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行业(精选9篇)
地勘行业 篇1
企业要生存、要保持可持续发展, 关键是要通过管理找到知识创造、传播和运用的最佳途径。而知识的产生与应用归根结底离不开高效率和高素质的员工。也就是说, 国家之间的竞争, 企业之间的竞争, 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 资源的合理配置, 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人才来实现。
归纳起来, 人才是指在企业中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 为企业带来知识资本和货币资本快速增值, 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人才的范围从职业上界定, 有企业管理人员、研发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职业技能人员等。
1地勘行业人才资源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矿业逐渐走出了“泥沼”, 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近2年, 铜、金、铁矿石、电解铝、镁、稀土以及煤炭、石油等产品的价格涨势较好, 自然带动了上游产业—勘查业的升温, 从而引发地勘企业对人才的更大需求。但当前出现一种怪现象:地勘行业变热了, 地勘队伍承担的项目增多了, 地勘队伍需要做的工作也多了, 但从事地勘行业工作的人却减少了。
(1) 地质人才供应严重不足首先是源头不足。
对于这个问题, 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赵克让认为:“这几年, 地质人才缺乏与前几年原地质院校专业设置减少、合并院校、招生规模缩小有关。目前, 在全国高等院校中仍保留‘地质’二字的只有我们一家, 像原来的长春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西安地质学院等, 合并的合并, 改名的改名, 为什么呢, 还不是因为挂着‘地质’二字就缺少生源, 挂着‘地质’二字的毕业生难找到工作!这些学校也是迫于无奈, 不然招不来学生, 完不成招生计划!虽然这2年地质人才开始走俏, 但还仅仅是有工作可干, 还不算是稀缺资源, 学生经常拿自己与金融类、IT类人才相比较, 仍然觉得干地质工作不划算, 不仅待遇低, 工作环境也差。由于这样的观念依然盛行, 所以, 每年我们的地质类专业生源都不足。前2年, 纯粹地质类专业每年只能招2个班, 现在随着需求增长, 我们也不敢大胆扩招, 仅招4个班, 就算毕业之后都到地矿系统去, 200人左右显然不够!然而在这些院校中, 新设的经济类、金融类、外语类、计算机通信类、管理类等热门专业的招生规模大多超过地质类专业。”赵校长的这一看法应引起大专院校和主管部门的思考。
(2) 地矿行业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前几年我国矿业体制开始发生变革, 再加上整个世界矿业经济不景气, 对我国矿业造成了不小冲击。一方面, 矿业体制改革, 打破了国家大包大揽地质工作的状况, 开始实行公益性地质与商业性地质分开运营的机制。各行业地勘单位要改制转企, 走向市场。各类大中型国有矿山也要市场化寻求资源。另一方面, 旧体制下带来的各种隐性问题开始显露:各地勘单位人员包袱沉重, 设备陈旧, 经费短缺, 市场意识薄弱;各类矿山后备资源匮乏, 人才断档, 资金短缺。20世纪90年代后期, 对于地勘企业来说, 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当时, 煤炭企业和地勘企业职工大多数月领不到工资, 有些连最基本的生计问题都无法保证, 许多专业技术人员迫于无奈只好改行或者跳槽。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对55家煤炭企业的调查, 这些企业每年调出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约3 000人, 技术工人调出多达2万人。有色、钢铁、勘探等行业也频频传出人才流走的消息。
工作环境差、待遇低, 只是导致地勘单位招不到人才的表面因素,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国家政策的导向问题以及地质工作本身的职业声望偏低。过去, 国家提倡“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的精神, 赋予了地质工作者很高的社会声望, 民众认同度高。而现在不同,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 个人的价值体现在创造财富上。
2人才问题的影响
人才紧缺、断档等问题若不能彻底改变, 必将会严重地制约地勘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来说, 不仅导致关键岗位的空缺, 给企业增加经营成本, 而且还会给竞争对手提供一定机会, 从而削弱自身市场竞争力。对员工个人来说, 频繁改行或跳槽, 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3对策
地质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 是着眼于长远、为国民经济服务的行业, 在某种程度上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目前, 地勘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 正面临着新的机遇期, 正处在上规模、上水平、大发展的“门槛”阶段。在行业结构调整过程中, 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如何, 是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的关键, 也决定着地勘单位在市场竞争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创新依靠的是高素质的人才, 谁拥有了一支更优秀的人才队伍, 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视地勘人才, 调整、充实人才队伍, 不断提高人才整体素质, 使之发挥最大效用, 方能推动地勘企业快速发展。要使人才与企业共同成长, 实现共赢, 就必须有一套制胜的人才战略。根据地勘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对地勘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并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 留住人才并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市场开发等人才在地勘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是地勘企业的当务之急。
(1) 引进人才。
人才的引进关键是选择性与前瞻性。“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首先要保证源头。要时刻注意人才市场动向和大学毕业生双向交流会, 对本企业确认需要和将来的发展战略中需要的人才类型要密切关注, 做好需求预测和规划, 做到心中有数, 适时引进。尤其在新市场开发之前和新项目上马之前要未雨绸缪, 有针对性地选拔并引进核心技术人才, 甚至学科带头人。这样就把握了人才先机, 从而把握市场先机, 一旦市场成熟, 资金到位, 则水到渠成, 事半功倍。
(2) 辨识人才。
“名骥未驰与驽马相杂, 必须要驰而试之, 方知马性。不赛何知其能千里也?”哪匹马跑得快不是谁认为的, 更不是谁指定的, 而是在实际比赛中表现出来的。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 在实际工作中, 能出成绩、能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的, 就是人才。看重能力与业绩, 先识而后用, 才能避免误用和滥用。在辨识的过程中, 既要充分认识人之所长, 也要识人之所短。
(3) 使用人才。
充分用人之所长, 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人适其职, 职得其人。坚持以素质论人才, 要防止能力差却擅长钻营的人受到重用。速度快的马用其速, 速度慢的用其负重, 不快不慢的用其耐力, 尽其所能, 方为上策。根据环境的变化, 出台充分激发人才创业创新积极性的分配和激励政策。以贡献论功过, 在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的基础上, 注意长效和短效相结合, 个人和团队相平衡, 优先体现效率, 其次兼顾公平。
(4) 宽容人才。
不能忌才避贤, 要心存公正, 胸襟宽大。要有“厚德载物”之德和“海纳百川”之大。“美玉有瑕, 瑕不掩瑜。”著名数学家纳什在患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期间, 普林斯顿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直至他病情好转, 1994年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要允许人才的个性和异议, 甚至允许犯错误, 为人才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
(5) 培养人才。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 组织的首要目标是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 最终目标是实现组织与人才的双赢。企业要舍得投入, 营造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地勘企业由于前几年的经济低谷, 在这方面欠账比较多。对可塑性强的人才进行培训, 进一步提高其素质和能力, 拓宽知识面, 逐步建立一支适合本企业的高效适用的人才队伍, 防止队伍出现创造力枯竭等现象的发生。
4结语
国家因人才而兴盛, 企业因人才而繁荣。地勘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只有以人才为龙头, 为人才展示才华创造环境、构筑平台、提供发展空间, 努力鼓励和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干好事业, 真正以事业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感情温暖人才、用待遇留住人才, 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摘要: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和作用, 分析了地勘行业人才资源现状及人才紧缺对地勘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结合地勘企业人力资源实际, 提出从引进人才、辨识人才、使用人才、宽容人才、培养人才五方面着手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和相应措施。
关键词:地勘行业,人才管理,人力资源,企业改革
地勘行业 篇2
一、地勘行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
1.资金筹资风险
地勘行业为了能够满足市场体制改革以及企业化改革的要求,不断涉及地方经济,建立投资、矿业、房地产、矿山服务等方面的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同时再加上专业人员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导致很多投资项目失败,不断产生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地勘行业走入周期性困难的背景下,加之地勘行业的优质资源较少,增加了地勘行业的发展难度,其资金筹集能力也自然下降,并极有可能造成恶性循环。
2.资金投资风险
由于地勘行业决策的不合理,导致许多地勘单位的权利泛滥,得不到有效的制衡,同时勘探行业内部的审批程序不完善,授权不合理,项目投资不科学,其主要体现在部分项目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导致投资成本不能得到合理的收回。除此之外,勘探行业在生产之前,需要编制合理的预算,以此估计相应的资金扶持。为了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扶持,勘探行业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在投资过程中,勘探行业缺乏对设备采购的深入研究,同时再加上信息和数据的缺乏,使得地勘行业做出的决策不合理,这严重导致了设备的闲置,对资金的收益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得资金日益紧张。
3.资金回收风险
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风险。例如,有的地勘单位针对于现金流预算不合理,对于资金的使用也没有指定严格的控制措施,资金管理质量偏低,缺乏计划,使得资金的利用率不高。同时再加上地勘行业的工作人员受到计划经济的深远影响,没有树立正确的资金成本意识,资金的使用和调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地勘行业对于资金的回收,缺乏有效的管理,有的项目无法及时进行结算,从而形成坏账,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资金的及时回收。
二、相应的应对措施
1.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风险预警系统以及应对机制
地勘行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的情况和特点,建立相应的财务分析系统以及动态的预警系统。对于地勘行业而言,其财务分析系统的分析指标主要包括有资金使用率,偿还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并结合实际,进行合理的纵横向分析。另外,还需要建立动态的预警系统,科学有效的分析当前一些不合理的趋势和指标,预测其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影响。此外,还可以根据已经出现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控制,建立责任制度,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奖惩,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风险控制能力。
2.分析现金流风险,降低资金风险
财务预警机制可以对地勘行业的风险进行分析、判断和识别,为相关人员制定应对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地勘行业需要对现金流风险进行正确的判断。承揽市场项目时,对于垫资施工、资金难以回收的项目,要着重加强分析研究,提前做好项目预判,坚持“现金为王”理念,不盲目介入开展工作,以确保现有现金的安全。由于地勘行业所涉及的单位较多,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再加上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子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现金流量也较大,因此容易导致较大的现金流波动,而这种波动能够影响到地勘行业的发展。对此,地勘行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并根据现金收入、使用计划、投资流出等编制正确的预算,以此降低资金风险。
3.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
地勘行业的资金来源之一便是预算资金。为了能够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的控制,就需要严格控制预算管理,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地勘行业需要提高预算资金的控制力度,确定预算目标,并根据行业发展方向以及相关的政策编制预算,以此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在效率和节约的原则下,减少资金的损失。同时,地勘行业需要根据预算效果,对其中的偏离项目进行分析,寻找原因,落实每个岗位人员的责任,重视预算效果的反馈,提高预算的编制质量和效果。
4.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地勘行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授权和审批等环节出现了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地勘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地勘行业过于重视生产而忽略管理,对某些业务可能会进行特殊的处理,因此导致违反相关的规定。对此,地勘行业应该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规范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利,实施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约束,帮助他们树立责任意识。
5.加强应收款项管理
地勘单位应加强应收款项管理,严格控制信用管理,对客户进行资信评级分类,对资产负债率过高、资不抵债、信用不良、回收无保障的项目不承接;对以前的款项建立债权对账档案,如承担单位应从法律角度向欠款客户发询证函,避免出现超过法律时效的情况发生,建立应收款项奖惩相关制度,保证项目款的追索权,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勘行业想要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就需要正确认识到财务管理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掌握其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才能促进地勘行业实现长期发展的目标。
作者:胡乐文 单位:青海煤炭地质一○五勘探队
参考文献:
湖南省地勘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初探 篇3
历史沿革
湖南省的地质勘查行业发展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时候,全省拥有从业人数3万多,将近60家地勘单位,分别隶属于湖南省地矿厅、有色湖南地勘局、湖南煤田地质局、中国石油地质局、核工业中南地勘局、武警黄金部队、建材湖南地勘总队、湖南石油化工地质队、轻工盐业勘探队和冶金长沙地调所。从管理体制上,所有这些地勘单位全部属于事业单位,由财政拨款执行对应主管部门下达的地质勘察任务。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湖南省地质勘查体制就开始酝酿改革。1995年1月,原国家地质矿产部批准成立地矿部湖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负责管理原湖南省地质矿产所属队伍。省地矿厅和湖南地勘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种职能、分轨运行的管理体制。
在省政府的安排下,1999年湖南省地质勘查行业进行了第一轮改革。湖南省地矿厅、有色湖南地勘局、湖南煤田地质局和核工业中南地勘局全部属地化,其中湖南省地矿厅更名为湖南省地矿局(两块牌子并存),有色湖南地勘局改名为湖南有色地勘局(归口省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管理),核工业中南地勘局改称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以上三个局以及湖南煤田地质局全部为省直属事业单位。
属地化以后的地矿、有色、核工业和煤田四个地勘局是湖南省省管地勘队伍,也是我省地勘队伍主要组成部分。根据2005年省国土资源厅的统计报表以及省财政厅和国土资源厅联合调查组的调查报告,湖南省共有地质勘查单位78家,其中省管四局下属的二级单位61家,人数达到41925人(其中在职职工19236人)。
现存主要问题
湖南省的地质勘查管理体制与全国的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存在相同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所有制形式单一,产权关系不清。湖南省的地勘单位以事业型为主,这些事业型单位全部属于国家所有制。在这种单一的所有制形式下,由省局任命的经营者代表国家管理地勘单位,经营者只对上级负责,经营成果的好坏与经营者个人利益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职工的劳动、地勘单位的发展和职工个人利益没有密切的联系,导致职工不关心单位的管理,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造成地勘单位缺乏活力。
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湖南省的地勘单位管理体制既不是纯事业单位,也不是纯企业体制,而是一种事业向企业过渡的体制。
事企不分、事企混合。地勘单位现行的管理体制,是事业与企业之间的过渡类型,即事企混合型。地勘行业将公益性和商业性混在一起运作。其中由财政预算出钱,为矿山企业找矿、勘探,造成了矿产勘查和开发的脱节,使许多耗费巨资探明的矿产,难以开发利用,形成资金的积压;同时也加重了中央财政负担,并扭曲了矿产品成本。
理想管理体制模式的构建
怎样构建我省新的地质勘查体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内涵,二是我省现有体制的实际情况,三是国内外已有的经验。
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范围的确定。公益性的地质勘查应该负责到什么程度,公益性地质勘查的工作范围是哪些?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所有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归全民所有的条件下,考虑到矿产普查的风险程度较高,一般企业难于承受,建议对所有矿业勘查而言,普查阶段划为公共管理;对于急需和紧缺矿产,可以考虑将详查甚至勘探工作划为公共管理范畴。无论对何种矿产,都必须在形成矿业权以后才取过征收资源使用补偿的方式进入市场,由企业接手进入下步的勘查和开发工作。二是基础地质调查(包括地图、地层、构造、水、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矿产普查和两种资源的详查和勘探工作。
改革以后湖南省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组织结构。公益性地质工作应该由政府部门承担,而商业性地质工作则由民营资本完成,因此,公益性地质队伍和管理体制组织可以按如下结构组建。
业务上国土资源厅下辖矿产勘查处、基础地质调查处和地质环境处,它们均为行政单位。
辅助处室的设计方面,需要有两个单位负责管理公共地勘投入的产品,分别是矿权处和资料中心。根据矿业权的属性和国外的惯例,矿权处为行政管理单位,资料中心为非营利事业单位。考虑到矿权的市场运作,建议在矿权处下设立一个矿权市场运作中心,其功能相当于现在的土地产权交易中心。为了减少机构重复,建议将矿权市场运作中心和土地产权交易中心合并共同成立国土资源产权交易中心。
基础测量处统一负责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的计划、验收、鉴定、统计和财务管理运作,包括制定基础地质调查作业中心以及作业中心成本(费用项目和开支标准)、项目财务预算安排。以及项目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
矿产勘查处统一负责公益性矿产勘查项目的计划、验收、鉴定、统计和财务管理运作,包括制定矿产勘查作业中心以及作业中心成本(费用项目和开支标准)、项目财务预算安排以及项目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
地质环境调查同样属于基础地质的内容,是公益性事业。在日益重视环境保护,注重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的今天,在国土资源厅下设立单独的地质环境管理处是很有必要的。
无论是基础地质勘查处还是地质环境处都必须有专业队伍的支撑才有可能正常地开展工作,省地调队就是这样一个组织。
地质勘查体制改革的方案与实施
一是将现有四个局中的某个局或几个局分别改革成为省地调队和若干个普业性矿产勘查公司,剩下的人员和未被选中的几个局实行分流、转向、市场化,我们将这一方案称之为“转改方案”。
二是将现有的四个局完全并成为一个局,然后通过剥离和重组形成新的省地调队和若干个商业性矿产勘查公司,这一方案权且称之为“并改方案”。
三是现有的四个局分别或在自愿基础上实行企业化改造,成立若干个商业性矿产勘查公司,同时投资新组建一个省地调队,人员面向全国实现招聘,重点优先来自四个局的优秀地勘人才,这一方案可称之为“建改方案”。
四是选择性地从现有的各个地勘局中成建制抽调若干个勘探队组成省地调院,然后让这四个地勘局分别或在自愿基础上融合后实行整体化企业化改造,成立若干个商业性矿产勘查公司,这一方案可称之为“调改方案”。
为了寻找最优方案,我们就以上四种方案进行了评价,评价的方法是请专家就四种方案在稳定性、安全性、公平性、效果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增长性进行优劣排序,得出的结果是建改方案-转改方案-并改方案-调改方案。而单从公平性和增长性来分析的话,结果是:并改方案一建改方案一调改方案一转改方案。在两个排序中,建改方案分别排1和2,总是比较靠前,而其他方案的排序前后变化都较大,因此,我们认为建改方案是最佳的改革方案。
地勘行业税收筹划浅析 篇4
一、我国地勘行业税收筹划的基本状况
一九九九年, 我国对地勘行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经过改革后的地勘行业逐渐实施属地化的管理模式[1]。与此同时, 地勘单位也逐渐进行市场化改革, 从原来的事业单位慢慢地变为企业, 市场化改革之后, 地勘企业不得不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因此, 地勘单位也需要向国家缴纳税款。
在地勘企业的运行过程当中, 地勘企业往往是通过为其他施工单位提供工勘施工服务来赚取利润, 根据地勘单位的业务范围, 地勘企业需要向国家缴纳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除了这两种税务种类之外, 其他税种地勘单位很少会涉及到。
下图体现了税收筹划的基本流程。
二、对企业的营业税进行科学筹划
(一) 和建筑施工单位签合同时对营业税进行筹划
根据我国税法对营业税的规定, 营业税主要指的是企业在签订合同的时候, 需要依据工程业务为国家缴纳百分之三的营业税额[2]。工程承包单位往往是不需要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建筑工作的, 工程承包单位主要负责对施工的各个单位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当然, 根据我国税务法的规定, 工程承包单位也需要缴纳相应税额,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 承包单位则被看成是服务单位, 并根据服务业的行业特征, 缴纳百分之五的税收额度。
(二) 进行“税前扣除”的税收筹划
根据我国税法的规定, 企业进行缴税的计税营业额应该是企业所有营业额, 然而, 在税收具体活动当中, 我国税法又做出了一些特殊规定, 通过这种调整, 从而满足不同行业的发展需要, 照顾到不同行业的发展特点。在地勘单位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 税收筹划人员需要对这些特殊规定进行研究, 并结合地勘企业实际情况, 利用这些减税政策为地勘企业的税收筹划进行服务, 为地勘企业节省更多税收开支。例如, 在《营业税暂行条例》当中就对一些“减税”措施进行了描述, 其中规定, 承包单位在缴纳税款的时候, 承包单位的计税营业额应该将分包给他人的承包额从总的计税营业额当中扣除去[3]。
(三) 对税目税率进行科学筹划
对于地勘企业来说, 地勘企业在运行过程当中包括不同的营业业务, 这些营业业务主要分为两种不同情况, 第一种在性质上被划分为服务业, 这些业务分别是勘察业务、测绘业务以及测试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业务在纳税过程当中, 应该按照服务业纳税标准进行缴纳税款, 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 服务业的纳税标准则为百分之五。除此之外, 地勘单位另一大类的经营业务则被划分为建筑行业, 这些业务则包括水井业务、护坡业务以及建筑基础施工业务, 同样, 依据税法的规定, 建筑行业需要缴纳百分之三的税率[4]。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在税收筹划的过程当中, 对这些业务进行区分对待,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为地勘企业节约很多税收开支。
二、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科学规划
与营业税有很大不同, 企业所得税是针对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所获得的营业额进行征收税款的行为, 当然, 企业通过其他方式赚取的利润也需要缴纳营业税, 然而, 在缴纳税款的时候, 也可以对一些税法规定的可以进行扣除的项目进行扣除[5]。
(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来减少企业所得税税额
通常情况下, 在对折旧方式进行选择的时候, 需要考虑到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需要对折旧的方式进行选择, 其次还要对折旧的年限进行相应估计, 最后净残值也是应该考虑到的问题。
在折旧方法选择当中, 首先需要了解到折旧的一些方法, 根据我国税法相关规定, 通常情况下, 折旧法主要包括三种基本方法。首先是平均年限法, 其次还包括工作量法以及加速折旧方法[6]。其中, 加速折旧方法主要指的是在对企业征税时, 可以将税收分为前期和后期两种征税情况, 在前期对企业进行征税的时候, 可以多一些折旧, 在后期的时候可以选择进行少一些折旧, 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使企业在前期的时候少交一点税额。当选择好折旧种类之后, 还要对折旧年限进行确定, 对于不同的年限, 我国税法都做了相应规定。最后, 还应该对净残值进行估量, 通常情况下, 残值比应该被控制在百分之五以内, 但是根据不同企业的经营情况, 可以对一些特殊部门进行特殊规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 地勘企业一定要对这些特殊情况进行考虑, 为企业节省更多开支。
(二) 对存货计价方式进行选择, 为企业减轻赋税
在企业运营过程当中, 存货也是会经常遇到的现象, 根据国家税法规定, 对企业存货进行征收税款的方法也具有很大区别。在通常情况下, 主要包括加权平均法以及移动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这四种最基本方法。通过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对企业原材料和企业货物进行计价的话, 存货的价格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均衡, 不会出现过大的浮动, 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使企业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从而使企业的利润相对来说比较均衡。由于市场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 在对存货进行计价的时候, 还需要对市场因素进行考虑, 在市场价格上涨的时候, 通过后进先出法可以使企业的存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降低, 然而, 当市场物价下降时, 这个时候就需要采取先进先出的方法来降低存货成本。
(三) 对成本费用进行区分为企业降低赋税
1. 严格区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根据我国税法相关规定, 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 做广告支出所花费的费用低于企业营业额的百分之二, 那么, 在对企业征收税费的时候, 广告费支出可以相应地从营业额当中扣除去[7]。同样道理, 如果企业进行宣传的费用低于营销额的千分之五, 那么在对企业进行征收企业所得税时, 可以相应地将宣传费从企业营业额当中扣除去。
2. 及时清除企业的坏账和损账。
根据我国税法规定, 超过三年以上的应收款应该被看做是坏账, 在地勘企业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如果不及时对企业的坏账和损账进行清除, 企业就会相应地缴纳企业所得税, 减少企业的收入。
三、结束语
在我国税法当中, 对一些特殊情况做出了相应地规定, 如果企业在税收筹划的过程当中能够对这些规定及时考虑到, 就会为企业节省大量的税收开支, 增加企业收益。
参考文献
[1]王小焕.税收筹划在地勘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C].//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461-465.
[2]于崇玲.地勘单位的“营改增”的税收筹划[J].科技与企业, 2014, (14) :114-114.
[3]赵晓莉, 赵德彦.利用税务筹划促进房地产行业经济发展的探究[J].山西建筑, 2014, 40 (13) :257-258.
[4]朴勇胜.长城钻探公司海外业务税收筹划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 2009.
[5]刘定宁.BGP国际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研究[D].河北大学, 2013.
[6]陈晓芳.营改增对勘察行业的影响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 2014, (16) :138-139.
论地勘行业财会工作的职能转变 篇5
2014年10月27日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4+1”全面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思路, 再一次将财会工作中管理会计的职能提到了相当高的位置。对于地勘行业而言,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时代传统企业观念的影响, 加上本身我国与西方财务会计接轨的时间就较晚, 我国地勘行业大部分单位的财会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财会职能阶段。地勘财会工作职能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的转换目标是什么, 如何实现职能转变, 成为我们每一个地勘财会从业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地勘行业财会工作转变职能的必要性
财务部门是经济管理的龙头部门, 财务工作职能不明晰, 岗位职责不明确有效, 财务人员缺乏经营管理意识, 将导致整个地勘单位的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和战略的缺乏, 在地勘事业单位改革的当前也会严重制约地勘单位资产经营、规模扩张、适应市场、管理目标的实现和经济效益的改善提高。尽管地勘单位经历了黄金十年的飞速发展, 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但大部分地勘单位还徘徊在打工经济的地位上裹足不前, 地勘行业市场好的时候, 可以依赖从矿业公司处得来的合同赚得工资, 地勘市场形势不好, 又没有及时战略转型, 就很可能会面临90年代末发不下工资或者依赖政府拨款维持生计的局面。而那些被划为二类或者完全转企的地勘单位, 将独自面对市场大浪的洗礼。可见, 地勘行业应该重视财务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型升级, 及时由核算服务型向强化监督管理、风险控制、战略调整等拓展, 真正起到财务人员该有的作用。
三、地勘行业财会工作职能现状
(一) 地勘行业普遍只重视财会工作的核算职能, 轻视财会工作的管理职能
地勘行业普遍对财务工作的管理职能重视程度不够, 认为企业的效益是靠生产部门干出来的, 不是靠财务人员管理出来的。与此同时, 大多数财务人员的日常事务被大量的录入、记账、出报表、报税等基础核算工作牵跘, 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关心报表对使用者有没有价值, 管理者需要财会人员怎样的帮助, 未能有效地参与单位的经营决策等, 也造成了管理层对于财会工作职能的认识偏见。
(二) 后勤管理部门职能不明确, 组织架构不清晰, 单位内部控制的职能被财会工作一肩挑
因为财务工作贯穿整个单位的整个业务流程, 财务工作在单位内部控制流程中也的确处于比较核心的位置, 但是在组织架构不清晰, 特别是后勤管理岗位职责划分模糊的情况下, 财会人员就会被打着“服务和配合”的旗号任意遣使和代劳。比如, 如果资产管理或者使用部门未能通过自己的实际调查形成资产盘点记录, 而要通过查询财务记录形成盘点表, 财务人员就同时成为了资产盘点的运动员和裁判员, 管理走过场走形式。这样的结果, 一方面内部控制走了形式, 没起到真正作用, 另一方面也占用了财务人员的宝贵时间, 财务工作水平上升不到考量单位经营管理措施、财务战略管理的高度, 不利于财会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
(三) 地勘从业者对财会工作的服务职能理解偏差较大
财务会计理论中的会计职能是没有所谓的“服务职能”的, 之所以在地勘行业中, “服务职能”被提及的如此重要, 其原因在于:财务工作服务于单位经营管理。主要应体现在提供及时有效, 针对性强的财务、决策报告、管理建议等。但有些单位或者部门却有意无意将“服务”理解为就是简单的低水平的及时报销、及时收付款等基础性服务型工作, 甚至有时为了所谓支持业务工作, 财务人员要做出弱化监督职能, 专业素养和会计从业原则对于地勘主业的让步, 甚至要帮忙打政策法规的擦边球。
(四) 财务岗位未能依据职能不同而设置
在财务工作安排中采用“大包干”, 未能依据职能不同设置财会岗位, 只重视事后数据的记录核算和监督, 忽视事前的分析预测功能。传统的财会工作是一名会计包揽本账套除了出纳工作的所有记录、查询、上报、报税、统计等工作, 有时甚至原始票据都要亲力亲为替报账者粘贴、完善, 形成凭证后的装订保管工作也由本人亲自完成。对于较少业务量的账套来说, 这样的岗位设置可以锻炼人才, 也可以对财务报销的细枝末节都了解透彻。但是一旦账套数据庞大, 因为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锻炼人才的优势就会被弱化, 本账套主管为了基础工作疲于奔命, 停留在核算工作上, 甚至可能核算工作都做不完善, 更谈不上对于经营情况的整体把控。
四、促进地勘财会工作职能转变的措施
(一) 提高单位领导层管理会计的意识, 加强扁平化沟通渠道建设
如果领导层没有管理会计的意识, 他们将不会考虑会计人员在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中的作用, 会计人员水平再高也难以发挥作用。财务科长或者财务总监可以较多地接触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 应注重结合现实工作中会计参与经营决策的成功案例, 以说故事而非讲大道理的形式, 通过剖析案例成败的原因, 凸显财会工作在案例中的作用, 以此获得高级管理层对于会计参与经营管理, 财会职能转型的认可和支持。同时, 社会力量的参与和重视也十分重要。以河南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契机, 做好单位一把手的工作。可以利用上级主管财政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对管理层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 也要加强沟通渠道的建设, 基层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应该通过扁平化的上报方式传递到高级管理层, 尽量减少中间层, 否则传统的传递模式中的时效性和信息失真片面将损伤意见和建议的效率, 也会挫伤财会人员主动参与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二) 加强内控建设, 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
真正将内部控制措施落到实处, 提高各职能部门工作效率, 提高基础会计工作效率。实现地勘主业以外行政部门、物业和资产管理部门、效能监察和内部审计、合同管理等部门的高效运转, 杜绝不必要的管理内耗, 建立起干练有序的业务服务团队, 保障主业在规则范围内也能高效顺利开展。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成果, 引进先进管理软件, 将单位整体纳入办公OA或者EFP管理系统, 加速管理扁平化进程, 在管理软件中加强决策支持模型的建设, 提升职能部门工作效率。管理越规范越有利于财务人员管理职能的发挥。
(三) 普及管理知识, 帮助全流程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
面向全流程普及相关管理知识, 财务理念, 转变行业认识偏差, 逐步实现“被”财务人员管理到“要”财务人员管理的转变。财务工作实现从保姆服务员到战友参谋长的转变。各部门能主动咨询本部门财务指标的合理性, 项目上马的可行性, 能够主动请求财务部门给予经营决策建议等。树立部门风险管理, 财务管理, 投资融资、预算管理、时间价值、资金成本, 财务杠杆等意识, 将各指标同本行业同期水平比较, 同本单位历史水平比较, 让领导层清楚地了解本单位经营管理、经济发展所处的地位, 未来的发展方向, 企业的战略调整等。
(四) 依据职能不同分层次设置财会岗位, 优化财务业务流程
财务工作岗位设置要分层次进行, 同时结合个人业务能力和个性特点分别分配针对不同职能的工作。财务核算流程和方法的优化是财务职能转型的基础, 为发挥其决策支持和增值作用夯实基础。财务业务流程的优化可以降低财务核算成本, 释放财务核算占用的资源, 可以借助高效科学的自动化数据归集, 规范业务处理流程和代码标准, 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可比性, 进而精简财务人员的冗繁工作, 为改变原来以核算为主转型升级为以管理为主的工作模式创造条件。
(五) 财务人员自身的理念转变、个性调整和视野拓宽
首先, 财务从业者对待业务本身的理念转变, 要明白反映和监督只是财务工作的基本职能, 参与经营决策才是会计工作的更高层次的职能。要树立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是在准确反映过去的数字的基础上对未来经营情况的预判。要实现财务人员思维模式从成本向价值的转变。适应现代社会对企业管理的要求, 必须时刻考量企业价值, 要改变绞尽脑汁一味降低成本的理念, 学会探索成本与价值间的关系, 最终为企业创造价值。也只有直接在经营决策中发挥作用, 才能赢得管理层和业务部门的重视和尊重。其次, 从财务人员个性特点方面加强转变, 从传统的内敛、消极被动配合的个性逐步转变为开放式主动引导管理的个性, 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财务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 增强主人翁意识。如果自己是经营管理负责人, 支持决策需要什么样的数据, 需要什么样的参谋意见等等。再次, 财务人员也应该多走出去开展横向交流, 拓宽视野, 改善圈子小的不足, 并注重深入基层了解生产状况经营动向等情况。
(六) 从财务报告格式和业务、培训政策等方面引导职能转变
为了方便引导财务人员对职能转变的重视, 国家要在政策层面加以引导, 比如加大财务管理会计考试力度等。地勘行业在报表上报上也可以突破创新, 引入财务管理相关指标指数, 树立财务人员风险管理、财务管理、投资融资、预算管理、时间价值、资金成本, 财务杠杆等意识, 注重行业战略管理、流程管理等。并将各指标同本行业同期水平比较, 同本单位历史水平比较, 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等。此种措施可以在具体工作中直接将财会人员的专业意识引领到管理监督领域。从继续教育角度加强财会人员素质培训和提高。改变传统的基础核算类会计人才过剩, 而能够提高地勘单位综合绩效的管理会计人才缺乏的局面。
(七) 提高财务从业薪酬, 确立财务独立地位
财务工作承担了大量的经济责任风险和审计风险, 应提升财务人员工作薪酬, 提高财务人员参与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也可考虑将财务身份独立, 财务负责人和主管财务人员由董事会直接任命。
参考文献
[1]俞雅红, 方芳.财务人员职能转型升级的路径探讨[J].上海国资, 2012 (05) .
[2]王尚武, 王贺军.浅谈财务人员职业性格与加强业务职能管理[J].企业导报, 2014 (01) .
[3]林昕.财务集中管理下财务人员的职能转型[J].经济研究导刊, 2015 (02) .
[4]贾建军.论会计集中核算体制下财务人员职能转变[J].天然气与石油, 2010 (05) .
[5]丁士勇.如何调动财会人员充分发挥会计参予经营决策的职能[J].会计师, 2014 (06) .
内蒙古地勘行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篇6
一、内蒙古地勘行业管理沿革及预算管理现状
(一) 内蒙古地勘行业管理沿革
建国以来, 地勘行业一直隶属于地质矿产部管理。1998年, 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时, 撤销了地质矿产部, 开始推行“属地化”管理, 即将原属地质矿产部管理的地勘行业, 在行政上划归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管理, 在业务上由国土资源部进行管理。
内蒙古地勘行业是全国由事业管理向企业化转型的“先锋队”。2005年3月,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自治区直属事业行业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从而启动了三个属地化地勘行业内部企业化改革的进程。将内蒙古地矿局、内蒙古有色地勘局和内蒙古煤田地质局列入经营性的事业行业, 按照事企分开以及事业行业向市场化发展的方向, 将内蒙古地矿局等三大地勘局作为实施地勘行业企业化改制的试点。标志着内蒙古地勘行业企业化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地质勘查工作走上市场化、企业化、集团化的发展轨道。
目前, 内蒙古地勘行业的基本管理模式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即同一家地勘行业既承担着事业职能, 又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走着企业化的道路。事业职能, 即地勘行业仍然负责地勘费基数的管理使用, 其中包括管理着大量离退休人员和有事业编制的待岗人员, 同时承担着自治区财政地勘项目的各类勘查工作。地勘行业的企业化经营则主要体现在地勘行业可以自主经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承揽各类地质勘查、工程勘查, 甚至延长产业链, 涉足矿山开发以及冶炼加工等下游产业。
(二) 内蒙古地勘行业预算管理现状
1. 事业与企业并行。
内蒙古地勘行业尚处于企业化改制的进程中, 既有事业化行业的管理模式, 又有一部分市场化经营方式, 对企业的管理运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地勘行业在市场化条件下应有的预算管理经验还不够丰富, 地勘行业的市场化运营还达不到得心应手, 应进一步积累经验。
地勘行业的预算管理主要是按照上级要求, 每年定期向上级财政部门上报下一年度的部门预算和向所属各行业下达财政预算资金, 预算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
2. 管理层级较多。
经过多年发展, 地勘行业内部的管理层级逐年增加, 管理链条随之增长。通常省、自治区地矿局按照不同区域或不同专业性质, 下设各二级地勘行业 (有的二级行业会下设分部) , 各二级地勘行业又下设经营性子公司或分公司, 子公司或分公司会下设工区或项目部, 形成了“省、自治区地勘局—二级地勘行业 (含分部) —三级子公司 (分公司) —四级工区或项目部”的一种基本管理模式。
3. 地域分布较为分散。
地勘行业所属的下级行业较多, 很多基层地勘行业离省、自治区地矿局本部较远, 在经营管理方面有一定难度。
4. 经营种类复杂。
近几年来,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地勘行业已拓展为多元化经营, 一方面增加了企业效益, 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使地勘行业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稳定的增长。但是,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和地质勘查找矿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经营, 由于没有专业化的队伍, 已逐渐显现出对市场的不适应。
近几年, 随着内蒙古地勘行业企业化改制程度的日益加深, 原有的预算管理体系已不能满足市场化条件下的经营性地勘行业的管理需要, 地勘行业开始尝试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二、内蒙古地勘行业全面预算管理及存在问题
(一) 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某一特定期间 (一般不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 , 以实现企业目标利润 (企业一定期间内利润的预计额, 是企业奋斗的目标, 根据目标利润制定作业指标, 如销售量、生产量、成本、资金筹集额等) 为目的, 以销售预测为起点, 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 并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 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是建立在权、责、利相结合的基础上, 通过规划、协调、控制及激励功能, 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二)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
1. 设立合理目标。
对于每个行业来说, 首先要设定目标, 使全体员工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因此设立目标是预算管理的第一步, 预算目标是对地勘行业内部各项资源进行市场预测, 经过决策者、经营者、投资者、及行业内部各相关预算执行部门进行反复研究、计算确定的, 它是预算期内生产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是以行业战略规划目标为导向。
2. 编制预算。
在整个预算管理循环中, 预算编制工作是最关键的一个节点, 也是预算管理工作的难点所在。预算编制可以检验并修订预算目标的合理性, 预算编制成果可以作为标准与参照预算的监控与分析。整个预算管理循环的效果与效率由预算编制的质量所决定。
内蒙古地勘行业的预算由三级单位进行编制, 通过编制审核后, 再把该预算数据上报直属的二级单位。预算数据经由二级单位进行审核, 若通过, 会合并形成二级单位的预算数据;若未通过, 会向下级单位下发“审核未通过说明”, 以便让相关单位进行调整。
预算数据被二级单位审核通过后, 上报地矿局 (集团公司) 。上报数据再由地矿局 (集团公司) 进行审核, 若通过审核, 会形成地矿局 (集团公司) 的预算数据;若无法通过, 会向上报数据的单位下发“审核未通过说明”, 让该单位调整对应数据, 然后逐级上报。
3. 预算执行与反馈。此项涵盖预算分析、预算报告、预算调整。
预算分析活动是为了找到产生重要差异的原因, 方便采取调整预算的措施。
对于实际结果与预算产生重要差异的原因如下:
一是由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而原预算目标已无法适应该变化, 需调整该预算目标;
二是由于预算模型未正确反映业务的逻辑关系, 需调整该预算模型;
三是预算没有能很好执行, 相关部门需总结经验。
预算报告活动的目的主要如下:为了把有用的信息发布并传递给相关人员, 预算报告的对象有预算管理的行业和执行人员。而报告的内容有:预算的重大差异、执行进度、改善方案以及前期改善行动的执行情况。
预算调整的具体程序是:首先, 要说明为什么调整预算, 以及其重要性, 并比对调整前后的情况进行细致的说明;其次, 预算委员会对上报的书面报告做出调整预算的批复, 执行预算的行业再对其进行调整。
地矿局 (集团公司) 负责预算的相关部门对于未按以上原则处理的方案及报告具有否决权。
4. 预算考核。
预算考核是非常重要的, 地矿局 (集团公司) 应有效激励所属各部门、各单位围绕整体战略目标全力以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全面预算管理是沟通公司管理层与作业层的一个桥梁, 可以将公司管理层的战略意图有效地传递到作业层, 公司的预算目标也提供了一个绩效考核评价的依据, 为公司激励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内蒙古地勘行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 预算目标短期化。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保障支持了行业战略目标的实施, 战略目标的管理在各个地勘行业都处于关键地位。战略性的预算在预算实施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有效提升地勘行业的自身价格与核心竞争力, 可以提升地勘行业的可操作性。同时它能推动地勘行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也是业绩评测的重要依据。
2. 业务部门对预算管理参与很少。
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只有各部门共同协作, 互相团结, 才能顺利完成。相对于预算来讲, 为了完成预算的各项目标也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但长期以来, 均由财务部门编制预算, 生产技术部门对于预算管理了解很少。有许多人了解行业每年有预算, 但自己的预算是多少并不清楚, 原因是预算仅由财务部门编制完成, 并没有与其他相关部门很好沟通, 导致报销时相关部门不与预算指标对比控制, 造成相关部门很少参与预算管理。
3. 信息系统不健全。
内蒙古各地勘行业的实际情况是:下属行业多, 分布地域广, 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管理层级比较多, 沟通比较困难, 工作效率低, 预算执行的情况也很难掌握, 这就需要地勘行业以良好的信息网络系统作为预算管理系统的有力支撑, 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和有效的预算管理流程。
4. 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很全面的工作, 它具有系统性, 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有一定的素质。很多财务人员缺乏对预算管理的系统学习, 就更别说其他部门的人员了, 只是单纯的依靠以前的老办法, 没有创新, 这就需要加强对现有人员进行一定的业务培训, 按照一定的周期性, 不断的学习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这样才能够适应对现有的预算管理工作的需求。
5. 预算调整存在很大随意性。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领导的自由裁量权较大, 随意调整预算的情况很普遍, 且对预算的调整缺乏严格的审批流程, 导致相关调整的预算没有得到有效监督。
6. 对现金流预算重视度不够。
预算包括资本支出预算、利润预算和现金流预算, 而内蒙古地勘行业的预算过多地侧重于对领导考核指标的考察, 考核指标中过分强调资本支出与利润方面, 而忽略了对现金流的考核, 造成地勘单位不重视现金流预算, 资金使用效益下降, 资金的结构不理想, 增大了资金的成本和财务风险。
7. 对预算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
由于许多地勘行业未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预算很容易被随意执行, 导致结果与预算之间的偏差太大, 有的会出现挪用项目资金等等现象的发生。由于没有相应的预算考核机制, 造成预算没有权威性, 而对预算工作做得很好的行业没有奖励措施, 对存在资金挪用等问题的违规行业没有严肃惩处, 造成对预算管理无法很好开展的结果。
三、内蒙古地勘行业全面预算管理对策及建议
为了提高各地勘行业的管理水平, 保障其经济的快速良好发展, 要花大力气在各地勘行业推行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为了保证有效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 相关部门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 确定长远战略目标、培养战略理念
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 一要明确行业的长期战略目标, 以此目标为基础;二要进行有效的分析, 通过对市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调研, 同时也要保证对资源进行认真细致的;三是编制细分过的预算方案。预算方案编制的越细化, 能把看起来长远的、遥不可及的目标变成为具体的、明确的数字化的预算目标, 这样实现起来也就更加容易。
(二) 取得领导的高度重视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会涉及到行业的各部门, 难免会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阻力。一定要取得行业领导的高度重视, 使领导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加以理解和重视, 那么就能保证员工的高度重视, 这样地勘行业就能够把预算管理工作得到从上到下的有力实施。
(三) 协调地勘行业各部门的经营活动
随着地勘行业企业化改制的深入实施, 行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也日趋复杂, 这样行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需要很好的互相协调, 而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各部门很好协作, 相互加强团结, 只有一致努力, 才能围绕该目标利润去执行, 使各部门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确, 充分发挥地勘行业全面预算管理对行业各层级各部门的控制协调作用。
(四) 重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 预算管理系统也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升级, 使预算管理系统更适应当前市场情况, 更便于实际操作, 操作流程会更加合理规范。同时, 伴随着网络的升级换代, 网络版的预算系统也在一步步的得到优化, 作为整个地矿局 (集团公司) 来讲, 怎么样吸取经验教训, 怎么样把全面预算管理融入到行业的日常经营当中, 怎么样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加强预算管理, 这是我们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也只有这样才能为行业的长久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预算方案的设计精细化
编制预算管理方案时, 要立足于地矿局 (集团公司) 层面, 形成多层级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将地矿局 (集团公司) 内部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预算管理标准进行统一, 将所有下属行业纳入到同一个预算管理平台, 只有在一个统一有序的预算管理流程下才能使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得以顺利、有序地开展, 才能在预算期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六) 重视资金预算
一个行业的资金流就像是一个人体内流动的血液一样重要, 必须保持合理的总量和流动性。地勘行业一定要加强对现金流量方面的监管和控制, 不应出现因现金短缺造成项目无法顺利实施的现象, 但也不应将大量现金闲置,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要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七) 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推行全面预算必须重视对各部门员工的培训, 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加强业务学习培训, 提升全体员工素质。地矿局 (集团公司) 应聘请上级主管部门的预算专家、专业咨询公司、大学教授等有丰富预算经验的人士, 来对员工进行培训, 也可以组织行业内部预算人员进行经验交流。
(八) 完善预算考核的激励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行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管理工作, 因此怎样能充分的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地勘行业预算考核体系遵循的原则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只有在一致的原则基础上才能使每个员工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其次, 应该设立一定的业绩考核目标, 比如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或是新业务开发等, 对于完成预算目标的部门及员工进行奖励, 对于没有完成目标的进行相应的惩罚, 这样才能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激励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地勘行业 篇7
关键词:GPS,控制网,基准站,点校正
GPS测量工作量与经典大地测量工作相相同, 按其性质分为外业和内业两大部分。其中:外业工作主要包括选点 (即观测址的选择) 、建立观测标志、野外数据采集等;内业工作主要包括GPS测量数据分析、测后数据处理以及总结报告等。如果按照GPS测量实施的工作程序, 则大体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技术设计;选点建立标志外业观测;成果检核与处理内业工作。
在GPS控制网实施过程中, 除内业进行必要的技术设计、数据处理等工作外。在外业工作中, 外业观测工作是GPS测量的最主要工作之一也是完成观测任务、保障观测成果的准确性, 提高效率的关键性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1 GPS前期技术设计及准备工作
GPS在外业工作之前首先要做好一系列的设计准备工作。首先要收集已知二、三、四级国家控制点或者符合要求的已知点三个以上, 并且形成几何图形覆盖整个工作区域。收集已知点是为了内业结算, 用于改成点位偏差。因为我们通常静态观测用的卫星都是国外民用卫星, 它在通讯上设有加码我们结算点位有偏差, 但点位几何图形不变。所以要用已知点进行平面高程校正 (所谓点校正) 。其次在勘测区域拟定几个控制点, 并形成一个控制网使其最终观测结算能控制你要勘测区域的精度并达到要求。
2 外业数据采集
在外业选点的时候要选择空旷并且地势较高做控制点。要容易保护好寻找的地方。选点要在空旷的地方是应为GPS采集数据的质量是和卫星的几何图形有关。并且仪器对和卫星通讯颗数有要关, 卫星颗数越多几何图形越好采集数据越好有利于内业结算。地势高是为了以后工作架设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信号连接稳定不受地势的影响而阻断。容易保护就是建立标志不被破坏而影响后期工作。
静态GPS仪器架设台套数要求不能低于三台套并形成良好的几何三角形。保证仪器电源充同时启动同时关闭要在相同的时间内各个GPS采集足够的数据。并且记录仪器高观测时间段所观测的点位名称。观测时间一般在20分到40分左右, 这是在仪器和卫星通讯良好的情况下但必须保证仪器静态观测采集数据完成。当然时间越长越好。在控制网连接过程中要保证有两个已经采集的控制点。就是形成一条已知边, 在经典测量中这就是已知边角距离结算第三点。在控制网中必须把以前收集的已知点连接到控制网内这就是上面说的进行几何图形校正。
3 内业处理
在内业处理方面主要把外业采集的数据利用计算机及软件进行程序解码和几何结算。注意一个时间段和对应的仪器和仪器所架设的点位要三者一致, 输入点名仪器高把已知点数据输入软件进行结算54坐标和84坐标, 如结算合格满足要求就应在流动GPS手薄上输入同一点的54坐标和84坐标进行结算校正。会显示X, Y, H的正负校正差。必须控制在精度以内才可以进行外业施工放样和数据采集。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更新社会的发展, 高科技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GPS在测量领域的产生推进了测量的高效率高精度作业, 并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在技术机上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测量结算软件进行数据结算告别了以前繁琐的公式。但我们还应深入研究测量的基础知识, 不要形成硬模式要灵活运用各种测绘手段。GPS也是在经典测量中演变而来了, 在某些实际应用中GPS也会有死角, 我们还得应用经典的测量方法进行作业。作为测量人对于我们的测量成果应该用高标准, 高质量严格按规范来评判。
GPS在地勘行业的应用是广泛的, 上面的GPS静态作业是我在单位地址勘探测量中总结的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 1992.
地勘行业 篇8
随着经济的发展, 地质勘探行业安全生产形势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局面, 地质勘查单位伤亡人数逐年上升。究其原因, 从我国地质工作体制改革以来, 地质勘探队伍属地化管理, 原地质勘探行业原有的安全生产行政系统监督管理机制消失, 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地质勘探行业野外作业高度流动、分散, 野外作业条件艰险、艰苦, 安全生产工作有着其特殊性[1]。
为了适应地勘行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目前湖北、福建、江西等地区逐步颁布了地勘单位安全标准化考评地方标准, 以期地勘单位逐步建立并施行安全标准化管理, 使各岗位、环节的安全工作达到和保持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所规定的标准。其中《湖北省地质勘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定标准》 (以下简称“考评标准”) [2],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 已在湖北省多个试点单位进行了运行, 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但也发现部分安全标准化考评要素与地勘单位安全管理实际联系不紧密, 现有的考评打分方式其针对性和客观性存在一定的不足等问题。
本文针对地勘行业安全生产的特殊性以及安全标准化考评的复杂性, 通过总结考评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某地质勘查单位的考评实例, 在分析国内外安全管理体系模型要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分析法的评估模型。
1 地勘行业安全标准化体系评估模型
本节旨在分析考评的全过程, 深化地勘单位对安全标准化考评的认识, 并总结考评经验, 为考评标准的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打下基础。
1.1 安全标准化评估模型分析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生产 (P) ”、“安全管理 (R) ”、“标准化 (S) ”三者 (PRS) 的有机统一与高度融合, 三者的辩证关系是我国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发展, 而以此为基础的安全标准化评估模型研究遵循三者内在的作用机理, 分析其中的错位关系, 重构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框架结构。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企业生产”是组织、对象生存的内在驱动力, 是PRS体系中的核心底层, 作业流程、生产工艺过程是其主轴线;“安全管理”是从“人、机、环境”等因素的角度, 通过PDCA循环[3]模式提出安全管理措施;“标准化”是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刚性特质的物化。“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设备、人员等因素对“安全管理”的内容和手段产生重要影响, 这种影响以“正反馈”的形式传递“熵” (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工艺的变改、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等) , 因而“安全管理”应在“企业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内实时动态地监控各类“熵”信息;另一方面, “安全管理”工作通过“教育培训”、“安全检查”等方式, 对“企业生产”施加“负反馈”影响, 两者之间形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
“安全管理”与“标准化”之间关系也构成闭环控制系统。作业标准化将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关键环节、重要部位规范化、制度化,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标准化的过程中得到了强化与提高;另一方面, 安全生产管理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标准化是现有安全管理内容和方法的规范化、制度化, 它的客体对象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地勘单位的安全生产包括“地质灾害治理”、“物化遥”、“水工环”、“岩心钻探”、“坑探”等作业内容, 施工工艺复杂、类型多样, 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地勘单位的标准化考评是基于地质勘查作业特点和安全管理现状, 指出安全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借由考评推动地勘单位安全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 进而使各地勘单位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2 考评中存在的问题
在结合地勘标准化层次模型与湖北省多家地勘单位安全标准化考评情况下, 通过对考评全过程的分析, 发现某些薄弱环节亟待改进:
(1) “企业生产 (P) ”、“安全管理 (R) ”、“标准化 (S) ”三者各自有自己的要素, 安全标准化考评是企业调节自身安全生产状况的一种有效手段, 因此标准化考评要素有必要覆盖“企业生产 (P) ”以及“安全管理 (R) ”中的每一个环节, 才能在考评中全方位的体现企业安全生产的状况, 若是对某个要素缺乏要求, 往往使企业生产中潜藏的安全隐患难以被发现。例如:企业生产与安全管理都要严格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进行生产与管理, 而现有的考评标准缺乏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系统地识别与整理的要求, 容易使企业忽视对法律法规的收集与整理, 在作业与管理中没有可参照的依据, 提高事故的发生可能;同时安全标准化体系遵循PDCA循环理论, 企业在生产与安全管理中发现的问题, 都要及时的提出改进意见, 而现有的考评标准对于“持续改进”未提出明确要求, 部分地勘单位对本单位进行安全绩效考核后, 并未及时汇总评定意见, 提出改进措施, 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得不到持续提高。
(2) “企业生产 (P) ”与“安全管理 (R) ”之间存在着“正反馈”与“负反馈”的关系, 若两者之间存在错位关系, 导致之间“熵”的传递不通畅, 易使安全生产管理与企业生产脱节, 因此在标准化考评中对于两者之间的“正负反馈”关系要有一定的要求。例如:“负反馈”主要体现在安全检查与隐患治理等方面。而考评标准中对地勘单位隐患排查的范围与方法、排查的方案、改扩建项目的隐患排查等方面未提出明确要求, 导致部分地勘单位存在安全检查流于形式, 检查方式单一, 检查出的问题得不到落实等问题。
(3) “安全管理 (R) ”与“标准化 (S) ”两者之间同样存在着“正反馈”与“负反馈”的关系, 因此需要在标准化考评中对于两者之间的“正负反馈”关系提出要求。在“正反馈”方面, 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标识牌的悬挂、作业人员行为管理以及操作规程执行等安全管理既涉及到“作业安全”, 也涉及到“地基与基础施工”、“地质勘查作业”等考评要素, 因此部分考评要素存在重复考评的问题, 导致考评中同一隐患对受考评单位重复扣分, 不能客观反映安全标准化水平。“负反馈”主要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体现, 现有的标准化评估方式主要以专家考核打分为主, 这需要专家具有丰富的地勘行业实际工作经验, 在打分过程中难免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对不同的地质勘查单位, 其针对性和客观性存在一定的不足, 且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分值差异程度较大, 难以把握, 可能导致对地质勘查行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的评估不够全面和客观, 从而出现严重的层次差别, 对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影响不利, 降低考评结论的可信度。
2 评估模型的改进
针对考评中存在的问题, 论文试从“考评要素”及“考评方式”两个方面进行优化。
2.1 国外安全管理体系要素分析
安全标准化考评主要依据于地勘单位安全管理体系模型, 因此要提高考评标准基本要素的合理性, 优化考评模型, 有必要对国内外已有的HSE、OH-SAS等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要素对比[4,5]。
HSE、OHSAS都是要素化管理[6,7], 与地勘行业安全标注化考评要素对比如表1所示。
在HSE及OHSAS管理体系中, 对于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收集、整理与宣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确保企业认识和了解其安全生产活动受到哪些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影响,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也是企业进行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因此地勘行业安全标准化考评要素有必要对法律法规的收集、整理及贯彻提出明确要求。
此外HSE及OHSMS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在进行内部审核后应根据体系审核的结果、不断变换的客观环境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指出其他要素可能需要进行的修改, 地勘行业安全标准化遵循PDCA理论, 这就要求地勘单位建立一个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等阶段的螺旋式上升体系, 相应的在安全标准化的考核标准中也应明确提出“持续改进”的要求。
2.2 标准化考评要素的完善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质勘查行业安全标准化考评标准的合理性与客观性, 在结合国外HSE、OHSAS、与湖北省地勘行业考评标准的要素的对比分析以及考评中发现的问题的基础上, 经过研究, 对原有标准进行优化构建了新的地勘行业安全标准化考评要素体系 (如图2所示) 。
新构建了“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一级要素。在二级要素中, 新增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将“作业安全”、“地质勘查作业”以及“地基与基础施工”等容易重复考评的要素合并为“地质勘查作业安全”, 另外把“安全检查与绩效考核”分解为“隐患排查与治理”与“绩效考核与持续改进”两个要素, 对地勘单位安全检查提出更高的要求, 体现“持续改进”的理念。
2.3 评估方法的改进
安全标准化考评不仅要研究地勘单位安全组织机构、安全防护设施、劳保用品等物质实体, 还要研究安全职责的落实情况、安全文化的建设效果、危害因素的告知程度等带有一定模糊性质的考评内容, 而以专家考核打分为主的评估方式, 受专家自身的知识结构、评价层面等主观影响较大。因此, 本文采取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借助模糊语言变量来描述考评中带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内容, 可以保留更多的考评细节[8,9],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如图3所示) 。
2.3.1 确定因素集U
地勘单位安全标准化考评要素, 构成因素集U:
子因素集Ui:
其中地勘标准化评估因素集U由图2中一级要素构成, 子因素集Ui由图2中的二级要素构成。
2.3.2 确定权重集W
确定下一层次因素对上一层次因素的权重分配, 构成因素权重集W:
根据各子因素集Ui= (Ui1, Ui2, …, Uin) 的影响大小, 确定各子因素权重Wi:
wij表示Uij在Ui中的权重。本模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 邀请多位专家对各指标按重要性排序, 确定各项要素的权重值。
2.3.3 确定评估集V
针对地质勘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 将评估集V分为四级就能就较好的区分地质勘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V= (V1, V2, …, V4) 。其中, V1属于优秀级别, V2属于达标级别, V3属于临界级别, V4属于不合格级别。
2.3.4 确定评估矩阵R
评估矩阵R由每一个子因素对评价集V中每一评估等级的隶属度决定。
其中rij表示第i个子因素的第j个评价级的隶属度。
隶属度采用专家评分法, 即邀请10位专家依据评价集V的四个等级对某地勘单位15项标准化考评要素进行投票, 若在第i个子因素的第j个评价级上投票人数为uij, 则:rij=uij/10。最后计算出各项要素的模糊评价矩阵R。
2.3.5 模糊层次运算
根据地勘行业安全标准化考评的特点, “°”为模糊矩阵合成算子, 采用加权平均型算法对所有因素依权重大小均衡兼顾, 即:
2.3.6 评估准则
常用的评估准则有最大隶属度原则、加权平均原则等。
本评估模型采用加权平均原则:适当选择权值对评价集的各语言变量加权, 即评估权重集E。
q一般取1或2。
地勘单位安全标准化考评等级分为四级, 分别为安全级、达标级、临界级和危险级, 其分值的判断见表2。
2.4 评估实例
现结合某地质勘查单位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实际情况, 采用基于新的要素体系以及模糊综合分析法的评估模型, 对该单位重新进行标准化考评, 以确定其安全标准化等级, 并对新的评估模型进行检验。
2.4.1 各考评要素权重的确定
通过征求专家意见, 采用AHP法确定安全标准化评估模型中各项要素的权重。构建因素集U, 子因素集U1、U2、U3、U4对比矩阵A、A1、A2、A3、A4, 如下所示:
经一致性检验后确定15项考评要素的权重见表3。
进而得到权重W= (0.097, 0.0104, 0.0175, 0.0399, 0.0752, 0.0433, 0.1137, 0.1580, 0.0231, 0.0349, 0.0722, 0.1005, 0.1005, 0.1507, 0.0502) 。其CR=0.0162<0.1, 满足总排序一致性, 即计算的重要度总排序向量是合理的。
2.4.2 确定考评要素评估矩阵
对该地质勘查单位各考评要素进行标准化评估, 通过专家测评后, 其中U11“安全工作目标与计划”的评估向量为 (0.3, 0.4, 0.2, 0.1) 。表示参与评估的10个专家中有3个专家认为该单位的“安全工作目标与计划”比较完善, 处在优秀级别;有4个专家认为处在达标级别;2个专家认为处在临界级别;还有1个专家认为该指标处在不合格级别, 急需改进。同样可以得到U12-U41的评估向量。则, 评估矩阵R为:
2.4.3 综合评估结果
将2.4.2中计算的权重W及评估矩阵R代入式 (6) , 进行模糊层次运算和归一化处理。
B=W·R= (0.2973, 0.3791, 0.2131, 0.1105)
采用加权平均原则, 选取评价权重集E= (90, 80, 70, 60) , 取q=1, 按照式 (8) 计算得出C=78.632, 依据表2可以判断湖北省某地勘单位安全标准化考评达标。
2.4.4 结果分析
结合本文建立的安全标准化评估模型, 现选取A、B、C、D、E、F六个地勘单位进行新旧安全标准化评估模型考评结果对比, 对比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曲线A代表旧评估模型考评结果, 曲线B表示新评估模型考评结果。
由曲线A可知, 六个地勘单位得分都在900分以上, 达到了湖北省地勘安全标准化A级标准;由曲线B可知, 各地勘单位得分都在75分以上, 可以判断单位安全标准化达标, 两套模型结果一致, 且两条曲线总体走势基本一致。表明优化后的评估模型能够较好的反应受考评单位的安全标准化水平, 不会发生较大的偏差。
3 结论
新的安全标准化评估模型要素体系不光考虑了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中“企业生产 (P) ”、“安全管理 (R) ”、“标准化 (S) ”三者要素的全面覆盖, 还综合考虑了“PRS”三者之间的正负反馈关系是否通畅, 较原有的要素体系更加合理、全面。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特点, 评价体系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体现评价指标和评价过程的模糊性, 符合人的认识模糊性, 能够有效降低个人主观片面性, 比一般的打分方法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因此其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可信。
对地勘安全标准化评估模型的改进, 为以后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安全标准化体系评估模型提供了参考。新的安全标准化评估模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商榷, 比如要素中有无交叉重叠部分;有无其他未考虑到的安全因素;权重系数能否更精确;对每个要素进行评分时评判标准的把握等[10]。
摘要:以湖北省地质勘查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评定标准为研究对象, 通过总结考评经验, 分析HSE、OSHAS等安全管理体系要素以及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 构建新的安全标准化评估模型。最后结合某地勘单位的实例, 验证新评估模型可行, 为以后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安全标准化评估模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地质勘查,安全标准化,模糊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AQ2004—2005.地质勘探安全规程[S], 2004
[2]湖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省安监局关于印发湖北省地质勘查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评定标准的通知[EB/OL].[2011-07-15].http://www.hubeisafety.gov.cn/content/content_a.asp?id=5087
[3]陈谨, 付俊江, 隋阳.基于PDCA理论创建矿山安全标准化系统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 20 (4) :49-53CHEN Jin, FU Jun-jiang, SUI Yang.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ining safety standardization system based on PDCA theory[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10, 20 (4) :49-53
[4]陈全, 温贺, 陈波.HSE管理体系成熟度评价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8 (2) :123-128CHEN Quan, WEN He, CHEN Bo.Research on maturity assessment of HSE management system[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8 (2) :123-128
[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传教育中心.企业负责人与管理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材[M].北京:团结出版社, 2011:21-22
[6]SYT6276-2010, 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2011
[7]苏东亮, 陈志宏.安全生产标准化与OHSMS有机融合的探讨[J], 河南冶金, 2011, 19 (6) :55-56SU Dong-liang, CHEN Zhi-hong.Investigation on organic fusion of safety produc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OHSMS[J].Henan Metallurgy, 2011, 19 (6) :55-56
[8]张跃, 邹寿平, 宿芬.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2:4
[9]王开凤, 张谢东, 王小璜, 等.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8, 32 (6) :1110-1112WANG Kai-feng, ZHANG Xie-dong, WANG Xiaohuang, et al.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the safety situation of highway construction[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 32 (6) :1110-1112
XBRL在地勘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篇9
关键词:XBRL,地勘行业,财务报告
一、XBRL相关理论概述
(一)XBRL的技术基础
XBRL(e 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一个基于XML(e 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并被标准化了的专门用来编制企业财务报告的计算机语言。其核心技术基础是XML技术。XML是一种元语言,可以用来定义任何一种新的标记语言。XML将文档的逻辑内容与表现形式分离,增加元数据来表示逻辑结构,提供共享上下文标准来说明每种文档类型遵循的元数据规则,人们可以理解它的全部内容,符合在互联网信息交流的需求。XML具有可扩展性、简单而严格的语法和开放性等特点。
XML在会计行业的应用,使XML扩展和升级成为XBRL。XBRL是XML的衍生语言,XML语言提供了非常强大的弹性,使XML本身的弹性进行了约束和规范化,并且XBRL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语意信息,提供更为方便的业务扩展能力,使XBRL成为业务报告信息交换领域的首选方法。
(二)XBRL的特点
XBRL是开放性的文件技术构架,它是以XML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标记语言,继承了XML拥有的所有优势,其特点如下:一是XBRL是可以免费获取的开放式标准,它可以自由地在不同的软件平台间交换并提取所需财务信息;二是XBRL是一种标准的方法,它可以用来编制、发布各种格式不同的财务信息,不但使信息可以更有效的再利用,而且可以确保信息搜索结果更为相关和可靠;三是XBRL可降低信息重新输入的次数,减少人工重新输入信息产生错误的风险,增加信息的正确性,使财务信息使用者可以更容易、更快速地获取所需信息;四是XBRL不需改变现存的会计准则,而只是根据会计准则将财务信息“翻译”成可以为计算机所理解的通用的电子格式。
二、地勘行业财务报告现状分析
(一)地勘行业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1. 财务报告内容不够完善
目前,大多数地勘单位财务报告把重点放在有形资产上,而对知识资本、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未能给予真实、公允的反映,并且以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可靠性原则等为由,将其排除在财务报告之外。所以,财务报告难以体现地勘行业经济活动的全貌,并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地勘行业的收益情况。
2. 财务报告缺乏时效性
根据会计分期假设,现行地勘行业财务报告采取的是定期报告制度,按年、月定期提供会计信息,如年度财务报告要求在年度末4个月内报出,而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这使会计信息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由此导致会计信息的报送明显滞后,缺乏对决策的及时性信息支持,从而加大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
(二)基于XBRL的地勘行业财务报告发展的必然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在为企业决策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时,也显现了现存会计信息系统信息采集、处理、报告时效性不强,财务信息披露不完善,基础数据库再处理性能弱等缺陷,因此,信息化建设尤其是提高会计信息的标准化和透明度显得尤为重要。XBRL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正好可以弥补目前各行业财务报告的这些缺陷。XBRL是会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凭借其高扩展性、高效率、清晰易读等技术优势,得到全球的关注和推崇。实施XBRL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必然,也是地勘行业的内在需求。
三、XBRL环境下地勘行业财务报告模式的构建
(一)XBRL环境下地勘行业财务报告模式构建原则
1. 会计数据标准统一原则
统一会计数据标准,对于信息需求者对数据的获取、数据的传递和应用都至关重要。在统一的管理体系下,使数据维护更加方便,为数据的统一授权控制也提供了前提条件。XBRL确立了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标准格式,会计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中的财务相关数据,均可以生成符合XBRL格式的文件,提高了数据的共享程度和编制报表的准确性。由此无形地为报告内容的完整和统一做出了规范。
2. 以事项会计理论为基础原则
事项法也叫“使用者需要法”,是指按照具体的经济事项来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并以此为基础,重新构建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理论与方法。事项会计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提供全面基本的事项信息,由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决策模型进行分析、加工和预测。随着事项法理论的成熟,先进的XBRL信息技术能为事项法理论提供技术支持,改进传统财务报告的缺陷,充分展现信息技术给财务报告各方带来的便捷,更好的满足网络环境下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因此,在构建基于XBRL的地勘行业财务报告模式时,应以事项会计理论为基础。
3. 建立及时、准确的查询和分析系统原则
目前,许多地勘单位已经在各个方面进行信息化改革,但是财务信息化没有总体规划,几乎处于信息孤岛状态,财务信息传递速度慢,可靠性差,所以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及时的、有多重访问级别的综合财务信息平台。XBRL在建立及时、准确的查询和分析系统原则中的作用体现在:一是XBRL财务报告的实时发布,能增强财务信息的及时性;二是财务报告通过模板自动生成,能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度,降低了数据输入错误的风险。
(二)XBRL环境下地勘行业财务报告模式构建要素
1. 多层次数据库
地勘单位应建立多个分层次的、实现不同功能的数据库,以储存其希望披露的完整信息以及信息需求者的个性化要求。
2. 供需双方的信息反馈途径
信息使用者希望不再仅仅是会计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还希望能够以提问和建议等方式把疑问或新的需求反馈给提供者,并获得回复,从而实现与信息提供者互动交流,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反馈价值。
3. 可定义的操作界面
企业会计系统是由许多互相关联的模块组合而成的,包括财务报表要素模块、非财务信息模块等。在地勘行业中,由于信息使用者对于所需信息的常规性需求和特殊环境下的个性化需求不同,因此,要求地勘行业编制网络财务报告的操作界面时,应该可以根据需求自定义程序模块,对处理数据的程序模块进行排列组合,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
(三)构建XBRL环境下地勘行业财务报告模式
1. 制定地勘行业XBRL分类标准的流程
(1)确定数据来源。数据处理的起点仍是凭证,地勘单位的每项经济业务都按“凭证———账簿———报表”这种顺序进行处理。分类标准的制定应当考虑到国际间信息交换的要求,核心内容应以XBRL国际标准为基础,但元素的名称应使用以中文语言为主的我国惯用名称,以供我国的财务信息使用者使用。
(2)确定分类标准结构。在确定财务事实来源的基础上,应理清财务事实间的层次关系。层次关系是表示分类标准中财务事实间的依赖关系。
(3)收集数据。收集数据就是将所要表达的财务事实依照层级关系输入数据库、电子表格等任何形式的数据文件。
(4)输入、整理、测试与输出。收集数据后,按照XBRL分类标准将其输入相关软件并整理,依据XML格式进行测试并最终输出为XSD文件。
2. 地勘行业XBRL应用框架构建
为了能够更好的在我国地勘行业开展XBRL应用研究,稳健地推进地勘行业XBRL应用,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地勘行业XBRL应用体系是很有必要的。我国XBRL的应用框架应为:XBRL中国组织完成我国通用分类标准的制定,总结我国XBRL应用研究经验;在地勘行业开始XBRL深入应用;由XBRL中国组织成立地勘行业的分类标准制定小组,利用己经成熟的分类标准制定力量,在我国通用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在我国地勘行业应用的XBRL应用标准;鼓励和吸纳软件厂商参与XBRL的应用和推广。
四、地勘行业应用XBRL的局限性及推进策略
(一)地勘行业应用XBRL的局限性
1. 地勘行业会计制度的缺陷
(1)项目成本核算不统一。国家预算内地勘项目成本按完全成本法核算,而社会地勘项目和自筹地勘项目成本按制造成本法核算,由于核算方法不统一,不利于项目的成本管理和绩效考核。
(2)资金筹集渠道单一,“产品”的资产化程度不够。现行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是单一的国家资本金制度,不利于吸收各类社会资本以及资本优化配置的多元化投资机制的需要。地勘单位只是将用于自行开发、转让或向其他单位投资的地质成果才予以入账,这样不利于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需要。
(3)执行谨慎原则不够,会计科目不规范。地质勘查活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投入产出不确定等特点,但是大多数地勘单位仅设置“坏账准备”这一项减值准备,对于固定资产、存货、长期投资等可能发生减值的资产并未计提坏账准备;地勘会计中特有的会计科目与新企业会计制度尚存在一定的差异。
2. 应用XBRL的风险因素
(1)XBRL分类标准不完善。由于XBRL中国地区组织刚成立不久,还没有统一协调前期的研究与标准制定工作,这也是XBRL在我国推广运行时的瓶颈问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分类标准和金融类公司的分类标准都已陆续出台,基金分类标准也已成型,但对地勘行业还没制定出对应的分类标准。因此,目前地勘行业应用XBRL具有较大风险。
(2)XBRL应用软件不成熟。由于XBRL分类标准尚不完善,因此XBRL的应用软件也就不可能成熟并广泛推广。虽然上交所、深交所都针对上市公司创建了各自的XBRL应用平台,但这些软件都是有选择性地针对部分上市公司,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特别是正处于事转企这种特殊阶段的地勘行业,还没有可供选择的软件。如果地勘行业自行开发或选择使用不成熟的应用软件,必定也会承担较大风险。
(3)对XBRL的认识不足。XBRL是新生事物,国内缺乏XBRL标准的权威和专家,对XBRL的研究基本上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尚未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而且大多数会计人员、审计人员、企业财务人员几乎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从而阻碍了我国XBRL的推广实施。
(二)地勘行业应用XBRL的推进策略
1. 加快地勘行业会计制度的改革
目前,地勘单位正处于由事业单位逐步过渡企业化的阶段上,地勘行业会计制度的改革必须与国家会计制度改革的目标相协调,与地勘经济的改革开放相适应。《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从根本上确立了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地勘行业会计制度的改革必须以其为指导,既要与之统一、与之接轨,又要区别对待地质勘查业的特点和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形成切实可行的处理规则,又能与准则协调共融。
2. 尽快制定和完善XBRL分类标准
创建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所需的相关技术目前已经基本完善,但是在实际中推广应用却比较困难,其主要问题在于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分类标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框架体系,也是推广应用XBRL的基础与关键所在,只有尽快推出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统一的XBRL分类标准,健全和完善分类标准体系后,才有条件开展后续的研发与应用推广。
3. 推进XBRL应用并加强XBRL知识传播
XBRL牵涉到的问题很多,因此应该分步骤、分阶段地逐步推行。密切注意世界各国对XBRL研究的动向,借鉴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研究动向和成果,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也要加强人才培养,为地勘行业相关财务人员开设XBRL课程,加大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再学习力度,建立XBRL实验基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地勘行业实施XBRL培养后备人才。此外,还要加大对XBRL的社会宣传力度,通过会议交流、科普宣传、网站宣传等形式,促进信息使用者认识、了解XBRL。
参考文献
[1]林超,杨文会.地勘行业会计制度特征探析[J].新疆财会,2006(5)
[2]韩爽,韩继深.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亟待改革与创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4)
[3]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论XBRL的理论框架及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黄嘉临,李承为.基于XBRL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新模式的构建[J].发展研究,2005(3)
【地勘行业】推荐阅读:
地勘行业现状05-09
地勘行业WTD公司薪酬方案设计10-08
地勘公司05-31
地勘项目10-05
地勘报告08-03
新疆地勘单位06-05
地勘单位全面预算管理06-16
地勘单位财务管理07-29
地勘单位成本管理研究08-27
地勘单位营运风险管理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