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创作

2024-06-10

动画电影创作(精选12篇)

动画电影创作 篇1

中国动画电影自80年代以来受到了欧美日本等国动画电影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撼人心魄的视听效果、符合市场规律的生产运作发行模式、活跃的电影思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美艳绝伦鲜明的动画形象、诸多电影手法的切换与连接等。

让我们以《宝莲灯》为例来观察上述因素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影响和国产动画电影对他们的借鉴。宝莲灯编导运用了外国动画音乐的制作方式, 上海美影厂在《宝莲灯》音乐制作上不惜工本, 为了使影片一炮打响, 厂方力邀两岸三地歌坛的顶级明星加盟。刘欢、李玟、张信哲用富于表现力的声音和扎实的演唱功底演绎了片中三首主题曲《天地在我心》《想你的365天》《爱就一个字》。这三首曲子词曲优美, 极具时空感, 无论哪一首听完都会令人感到荡气回肠, 魅力非凡。加上这三位实力派歌星的激情演绎, 更令人赞叹不已。上海美影厂也先期推出这几首歌的光碟为动画片造势, 取得了一定的影响, 也为动画片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先期录音在美国是制作动画片的常规方式。《宝莲灯》为了获得强烈的动作节奏感及夸张的对白效果, 影片采用了国际上惯用的先期录制音乐和对白的手段以及全数码立体声录音技术, 这在中国尚属首次。新技术的使用使得音质跟动画造型更加和谐, 声音效果也能根据人物个性或剧情需要来做调整, 取得了良好的配音效果。明星为动画形象配音, 可以使动画产生效应。更为重要的是前期录音可以使绘制人员根据配音演员的音调, 口型甚至情绪来绘制画面, 使自己笔下卡通人物的行为、动作与声音更加相配, 表情神态也更为自然逼真。《宝莲灯》的配音选用当红的影视明星, 在片中我们听到了姜文、宁静、陈佩斯、徐帆、崔杰、梁天、朱旭、马精武、马羚等影星的声音。这些明星的加盟不仅为影片人物赋予了不同的音质与个性气质, 也为影片搭建了一个强大的明星阵容, 形成很强的轰动效应。影片还根据国际惯例, 把《宝莲灯》以版权形式授权给三位歌手所属的新力唱片公司, 这样就免去了支付给歌星的酬金, 还可以在赢利时分红。在国外用宣传攻势来包装电影的营销方式十分普遍。影片《宝莲灯》借鉴了国外的营销策略, 加大了推广力度, 影片利用上海美影厂的对外影响力来做宣传, 宣传资料上还印有“耗资大, 明星强, 总投资1200万元……从1995年开始筹备…….创作历时4年…….在中国动画史上是罕见的”等抢眼的字句, 这样的宣传攻势在之前的中国动画电影界是没有过的。影片特别选择了暑期这个档期放映, 细节说明宝莲灯在市场营销策略上所作的努力, 依照国外动画市场开发的惯例, 动画业作为一项产业, 已由单一的影视片生产, 延伸到画册.音像制品以及文具、玩具、服装、工艺品、游览公园、游乐园等衍生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一部动画片的收入不仅包括动画片本身的票房收入, 还包括这些衍生产品的收入。《宝莲灯》借鉴这一经验, 为影片策划了一系列附加产品, 如音像制品、连环画、卡通玩具、邮资明信片等。这些衍产品当年为宝莲灯在票房以外创下500元的利润, 《宝莲灯》在国产动画举步维艰的状况下, 以640万元的票房佳绩位居1999年上海电影票房排行榜榜首, 以2400万元的总票房位列全国票房的前列, 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市场化尝试。《宝莲灯》首次聘请故事片欧美先进水平, 满足大众逐渐提高的观影需求。

参考文献:

[1]魏俊宏、冯妍.华语魔幻片的新视觉——与许安、肖进谈《画皮Ⅱ》的数字特效和特效化妆.[J].电影艺术, 2012年5期.

导演、录音师加盟, 以充实创作人员的力量;首次采用三维、二维电脑制作, 以加强影片的视觉效果;首次聘请专业舞蹈艺术家为该片编舞, 以谋求更为专业的舞蹈效果。由此, 国产动画电影在创作风格、制作方式、对外国动画文化元素的吸纳和融合、外国动画制作和营销的成功经验、外国的动画技术及制法等方面受到国外的影响并借鉴其优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其在借鉴过程中所显露出来的问题也为国产动画电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验。

外来元素为什么能在80年代影响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这有国产动画电影创作的特征和动画电影创作的时代环境的内部原因, 又有欧美日本动画电影具备其自身优势的的外在原因。60年代与90年代的时代背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观众的审美价值与审美诉求发生了改变, 这些是国产动画电影坚持以前的创作模式和艺术追求式微而受外来因素影响的内在原因。而上述欧美日动画电影除了他们的经济优势之外, 作品本身也有不少吸引观众的地方, 例如日本动画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唯美主义情节特别能打动时下青少年的爱美之心, 片中的画面多以手工绘制, 绘画感强, 具有创作者的风格个性, 在叙事中巧妙融入日本民族的民俗之美, 让观众通过靓丽造型画面体会日本民俗的浓浓韵味。日本动画家宫崎骏笔下的作品就始终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人性美, 作品所表现的人性美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日本动画电影也有不少反映平凡生活的动画电影, 如《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等作品让人能感受到一种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总之, 日本动画电影善于从不同审美层面、不同审美群体的视角出发进行创作, 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极强。美国的动画电影也有其独特之处, 影片中幽默搞笑的喜剧风格、撼人心魄的视听感受、个性鲜明的动画形象都极具艺术魅力。欧、美、日更是成熟成功运用市场运作模式的行家里手, 在新的时代语境中, 时代变了, 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要求改变了, 这些原因共同促成中国动画电影创作受外来因素影响的现实状况。

中国动画电影对外来元素的吸收和借鉴为其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养分, 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但是同时, 这些外来元素的加入的高度和和谐程度不够, 艺术手段不完备, 也使得动画电影既有可贵探索的积极一面, 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归根结缔, 中国动画电影应该向欧美日动画电影学习, 但同时更不应放弃从中国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中国动画电影不乏从传统艺术中吸收营养成功的范例, 例如大闹天宫即是这样的典型, 其从中国传统艺术中吸取养分:采用京剧念白、京剧音乐、中国戏曲动作、古代壁画、传统建筑的艺术效果、中国古典神话小说、京剧脸谱、民间版画等艺术手段, 使《大闹天宫》这部电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闹天宫》的成功,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创作者在借鉴民族形式的过程中分寸把握的准确。从而产生出和谐自然地感觉, 并且能产生独特的民族文化韵味, 使观众产生独特的民族审美情绪。当然, 随着时代的变迁, 不能简单地说只是一味的从传统中借鉴有用因素来创作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还是应该一手伸向传统, 一手伸向外来元素, 而最关键之处则可能在综合恰当整合这些因素的水准的提高上, 从而满足当下不同层次, 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审美需求, 而这正可能是中国动画电影未来发展的最终落脚点。

[2]林玉萍.谈影视化妆的基本功能.[J].音乐生活.2011年1期

[3]许乐.浅谈我国电影特效化妆的现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5期.

[4]刘音.谈化妆师如何塑造人物形象.[J].戏剧之家.2011年02期.

动画电影创作 篇2

2学分

教学对象:数码艺术05级一、二班 地点:实验楼402教室 主讲:张蕾蕾

课程内容:对动画的起源与发展、动画片的创作原理及制作流程、动画的流派及分类、动画创作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的国际活动和赛事等内容进行讲解及分析,为以后动画制作奠定理论基础。

课程目的:针对学生通过一年的基础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已经奠定了一定的专业基础,但是对于“动画”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的情况,在《动画创作理论》课上引导学生对动画以及相关概念,如动画与动画片、动画与电影、动画与绘画的关系的分析,动画的起源与发展、动画片的分类及创作原理等内容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深入地理解,为接下来的动画创意与制作奠定理论基础。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为主,配合少部分板书 考核方式:最后成绩分为两个部分,各占50%平时成绩

考勤和平时表现30分

课后作业20分

两次作业、小考,各5分

期中考试50分(2学时)

期末成绩

论文形式

章节:第一章:动画概述(2学时)第一节动画的定义 第二节动画的特征

第二章:动画发展史(14学时)第一节动画的产生与起源 第二节动画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主流动画与非主流动画 第四节世界动画概况 第三章:动画的分类(2学时)第一节艺术形式 第二节叙事形式 第三节传播形式 第四节艺术性质

第四章:动画创作(8学时)第一节动画原理 第二节动画制作

第五章:学习的方法(2学时)第一节作品解读 第二节基本能力训练

第六章:动画学术交流(2学时)第一节国际动画节简介 第二节动画电影协会简介 第一讲:动画概述

时间:2006年9月8日

教学目的:

1、理解动画的定义,并与电影、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作以区分

2、掌握动画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动画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与动画意义相近的名词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 内容:

介绍课程安排以及考核要求 引言

教学内容: 动画概论

第一节动画的定义 什么是动画 中国的美术片

英文中的Animate与Animation 电影四大门类:故事片、新闻纪录片、体育科教片、美术片 动画与电影 动画与动画片 相关概念及名词 卡通、漫画、美术片 第二节动画的特征

本质特征:技术特性、工艺特性 功能特征:娱乐性、商业性、教育性

艺术特征:假定性、综合性、象征性、幽默性、拟人化、简化与夸张 作业:分析动画与电影、动画与绘画的关系(字数不限)第二讲:动画发展史 时间:2006年9月15日

教学目的:

1、了解动画技术的产生与动画艺术的发展过程

2、区分主流动画与非主流动画 教学重点:动画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动画技术的发展与演变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记录片演示 内容:

(一)引言:上堂内容回顾

(二)教学内容: 第二章动画发展史

第一节动画的产生与起源 原始动画印记 视觉残留现象 早期“动画探索”:幻盘、魔盘、走马灯、皮影、手翻书等 第二节动画的发展历程

“电影动画”是在电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科技进步为动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二维动画和赛璐珞时代 三维动画和 CG 时代

第三节主流动画与非主流动画 商业动画(主流动画)艺术动画(非主流动画)

作业:制作一本手翻书(五页以上)第三讲:美国商业动画 时间:2006年9月22日

教学目的:

1、了解美国商业动画发展概况

2、分析美国几大动画公司的兴衰历程 教学重点:美国动画的起步、发展与兴盛

教学难点: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深入分析动画制作技术与动画精神实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佳作截选 内容:

(一)引言:总结上节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二章动画发展史 第四节世界动画概况 美国商业动画

一、美国动画可以总结为五个发展阶段: 1906~1937年史前阶段(形成)1937~1949年初步发展时期 1950~1966年第一次繁荣时期 1967~1988年蛰伏时期 1989年~现在又一次繁荣期

二、“迪斯尼”的神话 华纳动画简史

Pixar公司动画片的票房神话 形式永远应服务于内容

(三)总结美国商业动画的发展特征 第四讲:日本风格动画

(一)时间:2006年9月29日

教学目的:

1、了解日本风格动画发展概况

2、学习日本动画中的民族特性

3、认识日本动画与中国动画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日本动画中的民族特性

教学难点:通过对日本动画历史发展的学习,认识日本动画特征中反映出的民族特性,以及其对中国动画、中国观众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佳作截选 内容:

(一)引言:总结上节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二章动画发展史 第四节世界动画概况 日本风格动画

一、日本动画的特点: 日本动画中的民族性 日本动画对战争的偏爱 日本动画对中国观众的影响

二、日本动画七十年的历史,可分为六个阶段:

战前草创期——由1917年日本开始有动画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 战后探索期——由日本战败到1947年为止

第一次动画热——自1974年《宇宙战舰》上演至1982年为止

第二次动画热爆发——自1982年《超时空要塞》上演至1987年为止 路线分化期(成熟期)——自1987年到90年代初 风格创新期——自1993年到现在 第五讲:日本风格动画

(二)时间:2006年1 0月8日

教学目的:

1、了解日本动画产业的发展

2、学习日本动画大师对日本动漫业的影响

3、认识日本动画名词

教学重点:日本动画大师对日本动漫业的影响及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日本动画中的民族特性,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佳作截选 内容:

(一)引言:总结上节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二章动画发展史 第四节世界动画概况 日本风格动画

日本动画产业的兴盛

1、由于日本的大型综合出版社加入漫画行列,因此促成了漫画的发展

2、在出版社里从事漫画工作的英才、精英们对漫画有一种劣等感

3、漫画家本人画漫画的时候当时也有一种劣等感

4、手冢治虫对日本漫画的影响

二、“吉卜力”工作室 同步制作《龙猫》《萤火虫》 魔女宅急便创票房佳绩 挑战音乐电影实验 退休又复出的宫崎骏

三、日本动画名词

(三)总结日本动画的民族风格 第六讲:欧洲艺术动画 时间:2006年10月13日

教学目的:

1、了解欧洲动画发展过程中几个重点国家的历程

2、认识欧洲艺术动画的艺术特征

3、理解欧洲动画艺术特征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欧洲艺术动画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欧洲动画艺术特征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佳作截选 内容:

(一)引言:总结上节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二章动画发展史 第四节世界动画概况 欧洲艺术动画 法国动画

二、“连环画王国”比利时

三、苏联动画发展史:

1912~1929年,苏联动画电影的萌芽阶段

1930~1939年,苏联动画发展史中的“黑白”阶段 1940~1959年,苏联动画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1960~1990年,苏联动画片创作风格逐步转变时期 1991年底~现在,是俄罗斯动画的多元化时期

四、英国动画血泪史

30年代,迎战迪士尼 50年代,细小规模

70年代,Nick Park闯出名堂

(三)总结本节内容

第七讲:中华民族动画

(一)时间:2006年10月20日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电影动画的发展历程

2、认识中国电影动画片的特色

3、理解国产动画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的原因 教学重点:中国电影动画的发展阶段

教学难点:中国动画在1960~1965年五年间取得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的原因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佳作截选 内容:

(一)引言:总结上节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二章动画发展史 第四节世界动画概况 中华民族动画

一、中国电影动画发展的几个阶段: 1920年~1959年中国动画的开创时期 1960年~1965年中国动画的发展时期 1966年~1976年中国动画的特殊时段 1977年~九十年代中国动画的再次创业

二、国产动画片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取得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的原因: 以儿童为本的观众意识

计划经济背景下的人力和物力的保障,是动画电影艺术性的先决条件

三、中国电影动画片的特色

五千年的文明史及各民族传统文化为动画片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剪纸动画木雕动画、布偶动画、水墨动画、剪纸动画、皮影动画等 第八讲:中华民族动画

(二)时间:2006年10月27日

教学目的:

1、认识影视动画中的民族性

2、分析如何在动画中融入民族元素 教学重点:认识影视动画中的民族性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在动画中融入民族元素,寻求振兴中国动画之路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佳作截选 内容:

(一)引言:总结上节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二章动画发展史 第四节世界动画概况 中华民族动画

一、中国电影动画中的民族特色

二、“中国学派”的兴衰

三、影视动画中的民族性的重要性

四、如何在动画中融入民族元素:

内容取材、人物设定、场景设计、声音特效

(三)总结中国动画的民族性 第九讲:期中考试

时间:2006年11月3日

9:55~11:25 地点:实验楼402教室

考生:数码艺术系05级一、二班全体(59人)第十讲:动画的分类

时间:2006年11月10日

教学目的:

1、了解不同的动化分类方式

2、掌握几种主要的动画分类和不同类型动画片的特点 教学重点:几种主要的动画分类 教学难点:不同类型动画片的特点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佳作截选 内容:

(一)引言:总结上节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三章动画的分类

一、大致有如下几种分类方式:

按照形式类型:平面动画、立体动画、电脑动画

按照叙事风格:文学性动画片、戏剧性动画片、记实性动画片、抽象性动画片 按照传播途径:影院动画片、电视动画片、实验动画片 根据播放时间:动画片长片、动画片短片 根据体裁:单部动画片和系列动画片

按照艺术表现形式:水彩画动画、水墨画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泥偶动画

二、分类详细分析:

1、平面动画、立体动画、电脑动画

2、文学性动画片、戏剧性动画片、记实性动画片、抽象性动画片

3、影院动画片、电视动画片、实验动画片

4、动画片长片、动画片短片

5、单部动画片和系列动画片

6、水彩画动画、水墨画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泥偶动画

教学总结:动画分类是便于研究动画的艺术性,但并不是严格划分其形式 第十一讲:动画创作原理 时间:2006年11月17日

教学目的:

1、了解动画片从企划、脚本、分镜到剪辑、配音、发行的制作过程

2、认识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在制作时的区别,以及动画创作相关名词

3、掌握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在制作上的优缺点,并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动画片从企划、脚本、分镜到剪辑、配音、发行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在制作上的优缺点,并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 内容:

(一)引言:总结上节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四章动画创作 第一节动画原理

一、传统动画的生产过程:

文学剧本—造型设计—故事脚本—背景—原画— 中间画—测试—描线—上色—检查—拍摄—后期

二、计算机动画概述:

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三维动画是在二维动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二维计算机动画

2、三维计算机动画

三、制作三维动画:

1、造型:利用三维软件在电脑上创造三维形体

2、绘图:包括贴图和光线控制

3、软件集锦

四、动画创作相关名词

教学总结:充分了解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的制作流程,以便今后的创作应用 第十二讲:动画制作

(一)时间:2006年11月24日

教学目的:

1、理解动画的定义,并与电影、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作以区分

2、掌握动画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动画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与动画意义相近的名词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 内容:

(一)引言:总结上节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四章动画创作 第二节动画制作

一、选题与创意:

1、脚本也就是动画剧本

2、导演的工作:

导演是整个动画制作群的领队。动画初期的导演大部分是从制作管理参与动画制作多年后升格做导演或电影业转行开始。

3、分镜头和副导的工作:

副导演分担导演的重担,由于导演是整个作品的总指挥,因此在副导负责每一集的制作之前,副导所画的分镜头还是要经过导演的同意后才能正式分派工作给原画师进行制作。常常可以见到分镜头制作人和副导为同一人物。

二、稿本的编写与台本画面设计:

动画制作是一个需要密切配合的团体活动。因此一部好作品除了有好的脚本,经验丰富的导演,当然,具有魅力的人物造型是使作品更吸引人的重要因素。在企划我们曾解说过动画作品有两种-原作及原案。

第十三讲:动画制作

(二)时间:2006年12月1日

教学目的:

1、认识人物设计和人物设计师的工作

2、认识机械设计和背景设计师的工作内容

教学重点:人物设计和人物设计师的工作;机械设计和背景设计师的工作内容 教学难点:机械设计和背景设计师的工作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 内容:

(一)引言:总结上节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四章动画创作 第二节动画制作

三、造型设计

人物设计和人物设计师的工作:

第一,漫画是静态的作品,因为格数少所以人物的线条及服饰可以复杂来加强 作品的美感及印象;

第二,漫画人物因为不必着色,所以不必将每一线条连结; 第三,有一些原作漫画人物造型并不适用于动画作品。

四、场景布置

机械设计师——动画制作上必须考虑到很多因素来设计每一部动画要求的机械造型。第一要在平时做很多的功课以满足接踵而来的多样的设计要求。第二要考虑到制作的日期及进度而设计适当线条的机械造型。

背景设计师——基本上要画的又好、又快、又美。又好、又快、又美是我在讲课中再提到,动画制作的时间有限没有很多时间慢慢画,因此受欢迎的专业美术背景设计室动作都很快而且能应付紧迫的交稿日期。

小考:机械设计和背景设计师的工作内容 第十四讲:动画制作

(三)时间:2006年12月8日

教学目的:

1、认识色彩设计及色彩指定的工作

2、掌握声音合成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重点:色彩设计及色彩指定的工作 教学难点:声音合成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 内容:

(一)引言:总结上节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四章动画创作 第二节动画制作

五、色调选定与色彩搭配 色彩设计及色彩指定的工作:

1、所有的人物造型及机械造型设计完之后,导演及造型设计师们必须和色彩设计师共同敲定人物的色彩。

2、色彩设计必须配合整篇作品的色调(背景及作品个性)来设计人物的颜色。

3、色稿敲定之后由色彩指定人员来指定更详细的颜色种类。

六、声音合成

剪辑:最后的剪辑是在导演的要求下编辑影片制作出理想的效果 配音及音乐:找声优和音乐制作群回来配音。配音从要求上说是要在做原画以前就在完成的工作任务。嘴部动作也就是口形在找好声优回来配音以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口形了。教学总结:如果没有进行前期配音,就要声音合成进行了(除非是无声影片)。

背景音乐也将在这个阶段开始作业了。最后,还得交给“合成”部门,进行声音的合成。第十五讲:动画学习方法 时间:2006年12月15日

教学目的:

1、学习动画作品解读的方法

2、掌握动画创作基本能力的训练方法 教学重点:基本能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素质的培养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 内容:

(一)引言:总结上节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五章学习方法 第一节作品解读

一、基本方法:内容形式、故事结构、动作风格、影像风格

二、赏析实例:《国王与小鸟》(法保罗·古里哀)第二节基本能力训练

一、编故事、设计台本、传写策划书

二、画场景写生、给场景拟订主题、训练场景结构图和平面图绘制

三、练习用镜头画面将故事

四、造型、构图、色调设计方法

五、动画作品分解练习

六、素质培养:

细心观察身边生活中形象 设计夸张变形的动作 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瞬间

教学总结:能力的培养要靠平时的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扎实的基本功 第十六讲:动画学术交流 时间:2006年12月22日

教学目的:

1、了解国际著名动画节概况

2、了解国际动画电影协会概况

教学重点:了解国际动画盛事,欣赏国际名片,开阔眼界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佳作截选 内容:

(一)引言:总结上节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四章动画学术交流 第一节国际动画节简介

一、德国斯图加特国际动画电影节

二、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

三、加拿大渥太华国际动画节

四、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 第二节动画电影协会简介

一、国际动画电影协会(ASIFA)简介

二、中国动画协会(China Animation Association)

三、获奖作品选播

动画电影创作 篇3

这部国产动画截至下映累计总票房是9.56亿人民币,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纪录的新王者。同时获得了媒体众多的赞誉,如《人民日报》刊文认为该片是中国动画电影10年来少有的精品之作。并获得了第三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以及第十二届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动画长片金奖。国家宣传部门也高规格的为该片举行了研讨会等。抛开这些赞誉,我们更应该冷静理性的分析这部国产动画背后成功的原因,《大圣归来》对国产动画创作有哪些启示和学习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说起。

一、 故事构架的创新

该影片取材于《西游记》,但却是老瓶装新酒,运用旧题材演绎新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创作团队摆脱了原作西游记的故事框架的包袱,编剧轻装上阵,融入新的价值观和好莱坞经典的故事表现手法,挖掘东方元素神话题材,对原著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演绎。并以全新的三维数字动画的形式讲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被如来佛主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再次遇到了俗名江流儿的小和尚,在相互陪伴的冒险之旅中找回自我,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

一部动画电影如何吸引各个年龄段的观众?核心的部分应该靠有趣波折的故事情节。制作“西游记”题材的动画片显然不是什么新鲜的创意,恰恰是因为“西游记”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大圣归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观众对题材的陌生感,使用这块金字招牌老瓶装新酒的策略,以西游记文化为该影片的突破口。我们知道改革开放30多年,不仅让整个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也对社会文化价值观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难看出《西游记》原著文学中所输出的一些价值观已经和现代人产生了冲突,但是创作团队并没有背负着《西游记》原著的价值观这个包袱,而是跳出了大家原有熟悉的故事进一步的拓展原著的故事,使故事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价值观。

比如笔者就很喜欢喜欢《大圣归来》里,反复强调齐天大圣孙悟空“打不死”和孙悟空玩偶“失而复得”的这两个概念,笔者认为这象征了每个人的童年的简单信仰,也象征了随着时光的老去。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是看着听着孙悟空的故事长大的,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心中孙悟空,尽管对这个东方英雄无比熟悉,但依然会满怀期待。题材是旧的,演绎的故事却是新的,迎合了观众对新鲜故事的渴求,这很大程度上给了观众一个惊喜。满足了观众的精神审美需求。一边让观众吃惊国产动画的制作水平外,同时也演绎了一个不一样的孙悟空故事让大家津津乐道。

小朋友喜欢片中孙悟空的帅气、卡通化的江流儿、呆萌的土地公和山妖们热闹的追逐打斗,而大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落魄的齐天大圣内心的勇气与信心,虽然被封印了法力,却依然能排除万险,勇敢地去解救被山妖抓走用来祭祀的童男童女们。最后破除封印,找回真正的自己,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这一历程简直就是我们每个成年人内心英雄主义的写照。同时影片采用这种叙事策略种不但吸引了低龄观众,也成功的打动了成人观众,让影片不再充满低龄化“幼稚可笑”行为和单纯快餐式的打斗叙事方式,而是巧妙地契合了成年观众隐秘的童心,与其影片是在说大圣归来,不如是在讲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内心被世俗掩盖已久英雄侠义情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圣归来》即是孩童的英雄梦,也变成了成人的理想国。

二、 角色形象创新化设计

说到本片的角色,我们在这部片子所看到的孙悟空形象和我们以前看到的角色大不相同,大部分观众对孙悟空等形象还停留在万氏兄弟《大闹天宫》以及1986版六小龄童老师所演绎的孙悟空,而这些版本的故事情节也突出了孙悟空的“猴性”,刻意强调了动物的一面,但是我们在《大圣归来》看到的孙悟空和以往的不一样,他不再抓耳挠腮,上蹿下跳,总是一副心事重重、忧心忡忡的样子,更像是影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缩影,更强调了具备人性化特征的孙悟空。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这位东方武侠英雄本该是: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千年桀骜不驯无人敌,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一路斩妖除魔不留情,再加上七十二变,神功护体简直就是英雄的范本,自由的化身。而在电影《大圣归来》中,本片中那个失去了法力、落魄潦倒的大圣,充满着烦恼,自我迷失过程中,遇到了对他信赖与崇拜江流儿,并帮他找回勇气和信心。江流儿用自己的勇敢和善良与执着激发了大圣,让他找回最初的自己完成自我救赎,让大圣在拯救世界之前,先是拯救自己。这一点也同样契合了中国文化中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概念,英雄们要想拯救世界,必须得先学会拯救自己。使得孙悟空这个角色更具备一个平凡人的特征。

影片中我们还看到了萌萌的土地公、好莱坞风格的山妖、好吃憨憨的猪八戒等角色,这些都反映了,创作者们开始花心思琢磨角色的造型, 跳出了西游记文化固有的形象造型,赋予角色新的内心世界和形象。《大圣归来》看似在描写孙悟空这个角色,其实在描写我们平凡人的心内心世界。至于电影观众,真的已经不在乎这个孙悟空和以前的孙悟空像不像了,因为观众已经认同了这个大圣的内心世界。

三、 画面风格元素

在笔者看来,《大圣归来》画面效果、画面构图、色彩运用、场景设计等方面已经开始接近好莱坞动画片的图像质量,换言之,这是一部在技术上最为成熟也最为用心的当代国产动画。独具中国元素的画面气氛和画风,在同时期为国产动画电影树立了标杆。

从整个片子来看,创作团队也下功夫琢磨了一番。我们看到山水是中国的山水,建筑是中国的建筑。如市井街头皮影戏、屋角一枝梅的烟雨、大桃树下红扑扑的果实、石拱桥青苔,山前江畔的帆船、红色的灯笼、江流儿和师父借宿的小镇子、青石板路、弯弯的拱桥、飞檐斗拱。都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样子。似乎你在浙江、江苏、四川,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建筑中国的山水。如江流儿母亲跳崖的山、那种在悬崖边上修一条路,一队人慢慢走的影像,是中国人意义的“险峻”。当江流儿误入猪八戒庙的时候,他抬头看见威严的四大天王,这种感觉,同样是我们童年对神魔的记忆和印象。这些细节《大圣归来》都表现出来了。本片中反派角色妖王混沌的老巢造型则以山西的悬空寺为蓝本,又融入了巫山的悬棺群的元素,我觉得这些元素中国观众一点儿都不会奇怪的。影片中人物的服饰也充满着中国元素。如和尚的造型,月白色的僧袍、草鞋、背篓以及都是中国独有的,而山妖变身为客栈老板娘,身上的服饰也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服饰元素,而本片唯一的遗憾是,一些镜头中角色的动作不够流畅,处理草率,一些动作以及特效并没有展现到位,这也是国内缺乏动画新技术研发和技术积累的结果。

创作者使用的创意符号、元素的表现方式、还有很多很多的细节,这部影片都时时刻刻告诉我们,这是一部中国的动画,讲的是中国的故事,展现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东方世界。

四、 音乐表现

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元素必定运用中式风格音乐演绎最恰当不过了,影片音乐一方面使用了老版《大闹天宫》的经典配乐,重现儿时观看《大闹天宫》那种激动,另一方面又使用了不同的乐器来演绎出来音色去塑造不同角色的形象和性格。

片中此时的孙悟空在历经了大闹天宫后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500年,从昔日战无不胜的齐天大圣落魄到现在“一只普通的臭猴子”,这种巨大的落差以及把他的自信击得粉碎,但此时的孙悟空心中依然还存在对自己侠义仁心的期望,到后来踏上保护江流儿以及傻丫头过程中被江流儿的点悟,最终完成了自我救赎。这些场景中悟空出场的音乐既参考了老版《大闹天宫》的经典音乐,也使用了好莱坞西部片抢手出场的旋律,让孙悟空形象显得更酷。此外还使用了特别的低音来强化孙悟空内心孤独和沧桑的感受,随着剧情的发展孙悟空的所使用的配乐音色越来越温暖饱满,音色的变化巧妙地暗示了孙悟空内心的变化过程。江流儿出场的音乐则用了单簧管、双簧管等音色清脆明亮的乐器,来表现江流儿活波、童真的一面。萌萌的“土地公公”出场则用了些高音的笛子,感觉很调皮。在表现妖王混沌的时候,运用了我们不太熟悉而音色风格接近中国鼓的日本的“太鼓”,因为在日本太鼓本来就是用在驱鬼仪式中的。“太鼓”的音色和中国鼓比起来更具备阴森、诡异的感觉。这些不同的乐器所演绎出来的音色及声音都强有力的塑造了角色的形象和性格,让角色形象在荧幕上更为丰满立体。

而主题曲《从前的我》笔者觉得这首歌曲更是整部影片的主题的诠释。这像是挣破了所有当年看着《西游记》长大的孩子们如今的内心枷锁:在这几十年的成长中,我们逐渐变得世故冰冷,内心软弱而外壳坚硬,而那个儿时时候的英雄,像一个堆满了尘埃的玩偶,站在心中最柔软的角落说:“若是遇见从前的我,请带他回来。”我想这首歌曲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初心,这首歌曲成了观众情绪的催化剂,让影片主题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结语

电影级动画短片创作思路探析 篇4

关键词:电影级,动画短片,创作元素

一、引言

从动画短片界定来看, 动画短片意指长度在30分钟以内的单集动画片。其视觉冲击力强, 剧本深入人心、令人心灵震撼, 背景音效融会贯通, 形式感极强。还有其衍生的短片形式:MV短片、广告短片, 其形式特点都属于短片。

二、形成电影级动画短片的元素

电影级动画短片在整个制作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动画前期剧本设计、艺术风格确定、镜头节奏设计、声画音效、心理学效应。在动画短片中, 这些都是创作必不可少的条件。那么, 在创作电影级动画短片时, 更要注重对以上几点的深入研究和讨论, 才可以最终得出好的短片。

1. 动画剧本前期设计

所谓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 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 当然它也是整个动画短片的灵魂, 剧本前期没有合理的思路就开始制作, 会导致后期动画制作停止或失败。

在动画短片中, 剧本首先要有良好的定位。每个创作集体或个人要清楚自己的剧本是纯原创的还是根据其他门类改编而成。作品的形式为传统二维手绘还是无纸Flash动画, 是定格摆拍动画还是现代三维动画。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会改变整个剧本的形成和发展, 好的电影级动画短片都会把剧本创作作为创作的主体, 在前期设定中, 主创人员往往会设计出很多剧本或是根据一个中心思想设计出各种不同形式的剧本。

第二, 作为电影级动画短片, 其故事一定要禁得起推敲。每一种文艺佳作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结构形态。特别是以叙事为主要内容的动画作品表现形式, 要想准确的体现作品的中心主题思想, 设计团队需要将所收集素材进行细致而合理的编排和分析, 这样才能创作出意想不到的剧本。电影级动画短片所描述的故事范围可随意扩展, 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等约束, 同时其表演者所表演的画面也不受真实现实的管制。对于那些长篇动画和系列剧集动画来说, 电影级动画短片是很难相被表现完美的。故事思想简单, 但新奇立意的表现形式和故事结构很难表达。这里的讲故事不再是传统的靠生动的语言, 而是靠画面的表现来完成整个故事的讲解和叙述。

现如今, 动画短片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给人以进入误区的感觉:素材题材相同或类似, 表达过于直白简单……如果想要自己创作的短片穿透观众的心灵, 就要先震撼自己的心灵。把故事剧本凌驾于生活之上。

2. 镜头节奏设计

节奏一词具有很多含义, 其在音乐领域中所指的是:音乐与时间有关的所有因素, 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音乐音符好比万马奔腾, 而节奏恰恰把它们很好的连贯在一起, 进行合理的、高低起伏的演奏。假设没有节奏一说, 音乐就会无章无法, 不能够顺畅的演奏。纵观全球, 每一处都充满了各种节奏。

镜头节奏作为先期设定中的要素, 对每个镜头都有着发展指向性作用。那么, 从哪些方面来理解研究才是核心问题。

首先来说一下镜头的景别节奏, 每当观众看到动画时, 进入眼帘的往往是一个个连续的镜头, 最先感知的也是画面中景别的存在。当景别按视听语言有序的连接在一起时, 便形成了景别地特有节奏。大家都知道, 景别分为大全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通过特定的排列组合, 不同景别形成节奏。

带有动作或者引用悬念的动画短片, 要尽量使用较快节奏, 也就是说镜头时间长度尽量短一些。故整部影片要以短镜头为主。相反, 有以言情、爱情为主题的动画短片一般要求慢节奏。不可采用过快的镜头, 就是时间长短较少的镜头。

3. 声画音效

当整个短片制作进入到中后期时段时, 音乐音效的选配就成为了动画短片的重心。由于电影级动画短片在整体时间和单个镜头上都比正常动画时长要少得多。这就需要在配乐上进行精益求精的选择和对镜头的搭配。

音乐音效在动画短片创作中起到画龙点睛之笔, 音效音乐可以从后台走到幕前, 为影片增加镜头语言所不能表现的音频影响力。同时音效还可以传达动画角色的心声传递。原本平淡无味的镜头常常被美妙的音乐赋予全新的意义, 画面与音乐两种语言交织在一起, 带受众者走向心灵深处的感知世界。

4. 受众心理

受众心理, 在动画短片制作中, 有着深远的意义。其受众含义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 即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 同样作为电影艺术表现形式下的独特表现形式动画, 也是研究范围之内的。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 从微观上来看又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而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用什么样形式的画面来影响欣赏短片的观众心理。

影视动画创作课程小结 篇5

姓名:

班级:12动画(1)班

学号:

时光如流水般逝去,影视动画创作课程就这样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中学到了我以前在书本里没有的知识。

本学期一开学,我们就开始筹备毕设,我们组在做准备工作时,在经过犹豫、讨论、商量后,一致决定采用上学期的故事,把它重新审视剧本,把它重新细化,适当删减、添加故事情节。之后就是大家讨论剧本了,我们想要把它做得吸引人一些,最好是可以让人捧腹大笑。

因为我们准备做的是一个喜剧类的动画,所以在每一个地方都要做好,无论是剧本、分镜、人设还是场设等地方都要考虑到,尤其是运动规律。其实我们可以做成像新出的猫和老鼠的那种风格,场景风格简洁,色彩鲜明,人物运动规律可以用flash制作,这样也不会在动作上不流畅,但是在和老师沟通后,觉得还是像老版的猫和老鼠那样一帧帧制作运动规律好,这样动作可以做到流畅自然,看起来会比较舒服,场景我们也选择了相对精细的风格,尽量让一切看起来舒畅。

一开始我们决定从剧本开始大家一起来,于是我们先开始定剧本,接着画分镜,每人画一部分,这样也快一点,然后就是画线稿,我们决定采用三维辅助的方式,把场景建好,摆好镜头方向,截下图后放在PS里画线稿,上大色块,结果在这个地方出现了问题,那就是虽然有标准的RGB数,颜色不会错,但是每个人画画的风格不同,这样的话很难从头到尾风格统一,于是大家在这里明确了分工。

我们一共三个人,我负责了人物的运动规律,刚开始我的想的是既然上学期有做过这些,那我是可以那以前的用的,所以我就直接拿了原来的运动规律用,结果后来在试着放到场景里的时候才发现,这些几乎根本用不上,我还是要重头开始做,经过一番思考,我重新开始了人物的运动规律。从第一个镜头开始,我们每个镜头都仔仔细细地考虑了这个动作什么样子,怎么做,是否恰当,我会先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动作,如果可以就仿照这个动作来做运动规律,如果没有找到,我就只好自己在地上做这个动作,反反复复,知道自己觉得可以,然后爬起来把它画下来,如果记不住,那就只好把自己的囧样录下来然后照着动作画了(此处有笑cry表情)。

动画电影创作 篇6

关键词:动画 新艺术运动 运用 历史

中国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018-02

一 动画创作

动画是一张张连续播放的画面,经由视觉暂留原理在观者眼中呈现的动态影像。动画相对于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相比不过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加之动画是多元化艺术,其故事的文学性,画面的绘画性,声音的设计性等等都离不开艺术的领域。从不平凡的素材资源中获得灵感能帮助我们设计出画面有趣和绝对原创的角色。从历史中寻找灵感,将其运用到动画创作中来,对其做出属于自己的诠释,最终这会成为个人所独有的风格。

动画导演汤姆摩尔出生于北爱尔兰的纽里郡,然后随父母移居到基尔肯尼(爱尔兰共和国)。十几岁时加入爱尔兰电影制作团队,从中获得了关于电影和动画的知识和热情。离开基尔肯尼中学后,一直在德国柏林学习研究经典动画。他成长和学习的土地都是新艺术运动的中心区域。动画是多元艺术,不同地区不懂时期的影片设计风格必会受历史艺术思潮的影响,且这影响会保留在整部影片的镜头画面中,形成一种有创作者独有的有特色新的风格。2009年他执导的第一部动画长片电影《凯尔经的秘密》上映以来,广受好评,还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项。时隔五年,2014年他的又一力作《海洋之歌》再创口碑。

二 影片主题的历史性

影片《凯尔特经秘密》虽然其故事主题是基于爱尔兰最著名的插图手稿的起源《凯尔斯书》创作的,在影片中同样充斥着历史的痕迹。全篇是贯穿着中世纪爱尔兰的艺术风格,同时也有不同艺术时期的风格灵活运用。(图1、图2)

《海洋之歌》的灵感来源于爱尔兰民间传说神话selkies,一只变成人类生活的海豹精灵的故事。虽然展现了爱尔兰神话的主题,但呈现了一个神话与现代家庭关系结合的现代故事。

两部影片都是选取神话中的某一个点作为设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故事创作。创作点可以是神话故事中的某—人物,事物或事件。以这一创作点为中心,利用其神话中的背景或特性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进行在创作。神话本身所具有的“故事性”满足了动画剧本讲故事的需要;其“幻想性”满足了创作者发挥的巨大空间:此外其自身所带有的人文情怀同时也传达给观者,达到和观众情感相通,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带给了观众美好的视听享受。同时也不可忽视神话传说的“历史性”。其探讨的人与自然的主题是人类设计中亘古不变的思考焦点。

三 造型设计的历史性

1 角色造型设计

欧洲中世纪的艺术设计是宗教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是中世纪艺术设计共有的特征。中世纪盛行的神学思想和宗教光线对建筑的外形设计和工艺设计的装饰题材、艺术风格方面均长生了重大影响和限制,反映了当时特有的审美观念,强调神圣和威严,其基调是低沉而凝重的,表现出冷峻而肃穆、庄严而压抑的气氛。《凯尔特经秘密)的主题本身就已经带有很强的宗教性,主题限制其画面的神圣和威严,所以在修道院和院长的设计上就用了高而垂直的线条,普通修士不同于院长的垂直体态特征设计,普通的建筑不是垂直的直线设计而是曲线,体现出与修士与院长之间的区别及修道院与其他普通建筑的区别。(图3、图4)

影片《海洋之歌》之中就大量运用了曲线造型,不论是人物角色还是场景设计都有这一特点。在人物造型设计中很少出现方形,大多都以圆和曲线作为基础造型进行设计且场景设计中也是如此。在主角外形轮廓设计上大多都是圆和曲线的组合,精灵的设计同样是流畅的曲线造型。(图5、图6)

2 场景设计

新艺术精神主张师法自然,运用植物、昆虫等高度精细化、组织化、构造化的自然元素,表现自然世界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的创造能量。在新艺术风格的作品中,无论是其线条设计或是图形构造,到处都可以见到对于动植物形态的生动模仿和夸张表达,尤其是绘画、雕塑、招贴画等。影片《凯尔特经秘密》中森林的主人asling带着小主人公在森林探索时的主题就是展现自然的奇迹。其影片场景对森林中的动植物的刻画中,植物的曲线延伸,夸张的曲折造型表现,对动物的夸张表现都与新艺术时期的风格一致。(图7、图8)

在新艺术风格的作品中,无论是其线条设计抑或是图形构造,到处都可以见到对于动植物形态的生动模仿和夸张表达,尤其是绘画、雕塑、招贴画等。新艺术运动中的平涂手法,主要受到日本浮世绘技法的影响。对线条和平面化的最求使新艺术运动得到了更加纯粹、更加成功的体现。影片《海洋之歌》就有借鉴浮世绘的风格进行创作。(图9、图10)

影片《海洋之歌》除了在角色设计中大量运用了曲线设计之外,场景设计中同样也使用了大量的曲线形式,告别了直线的僵化和简单。有机素材和曲线手段的使得影片整体画面充满活力的流动的韵味。(图11、图12)

新艺术与洛可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后者也非常强调大量运用活泼纹样,包括曲线体、螺旋造型,漩涡花纹,波浪形或浑圆体等。同时中国陶瓷上的精细描绘,镶金嵌银、粉红嫩绿、曲线造型等艺术特征,都对欧洲新艺术思潮的形成产生过很大影响。在影片的画面镜头画面中就有大量运用。不论是基础纹样中的曲线螺旋、祥云、画面中的波浪形,还有镜头画面构图中的螺旋构图和圆形主体构图都在两部影片中有所体现。(图13-图19)

四 动画创作的历史烙印

影片宗教及神话主题的选材,画面中曲线的灵活运用,对自然的完美表达等,都是艺术设计中的经典。任何创作都是基于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离不开历史的沉淀。不论是科学、文学,还是艺术都是如此。两部影片充斥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宗教传统和宗教神话的韵味,在历史的基础上吸取元素和风格创作出惊叹世人的艺术作品。从第一部动画诞生至今,动画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从具有丰富内容的悠久历史这一不平凡的素材资源中获得灵感,使得影片角色更加具有说服力,故事情节更具有趣味性和观赏性。从造型角度看,幻想构思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生活素材规定性的基础上进行极度夸张的变形、组合。动画中的角色、场景、故事情节都是创作的幻想构思。在创作过程中利用历史广为流传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惊醒的夸张变形、组合,使得整个影片中的内容更加具有观赏性,可信度。

动画电影创作 篇7

《兔侠传奇Ⅰ》中主角形象取材于京津地区的最有传统民俗色彩的儿童玩偶兔儿爷, 讲述了一个守信并履行承诺的普世故事, 刻画了人性之光和崇高之美。通过浓郁的中国民俗特色的画面与音乐的结合, 营造了主角兔侠憨实温良、反角“熊天霸”阴毒邪恶、女主角牡丹侠骨柔情、两米嬉戏可爱四者交错的强烈反差, 构成了震撼人心的巨大张力。片中营造了至信至刚的情调, 并以流畅、含蓄、意蕴化音乐不断推进剧情与画面匹配, 最终实现了真善美战胜邪恶宣告人性之美的主题。同时, 将柔弱胜刚强的主旨隐含其间, 成就了新鲜的“兔侠”动画形象及全新的内涵。不失为一部善于运用音画艺术技巧表现深刻思想情怀的好作品。该片获得巨大的成功, 与其音乐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该片的音乐创作是由著名的香港音乐人金培达操刀作曲, 除了主题曲由孙楠演唱的《我和我的不同》, 另外本片的背景音乐的创作手法极具中国民族风格, 渲染了剧情, 使画面、音乐与剧情高度关联, 彰显了意韵之美。

一、《兔侠传奇Ⅰ》的音乐创作

《兔侠传奇》邀请了香港金牌制作人金培达为该片配乐, 大陆的听众最熟悉他的作品可能是成龙和刘媛媛演唱的《国家》, 但其实他对电影音乐的贡献更是惊人:柏林电影节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原创音乐奖,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等电影音乐的奖项拿到手软。金培达在看了两分钟《兔侠传奇》的片花后, 就欣然答应为该片配乐, 这也是他作曲生涯中第一次为动画大片配乐, 因为兔爷是一个北方、有京味的人物形象, 所以在整部影片的配乐中一定要融进京味儿的精神。但这又是一部面向国际的动画片, 不能简单地呈现民族音乐。所以“国际流行趋势中融入民族风”成了《兔侠传奇》音乐最重要的创作特征, 金培达的作品一向给人大气、张扬的感觉, 这次除了保留了这样的风格外, 他融入了民族音乐的细腻, 让影片音乐成为一个重要的角色, 把画面欲表达但在剧本上没有写出来的“弦外之音”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 赋予电影音乐更重要的作用。

电影音乐具有的良好的艺术表现特殊性, 它与其它音乐艺术有着共同的审美特征, 但有其个性。所谓共性是指, 它们都是人类的审美对象, 都是人类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和形象体现, 都能表现创作者对生活的美丑属性的审美意识 (感情、趣味、理想、观点等) , 都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审美表现手段、技巧, 构筑能够激起欣赏者美感的形象形式, 能给欣赏者审美的感染和陶冶, 有能满足欣赏者审美要求的审美价值;个性显现是指它的特殊本质, 即凭借的特别物质媒介以及表现手段, 诉诸欣赏者特殊的审美感受及效应。

《兔侠传奇》音乐的成功不仅仅是国际流行趋势与中国民族风格的融合, 否则听众很难激起或开心搞笑、或悲愤深厚的情感。正是由于在音乐的运用上该片在遵守音乐的一般审美大众共性的前提下, 也竭力用其个性激发受众情感。音乐存留了民族风格的配器手段并使之突破, 这正是音乐核心美学价值及技术表现手段的深刻显现。从创作方法和技术层面中进行细致研究, 以总结创作特色, 揭示其创作奥秘。金培达在《兔侠传奇》音乐创作中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处理音乐素材, 却演绎颇多的精彩音乐, 从中体现了强大的创造力。具体表现在:

第一, 变化配器手法使主题音乐再现。如:影片开场之时, 主题音乐渲染了宏大的时空感;当兔侠以不同心情、不同情景出现时, 主题音乐旋律以不同的配器手法再现, 衬托了不同的情绪氛围。很显然, 多次主题音乐的出现所采用的配器手法和乐器尽管不一致, 但营造了多种不同风格的强烈的人性情怀与人文意境。

第二, 音乐语言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影视艺术是一门以视听为基础的综合艺术, 两者必须高度统合, 音乐与视觉务必同时服务剧情。画面造型以直观的形式塑造人物性格, 同样, 音乐的闪现也是人物形象性格的指代与隐喻。如:牡丹的主题形象音乐:使用弦乐和吹管类乐器演奏优美、流畅的旋律性乐段配合牡丹温柔又坚强的个性。兔侠的主题形象音乐:弹拨乐与木管的结合, 配合其滑稽而憨厚的人物形象。熊天霸的主题形象音乐:铜管与众多弦乐、打击乐的组合, 表现阴险狠毒的人物形象。两个强盗的主题形象音乐:弦乐拨奏与大管的结合, 表现愚蠢、幽默的气氛。

第三, 乐器特殊奏法和音效相结合, 不但渲染气氛, 同时也是提升影片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在影片中, 定音鼓滚奏、弦乐的颤音奏法明显营造着紧张气氛, 同时叠加了音效在内的声音, 使《兔侠传奇》在声音上从传统音乐, 到现代管弦, 再到特殊音效融为一体, 使影片意境上突出积淀的优雅绝伦的文人精神品格, 与民族侠义精神及文人崇高信仰以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 发挥的淋漓尽致, 成为华夏民族对天地, 对人生, 对社会的一项价值观察与评判, 更是其心境与灵魂的艺术折射。

《兔侠传奇》运用了大量的民族吹管类乐器, 使用了隐喻和象征的喻情手法, 折射着人格的美好或道德的寄托,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审美追求。这种风格所追求的意境自然是一种正义、豪情、仁义礼智信的深远境界, 弹拨乐与木管的结合所强调的更是一种无限和深微的境界。《兔侠传奇》音乐处理方式, 都是华夏民族为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和人格魅力, 而苦心创造的艺术积累和艺术创造。

二、《兔侠传奇Ⅰ》音乐的审美意境

意境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具有特色的审美概念, 《兔侠传奇》音乐创作的意境之美的追求也是对音乐的一种富有创新性的继承与延续。大量音效虚实结合的手法, 使得人景相融。同时, 通过环境营造, 也蕴含了人物性格特征, 象征人物的命运, 构造了悠远而深长的意境。

1. 审美的倾向

当代影视中存在一种追求形式美感而与时代文化疏离的审美倾向。《兔侠传奇》在影片的听觉美感及视觉层面的形式美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观众在享受这听觉盛宴之后, 还有回味的意蕴。影片中有音乐、造型、画面、色彩等多方位的美感, 但这种美感不仅仅流于形式, 且能将观众带入到更高一层的审美境界, 形式兼具内涵。《兔侠传奇》不仅对故事、对人生、对人性的表现及揭示, 其意境的营造也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及审美共鸣, 其审美意境的营造也超越了观感的层面, 这是音乐与画面协同作用的结果。《兔侠传奇》中表现出了对意境的追求, 虽对意境的表现层次各不相同, 但存在一个共同点, 便是影视作品中承载了人性复杂性的表现, 和在某种程度上人性及社会现实存在的矛盾之处。

2. 意境的产生

《兔侠传奇》审美意境的创造来源于一些审美特质的趋同, 虽意境具有民族性的审美范畴。该片的审美理想就是尊崇的形与态的合一, 视与听的交融。《兔侠传奇》音乐的审美意境, 就是以优美的艺术形态完美、和谐的显现。事实上, 《兔侠传奇》音乐具有柔悠远的审美意境, 同时兼具阳刚之美的审美意境。所以, 片中音乐从古典艺术形态的意境中发掘艺术之美, 以实现打动观众的内心深处, 从而将其带入一种可以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审美情绪之中, 进而创造多层次审美格调。在该片视听艺术创作过程中, 各种不同的审美特质都在影视艺术中得以表现。《兔侠传奇》音乐将视野延展到广阔的社会现实中, 超脱了天地中亲情、友情与爱情的狭小局限, 展示着一种和谐、宁静而优美的审美意境。影片表现了人性温暖而优美的一面, 以温情故事的演绎营造一种和谐优美的艺术意境, 使得艺术的审美表现空间无限放大。

《兔侠传奇》随着音乐推进剧情的发展, 审美深度也向着纵远行进, 并极力推进现代人性批判的深度使得审美情趣得以自然产生。音乐作为大众娱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制作及发行遵从消费市场的需要, 其审美产生趋向于温和与和谐, 通过营造形式美感, 使得艺术审美向着赏心悦目的方向发展, 也实现了真正审美情趣的理想追求。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电影及其音乐无论技术还是艺术都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 并极大丰富着人们的审美情趣, 拓展着意境内涵。与此同时, 电影音乐也在发展中努力构建着自身的美学原则, 价值体系。在欣赏中, 电影音乐的本体存在中具有观众进行这种审美的特质, 即电影音乐必须与影片本身同时接受审美。所以, 电影音乐必须与影片画面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展现自己的全部审美价值。

《兔侠传奇》以极具特色的音乐构想将观者引向了更为广阔的、丰富的间接意象, 受众不仅看到宏大的场面与生动的角色设计, 而且深切感受到电影音乐的深远意境。该片正是赋予了电影音乐新的意象性、创造性, 受众的审美情趣才可生发, 影片的意境才得以彰显。

总之, 无论从视听语言的何种层面来看, 《兔侠传奇》都是中国动画电影里一朵璀璨的奇葩, 也是我国动画发展的里程牌式的作品, 是我们今后在动画音乐创作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葛玉清.中国电影意境营造与观众审美意向融合[J].文艺评论, 2006 (04) .

[2]赵明, 冯丽.影视的意境创作[J].唐都学刊, 2006 (06) .

[3]孔令旨.浅析电影音乐的发展特点与前景——以中西方电影音乐的发展为立足点[J].电影文学, 2010 (13) .

[4]吴明泽.论电影音乐对北欧电影的重要影响——记北欧电影节中的电影音乐艺术成就[J].电影文学, 2010 (23) .

动画电影创作 篇8

1.1 作品主题的创造力

1.1.1 不断调整的剧情

作品需要主题赋予其灵魂,而主题正是通过剧情展开而得到升华的,剧情对于作品的重要性已不再有争论。吸引观众眼球的作品才能完全体现出其价值,为此,皮克斯拥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为动画作品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一部剧情的最后诞生是来之不易的,在经初步认可后还要反复讨论与修改,甚至会出现剧情被修改得面目全非的情况,然而正是由于这精工细磨的过程,观众才会对皮克斯动画赞不绝口。

1.1.2 动画风格成人化

皮克斯在一开始的动画创作上就为自身做好了定位,动画作品的观影对象童叟兼之,因此,故事创作延展性较强,题材更为广泛,故事情节更为复杂,人物形象设计更为鲜明。皮克斯动画电影中投射出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很多时候视角都基于成人来推动剧情发展,故事内容出于生活的同时又近于生活,这种既虚又实的感觉受到观众的喜爱。

1.2 画面效果的创造力

1.2.1 严谨的动画制作流程

在制作画面效果时工作流程是非常严谨的。工作人员明确分工,首先绘制平面图稿搭建故事版的基本框架;而后再由雕塑师将平面图稿做成3D模型,经计算机扫描建立虚拟模型,因此效果更加逼真;接下来,依次对分镜、动态分镜、3Dlayout作处理;在实现了以上简单材质的动画效果后,皮克斯首先会将大致确定的剧情制成简单动画,根据观影后的反馈,然后及时对作品进行调整;在制作后期,动画角色的动作都会受到主创人员的亲自演示,进而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并且灯光、声音、场景等都会做出更为精细的调整。

1.2.2 先进的科技

在1998年、2001年以及2002年,皮克斯分别囊括了奥斯卡科学工程奖、奥斯卡技术奖以及美国制片协会颁发的Vanguard奖。科技力量使皮克斯动画电影的视觉效果充满冲击力,吸引力十足的剧情加上震撼十足的视觉效果,起到的最终效果与让人叹为观止,这是一个艺术与科技完美融合的过程。

2 皮克斯动画电影的成功因素

2.1 成功的基础:良好的土壤

2.1.1 自由轻松的创作环境

皮克斯公司崇尚“创作自由”的理念,管理者为设计师们打造了自由、轻松的创作环境,在这里并没有上下层的级别之分,公司内部可以任意分享创意,相互讨论,甚至下级对于上级的理念不服也可以进行反驳,因此被国外媒体指为“前青春期的天堂”。在这种创作环境下,可以说员工的创作能量四射,不断创作出完美的作品。

2.1.2 精益求精的创作团队

皮克斯对动画细节极为敏感,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力求完美。比如在《汽车总动员》(Cars)中,为了将大货柜车的车灯在夜晚所有的效果完美呈现,一个仅有10秒的镜头竟然耗时达五个月之久。而拿《海底总动员》来说,在故事的前期编剧过程中,导演会带领部门成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并且还在附近海洋中实地考察,观察海中生物的行为举止、光线色泽变化,先得到切身的海底体验,再编排后续的剧情故事。正是出于这种严谨的职业精神与职业热情,才造就了皮克斯的辉煌。

2.2 成功的关键:优秀的作品

2.2.1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皮克斯坚持创作属于自己的东西,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全球观影人为之叹服的魅力所在。皮克斯动画电影里的鱼、蚂蚁、玩具、汽车像人一样具有语言表达能力,具备丰富的感情。《海底总动员》不仅让观众认识到了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鱼,更向观众展示了鱼的世界与感情,揭开了鱼类生活的神秘一面。

2.2.2 丰富的人文内涵

皮克斯动画诠释了亲情、爱情、友情……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理念,如《飞屋环游记》承载着一位老人对失去爱人的承诺与爱,爱的力量伴他克服探险道路上的各种艰辛,突围绝境、满怀希望,影片向观众传达出用心寻找就能发现生活的精彩,坚持希望就能获得最欣慰的收获的信念。

2.3 成功的保障:出色的发行

动画本身追求的就是清晰易懂、娱乐消遣,而皮克斯动画电影就很好地满足了这一点。此外,皮克斯在发行上也重视营销策略,皮克斯与迪士尼之间存在密切的合作关系,后者一直都是前者的发行方。而在2006年,两者的并购关系,更加固这种合作模式,成为资本与技术完美融合的典范。

3 结语

皮克斯无疑是继迪士尼后引领动画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动画公司,开拓了三维动画的发展空间,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动画公司之一,其取得的瞩目成绩是其他动画公司鲜能与之相媲美的,并对动画电影领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

摘要:皮克斯动画电影以其富有创造力的作品主题以及精致的画面效果赢得了艺术上与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对动画电影领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而在这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创作土壤、优秀的作品以及出色的发行的支持。因此,本文围绕这一主旨对皮克斯动画电影的创作形式语言与成功因素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皮克斯动画电影成功对我国动画产业的启示。

关键词:皮克斯,动画电影,创作形式,成功

参考文献

动画电影创作 篇9

每一次看这部电影都有不同的感动, 不同的领悟。每次看到电影的最后玛丽来到马克思家, 看到满墙的信那一幕, 都会深深触动人心, 最后听到“You are my best friend, you are my only friend”这一句的时候眼泪就会自然而然的流下来。《玛丽和马克思》就是这样一部直击人的心灵的电影。

本文所分析的导演手法主要包括导演想表达的主题, 影片使用的材料, 影片的叙事分析, 影片的色彩分析, 影片的音乐分析。

一、影片的主题

导演亚当艾略特说“所有角色都是不完美的, 因为我坚信, 所有人都是有瑕疵和缺陷的——只不过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把这些隐藏起来了。我的想法就是把这些缺陷展示出来, 并且为人们的不完美、不纯粹的东西鼓掌。”在电影《玛丽和马克思》中, 玛丽和马克思都不是完美的人, 玛丽是一个胖胖的有些孤独的脸上有着屎黄色胎记的澳大利亚女孩, 马克思则是一个住在纽约阴冷公寓的患有亚斯伯格症的44岁犹太人, 两人通过玛丽一次偶然发现电话黄页上的名字和地址, 成为笔友, 最后。导演亚当将角色的这些缺陷展现出来, 真实的让人觉得这些缺陷不是可怕的, 不是难以接近的。人人都有缺陷, 尤其是先天的缺陷是我们无法选择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怎么样让自己适应不完美的自己, 怎样从不完美中看到可爱之处, 真实快乐的生活。虽说结局不是happy ending, 但是每个人都能从影片传达的这样真实的感情中找到自己的感动。

二、黏土材料

《玛丽和马克思》是黏土动画。黏土动画是很常见的动画形式, 比较著名的黏土动画有《小鸡快跑》《酷狗宝贝》。导演亚当非常喜欢黏土动画, 还拍了其他黏土动画如《裸体哈维闯人生》。黏土动画制作非常困难, 从角色和道具场景都是黏土制作, 并且需要逐帧拍摄。黏土动画作品可以堪称是动画中的艺术品。因为黏土动画在前期制作过程中, 很大依靠手工制作, 决定了黏土动画具有淳朴、原始、色彩丰富、自然、立体的艺术特色。在CG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 导演亚当依然坚持选择黏土动画的形式, 这种精神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导演亚当说“我选择定格动画而不是CG的原因很简单。《玛丽和马克思》如果用CG来拍不仅成本更低, 而且可以加入更丰富的特效。但这种动画片总让人生疑, 因为所有人物都是一堆数字的产物。定格动画就不一样, 那一团团的橡皮泥会让你有种真实感。”确实黏土动画让人感觉更真实, 观众会觉得很亲切, 因为那些材料都如同儿时的玩具一样熟悉。黏土做的人物和场景的质感很独特, 是真实但是又不是追求绝对真实, 有许多抽象和夸张在里面, 既有戏剧性又有趣。

三、影片的叙事分析

影片的叙事基本上没有用到倒叙、插叙、闪回等等, 只是平静的讲叙。影片叙事主要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在澳大利亚的玛丽的线索, 一条是在纽约的马克思, 两条线索交替展现。两条线索本没有交集, 由于玛丽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 使两条线索连接起来。但是两条线索也有着内在的联系, 因为玛丽和马克思有很多相似之处。玛丽是个天真对很多事情有好奇心的孩子, 而马克思因为患有亚斯伯格症的关系, 他们都很少接触社会, 都有些孤独和自闭。他们都喜欢同一部动画片, 都有许多的问题, 都喜欢吃巧克力。从玛丽的一封信开始, 他们两个人各自平静的生活被打破, 两个人开始交流, 回答对方的问题。通信的时间久了, 玛丽也渐渐的长大, 开始过上幸福的生活, 生活又渐渐回到了平静的状态。当玛丽将马克思作为自己书中的病例研究对象时, 马克思很愤怒, 觉得被玛丽这个唯一的朋友欺骗和利用, 这种平静又被打破。当两个人各自从生与死的边缘经历过之后, 重新理解对方, 重新找到面对生活的勇气的时候, 生活又回到了平静。当玛丽终于背着孩子来到纽约马克思家的时候, 两条线索合二为一, 而此时马克思去世了, 在马克思生命的最后一刻, 眼睛还是望向玛丽的信, 心里还是想着唯一的朋友。

四、影片的色彩分析

《玛丽和马克思》中善于运用色彩。片中用灰色调代表纽约, 表现都市的压抑和沉闷。灰色穿插于黑白两色之间, 更有些暗抑的美, 淡淡的, 不比黑和白的纯粹, 却也不似黑和白的单一, 灰色不如白色纯洁, 不像黑色那么生硬, 而是有些单纯, 有些寂寞, 有些空灵, 灰色是善变的, 是最像人的颜色。灰色往往象征着阴天、乌云、灰心等。用棕色调代表澳大利亚, 以表现澳大利亚富饶的土地。棕色常被联想到泥土、简朴、自然。它给一种保守、可靠的感觉。在影片的一开始, 玛丽的世界是有色彩的, 是鲜艳的, 表现玛丽天真纯洁充满好奇的童心, 而马克思的世界则完全是黑灰色的, 城市是昏暗的黑色的, 黑色将光线全部吸收没有任何反射, 意味着坚定不移的否定姿态, 它否定白光, 否定鲜艳, 否定生命, 表现马克思单调的生活和他抑郁自闭的性格。在玛丽和马克思开始通信交流之后, 马克思的世界开始出现了彩色, 比如马克思头上的红色的毛绒球。红色是很引人注目的颜色, 象征着热烈、奔放、激情。尤其在黑白灰的背景衬托下, 那一点红特别耀眼, 象征马克思的生活因为玛丽的信的出现而有了希望。马克思每天都带着红色毛绒球, 代表玛丽这个好朋友在马克思心中很重要。在影片快到最后的时候, 这灰棕两种色调的对比更加明显, 在马克思的信中, 两个人相遇的场景里, 马克思的世界是灰色的, 而玛丽的世界是棕色的。

五、影片的音乐分析

非常喜欢这部影片的配乐, 非常吸引人, 无论是表达喜悦的还是忧伤的配乐都很有感染力。尤其喜欢片头那段音乐《perpetuum mobile (无穷动) 》“无穷动”是音乐体裁名称, 指以快速的音符演奏的器乐曲, 从头到尾贯穿急速节奏的一种音乐乐曲的名称。这段音乐非常欢快充满朝气。这段音乐在影片中反复重现, 可以算是玛丽的主题音乐。例如在27分26秒玛丽拿到马克思回信时, 这段音乐出现了;在56分05秒玛丽为马克思收集眼泪时, 这段音乐出现了;在62分09秒玛丽做完去胎记手术时, 这段音乐出现了;在85分03秒玛丽背着孩子去看马克思时, 这段音乐又一次出现了。每次这段音乐出现都是在玛丽对人生充满希望的时候, 充满快乐积极努力的时候。还有一首歌也在片中屡次出现, 就是《Que Sera Sera》。

六、结语

影片快到最后的时候, 马克思写给玛丽的一封信里面说:“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完美, 你不完美, 我也是。所有人都不是完美的, 即便是那些在我公寓外乱丢垃圾的人。小的时候我想变成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一个人, Bernard Hazelhof医生说, 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 那么我就要适应一个人生活, 只有椰子和我。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 我的缺点和其他一切。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 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我们必须适应它们。然而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 我很高兴选择了你。”是的, 我们都不是完美的, 但是应该像影片中导演亚当赋予角色的一样, 接受这个不完美的自己, 虽然人生有苦难, 但再怎样艰难都要一个人孤单且坚强的走下去。亚当·艾略特在影片中表现了自己对有生理或心理缺陷的人群的人文关怀, 使得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应该都会从中获得一些益处, 开始对自己生活反思, 让人以更加正确的人生观去生活。亚当·艾略特在《玛丽和马克思》中体现了自己对亲情、友情、爱情深刻的理解。

摘要:电影《玛丽和马克思》用粘土材料、简单的造型、比较单调的色调、富有情感的音乐讲述了一个关于孤独和友谊的故事。本文从影片的主题、影片所使用的材料、影片的叙事、色彩、音乐等角度分析导演的创作手法。

关键词:主题,粘土材料,叙事,色彩,音乐

参考文献

[1].亚当.艾略特:《玛丽和马克思》——导演自述

[2].《唯有宇宙和人类的孤独是永恒的_玛丽与马克思》gialli, 电影世界

[3].嵇小康.《亚当_艾略特_玛丽和马克思_泥浆色的笔友传说》.品.味taste.

[4].段冬艳.《简析澳大利亚导演亚当.艾略特的导演影像风格——以影片《玛丽与马克思》《裸身哈维闯人生》为例》电影评介.

动画电影创作 篇10

这部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兼具的影片从影片的角色塑造、剧情设计到氛围营造都有上佳的表现, 从上映伊始便得到了广泛地好评, 甚至被寄予争夺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厚望。影片的成功与作品的剧本创作是密不可分的。正是优秀的动画剧本为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分析这部动画片的剧本创作, 我们可以发现梦工厂动画甚至好莱坞动画剧本创作正悄然进行的改变。

一、角色塑造:类型化形象的突破与圆形人物的成立

角色塑造是一部动画片的基础, 它直接影响到全片的成败。在一部优秀的动画片中, 真正最能吸引观众的是那些风格独特、个性突出、表情生动的动画角色。一部好的动画片必定有好的角色塑造才能充分传达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是角色带领观众进入故事, 是角色的命运唤起观众的认同。很难想象一个丝毫不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动画造型所发生的故事会吸引人。“正是动画片强调角色塑造的特征, 使剧本中的‘故事’这个元素退居二线, 人物塑造则成为动画剧本创作的第一任务。”

早期以迪斯尼为代表的好莱坞动画片, 其角色塑造基本上都是类型化的创作模式。所谓类型化的人物, 一言以蔽之, 就是我们大致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个动画角色的主要性格。它是扁平的而非立体的。这样的角色塑造, 强调角色的概貌而不求其逼真。追求神似的雷同而达不到神行融合的个性差异, 注重角色的外在表现而未能挖掘其内心奥秘。早期的迪斯尼动画在进行角色塑造时,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特点, 是因为长期以来, 迪斯尼将它主要电影的受众定位为5到15岁的少年。由于受众的年龄和接受水平所限, 类型化的人物有利于观影者迅速抓住动画角色主要特点, 不至于因角色性格的繁复而在了影片和观众之间造成隔阂。

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动画电影市场需求的变化, 今天的动画电影已经不再是儿童的专利, 那些看着动画片长大的曾经的少年仍在延续观看动画电影的偏好, 动画电影在伴随着他们成长的同时, 也随之将自己的影响力拓展到了成人电影的领域。今天的动画电影既是孩子眼中的真实, 又是成人世界的童话。不同的年龄和文化层次的受众的加入, 对动画电影的角色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类型化的角色已经不能适应观众的审美需求。这促使动画电影人寻求创作模式上的改变。而作为好莱坞动画电影的后起之秀, 梦工厂动画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时代变化的信息。经过十余年的摸索与探寻, 梦工厂动画在刻意区别于迪斯尼的创作思路之外,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动画风格, 即“讽刺、恶搞、成人化的喜剧风格”。

以这部《穿靴子的猫》为例, 编剧们显然在有意识地借鉴成人电影中的人物塑造经验, 力图在靴猫这个主要角色的塑造上表现出其性格的多面性。影片的结束语说道:“这是一只猫变成英雄的传奇, 一个维护正义的法外之徒, 一个怜香惜玉的人, 一个伟大的爱人。”从这样的描述和定位中, 我们可以看出其人物塑造的两对相互矛盾而关联的因素。正义与邪恶, 平凡与伟大。

电影中的这只靴猫, 不再能用黑白分明的孩子似的逻辑给他贴上好人或坏人的标签, 它是逃亡的罪犯, 是流浪的剑客, 却怀抱着对尊严与荣誉的诉求, 对亲情与友情的渴望。它好像我们在黑帮电影中常常看到的游走于黑白之间的江湖人物, 虽然他们的行为不轨于法, 却以重情重义的豪侠行径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另一方面, 影片虽然着力将这只靴猫塑造成为一个传奇式的英雄, 但是它和以往的类型化的英雄形象却有着不同的艺术特质。类型化的角色塑造容易将人物的形象人为拔高, 就好比《三国演义》中战无不胜的“战神”关羽和料事如神的“智慧之神”诸葛亮。他们的“英武”和“智慧”固然让读者佩服, 但它们所能唤起的观众的审美心理是对偶像的崇敬, 人对神的情感是敬而远之的, 冰冷而缺乏亲切感。《穿靴子的猫》所要塑造的显然不是这样的万能偶像, 在影片的一开始, 编剧们便借靴猫的自述强调给观者, 这只是一只“寻找下一餐的卑微的猫”。编剧并不害怕在影片中暴露靴猫的某些缺点, 比如交友不慎, 失足逃亡等等, 这些缺点的描写是有深意存焉的。正是这些描写, 破除了偶像化的神性, 而增强了它亲切的人性, 由此赋予了角色以真实感和立体感, 使得它成为一个血肉丰满的圆形人物。

二、剧情设计:英雄的心灵救赎之旅

对动画电影而言, 角色塑造固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但如果没有好的剧情设计, 没有生动有趣或耐人寻思的故事, 也绝无可能成就一部生动、活泼、精彩的动画电影。

与非动画电影电影不同, 动画电影没有实拍的要求和限制, 所以它的剧情创作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想象空间。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进步, 可以说只要想得出, 就能做得出。这样的特性决定了动画电影是支持大胆剧作的。

但是, 在不拘泥于生活常理的剧情想象当中, 动画电影的剧情设计又并非毫不受限。对动画电影的剧情而言, 最重要的要求是应当“合情”。情感的流动和延续成为了推动整个剧情发展并最终征服观众的关键因素。只要情之所至, 即便是不合常理, 人们也是乐于接受的。

当我们以这样的眼光来分析《穿靴子的猫》, 我们就会从它那天马行空的叙事艺术背后, 发现其剧情设计的成功之处。这部动画电影的剧情设计虽然带有极大的时空跨度, 但基本上仍是沿用着悉德·菲尔德的“三幕剧结构”剧本创作模式。我们就以此入手, 来简要分析一下这部动画电影的剧情设计特点。

在整部电影当中, 编剧将推动剧情发展的因素设定为对尊严和荣誉的追求心理。这一点, 从影片对靴猫的角色塑造中最重要的道具即靴子的身上我们就可以窥见一二了:影片中, 编剧借着圣里卡多卫队长的口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 这双靴子, 是“曾经的荣誉的象征”。那么, 长期逃亡流浪却始终不肯脱下靴子的靴猫, 心中难以割舍的当然是追求荣誉的心理情结。

影片在第20分钟左右的时间植入第一个情节点, 即引出靴猫和矮蛋的恩怨, 将靴猫对魔豆的寻找与它的自我救赎以及友情的复合联系起来。靴猫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 救了圣里卡多卫队长的母亲, 于是他成为了镇子的英雄。人们送给他帽子和靴子, 更重要的是送给他被人尊重的尊严。于是靴猫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主动融入人们的规则体系中去, 他不再苟同于矮蛋的那种偷鸡摸狗的生活。作为靴猫的挚友, 矮蛋是一个充满了智慧和冒险精神的人, 它曾经给了靴猫一个关于魔豆的梦想, 它是如此的享受着靴猫对自己的崇拜。可是突然有一天, 它发现从前的朋友和跟班因为多了一双靴子而疏远了自己, 内心的失落和嫉妒使得它生出了陷害靴猫的想法, 于是聪明的矮蛋利用猫咪偷窃了镇上的银行, 恍然大悟的猫咪感到上当, 他生怕得来不易的尊严在一瞬间失去。当矮蛋跌落马车的时候, 猫咪没有伸手去救他。这引发了朋友之间的决裂。

当影片进行到60分钟的时候, 第二个情节点被植入了进去:矮蛋的阴谋被揭开了:他利用靴猫获得下金蛋的鹅, 然后再陷害他以达到复仇的目的。矮蛋复仇的对象甚至不仅仅是猫咪一个人, 他还要引来鹅妈妈摧毁整个镇子, 因为这个镇子对他是不公平的, 镇子上的人从来没有赋予过像给他的朋友靴猫那样的尊严感。事实上, 猫咪和蛋蛋最初的隔阂就来自于, 当靴猫获得了尊严的同时, 矮蛋并没有获得, 他不平不忿, 他有了挫败感和不安感。所以他才希望能把猫咪拉回到他自己的身边, 不惜欺骗猫咪, 不惜设计让猫咪失去英雄的、有尊严的地位。

在这个时候, 影片急转进入高潮, 金鹅妈妈终于赶来, 试图拯救它的孩子并摧毁整个镇子, 靴猫和醒悟的矮蛋终于再次携手为挽救他们的镇子而努力。断桥之上, 靴猫和矮蛋作出了它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靴猫在死亡的威胁面前, 没有再像从前一样放开朋友手中的绳子;矮蛋却为了成全朋友的情义, 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同时都完成了对自己灵魂的救赎。整部影片的剧情所表现的对荣誉和尊严的渴望, 体现出的是鲜明的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虽然这部影片极力地宣扬美国式的价值观念, 但它的说教显然不像某些中国动画那么直白。在《穿靴子的猫》当中, 故事性和趣味性是第一位的, 道理只是隐含在故事之中, 没有中国动画最后“我明白了这个道理”这样十足的说教意味。笔者的这一论断无意否定动画电影的教育性和陶冶情操的作用, 但正如姚文放在《当代审美文化批判》中指出的,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个性教育和发展教育在施教形式上也有其天然的长处, 它不是限制、训示和灌输, 而是引导、启发和劝诱, 它不是将某种预成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强加地人, 而是在价值体系的生成过程中贯彻一定的美学原则, 使人在精神的自我建构中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

三、戏剧氛围:以“舞”代“武”与暴力元素的消解

《穿靴子的猫》是一部典型的动作冒险类的动画电影。影片巧妙地糅合了西班牙歌舞风情与美国西部片的狂放不羁的元素, 使得影片呈现出多维度的审美效果, 但从深度模式上说, 这部影片的制作与美国西部片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它们都以善恶有报作为影片的最终结局, 都是以暴力与情爱作为影片的主要观赏动力, 都是在一个神话般的世界中塑造尽善尽美的英雄形象”。

将西部片的元素引入动画电影所带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 如何将这样一个略带沧桑与沉重的故事讲述的饶有兴致, 并将其中的暴力元素的负面冲击力降低, 而尽量突出其审美特质呢?编剧们在这一点上可谓煞费苦心。就以影片第13分钟的那段舞戏为例, 本来剧情是咪咪破坏了靴猫偷盗魔豆的好局, 害得靴猫恼羞成怒, 急于找咪咪复仇。就在靴猫举起拳头准备和咪咪大打出手的时候, 影片却突然在这里插入“周二之夜——比舞决斗”的神来之笔, 使得原本一场可能的血腥格斗被演成了一出充满西班牙风情的舞剧。而胜负最终决出也不是两只猫手里的剑, 而是靴猫不经意操起的一把吉他。用“吉他”替代了“剑”, 以“舞”替代了“武”, 《穿靴子的猫》在这里追求的正是暴力元素的消解, 使得西部片的元素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动画电影的视觉语言当中, 更能符合影片的类型定位和受众的心理需求。

结语

纵观《穿靴子的猫》这部动画电影的剧本创作, 从角色塑造到剧情设计以至于戏剧氛围的渲染, 在保持动画电影的类型特质的基础之上, 能够以开放的姿态吸收与整合其他类型电影元素, 使之成为丰富动画电影的艺术手段。由这部电影中体现出的剧本创作模式和创作特点, 其中的成功经验无疑可以为正在发展当中的中国动画电影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摘要:美国动画电影《穿靴子的猫》讲述了一个充满西班牙风情又兼具美国西部牛仔气质的英雄传奇。从角色塑造、剧情设计以及戏剧氛围的渲染方面进行分析, 影片的剧本创作都表现出了特异于传统动画电影的特点, 透露出动画电影发展的新趋势。其中的成功经验值得现今的中国动画电影借鉴和采纳。

关键词:穿靴子的猫,动画电影,剧本创作

参考文献

[1]赵熙:《谈迪斯尼经典动画电影的角色模式》, 《浙江工艺美术》, 2008 (3) , P45。

[2]郭晓丽:《梦工场动画崛起经验探析》,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2011 (6) , P88。

[3]转引自:王静:《中、美、日动画电影比较》, 《电视字幕》 (特技与动画) , 2005 (3) , P9。

动画的本质与动画创作者的素养 篇11

关键词:动画本质;动画特质;创作者素养

针对如何培养高水平、高素养动画人才这个问题,很多学者通过国内外动画课程的比较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的模式。也有动画业界人士提出来动画创作者应该具有思想、灵感、幽默感、想象力、表现力,这种思路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帮助教育者进行课程编排和取舍,但是没有从整体上进行动画教育设计,产生了似是而非、顾此失彼、照猫画虎的误区。本文结合动画的本质和特性对动画创作者提出新的素养要求。

1 动画的本质

动画的本质讨论的是动画是什么的问题,不是讨论动画的学科归属问题。动画的单词是“animation”,其词根是由拉丁语“anima”意思是“呼吸”、“灵魂”,它的动词“animate”具有赋予生命的含义。所以“animation”是运用逐格拍摄的方法让没有生命的木偶、木偶片、黏土动画像有生命一样动起来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学者还发现,“animation”是在17世纪出现在字典上的,起初是和巫术和魔术联系在一起的,赋予不动的事物以生命,使他们动起来。从这可以看出,“给予生命”和“使无生命事物动”是动画最早的意义。

从动画原始思维的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动画的原始含义中包含着“万物有灵论”的思想。万物有灵论的理论先是英国学者泰勒提出来的。泰勒用拉丁文“anima”来命名,因为那时候的人们相信灵魂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之中,所以万物有灵由此而来。[1]

万物有灵是指所有的事物都有生命和灵性。这种灵还具层次性,包括无生命事物的灵和低级生命的灵,如狐仙、蛇精、龟灵等,这些中国志怪小说里的形象虽然是小说作家虚构形成的,但也反映出我国民族自古以来万物有灵的思想意识。日本动画创作的繁盛也与万物有灵密切相关,在古代的日本对具有仙灵色彩的事物充满敬畏和恐惧并进行图腾崇拜,至今他们的生活中还保留着神灵众多的风俗意识。万物有灵存在于我、他、彼岸的世界中给我们提供想象和参照的空间,它可以是一种移情、交流的方式,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感知外物的心情。

动画的本质不能从字面意思来解释为动起来的绘画,绘画只是动画的一种表达手段,动画的本质是让无生命的事物动起来,赋予无生命事物生动、鲜活的生命。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灵”的内涵也随之变化。最初人们所谓的“灵”是灵异,是人们束手无策的,而本文探讨的“灵”是动画创作者构思出来的,是通过想象塑造出来的形象。由此可见,动画是先由创作者酝酿情感和构思形象,然后将“灵”转化成不同的角色并进行角色故事的构思。这些固定的程序也就是说“死”的东西完成以后,运用影像手段将“死”的动作衔接起来变成“活”的生命。

2 动画的特性

2.1 动画的虚拟性

动画片是动画创作者运用绘画、木偶、泥偶来塑造形象,通过摄像机对每一个具有生命逻辑的造型进行摆拍来制作完成的。动画片的画面是图片动作顺序的设定,每一张动作画面都是根据现实生活逻辑来设定的,具有人工设计的特点。虚拟性体现在动画创作的各个环节,根据创作者的想象来设计造型,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再生出千奇百态的动画形象,最大限度地让观众多对文学形象进行自由联想。

2.2 角色塑造的变形与复合

动画不仅要感知人类社会,还要感知人类社会以外的融合了人间情怀的奇妙世界。因此,动画故事的发生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让观众感到新奇进而产生联想的乐趣,给故事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可能性。动画形象虽是奇形怪状的,但是人物思维和情感具有人格化的特点,这样才能与观众进行内在的交流产生思想共鸣。角色塑造的变形首先使观众置身于新异和好奇感之中,当进入剧情之后便产生与角色共同感受命运的悲欢离合的情感,从而体验观看的快感。[2]

2.3 时空的奇异性与时空转换的灵活多变

电影的时空转变受拍摄条件的限制,与电影相比动画具有展示奇妙时空的优势。电影的时间转换需要以现实逻辑为前提,而动画的时空转换则表现出轻便自由、无拘无束、肆意奔放的特点。这些时空转换特点的展示是动画片夸张和变形在时空特性上的具体表现。

3 动画创作者的素养

3.1 童话的心灵

童话将人们置于一个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梦幻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放飞想象快乐地游戏,没有功利和理性逻辑的制约,这是童话的本质也是它的魅力所在。童话的就是“万物有灵”的体现。在童话世界里的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蘑菇可以帮我们遮风挡雨,叶子可以带我们在空中飞翔,现实中不可能有交流的蚂蚁、蜻蜓、兔子、老鼠都能成为并肩作战的好朋友。因此,动画创作者和动画片的导演以及动画设计人员要想创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必须放飞想象,具有童话的心灵,这样才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发现美,用动画作品表达美,从而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3.2 一定的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不仅让动画创作者具有诗意的心灵,还让他们真切地体验到动画片中人物的情感。文学素养还可与帮助以美术教育为背景的创作人员进行思维扩展,改善语言表达不足的状况。一个动画作品的观点和理念是否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体现出创作者文学素养的高低,动画角色的设定结合了时代背景和典型人物形象也体现了动画作品的文学性。如果动画创作者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文学积累就不能让观众对角色命运感同身受,达到情感共鸣。动画创作者应该积极汲取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素养,以此来理解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技巧创作出高水准的动画作品。[3]

3.3 影像想象力的放纵

动画电影是动画和电影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动画创作者不仅要进行绘画特点研究还要进行包括表演、摄影摄像、视听语言、影视导演和编剧剪辑等方面的电影训练。绘画能够捕捉现实生活中动静的瞬间,对事物整体进行关照和感悟,影像训练则可以帮助创作者更好表达事物的动态过程。一般来说,动画创作者应该具有捕捉流动空间镜像、流畅的影像叙述方式、自由变换看空间的视角、情绪节奏的提升与变化等基本素养。万物有灵要求动画创作人员要有多角度展示动画角色造型的能力、渲染影像元素捕捉意境塑造形象的能力,对人物动作进行变形夸张的能力。影像是从现实中截取经过夸张变幻后形成简约的意境。因此,动画的影像训练需要追求放纵想象力进行淋漓尽致的探索。

4 結语

很多动画专家提出以我国民族文化为基础,学习外国动画作品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支持才可以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动画作品。笔者认为动画创作者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盲目跟从外国的艺术创作形式,将会使中国的动画作品脱离中国实际,无根可寻,难以被中国观众消化。为此,本文结合动画的本质和特性对动画创作者提出新的素养要求,希望能够对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苗苗.近神远势——浅谈二维动画镜头的景别运用优势[J].大众文艺,2014(23).

[2] 胡美香.关于动漫设计师的职业能力分析[J].办公自动化,2011(24).

美国动画创作对中国动画的启示 篇12

一、美国影视动画制作成功的关键要素分析

影视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以其幽默性和娱乐性, 逐渐在电影市场升温。尤其是美国影视动画的制作, 一直占据国际动画的霸主地位, 特别是在人物塑造、角色造型设计、导演阐述这三个方面为其他各国的动画发展提供了很多优秀范本, 因此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其成功要素。

(一) 人物塑造

由童话改编的好莱坞电影《精灵鼠小弟》1999年在美国上映, 当时横扫全美电影市场, 而主人公——一只叫斯图尔特的小白鼠, 一夜之间成为炙手可热的小宠物。影片讲述了斯图尔特是一个孤儿院的孩子, 因被好心的利特一家领养, 来到这个温馨的大家庭的故事。观众虽惊讶于小白鼠的角色设定, 但却没有丝毫的违和感。小白鼠斯图尔特被带回家时遭到了哥哥乔治的嫌弃, 但他却用善良和真诚打动了乔治, 两人后来竟情同手足。另外, 斯图尔特的精神也感染了利特一家, 他们本是小白鼠物质生活的提供者, 却从他身上收获了更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电影《变形金刚》也同样在情节上将汽车和人类巧妙地联系、融合在一起, 使故事条理清晰且逻辑缜密。《变形金刚》采用逆向的手法, 一开始将人类摆在十分弱势的位置。在外星生物强势来袭的时候, 我们自以为的科技和军事都无足挂齿, 在巨大的汽车人脚下, 人类甚至如蝼蚁一般, 只能等待拯救。这击溃了人类对知识和技术力量的无限自信, 也传达出, 在浩瀚的宇宙中, 人类只是短暂、渺小的一员, 正如擎天柱所说:“他们是个年轻的种族, 还有很多要学。”影片中, 人类虽然弱势, 但拥有很多可贵的品质, 这也使得汽车人与其并肩作战, 为了人类存亡与邪恶殊死搏斗, 而人类也充分展现了其勇敢正直。“尽管来自不同的世界, 但像我们一样, 他们也不可貌相。”在这光怪陆离的想象背后, 我们可以发现, 这些动画角色本身被赋予了一种人格魅力并能够和人类完美互动。

(二) 角色造型设计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是影视动画里重要的元素之一, 一个惟妙惟肖的动画角色, 往往决定着影片的成败。2010年3月26日, 《爱丽丝梦游仙境》在中国内地上映, 连续三周位列票房榜首, 累计票房近两亿。在影片中, 导演蒂姆·波顿充分调动了他的奇思妙想:穿着礼服的兔子、吐着烟圈的蓝色毛毛虫以及会微笑的猫, 带人们走进了一个魔幻世界, 这正是美国动画形象的特点:幽默性和幻想性。在自由思想的引导下, 美国动画角色不惮运用生活中的任何素材加以夸张的表现, 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他们对动画角色“拟人化”造型的处理, 如兔子的打扮上, 礼服上竟还有小巧的领结, 给人一种异世界的新奇感, 对此不得不称赞导演的用心。难以想象, 在高大粗犷的美国人手里, 角色造型设计竟可如此细致入微。

(三) 导演阐述

由怀特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夏洛的网》真实地还原了怀特笔下的谷仓、田野、池塘等生活场景, 散发着浓厚的大自然气息, 很容易引人入胜。小女孩芙恩在爸爸的“魔掌”下救下了发育不良的小猪威尔伯, 并从此对它关怀备至, 甚至将其放进婴儿车里, 充分展现了童年期的孩子纯真的理想主义, 以及女孩天性里蕴藏的母性光辉。而蜘蛛夏洛则是善良宽厚的化身, 在对威尔伯许下承诺后, 一直奋不顾身地帮助它, 直至生命的终结。导演阐述了一个关于友谊和磨难的故事, 很好的启发了儿童, 也洗礼了成人的内心世界。《夏洛的网》更深刻地体现出怀特的生态主义。在这个小镇, 人类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背后, 是怀特对于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也是他对人类文明的忧思。影片之所以成功, 不仅源于一个奇幻的故事作为蓝本, 还因其导演阐述的哲理。怎样保护孩子内心的净土, 引导他们走进自然, 是对成人教育观的改变;怎样善待其他人, 真诚地与人交往并信守诺言, 是对孩子世界观的塑造;而其中阐明的生态主义, 更是对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呼吁和倡导。

二、中国影视动画制作的现状与不足

在中国, 也有一些优秀的影视动画作品, 比如周星驰导演的《长江七号》。在人物塑造上, 小狄和七仔的对手戏让人看到一个人类世界的小男孩和外星生物之间深厚的情谊, 真实并温暖, 因此在七仔舍身救小狄父亲的时候, 观众无不为之落泪。在角色造型设计上, 影片中七仔的形象曾红极一时, 这只憨态可掬的外星狗触动了所有人的萌点。七仔的形象在制作上可谓是精益求精, 毛发和身体的质感极强。笑的时候, 能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 愤怒的时候还能皱眉, 使整个动画造型变得活泼诙谐, 为中国的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树立了良好的范本。在导演阐述上, 导演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影片中, 周星驰反复教育儿子:“我们不去偷, 不去抢,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拿, 要努力读书, 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喜剧, 而被注入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遗憾的是, 08年以后中国再未制作出类似影片, 反而集中在一些中低成本的影视动画制作上, 总体来说还存在很多不足:

其一, 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说, 当下中国对电影中人物关系的处理还不够细致, 人物形象不够饱满。在美国经典电影中, 我们可以发现, 人物之间的互动是多向的, 并不仅仅局限于一种, 甚至正负两面的心理可以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出现。《变形金刚》里, 人类在无知的情况下, 伤害了守护者大黄蜂, 但他不计前嫌与人类并肩作战, 正是这样关系的演变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夏洛的网》中老鼠坦普顿则是一个集自私、贪婪、冷漠、善良、机智于一身的“圆形人物”, 角色显得真实有力。如何讲述复杂且微妙的人物关系以及塑造形象更饱满的人物, 是影片是否具有吸引力的一大关键。

其二, 中国动画的角色设计, 存在缺失自我特色的问题。在国外影视动画对我国狂轰乱炸的情况下, 中国影视动画大量受欧美以及日本的影响, 角色设计仿佛跳进了一个“怪圈”, 总能找到异国风情的影子, 而过去艺术成就极高的《小蝌蚪找妈妈》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创作风格, 现今几乎消失殆尽, 令人扼腕不已。另外, 我国角色造型不够生动细腻, 无法从角色的言行举止中窥探到其丰富的内心戏, 仅仅从外貌入手, 无论多可爱, 都失去了鲜活感和生命力。

其三, 无论是从电影的角度还是动画的角度, 中国影视动画的导演阐述都没有沉淀特有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 无法与中国观众产生共鸣。一部无法诉诸心声和情结的影片, 当然也就失去了感召力, 受众群随之变得狭窄。虽然国产电影无法像《变形金刚》一样打造声势浩大的动作场景, 但丢掉那些华丽的特效, 《变形金刚》本身也是一个凝聚美国精神的好故事。而反观国产动画《喜羊羊》, 就像《蓝精灵》的翻拍:灰太狼就像格格巫, 站在邪恶的一方, 而慢羊羊则像蓝爸爸, 带领着一群小蓝精灵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是国产影视动画的一大通病, 题材上的原创性不够, 价值观上的民族感不强。试问, 在制作和后期宣传力度都不够的基础上, 观众们怎么会选择肤浅浮夸的国产片呢?

三、国产影视动画的发展对策

其实, 《长江七号》是由哥伦比亚公司 (亚洲分公司) 和国产电影公司联合打造。很容易想到, 七仔的形象设计, 完全依靠国产动画行业是难以实现的。且《长江七号》的叙事手法也完全沿袭美国的套路:外星生物意外出现, 拯救了人类后, 仿佛完成了某种使命, 最后离去还给人类平静的生活, 七仔的形象是一种美国英雄主义的体现。因此, 想要看到原汁原味的优秀中国影视动画, 还有很多的功课要做。

其一, 国产影视动画若想在人物塑造上得到提升, 在宏观上, 要组织庞大而缜密的关系网, 将故事情节环环相扣, 在微观上, 则要反复推敲单个的人物形象以及情感的表达。一部好的电影并不是一个大的框架, 对于细节的表现力, 才是真正体现艺术成就的地方。

其二, 对于动画角色设计来说, 笔者认为创作者们切不可急攻近利, 盲目模仿。国外虽有大量经典角色造型值得借鉴, 但我们必须取长补短, 将时代感和民族性巧妙的融合, 凸显独特的审美特征, 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

其三,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中外动画电影的导演阐述也大相径庭。而在吸取外国影视动画的经验后, 中国在创作上仿佛拿到了一块敲门砖。现今影片题材应更多的挖掘中国历史或民间故事, 尽可能植根于本土文化, 只有表达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东西, 才能找到与观众心灵的契合点。

让人欣喜的是, 2014年出现了几部以中国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动画电影:《神笔马良》《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等。从故事到制作, 都有极强的“中国风”的味道, 且影片意识形态的表达多为邪不压正, 这也体现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民族信仰和精神追求。影片票房也算小有成绩, 阐明了一个真理:只有经典, 才历久弥香。

四、结语

尽管这十年来, 中国影视动画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但在技术力量和影片内涵上, 中国距离日本及欧美, 还有很大的落差。如何做出精致细腻的画面效果, 如何表达鞭辟入里的哲学意义, 都是当今中国动画乃至电影产业, 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只能说, 中国在此还像襁褓里的婴儿, 拥有极强的可塑性, 却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苏世昌.论中美动画角色造型的差异[J].芒种, 2013 (12) .

[2]李嵩.浅析中国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 2014 (9) .

[3]王雪.影视动画的表现手法与民族化发展的关系[J].电影文学, 2012 (7) .

[4]王芳, 杨东旭.挑战与机遇并存——从电影《变形金刚》看当今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J].大舞台, 2011 (10) .

上一篇:企业电力设施论文下一篇:实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