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教学

2024-06-07

“一体式”教学(精选12篇)

“一体式”教学 篇1

一、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分层教学确实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也能从中得到不错的结果, 但是我们更应理性地思考一个问题:分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事实上, 我们在进行分层教学时, 要么在教学目标上放弃了一部分学生, 要么在分层教学的同时放弃一部分教学目标, 从而使学生学不到应该学到的知识, 学不到他们应该具备的数学能力和思想方法, 甚至可以说在心理上给他们造成了一种伤害。

二、“一体式”教学的理论分析

“一体式”教学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整体 (即为同一层次的学生) , 把知识内容、形成、变化、关联、迁移、应用、思想方法、问题策略等形成一个整体传授给学生而进行的教学。强调两个一体:知识的一体化和学生的一体化。

“一体式”教学最大的一面就是保持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可以从知识背景到知识应用形成一个链, 避免造成知识与思维的短链, 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今后的个体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准备与思维方法上。

“一体式”教学中的第二个一体就是学生的一体化。学生虽然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 在排除智力障碍的前提下, 他们接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能力是相同的。学生最大的差异是在知识发散与创造能力上。因此, 课堂进行的基础教学完全可以把学生当成一个整体来进行。学生一体化的另一个理由来源于实践:实施分层教学主要是考虑到差生, 那么差生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差生到底是差在哪里?如果是智力差的话, 那么我们可以考虑把知识点分层, 降低理解力的要求;如果是因为上课懒惰形成的差生, 那么我们即使降低到1+1, 他还是懒得去做。新进来的学生如果因为以前基础差造成成绩差, 那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完全可以利用课前的设计问题来解决这一问题。那就是在课前完全可以加上一个“知识准备”的环节, 利用2到3分钟复习或重提以前学过的且在这节课又要用的知识, 那么知识连贯性就能体现出来, 更把“一体式”教学中的知识关联结合进去了, 而且还可以把学生断链的知识链接回去。

三、“一体式”教学的课堂实践策略

在“一体式”教学中, 知识目标观是:知识的传授可以视为从知识的产生到知识的变迁为止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传授学生的知识就是知识变迁的过程, 而非以知识内容为中心展开的。它是一个针线状结构的, 整个知识传播就是在线上一点点进行, 这是点状结构。这里的学生是站在直线外面, 是辐射状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如果一条线没有学好, 完全可以进行另一条线的学习, 它没有层次性和阶梯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接触知识的方方面面, 既有知识内容, 也有机会接触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 这是一个完全的知识体系。现实中的差生往往只是考试成绩较差, 但不能表示他的各个方面能力都差, 他们在某一知识点上会产生障碍, 但是在另一知识面上又可能是一个强者, 因此“一体式”教学完全可以避免这些现实的发生。如在学习“统计调查”这节时,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从收集数据到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 差生比优生更大胆地去调查, 更积极地去收集数据, 特别在制作表格中, 有时差生的思路比较敏捷, 花样奇特。采取这种方式,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调动了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一) “一体式”教学的课堂实践

在“一体式”教学过程中, 对于教师来说, 课堂中主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把知识内容涉及的体系研究吃透, 特别是研究知识的体系与演绎过程, 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与研究过程中, 我们得出一串完整的知识链, 课堂教学也就在这个知识链上进行着。这个教学知识链就是:知识预备、知识背景、知识形成、知识内容、知识变化、知识关联、知识迁移、思想方法、问题策略、知识应用。在这一串链上教师要视他们都是一种基础知识, 不必要进行深挖, 但是需要查阅大量的材料, 使知识具有完整性。

第二件事是教学策略选择问题。在知识内容完整性, 即在上一方面做好的基础上, 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把分解后的教学内容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其中要做到充分的估计, 既要能估计到知识的接受程度, 也要估计到知识中的难易点, 更要能估计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在上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寻找到一个最好的切入点或引子, 那样学生就会在一开始就能进入状态。

例如, 在学习“正数与负数”时可以结合实例提问:“如何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向学生介绍:“早在十五世纪, 人们就采用“+”和“-”这两个符号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时欧洲的商人在装好货物的单子上画个“+”号表示物重超过规定重量, 画个“-”来表示小于规定重量。在数学上最早采用这“+”“-”来表示的是德国数学家魏德曼, 由于这两个符号简捷方便, 后来就使用了, 于是产生了带符号的数——“正数与负数”。这样的教学引出, 使学生感到很自然而又有趣味, 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道理。这就是策略问题。其实这也是一体式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融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使学生、策略、内容三者融为一体。

第三件事是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引导。在每个知识内容的传授过程中, 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 更要传授给他们思维方法和解题策略, 因此教师在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首先要让学生能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的整体过程, 更要让学生在教师演绎变化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暴露自己的思维。特别是最后一个“知识应用”的教学环节, 就是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的过程, 在实践中更能体验与模仿到思维策略。

例如:在三角形ABC中, ∠AED=60°, ∠ADE:∠EDF:∠FDC=2:3:4, 试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教师讲解一:先利用比例计算出相应的角度, 看看能否得出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讲解二:先利用比例计算出相应的角度, 利用同位角、内错角是否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来证明。

教师讲解三: (1) 能否先利用比例计算出相应的角度; (2) 根据计算结果再找出度数相等的角或互补的角, 然后观察他们的位置关系, 是否为同位角, 内错角或同旁内角; (3) 再提问理由是什么?

比较三种讲述方法, 第一种讲解, 线条太粗, 因为是哪两直线会平行, 目标不明确, 寻找角度是会有一定的障碍;第二种讲解方法引导是正确的, 但是它是通用型的, 针对性不强, 学生往往会比较模糊地去寻找;第三种讲解是理想型的, 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设问, 也有符合学生常规的思考方式, 这种提问策略有递进性, 且能把知识与学生比较恰当地融合起来。

(二) “一体式”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课前阅读:对于学生来说, 上课的主动性都是欠缺的, 我们应该要教会学生学会理性的思考。也就是在每一节课之前, 让他必须先行一步, 把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前期的简单阅读。因为学生的差异较大, 我们很难能够在课前要求每一位学生进行复习, 更谈不上完成课前预习的作业。因为面对的是全体的学生,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每个学生看作一个整体, 少了一个就不是一个整体。事实证明, 这种课前阅读很大程度上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对上课的目标也比较明确。

版块式学习:教师在板书中如果增加这节课的各种知识的分解面时, 学生学习上就会更轻松。板书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明确学习要点, 做到心中明确, 阶段清晰。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都是板书“知识内容、知识背景、知识形成、知识变化、知识关联、知识迁移、知识应用”, 主要是摘要性的标明。其中知识关联与迁移可能涉及到没有学过的内容, 但是事实再一步证明:即使用没有学到的知识学生也能接受与理解。这样每节课做到阶段明显, 条理清晰, 学生接受上更为轻松。

四、“一体式”教学的实践反思

对于“一体化”教学, 我认为在实践后的体会就是, 它能与知识形成发展保持同方向, 同时也能面对较广层面的学生, 把教师的工作引向一个有序化发展的方向, 把学生的学习引向一个全面发展数学的轨道上来, 在数学学习上至少对他们来说平等的, 而且他们人人都能从中学到必要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对于教师来说, 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不用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把备课的精力转化成知识体系的完整和知识设计的分解和教学策略的思考问题上来了, 就是对学生最公平的教学。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是要理性地思考教学目标, 把知识落到实处是最关键的。在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我们最切身的体会是:人人都能真正地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 人人都能学到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同时人人也都能从中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 那样我们的数学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罗增儒, 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3][美]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 方企勤等译.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世界图书出版公.

“一体式”教学 篇2

——方下中心小学“学案教学构筑动态课堂”实验报告

备课有效,则教学有效;学案有效,则课堂高效。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以学案研究为突破口,力求通过学案的形式、内容与效果创新与突破,变教案为学案,真正架起教师教、学生学、当堂练的桥梁,实现教师、学生、课堂的有机融合,既把教师抄教案的无效劳动减下来,也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提上来,更把堂堂清的目标落到实处。为此,学校在全区“目标导学、自主有效”实验研究与有效思想的指引下,自2009年秋季开始,充分借鉴东庐中学“讲学稿”,结合全镇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举全校教师之智、师生之力,大力推行学案教学改革,力求教学案一体、教学练合一,力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互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交流、检测动起来,全力打造自主、高效课堂,夯实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夯实基、求实效,我校的“学案研究构筑动态课堂”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一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以报告的形式作以介绍。

一、学案研究的必要性

从我区实践多年的目标教学法,到现行的目标导学,一个核心的出发点就是突出目标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贯穿教学的始终。所不同的是目标导学以学生的问题为切入,树立问题即目标的教学思路,教学更贴近学生,更调动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逐步形成了单元预习、新授、综合、矫正等课时教学的流程。去年以来,我们又将重点放在单元主题教学上,力求打造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目标导学新策略。但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备课形式主义严重,苦于备课数量与课型的要求,一周课节数的定量要求,很多老师东拼西凑,抄教案、搬教参、补备课,费时费力却不见成效,有的教师干脆备课一套、上课一套,备课应付检查,上课是我行我素,严重影响了规范办学下的有效教学质量。二是学生自主学习时效性不强。很多课堂问题由学生提了,不是很肤浅,就是即便学生提的问题有深度,如果与教师的备课不一致,也会被教师的“统一设计”而掩盖。还有自主学习,学生没有方法指引、没有问题与检测作纽带,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样成了“花瓶”,这样的课堂也成了教师达标、示范的“作秀课”,与常态课相背离,怎样办?一方面教师的备课与实际脱节,另一方面学生自学又流于形式。我们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案研究上,使学案既能成为教师教的教案,又成为学生学的“学案”,更能成为当堂检测的“作业”,三位一体打造动态课堂。

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这与我们莱城区教研室提出的“目标导学,自主有效 ”这一课题所用的单元导学材料一脉相承,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他们的优点,尝试学案的设计与使用,进一步把这一课题细化、做强,创出教学特色,办出教学品牌。在学校、教研组和老师们的广泛研讨与多方论证,一致认为学案是打通教学练必然通道,有助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更能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最后,学校果断决定,发挥团队优势采用集体备课、共研学案、彰显个性的有效备课方式。

二、学案设计的针对性

学案,简言之,就是引领学生有效学习的实施方案。从践行“目标导学,自主有效”实验研究起,我校就注重了学案的研究,从学生的预案到教师的教案,一个注重学生的自学,一个注重教师的教,但教与学的脱节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实践,我们尝试着把教案与学案结合起来,且串通教与学的关系,让学案走进学生、服务教师。为此在学案的设计上我们实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突破:

1.学案类型上的突破。原先的预案,仅仅局限于学生的预习上,要想把学案变为师生的共案,就必须突破预案的单一模式,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学案。按照学科教学实际,我们设计了单元主题导

学•学案(数学即教研室的单元导学材料)、预习•达标学案、复习•达标学案(语文即教研室统一的单元导学材料)、单元矫正课•学案,严格不同的课型内容,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促进教师导的学案,师生共用,教学的实效性大大增强。

2.学案内容上的突破。学案一般包括三部分: 预习提纲、达标检测、自我反思。我们学案的重点放在学与评的结合上,每种类型的学案,设有自学方案要求、当堂达标检测,不仅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样学,更注重学习效果的检测与评价,学生在根据提纲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能力可提前选做达标检测,上课时,做完的同学进一步检查,没做完的根据上课的交流学习再做看看能否达标。引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我测评,堂堂学、堂堂清做到有机结合。像语文单元主题导学•学案,特别设立了温馨提示、推荐阅读、学法指导、材料准备等栏目,更能激发学生的自学与预习兴趣。复习•达标学案,首先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单元知识的要点,然后对照区目标导学材料查缺补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共同参与的基础上,梳理单元知识,并附单元同类题型达标作业,及时检测学生掌握情况,从堂堂清实现单元清。

3.学案监督方式上的突破。既然学案是师生教学上的共案,强化监督与反馈成为评价其实效性的关键。在学案的评价方式上,我们采用自我反思、教研组评价、家长签字三位一体的方式进行,特别是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为督促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都是提前3天发给学生,转化学生的实践作业,通过学案引导,提出、解决问题,并让家长进行有效的监督,这样变机械性的作业,成为主动地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提高家长对学生学习的认同度,也架起了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桥梁,家长发现了学生问题,可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在学案的使用上,我们严格要求教师将自己学案电子稿整理成专门文件夹,将修改的学案整理成《教师学案集》,将学生使用后的学案整理成《学生学案集》,以备后期进一步研究、改进与使用;学校将上述资料作为教师常规教学资料进行检查,教师教学资料必须超进度,课型必须齐全,每课时必须有实效性,检查结果将纳入教师综合评估。并制定了激励措施,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学案资料展评活动,设一二三等奖,对教师进行及时表彰奖励。

4.学案主题上的突破。每种类型的学案,我们坚守的原则就是主题导学、重点突出。主题导学强调从整体入手,集体备课时,教研组长带领教研组成员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主题,深刻领会每单元的知识内涵,提炼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分析单元学习目标,每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集体备课。备课必须把握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深钻教材,根据本单元主题与本班实际确立学生的学习活动,找准切入点,找准重点,避免上课时“少慢差费”。

5.学案研究方式上的突破。立足学案研究,创新教研内容,是我们实施学案教学的又一个初衷。我们力求将学案变为教师集体与个体的实施教学的有效载体,注重集体研讨、突出彰显个性。我们采用“集体备课与个性发挥”相结合的方式。集体备课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由各备课组长负责。学校领导分工包学科,和大家一起研讨;备课组长做好各备课课组的组织工作,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备课时要求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思想、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YI教案,统一作业。这样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集大家的智慧共同讨论各种课型的备课方案。根据教学实际,教师收上学案时根据本班实际进行个性备课。教师个性备课内容包括:

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学重、难点分析。

2、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者渗透教学思想等。

2)预习处理:统计学生预习情况,分析学生预习的效果;预习中学生出现的问题采用什么方法如何处理;学生预习出现的共性问题是什么?)教学重难点:教师如何进行重、难点突破,把方法步骤、师生双边活动写详细。

3、达标检测:处理方法

4、板书设计:要求提纲挈领

三教学反思:反思备课、教学过程、学生达标情况、所出现问题解决办法等。

三、学案研究的层次性

(一)加强领导,扎实推进。为强化学案教学研究,校长亲自挂帅,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进行推进。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副校长、教导处、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领导与工作组织,领导与工作小组实行每天一小结、每周一研讨、每月一总结交流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将学案研究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创出特色、办出品牌。经过反复研讨:确定以3至5年级各学科为主使用学案教学。并将 “学案”确定为“师生共案”,坚持的原则就是不论什么形式的听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适用。通过听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感觉备课各环节的内容设计没有做到充分的备学生,感觉整节课像用一个个问题牵着学生走,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用起来也感觉受束缚。综合分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的实施理念,备课时“心中有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差异、欣赏学生、据学而教、以学定教。”深入思考学生“对什么感兴趣?何时最投入?学生的经验怎样?教师应怎样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等问题。从学生实际问题出发,依靠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确定导学目标,重点难点、导学方法、导学过程时都依据学生实际,确实做到“以学生为本”。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又进行二次研讨;在师生共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学案,首先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体现导学的作用,重点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者体现当堂训练、当堂达标。老师们在研讨中领悟到了导学案的实用价值,这与创新教育理论的“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使学生能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这样才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理念一脉相承。

(二)把握原则,科学实施。编写学案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我们要求全体教师设计学案时必须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自主学习。二是趣味性原则。学案的设计要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积极情绪,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为其主动意义建构创设良好氛围。三是创造性原则。学案的设计不呆板僵化,要体现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更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四是差异性原则。达标检测要分层设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五是内化原则。学案的使用目的是为了通过一系列预习、检测之后,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

(三)突出过程,务求实效。在学案制定与使用上,我们分六步走:一是学案教研常态化。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切实开展了学案研究活动,由教研组长全权负责,安排好教研活动时间、地点,将安排表分发到每一位成员手中;教研组长做好每一次活动考勤与记录。二是集体备课系统化。教师先以年级学科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重难点及注意事项;接着由组长进行分工后,精心备好学案;然后,教师将初步做好的学案提供给同学科教师进行讨论修改;最后,由教研组长签字,在上课前一周印发到每位教师手中。三是学案使用常规化。任课教师上课提前三天分发给每一位同学,让同学根据预习提

纲进行预习。四是反馈使用实效化。教师上课前一天收起学生手中的学案,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进行个性备课。五是当堂使用的科学化。学案从教师走向学生,再从学生走向教师的“来回趟”,更有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每节课前,教师把学案再次分发给学生,在课堂结束前约10分钟,利用学案对学生进行达标检测,可以口头交流,可以书写答案后交流,教师视情况而定。六是检测与反思的习惯化。学案注重学习的检测,更注重师生教与学的自我反思,每节课让学生想想学习上的收获与不足,让教师写一写教学上的感受,时间长了就养成了师生良好的反思习惯,同时每学期我们配合学案研案,组织一次师生教学反思征文比赛,让师生的激励的氛围中勤于观察、善于积累、精于学习,推动师生的共同成长。

四、学案教学的长远性

学案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杜绝了“课上效率低,课后负担重”的现象。结合今年我镇开展的“有效教学管理年”活动,优化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措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形成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我们初步探索形成了六步学案导学法:①学案探路:教师把课堂内容整理为预习提纲,提供给学生。②目标感知:引入课题,学生阅读学案上的认知目标对学习目标具有一定的了解。③自主探索:学生自学,完成学案上的学习要求,可独立思考,自主学习。④自主评价:对于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完全有理由进行评价,并且这一评价是中肯的,有激励自主潜能和积极意义。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的评价,把学生学习过程引向积极的、成功的心理体验。⑤穿插讲评:教师讲解应把握住时机、方式,可以是概括性的,也可以针对课案的某一环节,深化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最短思维路径的形成,但讲评的时间一定有限制。⑥检测评价,自我反思。二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案引领,方法、内容、检测一体,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素质,学生的学科素质和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同时,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变化。表现在自主学习,做作业、识记、收集信息、与人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发生了积极变化;自主探究、参与合作,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加强,主动性增强,学习习惯更加良好,许多学生能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方式。三是有助于教师的成长。实验教师能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接纳和认同反映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不断自我否定、扬弃、出新,从而从理论上提高自身的涵养,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完善。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在自身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借鉴他人成功的方法模式,学习模式、进入模式、变更模式、创新模式,从方法模式的组合上探究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创新,引起课堂模式的优化,带来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浅谈“一体化”教学 篇3

一、熟悉教学环节,明确教学要求

专业课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通常按知识结构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一模块又被划分为不同课题,各个课题既衔接紧密,又自成体系。从这个角度讲,“一体化”教学实际就是课题化教学。在每一个课题教学中,既有理论讲授又有操作训练,课时分配视教学设施、人员配备、训练内容有所不同。通常在设施全,辅导人员够用的情况下,理论与实习教学按1∶3分配。授课的大体步骤可分为课题讲授、课题训练、课题考核、课题总结四大部分,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讲授训练要求、操作步骤、操作要领和评价标准。在训练中,既要把握整体进度,又要兼顾个性差异并适时调整。在课题考核中,既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单人考核,又要及时分析考试结果,拿出补救措施,直至全员考核通过方可结束本课题。“一体化”课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严格组织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理论操作以及道德素质,通过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切实掌握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具备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

一体化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思想,要求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具体来说,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1.理论知识方面

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本课题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通过复习引申将相关的知识形成锁链,做到融会贯通。

2.操作技能方面

掌握本课题涉及的操作技能、施工工艺、操作方式和方法,并对掌握的熟练程度做具体要求。

3.素质能力方面

通过本课题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和观察、分析、判断、推理、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文明生产等的职业素质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三、依据教学需要,优化教学方法

一体化课以理论实践的紧密结合为主要特点,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施的配套情况,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课堂讲授、现场示范、播放多媒体光盘、制作演示课件、实际操作训练、模拟训练、现场参观等教学手段。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一定要以满足教学需要、达到教学目的为前提。通常情况下,内容相对简约、能在常规条件下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必制作课件;能在教室完成的操作训练,不必进入工厂操作;能在操作训练基础上获得的,就一定要在操作训练上做足文章。总之,要充分利用一切现有的可以利用的条件,并取舍有度。

四、重视操作训练,打好理论基础

“一体化”课以专业理论知识做铺垫,以掌握专业技能为目的,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但对大多数技工学校学生而言,理论学习相对困难。为此,在课题教学过程中,重视技能训练的同时,更要突出理论的基础地位,防止片面追求技能而忽视理论学习。在电工专业的一体化教学中,操作训练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它的理论依据,尤其是故障排除训练,如果不懂得原理,没有读图知识,就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理论教学上花大力气,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尽量使相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学深、学透、学扎实。

五、加强指导,提高训练效果

加强指导是课题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在开展训练的同时,要和学生在一起,注意观察学生。对操作训练中存在的个性或共性的错误,要及时予以纠正;对学生普遍遇到的困难,要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并予以解答;对训练的进度和要求要反复强调;对个别落后的学生,要帮助、鼓励他们,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指导学生的训练。指导伴随着整个训练过程,时间较长,任务较重,训练的结果又决定了课题考核能否顺利结束,甚至影响后续课程的顺利开展,所以教师的责任相当重大。

六、强化考核,及时总结

为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采用单人单考或同考的方法,并对考试过程进行监控,确保考试真实有效。同时,对考试结果要及时分析研究,找出共性和个性问题,分析原因,找到症结所在,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补救措施,拿出可行的方案。

“一体化”教学是一项创造性劳动,既培养了有理论基础又有操作技能的技能性人才,又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总结、不断创造、不断提高。

“一体式”教学 篇4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液压系统演示台,教学设备

技工学校的教学模式已向模块化——一体化教学转变, 我校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已广泛地推行模块化、一体化教学, 为了对液压模块的教学内容顺利地开展一体化教学, 在2003年上半年, 我研制出一种与技工统编教材机械基础中液压内容相适应的新型教学设备——液压系统演示台, 此液压系统演示台制造简单、实用性广, 既能结合理论讲授, 又可以给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在一体化教学中, 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一体化教学设备, 有助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液压教学在我校过去的教学情况

液压内容是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据了解, 在液压教学安排上, 有的技校仅进行机械基础液压内容讲授, 不进行液压技能训练。有的技校, 以理论讲授为主, 实操上只作见习, 而我校既按教学大纲进行理论讲授, 又进行技能训练, 理论方面是以机械基础的液压内容为主, 实操主要进行液压元件的结构拆装和对各种液压机床的液压系统作现场分析。但是, 由于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的限制, 在进行实训时, 所利用到的液压机床往往易与机床操作项目实习的班级相冲突, 在没有机床时, 只能利用相应机床的液压系统原理图作黑板上分析, 直观性差, 学生难以接受。另外, 我校的传统教学安排是采用两段式, 即一半专业班级上理论课, 另一半进行实操训练, 时间为半学期对调, 这样, 先进行实操训练的班级还没有进行液压理论学习就进入实训, 使得实操时讲授内容繁多、时间长、效果差, 并易出现理论和实操内容脱节或重复讲授现象, 与现行的教学改革模式不相适应。为此, 本人按照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自行研制出一种创新型教学设备——液压系统演示台。

二、液压系统演示台的研制

1. 设计要求

以机械基础教材为蓝本, 与教材中液压内容相配套, 能进行各类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的试验, 能对多种液压基本回路原理进行演示, 能进行液压系统维护、故障诊断和故障排除。液压传动系统要完成两缸顺序动作:缸I工进——缸Ⅱ快进——缸Ⅱ工进——缸Ⅱ快退——缸I快退的工作循环。为了系统结构清晰、直观, 使学生一目了然, 液压元件配置方式采用板式配置, 为了使系统和基本回路的动作控制能相对独立, 采用电气全自动控制和点动控制, 液压缸工作顺序动作控制采用位置开关控制, 液压缸不带负载。

2. 液压系统原理图 (见图1) 和动作顺序 (见表1)

3. 液压系统的工作情况

(1) 液压泵卸载

准备演示时, 按下起动按钮, 电动机起动, 压力油经过滤器2, 进入液压泵3, 泵出的油通过单向阀6、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22流回油箱, 液压泵处于卸载状态。

(2) 系统工作状态

(1) 全自动工作状态:按下加载按钮, 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22的5DT通电, 系统处于工作状态。将电气控制按钮放于自动位置, 按下自动按钮,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2DT通电, 压力油经单向阀6、三位四通换向阀13的左位、减压阀14、液控单向阀15, 进入液压缸18的上腔推动活塞杆下行, 液压缸18下腔的油, 经单向节流阀17、液控单向阀1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左位流回油箱。液压缸18活塞杆下行速度由单向节流阀17调整。

当液压缸18的活塞杆下行达时间继电器预先调定时间的时候,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2DT断电, 阀处于中间位置, 液压缸18停止下行, 但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6DT通电, 压力油经单向阀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右边位置, 进入液压缸10的右腔, 推动活塞杆左行, 液压缸10左腔的油经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9下位、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右位回油箱, 实现快速左行。当活塞杆挡铁压下行程开关1×K时, 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9的3DT通电, 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9处于上位状态, 使油路断开。液压缸10左腔的油经单向节流阀8、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流回油箱, 此时, 液压缸10的活塞杆可通过单向节流阀8调整来实现慢速。

若液压缸10的活塞杆挡铁碰到行程开关2×K时,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6DT断电, 1DT通电。这时压力油经单向阀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左位、单向节流阀8, 进入液压缸10的左腔, 油经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流回油箱, 液压缸10快速退回。

当液压缸10的活塞杆挡铁退回压下行程开关3×K时, 1DT断电, 电磁换向阀7处于中间位置, 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4DT通电, 压力油经单向阀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右边位置、液控单向阀16、单向节流阀17、进入液压缸18的下腔。上腔的油经液控单向阀15、单向减压阀14、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右边位置流回油箱, 液压缸快速退回。一个工作循环结束。

(2) 点动工作状态:将电气控制按钮放于手动位置, 再按电气控制液压缸的进退按钮即可随意控制液压缸10和18的活塞杆进与退动作, 两缸的动作是独立分开的, 没有顺序之分, 其液压传动情况是:

按下18缸进按钮,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2DT通电, 压力油经单向阀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左位、减压阀14、液控单向阀15、进入液压缸18的上腔, 推动活塞杆下行, 液压缸18下腔的油经单向节流阀17、液控单向阀1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左位流回油箱。液压缸18活塞杆下行速度由单向节流阀17调整。当放开按钮,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2DT断电, 阀处于中间工作位置, 活塞杆停止向下行。

当按下18缸退按钮,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4DT通电, 压力油经单向阀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右位、液控单向阀16、单向节流阀17、进入液压缸18的下腔, 推动活塞杆上行。液压缸18上腔的油经液控单向阀15、减压阀14、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右位流回油箱。

当放开按钮,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3的4DT断电, 阀处于中间工作位置, 活塞杆停止上行。

按下10缸进按钮,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6DT通电, 压力油经单向阀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右位, 进入液压缸10的右腔, 推动活塞杆左行, 液压缸10左腔的油经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9下位、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右位流回油箱, 活塞杆实现快进动作。当活塞杆左行至压下行程开关1×K时, 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9的3DT通电, 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9处于上位状态, 使油路断开, 液压缸10左腔的油就经单向节流阀8、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流回油箱, 此时, 液压缸10的活塞杆可通过单向节流阀8调整来实现慢速。当活塞杆挡铁压下行程开关2×K时,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6DT断电, 阀处于中间工作位置, 活塞杆停止左行。

按下10缸退按钮,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1DT通电、压力油经单向阀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左位、单向节流阀8进入液压缸10的左腔, 推动活塞杆右行、液压缸10右腔的油经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左位流回油箱, 实现快速退回, 若活塞杆右行到挡铁压下1×K时, 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9的3DT断电, 阀9恢复原来状态, 若活塞杆退回到挡铁压下3×K时,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的1DT断电, 阀7处于中间工作状态, 活塞杆停止右行。

4. 液压元件的选用

根据系统设计要求, 能满足多种液压元件的性能试验, 所选用的液压元件的型号及规格如表2所示。

注:根据榆次液压件厂产品样本选择

5. 液压系统演示台的结构

根据设计要求, 为了结构清晰、直观, 使学生一目了然, 液压系统装置的结构采用台式结构, 台的下面配有油箱和电气控制装置, 台的上面配置液压元件, 液压元件配置方式为板式配置, 板的前面是液压元件和相应的液压原理图, 后面是管道布置, 液压动作控制采用电气全自动控制和点动控制, 顺序动作控制采用位置开关控制, 如图2所示。

三、实验、实训内容

利用液压系统演示台进行的液压传动内容教学, 不仅能进行液压元件的原理及系统动作的实验, 还可进行液压元件的拆装来熟悉结构, 对照机械基础液压内容可对应完成如下教学内容。

1. 能直接完成液压元件的性能试验及其结构拆装

(1) 液压泵:双作用式叶片泵;

(2) 液压缸:双作用式单活塞杆液压缸;

(3) 方向控制阀:单向阀、液控单向阀、两位两通和三位四通换向阀;

(4) 压力控制阀:先导型溢流阀、先导型减压阀;

(5) 流量控制阀:可调单向节流阀。

除上述液压系统演示台上的液压元件能直接试验以外, 还可以通过一些辅助件来对其他型号的元件进行试验。

2. 液压基本回路

(1) 方向控制回路

换向回路:由7和13两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实现换向回路。

闭锁回路:a.采用滑阀机能为中间封闭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和13组成的闭锁回路;b.采用液控单向阀15和16组成的闭锁回路。

(2) 压力控制回路

调压回路:压力调定由溢流阀21组成的调压回路;

减压回路:采用减压阀14的减压回路;

卸荷回路:采用二位二通换向阀22的卸荷回路。

(3) 速度控制回路

调速回路:采用单向节流阀17和8分别组成的两个回油节流调速回路;

速度换接回路:慢速与快速的换接回路是采用短接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9的速度换接回路。

(4) 顺序动作回路

采用开关控制的顺序动作回路。

3. 液压传动系统

(1) 液压传动系统的安装、调试;

(2) 多缸顺序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

(3) 各类元件的故障设定和故障排除;

(4) 油路的故障设定及其故障排除;

(5) 系统动作的故障设定及其故障排除。

四、实验、实训的试验效果

1. 性能的试验

经过多年的使用, 性能良好, 安全可靠, 适用范围广, 完全能够达到上述的教学内容和设计要求, 系统尚未发现有事故出现。

2. 教学试验的效果

从2003级开始, 经过2003级、2004级两个年级的教学试验, 能适合我校液压模块的一体化教学, 增强了直观教学, 体现了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把理论和实操有机地结合起来, 避免了理论与实操脱节现象, 同时也减少了授课课时 (见表3) 。同学们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所有到我校参观指导的兄弟学校或领导均有较高的评价。

注:2001级、2002级还未采用演示台进行教学2003级、2004级已采用演示台进行教学

另外, 在学以致用上得到验证。2004年, 我校的液压牛头刨床的液压系统和液压摇臂钻床出现了故障, 为了验证我校液压模块教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人组织学生对此设备进行检修。从故障分析、检查到故障的排除, 整个过程均由学生进行, 从学生的检修过程看, 故障分析得很中肯, 判断出故障点, 最后用一天的时间, 完全修复。由此可见, 主要由学生来完成排除液压故障, 这是我校进行液压模块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大检验。

教学研一体 篇5

教学研一体

“教、学、研”三位一体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使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不可只靠教师之间的探讨互助。教研活动需要“学”,需要“专业引领”。请专家来校作讲座只是权宜之计,培养和重用“教、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师才是根本之道。 树立学思结合的教师榜样。学校的重用与信任将会激励更多的教师好学敏思。教师会通过实实在在的教育现场,透析教育现象,发现和感知教育问题,既学又思,相互探讨。这样一来,教研活动就能贴地而行、遍地开花。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从学生中来,回学生中去,即我们所说的“田园式”“草根性”研究,这是学校教研的起点与终点――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由此可见,教研活动最好的形式就是“案例讨论”。案例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活生生的事例,它生动鲜活并符合每个教师的实际,够“草根”;它能激励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研究兴趣,够吸引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首先应具备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作支撑,然后再提供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让教师讨论,各抒己见。如此的教研首先是学,然后通过对应的“案例讨论”,完成自省、内化,结合每个教师的实际,指导教学实践,完成“行为跟进”。 教师的`教研活动要的就是来自教育现场、服务教育实践的研究;要的就是这种有“专业引领”,然后“同伴互助”,最后“行为跟进”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教研;要的就是学思结合,“教、学、研”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浙江省德清县高桥小学 郭洪

浅谈“电拖”一体化教学 篇6

学生在学习电拖知识和技能时,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思维学习方法,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像这样,在学习中思维活动是处于情性状态的,往往得不偿失。尽管他们在考试中可能取得高分,但在实习操作中常有感到电路模糊、应用电器选择不当、安错电路等现象,没有真正理解掌握好电拖基础知识。要使学生掌握好电拖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就要设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呢?我们悉知,电力拖动是用电动机来拖动工作机械的控制电路。它的内容是结合生产实际,取材于实践经验;是为了解决实践问题,适应实践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得到扩充和发展的。电拖安装和维护是将控制电路转变成工作机械控制箱的重要途径,是悉知电路原理,解决电气故障和机械故障的主要技能。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借助生产情景,从实践中设疑,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分析、探索,才能使学生掌握好电器的功能及结构;电路的来源及工作原理,达到真正掌握电拖知识的目的;电拖安装借助电路特点,从操作中设疑,引起学生将电路图转化成安装示意图,才能使学生掌握好安装技巧;电拖维护借助电气故障和机械故障现象引起学生注意,从电路设疑,引起学生思考、讨论、探索故障原因和排除故障方法。以下结合教材和技能训练浅谈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集中注意力学习低压电器

低压电器一节介绍了七种电器。它们在实践中各尽其能,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它们是组成电拖电路的主要细胞。只有清晰地知道各低压电器的功能后,才能避免在安装电路时放错它们的位置,也只有知道了电路需要什么样功能的电器,学生才可能带着好奇心,集中注意力与老师一起探索它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所以讲解各电器的功能是比较关键的教学。从实践中设疑能较好地完成这个教学任务。例如在讲解接触器的功能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以前用什么电器切断和接通电路的?”学生回答“开关”。进一步设疑“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在甲地要切断乙地的电源;电路中电压、电流过高,用手动操作开关不安全;机械工作中为确保正常生产,当电路的电压过低,电流超过额定值时能自动切断电源……这些情况显然不能用一般开关,那么什么样的电器来代替开关才能适应这样的工作条件呢?”这样就很自然地讲清了接触器的功能。接着学生会带着好奇的心理,集中精力与老师一起探索它的结构和原理了。通过学习,他们知道控制接触器的线圈电流就可以控制主触头的闭合,它具有“在甲地控制乙地、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功能;调节接触器中弹簧反作用力的大小,可以改变主触头能否闭合的电流大小,它具有“当电路的电压、电流过高或过低时均能自动切断电源”的功能等等。这样,学生掌握了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又进一步加深理解电器的功能。

二、打通思路学好基本电路

教科书上介绍了几种基本电路图:直接起动控制的点动、自锁控制电路;正反转控制线路的联锁,双重联锁、工作台往返控制电路;两台电机联锁控制电路图。它们是电力拖动电路的基础。这几个电路图乍似互平相关,内容较多、记忆困难,但几个电路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简单电路在实践应用中为解决更复杂问题而发展成复杂电路,所以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设疑,展开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去认识电路,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思路清析、记忆深刻、兴趣浓厚。以下为部分电路的教学举例。

例一:

点动电路过渡到自锁电路。从两上实践问题中展开思路。

第一,点动电路,教学模拟板一套。操作按钮,一点就动,不点不动,只适用于某些元件的加工。许多情况,需要电动机连续运行,该怎么办,进一步提示:即松开按钮后,接触器线圈仍得电。(显然在按钮旁并联一个与KM一起动作的常开触头,即自锁触头,见图中问题1意线部分)。

第二,怎样使电动机停止?(还需串联一个停止按钮的常闭触头,图1的问题2虚线部分,于是就得到一个完整的自锁电路图)

例二:

从自锁电路过渡到联锁控制电路(自锁电路、联锁控制电路教学模拟板各一套)。从两个实践问题打开思路:

第一:将两个自锁电路“合成”为具有正转与反转自锁电路。

第二,为避免KM1、KM2线圈同时得电而赞成两上主触头同时闭合后两相电源短路,在接触器KM1、KM2线圈各自的支路中相互串联了对方的副常闭辅助触头(即联锁触头),以保证两个接触器线圈不能同时通电。如图2虚线部分。最后得到“联锁控制电路”。

例三:

从正反转双重联锁电路过渡到工作台往返电路。从三个实践问题打开思路。

第一,双重联锁电路(控制电路教学模拟板一套),是将正反转由人通过按钮控制,而工作台往返是通过工作台的碰撞改变运动方向的,所以将两个复合按钮改成行程开关,如图3问题1。

第二,工作台停止在轨道中间,如何控制工作台的往返运动?此时因工作台碰撞不到行程开关,不可能再用行程开关起动工作台的往返运动,所以多安装两上控制往返运动的起动按钮。如图3问题2。

第三,如何防止工作台继续运动不止,而造成事故?加了两个行程开关,如图3问题3。

最后得到图3“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

总之,通过从初中中逐步设疑,学生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自己从简单电路认识到复杂电路的过程,也是从复杂电路反过来复习简单电路的过程,减少了他们的记忆负担,使他们掌握了电路的构成及原理。

三、研究电路特点,培养实习操作能力

电拖安装是将电拖控制电路转变成工作机械控制箱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电拖实习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电拖安装实习,要使学生掌握好导线和控制电器的选用,电器元件的正确布置和安装,布线工艺和检查排帮等内容。

那么,如何组织好实习教学呢?老师会按照集中指导、巡回指导、等几个环节认真组织教学。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设疑,活跃学习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去思考我们提出的问题,就可以使学生在实习中感到思路清析、记忆深刻、兴趣浓厚、动手操作规范、安全质量问题大为减少。我在电拖安装实习教学过程中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设疑。

(一)研究电路特点:

控制电路有哪些串联的,哪些是并联的?

(二)导线和控制电器的选用:

1.如何计算电动机工作电流?(方法一,按I=p/ uicos 计算;方法二,按2A/KW计算)

2.如何选择导线?(按电流密度计算,Jcu=4A/mm2。JA1=2A/mm2)

3.如何选择开关电器?(开关:熔断器、热继电器、接触器、按钮等)

(三)电器元件布置和安装:

1.如何布置好电器元件?

2.安装时要注意哪些元件?

3.如何画好布线图(安装图)?

(四)布线工艺:

1.如何布线?

2.布线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五)检查排故:

1.如何用万用表检查控制板接线是否正确?(研究电路特点、测量电路)

2.如何用兆欧表检查控制板的绝缘是否符合要求?

3.通电检查是否正常?

4.如果线路有故障如何检查和排除?(分析故障原因、查找故障、排除故障)

总之,通过从实习教学逐步设疑,学生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自己认识实习、重视实习操作技能的过程。减少了他们的实习盲目性,大大减少操作中的安全质量问题,使他们尽快掌握了电拖安装的操作技能。

四、兴趣、能力培养及教学效果

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电气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学生只学会书上几个电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兴趣、能力;反之,学生学习后,对该科是否有浓厚的兴趣,能力是否提高了,从而验证了教学效果的好坏。

通过从实践中设疑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而探索知识获得知识,这不仅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电拖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地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对学生是否能适应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书上某题:“某车床有两台电动机,一台为主电动机,要求能正反转控制(采用自动的控制电器);另一台为冷却液系电动机,只要求正转控制。机床有照明灯,并有三个状态。试画出其电气线路图。”它的难度较大,过去由于没有进行一体化教学,没有激发学生学习思维活动,全班只有个别同学能做出;而教改后,能在课堂上一节课画出的有40%,课后自己画出的有40%,其余的经老师提示后也能画出该图,这充分证明了学生在电拖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过去他们对一些复杂的电路作图感到高不可攀,而现在能独立完成,一种通过学习后取得“胜利成果”的喜悦涌上心头,消除了他们的自卑心理,增强了学习自信心,他们对电拖电路的探索更增添了浓厚的兴趣,为培养他们的能力打定了基础。

综合以上各点,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活动与老师的教学思维活动发生“共振”时,就会产生最佳的效果。所以,把教材中重要和关键部分提炼成问题,引起学生思索和争论,促成学生认识的深化是一体化教法普遍适用的方法之一。

一体化教学探讨 篇7

关键词:中专《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

我校是一所工科中专,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着偏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与专业特点有机结合的倾向。课程被人为地归入理论课和实践课。一方面导致实践未能很好地支持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理论仅仅被用于考试,而没有被用于提高实践能力,实践往往也就成了简单的操作训练,学生只能从经验水平,而无法从理论水平去掌握所要学习的技术,这与传统的学徒训练无异。这种割裂,必然难以培养出能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技术人才。这种脱离实际的教学,其后果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收效甚微。不改变此类现象,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改革中专教学的核心是搞好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正确处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因此,我校决定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组织人员,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结合学校的师资、设备和场地的实际进行探索,达到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办出自己的特色。

一、一体化教学的背景

由于各种原因,我校近年在生源的重大压力下,不得不降低录取标准。学生大多是从中考中被筛落下来的。只要有中考成绩,就可入学。在文化学习上有点“先天不足”。十五六岁,贪玩、不成熟,出现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论理解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问题。绝大多数家长认为上中专不过是“无奈之选”。因此,如果教学方法不与时俱进,就必然会出现学生厌学、逃学、退学的现象。对于理论教学,大部分学生听不懂,厌学、课堂纪律较差,如果按照原来教学计划实施,难度就会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差。

传统教学方法的课程设置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大多数专业知识来自生产,这些知识具有“现场感”和“动感”,用书本、板书、语言甚至用图形较难生动表达清楚。因此,在教室进行理论教学,效果较差,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困难。课堂的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听起来费力,学起来吃力,严重影响了学习兴趣和效率,学生只是在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而不是有重点有条理地掌握课程的知识结构;进入实习场所后,学生也不可能将本来就学得不尽如人意的理论知识进行灵活运用,造成学生瞎干、蛮干,最终导致“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学校声誉和竞争力,给就业和招生带来更大的困难。

在学生看来,所有的教学首先要“听得懂”,即学生在付出一定努力的情况下,教学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是可以理解与掌握的。更确切地说,“听得懂”指的是“学得会”。根据中专学生可塑性强、情绪不稳定、学习状况被动的特点,必须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之路。

二、一体化教学的做法

“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我校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懂理论会操作的技术人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要将两者有机结合。实施《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即将授课内容分成若干模块,再按一定比例分成四大模块,由四位老师各承担一大模块的教学;全面地将理论与技能融合在一起,以加强学生的感官认识,提高技能操作能力。学校在前期就对所需设备、器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进一步完善了实施教学大纲,为一体化教学做了充分准备。真正由过去的老师满堂灌变为学生自己做,主动学。学生希望教学中多一些“做”的内容,在他们看来“做”比“听”容易懂,而且“做”与原有的学习基础相关性不大,这些都是学生对课堂教学“学得会”的内在需求。具体做法如下。

(一)对照教学大纲对课本进行取舍。

目前教材有十多个版本,五花八门,甚至是大学教材的翻版,有的还错误百出。学生为什么首先希望课堂教学内容是学得会的?这反映的是当前教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课程太多、教学内容过难,学生学不了、学不会。正因为听不懂、学不会,消极的学习行为才随处可见。要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关键在于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学生认为“要把过多的教学内容去掉一些,把过难的内容删掉”,这实际上就是“过滤”。学生希望“教学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为“与生活联系起来就容易懂”,这实际上是教学内容的“还原”,其本身来自生活与生产的实践,“还原”就回归了职教的本质。

精选教材,将可有可无的内容进行删修处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真正选择那些主要的、有用的、必需的编好讲义。根据培养生产一线技工的目标,以及学生文化素质偏低的特点,在内容的确定、增减上力保实用化、精简化,突出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讲课中尽量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例作比喻,帮助学生克服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障碍,对教学内容感到有用、不难、通俗,学有所用,快速入门,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由于上课形式由教师一言堂变为学生自己练,沉闷、乏味的课堂气氛被活跃、生动的教学代替,教师的作用和角色由纯知识讲授变为理论讲解、技能培训、技术指导和咨询,教师当场言传身教,学生当场练习锻炼,在锻炼中遇到问题马上向老师请教,师生互动,学生有了更多动手机会。中专生一般在课堂的前20分钟注意力较集中,而且学习效率较高,过了这段时间便会有部分学生出现打瞌睡、思想开小差等情况。“一体化”教学采用讲授和实训交替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提高了上课效率。

(二)分组进行。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每位教师都只带10人左右。每个模块按“结构—原理—修理—检测”顺序展开,理论教学占1/4,实物及演示占1/4,实践教学占1/2。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切实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且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了两者脱节而造成学习难度加大的问题,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逼着学生学而学生不学的局面,真正使学生达到我想学的目的,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每个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并进行测验。

学生上完理论课后,技能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从而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把理论知识通过操作练习进行验证,系统地了解所学的知识,在练习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强调操作安全,增强练习的效果,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发现错误动作立即纠正,保证练习的准确性。对每名学生的操作次数、质量做一定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增强练习效果。对不操作的学生要求在旁边认真观摩,指出操作中的错误,其他学生复习课本内容与实物进行比较,认清零件的名称,对一些概念、原理进行熟记,教师及时提问,并做好记录作为平时的考核分。每个模块结束时,都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作业并进行检查,然后讲解。

(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避免忽视理论讲解而变成实习教学的现象出现。

“一体化”教学并非只强调实践和技能,轻视或完全忽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它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传统纯理论教学或理论和实践分开教学模式的弊端,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一个个的实训项目中,以实用、生动有趣的实训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它突出了职教的特点和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治愈了中专生文化素质偏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先天顽疾,以实用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作导向,使学生学有所值、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这就要求在加强学生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能把中专办成“手艺匠”的学校,而要把学生培养成既精通本行业务,又具有广泛基础知识的人才。

三、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体会和问题

(一)“一体化”教学的体会。

“一体化”教学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对学生而言,由于对所学专业了解较少,常会产生胆怯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文化基础知识较差,专业知识肯定也学不好。通过教学,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可以克服胆怯和自卑心理,吸引学生勇于动手,敢于实践,快速入门。经过实践,采取“一体化”教学,学生愿学、愿干,积极性高,求知欲强,成绩好,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让学生满意,学生感到生动、不呆板,既容易理解又记得牢。理论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由于激发了兴趣和调动积极性,技能形成进程加快。

(二)“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校组织了教学调查。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改革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专业知识更容易理解,操作技能掌握得更为熟练。但是,推行”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必然会在观念、经费、设备、场所、教师等方面遇到较大的困难。

1. 思想观念转变是关键。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现状,切实把实践教学摆在首位。传统的中专教学模式一直沿用大中小学通用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室中,学生对着教材听,教师对着黑板讲。虽然我们现在采用了挂图、幻灯片、录像、模型、实物、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但由于专业知识大多来源于生产实践,需要有现场的感性认识,结果在教室的常规理论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抽象,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学习效率低、效果差,使教师感到专业课难教。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转变过去的传统观念,从“重理论轻实践”转变为“应用型理论和实际技能相结合”,应立足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充实和完善。教学改革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除了“教什么”以外,还有“如何教”“怎样学”的问题。现在还存在的僵硬刻板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及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应当革除,否则是达不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目的的。

2. 有充足的财力、物力,加强实习室的硬件建设。

由于学生进行实习需要一定的工具、设备和原材料等,有的属于易损件,需要及时补充和更新,有设备、工具的损耗,有电力和材料的消耗,这些都使教学成本急剧上升。

目前学校与曲靖市汇龙公司联合成立珠江源汽车城,把教学实践基地设在其中,探索出“产教结合,校企合一”的联合办学模式。学校建立了“教学—实习—就业—发展一体化”的终生教育模式,以订单式、项目任务式原则实施教学。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了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学校节省了教学成本,企业抓住了人才,最终形成了良性循环。

3. 师资队伍建设还待加强。

中专的教师有两个来源,一是从企业出身的,他们实际动手能力强,但知识结构不全面;二是大学毕业分配的,他们有理论,但是实际能力不够。近年来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投入,很多学校购买了大批的先进设备,但是真正会用这些设备的老师不多,他们不会,学生又怎么会呢?所以要求教师既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了适应中专教学改革的要求,应重点放在“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工作中。

4. 一体化教学应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陶行知在《教学合一》中写道:“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会学生学。”学校的任务不只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自我学习、吸取新知识的能力。在走出校门到工作岗位后也能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探索,获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满足社会的需要。也就是说学校教育要考虑学生毕业以后的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因此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会创造、会发展”;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而且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经济社会既要有高明的“指挥家”,又要有娴熟的“演奏手”。目前中专的培养目标由学历型转向应用型,毕业生应是既掌握专业必需的文化与专业知识,又具有较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学校的生命在于培养的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工作能力,能手脑并用、服务于社会。因此,必须搞好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正确处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际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不能把实际技能仅看做是操作技能,在技能培训中应该能力重于技艺,重视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总之,相对来看,学生学习基础差一些,应按照宽进严出的教学方法办学,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工夫,在技能操作上严格要求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实践中不断完善,改变以往沉闷、压抑的教学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这样我校的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从而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合格高级技工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义智等编.职业学校管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邓纪成主编.职教十大热点问题探视[M].上海: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2000.

“一体式”教学 篇8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电子技术应用,LED封装,模式创新

长期以来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望推动了职业教育的不断进步, 也使得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进程步伐不断加快, 由于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贴近企业的的需求,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无以伦比的优越性, 因此对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很多职业院校开始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1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容

一体化教学模式, 是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和组织,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师生双方共同参入教学的全过程, 学中做, 做中学, 融教、学、做于一体。一体化教学模式应具备六个方面的内容要求, 即:一体化教学内容设计、一体化教学组织与实施策略、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设计、一体化的评价方法、一体化教学场地、和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2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

2.1 一体化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求 (LED封装专业)

一体化教学内容设计来源于一体化的课程标准, 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理实一体进行教学的, 依据是对一体化课程的定义:“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 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

因此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 各职业领域对各个工种层次的具体要求, 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对于专业领域的一体化课程安排首先要进行职业调研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行企业专家访谈进行确定。

2.2 一体化教学组织与实施策略

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 首先在识别学生的各自的特点与前后课程的连贯性后, 组织形式可以是个体的, 也可以小组的, 例如对于引导文的学习, 我们就要求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 而对课内的学习活动, 我们则采取小组的形式, 每个组选一位负责人。负责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并监督任务的完成进度。小组的负责人要求主动积极, 应依照其考评的结果在下个学习内容中给以调整, 确保团队的活性。

在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一是要结合本次学习任务的特点以及和前后学习任务的关联性, 找出难点重点, 新的知识与技能点,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时中要安排集中讲授、讨论重点、难点、各小组的共性问题点, 二是要在过程中发现个小组的个性问题, 可以单独辅导或者示范指导;三是要注意教、学法的多样性的采用, 使得课堂学习氛围活跃;例如经常采用的四段法、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仿真教学法、情景教学、引导文法;分组讨论或展示讲解其学习成果。

2.3 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设计的要求

一体化教学内容是突出工作任务, 一体化教学过程是突出学生自主学习, 一体化教学组织是边做边学, 因此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 遵循六步法的原则:明确任务、资讯信息、决策、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在整个过程中, 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如何教, 如何学的设计。

2.4 一体化的评价方法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适应社会需要、服务产业为目标, 以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能力高、职业素养好等基本职业素质要求的毕业生为任务。职业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 制定与职业教育特点、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评价方法。

2.5 一体化教学场地的要求

实习实训基地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证。一体化教学注重生产实际氛围的创造,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增加、优化设备投入是保证教学实施的重要措施。一体化教学场地包含校内的一体化工作站、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 而深入校企合作模式, 引入一体化教学工厂将是最有效的手段, 校企共建一体化教学工厂、双方优势互补为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 真正可以做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目标的无缝对接。

2.6 一体化师资的要求

一体化教师必须围绕一体化课程的学习任务, 能提供有效的各种学习材料、针对教学过程出现的各种学习问题予以解决, 最终能在规定的学时内, 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为主、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 (往往是以产品形式为最终成果的) 。因此一体化教师是既能够从事理论教学, 又能够从事教学实践教学还应该具备一定企业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的教师。

3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

3.1 组织形式的创新

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有个体、小组, 而以公司化管理模式进行组织教学则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的探索, 这种形式更能使得学生身临其境, 各个学员起到企业角色扮演的作用、同时起到监督相互考核的作用, 具体的方法是将每个班级作为一个集团公司, 每个小组对应一个公司, 选一位总经理, 而该班的一体化教师就是总裁。

3.2 评价模式的创新

一体化教学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是为提高学习效率,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服务的发展性评价, 因此具有: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多种形式。

评价内容要多元化: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积累。评价过程动态化:不仅仅是关注结果, 而且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 有利于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

3.3 一体化企业典型案例的应用

企业的典型案例的应用, 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过程的一个阶段进行设计, 要求典型案例是与课程的教学目标关联的, 是课程学时能满足的, 企业案例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并能积极思考的, 对于能力培养有帮助的。

实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 是职业教育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也只有适应市场不断探索一体化教学创新模式才能真正对接现代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浅谈一体化教学 篇9

首先, 学校领导要重视, 加强专业课教师专业素养、业务水平的培养, 抛开照本宣科的老路子, 培养既懂理论又有操作技能的师资力量, 是决定技工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 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后劲。为此, 学校应为教师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 从发展的需要出发, 超前计划, 长远打算, 确定培养目标。使教师及时掌握新技术, 熟悉新工艺, 以便在教学中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适应新形势下技术的飞速发展。

其次,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积极进取,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主动积极地投身教育改革, 针对自己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的不足, 加强学习, 不耻下问。适时调整计划, 不拘泥于教材, 把有关的新知识, 新工艺补充、应用到教学中去, 并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电化教学, 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实践方面, 要彻底改变“只动口不动手”, “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 要注重自身基本功的训练, 还要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实习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 在实习教师中定期举行实习教学教公开课, 工艺演示课等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积极参与新产品的开发工作, 主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教师讲解课题时, 要做到目的明确, 操作规程、加工工艺讲清楚、讲明白。示范动作要正确、熟练、准确, 边操作边解说。同时, 尤其要强调安全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避免出现设备和人身事故, 然后安排分组实习, 实习教师要巡回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 并及时总结有代表性的问题, 进行分析解决。对于每天的实习内容要总结, 每周的内容也要全面总结。把教学工作做的细、做的扎实。

再次, 由于目前各种原因导致技工学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层次上参差不齐, 来到技校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一定时间的适应期。这就要求教师把一颗挚爱之心毫无保留地倾注给学生, 耐心细致的教导学生怎样去学习、生活、做人, 帮助他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排除学习中的疑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 这就要求通过平时观察、测验等方法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搞清楚, 来区别对待, 对于学习好、操作水平高的同学, 高标准, 严要求, 使其精益求精, 并拓宽知识面;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不要歧视, 要耐心的进行个别辅导, 跟踪检查。同时, 合理安排实习小组, 让学习好、有责任心的同学任组长, 鼓励学习好的同学帮助较差的同学, 开展小组竞赛, 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主动学习, 使学生具有一技之长, 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浅谈一体化教学 篇10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 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但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 各自为政, 互不干涉。理论教师讲解理论知识, 实习教师讲解实际操作, 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 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 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 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我经过不断的探索, 总结出了较为成熟的适合职业技术院校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所谓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 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 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 依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 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 从而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 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 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的转变, 一体化教学的最终目的, 是培养出素质优良、技术过硬、单项技能拔尖的技术型人才, 由此可见, 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是: (1) 教师一体化, 即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构成了一体。 (2) 教材一体化, 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了一体。 (3) 教室一体化, 即理论教室与实习车间构成了一体。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 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 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自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以来,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保证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2.1 修订教学进度计划

根据培养目标, 我们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课题, 每个课题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子课题, 每个课题都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

2.2 培养“双师型”师资

即:集“教授 (讲师) ”和“工程师 (技师) ”为一体的双师型教师。一体化教学要求上专业课的老师走上讲台就能讲出为什么、是什么、解决其原理, 走下讲台到实习场所能亲自动手指导学生, 做演示, 参加实习操作, 所以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又能知道实习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2.3 要因材施教

目前, 技工学校所招收的学生, 在知识结构层次上有较大的差别。有的知识结构比较完整, 有的三角函数都没学过。有的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技能, 有的则对设备和工具茫然无知。他们进入技校后, 就给我们的一体化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我们只能根据学生实际知识和教学实际划分模块, 进行分档次、分层次的模块教学。

3 一体化教学的成果

在钳工生产实习中, 当我们遇到锉削具有形位公差要求的凸件加工时 (见下图) , 当向学生讲解形位公差代号:对称度、平面度、垂直度和表面粗糙度代号的含义时, 单纯的把理论或实习教学分开, 就很难让学生明白其真正含义。具有“双师型”的教师, 能够把理论性的知识带到实习课堂上,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比单纯的在理论课堂上讲解要高很多, 并且能够真正的把理论应用到实作, 这恰恰符合职业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由此可见, 落实推行一体化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出现的很多问题, 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具体表现在:首先它提高了教学质量, 由于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使每块内容都能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 增强了直观性, 使学生能够理论指导实践, 在实践中消化理论知识, 提高了学习效果及兴趣,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教学质量。其次它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产品质量决定一切, 学生是学校的产品, 他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自实施一体化教学以来, 我校学生的技能水平明显提高, 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办学效益, 学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 实现了学校以质量谋发展的办学宗旨。最后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在工作中努力钻研业务, 苦练操作技能, 提高教学水平。

4 重视生产实习中的德育教育

教育应以人为本, 良好的德育教育更要贯穿于实习的全过程。德育教育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结果, 教师要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 要具备一定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专业水平。

5 几点思考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信息日新月异。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 我认为在今后的一体化教学实践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5.1 把握专业发展前沿, 实现教学设备、教材不断更新

作为一体化教师应站在本专业发展的前沿、了解本专业发展动向、掌握本专业的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 并将其及时充实到教学设备及教材中。而要做到这一点, 一方面教师要自我加压, 关注科技动态;另一方面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条件。

5.2 应用现代教学手段, 实现教学创新

从当前的发展来看, 信息和通信技术正推动着教育教学的革命, 一体化教学应及时引进现代教育技术, 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 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媒体的有效结合, 应用多媒体 (远程教学) 技术的计算机课件教学 (CAI) , 可以把讲课、演示和实验生动、直观地结合起来, 为学生提供边听、边看、边想、边做的一体化、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让学生的感觉, 对教育产生一个崭新的认识, 从而对学习萌发出浓厚的兴趣, 激发出更强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5.3 应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教学途径

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必须给学生提供以充足的实习材料、时间和岗位。当我们看到学生们在一体化教学中心忙碌的身影, 一方面为学生技能的提高而高兴, 另一方面也为每天大量实习材料的消耗而心疼, 如果我们能探索出一条“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的途径, 不仅能有效解决材料消耗问题, 而且使我们的教学能与企业紧密结合, 紧跟企业发展步伐, 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4

教学中的“两张皮”现象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强调的是理实的同一相融, 不能变成在同一空间, 在同一时间进行的两块教学, 这会导致理论和实践的两张皮现象, 教师的每节课要有明确的技能目标和理论认知目标, 并应及时讲授, 其形式可以是中途个别讲授, 也可以课后总结, 或是课前的集中讲授, 或是不同形式的反复交错。

强调:实施中要注意学科特点。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应用于专业课和技能课的教学, 并不是所有学科都能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对一些对学生技能形成相关性不大的专业理论要大胆舍弃, 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数。语文、数学、英语作为基础学科,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起着关键性作用, 在尽力体现直观性原则、够用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的前提下, 切实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摘要:一体化教学是时下教育界的一个热门名词, 特别是在职业技术院校, 关于一体化教学的讨论更为激烈。本文简要叙述了一体化教学的内涵、特点, 重点分析了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前提、基础、关键、保障、取得的成果及一体化教学的思考, 说明了一体化教学应与时俱进, 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专业课题,德育教育,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全国职业培训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篇11

关键词:高等数控技术及应用 技术课程问题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有特色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数控技术既是一个专业,也是一门学科,而该专业的人才在现今比较火爆的高职类工业人才市场中非常抢手,可以说供不应求,甚至可以说在培养上出现了断层,而进行数控技术及应用及其课程开发是一项极其不容易的工作。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开发过程相对与其他普通教育课程开发比较复杂,终究原因:①数控专业本来就多,而课程内容就更加复杂,且需要及时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同步俱进。②数控技术加工技术课程的就是将学生导向工作体系,非普通教育课程的目的是将学生导向知识体系。③高职类学校的招生分数相比于普通本科院校是远低于的。因为这种情况,所以高职类学生一般都是强于手头弱于笔头,但职业学校换一种眼光看待他们,那么他们也是人才。

通过研究发现可以如下解决问题:

①学校要真正贯彻“理论结合实践,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原则,就得建立既可生产又符合教学要求的实训基地。学校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敢于走出去,联系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该专业一定要与本专业相同起码要相近,宁缺毋滥,与之合作建立起自己的实训基地,坚持走“理论结合实践、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原则,学生在定岗实习期间直接从事生产有一定的工资,对于需要贷款的学生来说这个就是勤工俭学;另一方面,学生顶岗实习是培养人才,而其是适应企业对实用型人才,所以必须通过真正的生产加工实践,这样才能够提高了技能水平而且也加强了责任意识,另外实习教师伴随一起指导,使学生学习规章制度培养安全意识都得到提高;而且通过上述多种形式的顶岗实习,既锻炼了学生,更加产生了社会效益;最后也加强了学生以后干回相应岗位的信心,所学所做就是以后所干,基本适应没有过渡期,做到的“即插即用”。

②建立教育思想“能力为主”,当前技能考证为牵头,突出的是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当然最后要证明能力,就务必将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放在首位。当然需要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实际工作是前提要摆在前头突出出来。高职业技能培训要把实际操作技能作为一种素质来培养,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学校首先要培养一些双师型老师,接着该老师专门上学生的理论实操课,全程跟足,另外在课堂多多讲讲证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考取技能证书的积极性,使到学生考取社会上需要的数控车床,数控加工中心等的证书,社会现在毕竟是 “只认证书不认人”。通过这种先理论-模拟-实操-考证的模式,取得数控一系列证书,学生毕业后就多了一份就业的机会,上岗就能迅速胜任工作,在获得若干个国家劳动部门所核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在既能大大强化了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同时,也能符合国际社会现行的就业惯例,另外也符合促进我国正在推行的持证上岗制度。

③制定教学大纲,在大纲中适度提高复合型实训教学的比例,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理论能力,培养综合性型人才。首先在课堂授课到实在的加工都必须使用统一的软件,在现代珠三角,通过调查发现以往的MasterCAM、Pro/E、AutoCAD等,在一条龙加工的现代工业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MasterCAM强于数控制造编程,弱于三维虚拟及兼容数控机床,Pro/E强于三维虚拟、数控编程,弱于二维及兼容数控机床、AutoCAD更甚之,只强于二维虚拟;而UGNX3.0软件即是强于三维虚拟、数控编程、兼容数控机床方面也表现优越,因为在珠三角地区,品牌机床例如华中、广州数控比较少,西门子、法兰克就更加是凤毛麟角,所以在理论教育开始应该联系实际,进行统一软件、统一标准教学,在高职就应是使用UG2.0进行三维绘图训练讲授,接着上机进行虚拟编程用UG2.0,最后实操时候务必坚持用UG2.0,只有这样才能缩小与实际珠三角工厂的应用差距,做到真正的“教学做一体化”。

综上所述,在数控技术与应用该专业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科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这门课程的信心,充分地把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尽可能地调动起来,运用坚持走“理论结合实践、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原则和手段,通过工学结合强化巩固理论知识,是师生共同享受数控教学改革带来的无穷趣味,从而使到以前数控技术与应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能迎刃而解,走出一条有本校特色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道路。

参考文献:

[1]刘建平主编.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研究,2007.

[2]张晓东,徐盛学,李龙根主编.数控技术专业“2+1”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探讨,2008

“一体式”教学 篇12

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 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有利于专业课程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 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有利于学生快速吸收知识、快速掌握技能、快速成才, 有利于造就“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所以, 技工院校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运用, 深入研究一体化教学, 进而打造属于本校的特色品牌教学模式, 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成都市技师学院自成立以来, 一直致力于一体化教学的开发和运用, 下面就我院在教学中如何开展一体化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本院坚持一体化教学所取得的成效

在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中, 本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科采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通过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使得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得到完善, 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1.校级试点班的成绩。10级预备技师班作为成都市技师学院校级试点班, 开启了学院一体化教学尝试的先河, 考虑到生源情况相对于三年中职生、五年高职生来说具有较好的基础, 从而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 及时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组织专门的教师团队, 在各种硬件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 将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机械式的记忆转变成以典型的工作任务驱动, 让学生在学中做, 做中学,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三年的试点, 学生不但在理论上知识过硬, 在技能上也能够独挡一面, 该班学生黎天瑞正是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受益者, 2013年11月, 由学院组队代表四川赛区赴江苏省盐城市盐城技师学院参加全国第四届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决赛, 在“无线电调式工 (高级组) ”项目中, 该名学生获得三等奖;现10级预备技师班的大部分学生作为我院校企合作单位之一的智翔集团精英班的第一期学员, 从事移动通信网络后台优化数据分析、后台移动网络维护等项目, 目前大多数学生都能独挡一面, 成为项目工程师, 在移动通讯领域中发挥着自己的才能。

如果说10级预备技师班是一体化课程的初试, 那么11级预备技师班则是对一体化课程运用的升华, 从开初的不成熟, 到逐步形成一体化的理念, 教师团队的更加完善, 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 使得该班在一体化教学中更优越于传统的教学班, 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团队协作能力不断加强, 技能水平不断地跨上一个档次。

2.人社部试点班的成效。2012年9月, 我院承担人社部电子技术应用一体化的教学任务, 我院选择电子信息工程系12级五高电子技术1班作为试点班, 该班严格按照人社部试行的一体化课程实施方案实施, 但由于学生生源参差不齐, 多数为初中毕业生, 知识水平受到一体化课程的限制, 但既然是试点班就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 改变学生、家长的认知, 以实际的工作情境, 让学生体验一体化教学带来的改变。因此, 我院根据学生的情况, 从硬件与软件上全新打造, 吸取院级一体化试点班的教学管理经验, 配备一体化师资团队, 在近一年的一体化开发与运用中, 该班学生由起初对一体化教学方式的茫然, 到逐步适应, 再到深刻地理解, 都让该班的学生受益匪浅。该班学生宋必成同学, 通过一年的一体化教学的体验, 于2013年6月, 赴江苏省无锡市参加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决赛, 在中职组“企想杯”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项目中, 经过激烈角逐, 在38个省代表队中脱颖而出, 代表四川赛区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试点班学生学习了中级工层次的《电子产品组装》、《电气布线》、《电子设备安装》等一体化课程。在一体化课程中体验了计算机组装、万用表装配、DVD整机组装、双联双控线路安装、液晶电视的安装与调试、室内监控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简单会议室语音系统安装与调试等学习任务的一体化教学, 并且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通过过程性评价, 入课率达到100%, 一体化合格率达到90%以上。2013年, 我院借申办国家示范中等职业学校为契机, 继续在2013级新生班中开展“国示”一体化的试点, 推广一体化教学改革, 扩大一体化教学的力度, 提高办学特色, 进一步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能人才。

3.一体化师资培训成果。根据本院对一体化课程的认知与实践, 领导的高度重视, 加之国家、政府对我院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投入, 实训条件的改善以及师资力量的打造, 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 我院成功完成人社部全国高技能人才师资电子技术应用一体化教师培训, 培训人员达40余次, 来自全国各地各技工院校的教师经过15天112节课程一体化理论、实践的体验, 提高了教师对一体化教学的认知, 丰富了专业知识。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人社厅函[2013]247号文件, 关于公布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基地的通知, 我院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被确定为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基地, 主要承担人社部组织的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任务。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将有效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满足一体化师资培训需求, 构建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培训优质的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体系。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计划的实施将大力推进我院中职示范校建设进程和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也将成为我院中职示范校建设亮点。

我院不仅是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的基地, 而且也是四川省人社厅认命的唯一一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师资培训的基地, 2012年12月、2013年7月先后为四川省各技工院校70余名教师进行一体化教学培训, 教学经验丰富, 培训效果优秀, 受到省厅、各兄弟院校的一致好评。

4.人社部一体化课程开发成果。我院作为人社部技工学院第二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验学校, 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 2012年6月由我院组织了人社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课程方案修订暨工作页编写研讨会。此次会议包括来自全国各地各试验校的一体化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参与, 会议主要针对人社部对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要求, 研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工作页内容及编写要求, 并敦促完成2012级试点班第一学期课程工作页编写任务, 以满足全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试点班级第一学期的教学需求。通过此次会议, 让我院参与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教师更有信心、更有决心与其他兄弟院校一起完成人社部下达的工作任务, 完成一体化课程改革。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系高级讲师冯松老师参与《电子产品组装》、《电气布线》等工作页的编写任务, 并在我院2012级人社部试点班中进行一体化课程的实施, 通过一年的试点,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5.我院一体化课程辐射成效。通过两次人社部全国高技能师资一体化的培训, 两次省厅一体化师资培训, 参培的学员由最初从对一体化课程陌生到熟悉, 从传统教学到一体化的体验, 从借鉴到全面参与, 各个学员在各自的学校从事着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作为兄弟院校的老师, 互相联系交流是必要的, 在网络优越的今天, 我院分别建立全国一体化师资培训 (QQ群号:249657448) 、全省一体化师资培训 (QQ群号:281975534) 讨论的QQ群, 群里都有各自培训的主讲老师及专家, 各学员可以利用群中的资源相互讨论在一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也可以将各自学校在开展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进行分享, 还可以直接与专家远程对话、视频畅聊一体化教学带来的益处, 从中吸收到更有用的支撑, 为各自的学校提供一体化教学的物质保障。

通过一体化的辐射带动作用, 来自珠海技师学院的教师江智莹、襄阳技师学院教师的张涛、朱周春, 通过参加我院2012年全国高技能师资一体化培训, 现从事人社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工作页的编写, 成为各自学校一体化教学开发与教学实施组织的骨干老师。我院电子信息工程系高级讲师冯松老师近两三年来一直从事人社部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研究任务, 经常参加人社部关于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研讨会, 为我院一体化课程改革带来先进的理念, 成为我院电子应用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实施专家, 先后成为人社部、省厅一体化师资培训的主讲老师, 在讲学过程中, 积极致力于在全国技工院校推广一体化教学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

二、我院构建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具体措施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 我们认为要真正构建一套成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必须首先建立一体化教学的配套管理制度、评估标准和激励机制;然后是培养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编著一体化教材和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我院在推进一体化教学方面的具体做法是:

1.营造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氛围, 让教师、学生全面参与。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涉及面很广, 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在短时间就能完成的, 必须经过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才能将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一方面, 一体化教学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大部分教师长期以来养成的传统教学习惯, 特别是学校教龄长的老教师, 接受新鲜事物有一定的时间过程。另外, 学生本身对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是十分关键的。为此, 对于教师层面, 我院首先展开一体化教学的座谈会、研讨会, 并邀请相应的专家为教师培训。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职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如果还是一味地闭门造车, 不了市场行情, 不了解社会、企业的需求, 我们的教育只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不改革就没有活力。改革怎么改?当然, 一体化教学是最终的方向。通过培训, 教师统一了思想, 深化了认识, 把一体化教学提高到关系学校和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对待。教师从根本上转变了教育理念, 补充了新的教育理论与方法, 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开展奠定了基础。而对于学生层面, 在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通过招生、就业形式教育, 从企业信息反馈, 到历届毕业生的具体实例的讲解, 使学生充分知道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而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2.采取多种措施, 从硬件与软件方面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使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体现了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的先进教学理念, 让学生“做中学, 学中做”, 让学生作为一体化的主导, 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 又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我院积极调整办学思路, 加大投入, 在电子信息工程系原有的实训场所中专门打造了一间电子产品工作站, 设定咨询区、维修区、调试区、示教区等各种功能区, 充分模拟企业的现场, 采取多种措施, 从硬件和软件方面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目前, 在无线电装接、计算机故障维修、无线电调试、自动装联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的教学中, 一体化教学已经开展得有声有色, 2013年学院的国示项目中将会有更多的诸如智能家电维修工作站、计算机通信网络实训室、智翔移动物联网实训基地等一体化实训室的建成, 更能全面覆盖电子所有专业, 让一体化教学真正地形成了学生乐学、教师愿教、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3.多途径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一体化教学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要实施一体化教学, 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 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 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 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 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技高一等、艺高一筹的专业教师队伍, 学校应采取多种途径加强专业教师培养。我院采取教师利用暑假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到企业参观学习, 亲身体验企业工作环境, 了解企业文化及企业的需求, 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的教师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 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 在他们的实践角度来提升教师对专业理论的认识, 让教师从封闭的理论知识中解放出来, 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学院采取优化师资配置, 以老带新, 以传、帮、带方式带领年轻教师实施一体化教学。明确带教目标, 落实带教措施, 定期检查带教结果, 将部分专业课理论教师充实到实习教学中去, 安排主讲老师带一名副讲老师, 参与学生的一学期的一体化实习指导, 让教师了解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手段和特点, 同时也提高动手能力和指导学生训练的教学能力。新学期开始, 副讲老师变为主讲, 又带新的副讲, 将一体化教学理念步步传承, 让更多的理论专业课老师变成一体化骨干教师, 成为一体化带头人。另外, 我院还从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企业技术人员中引进相关师资等形式。大力引进“能工巧匠”和各类专家,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二是聘请企业和社会上的行业专家, 积极引进从企业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才到学校做实习指导教师, 同时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 请企业专家来学校实训中心指导一体化教师, 协助理实一体化老师开展相关工种的技能辅导。他们到学校任教, 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新技术带入学校, 传授给学生, 也与本校教师相互促进, 形成互补, 促进了教学和实践的结合。随着进一步深入推进一体化教学, 我院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将继续加大。

4.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的大纲、计划和校本教材。过去, 技工院校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 这样, 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已经不适用了。但一体化教学没有现成的可以借鉴的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我院电子系10预备技师班、11预备技师班则是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企业调研报告可行的基础上, 由系部教务科组织各教研室开发团队, 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课程标准以及课程的运行进度表, 开展一体化教学。没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就自己制定, 没有教材就自己编写。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 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定位, 编写适合职业中学学生教育教学的教材, 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校本教材模式。提倡“先讲义, 后教材, 成熟一门, 编写一门”的教材建设方法, 努力探索校本教材编写的新途径。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一体化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 单靠先进的设备和教师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 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因为课程的改革、课程的开发, 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因此, 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质量, 是保证一体化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学院非常重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 督促各系部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检查、评价制度, 并通过网上评教, 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教师评学及其他有关途径, 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 并第一时间告之一体化任课教师, 调整授课计划, 让学生充分享受一体化课程带来的好处。

三、一体化教学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体化教学最大的优点是直观,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启发较大, 学生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容易有效地形成团队精神。但是, 一体化教学也面临一些重要的问题:

1.教师要求比较高, 不光是理论知识, 还有动手能力、课堂掌控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 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职业学校必须加快高技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2.一体化教学活动中, 在重视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难免占用了理论教学的时间, 在缺乏足够理论支撑的情况下, 对学生进一步发展有所抑制, 各职业学校必须合理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融合, 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 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边学边练,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活动中, 准备周期变长, 相同内容的条件下, 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准备时间、教学时间都是传统教学活动的几倍。因此, 对一体化教师的工作评定, 面临更大的难度, 各职业院校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价体系。

4.一体化教学活动中, 大量的实践活动引入到教学, 需要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我们的教学活动。因此, 资金来源、教学设备都严重制约一体化教学的应用与推广。

上一篇:盈余管理水平下一篇:企业的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