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剧本创作主题

2024-05-30

微电影剧本创作主题(共10篇)

微电影剧本创作主题 篇1

“致青春”主题剧本及微电影创作大赛通知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师生的文化追求,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影视文化、网络文化,唱响校园影视网络文化的.主旋律,推进“爱的教育”,经德育处、音乐科组、校园电视台研究决定,举办 “致青春”微电影、剧本创作大赛。

一、参赛人员:凡有意参加此项活动的我校师生均可参赛。

二、参赛内容:

通过全体师生的独特视角和全新创意,将充满激情、充满怀念、充满朝气的“青春故事”,以微电影、剧本的形式进行演绎,进一步丰富“致青春”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展现“校园青春风采”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参赛要求:

1、自行选择与“致青春”有关的主题进行微电影剧本创作和微电影拍摄制作。剧本创作字数在1000字左右,微剧创作片长10分钟以内,格式为WMV或MPG。内容应紧扣主题、健康向上。

2、凡参与创作的师生,请于*月*日前将剧本或微电影DV作品交至校园电视台。

四、评选办法:

学校将聘请评委对剧本和微电影进行评选,评奖分为教师组与学生组,各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学校为获奖者颁发奖品及荣誉证书。学校还将优秀剧本拍成微电影作品,与优秀自拍微电影作品一并推荐参加市、省、国家各级校园影视作品大赛。

微电影剧本创作主题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微电影,调研,问题,策略

据2013年数据统计, 超3000部微电影作品诞生, 总播放量达30亿, 微电影迎来其数量、题材、参与者、品牌商、发行平台及观众快速增长的“井喷之年”。大学校园的微电影创作也在火热地进行, 在当前大好形势下, 针对微电影创作在主题选择、内容表达、资金技术、宣传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研究者通过真实有效的高校微电影创作调研, 围绕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加以探究, 为微电影的再创作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问卷目的

通过实地调研北京部分高校学生对微电影创作的看法, 根据问卷结果了解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现状, 分析其发展方向。

二、实地方法

在北京部分高校图书馆、自习室等学生密集的地点随机抽取被调查者, 根据个人意愿进行问卷调查, 并根据问卷回答情况进行深度访谈。发出问卷100份, 收回100份, 收回率100%。

三、数据分析

(1) 微电影是一种新的影视艺术创作形式, 66%的受访者表示看过微电影, 其中近30%的受访者经常或定期收看微电影, 没看过的受访者仅占4%。由此可以看出, 微电影在大学校园中影响较大, 在校园文化中占有者举足轻重的分量。66%的比例只是看过, 表明大学生对微电影的关注还比较浅泛, 微电影的发展和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 同时也表明微电影在大学校园里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乐观的发展前景。

(2) 微电影短小精练能满足受众文娱碎片化的需求。收看微电影的受访者中52%的人选择在短暂的闲暇时间, 大部分的受众属于主动接受, 少部分大概18%的受众属于被动接受。在这些人群中, 大家收看微电影的时间大多集中在闲暇或休息时等零碎的时间段。微电影微时长、碎片化娱乐的方式被大家接受。

(3) 在微电影吸引你的要素中, 受访者对具有创意的剧情编排和摄影手法更感兴趣, 倾向贴近生活、引发共鸣的微电影作品;有一部分希望名导或者大牌明星的参演微电影, 一些导演和明星们也正在涉足微电影制作, 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由此可见, 观众对微电影的期待, 并不因其小制作、短周期而降低对微电影质量的要求, 这一方面是微电影自身特点的表现:微电影在满足文化快餐“碎片化”的同时反映大众的生活, 引发观众共鸣;另一方面, 表明观众的观影心态和对微电影更高的期待:希望微电影在娱乐欣赏和价值引导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4) 处于发展期的微电影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扰。微电影作品越来越多, 精品越来越少, 很多作品只是小打小闹, 粗制滥造、难成大器。故事情节老套、缺乏创意, 也成为难以吸引观众眼球的原因。作品表达不清晰, 观众始终不清楚导演和演员的意图。而微电影相关问题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剧本资金不足和导演与演员对作品的表现欠缺。所以认识微电影现状、解决微电影存在的问题, 对微电影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由调查数据显示:微电影的故事选择、主题表达和制作专业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这些是决定一部作品质量的关键, 也是观众关注的焦点。

(5) 在调研中, 因微电影投资小、制作周期短等特点, 近73%的受访者希望参与到微电影的拍摄制作中来, 其中大概44%的受访者希望通过微电影的制作更多地了解微电影的制作, 在参与中锻炼自己。更多的人参与到微电影中, 微电影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进一步扩大它的影响力。与此同时, 微电影数量庞杂, 精品不足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6) 各因素的占比分析。内容为王, 剧本决定着整个剧的走向和水平。微电影创作中好剧本的缺乏成为微电影创作最大的担忧。

(7) 校园微电影的分类。根据数据百分比显示, 校园微电影更多的是关注校园生活, 大学生身边的动态 (青春回忆、校园情感、人生梦想等) 依然是大家的焦点, 相当一部分人愿意大胆创新。

四、大学生微电影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根据上述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微电影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草根化、板式化、低俗化的倾向。创作团队专业度不足, 粗制滥造, 缺乏创意, 落入板式化的困境;由于微电影的门槛低, 监管不完善, 一些低俗的作品在网络上大肆流行。针对微电影产生的以上问题, 我们从对微电影的研究分析中找到以下几个入手点:

(一) 内容为王, 创新表达

微电影剧本既要有好的灵魂, 又要有表现灵魂的皮肉。相同主题, 不同的作品由于关注点和导演风格不同, 演绎出不同的风味。“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微电影用微小见证深刻的寓意, 以小搏大实属不易, 所以更需要微电影的创新表达。以热播的系列电影《福尔摩斯》为例:新版的《福尔摩斯》依然套用原来的老故事, 可是在此基础上加了21世纪的新元素——故事放在21世纪的伦敦, 用现代的镜头语言和高科技的视觉效果包装, 人物选择和形象设计也符合年轻人的时尚和口味。表达和技术上的创意, 使传统题材焕发新的活力。

(二) 精雕细琢

微电影是视听化的艺术, 优秀的微电影作品需要精品意识, 每个细节都要精雕细琢。首先, 创作要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学审美, 深入生活, 挖掘作品深度。其次, 由于微电影的时间限制和制作团队的技术水平、视野的限制, 作品在主题表达和故事情节的叙述中存在表达不清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节奏的把握。业界有说:好的电视广告, 画面出现的前5秒就要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微电影,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引起观众的注意, 抓住观众眼球, 微电影节奏的把握不可小觑。在影响微电影节奏的故事情节设计、光影色彩和音响音效等诸多因素中, 情节的设计直接影响微电影的节奏和观众的观影感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作品《收起手机让距离变得有温度》, 短片一开始夸张的画面和诙谐的背景音乐就迅速抓住了观众的眼睛, 吊起观者胃口, 从始至终观众探个究竟。

(2) 精品意识。现在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 4K技术在视觉效果传达上的应用, 使得影视作品的画面质感和视觉效果大大的提升。为满足观众越来越高的视觉体验要求, 微电影的光影和画面效果更要做得细致, 除了专业的师资团队的指导外, 要求创作团队对每个环节严把关。光影效果、调度、角度等在分镜剧本中做好安排,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做分镜画板, 前期充分而细致的准备会使得后面的实施拍摄进行得更加顺利、高效, 同时又能获得满意的拍摄效果。不放松每个细节, 整个作品最终呈现的水平就会大大的提高。

(3) 整合营销。1) 随着技术的进步, 运用大数据采集, 根据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分析他们的喜好表达和预期, 按照他们的偏好设计剧本和情节, 提高视觉体验。《小时代》上映前, 通过微博和网站数据分析就获得了票房的数据预估和观众分类的满意度情况的大致了解。大数据有利于了解目标受众的基本属性、运营的精准化和电影的准确定位, 在未来微电影的发展中将大展拳脚。2) 微电影的投放平台目前以网络为主。网络电视和交互式电影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微电影可以通过与观众的网络平台的话题互动, 引起“滚雪球”效应, 提高收视率和点击率。抛开制作的水平, 单看观众网络平台评价对电影《私人订制》的票房贡献率, 功不可没;另外《小时代》则是通过粉丝的追捧和传播, 撬动了票房收视, 赢得较高的人气和收益, 带动整个微电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3) 商业、娱乐与文艺相结合。一直以来文艺片都没有太好的收视率, 而校园微电影又因其特殊的环境多出文艺片。近期上映的电影《同桌的你》作为微电影整合营销的案例可圈可点。《同桌的你》借助著名音乐人高晓松、青春怀旧的主题, 利用毕业季和五一小长假的天时地利人和, 成为继《致青春》之后又一个小制作的电影票房“黑马”。鉴于以上电影作品的成功, 微电影的营销可以借鉴和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 在制作精品的同时, 积极利用提高微电影收视和影响的各种因素, 通过博客、网络等多种渠道实施线上线下的整合营销模式。另外, 还可以借鉴好莱坞开发衍生产品的多元盈利模式。商业与文艺从来都不该是对立的二元结构, 两者应该在实践中找到更好的结合点, 实现商业与文艺的二元融合。

参考文献

[1]李哿.中国当代微电影研究[D].河北大学, 2013.

[2]赵宵玢.商业微电影的艺术特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4.

从微电影《客居》谈剧本创作 篇3

关键词:微电影 剧本创作 故事与情节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05

在《客居》创作的初期,我曾经试图问自己,到底意识流、散文化的讲述模式,是否可以运用微电影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一般来讲,谈及到电影、微电影,所有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个结构完整、故事成熟、人物往复杂但却紧凑有序的印象,就像是一本有滋有味的小说,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

我们作为读者或者作为观众,其实是在被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语言、行为呈现出来更多的东西所牵引,但作为创作剧本的人来讲,就是要将一个个的人物、事件或者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影片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一、剧本的前期思考

“电影界对主流的意义和定义有两种,其一是主流价值观意义上的主流电影,另一种则是市场意义上占据主流的电影。”

在创作初期,我曾经一度担心《客居》这样一个散文化的电影,是否能够运用微电影的形式表达出来,到底我的情感诉求能否通过这样一部七分十五秒的短片实现成功,而在了解了所谓的“主流电影”的概念、定位、范围后,我认为,《客居》是主流的,它的情感也是主流的。

在为观众呈现一个影像观看前,首先要想到的是我们到底想要呈现、表达什么。《客居》是有着独特风格与态度的题材,它在以上的众多题材中独树一帜,只是因为它的态度与传达的观念是独特的。

《客居》这个故事,其实可以是对我们每一个的写照。世界不是永恒的,每个人都是客居,而永恒,其实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在《客居》这个剧本的开端是一个老人的声音: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这句诗出自李白的《古风》,诗句本身就带有一种喟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再通过沙哑老人的诵读,无奈与悲凉之情更是让观众对《客居》这部影片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二、剧本的中期创作

构建剧本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这是谁的故事。很明显,《客居》的主人公只有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家。接下来这个主人公要以怎样的方式进入?又将要以怎样的方式与观众对话?又以什么样的形态把我想要表达的感情诉诸于众呢?所以,在创作的中期阶段,我会和她对话,我想从她那里知道她在想什么,她想通过我表达什么,并且我会与她进行角色的交换,我要倾听她的心声,要注意她说话的语气,因为她说话的语气决定与牵引着故事的发展。

在《客居》的写过过程中,我会把主人公想象成自己,此时我会分裂出两种人格:如果我的生活已经到了年过七旬,生命中逝去的速度越来越快,能握住能感受到的事情越来越少、越来越敏感,我要怎么做?我会说出怎样的话?当最依赖的老伴与居住几十年的房子离开自己后,我说出来的话到底是什么?我的情绪是怎样的?这就要求了我要写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东西,不要去虚构它,因为那样会变得很糟。此时,我的心要比我的大脑更加灵活睿智,因为这时候的剧本就已经步入正轨了,而且我要从内心底揭示人物。这样我的人物不会是只在纸上的东西。

在构建完我的人物之后,下一步,我的人物是谁?我知道了解的她,到底有哪些?我对她是否真正的了解?她想要什么?她有没有什么遗憾?我的人物形象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把这些特质通过一部简短的影片表达出来。人物的刻画有很多,语言、动作、表情。而我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与儿子生活在一起,话说的越来越少,情感越来越迟钝,那么,通过什么形式表达呢?想了很久后,我才决定用第三人称客观的叙事方法,不介入她的生活,只是安静地把这样的状态呈现出来。

人物的实质是动作。你的人物实际上是他所做的事。电影是一种视觉媒介,剧作家的责任就是选择一个视觉形象或画面,用电影化的方式使他的人物戏剧化。在家中的戏份中,一个窗口、一双患有帕金森的双手、一个人独居时的状态、与家人时对话的状态,这一系列动作的展现,都无一例外地把这个老人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在画面的另一曾表象中,又让人感到无限的悲凉。

在这部微电影《客居》里,我是用叙述的方法,采用第三人称客观的叙事角度串联起这个故事,由老人的思绪转变作为讲述点与转折,把老人最具代表性的思想与动作,通过老人的讲述与最平淡的日常动作进行了主题的阐述与挖掘。

任何一个故事一定要有情节点。而所谓的情节点就是在电影或电视剧的编剧术语,特指一个事变或事件,它被紧紧织入故事之中,并把故事转向另一方向。而在这个《客居》中,老人的每一个想法都是转折点,我们没有办法保证与强制主人公在看到某一个事物时的想法与情感,它是流动的、不动声色的、意识流的、散文化的,同时也是迟钝的,不易被触碰到的感情,所以我们异常珍惜与珍重这样的感情。

三、剧本的后期处理

初期的构画与中期的完善和成熟设想后,整个《客居》的剧本雏形基本已经出来,接下来就是要进行细致的修改了。在创作《客居》之前,我先把这个微电影的剧本创作了出来,它的原型是来自一封信,这封信是我看到一个孤苦老人后写出来的,在和他进行交谈后,我把他的感觉写了出来,从而进行再创作,与当下的现实进行修正,把主人公特地进行了调整,而整部片子的创作也是基于这封信进行展开与完善的。

“门前的道路会在不久的时间内被强制扩建,高达十几层的摩登住宅区会取代咱家这个老朽的小区,破旧的报刊亭会被拆除,估计那几颗百年老松不是被移植就是被砍掉。”这个段落与影片开始的平行蒙太奇相匹配,都是在渲染一种萧条的未知的孤独感,此外剪辑的速度上也相对的慢了下了,从而更符合《客居》想要表达的主题:一种不可奈何的时光逝去。

“人的情感实则是一个很脆弱的东西,它的脆弱可能超过了你的想象,一个鸡蛋的破碎、一块玻璃的打碎、一个茶杯的摔碎,都比不过人心破碎的时间,”这个段落对应《客居》唯一一条故事主线,只不过信中的内容被替换成了卖房的事情,而所有的情节都是为了突出主题,即:情感是一件很脆弱的东西。把当下老人的情感状态也展现的一览无遗。

剧本的创作是一种艺术,微电影剧本的创作更是一种简练与细致。对于剧本的创作,最后的结尾我应该当一个读者,而不是作者,要把文字具化成图像印在脑子里,并且想象观众在看影片时的心理。

就像《城南旧事》营造出来的氛围带给人最深的感触一样,写完这部《客居》,笔者也难以平复,脑中的画面让自己忧伤空洞。时光毕竟是无垠的,而我们只是其中一员,永恒只在心中生长。

参考文献:

[1]刘阳.“《建国大业》票房4.1亿,一部主旋律电影的教科书”人民网-文化频道.

[2](美)悉德·菲尔德著,钟大丰,鲍玉珩 译.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修订版).[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企业微电影创作[范文] 篇4

狭路相逢,“智”者胜。一个企业的成败与否,运筹帷幄是至关重要的。每一场与客户心理的较量,每一次与对手效率的过招,是考验策略的时刻。你是否为企业招商问题、营销效率低、产品知名度低而烦,企业微电影创作——信息多传播快,好效果低消耗。将会是企业省时间、剩资金,迎客户、赢对手的黄金策略。澎澎影视为您打造黄金策略,立于不败之地。业微电影势必将成为未来企业专题的领航者,它的出现将为企业宣传带来历史性的变革。企业微电影,不同于商业化的影视大片,也不同于大众言论的视频短片,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媒体网络化的营销方式。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微电影拍摄是完全为企业而定的影视营销。这与影视植入广告相同,只不过是没有采用广告那生硬的宣传方式,而是采用了一种更加柔和的,融入故事本身叙事风格中,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品牌。要把产品卖出去,澎澎影视认为首先就需要让消费者了解产品。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发达时代,消费者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产品信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详细特点、优势、与众不同之处等等就更是成为如今产品宣传的关键。企业微电影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所以创作一部企业微电影成了很多企业营销过程中的重点。在现代营销的催化下,企业微电影其“微”,随时随地,真正成为一种新兴的广告模式!以其独特的创意,突破了传统的企业专题片,这就是“微”的力量。企业微电影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企业的领航者,它的魅力将大放异彩,企业微电影创作公司也逐渐多起来,这就要看谁更专业,一句话,如今的企业微电影制作公司,得人心者得市场。

澎澎影视企业微电影制作公司核心团队汇聚了一批知名作曲家、影视导演和影视策划、剧本创作人员,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真正实现了没有任何损耗的完美画面质量,有绝对的实力为企业量身打造专属企业微电影,为企业有效锁住目标客户群,并能在不知觉中引来品牌核爆的效果。这就是澎澎企业微电影制作的影响力。独家策划作品有好记星、珍视明、云南白药、乐无烟、美丽岛等多项策划。澎澎最近上线的微电影《独臂父亲》,短短几天,点击率就过几百万,实际效果还不错。

农商银行首届微电影创作大赛方案 篇5

一、大赛主题

微电影,将因其真实感染力、艺术表现力、传播影响力而成为最给力的传播工具和模式,其特点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的导演。从扛摄像机的专业电影人士到举手机的民间电影爱好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帧”来表达情绪与情节,展示社会责任和自我表现力。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面展示我行员工面貌和行业风采,确定主办这次首届微电影创作大赛。

微电影大赛的主题是:憧憬青春梦想,打造责任银行。

二、主办单位 XX农商银行

三、时间安排 本次大赛分为三个阶段

1、微剧本征集+评选(至10月底)

2、微电影启动拍摄+评选(至11月底)

3、宣传巡展、颁发奖品(至12月底)

四、作品要求

1、有完整的故事结构、情节;

2、至少宣传和展示一个我行金融产品或服务特色,围绕该产 品或特色作为剧本的创意核心;

3、微电影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微剧本请参照此标准控制字数;

4、参赛者必须保证提交的参赛作品是新近完成的原创作品;

5、参赛作品内容不得涉及色情、暴力、种族歧视的内容,不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相抵触。

五、微剧本评选奖项设置

1、由赛事主办方从征集剧本中挑选5-10个入围作品。(每种产品挑选1-3个)

2、若剧本作者愿意参加第二阶段的拍摄,则由自己作为制片人,统筹启动微电影的拍摄制作;

3、若优秀作品的入选作者不愿参加拍摄,则由我行委托第三方将剧本实现,剧本作者可获得适当奖励。

4、在未入围的剧本作者中,主办方将随机抽取5名参与奖,提供适当奖励。

六、参赛方式

员工自由组合,成立摄制组,包括编剧、导演、演员、剧务统筹等,可以借助社会力量,费用自理。

七、奖项设置

微电影成品由大赛组委会组织专业人士进行评选,评选出: 一等奖5000元(1名)二等奖2000元(2名)三等奖1000元(3名)其他为入围奖,奖金500元。

欢迎有梦想、有热情,勇于表现自我的微电影爱好者参加。对于本次大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我行将通过网点电视、官方微信平台、互联网媒体、影视机构等平台,对作品进行展播。

XX农商银行首届微电影大赛筹委会

微电影主题文章摘抄 篇6

微微电影即微型电影,也称微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30秒——3000秒)放映、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几千元——数十万元/部)的视频短片。

微电影产生背景:1.网络视频平台竞争的推动——视频领域竞争激烈导致影视剧版权价随之水涨船高。其次网络视频同质化竞争严重促进原创性高资质电影产生。2.微时代电影受众

微电影带有强烈的网络文化的特质,即精短的内容、浅层次的表达,以及通过网络等新媒体进行的快速传播。其中,“浅”表达成为微电影的一个显著特点。首先,较短的时长决定了微电影不能像电视剧那样设置繁复的线索和错综复杂的纠葛,“微电影”必须直接切入故事主线,迅速展开喜剧矛盾冲突,简洁明了的交代故事情节。其次,单一主题和主题的浅表化呈现,迅速抓住了现代人当下的心理需求和心理上的敏感点,所以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第三,微电影的“点”叙事与细节方大体现了叙事“浅”表达。第四,影像语言的浅显和间接构成表达的叙述语境。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硬件指标,城市形象等软件实力在城市综合实力竞争中的重要性凸显。微电影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其微时长、微周期等特征迅速成为网络传播的热门话题,以 微电影创作手段的营销模式风生水起。当城市形象营销遇上微电影,必将为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开拓一片广阔的天地,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发挥微电影对城市形象营销的正面能量,规避不利因素也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微电影不同的主创群呈现多种影响类型——1.草根们在说话,注重个人风格。胡鹭,致力于向张艺谋导演致敬,拍摄了《三枪前传》《杨梅树之恋》等模仿作品。虽然略有哗众取宠之嫌,但在网络却也颇受欢迎。李洪绸,以《大学同居的事儿》红遍互联网,并着手组建职业制作团队。目前《同居》第二季、第三季纷纷上线,颇有中国《老友记》的势头。等等草根导演集体亮相,无疑为微电影时代塑造了一组群像。他们的作品呈现出浓重的个人风格:结构主义大师至上、系列剧模式等等。2.专业制作团队很关注,风光独好。2010年,《老男孩》唤起了70后对青春的回忆,也为微电影竖起一座里程碑。其成功的背后,站着的是一个专业团队。无论这些专业制作团队出于何种目的,他们都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动力。3.明星的加盟,广告商一手打造。

微电影对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应用——几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中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在全球的逐步推进,中国国际话语权逐步加强,以汉语作为语言载体的各种类型的影视节目开始逐步走向世界,华语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上也逐渐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掌声和关注的目光。微电影作为一类新兴的网络视听节目,应与电影一样成为汉语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这对当前我国的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将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

目前来看,网络为电影广告取得了艺术和经济双丰收的好成绩。在被商业微电影手边的过程中,他们的草根特征慢慢消失,恐怕以后很难唱出像《春天里》这样震撼人心的歌曲了。

恶搞、低俗、雷同等内容将无法满足网络微电影手中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回归主流、回归创意将是网络微电影最终的发展方向:同时在网络微电影受众经历了审丑、审奇审烂等一系列审俗历程之后,审雅的趣向也将最终回归。

微电影的艺术性——“电影是生活的渐行线”。电影的取材来自与自然或是社会生活,其导演不可能凭空想象就能创作出电影,对于微电影的创作也是如此。而微电影的创作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蔡康永曾用震撼、提醒、讯息、启发四个词来概括微电影。如果微电影缺乏一定的思考和人文关怀,那整部电影将成为广告的附庸,失去思考的力量和社会关注价值,继而失去观众兴趣,沦为庸俗娱乐。

微电影的叙述技巧化——在《调音师》的情节结构变化上非常讲究,他通过倒序的方法,故事从发生到发展到高潮、结束,悬念迭生,一环扣一环,一直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吊着他们的胃口。同时,影片的场景干练简洁,很清晰地讲述了这位钢琴师的戏剧性经历。

十一

导演是个非常不容易的职业,小到拍摄微电影,大到拍摄高质量的大片,不仅因为这个行业竞争激烈,具有不公平性和残酷性,而且是非常多,也因为它对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提出了较高的专业、心理、生理的要求,这一行业的成功者数量减少,尤其是女性成功者,并不多。微电影未来会有品牌化的趋势。什么是品牌价值,就是用你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达到很好的与受众分享的力量。比如,贺岁片就是冯小刚的品牌,而思想性就是姜文的品牌。微电影和电影一样,未来将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任何一种类型都可能被接受。但这并不是说,大家都能成功。

十二

在各大视频网站,都能找到一些以微电影自称的视频短片,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精美的画面更不用说深度与价值了,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拍摄者的个人素质。部分拍摄者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没有一个完整的制作团队,这使得拍摄过于随意,影响了影片质量。其二是设备问题。一些拍摄者并非专业人士,拍摄视频多数是使用手机、相机等简易设备,这就大大影响了影片的清晰度与画面美感。

十三

虽说一部好的微电影未必有专业的演员、专业的摄影师和摄影设备以及音响效果,但是纵观网络,真正点击率高的非名导演、名演员莫属。微电影的制作与传统的电影制作一样,要有一定的投入。微电影未尝不是高技术、重装备、高投入、高消耗的产业,不但基础设施需要投资,日常拍摄也需要一定的资金。“90秒的微电影《一触即发》由影视明星吴彦祖主演,制作团队包括了戛纳广告金狮奖得主、世界级导演FrankVroegop、广告教父之称的莫康孙等大牌”耗资更是突破亿元,而要跻身于著名微电影行列,非但要有新颖的创作,还要制作精良,只有这样才能博得观众的点击率,令观众耳目一新,这也显示出高质量的微电影涉及的投资越来越大。正是由于部分微电影投资大回报率小,使得一些出于兴趣爱好的草根导演、演员望而却步,在时间与金钱的双重压力下部分 “草根”主动放弃了制作权,从长远来看,微电影的草根性会逐渐淡化,微电影的制作权最终会成为少数人的专利。

十四

尽管微电影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但业内对微电影仍抱有担忧。不难看出,微电影的流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并没有严格的审查机制。目前,微电影的拍摄、播出都是基于网络平台,不需要过多的审查,虽说我国部分视频网站有审查机制,用户上传的视频随时会被监控,“敏感”和“有害”的信息会被删除,但是很多无法通过电视渠道播出的内容,都有可能通过微电影的形式在网络这个更大的平台上展现,久而久之,数量和质量都将无法控制。比如设备使用上很悬殊,有人用昂贵的高清设备,有人用家用摄像机,有人甚至就用手机。内容上也是有人做原创,费尽心血;有人就用现成的公开出版物上的小笑话,省心省力。这些东西同时进入网络,政府如何进行监管是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困难。

十五

可以预见,未来的互联网视频播放媒体将对传统的电视媒体形成强烈冲击,并侵蚀大量的广告客户。电影、电视连续剧、娱乐节目、搞笑视频等内容仍是互联网视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微电影”结合了这些内容的精华,以其短小精悍、传播性强同时也更加贴近普通大众,普及度也远远大于普通电影的优势,必将在互联网视频领域异军突起,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多元文化交织的今天,各种媒体十分发达,传播手段多种多样,微电影和其他媒体一样,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十六

微电影产生于2005年,一般以20分钟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 “微电影”的雏形。自微电影诞生以来,经过几年的吸纳和创新,微电影的长流得以延绵不断,甚至引得国内众多明星导演参与制作。“2010年,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4.2亿,其中网络视频用户规模2.84亿人,平均每天观看2小时网络视频,甚至超过了看电视的时间——每天1.8小时。与此同时,中国手机用户6.5亿,其中有四成用户使用手机上网,选择用手机“看视频/电视” 的手机上网用户比重达到17.4%,且年增长率超过200%”。

十七

短片是北美电影工业在电影诞生的早期所诞生的一个片种。通常在北美将长度介于20到40分钟的电影称作短片,而在欧洲、拉美和澳洲则可以更短一些,比如新西兰将长度介于1到15分钟的电影称作短片。在现今的电影界,并没有对一部短片的长度上限作出明确的规定。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将其设定为40分钟,互联网电影数据库则设定为45分钟。

而有了新媒体(主要指互联网)以后,短片前面也自觉不自觉地在前面有了视频两个字,视频短片几乎成为了一切篇幅比较小的影像资料的统称,而微电影则是近几年才有的一个至今名有明确定义的概念,它们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就是影像篇幅上面的短小,而它们的不同就成为了区分视频短片和微电影的重要依据,我觉得视频短片包含的范围更广一些,几乎在媒体上所有可见的篇幅比较小的影像都可以归到视频短片的范畴。就像很多人喜欢的一些小的搞笑视频,它们大都没有明显的创作目的,大都是影像所有者下意识的拍摄的结果,可能是抓拍或者偷拍之类的,创作主体并没有主动的创作欲望,而是出于人类本能的(猎奇、嘲讽)而拍摄。而微电影之所以称为微电影,是因为它是符合电影的基本特征的,它必须有创作者的主观意图在里面,必须是创作者的主观创造后的成果,无论是叙事上还是思想上,它透出的是创作主体的意图和信念。

十八

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用微电影平台。一些企业喜欢跟风,他们往往忽略企业自身性质及资源配置能力,盲目采用新的宣传方法,结果可想而知。有些企业不懂微电影特点,企图通过网络雷人或浮夸粗俗的剧情快速吸引消费者注意,纯粹娱乐的心态只会给企业品牌形象带来致命伤害。企业在面对新的宣传渠道时,需要慎重考虑以下几点:新媒体的受众是哪类群体;目标顾客是否习惯使用该媒体;公司的资源能否支持新媒体。了解上述几点,企业即可明白有没有必要采用新的宣传媒体。上班族、学生等年轻人是网络视频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喜欢进行网上购物。对这样的客户群进行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微电影推广,效果明显。因目标顾客群的消费方式及生活方式网络化,互联网网站、汽车行业、电子产业等较为适用微电影推广的方式。

十九

在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和莫文蔚主演的《66号公路》的这股热潮的带动下,“微电影广告”的概念应运而生,在传统广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行情下,微电影广告凭借强大的互联网传播平台和更为优越的表现形式,成为备受业界关注的广告营销新阵地。

二十

微动画剧本创作要点分析 篇7

一、“微电影”与“微动画”

“微电影”发展的迅猛, 在影视行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效果。由于“微电影”的只做方式便捷, 成本不高, 让很多电影爱好者不断的进行“微电影”拍摄以及制作。让大家对电影的兴趣加深了, 还让青年一代加强了创作热情。

“微电影”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能够盛行, 是基于人们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 和影视制作工具价格的低廉化。而微动画又是“微电影“里面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动画产品有了更多新的形态和表达方式。微动画作为一种年轻的艺术载体, 一方面, 它是加入了时间纬度的四维艺术。通常, 微动画的篇幅不长, 动画片的长度一般较长一些。由于要体现较多的创意, 所以故事性的体现显得尤为重要, 应体现的视听印象也要一定的加强, 有较大的创作灵活度。微动画的创意可以是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 可以是一种幽默状态。微动画作品篇幅小且简短, 传播便利, 非常适合新媒体平台播出。微动画比“微电影”更灵动, 传播方式更灵活多样, 文件体积更微型。

二、剧本创作在“微电影”制作中的重要性

剧本的创作需要一定的程序, 就像做衣服一样, 要按一定的步骤来完成。大致分为:创意构思、基础设定、故事梗概、分集大纲。而剧本里又要包括:题材风格、主线、角色、 环境、演绎方式和规模。期间所有的角度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意创作, 以及制定一致的方案。进行一定的审核, 需要进行较多的剧本进行元素的创作。另外, 故事的详细线索进程需要理顺对各个文本的创意构思, 需要运用详细、明确的语言进行“微电影”的语言要求, 制定故事的线索, 发展进程。 在进行故事创作前, 需要进行脚本的规划与制定, 做好尽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方法, 以免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进行一定的可控性。

三、剧本创作方法

动画剧本的一些特性也就是讲卡通生活化。迪斯尼曾阐述过关于卡通生活化的一些言论, 他认为生活化、卡通化是动画片的最关键的一个要素。在动画世界中, 具有一个非常富有魅力的魔幻世界, 一个有创作型的动画剧本, 有较好的题材、视角、人物等等要素, 不同的环节都要在各个要素中开展与发展。

剧本创作的技巧有很多, 首先选择怎样的题材, 确定怎样的主题是创作者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剧本主题的构思可以分成多个层次展开:

(一) 叙写小故事, 来反应大问题, 从而引出深沉寓意。 通过困惑与碰撞的生活片段, 来反应现实生活中人性, 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感悟。

(二) 通过戏剧化来处理单调的场景。

(三) 让主题寓意表达的最大化“捅破这层窗户纸”。 在选择主题的时候, 要尽可能选择那些解读意义大的实物来解读, 在来捅破这层窗户纸, 作品的价值也就更高了。

上述的三点对主题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选题一定要选材生活, 取景生活, 用于生活。剥离作者的身份, 走进生活, 有意识的把自身还原成生活的一份子, 以个人对生活的体验来作为创作的基础, 这是非常重要的。其次, 就是熟悉人物和故事环境, 深层次了解人物的背景和心理, 明确矛盾冲突的原因, 以实现对主题内涵的深凿。

四、结束语

中国动漫业发展至今, 经历了不少的风风雨雨, 而却极少有关于动画剧本写作和动画前期制作的文章和专著。这种对剧本创作认识上的缺失, 不能不说是引起动画行业发展滞缓的一个因素, 从微动画做起, 从小处着眼, 以“微”见“大”, 以微动画、微电影的繁荣带动动画作品及影视作品创作的繁荣, 这是我们可以走的路和走向繁荣发展的途径。

“剧本, 是一剧之本。”综上我们不难看出, 剧本创作在影视动画中占据着基础性的位置, 大凡成功的动画, 无一不是建立在精良的剧本创作基础之上的。真心希望动画创作人员能正视这一问题, 踏踏实实地为我们的动画剧本多做点思考, 多做些实际性的创作, 让中国动画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摘要:“微电影”的兴起与发展对影视行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微动画”是“微电影”的一种形式。一部好的“微电影”制作, 是从编剧编写好的剧本开始的, 剧本的创作是整部“微电影”的基础。本文结合动画剧本创作要点, 提出了针对微动画作品的剧本创作思路及创作方法。

关键词:动画,微电影,剧本

参考文献

[1]钟大丰.电影剧本写作基础[D].北京:北京电影学院.2011.

[2]唐亮.DV纪录片创作研究[M].武汉:硕士学位论文.2005.

[3]何淦.从微电影的兴起看微动画的发展[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3.

[4]姚琦.电影声画节奏初探[D].成都:四川音乐学院, 2013.

[5]高菲.动画剧本创作要素漫谈[M].山东:临沂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2010.

[6]周忠成.动画剧本创作中剧本规划的重要作用[D].杭州:浙江传媒学院, 2008.

[7]日日连柯.镜头剧本应该是怎样的[M].苏联艺术报, 1951.

[8]蔡雨欣.剧作与动画[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 2010.

[9]刘莎莎.浅析动画剧本结构[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艺术学院, 2012.

浅谈如何组织创作微成本电影 篇8

关键词:电影;电影制作;微成本电影

1 微成本电影的出现和现状

微成本电影的出现,跟数码摄影器材的普及以及信息时代有直接关联。在数码摄影器材普及之前,人们多使用8-35毫米胶片摄影机进行拍摄。这使得胶片费用在电影的预算中占有很大的份额。而数码摄影器材的诞生,特别是带有短片拍摄功能的单反相机出现并普及之后,这种成本的降低就很直观了。租赁一部单反相机加标配镜头一天也就100多元整,一个储存用8GSD卡约90元左右,一部三脚架200元左右。加上其他拍摄器材,并从重复利用的角度看一部片子的总投入也就几千元左右。而且,数码摄像机和数码单反都会自动生成数码格式的画面短片,通过电脑非线性剪辑软件可以很轻松的制作影片。这促成很多电影爱好者和电影从业人员可以用非常少的资金去完成自己的电影创作,推动了微成本电影的出现。微成本电影的发展,是紧随着世界电影发展而发展,但是又有其独特性。微成本的电影的主要创作人员,在创作时必定会受到的各种电影流派或者思潮的影响,而且多会模仿流行电影的元素;如低成本电影《如何与贞子啪啪啪》中,创作者就模仿了《大侦探福尔摩斯》、《贞子》、《叶问》等多部电影。这种模仿和借鉴,是建立在对这些成熟手法借鉴的,可以提高微成本电影本身的档次和水准。另一方面,和其他电影相比,微成本电影因为资金等原因又有其独特性。特别是导演对这个片子就有更多的发言权,所以很多微成本电影多具有导演的个人特色或者实验性。而微成本电影在当下的发展是如何呢?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审美需求日益快餐化,手机、视频等新兴媒体出现,使得微成本电影的前景出现了机遇。首先,视频网站的兴起,使得微成本电影,得到了一处能展示自我的舞台,其次很多的广告商也瞄准了新兴媒体市场,打造了很多软广告片,这也为当下的微成本电影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微成本电影作品创作的经验与教训

笔者创作过一部名叫《未明》的微成本故事短片,时长35分10秒,制作经费3300元,剧组人员7人、导演1人、摄影助理2人、男女主角2人、录音1人场纪1人。故事中主要人物5人,拍摄时间10天。主要讲述了一对青年恋人在生活与爱情之间的纠结于选择。

2.1 笔者创作微成本电影的过程与遇到的现实问题

笔者创作一部微成本电影时,我是分三个步骤来操作的。前期筹备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由三个人来承担,导演、编剧和摄影。主要是剧本台词本的创作校队。以及拍摄前选景等前期筹备工作。以及编列拍摄预算。拍摄阶段:这个阶段共历经了12天,其中拍摄10天,因天气原因耽误1天,机动一天。主要参与制作13人次。总摄制素材时常20个小时。后期制作阶段:本阶段主要分两部分组成,一方面,开始后期制作,由于经费所限,后期制作只能用普通台式电脑完成。另一方面,由主创组相关人员,统计拍摄经费使用情况,分步核销后,共花费3300元整。笔者在创作微成本短片时,我主要遇到的以下几个问题:(1)在形成拍摄剧本时,故事主线、伏线、以及关键节点的确立与文剧本的不同与差异。(2)拍摄场地的寻找,以及场地的条件限制该如何应对。(3)拍摄计划与现实拍摄进度的矛盾与冲突。(4)剧组内部的思想统一与行动落实情况。(5)剧组成本的控制与财务的保管。(6)现场突发情况的应对。在应对以上问题是。首先,面对拍摄计划与现实拍摄进度的矛盾,笔者通过编列预算,建立拍摄进度表,按需调节拍摄时间,做到时间的充分利用。其次、剧组难免会出现分歧和矛盾,为了保持剧组思想统一并了解拍摄落实情况,笔者例行组织剧组开会,引导剧组成员达成共识并布置之后的拍摄任务,另外细化分工落实每个人的职责,保证令通行,则有路。

2.2 从短片创作经验分析微成本电影的创作应该怎么作

2.2.1 从编剧和导演层面看

一个片子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和明确的中心思想,切记不要让故事的内在逻辑并不清晰,故事发展并没有围绕主旨和灵魂进行,使得故事只是零散的情节点,却没有穿成完整而又吸引人的故事。在此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好的微成本电影,必须有一个具有清晰的故事脉络、明显的矛盾冲突、以及具有均衡发展节奏的故事做基础,否则,片子的成功无从谈起。

2.2.2 从摄影和剪辑层面看

对于任何一部电影,一个好的摄影就可以决定一部片子的质量,而一个好的后期制作则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摄影是影片眼睛,是决定一部片子好坏的关键。而在微成本电影中,资金制约了人员、设备、篇幅等多方面因素,这就对摄影师构建镜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成本电影的摄影师在构思镜头时必须根据客观条件,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在另一方面,照明是影响片子画面质量的重要因素。微成本电影需要照明器具有反光板、补光灯、主照明、背景灯等。器材有了那微成本电影中布光的应该怎么来做呢,重庆大学傅泉森提出:“对于人物环境的反差,前后景物的对比关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人物光的设定,应该有逆光、轮廓光、侧光、造型光等。只有光的存在才能把人物拍的唯美漂亮生动。有了光才能使环境色彩得到还原。”[1] 筆者就通过人造光,人为造成了一种早晨日光投帘照射的假象,克服了时间空间上的制约。而从剪辑来说,微成本电影受资金所限,不会有很多的机位来提供太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相对于商业片来说,微成本电影资金少,所以用的演员道具就颇为受限,因此微成本电影对剪辑来说,是一种考验。综上所述,一个好的微成本电影必须在剪辑和摄影上下大功夫,除了熟练应用电影手法这一基本要求外,还必须突破传统思维,通过借鉴、模仿、创新、写意等方式,紧紧抓住短片的定位和核心,才能真正拍出一部好的微成本电影。

2.2.3 在其他方面我们能从标本中得到的经验教训

在其他方面上。标本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经验教训。(1)在拍摄过程中,必须紧紧的抓住和落实拍摄进度表,不能造成不必要的拖延,很有可能因为特殊变故造成短片拍摄的受挫。另外按实际情况客观的调节拍摄时间,防止出现画面色调上的问题。(2)必须编列预算,并紧抓预算的落实。笔者在拍摄标本的时候,很早就编列了拍摄预算,并严格控制开支,才用3000元拍完整部片子。(3)拍摄期间财务素材保管,对于剧组而言,拍摄器材等贵重财产的保护工作尤为重要,往年经常发生拍摄器材丢失的状况。笔者建议,为拍摄器材编号造册、统一安排专人管理、并结合拍摄计划租赁必须的拍摄设备,从而杜绝了拍摄期间财物损失的问题。

3 结语

一部微成本电影的创作,包含着普通电影爱好者不断追求艺术进步和艺术理想的电影梦、也包含创作者的汗水、思考、劳作。因此,笔者希望以我为镜,能总结出一套可行的微成本电影拍摄的经验,给更多的怀揣电影梦的爱好者们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电影动画剧本创作小结 篇9

剧本是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

动画片是影视剧的一种类型,那么谈到动画剧本,也要从影视剧本的基本概念谈起。从它的作用来看,一部电影的创作,是从剧作者编写文学剧本开始的。文学剧本是整部影片的基础,这不仅因为它是影视作品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导演再创作的依据,是未来影片成败的前提。

剧本是动画片的灵魂,剧本在动画片创作过程中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剧本不直接给观众欣赏,而是提供给导演和其他动画环节创作者的一张蓝图。剧本的创作思想,贯彻到动画片创作的各个环节中。有人说,面对一部粗糙质劣的剧本,无论多么天才的导演,多么努力,都无法拍出一部出色的片子。美国、日本等动画片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剧本创作。据称,仅迪士尼公司,每年都要拿出上亿美元的资金,到全球寻找合适的剧本,可见剧本在动画片受到的重视程度之高。

这一周我们讲了编写剧本的流程,步骤一,如何创意。创意就是把素材变成题材的过程。创意的意义则有所不同,当创作者用独特视角来重新阐述一个事件,融入自己的情感,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达一种观念,一种主题,“原始材料”就成了独一无二的创意了。步骤二,如何编写故事梗概。故事梗概经过了创作者的艺术加工,具有独特的情感和主题。故事梗概是为写剧本代打下基础,一定是结构完整的,有头有尾,有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这四部分。步骤三如何展开剧本大纲。剧本大纲是早故事梗概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把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的情节起伏具体展开。步骤四,完成剧本。根据编写完成的剧本大纲,逐场的完成剧情的叙述,包括人物具体的行为,细节,台词,对场景的设定和描述等内容。

开端引出问题,即吸引我们的注意力,通过制造紧张引起我们对故事未来发展的期待心理,使我们融入将要发生的故事当中。通过这种简单的引导,我们认识了主要人物并卷入他们的纠葛中。当然,我们理解故事发展的必要背景。我们被引入影片虚构的世界,以及它的样式、基调和氛围当中,我们也熟悉了影片的主要冲突和问题,是它们引发了故事并让我们始终为其牵肠挂肚。

中部发展故事,即在上述的基础上保持并加深我们的兴趣,我们会随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故事、危机、冲突、副剧情以及类似的困难增强期待,同时对能否解决问题表示怀疑。

结尾解决问题,就是故事及其问题、冲突的解决,包括故事的高潮,有时也包括收场,收场就是对次要线索作一个了结,解除我们的紧张感,同时结束我们审美体验,从而对整个故事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这样看来,一部完整的影片,除了艺术技巧之外,更能够打动观众的是故事的框架。剧作家从基本的故事入手,通过中间的演化、渲染,将它们撰写成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好的动画剧本来自于好的动画编剧,而好的动画编剧在画面的安排上要随着故事安排,并且一定要懂得动画的整个制作流程,甚至对动画的一些相关的技巧与工具也要非常熟悉,这样才能制作出适合动画人员发挥的剧本。因为传统的剧本着重在故事与对白,而动画的剧本则是在画面表现上,最好是能将画面中所希望呈现的感觉与动作以及处理方式与镜头都写进去。

剧本要用简单的故事描述复杂的剧情,在如今市场需求上,传统的故事铺陈似乎和我们变得遥远起来,复杂的情节不但给观众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而且丝毫没有趣味性可言。很明显,简单的故事成了动画的绝对要素,如何用简单的 故事来体现动画的趣味性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更重要的是要明白我们创作剧本是面对所有欣赏的人群而不是单纯的满足自己的欲望。过去高成本大制作的广告模式这几年已不复见,而更多的是影片有多趣味多好玩,这就是典型的简单故事描述复杂的剧情。特别要提醒的 “

剧本创作大纲 篇10

第一节 电影剧本是影片的基础

一部电影是由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工、化装、道具、剪辑等许许多多的电影艺术工作者集体创作而成的。但也必须明确:编剧却是第一个接触生活素材的人。电影编剧既是对生活、形象和美的发现者,又是将这三者统一起来的创造者。因为,正是通过他的创造性劳动,将生活变成艺术,把生活素材提炼、构思成为银幕形象。

电影剧作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描绘和刻画,反映出时代的基本特征,使电影“不仅可以使人们得到娱乐,而且还可以对他们有所裨益,其微妙和复杂的程度并不亚于其他任何艺术形式”。可见,电影剧本之所以能够上升到“基础”这一新的地位,是由于其自身思想艺术性格的提高,使得影片的质量离不开电影剧本的质量这样一种现实状况所决定的。

虽然一部影片的主要创作者是电影剧本的作者和导演(他领导着整个摄制组的工作),一部影片的成败也往往取决于他们两方面的努力,然而,正如希德·菲尔德所言:一个电影导演可能用一部很好的剧本拍出一部很糟糕的影片,但他绝对不可能用一部糟糕的剧本拍出一部很好的影片。这说明,剧本在电影中所起的正是“基础”的作用。第二节 电影剧本视觉造型性

电影剧本的第一个写作特点,是它的视觉造型性。写电影剧本,首先要考虑到电影的造型性。所谓视觉造型性,指的是电影剧作者所写的东西必须是看得见的,是能够被表现在银幕上的。电影编剧“必须经常记住这一事实,即他们所写每一句话将来都要以某种视觉的、造型的形式出现在银幕上。因此,他们所写的字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这些描写必须能在外形上表现出来,成为造型的形象”。

所谓视觉造型性的画面语言,是电影特有的表现形式,实际上是指综合了画面的光影、色彩、构图以及镜头剪辑所造成的节奏和情绪冲击力等,因此它显得十分洗练、独特(指具有电影自己的个性)。电影剧本的视觉造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人物的视觉造型(包括人物的动作造型);场面的选择;环境气氛的渲染和掌握。

电影剧本中的“环境”,即可指社会环境,又可指自然环境。这里所说环境造型是指电影剧本中人物所处的活动场所及自然环境的描写。在电影剧本里必须创造出真实可信和具有表现力的环境气氛来。

第三节 使电影声音成为剧作的元素

电影编剧在重视电影的视觉造型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声音的描写,应当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

电影中的声音应包括三个方面:人声、音响和音乐。这三个方面,都是电影剧作者在用文字塑造银幕形象时必须考虑到并处理好的。电影剧作者应使声音成为剧作的元素。

人声主要是指人物语言,另外还有喘息声、呼吸声、以及群众场合中的嘈杂人声、交谈声等等。如果编剧能够考虑到上述种种人声的运用,自然会有助于创造出真实环境中的气氛来。

音响在整个电影声音中是占比重最大的一种,一般来说,它约占声音总和的三分之二,这不仅意味着观众从一部影片中获得的音响艺术感受最多,而且也意味着它所能起到的艺术功能是多方面的。比如为显示环境的真实,火车气笛声把你带进候车室,上课的铃声使你感觉到已置身于教室之中……,创作者往往利用观众的听觉经验,选择具有特征性的音响来充分展示环境空间。

声音中的第三个元素是音乐。音乐是最善于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和表现节奏的。因此,电影音乐也就成为电影在叙述故事、表现情绪、完成影片节奏等方面的有力手段。电影音乐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是故事内的音乐,二是画面空间外的音乐,又称表现性音乐,或假定性音乐,具体来说,这类音乐不是画面中的人物发出的,而属于画面外的音乐。

第四节 电影剧本的时空结构

一、电影是时空结合的艺术

空间艺术的表现特点是,画家抓取生活中的瞬间,把空间场面全貌同时托出,但他却不能表现出空间形象的时间流程。而时间艺术的表现特点是,文学家按照时间的推移,将某一事件逐点写出,至于具体场面是什么样的,它的详情细节就需要读者通过想像自己去进行补充了。

二、电影时空不等于现实时空

像一切叙事性的艺术作品在对生活进行提炼和概括的同时,必然会对现实中的时间进行删节、压缩或延长,对现实中的空间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去进行选择、表现和渲染那样,电影中的时空也不可能等同于现实中的时空,所以,有人就将经过电影艺术家重新构造过、在银幕上展现出来的时间和空间叫做“电影的新时空”。

三、电影里的时空体验

在银幕上表现一个事件的过程性描写往往要短于这一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时间,它意味着艺术的取舍原则。同样,当生活中的时间在银幕上被延长和扩展时候,观众也能接受和理解,这是因为影片延长一个动作的时间,意味着电影艺术家要加强这个动作的意义,使之成为最紧张和最重要的时刻。

电影里的空间,是电影艺术家出于表现内容的需要,通过多角度、多景别、多位移的造型形式所展现的空间。它能使人物和环境得到不同寻常的、富有动作性和感染力的揭示。可见,银幕上展现出来的空间,已是经过电影艺术家对现实空间的选择和构思,使之具有叙事能力和描写能力的空间。

四、电影如何造成新的时间效果

造成电影新时间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如:

1、利用光影的变化。

2、季节的变化。

3、景色的变化,服饰的更换。

4、用更迭地名的方式去表现时间。

五、时空结构

电影在安排情节的时候,运用时间和空间变化,大体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时空顺序式结构,另一种是时空交错式结构。所谓“时空顺序式结构”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去组织情节;所谓“时空交错式结构”,就是把时间的顺序打乱,不按照时间的顺序去组织情节。

六、电影时间的三个含义

一是放映时间,二是表现时间,三是观众心理感受时间。

第五节 蒙太奇思维是电影剧作的构思和形式

一、编剧应向导演提供运用电影思维写作的电视剧本

1、用准确的视觉造型动作,构成电影特有的感情冲击力。

2、把摄影机纳入剧作构思。

二、电影剧本是供拍摄用的

我们这样强调电影剧本的可拍性,而不强调它的可读性,是否会排斥电影剧本的叙事性呢?我们以为,叙事性不等于可读性。所谓电影剧本的叙事性,应指它指导文学长期积累起来的一整套叙述故事、构筑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汲取到电影中来。但是,当它进入电影剧本一旦和造型性结合之后,就已变成电影的叙事,它适宜于拍摄,而不适宜于阅读了。第二章 素材 ·题材 ·主题

第一节 素材

生活素材的来源有两条路径:一是自身生活的积累,二是搜集素材。

一、生活积累:从日积月累的生活素材中提炼主题、塑造人物、安排情节、选择细节等等,就不致捉襟见肘,相反会得心应手,因为它顺其自然,合乎创作规律。

二、素材搜集:电影剧作者必须写他非常了解和有深切感受的生活。即便对不熟悉的生活,也只有在真正熟悉了并且如同自己的亲自经历般成为自己血肉的一部分时,才能写得栩栩如生、真实可信。否则,很可能只搞出一些宣传品。

三、素材与电影思维:电影剧作者注意那些能通过电影手段体现在银幕上的素材,其中包括形象的可视性、动作的运动性以及细节、节奏、色调等等因素。电影剧作者必须懂得,电影文学剧本道德不是靠文字的魅力来打动读者,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如何通过电影手段来感染观众。要做到这一点,电影剧作者必须具有运用电影思维来选择素材的能力,知道哪些素材在银幕上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第二节 题材

一、题材的时代感:电影的本性决定了电影是切近现实、贴近生活的一种艺术。

二、题材与现代性:如果说,题材的时代感主要反映在未来电影剧本的内容方面,现代性则主要体现为对题材处理的剧作技巧、方法和手法上。

第三节主题

一、主题是什么:“主题是一个为各种艺术所共有的概念。人类的每种想法都可以成为作品的主题,电影像其他的艺术一样,对主题的选择是没有限制的。惟一的问题是它对于观众是否有价值。”“如果作为电影剧本的基础的主题思想是模糊不清的,那么剧本就必然要失败。”

二、主题从何处来:主题是从作者的体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蓄积在他的印象里还未形成,当它要求用形象来体现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一个形式。深刻思想的获得,主要不是取决于电影剧作者的写作经验与技巧,而是由他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以及他的品格决定的。

三、主题思想的电影体现:通常一部影片由剧作的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为叙事系统,另一部分为声画系统。完美的优秀影片不仅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和谐的、完整的,它的电影形式的两个系统——叙事与声画也是高度统一的。主题思想在上述条件下的体现才可能是完美的体现,造成叙事、造型与主题思想达到浑然一体,天衣无缝。一般说来,电影的主题思想是通过电影的艺术形象来体现的,也可以说有多种多样的渠道和叙事与声画造型统一的渠道。

第三章 写人——电影剧作艺术的核心

第一节 人物性格的发现与构成

一、性格魅力:现实视角和审美视角的交相融汇

性格的刻画,贵在独具慧眼的发现,贵在透过“这一个”揭示出时代、社会、人生脉搏的跳动,给人以某种思想的启迪。电影剧作所不同于其他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地方仅仅在于,它是用电影诉诸视听的特殊艺术手段来塑造性格的。

二、性格深度:个性化与典型性的和谐一致

从“人学”的角度来探讨,艺术中性格的美,主要发轫于它反映现实矛盾的无限多样性和对于“人的本质”的独特发现。

电影剧作中性格刻画的艺术意义集中体现为,它既不是从属于情节的“木偶”,也不是“按图索骥”的主题符号,而是对于活生生的现实关系、现实矛盾的形象再现。第二节 人物设置与剧作构思

一、主要人物:剧作构思中主要人物的确立,有两个基本的要素:其一,它是剧作者对生活的形象发现,是以深厚、坚实的生活积累为基础的。其二,主要人物必然处在剧本所描绘的各种现实矛盾的焦点上,是艺术提炼生活的结晶,体现为社会因素与美学因素的统一。就是说,既注重把主要人物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来展开描绘,又不忽略性格是艺术美的独特凝聚。

二、次要人物:次要人物不可缺少的艺术意义在于,在整个剧作的形象系列里,他们并不是消极地作为构成主人公生活环境的点缀,而是积极地参与到情节的运动(或情节的网络)中去,或者从多方面烘托出主人公生活环境的时代特征,或者从某一侧面开掘下去,揭示出某种生活的本质意义来。

三、群像:出于特定的生活题材的启示,剧作者有时需要用群像式的人物设置和剧作构思来刻画艺术形象,以扇面式展开的生活真实提示社会矛盾,呈现出现实脉搏的跳动。在多数情况下,这类群像式的结构还是有主次关系的,其中的核心人物(或着笔较多的人物)仍然属于这个群体,离开这个群体则不能显示其本来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第三节 刻画性格的艺术方法和手段

一、性格与动作描写:构成情节的基本元素是动作。动作,细分起来则包括:行为动作、心理动作、语言动作(又含有“潜台词”)等。

二、性格与心理描写:性格真正魅力来自对人物内心世界发掘的深度。这是需要借助银幕上心理描写的多种可能性才能实现的。

三、性格的艺术对比:任何性格在电影剧本的整体艺术结构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从特定的人与人的关系入手,把不同的性格予以艺术对比,这是突出主人公鲜明的个性特征的重要艺术。

1、从现实关系的横断面(即横向运动)上进行性格的艺术对比。

2、从现实关系的纵剖面(即纵向运动)上进行性格的艺术对比。

四、为表演留下创造的空间:如果考虑到演员的创造(特别是富有才华的演员的创造),那么,当我们下笔写剧本时,很自然会注意“留白”——真正来自生活的艺术创造,应当在细节的选择、提炼和设置上,更多费些神思和推敲留下更丰富的潜台词,让情节更单纯、更凝练些,也在剧本的风格、样式方面做出大胆的探索。

第四章 电影剧作的情节

第一节 情节简述

一、什么是情节: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

二、情节观念的演变。

三、故事与情节:故事是直接的现实,情节是经过作者加工过的现实,它们都是来源于生活。因此,对电影编剧说来,情节可以编撰、虚构,但决不允许脱离人物性格,脱离生活去胡编乱造。

第二节 情节的基础:矛盾冲突

一、个人与时代的矛盾冲突;

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

第三节 情节线及情节的松散性

一、简单情节线与复杂情节线:一般说来,电影剧本中的情节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简单情节线,一种是复杂情节线。简单情节线是指全剧从头到尾只有一条贯串始终的情节线,没有副线,没有第二条、第三条乃至多条平行展开的情节线。

二、情节的线与点:不论简单情节线或复杂情节线,电影剧作都要求情节线是“粗线条”的。所谓“粗线条”,就是说在主要情节线上要有几个基点,犹如几根花岗岩柱子支撑大厦一样,支撑着情节线和整个剧本。

三、松散性情节。

第四节 现代派电影情节及其回归传统

第五章 电影剧作的结构

第一节 结构的一般原则

一、剧作的结构必须从生活出发:从生活出发并以它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为依据,使剧作的整体安排符合客观的生活真实。

二、剧作的结构必须服从于主题的需要:结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塑造形象和突出主题,作品的主题必然地对结构起着主导的作用。

三、剧作的结构必须服从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必须在矛盾冲突中紧紧围绕着对典型形象的塑造,即紧紧围绕着人物性格本身及其相互间的冲突去安排剧作的总体结构。

四、剧作结构要剧情引人入胜:电影剧作引人入胜的力量主要来自它的内部和深层,即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逼真性和它塑造的形象的具体性和典型性。

五、忧伤结构应该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剧作结构的完整和统一,主要表现在通过蒙太奇思维和一系列结构手段,将剧作的内容安排得匀称、齐整而在次序,使各个部分之间紧密关联并能够相互依赖、彼此照应。使整个剧作成为剪裁得当、布局合理、线索分明、层次清晰的艺术整体。

上一篇:英语角的发展对策下一篇:入党志愿书表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