这方面发展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好三个环节。环节一:打造内部机制, 就是按照国际惯例打造公司内部的企业化经营机制, 主要包括项目运作、找矿激励、员工管理等方面。可以采取先走出去的战略, 在进行海外项目时, 先将公司的机制先于项目建立起来到国外注册一个公司, 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公司进行管理, 如在公司内部建立股权激励机制等。环节二:利用资本市场。国有地勘单位找矿, 尤其走向海外时, 一定要学会利用资本市场来获取找矿资金、分散找矿风险。从全球范围内来看, 目前, 最成熟的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在加拿大多伦多。经过100多年的培育, 多伦多不仅形成了全球最为成熟的风险资本市场, 而且积聚了位于全球各地众多的找矿项目, 利用这一资本市场, 地勘单位不仅能获得找矿所需的风险勘查资金, 而且可以发现许多好的找矿项目。环节三:视野全球化。国有地勘单位由于开始时定位、服务对象的差异, 因而擅长寻找的矿种也各不相同, 矿产资源在全球赋存极不均衡, 地勘单位在找矿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全球化的视野, 即在全球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找矿靶区。
四、结论
总之, 现阶段各级政府加大对国有地勘单位的支持与扶持力度。改善地质勘查工作环境,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合法有序地推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 实现地质找矿大突破, 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给力”!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历程, 并从多个方面对地勘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 结合三0三大队的实际情况, 然后有针对性阐述独到的见解, 指明了深化地勘单位改革的方向, 从而实现地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勘,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
[2]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主办, 省地质勘查局承办的《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座谈会整理文件》, 2011年8月27日。
地勘经济 篇10
近年来随着市场积极的发展与改革, 地勘单位的企业化发展已经成为现实, 市场经营项目也自然而然的成为地勘单位中占比较大的内容, 因此与市场项目相关的经济管理措施也成为地勘单位新的关注重点, 只有资金、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其市场项目的运营成为才能够更加突出, 所以经营项目的经济管理策略俨然已是地勘单位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二、目前地勘单位项目的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勘行业在发展之初, 其运营形态是一种突出生产效果的状态, 而且在建国之初, 地勘行业是作为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中相对重要的部分产业的, 无论内在还是外在的关注程度都不够高, 其经营中所追求的是生产结果, 对于实际的收益和经济效果的关注程度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 所以对于自身经济管理的完善性、运营效果等都没有很好的提升。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1) 资金管理问题。资金管理问题最为严重的是对于社会资金的收入率较低, 地质单位通过借贷的形式进行资金供应, 但是投入与产出形成的社会收入差值加大, 盈率严重不足, 国内的平均水平常年低于7%-8%, 这与银行贷率有较大差距, 最终运营产值较高, 但无法偿还全部债务。许多地勘单位在这种长期的社会资金收入低下的情况下, 自身资产的健康水平严重下降, 通俗来讲就是入不敷出。如果进行更为科学的资产盈亏计算会发现其中的资产负率较高的情况极为严重, 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运营, 也影响了机构的自身发展。
2) 对新环境下产业结构模型的研究不够深入。当前的经济环境已不同于早期国家经济缓慢增长的时期, 各类新产品的出现都是为了符合市场需求, 满足自身运营目标的同时还会考虑长远的发展。而大部分地勘企业都没有进行产业结构的变化研究, 或者是有研究, 但结果不合理, 多元化的产品格局布局不均衡等等问题。尤其是在多市场项目的情况下, 复杂的产品结构没有合理的规划, 成本管理, 预期收益计划等众多内容都没有一个完善合理的规划, 最终就形成了项目运营成本过高, 收入过低, 而且项目运营过程中的各项投入所耗费的非经济资源过重, 在单位内部形成一种严重内耗。
3) 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有限。管理者的经济管理水平有限, 在一些规划上就可能出现不周全的情况, 尽管有些单位也能够有较好的经营状况, 账面的营收比例能够维持正常的情况, 但是资产比例却严重失衡, 例如应收账款、存货资产的占比过大, 使得经营过程中可以动用的周转资金不足, 导致循环性的运营障碍。也有一些管理者能力有限, 导致在一些纠纷中无法占据有利地位, 最终对地勘单位的人力、物力等造成重大的损失。
三、相应的改善策略
针对目前地勘单位经济管理的特点, 在结合多市场经营项目这个前提, 具体的策略应当从资金管理手段、产业结构调整和管理人员培训这三个重点方面进行考虑, 具体的实施建议如下:
1) 全面提升资金管理的认识, 提高管理效率。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所形成的新型市场要求地勘企业不能再如往常那样进行基本的统计、报账等工作。在进行了市场经营项目的规划后, 要有一个完备的工作小组进行资金周转和管理工作, 对于资金的调集、运用、盈利都要有一个大致的规划, 用于对内部上报的相关经营项目进行审核, 只有符合资金管理条件的经营项目才能予以通过并提交实施。这不仅需要企业内部进行相应的人员指派, 还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市场项目管理要求, 分派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 对于影响经济管理的内容进行重新的调整, 并加强认识。加强管理人员对于资金运营和管理的培训, 由此降低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资金问题, 尤其是负债、负盈利等问题。对于企业的账目也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 尤其是借贷账目、产品存量的账目以及未收回的账款都要有完善的统计流程, 不仅要进行统计, 还要根据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在多市场项目的情况下, 要根据项目数量和项目规模预算可能用到的临时资金, 并将其与各类账目进行汇总规划, 保证在经营能够盈利的同时也不影响正常的运营。
2) 产品结构的科学调整。地勘单位的运营资金通常是有部门的拨款和市场经营所得, 在资金供应稳定的情况下运营效果的低下会引起诸多负面影响。这种稳定资金供应的缺点在于数量有限, 通常在多市场运营项目的时候很难满足全部的要求, 这样对于资金的管理就必须要求一个良好的框架支持, 这个框架, 就是产品、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所要遵循几点:可持续的发展问题, 保证长期的发展为重点;盈亏上的保证, 在满足上个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要保证产品能够盈利, 并且满足预设的资金管理要求;成本核算,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成本降到最低, 要全方面的考虑运营成本。
3) 加强经济管理人员和管理层的相关培训。首先是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过人才引进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来进行提升, 将直接与市场运营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全面性的提升, 直接规避掉经济管理中因人为的因素而产生的风险。其次是对于经济纠纷、合同管理等相关运营问题的重视, 对相关的处理部门进行全面的法律知识普及, 尽量挑选业务能力和协调能力强的人员任职, 最大程度的降低各类纠纷对项目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湘生.试谈地勘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J].中国煤田地质, 2007, (S2)
[2]、姜义仁.地勘单位进行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探讨[J].中国煤田地质, 2007, (S2) .
浅谈地勘单位预算管理 篇11
摘要:时至岁末年初,众多管理者在评价过去一年经营绩效的同时,也开始规划下一年度的发展并编制预算。笔者就实行预算管理谈点看法。
关键词:地勘单位编制预算预算管理
1实行预算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润。
地勘单位的预算主要包括财政部门预算、经营预算、财务预算、投资预算和项目成本预算等。
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是财务、会计或某个特定职能部门的管理,而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是具有全面控制约束力的一种机制。
地勘单位预算既是由销售、采购、生产、盈利、现金流量等单项预算组成的责任指标体系,又是地勘单位的整体“作战方案”,还是年终奖惩的标准,激励和约束制度的核心。
2预算的编制原则、程序及内容
2.1预算的编制原则及程序
2.1.1实行预算管理就是将地勘单位生产经营领域各个预算统——干预算体系。它通常以地勘单位目标利润为预算目标,以经营前景为预算的编制基础,综合考虑市场和生产营销诸因素进行编制。它是地勘单位最高权力机构讨论通过的未来一定期间经营思想、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的财务数量说明和经济责任约束的依据。
2.1.2在具体编制预算时应遵循的原则为:①明确经营,方向、经营目标及利润目标,体现一致性原则;②设计各类表格应考虑周详、全面、完整,体现出可控性原则;⑨预算决策目标要积极可靠,留有余地,体现可靠性原则;④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体现科学创新原则。
2.1.3编制预算的基本程序是:①地勘单位所(院)长办公会根据长期规划,提出一定时期的总目标,并提出规划目标;②地勘单位各业务部门编出销售、生产、开发和财务等预算;⑨地勘单位下属企业根据所(院)长办公会提出的规划目标编制预算草案;④财务部门协调、平衡各级预算,汇总出地勘单位的总预算;⑤总预算经过所(院)长办公会讨论通过批准后形成地勘单位的执行预算,下达给各部门和下属企业控制执行。
2.1.4预算管理的重点是借助预算机制与管理形式取得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预算管理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地勘单位内部,而不同的市场环境和不同的规模与组织,其预算管理的模式又是不同的。
2.2预算编制的内容
2.2.1财政部门预算管理财政部门预算是地勘单位根据财政的部署及有关规定编制的。包括财政补助经费的支出功能科目预算细化到支出的经济科目预算。
2.2.2经营预算管理地勘单位所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是经营决策的具体化,是以货币、数量双重计量形式来表示全部生产销售经营计划的综合说明,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经营预算管理应重点抓住两个方面:
①抓好经营收入预算管理。经营收入预算是预算管理的中心环节,它上承市场调查与预测,下启企业在预算期的经营活动计划。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依托,“以销定产”为原则,以现金流量制定信用政策。企业在市场预测时,应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有资料,运用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对各种现象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事先的估计和推断,以调节企业行动的方向。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确定销售目标和销售价格,然后分解落实销售目标。
②抓好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是预算支出的重点。成本费用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成本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通过成本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以管理,发现与预定的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纠正。以企业成本预算为起点的预算管理,必须强调成本控制来规划企业的目标利润和目标成本,然后分解到涉及成本发生的所有管理部门或单位,形成约束各预算单位行为和预算成本的控制,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
2.2.3投资预算管理投资预算管理是以投资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地勘单位投资创业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预算管理不单纯面临的经营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资本支出与现金流出,使现金流量为负数:二是经营方向选择的成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大。投资的高风险,使得经营方向选择及其相关资本投入需要慎重决策。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决策科学化,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分析、论证,使所选择的投资方案达到技术经济的统一与最优化。而投资项目支出与收入均以现金实际流出和流入为计算基础,它是评价投资效益的必要条件。
2.2.4财务预算管理现金流量预算是财务预算的重要部分。以现金流量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它是确定地勘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货币资金流入和流出数额,并加以平衡的预测。定期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采取措施化解潜在的风险和提高资金利用率,并据以编制现金流最预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金流量预算是财务预算的重要部分,它是与其他预算紧密联系的。现金流量预算是企业控制货币资金的收支,组织财务活动,平衡调度资金的直接依据。现金流量预算涉及面广,应根据生产、销售、供应、劳资、投资、资产经营等部门以及财务部门提供编制经营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等的现金收支资料加以平衡汇总,做到监控现金支出,加强有效回收,降低支付风险,协调现金流动性与收益性的矛盾。以现金流入、流出控制为核心的企业财务管理,离开了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也就失去了管理的依据和管理重心。
2.2.5项目成本预算管理项目(国大调项目、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地方地质勘查项目、地勘费基数安排的项目、自筹资金安排的项目等)成本预算目前基本上是采取工作之前按照项目工作手段、费用项目编制预算,在实施中按照工作手段及费用预算进行管理(专款专用),工作结束按照项目成本清算的预算管理方式。
对于今年启动的国家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项目成本预算,基本与项目成本预算相同,不同的是在项目工作结束后将视地质工作成果不同而采取不同结算办法的预算管理方式。
3实行预算管理的控制及考核
3.1实行预算管理强调协同,并促使责、权、利相结合原则能真正落到实处。预算管理从决策者、经营者、各部门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关系角度出发,明晰它们各自的权限“空间”,从而科学地管理和可靠地执行,使预算决策、预算行为与预算结果得到高度的协调和统一。可以说,正是由于不同主体在预算管理上的“分”,才‘强化了预算的全方位管理与控制,使最高决策者的战略思想得以细化落实,并最终带来效益的提高。
3.2预算管理要求地勘单位围绕实现预算目标,落实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的控制和约束力。预算一经确定,在单位内部便具有“法律效力”,企业各部门在生产营销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要充分地按预算办事,围绕实现预算开展经济活动。单位的决策执行机构按照预算的具体要求,建立每月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等例会制度。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预算控制管理,重点是围绕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两大主题,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把单位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会贯通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
3.3预算管理要求地勘单位围绕效益实绩,考核预算结果,兑现奖惩。期终决算要和预算相衔接(内部报表可分设“预算数”、“决算数”栏),依据各责任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实施绩效考核,使预算制度和经济责任制有效地结合起来。
地勘经济 篇12
河北省煤田物测队隶属河北省煤田地质局, 于1974年建队, 在全国同行业中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地质勘查单位, 随着国家经济战略的调整使其由原来的国家统一安排任务, 按任务拨款一步迈入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对此, 全队上下沉着迎对, 在“信誉至上, 科技兴队“的企业精神鼓舞下勇于参与市场竞争, 狠抓企业内部管理, 认真执行ISO9000族国际标准, 抓好全面质量管理, 使河北省煤田物测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节节攀升。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1 提高全员对执行ISO9000族标准重要性的认识
该队建队初期也强调抓质量管理, 执行的是原煤炭部制定的行业标准, 相对ISO900族标准有它的局限性, ISO9000族国际标准是1987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颁布的。河北省煤田物测队是从2000年实行“贯标”的, 它就像一块走向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拥有了它不但在国内乃至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具有了通行证。
执行ISO9000族标准, 不单单从形式到内容上的认可, 还可降低管理成本, 缩短工期, 确保工程质量, 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效益, 这是“贯标”的重要所在。河北省煤田物测队为固体矿产勘查、气体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查、测量甲级资质单位, 秉承以质量求生存, 以信誉求发展的理念, 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尊重。取得了认证资格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就多了一件取胜的砝码。
如何理解ISO9000族认证在地勘行业的重要性呢?
首先, 质量是地勘单位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 也是一个单位科技进步、管理现代化的外在表现。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地勘单位如跟不上科技发展, 甚至站不到飞速发展的科技前沿领域, 必然会落伍, 势必被淘汰。同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现代管理手段, 也将一事无成无法生存。因此, 市场竞争是实力的竞争, 科技进步的竞争, 成果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质量的竞争, 是质量管理水平的竞争。
其次, 质量是地勘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又一综合反映。质量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不难理解, 同时质量又是地勘单位职工道德水平价值观的物化表现。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程度、科技知识、工作态度最终决定了产品质量的高低, 要提高地勘单位的项目成果就必须不断地提高地勘单位职工的综合素质, 全面落实“贯标”工作。
2 与时俱进做好贯标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 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健康的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性的转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该队的资金由国家拨付, 不必为生存担忧, 在现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地勘单位要生存就必须到市场找任务, 在勘探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的情况下, 竞争十分激烈。靠什么去占领市场, 只能靠质量和信誉去占领市场, 必须采用全面加强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来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 由市场, 质量, 效益三者构成了新的质量观念, 而三者关系又是相辅相成, 相互制约, 相互影响的。形成了没有质量就没有信誉, 没有信誉就没有市场, 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 没有效益就没有发展的关系链条。从这些关系链条中不难看出, 质量处于链首, 起主导作用。新的质量观念充分反映出现代管理学中所指质量的广泛性, 也就是说要把质量看成是市场的通行证, 是企业的信誉之源, 立足之本, 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在“贯标”过程中, 单位领导统一组织协调, 成立了“贯标”领导小组, 建立专门机构, 指定专人管理。制定相应实施细则, 落实“贯标”中的基础工作。
在“贯标”过程中, 应以坚持八项原则为主线, 真抓实干不走样。同时又针对地勘单位的特殊性, 因为ISO9000认证针对的是定型产品, 地勘单位是指地勘成果, 而每一个成果又因其外部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因此, 地勘单位要从严要求自己, 就高制定标准, 施工中做好各种复杂情况的予判, 消除不利因素, 使职工养成“贯标”的自觉性。
3“贯标”的坚实, 成果的丰硕, 效益的可喜
河北省煤田物测队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结合本单位实际, 加强内练素质, 即搞好企业内部质量管理, 使ISO9000族认证管理不断提高, 外树形象从“贯标“以来, 每年都要组织一次地勘项目、地质资料的回头看, 着重从质量、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把野外原始资料作为检查重点。检查的专业有物探、钻探、遥感地质、电法、磁发、测量、水文地质、煤田地质、区域地质等。对客户单位进行不定期的回访, 征求客户的意见和建议, 对客户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采取补救措施及时予以改正, 使其单位的“贯标”工作在改进中得到提高, 在提高中实现自我发展、壮大。
【地勘经济】推荐阅读:
地勘单位经济管理论文10-26
地勘公司05-31
地勘行业08-30
地勘项目10-05
地勘报告08-03
地勘行业现状05-09
新疆地勘单位06-05
地勘发展论文11-20
地勘单位全面预算管理06-16
地勘单位财务管理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