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教学法探微

2024-05-22

三位一体教学法探微(共10篇)

三位一体教学法探微 篇1

三位一体教学法探微

关键词:

实行“三位一体教学法”后,既便于加强班级管理,又能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 三位一体教学法”是指把工艺课、实习课和班主任三项教学工做融为一体,由一名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操作技能、并有组织班级工作能力的教师担任,独力实施完成从新生入校到毕业的工艺课教学、实习课教学和思想教育的跟班制教学方法。它具有以下三个优点:

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职业教育中,普遍遵循的是单打一的教学模式,即工艺课、实习课、班主任各有一名教师担任。因此,有时会造成工艺课教学与实习相互脱节,教工艺课的教师不问实习进度,讲非所用,无的放矢;指导实习的教师长期指导基础操作训练,接触新工艺较少,不采用新标准,墨守成规,使学生在实习中无所适从。采用“三位一体教学法”,把工艺课的讲授和指导生产实习、班级管理均交给一名教师担任,不但可使教师在理论教学中不断地更新知识,学习新工艺新技术;而且在实习教学中能及时应用这些新工艺新技术,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实

践 印证理论,二者相辅相成,有利于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由于工艺课、实习课均由一名教师担任,教师既熟知工艺理论又深懂操作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能灵活变通,急用先学,重点多学,难点讲透,改变工艺课死背书、实习课似学徒的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实习场地、实习条件、实习进度对工艺课有选择、有重点地讲授;反之也可根据工艺课内容有的放矢地选择实习场地进行现场直观教学。如车工专业的车床结构、工件的装夹、车刀的刃磨以及零件的加工方法等都可在现场进行直观示范教学,这样可使学生听得懂、看得见、学得快、听得有趣干得来勁,既加深了对工艺课的理解,又学会了操作技能。

三、有利于班级管理

工艺、实习、班主任三者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一般是上课使学生归班主任管理,实习时转为实习代管,频繁的交换使学生的纪律难以保证。当班主任工作与实习安排发生冲突时,教师很难解决,容易造成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实行“三位一体教学法”后,可以有效地预防这种毛病,既便于加强班级管理,又能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杜绝扯皮现象的发生。

三位一体教学法探微 篇2

近几年, 我校积极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 建立一体化教学模式。从最初在常规班摸索一体化教学, 进而推广到各类员工培训中。通过烹饪培训的一体化教学实践, 收获了一些体会。一体化教学, 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有利于专业课程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 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有利于学生快速吸收知识、快速掌握技能、快速成才, 有利于造就“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 可以使学生得心应手, 心领神会,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 提高专业教学效果

传统的烹饪教学, 理论是在课堂进行, 学生实习去操作间, 沿袭的方法往往是先理论后实践, 即理论指导实践;或有部分教学内容先实践后理论, 从直观性的烹饪教学原则出发, 先通过实践获取感性认识, 然后抽象概括成理性知识, 实践和理论是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完成的。

在刀工教学中, 我们以前是先进行理论知识讲授, 然后在实习课程进行练习。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中, 只能通过画平面图的方法来讲解各种刀法及刀法的运用, 到实践时很多学生已经想不起来了, 即使有部分学生能记忆, 也容易将各种刀法混淆。例如花刀中的十字花刀、麦穗花刀、荔枝花刀, 用理论课程的学习方法, 学生不易分清几种花刀使用的刀法有何区别, 容易将几种花刀混淆。采用一体化教学后, 理论和实践教学则是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同步进行的, 学生操作间即课堂, 课堂即操作间, 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 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 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 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 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更好的结合。介绍到哪种刀法, 先将概念介绍给学生, 然后就可以进行演示, 并将操作要点演示给学生, 学生练习, 然后再介绍运用的原料范围。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这几种花刀的刀法, 使用的原料以及几种花刀之间的区别。

这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解决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重复教学的问题, 将应知的专业理论和应会的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 以技能训练为主线, 强化专业理论的指导作用, 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增强了学习理论兴趣, 促进了对理论的理解, 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兴趣, 为学生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通过一体化教学, 可以实现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 同时还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

二、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一体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学习法, 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教学, 针对性强, 既利于教师“教”, 又利于学生“学”, 实现“教、学、做”一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 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抽象的专业理论课, 学生感觉较难入门, 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一堂课下来, 真正系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学生不多。而专业技能课, 由于受到理论学习程度的限制, 无法深入,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理实一体化”教学, 可克服单门专业课教学的弊端。由于它是在一体化的教学实习场地以一体化的师资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安排, 因此能使每一课题都能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 突出了现场示范, 增强了直观性, 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 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亲切感, 对设备产生熟悉感,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在学习菜肴制作时, 虽然各种烹调方法的制作流程各不相同, 但各烹调法流程会涉及各项单项技术。以油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方法 (炒、爆、熘、炸等) 为例, 虽然流程不尽相同, 但会涉及原料选择、刀工处理、糊浆处理、油温控制、滑油、调味、勾芡等单项技能。各单项技能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操作要求, 在操作流程中又紧密相关, 在教学中必须有序编排, 循序渐进, 突出重点, 技能结构不能跨度太大。我们将相似操作流程的菜肴安排在一起, 一方面方便学生对各项单项技术的反复练习、总结经验;另一方面也方便学生对各烹调方法不同之处的相互比较加以区分, 将烹调技术中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消化。如菜肴滑炒肉片与焦熘肉片在原料选择、刀工处理、糊浆处理、油温控制、勾芡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区别, 将这两道菜肴安排在一起进行一体化授课:先介绍操作流程, 进行演示, 再让学生找出两道菜肴在原料选择、刀工处理、糊浆处理、油温控制、勾芡方法的差别, 教师再进行总结、讲解。这样学生可以直观掌握两种菜肴、两种烹调方法的操作流程、操作关键和两者的区别。

基础技能掌握后逐步提高练习难度, 拓展训练内容。拓展训练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方法一:学生每人分适量不同原料, 在规定的时间里采用不同技法做出不同菜肴, 学生从刀工开始, 烹调、调味, 再到装盘, 提高学生技法的熟练度。方法二:规定相同技法, 给出不同原料或是相同原料, 不规定技法, 学生烹调出不同菜肴, 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方法三: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给出适量原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在同样时间内, 做出规定数量的菜肴, 学生自由发挥, 充分使用原料。不管是哪种练习方法, 都要求学生讲解自己菜肴制作的流程、要点以及菜肴的特点。在训练中学不仅要通过查阅书刊、资料了解菜肴制作方法、工艺流程, 学生之间也要不断地交流沟通, 同时教师也参与其中给出意见和建议。教学训练既充分展开了指导、训练、学习、交流, 又体现了厨房的操作工艺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作用的发挥要科学,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对矛盾。在这一矛盾中, 教是主要方面, 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更多体现在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及发挥其独立和创造性方面。通过一体化教学, 要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应当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 多归纳、多启发、多鼓励、少批评, 尤其应鼓励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三、探究专业教学模块, 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通过一体化教学, 可以实现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在一体化教学应用初期, 把教学内容分为五个模块: (1) 原料质量鉴别与采购保管模块; (2) 菜单设计与成本核算模块; (3) 冷热菜加工与制作模块; (4) 面点加工与制作模块; (5) 管理与销售模块。通过教学实践, 发现在冷热菜加工、面点加工与制作模块教学中, 原料、菜单设计、成本核算等知识在其中穿插较多, 对于知识和技能结合点, 教学效果不佳。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座谈会, 掌握学生的学习体会, 通过分析餐厅生产、加工管理的全流程及一体化教学实践的心得, 将模块结构与教学重点重新分为基本功训练、热菜加工与制作、食品雕刻、冷菜制作和面点加工与制作五个模块。

以食品雕刻模块方案为例, 我们在模块中将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及实施方案细化见下页图表。

接下来还是练习—讲评—练习环节, 但与上面练习与讲评环节所不同的是:后期的练习环节重点在提高操作质量及速度和拓展练习上, 讲评环节重点在指出操作中的问题和帮助学生改进方法。

在没有统一的标准化的一体化教材现状下, 要求教师在教学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挖掘和处理, 找到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点, 这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 因为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结合起来的“双师型”教师, 否则理论和实训则处于割裂状态。所谓“双师型”教师, 是指任课教师同时具备专业职称和专业技术职称, 能在一体化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 并在一体化教学中讲授、演示、指导到位。

一体化教学还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 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教师是教学行家, 也应是生产好手, 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例如在有关原料知识课程教学中, 过去着重于介绍各种原料的产地、上市季节、主要品种的特性以及原料品种。随着大棚蔬菜的普及及市场的广泛流通, 各种原料品种在市场上到处可见, 教学的重点随之发生变化。我们在教学中将原料营养特点、原料的特殊加工方法、烹调方法、原料之间的合理搭配作为教学重点。在一体化教学中将内容融入菜肴制作, 带领学生学习选择原料, 学习不同质地原料的加工、原料烹调应用及原料的色彩、营养搭配, 原料烹调时的注意事项, 布置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或相互进行交流讨论。开展一体化教学,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 通过示范讲解、菜品指导、实习材料采购、操作秩序的维持, 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也有很大益处。在一体化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 教师也在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一体化教学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工作, 也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点和方向。通过一体化教学, 不仅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也得到激发, 通过操作而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实践证明一体化教学的成效是显著的, 一体化教学所培育的学生顺应了市场的需求, 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拓展了空间。

参考文献

[1]何贵香.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改革的思考[J].广西教育, 2011 (9) .

[2]刘韶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教育教研, 2011 (5) .

[3]朱建红.对职业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甘肃教育, 2010 (10) .

[4]邓谦.浅谈烹饪专业实训教学的管理与成效[J].广东教育, 2010 (9) .

[5]王雪亘.中职学校实施3Q7S管理的初步实践[J].职业, 2009 (21) .

[6]汪立极, 王晓沛.高级技工学校课程结构研究[J].职教论坛, 2006 (12) .

政治教学探微 篇3

一、联系生活教学

政治学习要了解社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世事,了解各个国家,多看新闻报道,多关注社会现象,之后对这些判断,写感想,有了问题在课堂上多和同学们交流,多问教师。学生年纪小,对身边的事例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还基本上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教师要加以引导,使之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学习政治的目的,就是要了解社会,以便将来服务于社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党的路线方针,政府的政策,无不包括在政治学习中,学好政治,有助于学生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二、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政治品格在人格因素中首屈一指,政治教师要在这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严以律己,知行统一,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和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必须为人正直、正派,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陶冶学生,使之心理健康发展。

政治课教学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在经济活动中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台湾领导人到访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意味着什么?如果教师在这些问题面前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又如何教导学生呢?

三、培养学生豁达、积极的心态

豁达、积极的心态是成功人士的一个重要特性。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颇能说明问题。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一所乡村小学,来了一位颇负盛名的心理学家,他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了测验,之后随机开一张名单“郑重”地交给教师,说这些孩子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将来非同一般,必成大器。过了半年多,他再次来到该校,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学业上都有了显著提高。此时他才说明他当初只是随意挑选出这些学生,至于他们的成绩,他当时根本未予理会,名单是随机抽取20%的受测者。罗森塔尔把这种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待学生,学生就可能朝积极的方向发展;相反,教师对学生的误解与偏见,也能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那么,反过来,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人生。即便学业有困难也不能气馁,对学习要树立信心,要牢记“信心是成功的伙伴;气馁是失败的知己;不自足者常悲,不自强者常败;不自谦者常损,不自省者常退”。

综上所述,政治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发挥初中学生有好奇心的特点,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思想品德传递理论知识,辩证而正确地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知识联系生活,学生就能够体会到学习初中政治课的成就感与愉悦感。

【责编 齐秋爽】

初中体育有效教学探微 篇4

摘 要:体育有效性教学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运动能力、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学生进步和发展为标准,以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与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为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体育;有效性;教学

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教学效率是评价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标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也呈现出素质化发展趋势,在有效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初中体育课堂改革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收获,有了一些显著的进步。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有效性教学的前提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方式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地学习,增强我们的教学水平,使我的课堂具有艺术性,使学生每节课都如沐春风,体验到运动的快乐,那么课堂的效果一定非常棒。用心去听课是提高自己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平时多利用网络、杂志、书本知识努力提升自己,做个好学有钻研精神的老师;有机会多听课,同学科的、不同学科的,都要听,学习每个教师的闪光点,比如有的教师把握课堂的能力非常强,有的教师教学方法比较新颖、教学设计比较合理……从每位老师身上得到适合自己的一些东西,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

开展“因地制宜”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够做到对每个学生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态,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教法,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怀,那么课堂上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教师要坚信“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努力取得到学生的认可,这一点至关重要

只要学生认为你是一个好老师,那么他就会积极地参与你的教学,积极推动你的教学。想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就要有好的教学能力,首先让学生认可你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你的课十分愿意上,再就是你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既爱你又敬你。教学就是教中学、学中教,只有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二、教学目标制订的合理性

新课程要求,目标引领内容,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具体化、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选定一个合理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取教学内容。一节课目标的制定,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目标,明确这节课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然后为达成这个目标,采用更合理、有效、实用的手段。学生也只有明确了适合自己的具体的、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才能认定目标,集中注意力,进行有的放矢的、切实有效的学习,才能避免学习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课堂教学是有效性教学的重要途径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增强体育技能水平,还要熟知心理学知识并熟练运用。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和声细语地讲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而不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以教师的威信打压学生。其次,教师要激励学生。对于学生体育训练中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要在全班给予肯定评价,通过激发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提高学生训练积极性和投入度。另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学生动作技巧掌握不到位,教师要给予点拨,遇到其他方面的困难,也应当尽可能给予帮助,为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训练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

2.注重分层开展教学,兼顾全体学生

运用分层教学的主要原因,是立足于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环节,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差异性进行相关教学目标的评估。在对学生身体素质、能力基础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训练目标,让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训练目标。在分层实施体育训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一个小组里面都是与自己能力基础相近的学生,既便于分层教学活动的实施,同时也能够在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和成效提高。实践证明,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兼顾学生整体发展方面作用较为明显,只有为学生量体定做训练目标和采取相应难度系数的训练活动,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

3.借助各种手段促进教学成效提高

体育教学有效性离不开各种资源与手段的配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发挥出来,一方面可以在室内课教学中补充大量训练信息,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如向学生介绍奥运会的起源、体育明星介绍以及最新体育赛事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体育知识,拓宽了体育课堂信息量。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对疑难动作进行分解示范,要求学生观看动画模拟课件,让学生对于疑难动作的技巧难点具有直观形象的认识,结合室外课的示范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训练的技巧掌握效果。另外,教师还应当将校本课程的作用发挥出来,以此作为优化教学的重要方式。如结合本地区体育发展传统,增加学生感兴趣的训练内容,也可以结合当前社会治安状况对学生进行防身术的传授,以及向学生教授健身操等,让学生增加对体育学习训练的兴趣爱好,由此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微 篇5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 唐彩芳

作文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作文不仅是语文知识、写作技能的综合应用,更是一个人思想、生活和文化修养的集中表现。正因为如此,作文教学的地位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也一定是举足轻重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上海市二期课改以来的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初中教材还是高中教材,其写作教学方面始终是个空白,没有编写具体内容要求。因此,相比阅读教学而言,作文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坚持自行摸索,但终究难成气候,也鲜有成效。作文难教,作文难写,是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学生对写作没兴趣、缺素材、文章缺少角度层次……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我在策略上作了一些肤浅的探索,现在就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见解。

一、在发现与赏识中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激发起来了,学生就会乐意写作,热爱写作。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充分利用教材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相当重要的。随着教改的深入,现在的教材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受到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关注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再次创造,把阅读教学作为写作教学的重要阵地,寻找读写结合点,以读引写,让读写真正融为一体。模仿学习教材的写作风格,创造出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学了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明确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的美景。借鉴《春》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仿写一段秋天或者冬天的景色。学了《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让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进行故事的续写。学了《卖炭翁》这首诗,对诗歌进行改写……这样形式多样的练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一定要用赏识的眼光,降低对作文的要求,放大学生习作中的优点、长处,这一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重要。学生本来就害怕写作,如果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过高,经常批评,容易打击学生的写作热情。我们写作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真情的流露,只要是他们用心写的教师就应该多多地欣赏他们。对他们的文章多一些赞美和鼓励,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感,激发写作兴趣。“你写的真棒”、“你越来越进步了”、“你是未来的作家啊”、“开学到现在你的作文有了突飞猛进”……,这些鼓励的话语就像甘露时时刻刻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增强了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鼓舞了他们的干劲,使他们更加乐意写作,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二、在品读与赏析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字、词、句的积累,要写出好文章来,那是不可能。所以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文教材中积累写作的素材,语文教材上的文章很多都是经典的好文章,一定要重视品读,理解掌握一些重点的字、词、句、段。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捕鸟的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里的雪地捕鸟的一系列动词: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细致地描写了雪地捕鸟过程中的一系列的动作,准确生动而有层次的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专注和兴奋。像这种生动的语句,平时让学生多注意积累。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会贯通,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积累和源泉,写作是阅读的自然抒发,如果没有广泛的阅读和积累,很难写出一手好文章,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阅读各类好书来积累写作的素材。要督促学生养成摘抄赏析美文的好习惯,每天有空就摘录一些好词好句,读读背背,品读赏析,经常能写写阅读的心得体会。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开展各种各样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比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黑板报评比、编写知识小报比赛、知识竞赛以及各种主题的征文比赛等等,给他们及时地评奖、发表优秀作文等等,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得丰富的知识,积累大量的写作的素材,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三、在启发与追问中拓宽写作思路

要写好作文审题是关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看到作文题目脑子里一片空白、无话可说。教师应降低要求,先不论学生作文写的好坏与否,至少要写得出有话可说。针对学生写不出的这种现象,我觉得教会学生看到作文题目要发扬发问的精神,反复思考,多多提问。比如作文题目是“追梦路上”,启发学生思考:谁在追梦路上?我还是他?首先确立了写作的对象。什么梦?文学的梦?写作的梦?还是跳舞的梦?确定了材料的范围,是属于哪个方面的。为什么是在路上?说明这个梦还没有实现。这样通过一连串的提问,明确了写作的方向,选的材料应该是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碰到的困难、挫折或者其他的小插曲,自己是怎么样积极地去应对的,这样多问几个为什么,作文也不愁写不出了。再比如“我想为你做件事” 这个作文题目,看到题目先确定这个“你”是谁?是老师?是家人?还是同学?再考虑这个“想”字,说明这件事还没做,只不过是想做。所以有的同学看到题目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匆匆忙忙就动笔写我为你做这件事的经过,显然是错的。仔细思考后不难发现这个题目的重点应该是“我为什么要为你做件事”。这样的启发追问多了,自然而然就开阔了学生写作的思路,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四、在点评和修改中提升写作水平

教师每次点评学生的作文,首先要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长处。对于明显的缺点、不足:比如中心不明确、立意不高、选材不当、重点不突出、泛泛而谈、内容缺乏真实性等等,一定要及时地指出来,让每个学生能明确自己的文章存在哪些的不足,以便好好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的反复修改、批阅是教师的教学的任务,也是师生共同提高的一次机会。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应该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正确地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修改中吸取经验教训,扬长避短,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另外教师批改作文一定要讲究时效性,要及时、尽快地批好讲评好。如果学生写的作文教师十天半个月还没有批好,那学生写了些什么很快就忘得差不多了,十天半个月后学生拿到作文可能只看一下教师的评语就扔到一边去了,教师批改的再认真,对学生也没有多大的影响,批改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一定要讲究时效性,尽快、尽早。

作文教学千头万绪,涉及到方方面面,还比如写作时间的安排问题,中考语文一共一百分钟,写作文最多五十分钟,如果写作的速度太慢,那么考试肯定要来不及,因此训练学生写作的速度同样显得尤为重要。每次作文都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当堂作文的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作文,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学生们势必会提高写作的速度,在有限的时间里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作文。这样的训练多了,写作速度就自然没问题了。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探微 篇6

新课改下,根据新的教学理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新形式异彩纷呈,这是教学思想的解放,是锐意创新的实践,但随之而来的是由于我们对新课标认识上的不同,理解上的片面或是偏差,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出现了不同或意见之争。由此,科学合理、恰当、公正的课堂教学评价亦需完善或补充。因为教师的劳动成果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的每一堂课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体现着对孩子们的付出与关爱,所以不够准确而恰当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评价,这无疑是在挫伤着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同时,它也蒙蔽着我们的眼睛,使我们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缺乏真实的了解,以及由此牵涉到校方的考核,教师的晋级加薪等诸多问题。

那么,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角度到底应该依据什么呢?评教师?评学生?评过程与方法或是技能与知识的传授?评学生的考试或是情感与体验的获得?所站的角度不同,评价结果亦然。所以我认为很有必要再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作躬身实践与探索,具体感想如

下。

第一、力求评价方式的多角度,辩证看待教师的“优质课”。

首先我们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既要评公开课,更要评价教师的平时上课。评公开课时有众多的同行、领导共评,这里不论评价的结果如何,但总能对教师的上课给以结论。评价教师平时上课则显然存在明显的漏洞,好的做法是做问卷调查、随堂听课等等。这里主要谈谈对教师“优质课”的看法。近年来,“优质课”可以说是风靡一时,老师只要有了省、市、区级“优质课”,对于教师晋级加薪好处多多。这期间,为了一堂好课,岂不知这位教师要花费多少个不眠之夜搜集素材,制作课件,反复试上……。终于,在领导同事们的啧啧称赞中,这节课算是“优质课”了,但以后的课也能节节“优质”吗?诚然,优质课应该代表了最先进的教育思想,体现了教师的智慧,激励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但岂不知这种“优质课”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的不利,蒙蔽了多少未知的眼睛。首先,优质课的评价已经造成事实与现实的割裂,更多的带有功利性色彩,即或名师也未必每堂课都受学生欢迎,为了优质课的准备,教师反复试讲,吸取同事意见,向学生面授机宜,这干扰了正常的教学,使学生逢迎老师,师生互欺。

其次,优质课的评价太关注教师而忽略了学生。事实上,上优质课时,学生已成为摆设,成为配角,成为教师展示自我的“道具”,这哪有孩子们的能力展示与思维创新?试想当一节课严重背离了它的本来面目,那它的真正意义何在?当一堂课真正的主体都成了道具的时候,这样的课还值不值得上?所以评价优质课及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还要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家长的反馈,要从多渠道,多节课中了

解教师教学的背后。

第二、评价一堂音乐课的好坏,要看它是否背离了音乐课的本体,那就是音乐课应该像音乐课。

随着新课改理念上的更新,不少人认为音乐课只要符合注重兴趣,以人为本,知识相通,关注全体等其中某一理念,这就是好课。至于40分钟一堂课用了多少分钟去画画,多少分钟去讲故事,多少分钟背唐诗,多少分钟做游戏,多少分钟去唱歌,这些全然不去理会,一堂课上下来看起来热热闹闹,花样迭出,但这堂课到底是音乐课、语文课、美术课……谁也说不清。岂不知这种四不像或是“大闹音乐课堂”的教学是违背艺术教育的规律的,是割裂并孤立了艺术教育的新理念的,我想这种教学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课,是达不到艺术教育的目的的。片面强调孩子的兴趣而忽略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不可取的。一句话,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课应该是围绕音乐这一突出的主题去引领教学的,无论每一节课、一周课、一学期乃至一学年都要有相应的教学目标的。以上做法的出发是或许是好的:做游戏让孩子躬身体验,感受音乐的喜怒哀乐;运用打击乐让学生更好的领悟节奏;律动则是通过简单形象的肢体动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背古诗扩大知识视野;画幅画体现作品意境……。诚然这些做法都有好的一面,但同时这些做法都要同时因情而异,应适可而止,恰到好处,不能过而无度,更不能突出其一。我新近在瑯琊路小学听了一位教师教学《八只小鹅》的合唱教学,教师采取多种方法都是为合唱这一主题教学而去展开的。诸如为乐句排序,模仿鹅的行走,强调学生的坐姿等等,学生既学会了歌曲又感到轻松愉快,令人学习。我也曾分别听过三、六年级两节语文课,其中老师都不同程度借用了音乐,一是借《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曲录音,尔后讲解该课文;一是借歌曲《为了谁》,讲解课文《大江保卫战》,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文与音乐的相得益彰真是天衣无缝。可两位教师并未喧宾夺主,而是蜻蜓点水,恰到好处。由此想说的是评价音乐课的优劣其中重要的一条应当看这堂课是不

是音乐课。

第三、评价音乐课的质量应看课堂教学有无真正体现“人”、“物”、“情”之间的自然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这里所指的人是学生和教师;物则是教学的载体,包括教学的内容,教具的使用,教法的选择;情则是音乐教学内容的真情实感的存在。

关注“人”,即要关注教师和学生:一看教师有无驾驭课堂的水平与能力及课堂准备是否充分;二看学生是否被教师,被艺术引领。关注“物”则要看教师是否吃透了教材,钻研了教法。关注“情”即是关注学生感受,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是我从阅读著名音乐教育家黎锦晖先生的文章中所得出的最深感悟。他曾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的卷头语中做了全面、明确的论述,令人品味。其中有这么一段话说:“学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既熟练了许多国音、标准词、标准句,又可以使姿态、动作、心情与歌词十分地融洽……” 这实际上包含了人与艺术相互交融的完美体现。其次他还说:“儿童模仿的本能十分发达,每家的儿童没有不爱表现成人生活或动物情态等形态动作的……于是借此可以训练儿童们一种美的语言、动作与姿态……可以养成儿童们等守秩序和尊重艺术的习惯……”这实际上又包含了教学要善于创设艺术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力求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并在不知不觉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由此想说的是,评价音乐课的质量应看课堂教学有无真正体现“人”、“物”、“情”之间的自然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第四、莫把考试当作测评孩子艺术水平的唯一手段,而应把它当作

是孩子乐于展现自我的机会。

毫无疑问,通过考试可以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个人的乐感及学习的情况,这是反馈艺术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艺术学科具有独特的教学特征,考试的形式却有很多弊端,所以音乐考试则不应形式化、拘泥化;而应人本化、灵活化。平时看起来不爱多话的学生唱起歌来令人惊讶的有之;平时唱歌很好听但节奏把握不住的人也有之;台下很大方,一上台便紧张的人更有之……这里我校王宜春老师的音乐考试给了我较深的启迪:他在期末考时是采取教师组织﹑学生上台表演的方式考试的,先由学生自己手拿麦克风像演员一样上台表演,学生自己报幕,学生自己录像,台下学生作评委和观众,最后由教师把演出的实况做成光盘发给每一位同学,送给班主任老师,或由学生自己送给自己喜欢的人。这样,学生的成就感得到展现,老师的肯定,家长表扬,亲戚朋友看到后的称赞与鼓励,让孩子无时不处在一个被人尊重和欣赏的光环里,其爱音乐的种子也就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这不但体现了面向全体,更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它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度。也许童年的歌声若干年后可以大部分忘掉,但对童年艺术学习的情景却可以永远地从一张光盘上回味。所以我想学生音乐成绩的考核不必拘泥于通过简单的唱唱歌、吹吹竖笛等方式而给出的分数,而不妨采取平时分项加星的方法不断给予激励,甚或采取评语,参与表演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考核,这或许对学生的艺术发展更加

有利。

中学作文教学探微 篇7

1. 拓展课外阅读, 积累写作素材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书读得多, 语言积累达到一程度, 就会笔下生花, 文章就会写得好。书读得多, 就能让自己的思想永远鲜活, 才思不竭。为此, 我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好的课外书。如《鲁滨逊漂流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繁星·春水》、《骆驼祥子》、《西游记》、《水浒传》等。随着阅读量的增加,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渐加强。这时, 教师要趁热打铁, 引导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用笔表达出来。

2. 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联系起来, 让阅读为写作服务

语文课堂教学中, 很多教师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开来做, 把阅读教学当成语言学来分析、讲解。针对这种情况, 我把作文和阅读联系起来, 让阅读为写作服务。譬如在学习课文《背影》时, 学生被故事情节深深打动, 并与自己体验过的父爱、母爱产生了共鸣, 很多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我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了解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 欣赏课文的精彩段落 (如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描写等) 、写作技巧 (如课文中四次出现背影等) 。并适时布置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或同样感动的经历写下来。学生很乐意进入老师创设的写作“圈套”, 一篇篇充满真挚情感的文章跃然纸上。学生也不知不觉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3.坚持练笔, 培养写作习惯

“我手写我口, 我手写我心。”只有学生熟悉、感兴趣、有表达愿望的内容, 才能激起他们的热情, 从而真实地将它表达出来。为此, 从一年级开始, 我就引导学生写日记, 让他们把学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手写下来。一段时间的训练后, 我尝试让学生课外阅读, 并要求他们摘录自己阅读学习中遇到的精彩语段。如此, 学生的写作空间扩展了许多, 写作内容也丰富了许多。在此基础上, 我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回头阅读自己的日记。淡淡的墨香, 点滴的经历, 星星点点的思想火花, 留在本子上, 是温馨的记忆。事实也证明这样做很有效果, 很多学生告诉我, 他们之所以能写好作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日坚持写日记、读日记。

4.走出课堂, 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

随着教学的深入和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 开卷有益。比如, 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开展多种相关阅读和写作活动, 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摘录笔记评比、速拟提纲复述比赛、心得体会、各种有意义的征文比赛等, 并长期进行下去, 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强化, 从而得到稳步提高。

5.作文与做人有机联系, 注重学生的人格建构和审美情趣培养

时常有人感叹, 现在的中学生作文空洞肤浅、虚情假意。我认为这是作文教学中, 忽视了学生的内在修养所致。中国“养气说”认为, “文者气之所形,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气可以养而至……”, 文气之“气”我们可以理解为作者之气质、胸怀、思想、性格以及审美情趣。新课标倡导写作要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就是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而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却常常把学生的思想给忽视了。为此, 应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格建构为主旨, 重视养气, 努力实现从单纯的作文训练到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

6.通过合作作文来提高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探微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审视当前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状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学生却所获不多,其语文综合素质水平令人忧虑。也就是说,我国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着高消耗低效益的尴尬而严峻的局面。如不迅速扭转这种局面,将严重制约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大幅提高教学效益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对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的思考与实践是: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探索 “有效教学”的途径,获取“有效教学”的成果。

一、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

中学语文教学高消耗低效益的具体表现是:教学方式陈旧、乏味,教师主宰课堂,满堂灌,一言堂,重分数,重考试而轻能力,轻实践;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乏学习兴趣和信心,不仅书本知识及读写听说技能水平低,而且少有自主探索,尤其缺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产生这种善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教学观念保守、落后,缺乏时代感、现实感谢,始终冲不破应该教育的樊篱。

中学语文教学要走出低效益的泥潭,步入高效益的殿堂,首先是实现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用现代教学理念给大脑“充电”。近几年来,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实践我初步拥有了 “有效教学”的理念。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其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它的目标、过程、终端及策略无不贯穿教学高效益这条主线。②其教学目标是语文综合素质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和读写听说的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掌握方式,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高尚的情感和优良的意志品质。③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学生是主人而不是奴仆,教师与学生要建立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引导学生質疑、调查、探究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大胆猜测、操作实践、合作交流的自主学习方式。

二、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

“有效教学”的理念付诸教学实践,是一个不断向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大胆挑战的艰难历程。因此,在探索“有效教学”途径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目标坚定,不畏困难、百折不回、永不言败。下面简要介绍近几年来我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①腾出课堂时间,“主人”尽显风采。我十分讲究课堂上教师讲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例,尽量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此外,我还适时地引导学生走下座位,登上历来是教师世袭领地的三尺讲台,让他们在那里侃侃而谈,展示才智。②创设探究环境,培养创新精神。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不断探索的探究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孔乙己》教学中在师生共同探究和学习中了解了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遭遇,在总结小说的主旨时一学生突然问道:老师,这孔乙己到底是死还是活呢?我觉得他一定死了,作者为何不直接说呢?我听了后,觉得这个问值得研究一下,我们答案不一定是我备课时想的那么容易得出。于是我“顺水推舟”,借题发挥:那么同学你们按照你们的想法,你们认为孔乙己是死了还是活着?如果是你,你觉得用怎样的结尾呢?果然学生纷纷讨论,有的说:还活着,被一个好心人收留了;有的说:早死了,冻死在破庙里……“那么比较一下你们的结尾和原文的结尾,哪一个更能符合小说的主题呢?”我追问。此时学生纷纷举手发放,觉得原文的更好,更高明:因为按照这样社会环境,孔乙己的为人和天气情况,孔乙己必死无疑,但是作者又没有亲眼看见,所以就只能这样写,看似矛盾,却是对社会现实的一个有力抨击。一个学生看似“发难”的问题,在学生们智慧的碰撞下,教师的点拨启发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了预设外的好效果。③倡导个性作文,激发写作热情。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课。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往往缺乏最重要的东西:真诚坦荡的人格,鲜活丰满的个性,细腻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及生机勃勃的创造力。因此,“有效教学”应以展现个性、创造力为主导,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进行自由的有创意的表达。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除了倡导个性作文外,有时还可采用生生互动的作文批改形式所谓生生互动批改作文,就是组织学生互阅互改。我将我拟定的作文评分标准印发给学生,使他们在互阅互评互改作文时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尺度。互阅作文,学生有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阅读同学作文,感到兴趣盎然,别有洞天,即能比较优劣、博采众长,又能反思自己作文不足,找到差距;作文被同学阅读令人既兴奋又紧张,过去作文仅有老师一位读者,而今即拥有全班几十位读者如不认真作文,何以面对众多读者呢?互评互改作文,更令学生激动紧张:对照评分标准反复细看作文,字斟句酌写出评语,考虑再三判个分数,步步都须谨慎,处处均应认真。这个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增进同学间互动合作的关系,尤其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都大有裨益。④大小课堂结合,拓宽教学天地。实施语文“有效教学”,还必须树立“大语文”观。语文课堂不仅有45分钟、54平方米的小课堂,还有小课堂之外无限广阔的大课堂。语文大课堂可谓无所不在:班会、辩论会、社会调查、文艺欣赏,甚至上网聊天等,都是语文大课堂的组成部分。因此语文老师既要用好小课堂,又要尽量占领大课堂,做到大小课堂结合,拓宽教学天地获取语文教学的高效益。

我的语文大课堂主要有以下阵地:一是读报活动课,二是班级读书角。每周一到周五中午自修课学生先看报,看了后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可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发布新闻或转诉故事。因此学生养成了关心时事、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而且口头表达能力也明显提高。另外班级还长设读书角,这里有《海底两万里》、《傅雷家书》、《复活》、《昆虫记》、《三国演义》等古今中外名著。大家在这里借阅读物,交流观感。大课堂是小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我不断引导学生把在小课堂里学到的语文知识、技能,拿到大课堂上运用、巩固和发展;同时又以在大课堂上学到的人文知识和语文技能,去补充小课堂的不足,从而使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三、获取“有效教学”的成果

几年“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我虽然付出了许多汗水,经历了各种坎坷,但收获颇丰。经过努力,我引导学生基本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式,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学习兴趣、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提高了自己现代教学理论水平,逐步摸索出一些语文“有效教学”的方法。而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有利于学好语文,也有利于学好其它各门学科。更为重要的是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他们只要充分运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无论学什么都会事半功倍,获得学习的高效益。

总之,如何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益一直是语文老师十分困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自身的教学魅力来引导学生去热爱语文这门学科,在教学中应该更加人性化,充分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探微 篇9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探微

张文倩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石。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应“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着眼于词汇系统之外”,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选择、情境、联系中教学,让学生轻松、牢固地掌握英语词汇。

关键词:词汇教学选择情境联系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石。离开了词汇,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无法进行。正如英国语言学家魏尔金斯所说:“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那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该如何开展?我认为,应当“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着眼于词汇系统之外”,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轻松、牢固地掌握词汇。

一、在选择中教学

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词汇量较大,要求学生全部掌握很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教学中应加以选择。需注意的是,这种选择并不是任意的,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则;并且,规则之间是彼此关联的,不能任意将其割裂开来。

从语言的自然属性和使用方式这两个角度来看,选择时应考虑词汇的频率、覆盖率、范畴以及是具体词还是抽象词。一般来说,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覆盖率较广的词、范畴较大的词以及具体词,应作为重点词汇进行讲解。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l Sch.ool life一课Reading板块的词汇为例,其中experience、run等词,出现频率高,词义、搭配多;move、free等词,虽是学生熟悉的词汇,但在课文中有了新的用法,这两类词汇都需要详细讲解。而像literature、challenging等含义、用法相对较为单一的`词,则可一带而过。

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看,选择时还应注意词汇的易掌握性及实用性。容易掌握并且实用性强的词汇,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白愿去学。例如,很多学生喜爱体育运动,尤其热衷篮球,他们能从NBA比赛中了解到诸如scoring、turnover、assist、foul等词汇,教学中涉及这些词汇时,应优先加以选择,强化学生的记忆。

二、在情境中教学

将词汇置于具体情境中开展教学,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语境的角度来掌握词汇的用法,提高词汇学习的质量。

(一)借助实物图片

实物是创设情境最直接的手段。然而,实物情境会受到条件的限制,许多实物不便或不可能被带进教室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时,实物图片就可发挥其优势。例如,教学satellite、rocket、castle、sun panel、camera、mobile phone等词时,就可呈现实物图片,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二)依托生活背景

教师还应依托贴近学生实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习得词汇。例如,教学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J Unit l Sch.oo/ Zi fe -课的词汇时,教师可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your semor school life? Is there any differencefrom your junior school life?”引导学生用ex-perience、challenging等生词,描述自己的学习生活,强化词汇记忆、活化词汇运用。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通过设计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来呈现词汇,使词汇与声音、图像、动画融于一体。例如,借助多媒体播放乐曲As Long As You Love Me(《只要你还爱我》),引出词汇muslclan、record、concert、per-formance等;播放一段关于埃及旅游的短片,引出词汇pyramid、mummy等。

三、在联系中教学

词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词根、词缀或合成词的构成将词汇进行分解,让学生在了解词汇结构的联系中进行记忆。例如,image

imagine imagination imaginative;create - creator - creature - creation -creative

creativity; centre

concentrateconcentration; cent

century

centLmeter

percent

centigrade I biology

biological

biography autobiography

biochemistry

biotechnology; vary

various

varl-ation

构建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框架探微 篇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学法指导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

一、教给普通的学习方法

(1)预习的方法。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预习方法。低年级语文预习要学会查字典,解决音形义等 问题。中高年级在新教材讲读之前,阅读有关资料,将要讲到的内容先自读2-3遍,从中找出不懂的难点和不甚 懂的疑点,带着这些难点和疑点,在上课时予以解决。(2)听课的方法。指导学生沿着教师教学思路,积极参与 。听课不仅听教师,还要听同学对问题的各种建议、看法,并敢于提问“为什么”。(3)练习的方法。除普通的 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外,应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新知识解答,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得出的结果,都应做到理解、掌握。(4)复习的方法。分课后复习,单元复习,学期、学年复习。各种复习应以教材为重点,对照笔记,检查 作业,分析重点、难点,打破教材顺序,运用对比方法找出知识异同。(5)考试的方法。考试要有良好的心理素 质,解题要从易到难等方法的指导。

二、传授基础知识与学法指导

标点、字、词、句、段、篇的学法指导,低年级是小学阶段识字量大的阶段,要教会查字(词)典。中年 级以句、段为指导重点,高年级以篇章结构、文章训练为重点。根据教材结构特点,中高年级每册教材八个单 元,互相独立,又互为整体,每单元遵循着一个由“教――扶――放”的过程,精讲课文教者在“传道授业解 惑”同时注重“学法”渗透,利用教师的学法指导去学习课内自学课文,教者只要恰当点拨。最后让学生课外 独立阅读第三类课文,是学生运用“学法”的阶段。语文课是教者传授知识的主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者 应根据不同的`知识点传授,渗透学法,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如:讲授《桂林山水》一文,分析桂林的山有 三个特点:奇、秀、险;要求学生依同样的方法自学下一段,桂林的水也有三个特点:清、静、绿。作者运用 了“抓住特征,分步描写”的方法,学生通过学法指导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会出:描写自然景 观,要抓住它的特征分层、分段叙述。

三、以培养智能为内容的学法指导

智能包括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教学五年级《梅雨潭》一文,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彩图, 然后要求学生依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梅雨潭,接着,讨论观察顺序,使学生明确观察景物的有效方法。有从上到 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反之也成立)。在学生明确了写作顺序后,学习课文,体会作者 的写作顺序,布置观察作业。这样把学法与学文有机渗透,通过“观察――讨论――学习――运用”的教学过 程,学生不但学会了看图学文的方法,而且训练了触类旁通的能力,也体会到了学法指导的层次性。

四、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方法

在重视智力因素的同时,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即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动机、习惯 、意志、情感、自信心、竞争意识、承受挫折的能力,是促进学生有成效地掌握学法的保证。在小学生眼中, 教师是至高无上,教者一言一行,性格、爱好,时刻都在感染学生,学生也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模仿效法。如 :教师板书、作业批改文字等都为学生书写模仿对象。所以教者必须用自己的热情、信心、责任感感化学生, 使他们乐于向上,给予充分肯定,使他们有成功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的积极性,产生巩固“想学”的力量 。另外,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兴趣材料,采用适应各年龄段学生心理特征的教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 备,引起学生长久的注意、思考。长此以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得到培养。

上一篇:小足球赛教学反思下一篇:佛心是福贺妈妈生辰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