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焦虑治疗

2024-06-03

抗焦虑治疗(精选9篇)

抗焦虑治疗 篇1

近年来,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病率在不断提高, 其容易导致出现猝死情况, 给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会产生严重影响, 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78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患者运用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78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中男15例, 女24例, 年龄31~75 (55.9±9.9) 岁, 心绞痛病程 (38.6±12.5) 个月, 焦虑抑郁病程 (31.9±13.9) 个月;对照组中男16例, 女23例, 年龄32~77 (56.3±10.2) 岁, 心绞痛病程 (37.8±15.2) 个月, 焦虑抑郁病程 (30.3±15.6) 个月。所选患者均被确诊为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 在30ml的冠心宁注射液中添加250~500ml的0.9%氯化钠溶液或者葡萄糖, 静脉滴注, 1次/d;治疗组患者运用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将30ml的冠心宁注射液添加到250~250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 静脉滴注, 1次/d, 另外, 结合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 患者口服氟哌塞顿美利曲辛, 每天服用2片。

1.3 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心绞痛症状持续、发作时间大大降低, 缩短超过80%, 运用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查, 缺血性ST段回升高于0.1m V;有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心绞痛症状持续、发作时间缩短60%~80%, 心电图检查, 患者缺血性ST段回升0.05~0.1m V;无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心绞痛持续和发作时间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 差异显著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心绞痛主要受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因素影响, 造成冠状动脉出现缺乏供血的现象, 主要有心肌缺血、缺氧临床症状。近年来,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渐朝上升趋势增加, 给人们身体健康、工作生活带来一定阻碍影响。焦虑抑郁症状作为引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患者生命健康有重要影响。相关调查研究表明, 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症状, 猝死危险性较高, 如不及时采取药物治疗, 会给患者治疗效果带来影响。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 会一定程度加重患者临床症状, 如极大患者交感神经张力, 提高患者体内血小板聚集度, 激活血小板, 提升血黏度, 提高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 增强治疗复杂性。在本组研究中, 治疗组39例患者运用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 对照组患者运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 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 治疗组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显著 (P<0.05) 。

综上所述, 对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运用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摘要: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78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 对照组患者运用抗心绞痛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组患者采用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9%, 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6.9,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对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患者采取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增强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绞痛,焦虑抑郁,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

参考文献

[1]陆露, 毛家亮, 赵焕昌, 等.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疗效[J].上海医学, 2012, 35 (10) :874-876.

[2]陈艳娟, 李红, 韩杲.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法对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25) :125-126, 129.

抗焦虑治疗 篇2

材料:水发银耳200g,莲子30g,冰糖适量。做法:用烧水浸泡莲子至发软,洗净银耳摘成小朵,一起加入薏苡仁10g,加水煮45分钟,加入冰糖调味。

功效:清热解渴、养胃健脾、祛湿补血,滋阴顺气。

2、枣麦粥

材料:枣仁30克,小麦30—60g,粳米100g,大枣6枚。做法:将枣仁、小麦、大枣洗净,加水煮至10沸,取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成粥。

功效:养心安神。适用于妇女烦躁、神志不宁精神恍惚、多呵欠、喜悲伤欲哭,及心悸、失眠、自汗。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疗方法。

3、桑叶猪肝汤

材料:鲜桑叶200g,猪肝300g。做法:桑叶冼净,猪肝切片,用清水煲汤,煮约60分钟,用食盐调味即可。

抗焦虑治疗 篇3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宋荣蓉

饱受失眠困扰的张女士到医院就诊,医生开了一种叫“罗拉”的药。她看到说明书中写着适合焦虑和精神疾病患者服用,觉得不能理解。医生向她解释,有些人的失眠是由焦虑或抑郁引起的,白天的情绪好了,晚上也更容易入睡。以下几类抗焦虑药有助睡眠。

苯二氮卓类,如劳拉西泮片(罗拉)、氯氮卓。这类药主要作用于大脑的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其镇静、抗焦虑作用和肌肉松弛作用的强弱选择。

氨甲酸酯类,如甲丙氨酯、卡立普多等。本类药物具有镇静和抗焦虑作用,主要用于缓解神经官能症的紧张焦虑状态和失眠。

二苯甲烷类,如定泰乐。本类药能镇静和松弛肌肉,并有抗组织胺的作用。它主要用于轻度焦虑、情绪激动和绝经期的焦虑不安等精神、神经症状,也可用于这些原因引起的失眠。

其他类,如谷维素。谷维素能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减少内分泌平衡障碍,改善精神、神经失调症状,不仅能缓解焦虑状态,对其引起的失眠也有较好的作用。

不过,我们建议失眠患者先从调节生活方式入手,比如每天晚上在相对固定的时间睡觉,睡前喝牛奶、用热水泡脚等。如果服用药物,一定要严格遵医嘱,不可擅自换药或停药。

买感冒药,先看舌苔

武汉同济医院药学部教授 方建国

中医将导致人体患病的外部原因分为六邪:风、寒、暑、湿、燥、火。引起感冒的外部原因也逃不出这六邪。按这个理论,感冒可分为五种类型: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内热外寒型感冒、体虚型感冒。

不同类型的感冒,选药的方向是不同的。去药店买感冒药,最好先对着镜子看看舌苔,到底是哪一种类型的感冒,其实,全写在舌苔上。

风寒型感冒:舌苔白,伴有面色发白、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咽痒、咳嗽、多稀白痰、口不渴等症状。

风热型感冒:舌苔黄或微白,伴有恶寒轻、发热重、头痛且胀、咽喉红肿胀痛、口干渴、咳嗽、咯痰黄稠等症状。

暑湿型感冒:舌苔黄、厚、腻(表面有油腻感),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胸闷、肠胃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肠鸣腹泻等症状。

内热外寒型感冒:舌苔黄或略白、厚,伴有畏寒、低热、无汗、头痛、身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等症状。

体虚型感冒:舌苔发白,伴有发热、恶寒、头痛、自汗、咳嗽痰白、气短心悸、疲倦乏力等症状。

辨清了自己的舌苔,再对症选药。风寒型感冒一般选正柴胡饮颗粒、风寒感冒颗粒等解表的药物,以将体内的风寒逼出来;风热型感冒则要选择感冒清颗粒(胶囊)、莲花清瘟胶囊、银翘解毒片(丸)、板蓝根颗粒等清热解毒的药物;暑湿型感冒则要选择藿香正气丸(水、片、软胶囊)、夏桑菊颗粒等清热祛暑、清气分热的药物;内热外寒型感冒可供选择的中成药不多,可选择感冒宁合剂;体虚型感冒症状为反复感冒,可使用玉屏风颗粒。

若感冒伴随咳脓痰、扁桃体或咽部红肿及疼痛等症状,开始发热温度不高,2-3天后病情继而加重,可能有细菌感染,在服用上述对症药物时,可以加服广谱抗菌药物。

抗焦虑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间住院就医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我院精神科医师诊断, 烧伤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有55例, 患者都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4例, 女11例, 年龄18~45岁, 平均27岁, 文化程度均为初中及以下水平, 无意识障碍、无精神疾病史、无听力、无语言障碍、无严重器质性病变。烧伤面积14%~73%, 烧伤深度为Ⅱ度-Ⅲ度。进院前均已在烧伤专科医院按程序行抗休克、抗感染、创面处理等治疗, 深度烧伤患者均已接受了削痂、切痂和植皮手术治疗。我院康复治疗期间, 患者常规选择功能体位和对抗挛缩位摆放;常规穿戴弹力衣、帽抑制瘢痕增生;水疗浸浴清洁瘢痕表面、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皮肤弹性;理疗用超声波治疗仪软化挛缩关节周围的瘢痕组织;康复训练对挛缩的关节行手法松动结合CPM机训练改善关节活动度;体疗器械作业治疗提高双手活动能力;等速训练仪、划船器、跑步机等设备增强肢体肌力、耐力训练。55位患者均痊愈出院, 住院时间为72~90d, 平均85d。

1.2 治疗方法

1.2.1 实验用药如下:

(1) 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 (赛乐特) :30mg/d, 早餐时顿服。服用2-3周后根据病人的反应, 可以10mg量递增, 最高剂量60mg/d;或用盐酸氟西汀胶囊 (百忧解) :20mg/d, 每天早上服用, 每天一次。2~3周后如效果不明显, 可加至40~60mg, 分早晚两次服用, 最高剂量60mg/d。 (2) 抗焦虑药:安定片:2.5~5mg/d, 每晚服用, 或阿普唑仑片:0.4~0.8mg, 每晚服用。或氯硝西泮 (氯硝安定) :2~4mg/d, 每晚服用。每人以上药物只限服用一种。

1.2.2 统计学分析:

全部自评量表资料, 经数量比对后输入微机。使用SPSSIO软件, 进行逐步地回归分析, 筛选出影响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最主要因素, 对比抗抑郁药物治疗后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改善情况, 同时做出相应评价。

2 结果

2.1 本试验55例烧伤患者, 在SAS和SDS评分标准中, 设定SAS评分≥50分表示存在焦虑症状。

抗焦虑药物治疗前:SAS评分为 (55.35<SAS<61.75) 分, 治疗后:评分为 (44.50<SAS<47.85) 分。治疗前后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后者明显低于前者。设定SDS评分≥50分表示存在抑郁症状。抗抑郁药物治疗前:SDS评分为 (52.35<SDS<60.95) 分, 治疗后:评分为 (45.65<SDS<48.85) 分。治疗前后统计学分析:有明显性差异 (P<0.05) , 后者显著低于前者 (见表1) 。55例患者中治疗前SAS评分≥50分重度烧伤患者43例, 占统计人数的78.18%。2.2治疗后经SAS量表评定, 其患者焦虑程度SAS评分≥50分下降到15例, 约占统计人数的27.27%。治疗前SDS评分≥50分为重度烧伤患者32例, 占统计人数的58.18%, 治疗后经SDS量表评定, 其患者抑郁SDS评分≥50分下降到11例, 约占统计人数的20%。

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烧伤瘢痕患者的心理康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2], 特别是面颈部深度烧伤患者。烧伤部可导致皮肤色泽改变, 瘢痕增生乃至毁容, 会引起烧伤患者的无助感、孤独感和羞愧感, 极大地打击患者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荣誉感, 严重地易导致精神心理障碍, 甚至自杀。国内外专家和学者把其统称为“毁容综合征”。指毁容后三联征:巨大的压力、挫折感、思维紊乱、意识丧失、生存意识薄弱、求生欲望低等等抑郁症状, 这类患者康复治疗不仅要调动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三方面积极性, 且三者缺一不可, 而且同时需要及时的抗抑郁药物加强治疗, 心理和药物双管齐下, 极大地加快了烧伤患者心理康复的治疗[3]。

统计分析: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后, SAS焦虑量表评定分值之间存在明显地差异 (P<0.05) , 治疗前后评分各为 (55.35<SAS<61.75) 分、 (44.50<SAS<47.85) 分, 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的下降。SDS抑郁评分治疗前后, 评定分值也存在明显差异 (P<0.05) 。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 (52.35<SDS<60.95) 分和 (45.65<SDS<48.85) 分。后者明显优于前者。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 能够显著改善烧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 稳定情绪, 能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和适应能力。综上所述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治疗, 能够显著改善烧伤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症状[4,5]。

参考文献

[1]吴敏洁, 陆树良, 廖镇江, 等.烧伤患者焦虑及抑郁障碍的药物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2, 17 (3) :140-142.

[2]孔娟.烧伤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4) :593.

[3]汤义平.抗抑郁药疗效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1, 38 (3) :179-181.

[4]王来海, 张瑞岭, 李焕芬.新型抗抑郁药维拉唑酮的药理与临床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 2011, 20 (18) :1729-1740.

抗焦虑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2月在本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的56例DES患者,入选标准:(1)症状主要表现为出现呕吐、前胸胸痛并伴有吞咽障碍>1年;(2)在入选前1个月内未服用过钙抑制剂与抗焦虑抑郁药物或作用机制相关的药物;(3)下段食管外形有明显不对称收缩或波浪状。剔除标准:患有器质性的胃肠及心脏相关疾病;患有食管或反流性食管炎及经过胃肠手术的患者。患者年龄61~88岁,男22例,女34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28例。

1.2 方法

A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给予钙离子通道拮抗类药物(硝苯地平缓释片,拜新同,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规格为20 mg,1片/次,1次/d);B组采取联合给药治疗,在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的同时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盐酸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盐酸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戴立新,规格为含盐酸氟哌噻吨0.5 mg/片,含美利曲辛10 mg,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每日早晨及中午各服1片)。如有睡眠障碍可加服地西泮片进行辅助睡眠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精神疏导,对病情进行解释,即心理治疗,比慢心理因素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康复。给药周期为4周在给药前制定详细的给药方案,方案经医学评审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审议批准,试验样品经药检所按照质量标准检验应符合规定。在实验前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实验过程中严格制定《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

1.3 疗效评价标准

(1)测定食管动力:采用目前国际流行的高分辨多道灌注测压系统,测压导管含有10个测定压力的传感器,5个孔间距的距离为5 cm,分布状态的放射状分布,角度为90°。测试时患者平卧,导管由鼻腔至胃内部,缓慢向外拉伸,患者每隔30 s咽下8 ml,连续20次,采用缓慢吞咽的动作测定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压力。(2)消化系统症状评分:观察呕吐、胸部症状频率及吞咽难度的频率与程度频率发作记分标准:无发作症状为0分,按照周发作频率进行评分,分别记作1~5分;程度评分:无不适症状记为0分,根据症状明显程度记作1~5分。临床疗效根据治疗后总积分的减分率(SMR)为指标。SMR=治疗前后总积分差/治疗前的总积分×100%,其中SMR≥75%为有效,SMR≥50%为明显好转,SMR≥25%为好转,SMR<25%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明显好转)/总例数×100%。

2 结果

4周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食管压力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A组患者治疗2周及停药2周LES压力和收缩幅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治疗2周与停药2周LES压力和收缩幅值分别为(26.1±11.5)、(25.8±12.3);(91.2±45.2)、(87.6±40.7)mm Hg与治疗前(37.2±16.9);(137.1±69.2)mm 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与停药2周LES压力和收缩幅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A组在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60.7%(17/28),停止给药2周后总有效率为35.7%(10/28);B组经过2周治疗相关症状即可缓解,治疗4周的有效率为85.7%(24/28),停药2周后有效率为85.7%(24/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心理因素及食管运动功能异常在DES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治疗时联合抗焦虑抑制剂可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及胸部疼痛症状,治疗老年弥漫性食管痉挛采用钙离子抑制剂联合抗焦虑抑制剂疗效较好[3]。深入研究DES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需详细研究并辅以大样本的临床结果。

摘要:目的 观察抗焦虑抑郁辅助治疗老年弥漫性食管痉挛(DES)的效果。方法 56例老年DES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8例。A组给予钙拮抗药,B组联合给予抗焦虑抑郁制剂。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食管下部括约肌压力及消化道的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A组患者治疗2周及停药2周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和收缩幅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治疗2周与停药2周LES压力和收缩幅值分别为(26.1±11.5)、(25.8±12.3);(91.2±45.2)、(87.6±40.7)mm Hg(1 mm Hg=0.133 k Pa)与治疗前(37.2±16.9);(137.1±69.2)mm 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与停药2周LES压力和收缩幅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60.7%(17/28),停止给药2周后总有效率为35.7%(10/28);B组经过2周治疗相关症状即可缓解,治疗4周的有效率为85.7%(24/28),停药2周后有效率为85.7%(24/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老年弥漫性食管痉挛疗效显著。

关键词:焦虑,弥漫性食管痉挛,心理因素

参考文献

[1]王霞,陈玉龙,王晖,等.心理因素对老年弥漫性食管痉挛的影响及抗焦虑抑郁治疗研究.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6):20-23.

[2]Minami H,Isomoto H,Yamaguchi N,et al.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for diffuse esophageal spasm.Endoscopy,2014,46(Suppl 1):E79-81.

抗焦虑治疗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手术患者, 其中2009年1月-2010年3月期间的117例患者为前次研究[1]所选的病例 (对照组) 。2010年3月以后的患者 (联合组) , 根据本研究的设计加用加巴喷丁进行术后疼痛治疗。联合组患者均自愿接受本研究, 且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签订同意书;均为首次接受手术, 在手术前3年使用任何的阿片类药物超过30d的患者被排除出来, 对加巴喷丁、对乙酰胺基酚及COX-2抑制剂过敏的患者亦排除在外, 共有118例患者符合要求而入选, 年龄23~62岁, 中位年龄31.2岁。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塞来昔布治疗, 剂量、用法同前次研究[1];联合组术前30~60min给予塞来昔布400mg联合加巴喷丁1200mg治疗。药物剂量是以往的研究报告[2]中报道的, 患者可以根据需要加用鸦片类药物镇痛。病例入选后, 由医师、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 医护人员在患者就诊、治疗、围手术期间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宣教, 并向患者讲解疼痛的机制及无痛治疗的重要性, 以促进患者主动参与疼痛的评估与处理。自手术开始的当天进行术后随访, 直至术后第3天。记录患者使用鸦片类镇痛剂的剂量、时间、类型以及疼痛的程度。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的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gesia scale, VAS) :在纸上划一条长10cm的横线, 横线的一端为0, 表示无痛, 另一端为10, 表示剧痛, 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 表示疼痛的程度[3]。当患者VAS评分>6分时可适当加用吗啡10mg肌内注射进行镇痛。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术后6、12、25、49、73h时点VAS评分, 吗啡使用情况, 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 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VAS评分及吗啡使用剂量

联合组患者都非常合作, 无拒绝术前用药者, 且都接受了问卷调查, 未见过敏反应发生。联合组术后6、12、25、49、73h时点VAS评分及术后吗啡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加用鸦片类药物情况

联合组术后仅用少量的鸦片类药物或未用镇痛剂113例 (95.8%) , 而对照组有94例 (80.3%) ;关于使用鸦片类药物, 联合组加用吗啡5例 (4.2%) , 而对照组有23例 (19.7%)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不良反应

联合组出现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13例 (11.0%) , 对照组出现8例 (6.8%) ;联合组皮疹、皮肤瘙痒4例 (3.4%) , 对照组亦出现4例 (3.4%) ;联合组出现眩晕、嗜睡、兴奋、呼吸抑制10例 (8.5%) , 对照组出现7例 (6.0%) ,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术后镇痛是骨科手术后治疗的重要部分, 常规用药有氧可酮、醋氨酚、氢可酮以及盐酸哌替啶。但上述药物均有恶心、呕吐、便秘、幻觉及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镇痛不完全的缺点[4,5]。塞来昔布通过抑制外周和中枢COX-2的表达, 抑制痛觉超敏, 发挥双重镇痛作用。在2011年, 笔者描述了术前30min使用塞来昔布400mg的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的需要量明显减少。虽然加巴喷丁镇痛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但在动物模型中, 加巴喷丁主要用来预防异常的疼痛、痛觉过敏以及神经痛[6]。另一些理论认为, 加巴喷丁的镇痛作用与脊髓的背角 (NMDA) 感受器有关, 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加巴喷丁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昏、共济失调、疲劳等, 但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7]。

本文试图在塞来昔布的镇痛模式上加用加巴喷丁来减轻术后的疼痛, Turan等[8]2006年的报告表明, 加巴喷丁与罗非昔布相结合可有效减少下腹部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剂和阿片类药物的使用。Gilron[9]等报告了罗非考昔和加巴喷丁联合使用可以减轻腹部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活动时的疼痛。但未发现有文献报道塞来昔布等选择性COX-2抑制剂联合加巴喷丁用于骨折患者治疗, 从而避免术前、术中及术后使用鸦片类药物。

笔者设计的给药时间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即术前30~60min给予塞来昔布和加巴喷丁, 且术前医护人员即开始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宣教, 向患者交代清楚疼痛的机制及无痛治疗的重要性。Reuben[10]等报道, 镇痛剂的作用持续时间规定为手术结束后到术后第1次使用鸦片类药物镇痛的时间。术后短时间的疼痛, 患者还是能够耐受的。本文结果显示, 联合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并且术后加用鸦片类药物的病例数及使用鸦片类药物的剂量优于对照组。但也可能有患者对术后疼痛感知程度不同而有区别[11], 然而在本设计中无法区别由于性别、年龄、手术创伤的大小、肢体的肿胀程度等因素导致的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的差异。笔者还发现不吸烟的老年患者 (中位年龄40.3岁) 疼痛程度较轻。虽然有年龄的差异及对疼痛的感知有差异[12], 但本文不能验证或取消这些结论。

本文所选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 皮疹、皮肤瘙痒, 眩晕、嗜睡、兴奋、呼吸抑制等, 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 部分不良反应可能是麻醉术后的不良反应, 尚无法进行明确的界定, 此是本研究的缺陷, 有待以后进一步的优化设计。

总之, 术前30~60min联合使用塞来昔布400mg和加巴喷丁1200mg, 能显著减轻术后的疼痛及减少鸦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 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塞来昔布。因此, 笔者推荐在控制骨科术后的疼痛时采用塞来昔布联合加巴喷丁的用药方案。值得注意的是, 术前宣教应确保患者理解镇痛剂的作用机制, 其中疼痛弧、体内内啡肽的产物的产生原理是至关重要的。

摘要: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联合加巴喷丁治疗骨科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18例患者 (联合组) 在术前30~60min给予塞来昔布400mg联合加巴喷丁1200mg治疗, 从手术日到术后3d,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 同时记录其他镇痛剂的使用剂量, 并与单独使用塞来昔布治疗的117例患者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组术后6、12、25、49、73h时点VAS评分及术后吗啡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联合组加用吗啡5例 (4.2%) , 而对照组有23例 (19.7%)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均出现了胃肠道反应、皮肤过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推荐术前30~60min联合使用塞来昔布400mg和加巴喷丁1200mg, 以减轻骨折术后的疼痛及减少鸦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

精神科抗焦虑药物处方调查分析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09年3月—2010日5月期间在院有焦虑药处方的368例患者, 其中男216例, 女152例;年龄20~61岁, 平均 (43.7±14.7) 岁;总病程0.5~32.0年, 平均 (9.4±7.8) 年。

1.2 方法

将在院患者抗焦虑药物使用频度, 日均剂量, 使用时间, 处方原因与精神科药物联用情况作描述性分析。大多数药物日均剂量根据中国药典 (2000年版) 新编药物学 (第15版) 和现代精神疾病治疗学[1]结合主要适应证的有效治疗剂量和少数药物的日均剂量临床用药习惯及说明书确定。

2 结果

2.1 抗焦虑药物的使用频度和平均剂量见表1。

2.2 抗焦虑药物处方原因见表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抗焦虑药物的使用是以苯二氮卓类为主, 主要用于镇静催眠和抗焦虑。苯二氮卓类药物作用于GABA-BDZ-CL复合受体, 除了产生抗焦虑效应外, 还具有镇静催眠、中枢性肌肉松弛和抗惊厥、抗癫病作用[2]。氯硝西泮除了有上述作用外, 还能控制一系列精神症状, 如幻觉、妄想等, 这也是它使用频率居于首位的原因。阿普唑仑因其抗焦虑、抗抑郁、镇静催眠的疗效好, 不良反应小而在临床使用率仅次于氯硝西泮。但这些药最大的缺点是其多种药理作用均易产生耐受性, 长期应用可产生依赖, 包括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 骤停可引起戒断症状。躯体依赖发生率取决于药物的种类及剂量和疗程。本次调查住院精神患者使用抗焦虑药物的日均剂量, 基本上都在正常范围内未见超大剂量使用者。长时间使用的比例以氯硝西泮最高。抗抑郁剂与抗焦虑药的联用比率较低, 主要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ls) 。这些药物本身也有抗焦虑作用。临床使用时要把握指征, 控制用量和短期使用。只要严格按照推荐使用的疗程 (一般不超过2~4周)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依赖是可以避免的。我国把苯二氮卓类药列为二类精神药品管理, 限制处方用量, 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滥用和依赖, 对那些已形成依赖的患者采用逐渐减少用量, 换用新型抗抑郁剂如曲唑酮等药物, 辅以心理治疗的方法, 能够逐渐缓解药物依赖的症状。为了避免产生药物依赖需要注意的是, 在患者出院前停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 或者告诉患者及时减量直至停药的必要性。所以抗焦虑药物的用药剂量、用药原因是合理的, 但不宜长期使用。

摘要:目的 了解精神科患者抗焦虑药的使用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0年5月期间368例患者的1682张处方抗焦虑药物的使用频度、日均剂量、用药时间。结果 抗焦虑药物以苯二氮卓类药物为主。处方原因主要用于镇静催眠和抗焦虑。结论 三级精神专科医院抗焦虑药物的使用基本上是合理的, 但不宜长期使用, 避免造成医源性依赖。

关键词:精神科,抗焦虑药物,处方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克勤, 成义任.现代精神疾病治疗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56-69.

抗焦虑治疗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钩吻素子由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对闽产野生钩吻(G.elegans)采用高速逆流色谱等技术中分离纯化获得(纯度99%)[5];地西泮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批号1201301);生理盐水(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中国,批号:150401B21)。钩吻素子和地西泮均用生理盐水配制或稀释到相应浓度的溶液进行给药。大鼠高架十字迷宫(EPM)和旷场试验箱(上海移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动物视频行为分析系统(Smart V2.5,Panlab公司,西班牙)。大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Phoenix制药公司,美国);大鼠皮质酮(CORT)和孕酮(PROG)ELISA试剂盒(Enzo公司,美国);大鼠别孕烯醇酮(ALLO)ELISA试剂盒(Arbor assays公司,美国)。

1.2 动物

SPF级Wistar雄性大鼠64只,体质量180~220 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编号:SCXK(京)2012-0001;合格证号:11400700116711]。动物饲养于屏障环境设施中,刚购进的动物检疫5 d后进行正式试验,检疫期间动物饲养盒的规格为465 mm×300 mm×190 mm,每盒5只,人工照明,明暗各12 h,室温20~26℃,湿度40%~70%。本研究实验动物的使用及处置方法符合动物福利的要求,实验开展前经过福建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批准。

1.3 方法

1.3.1 动物分组和给药处理

大鼠检疫结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钩吻素子0.5 mg/kg治疗组、钩吻素子1.5 mg/kg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地西泮1 mg/kg),独笼饲养18 d(动物饲养盒的规格为300 mm×250 mm×170 mm),保证在群居接触试验前每只受试大鼠均未与其他大鼠接触,以建立大鼠孤立模型。在独笼饲养的第12天,大鼠按上述给药剂量以0.2 m L/100 g体重颈背部连续给药7 d,模型组动物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则在第1~6天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第7天给予地西泮。动物在每天早上给药1次,各组于第6、7天给药1 h后分别进行EPM、自主活动和社会交往试验,试验安排见图1。行为学测试于每日8:00~14:00之间进行。

1.3.2 EPM

在造模第17天(即连续给药第6天),挑选同一组体重相似的2只动物进行配对,配对大鼠体重相差不超过15 g。每个配对组选择1只动物进行EPM,其中阳性对照组动物未给予地西泮,其数据归入模型组中。测试时,将大鼠置于EPM中央区,头朝闭臂,通过计算机分析记录其在5 min内的总路程、平均速度,以及在开臂区的路程比例、进入次数比例和停留时间比例。总路程和平均速度作为评价动物自主活动的指标;开臂区路程比例、进入次数比例和停留时间比例则是作为动物焦虑样行为的指标,开臂区的活动性增加则提示动物呈现抗焦虑样的行为变化。

1.3.3自主活动试验

在造模第18天(给药第7天),各组动物给药后首先在旷场试验箱进行5 min的自主活动试验。测验时,将大鼠置于旷场试验箱(50 cm×50 cm)的角落里,通过计算机记录动物的总路程和平均速度,以反映动物的自主活动情况。

1.3.4 群居接触试验

在自主活动试验结束后,每组配对的、首次接触的大鼠分别置于旷场试验箱对角线两端的两个角落里,通过摄像机拍摄下两只动物在10 min内的活动情况。采取单盲的方式采集试验数据:由一名熟练而未被告知动物分组和处理情况的实验员,通过录像回放记录配对动物的接触次数和接触时间。本次群居接触的定义是两只大鼠之间的主动接触,包括互相靠近、触碰、跟随、嗅、爬上、下钻或围绕转圈等。而动物之间出现背靠背和攻击等被动性接触,则不列入到本次的接触行为。接触次数和时间的增加提示动物呈现抗焦虑样的行为变化。在以上EPM、自主活动试验和群居接触试验中,每次测试结束均对行为学仪器进行清洗,保证清洁无异味,避免影响下一只动物的测试结果。

1.3.5 血浆ACTH和CORT测定

动物行为学测试完成后,随机选取5只动物行20 mg/kg乌拉坦腹腔注射麻醉,以含肝素钠的真空管于大鼠下腔腹主动脉收集血液,在4℃下4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浆,于-80℃保存待测。各组动物血浆中的ACTH和CORT浓度根据各自的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ACTH和CORT测试方法的最小可测量浓度分别为40、32 pg/m L,组间和组内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1.3.6大脑海马PROG和ALLO测定采集血液完成的动物放血安乐死,并迅速取出大脑海马,全过程在冰上操作。每100毫克海马组织加入含1%PMSF的PBS 1 m L,冰上匀浆15 min以上,在4℃下3000 r/min离心30 min,取上清液,于-80℃保存待测。各组动物海马组织中的PROG和ALLO含量根据各自的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测定。PROG和ALLO测试方法的最小可测量浓度分别为15.62、391 pg/m L,组间和组内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statistic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统计,随后通过LSD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钩吻素子对大鼠高架十字迷宫试验的影响

大鼠高架十字迷宫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动物在高架十字迷宫中运动的总路程和平均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钩吻素子1.5 mg/kg治疗组大鼠在开臂区的路程比例、开臂区进入次数比例和开臂区停留时间比例均有显著提高(P<0.01);钩吻素子0.5 mg/kg治疗组大鼠开臂区进入次数比例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见图2。

2.2 钩吻素子连续给药对大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大鼠在旷场试验箱中的自主活动结果显示,各组动物在旷场试验箱中运动的总路程和平均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

2.3 钩吻素子连续给药对大鼠群居接触试验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钩吻素子1.5 mg/kg治疗组配对大鼠接触次数和接触时间显著提高(P<0.01、P<0.05);阳性对照组配对大鼠的接触次数和接触时间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提示实验系统的可靠性。见图4。

2.4 钩吻素子连续给药对大鼠血浆中ACTH和CORT水平的影响

各组动物血浆中的AC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5a。与模型组比较,钩吻素子1.5 mg/kg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浆中的CORT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见图5b。

a为模型组、钩吻素子0.5和1.5 mg/kg治疗组大鼠在高架十字迷宫中的运动轨迹,其中2个矩形交叉的区域为中央区,虚线矩形为开臂区,实线矩形为闭臂区;b为运动总路程;c为运动平均速度;d为开臂区路程比例;e为开臂区进入次数比例;f为开臂区停留时间比例。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模型组:n=16(其中8只为给药第7天的阳性对照组的数据),其余各组:n=8

2.5 钩吻素子连续给药对大鼠海马中PROG和AL-LO含量的影响

各组动物海马中的PRO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6a。与模型组比较,钩吻素子0.5、1.5 mg/kg治疗组大鼠海马中的ALLO含量显著上升(P<0.01),阳性对照组则未见改变,见图6b。

a.接触次数;b.接触时间;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a.孕酮;b.别孕烯醇酮;与模型组比较,**P<0.01

3 讨论

大鼠单独饲养的孤立方式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应激作用,通过这种应激能提高动物的焦虑水平[6,7]。EPM是利用啮齿类动物对新异环境和高悬开臂的探究和恐惧的矛盾冲突状态,通过它们在开臂区探索行为变化,评价其焦虑状态[8]。群居接触试验则是通过配对孤养大鼠彼此渴望接触,但对陌生环境产生恐惧,而形成矛盾冲突状态,利用它们的接触情况反映其焦虑状态[6]。这些经典的焦虑模型被神经精神药理学研究广泛采用。旷场的自主活动试验则是用于评价动物的整体运动情况。一般来说,只有在受试药不影响动物自主活动性的情况下,产生抗焦虑样行为,才可认为该药具备抗焦虑作用[2,6]。本研究通过EPM、自主活动试验和群居接触试验,提示钩吻素子连续皮下给药超过6 d,即可增强孤立大鼠的抗焦虑样行为,且未影响其自主活动情况,进一步证明了钩吻素子的抗焦虑作用。

PROG和ALLO为脑内重要的神经甾体,它们与焦虑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密切相关[9,10]。其中,ALLO能激动焦虑动物的GABAA受体,使之产生抗焦虑样行为的改变[11]。临床上也发现患有恐慌症的患者体内的ALLO水平显著下降[12]。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钩吻素子的镇痛作用与其提高脊髓ALLO水平有关[13,14],能够抑制神经甾体合成的士的宁能呈浓度依赖性地拮抗钩吻素子的抗焦虑作用[2]。焦虑症的发病部位主要涉及海马、蓝斑、杏仁核、边缘叶、额叶皮质、下丘脑和网状结构等脑区,其中海马与焦虑症的行为表现关系密切[15]。同时,有文献报道海马富含转位蛋白(TSPO,18 k Da),并能表达各种合成神经甾体如ALLO所需的酶[16]。海马微量注射TSPO激动剂能产生与ALLO合成、增强GABAA受体功能密切相关的抗焦虑作用[17]。本研究发现钩吻素子连续给药能提高孤立大鼠海马的ALLO的含量,但对PROG含量则无影响。由此提示了钩吻素子的抗焦虑作用与大脑海马的ALLO含量密切相关。这与本课题之前报道的结果一致[18]。此外,阳性药地西泮未能改变大鼠海马中PROG和ALLO的含量。

本研究还发现,钩吻素子连续给药能有效降低孤立大鼠血中的CORT水平,但对ACTH则无影响。应激状态下产生的焦虑情绪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关系密切[19]。应激反应可激活下丘脑室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进而使垂体释放ACTH,ACTH经血液达到肾上腺皮质,并促进其释放糖皮质激素,即CORT或皮质醇[20]。因此,应激状态下机体循环系统中的CORT水平与焦虑情绪密切相关。在慢性应激状态下,CORT水平持续增加,则会引起大脑海马损伤[21]。还有研究发现,遭受早期母婴分离应激的大鼠在给予ALLO后,能有效抑制焦虑样行为,并能调节应激对肾上腺皮质分泌反应、保护糖皮质激素负反馈效应,以及改变下丘脑CRH和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转录水平,提示增加体内的ALLO可有效抑制应激引起的HPA轴活性失调[22]。结合以上证据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钩吻素子的抗焦虑作用可能通过调节海马的ALLO含量,从而抑制HPA轴的异常活化,降低血液中的CORT水平,最终抑制焦虑行为的发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阳性药地西泮也能降低孤立大鼠血浆中的CORT水平,但并不能改变其海马中的神经甾体含量,提示钩吻素子与地西泮的抗焦虑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示,钩吻素子连续给药能增加孤立大鼠的抗焦虑样行为,其抗焦虑作用可能与调节大鼠海马的ALLO含量和抑制HPA轴的异常活动有关。

摘要:目的 研究钩吻素子连续皮下给药对孤立大鼠抗焦虑样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单笼饲养18 d,第12天开始每天皮下注射钩吻素子0.5、1.5 mg/kg 1次,连续给药7 d。孤立饲养第17天(即给药第6天)进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试验最后1 d(即给药第7天)进行自主活动试验和群居接触试验。行为学试验结束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动物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浓度,并测定海马中孕酮和别孕烯醇酮的含量。结果 钩吻素子连续给药6 d能有效提高孤立大鼠在高架十字迷宫开臂区的活动情况,提示钩吻素子具有抗焦虑作用;钩吻素子连续给药7 d对大鼠自主活动无影响,但能提高配对孤立大鼠的接触次数和接触时间,进一步证明了钩吻素子的抗焦虑效应。与模型组比较,钩吻素子1.5 mg/kg治疗组能降低孤立大鼠血浆中的皮质酮水平(P<0.05),钩吻素子0.5、1.5 mg/kg治疗组均能提高大鼠海马中的别孕烯醇酮含量(P<0.01);而各组动物血浆中的ACTH浓度和海马中的孕酮含量则未见变化。结论 钩吻素子连续给药能增加孤立大鼠的抗焦虑样行为,其抗焦虑作用可能与调节大鼠海马的别孕烯醇酮含量和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异常活动有关。

抗焦虑治疗 篇9

抑郁症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一般表现为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悲观消极痛不欲生有反复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行为自责自卑焦虑不安或反应迟钝无愉快感, 行为能力明显下降常伴有失眠、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球抑郁症的发生率约为3.1%, 而在发达国家接近6%左右。在我国, 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3%-5%;据此估算, 我国约有4000万至7000万左右抑郁症患者。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患。抑郁症给患者、患者家庭与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

抗抑郁药物自50年代问世以来, 发展很快;近十几年来, 许多新型抗抑郁药更是层出不穷。根据其化学结构, 目前抗抑郁药物大致可分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及杂环类抗抑郁剂等三大类。然而, 这些药物在改善抑郁症状的同时依然存在诸多缺陷, 如起效时间长、对部分患者无疗效、产生毒副作用、耐受等。因此, 迫切需要研制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新型抗抑郁药物。

研究表明, 抑郁症与睡眠密切相关。一方面, 近80%的抑郁症患者伴有睡眠障碍, 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节律改变;另一方面, 睡眠障碍似乎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的风险因子。因此, 从改善睡眠的角度入手可能是研制新型抗抑郁药物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这方面的一个成功例子就是Servier公司研制的阿戈美拉汀 (agomelatine) , 该药物既是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也是5-羟色胺2C受体拮抗剂。动物试验与临床研究表明阿戈美拉汀有抗抑郁、抗焦虑、调整睡眠节律及调节生物钟作用, 同时其不良反应少, 对性功能无不良影响, 也未见撤药反应。目前, 该药物正处在注册上市前阶段。

Neu-P11是一种新颖的人工合成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田绍文博士所带领的研究小组的实验结果表明, Neu-P11不仅能与褪黑素受体结合, 亦能与5-羟色胺1A受体结合。在动物实验中, Neu-P11能够通过缩短睡眠潜伏期与延长睡眠持续期进而改善大鼠睡眠。在《中国药理学报》报道的研究中, 该研究小组利用几个经典的啮齿类动物模型, 检测了Neu-P11是否具有抗抑郁与抗焦虑效应并比较了Neu-P11与褪黑素的差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Neu-P11在大鼠习得性无助模型与强迫性游泳模型中均具有显著性抗抑郁效应, 而褪黑素均无此效应。在抗焦虑试验中, Neu-P11与褪黑素均具有显著性抗焦虑效应, 但褪黑素的抗焦虑作用依赖于特定的给药时间点。Neu-P11与褪黑素的这种差异性效应可能在于Neu-P11除了与褪黑素受体结合外, 还与其它受体比如5-羟色胺1A受体结合。因此, 后续的研究工作应进一步围绕NeuP11施加抗抑郁与抗焦虑效应的机制展开。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下一篇:时代的陈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