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江苏记者站(通用11篇)
中国文化报江苏记者站 篇1
中国文化报河北记者站简介
《中国文化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的权威性文化艺术类报纸。《中国文化报》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宗旨,权威发布国家文化政策,快速报道全球文化动态,大力推介优秀文化作品,理性评说社会文化热点,客观反映和科学探究文化领域的管理之策、经营之道和消费之势,是文化管理者适读、文化经营者适读、文化消费者适读的报纸。
《中国文化报》河北记者站是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合法新闻机构,负责中国文化报、中国文化传媒网,在河北省的新闻、组稿等业务。
电话:0311-87904333邮箱:whbhbjzz@163.com
中国文化报江苏记者站 篇2
党的十七大以来,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面对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 更加重视民生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 旅游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 进一步成为广泛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复合型产业。基于溱潼镇工业基础薄弱, 农业又处于地少人多的客观状况, 2000年溱潼镇党委选择了发展旅游生态复合型产业, 这是一项既适合溱潼镇镇情, 又符合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举措。历史的积累, 文明的遗泽孕育了溱潼独特的经济文化个性, 杰出的人文、开放的经济、典型的水乡古镇风貌等。这些使古镇的保护性开发, 责任重于泰山, 保存一个典型而又完整的溱潼古镇形态, 这是发展的基础, 依托“古镇保护”, 实施“发展大旅游、建设小城市”的战略目标, 缔结古镇旅游发展的经济圈, 这是溱潼发展的最佳选择。党委政府凭借着这里悠久的历史资源、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文化资源, 开始着手研究恢复整理古镇历史文化, 开始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 一个继周庄之后的水乡旅游古镇, 名声鹊起, 神奇般展现在世人面前。2005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被评为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一举在全国打响, 201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一、主攻两大板块彰显古镇特色
充分利用我镇“古”和“水”两大特点, 以“完善景点、挖掘内涵、连接沟通”为主要措施, 全力打造“水域景区”和“古镇景区”。一是丰富古镇景点内涵。不断提高文化内涵, 努力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使古镇旅游由单一“看”, 拓展为“感受、参与、互动”的复合性旅游。二是开发水上游览线路。加强和周边景区的联动, 将灵秀的水乡风貌跟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饮食文化交融结合, 使游客能更深切地感知溱潼的水乡魅力和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
二、拓展两大市场做大旅游产业
一是全力开发旅游商品, 拓展卖方市场。开发具有溱潼特色的系列水产品, 统一营销, 形成规模。新建“溱湖八鲜”美食一条街, 重点推介“溱湖八鲜”和“溱潼十六小吃”, 让游客在溱潼玩的开心、吃的称心。同时积极引导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产业, 研制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 满足游客购物的需求。二是全力开展旅游营销, 拓展买方市场。充分发挥旅游公司的平台作用, 抓好市场营销工作。采取举办旅游节、召开新闻发布会、旅游商品展销会等形式加大旅游的宣传促销力度。研究制定政策, 努力营造与各地旅行社搭建资源共享、客源互流、市场共建、利益双赢的良性竞争和精诚合作局面。
三、以历史、人文、民俗为三大主题, 全面打造文化旅游精品
(1) 、借助丰厚的人文资源, 恢复了相关景点。东观归渔是古“溱湖八景”的首篇乐章, 位于镇东华光桥下, 原来是建于后晋的一座道观。观前是渔船停靠的港湾, 每当夕阳西下, 炊烟袅袅, 星光渔火, 交相辉映。湾内的观渔亭、亭边九曲桥和麋鹿石雕顾盼生辉, 极具诗情画意。该亭由民国元老于右任铭额:“观址留芳, 远寺疏钟初夜月;渔舟唱晚, 小桥流水夕阳天”就是此景的最好写照。
院士旧居为当今世界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我军自动化技术与建设的开拓者李德毅弟兄院士的旧居。旧居由乾隆大厅、睿园和东西两群宅院和后花园组成, 为水乡古民居之代表, 这里有当年荣德生先生的下榻处和无锡三新公司驻溱办事处旧址。
慧井位于院士旧居睿园内, 与井旁的智泉相映成趣。据说饮用了这里的水, 便可“壮志乘扶摇”了。
从院士旧居走出是李家的后花园——山茶院。早在清代乾隆年间, “花影清皋”就成为溱潼古八景之一。清代孙乔年这样写道:“满庭花卉一灵泉, 碧水清澄镜面圆。月下阶前僧去后, 闲听窗外水涓涓”。
民俗风情馆原为朱氏古宅, 馆的门额由原江苏人大副主任戴为然所书。馆内有清末民初古宅四十余间, 门厅、大厅、穿堂、堂屋、厢房、照壁至今保存完好。尤其是干架式仪门和上面的砖雕工艺精湛, 呼之欲出, 令游人叹为观止。
馆内秦砖汉瓦馆收集了本地区上自秦汉时期的各种瓦当、古砖、工艺品千余件;耕织馆内有古农具、古织机、古纺车、古风车和各式古代辗米、舂米工具, 为古代农耕文化展示的集大成者。
契约文书馆, 馆藏溱潼地区历史文书计1355件, 藏品起于明万历八年 (1472年) 止于1958年, 时间跨度487年。这些历史文书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对研究我镇地方行政区划、历史、宗教、家族、货币、司法、战争等提供了生动的例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先生称之为十分难得的民间历史文书宝库, 并将自己收藏的5份古契约无偿赠送给我馆。细读这些历史文书, 如同走进了时空隧道, 返身四百多年, 产生几多惊叹、联想和感悟!
溱潼古八景之一的绿树禅寺原名绿树院, 建于五代时期 (907-960年) ,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明代大修时留下了长腭龙、五尾凤的石础史证。今山门的匾额是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主席茗山长老所写。五开间的佛殿建筑全国少有, 殿中巧妙地采用过梁山、金字山、中柱山多种结构, 既美观又实用。梁间蜀柱、抱梁云、荷叶墩做工精细, 充分显示了水乡古建特色风貌。
寺内的一株千年老槐高十数米, 粗约二围。虽枝干中空而根深叶茂。相传这里是董永与七仙女初会之处, 镇东的董永墓、镇南的鹊仙桥和待建的鹊仙岛旅游胜地使这段神话故事日臻完美。
老槐树旁的槐安亭巧妙地借用了“蚁穴南柯”的典故。亭边的槐仙井, 相传其源头与5公里外董永墓前的辞郎河相通。每当七夕之夜, 俯身井边, 依稀听见“无人私语”的悄然之声。
老槐树下的婚俗馆设有花堂、洞房。备有花轿、凤冠霞帔和各式礼担、礼盒。展示了里下河地区婚俗风情。一年一度的“中国·溱潼情侣节”就在这里举办。大词作家阎肃先生亲自主持了首届开幕仪式。并留下了“茶王百岁铺霞锦, 槐佬七夕渡鹊桥”的美好诗篇。
神奇的古山茶是溱潼旅游的闪光亮点。该山茶植于宋代, 距今已有800多年, 为“松子”品种。经专家鉴定是国内人工栽培的山茶中生长地域最北、基径最粗、树干最高、树冠最大、花开最多、树龄最长的一株奇葩, 享有“六最”之美誉。国际茶花协会主席格里高力�戴维斯先生称“这棵800多年历史的“松子”山茶树是国际山茶树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世界茶花文化遗产。为全球人工栽培的茶花之王”。该树先后与云南丽江、台湾阳明山两处山茶结为“姐妹花”和“团圆树”。为进一步提高溱潼古山茶的知名度, 在中国茶花协会的大力支持下, 在镇区西郊, 创建了全国第一座以观赏为主的茶花植物园。园林占地近3000平方米, 栽有世界珍贵茶花1500多株, 200多个品种。
“好鸟枝头亦朋友, 落花水面皆文章”。如果说“古”是溱潼的神韵, 那么“水”就是溱潼的灵魂。0.54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载着千年古镇的沧桑变更, 近年来, 党委、政府在恢复古镇景点建设、注重历史传承的同时, 还充分利用水面资源, 结合古镇优势, 大力做好水上旅游文章。
水云楼始建于宋咸淳年间, 因四周云水苍茫而得名。也是溱潼“南楼读书”古八景之一, 别看它蛰居水国, 可它与武汉的黄鹤楼、镇江的多景楼和南昌的滕王阁合称为“三楼一阁”。2005年在冯其庸先生的倡导下得以重建。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楼不在大, 有文永恒。黄鹤楼是因崔浩的题诗而闻名于世;多景楼因米芾的题字而身价百倍;滕王阁以王勃的名篇而千古传颂, 我们的水云楼是以蒋鹿潭和他的<<水云楼词>>而闻名于海内外!
驸马亭是根据季驸马的故事而建, 它位于镇南郊湖北村村口。泛角重檐琉璃金瓦, 外有石栏环抱, 富有皇家气魄。相传明天启年间, 奸党专权, 季氏驸马直言进谏, 险遭厄运, 为了避难, 携公主幼子一同沿运河乘舟而下, 在这里弃舟登岸, 改季姓为田, 隐居乡间。今溱潼湖北口一带的田氏和当今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都是他的后裔, 人称“乡贤世家”。今驸马亭所建之地是当年季驸马舍舟登岸之处。
大学士码头是明朝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储巏少年时期去水云楼读书系舟的地方。码头前的这尊仿青铜石像, 底座呈覆斗状, 高80公分, 以寓意他“才高八斗”。弱冠之年的储巏手不释卷, 才华横溢, 踌躇满志, 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北望江乡水国中, 帆悬十里满湖风。白苹无数依红蓼, 惟有逍遥一钓翁”, 大诗人笔下把江乡水国的自然风光描绘得多么美丽。“一眼望三湖, 湖南、湖西、湖北口”相传也是大诗人留下的半副孤联, 五百年来一直是人们茶余酒后难以应付的话题。
(2) 、做好古文化的挖掘。重新刊印了《水云楼词》, 被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赞为研究清词的一大幸事;组织人员对古镇的民间传说、民间风俗、民间手工艺制作等进行了挖掘整理并形成文字材料, 积极申报非物质遗产, 使这些历史遗存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为旅游服务。同时, 还将包装出一些民间文艺、民风民俗进行表演。组织对古文化有一定研究的人士成立了溱潼镇古文化挖掘与保护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 对古镇的历史沿革、民俗文化、民居特色、民间美食、传统手工业等不同领域进行深入挖掘。编印了《溱潼旅游》内部资料, 不定期刊登有关溱潼古文化的内容。同时, 采取多种形式展示成果, 将民俗文化演化成旅游活动向游人展示。并将相关资料编印成册, 目前已编印了《古今诗人咏溱潼》、《溱潼古秋水庵》、《寿圣寺与水云楼》、《八仙在溱潼》、《九月十六灯会》等内部资料。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系列丛书《溱潼》也已出版。
(3) 、利用溱潼镇历史文化资源, 挖掘、提炼和开发廉政文化资源, 以历史名人的廉政勤政故事为主线, 以相关历史遗迹为基础, 建成集观光、休闲、教育功能于一身的特色鲜明的廉政文化景点, 提升景点廉政文化的影响和教育功效。完善现有的水云楼和储巏广场两个景点, 根据挖掘整理的典故, 制作一批廉政文化的浮雕、雕塑和展板、楹联, 颂扬明代廉吏储巏为官清正, 刚正不阿的品德;修建清官施淑贤廉政坊, 重现古代“清官留下一只靴”的场景, 通过图片、实物的展示, 给参观者浓厚的廉政文化熏陶;研发廉政文化工艺品, 制作出一批具有廉政文化特色的砖雕、木雕和文房四宝、笔筒、镇纸、清风扇、壁挂等旅游产品, 增强廉政文化的影响力, 吸引力和渗透力。
中国文化报江苏记者站 篇3
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冯培恩,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任启亮,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会长王治国,国家商务部驻南京特派员陈锋,省政协原副主席陆军,国家、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市委书记曹新平、代市长张敬华等市领导,共同出席了开幕式。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任启亮、市委书记曹新平分别致辞,代市长张敬华主持开幕式。
任启亮说,徐州是江苏的北部重镇,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徐州以此次盛会为契机,吸引更多、更好的项目落户徐州,以大产业、大项目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曹新平在讲话中衷心希望广大客商朋友积极参与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开发建设,与徐州人民心相約、情相连、手相牵,共同开创人生与事业发展的新辉煌。
开幕式后,嘉宾观看了洽谈会主题晚会《汉韵新语》。
10月24日,与会代表们在新城区会议中心参加了综合投资推介会。在推介会上,工业项目有19个成功签约;现代服务业项目签约20项;亿元以上食品项目和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签约4个,另有31个项目达成投资意向。其中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将在贾汪区青山泉镇建设“全国第一”的晶体硅光伏发电项目。
中国记者节祝福短信 篇4
2.走过千山和万水,忍着雨打和风吹,敏锐捕捉白与黑,实时报道假与真,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记者节,祝所有的记者工作顺利,平安吉祥。
3.走过千山万水,站在时代前沿,天天受苦受累,心中无缘无悔,以笔为器,反馈民情。记者节到了,把我们所有的祝福和问候全部带你。
4.做个记者多辛劳,新闻不分事大小,都得实时来报道,东南西北到处跑,第一时间要赶早,记者节今来到,愿你们快快乐乐没烦恼,开开心心乐淘淘!
5.迎风冒雨,行走在灾难的最前线;深入虎穴,揭开一幕幕惊人的真相;仗义直言,表达百姓朴实的心愿。记者节到来,祝福在新闻事业奋斗的记者节日快乐。
6.用笔杆当利器,揭露各种恶势力;用耀眼的镜头,呈现社会的风采;用文字的撰写,记录人间的冷暖;。记者节来临之际,向记者同志们致敬。祝愿天下所有记者幸福平安!
7.深山有你的足迹,为贫穷的人们带去温暖;灾区有你的声音,为受难的人们呼喊支援;战场有你的身影,为饱尝炮火的人么呼唤和平。记者节到了,愿你们保重身体,幸福安康!
8.用笔尖将阳光引进黑暗的角落、用镜头记录感人的瞬间、用报道反映百姓的疾苦欢乐。黑幕因为你们而无法隐藏,善行因为你们而更加发扬光大。记者节,祝广大记者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9.通达社情民意是你们肩负的使命,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是你们的责任,你们是群众心中的寄托,是我们崇敬的记者。在记者节里,祝愿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10.童心心扉纯简单,1934年9月1日是中国记者节,不知多少人还记得。1945年9月3日是战胜日本记念日,此日该不该忘记?邀你问青天?房价管它涨多少,夜眠不过是八尺,同心。
11.你给失败者以希望,你给成功者以喝棒,你不善于锦上添花,你只热衷于雪中送炭。你是新时代的活雷锋,你做特写从来都不留名,你只发表在报纸新闻中。记者节,祝你快乐!
12.风中的颤抖,不是寒冷,而是震撼!雨中的泪眼,不是恐惧,而是哀叹!用最真的情绪表达最直白的现场,记者节,感动从心开始!
13.锋芒执笔,展现真实情景,风采昭昭,不畏强权,只为公理再现,记者,一个辛苦的职业,记者节,为天下所有的记者祝福,祈祷,健康快乐!
14.奉天承运,皇帝诏曰:11.8这天,所有的记者放假一天,社会上各部门要快乐着记者的快乐,享受着记者的享受,该干什么干什么吧,大家尽情放松吧。哈哈,记者节快乐!
15.敢为正义鼓掌欢呼,敢与邪恶斗争到底。体味幸福抽丝剥茧,拥抱快乐心手相传。记者节到了,祝记者们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16.感谢你记着我的爱与哀愁,感谢你记着我的喜乐悲伤。你是我平凡生活的记录者,你是我幸福快乐的见证者。记者节到了,祝你这个编外“记者”节日快乐。
17.钢笔,是你维护正义的利剑;墨水,是对美好色彩的渲染;相机,是你留住人性的瞬间;记者,是你神圣使命的光环;记者节到了,祝记者朋友们万事安好,生活美妙!
18.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听说你这个记者表现优秀,特颁给你一个奖项‘夸奖’,送你一个奖杯‘口碑’,送你一个奖品,含金量十分的短信一条‘愿你记者节快乐’。
19.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的新闻由我来为大家报道:今天是我们一年一度的记者节,祝愿我们的记者幸福快乐,身体健康,招财进宝,招的钱永远都花不了!
20.给你送束花,感谢你的正义为国家;给你做桌菜,谢谢你给予百姓关爱;给你煲个汤,愿你身体永健康;再喝点庆祝久,幸福快乐到永久。诚祝你记者节快乐!
21.公平的底线:正义;正义的底线:清廉;清廉的底线:良心;良心的底线:善念。记者节,愿你坚守阳光底线,幸福快乐无极限!
22.和谐的社会有你们的贡献,安定的国家有你们的辛劳,你们刚强坚毅,却又似水柔情,用文字挥洒风采,记者是一个光荣的职业,记者节,祝所有的记者幸福!
23.和谐社会要发展,记者工作不能少,八方新闻团聚时,就是记者收获处,又是一年记者节,全国上下要和谐,记者朋友你是人民权益的捍卫者,祝你记者节快乐!
24.华丽的词语我说不来,美丽的形容我讲不来,夸奖赞美我做不来,真诚的祝愿必须送来,记者节到了,愿你节日快乐,幸福永远把你绕!
25.欢歌颂盛事,铁笔写春秋。今天是中国记者节,值此之际,向天下记者同志们道声:你们辛苦了!衷心祝愿你们健康幸福,青春永驻!
26.记者访问很神圣,真抓实干为人民,不畏艰险有勇气;还需大家来配合,人民尊重是前提,法律强大有保障;依(一)依(一)吧(八),记者节,祝记者朋友们工作顺利!
27.记者刚发回的报道:汽油价格上调;糖油全线涨价;苹果价涨3成;棉花遭疯狂倒卖。当然也有下降的:全国气温普遍下降。天冷了,记者节也要注意身体哦
28.记者工作很辛苦,不论新闻大是小,呕心沥血来报道。撰稿拍照不怕苦,为将真相事实报。记者节里请休息,愉快度假无忧愁。
29.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正是因为记者朋友们的存在,社会才彰显的更加丰富多彩。记者节,祝福天下所有记者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国旗下讲话《中国记者节》 篇5
不知道,同学们,你们是否有每天看新闻的习惯。那么,如果你看新闻的话,你一定会认识下面的人(张泉灵)。
如果你们不认识他的话,那下面的这些事,你们一定听过。2008年5.12地震、北京奥运会。2009年新中国喜迎60华诞。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还有最近正在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同学们,请你们仔细想一想,这些事,你们是从哪了解的呢?没错!报纸上,新闻中,在第一时间报道着这些事件。而报道这些事件的人,正是那些辛勤工作的记者同志们,在事件发生的最前方,为我们发出一条条感动的信息。
而今天,11月8日。正是他们的节日——中国记者节。
新闻工作,是艰苦而又神圣的职业。第一时间亲临现场,亲眼目睹事件经过,这是新闻工作魅力所在;不为诱惑所动,不为艰苦所惧,甚至冒着生命危险采写出真实报道,是新闻工作的神圣体现。
因此,当我们舒服地靠在沙发上,听着及时的报道。当我们浏览报纸,了解新闻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一群战斗在前线,无私奉献的新闻工作者们。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着像他们一样工作的小记者们。比如我们少儿频道中的《新闻袋袋裤》,你一定看过。《新闻袋袋裤》栏中的小记者们,正是从我们小学生中挑选出来的。也正是他们,记录着我们小学生自己的事。
我们海淀区的小记者们,就曾经跟随着大记者阿姨来到《海淀区
少代会》的现场,为我们及时的发布了少代会的信息。也正是有了他们,我们才对我们的《少代会》有了更多的了解。
中国文化报江苏记者站 篇6
6月12日, 中国档案报社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全国档案暨档案文化宣传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全国档案暨档案文化宣传工作情况, 交流了新形势下档案新闻宣传工作、档案文化创新、传播工作经验, 部署了今明两年全国档案暨档案文化宣传工作任务。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市档案部门主管宣传工作的领导、编研处负责人, 《中国档案报》记者站站长、特约记者、特邀撰稿人等近140人参加会议。
会上还表彰了2013~2014年度在档案宣传中做出突出贡献的27家优秀记者站、22名优秀记者站站长、83家发行先进单位、48名优秀特约记者、10名优秀特邀撰稿组织者和26名优秀特邀撰稿人。黑龙江省记者站荣获2013~2014年度优秀记者站, 赵晶莹荣获2013~2014年度《中国档案报》优秀记者站站长, 田明荣获2013~2014年度《中国档案报》优秀特约记者。
当中国官员遇到外国记者 篇7
瑞士日内瓦是数十个国际组织的办公地点,国际会议繁多。中国派出的代表团也自然穿梭在各大会场。常驻日内瓦时,我采访过的国际会议和中国代表团难以计数,跟外国记者时常交流。各国记者共同的感觉是,中国代表团虽然出席国际会议的频率增强了,但除了一些指定的官方发言外,几乎听不到中国代表的即席发言,更别说在会场上进行辩论了。
一般来讲,各国政府官员出席国际会议,他们的任务不仅是拜会嘉宾,还要争取发言权,要向国际媒体传播本国的声音。
但中国代表团人数不少却鸦雀无声。一位西方记者对我说,在报道中美贸易纠纷等涉华事件的时候,他们可以很容易地采访到美国大使或代表,至少他们的新闻发言人会针对某一事件发表评论。但要拿到中方意见却不容易。一个法国记者说:“我也愿意报道中国的觀点和看法,电话打到中国的使领馆时,往往没有下文。一般中国官员都不接受采访。”
被误解的规则
中国官员的沉默和内敛,也有误解国际会议规则和新闻报道规则的因素。
误解一是,中国代表团太注重表决结果。一些中国官员觉得参加会议只要能影响会议主办方和几个大国,有个理想的表决结果就好了。而实际规则是,很多国际会议其实就是沟通和争吵的场所,并非一定要做出决策,其会议宣言也不具有法律效力。所以,政府官员参加会议一般注重表达也注重表决,两方面并重。代表的声音越高,越能引起媒体关注。
误解二是,认为一切媒体报道都会被等同于官方表态。所以,不少中国官员接受外国媒体采访非字斟句酌不开口。其实,西方官员常常声明这是他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然后即可轻松地接受记者采访。如果个人观点与官方看法有分歧,或引起媒体另类解读,他会声明是记者报道有误,把责任都推给媒体。
妙用媒体自我宣传
怎样与记者打交道是外国官员的必修课。常驻日内瓦的各国大使都主动与主流媒体的资深记者交往,既向记者提供报道材料,又通过记者了解其他使领馆和国际组织的动态信息。
现在,了解国际会议和传媒规则,并熟练应对采访的中国官员越来越多。比如先后在日内瓦工作过的中国外交官吴建民、沙祖康以及中国前贸易谈判代表龙永图,都是最受驻日内瓦媒体欢迎的中国官员。他们几乎从不拒绝记者的采访,语言也有个性。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简单顺着外国记者的提问回答,反而机智地利用这类采访将中国政府的观点传递出去。
不躲避记者,大胆跟记者交流,不怕流露个性,不怕措辞不全,这样的官员让记者觉得更有人情味,其观点更可信,也更有助于让西方媒体了解中国。
中国文化报江苏记者站 篇8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希望这次会议开成团结奋进的会议、继往开来的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进工作。
习近平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新闻舆论战线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积极宣传党的主张、深入反映群众呼声、主动开展决策调研,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舆论战线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突出宣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反映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展成效,深入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有力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信心和力量。广大新闻工作者牢记职责、奋发有为,用智慧、汗水乃至生命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实践证明,我们的新闻工作队伍是一支可靠的、高素质的、能打硬仗的队伍,同志们工作很辛苦、很有成效,党和人民感谢你们。
习近平对广大新闻记者提出4点希望。一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党和人民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二是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宣传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行的奋斗和取得的成就,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三是要坚持正确新闻志向,提高业务水平,勇于改进创新,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四是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发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勤奋工作、甘于奉献,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一句话,就是要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习近平指出,中国记协是党领导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新闻界的桥梁和纽带。希望中国记协再接再厉,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好把广大新闻工作者凝聚起来,真正成为“记者之家”。
刘云山出席会议,并代表党中央致词。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与会同志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寄予殷切希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舆论战线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很好贯彻落实。
刘云山指出,新闻舆论战线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肩负的职责使命,为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夺取伟大斗争胜利提供有力思想舆论支持。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坚守社会责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严肃认真考虑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更好发挥新闻舆论工作成风化人的重要作用。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新闻单位党的建设,推动新闻舆论战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强起来。中国记协要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走转改”活动,提升联系服务新闻工作者的能力,扎实推进记协组织改革,抓好记协组织自身建设,更好推动党的新闻事业发展进步。
我的记者梦我的中国梦 篇9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汪冰扬梓
2013年6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汪冰扬梓,来自云南省广南县的坝美。坝美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座小山村,也是无数文人墨客向往的世外桃源。世外桃源里承载着无数中国人美好的梦想,当然也装着我这个“桃源子弟”小小的记者梦和大大的中国梦。
说起梦想,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不停地追逐。今天,“中国梦”在习总书记具有震撼意义的演讲中引起亿万人的共鸣,点燃了全球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激情。其实,中国梦就是我的梦,就是我们大家的梦!
十一年前,我8岁,每晚七点,我们全家都会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联播,那时的我觉得记者是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职业。看着他们在电视上流畅自如地播报新闻,我总是非常羡慕,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够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出现在电视机里。从那时起,我便在心里埋下了记者梦的种子。可是对于我,对于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来说,这个梦想似乎遥不可及……
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有机会实现我的梦想。如今的我,带着我的记者梦,带着我一个普通人的“中国梦”,考入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开始了我的逐梦历程。我所在的学校是云南省唯一的一所民办“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厚德尚行”的校训教会我要有一个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和担当,要有扎实的新闻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术技能。进校后,我对新闻专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开始认真地学习专业知识、练习采访、写作、拍摄和编辑的技能。我们从大一就边学边做,活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搞采访、拍照片、做报道……从我写下第一篇新闻稿在广播站里播报起,从我进入校园电视台演播室录制播出第一期节目起,从我第一次按下快门第一次扛起摄像机拍摄起…… 我的脑海中闪现的是8岁那年面对电视机的那个梦想,心中阵阵激动,当年的梦已经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我更加坚定了成为“无冕之王”的决心。
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里,我跟随记者拿起话筒走进人群,举起摄像机面对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一个个真实的瞬间。当我在经历过一次次疑惑、震惊、感动、同情和喜悦之后,我似乎渐渐明白了真正意义上的记者意味着什么,记者不仅仅是“无冕之王”,更应该是“人民之友”。我渴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这个光荣群体的一员。
当然,实现梦想的道路并不平坦。在新闻采访中,从大山
里走出来的我,常常感到视野不够开阔,要领略外面世界的精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由于不够自信,有时在采访对象面前竟不知如何发问;在接听新闻热线时也不知道怎么回应一些市民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写出的新闻稿还不能很好地体现新闻本身的价值…….等等。但是,记者梦已经成为了我的信仰,所以我能够经受挫折、经受考验,执着地坚守在我专业学习的阵地上。我开始了疯狂的恶补——阅读、写读书笔记、看报纸、做剪贴、看电视、记录电视新闻中记者的每一个提问……我使尽每一分力气,想让自己的思想丰满起来,笔头流畅起来,技能娴熟起来。我像一只雏鹰,磕磕碰碰,却誓不放弃,想要离开悬崖上的窝,去蓝天里体会翱翔的力量。
我知道,在前行的道路上,也许我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但是,我不怕,因为:我爱我的梦想,我爱我的祖国!在中华大地这片热土上,承载着千千万万各族人民的“中国梦”。我渴望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去发掘家乡和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去播撒真、善、美的力量,去传递前进、温暖与信任的正能量,让我的家乡——美丽云南尽展独特魅力,将我的祖国——华夏神州的美丽风采展现给全世界。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我的梦想终将会实现,我们每个中国人期待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终将会实现!
朋友们,梦想是生命的动力,它为科学家创造奇迹,为诗
人唤起灵感,为国家创造辉煌,为人们带来希望。中华历史上无数的仁人志士,都拥有崇高的梦想,都为着崇高梦想而奋斗,从而铸就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到了当代,因为怀揣梦想,才有了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因为怀揣梦想,才有了神州十号的成功发射;因为怀揣梦想,我们才昂首挺胸地走在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
朋友们,美好的愿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只要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每个梦想都会变得触手可及。让我们心怀梦想,过好每一个当下,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断地累积和夯实梦想的基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小小的个人梦,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大大的中国梦!此时此刻,我想说:我可以,也必将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我将继续带着自己的梦想,把每天的学习、每天的辛劳当作是实现梦想的每一步,我会努力,我会坚持,我会自豪,为实现我的记者梦,我们的——
中国梦!
海湾战争前线的中国记者 篇10
(一)
海湾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意义,富饶的石油资源,无论储量还是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素有“世界油库”之称。因而,这一地区战争总是不断。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突然出动10万大军,500多辆坦克、装甲车,以及200多架轰炸机、直升机,对弱小邻国科威特发动了武装侵略。面对强大的伊军,科威特束手无策。数小时后,伊军即打到科威特城下。
时任新华社驻科威特分社记者的吴毅宏,被急促的奔跑声、喊叫声和零乱的枪声惊醒后,感到情况异常,忙与当地官方联系。但直到清晨6时,才从电台得到证实,伊拉克军队突破防线攻入科威特。为进一步弄明情况,他驾车离开分社。可车刚开出分社500米,就遭到突如其来的扫射,汽车右侧玻璃全被打碎,刚要掉头退回分社,一梭子子弹从头顶和面颊飞过,汽车严重受损,再驾车返回分社是不可能了。在此情况下,他只能弃车步行返回。就在他钻出驾驶室的一刹那,又一梭子子弹从头顶飞过,他随之跌出六七米远,手掌、膝盖和腹部被严重擦伤,沙子、小石子深深嵌在肉里。他顾不得这些,趁伊拉克士兵换子弹之际,利用建筑物作掩护急速跑回分社。事态的发展已逐步明朗,回分社后的他,不顾伤痛,当即向总社发了题为《伊军已攻入科威特城》的独家报道,稿件被国内外媒体广泛采用,并受到一致好评。
科威特城失守后,与科威特埃米尔王宫仅一墙之隔的分社,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炮弹、火箭弹的爆炸声,机枪、冲锋枪的扫射声,以及团团的浓烟和耀眼的火光,就发生在分社的周围。8月3日凌晨,伊军占领埃米尔王宫,紧接着分社停水、停电、电话中断。分社所在地被伊拉克军队的火力严密封锁。我驻科威特使馆为了分社同志们的安全,冒着极大的风险,开着挂着中国国旗的车,将分社同志接进使馆。住进使馆的记者,随即又投入到紧张的采访中,有的外出找朋友,有的电话联络,以尽快获取可靠信息。自8月2日晚,伊拉克军队攻下科威特城后,科威特同外界的通讯联系中断,所有外国通讯社报道都被迫中断。而新华社科威特分社在我使馆的大力协助下,克服重重困难,采写了大量耳闻目睹的第一手独家新闻,经总分社和总社播发后,西方通讯社纷纷转发。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局势一天比一天恶化。8月13日,使馆接到国内指示,决定我在科人员(包括港澳台同胞)全部撤离,使馆人员留10人、记者留2人。按总社指示,吴毅宏和李士兴留守工作。在伊拉克宣布25日前关闭各国驻科威特使馆后,我使馆25日突然停水断电。12名留守人员于当日下午5时许,不得不全部撤离到约旦首都安曼。到达安曼后,使馆人员全部回国,记者吴毅宏、李士兴继续留守安曼工作。
此后吴毅宏又辗转埃及、卡塔尔和阿联酋等国,以寻找机会进入沙特,重返科威特。在此期间,他采写了综述:《海湾战争中的阿联酋》等三四十篇稿件。后因沙特签证办不下来,未能实现重返战地的计划。直到科威特解放后的1991年6月,李鹏总理访问科威特时,他才随代表团来到科威特。
(二)
1991年1月17日上午7时35分左右,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下,对伊拉克正式宣战,海湾战争爆发。
为搞好这一国际瞩目的重大事件的报道,在开战前一周的1月9日,新华社有关部门就建立起了快速反应机制,成立了海湾危机报道组,新华社总编室及国际、摄影、对外、参编等有关部门,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
为加强对海湾战区的报道,1月14日,新华社正式决定派记者奔赴战区,成立了以文字记者郭晓勇为组长、文字记者朱界飞、摄影记者王继雨及常驻中东总分社的摄影记者张郇等为成员的海湾前线记者组。正当郭晓勇、朱界飞、王继雨在北京等待沙特签证的时候,1月17日海湾战争爆发。在一时拿不到沙特签证的情况下,总社决定他们分道前往科威特周边国家,待签证下来再在沙特会合,而后进入海湾战区。已在开罗的张郇,2月14日在中国人民合家团聚欢度春节的时候,他放弃假日飞往沙特首都利雅得,再经宰赫兰进入科威特,成为第一个进入战区的中国记者。
海湾战争爆发的第10天(1月28日),郭晓勇奉命从北京启程,登上飞往巴黎的飞机,再转飞叙利亚。在从北京飞往巴黎的途中,郭晓勇做好了一切思想准备,并给妻子和女儿写下遗书。到达叙利亚后,他一边等待签证,一边与新华社叙利亚分社记者顾正龙合作采写了《她们并不愿意离开故乡》、《踏访叙伊边境》、《来自利雅得的消息》等报道。
2月3日,王继雨从北京起程飞往巴黎,再飞往土耳其。2月5日,他来到土耳其港口城市伊斯坦布尔。2月18日,他与新华社驻安卡拉分社首席记者郑金发一起,奔赴土伊边境的阿达纳城,因为那里有美军英吉尔利克空军基地,这是他们采访这场战争“西线”的主要目标。但采访这样的“基地”谈何容易。当天采访失败后,他们又于21日再闯“基地”。出租车司机按照他们的意思,小心地躲避着“基地”周围游动哨的视线,慢慢地向“基地”迂回过去;王继雨则把相机裹在外衣里,只将镜头露出一点点,看准目标后,迅速摇下车玻璃,连续抢拍一通。就这样,在美军岗哨林立、管理极其严密的英吉尔利克空军基地,新华社记者“猎”拍了美军日夜守护的基地情景,以及部署在那里的“爱国者”导弹发射装置。
就在王继雨向新华总社传完最后一张照片时,让他激动的事又来了,北约在土耳其东南部马拉提亚郊外的埃尔哈克空军基地在向他们招手了。土耳其总参谋部决定组织部分记者参观基地,在经过一番周折努力后,他获得了批准。21日23时35分,他乘上阿达纳开往马拉提亚的最后一班汽车,经过一夜的奔波,于次日凌晨到达目的地马拉提亚。22日上午9时许,他乘土耳其军方客车朝埃尔哈克空军基地驶去,在空军基地拍到了他日夜想拍的照片。这两次拍摄的照片,经新华总社播发后,媒体纷纷采用。
2月10日,在伊拉克第31枚飞毛腿导弹落到以色列国土的那天,朱界飞从开罗出发,踏上了去以色列的采访之路。特拉维夫是伊拉克飞毛腿导弹攻击的主要目标,居民24小时处于恐惧之中。在以色列的10天里,朱界飞马不停蹄地采访,从北部的戈兰高地到东部的耶路撒冷,从耶稣诞生地伯利恒到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采写的《特拉维夫的警报声》等一篇篇稿件,通过以色列新闻中心的文传机,传往开罗、巴黎、北京。
(三)
2月24日,郭晓勇和朱界飞翘首等待的沙特签证终于下来了,他们分别从叙利亚、以色列赶到开罗。此时中东地区已是战云笼罩,海湾地区战火纷飞,多国部队已沿沙特与科威特、伊拉克边境发起全线地面进攻,海湾地面战开始。拿到签证的第二天即25日,他俩便从开罗起飞,经沙特海滨城市吉达转机,飞往其首都利雅得。在飞机上,俩人一起拟定了下一步采访计划。飞抵利雅得已是下午3时许,我国驻沙特使馆的同志将他俩接到哈雅特旅馆。一辆辆坦克、装甲车停在路边,全副武装的军人随处可见;一道道新设置的路卡在严查过往行人和车辆。当他们来到哈雅特旅馆时,旅馆早已爆满。设在三楼的多国部队新闻中心大厅正在举行记者招待会。他俩一人联系住宿,一人扎进会场。于是进入战区的首篇新闻快讯——《地面战斗第2天,美军死4人,击毁坦克270辆,俘虏8000人》,通过国际电话,当日下午传到开罗总分社。
2月25日,正值科威特30周年国庆,办好记者证后,他们顾不上奔波一天的疲惫,就去采访了在利雅得的科威特新闻中心负责人,以及在场的其他科威特人。然后又电话采访了设在宰赫兰的科威特电台台长,并设法弄到了科威特埃米尔萨巴特的国庆讲话稿。这天他俩已累得头疼、恶心,但科威特人那种收复家园后的喜悦和被占领的痛苦,强烈地刺激着他们的脑海,虽然已是晚上9点多钟,但他们没有休息片刻,又经过2个多小时的忙碌,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科威特人悲喜交织度国庆》的通讯,当稿件顺利电传北京后,他们才长长舒了口气,此时已是26日零时。
27日,多国部队进入科威特城的消息一传开,他们便使尽浑身解数,争取成为最早进入科威特城的目击者。利雅得的科威特新闻中心负责人建议他们先去离科威特城较近的宰赫兰。他们采纳了负责人的建议,于当晚冒雨抵达宰赫兰市,而后死缠活磨宰赫兰的新闻中心有关人员,终于在28日凌晨1时许,拿到了科威特颁发的记者证。
3月1日凌晨3时30分,他们乘张郇驾驶的出租车,踏上了300多公里的沙漠之路,开始了夜闯科威特城的旅程。经过艰难的沙漠之旅和艰巨的七次闯关后,终于踏上了科威特的领土,那兴奋,那激动,真是难以表达。他们沿着两旁弃满被炸毁的军车、坦克和装甲车残骸的公路,缓缓向科威特城前进。科威特城区的大部分主要建筑和设施都遭到破坏,能接待客人的旅馆和饭店所剩无几。几经口舌后,他们终于在科威特国际饭店的16层,借到了一间没有钥匙的房间,16层没有电梯可乘。这家五星级的饭店,1989年杨尚昆访科时曾住在这里。可今天的饭店,却是无水、无电、无通信、无食品的四无饭店。苦和累,他们都能忍耐,唯独无法忍受的是采访成果发不出去。他们只能借用其他通讯社的电话。在这里的大通讯社都自备卫星接收装置,而新华社记者只有笔和嘴。在他们的万般请求下,才借用到美国广播公司的卫星电话。只准用30秒。他们与新华社驻开罗总分社取得联系,并请尽快将他们的情况转告新华总社。
在居住、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他们首先投入的是采访。3月1日,他们除发战况消息外,还采写了通讯《科威特人归心似箭》。3月3日播发了《海夫吉已变成一座死城》。3月4日采写了《科威特油井烈火熊熊抢救工作十分艰难》。3月5日,在科威特解放后的第6天,郭晓勇和朱界飞在两位科威特朋友的陪同下,驱车前往科伊边境采访。路经多国部队进军科威特城的主战场——贾赫腊城西沙漠谷地时,尽管这里的战斗已结束一周,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刺鼻的焦味和令人作呕的尸体腐烂味。穿过这十几公里的战场继续西行,经过几道多国部队的关卡后,在距边境不足5公里的地方听到一声巨响,紧接着又是两声,爆炸物四下飞溅,虚惊后才知是多国部队在排除炸弹。他们继续在雨中泥泞的土路上赶路,并闯入了多国部队控制区。此时巴士拉市的轮廓已由暗渐明,他们正盘算如何在巴士拉过夜时,突然一道岗哨出现,两名军人持枪站立在公路中央。从士兵的帽徽上看出是伊拉克士兵,虽经一番周折,仍然不容许他们进入,只好返回。晚上8时,他们蓬头垢面、满身泥水地回到住地,一头钻进房间,在烛光下分头写稿。2小时后,《科伊边境见闻》、《贾赫战场扫描》两篇稿件,通过租借美国新闻处的移动卫星电话传回新华总社。
(四)
在新华社中东总分社当了4年摄影记者的张郇,临离任前赶上了海湾战争,实现了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战地记者梦,成了进入海湾战区的第一个中国记者。从1991年2月21日他深夜坐在宰赫兰国际饭店等待记者招待会的召开,到27日凌晨他与同行的外国记者在宰赫兰空军基地登上沙特空军的美制C—130运输机,飞往战况不明的科威特,这是他在国际饭店整整等待了近一周时间才获得的。来到沙特与科威特边境沙特一侧的小镇,在那里改乘汽车,上午8时进入科威特境内,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副备受蹂躏的惨状:高速公路向北的路面像被拖拉机翻了一遍,向南每隔四五十米就有一条一人多深、两米多宽的大沟,一条条深沟左右两侧交叉,汽车只能慢慢颠簸在S形的路面上。在颠簸中他用小录音机口述记录下情况。
10时进入科威特城时,正值科威特人民欢庆科威特解放。这是多好的头条新闻,在紧张和兴奋中,他投入了采访。围着多国部队官兵欢呼雀跃的科威特儿童;手挥国旗、打着“V”手势的科威特少女;仰天呼喊的科威特妇女……张郇用相机将这一切的一切都摄入镜头。
下午3时,他又来到埃米尔海边的一处宫殿继续采访,他想拍摄集中表现科威特城气氛的画面。在宫殿前的街心花园,他正在用长镜头寻觅时,突然一辆美国造小卡车驶来,一个裹着细格头巾的老人庄严地把着方向盘,车上插着沙特和科威特国旗,两个少女和两位老人站在车厢最前面,激动地挥手欢呼;他们的后面,七八名少年手舞足蹈,还有两个小女孩从备用轮胎下钻出小脑袋。面对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张郇迅速按下快门。
驻华记者报道中国的影响因素研究 篇11
由于种种现实和历史的原因, 境外记者在中国一直属于一个特殊的记者群体。他们的身份之所以特殊, 是因为这些境外记者在华的生活圈和他们的新闻报道活动与中国同行和老百姓总有点距离。驻华记者身份的特殊性可能与中国政府新闻政策和目前新闻体制有关。[2]一直以来, 我国新闻管理体制总是把境外记者当作特殊对象来单独管理。这不仅使政府部门和中国记者认为驻华记者与众不同, 连他们自己也会觉得他们很特殊。驻华记者们因其特殊身份要面对相关部门的控制。有关部门只允许外国驻华记者去一些特定城市进行采访, 同时需要获得当地政府的批准。面对我国政府对境外记者的管制, 境外记者的心态是复杂的, 对中国政府的管制会产生一种不满。伴随《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的颁布以及之后新规定的实施, 驻华外国记者在华采访不再需要中国国内单位接待并陪同。[3]由此, 外国记者普遍反映感受到越来越宽松的报道环境。境外记者对我国放宽对他们采访奥运的限制是欢迎的, 但同时他们也认为这一规定可能只是暂时的, 一些依然存在的限制及阻挠, 还是让不少驻华记者或多或少地滋生反感情绪, 由此影响其对华报道的倾向性。正因为如此, 在中国的境外记者对政府部门会自觉不自觉保持较高的戒心, 同时也更加凸显了他们在中国作为特殊新闻从业者的地位。多数驻华记者抱怨很难采访到政府官员, 尤其是处于新闻事件漩涡中的主角。在平时的报道中, 外国记者们想要采访到中央政治局委员、省长等高级干部, 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中国各级政府机构近年来实施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但外国记者认为不少部门发布信息的姿态并不主动, 主要是为了危机公关或者宣传。此外, 在新闻焦点事件中, 找到敢说话的学者也并不容易, 不少驻华记者认为, 多数学者不发表记者需要的意见或分析, 有时候即便专家学者发表了意见, 也和新华社的口径差不多。[4]他们觉得大多数中国学者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态度相对审慎、说话也比较保守。再者, 新闻报道中的意见平衡非常重要, 如果有矛盾立场的一方保持缄默或态度偏激会加重报道倾向性, 影响其客观性。西方的新闻客观性要求记者必须给予双方表达的机会, 展现双方的意见。因此, 如果官员、政府、学者都选择避而不言, 这些驻华记者往往就只能寻找不同的替代方式, 用通过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这样的官方报纸来获悉, 来代替部长们说过这些话。这种相对任意的选取, 自然会出现断章取义的问题。因此, 我国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对外新闻发布机制, 加大政务信息的公开, 营造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
驻华记者在中国的身份特殊性往往还和他们的文化和语言背景有关。人在进行传播活动时不可避免地受到背景知识和经验范围的制约, 从而影响对认知对象的理解。[5]即使在同一文化背景、同一地域的传播中, 由于传播者本身经验范围的局限, 在对象认识问题上存在偏差, 也可能造成报道与事实的距离。由于语言的隔阂、文化背景的差异, 传播者在报道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发生的事件时, 对新闻信息进行观察、分析和语言组织的时候都以已有的背景知识为基础, 很难超越自己长久以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文化认知。感情的亲疏不同, 知识的储备不同, 经历的场景不同, 对照的体系不同, 语言的水平不同, 造成了记者不同的认知差异。知识储备越丰富, 在中国生活越久, 对中国社情、文化越了解的记者, 越容易采用比较厚重的历史观、跨度较大的地域观考察问题, 对于新闻事件产生的背景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由于语言的不同, 中西方属于不同的信息编解码系统, 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有时就会失真。[6]由于双方编码系统的不同, 传授双方之间出现了意义分歧, 这是一种基于文化元层面上的误读, 很难完全避免, 需要传授双方的共同努力, 各持友好诚意态度, 谦虚学习, 尊重彼此文化信仰, 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少误解。许多驻华记者可能并非故意要歪曲中国, 由于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经验范围的严重缺失, 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欠缺和语言的障碍, 对中国文化也缺乏深入认知, 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视角常摆脱不了思维定势的束缚, 总是会从自己已有的根深蒂固的文化认知出发, 用一种文化体系去解读另一种文化现象, 很难完全理解中国文化和政治中复杂微妙的东西, 在报道时必然会流于肤浅和片面, 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事实真相。
驻华记者身份的特殊性还体现在其报道中所呈现的较强的政治性。他们一般政治上很敏感, 既会报道中国情况和中国内外政策, 也会渲染我国存在的问题, 尤其突出我国人权、自由、民主等问题。这当中既有公正客观的报道, 但也不乏在中国和中国政府看来是不客观、负面甚至恶意中伤的新闻报道。对于这些涉华负面新闻报道的诱因, 中西方的专家有完全不同的解读。西方学者认为这是由中国政府的政策所致, 使得这些境外记者无法客观报道中国, 而中国学者则认为这与境外记者的意识形态偏见有关联。[7]新闻具有意识形态性, 这在东西方基本已经达成共识。意识形态就是通过掩饰矛盾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 西方媒体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国充满敌意和轻视。新闻传媒属特殊意识形态工作部门, 其所传递的信息总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8]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仍是一个共产主义的集权专制国家, 是向来不尊重人权, 没有民主和自由, 人民生活在压迫贫穷之中, 这已经成了西方对中国的刻板成见。当意识形态和客观公正产生矛盾时, 客观公正丧失, 结果就必然会造成新闻失实。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中西方媒体所持有的新闻价值观的不同。在西方新闻理念里, 负面新闻的价值远远大于正面新闻, 犯罪、暴力、灾难等负面新闻对读者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西方媒体在选取新闻时也对这类题材有着特殊的偏好。当其从国内报道转而进行国际报道时仍沿用同一套价值观念和准则, 关注报道他国最多的也是负面新闻。连续、长期、大量的负面信息渐渐构筑成一个扭曲的拟态空间, 使认知对象失去本来面目。新闻客观性要求记者在报道新闻时不加入自己的主观成份, 据实地将事件原貌报道出来。然而这只是一种理论, 其实际可操作性在现实中又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来自政府、利益集团及受众的压力, 基于不同文化传统的思维偏见的束缚, 及新闻传媒业自身的属性和传播规律的制约, 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 这些都妨碍了新闻传播客观性的实现。西方一些主流媒体虚构夸张、捕风捉影、凭空捏造, 完全违背了客观公正的原则。除了少数极端反华势力是在恶意歪曲以外, 更多的是无意识失实, 是基于一种不同的历史文化渊源而产生的误读。
驻华记者在报道中往往具有一种所谓的民族优越感, 即认为自己的种族、国家、文化优于所有其他民族的一种态度。受这种价值观影响, 依靠一些阐释的框架, 新闻从业人员很容易就把各种复杂的信息, 套装在框架中打包输送给受众。新闻除了记录以外, 也会自然地投射记者对于事实的理解, 记者需要运用在本国教育、成长过程中, 在本国的意识形态所塑造的价值观指导下选取事实制作成新闻, 将其按照自己的理解赋予意义, 做出对对象意义的隐形阐释, 即新闻建构社会图景的过程。大量的传播学研究表明, 西方对于中国的印象和看法, 主要来源于大众媒体中关于中国的描述与报道。这里可以用框架理论对其进行解释, 框架理论即大众传媒通过对有关某一问题或现象的事实、细节、特点等的选择、强调和排除, 形成传媒对问题或现象的解释与思考结构。[9]李普曼在分析大众媒介时认为, 大众媒介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 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媒介定型的深层动因就是所谓的民族中心主义。[10]媒介定型对于他者标签式的处理, 可能人为地制造屏障, 妨碍跨国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媒介定型是在对象性事件信息某种程度缺失的信息环境中, 媒介通过对他者所谓的象征性事件进行筛选、加工、聚焦、放大、强化的传播过程中形成的。媒介定型一旦生成, 形成某种认知模式和看法, 一定时间段内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1]中西方媒体性质定位不同, 西方媒体多为大型财团所控, 其本质是一个以谋取最高利润为目标的服务性的商业组织。媒体要想赢利就必须售出其产品, 这就使得西方媒体常强调受众, 有时甚至被受众所绑架, 不顾事实真相一味迎合受众需求。由于新闻传播并不总是对事实的反映, 而是经过一个选择加工的过程, 其中无可避免地投射了传播者自己的主观意识, 人们头脑中的世界图象总是误导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行动。[12]由于中国形象在西方是扭曲的, 致使大部分西方受众有一种心理定势, 预期读到中国不好的事情, 这会对媒体形成一种压力, 迫使其加大对中国负面新闻的报道, 这些报道反过来又加重了人们之前的印象, 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中西方对境外记者新闻报道的态度存在较大的差距, 境外记者的涉华报道已经远远超出其新闻报道的内涵, 而往往与中国的国际形象和涉华国际舆论联系在一起, 驻华记者在中国的身份特殊性也在这个方面有所体现。驻华记者的中国新闻报道主导着国际媒体涉华国际舆论的走向。[13]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国际媒体中涉华国际舆论一直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 尤其是中国的重大国事。于是, 驻华记者以及他们的新闻报道是否公正、平衡和准确一直是中外争论的焦点。当前驻华记者对中国的报道呈现越来越高的关注度的时候, 其报道的议题也从传统政治议题开始向经济、外交议题转变, 媒体的声音也呈现越来越多样化的特点。驻华记者对于中国的报道正从零星报道转向主动策划的全方位深度报道, 这也代表了全球社会舆论和政治人物重新认识和判断中国的需要。[14]目前, 驻华记者对于中国的报道主要涉及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包括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军事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能源需求、对环境的影响等。尽管外国驻华记者的中国报道充分反映出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西方式固定成见, 但近年来驻华记者报道中国的视角还是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近几年, 越来越多的驻华记者学习中文, 大多数都来中国考察过, 比较熟悉中国的社会和事务, 在处理新闻报道上更加平稳、客观和真实。此外,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国家总体实力的提高以及中国政府日益开放和自信的态度, 使得中国开始真正融入世界, 变成其他国家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利益相关者。因此, 目前驻华记者的中国报道总体上也趋向更加全面和相对客观。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对来自不同国家、媒体的驻华境外记者的访谈材料展开, 以深度访谈以及文本分析等质化研究方法为主, 试图从驻华记者的特殊的身份背景、中外媒体对新闻报道客观性的不同认识和理解等方面揭示了影响驻华境外记者报道中国的诸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