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勘单位

2024-06-05

新疆地勘单位(精选9篇)

新疆地勘单位 篇1

地勘单位发展到今天, 起起落落中前行的步伐已经显得异常沉重, 受宏观经济及国际地勘市场的影响, 改革求生存的压力已越来越大, 在市场极度萎缩, 甚至是所谓“地勘行业的严冬”即将来临之际, 如何从内部管理上要效益已经是各个地勘单位改革求生存中面临的一大主题。而工资管理作为内部管理的重要板块之一, 如何转变管理模式, 以适应新经济常态下地勘单位改革的需要, 是我们地勘单位劳人工作者急需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从自身所在区域地勘单位的实际总结出几点自己的想法, 望能使广大同行产生共鸣。

一、新疆地矿单位转变工资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在上一个地勘行业发展高峰期中, 因市场供求关系, 资金源源不断流入地勘市场, 利润空间较大, 地勘单位职工工资水平普遍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台阶;但因历史延续以及自身体制的原因, 新疆大多数地勘单位目前的工资发放管理在大的层面上仍属于大锅饭体制, 在工资管理上真正与市场接轨的基本没有, 岗位工作中好、一般、差的表现, 在工资管理中差距体现不明显, 激励作用发挥效果有限, 难以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目前形势下, 地勘市场急剧萎缩, 如何保持职工收入水平, 只有在如何转变工资管理模式, 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发挥好激励作用, 不断提高效率上做文章。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下发后,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后势必降低职工原来的“身份优越感”, 增强事业单位人才的流动, 新疆地勘单位同样如此, 没有一个高效的激励机制, 真正的核心技术人才难以吸引、难以留任;一般较为平庸的工作人员因为在其他社会市场上没有优势, 在其它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必将选择在地勘单位继续混迹;如此一来, 人才队伍建设就将难以满足单位发展的需要。新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经实施, 但笔者认为后期的改革还将进一步推行, 综合性地勘单位转制改企终必实施。为提前谋划, 在工资管理上提前转变模式, 逐步与市场经济接轨, 使后期的改制有充分的基础铺垫, 从而缩短过渡期, 减轻改制过程中的阻力, 是一项急需实施的前瞻性工作。

二、新疆地矿单位转变工资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目前新疆地勘单位在新一轮的改制过程中, 事业单位的身份暂时均未改变, 在事业单位类别的划分中, 大多地勘单位特别是综合性地质队伍均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差额拨款以及绩效工资制与前期所谓“带事业单位帽子、走企业化路子”的形式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在一定范围内工资发放管理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这使得转变工资管理模式具有可操作的空间。同时划归为二类事业单位后, 国家拨款只能占到用工成本的一小部分, 职工工资收入的提升主要靠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的利润, 职工旱涝保收的观念进一步淡化。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之后, 地勘单位职工向社会市场流动的隐性成本明显降低, 对于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将进一步提升, 转变工资管理模式, 引进企业化的市场经济薪酬分配机制将更容易得到职工的认同, 相对前期改革的阻力将明显降低, 改革与稳定之间的冲突相对较小。

三、转变工资管理模式的几大原则

具体的工资管理模式有千般变化, 每个地勘单位的实际不同应区别对待, 如何转变现有的工资管理模式, 简而言之就是要真正的做到与市场经济接轨。笔者认为要转变管理, 应注重以下几个原则。

1. 要打破级别制, 破除论资排辈现象。

施行动态工资制, 真正做到按贡献分配;在薪酬分配方面, 不能过分强调平衡, 不能老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享受现在的工作成果。

2. 分配体制要充分体现向一线职工特别是一线核心技术人员倾斜的原则。

地质行业本身属于艰苦行业, 一线职工的工作环境条件极端恶劣, 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效率, 多出成果。

3. 注重薪酬分配依据量化的原则。

薪酬的激励作用要点在于它的公平公正性, 而真正的公平公正在于依据的量化。这方面笔者在自身单位主要推行了机关科室工作素质货币化、绘图实验测试单价计件制、地质项目分块竞聘承包制, 抓要点和关键, 如安全、质量等, 并放权二级内部管理。从实施效果看, 明显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效率, 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4. 长期激励机制与工作成果的挂钩原则。

地质工作特别是找矿工作的成果往往是相对影响较为长远的, 随着市场程度的不断扩大, 对于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不仅要立足当下更应着眼长远, 工作成果带来的长期效益应与核心技术人员的贡献及长期收益相对应。

参考文献

[1]冯云.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2) .

[2]叶江涛.浅谈地勘单位工资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管理者, 2010 (2) .

新疆地勘单位 篇2

今年上半年,地勘分公司面对班子调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资金紧张等主客观困难因素,开拓思想、迎难而上,实现了新旧班子平稳交接,逐渐走出工程接续断档的不利局面,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今年上半年地勘分公司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基本情况回顾

(一)生产方面

近年来受国内煤炭市场不景气的冲击,地勘行业市场萎缩,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分公司资金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结构不合理,外部市场开拓遇到瓶颈,矿区内部市场不断遭到其他勘探队伍蚕食,生产任务不饱满,人员设备闲置严重。新班子接任后,打破工程开拓拘泥于单一勘探行业思维,大力开拓其他工程市场,在井下安装、水电暖安装、桩基工程、工程装饰等方面取得新进展。2014年上半年完成产值711万元,勘探进尺约为2504m,完成桩基75个。

(二)安全方面 积极开展了“季节性安全检查”活动,分公司上半年分别实施落实冬季“六防”、春季防火、雨季“四防”等各项季节安全活动,并着重强调雨季防雷电、防洪水、防滑坡及冬季防火、防冻、防大风等安全工作,地勘分公司按照总公司安全办公会议要求,六 月安全月期间对各野外施工工地雨季“四防”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检查,组织安监科及相关人员对各生产钻机的避雷装置进行检测,规定避雷装置检测合格的钻机方可施工,检查施工现场“雨季”施工应急预案是否合理完善,雨季“四防”物资是否完备合格,以查隐患、促整改、严落实为主要步骤,重点抓好落实,实现了2014年上半年安全生产。

(三)经营管理方面 1.新班子接任后,第一时间对分公司人员配置进行摸底调查,根据生产需要合理调整机构设置,重新划分生产项目部,精简后勤比重,增加一线生产力,对长期不上班或上班不正常的人员进行彻底清理,杜绝干与不干一样,干多干少一样的现象。严格区分项目部与非项目部的关系,对生产项目部实行了内部经营承包,充分体现责、权、利的关系,规范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彻底杜绝吃产值吃大锅饭的现象。2.组织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了“清仓查库、修旧利废”活动,力求做到小材大用、短材长用,对可修复的废旧零部件重新修复、配对、组装,使旧设备恢复原有性能,对彻底失去修复价值的设备材料分类放置,等待下一步集中处理。3.强化工程预结算工作。在结算工作中对外部工程、矿区内部工程及安装工程均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规定了结算工作职责和期限,做到了压力层层传递、责任级级分解,确保了工程结算工作顺利进行。在每项工程结束后,争取较短时间内完成结

算,确保资金回流,尽量缓解资金流通压力。

二、当前面临的困难 1.克难攻坚信心不足。由于近年来分公司效益不好,职工工资奖金长期拖欠,严重影响了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信心和热情,工作缺乏主动性,生产技术骨干外流现象明显。2.设备管理问题。目前分公司设备主要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设备陈旧,使用年限普遍较长,不能很好满足当前施工需要;二是由于地勘流动性强的客观实际和长期以来对设备管理重视不足的原因,目前设备管理较为粗放,很多设备存储不当,造成非生产性损耗。3.管理体制问题。部分干部职工仍存在吃大锅饭的思想,管理、经营机制不活,无法满足当今市场的需要。

三、下半年各项目标和措施

虽然新班子交接后,分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有了巨大改观,但是实事求是地讲,目前的被动不利局面短期内不易扭转。为了企业能够持续发展、让职工发上工资吃上饭,下一步分公司更需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战斗力、提高企业凝聚力,根据实际定下合理工作目标,采取各种积极手段争取早日走出困境。

下半年具体工作目标为:1.实现安全生产、质量达标;2.完成收入6488万元;3.管理费上缴520万元,利润5万元;4.“四金”占用同比下降10%;5.非生产性支出同比降低10%;6.内部往

来同比降低10%;7.保持稳定局面。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在下步工作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树信心

虽然近年来效益不佳,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绝大多数干部职工心底还是十分渴望多干活、多创效益的,下一步要借着新班子上任、新政策实施的契机,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坚定迎难而进的坚强信念,让同舟共济、上下一心成为普遍共识,化为自觉行动,为分公司的明天、自己的饭碗而奋斗。(二)抓管理

必须转变多年来养成的懒散的工作方式,细化指标落实到项目部、班组、个人。坚决杜绝“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执行不到位”等管理粗放问题;坚决杜绝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考核不严格、工作不认真、言行不

一、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1.抓好资金预算管理

①所有资金严格按照预算程序进行,先收后支、以收定支、严禁无预算支付现象。

②回收资金必须确保每月刚性支出,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坐收坐支资金,确保资金良性循环。

③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大外欠工程款催收力度。为提高职工回款的积极性,建立回款奖惩制度。按月下达资金回收计划,目标责任落实到工程、单位、个人、奖罚到人,坚持“谁干工程谁要钱,谁要钱谁使用”的原则,把各单位回款情况与月度经营业绩考核严格挂钩。2.抓好劳动用工管理

①建立建全公司人才信息平台,完善人员相关资料信息,便于优化人员配置、合理规范人员调配。为适应当前市场形势需要,要加大人才内部挖潜,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为职工发展提供广阔平台。②进一步加大长期不上班及上班不正常人员的清理工作,坚决杜绝不上班照拿工资、干多干少都一样的大锅饭现象。

③进一步完善合理的工资薪酬管理制度,工资与产值效益挂钩,激发干部职工多创产值、多创效益的工作积极性。3.抓好安全质量管理

分公司制定了多元发展的战略,目前除了正常的勘探施工外,还承揽了桩基、水电暖安装、装修装饰、钢结构等一系列工程,安全、质量方面面临空前压力,下一步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逐项抓好落实,坚决克服侥幸心理、麻痹思想。抓末端、抓现场、抓标准,重点加强对习惯性违章的查处力度,做到违章必查,决不手软。针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工作任务,采取不同的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安全事故升级处理,加大奖罚力度,推行自主管理,做到安全无事故。同时加大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从源头上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篇二:地勘院.2014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2014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

二○一四年十二月 2014,我院以“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为主线,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核心,以隐患排查治理为抓手,以安全工具推广应用和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山东局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及相关文件要求,层层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狠抓安全工具应用、施工项目标准化建设等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严防死守,全面树立“安全红线”意识,本着“强管理,抓落实,重实效,提高度”的原则扎实开展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和季节气候变化特点强化安全生产检查督导,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加强省外、境外单位应急管理,积极组织开展“打非治违”、“责任落实年”、“安康杯”、“百日安全无事故”等安全生产专项活动,通过加大安全监督处罚力度及时遏制了个别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懈怠、下滑现象。从总体情况看,2014我院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各项生产经营工作能够安全、有序开展,在安全工具应用、标准化创建、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监督检查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全体职工和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安全生产确保目标,实现了安全发展。现将2014安全生产情况及2015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布置如下:

一、2014安全生产情况

(一)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做好安全生产部署规划

一是健全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的原则梳理、完善了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明确了各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岗位及人员配置,全院共建立安委会11个,院属各二级单位均设置了安全分管领导和专/兼职安全员,规模较大的单位(40以上)成立了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管理权限。目前,全院共有企业安全资格证书取证人员49人,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分管领导、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负责人均取得了资格证书,专职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24名,其中注册安全工程师6人,通过2014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3人,特种作业资格取证人员8人;二是做好安全主体责任分解落实。在院二届六次职工代表大会上,院长与各单位第一责任人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会后,各单位先后签订了各层级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做到了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管理责任不留空白;三是调整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办法。为充分体现“把握重点,抓大放小”的原则,在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特点,充分考虑各单位意见的基础上调整了安全风险抵押金管理办法,改变以往风险抵押金由院统一管理、返还的模式,将除各单位除安全第一责任人以外的项目风险抵押金及补贴、安全目标抵押金管理下放到各二级单位,增加了各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意识和工作主动性,有效提高了安全风险抵押金考核、返还效率;四是提前做好安全生产谋划部署。一方面注重实效,充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召开。根据总局、山东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分别于3月21日和7月30日组织召开了2014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2014年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传达落实了上级安 全文件和会议精神,及时对安全生产重大决策作出了调整布置。另一方面把握节点,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季度例会。分别于3月21日、7月30日和10月24日召开了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及时总结部署了阶段性安全生产工作。

(二)严格管理,完善记录,规范安全生产费用使用

严格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

【2012】16号文件)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加强费用支出审核,定期统计上报安全生产费用季度报表,保证每笔费用合规使用,做好费用支出使用明细的归集、季度报表的统计工作,统筹好劳动防护用品、标准化设施配套、安全隐患整改、安全生产检查、职业健康保护等方面的安全费用投入。本,院本部、各分公司累计支出安全生产费用169.80万元,重点加强了劳动防护用品和职业健康保护的投入。其中安全教育培训支出17.24万元,安全生产检查支出17.99万元,劳动防护用品支出61.51万元,应急用品支出9.19万元,职业健康支出33.60万元;

(三)强化管控,制定措施,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结合单位生产经营实际加强“国庆节”、“五一”等节假日期间安全生产管理和应急值守工作,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完善应急预案、编制控制措施等方式加强省外、境外单位应急管理工作,于8月份针对新疆、境外暴恐事件频发的现状督促第一分公司西部探矿工程项目部及时编制了《防恐防暴应急预案》,明确了组织保

(四)狠抓落实,全面落实,加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

本,我院加大对西部边远地区、境外施工的安全检查力度,重视安全检查方式改进和隐患整改复查落实,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处罚力度,积极配合总局、山东局“打非治违”专项检查工作,将安全生产检查与项目安全管理诊断相结合,提升了安全检查的实际效果。2014年共组织开展综合、专项、定期等各类安全生产检查16次,平均1.33次/月,检查二级单位35个/次,项目部46个/次,施工现场56个/次,下达安全检查建议书70份,隐患整改指令书12份,提出安全检查意见461条,查出隐患30处,开具罚款通知单16份,收缴安全罚款16300.00元,奖励单8份,发放安全奖金12100.00元。1.改进安全检查方式。改变以往单一被动式的安全检查形式,变单项检查为检查、交流与沟通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进行安全检查,掌握更加真实的现场安全管理第一手资料,采用召开检查现场交流会、职责倒推篇三:地勘集团总经理年终总结

地勘集团总经理年终总结

> 地勘集团总经理年终总结范文

年,是地勘局实施产业分离、主辅分离,重塑地质业以来的第四个年头。这一年里,按照局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地勘集团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机构重组,各事业部完成了子公司注册并运行,朝着既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而重要的一步。本人作为地勘集团下属子公司的一员,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在子公司班子成员的帮助和广大员工的支持下,认真学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养

本人能够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始终与党中央和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敏锐性。一是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等领导干部读本和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理论学习,不断拓展视野和全局观。二是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多次参加省、市和局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积极利用学习成果指导生产实践,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解决生产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摆正自身位置,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领导班子的团结,能使领导集体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发发挥。作为单位行政副职,当好一把手的参谋和帮手很重要。在一把手的总领下,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班子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工作中注意做到相互支持不争权,主动工作不越位,密切配合不拆台,相互交心通气,统一认识,化解思想矛盾,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增强领导班子讲正气、稳大局、谋发展的凝聚力,树立了团结、创新、扎实的领导班子形象。既对分管工作负责,又做好上下的沟通联系,使上下形成了整体力量。

三、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服从党的领导,坚持党的纪律和原则,带头执行党章、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组织的决议决定,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有行必果。加强了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采取读书看报浏览网页等日常自学和向有经验的同志具体实践学的方式,丰富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增强自身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尽量在工作中不走或少走弯路,努力为全面提振地质雄风、实现地勘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注重廉政建设,牢记宗旨意识

本人始终能够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牢固构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处处严格约束自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克己奉公,勤勉履职,清清白白、平平实实地工作生活,没有违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在工作中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注重调查研究,积极为普通员工排忧解难。从不回避问题和矛盾,办事公正、民主,以诚待人,以德服人,以情感人。淡薄名利,忠于职守,带头执行纪律、制度,坚守工作岗位,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较好地树立了党员形象。

五、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完成各项工作

年上半年,我担任地勘集团地质调查事业部副总经理,负责事业部项目成本核算、工会工作,协助分管理事业部的生产安全工作;下半年,随着子公司的成立和正式运行,本人担任基础地质公司副总经理,负责生产安全工作、工会工作。1.生产方面。主要是负责项目部的组建和项目的实施。全年组织实施的项目主要有伏牛山铜矿普查、青龙山铅锌多金属矿普查、铜子山铜多金属矿普查、曹王村铜金矿普查、九华山东部铜矿普查、田祖庙、利国危机矿山、栖霞山危机矿山等基金项目和危机矿山项目,还组织实施了沪宁铁路压覆矿报告编制、栖霞山铅锌矿核实报告编制等商业项目。项目的有序组织和顺利实施,为单位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年轻的技术人员,为单位的提升提供了人才储备。2.安全方面。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加大对员工特别是新进员工的安全教育,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了省、市安监局举办的安全培训和复训,修改完善了单位《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主题活动,进一步督促大家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加强安全生产,并通过专项检查、隐患检查和对项目部定期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了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发生。3.工会工作。在上级工会和单位领导的支持下,积极组织会员参加局和地勘集团举办的各类活动,如地勘集团第二届职工运动会、八十分比赛、职工卡拉ok比赛等。日常工作、生活中,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了解员工的实际困难并给予切实的帮助。五一、十一、元旦等重大节假日,及时给坚持在野外一线的员工送去节日的慰问。4.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对项目生产成本进行严格管理,合理控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加强节约,一方面保证了单位的合理收入,另一方面维护了项目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员工队伍的稳定。

六、存在的不足

一年来,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学习不够系统深入,管理能力还需加强,特别是市场开拓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检验,特别是正走在企业化改制进程中的地勘单位,更需要到市场经济的汪洋中去搏击风浪。目前看,我们搏击风浪的能力还不强,承受挫折和打击的基础还很薄弱。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不断加强市场开拓能力,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保障。以上是我一年来的工作汇报,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欢迎多提宝贵意见,并借此机会,向一贯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各位领导、同事表示诚挚的谢意。篇四:地质勘探个人工作总结 地质勘探个人工作总结

地质勘探个人>工作总结

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是我工作以来压力最大同时也是我取得较大进步的一年。首先我对地质所的各位领导、同事和师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在你们的大力帮助下,通过以老带新和手把手的言传身教,我的业务水平才取得这样的进步。下面我就这一年来的工作、思想和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向领导、各位同事简要汇报一下。

一、在思想上,我没有放松思想>政治学习,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在增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纲领的自觉性的同时,全面提高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工作、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本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有针对性地查摆自己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边学习边提高,使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净化与提高,大局意识和负责任意识得到增强。积极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时时把握动态形势,始终紧密跟随党中央的步伐。

二、在工作中,我本着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以学技术、长本领为目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我勤勤恳恳,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成长。

(一)面临着孤岛地区严峻的勘探形势,我和同事们一起自觉加压,为管理局地质勘探论证会作出积极准备。其间,大家日夜加班奋战了二个多月的时间,精细作出了各区块目的层构造图六幅,落实了探井井位目标10口,为孤岛地区的勘探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论证会的全方面接触,使我自己工作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特别的和同事一起奋战的时间里,我深深感受到了集体中团结奋斗的巨大作用。

(二)在接手孤北地区的勘探工作以来,通过对基础资料的不断积累、消化和吸收,对所管区块的地质情况有了基本的认识,工作也逐渐得心应手。工作中把握好每次学习的机会,一边不断消化前人所做的工作成果,整理已有的相关资料,从中得到启发,另一方面不断向室内师傅学习他们工作中所得的经验,以供自己借鉴。工作中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常与他们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不断思考,勇于探索,目前已基本能够独力开展各项勘探工作。今年组织并参与的《孤北斜坡带**街组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及勘探技术研究》项目获采油厂科技进步一等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对下步该区滚动勘探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业余时间里,面对地质所着重脑力劳动、以电脑为主要工具的特殊工作环境和超负荷工作量,以及缺乏体育锻炼,我积极参与各项文体活动以增强个人体质。专业方面,我也主动加压,积极与同事探讨geoframe、landmark等行业软件的应用技巧,为顺利开展地质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同时经常对自己进行充电,不断学习当前热门的勘探方法原理,使自己的业务技能和科研水平得到提高,以适应将来的行业竞争,更好的为油田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当然,我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还远远达不到要求,还不能灵活应用,有时生搬硬套,贻笑大方;其次是刻苦钻研的精神还不够,很多工作只是停留于表面,没有深入到实质,没有去把握事物的根本;再次是进取心还不够,有时安于现状,妄自菲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多看、多想、多问、多干,尽快尽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篇五:地勘二公司2010年工作总结

地勘二公司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在队党委和分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科学管理下,地勘二公司全体职工认真贯彻落实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开拓市场,团结奋进,顽强拚搏,真抓实于,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普遍提高,各项工作正在有秩地开展。

一、经营目标完成情况 2010年,地勘二公司共安置职工56 人。按照大队制定的工资标准,全年共发放工资等244万多元,职工年人均入45000元。上交设备占用费27万元,设备完好率100%。共完成产业经济收入3300万元,其中市场项目产业经济总收入共计2700万元。全年到帐收入2100万元,到账收入率64%。上交队管理费260万元。完成了队下达的各项安全目标。

二、地质项目完成情况

1、矿业权价款地质勘查项目完成情况 2010,地勘二公司共承担矿业权价款项目13项,共完成价款 600万元。其中续作省矿业权价款项目10项:

(1)、山西省代县黄花梁铁矿普查;

(2)、山西省原平市现峪铁矿普查;

(3)、山西省代县南石岸铁矿普查;

(4)、山西省灵丘县北柳树铁矿区普查;

(5)、山西省繁峙县石河铁矿普查;

(6)、山西省代县滩上一带多金属矿普查;

(7)、山西省代县洪塘矿区金红石矿详查;

(8)、山西省原平市袁家庄铁矿区普查;

(9)、山西省交口县桃花铝土矿详查;

(10)、山西省代县羊廷寺矿区(西段)金红石矿普查;

(11)、山西省盂县西潘镇上卜头冶镁白云岩矿普查,项目经费 112万元;

(12)、山西省代县滩上一带金、多金属矿普查(续作);

(13)、山西省原平市中三泉铁矿区普查。2010年新开项目2项:

(1)、山西省繁峙县孙庄铜、多金属矿普查;

(2)、山西省原平市绿硐掌金、铜矿普查。2、2008年中央财政补贴、省局、队投资地质勘查项目

山西省繁峙县黄草矿区ⅰ、ⅱ号金矿体详查项目经费378.68万元(其中2007年局计划投入资金65万元,2007年中央财政资金70万元,我队自筹资金243.68万元)。

3、市场地质勘查项目

2009年地勘二公司共承揽市场地质项目3项 :(1)、山西省繁峙县后峪铜钼矿补充勘查;

(2)、山西省义兴寨金矿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

(3)、山西省繁峙县石河铁矿详查;

截止目前已通过野外验收的项目有:山西省原平市袁家庄铁矿区普查、山西省繁峙县石河铁矿普查、山西省代县滩上一带金、多金属矿普查、山西省灵丘县北柳树铁矿区普查(中止)、山西省代县黄花梁铁矿普查、山西省代县南石岸铁矿普查、山西省交口县桃花铝土矿详查、山西省代县洪塘金红石矿区金红石矿详查、山西省代县羊廷寺(西段)金红石矿普查。

三、地质项目进展情况及找矿成果

1、山西省繁峙县黄草矿区ⅰ、ⅱ号金矿体详查

硐探施工526.60米,取样83个;老硐调查一个,取样106个。pd2硐在304米发现ⅱ矿体赋存的断裂带位置,在该处施工pd2—ym2、pd2—ym3,取样83个。报告已完成,送省局验收。

2、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

野外施工全部结束,地质报告正在编写。通过工作,证实北西向张性大断裂的多期次活动,而且其延长较远,深度较深,因其形成的近南北向压扭性断层具有密度较大、延长较远、深度较深的特点。矿区内的各矿脉在走向上和深度上都没有封闭。北西向断裂和南北向断裂都具有较大规模含矿性。进一步证明义兴寨的成矿规律具有延长较远,深度较深的特点。

3、山西省繁峙县孙庄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 1:10000地质测量完成任务12.8 km2,1:2000地形地质测完成2km2;

水工环地质测量完成任务12.8 km2 ;钻探1106.10 m。通过前期1:10000 物探中梯扫面工作,初步确定了异常的存在,且强度较大,目前正在进行室内整理工作,尚未提交最终成果。完工的zk0001和zk0002二钻孔岩芯中普遍含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局部还可见辉钼矿化,其中黄铜矿均呈细脉状产出,肉眼未见到浸染状矿化,铜品位一般为0.10—1.55%。

4、山西省原平市绿硐掌金、铜矿普查:

完成地形地质测量,矿区共定地质点2150个,其中1/2000地形地质测量地质点1193个,点密度597个/km2,1/5000地形地质草测地质点957个,点密度203个/km2,岩石化探剖面取样,共采集样品1558个。

5、山西省原平市中三泉铁矿区普查项目:

完成1:5000 地质草测20.96 km2;1:2000地形地质测量2 km2;1:5000 水、工环测量20.96 km2;钻探1171.05m;地质报告完成,已申请野外验收。

6、山西省盂县上卜头冶镁白云岩普查项目:

完成地质填图31.71km2,槽探950m3。通过1:5000地质填图结合地表槽探工程,初步查明矿区内地层、构造、白云岩矿体的厚度(60m左右)、赋存部位、产状(190°-315°∠3°-7°)。初步确定了冶镁白云岩矿体赋存于寒武系上统三山子组二段,延走向长度约6km,矿体为中厚—巨厚层状白云岩,厚度变化在46m左右。矿体在区内广泛出露,多分布在山

坡中下部,矿体连续性较好,便于勘查与开发。

7、山西省代县滩上一带金、多金属矿普查项目: 野外工作全部完成,报告编制完成,等待专家验收。

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物探共圈定主要局部异常8处,化探共圈定了11种单元素异常57个,综合异常5个。在所施工的槽、钻探工程中均见到了钼矿体,同时在钻孔。显示出该区良好的找矿前景。

8、山西省代县滩上一带金、多金属矿普查(续作):

完成钻探工作量1308.50m,采集样品1359个。目前进行资料整理。

9、山西省交口县桃花铝土矿详查:

野外工作全部结束,完成钻探工作量1034 米。2009项目已通过野外验收,报告已编制完成,项目已综合验收。本次估算铝土矿332+333资源量为1708.68万t,其中332资源量为479.45万t,占332+333资源量的28.06%。矿层全区平均厚度2.24m,平均品位al2o363.28%、sio213.29%、fe2o34.75%。铝土矿伴生稀土矿reo资源量6630t(其中轻

稀土reo资源量5741t、mreo资源量239t、hreo资源量649t),金属镓资源量1555t。

10、山西省代县黄花梁铁矿普查:

野外工作全部结束,完成钻探工作量1188.38 米。项目已综合验收。

11、山西省原平市现峪铁矿普查

野外工作全部结束,已野外验收。

12、山西省代县南石岸铁矿普查:

项目通过了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进行的项目野外验收。

13、山西省代县洪塘金红石矿区金红石矿详查:

通过了野外验收。报告初稿已完成。共估算金红石o2332+333+334?资源量159.86 万吨,其中332资源量20.98万吨,333资源量69.45万吨,其中332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13.12%,肯定了本区为一特大型金红石矿床。

14、山西省代县羊廷寺矿区(西段)金红石矿普查: 2008完成地形地质填图2.49km2,完成1/2000水工环地质测量 2.49km2,钻探工作量3196.41m,采集基本分析样173个,岩石力学样20组。2009年该项目通过了野外验收,现正在对验收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和资料的综合整理。项目已综合验收。

通过对区内金红石tio2资源量估算,求得333+334?级金红石tio2资源量333+334?级资源量共为19.26万吨,333为9.84万吨,占333+334?的51.09%。钛铁矿tio2资源量2.95万吨,磁性铁资源量0.73万吨。其中ⅳ号矿体金红石 tio2334?资源量4.36万吨,钛铁矿tio2资源量0.58万吨,磁性铁资源量0.38万吨;ⅴ号矿体金红石 tio2333+334?资源量14.90万吨(其中333资源量为9.84万吨),钛铁矿tio2资源量2.36万吨,磁性铁资源量1.96万吨。扣除原碾子沟-羊廷寺矿区和原羊廷寺矿区金红石tio2资源量15.25万吨(其中333级6.51万吨)。全区新增金红石tio2333+334?级为4.01万吨(其中333为1.19万吨),334?升级为333的2.14万吨,钛铁矿tio2资源量0.78万吨,磁性铁资源量0.00万吨。

对区内共、伴生的磁铁矿、钛铁矿、石材进行了综合评价。求得金红石矿伴生的mfe0.73万吨,钛铁矿tio22.95万吨。

目前正进行资料综合整理,已野外验收。

16、山西省繁峙县石河铁矿普查(价款项目): 野外工作全部完成,报告编制完成,项目已综合验收。

17、山西省原平市袁家庄铁矿区普查:

浅谈地勘单位预算管理 篇3

摘要:时至岁末年初,众多管理者在评价过去一年经营绩效的同时,也开始规划下一年度的发展并编制预算。笔者就实行预算管理谈点看法。

关键词:地勘单位编制预算预算管理

1实行预算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润。

地勘单位的预算主要包括财政部门预算、经营预算、财务预算、投资预算和项目成本预算等。

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是财务、会计或某个特定职能部门的管理,而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是具有全面控制约束力的一种机制。

地勘单位预算既是由销售、采购、生产、盈利、现金流量等单项预算组成的责任指标体系,又是地勘单位的整体“作战方案”,还是年终奖惩的标准,激励和约束制度的核心。

2预算的编制原则、程序及内容

2.1预算的编制原则及程序

2.1.1实行预算管理就是将地勘单位生产经营领域各个预算统——干预算体系。它通常以地勘单位目标利润为预算目标,以经营前景为预算的编制基础,综合考虑市场和生产营销诸因素进行编制。它是地勘单位最高权力机构讨论通过的未来一定期间经营思想、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的财务数量说明和经济责任约束的依据。

2.1.2在具体编制预算时应遵循的原则为:①明确经营,方向、经营目标及利润目标,体现一致性原则;②设计各类表格应考虑周详、全面、完整,体现出可控性原则;⑨预算决策目标要积极可靠,留有余地,体现可靠性原则;④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体现科学创新原则。

2.1.3编制预算的基本程序是:①地勘单位所(院)长办公会根据长期规划,提出一定时期的总目标,并提出规划目标;②地勘单位各业务部门编出销售、生产、开发和财务等预算;⑨地勘单位下属企业根据所(院)长办公会提出的规划目标编制预算草案;④财务部门协调、平衡各级预算,汇总出地勘单位的总预算;⑤总预算经过所(院)长办公会讨论通过批准后形成地勘单位的执行预算,下达给各部门和下属企业控制执行。

2.1.4预算管理的重点是借助预算机制与管理形式取得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预算管理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地勘单位内部,而不同的市场环境和不同的规模与组织,其预算管理的模式又是不同的。

2.2预算编制的内容

2.2.1财政部门预算管理财政部门预算是地勘单位根据财政的部署及有关规定编制的。包括财政补助经费的支出功能科目预算细化到支出的经济科目预算。

2.2.2经营预算管理地勘单位所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是经营决策的具体化,是以货币、数量双重计量形式来表示全部生产销售经营计划的综合说明,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经营预算管理应重点抓住两个方面:

①抓好经营收入预算管理。经营收入预算是预算管理的中心环节,它上承市场调查与预测,下启企业在预算期的经营活动计划。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依托,“以销定产”为原则,以现金流量制定信用政策。企业在市场预测时,应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有资料,运用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对各种现象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事先的估计和推断,以调节企业行动的方向。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确定销售目标和销售价格,然后分解落实销售目标。

②抓好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是预算支出的重点。成本费用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成本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通过成本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以管理,发现与预定的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纠正。以企业成本预算为起点的预算管理,必须强调成本控制来规划企业的目标利润和目标成本,然后分解到涉及成本发生的所有管理部门或单位,形成约束各预算单位行为和预算成本的控制,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

2.2.3投资预算管理投资预算管理是以投资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地勘单位投资创业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预算管理不单纯面临的经营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资本支出与现金流出,使现金流量为负数:二是经营方向选择的成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大。投资的高风险,使得经营方向选择及其相关资本投入需要慎重决策。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决策科学化,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分析、论证,使所选择的投资方案达到技术经济的统一与最优化。而投资项目支出与收入均以现金实际流出和流入为计算基础,它是评价投资效益的必要条件。

2.2.4财务预算管理现金流量预算是财务预算的重要部分。以现金流量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它是确定地勘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货币资金流入和流出数额,并加以平衡的预测。定期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采取措施化解潜在的风险和提高资金利用率,并据以编制现金流最预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金流量预算是财务预算的重要部分,它是与其他预算紧密联系的。现金流量预算是企业控制货币资金的收支,组织财务活动,平衡调度资金的直接依据。现金流量预算涉及面广,应根据生产、销售、供应、劳资、投资、资产经营等部门以及财务部门提供编制经营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等的现金收支资料加以平衡汇总,做到监控现金支出,加强有效回收,降低支付风险,协调现金流动性与收益性的矛盾。以现金流入、流出控制为核心的企业财务管理,离开了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也就失去了管理的依据和管理重心。

2.2.5项目成本预算管理项目(国大调项目、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地方地质勘查项目、地勘费基数安排的项目、自筹资金安排的项目等)成本预算目前基本上是采取工作之前按照项目工作手段、费用项目编制预算,在实施中按照工作手段及费用预算进行管理(专款专用),工作结束按照项目成本清算的预算管理方式。

对于今年启动的国家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项目成本预算,基本与项目成本预算相同,不同的是在项目工作结束后将视地质工作成果不同而采取不同结算办法的预算管理方式。

3实行预算管理的控制及考核

3.1实行预算管理强调协同,并促使责、权、利相结合原则能真正落到实处。预算管理从决策者、经营者、各部门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关系角度出发,明晰它们各自的权限“空间”,从而科学地管理和可靠地执行,使预算决策、预算行为与预算结果得到高度的协调和统一。可以说,正是由于不同主体在预算管理上的“分”,才‘强化了预算的全方位管理与控制,使最高决策者的战略思想得以细化落实,并最终带来效益的提高。

3.2预算管理要求地勘单位围绕实现预算目标,落实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的控制和约束力。预算一经确定,在单位内部便具有“法律效力”,企业各部门在生产营销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要充分地按预算办事,围绕实现预算开展经济活动。单位的决策执行机构按照预算的具体要求,建立每月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等例会制度。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预算控制管理,重点是围绕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两大主题,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把单位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会贯通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

3.3预算管理要求地勘单位围绕效益实绩,考核预算结果,兑现奖惩。期终决算要和预算相衔接(内部报表可分设“预算数”、“决算数”栏),依据各责任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实施绩效考核,使预算制度和经济责任制有效地结合起来。

地勘单位薪酬设计思路探究 篇4

一、内部劳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2006年7月, 机关事业单位再次进行了工资改革,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此举旨在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 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但是, 笔者认为, 这套工资改革方案不是对于每个行业、每个单位都适用, 尤其是对我们这样的地勘事业单位而言, 这套工资制度就不利于调动管理层、经营者、技术英才等一些关键性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分析其中原因我们不难发现,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以下四个方面不适合地勘单位发展的需要。

1. 职务和岗位的概念混淆。

职务和岗位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而在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中这两个概念表达的基本是同一个意义。岗位依据的是行政职务、技术职务、技术等级, 用职务代替了岗位。

2. 体现行政责任的岗位报酬太低。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向技术职务岗位的倾斜程度远远大于向行政岗位的倾斜程度, 而在地勘单位一个科级建制的分队, 人数多的在100人以上, 少的也十几人, 其中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最多也超不过二三十人。

3. 难以打破技术职务聘任的终身制。

在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中, 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经聘任后, 其岗位工资就会有较大幅度地增长。由于当前地勘单位技术职务聘任存在着实质意义上的终身制, 一经聘任就很难解聘, 这又形成新的“大锅饭”局面。

4. 工资制度与单位总体经济效益脱节。

一般来说, 工资总额的增长速度应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 但工资的调整是按国家政策执行, 当单位经济效益差时, 不能按标准支付员工的工资, 导致了员工情绪上的不满和工作中的懈怠。当单位经济效益较好时, 受工资标准的限制, 不允许多发给员工工资作为奖励, 因此也就不能实现更为有效的激励, 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目的和原则

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激励, 充分调动大多数员工特别是经营者、管理者、业务技术骨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现单位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1. 强化效益优先, 坚持按劳取酬、多劳多得。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我们必须坚持, 但是这里所强调的“劳”是“有用的劳动”, 是能从效益体现出来的劳动, 劳而无效的劳动是不能参与分配的, 只有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才能得到丰厚的利益回报。

2. 坚持岗位责任、目标业绩与利益分配相结合。

淡化职称、资历, 强化责任大小、业绩多少的区别;加大岗位、业绩在工资构成中的比例, 岗位责任和业绩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

3. 坚持向科研岗位、经营岗位倾斜。

坚持向科研岗位、经营岗位倾斜, 体现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差异。为了调动作为地勘单位工作主体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在利益分配上应适当向他们倾斜。

4. 充分考虑单位的总体经济情况。

坚持员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工资总额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因此, 制定工资标准时, 要充分考虑单位的总体经济情况。

5. 改革要以稳定、和谐为前提。

坚持稳定, 充分考虑到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和思想的承受力。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就是要进一步打破平均主义, 充分激励地勘单位的骨干力量, 在具体操作中, 坚持让专业技术骨干、重要经营管理者等关键岗位的员工满意, 让绝大多数员工能够接受。

三、几种劳动分配制度分析

1. 年薪分配制度。

年薪分配制度旨在薪金与领导干部年度目标业绩挂钩, 完成目标就兑现年薪, 完不成目标就扣罚年薪, 它适用于大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 并不适用于在全体员工中推广。

2. 宽带薪酬。

宽带薪酬是一种新型的薪酬管理模式。所谓宽带薪酬, 就是根据岗位测评将原来十几个或更多的薪酬等级压缩成几个级别, 同时将每一个薪酬级别所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拉大, 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薪酬管理系统。与传统的薪酬设计方法相比, 这种新型的设计体系, 使得员工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虽然职位相同, 但在同一个薪酬级别上, 由于个人能力的提高, 或者个人业绩的提升等原因, 收入得到显著的提高。

3. 岗位效益工资分配制度。

岗位效益工资首先体现的是岗位责任 (这里的岗位是指员工实际工作的岗位, 不是“档案工资”中指的职务、技术职务、技术等级岗位) , 旨在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 并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

四、岗位效益工资的构成

岗位效益工资是由身份工资、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三部分构成。

1. 身份工资。

身份工资由学历津贴、技术职务津贴、年功能津贴组成, 它的设定旨在考虑员工知识层次、技术资历、经验贡献, 有利于保证高学历、高技术人才以及为单位效力多年的老员工的利益, 更是保证单位和谐、稳定的基础。身份工资在工资中起到的是保健作用, 因此它占的分量不宜过大, 占工资总额的20%为宜。

2. 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设定得合理与否, 关系到工资制度改革的成败, 因此, 必须慎重, 严格按岗位责任大小、重要程度、繁简程度等因素确定。为了把握准确, 需要进行必要的岗位测评, 以测评的分值划分等级, 进而给定不同的工资标准。

3. 效益工资。

效益工资是保障员工按月正常支付工资之外的额外报酬, 它是根据经济效益确定的, 是随经济效益浮动的一个变量。具体分配时要突出员工的业绩贡献, 并体现劳动状态和岗位责任的大小, 拉大分配的差距,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激励, 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五、设计岗位效益工资方案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 岗位效益工资政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单位的经济实力。岗位工资标准制定高了, 单位经济利益跟不上, 导致该工资制度难以正常运行;岗位工资标准制定低了, 岗位之间差别不大, 难以达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的。其次, 把握住内部分配政策的改革时机。当经济实力难以正常支付员工的岗位身份工资时, 不宜改革, 否则改革的结果可能是大部分员工工资水平降低, 少部分员工工资水平增高, 这就会遭到多数员工的反对, 难以保持队伍的稳定。第三, 建立工资底线。第四, 保留员工的档案工资。按国家政策调整的工资虽说不再执行, 但要如实填表装入本人档案, 以备员工调动、退休等使用, 以免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六、结束语

众所周知, 薪酬变革会涉及每个人的利益, 而且这种变革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操作不慎就会引发始料不及的后果。通过宣传, 使员工认识到, 改革有利于单位的发展, 也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利益, 从而正确认识改革的目的, 得到处于改革弱势、对改革有偏见的学历层次较低, 经营、技术能力差的老员工的认可和接受, 使改革得以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陈树文主编.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颜爱民著.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地勘单位人才需求之见 篇5

一、充分认识地勘单位人才队伍现状

地质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地质工作实现大发展的重要障碍, 从面临的形势和发展的要求看, 地勘单位干部队伍、职工队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才总量不足;二是缺乏高素质的优秀管理人才;三是拔尖的科技人才紧缺;四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五是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六是人才队伍知识和专业结构不合理, 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高级技工人员贫乏;七是人才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趋向老化, 面临人才断层局面。如我队2008年的队伍状况:专业技术干部总人数97人, 其中:高级职称4人, 中级职称46人 (水文地质共26人) , 初级职称45人, 其他2人;获得注册任职资格的3人;针对上述情况, 应从战略高度出发, 及时制定人才开发和培养的目标, 创造适宜人才成长的环境, 促进地勘单位劳动人事管理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 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 发挥他们最大潜力, 以便使他们的聪明才智更好地为地勘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二、造成地质行业人才短缺的因素

导致当前地勘专业人才紧缺的主要原因是人才的过度流失和人才培养的萎缩。

(一) 人才流失的原因

1. 地勘行业历史上的整体不景气是造成地质人才匮乏的最大原因。

在地质工作转轨过程中, 因国家地勘经费的大幅度减少, 地勘单位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滞后、专业技术单一等弊端, 使地勘经济整体滑坡, 多数单位曾多年发不全工资, 有20—30%左右的富余待业人员, 大批地勘技术人员也不得不转岗、调离, 甚至下岗, 自谋生路。地勘单位社会名声和地位急剧下降, 这为行业的后续发展和人才引进埋下了隐患。

2. 人才意识不强, 管理不当, 放任人才流失。

市场经济其实是人才的经济。不少地勘单位, 在对待资源方面, 往往注重对财、物与信息的管理, 而忽视人才管理。当国家紧缩银根, 地勘市场经济滑坡, 人员负担过重时, 便认为人员过剩, 对地勘人才的调出、停薪留职等, 大开绿灯, 放任流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管理手段也落后, 出现只重使用, 不讲培养和发展, 错位使用;激励不足等管理弊端, 影响了人才的发展, 组织归属感动摇, 导致人才离职另谋高就者大有人在。

3. 工资福利待遇低, 难留人才。

在计划经济体制年代, 地质工作人员野外津贴占工资比例按地区计算达到30-75%, 其工资总体水平比一般职业高。但近二十年, 在行业工资标准不断提高时, 不少地勘单位调资却难以兑现, 工资整体水平落后于其他事业单位和一些生产性企业。即使近两年经济好转, 仍有相当数量的地勘单位未能全部兑现政策性工资。尤其是野外工作津贴一直未随物价增长和经济发展作适时调整, 与其他职业野外作业日标准几十元-上百元相比差之甚远, 这种低值的野外津贴其“补偿功能”实已名存实亡。在经济利益高低已成为衡量组织和个人价值高低及个人择业的重要标准的今天, 低工资待遇, 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 人才培养萎缩的原因

1. 地勘人才培养整体被弱化, 造成人才培养总量锐减。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由8所地质高校为主体, 各省中专地质学校和技工学校为辅, 培养高、中、低各层次地勘人才的教育格局, 随着属地化改革被打破, 仅剩下中国地质大学一所国字号地质高等院校, 大多数地质院校与其他院校合并归属地方教育部门。这类院校为了发展, 将过去地勘专业不断调整、改造、转向, 甚至撤销, 现存的专业针对性也明显削弱, 使地勘人才培养整体被弱化。

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 2003年全国地质学类专业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仅为2281人, 未来4年平均每年毕业生不足600人, 仅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一般地质院校一个系的人数, 即使是中国地质大学, 2006年与地质相关的专业招收计划也只有1590多人, 地质学类仅为270多人。显然, 地勘人才培养总量大幅萎缩。

2. 地勘单位社会地位和待遇不高, 生源无保障。

目前出现地勘单位招人难和学校招生难的两难局面, 其根本原因是地勘单位地位和待遇不高。社会舆论也总认为, 地勘行业劳动强度大, 工作环境差, 工资和社会声望都低, 致使地质类专业生源无保障, 出现年年招不满的现象。

三、解决地勘单位人才需求的对策

针对地勘队伍面临的人才断层问题, 我们必须致力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带头人、管理人才和高级技工人才, 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优化职工文化结构, 壮大工程技术人员队伍。20世纪80年代初, 地勘单位每年分配大量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充实到生产单位, 为地勘队伍储备了一批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事制度的改革, 他们中部分人相继调离, 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近年来, 从院校招来的学生明显减少, 使专业技术队伍“续接”不上。因此, 通过双向选择、市场招聘、提供优惠政策等办法, 从大专院校和社会其他行业引进各类拔尖人才, 充实到地勘队伍中显得尤为重要。

2.企校联合培养专业人才。要培养高素质的、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甚至经济活动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就必须采取与国家院校联合办学的方法, 建立长久性的人才供求关系, 构筑起高智能人才资源的培育基地。地勘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 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广开教育培训渠道, 如增设本专科成人教育地勘专业;开辟地勘专业函授教育;开展地勘行业技术工种职业资格的培训和转岗培训等, 不断提升地勘职工队伍专业技术整体水平。我队近两年与相关院校联合, 选送了一批原学专业与地矿专业相近的优秀青年职工到相关院校, 进行地质矿产专业脱产学习, 一是解决地勘技术人员紧缺, 二是解决转岗和下岗人员, 逐步优化人才结构。这对于今后单位人才培育开发, 大有裨益, 这种做法值得其他地勘单位推广。

3.内部消化提高、培训在职职工。地勘主管部门要更加重视职工教育与培训工作, 加强职工教育年检制度, 保证占工资总额1.5%的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和落实。职工队伍素质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 职工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培训。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都不惜重金进行人才培训投资, 采用多种形式和渠道, 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全员培训, 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通过内外结合及各种培训, 提高全体职工的整体素质, 造就一流的干部、职工、技术人员队伍。海尔集团在创造名牌的同时, 提出人才战略, 通过严格的上岗培训、学习深造, 使职工队伍操作技能、文化水平、敬业精神得到很大的提高。海尔的领导每月都要给职工上课, 还经常聘请专家、学者来企业讲课。在这里, 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制度, 而且是职工自发的行动, 自身的需要。而在地勘单位, 在这方面重视不够。

4.采取有效的激励。地勘单位要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 留住人才, 就要为他们提供获得成就的机会, 给予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工作岗位,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地勘单位要制订一套职工教育奖励政策, 激励和支持地勘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实行新的用工、考评、晋升制度, 建立具有较大诱惑力的奖励制度和较健全的激励机制, 建立职工教育培养奖励基金等。把握好以上激励的因素, 才能激发人才迎接挑战的勇气和斗志, 引导他们积极行动, 为地勘单位创造更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5.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对人才在地勘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工作态度、工作状况和工作结果进行考察并客观分析, 对他们工作绩效进行公开、公平、公正地评价。依据考评结果, 进行赏罚、升降, 而且还必须通过工资、奖金等方式同物质利益相联系, 以便达到考评的真正目的。这样有利于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贯彻落实, 地矿业的升温, 地勘工作环境的改善, 通过加大力度引进人才, 实施事业留人, 感情留人, 待遇留人, 地质行业人才会逐步得到改善。

对昆明辖区部分县级支行职工

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刘文华

近年来,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 对于人民银行县级支行来说, 业务的更新、电子化进程的推进、职能的转变、以及窗口指导机制等都正处于一个不断实践, 不断探索的进程。在此背景下, 如何把握住职工的思想脉搏, 对于做好新时期基

层央行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不久前, 笔者对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所辖的部份县级支行的职工思想现状进行了调查, 现结合调查的情况, 就“如何把握住职工的思想脉搏, 做好新时期基层央行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本文探讨了地勘单位的人才需求的特点, 分析了行业人才短缺的原因并对如何解决地勘单位的人才需求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地勘单位,人才短缺

参考文献

[1]郑济阳, 李江天《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科学管理研究2000

[2]李绚《地质人才需求与对策建议》中国地质教育2008年第3期

[3]宋晓梅桂和荣《新世纪高素质地质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1

地勘单位财会制度改革刍议 篇6

1 地勘会计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地勘会计制度已经服务和支撑地勘经济改革和发展走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对推动地勘经济的快速发展, 加强地勘单位的经济管理和财务核算, 拓展服务领域, 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 提高地勘单位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地勘经济体制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地勘单位已进入经济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复杂化的阶段, 呈现出了一是经营服务的领域和地域分布广;二是管理层级不断增多, 甚至达到了五级管理层次;三是经营种类不断增加, 多业混营的交叉局面。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已开始难以适应如此繁荣的局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地勘单位涉足的服务和经营领域越来越宽广, 但在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中仍然五花八门, 难以妥善处理。如矿业权的评估、矿业权的转让、矿业权的投资等等的会计处理问题;地质勘探单位多元化投资企业的管理;上市公司的财务处理等一系列新问题的出现, 对于已经实施了多年的地勘财务会计制度提出了改革和创新的强烈要求。一是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已无法有效地服务和适应于地勘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需要;二是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处理制度来解决;三是如果抛弃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 目前又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制度来替代;四是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再不进行大的改革和创新就会阻碍地勘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2 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发展地勘主业, 加速资本运作

地勘单位财会制度与其他行业财会制度相比具有其特殊性, 一是具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特点;二是适合市场需要, 又具备企业会计制度部分特点。

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目标的具体化, 编制全面预算, 明确各职能部门管理目标, 为不同行业的经营实体的生产经营和成本核算提供指导, 盘活地勘行业的优势资产, 促进资本运作, 是地勘单位财会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近几年来地勘单位之所以取得快速的发展, 就是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积极推行了企业化经营管理的理念, 形成了一套适应自身特点和市场要求的运行管理机制。长期以来, 地质勘探单位是计划经济的附属物, 地勘单位的生产经营必须统统纳入国家计划之中, 国家拨款是单一资金来源, 地勘会计制度核算的仅仅是用于养队伍的专项拨款和数额很少小地质工作经费的, 即“事业部分”。九十年代中后期, 由于财政拨款不足, 为了地勘单位的生存和经济发展, 以事业单位资产为依托, 整建制投资兴办企业, 实际上, 将事业单位资产转化为国有企业资产, 这也驱使地勘单位由公益性向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变, 地勘单位生产经营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由原来单一国家计划内任务, 向市场多领域扩延, 国家投资的单一资金来源局面发生改变, 出现了资金来源多元化。而占地勘单位主要部分的业务是市场项目, 即“企业部分”。为了适应地勘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变化的需要, 必须建立以投资、生产、成本核算、利润等为基础的财务预算体系, 发挥财务管理在生产经营中的决策作用。

3 加强地勘单位的经营成本管理, 追求单位效益最大化

控制生产经营成本是地勘单位增加利润的最有效途径, 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保障。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所以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 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 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 不高估资产或收益, 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地勘单位应该按投资管理的方式, 选择采用“成本法”, 根据投资比例等决策生产经营活动, 而不应该“事企不分”, 简单的“汇总并表”。要充分考虑资金收益率, 核算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差值, 应参考企业会计制度, 全成本核算, 利用本利分析法, 制定成本管理目标, 进行成本控制, 降低单位成本, 追求单位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4 地勘单位财会制度改革的探索

地勘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与时俱进, 不拘一格。其一要坚持事业性质企业化经营的定位;其二要突出地质勘查行业不同与其他任何产业、事业的特性;第三不再搞地勘单位综合性财会制度, 就是地质勘查行业会计制度。地勘单位搞的非地勘业, 就应当注册登记, 取得工商业法人资格, 进行独立经营, 执行同行业会计制度, 适应事企分离的需要。同时, 应该从地勘单位性质的特殊性及普遍性出发, 结合地勘单位现处于的地位, 进行论证分析, 围绕如何做大做强地勘单位, 如何有利于地勘单位长足发展, 进行探讨, 而不是一味的探讨会计核算方式, 而探讨核算, 应考虑地勘单位长远利益和队伍稳定。地勘单位资产少包袱重, 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比例严重失调, 地勘单位背负的社会义务太重, 没有财政补贴, 更无法保证职工特别是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利益。属地化后, 应坚持“戴事业的帽子, 走企业的路子”的工作思路。一方面积极争取支持政策, 为地勘队伍的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地勘单位的改革, 通过改革建立适应过渡期地勘单位特点并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运作机制。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也应按照这个工作思路进行管理和搞好会计核算, 这也是基于地勘单位管理现状, 事业部分按照地勘会计制度进行管理核算, 企业部分按照相应行业会计制度来执行的, 各单位应该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 认真研究、探索适合本单位实际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

5 结语

地勘单位只有在引进现代企业会计的管理理念, 把成本管理和效益最大化当做地勘单位考核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 建立系统、科学的现代会计管理制度, 完善预算和核算相结合的会计运行体系;找准适合地质勘探单位的发展方向, 要提高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开展财务人员的定期培训和学习, 培养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认真研究、探索适合本单位实际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 使地勘项目管理和成本核算更加科学合理, 更好地为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摘要:分析了地勘会计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进而探讨了地勘单位财会制度改革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指出必须完善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 发展地勘主业, 加速资本运作;加强地勘单位的经营成本管理, 追求单位效益最大化;不断提高地勘单位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深入研究、探索适合本单位实际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 使地勘项目管理和成本核算更加科学合理, 更好地为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关键词:地勘单位,财会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孟书梅.浅析加强地勘项目的成本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 (27) :120-122.

我国地勘单位资金管理研究 篇7

一、我国地勘单位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利用效率较低

目前在我国地勘单位的资金利用的效率较低, 主要表现为筹集资金的利润率较低以及单位自身的利润率较低。地勘单位的管理模式比较僵化, 一直以来都是实行地勘单位只受所属地质队等二级单位垂直领导管理的模式, 而“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财务管理体制模式就使得地勘单位有很大的财务自由权, 上级财务部门的作用形同虚设。二级单位的经营与资金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就导致各自为政, 企业经营者都处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与其他单位调剂资金, 既无法形成资金的规模效益, 也形成了大量的机会成本, 如在有些市场机会来临时, 因各个二级单位不能形成合力, 白白错失机会, 错失良机。地勘单位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科研活动, 如果自有资金不足, 而又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获得, 就会直接影响到地勘行业的科技进步水平。此外, 地勘单位因为资金管理市场机制匮乏, 导致一些连年亏损的二级单位依靠上级财政的拨款勉强维持, 拖累了整个单位的经济效益及资金使用效益。

2、经营性资金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 经营性资金的匮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既有历史上形成的客观原因, 也有地勘单位自身资金管理能力较低的因素。因为体制原因导致地勘单位长期以来自身积累较少, 经济基础薄弱, 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经营生产中。另一方面, 地勘单位自身的资金管理能力则是造成经营性资金短缺的直接原因, 虽然各个地勘单位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但是仍显单一, 再加上在筹资过程中缺乏合理的规划, 往往造成筹集资金不足或者筹集资金成本偏高的现象, 资金筹集不足会直接造成生产规模无法按照预期实现扩大, 而筹资成本过高则造成地勘单位的资金链较紧张, 制约了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

3、资金占用严重

地勘单位资金占用严重主要表现在应收账款和存货在整个资产结构中占有较高的比例, 严重影响地勘单位资金的周转速度进而影响到盈利能力。据笔者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 许多地勘单位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资金比例高达总资产的50%甚至更高, 如果再将固定资产计算在内, 地勘单位能够正常使用的流动资金或者是能够迅速变现的资产比例不足30%, 直接导致地勘单位企业现金流匮乏。

4、资金流失严重

资金流失问题, 是我国地勘单位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 区别仅仅在于不同地勘单位的流失情况严重程度不同、流失的形式和流向不同。主要是因为地勘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薄弱, 长期以来接受计划指令为主, 同时由于地勘单位资产设备资产等名目繁多, 很多虽然货币化计量但却并未计入资产等项目, 给会计监管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我国地勘单位资金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造成上述地勘单位资金管理弊端的原因很多, 既有历史上形成的客观原因, 也有经营运行中形成的主观原因, 根据笔者在地勘单位多年的工作经历, 认为可以将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类:一是地勘单位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限, 现在很多地勘单位的决策层都是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作人员, 思想上相对保守, 市场竞争意识缺乏, “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二是许多地勘单位尤其是二级单位的经营承包过程中责权利不分明, 产权意识淡薄, 导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注重成本, 铺张浪费和原料损耗严重;三是地勘单位内部治理混乱, 激励机制缺乏的同时也没有严格的惩罚约束机制, 造成资产流失和浪费现象严重;四是地勘单位人员结构老化, 主要是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统一沿袭下来, 这部分员工的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造成人浮于事, 同时这些员工思想守旧, 消极耗时, 严重影响到了整个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精神面貌。

三、完善地勘单位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1、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财会人员的素质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经营效益, 尤其是地勘单位, 历史的原因导致资产账目不清, 有时某些项目的的处理标准掌握在财会人员手中, 为了杜绝因为财会人员因素导致的资金管理效率低下以及资金流失现象, 就要努力提升财会人员的素质, 包括了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地勘单位要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 如果自身师资力量不强, 可以委托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 同时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同时加强对财会人员业务的核查, 并从反面典型中督促财会人员警钟长鸣。

2、坚持财政集中化管理

现阶段多数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基本上都是实行财政统一管理, 但是真正做到统一管理的寥寥无几, 多数在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针对现阶段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 应该将财政分配权真正统一在地勘单位层面, 逐步削减二级单位的财务自由权, 采取集权式的财务管理体制, 所有资金都由管理单位统一划拨和调配,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资金的统一使用, 形成合力, 在遇到良好的市场机遇时能够调动大量资金投入, 抢占市场先机。财政的统一管理和资金统一调配能够安排较大比例的资金用于科技研发, 提高地勘单位的技术实力, 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技术优势。

3、加强资金收入管理

资金收支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并充分发挥资金的时间价值是充分发挥资金效用的关键。加强资金的收入管理, 一是要牢牢树立现金流的观念, 在对资金的实际管理中, 要有充分的统筹规划, 防止造成资金闲置带来财务成本或是筹资不足延误企业生产规模的再扩大;二是加强地勘单位银行账户的管理, 如有条件可以与银行合作推行内部银行制度, 所有的资金运动都通过指定的账户进行, 避免浪费和腐败行为的发生;三是完善地勘单位经营收入权益的会计确认, 能后有效的规避客户单位以及个人的信用风险。

4、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能力是反映包括地勘单位在内的所有企业市场竞争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 因此地勘单位也应将资金支出管理以及成本管理列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首先要树立现代企业的成本效益观念, 将传统的节省的成本控制理念转变为“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 以投入产出的眼光审视成本的发生;其次认真归纳总结, 掌握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的标准, 达到定额成本管理, 这种方法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要从与同行的对比、与其他生产环节的对比、不同生产单位的对比中总结出不同生产环节的相对标准化的成本支出, 以此来防止过度的浪费, 提高成本管理的成果。

5、加强资金的网络化管理

地勘单位长期以来都是粗放式经营, 资金管理效率低下, 资金的安全性也无法得到保证, 地勘企业要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 积极推行资金的网络化管理, 一方面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也可以保障资金的安全。如在整个地勘集团体系中推行网上资金审批制, 提前申请每周的用款计划, 经财务部门审核后批准, 通过网络汇款直接打入下属公司的指定账户。

四、结语

总之, 提升我国地勘单位的资金管理能力, 对于促进地勘单位良好经营, 建立具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资金管理体系, 同时更充分的迎接即将全面开展的事业单位改革, 更好的融入市场化的竞争环境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温宁.关于金融危机后地勘单位资金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 2010 (8)

[2]张艳春, 张芳蓉.浅谈地勘单位资金的管理办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 (6)

[3]戴林生.加强地勘单位财务资金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4)

浅谈地勘单位内部控制 篇8

一、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对内部控制重视不足

由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 将增加地勘单位的管理成本, 单位管理层因长期受计划经济等思想观念方面的影响, 自觉运用内部控制的动力不足, 往往只重视野外项目而轻视管理, 认为野外作业分队才是单位的重要支撑, 完成国家项目、实现找矿目标才是真正的为单位作贡献。重视财务控制和内部机构的建立和完善, 而忽视管理控制和内部控制的跟进与强化。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 使地勘单位忽视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即使认识到需要进行内部控制, 也仅仅认为是财务的事, 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多此一举, 把它当作是应付上级以及各种检查而制定的, 并没有把内部控制放在整个单位管理的高度来考虑。

(二)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目前, 基于上级部门规定, 地勘单位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制订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全或有关内容过时、不够合理, 侧重于财会控制, 忽略了地质勘查技术、投资等环节的控制。有些地勘单位的内部控制有章不循, 仅流于形式, 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 不管其执行情况如何, 遇到问题多强调灵活性, 使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三) 内部控制管理缺乏科学性

目前, 各地勘单位大多属于中、小资产规模, 在职人员不多, 管理模式多数采用队长负责制, 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地勘单位领导者习惯于用行政命令方式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对地勘单位各项业务不能实施科学的效的管理、决策。缺乏应有的内部控制措施, 也没有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地勘单位上级所管地矿局也相应给各地勘单位配有副队长、总工等, 但队长在领导班子中享有绝对权威, 造成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 队长的思想、决策直接影响着地勘单位内部控制, 地勘单位领导者集众多权力于一身, 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忽视内部控制, 甚至撇开内部控制, 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感觉进行管理, 缺乏科学性, 导致一些决策失误。

(四)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地勘单位管理者大多是由地质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缺乏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风险管理理念薄弱, 在向企业化转变的过程中, 对潜在的损失和可能的风险估计不足, 在管理地勘单位过程中, 更多地关注地勘单位的现状或考虑单位的短期效益和局部利益, 而对单位潜在的风险关注不够, 不能有效地避免或降低各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五) 信息与沟通渠道不畅

信息与沟通也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要素, 内部控制效果如何, 存在什么问题, 还有哪个环节需要改进等等, 这些信息都需要流畅地传达到单位管理层, 以便管理层根据反馈的信息做出决策。但大多地勘单位并没有这种意识, 地勘单位的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反馈, 沟通也不及时。

(六) 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需要建立一个监督机制, 不少地勘单位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 但监审工作仅局限于审核会计帐目, 只能是事后监查, 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机构执行职能的效率等方面, 却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做到事前和事中监督, 内部审计机构表面上是对单位最高管理层负责, 实际上独立性很差, 不能有效行使独立监督职权。内部审计机构的现状也不能满足地勘单位发展的需要, 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绝大多数人员是财会专业人员, 审计专业人员技术人员还相当缺乏。

二、加强地勘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 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地勘单位应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树立和更新现代企业新型管理理念。野外项目的实施固然能给地勘单位带来经济效益, 但如内部控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则可能导致职责不清、资金的浪费、甚至巨大的经济损失。正如古语所说“打江山易, 守江山难”。同时应成立内部控制制度建议小组, 统一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推进内部控制的跟进与强化, 使单位管理层与单位的兴衰息息相关, 激发单位管理层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协力, 内部控制才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地勘单位的内控制度应贯穿于单位的所有层面和各项工作, 包括内部管理和内部会计控制规章制度等一系列不同的控制活动, 如:野外项目控制、授权批准控制、职责分离控制、技术资料控制等。

在地勘单位管理中, 应重视内部牵制制度的实施, 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根据各项业务的不同, 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 规定不同的审批程序。定期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检验执行效果, 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 以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有效地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达到预期效果。

(三) 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地勘单位应实行科学管理, 对地勘单位领导者的职责权限做出明确限定, 避免出现权力过于集中, 内部控制失去应有的效能。同时根据地勘单位的特点和设置组织机构, 配备齐全的职能部门, 并注意科学地确定各部门的职能, 既要防止权力重叠, 又要避免出现权力真空, 做到各部门互相协调、互相牵制, 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

(四)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地勘单位应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保持一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现阶段地勘单位存在的风险主要是合同风险、投资风险。地勘单位应建立合同风险控制制度, 可以聘请律师参与, 对合同起草、审批、签订、改选监督和违约时采取应对措施的控制均制定严格的程序。抓好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确定审批权限, 对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应制定应对预案, 建立完善的投资分析控制制度。

同时, 地勘单位应设立风险管理专门机构, 对内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长处与短处, 对外分析外界的机会和威胁, 定期检查、评估单位运行过程中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等变化, 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将地勘单位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五) 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

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可以使单位及时掌握营运状况, 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 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地勘单位必须普遍进行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地贯穿整个单位的有效的沟通渠道。所有人员都能从自己的上层获得明确的信息, 认清自身的控制责任, 了解各自所担任的角色, 以及与同事的协调作业。同时, 单位管理层应尊重职工的心理需求, 加强沟通和交流, 减少与职工之间的隔阂, 形成强大的合力, 这样才能促进整个单位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六) 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 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其主要任务是监督本单位经营活动是否按照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和计划执行, 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等, 以便加强经济管理、强化内部控制。

地勘单位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着力抓好内部审计机构, 配备有良好素质的审计人员, 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直接对管理当局负责并在业务上直接受其领导, 而且必须赋予足够的权力, 以充分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促进内部审计的职能从以监督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 从财务审计拓展为管理审计, 从而, 促进内部审计的重心趋向于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审计, 充分服务于组织机构管理。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1年第1期

[2]、刘慧;谈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山东国土资源;2006年第8期

地勘单位经济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9

回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我国地质找矿事业有过辉煌的业绩和丰硕的成果,也有过低谷和阵痛。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以后,地勘事业迎来了春天,在实施找矿突破战略中迅速崛起,旌旗高扬。从地质找矿中的一次次重大发现,到矿业权的运作,从矿业开发上的一次次突破,到地勘延伸业的全面开花,无不折射出全国地勘队伍的思想解放和敢为人先的胆识,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地勘人的智慧和心血。

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企业化经营改革以来,全国各地勘单位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不断扩大服务领域,艰苦创业,谋求发展,增强了适应市场能力,保持了队伍稳定,取得了新的成效。但是,由于地勘单位长期吃皇粮,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人们的市场观念淡薄,等待上面的政策,观望形势的发展,盼着总有一天能“东山再起”。另外,再加上地勘单位队伍庞大,欠账多,技术装备落后等,给企业化经营,进入市场竞争造成一定困难。因此,地勘单位经济要有所发展,必须在更新观念、强化素质,提高技术、改善设备和广开门路、拓宽渠道上下功夫。

二、地勘单位经济现状

(一)经济规模小,财政状况差

经济规模小,经济实力不理想是基层地勘单位的典型特点。详细考察当前基层地勘事业单位就会发现勘查项目非常少,资金积累的底子也非常薄弱。加上财政拨款少,在实际工作中不仅不能投入足够的资金完成正常的勘查工作,而且还不能满足职工的基本需求。基层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捉襟见肘,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这种情况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来解决。

(二)面对分类改革,难以抉择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在这个大前提下,地勘事业单位面临着走事业还是走企业路子的抉择,选择事业或者是企业各有利弊。选择企业路子就需要自负盈亏,实际工作会面临更多挑战,企业将无法得到财政拨款。选择走事业路子,虽然能够得到财政支持,但也存在着拨款不足、人才培养和引进受体制限制等问题。

(三)融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地质勘探行业的融资主体是大型矿山企业。这些企业通常是通过贷款形式取得资金,筹资渠道相对较窄,筹资困难严重限制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基层地勘事业单位面临的情形更加复杂,往往通过与矿山企业进行联合勘探的协议合作方式来解决勘查资金不足的问题。相比较而言,国外地质勘探行业有多种融资主体,也决定了多种融资方式和多元化的投资路线,使得地质勘探企业本身受到的限制非常小。解决企事业单位融资难的问题是实现基层地勘事业单位转型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进一步推进分类改革的重要前提。

(四)现行管理体制影响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基层地勘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表现最为典型的问题就是缺乏弹性。当前地勘事业单位的机械条例严重限制了生产力的健康发展,严格的分类机制使得基层事业单位很难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来变更机制体制。这样一种严格的管控方式实际上是割断了地质勘查同地方经济以及区域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国家按照行政区划来配置地勘队伍的行为,实际上是把地质勘查生产力同地质条件相脱节了,在这种背景下地质勘查队伍长期处于低效益的境地,勘查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五)地勘单位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勘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人才,同样的,企业的发展也需要不断补充新的人才。任何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没有人才,组织就不能取得长远发展,更谈不上不断进步和自我完善。对于地勘单位来说,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单位的长远发展。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不少地勘单位的人才十分匮乏。有的企业虽然有一些专业人员,但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培训,经验也不够丰富,责任心不强,不能履行好作为一名地勘人员的基本职责。地勘人员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单位利益和国家利益总体上讲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发生冲突。当单位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员工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三、完善地勘单位经济的对策

(一)提高职工基本素质

国家是由人组成的,人才的多少与质量好坏也决定着国家的发展。要想大力完善地勘单位经济现状,必须加强对职工的能力培训,提高职工的全面素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勘工作从内容到形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对职工的学习能力和适应变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能力是每个企业都很看重的,职工不但要将所学到的理论很快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上,还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融入企业,融洽地协调人际关系。诚实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对地勘行业更是如此。地勘工作要经常处理一些很繁琐的细节性问题,这就要求职工要有踏实的工作态度,具备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并愿意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总而言之,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全面素质,增强职工灵活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不断巩固自身的基础知识,培养职工的责任心和创新精神,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二)完善更新技术设备

目前,各勘单位普遍存在着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的现状,适应不了市场竞争的局面,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地勘单位属地化后,逐渐会由国家的事业单位转变成企业,全面走向市场自谋发展,自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地勘单位的优势,提高技术,改善设备也成了地勘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就拿工勘桩基施工来说,90年代曾红火时,但其科技含量不高,外行人一学就会,又不及时更新设备、改变工艺,现在很多单位这一优势己不明显,仅在苦苦支撑,无太大的发展前途。因此,地勘单位只有提高技术,改善设备,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

(三)全面拓宽经济渠道

地勘单位由原来单一的地质找矿转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这也是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地勘单位以前那种单一的、封闭的地勘经济,再加上目前国家对其投入的减少。几十年老一样,死守“阵地”,一条道走到黑现象,使地勘经济发展滞后。目前,地勘经济己形成以地质调查、工勘施工、矿产开发和多种经营四大产业。这四大产业形成了地勘经济发展的支柱。但是,由于地调项目任务逐年减少,工勘施工竞争激烈,矿产开发举步维艰,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走多种经营的路子,广开门路,拓宽渠道,多路“出击”,这样才能适应市场,占领市场,以促进地勘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各地勘单位围绕“三产”求发展,诸如,有的创办了工厂及各种来料加工,有的办起了酒店和宾馆等,结合各自实际、市场动态,想方设法调整经营,确定自己在市场的位置,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能力。

(四)健全内部激励机制

针对基层地勘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存在的效率不高、员工积极性不强等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一是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的绩效管理考评体系,实现对项目、单位、团队及个人的全方位绩效考评,在工作中要把考评结果当作激励依据,要不断深入绩效分配改革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取消单位的行政级别,正真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机制,对于形成整体干事业的氛围有很大帮助。

(五)不断完善保障机制

地勘行业本身是一个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有着自身发展规律和显著特点的行业,为了保证基层地勘事业单位能够长足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尽量争取大的地勘项目,保障勘查资金的“源头活水”,这对于实现基层地勘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又要根据公益性地质勘查单位的自身特点,借助社会商业性保险平台,建立起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号角的吹响,地勘事业单位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当前基层地勘单位面临着全新形势,经济发展存在不少问题,加强基层地勘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化地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地勘单位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地勘单位现状,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完善措施。

关键词:地勘单位,经济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徐铭阳.关于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思考[J].煤炭技术,2011

[2]杨长健.浅议地勘行业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J].中国矿业,2010

[3]肖兴国.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十大关系”[N].邵阳学院学报,2008

上一篇:电影的网络未来下一篇:中国女排里约奥运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