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分析

2024-10-22

焦虑分析(精选12篇)

焦虑分析 篇1

摘要:本文是对一例具有交往焦虑问题的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案例分析报告。主要采用了谈心、心理测试、行为指导、心理暗示等方法, 使其消除了交往中的焦虑情绪, 提高了学习成绩, 改善了人际关系, 增强了自信心。

关键词:交往焦虑,个案,分析

一、个案情况介绍

2006年9月, 我新接了2005级一个双语班, 本班一位女同学小王引起我的关注, 开学第一周就有同学找我调宿舍, 说小王每天夜里磨牙特吓人。初步了解:这个孩子17岁, 外地人, 家境困难, 性格孤僻, 不与同学往来, 上课易走神, 学习较差。通过交谈得知, 她为磨牙的事很苦恼。为此, 她用了许多方法, 如晚上熬夜, 等同学睡着后再睡, 临睡前喝热奶, 吃蛔虫药等, 但是都无效。这次谈话我意识到, 这个孩子的磨牙不是由于疾病造成的, 一定另有隐情。我宽慰了她几句, 就让她离开了。

为了解开谜团, 我当晚上网查了有关夜间磨牙的资料, 资料分析压力过大易引起夜间磨牙。联系这孩子的表现, 我猜想她可能由于过分紧张造成的。为此, 我再次找她谈心, 给她做了一个社会交往焦虑的心理测试, 指数为60, 属于重度焦虑。找到原因后, 我着手查找有关焦虑的资料,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二、实施措施

1. 运用谈心法, 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 让其正确对待焦虑

通过谈话告诉她过分的紧张可能产生焦虑, 磨牙是焦虑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 精神放松自然会好, 详细给她讲了有关焦虑的知识。告诉她适度焦虑是人类预示危险, 增强警惕性的预警信号, 便于人们做好提前预防的准备工作, 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办事效率, 从容应对问题, 重视困境, 提高疏漏。所有的人都可能产生焦虑, 但多数人是把适度的焦虑情绪转化为现实目标的动力, 在与焦虑的共存中不断取得进步。不要过分夸大对困难和危险的想象, 总陷于焦虑惊恐的情绪中, 从而没有更多精力处理日常学习与生活, 甚至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不要陷入焦虑情绪的恶性循环中, 要正视定位并正确引导自己直面困难, 不断增强信心, 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次谈话她对我的信任进一步加深, 对我说出了她的经历, 在家里父母和嫂子当她是出气筒, 中考来到新学校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学习不好, 家庭经济困难等。所有这些使她深感自卑, 不敢也不愿与人交往, 于是在班中独来独往。再加上夜间磨牙, 同学更加排斥她。这次谈话, 我掌握了她的基本情况, 知道了她的症结所在, 我首先做的是如何帮她协调好与班级同学的关系。

2. 协调同学关系, 寻求宿舍同学的帮助

我专门给她宿舍同学开会, 请同学们理解她, 此时恰逢学校开展“双制”活动。我找了两个比较信得过的同学坐在她旁边, 请她们配合, 主动与她沟通, 帮她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这期间与同学也有些小摩擦, 由于有同学协调也慢慢化解了。这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进一步改善了她与同学的关系。有一位同学夜间做梦掉下床, 吓得不愿住上铺, 我找同学商量给她调床, 小王主动表示愿意和掉床的同学调床。宿舍的同学对她刮目相待。她们有好吃的都叫她, 周末外出也邀请她, 慢慢地, 她的戒备之心减轻了, 与同学的距离拉近了, 在宿舍有了好朋友。夜间睡眠开始好转, 磨牙症状减轻了。

3. 寻找她自身的闪光点, 培养其自信心

通过观察、谈心我发现她很能吃苦, 在美术方面表现突出。我帮她在学校茶水房找到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 又在熟人开的美术班帮她找到了做辅导员的工作。她每天到岗很早, 从没因个人原因请过假, 茶水房老师说她不仅负责打水, 还主动把茶水房打扫得干干净净。美术班辅导员工作很烦琐, 但她干得很愉快。通过这些工作, 一方面解决了她的生活问题, 另一方面也让她找到了自信。学校一直有个好传统, 每学期都号召党员缴纳特殊党费资助困难同学, 她也在资助之列, 一些党员老师经常关心她, 找她谈心, 关心她的生活冷暖, 她与老师的沟通多了, 这时我发现她原来很健谈。

4. 教给她交往的技巧, 尤其是如何改善家庭关系

她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关系不和。我接下来的工作是帮她搞好与家人的关系, 修缮和嫂子之间的关系。我找来一些交往方面的书籍给她看, 又让她主动和哥哥联系, 用电话或书信的形式问候交流, 缓和与哥哥之间的关系。春节回家时, 让她买一些徐州的土特产, 带给小侄子, 告诉她回家后要勤快, 主动帮嫂子做家务, 带孩子。同时让她做好父母的工作, 协调父母与哥嫂的工作。春节回来后, 她说她嫂子比以前好很多。

5. 鼓励她参加学校的活动, 从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增强其自信心

她喜欢刺绣, 寒假她在家给我绣了一个漂亮的女孩, 我拿出她的作品给美术老师看, 美术老师给了很高的评价。暑假结束后, 由于学校布局调整我们分开了, 她要到新校区去, 搬家那天, 她哭得很伤心, 我把她的情况给新接班的老师做了交代, 请老师继续关照她, 并约定每周都互打电话。后来, 学校进行专业技能比赛, 我从家里拿来那件作品请人带给她鼓励她参赛, 她的作品获得了好评, 得了二等奖。在新校区她变化很大, 报名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 参与班干竞选, 负责班级的宣传工作, 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在一次交谈中得知, 她不仅能够很好调整自己的心态, 还能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心理疏导, 这时她已经基本走出了焦虑的状态。

三、思考

1. 运用移情引起情感共鸣, 获得学生的信任

对于移情, 罗杰斯曾描述到:“咨询师对当事人的个人世界必须体现出完全深入的理解。并能够传达这种理解的一些重要的方面, 去感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 对其个人的意义, 仿佛感同身受, 去感知他的困惑, 他的惊恐, 他的愤怒, 或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感觉, 仿佛身临其境, 这就是我竭力加以描述的条件。”由此可见, 移情不仅要求感当事人所感, 关注其情绪的感受;更要求能进一步知当事人所感, 能设身处地理解到当事人的心情, 表现出认知的谅解。这样不仅能较好地缓解当事人的焦虑, 而且能使当事人感受到教育者的良苦用心, 为教育者获得当事人的信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案例中学生对我的信任至关重要, 靠着信任我才得以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 才能找到症结, 对症下药。

2. 寻求集体的帮助, 教会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人是生活在集体中, 交往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交往中解决。动员班级同学共同参与。人无法离群索居, 每个人每天都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信息, 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能, 以及沟通协调, 合作完成工作, 所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因此, 人交往时遇到矛盾与问题, 应该迎着问题去主动交涉, 交给一些必要的交往技巧, 而不是回避或拖延, 更不能让人代为解决。同时一定要发挥集体的力量, 多方配合解决问题。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引导、鼓励, 设法使当事人体验到在交往中解决矛盾的成功与满足感, 从而增进人际交往能力。

3. 善于关注优点与特长, 寻找突破点

对于心理有障碍的学生, 教师或家长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 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优点和特长, 更多地进行渗透性教育, 多旁敲侧击, 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胸, 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 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 感受大家的善意, 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以及同伴身上, 最终消除与周围人的隔阂。

4. 心理疏导需要一定的连续性, 要注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反复

心理疏导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 因为疏导对象的特殊性, 也就确定了工作的特殊性。因为人的各项差异, 因而在工作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差异。对于一个人的教育, 不可能一下子就会成功, 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也就决定了疏导工作必须所具有的几个特征:渗透性、连续性、反复性与一致性。对于渗透性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需要时间的发展而发展。而对于连续性和反复性就需要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进行合理的调节。心理疏导工作缺乏连续性、渗透性就很难真正地起到它自身的作用, 因为在不同的时间德育的渗透是不一样的。同样一致性也就没有了发展的市场了, 因为在不同的老师的教育下, 每个时段是不同的方式, 很难达到统一, 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质量。本案例我最大的遗憾是仅一年就与这位学生分开了, 影响了整个计划的实施。

焦虑分析 篇2

李女士走进咨询中心的时候,咨询师明显可以感觉到她那种心急如焚的状态,虽然在电话中已经有过沟通,但当面对这一对母女的时候,咨询师还是感受到了两个人十分强烈的焦虑,而从表面上看,母亲的焦虑远在女儿之上。

女儿马莉(化名)也是一位初三女生,父母亲都是国家干部,她自幼受到比较严格的教育,也养成了对自己高要求的习惯。由于一直严于律己,学习上刻苦努力,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进入初中以来综合成绩排名总是稳定在全年级前十位,学校和家长也对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临近中考的一个多月前开始出现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并且晚上经常整晚地失眠,学习效率明显下降,考试成绩也一次不如一次。老师和家长一开始还是给予了她关心和安慰,但这种焦虑的状况并没有改善,反而愈演愈烈,并且严重影响了她的情绪,以至她经常会啼哭和发脾气,常为一些小事和父母大声争吵,有时候早上不愿意起床,开始有意地逃避上学,甚至演变到拒绝参加中考。父母亲做了大量的教育和说服工作,但收效甚微。当马莉情绪平静的时候,会对自己的这种现状深深自责,并会因对父母乱发脾气而对父母认错,但当情绪失控时,就会变得十分暴躁,甚至有几次已经有自残的行为。妈妈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儿变成这样,由起初的关心变成埋怨,转而又变成了害怕和担心,害怕女儿这样下去不但中考完了,女儿的身心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为此,妈妈带女儿跑遍了市里的几个主要医院,也服用了不少药物,虽然焦虑有所缓解,但情绪仍旧变化不定,对读书依然抗拒。

原因分析:考试焦虑的产生通常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内因与个体的个性、抱负、早年经历、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有关。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导致马莉考试焦虑的心理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对自我的期望水平:马莉周围的人对她的期望水平很高,她也接受这种期望,这样她对自己的要求就很高,所以一旦自己有少许松懈怠慢,她就会紧张自责内疚焦虑,导致学习效率更差,于是更加紧张自责内疚焦虑……如此就陷入到恶性循环中了。

2.认知思维的模式:马莉认为,若考不好,父母和老师都会对她失望,同学们会看不起她,她会觉得自己很无能;而且,若考不上重点高中,就意味着她以后的学习环境不够好,也就意味着她可能考不上重点大学。这种思维模式把考试结果与自我评价、社会评价、自己的前途、命运过于紧密地联系起来,是导致考试焦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早期的创伤经历:在咨询师的帮助下,马莉回忆在小学低年级时,一次考试成绩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便被父母打骂并被撕毁考卷,然后她又因无法向老师交待而产生比体罚更为严重的心理创伤。这种痛苦的经历沉淀于内心深处,是无意识中引发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

由于马莉的焦虑并不仅仅只因考试引起,其中涉及的家庭教育这一关系因素就需要父母亲的共同努力才可以达到全面的调整。

通过对马莉大致情况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出,父母的对她要求过高和面对她考试失误时不正确的处理方式是马莉焦虑厌学的直接原因。因此,首先要与马莉的父母进行交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想法态度对马莉问题的影响,引导父母正视自己教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鼓励马莉对父母说出自己的心声,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劝其父母采用多赞扬少批评的方法处理马莉的学习。其次,引导马莉调整期望值,、增加成就感,帮助马莉建立通过自己适当的努力能够达成的期望值,开始时可适当放低要求,逐渐建立满足感。还有,帮助马莉形成正确看待考试的想法,一次、两次的考试失利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问题,每次考试恰好是查漏补缺的机会,检验自己心理承受能力的时机。考坏了,及时总结,不要过于关注分数的高低。最后,给以马莉一些应对临近考试焦虑的方法,如考前可以听听音乐,或者闭目养神片刻,放松神经;如果感到紧张,可以试着做放松练习:坐在椅子或凳子上,深吸气,吸气时,握紧拳头,同时让肩、脖子、头乃至全身处于一种绷紧状态,一直到坚持不了时,慢慢呼气,同时将拳头松开,颈、肩、头、全身放松,并仔细体会放松的感觉,这时,还可以做一些心理暗示:我不怕紧张,谁都会有这种情况。反复5-10次,会在很大程度的减轻焦虑情绪。

1、学生要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在考前,学生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梳理,找出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工”、“修补”,特别是要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清晰化。说到底,充分的知识准备是消除考试焦虑的有效保证。

3、要调整期望值,增加成就感

期望水平是影响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有些家长,过高估计自己孩子的实际水平,提出过高目标,也给学生造成很大压力。目标过高,一旦受挫,容易产生焦虑。而确定合适的期望目标,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这样每一次成功后所带来的成就感会成为学生继续努力的最佳动力,能够较大程度的降低学生对考试的焦虑。

4、要训练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要让学生正确对待考试,一次、两次的考试失利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问题,谁都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要让学生把每次考试当作查漏补缺的机会,当作检验自己心理承受能力的时机。考好了,不骄傲,考坏了,及时总结,不要过于关注分数的高低。这也是缓解焦虑的一种办法。

5、要有科学的放松方法帮助学生降低焦虑

韩语教师焦虑感现状调查分析 篇3

【关键词】韩语教师 焦虑感 现状调查 调查分析

一、韩语教师焦虑感产生的内容

1、学生评价

学生的评价对于教师影响较大,很多教授韩语的老师都承认,学生是否喜欢自已,或是对由课堂内容是否喜欢对老师的自师有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一些问卷调查表明,“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喜欢我,喜欢听我的课。”“学生喜欢我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知道有人不喜欢我,我会很有挫折感。”学生对自已的评价以经超过了自身对于知识传授的本身。

2、课堂提问

在韩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向教师提问既是主要教学活动之一,又是师生互动最直接的一个环节。由于课堂提问大多是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而提出的,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很多问题教师无法提前准备。但在课堂环境中,不允许教师有太长的思考时间,必须针对提问,迅速作答。特别是当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全面,无法从记忆中立刻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学生的问题时,焦虑水平更高。

3、教学效果

身为人师,教学效果也是对韩语教师们焦虑的主要内容之一。他们发现教学效果不如自己预期的理想时,他们会觉得特别自责和愧疾,还会进一步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平均焦虑水平偏高。

4、课堂氛围和秩序

教学进行的过程中,韩语教师也会担心课堂氛围不好或课堂秩序被破坏的状况,比如学生回答问题和语言活动时出现冷场、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关系不融洽等。教学活动需要大量的师生互动,尤其是对韩语教学,与普通中小学的教学方式不同,它更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操练。如果学生状态不佳,或者教学内容的难度不适当,都有可能让本应活跃的课堂气氛变成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5、非教学事件

课堂教学还可能会遇到一些意外的,与教学本身没有直接关系的非教学事件,影响教师的教学,造成教师焦虑。例如:教师上课过份依赖于多媒体,当其出现问题时,教师就会产生一种焦虑的情绪。

6、校方评价

学校或对语言教育机构一般都会定期让学生对相关的任课教师进行匿名评教,并且评教结果也会反馈给教师本人。这样的评价体系给韩语教师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担心学生给自己打分很低,或者和与其搭班的经验教师评价之间差距太大。韩语教师投入备课的时间较多,准备地很认真,如果评教结果不好的话自信心会受到很大打击;另一方面教师也过于担心校方领导看到这样的结果会心存不满,同事知道后的反应也会成为教师担心的主要方面。

二、韩语教师焦虑感产生的表现

1、课堂表现

通过对国内相关研究的总结我们发现,韩语教师的教学焦虑在课堂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严格按照备课教案授课,不能灵活变通;反应迟缓、应激能力下降;对自己的教學缺乏信心,要求学生不断给出直接反馈对待学生的态度特别温和,并力求应该公平公正。

(1)应激能力下降

韩语教师的焦虑在课堂上还表现为反应迟缓,应激能力下降。状态焦虑会引起个体的“自发的情绪反应”,导致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过度唤醒或暂时性麻痹,并引起一些生理反应包括个体应激能力的降低。

(2)频繁要求学生反馈

为了确定自己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韩语教师都有要求学生即时反馈的习惯,教师对自己教学进度和难度的把握较差,需要立刻知道学生的接收效果。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尝试将课堂中自己不确定的因素转化为确定因素,以此作为自己应对教学焦虑的防御机制。学生的积极反馈能够迅速提高教师的教学自我效能感受。

2、备课表现

(1)备课时间长焦虑水平较高的韩语教师一般备课时间都很长,并且他们会准备得尽可能详尽和全面。进行长时间和详尽的备课能够帮助教师缓解课前的焦虑情绪,提高对课堂的控制感,也能够有效提高上课时的自信心。

(2)备课量超过实际需要很多的教师在某一段时间内都具有的过程,自己在备课的时候,会担心如果课堂节奏太快,或者学生当天接受速度特别快,自己准备的教案量不够,就会出现无事可干的赠她情形。

3、生活表现

教学焦虑在韩语教师教学以外的日常生活中也有所体现,有些表现对教师的

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1)作为教师过分注重仪表,仪表整洁,着装得体是表示对学生的尊重。但韩语教师这个以年轻化为主的群体中,一部分人过于注重自己上课时的仪表,在每次上课前考虑着装问题上会花很多时间。

(2)生活和工作应该分开,在八小时之外就不应该再想着工作的事,不然会影响生活质量。而韩语教师则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们除了上课和备课的工作时间外,在平时生活中也会经常受到教学工作的影响。

结束语

韩语教师的教学焦虑表现主要可以归纳为教师自身生理心理反应和工作表现两个方面。教师的生理反应主要是指植物性神经反应,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的心理反应主要指情绪和思维方面,焦虑较高的教师会表现为应激能力下降、反应迟缓,还会在非工作时间不自主地想起教学工作。教师焦虑在工作方面的表现主要是为课堂教学做过量的准备工作,且对课前的准备过于依赖,以及为了提高自我效能感而不断要求学生的反馈等。在教学焦虑的影响方面,过低或过高的教学焦虑都会对韩语教师的教学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并间接影响师生关系。此外,过高的教学焦虑还会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邓欢. 论英语阅读教学中焦虑情绪的调节[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78-81.

[2]肖明明. 焦虑情绪和时间人格对前瞻记忆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4.

[3]谭爽. 基于焦虑心理的视角[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25-29.

实习护士焦虑状态调查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我市某医院实习护士98人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护理专科毕业生68人, 护理本科毕业生30人, 全部为女性, 未婚, 平均年龄为 (21.30±1.76) 岁。实习期为1年, 实习结束并考核, 考试合格后方准予其毕业。

1.2 调查工具

本文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STAI) , 由Charles Spielberger编制, 后由上海师大叶仁敏进行了修订, STAI问卷包括状态焦虑问卷 (S-AI) 和特质焦虑问卷 (T-AI) , 各有20项。S-AI (第1~20项) 中, 半数描述负性情绪, 半数描述正性情绪。主要用于评定即刻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或情景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及感受, 用来评价应激情况下的状态焦虑;T-AI (第21~40项) 中, 11项为描述负性情绪条目, 9项描述正性情绪条目, 用于评定人们经常的情绪体验, 特质焦虑反映了个体人格上的一种稳定的焦虑倾向。STAI量表可以评定短暂的焦虑状态和人格特征性焦虑倾向, 是评估护士及住院病人有关焦虑问题及心理护理效果评价较好的工具[3]。常模采用北医大精神卫生研究所与长春第一汽车公司职工医院精神科合作, 在长春地区和北京对正常人群进行的STAI中译版的测试结果。

1.3 调查统计方法

在实习结束前一周向实习护士发放问卷, 填写问卷前向她们介绍STAI问卷的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 先填写S-AI, 然后填写T-AI。发放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共98份, 收回有效问卷78份, 将收回的问卷数据分别统计、汇总, 统计学采用u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2)

从表1可以看出, 78名实习护士状态焦虑 (S-AI) 得分在40分以下的有两例, 仅占2.56%, 其余均在40分以上, 说明绝大多数实习护士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从表2可以看出, 78名实习护士总体状态焦虑得分与常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u>2.58, P<0.01) , 而特质焦虑 (T-AI) 得分与常模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u<1.96, P>0.05) 。

3 讨论

焦虑是最常见的负性情绪, 不仅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而且容易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护士行业是特殊服务行业, 面对的是有身心疾病的病人, 因此, 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 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促进病人的康复[4]。本文分析实习护士出现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 就业因素的影响

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 找到一个专业对口的单位和职业并不容易, 因而护理专业毕业生普遍降低了心理期望值, 以适应医疗市场的需要和用人单位的要求, 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在这种形势下, 实习护士担心自己在毕业后不能如期就业、就业不对口以及就业单位不理想等, 从而在实习期出现了焦虑心理。

3.2 期望值太高, 与现实不符

由于护士工作辛苦与社会的偏见等因素, 自愿选择就读护理专业的人较少, 大部分人是被动地选择护理专业, 即属于被动从事护士职业。这种缺乏护理职业兴趣甚至有不满的情感, 是造成实习护士焦虑心理的基础[5]。在实习中面对各种病人, 发现现实工作中并非处处是鲜花、笑脸和赞美, 另外在实际护理与所得不等价等现象, 使实习护士容易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实习护士在现实生活中对自我不满意, 这种情绪会影响实习护士的工作和学习。

3.3 护理业务不熟练

护理工作技术性强, 不仅要求实习护士有较强的护理理论知识, 更要求其具备娴熟的护理操作能力。本次调查的实习护士平均年龄为 (21.30±1.76) 岁, 她们临床工作经验不足, 业务上不够熟练, 还不能很好地应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容易出现护理差错, 独立当班时遇到意外事件难以处理, 因此, 实习护士普遍存在着紧张、害怕、焦虑的心理状态。

3.4 年龄与工作性质因素

实习护士正值恋爱阶段, 能否正确处理恋爱与护理工作的关系以及恋爱给她们带来的困惑是对她们的心理考验, 如不及时调整心理状态, 势必会影响身心健康和工作。另外, 由于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需要经常倒班、上夜班, 打乱了以往的生活作息规律, 使她们容易产生一定的焦虑心理。

3.5 交流需求与交流障碍的矛盾

实习护士刚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由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扎实、社会阅历不深以及部分病人的不信任 (资历浅、年龄小) 与病人进行恰当交流和沟通, 不敢主动与病人交流, 这同样给她们带来了心理压力。

4 结语

在临床教学中, 带教教师应教育实习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帮助她们正确处理恋爱与工作的关系, 正视就业形势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及护患沟通技巧, 加强其心理疏导, 提高其心理素质, 缓解其实习期的紧张焦虑状态, 使实习护士平稳地走上护理工作岗位。

摘要:目的 探讨实习护士心理焦虑的特点及原因。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简称STAI) 对98名实习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习护士焦虑分显著高于常模组 (u>2.58, P<0.01) , 特质焦虑分与常模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实习护士在实习期间明显存在心理焦虑情况。

关键词:实习护士,焦虑状态,特质焦虑

参考文献

[1]张静.医院护士心理特征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 12 (3) :182-183.

[2]唐冠英.临床护士焦虑情绪及相关因素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 (4) :19-20.

[3]马章淳, 林赟, 陈姗, 等.状态—特质量表临床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8) :684-686.

[4]张震华, 李淑仪, 陈红建, 等.门诊患者焦虑和抑郁现状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10) :69.

中学生考试过度焦虑心理分析报告 篇5

中学生考试过度焦虑心理分析报告

【提要】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很多,如焦虑、抑郁、社交恐惧等,其中最

普遍、影响范围最广的当属考试焦虑了。考试焦虑形成原因很多,不仅跟学生的生理、心理有关,也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有关。过度的考试焦虑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如何应对考试焦虑,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学生;考试焦虑;原因及应对策略;

2006年高考时有一名云南考生因过度焦虑,手抖心跳,拿不稳笔,晕倒在考场上。该生成绩优秀,为考北大一直很努力,家长和学校都对其寄予厚望,但考试却由于紧张焦虑,与北大擦肩而过。有研究表明,中学生考试焦虑状况不容乐观:潘根春的调查表明,49.9%的中学生有中、重度考试焦虑。魏心等对高中生的调查显示,有20.1%的学生处于中、重度考试焦虑状态。薛亚萍的研究表明,初中生中有27.5%的学生存在考试焦虑问题[1]。由此可见,考试焦虑已经成为影响学生生理、心理甚至前途命运的关键因素,不得不引起重视。

一、考试焦虑定义

对于考试焦虑,或许我们都经历过,知道考试前会不安,考试时我们会紧张,伴有出汗、肌肉紧张等身体症状。但对于考试焦虑的科学定义,我无法确定,为此,我查阅了相关资料。不同的心理专家对考试焦虑的定义各不相同:曼德勒(G.Mandler)认为考试焦虑是处于失助和紊乱状态下的一种情绪;沃尔普(J.Wolpe)认为考试焦虑是一种习惯性的、条件性的情绪反应。萨拉森(I.G.Sarason)认为,应把考试焦虑看作是同注意和认知评价相联系的紧张情绪状态。国内学者认为:考试焦虑是人在面临考试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2]。

考试焦虑分为低、中、高三种不同程度。有研究表明,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呈倒U字型的关系。一般来说,保持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和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但考试焦虑程度过高,就会分散阻断注意过程,干扰回忆、思维过程,从而影响考试水平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以下重点分析考试过度焦虑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二、考试过度焦虑原因浅析

考试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学上分析,中学生的认知偏差,个性气质存在差异,性别差异致使不同的学生个体在面对考试时有不同的反应。另外,还有生理原因和社会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一)心理原因:

1.认知能力;

从心理学分析,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认知发展不完善,易受他人的影响。高中生相对初中生认知发展较为完善,但仍然会对考试存在认知偏差。正确的认知对人的情绪调节、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而不正确的认知则会导致情绪的不良反应,影响身心健康。很多学生对考试存在认知偏差,认为考试结果比什么都重要;认为考得好就是成功,就是优秀;要么就是认为自己一定考不好,认为自己一定不行。这些认知偏差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焦虑紧张的情绪。

2.个性气质;

在心理学上,每个人有不同的个性气质,通常我们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型、胆汁型、粘液质、抑郁质四种。张海仲有研究表明:多血质的考试焦虑最低,抑郁质考试焦虑最高[3]。说明考试焦虑与人的个性气质有一定关系,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稳定,心理承受力低,遇到应激性事件不能很好的处理,因此容易形成考试过度焦虑。有的学生性格外向,稳定,开朗,善谈,心理承受力较好,因此考试焦虑较低。

(二)生理原因:

1.遗传:

有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等情绪具有先天遗传性,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容易出现考试过度焦虑,那么子女也很有可能会在考试的时候紧张焦虑。当然,后天环境因素对其影响更大,遗传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2.性别:

已有研究发现,考试焦虑与学生的性别有关。刘广珠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研究表明:女生的考试意识与男生有显著差异,女生挫折感较强,特质焦虑高[4]。黄高贵等人的研究结果也是女生高于男生,女生更关注失败时的自我形象损害,躯体反应严重[5]。

3.年龄:

沈烈敏纵向研究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考试焦虑时发现:小学时不论学业优劣,考试焦虑均普遍较高(轻度40%,中度32%);初中学业不良者的考试焦虑比小学的最高水平都要高(中度20%,重度4%);到高中时学业优劣者差异不显著,总体水平下降[6]。以上研究表明,年龄较大的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相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要低,即学生成熟度越高,心理承受力越强,考试焦虑度越低。

(三)社会原因:

1.家长对考试结果的过分重视,对学生期望过高,使学生紧张焦虑;

2.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过分强调升学率,学生升学压力大,容易产生考试焦虑;

3.学校考试频繁,考题偏、怪、难,引起学生考试焦虑;

4.高考制度存在缺陷,一考定终身;

5.就业困难,就业单位过分最求高学历。

三、考试过度焦虑应对策略

为了避免中学生考试过度焦虑带来的不良影响,应从学生自身、学校心理教育、家庭教育几方面入手,多管齐下,缓解考试过度焦虑心理,为学生健康快乐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学生自身方面:

考试焦虑程度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学生自身对其影响最大,要减缓焦虑,首先要从学生自己做起,要做到:

1. 树立正确的认知方向;

不仅仅是考试,任何事情都要能够正确、恰当的认知,不能过分夸大、以偏概全,也不能过分消极,总往糟糕的方面想。要学会正确对待考试,以平常心对待考试中的成功或失败,树立正确的人之方向,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从而克服考试引起的过度焦虑。

2. 培养良好的人格;

不良的人格特征是造成学生考试焦虑的内在根源,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此时的人格具有稳定性和发展性。因此,可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锻炼自我,通过参与演讲比赛、辩论大赛等活动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从而增强心理素质,减少考试焦虑。

3.学会自我放松训练、自信训练;

自我放松是缓解焦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呼吸,缓慢吸气,缓慢呼气,每分钟3至4次,每天2至3次,每次5至15分钟。自信训练就是一定要相信自己,照镜子时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表情,并记住这个表情;考试时给自己积极的鼓励,不要在意考试结果。

此外,改进学习方法,考前充分准备,提高应试技能也能缓解考试焦虑。

(二)学校心理咨询方面:

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应重视考试焦虑心理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把考前集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辅导相结合,运用系统脱敏法、自信训练和放松训练等方法科学有效地帮助中学生缓解考试焦虑。同时,积极开展一些心理训练活动,加大对克服考试焦虑心理的宣传力度,让学生正视考试焦虑心理,掌握解除焦虑的方法,从而降低或消除考试焦虑,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考试,正视自我,培养积极的心态。

除了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在学校教育方面应注意,要少考精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非以考试结果论成败。

(三)家庭教育方面: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意对孩子不能期望过高或过低;对孩子的考试成绩有正确的认识,要知道考试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而不是学习的全部;不能给孩子施加更多的压力;家长也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结果,不能考好了就大肆奖励庆祝,考不好就棍棒相向;在孩子焦虑时应给予适当鼓励;另外,保证孩子在考试期间合理的饮食和睡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

四、结语

考试过度焦虑问题不仅在中小学普遍存在,即使在大学也很常见,不仅影响学生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有可能因为考试结果不佳而情绪低落,引起抑郁等心理问题。考试焦虑是由多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个性气质具有重要影响,另外,学校、家长、社会对考试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客观上对学生的考试焦虑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考试过度焦虑问题,学校要引导、指导学生缓解考试中产生的焦虑情绪,家长、社会要给予积极关注,从而把考试过度焦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秦安兰.中学生考试焦虑内在原因及应对策略[J],中国学校卫生,2004(4).[2]薛建.浅析考试焦虑及消除[J],龙岩学院学报,2004(23).[3]张海钟.高中学生考试焦虑与气质类型的相关研究[M].高等师范教育,1995.

[4]刘广珠.高中生考试焦虑成因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

[5]黄高贵.高考学生考试焦虑性别差异[J].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2).

[6]沈烈敏.关于学习不良者考试焦虑与考试焦虑形成机制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

小学生数学焦虑现状调查分析 篇6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073-03

数学焦虑是指个体在处理数字、使用数学概念、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或参加数学考试时所产生的不安、紧张、畏惧等焦虑状态, 是一种消极的负性情绪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Richardson和Suinn对数学焦虑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后,数学焦虑在国外一直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备受关注。相对而言,我国关于学生数学焦虑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研究更少。本文借助对杭州两所小学的部分小学生数学焦虑调查结果,尝试对小学生数学焦虑状况展开研究。

一、调查过程

在分析吴明隆等人(2000)编制的《小学生数学焦虑量表》基础之上,结合《修订数学量表》(R-MARS)中文修订版,自编《小学生数学焦虑问卷》,包括学科焦虑、环境焦虑、考试焦虑、课堂焦虑四个维度。问卷采用Likert5点法进行记分,共32题,满分160分,得分越高,表明数学焦虑程度越高。问卷整体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系数)为0.95,信度很好。

2015年下半年教育实习期间,笔者选取杭州2所小学:城区A小学及城郊B小学。共调查了三、六年级共316名学生。其中,男生169人,女生147人,两所学校被调查人数相当。问卷回收316份,回收率100%。除去错填、漏填问卷13份,有效问卷303份,有效率95.88%。有效问卷中,A小学153人,B小学150人。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19.0及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从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相关研究结果如下。

(一)数学焦虑的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1.小学生数学焦虑的总体情况

统计发现,小学生数学焦虑的总得分最低为32分,最高为143分,总分平均值为62分。由于问卷四个维度所含题目的项数都不同,不可直接进行分数比较,故将各维度总得分的平均值除以其相应的题数,得到每题平均得分。结果表明:总体每题的平均得分为1.93分,大部分题目的平均得分在2分及以下,说明小学生数学焦虑的总体水平较低。(见表1)

2.不同学校学生的数学焦虑状况

由单样本t检验结果(t=-6.74,p<0.001)可知,A学校学生的数学焦虑水平显著低于B学校,且在学科焦虑、环境焦虑、考试焦虑、课堂焦虑这四个维度上均显著低于B学校。(见表2)

这可能是不同学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差异造成的。城区小学除配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外,其“课堂教学更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育过程中组织形式多样的数学兴趣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而,城区学校的学生更把数学学习看作是一件有趣和快乐的活动,他们喜欢上数学课、参加课余数学活动,对数学充满热情,因而其焦虑水平也越低。

3.不同年级学生的数学焦虑状况

有效问卷中,共有三年级163人,六年级140人。由单样本t检验结果(t=-2.82,p<0.05)可知,三年级学生的数学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六年级,且三年级学生的数学焦虑水平在学科焦虑、环境焦虑、考试焦虑、课堂焦虑四个维度上均显著低于六年级。其中,三年级学生的课堂焦虑水平极其显著地低于六年级(t=-3.54,p<0.001)。(见表3)

三年级处于小学数学学习第一学段,此时学生的身心发育尚不完全,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的数学课程内容也相对直观和简单,因此该阶段的学生较为单纯、活泼,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而六年级的数学课程内容更加抽象,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要求更高,因此学生的挫败感也逐渐增多,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学习信心和探究动机的下降。加上父母对其成绩方面的压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负面情绪开始增加,产生畏惧、不安、厌烦等消极情绪。

4.不同性别学生的数学焦虑状况

有效问卷中,共有男生163人,女生140人。女生的平均得分为63.59分,男生为60.00分,可见女生数学焦虑的总体水平要高于男生。且在学科焦虑、环境焦虑、考试焦虑、课堂焦虑这四个维度上,女生的平均得分均高于男生。进一步由单样本t检验结果(t=-1.27,p>0.05)可知,男、女生的数学焦虑水平无显著差异。(见表4)

(二)自我效能感对数学焦虑的影响

统计发现:不同自我效能水平的学生,其数学焦虑水平差异显著;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其数学焦虑水平显著低于自我效能感中等的学生,也显著低于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中等的学生,其数学焦虑水平显著低于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具体结果见表5、表6、表7。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有信心,更乐于迎接新的数学挑战,因而其数学焦虑水平也就较低;相反,自我效能感越低的学生,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度也往往越低,更易对数学学习产生担忧、惧怕、恐慌的心理,因而其数学焦虑水平也就相对更高。

三、降低小学生数学焦虑的方法

(一)改进考试评价机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

数学考试成绩只是衡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标准之一,但绝非唯一标准。过分在意考试成绩,非但不利于考试的正常发挥,还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校应改进考试评价机制,适度减少考试排名,并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此外,家校双方还应共同努力,帮助学生认清考试目的,纠正学生对成绩的错误认识,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积极有效的自我情绪调节方法,让他们以正确的心态积极面对考试。

(二)正确定位数学学习,制订合理目标

首先,不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要对数学成绩有一个辩证的认识。数学并不是小学阶段唯一重要的学科,数学成绩好固然好,但条条道路通罗马,在别的学科上有所长,孩子将来也能成才。其次,数学是指导人类生活的一门学科,家校双方应更加关注孩子数学学习的长远发展,培养其数学学习能力,并帮助孩子制订合理的差异化目标。

(三)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课堂压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优化数学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多样的数学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并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新课内容,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优化作业布置,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在课余时间,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数学趣味活动,如算24点比赛、数学故事讲演、趣味数学闯关活动等。

(四)针对不同学段学生数学学习特点,采取适当教育措施

对第一学段学生,内容要增加趣味性,并严格遵循小学低段数学学习规律进行教学。此外,学校要引导家长适度关心孩子的学业,在初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对第二学段学生,教师要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美”,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同时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大力开展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注意劳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秀玲.小学生数学学习焦虑与数学能力的相关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3).

[2] 陈英和.数学焦虑研究的认知取向[J].心理科学,2002,(6).

[3] 罗玉华.小学生数学焦虑的成因与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2008,(3).

基金项目:杭州师范大学2015-2016学年“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015年杭州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小学全科教师需求现状及培养模式研究。

焦虑分析 篇7

一、环境与焦虑

(一) 幼儿观察:

当天是幼儿园开学第二天, 还未进入班级内, 沿着整个幼儿园小班区域行走时, 已经听到孩子们的哭声一片。推开小二班门的那一刻哭声“排山倒海”充斥耳朵, 进入活动室后, 大部分孩子都是嚎啕大哭, 有说:“找妈妈”的, “找爸爸”的, 也有一对双胞胎兄弟“找奶奶”。焦虑与不安的气氛蔓延整个班级, 离开原本的家庭, 幼儿的紧张与焦虑情绪升腾起来, 加之幼儿极其容易受环境影响和刺激, 也许本来不焦躁或已经缓解的孩子也跟着哭起来。

(二) 分析与评价:

霍妮认为, 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人、人的心理不是人的生物本性, 而是人的生活环境, 是社会文化、是人际关系。

儿童的焦虑存在于一个陌生或有潜在危险的环境里, 焦虑是他们体验到的孤独感和无助感的不良情绪。小班幼儿刚刚离开熟悉、宽松的家庭环境, 进入一个陌生且具有规则的新环境, 才会产生这样的情感不适, 而这时幼儿并未从情绪上接受、认可幼儿园的人、事、物, 自然而然引发会不安全感, 并且他们的情感需求无法及时得到完全满足, 因而用哭泣的方式发泄情绪、寻求安慰。霍妮曾说:“我们的情感和心态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 取决于不可分割交织在一起的文化环境和个体环境。”陌生且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使幼儿陷于无法调和的内心冲突之中, 使他们产生情感的隔离、不安全感、恐惧和无助。

二、幼儿自我、家庭与焦虑

(一) 幼儿观察:

卫生间里, 五个孩子同时要小便, 张轼看着我希望我抱他站到小便池的台阶上, 我将他抱上去后便扭头看别的孩子, 就这样转身的瞬间, 张时说:“我尿到裤子上了!”我一看, 他的裤子只脱了一点, 裤子湿了一片。我把他抱下来, 拉着他坐到椅子上换裤子, 换好以后, 他眼睛里含着泪用哭腔问我:“能不能让妈妈来接我?”我说:“等你吃过晚饭以后, 妈妈就来接你了。”他眼泪就要掉下来想哭出来, 我说:“你不哭的话, 妈妈会早点来。”他马上收起眼泪, 特别干脆、利落地说;“好嘞!”我让他坐到自己座位上去, 他就乖乖一个人回去了。我赶快去安慰另一个小女孩, 安抚了一会, 小女孩好不容易平静了一些, 张轼哭着跑过来让我给他妈妈打电话来接他, 我又跟他翻来覆去说了一些安慰的话, 这并没有止住他的泪水, 我就抱起他指着窗外的滑梯, 他也环抱着我, 我说:“你看, 那个滑梯漂亮吗?它都有什么颜色呢?红色, 黄色, 绿色, 还有什么颜色呢?哎?旁边还有一个滑梯, 你喜欢哪个滑梯呢?”这会, 张轼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滑梯上, 不再啜泣, 他说:“还有一个颜色呐!”我问:“那是什么颜色啊?”他没回答。我问:“是不是橘黄色?”他还是没说话, 但是他已经不再哭闹着找妈妈了。我把张轼放到地上, 他问我:“妈妈来不来接我?”我说:“肯定来啊!”我让他回到集体里和小朋友们一起“搭火车”到室外活动, 他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开我的手。

(二) 分析与评价:

在这样的反反复复“找妈妈”和暂时性焦虑缓解的徘徊中, 幼儿在理想化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中选择, 并且有意识地自我控制。实质上, 这种表面的平衡感是用极大的代价换取得来的暂时的宁静, 它并没有解决冲突。

首先, 从张轼不知道裤子脱到什么程度不会尿到裤子上可以猜想到他在入园前的如厕行为并不是独立完成的, 以此推断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有限, 也就是说, 他并未能够在基本的生理需求等生活方面适应幼儿园的转变, 这可能是引发入园焦虑的原因之一。而这不单是幼儿个体因素单方面导致, 其背后更是体现出张轼的家长精心、细致的照料和过度的关注。幼儿的焦虑也可能源于父母的焦虑。高育儿焦虑感的父母往往会花更多的时间照料孩子, 能对孩子的要求做出快速应答, 这有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依附, 但同时, 父母会因为顾虑孩子的安全而限制他们的探索活动, 使他们对大人的依附感增强, 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很多家长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不了解, 对教师照顾幼儿的不放心。家长的这种分离焦虑情绪在家庭中也会感染到幼儿, 比如常会在接幼儿回家后对幼儿在园情况进行提问, “幼儿园好不好玩?”、“你哭了没有?”、“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喝水了没有?饭菜好不好吃?”、“老师喜不喜欢你?”等等, 一方面, 过多的提问会加重幼儿上幼儿园的紧张情绪, 另一方面, 一些反面的提问会产生幼儿园不好的暗示, 使幼儿害怕和不愿意上幼儿园。

霍妮认为处于焦虑中的幼儿应付外界的主要手段有:趋众、逆众或离众, 张轼则表现为趋众, 即亲近成人、寻求成人的帮助、赢取成人的感情, 并且在成人的指导中控制自己的不安, 尽管他柔弱而恐惧, 他还是有意识地调整着自己的行为策略来适应环境。但是由于幼儿情绪控制能力处于较低水平, 且无法分清楚理想化的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区别, 越是急于以“应该做什么”来支配自己, 越是违背真实自我的原始欲望就越是无所适从。可是幼儿并不具备认识现实自我的能力, 从现实改变自己更是天方夜谭, 所以这样的焦虑无法消退。

另外, 霍妮把焦虑分成两类, 一是显性焦虑, 是对显性危险的反应;二是基本焦虑, 是对潜在危险的反应。人际关系的困扰引起基本焦虑, 小班幼儿刚入园并未对教师和同伴建立亲密的联结和依恋, 因而在班级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孤独、无助和疏离。霍妮说, 要想真正地解决冲突, 就不是能用理性的决定、逃避或是意志力所能做到的。唯一的办法是改变存在于人格本身导致冲突产生的条件。对待小班幼儿和家长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这样的心理问题是正常且可控的, 接受个体的焦虑感, 不要因为焦虑而增加焦虑, 让他们感受到幼儿园的美好和功能, 让他们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安排并且寻求共鸣, 认真倾听家长的想法和他们的家庭生活、提前熟悉幼儿的兴趣, 自然地与幼儿和家长建立亲密的联系。当儿童想念父母时, 给予儿童一定的自由和权利, 允许他们做一些在家里会做的事情, 让他们感受到在幼儿园和在家里一样轻松并且得到尊重。

三、替代依恋、教师与焦虑

(一) 幼儿观察:

户外活动时, 张轼可能被幼儿园里丰富、多变的环境吸引, 不再关注我是否一直在他的视线范围内, 我也有意识地与他保持距离, 照看其他孩子。

户外活动时张轼去了一次卫生间小便, 由我陪同, 我拉着他的手让他自己走上便池, 并嘱咐他把裤子脱的靠下一些。他自己做得很好。

大概二十分钟后, 老师让小朋友们继续“搭火车”返回室内, 张时不愿“搭火车”只愿牵着我的手返回室内。回到活动室的座位后, 他已经不允许我离开他身边, 与此同时, 班里又恢复早上刚入园的景象, 大部分孩子都开始哭, 有的嚎啕大哭, 有的撕心裂肺, 有的边哭边说找妈妈, 此起彼伏的哇哇声好像召唤每个孩子都要加入进来一样。

集体教学活动时, 张轼不看老师, 一直看着我, 我一离开他身边他就焦躁不安, 哭着叫我不能走开, 我只能站在他座位旁边, 不到3分钟的时间他就说要小便, 我就带他去卫生间, 返回后, 他无论如何也不想回到座位, 问我:“妈妈来没来?”我说:“来了, 来了。”他还是一脸委屈不想离开我, 我就蹲下把他抱进怀里, 他马上搂住我, 我说:“不要哭了。”他还是带着哭腔说:“你站起来抱着我。”我把他抱起来, 他搂着我的脖子, 把脸埋进我的肩膀, 抱了一会平静后, 这时候到了午餐时间, 他又叮嘱我要喂他吃饭, 不许走。我说:“那我喂你, 别的小朋友怎么办?”他不理会, 抓着我不让走, 我就一点点喂他吃, 他也不再哭闹, 安安静静吃饭, 吃完菜和小饼, 我说:“喝点粥。”他说:“不。”我盛了一碗粥回来, 继续喂他, 他乖乖吃完。

(二) 分析与评价:

幼儿很容易被外界环境刺激、影响, 尤其是陌生的幼儿园室外环境, 花草树木、跷跷板、滑梯、沙水区、操场等等都有可能吸引孩子观察和游戏, 张轼也对幼儿园新鲜、丰富的室外环境产生了兴趣, 但是这种注意力的转移是短暂的, 也并不能真正解决幼儿的焦虑困境, 所以孩子还是要在新环境中寻求除了母亲以外的其他依恋对象, 而此时能够对幼儿积极回应和情感满足的人会缓解幼儿的焦虑感和不安, 成为该幼儿的“替代母亲”, 是幼儿新的依恋对象, 所以该幼儿寻求与我的身体亲近、目光的追随, 同时要求我位于他的视线范围之内, 这些都有利于减轻焦虑的痛苦。

再者, 教师组织的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游戏也有利于分散儿童的注意力, 如果教学活动或者游戏实施的效果不佳并不能及时缓解幼儿的焦虑状况。因此, 幼儿教师宜设计、开展更能引发儿童参与兴趣的教育活动或游戏, 也可以组织丰富的户外游戏、游园活动、发挥大型玩具设施的作用等方式加以应对幼儿的心理不适。

四、建议与反思

在对小班幼儿入园焦虑进行记录、分析与评价后, 我们试图寻求更多的解决路径和思考。实际上, 有些幼儿的焦虑问题如果预先干预是可以避免的, 即使幼儿在入园后产生焦虑也是可以通过及时、合理的应对缓解。

(一) 实行预入园制度

幼儿的不适情绪主要来源于与亲人的分离和对新环境感到陌生, 预入园制度给儿童提供一个提前体验幼儿园集体生活的机会, 使他们熟悉新环境里的教师、同伴、玩具和生活、游戏安排。家长可以借此良机陪同孩子提前感受、熟悉幼儿园里的一切, “演习”入园。起初可以陪孩子在班级内和老师、其他小朋友游戏、学习, 等幼儿基本适应后, 培养其独立在幼儿园半日或全天活动。不管是幼儿还是成人, 我们总是易于接受我们准备好接受的东西。所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心理的缓冲”、“有准备的环境”、“亲切的人际关系”都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

(二) 培养孩子认识自我、生活自理能力

我们可以由前文看到, 孩子的自我认知、生活自理能力皆会导致幼儿的不安、无助感、疏离感, 比如幼儿认为自己弱小, 不会穿脱衣服, 自己不会上厕所等都会引发幼儿自我效能感降低、自尊心受挫, 有时候也许无法得到教师及时的照料因而加重焦虑情绪。因此, 家庭教育中不得不在某些部分“放手”, 让孩子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比如独立睡觉、吃饭、穿脱衣物、上厕所这些基本的技能。再次,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积极自我暗示, 树立信心, 家长和教师切忌无意识地灌输幼儿弱小、懦弱、无法应对不良情绪的思想意识, 相反要让他们感受到环境的安全性和自我的强大及应对能力。

(三) 关于教师言语安慰的思考

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看到教师在安慰入园焦虑的幼儿时常常会用一些善意的谎言, 如“你不哭妈妈就来接你了”、“你今天表现好就让妈妈第一个来接你”等等, 这些善意的谎言安慰出发点是好的, 有时也可以暂时缓解幼儿的焦虑, 但其实质上无法消退不安情绪。长久以来如此广泛地使用这种策略是否对幼儿产生消极作用还需思考。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过渡, 幼儿从依恋抚养者转而依恋其他社会成员, 幼儿在这样的一个转变中接受、调整并且学习应对焦虑。本研究随机选取一名小班幼儿为观察对象, 分成三个部分的观察与评价、分析, 细致观察幼儿半日的行为表现, 以霍妮的焦虑理论为依据分析、评价其入园焦虑的因素, 并据此提出建议与反思。

关键词:入园焦虑,霍妮,自我,环境,依恋

参考文献

[1]王国猛.霍妮的焦虑理论述评[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7) , 23, 3:129.

[2]http://www.zsbeike.com/yuer/34071.html.

[3]隋悦英.城市幼儿园幼儿的焦虑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D].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 2004:29.

[4]黄志敏.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04:48.

[5]http://baike.baidu.com/link?url=1CDq Qwpl A1OKHak7n Ocq Erq Q1428Y_ak2RVw O-Nvs_g Ct1UYNm Ehwfy3f WQJdo1XBx Nek Ngbduu_J0le Pi0n Pa.

体育生赛前焦虑的调查分析 篇8

随着高校体育竞赛开展的日益频繁,水平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参与的运动项目也越来越多,培养运动员克服运动焦虑的能力就成为高校教练员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该校自从升为本科院校后,不断地参加高校的各种竞赛活动,为提高我校运动技术水平,为科学的运动训练,该文对我校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运动员的运动焦虑反应的类型以及产生的原因,以期为我校的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抽取临沂大学体育学院即将参加2013届体育系足球联赛的专业男运动员30名和即将参加2013年春季运动会的2010级、2011级体育专业男、女运动员30名(其中男生20名、女生10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该文根据研究需要,通过现刊、过刊以及电子阅览,查阅了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书籍以及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的相关文献资料,其中查阅论文20余篇,书籍5部,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与方法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该调查采用的测量工具是SCAT量表。取自于张力为主编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版64页。本量表共15个题,分数距为10~30分,低分表示低特质焦虑,高分表示高特质焦虑。本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95~0.97。

调查问卷按参赛的项目分别抽取60名,在赛前一周内发放,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无记名答卷,要求独立完成,即根据个人的想法,回答他们在比赛前的身体及心理感受情况,要求被试者不要在一个小问题(句子)上话太多时间待完成后即刻回收问卷。此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且均为有效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100%。

1.2.3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足球、田径专项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

为分析不同项目运动员在运动竞赛前的运动焦虑程度,我们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见表1。

表1中的数据显示:田径专项的运动员与足球专项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田径专项的运动员比足球专项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高。

2.2田径男、女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

分析不同性别运动员赛前的焦虑水平,笔者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见表2。

表2数据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运动员均存在运动焦虑,数据显示:田径项目女运动员的赛前焦虑水平要比男运动员高,即田径项目不同性别大学生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

2.3运动员赛前认知焦虑与躯体焦虑类型分析

问卷调查从赛前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进行了处理分析所得结果见表3。

表3分量表的数据显示:运动员赛前无论认知还是躯体方面都存在焦虑,且躯体焦虑与认知焦虑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大学生运动员躯体焦虑高于认知焦虑。

3讨论

3.1足球、田径专项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比较

通过表1可知:赛前田径运动员的焦虑水平要比足球运动员的焦虑水平要高,众所周知足球是团体运动项目,作为其中的一员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更好的完成比赛,集体运动项目的比赛结果不会完全取决于个体。在此情形下足球运动员不会过度担心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影响比赛的输赢,即不会产生过渡焦虑;而田径项目是个人竞技项目,运动员个人的竞技能力的发挥直接决定着比赛结果。如果运动员低估自己能力,信心不足或对对手的实力掌握不够,或过去的比赛中有过失败的经验,对比赛产生恐惧感,形成了条件反射,临赛前就会心有余悸,担心自己得不到好成绩,使运动员产生顾虑即产生赛前焦虑。运动员缺乏参赛经验,也会导致焦虑水平的增高。运动专项不同即田径是以体能起主导作用、足球是以技能和战术能力起主导作用的运动项目,致使他们的焦虑原因是不同的,他们的焦虑水平也不尽相同。

3.2田径男、女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比较

表2结果表明:调查数据显示男女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即女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高于男运动员。可能是由于男、女运动员性别的差异,体能、性格和心理素质方面都存在较大区别。女运动员心细,胆小,她们害怕失败,担心受伤或者害怕家人或朋友的责难等而使焦虑水平提高。特别是当她们为自我担忧、自我估计过低,担心比赛结果时尤为紧张,从而唤醒水平过高而产生焦虑。经常表现出思维混乱,注意力不集中,肌肉僵硬,动作不协调,错误动作频繁出现,致使焦虑水平上升。另外,女运动员特质焦虑要比男运动员多,也是产生焦虑的原因所在。

3.3运动员赛前躯体焦虑与认知焦虑水平比较

表3表明:不同的运动项目和不同性别的运动员,临近比赛时运动员的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存在显著性差异,即躯体焦虑水平高于认知焦虑水平。可能是由于比赛准备阶段,运动员对自己信心不足,唤醒水平过高;也许是因为长期成绩处于低谷;或是因为前次比赛失利;或是由于比赛的现场气氛高涨,使运动员心理的紧张程度上升,随着比赛的临近加剧了运动员的躯体焦虑的反应更为强烈。主要表现为精神高度紧张,肌肉僵硬,肢体活动不协调,运动的力量及准确度下降,错误动作反复出现,严重者会导致损伤。

躯体焦虑的产生对从事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员的表现也不同,有经验的田径运动员赛前焦虑要比缺乏经验的运动员高,而足球是比赛经验不足的运动员赛前焦虑要比有经验的高。唤醒水平过高会导致足球运动员技能操作水平下降,但会使田径运动员发挥好成绩。

低水平的足球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要比高水平运动员高,低水平运动员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更容易产生赛前躯体焦虑,例如:传球不到位、带球丢球等现象。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不同专项的大学生运动员赛前焦虑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2)大学生女运动员与男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运动员比赛开始前躯体焦虑与认知焦虑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4.2建议

重点高中新生焦虑心理的分析 篇9

一、由“佼佼者”的优越感转变为“平庸者”所带来的低落感

重点高中新生大多数是原村乡初中学业上的佼佼者,佼佼者集中起来就是许多人转变为相对的平庸者。随之而来的高中知识任务和初中时罕见的“纷纷扬扬”,昔日佼佼者的所谓的自尊严重受损,他们都有这样的想法,高人一等,成绩高出平常的同学,以此来凸显自己所谓的“身价”的不同。开始就在这种心理困扰一段时间后,成绩若还是平平常常,并非高人一等,导致那样的低落之时,那种优越之感便会由低落感所取代,并由此产生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二、由走读转为住宿所带来的不适应

重点高中新生进入高级中学,焕然一新的环境、空间与原来乡村初中的狭小的环境有着天悬地隔之别。多数学生由走读转为寄宿,那种在生活上的优越感随之而消失。加上规模高中综合管理上许多规范制度和严格的措施,使学生的学习情境受到限制。开学不到一个月,提出退宿申请的学生就不少。后来,经过了解,其中有同学是因为在家中什么事情都由父母代理,现在住宿了没办法只有自己做,可是无论如何自己也是做不好,而且时间还不允许,导致出现违反作息时间的现象时有发生,老师批评便会接踵而来。同学出于那种自尊,干脆回家算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实际上是学生不适应寄宿生活而促成的。

三、由一般期望进入高期望带来的强压力

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由于父母、亲友赋予他们很高的期望,由此使高一新生内心深处便集聚了沉重的负担。一旦学生的学习有星星点点的问题出现,他们就会心乱如麻,甚至失态,无法把握。此外,新老师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再加上学生青春的萌动造成的难以控制,由此就会产生孤寂和委屈,也会造成学生许多不正心理,结果让学生在他们的学习上无法不能及时地进入状态之中。针对现状,对高一新生进行学习行为训练,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是势在必行的。

四、由强盛的独立意识与弱势的自理能力间产生的矛盾

那些迈进高中学府的弟子与中学的初中生来讲,他们间最最不一样的便是思想意识的不同。刚刚生活了三年的初中阶段,学生们的独立意识刚刚滋生,观念也是刚刚形成。可现在在高中学府,身份地位不一样,就很自然滋生他们自己作为中心的思想,任何事情都要围绕他们的意愿而做。独立意识很强盛,可自理能力却在原地停滞不前。再加上学生家庭生活条件的优越,他们又围绕着那么多关心、爱护他们的保护者们,年龄是在逐年递增,可是孩子的自理能力却在原地不动。为此,当困难、压力袭来之时,他们所选择的一定就是逃跑、不面对。长此久往,心里就积压一种对社会、对父母、对同学的憎恨、抱怨。再加上重点高中几乎是寄宿方式,他们离开关注者的视线,孤立无助自然而成。

由强盛的独立意识与弱势的自理能力间产生的矛盾的后果真的很严重,正确处理与解决是当务之急。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一) 掌握学生心里特点,探求解决策略

高一新生之所以能步入高等学府就因为他们初中时成绩的优越,倍受老师及学校的格外关注。他们所获得的奖励、称号都不胜列举。在他们心中就会产生高人一等的想法。可是,重点中学更是人才辈出,在教师的心中,坐在眼前的只不过是一群素质相当的普通学生。因此新生原有的“优越感”就会消失,而换来的却是那种很无奈的“失落感”,久而久之,往日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也就不见了踪影。

面对如此情形,要从生活上关注他们、体贴他们。注意他们的言与行,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存在。

( 二) 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

刚刚步入新的校园,学生相互间不愿来往。这不仅对他们的学习有害,还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无益。所以,新学期开始,就要利用班会、团队活动以及文体活动让学生间有相互关注的机会。可以让学生作自我介绍、表演他们的特长,使人人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学习氛围。

( 三) 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习主要靠学生自身的理解、靠自己的自学。那种等靠的方法已经落伍,不能适应当代之需要了。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主要重点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点极为重要。比如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将不懂的圈起来,以便上课重点理解。课堂上怎样做笔记; 课后如何复习;也可要求他们将做错的题目归纳成册。教会他们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和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与日俱增,从而能够适应得了高中大容量的学习生活。

( 四) 锻炼耐挫心理,增强自立能力

所谓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障碍并难以克服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高一新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初次离开双亲、离开家,生活在一个比较生疏的环境中,每当生活遇到困难时,学习成绩下降时,心理上受到挫折是完全正常的事情。关键是要锻炼他们的耐挫心里。首先,在思想上教育他们正确去面对困难,使他们在心理上有遭受挫折的准备。其次,要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故意设计一些稍难任务,使学生们渐渐适应遭受挫折的感受。再次,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有何长处与短处,帮助他们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奋斗目标。成功时,赋予鼓励,使之产生成就感和自尊心; 失败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懂得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振作不起来。要善于总结教训,使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不再重犯。只要我们常抓不懈,学生的心理一定会逐渐走向成熟,受挫能力的自立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总之,在高一新生进入新校园之前,就应调整好自己心态,要有一个充分的心里准备。进入校园之后,倡导他们做到: 充分认识自我,确定方向;发扬长处,回避短处,树立自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动机和水平。而学校和老师也应该特别注意与新生间的沟通与合作,营造宽松健康的学习氛围,注意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平稳过度,顺利地完成高中的所有学习任务。

摘要:每当新的学期来临,不少高一新生都会满怀激情、装着满满的希望进入重点高中,开始了为期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可就在高中生活不久便会发现,高一新生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存在,那就是重点高中生有着焦虑的心理,在自信心、人际交往和情绪控制方面存在较多的困扰。这些情况的存在会让高中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可能使他们的正常学习都难以继续下去。

考生焦虑成因的分析与解决对策 篇10

考试焦虑的心理

小辉, 男, 15岁, 初三学生.初一时随父母调动工作来到海市读书, 父母均是教师, 其自幼受到父母的严格教育, 倘若考试偶尔失误, 就要严厉的惩罚.从小学起, 该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尤其进入初中后, 综合成绩总是排在全年级前五名, 学校家长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近一个月以来, 该生失眠, 紧张, 不安, 心烦意乱, 看书复习效率每况愈下, 总复习开始后, 他每次拿到卷子, 脑子里就一片空白, 数理化公式望得精光, 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不会做了.模拟考试成绩也一次不如一次, 老师家长由关心到埋怨, 使他痛苦不堪, 经常啼哭或发脾气, 甚至用指甲掐自己的手臂, 导致手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并且拒绝上学, 拒绝参加中考.

考试焦虑的原因

根据小辉的情况确定其为考试焦虑, 属于学生考试前常见的症状.考试焦虑的产生通常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内因与个体的抱负, 早年的经历, 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有关.根据小辉的情况分析, 导致他考试焦虑的心理原因主要是:1.期望水平:周围人对他的期望水平很高, 尤其是他的父母, 而他也接受这种期望, 这样他队自己要求就很高, 所以一旦自己有一些松懈怠慢, 就会紧张自责内疚和焦虑, 导致学习效率更差, 于是更加紧张自责, 严重时甚至克制不住自己要掐手臂, 从而陷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中。2.思维模式:他们往往认为考试没考好, 父母考试就会对他失望, 同学们也会看不起他, 他觉得自己很无能.这种思维模式把考试结果与自我评价, 社会评价, 自己的前途命运等过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结果导致考试过于焦虑。

解决考试焦虑心理问题的方案:

对应试者所处焦虑状态(水平)在实践中要作具体分析和处理,采取适宜的控制方式、方法,以达到缓解和消除严重的考试焦虑,引导、利用适度焦虑,以形成正常的考试心理。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认知矫正法。

考试焦虑有比较明确的焦虑对象,而且认知评价活动在产生焦虑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考试焦虑源于应试者对考试的重要性、考试难度(作业结构)与自己能力的大小、知识掌握程度的认识和评估而引起的各种担忧。因此,通过改变应试者的自我认知、评价,就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控制焦虑。

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自我观察,检查自己的担忧。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自己在临考前细微的生理、情绪变化,特别是对考试的各种担忧,如“考试真可怕,我讨厌考试”、“要是考试失败,我不知该怎么办”、“我没有人家复习得多,这次考试一定会很糟”、“其他人都比我聪明,我真是笨极了”等等。并要求学生把这些担忧清晰地表达出来,将担忧的各项目按程度依次写在纸上。这有利于学生心理沉淀的释放,使担忧明确化,使学生以一种理智、现实、不逃避的态度正视自我,增强自我克服的信心。

第二步:对担忧进行合理性分析和质辩。学生对考试的担忧有现实合理的方面,也有不现实、不合理的一面;或者从一个角度看是合理的,从另一角度看又是不合理的。可以先让学生假设其担忧的最坏的结果可能达到什么程度,再让学生认识到最坏的结果也不像其想象得那样可怕;即使真的发生最坏的结果,他也是能够承受的。同时,还可让学生扮老师,老师扮学生,让扮“教师”的学生来帮助扮“学生”的老师,对其担忧的不合理成分进行质疑。这样也能达到帮助学生认识其不合理的担忧的目的。

第三步,得出合理的反应,使用积极的内在对话。通过第二步的分析、辩驳,帮助学生消除不合理的认知,形成对考试的正确的认知及相应的态度、反应。同时,指导学生使用积极的内在的对话,如,在达到目标方面,对自己说:“一步一步去做”;处理焦虑方面,对自己说:“保持平静,慢慢地深呼吸,没什么好紧张的”“考试没什么可怕的,这只表示我该运用学到的适应技巧罢了!”“考试成绩高低并不重要,考时尽力就行了!”等等。

(二)行为矫正法。

行为矫正法常用的是放松练习,对于焦虑不太严重的学生仅做放松练习即可,松练习又是系统敏锐的一个组成部分。

放松练习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身心放松程序,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焦虑、紧张障碍的治疗,已证明有较好的疗效。放松治疗的原理是人在肌肉放松条件下的情绪状态与焦虑是相互对抗的,二者不能相容,一种状态出现必须抑制另一种状态。

(三)应试策略。

形成正常的考试心理是控制考试焦虑的关键。考试心理涉及到应试者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因此,形成正常的考试心理除了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缓解和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外,还必须讲求应试策略。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考前准备。

为了真正控制、调节考试焦虑情绪,考前的准备是关键。考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准备迎考,将考试后果置之脑后,才能真正克服焦虑情绪。具体方法包括:

(1) 正确认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真正目的,无论从大的方面--祖国建设的需要,还是从小的方面--个人的前途和价值来认识,都应是扎扎实实地将知识学到手,获得未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本领,而不应该过分地追求功利和虚荣。对待考试,应把它当作对自己学识水平的检验,思想上既要重视,但又不能看得太重,而成为一种包袱。要把思想精力集中在如何迎考上,至于考试的结果无须想得太多。要学会进行积极的暗示,调节焦虑。

(2) 设立恰当的预期目标。目标过低过高都是不恰当的,特别是目标过高,脱离实际,一旦失败受挫,应试者则会产生紧张情绪,影响应试。

(3) 劳逸结合,科学用脑。经过一两个小时的学习以后,要多做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或多做一下脖子方面的运动,增加身体的给养量,或远眺自然风光景物,给大脑一个休息的机会。适时地把过分指向和集中到考试上的注意分散一些,以减轻心理压力。临考前的两三天,主要任务不是学习,而在于调节迎考状态,为了恢复和加强大脑的功能,必须劳逸结合,加强用脑卫生。

(4) 科学合理地进行考前复习。根据大脑活动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按照各科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而具体复习时,应该注重有重点,包括学习要求的重点、本人的薄弱环节;熟悉各种题型及命题原则;应该讲究方法,包括时间的安排、学科搭配、科学记忆方法的运用及清理知识体系等。

2. 考试中沉着、灵活。

拿到试卷后,先浏览全卷。答题时,作到“四先四后,一快一慢”,即先做易题后做难题,先做熟悉题后做生疏题,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先做相同类型题后做相异类型题;审题要慢,做题要快。

3. 考后总结。

每一场考后,我们应回避一切考试后的议论,考完一门就彻底了却一门,不要拖泥带水,思前想后,以免与同学讨论发现与大家的答案不一致时产生失败感、愧疚感,追悔、失望感;以避免该场考试的不良情绪影响整个考试的精神状态,科目“株连”。同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调整心态准备下场考试上。但当整个考试结束后,应做好冷静、认真的总结,找出失误的原因,归纳教训。这既为弥补学习的不足,也为日后的考试提供借鉴。随着久经“沙场”,考试的经验在不断的积累和丰富,考试的心理就会愈来愈沉稳。

焦虑分析 篇11

关键词:工科女生就业;心理焦虑感;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23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0.098

2016年,媒体各界对就业形势的描述没什么太大的变化,沿用了2008年以来一直没有变的就业中心词——严峻。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在770万以上,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的约30万海归,以及之前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计届时全国将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宏观就业压力大。同时,就业环境方面有了变化,民营中小企业、二三线城市需求明显上升。在这种大环境下,国家在政策导向上鼓励高校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下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媒体各界也呼吁毕业生根据新的形势,拓宽就业思路,降低期望值,理性就业。

在这种大环境下,高校毕业生的心态直接关系着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而对于工科院系来说,女生就业心理尤其要重点关注。在此,笔者以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探讨女生就业心理。

一、工科女生现状

1.工科专业女生人数比例不高,成绩相对比较优秀。绝大部分女生了解性别劣势,所以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努力,以期用更好的成绩给自己增添砝码。如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201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至4班,共141人,女生24人,女生成绩基本都在班级前30%,且女生过英语四级人数22人,过计算机二级人数20人。相对四级和二级过级率都不超过60%的男生来说,女生表现亮眼得多。

2.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工科女生课程考试成绩相对优秀,但不可否认的是,动手能力相对要弱很多。如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各个实验室里,能坚持下来的女生很少。如创新实验室2015年的数据,在导师遴选之前,有100名学生进入实验室,女生只有10人,导师遴选之后,女生占的比例就更小了。从2015年学院统计的本科生获奖、论文、专利数据来看,女生除了在英语竞赛和文艺竞赛方面有所斩获之外,其他的各种创新活动、数学建模和设计大赛上基本没有女生的身影。

3.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社会对女性的定位导致了就业市场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工科环境尤为明显。这是由工科岗位的独特性质决定的,工科就业对应的大多是技术类岗位,工作环境大都在一线,很多岗位甚至要求长时间出差。这种性质让招聘单位产生成本和安全方面的顾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口的工作基本都跟电力、技术有关,而这些工作岗位招收女生确实要增加很多成本,特别是安全方面的成本。2015年下半年,电气学院一共举办了26场专场招聘会,在与招聘方提前沟通时,大部分单位明确表示只招男生,只有小部分单位表示如果女生确实优秀,可以考虑,而最终被录取的女生微乎其微。截止2015年12月31日,除去正在实习的和等待消息的,学院收到女生已正式签订的三方协议只有2份。

二、女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

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女生的心理有了新的特点。

首先,不安全感导致就业期望值提高。工科女生并不是根据市场需求主动调整自己的择业期望值。反而,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她们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全感,使得她们更加追求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部分女生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直接放弃找工作,选择考研。以西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至4班为例,24个女生,有12个报考国家电网考试,9个选择考研。

其次,顾虑太多导致就业选择面变窄。90后的女大学生,找工作时顾虑的因素比我们想象中多得多。如作为独生子女,顾虑父母的养老,希望工作地点离家近;顾虑感情因素,希望能离男朋友不远;单身的不愿意去基层或者西部,怕不好解决个人问题……

再次,心理焦虑感影响女生实现就业。严峻的就业形势,过高的就业期望,必然导致就业难度增加。多次就业受阻之后,就业心理焦虑感就会出现。一方面,随着9、10、11月份招聘高峰期的过去,女生越来越担心找不到工作。每次招聘信息发布后,都有女生来咨询:“要不要女生?”宣讲会上的提问环节,女生关注的首要问题基本上都是:“招不招女生?”甚至在招聘会开始之前,都有女生偷偷问负责组织招聘的学院教师:“是不是真的会招女生?”另一方面,女生找工作的积极性消退,不符合期望值的工作,根本不去参加招聘会;符合期望值的工作,又怕根本不考虑女生,干脆也不去参加招聘。恶性循环之下,女生更难实现就业。

三、克服女生就业焦虑感的对策

首先,从学校和学院层面,增加对工科女生的关注度。工科女生在人数上通常处于“零头”地位,各种教学和校园活动,经常忽略女生的性别特征,在活动设置的时候很少专门考虑到女生的实际情况,如各种实验、各种专业培训。女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需要更多的练习强化,但是因为女生人数太少,这一点经常被忽略。这就导致女生在很多方面越发处于弱势地位,也越发没有兴趣。

其次,加强心理干预。加强对大学女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不仅仅是就业心理,也不仅仅是毕业生心态,而是从大一开始,从各个角度关注工科女生心理。如大一帮助女生适应大学生活,尽快进入大学课程学习状态;大二帮助女生树立专业学习信心,鼓励女生多与专业教师沟通,多参与各种活动,挖掘自身的长处;大三鼓励女生继续专业学习的同时,开始结合社会形势,帮助她们定位自身的发展方向;大四时刻关注女生找工作动态,随时做好进行心理调适的准备。这样能逐渐帮助工科女生树立健康、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择业观。

再次,鼓励女生创业。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大环境下,真正参与创业的女大学生微乎其微。如果高校能够注重培养女生的创业意识,提供创业辅导和实训,建立健全的创业服务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帮助女生创业,不仅能够实现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初衷,更能帮助女生更早、更广地接触社会,找准自己的定位,更优质地实现就业。

[1] 黄中普.高校工科女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 ].时代报告:学术版,

2012(8):396.

[2] 姚遥.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引导[D].中南大学,2010.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Anxiety Analysis and Solutions of Female Engineering Students

LIU Zhao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9, China)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of female engineering students is a difficulty faced by eve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ace of such situation, schools and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study the employment psychology of engineering female, and carry out instructions from freshman year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competition ability and obtain great jobs.

Key words: employment of female engineering students; psychological anxiety; solution

专题口译中译员焦虑心理成因分析 篇12

1 焦虑心理对口译活动的影响

所谓“焦虑”是个体对当前或预感到的威胁的一种十分复杂的情绪反应。具体说,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心理状态。焦虑现象在译员中是普遍存在的,因为外语知识是无穷尽的,而作为译员所掌握的外语知识是相对有限的。林郁如(2006:92)在分析译员心理素质时说到:选择口译这份工作,就是选择与压力为伴。如果碰到外方所受教育程度不同等情况,会让译员担心对方听不懂,从而造成口译失败;同时,很少有人会关心译员的母语程度如何,但是越是高端的口译任务,就越可能接触到中国博大精深的诗词歌赋。有时候发言人引用的诗词是译员闻所未闻或者因为翻译水平不够而无法处理的,这种情况会造成对口译质量的影响。有时候译员服务的客户(比如有的领导)比较强势,译员会有陌生感,不适应。有些译员因自身阅历不够,不能领会和处理现场微妙的关系,也会导致口译失败,从而造成焦虑情绪的产生,担心受到批评。除此以外,文化差异敏感度不够,导致译员误译,也是焦虑情绪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 专题口译焦虑心理的成因分析

根据康志峰《口译焦虑的动因、维度及其影响》(康志峰,2011),焦虑动因可分为“言外因素”和“言内因素”。言外因素包括心理因素、个性因素、认知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因素等。言内因素包括语内因素、双语知识因素、双语技能因素、信息量因素、口音因素、语言差异因素等。康志峰分析的对象是初学口译的在校学生,该文分析的对象是具有一定口译经验但接触专题口译不多的译员。专题内容的不可预测性可归为“言内因素”,但它比康志峰所提到的几大因素更进一层,因为它具体涉及专题知识和内容;而“言外因素”是康所提及的几大因素的综合。该文将就这两大因素做出以下的分析和阐述。

2.1 专题知识的不可预测性

专题口译不仅涉及英汉双语,而且会用两种语言探讨于某个专业领域相关话题。专题口译可能是在工地或者车间的现场口译;也可能是在某个领域的相关国际会议或者是一些论坛上,都涉及主题知识。所谓主题知识,狭义上是指专题口译中涉及的有关专业知识,包括专业词汇,专业理论和实践。广义上指专题口译中涉及所有程序。因为口译员个人经验的不足和专业知识的有限,对主题知识的准备在短期内不易完全掌握,且在口译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内容,这就造成了“不可预测性。”

2.1.1 专业技术词汇准备的时间局限性

笔者于2010年11月参加重庆市渝中区高九路总部经济园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招标工作会,从活动的题目可以看出它涉及三个重要的概念:“总部经济园区”,“概念性城市设计”以及“招标会”。“总部经济园区”是此次大会最核心的词汇。很多中国人用直译法翻译成“Headquarters Economic Park”。但通过查看有关材料,比较标准的国际通用说法是“Advanced Business Park”.“概念性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用得非常多的一个术语。它牵涉的内容很广,有一般的规划术语,更有景观设计的术语,还有建筑方面的术语。从有关网站我们可以知道规划的普通术语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master planning outline),控制性详细规划(regulatory plan),修建性详细规划(site plan),竖向规划(vertical planning)。常用的词汇可以达60多个。其他如水景(water feature),车道(driveway),人行道(sidewalk),天际线(skyline)。有的词中文意思都搞不太懂,更不用说用英文来翻译了。如果我们沿用一般的译法,在这种国际招标会上会让人有一种不规范的印象。这就使译员一接触到这些材料,就会有种紧张感,不确定哪种说法是比较流行或者权威的。紧张感从译员接手这个材料开始就会产生。译员需要在相关的专业网站上进行搜寻和选择性记忆和理解。但要求译员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具有一定难度的专业词汇本身就是很有挑战性的。

2.1.2 专业语汇的灵活性

(华盛顿国家大教堂Michael Vergason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翻译古晓瑞)

“The National Cathedral North Garage improves accessibilityto the Cathedral or visitors while helping traffic management in theneighborhood and along the Wisconsin Ave.The project preservedand enhances the general appearance of the Close while integratingthe new garage architecture into the landscape.The new arrivalstrategy at the Cathedral alleviates traffic congestion while framingviews and clarifying pedestrian circulation.”

译:国家大教堂北车库一方面为来访的游客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也为附近的威斯康星大街解决了交通问题。在保留并美化了大教堂地区原貌的基础上设计了这个车库,从而减缓了教堂新通道的交通压力,并形成了一个视野开阔的环形步道。

分析:1和2两个短语和句子都充分体现了“释意理论”的释意原则,译者没有拘泥于原文的词,而是把字词下深层次的意思表达出来。而且语汇都是与建筑相关的语汇。

3是设计建筑专业的术语,circulation一词它不仅体现了环形,循环,更重要的是与pedestrian一词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步道”。而前面的形容词“clarifying”译为视野开阔更是体现了译者的老练。这些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出来的。如果译员不能准确地传达该词的意思,此段的翻译可能要大打折扣。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在专题口译中,译员要真正达到进行专题口译的要求,必须解决好专业技术词汇的准备和用专业语汇进行口译的问题。专业技术的词汇的准备往往也只能准备个80%。剩下的20%需要临场发挥,这无疑给译员就造成了压力,而焦虑感就此产生。而专业语汇的运用是专题口译中最高的一层境界。这需要译员平时在专题口译中多锤炼自己的语言。这种功夫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

2.2 专题口译环境的不确定性

译员在口译中所处的环境是很复杂的。他(她)可能要面对政府官员、公司领导、专业公司里的技术人员以及客户公司里的工作人员等各种人物。如果处理外部环境不当会导致口译失败,也是产生口译焦虑心理的另一重要原因之一。

不管是新译员还是老译员都存在一个与客户方沟通的问题。作为译员的服务对象,如果译员的服务没有达到雇方的要求,不管场上翻译多么流利,可能最终也会是场失败的翻译。如,在2010年11月参加重庆市渝中区高九路总部经济园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招标工作会中,评审会涉及重庆市规划局,区发改委,区建交委,区政府办等十五个职能部门和渝中区的书记等相关领导。在口译中,要了解主办方与上述各单位之间的关系,要尽量把参加评审会的建筑设计公司的意愿准确地表达给各位领导。与雇方的工作人员也要有良性的互动。有的雇方工作人员态度并不见得好,所以译员自己要会调整,不要影响自己的重要工作。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译员的工作质量,甚至导致工作失败。

针对以上对焦虑产生原因的分析,要减少专题口译心理焦虑,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做好译前准备,包括长期和短期的准备;二是要调整好心态,学会处理与各方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好与雇方,服务对象,不管是中方,尤其是中方领导,以及外方公司,和雇方工作人员的关系,从而减少自己的焦虑感,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

摘要:该文关注专题口译中译员焦虑心理的成因,提出专题知识的不可预测性、口译环境的不确定性(客户和听众的期望值,人际交往敏感度等)都会给专题口译员带来心理压力,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

关键词:专题口译,焦虑心理,成因分析

参考文献

[1]何贝贝.浅析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焦虑[J].黄河之声,2009(3):121.

[2]康志峰.口译焦虑的动因、维度及其影响[J].外语研究,2011(4).

[3]林郁如.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6.

[4]Michael Vergason.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翻译,古晓瑞.华盛顿国家大教堂[J].景观设计,2010(5).

[5]Franz Pochhacker.Quality Standards in Interpreting:Theory and Application[J].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2007(2):10-16.

上一篇: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下一篇:植被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