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精选12篇)
考试焦虑 篇1
所谓考试焦虑, 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 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 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
通过这个定义我们能够大致致掌握“考试焦虑”的含义, 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生活中, 却不能简单理解之。
学生说:“我很想知道一些关于考试时缓解紧张的方法。”
家长说:“我们孩子考试的时候特别容易紧张, 心理素质特别不好。”
老师说:“某某同学一考试就焦虑, 有什么办法吗?”
目前, “考试焦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上三类人恐怕是距离考试最近的群体了, 他们对考试的关注与态度似乎在向我们说明一些问题。
为“焦虑”正名
“焦虑”作为一种负性情绪体验被很多人列入健康生活的“黑名单”。殊不知, 这种让我们紧张不安的情绪却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在进化心理学家的眼中, 我们目前所体验的各类情绪都可能在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试想:在原始环境里, 焦虑对我们的祖先们有什么帮助?在他们眼中, 高处很危险;腐败的食物可能是被污染了;冒犯凶残的陌生人是致命的;穿越宽阔的旷野可能会被狮子发现;如果不囤积粮食, 就有可能被饿死……
以上的各种想法让我们的祖先变成了“焦虑症患者”, 但正是这样的“焦虑症患者”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活下来了。他们之所以得以存活, 是因为他们焦虑。那些不够焦虑的人往往无法生存。在那个饥饿仍旧威胁人类生存、猛兽随时可能攻击你的时代, 在那个悬崖林立、陌生人可能夺走你和孩子性命的时代, 在那个你只能博得别人好感才能够共同生活的时代, 焦虑, 是最重要的生存工具之一, 是大自然让我们提高警惕的方式。
时至今日, “焦虑”依旧在社会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针对考试的焦虑情绪是在提示我们自身并没有准备好迎接即将到来的考验。此时, “冷静反思”比“为此而慌张”能够带来更积极的意义。
身边的“考试焦虑”
1. 被“考试”放大的“焦虑”
当我们面对一项考验和挑战时, 出现一些紧张的生理反应是很正常的现象。研究表明, 恰当的焦虑水平有助于临场发挥。大部分同学和家长已经对这一认知规律有了清晰的认识。但清晰的认识并不妨碍我们继续将“考试焦虑”当作考试失利的借口。因为, 怎样的焦虑水平最适合哪一类人的哪一科考试发挥, 这其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让我们无法将这一问题量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 有些同学宁可相信是考试焦虑影响了自己的发挥。因为这样的解释不至于让平日的辛勤付出成为无意义的劳作;有些家长宁可相信是考试焦虑影响了孩子的考试成绩, 毕竟这样的解释能缓解他们的无奈和压力;有些老师宁可相信是考试焦虑让学生考试失常, 这能帮他们明确下一步教育的方向。
在这样的内心逻辑之下, “考试焦虑”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缓解大家内心焦虑的借口, 是不是很滑稽?
2. 与“考试”无关的“焦虑”
在讨论与考试有关的焦虑情绪时, 甄别“考试焦虑”与“日常焦虑”也是不可省略的环节。
一位高三的女生在一模前因为“考试焦虑”被介绍到心理咨询室。但通过了解发现, 她的焦虑情绪不仅仅集中在考试这一件事情上, 而是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样的焦虑由来已久, 想在高考之前获得明显改善十分困难。对她的干预也不应仅集中在考试这一狭窄的范围内。虽然考试是引起学生焦虑的最常见场景, 但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仍然不能忽视日常的普遍性焦虑情绪的存在, 力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3. 特殊的“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可由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引起。主观因素类似于:自我期望过高、知识准备和应试技能不足、自信心不足、自尊心过强等;客观因素类似于:来自父母的压力、来自老师的压力、同学或好朋友之间的竞争带来的压力等。作为一种与情绪有关的内心体验, 考试焦虑的心理成因虽有普遍规律, 但却不能僵化处理。在一次期末考试前, 一位初一年级的班主任找到我, 希望帮班里成绩最好的男生预约一次咨询, 咨询的原因便是考试焦虑。
的确, 男生向我叙述的内心体验、生理反应都与考试焦虑基本类似。但是, 通过询问, 我却基本排除了以上提及的可能造成考试焦虑的各种心理原因。那么, 他的考试焦虑源头在哪里呢?我尝试继续探索他对学校、家庭的想法与态度, 最终发现了症结所在。他是一个在小学阶段各个方面都不出色的男生, 进入初中后很偶然地在第一次月考中得了全班第一, 从那之后就出现了考试焦虑的情况。因为, 他觉得自己没有艺术特长, 不能在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光, 也没有良好的演讲技能, 想为班级争光只能通过考进年级前十名这唯一的途径了。当考试成为他热爱班集体的唯一方式, 焦虑的心情就可以理解了。考场上的焦虑只是焦虑情绪的一种表现形式。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弥散在他们周围的普遍的焦虑情绪。这可能源于家庭、同学、学习本身、电视、广播、网络。焦虑并不是坏事, 它携带着大量的心理能量, 勇敢面对便是获得能量的第一步。
《北京教育》2012-3
考试焦虑 篇2
上初中的时候,总是很害怕考试,每当考试一来临,我的心总是会慌乱不定,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我终于经过3年的初中生活体验后,让我找到了克服自己考试焦虑的办法,我也因此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让自己往更高的阶梯前进。
克服考试焦虑,在我看来,有三大重点。第一,调整自我认识;第二,自信训练法;第三,意念放松法。
第一,调整自我认识法。首先要重新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正确对待考试。考试并不能完全解决一个人的命运,就算这次考试失败也并不说明下一次一定失败,就算进不了好的学校,也不一定会结束一个人的学习机会。
其次,要正确认识考试的难度。没有难度的试题是不存在的,就拿每年的中考额试题来说,是有选拔功能的试题,所以,会有一定难度。但是你觉得难,别人可能觉得更难,何必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
最后,要对自己的适应能力有正确的估计。可以将自己的复习情况、强项和弱点列出来进行分析,弄清自己的实力特长和薄弱环节,适当的.制定考试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第二,自信训练法。
考试焦虑的在考试前总是不知不觉地对自己进行消极暗示,如我的能力是否胜任这次考试,要是考糟了,我的前途就完了我担心其他同学在考试中比自己强。……这些消极的自我暗示,会妨碍正常的认识活动,自信训练法就是对消极的自我暗示进行讨战。
第一,在没有人干扰的情况下,在一张白纸上把自己对考试的所有担忧逐条写下来,使你清楚意识到自己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哪些。
接着,向消极暗示中不合理成分开战,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阐明由此对个人造成的危害,并明确今后的态度如何。如担心考不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可以这样告诫自己:这种担心会松懈自己的斗志,转移自己的注意目标,扰乱当前的精神状态,这样就等于把本来属于自己的位置白白让给别人,当前最紧要的是有条不紊地搞好学习。
第三,意念放松法。静下心来,排除杂念,闭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在丹田(肚脐下两指处),想象着丹田有一股气,慢慢进行呼吸,吸气时,想象丹田中的这股气从腹部逐渐上升到胸部,在上到头部,直到头顶百汇处,吐气时,想象着这股气由百汇向下顺着脖子、颈椎下降,直到回到丹田。这样一呼一吸,周而复始,反复进行。由于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就能使你排出一切杂念、心静神宁,收到消除紧张,自我放松的效果。
以上就是让我进行调节考试焦虑的3个办法,从这3个办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最主要的是心态,只要你把握好你的心理,你便能从考试中脱颖而出,取到一个好的成绩。
如何对待考试焦虑 篇3
这种苦闷和焦虑情绪,很多面临高考的学生都有这种考前焦虑心理。其实,考生惧怕的并不是考试本身,而是害怕“一旦考砸了”的后果给自己带来了的不良影响。高考的确很重要,它是人生的转折点,为你设置了几条路,让你去选择,但你要相信没有一条路是平坦的。
你不能阻止自己去想,关键看你怎么想
有的人之所以焦虑,之所以发挥不正常,是因为他“总是注视远方的花朵而错过窗前开放的玫瑰”,即总是习惯于去想一件事的后果而不肯在努力的过程上下功夫。对于考试如果你一直在想“如果我考砸了,怎么对得起含辛茹苦的父母?怎么面对同学和老师?”等等,那么就会越想越怕,而越怕却越要去想,也不管自己的想象有没有根据,也不知道这种过多的想象费时费力,要知道可怕的结果正在向你逼近,因为你记忆了脚踏实地地学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在心理上输给了自己的妄自菲薄。试问,你找到结果了吗?你怎么知道你会失败?结果只有等它发生了你才会知道,重视学习和复习的过程,相信只要你脚踏实地地进行你的计划,你会成功的。现在我可以考虑自己有能力考什么类型的学校,在这段时间内将如何规划时间和精力去干,至于成败的结果,反正高考后有两个月的时间让自己尽情去想。
无论在什么时候,别忘了你是一个很“自尊”的人
“自尊”是自己内在尊严的一种爆发,是内心的一种欲望和追求,它会使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订立符合自己的目标,订立他竞争的对象,规划好前进的步骤,自尊的人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外界的挫折而停止自己的步伐。你自尊,所以你勇于成功,敢于失败,可以在“晚上倒下,又会在清晨醒来”,一点失败对你算不了什么。而虚荣是一种扭曲的自尊,使人做一切事情都在考虑别人怎么看怎么想,父母怎么看怎么想,这样会活的很累,并且生活没有太高的质量。失败可以使虚荣者倒下,却会使自尊更加坚强。每次模拟考试都是“热身运动”,可以让你进一步查漏补缺,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冷静地分析一下成败的原因,调理一下自己,继续“作战”。
无论处境如何,你总可以为自己找到自信的理由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因为害怕考试失败的心理比考试本身更容易使人失败,有的人一走进考场就会不停地对自己说:“我不行了,这次我考不好了。”这种心理暗示注定了失败。暗示是种意念活动的力量,可以影响人的大脑神径、手脚活动能力,消极的暗示使自己的大脑活动能力大大减退,使潜力不可能很好的发挥,曾经熟记的知识也可能记不起来。进考场以及考前应对自己说:“我能行、我有信心、我很平静、我能胜利”。何况。你有理由自信,不妨加忆一下你以前一次曾经成功的体验,它证明了你能行,仔细想想当时的情况和细节,相信现在你也能处理好。不需要为自己的“失败”去找借口(身体不好等),别让软弱征服人,你要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慨转到“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上来。
在“冲刺”的关键时刻,跟别人比效率而不比时间
为了防止考试前出现头脑不清晰或考试时思维阻塞,科学用脑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大脑如果负荷过重,就会导致兴奋和抑制的失调,平时过分兴奋,超过一定限度,到了考试时就可能兴奋不起来。形成科学而稳定的生物钟,不要轻易打破它。你跟别人应该比效率而不是比时间,你觉得自己大脑需要休息了,需要通过活动来兴奋一下了,你就去做,不要自己累的要命,看到别人还在学习,你就强打精神,好像只有在时间上不输给别人才能心安理得,而考试是考查我们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不是究竟花费了多少无用功。聪明一点,定好计划,劳逸结合,提高效益。
当你觉得紧张或疲劳时,可以用呼吸法放松自己。你可以舒服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双眼微闭,排除杂念,意念集中,进行胸腹式呼吸。要领:通过鼻孔慢慢地将空气吸入,使腹部鼓胀起来。气吸足后,再缓缓用鼻与嘴将气呼出,练习3-5次,此法在过度焦虑时及时运用,马上就可缓解焦虑程度。
保持“正常发挥”的心态
这儿也是有两层意思,一是不期待超常发挥。有多大力使多大劲,有多少知识拿出多少知识。二是不期待掩饰缺陷和漏洞。不要怀着侥幸心理,希望到考试时能一下子聪明起来,不会的题目猛然间会做了。每次考试都要认真答卷,写上你会做的,将你不会的先留下来,最后努力去解决它,实在解答不出来,证明知识有漏洞,如果是模拟考试,赶紧查出来补上它。即使是高考,有不会做的题目也无妨,因为“我难,别人也不会容易到哪里去”,“都考满分,也不可能 ”,最起码,不会因发挥失常而后悔伤心就行。
面对自己,重新调整
考试焦虑与应对 篇4
考试焦虑[1]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绪现象, 它是指当个体意识到考试情景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的内心体验, 是考生对考试的一种特殊心理反应[1]。这种情绪在考生的日常学习中可以说是一种常见现象。比如考生考前对自我的消极认知, 对考试后果的担心、忧虑及考试时的多种紧张心理和行为反应, 这些都是考生考试焦虑的表现。有心理学家调查发现:75%的考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心理。考试焦虑还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女生的考试焦虑水平高于男生, 且主要表现为情绪性反应。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2]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不恰当的自我期待或者成就动机太强
有些考生对自己要求过高, 每次考试都要求自己比别人考得好;有些考生则因家长或教师对自己的成绩过分关注, 要求过严。这2类考生都会不自觉地被不允许失败的思想占据头脑, 且一旦面对把握不大的考试时, 便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
1.2 对考试失败的过分担忧
有些考生总是在考前就对考试结果忧心忡忡。“万一考砸了怎么办?”“如果这次考砸了, 家里会……同学会……”这些想法总是困扰着考生, 使其难以集中注意力、难以入眠、记忆力减退。这些夸大考试重要性的想法和考生自己想象的严重后果不仅使其无法好好复习备考, 同时加重了对考试的焦虑。
1.3 被考试失败的经历困扰
从小到大经历了无数考试, 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有过在大考中失败的经历。这些失败的阴影, 特别是面对失败时的一些负面情绪状态 (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严厉的指责、痛苦的体验等) 在大脑中保留了下来。当面对新的考试时, 以前的考试情景便会引发记忆中相关的失败体验, 从而引起情绪波动。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注意力分散和记忆力减退, 从而使考生无法从容应考。
1.4 用脑不科学
常会出现一种怪现象, 平时记得很熟的算法、公式或答案, 考试时竟然想不起来, 步出考场时, 答案脱口而出。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舌尖现象。舌尖现象[3]是由于考试时考生的情绪紧张, 造成大脑两半球一些部位的强烈兴奋, 对回忆对象发生负诱导作用而引起的, 它会妨碍考生回忆。有些考生只顾拼命复习功课, 放弃了必要的睡眠和活动时间, 长期打“疲劳战”, 结果整天头昏脑涨, 学习效率低下。
1.5 复习方法单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芬培格[4]对脑力活动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作过研究, 他让被试者从事智力测验、填空、评定文章和加法运算这4种脑力活动, 发现测试中加法运算效率最低。这种由于加法运算造成的低效率就被称作波芬培格现象。如果长时间用同一种方法复习一门功课, 大脑皮层的某一部位就会产生保护性抑制, 影响记忆效果。
2 积极的应对措施
2.1 考前生理和心理准备
2.1.1 正确认识考试
考试是一种选择, 考生选择它, 社会再通过它选择考生。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中不足的有效途径。考试是一块路标, 指引着考生的未来。
(1) 首先跟自己比, 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进步。考试失利后出现的郁闷、烦躁情绪至少损失一周安静学习的时间。要正确认识考试, 每一次考试都是进步的机会, 发现问题、改进复习策略, 提高成绩才是根本。
(2) 理智面对自己的实际水平, 制定科学的目标。目标的制定不仅要使考生明确前进的方向, 更要起到帮助考生树立自信心的作用。“不制定大目标、只制订小计划”, 即目标不要太远大, 走一步看一步, 把握现在, 做好手头的事情会更理性。考生要分清主次, 哪些事情是必须做好的, 哪些事情是可做可不做的。
(3) 多想现在, 少想以后。考生要坚持过程大于结果的信念, 重视过程, 只要过程好, 结果就不可能糟。
(4) 化弱势为进步。考生不要将成绩看得太重要, 关键是从中发现问题, 取得进步。
2.1.2 合理安排考前学习和生活———加、减、乘、除法 (1) 加:
加强营养和锻炼。考试期间的饮食应做到“六要”, 即要吃饱, 要吃好, 要清淡, 要少吃脂肪和糖, 要适当吃些杂粮 (谷类为主) , 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要避免“六不宜”, 即不宜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不宜贪凉, 不宜午睡时间过久, 不宜节食, 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 不宜在风口上猛吹。考生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和家务劳动。
(2) 减:降低得病的可能性。预防疾病应当做到“六要”, 即要注意保暖;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新、湿润;要搞好个人卫生;要适当锻炼, 增强身体免疫力;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要在身体出现明显不适时及时就医。
(3) 乘:保证睡眠,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生睡眠不足将使机体抵抗力下降, 注意力分散, 记忆力减退, 复习效率降低, 造成学习的“事倍功半”。建议做到“六要”, 即要做到睡前全身放松, 包括心理和身体的放松;要按时起床, 按时睡觉, 保证作息时间规律;要做到晚餐少吃;要在晚饭后不喝咖啡或浓茶, 以免影响睡眠质量;要在睡前泡脚或沐浴;要营造寝室舒适环境, 避免强光、噪音。
(4) 除:消除不必要的烦恼、焦虑。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态。考生应加强积极情绪的积累, 要学会“关门”。学会关紧“昨天”和“明天”这两扇门, 过好每一个“今天”, 既不对“昨天”耿耿于怀, 也不对“明天”忧心忡忡。
2.1.3 保持考前良好的心态
考前良好的心态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首先, 必胜的信心是良好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自己、肯定自己, 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其次, 保持正向的情绪状态是良好心态的重要方面。愉快的心境有助于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消沉、倦怠等负面情绪会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 影响学习效率。
2.1.4 积极暗示, 挖掘潜能
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助于增强自信、排除焦虑, 充分挖掘潜能, 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上有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 可以利用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2.2 应对考试焦虑的心灵处方
2.2.1 考前写心理日记, 记录每天的心情
心理学家指出, 把生活中的问题和心中的疑惑及不愉快的经历写在日记本上, 然后定期回顾和分析, 这样做能让考生对自己有更加理性和客观的认识, 可以在冷静时解决各种困扰。考前看日记, 暗示自己, 会增强自信心。
2.2.2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积极的自我暗示就是用积极的思想、语言不断提醒自己, 克服悲观、沮丧和恐惧心理, 使自己精神振奋。
2.2.3 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可以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其具体过程是:由上而下让额头、眼睛、下颚、颈项、肩膀、背部、手臂、肘部、腹部、臀部、大腿、小腿和脚部肌肉群先紧张5秒钟, 然后放松10~15秒钟, 不断重复。考前每天练习2~3次。放松训练的关键是体会紧张后放松的感觉。
2.2.4 深呼吸训练
做深呼吸训练时注意的要领:一是缓慢有节奏地吸气, 缓慢有节奏地呼气。二是吸气后停1~2秒钟再呼气。呼气时最好嘴微张, 这样能立刻感觉到肌肉放松, 特别是感觉到胸部放松, 从而有助于心理放松。
2.2.5 想象法训练
可以想象一些宁静的自然景象, 这些景象可以是自己曾观赏到的, 也可以是想象出来的。关键是要有宁静、放松、愉悦的感觉。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一个人的幸运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有诗人曾说:“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幸运的建筑师。”对于考生来说, 心理调节至关重要, 应做到:树立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杨眉.与焦虑同行:社交焦虑与考试焦虑的调节[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1.
[2]施莉萍, 姚建东.克服考试焦虑, 从容应对考试[J].考试 (中考教师版) , 2008, (11) :101.
[3]陈勇.中职学生考试焦虑之“舌尖现象”及对策[J].教育前沿 (理论版) , 2009, (6) :57.
考试焦虑应对方法 篇5
1.调整自我认识法
这种方法最适合于调节轻度考试焦虑。首先要重新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正确对待考试,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对学生来说,不过是展示和检验自己才能与所学知识的有利机会,即使是高考,也非就此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其次,要正确认识考试的难度。就学业考试来说,基本上都是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很少会有特别多的难题、偏题;至于选拔性的考试,考试面会广一些,深度大一些,但你觉得难,别人可能觉得更难。再次,对自己的应试能力有正确的估计。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复习情况、弱点和漏洞、改进的方法和措施等做一番系统的分析,了解自己的实力、特长和薄弱环节,还可以征求老师、家长、同
学的意见,请他们帮助自己进一步分析,从而制定适当的考试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2.自信训练法
考试焦虑者在考前总是不知不觉地对自己进行消极的暗示,如“我担心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胜任这次考试”,“要是考糟了,我的前途就完了”,“我担心其他同学在考试中都比自己强”,等等。这些消极的自我暗示会在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妨碍正常的认识活动。如果在考试前,便预言考试结果一定很糟,那暗示会使你精神不振,从而大大减少你本来可以付出的努力,以至最后无意中实现你自己的预言。
自信训练就是对消极的自我暗示进行挑战。
首先,把一些朦胧的消极暗示用清晰的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坐在桌前,静下心来,在一张白纸上把自己对考试的所有担忧逐条写下来,使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究竟有哪些。然后,向消极暗示中的不合理成分进行自我质辩,指出这些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阐明由此对个人造成的危害,并明确今后应采取的态度,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这次考试”,可以这样告诫自己:“这种担心会松懈自己的斗志,转移自己的注意目标,扰乱当前的精神状态,应及早排除。只要认真做好考前的准备工作,这次考试完全能考好。当前最紧要的是有条不紊地搞好复习。”通过向消极的自我暗示挑战,可以帮助考试焦虑者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象,增强考试的信心,克服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使考试成绩得到提高,经常进行这样的自信训练,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不仅对于克服考试焦虑有帮助,而且可以改变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使你在学习、生活中更加主动、自信和乐观。
3.放松训练法
常识和实验研究证明,焦虑和放松是不会同时出现的。因此,经常进行放松训练,可以消除紧张状态,克服考试焦虑,使人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现介绍一种适合于同学们的简单的放松法——肌
肉放松法。
这是通过循环交替收缩和放松自己的骨骼肌群,细心体会个人肌肉的松紧程度,最终达到缓解身体紧张和焦虑状态的一种自我放松方式。放松时全身应保持尽量的松弛,精神高度专一和集中。整个放松训练按照由下到上的原则,从脚趾肌肉放松——小腿肌肉放松——大腿肌肉放松——臀部肌肉放松——腹部肌肉放松——胸部肌肉放松——背部肌肉放松——肩部肌肉放松——臂部肌肉放松——颈部肌肉放松——头部肌肉放松。放松动作要领是先使该部位肌肉紧张,保持紧张状态10秒钟,然后慢慢放松,并注意体验放松时的感觉(如发沉、沉重等)。每次10—20分钟,可安排在晚上睡觉之前进行。如果能持之以恒,不仅
考试焦虑应对策略 篇6
小研的情况属于考试焦虑的心理状况,因为他很重视学习也很在意考试,所以在考试前会出现心情紧张和身体上的不适感觉,这些本来是正常的,但如果发展到使自己感到痛苦并影响到正常的学习效率和发挥时,就应该警惕了!
如果你想了解自己是否有考试焦虑,以及这种焦虑的程度如何,是否严重到了影响自己考试成绩和身心健康的地步,请做下面的这个测试。
本测试共有33道题,每道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题只选一个答案。
A:很符合自己的情况
B:比较符合自己的情况
C:较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D:很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下面请开始答题。
1.在重要的考试的前几天,我就坐立不安了。
2.临近考试时,我就泻肚子了。
3.一想到考试即将来临,身体就会发僵。
4.考试前,我总感到苦恼。
5.考试前,我感到烦躁,脾气变坏。
6.紧张的温课期间,常会想到:“这次考试要是得到个坏分数怎么办?”
7.越是临近考试,我的注意力越难集中。
8.想到马上就要考试了,参加任何文娱活动都感到没劲。
9.在考试前,我总预感到这次考试将要考砸。
10.在考试前,我常做关于考试的梦。
11.到了考试那天,我就不安起来。
12.听到开始考试的铃声响了,我的心马上紧张的急跳起来。
13.每逢重要的考试,我的脑子就会变得比平时迟钝。
14.考试时题目越多、越难,我越感到不安。
15.考试时,我的手会变得冰凉。
16.考试时,我感到十分紧张。
17.遇到很难的考试,我就担心自己会不及格。
18.紧张的考试中,我却会想些与考试无关的事情,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19.考试时,我会紧张得连平时记得滚瓜烂熟的知识一点也回忆不起来。
20.考试时,我会沉浸在空想之中,一时忘了自己是在考试。
21.考试时,我想上厕所的次数比平时要多。
22.考试时,即使不热,我也会浑身出汗。
23.考试时,我紧张得手发僵,写字不流畅。
24.考试时,我经常会看错题目。
25.在进行重要的考试时,我的头就会痛。
26.发现剩下的时间来不及做完全部考题,我就急得手足无措、浑身大汗。
27.如果我考了个坏分数,家长或教师会严厉地指责我。
28.在考试后,发现自己会做的题没有答对时,就十分生自己的气。
29.有几次在重要的考试之后,我腹泻了。
30.我对考试十分厌烦。
31.只要考试不记成绩,我就会喜欢考试。
32.考试不应当在这样紧张的状态下进行。
33.不进行考试,我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计分与评价:统计你所填的各个字母的次数,每填一个A得3分、B得2分、C得1分、D得0分。
用下列公式可以算出你的总得分:
总得分=3×填A的次数+2×填B的次数+填C的次数, 根据你的总得分查下面的评价表,就可以知道你的考试焦虑水平。
焦虑水平:
0~24分:镇定
25~49分:轻度焦虑
50~74分:中度焦虑
75~99分:重度焦虑
放松小方法:
如果属于中度焦虑或者重度焦虑,那你可要当心了!焦虑的感觉很可能正在侵蚀着你的身心健康,影响着你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那么如何应对考试前的焦虑感呢?可尝试以下三种方法:
1.积极的自我暗示
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唤起人的良好的情绪。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自我暗示语:当情绪过于紧张时可默念“放松、放松、放松”;当心情烦躁时可默念“平静、平静、平静”;当心灰意懒时可默念“我行、我行、我行”。
2.放松训练法
这是一种利用语言暗示进行放松的方法。坐在椅子上,全身放松,两脚与肩同宽,眼睛微闭,心中默念:头部松,面部松,颈部松,前胸松,后背松,腹部松,腰部松,前大腿松,后大腿松,前小腿松,后小腿松,脚背松,脚掌松。按照以上顺序反复默念,可使身体得到放松,精神上也得到放松。
3.不要执著于焦虑反应
在考试前和考试过程中存在轻度的考试焦虑是相当普遍的,可是有些同学把自己存在的轻度考试焦虑看得很严重,误认为自己紧张不安的情绪会对考试产生很严重的影响,却不知其他同学大多也存在一样程度的考试焦虑。谁过分看重考试焦虑,谁就会受到影响。
常见问题回答:
焦虑小明:“我每次考试都会害怕自己考不好,结果复习不好,考试时大脑一片空白,题也答不下去,最后的分数真的比实际水平差了好多,我该怎么办?”
1.自己总对自己重复“我要是考不好就完了!”会形成自我消极暗示,最后就真的考不好了。所以,我们能否把对自己说的这句话改成“我希望我能考好”呢?
2.一些对自我要求较高的同学,他们不但希望自己考好,而且要求自己“一定”要考好。如果考不好,情绪就会受到严重打击;如果考好了,则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这种对自己绝对化的超高要求会影响到考前复习动力和考试状态。为什么呢?我们来打个比方:
现在要你去参加跳远比赛,你若太紧张,势必影响你的成绩。这里有两种比赛形式,你愿意为哪种比赛而努力呢?
形式一:你面前有个坑,如果你跳不到1.8米,抱歉,迎接你的是大坑,那么无可避免的,你会摔个鼻青脸肿;
形式二:你面前是个平坦松软的土地,如果你跳过了1.8米,你就会得到一份大礼。跳不过,也不会摔疼。
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第二种。
这个实验说明:追求成功比避免失败更易让人感到有动力、更放松,在拼搏的同时更有成就感。所以,能否把“我一定要考好,考不好我会对自己很失望”改成“我希望能考好,考好了会证明我很棒。考不好也没什么,只代表我暂时停止了成功的步伐”呢?英雄不论成败,努力了就对得起自己了。
3.学习成绩比较落后的同学,面对考试,不要追求一下就进步到中上等成绩,只需要给自己定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就好了,比如说:这次我考倒数第一,下次我考倒数第二也是个进步。相比昨天,我确实进步了,这就是值得我们自我鼓励的地方。
考试焦虑 篇7
关键词:父母意识,考试焦虑,家长焦虑,高中生
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景下激发的, 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等其他身心因素制约, 以担忧为基本特征, 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 通过不同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1]高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场非常重要的考试, 高三学生在面对如此重要的考试情境下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 这也引起了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对此问题的重视。研究的焦点之一是影响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 结果发现考生的人格、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亲子沟通及父母养育方式等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2,3,4,5,6]在上述影响因素中, 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亲子沟通与父母养育方式都与学生的父母有着重要的关系。
父母意识是指父母对于育儿及亲子关系的态度、对自己作为父母的评价及情感体验, 体现父母的价值取向。[7]现有研究结果发现父母意识不仅会直接影响父母的养育方式, 还会影响儿童的人格成长与亲子沟通。[8,9]那么父母意识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考试焦虑。
父母意识作为一种价值取向, 会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与对亲子距离的看法。对子女寄托的希望越大, 对子女的期望会越高, 这种期望会直接增强子女的考试焦虑。越以子女为中心的家长, 会越重视自身在子女高考中的作用, 那么这可能会引起父母焦虑。而父母的这种焦虑一方面可能直接感染子女, 增强子女的考试焦虑;另一方面也可能会通过影响亲子沟通与提供社会支持的能力而间接增强子女的考试焦虑。
本文试图分析学生考试焦虑、家长焦虑与父母意识这三者的关系, 以有针对性地对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进行社会心理因素的干预。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随意抽取四川、福建、陕西三省在读高三学生与其家长, 发放问卷212份, 回收有效问卷共192份。其中男生101人, 女生为91人, 年龄在16至19岁, 平均年龄为17.42±0.74岁。事先将问卷进行编码, 保证学生问卷与家长问卷的编码一致, 学生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纸笔测试, 然后要学生将编码与其一致的家长问卷带回去给家长中的一位填写, 然后带回给研究者。所有测试均为匿名进行。
2.测验工具
(1) 《考试焦虑 (TAI) 量表》。
由Spielberger等人于1980年编制, 在我国由宋维真和张瑶首次应用的《考试焦虑 (TAI) 量表》。该量表包括包含忧虑性 (Worry) 和情绪性 (Emotionality) 两个分量表, 共20道题目。研究表明该量表的总量表与分量表的Chronbach α系数在0.80~0.90之间, 效度良好。[10]计分从“从不”到“总是”1~4级计分, 反向计分题则为4~1级计分, 分数越高表示考试焦虑越严重。
(2) 焦虑自评量表。
Zung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该量表共有20道题目, 采用“没有或很少时间有”到“绝大部分有”1~4级评分, 反向计分题则为4~1级计分, 评分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严重。研究表明SAS的信效度良好, 广泛适用于临床咨询门诊与相关研究。[11]
(3) 父母意识问卷。
父母意识问卷是根据桑标[7]对父母意识的定义, 参考刁静[9]的父母意识问卷中部分题目与开放式问卷调查收集的题目, 按照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初步编制而成。该问卷包括子女中心、子女管教、承担责任与沟通困难四个分量表, 共16道题目。计分方式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1~4级计分, 反向计分题则为4~1级计分, 分数越高表明父母在该项意识上越强。量表的Chronbach α系数为0.80, 分量表在0.77~0.69之间。
3.统计分析方法
将所有数据录入到SPSS 19.0中进行包括频率统计、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分析, 然后将数据导入AMOS 19.0中进行路径分析。
二、结果
1.学生考试焦虑与家长焦虑的检出率
我们参考范晓玲等报告的TAI评量标准, [12]根据在TAI总分与分量表上的得分情况将学生划分为正常、轻度焦虑、中度焦虑与重度焦虑四类。将家长在SAS上的得分按量表的要求也将其划分为正常、轻度、中度与重度焦虑四类。并分别统计学生与家长焦虑的频率 (表1) 。通过表1可知约1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况, 而家长这一比例高达39.1%。
2.学生考试焦虑的性别差异
我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学生考试焦虑的性别差异, 结果发现在考试焦虑总分、分量表得分上均不存在性别差异 (P>0.05) 。
3.学生考试焦虑与学生年龄、家长焦虑及父母意识的相关
我们计算了学生考试焦虑与学生年龄、家长焦虑与父母意识的皮尔逊积差相关 (表3) 。结果发现除情绪性外, 学生考试焦虑及家长焦虑均与学生年龄呈负相关, 即年龄越低, 家长与学生均不易焦虑。学生焦虑与父母意识的子女中心及沟通困难存在正相关, 父母焦虑与沟通困难存在正相关。学生焦虑与父母焦虑呈中等程度的相关。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4.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由于相关分析只能考查变量间的直接效应, 不能分析各种变量间的中介效应, 因此我们建立了图1的路径分析模型对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模型拟合良好 (χ2=17.31, df=12, χ2/df=1.443, CFI=0.971, NFI=0.918, NNFI=0.932, RMSEA=0.048) 。
根据路径分析结果可知对学生焦虑产生直接效应的主要有家长焦虑与子女中心, 分别为0.44与0.17, 子女中心通过家长焦虑对学生焦虑产生的间接效应为0.07 (0.44×0.17) ;学生的年龄、沟通困难也通过家长焦虑的中介效应对学生焦虑产生间接影响, 而管教需要、承担责任对家长焦虑与学生焦虑均无直接的影响, 但可以通过子女中心与沟通困难对后者产生间接影响。
三、讨论
1.关于学生考试焦虑与家长焦虑的检出率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15%左右, 远高于范晓玲等报告的5%, [12]原因可能与研究的对象不同有关。范晓玲等研究的对象为高一至高三的学生, 而本研究的样本全部来自于高三学生。由于要直面高考, 所以学生的考试焦虑可能会更高一点。但检出率远低于其他研究报告的检出率[3], 原因可能在于所采用的研究工具与评量标准存在差异有关, 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次, 家长焦虑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学生, 原因可能在于家长比学生更看重高考。由于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很多家庭就一个孩子,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更高, 对高考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也比孩子理解更深刻, 功能利性更强, 因此在面对孩子的高考时难免会患得患失, 焦虑紧张。
2.关于考试焦虑的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考试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 这与刘金同[3]、代景华[4]、黄高贵[13]等研究结果一致, 与毕重增的研究结果也部分一致[5], 但与范晓玲[14]、黄高贵[15]的其他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因调查的地区不同, 社会文化与要求不同。理论上女生心理敏感、情感脆弱, 对自我前途与未来的担忧比男性要强, 因此更易紧张、焦虑。但现实是女生成绩常好于男生, 这种成绩的优势可能平衡了性别本身的差异。但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3.关于学生考试焦虑与家长焦虑、父母意识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家长焦虑与学生焦虑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表明家长的焦虑确实会感染与影响学生, 同时学生的焦虑也会影响家长, 这与王秀珍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6]家庭作为一个系统, 其成员并不是单独存在, 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家长在面对子女的重大考试时, 同样面对着重大的压力与心理负担, 从而产生焦虑。而家长作为家庭中的核心成员, 其焦虑的情绪必然会直接或者间接通过其言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与家庭氛围, 加重学生的焦虑。
研究发现父母意识中的子女中心与沟通困难均会直接影响到家长焦虑, 原因可能在于越以子女为中心, 家长对子女的学习越会关注, 对子女的期望也会更高, 更难以平常心去面对孩子的失败, 易产生焦虑;沟通困难对父母焦虑也有直接影响, 原因可能在于当父母越无法与子女沟通, 越难以真实全面地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 则越使其更易焦虑。管教需要与承担责任虽然与父母焦虑没有直接效应, 但承担责任与子女中心的相关达到0.44, 因此可以通过子女中心间接影响父母焦虑, 间接效应为0.07。而管教需要与子女中心及沟通困难均存在相关, 也可以通过他们间接影响父母焦虑, 其间接效应为0.16。因此综合来看越以子女为中心, 且认为子女是需要父母管教的, 又存在亲子沟通困难的父母, 其焦虑会越强。
父母意识不仅影响父母焦虑, 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焦虑, 且子女中心对学生的考试焦虑有直接效应, 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7,18]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家庭原因主要有担心考糟了对不起家长, 让父母烦恼与辜负父母期望等。父母越以子女为中心, 学生越会担心辜负父母期望, 越易考试焦虑。
4.关于年龄对家长焦虑与学生焦虑的影响
快考试了,切莫焦虑 篇8
我:你感觉生活失去了控制,对学习有无能为力的感觉,是吗?
他:是的,反正一团糟,一团糟!
我:能具体说说你现在的感觉吗?
他:我比过去更努力,成绩却下降了;我比很多人更要强,但却失败了!我就像一部硬撑着的机器,在用全部的潜能紧张而艰难地打发着最后的日子。我感觉我真的快撑不住了。
我:我理解你此刻的无奈和愤懑。平时有情绪不稳、遇事好冲动的情况吗?
他:是的,我想自我控制,但常会不由自主地发火,所以得罪了不少同学,他们给我取了绰号“徐疯”。但我不想这样,也许真的太累了,好像从来就没有事情告一段落可以松一口气的感觉,整天像个机器人,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
(我为他做了测试,结果为中度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指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或攻击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如忧虑、紧张、神态不安、恐惧等。考前适度的紧张不是坏事,可使人的智力活动处于活跃状态。但过度的焦虑会严重影响正常的认知活动,大大妨碍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
我: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么紧张考试吗?
他:我怕挨打。我妈妈脾气非常坏,只要考不好,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臭骂,有时身边有什么拿起就打。极不讲理!
我:不讲理?
他:她骂我笨,骂我没出息,(压抑地哭)骂我不用功。其实我很努力了,很多事也按她说的做了,但她总骂我……
我:那你申辩过吗?对母亲说过自己的努力和想法吗?
他:她从不听的,只会骂人打人!我讨厌她!讨厌!!
我:感觉你对母亲有很多不满,有很多话想和她说,但又感觉没有合适的机会。现在给你一个很好的倾诉机会,如何?
他:不,我———我不敢面对她!
我:不用担心,我们只是来做一个游戏。想一想你妈妈平时的状态,责怪你时是怎样的动作。然后假设你妈妈现在就坐在你身边的这张空椅子上,穿着平日经常穿的衣服,一只手扶着椅子,一只手指着你,声音很高很尖锐,神情激动地在责怪你。你感觉到了吗?
他:(脸变白,脸部肌肉变紧张)是的。
我:放松些好吗?现在能不能把你想对母亲说的话全部说出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包括你的愤怒、你的委屈。我出去拿份材料,可以吗?
(我出门。二十多分钟后,再回到咨询室,这位男孩松驰而有些疲惫地靠在另一张椅子上,情绪明显得到缓解。)
我:现在感觉怎么样?
他:(有些不好意思)好多了。其实,现在感觉母亲说的也不是一点没道理,可能我的学习方法的确还需要改进,我感觉对妈妈有些愧疚。老师,我不想多说了。
我:那好,就不说了。现在让我们平心静气地来想想导致考试焦虑的其他原因,好吗?
他:我曾经有两次考试一下子从中下等跃入班级前十五名,从此家长和老师都对我抱有很大希望,希望我能考上重点高中,但我总担心基础不够牢,对能否考上并没有很大把握,信心不足。还有身体一直感到很累,可能是我不喜欢活动的原因吧。精力的下降也影响了我的自信心。
我:对于内心的动摇和不自信,你是怎么做的呢?
他:我尽量不去想。
我:哦,是这样。那么对于考试,你都有哪些好的应试策略呢?
他:应试策略?没仔细想过,因为我一想到考试心就乱了。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
【外界过高的期望与较低的自信心的冲突,较弱的身体素质、缺乏自我调适能力以及应考策略都影响了该生的考试心理。】
我:现在所有人都对孩子的成绩关注得太多了。老师期待的目光,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都给你带来很大的压力。
他:是的,还有同学之间的激烈竞争,邻居、亲戚对成绩的议论。
我:但这些逃是逃避不了的,不如干脆让我们仔细清晰地感受一下这些压力,好吗?闭上眼,现在请你仔细体会一下被包围在老师、家长、同学、邻居的目光中的这种感觉。(他遵照我的话做了。)
我:继续想,老师又来关照你了,妈妈又指着你鼻子了……你想大叫,或者踢打什么的,都行。想哭也行。(他忍不住哭了,好一会,情绪才平缓下来。)
我:现在感觉怎样?再想想那些,心情有所变化吗?
他:好多了,也不那么焦虑担心了。
我:你再去想那些,会感觉没什么了不起的,天没塌下来,哪怕考不好同学们真的笑话你,也不是无法忍受,对吗?
他:其实确实没什么。被取笑只是一时,只要用功,成绩可以改善,谁笑在最后谁才笑得最好!
我:说得真好!就是要学会给自己打气!当感觉自己情绪不佳时,要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说服、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
他:是的,我把时间都花在担心上了,忘了自我调节。
我:其实没必要太多顾虑别人的期望,那只会给自己戴上一副枷锁,既然焦急和紧张无济于事,急不急、怕不怕都要考,与其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谓的焦急和紧张上,不如放下包袱,静下心来抓紧时间复习。保持坦然心境很重要。
他:是的。我是太焦虑了,一临近考试就什么都乱套了。
我:经常会看到一些和你一样的学生,临近考试,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自己给自己制造紧张气氛,其实保持平常的生活习惯本身就是一服最有效的“镇静剂”。
他:我明白了!那么老师,刚才您还说到的应试策略有哪些?
我:考前的复习策略和作息安排都很重要,它关系着学习效率和考试心态。我建议,如果实在看不进书,就不要再做表面文章,干脆痛快地做一会自己最喜欢的事,如喜欢唱歌,就不妨放开喉咙吼两小时,你会觉得事后脑子特别清醒。还有,你最好能改变自己的焦虑形象,比如,每天早晨对着镜子,试着给自己一个最自信、最放松的微笑,并最大限度地舒展自己僵化的四肢,抬头、收腹、挺胸、拔腰,然后以这种状态去吃饭、上学、走路、和人打招呼以至睡觉,你会发现,事情在不知不觉中会好起来。
考生如何对待考试焦虑 篇9
关键词:考试焦虑,表现,危害,影响因素,克服,积极主动,信心,准备
考试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检查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学习以及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成百上千次考试,可谓身经百战,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考试是令人畏惧的,尤其是那些影响学生未来前途的考试,如毕业、升学等重要考试,许多人会产生焦虑情绪,进而影响考试的顺利进行。所以作为一名教师,研究学生考试焦虑现象极其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减少进而克服考试焦虑问题,考上理想的学校。
一、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绪心理现象。曼德勒(G.mandler)提出,考试焦虑是一种处于失助和紊乱状态下的一种情绪。我们认为:因考试带来的过度心理压力、产生严重的紧张、恐惧和焦虑,就是考试焦虑。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情绪是影响考试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大多数人都会受到焦虑情绪的干扰。有的考前忧心忡忡、失眠;有的考试中心神不安,身体不停地出汗、抖动,出现怯场,大声喧哗、偶发事项带来的惊慌等外来“刺激”带来的烦恼;有的考后头晕、食欲不振等,这些都是考试焦虑的表现。
在学生之中,存在的考试焦虑主要有两种趋向:一种是临到考试之前开始感到紧张和焦虑;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存在学习焦虑,而一到考试之前则表现更为强烈。两者都是由考试这一紧张情景直接触发的,但前者的学习成绩有好也有差,后者则基本上是因为成绩一贯不是很好,对自己缺乏信心所导致。
二、考试焦虑的危害
1、分散和阻断一个人注意的过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考试焦虑首先能够分散和阻断注意的过程,使我们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试题上,而是分散在各种各样的担心、忧虑或多余的动作上、阻断注意的过程,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尤其是当监考老师看着自己或走近自己时,更是难以集中注意。其次,考试焦虑还会干扰回忆的过程,大脑记忆库中的信息检索和提取发生混乱,会造成错答、漏答、或不知如何应答的现象,常常会使大脑一片空白,严重影响考试成绩。此外,考试焦虑还可以影响我们正常的思维过程,使我们的思维活动陷于停滞和凝固状态。在焦虑状态下,我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具体思维能力无法正常发挥,从而导致考试失败。
2、考试焦虑对身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经常性的考试焦虑容易转成慢性焦虑,使人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自卑感加重,容易退缩和胆怯,或变得敏感,情绪不稳,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考试焦虑对身体健康也有较大危害,特别是对人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三、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
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即个体身心因素和外部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对考试焦虑水平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1、遗传方面。个体的遗传素质存在着很大的个别差异。个人受父母遗传基因影响而使神经类型强弱不同,或由母孕期间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神经系统的变异性。使得一些人对环境刺激极为敏感,易产生紧张反应,这一类人的考试焦虑程度较高。
2、成熟水平的不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个体的考试焦虑程度有所不同,这是由于生理成熟水平对个体考试焦虑的影响。调查表明,高中生由于面对前途的选择和面临高考,所以考试焦虑水平、显著增高,即最易产生考试焦虑。大学生则由于生理发展成熟,摆脱了高考竞争的巨大压力,故不易产生考试焦虑。
3、健康状况。个体身体健康与否,也影响到考试焦虑。
4、认知评价能力。产生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考试情境的认知。它不仅影响是否产生焦虑,而且会影响考试焦虑的水平。如果应试者把考试情境视为终身前途的决定要素,或对应试过程感到非常无把握,一或对个人能力的估计低于考试难度的估计,都会产生考试焦虑。与之相反的人。则不会产生考试焦虑或焦虑程度较轻。
5、知识经验。在考试过程中,个体知识经验储存的多寡和提取的难易对顺利完成考试任务有较重要影响。如果知识经验不足,不可能取得较良好的考试成绩,那么应试者易产生考试焦虑。
6、应试技能。有多次考试经验的应试者,若其知识储备和身心素质都很好,在考场就不易产生考试焦虑,能够顺利完成考试任务。反之,就会产生较强烈的考试焦虑。
7、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要求与管教过严,期待水平过高,或提出其它不利孩子成长的要求。易使孩子产生考试焦虑,而且会助长考试焦虑的形成。
8、学校教育。若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幅度搞题海战术,学生就会终日陷入考试焦虑中而不能自拔,进而形成更严重的考试焦虑。
9、社会环境。各种社会环境,大众宣传媒介等都有可能刺激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产生考试焦虑,或增高考试焦虑水平。
影响考试焦虑因素很多,要透过现象,抓住主要矛盾,才会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排解考试忧虑。
四、如何克服考试焦虑
1、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考试、客观对待考试分数
认识到考试以及考试分数是对自己所学知识掌握是否牢固和全面、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弱的一种检验方式。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给自己具体可行的目的和任务。积极主动地复习,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2、树立必胜的信心
面临考试,尤其像高考这样的重要考试,常常会产生很大的思想压力,甚至寝食难安、心烦意乱。此时,树立必胜的信心就变得非常重要,这是迎接任何考试的最佳状态。为了获得充分的自信,在临考前就要给自己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然后对考试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此外,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运用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使自己树立考试心胜的信心。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对自己有信心”等。
3、在考试期间要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
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制订详尽的复习计划,并按照计划,积极、全面地开展复习。复习时应该对应考科目面面俱到,避免存在侥幸心理。此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考前心态,。只要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保持良好的考前心态,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临考前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还可以把自己的焦虑倾吐给你的好友或父母,不要闷在心里自己细嚼慢咽,主动出击,放下思想心理包袱。
4、考试期间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
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注意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除此之外,每天还应该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做到劳逸结合,保证精力充沛地应考。如:深度焦虑时,可以出去走一走或听听轻快的音乐,或翻翻自己喜欢的报刊杂志等。总之先把高考放到一边,让自己的头脑和躯体放松、再放松。
青少年考试焦虑问题探析 篇10
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变革, 使正处在人生成长特殊阶段的高中生, 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而考试焦虑是目前我国高中生普遍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考试焦虑不是短时间形成的, 在我国, 高中生尤其是重点中学的高中生都是在经过激烈竞争后才获得入学资格的。他们从入学开始, 就会感受到高考的紧箍咒形成的压力。因此, 研究高中生考试焦虑问题, 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采用《TAI考试焦虑量表》, 对宣城市第二中学和孙埠高中的高一、二、三年级学生的考试焦虑现状进行调查, 以探讨高中生考试焦虑程度及与年级、性别、学习水平、科类之间的关系。进而针对当前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状况, 了解学生考试焦虑的差异所在, 并提出相关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
2 调查结果
在所调查的240名学生中有14名具有重度焦虑症状, 约占5.83%。有77名有中度焦虑症状, 约占32.08%。有121人处于轻度焦虑症状, 约占50.42%。240名学生中仅有28人能以较轻松的态度对待考试, 占11.67%。
第一, 考试焦虑与年级的关系:
在所调查的240名学生中, 高一、二、三年级各80人。其中高一学生中, 重度焦虑者为2名, 占2.50%, 中度焦虑者为23人, 占28.75%。高二学生中重度焦虑者为3名, 占3.75%, 中度焦虑者为19人, 占23.75%。高三学生中重度焦虑者为9名, 占11.25%, 中度焦虑者为35人, 占43.75%。调查结果显示, 随着年级的升高, 考试焦虑现象就逐渐明显, 焦虑程度也越来越深。
第二, 考试焦虑与性别的关系:
在所调查的240名学生中, 男女生各120名。其中男生中重度焦虑者为3名, 占2.50%, 中度焦虑者为34人, 占28.33%。而女生中重度焦虑者为11名, 占9.17%, 中度焦虑者为43人, 占35.83%。调查结果显示, 与男生相比, 女生更容易出现中、重度考试焦虑症状。
第三, 考试焦虑与学习水平 (不同层次的学校) 的关系:
在所调查的240名学生中, 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各120名。其中重点学校的学生中重度焦虑者为6名, 占5.00%, 中度焦虑者为36人, 占30.00%。而普通学校的学生中重度焦虑者为8名, 占6.67%, 中度焦虑者为41人, 占34.17%。调查结果显示, 学习水平低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考试焦虑的问题。
第四, 考试焦虑与学科性质的关系:
在所调查的240名学生中, 文科和理科学生各80名。其中文科的学生中重度焦虑者为8名, 占10.00%, 中度焦虑者为27人, 占33.75%。而理科的学生中重度焦虑者为4名, 占5.00%, 中度焦虑者为22人, 占27.75%。调查结果显示, 与理科学生相比较而言, 文科学生更容易出现中、重度考试焦虑症状。
3 讨论
在此次调查中, 考试焦虑的出现率为88.33%, 高于国外的研究结果, 也高于国内类似研究结果, 这可能与几方面因素有关:
(1) 高中阶段课业较重, 考试频繁, 学生和家长对考试的成绩和名次过度关注, 他们往往把考试成绩和以后的高考, 未来的出路联系起来, 所以对考试更为看重, 这无形之中都会加重考试焦虑症的发生。
(2) 学校生活枯燥、单一, 能够转移学生注意力的事物太少, 长时间的专注学习, 使学生大脑紧绷, 无法放松, 就会产生紧张进而焦虑。
(3) 由于学校大都是寄宿制学生, 大家在一起免不了会相互比较, 暗暗给自己压力, 而学生在学校宣泄压力的地方和方式又很少, 和父母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也少。时间久了就进入了焦虑状态。
第一, 考试焦虑与年级的关系:
考试焦虑现象随着年级的升高也逐渐明显, 以高三学生达到最高。这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心理学研究发现, 学习材料越复杂, 抽象程度越高, 其受考试焦虑干扰的可能性就越大, 反之, 学习材料越简单, 越形象, 受考试焦虑干扰的可能性就越小。②高三年级学生由于各种形形色色的考试和随之而来的考试排名加重考试焦虑, 较高的焦虑会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使学生体验到挫折, 由于他们又急切地想摆脱这种学习不佳的状态, 就更容易产生更高的考试焦虑, 如此反复恶性循环, 考试焦虑的程度也会不停加深。
第二, 考试焦虑存在性别差异:
本次调查发现, 女生中重度的考试焦虑出现率高于男生。这可能因为:①女生更注重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女生会在成绩方面比男生更在意, 更害怕因为分数和名次而使老师和同学对自己有鄙视或者不屑的看法。②女生的情绪稳定性差, 易波动, 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面对考试的特殊应激情景更容易产生情绪的波动。而男生的独立性, 竞争性及成就动机水平均高于女性。③女生的承受能力也比男生更弱, 更怕因为成绩而遭到父母的责备。所以考试焦虑的情绪更容易在女生群体中产生。
第三, 在学习水平和考试焦虑的关系方面:
有的研究发现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不显著的负相关, 而本调查的数据表明:学习优秀的学生考试焦虑程度明显要低于其他学生。这两者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性。这个结论与原来设想的学业优秀会造成过多的压力有所不同。现如今, 每个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有着很高的期望值, 给孩子定下过高的目标, 越是成绩差的孩子离父母定的目标越远, 在这个目标的压力下, 成绩一般和落后的学生就会很担心考试及其他一些与考试有关的事, 如果导致焦虑程度过高就会进一步影响学生在考试中的发挥, 这样达不到目标, 是家长和学生都没有好的情绪, 导致家庭没有一个适合学习的良好氛围, 学生在学校也很压抑自己。而学习优秀者能较轻松地达到所定学习目标, 父母的目标进而在家里营造更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学校他们也是受欢迎的对象, 所以相对来说, 他们会显得比较轻松。此外, 优秀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和很强的自信, 有利于他们保持适当水平的焦虑。因为适当的焦虑可以提高成绩, 过高或过低的焦虑会降低成绩的提高, 所以成绩一般和落后的学生应该适当降低自己的焦虑状况。
第四, 文、理科学生考试焦虑的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 文科女学生的考试焦虑十分显著地高于文科男学生, 文科男、女学生也十分显著地高于理科男、女学生, 这表明文科女学生有着较高的考试焦虑。其原因可能是:①文理科性质具有较大差异, 文科的学习需要学生更加勤奋, 其考试题目复杂多变, 难以把握, 因而产生较高的考试焦虑。②高中的考试一般都会公布分数和排名次, 这会带来较大压力, 如评选奖学金, 三好学生等。文科各科在考试中难以拉开距离, 想在同学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 就需要更努力的学习。③文科的复习材料以记忆为多数, 学生每天纠结于那些文字, 比理科生每天做不同的题目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进而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4 考试焦虑的疏导策略
适度的焦虑可以促进学生抓紧时间学习, 注意力集中, 充分挖掘自身潜能, 提高学习成绩, 但是, 如果考试焦虑状况严重, 则可损害学生的智力水平, 使得学生学无章法, 思考和解决问题呆板, 分析问题出现混淆, 干扰注意力和记忆力, 以致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成绩, 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要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 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提高心理素质。
不良的人格特征是造成学生考试焦虑的内在根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坚定的信念, 崇高的理想, 明确的学习动机, 积极的学习兴趣, 开朗的性格, 顽强的意志, 良好的情绪状态等, 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认知评价及学习活动本身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也是有利于克服考试焦虑的重要心理品质。高中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 此时的人格具有稳定性, 又具发展性。因此, 可以通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高中生的良好的人格来矫正考试焦虑。学校在教育过程中, 要注意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 培养非智力因素, 增强他们对各种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
第二, 端正学习动机, 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
考试压力是考生的主观认知在客观条件下作用的结果。因此, 主观上要帮助考生改变对考试和考试焦虑之间关系的错误认知, 使他们意识到自我认识和评价是造成压力的关键,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业和考试的关系,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一方面教师和家长要注重加强对高中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另一方面还要教育学生要正确的看待考试, 让他们知道考试只是对自己学习状况的一个检查而已, 其目地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便于教师制定更合理的更科学的教育计划。再次, 还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考试只是检验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 正确对待考试结果, 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不要把考试的分数看得过重, 因为它不是衡量学习质量的惟一标准。客观上, 学校和家庭应该对考生的学习能力、自觉性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恰当的估计, 改变那种“压力越大效率越高”的错误观念, 引导考生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 降低过高的学习目标, 重视学习过程, 不要片面地强调考试结果。最后, 引导学生适当地调整期望水平, 使学生的自我期望与实际水平相适应, 可达到缓解心理压力和克服考试焦虑的目的。
第三, 作好准备, 形成充分而良好的考前状态。
考前的准备工作很多, 有知识准备、体能准备、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等。凡参加过考试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看到考题不难, 紧张不安的情绪便会随之减少许多, 脑子不再麻木, 思维也灵活了。”因此, 考前一定要做好知识的复习准备工作, 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掌握, 加强各应试科目的基本功训练, 考前搞好系统、科学的总结复习, 并针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 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 对考试做到“胸有成竹”, 而不是对考试存侥幸心理, 这样考试时焦虑的情绪就会减少。另外, 还要正确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 指导学生进行放松练习, 包括肌肉放松练习, 想象放松练习以及深呼吸放松练习等方法, 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复习知识和迎接考试, 这种劳逸结合, 有张有弛, 合理用脑, 注意营养, 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对防治和减轻焦虑情绪的重要方法。
第四, 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心理咨询机构,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学校应设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心理咨询室, 本着平等性、保密性、情感性的原则开展咨询活动, 这主要是针对少数有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同时注意收集、整理资料,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尤其要注意对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评价, 以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学校可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开设心理知识讲座, 也可用个别交流的方法宣讲, 让家长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学校咨询机构也可对个别家长进行辅导, 解答疑问。坚持开展团体、个别心理辅导、开设心理热线、开设心理信箱、进行心理训练, 聘请有关心理专家为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或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考试焦虑会对考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但其实并不可怕。考试前适度紧张的心理状态是每个人必需的, 考生主要是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意识到考试焦虑的危害, 并用正确的方法有意识地控制它, 完全可以摆脱考试焦虑的困扰, 以一种从容的状态, 新的精神面貌应对考试, 取得理想成绩。
参考文献
[1]沈德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9, (10) .
[2]何艳茹.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7, (7) .
聊一聊考试焦虑 篇11
考试焦虑和成因
焦虑是指莫名的内心不安和恐惧。考试焦虑是指在考试前出现的焦虑反应行为。它是由于学生担心考试失败所引起的紧张情绪。表现为临考或考试时高度紧张,经常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致使考试失败。
考试焦虑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学生会出现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记忆困难等情况,而且通常伴有头痛、紧张、发抖、呼吸困难和胃痛等不良反應。严重者会有心悸、呕吐、腹泻、四肢乏力和手脚麻木等症状。有些学生的考试焦虑是一时性的,大多在考试前出现;而有些是经常性的,表现为时时焦虑不安,经常性失眠、做恶梦、体质虚弱。考试焦虑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但主要与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消极的自我观念和不良条件反射等因素有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考试的意义估计过高。由于对考试的意义估计过高,对考试成绩过分担忧,唯恐考试成绩不理想,所以心理压力过大,越担心越紧张,直至演变为焦虑症。
第二,自我期望水平过高。自我期望水平超过实际水平,目标定得过高,造成理想目标与现实水平之间差距较大,由此可能导致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引起紧张感。
第三,自信心不足。一些考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总怀疑自己的能力,因而在考试时担心失败,害怕失败,结果越担心,越害怕,越紧张。
第四,消极体验引起的条件反射。偶尔一次考试,因准备不充分、气氛过于紧张、遇到了难题等,产生了一些紧张感或焦虑感,这种消极体验可能会成为一种信号,使学生本人建立起一种消极的条件反射,成为一种稳定的行为反应。
面对学生考试焦虑,老师该怎样做
教师不应该对此类学生讽刺、挖苦,应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消除焦虑产生的外因。如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是否过高,是否要求孩子每次考试必须得高分,当孩子考不好时,是否唠叨甚至打骂等。如果是,那么请父母放弃对子女过高要求,不要把子女与别的孩子相比较,更不要斥责、打骂孩子。只要孩子努力了,比过去有所进步,父母就应该加以赞赏。如果学生自己对自己要求过高,好胜心强,竞争意识过于强烈,也要教育他正确看待成功,放弃过高的自我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让学生能有成功的体验。教师和父母也不要说“你看人家某某总考第一,你怎么就不能跟人家学”之类的话,尽量避免与他人横向比较,而应鼓励学生自我比较,增强自信心,教他们通过自我质辨的方法,对困扰自己的疑问进行自我批驳。如针对“我的成绩总赶不上别的同学”的想法,自己回答“我真的很差吗?”指导学生进行自我鼓励,通过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给自己打气。自信心水平提高了,紧张焦虑情绪就能得到有效的缓解。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失败引起的挫折,不要把考试结果看得太重,让学生明白,重要的是通过考试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且通过努力能提高自己。对别人的看法不必多加在意,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困难和挫折压倒。鼓励学生振作精神,战胜挫折,以轻松的心态去学习。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前分析考试失败的后果,让他心理上有所准备,并帮助他消除这些顾虑。比如,让学生考前写写考坏了会怎样?他会写让人看不起、父母不满等。教师可以提前做父母和同学的工作,以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不可以讽刺或否定他。
教学生学会放松,也不失为消除考试焦虑的一个好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在紧张情境下,让学生舒适地坐好,放松全身的肌肉,做深呼吸,让身体的放松带来情绪的放松。有些学校自编了放松操、保健操,坚持让学生每天课间做一遍,效果很好。
考试焦虑 篇12
1、对象。本校高2007级 (高二) 全体412名学生 (其中男生218人, 女生194人)
2、调查工具。采用《考试焦虑自评量表》为调查工具 (见附表) 。
3、调查方法。
固定主试者, 统一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集体进行。填表时不商讨, 事后不公开。全部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前半个月进行, 在两天内调查完毕。共收回调查卷397份 (其中男生209份、女生188份)
二、结果分析
1、不同学习水平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调查结果。
按前一次全年级学生考试成绩总分名次排序, 高分段组17%的学生为学习水平较好, 低分段组17%的学生为学习水平较差, 其余学生为学习水平中等划分。
2、不同学习水平学生考试焦虑的表现调查结果:
3、男、女学生;考试焦虑水平自评分调查结果:
4、不同学习水平学生考试焦虑自评分调查结果:
三、分析与结论。
1、从考试焦虑的原因来看。
学习水平中等以上学生最担心“考坏被别人看不起”。这一现象表明,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 心理上最重要的变化是自我意识更加增强。因此, 此阶段的学生特别重视个人形象, 尤其在重点班和平行班的学习成绩较好学生中, 在他们看来, 学习成绩好是一种良好个人形象的标志。
“担心应试准备不足”一项, 在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中所占比例最大, 在学习水平较好和较差的学生中所占比例均较小, 可能是对学习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讲, 考前准备充分, 故不是特别担忧;对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讲, 可能蕴含破罐破摔的情绪, 故对考试抱无所谓的态度。在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中所占比例最大, 说明这些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 平时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又比效看重考试成绩, 考试总是临时抱佛脚, 从而使得应考时心中没底, 焦虑不安。
“担心考试名次下降”一项, 学习水平好、中、差的学生无显著性差异, 因为考试名次更能说明一个学生在群体中的位次。家长、老师在进行考试评价分析时, 名次也是一个重要指标。表明一般学生都会在乎学习名次的升降。
“担心可能上什么档次的模拟线”一项, 在各档学习水平学生中的关注度最高。近年, 我校在每次重大考试后都要摸拟中考、高考划出各档录取线, 因此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十分看重能上什么样的模拟录取线。从调查统计得出, 在以高考升学为唯一学习目标的高二学习生活中, 高考上线才是他们最看重的结果。
2、从考试焦虑的表现来看。
学习水平较好的同学, 主要集中“情绪反应”和“对考试的担忧”方面, 而学习水平差的同学主要集中在“情绪反应”和“思维阻抑”方面。
进入高二后, 课程门类增加, 学习难度加大;现实高考目标越来越明晰, 考试的功得性愈凸现强化, 学生重视每次重大考试, 所以都会出现“情绪性反应”。
对成绩好学生, 荣誉感特强, 目标高远, 生怕考砸, 每次考试就是一次目标达成演练, 故由目标压力而导致的“对考试担忧”更甚于其它学生。
对学习水平差的学生来说“思维阻抑”常表现为, 平时根本没把学习、考试当回事, 真正要面对考试 (尤其是可能会对自己某些方面产生较大直接影响的考试) , 此时才知, 学习上到处都是漏洞, 又不知从何处入手进行准备, 又担心又无可奈何。
3、从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来看。
学习水平差的学生焦虑水平高于学习水平好的学生。这是因为有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丧失了考试的信心和勇气, 自卑感严重, 考试失败体验多, 正是这些负面的体验, 使得他们对害怕考试, 造成较高的焦虑水平。
学习水平中等以上学生, 其中度和重度考试焦虑指标高于学习水平差的学生。我校的这一特点与很多学校的调查情况相反。本人认为这与我校生源构成有关, 作为一所普通高中, 学困生比例大, 每年高考上线率60%左右, 进入高中后实施的月考排名制, 对这些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说, 每一次考试都意味着一次失败的体验, 使他们对考试已感麻木, 哀莫大于心死, 有些学生从高一下期几乎已放弃了学习的期望值, 形成一种把高中混过去的心态。考试对他们来说已不当回事。
学习水平高的学生, 其家长、教师等对他们的期望值也高, 自己的目标定位也较高, 要始终与同档次的优秀学生保持竞争态势, 要保持现有的学习位次, 使他们对每一次考试都不敢掉以轻心。水平中等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愿望和期望值, 他们希望能通过考试证明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而这些学生的家长也普遍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跳一跳”, 摘到更上面的“果子”。不断提升的期望值, 似不断增加的压力, 加重了学生的焦虑水平。
【考试焦虑】推荐阅读:
考试焦虑水平05-24
应对考试焦虑08-21
考试焦虑症11-14
克服高考考试焦虑11-16
如何面对考试焦虑10-14
考试焦虑症个案报告07-02
关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报告06-07
小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11-13
认知焦虑07-17
社交焦虑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