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焦虑

2024-08-24

术前焦虑(通用10篇)

术前焦虑 篇1

胰腺癌包括胰体尾部癌、胰头癌, 为临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常见类型。近年随着饮食结构转变、环境恶化等危险因素增多,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本病诊断较为棘手, 多数确诊时病情已处于进展期或晚期, 患者悲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 对医护造成不利影响, 引发多种术后并发症发生[1]。故术前掌握患者心理特点, 针对性干预, 是获得理想预后的关键。本次选取相关病例, 随机分组, 就常规护理与加强术前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80例, 男52例, 女28例, 年龄41~80 (56.2±2.7) 岁。其中胰尾部癌8例, 胰头癌72例, 均行手术治疗。初中及以下32例, 高中及以上48例。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试验知情同意书, 并排除机体其他系统严重疾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案护理, 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指导、护理配合等。观察组在应用上述方案的同时, 着重加强术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 完善接待工作:由责任护士组织护工在患者入科时行热情接待, 营造安全、温馨、安静的病房环境, 介绍科室规章制度及责任医护人员, 消除患者陌生感, 以提高舒适度, 保持愉悦; (2) 加强术前访视:受病情影响, 患者身心均承受较大压力, 加之食欲不振、上腹痛、腹泻、恶心等不适, 及过分担心手术费用、术后恢复状况, 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多较重。护理人员需积极开展术前访视工作, 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沟通, 个体化展开疏导, 切实解决患者困难, 讲解疾病基础知识,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遵医依从性[2]。 (3) 健康指导:讲解术前注意事项, 如功能锻炼、饮食、镇痛泵的应用, 咳痰训练等, 使患者掌握应对不适的技巧。 (4) 重视榜样引导:安排预后良好的同类型病例现身说法, 发挥榜样的力量, 使患者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 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全程[3]。 (5) 完善术前准备:对血糖严密监测并控制, 协助完善相关检查。针对全身瘙痒病例, 勤更衣、勤沐浴, 勿使用肥皂, 避免皮肤抓伤。术前3d抗生素口服应用, 以对肠道细菌加以抑制。术前1d沐浴, 做好病服更换, 清洁腹部。遵医嘱禁饮食, 洗肠, 行导尿管留置, 保障手术成功实施[4]。

1.3 指标评定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D) 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焦虑状况, 所得分值越高, 护理效果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干预后HAMD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干预后HAMD评分明显低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干预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均背负沉重心理压力, 对手术是否成功持有怀疑态度, 且过分担心预后, 焦虑、抑郁心理严重。依据新型“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制护理理念, 除重视疾病本身的照护外, 精神、社会、心理方面因素也应引起重视, 故护理人员在术前实施耐心、真诚、全面的心理支持及健康指导, 对降低术前焦虑, 保障手术顺利完成, 改善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观察组做好术前热情迎接, 以消除患者陌生感;加强术前访视, 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 在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同时, 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医护依从性;同时, 重视榜样的引导作用, 提高主动参与的热情, 促使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此外, 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工作, 为手术实施提供有力保障。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前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加强胰腺癌患者术前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 对降低术前焦虑程度, 促进手术成功实施作用显著, 为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摘要: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加强术前护理对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80例, 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护理, 观察组给予加强术前护理干预, 对2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干预后HAMD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干预后HAMD评分明显低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加强胰腺癌患者术前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 对降低术前焦虑程度, 促进手术成功实施作用显著, 为改善预后,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护理,胰腺癌,焦虑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胰腺炎诊治指南[J].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 2007, 12 (3) :206-208.

[2] 张素萍, 丁俊灵, 王俊敏.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前术后的护理[J].当代医学, 2009, 15 (3) :129-130.

[3] 徐磊, 房振青, 张玉.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手术19例围术期护理体会[J].基层医院论坛, 2007, 11 (9B) :807-808.

[4] 王改珍.应用护理干预对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27 (6) :209-210.

术前焦虑 篇2

关键词 心理干预 乳腺癌 抑郁

资料与方法

2005~2006年在本院手术室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年龄23~76岁。按住院日期单双日分组,单日为实验组(30例),术前按受心理干预,双日为对照组(32例),术前接受常规护理。术中均采用气管插管麻醉,研究对象手术方式、手术保持时间、麻醉药物及剂量均一致,两组资料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两组病人于入院后手术前1天,在经过专门训练的护士的指导下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病人的情绪状况。②对实验组进行术前心理干预:指手术室护士按到手术通知单至病人被送到手术室期间。主要以手术室护士到病房探访的方式进行,一般由为该病人巡回的护士负责。心理干预的重点在于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向病人提供有关手术信息以及心理上的支持等。探访时间安排在手术前1天下午。探访时先查阅病人的临床病历资料,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再到床旁与病人交谈。在交谈前探访护士首先向病人介绍自己,以消除病人对手术室护士的陌生感,用轻柔而礼貌的语言与之交变,认真倾听,设身处地为病人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以取得她们的信任。向病人发放书面辅导材料,并结合辅导材料上的内容,向病人探入浅出地介绍乳癌的相关知识,阐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手术室环境和设备,向病人展示照片,如果患者原意,可满足个别特殊患者参观手术室的要求;介绍手术及麻醉的实施步聚及配合事项,医师、麻醉师和护士的资历、技术水平,用通俗易懂和恰如其分的语言介绍手术中可能感受到的痛苦体验,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组织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患者进行交流及谈心,由经历过手术的患者向她们现身说教,并告知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意义。每例病人心理干预时间约为45分钟。于手术前1天晚上测量病人焦虑值和抑郁值,记录为干预后焦虑和抑郁值。③对照组进行术前常规护理。

血压测量:均在入院后的次日清晨、手术前夜、术日清晨分别测量血压。

结 果

术前焦虑的测量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SAS无明显差别(P>0.05),而实验组术前日SAS明显减少;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术前抑郁的测量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SDS无明显差别(P>0.05),而实验组术前日SDS明显减少,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血压测量结果:两组血压的测量值基本上依入院、手术前夜、术日清晨的顺序递增,只有手术前夜收缩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在诊断、治疗、恢复等阶段均可出现心理危机,其中焦虑和抑郁障碍比例高达70%左右[1]。而手术是术前病人异常心理的主要应激源[2],会致使神经、内分泌紊乱和行为异常,严重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进行。

有效的心理干预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命质量,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3]。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术前心理干预性治疗,证明了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有助于缓解术前焦虑抑郁:随着手术的临近,应激反应倾向于加剧,表现为紧张、焦虑、抑郁、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由于心理应激和躯体症状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常常较差,抑郁往往和焦虑伴随出现,或继焦虑之后出现。据此,通过术前应用提供信息、矫正认知、松弛训练和心理学方法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调节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水平,并增强病人信心与自我控制感,均产生了积极作用。通过与受术者一对一的交谈、施教,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应激反应均得到了缓解。

对癌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意义:术前对病人进行焦虑、抑郁评分,通过心理干预手段,能够迅速全面地了解病人的一般资料,察言观色、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做到态度真诚、亲切、语言温柔、委婉、护理体贴入微,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积累新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护士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万丽红,刘明,潘承恩.癌症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73.

2 崔东辰.择期手术病人的心理应激及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6,31:692-695.

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心理干预研究 篇3

关键词: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干预

手术治疗是临床上一种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 众多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然而, 由于手术治疗的风险性, 患者往往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 其中, 焦虑情绪是手术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负性心理。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手术的治疗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1]。有研究表明, 对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从而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2]。本研究以12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心理干预对于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年龄18~40岁 (平均年龄32.4岁) 的成年 (无精神障碍) 手术患者120例, 手术以普外及产科手术为主。其中, 男56例, 女6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60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前访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术前访视的基础上, 进行焦虑心理评估、测量和心理干预, 具体操作如下。 (1) 将访视患者的工作改为访谈, 以往都是患者在病房听医务人员说, 而医务人员并未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2) 将对于患者来说陌生的场景用图片或者是PPT形式集中在心理辅导室进行场景演说, 消除患者面对无影灯和手术房间的陌生感, 接患者进手术室后直至麻醉开始全程不离护理人员陪护[3]。 (3) 对于已心理评估测量出焦虑存在的患者进行, 心理认知行为疗法肌肉松弛训练疗法、音乐冥想疗法[4]。 (4) 对于择期手术患者集中于心理辅导室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整合资源, 降低患者手术压力源。 (5) 用模特演示视频播放方法向患者展示如何进行麻醉配合及麻醉的安全知识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30 min的血压、心率以及心理评估结果。

1.3 焦虑判定方法

采用SAS评分标准, 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 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依次计分4分、3分、2分、1分。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 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 60~69分为中度焦虑, 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5]。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数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前血压及心率较对照组显著低 (P<0.05) , 见表1。

2.2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比较

试验组焦虑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对患者来说, 手术和麻醉是一种强烈的应激事件, 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应激反应。当患者心理应激超过其机体的适应范围, 导致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改变, 对患者造成伤害[6]。较大的心理压力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情绪, 尤其是当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缺乏认识时, 其焦虑情绪会更加严重, 往往表现为呼吸、心率、血压、焦虑程度、术后疼痛等临床指标的变化[7]。

Claas Lahmann等[8]认为在手术之前要积极与有焦虑情绪的患者进行沟通, 制造和谐的氛围, 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 使其树立疾病治愈的信心, 乐观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要态度和蔼、言语诚恳, 以获得患者的信任, 提高患者的亲近感和安全感[9]。另外, 除为患者提供疾病咨询和安抚患者之外, 护理人员要注意维护好良好的护患关系, 促进卫生护理事业的发展[10,11,12]。有研究报道对剖腹手术患者手术前焦虑的音乐疗法显示能够增加患者手术后正面的情感, 并导致负性情绪的显著下降, 干预效果明显优于控制组[13]。

本研究中, 试验组患者术前血压及心率较对照组显著低 (P<0.05) ;SAS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重度焦虑3例, 中度焦虑5例, 轻度焦虑10例, 与对照组重度焦虑10例, 中度焦虑18例, 轻度焦虑24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前焦虑 篇4

【关键词】 胆结石;优质护理;术前焦虑;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6-0128-02

目前临床中对于胆结石治疗较多采取的是胆囊切除术,但是由于患者本身对手术的惧怕及其耐受性较低,通常会在手术之前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种术前焦虑直接影响着患者接受治疗时的态度,部分患者出现抵触情绪,不愿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耽误病情,影响手术效果,增加治疗时间和经济成本。研究发现,部分患者由于欠缺相应的医疗基本常识,往往在治疗之前就会担心手术的效果及害怕术后不良反应的出现,这种担心、恐惧和焦虑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因此,为了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效果,本研究中随机选取到我院进行胆结石手术治疗患者86例,分成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到我院进行胆结石手术治疗患者8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超声检查确诊为胆结石患者,其常规检查和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无手术禁忌症,年龄范围分布在34~75岁,平均年龄为(41.9±3.6)岁。研究前获得患者及家属同意,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研究中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程度等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纳入研究使用。

1.2 护理方法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首先在患者入院之前,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协助患者及其家属办理好入院手续,并且对患者采用焦虑量表做好入院前的焦虑测查,记录并且整理保存数据。提前对患者要入住的病房进行基本卫生清洁工作。②当患者顺利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选择适当的时机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基本知识和胆结石的日常保养知识,帮助患者学习和克服术前的不良情绪。对于所有患者提前做好术前指导,教会其术后合适的卧位,防止并发症的出现。③护理人员要在术前定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病情的询问,让患者从内心感受到医院的责任和爱心,增强其手术成功的信心。并且记录患者每日的生命体征数据,以方便医师进行治疗。每天要定时做好患者病房的清洁工作,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减少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④对于急性入院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做好相应急救设施的准备情况,如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等。安慰并协调好与患者家属的关系,尽量获得家属的积极配合,避免不良关系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⑤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前,还应做好患者的每日饮食监督,根据医生的指导安排患者的饮食内容,在家属不在患者身边时,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打饭等,对于饮食后患者的反应,护理人员也需要留心观察,避免出现饮食问题,对于部分饮酒吸烟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讲清楚这种行为对手术的影响,告诫患者最好禁烟禁酒,并且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水的时间。

1.3 治疗评价标准 本研究中,在入院前和手术前对两组患者采取华裔教授Sung编制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共20个条目,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总分越高,患者的焦虑情绪越高[2]。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呈正态分布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

2 结果

研究表明,在患者入院时,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前,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取优质护理可以降低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

3 讨论

近年来,胆结石在临床中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早发现早治疗显得尤其重要。目前较多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是由于许多患者缺乏医学的基本常识,担心手术的效果,因而在手术前极易产生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通常这种不良情绪会使患者的正常饮食和睡眠受到影响,部分患者极易引发血压升高、呼吸紧张等不良身体反应,严重者还会出现内分泌紊乱,代谢紊乱,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因此如何有效降低患者的情绪焦虑就十分重要。优质护理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具体护理操作从对患者的认知、情绪、住院环境、饮食等角度全方位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帮助患者建立对疾病的清晰正确认识,对术后的并发症有良好的心理准备,保持术前积极治疗心态,全面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手术的治愈效果。在本研究中,我们随机选取到我院进行胆结石手术治疗患者86例,分成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结果表明采取优质护理可以降低胆结石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1.

术前焦虑 篇5

1 妇科疾病患者术前焦虑心理分析

根据大多数的妇科疾病患者术前焦虑心理的分析, 发现大多数的妇科病患容易在术前出现焦虑、睡眠不好、术前恐惧心理紧张等问题。然而不同的人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因而应该对不同的患者做出不同的心理护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护士应该根据妇科疾病患者的心理、身体、情绪等因素的变化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来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然而对于术前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 妇科患者出现焦虑的心理, 是因为人们在面对将出现的不好的或者可能出现危险的事情产生的一种本能反应, 而产生这样情绪的因素也是很多的, 比如信息的不完整、对未知的恐惧、术后结果的不确定以及手术的疼痛未知等因素。而不同年龄段的妇科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焦虑, 及不同的反应, 在这样的情况下, 妇科疾病的术后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妇科患者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可以有效的促进身体的康复, 以保证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及时康复。

首先是患者恐怖紧张情绪的出现。患者因为手术的环境变化而产生紧张恐怖情绪, 一个陌生的环境, 一个人独自面对的情绪, 会产生手术恐惧症, 总以为自己会在手术上失败甚至可能出现死亡, 这样越想就越容易出现紧张恐怖的情绪。

其次是患者容易出现焦虑、忧郁、自卑等心理。妇科患者常担心手术的安全性而出现焦虑、忧虑的心理。手术的安全性、手术的疼痛感、手术的术后恢复性等这些原因的出现导致患者容易出现睡眠不足等焦躁心理。同时, 在传统的教育影响下, 妇科患者多认为妇科手术是一种难以启齿的疾病, 不敢告知其他人而产生自卑心理, 同时因为妇科手术而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完整的人, 自信心不断下降, 出现敏感多疑, 最终产生心理障碍。

2 妇科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

2.1 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

患者到医院时, 护理人员对患者应该热情细心对待, 对待患者的咨询与不解应该耐心解释并一一回复, 不应该出现不耐烦的情绪, 同时向患者一一介绍医院的具体情况, 以及治疗方式与治疗环境, 最终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在这样的情况下, 医生就可以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并尽量消除患者的焦虑, 对医生产生信任, 最终成功的完成手术。

2.2 让患者正确对待手术问题

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使其克服恐惧心理, 让妇科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 以及及时的手术可以及早解决不良的健康问题使身体康复。同时, 明确告知患者及其患者家属, 手术的风险以及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事情和术后可能出现的事情, 让患者消除未知的恐惧, 同时也可以让患者在术后进行具体的防护措施, 让其避免与克服危险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最终让患者及其患者家属与医生及其护理人员相互配合, 最终实现手术的成功。

2.3 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环境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医护人员应该为患者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用微笑感动患者, 同时让患者觉得医护人员如亲人般可信赖, 同时医院的良好装备也是给患者的一个良好的印象, 觉得医生可以信赖并值得敢于放心的将自己的健康交给医生来诊治, 同时一个舒适的环境可以让患者放松心情, 敢于正视自己的疾病, 不在害怕与焦虑, 敢于接受事实, 最终愿意并放心的治疗。这样的环境下, 患者就会安心的接受治疗, 最终实现手术的成功。

2.4 认真做好患者手术前的护理准备

手术是一种严肃的医疗实践, 连接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以后的生活, 这样的手术需要医生及医护人员的细心、良好的术前准备, 同时, 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在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让其认真观察手术环境, 让其熟悉环境并不害怕环境, 做到让妇科患者在手术时不会产生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同时, 医生也可以在手术前让患者了解手术时会使用的药品以及当时的科学技术, 同时让患者了解即使有可能在手术时出现不可避免的意外事件, 医院也做好了完备的后续措施, 同时让患者观察之前的手术视频过程, 了解手术并不是那么的恐怖, 让其产生安全感与信赖感, 最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 在手术前同妇科患者进行沟通, 尽量让患者情绪稳定, 树立手术的信心, 同时借助药物的控制, 比如镇定剂等的使用, 让其可以在稳定的情绪下更好的进行手术。而要真正做到这些, 则需要大量的前期活动, 同时需要医生、护理人员耐心的与患者及其家属的良好沟通, 不仅使患者的情绪得到安抚, 患者家属的情绪也需要安抚, 从而更好的支持患者进行手术。患者在这样的环境下和准备下进行手术, 使手术可以在有条不紊的充分准备下进行, 消除患者的不稳定情绪, 最终让手术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 完成手术。

总之, 妇科疾病的手术会给患者带来损伤, 而这样的损伤也会给患者带来忧虑, 因而如何取消妇科术前患者的焦虑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就目前对妇科疾病患者的了解, 及对患者做手术前心理的分析, 制定出为患者量身制定的护理措施, 帮患者成功的治疗疾病, 了解妇科病人的术前的心理状况, 以及其焦虑的主要形式, 最终找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有效方式, 而这样的形式, 给予不同心理特点的患者, 最终进行不同的护理, 最终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达到了手术的治疗的目的, 最终使患者平安渡过手术期, 促进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 创造一个良好的医护环境。

摘要:在目前医学的技术下, 妇科疾病治疗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手术进行, 然而, 即使最好的手术形式, 也会给患者带来损伤, 而这样的损伤会让患者带来忧虑, 因而如何取消妇科术前患者的焦虑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就对目前妇科手术的焦虑心理进行分析, 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研究, 最终找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有效方式, 最终使患者平安渡过手术期, 做好心理护理就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妇科手术,术前焦虑,心理分析,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沈晓红, 姜乾金.术前焦虑与术后心身康复的相关性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 (3) :40, 43-44.

[2]罗洪, 戴亚克, 李菊兰, 等.心理护理二联法对手术焦虑的干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3) :55-57.

[3]孙克桂, 石张霞.无痛导尿术在外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 2007 (8) :751-752.

[4]何小玲, 钟玲, 林平联, 等.局麻下乳腺肿物切除术患者焦虑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6 (4) :78-79.

[5]宋新勤, 龙金亮, 王红玉, 等.术前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6 (4) :57-58.

术前焦虑 篇6

关键词:手术,焦虑,心理护理

手术不但是治病的过程,而且也是产生损伤的过程,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焦虑是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国外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了手术相关心理问题的研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涉足这个领域[1],我院外科为进一步了解和评价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的焦虑程度,于2003年8月~2004年10月对256例择期手术患者实施了术前及术后焦虑程度评估。证实术前开展心理护理的必要性,笔者和心理科协作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均来自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沈东医院外科,选择同期择期手术患者256例。所有患者意识清晰,无严重的精神障碍。其中,男性130例,女性126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30岁,平均57岁。其中,行甲状腺切除术12例,胆系手术62例,疝修补术30例,下肢静脉曲张术15例,肠癌切除术19例,胃切除术41例。骨折内固定术63例;肠梗阻手术治疗14例。

2 方法

对256位患者进行HAMA评分,评定时间为入院,术前1 d,出院前共3次;由心理科医生协助评定。HAMA评分标准:>29分为严重焦虑,24~29分为明显焦虑,14~23分为焦虑,7~13分为可能焦虑,<7分为无焦虑。

3 结果

结果见表1,被测患者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手术前1天尤为明显,P<0.01表示有显著性差异。由于本组没有按病种、年龄、文化性别等做更细的统计学处理,故没有相应的分值比较。

第一次与第二次比较★P<0.01;▼P<0.01

4 讨论

焦虑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在主观上出现的一种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绪。焦虑是由紧张,忧虑,担心和恐惧等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手术焦虑是指在手术前期产生的焦虑反应。从笔者测得的结果证实:择期术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在手术前的不同阶段是不断变化的。术前1 d测得的焦虑值最高,说明手术越接近,患者焦虑程度越重。国外有研究表明,术前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准备,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经过术前心理准备的患者,焦虑、恐惧、抑郁、疼痛及痛苦程度均有所减轻,心率、血压和血或尿中儿茶酚胺含量变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也减少。

引起手术焦虑的因素很多,诸如手术种类及大小、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性别、年龄、既往手术体会、情绪障碍、人格特征的差异、医务人员及医疗环境的影响等[2],分析原因, (1) 与年龄有关,该组患者年龄40岁左右,在家庭中承担较大的责任,在社会上面临激烈的竞争,担心身体不好影响工作,这在不同年龄焦虑程度比较组中,也同样证实中年组焦虑值高于老年组。 (2) 与性别有关,在不同性别焦虑程度比较中显示女性高于男性。

因患者缺乏对手术的认识,无论手术大小或者对手术成功的把握度有多高,对于患者来说都有较强烈的精神应激源,在其刺激下,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身体颤动,精神紧张,对手术环境和手术器械等恐惧,甚至出现心理反应[3]。

5 小结

本文证明所有手术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为解除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手术科室护理人员必须改变护理模式,从单纯的疾病护理拓展到心理护理,通过一年多的护理实践,我院开展的系列化心理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使整个护理队伍的素质得到提高,从而解除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加快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孙剑, 巢金林, 王焕林, 等.创伤患者的手术与焦虑状态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7, 11 (3) :141-142.

[2]赵岳.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术前应激水平及其主要应激源的调查[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1999, 5 (2) :29-32.

术前焦虑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山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监护室60岁以上, 手术前1 d的病人为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调查方法共取得有效样本160例, 男92例, 女68例;年龄60岁~69岁85例, 70岁~79岁51例, 80岁以上24例;文盲42例, 小学72例, 中学41例, 大学5例。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对老年病人手术前的心理需求、生活护理、健康知识来源等方面进行调查, 共25项, 以“认同、不确定、否认”3个程度作为选项。由调查者和责任护士分发调查问卷, 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说明解释后, 由病人自由选择, 不识字者由调查者和责任护士向其口述内容, 并根据病人回答代为选择。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3.1 老年病人术前焦虑心理的影响因素

本调查结果显示, 老年病人术前焦虑的心理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情感因素、手术因素、经济因素、住院环境等因素。个人因素主要是指病人的人格特征、年龄、个人判断能力和社会支持等。

3.2 护理对策

对出院后接受他人照护程度较低的病人, 护士在手术前对病人进行自我照护的宣教, 提高其自我照护能力, 调动其主动参与自身护理的积极性, 强调主观因素在术后恢复中的作用, 使其在出院后调整心态, 减轻心理压力, 恢复自信心, 以坚强、乐观、理智的心态参与社会活动, 促进身心健康。对牵挂家庭的病人, 护士可以调动病人家属及同事、朋友经常来看望病人, 以稳定病人住院后的情绪。对于担忧经济费用的病人应耐心解释各项费用及检查的必要性, 在治疗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有效廉价的药物。

病人对于手术预期、手术种类、术前疾病的诊断、住院时间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所以, 护士在术前指导中除了向病人讲明术前的注意事项, 还应向病人详细讲清手术后预期结果、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对策及预防措施。有的研究发现在术前为病人提供有关信息后, 这些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下降, 病人术后对止痛药的需求也较少, 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也相对缩短。病人术前住院时间由于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在逐步缩短, 对于术前住院时间较短的病人, 护士应进行健康教育和术前指导, 帮助病人尽快熟悉环境, 给病人提供需要的信息, 减少应激源的刺激, 降低病人的应激水平。

术前焦虑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1~4月间在我院进行子宫切除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38~68岁, 平均年龄 (47.68±13.17) 岁。均行硬膜外麻醉子宫切除术。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人, 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一般情况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①对预实施子宫全切患者入院次日下午15~17点发放问卷,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lf-Rating Anxietyscales, SAS) 进行测定, 记录入院焦虑值。②观察组术前1 d上午9~11点进行心理护理,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 全面了解患者的家庭婚姻关系, 仔细评估患者在手术后是否存在心理上的问题, 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 对患者术后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地护理。具体方法为进行硬膜外麻醉体位的指导及松弛训练, 耐心解决患者所提出的问题, 时间一般为30~40 min。下午15~17点进行第二次SAS测评, 记录术前焦虑值;对照组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常规进行术前访视, 访视时进行SAS测评并记录术前焦虑值。

1.3 观察指标

应用Zung设计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 共20题每题4个选项, 分别以1~4分计算, 包括5个反向选择题, 将20个题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为实际得分, 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学处理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x¯±s) ,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技术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水平见表。两组患者入院焦虑值比较,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前焦虑值比较, 差别有显著意义 (P<0.01) , 两对照组术前焦虑值高于入院焦虑值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随着手术的临近患者的焦虑程度逐渐上升。

3讨论

据有关资料分析越临近手术其心理反应越强烈, 其中恐惧心里占91%, 而恐惧原因中害怕手术疼痛的又占患者总数的67%[1]稳定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身体状态的安定平稳, 稳定的身体状态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早日恢复的重要因素[2]。我们在术前对患者实施心理行为干预, 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了解, 消除思想上的种种顾虑, 使其在认识上形成准确性期待, 从而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 满足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的需求, 术前焦虑明显减轻。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前焦虑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这充分说明术前系统化、规范化的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的减轻患者因对手术知识缺乏及手术环境陌生而产生的恐惧及焦虑, 有利于患者麻醉、手术配合及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杨彩霞, 陈步云.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0, 28 (2) :78-79.

术前焦虑 篇9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胆结石;术前焦虑

作者简介:杜英(1969—),女,汉族,专科,宁夏银川人,宁夏永宁县人民医院?

纳惠荣(1975—),女,回族,本科,宁夏银川人,宁夏永宁县人民医院?

【中图分类号】R36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01-02

胆结石是现如今很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胆结石的病人在手术前常常会觉得疼痛难忍,情绪低落或暴躁,加上麻醉药及对手术的不安心,对自己的生命感到担忧[1],可想而知,患者的情绪在手术前是极差的,但是作为医护人员,我们不能就这样放任不管,因为患者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手术的成功及术后的恢复[2]?近年来,随着医患关系的日益恶化及人们对医患关系的关注日益增加,医疗机构越来越呼吁照顾患者的心理感受,而个性化护理则符合这一大趋势?个性化护理是一种优质护理方式,它较之常规护理更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3]?为探索个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术患者手术前缓解焦虑的效果,本次试验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胆结石手术患者112例,按照手术前是否采取了个性化护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胆结石手术患者112例,按照手术前是否采取了个性化护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6例患者?观察组在术前接受个性化护理方式,其中男性占29例,女性27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0岁至58岁,平均年龄为41.5岁;对照组在术前接受一般常规护理方式,其中男性占30例,女性26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2岁至59岁,平均年龄为43.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发病时间等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56例患者均在胆结石手术前接受个性化护理方式,该方式除了关心患者的身体健康,更关注患者的心理教育?情绪波动等?包括:详细了解患者的个人习性和喜好,并且仔细分析评估,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方式,使其有一种家人的温馨,达到最为轻松愉悦的状态;针对患者焦虑的情况详细了解,并与患者充分沟通交流,用专业的医学知识开导患者,缓解焦虑情绪,确保患者以最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手术;胆结石是一种疼痛感十分强烈的疾病,在手术前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并进行分析处理,同时还应告知患者合理饮食,一定的疼痛是正常的,不必过分忧虑?

1.2.2 对照组56例患者均在胆结石手术前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该方式重在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使其早日康复,包括手术概况?术前麻醉说明?术后病情恢复情况等工作?

1.3 评价指标

1.3.1 护理前后患者焦虑评分 分数越高说明焦虑情况越严重,以50分为焦虑临界值,重度焦虑>70;中度焦为60-70;轻度焦虑为50-60.

1.3.2 患者满意度调查 对所有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护理是否专业?服务是否到位等方面内容?问卷共设四个评定标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17.0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患者焦虑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焦虑情况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采用个性化护理的观察组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运用个性化护理对缓解患者焦虑更有帮助,效果更明显?

2.2 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满意率仅为75%;而观察组总满意率则达98.3%,说明舒适护理更受患者青睐,容易接收且口碑好?详见表2.

3 讨论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结石发生在胆囊内的一种表现,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病发时患者常寒战?发热,同时剧痛难忍[4],而疼痛又极易引发患者情绪的极大波动,导致术前焦虑,从而增大了手术的难度程度?其实,患者的焦虑情绪是可以通过良好的护理得到缓解的?个性化护理正是这样一种新兴的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方式,它对医护人员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常规的照顾患者的身体状态,讲解手术概况?术前麻醉注意事项等,同时还要重点从患者心理角度出发,关心患者的情绪波动?习性?爱好,针对性的对每个患者护理到位,出现情绪波动大?有异常的患者时要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运用专业医学知识开导,平缓患者的情绪,?本次研究采取了对比的方法观察并分析个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的临床疗效差异,并从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和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个性化护理明顯优于常规护理,它使患者的心理焦虑程度得到较大的改善,确保了患者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手术,临床疗效突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维梅.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4):2182一2183

[2] 王晓芬.人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2,26(l):67一68

[3] 李丽琴.个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应用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6):178-179

术前焦虑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入院的10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前访视, 另选择100例同样的手术患者只进行一般探视, 然后对二者进行对比观察。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40例、胆囊切除术36例、胃大部切除术44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6例、子宫全切术病人44例, 其中女72例, 男128例, 年龄32~73岁, 平均年龄60.23岁。文化程度:高等教育56例, 中等教育72例, 初等教育72例。职业:职员60例, 工人32例, 农民36例, 个体劳动者28例, 干部28例, 其他16例。

1.2 研究方法

将所选200例患者根据病种、职业、所受教育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100例进行术前访视, 手术前一日下午, 器械护士或巡回护士, 到病房对患者进行访视, 访视内容包括:访视前仔细阅读病历, 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访视中向患者主动做自我介绍, 说明来访的目的, 将进入手术室的注意事项及术中有关情况告诉患者, 并详细介绍手术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安全性, 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及紧张情绪。耐心、细致听病人倾诉, 了解患者的顾虑, 有的放矢的实施心理调整, 用激励的语言,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病人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另一组为对照组100例, 由同样的几名护士应用常规的护理。

1.3 调查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手术病人进行调查, 在手术前1h再次进行问卷调查, 表格评定者自行填写, 在评定之前将量表每条含义及量表填写方法给予解释。将20个项目的正反向计分相加所得粗分乘以1.25得标准分。标准分≤50为划分界。

2 结果

本组研究结果表示, 两组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 实验组的术前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并且其增高的程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1

3 讨论

3.1 病人术前心理状况分析

调查发现患者术前常有如下的心理活动:一是害怕, 二是担心。怕的是疼痛与死亡, 担心的是是否会出意外等。患者反应入院就盼早日手术, 一安排手术就惶恐不安, 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尽管在手术日的前一天晚上服用安眠药, 仍难以入睡。一旦有病友死在手术台上, 后来做手术的病友就更加恐惧不安。更有甚者在术前留下遗嘱, 以防术中出现不幸。

3.2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环境, 在这里护士与病人的接触时间有限, 气氛特殊,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 常可导致病人产生强烈的生理、心理反应, 甚至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 影响病人的治疗方案[1]。所以开展术前访视, 与病人建立起人性化、亲密、信赖的关系, 使病人在少忧虑、少压力的良好心态下顺利完成手术, 显得非常必要。

3.3 术前访视患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术前访视可减轻患者焦虑心理, 大多数患者面临手术会产生剧烈的焦虑反应。手术前高度恐惧、焦虑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痛苦, 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等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 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在访视患者时通过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备和医护技术配备, 使病人不再感到陌生、孤独和无助感;通过讲明麻醉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手术的简要过程, 矫正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错误认知, 使其获得安全感和相对稳定的心态, 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2) 术前访视可缩短护患距离, 减少了因手术给患者精神、心理带来的创伤, 满足了患者的心理要求, 因而获得了患者的依赖和合作[2]。

4 结语

由此可见, 术前访视这一短暂而又特殊的护理过程, 在整体护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成为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 为手术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术前访视又是建立手术室护士与患者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是缓解病人术前焦虑情绪的有效措施, 是保证手术和麻醉安全正常进行的必备前提, 是减少护患纠纷的有力武器。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择期手术病人心理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首次择期手术病人200例, 随机分为两组测量访视前后手术病人焦虑值, 然后对两组手术病人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于术前访视后焦虑值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手术前访视能有效缓解择期手术病人心理的焦虑状态。

关键词:术前访视,择期手术病人,心理焦虑状态

参考文献

[1]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08~211.

【术前焦虑】推荐阅读:

认知焦虑07-17

焦虑问题05-14

赛前焦虑06-07

英语焦虑06-09

焦虑归因06-28

焦虑情况08-01

口语焦虑08-09

考研焦虑08-12

缓解焦虑08-13

影响焦虑08-29

上一篇:课程实践现状下一篇:测量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