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动画电影艺术的(精选10篇)
民族动画电影艺术的 篇1
一、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的形成阐述
动画电影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风格其实是一个民族长期发展中的文化底蕴的积淀以及精神气质通过动画电影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审美趣味, 简而言之, 民族风格是动画电影发展创造的一种源泉,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在如今的动画市场当中, 欧美日韩的动画电影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这也引起了我们国家的高度重视。而对于我们国家的动画电影来说评价较高, 比较经典的便是90年代的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动画, 比如说《大闹天宫》《葫芦娃》《哪吒闹海》等, 都具有比较浓厚的民族元素。不仅如此就连欧美日韩动画电影中都会接见我们中国的民族传说, 比如说《木兰从军》《西游记》等。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动画电影的创造者也意识到了民族元素在动画电影中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的民族历史以及民族风格元素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等着我们去开采, 去挖掘, 并且我们的动画作品也可以在民族风格元素中找到更多的灵感, 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也走上了一条“探索民族风格”的动画电影创作道路上。
二、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的具体表现
1. 大多的都是民族故事改编而成
我们中国上下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这期间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 爱情故事还有各种打仗谋略、传奇人物等等, 所以可以借鉴的民族故事也是非常多的。民族故事是我们在上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是大众人民智慧的结晶以及中华民族人民勤劳、美好善良的体现。比如,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卧薪尝胆的故事等, 这些故事当中都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可以给人以启发, 给人以力量。
所以动画电影同样需要这样的一种精神, 因此就找到了历史民族中的各种民族故事, 来体现这种精神, 比如《花木兰》动画电影, 讲述了一代女将花木兰的传奇人生, 又向大众传扬了孝顺父母的精神, 还有《半夜鸡叫》的抗争故事, 长工们一起与地主周扒皮抗争的故事, 对地主阶级进行了讽刺, 歌颂了辛勤劳作的劳动人民。
不仅如此, 动画电影并不是历史写实, 所以在人物处理和制作方面以及故事的描述方面都会具有比较夸张的部分, 但是这种夸张会更加的凸显人物高大的形象, 更加的新引观众的注意力, 满足观众对于动画电影中人物的幻想, 再加上观众们对于故事的熟悉度, 所以就很容易对这种视觉上的震撼表示认同。
2. 与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相融合
绘画技术决定了动画电影的人物形象以及画面品质, 即使在电脑构图为主的今天也是不例外的。最经典的作品主要有《大闹天宫》《三个和尚》等几部作品, 这些动画电影中都受着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比如, 国产动画《哪吒闹海》中, 人物的形象则借鉴了山西的壁画和民间的年画, 让我们一眼看上去便十分的亲切, 有好感, 塑造出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人物形象, 堪称是中国动画电影方面的一大成就。
再比如, 现在热映的《大鱼海棠》, 其中的人物形象还是表现元素都比较的具有东方神韵, 许多都来源于神话故事当中, 经过改编和想象之后呈现在了观众面前。结合了山海经中的传统事物, 比如说“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 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在电影中小饰物的勾勒上也体现了很多的中国元素, 比如说化妆镜、香囊、绒线球、文玩核桃等。而在画面色彩方面则采用了水墨淡彩的方式进行勾勒, 运用了祥云。八卦图、仙鹤、中国红等民族元素。虽然这部电影的叙事和台词还略有瑕疵, 但是不可否认这部中国动画电影可以说是近十二年来的良心之作了。
再如, 《三个和尚》的动画电影, 整个作品的构图十分简单, 只有三个人物, 色彩清淡, 以空白衬底, 这种计白当黑的手法正是中国画的精髓, 以虚带实, 充分写意, 比较的具有意境, 也比较耐人寻味。
3. 与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的共生
说到中国元素, 民族特色, 那么戏曲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这是中国的民族传统艺术, 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融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 表现出强烈的叙事特征, 也广泛应于用中国动画电影之中,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说在人物形象的设计中参考戏曲中的脸谱艺术, 黑、白、红等脸谱都代表着一定的人物形象。再比如在动画电影中随着故事的推进, 故事的高潮以及故事中比较有起伏的画面中也会采用戏曲起到一个烘托气氛、渲染高潮等作用, 将动画电影与中国戏曲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三、应该如何解决目前动画电影中存在的问题
1. 研究内容过于浅显
现今我国在对待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动画电影研究上面太过浅显, 只是关注那些民族历史传说以及爱情故事, 具有民族风格的道具或者服饰上面, 却没有领悟其精髓。真正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电影最起码具备的是对于民族文化的价值内涵以及思想精髓的有效表达, 让观众们看完电影之后既能获得乐趣也能将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精神传递给大众。
2. 过多的注重了民族动画的制作技术
现今是互联网的时代, 人们也逐渐适应了高效率的生活节奏, 心也就变的越来越浮躁, 经不起时间的沉淀。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静不下心来去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中所包含的思想内涵与民族精神。
在这一方面大多数的动画创作者都比较过重的关注于动画的制作技术, 并且在如今日本美国动漫、动画电影盛行的当代市场, 国内的许多动画电影的创造者都想进行模仿, 并在其中分一杯羹, 可是很明显, 他们只学到了一些人物塑造方面的东西和对于视觉效果的模仿, 却没有塑造出具有独立个性的故事和角色, 难以吸引观众的眼球, 形似神不似, 更易引起观众的反感。
3. 不能将民族风格与动画艺术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目前的动画电影的创造者都意识到了民族风格特色对于动画电影的重要性, 所以也可能造成在动画电影中民族风格的表现多于动画故事本身, 本末倒置。比如, 我前面提到的《大鱼海棠》, 虽然说《大鱼海棠》的整体画面及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都无可挑剔, 但是它的民族风格元素太多, 比如海天一色, 风起云落, 星辰变幻、海棠花开等情景, 还有许许多多无处不见的精致考究的中国元素, 整体看上去更像是一幅幅惊艳绝伦的画卷, 而不是一部动画电影。比如说台词对白直白刻板生硬, 在叙事节奏以及人物心理刻画上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令人出戏。更有人说道若是出去了中国元素的动画的外皮, 这就是一出集三角关系、狗血恋情的略有些玛丽苏的故事, 这样的动画电影在短时间内可能还会在动画市场中引起一定的影响, 但是却禁受不住时间的考验。
这样的动画电影是过于重视民族风格元素的刻画, 而忽略了对于故事情节以及任务台词对白、心理刻画等方面的作用。
还有一种就是过多的重视动画而忽略了民族元素, 这样的动画电影有很多。比如说我国制作的关于动物的各种电影, 《喜羊羊和灰太狼》等, 虽然受到了国内大众的好评, 但是却不会出现第二种类型的电影引起这么大的的轰动。
所以要想吸引大众的注意力, 在国际动画电影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就必须具有我们中国的特色, 但是现如今我们国内还没有走到这一步。
4. 没有创新意识, 只想着“吃老本”。
现今总是会看到各种动画再翻拍, 《西游记》《木兰从军》等这些大众已经耳熟能详的动画偏偏要进行多次的翻拍, 却不会再去挖掘更多的新鲜的历史、民族风格的题材。甚至是直白的抄袭。举例说明我国的“原创”动漫《高铁侠》实则抄袭了日本动漫《铁胆火车侠》《高铁侠》与这部日本动漫相比较, 相似度极高, 唯一的区别就是将人物贴图的形象转换了一下。就连日本、美国都已经看出了中国历史、民族风格中存在的巨大市场, 虽然现如今中国的动画电影的创作者也已经意识到了, 但是却没有采取快速、准确的行动, 去创作出更加新颖、更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电影。
5. 意识到动画电影是属于全年龄人群的。
我们应该意识到动画电影已经不光属于低龄化儿童了, 要尽全力的打造出全龄化的动画电影, 这一点美国做的非常的好, 比如说是《白雪公主》《灰姑娘》等在人物形象中有小孩感兴趣的动物角色, 还有成年人的角色;而在故事的设计编写方面既体现了邪恶与善良斗争的画面, 也有各个年龄段都感兴趣的元素。
而我们国内也应该改变这种国产动画即儿童艺术的观念, 让人们逐渐接受动画是属于全部人群的, 同时我们的电影创作方面也要有亮点, 不要过于低级与幼稚。
四、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发展前景
与国外的动画电影产业相对比, 我们国内的动画电影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设计甚至在销售等方面与国外都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这是我们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但是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我国政府十分支持动画电影产业的壮大和发展, 是动画电影发展的一大助力, 而且如今也开始兴办各种动漫影视基地、动画教研基地等工程, 加强了动画人才的教育培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只要我们的动画电影能够与民族风格实现完美的融合, 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以及台词对白包括表达的主题方面都有比较显著的进步, 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充满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电影一定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很大的位置, 为我国的动漫发展添砖加瓦。
摘要:现今的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 电视媒体, 网络报刊充实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而这些信息传播的渠道也成为了生活中我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动画电影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壮大的。而对于我国来说, 我国的动画电影已经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了, 而在21世纪的今天, 国家更加的注重动画电影市场了, 也为中国的动画电影市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一定的助力。而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具有我们民族浓郁特色与风格的动画电影了。在欧美、日本等各大动漫大国的打压之下, 坚守本心, 做出具有我们民族风格的动画电影是一种捷径, 一种打入国际动画电影市场的捷径, 因此, 今天我们就针对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和特色进行探讨, 充实民族风格, 重现中国动画电影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中国,动画电影,民族风格,探析
参考文献
[1]鞠天洋.浅谈民族风格在中国动漫电影中的表现形式[J].学术期刊美术教育研究, 2011 (3) .
[2]董立荣.从《大闹天宫》和《疯狂约会美丽都》看中法动画电影艺术风格的民族化[D].太原理工大学, 2014.
[3]胡燕.浅析中国动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J].岁月 (下半月) , 2011 (10) .
[4]李乔.论美国动画电影的特点与启示[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4 (11) .
[5]郭新宇.中国动画电影中的“浙江军团”印象——2014年浙产动画电影评析[J].视听纵横, 2015 (1)
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性研究 篇2
民族性的内涵
民族性就是指一个民族所特有的,共同的,可以很明显与其他民族相区分的根本特性。它可以体现在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之中,也能够通过一些具体的艺术作品、文化现象展现。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所特有的表现手法,将现实生活再现,或传达某种思想情感,从而使艺术作品的民族风格更加鲜明。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多民族文化特色的国家,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地貌,生活生产方式各异,因此也就造就了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例如水墨丹青、地方戏曲、剪纸艺术、布偶戏、皮影戏等。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源泉,他们试着从各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取材,学习、借鉴那些独一无二的风格,并最终完成了一件件东方特色鲜明的艺术精品。
从20世纪开始,中国的动画电影便开始向民族文化取材,一大批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动画片由此诞生,深受大家喜爱,并在国际动画片界广获赞誉,并在国际上获得多次奖项。由此可见,只有充满浓郁民族风格的动画作品,才能获得大家认可,才能在世界动画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动画作品中的民族性体现
1.创作题材的民族性
一部好的动画作品,首先故事内容要足够吸引人,因此在动画作品的民族性探索中,对于创作题材的选择便至关重要了。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国,也正因如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诞生了许多经典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这也就为中国动画的取材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几十年来,广大动画艺术家正是从这些优秀的、家喻户晓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大量的精华,才创作出许多部经典的动画作品,如下表:
动画名称题材来源时间
大闹天宫《西游记》1961、1964
铁扇公主《西游记》1941
小猫钓鱼童话故事1952
哪吒闹海《封神演义》1979
三个和尚民间寓言1980
天书奇缘《平妖传》1983
女娲补天神话故事1985
宝莲灯民间传说1999
这些堪称经典的动画作品,无一不选择与中国传统文化接轨。将已经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小说情节通过人物、场景的再塑造,再加上美术设计、音乐伴奏、动作描画、台词、摄影等多个方面的配合,将民族题材进行深度发掘和创新,使整部动画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从而符合中国人的口味,也得以在世界动画市场中杀出重围。
2.画面表现的民族性
中国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其中传统美术的涵盖面很广。因而,中国早期的动画作品多从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上寻找灵感,形成了一系列极具“中国学派”风格的动画片,蜚声国际。
(1)中国水墨画与动画作品结合
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代表,因作画过程中,仅仅使用墨这一种材料,而在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中国动画人从水墨画中汲取营养,继承了水墨画“虚实相生”、“气韵生动”的风格,使得塑造出来的动画形象不拘泥于外表的相似,且让整个动画场景充满意境之优美。
《小蝌蚪找妈妈》 是水墨动画片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一改“单线平涂”的动画片创作模式,完美的用水墨画的手法将齐白石先生笔下的青蛙、蝌蚪、鱼虾搬上荧幕,化静为动,栩栩如生,使民族艺术与动画作品融合的天衣无缝,一举拿下5座国际大奖。尝到甜头的中国动画大师们又相继创作出了《牧笛》、《山水情》等一系列水墨动画片,这种水墨的意境和诗意的虚实美,让中国动画开始在世界动画舞台上,初露锋芒。
(2)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与动画作品结合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中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手工者利用剪刀和纸进行创作,制造一种镂空的视觉感受。剪纸动画就是利用这项工艺技术,将剪纸作为动画角色造型的主要表现方式,并结合皮影戏中表演人物的经验,做成具有活动关节的纸偶,接着把分解动作逐帧拍摄下来,再制成动画。
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是《猪八戒吃西瓜》,诞生于1958年。整部作品采用了陕北剪纸的造型风格,以红、黄作为主色调,风格淳朴,极具民间乡土特色。其后,还有许多优秀的剪纸动画片,像《渔童》、《老鼠嫁女》、《人参娃娃》、《济公斗蟋蟀》等。这些剪纸动画片风格简洁、民族色彩感强、艺术价值高,在当时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3)中国年画与动画作品结合
年画是中国最传统的艺术形式,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古代民间的“门神画”,是我国民间生活、信仰、风俗习惯的反映,普及范围相当广。每逢过年的时候,老百姓就会将年画贴在墙上、门上、窗户上,以求来年平安顺利。因此,将动画作品融合年画来创作,定会深受百姓喜爱。
《哪吒闹海》就是一部将年画与动画杂糅在一起的作品。首先,哪吒的造型就是借鉴了传统年画中大头娃娃的模样,整个人物线条饱满圆润,头大身小,四肢粗壮。其次,整部动画片的场景布置,多采用对称的构图,与年画讲究完整、对称的风格一致。最后再来看一下配色,整部动画影片的色彩选用,尤其是哪吒服装的颜色:红、黄、绿、黑,充满了浓浓的年画味道。总之,这一切对于民间年画的借鉴,都拉近了它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产生亲切感。
(4)民间木偶类艺术与动画作品结合
木偶类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手工者用木料、布料、泥料等材料模拟各种人、物,再由专业艺人操纵木偶,进行演出。中国偶类动画片正是借鉴了这种工艺,把角色形象和场景立体化。拍摄时,将木偶的动作按照顺序分解,逐帧拍摄,再连续放映还原影像。
《阿凡提的故事》是中国偶类动画片的代表。无论是阿凡提形象的刻画,还是整部影片场景的描绘,都立体感较强,并给人十足的趣味性。虽说,布偶人阿凡提在动作上略显笨拙,但这也恰恰与他的聪明、机智形成反差,给人一种亲切的幽默感。像这类优秀的偶类动画的代表作品还有《神笔》、《曹冲称象》、《愚人买鞋》、《半夜鸡叫》等。
3.声音表现的民族性
动画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因此中国动画除了在内容选择,画面表现上彰显了很强民族特色之外,在动画声音的运用上也同样具有很强的民族性。
通常情况下,动画创作者会利用声音来渲染气氛,表达人物的性格,使音乐与画面巧妙结合,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我国早期的动画作品很多都利用到了戏曲的元素,比如《骄傲的将军》在结尾敌人攻来,将军仿徨无助的时候,就响起了琵琶古曲“十面埋伏”,让观众从视觉和听觉上同时感受到了激烈、紧张的氛围。另外,民族传统乐器也成了中国动画创作者争先使用的民间艺术元素。动画片《山水情》、《牧笛》就以传统器乐——笛子为主导,用笛声映衬出了江南美景的诗情画意。而动画片《大闹天宫》为了增添悲壮之感,烘托场面之大,使用了气势恢宏的打击乐器——编钟,让故事情节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升,使得民族气息更加浓郁。
总的来说,动画作品声音与画面的配合,扩展了空间意境,加强了动画作品的戏剧性和节奏感,更利于将观众带入其中。
4.传达精神的民族性
如果动画作品单单只是借鉴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题材,而并没有涉及到民族精神这个层面的话,那这肯定不是一部优秀的动画影片。“动画作品一般都塑造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通过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戏剧冲突来传达作品的主题,体现作品的思想,流露作品的情感。”
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讲述了蒙古小女孩,为了集体利益,冒着风雪抢救公社羊群的故事。在这过程当中,两个小女孩所传达出来的团结一致,正直善良,勇敢无私的精神,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这种对于传统精神的表达,从《女娲补天》、《宝莲灯》、《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一大批优秀的动画作品中,也都可以体会出来。
动画民族性的成功对于当代动画创作的启示
无疑,中国动画曾经辉煌过,那些借力传统民族文化,彰显民族性的动画作品很多都是成功的。不仅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就连在国际上也是获奖连连。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日、美动漫的冲击,中国动画作品逐渐败下阵来,差距越拉越远。当前中国动漫作品模仿痕迹严重,缺乏鲜明的民族特色,难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动漫文化,也就无法从世界动漫王国中凸现出来。那么,当代中国的动画作品到底应该如何发展呢?我们又可以从早期动画作品的成功当中吸取哪些经验呢?其实,答案很简单,走民族化道路。中国的动画作品,要想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就必须充满中国精神。
1.向传统民族文化取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数之不尽的民间故事传说都可以成为中国动画的内容来源。早期的动画作品,之所以可以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正是因为选取了那些常常被念叨的故事。陈酒入新瓶,在传统经典故事的基础上,摩擦出新的火花。这样做至少可以保证观众形成期待视野,在观看的同时也能产生共鸣,产生话题,形成更广的影响力。
2.将民族文化的表现手法融入动画作品中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源远流长,且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尽管现代技术的进步,已经不再拘泥于这几种表现手法,但回归传统,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才是中国动画应该展现给世界看的一面。从早期动画作品结合水墨画,剪纸艺术,年画等形式的大获成功,就能看出这一结合的重要性。
3.合理吸收外国元素
保持动画作品的民族性,并不意味着中国动画只能借鉴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也不意味着整部影片中只能出现中国符号、中国元素、中国精神。毕竟现在全球化步伐加快,各国之间无论在政治,经济,亦或是文化上的联系都越来越密切,这就要求我们用开放的眼光去看待动画创作,不能固步自封,关门自大。就像融入中国元素,却传达美国精神的《功夫熊猫》大获成功一样,我们的动画片也同样可以植入国外文化元素。当然这种融入的前提是要将国外元素依我们的理念进行设计安排,从而体现出中国的思想、中国的精神。
中国动画电影之所以能够在上世纪60年代取得成功,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走了民族化的道路。而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达,中国动画电影本应该更上一层楼的,可是,对于国外先进技术的过分模仿,使得当代动画作品逐渐丧失了民族灵魂,也因此失去了在国际动漫界的话语权。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这期间所孕育的文化宝藏应该更好的为我们所用。在向国外优秀动画作品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坚定不移的明确我们自己的动画风格,从民族文化中来挖掘资源、寻找灵感,将民族传统技法与现代高科技手法融合,确保动画作品既吸引观众,又具备鲜明的民族特色,从而在世界动漫舞台上大放光彩。
浅析动画电影的画面剪辑艺术 篇3
(一)动画电影定义
动画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采用绘画的形式塑造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的环境。传统意义中的动画电影是指采用技术控制的动态的画面。文章中分析的动画电影是只采用动画形式制作而成的电影,相比实景的电影,动画电影具有更加广泛的表达形式[1]。
(二)动画电影的特征
动画电影创作理念和思想与其他的电影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其中也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包括动画电影中采用的蒙太奇手法。
(三)概述动画剪辑
1. 动画剪辑定义。动画电影中的剪辑包括对整个故事的安排以及确定故事的演绎风格,采用转场处理各个镜头直接的联系,调整动画的节奏、时间、背景等。
2. 剪辑内容。动画剪辑主要通过对动画的分类筛选,对画面进行合理的运用。动画电影的剪辑需要考虑对画面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动画中人物的动作、造型、动画的背景以及表现手法进行缜密的安排。
3. 动画剪辑规律。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剪辑规律,画面剪接中存在合理的规律。
二、剪辑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一)动画电影镜头的拼接
1. 序列和并列镜头拼接。动画电影是由一个个的镜头拼接而成的,镜头贯穿于整个作品。
2. 镜头的动态连接。在动画电影的剪辑中,镜头之间应该采用动态的连接过程,这种过程通常被认为是用不同的角度或者景别来表现动作。
(二)剪辑在蒙太奇手法中的应用
表现型的蒙太奇通常在内容或者形式上采取对列的表现形式,将人物或者景物进行对列,增强动画电影的艺术感染力。
(三)剪辑在电影动画中的长镜头和节奏体现
剪辑需要控制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对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联系和协调。剪辑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处理节奏,表达故事的思想,抒发人物的感情。
三、剪辑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一)动画电影的分类
动画电影有着多种分类方法,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动画电影[2]。
根据动画电影的制作手法可以分为传统手工制作和电脑制作的动画;根据动画的空间视觉可以将动画电影分为普通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根据动画的播放时间来看可以分为顺序播放动画和交叉时间动画。除此之外,动画电影还有许多分类,针对不同的动画电影可以运用不同的剪辑方法。
(二)剪辑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1. 定格动画的剪辑手法。定格动画是指采用逐格拍摄的手法,将场景、角色进行逐张拍摄,最终形成完整的视频。目前的定格动画建立在三维技术中,通过立体的材料对人物和场景进行拍摄,与电脑制作相比更加生动真实。
2. 传统动画中的剪辑手法。传统的动画通常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二维动画,是逐帧的动画。传统动画的制作是指拍摄结束之后进行动画的剪辑制作。
四、不同类型的电影中的剪辑手法
(一)表达英雄人物的动画电影通过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的形象。
(二)梦幻类的动画电影在动画中占据重要的比例,通常将少年作为动画的主人公,且拥有奇特的经历,能够展现童真的美丽、人性的善良。
(三)动画电影中暴力电影的打斗场面较多,创作者通过将这种打斗的场面融入在影片中,结合影片的音乐和画面冲击力,能够充分地表达动画的打斗效果。这类动画通过音画结合,塑造出一个压抑、紧张的暴力场面。
(四)动画电影中的童话故事较为普遍,这类动画将童话故事作为创作的题材,结合创作者的思想要求,制作出幸福、温暖的画面。
浅谈动画艺术与电影的融合 篇4
[关键词] 动画艺术;电影形式;互动与体现
【中图分类号】 J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236-1
实际上动画的雏形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之前,只不过人们把它当作街头杂耍来看待,自身并不具有现在意义上的动画艺术的特征与内涵。当工业革命爆发,使科技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当时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尤其是光学镜头的发明以及摄影术的产生,使电影的诞生具备了技术和物质上的条件。而由摄影术的静态图像转变为电影的运动图像,除了技术的因素外,其灵感则完全源自动画的影像残留原理,这也是两者最初的契合点。
一、动画是“画”出来的电影
“动画是画出来的电影”,这是人们通常对动画这种独特艺术样式最浅显却又最形象的描述。但它却道出了动画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最重要的特征。“画”作为一种形式和手段,它不仅是动画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出发点,更是一部动画影片艺术风格的风向标,是动画的艺术品质得以保证的基本条件。就拿动画片来说,作为电影的一种常见样式,呈现于观众面前的每一个形象、每一个镜头以及每一个情节,无不是由一幅幅画出来的画面所构成的。组成这些画面的每一幅画稿就成为了动画作品艺术呈现的最基本的形式单位。它们不仅决定了动画初始的存在形式,也决定了动画在艺术或技术上的品质。
著名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在动画片《森林大帝》中,通过黑白素描和水彩的综合绘制手法,展现了森林被破坏的情景,从而揭示出了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被毁灭的反思。1888年,法国人爱米尔·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人们便可以在幕布上看到活动的影戏。《可怜的比埃洛》、《更衣室旁》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而投射在幕布上的这些图像,完全是由爱米尔·雷诺自己亲手一张张绘制而成的,这被认为是动画史上最早的动画片。然而这距离真正的电影和动画电影还相去甚远。直到德国动画家雷蒙德的作品《绳舞》的出现,才开始打破二维平面视觉的局限,扩展了立体空间的想象。他利用绘画中的点、线、面的构成意识,创作出单一而简洁的形式感。而加拿大动画家卡洛琳·里芙在其动画短片《俩姐妹》中,则注重将绘画技巧与电影语言相吻合,拙朴的造型和奔放随意的笔触、色调、光影,构成了该片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特色。由此可以看出绘画的元素在影片中分量,绘画作为动画创作和生产的主要特征和手段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动”是电影艺术的核心
动画是运动的艺术,是对时空中运动的画面描述。或者说是以画面的形式来描述运动的过程,动作赋予了它活力和意义。
尽管绘画作为动画的形式和手段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动画中的画面毕竟不能一直存在静态瞬间,它应是始终随着时间的流动而处在运动的状态。所以每一幅画稿,每一个形象的塑造,只能是构成动画运动和叙事风格的基本元素,犹如文学中的词汇一般。每一个造型元素,每一个画面必须融入那个完整的一场戏,以至整部戏中去。因此在动画中,当以画的形式和手段塑造角色,构造环境,渲染气氛时,必须最终让它们“动”起来。
对于“动”的理解,一个演员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表演上,集中在对“动”的真正意义的把握上。而动画中的“表演”,则是对动作的设计,需要设计师付出极大的努力,使他所画的平面的、虚拟的视觉形象,如同具有坚实而有重量感的人或物一样活动起来,并且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运动。要想要一个毫无生气的静物充满活力,就必须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考虑所要表现的东西。只有当你体会到翅膀飘逸的美妙,小鸟唧喳的动听时,才能创作出惟妙惟肖的形象。这是动画设计或动画表现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尤其现代三维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使二维转向三维越来越容易,也越来越逼真。更多创新的三维设计软件使动画影片中的绘画元素变得活灵活现,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优秀动画影片蜂拥而出。单纯靠在电脑上绘制基本图形,然后进行设计处理的影片也依旧吸引着人们。如《阿凡达》、《变形金刚》系列等,可谓是大制作,这是真正使平面化的东西运动了起来,使动画元素与电影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动”作为动画的内容和目的,是动画之所以为动画的根本所在。因此人们研究“动”的原理、“动”的规律、“动”的技巧、 “动”的趣味等等,就构成了电影语言的重点和核心。
浅析中国动画民族艺术风格 篇5
关键词:中国动画,民族,艺术风格
一、动画的概念
动画包含了图形、色彩、声音, 是三维立体的形式, 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 是一门综合艺术。动画是通过把人和动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分段画成许多画幅, 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成一系列画面, 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 都是视觉原理。广义而言, 把平面的二维的语言形式, 经过技术的制作和处理, 变为立体的三维效果, 成为一种动画, “动画”的中文叫法应该说是源自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之后, 日本以用线条进行描绘的作品作品称为“动画”。
二、中国动画的发展
中国动画最早是起源于1926年拍摄的动画短片《大闹画室》, 但是那时的动画还是无声动画, 直到1957年, 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厂拉开了中国动画的发展建设的序幕, 也就是那时开始, 中国动画就已经开始注重动画中民族特色的建设。
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 中国动画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这时, 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已经开始成熟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 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中国第一部彩色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等等。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有很多, 包括中国第一步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 由于受到日本动漫和美国动画的冲击, 中国动画的发展逐渐缓慢起来。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还是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的。
三、中国动画的民族艺术风格
(一) 中国动画的戏曲风格
中国具有博大精深的艺术水准, 包括中国的古典戏曲, 就是我国的民族瑰宝, 被誉为“国粹”, 在中国的动画中就包含了中国古典戏曲的影子, 就如中国动画创作之初的《骄傲的将军》, 在整个动画片中, 主要就是以中国古典戏曲的脸谱来表现动画的内容, 这部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以中国古典戏曲为主题, 主要人物都采用了京剧的脸谱, 动画片中的将军就是一个大花脸, 除了人物外形具有民族特点外, 动画片中的人物动作和语言也透着中国的民族特点, 比如片中敲锣打鼓迎接凯旋的将军时就体现了浓浓的民族风格特点。这部动画片中蕴含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而且受到国际动画行业的好评, 它也奠定了中国动画民族特色的基础。为我国动画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二) 中国动画取材于民族故事
在中国动画的发展之初, 很多动画故事的题材都是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故事, 以及一些成语和谚语, 以这些为创作题材, 制作了一系列的中国动画, 比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等等, 都是让人们记忆犹新, 脍炙人口的动画作品, 这些动画作品中, 不仅仅是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故事, 更是能给予人们一些观后反思, 在这些动画片中, 不仅是将中国的传统民间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而且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比如《三个和尚》这部动画片就是具有强烈的、明显的教育意义, 它们具有了育人教人的特点。而《大闹天宫》和《哪咤闹海》也是广泛受到海内外的好评, 动画片将主人公都塑造成了机智、勇敢、顽强、嫉恶如仇的英雄形象, 与当时的国情正好想吻合。这也是中国动画民族特点的出彩之处。
正是由于中国动画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和成语谚语等, 所以, 中国动画的主题思想也是十分的民族化, 在中国动画中, 往往想要表达的都是, 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主人公都是爱好和平, 正直勇敢、顽强拼搏的性格特点, 这也符合了中国文化所要培养的民族文化精神。比如《三个和尚》中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了团结互助的精神品质, 从反面揭示了自私自利的危害。也就是中国的动画中很好的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三) 中国动画的水墨风格
中国的水墨画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水墨画的艺术形式一直是我国的引以为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水墨画的意境更是任何科学技术都不能取代的, 而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让全世界轰动, 让全世界的人民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了解到中国水墨画的精髓。随后制作的《山水情》更是不仅展现给大家的是水墨动画的美感和特点, 更是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 其与世无争的心性给予了人们新的认识和感受, 优美的画面和祥和的内容都让观看的人们折服, 这也称之为水墨动画中的佳作, 无论是在影片画面上, 还是在影片内容上, 无不将中国的民族风格完美的融入其中。
总结
动画行业一直在不断的发展, 也是为了满足现代人的高要求, 中国的动画也逐渐的将科学技术融入其中, 可可能关于过去的一些皮影动画、剪纸动画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 但是中国动画除了在画面效果上展现民族风格, 还能够载故事情节上将民族风格融入其中, 通过对中国动画的探索研究, 发现只有是真正的融入到动画内容之中的民族风格才是经久不衰的, 而现代人们也是越来越少的关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所以传统的中国动画还是不能完全被取代, 因为它不仅是动画片, 还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展现。要对其民族风格予以保留。
参考文献
[1]贾否, 路盛章.动画概论.北京广播学院.2002
[2]杨利民.中国动画民族特性的形成及审美内涵.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
[3]绕黎.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的探析.美与时代.2012
中国动画民族艺术精神探源 篇6
早在二十世纪前期, 万氏兄弟就凭借其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浓厚兴趣创造出了被认为是国内最早的动画影片, 尽管其用途是商业广告, 但影片已经初步具备了作为动画电影所应具备的技术条件, 并且在作品的审美样式和风格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作品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大量借鉴诸如皮影戏等传统艺术门类的典型元素, 可见作者当时在新技术和传统艺术的融合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建国以后, 中国动画行业在彰显民族特色的道路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也分别在二十世纪中期和后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民族动画艺术精品之作。典型做法是将中国传统水墨绘画艺术与现代动画相互结合, 无论是在表现媒介和方式上, 还是在对于传统民族艺术精神追求意境的审美理想上, 都实现了近乎完美的尝试, 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从《骄傲的将军》到《大闹天宫》, 再到《三个和尚》等等一系列经典动画作品向世界展现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貌, 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学派”。
二、民族艺术精神对中国动画的影响
首先, 丰富的古典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成为中国动画取之不尽的题材源泉。动画片《大闹天宫》就取材于古典文学作品《西游记》, 正是这部带有浪漫主义精神气质和丰富幻想色彩的文学作品给《大闹天宫》提供了丰满的故事内容、充沛的艺术灵感和足够的创作养分。其次, 传统艺术形象和图案也为中国动画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动画片《骄傲的将军》中运用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造型模式成功塑造了数量众多的故事人物形象, 其间既有工笔院体绘画风格的借鉴, 又有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人物形象处理方法的影响, 并以此形成了极富民族特色的绘画与装饰艺术风格。该作品在场景处理方面着重突出传统艺术对于意境的追求, 并且广泛吸收了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形式语言, 最终创造出了极富创新意识又饱含传统因素的动画风貌。在色彩运用方面该片采用了符合传统审美习惯的红色绿色及蓝色, 加上墨线的勾勒, 体现了传统人物绘画独有的造型手段, 也因此具备了明显的民族风貌。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阐述可以看出国内早期动画艺术的创作者们在吸收与借鉴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方面所作的努力, 他们不仅在传统古典文学作品中获取题材与内容的养分, 而且在表现媒介及手法上广泛运用富有深刻民族性的艺术形式。尽管这些艺术形式来自不同的传统艺术门类, 在表现语言和审美观念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但都源于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体系之中, 都根植于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 集中地体现了艺术发展的自律性特征以及传承与创造的辩证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作品中纷繁复杂的表现语言相互交融不但能够和谐共生, 而且能最大程度的激发人们对于传统艺术审美理想的深刻体悟, 进而获得极富民族艺术精神特质的审美满足。
三、中国动画传承民族艺术精神的必要性
谈及民族传统艺术精神似乎与现代动画创作相去甚远, 其实二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任何文化艺术产业的创作设计都离不开本民族传统的文化理念和审美风格,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传统文化精神及思想信仰, 最终都将幻化为艺术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 所以说传统艺术精神是一个民族国家精神力量的凝聚之本。纵观世界各国的动画艺术作品会发现其中无一例外都体现出各自民族精神的影响, 如日本动画所彰显出的细腻与严谨;美国动画所体现出的自由与活泼;德国动画所体现出的深刻与缜密;法国动画所体现出的幻想与创新。这些优秀的作品都将各自民族的艺术精神彰显的淋漓尽致、丰富多彩。美国、日韩和欧洲作为当今世界动画行业的三大成熟区域典型代表, 已经不仅仅是在突出和强化本国的民族性精神, 而是极其注重从民族性精神中汲取动画创作所需要的多方面给养, 以此作为动画创作的文化根本和持久动力。美国动画在娱乐形式和想象力方面远超其他国家, 其中也不乏经典的深刻严肃的题材作品;日韩动画在剧本结构和故事情节上成就非凡, 完整严谨和跌宕起伏成为其标志性的符号特征, 目的是引发观赏者对人生对理想的深刻思考, 某种程度上起到励志和鼓舞人心灵的作用;欧洲动画则更多的体现出理想化的艺术追求, 在表现形式的探索上独树一帜, 同时也将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与其说作品是在对民族性艺术精神的挖掘与表达, 不如说作品是民族艺术精神的自然流露和影响结果。这也是传承民族艺术精神的必要性所在。
中国动画创作自一九五零年起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几乎全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完成, 在完成了上百部动画片之后不仅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中国学派, 也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中国传统风格面貌的动画创作旗帜。但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由于外来因素的影响加之自身条件的限制, 国内的动画创作开始呈现出缓慢发展的态势甚至是一定程度的倒退, 虽然也推出了一系列作品, 但与之前相比明显缺少民族艺术精神因素,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可以说, 传承民族艺术精神彰显民族艺术特色是国内动画产业突出困境寻求发展的必经之路。科技的手段使得之前无法实现的视觉效果变成梦幻般的真实, 技术等同于艺术的错误理念也一直影响着动画创作的发展, 在动画的行业里似乎技术就意味着一切。但其实文化艺术的原创才是动画创作的内在动力和灵魂所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影响开始限制国内动画艺术的创作, 年轻人对于日韩和欧美文化的普遍认同又加剧了本已严重的传统文化精神缺失的状况。想要扭转这一局面就应该从理顺文化精神与商业观念的关系开始, 挖掘民族文化艺术精神从本土文化中寻找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商业文化的生态关系, 进而寻找当代人所能接受的审美和文化境界。
四、结语
中国动画创作的民族化问题给人们的启示已远远超越了动画产业自身的范畴, 假使不从文化传统的层面上去思考和研究中国动画的创作思路, 也就不会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动画所面临的困境。民族艺术精神是动画艺术创作的精神资源, 动画艺术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就是其自身的灵魂, 动画艺术就是通过富于民族特征的表现语言去传达灵魂的产生与发展。在表现形式与思想内容相互融合发展的过程中, 民族文化精神的融入使得动画艺术创作成为跨越国界的艺术形式。有待重振雄风的中国动画艺术, 必定要以民族文化艺术精神为核心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摘要:中国动画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近一个世纪以前, 并且在其发展初期产生过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 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但自从上世纪末国内动画行业受到国外动画的强烈冲击, 在发展态势和作品数量上都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动画行业作为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传统行业其发展态势和水准必将深刻影响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 因此探究今非昔比的深层次原因成为我们赶超国外行业的必经之路。本文试图以中国动画的民族艺术精神为切入点, 从分析国内动画中的民族特征入手, 总结出动画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根基在于其民族性。其现实意义就在于通过对中国动画民族艺术精神的探究和分析, 从中寻求中国动画重振往日雄风的方法和动力。
关键词:中国动画,民族精神,传承,革新
参考文献
[1]肖路编.国产动画电影传统美学特征及其文化探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2]李默, 马欣凡.动画剧本编写[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浅析中国卡通动画艺术的民族性 篇7
美国动画: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 其称得上的国家历史只有三百年不到, 最早生存在这个国家的是印第安土著人, 随着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殖民者的到来, 这些印第安人被剥夺土地受到破坏, 文明被欧洲文明所替代。之后, 拉丁美洲, 非洲, 亚洲等各地的移民都慢慢向这个国家聚拢, 使得美国成为包含了几乎全部全球个民族的综合性多民族移民国家。在美国动画中, 其民族性体现在了多个方面, 主要有基督教信仰的传递、自由民主价值观、个人英雄主义等一系列美国文化的体现。
日本动画:
日本是个民族较为单一的国家, 其主要民族为大和族。相对于美国, 日本的历史较为漫长, 19世纪以前, 其文明主要受中国汉唐文化的影响, 在服饰、艺术、文化等方面和中国文化有很大相似处, 19世纪中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 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大运动, 从生活习惯到文化到军事等全方位西化, 并开展了脱亚入欧的步伐。在日本的动画片中, 这种特性也体现的较为明显, 那就是一方面以传统旧日本历史为舞台, 表现旧文化如武士道文化) (《浪客剑心》、《火影忍者》) 很常见。另一方面以现实性题材, 科幻等题材的新文化也大放光彩, 日本动画的主要特点在于, 对于细节的表现力求完美, 人物的刻画细腻, 日本动画不像美国那么强调个人英雄主义, 但他很强调意志对人的巨大影响, 强调团队的力量之强大。
法国为首的欧洲动画:
欧洲在很多方面与美国动画有着相似处, 但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欧洲历史文化漫长, 传统民族文化对动画影像很大, 欧洲人对于艺术的理解有着自己深刻的见地, 对于艺术也有着强烈的追求, 在欧洲动画中, 我们可以发现其很注重画面的艺术表现力, 其欧洲文化特色明显, 除了和美国同样的个人价值理念重视外, 还有着随处可见的浪漫主义文化体现。典型的欧洲民族性动画有:《国王与小鸟》、《青蛙的语言》、《凯尔经的秘密》等, 欧洲的民族性大放光彩。
2 中国动画的民族性思考
中国是个历史极为悠久的民族, 是四大文明之首,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也很长, 在中国动画中, 民族性也是非常明显的, 早期著名优秀的动画有《大闹天宫》、《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等, 这些动画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做了非常成功的尝试。然而, 当今的中国动画, 其在世界上影响力却已大不如前, 这是因为中国动画长期与市场脱钩, 动画制作没有考虑市场的需求, 因此曾今一度没有跟得上市场的步伐, 老态龙钟观念陈旧, 在接触市场的最初阶段, 中国动画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一方面老观念跟不上新形势, 动画中体现的一些观点和想法还停留在以前, 没有考虑新时代同期儿童的心理状态, 说教式的动画观众不接受;
另一方面, 制作者企图模仿日本美国动画, 却依猫画虎, 只注意到了国外动画表面的优点, 没有考虑中外文化的差别, 舍弃了传统文化的优势, 使得动画不伦不类不被认口, 也没有获得好评。之后随着一系列尝试的失败和成功, 中国动画开始慢慢成长, 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宝莲灯》、《风云决》、《喜羊羊与灰太狼》等一系列优秀动画逐渐诞生, 为中国动画挽回了尊严。
3 民族性影响的思考
民族性在动画制作中是相当重要的。
一方面, 动画是一门艺术, 是一国民族性和文化的体现, 在国际间,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军事的竞争, 也是文化的竞争, 而动画是一国文化输出环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是一国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因此不能轻视动画行业在国内的发展。从上世纪中开始, 日本, 美国动画就开始大量涌入中国, 并广受中国青少年的喜爱, 这些动画在满足青少年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 即使得我国青少年受到外族民族文化的长期影响, 而这些境外动画中, 不乏暴力色情的不良动画作品, 这些负面信息一方面腐蚀青少年的思想, 给他们带来一些负面的情绪;
另一方面国外动画作品如果垄断市场会降低青少年对于本民族的认同感。动画作品是青少年最为喜爱的艺术作品, 是其接触文化影响的重要方面, 大量国外动画作品为主的话, 那就会使得青少年喜爱国外动画, 喜爱国外动画中所表现的思想文化和民族文化、会让青少年产生对异种文化的依赖和认同, 反过来对于本民族文化会逐渐疏远, 会有不认同感, 这不是空穴来风, 也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青少年尤其是7~14岁这一阶段少年, 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理念, 判断能力薄弱, 很容易受影响, 我见过一些媚外的少年, 其谈吐价值观让人不可理喻, 问起形成, 居然是从动漫开始的, 这一点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 爱屋及乌, 越是喜爱的东西, 越容易对人产生影响, 大力发展中国民族动画, 刻不容缓。
4 发展民族性动画的注意点
4.1 发展民族性动画, 要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发掘题材。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是本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积累起来的社会观念、艺术文化、人性价值、社会道德等多种民族特有文化的积累和融合。从春秋到现代, 我们有着众多的历史题材可以发掘, 可以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无形无价的巨大财富, 而这笔财富, 却一度被我们忽视, 我们片面地认为在动画中这些历史是陈旧的无价值的, 然而, 我们错了, 当我们家喻户晓的《花木兰》被美国人拍成动画片在全球上映时, 我们坐在自家的影院看着别人放映我们中国题材的动画, 我们再赞叹的同时也在反思, 为什么我们从没想过这是个好题材呢, 为什么我们的故事要给别人去拍?为什么我们一直没有注意到中国民族历史文化这笔巨大的财富?
4.2 发展民族动画必须融入新的观念, 新的思想, 新的语言。
中国民族历史题材的故事取自中国某一历史时期, 而该时期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和现今是有很大差别的, 如果我们完全照搬历史故事, 而不用心的思维去重组故事, 不用现代的流行语言区包装历史故事, 那么无疑, 这个历史故事是陈旧的。少年儿童的阅历不长, 对历史文化也缺乏了解, 而历史故事中的时代与我们现今的时代也是遥远的, 如果不用现代语言去解释, 那么故事是很难让少年儿童理解接受的, 如果不能接受, 影片也不能受到欢迎, 但如果因此否定历史题材动画, 也是很片面不公正的。用现代语言是指, 在讲述故事时, 要使用现代的流行语言, 流行的要素去包装故事, 将历史题材中的价值观用现代价值观去解释, 那么这个动画故事在保留民族性历史价值的同时, 也不再缺乏现代元素, 自然可以被接受。
结语
民族动画电影艺术的 篇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
艺术思维就是指在艺术创作活动中,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经过复杂的辩证关系构成的思维方式, 他们彼此渗透, 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了艺术思维。其中形象思维是主体, 起主要作用。
一、动画电影的艺术创作思维
动画从诞生伊始, 就成为了想象力之舟。《阿凡达》上映获得的成功之处, 除了影片中所创设的奇观以外, 更打动我们的是其深沉的人文关怀、深刻的现实观照和高远的理想情怀。动画电影的拍摄不受人物表演、道具、场景等的种种限制, 在表现想象力、创造力方面较之其他影视艺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动画电影的创作构思需要创作者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 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 融会了创作者本人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的一项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
二、电子游戏的艺术创作思维
电子游戏是一门新型艺术, 是一个新型产业, 也是一个艺术、技术的完美结合体。电子游戏最基本的艺术特点是参与, 即:游戏者与游戏内容、游戏进程、游戏中的其他角色组成一个整体。虽然说设计游戏都是围绕游戏者及其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的, 但它与所有艺术创作一样, 游戏的创作包括创作者对客观对象进行艺术的加工改造的创作心理过程。例如对游戏界面的设计包含了对比、协调、趣味性、韵律感等原则, 遵从画面中主体与背景的层次感和浏览的先后秩序。
三、电子游戏与动画电影艺术思维的互溶性
龙珠、魔兽、特种部队、阿童木等10部动漫游戏作品被改编成动画电影, 得到观众的热烈喜爱。由一部分著名的、拥有极高人气的动画片和游戏进行相互改编, 是对于经典作品的相互二次开发与再利用, 对于动画影视原创公司还是游戏制作公司, 都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无比的快乐与满足。可以说, 电子游戏对于当代动画电影来说无异于一把双刃剑, 电子游戏以其真切性、现场性、互动性、沉浸感显示出了较之传统动画电影的巨大优越性, 为其走出困境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动画电影为电子游戏的开发也提供了新的创作渠道。勿庸置疑, 电子游戏与电影的艺术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 创作题材
电子游戏为动画电影创造了新的题材、新的素材, 提供了新的手段、新的结构模式。
电子游戏中的虚拟世界中的生活与情感, 正是当代动画电影新的素材和表现对象。例如2011年4月上映的3D动画大片《里约大冒险》改编自手机游戏, 给玩家以全新的体验方式获得各种感受;又例如《洛克王国》是腾讯公司专门为儿童打造的一个在线绿色社区, 社区以魔法王国为主题, 小朋友可以在里面体验趣味小游戏, 学习丰富的百科知识, 还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玩耍。互助、欢乐、绿色是社区的主题。孩子们将化身为一个个小魔法师, 在王国里学习魔法、参加兴趣协会、拜访好友、和伙伴们一起做游戏。2011年10月上映的动画电影《洛克王国》的整个故事背景正是来源于《洛克王国》的游戏, 主创人员在其中加入了全新的人物, 影片的主角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四个不同性格的小洛克, 另外洛克王国的国王和大法师也都会在电影中有重要的戏份, 观众在大荧幕上一睹他们的风采。《洛克王国!圣龙骑士》是基于《洛克王国》游戏的魔法主题所带来的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动画精英团队的专业打造, 同时基于游戏所积蓄的庞大用户基础, 票房也表示十分乐观和自信。这种经过改编展现在人们视眼中的动画影片, 实际上已开启了一条将数字文化和虚拟世界中的情感生活的转化, 同时也成为了动画电影新的素材的艺术通道。
与此同时, 动画电影的播出也激活了新的电子游戏的诞生。例如, 国内最受欢迎的长篇历史题材动漫《秦时明月》, 已被改编成网页游戏。在这款游戏中, 玩家将回到2000多年前的秦王朝, 亲历华夏历史上首个帝国的兴衰;又如2011年6月发售了由3D动画片《汽车总动员2》对应PS3、XBOX360、Wii、NDS和PC平台的游戏。由此可知, 改进后的动画电影, 给予网络文化影响下的情感人生息息相关的电子游戏一股新的力量, 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二) 创作风格
电子游戏为动画电影提供了创造新技巧、新风格、新体裁的潜能, 使动画电影突破了传统的创作方式与风格。《仙剑奇侠传》网络游戏中, 强调游戏的独特气质, 更是以大量的玩家参与, 激发参与者情感的投入, 形成了独具创作风格的一款游戏作品, 而今, 动画电影汲取其体裁, 改良与加工后的《仙剑奇侠传》的动画电影, 旨在给大众直接参与拍摄的机会。为此, 该片的策划者先在网站上介绍影片的故事情节、拍摄计划、入选演员及其他相关背景资料, 边拍摄边在网上播放, 让网民参与拍摄全过程。
动画电影为电子游戏提供了制作新型游戏的切入点。如根据迪斯尼同名动画电影《豚鼠特工队》改编的电子游戏, 故事将追寻一群可爱而致命的豚鼠特工的足迹, 玩家将以它们的视角展开冒险, 从妄图将家用电器变成杀人工具的邪恶势力手中拯救世界, 体验不可思议的奇幻冒险之旅。游戏的主人公达尔文, 是一只拥有许多神奇小发明的豚鼠特工, 灵活运用它身上的各种武器和小道具, 是打败敌人、破解各种机关谜题的关键, 同时也是最大的乐趣所在。另外, 游戏中的敌人数量大大超过电影版, 让玩家可以充分体验战斗的乐趣……
(三) 创作特征
交互性是电子游戏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借助于数码技术、网络技术, 电子游戏创造了一种超真实的、高度互动的虚拟现实, 能使人们获得切身的情境感和沉浸感。电子游戏的交互性特点已直接融入到动画电影中。传统意义上的观众正在向玩家、用户、交互者转变, 他们不再以旁观者身份置身于动画电影的艺术情境之外, 而是以剧中人、当事人的身份直接进入动画电影世界
从《咏乐汇》看电视谈话节目的娱乐化元素
寇晓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南京210016)
摘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播的《实话实说》, 掀起了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浪潮。自此, 中国电视进入了一个众语喧哗的时代。随着娱乐化时代的来临, 电视谈话节目的模式与结构要素正发生着不可忽视的转变, 以适应大众和时代的需求。本文从中央电视台《咏乐汇》说起, 解析当下电视谈话节目中的娱乐化元素。
关键词:《咏乐汇》;电视谈话节目;娱乐化元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电视还是以宣传教育功能为主, 到了九十年代,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 电视的娱乐功能日益突出。而电视谈话节目的兼容性使得多种娱乐元素的综合运用成为可能, 让公众的娱乐收视心理能够得到满足。因此, 电视谈话节目的在娱乐化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 即是娱乐元素的增多, 在知识的名义下进行娱乐是当下最流行的谈话节目形式。
一、认识《咏乐汇》
《咏乐汇》是2008年11月1日CCTV2推出的一档脱口秀节目。是以主持人李咏邀请朋友做客吃饭为形式的一场闲谈, 这位嘉宾既可能是一位经济商业领域的风云人物, 可能是科技界的大腕, 也可能是文化体育界的名人, 还可能是电影明星。
在《咏乐汇》中, 主持人将为嘉宾提供菜品、茶点、酒水等, 其间, 配角演员将采用“真人VCR”的情景表演, 再现嘉宾人生中的精彩片段, 谈话以轻松幽默的方式 (如收卡爆料、虚拟情境表演等手法) 点击和放大嘉宾人生旅程中的转折点, 传达一种积极进取、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
二、《咏乐汇》中的娱乐化元素
(一) 有悖传统的情境
《咏乐汇》摒弃了传统电视谈话节目单纯对话聊天的形式, 将整个演播室布置成一个餐厅, 在这个餐厅中, 有大厨, 有小二, 主持人李咏是餐厅老板, 嘉宾是顾客, 主持人与嘉宾边吃边
中, 直接介入和参与动画电影情节的创造。由此观众本身的观赏期待、电影感知观念、艺术体验也必然在悄悄地发生改变。在交互动画电影电影中, 每一个参与者都既是导演、制片人, 又是演员和观赏者, 既可以创造自己的角色, 也可以创造这些角色活动的环境和世界, 还可以完全即兴地创造动画电影故事情境, 影响动画电影情节的演进速度和走向。由此, 传统观众的静观默察、潜心欣赏的膜拜式、仪式化的审美观赏心态也势必为参与性、展示性、平视世界人生的世俗性心态所取代。目前正在崭露头角的虚拟现实恰好是以触觉为中心的, 而影视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条件。在国外已经了利用紧身衣之类工具通过网络传导触觉的技术, 如果数码影视记录了与情节相关的触觉信息、观众又穿上紧身衣的话, 那么触觉动画电影也就会应运而生。
传统的音乐欣赏活动主要调动的是听众的听觉经验, 而戏剧观赏和动画电影观赏主要调动的是观众的视觉经验, 动画电影的优美画面, 令人赞叹不已的音响效果, 大大地超过了电子游戏, 电子游戏和数码技术则使多种传感技术将其开发并得到综合利用。由华特迪士尼动画制片厂制作的最新的电脑动画电影《闪电狗》塑造了明星狗Bolt的形象, Bolt讲述了一个电视明星狗从好莱坞到纽约不经意的发迹经历, 而Bolt也正是从那里开始了他跨越国家的冒险, 并开始了一场充满奇幻色彩的探险之旅。制作聊。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人习惯在饭桌上谈天论地, 边吃边聊。《咏乐汇》利用中国人独有的“饭桌文化”, 让嘉宾充分放松, 卸下面具, 畅谈心声。这也是电视谈话节目本土化的一大体现。
(二) 丰富多样的环节
有观点认为, 《咏乐汇》是对香港无线电视台谈话节目《志云饭局》的模仿。但细细看来, 《咏乐汇》较之《志云饭局》在环节设置上更为丰富。除了与《志云饭局》一样在饭桌上边吃边聊外, 《咏乐汇》还穿插了大厨与小二上菜期间的“真人VCR”, 再现嘉宾的某一段人生经历, 表演痕迹重, 娱乐性强。还有节目结束前, 与场内外观众互动的环节, 同样丰富了节目的形式。
李咏本人就将《咏乐汇》定位为一个“跨界”节目, 集娱乐表演、访谈、励志于一体的一个综合型电视谈话节目。
(三) 精心策划的道具
在《咏乐汇》中, 主持人为嘉宾提供的菜肴茶点是栏目不可或缺的道具。这些菜肴往往在节目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或对嘉宾的人生具有重要意义。换句话说, 这些菜肴茶点更像是一个象征, 一个隐喻。不一定好吃, 不一定名贵, 但一定是最有意义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 又是对嘉宾弥足珍贵的。《咏乐汇》就是在主持人请朋友 (即嘉宾) 吃饭的形式下, 以嘉宾经营人生的智慧为主线, 选择嘉宾、人生中最典型的故事, 这些故事既要在嘉宾人生中具有转折性意义, 同时又能最有效地折射出嘉宾在人生抉择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和经营智慧。
(四) 风格突出的主持人
《咏乐汇》是主持人个人风格极其明显的节目, 从栏目名称、宣传片和栏目标识上都可以看出。节目带有浓重的李氏幽
的Bolt电视游戏, 以电影中的Bolt为原型, 由迪斯尼家庭游戏互动开发工作室制作, 游戏设计了五个不同国家供Bolt和Penny旅行, 其中包括俄罗斯和意大利。在游戏中, 玩家将轮流扮演Bolt和Penny, 作为Bolt玩家拥有的超级武器包括激光, 超级狂吠 (能够从嘴中发出一个声波轰炸对手) , 而作为Penny玩家则可以利用隐形、黑客技能等。
结语
由此, 在动画电影和电子游戏的世界中, 信息的传输方式不再象传统动画电影那样呈发布一、传播一接受的线性状态, 而是呈现为发布一传播一接受的双向、可逆、交互的复杂状态。而这种状态也正是电子游戏创作中艺术思维所遵循的规律, 电子游戏的艺术创作思维为动画电影提供了素材、风格、感知觉、艺术观念等创作基础, 同时, 动画电影如一面镜子一般, 也为电子游戏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经验、新的艺术思维, 电影与电子的创作艺术思维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王传东、艾琳:《动画概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吕鸿燕、张骏:《动画大师的生平与作品》,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07.
浅谈中国动画中的民族艺术元素 篇9
随着当前国外动画的冲击,中国动画存在的问题在于缺乏民族性与思想性,一味的试图模仿美日等国的样子寻求中国动画的出路,这让中国动画严重失去了自己的民族身份。动画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动画企业缺乏原创,大多以承接外单加工维持运营,中国的动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回顾中国动画发展的历史,中国动画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取得過辉煌的成就,这也成就造就了那个时代独特的中国动画艺术美学风格,本文围绕“中国动画和中国民族艺术元素的联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试图从中国优秀的动画中整理和归纳出各种民族文化元素,并以民族元素在动画中如何运用和发展为线索,探索当代中国动画艺术实现民族化、本土化的途径。
关键词:中国动画;发展境况;民族元素;本土动画
中国的动画产业始于1922年,至今已发展了将近90年之久。从第一部的《大闹画室》到如今十分流行的《熊出没》,一部部生动有趣的动画被制作出来。在中国,一个新生命的成长过程中,总是离不开“动画”这个元素的滋润。中国的动画,尤其是早期的动画中,被注入了大量的民族艺术元素。在我们才刚刚学会走路刚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国产动画里的那水墨画画成的青蛙小蝌蚪,纸张剪出的捞月的猴子等动画人物形象就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纵观看过的大部分国产动画,大部分是根据一些寓言故事,名著等来编制而成。《猪八戒吃西瓜》这部经典的剪纸动画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中国在1985年制作的第一部剪纸动画。这部动画是以中国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为背景编制的一个小故事,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猪八戒独自吃西瓜后被悟空发现变成西瓜皮教训他的搞笑故事。原本就诙谐幽默的故事,注入了中国汉族最古老的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的元素,让人物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剪纸动画是借鉴皮影戏和民间剪纸等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美术电影样式。它以平面雕镂艺术作为人物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戏曲皮影戏装配关节以操纵任务活动的经验,制成平面关节的纸偶。环境空间则由绘制的纸片以及贴在玻璃上的前后景构成,玻璃板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以便分层布光。拍摄时,将纸偶平放在玻璃板上逐格拍摄。就这样,根据一大民间艺术元素创新出了一部全新风格的中国动画。在这以后,相继出世的《人参娃娃》、《渔童》、《十二生肖》、《水鹿》、《螳螂捕蝉》等动画,都注入了类似的元素。
所谓民间艺术,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项分类,冠以“民间”字样,领域很宽广,而且也不缺乏很多“绝活”,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上文提到的皮影戏和剪纸艺术必定属于民间艺术的一种,同样的水墨画也是。在1960年,领全世界都为之惊叹的水墨画动画横空出世。《小蝌蚪找妈妈》就是当时的代表作之一。中国的水墨画又被称作国画,是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来的画。《小蝌蚪找妈妈》这部动画就是以一个大池塘为背景讲述的一群刚出生的小蝌蚪在找自己的妈妈的过程中成长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和背景配合着水墨画的描绘甚是合适。水墨画本是表现具有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绘画,多爱以山水花卉为主题来描绘。这样的元素注入动画中,使原本的画面变得柔和有意境,并且动画中的蝌蚪本为黑,水本为白,很是符合水墨画的特点,其他的背景再用不同的墨色和墨调调试,使得两者的融合又创造了一篇新的天地。水墨画能体现我们国家几千年来对美的领悟,这些东西无需言说就可以直接指向我们的心灵,这种对美的感悟也通过这样的画面直接种在了我们的心上。
说道水墨画的元素,就不得不说一说中国动画中其他的绘画元素了。年画同样作为一种民族元素被注入到中国的动画中。由年画风格制作出的动画可谓是深受大家喜爱。其中《大闹天宫》可以说这类动画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动画业的一个里程碑了。同样是以《西游记》为背景讲述的故事,《大闹天宫》这部动画就比早期的《猪八戒吃西瓜》要成熟的多。活泼明朗的故事内容,色彩鲜艳的色调背景和年画的特点结合的十分紧密。人物形象较以前更加的丰满,故事内容也较以前更加的丰富。《大闹天宫》中,除了年画的画风,还加入了一些京剧的元素,如孙悟空的脸部就是运用了京剧的脸谱的形象制作的。并且动画的音乐等也加入了戏曲的元素风格,使整个动画更加立体和丰满。《大闹天宫》这部动画的制作全程没有用过电脑,全部都是由人手持一支笔画出来了。我想,这样的制作过程,除了叫人惊叹以外,更重要的也是反映了中国元素的一大特点—勤劳肯干。这绝对是中国动画制作人共同努力所换来的一大杰作。
通过皮影戏、剪纸、折纸制作的动画也好,注入水墨画、年画、装饰画元素制作的动画也好,这些早期的中国动画的画面都是简洁、明快、有浓郁抒情色彩和含蓄意境美的独特风格。而且大多的动画情节都采用中国文学管用的线性结构,线索单一清晰,情节简单,在任务造型上,塑造被肯定、歌颂的正面形象,并且忠实教育性,实属中国早期动画的一大特色。
早期的中国动画的音乐和人物形象通常是运用京剧元素来搭配着表现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大闹天宫》外,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那就要数《骄傲的将军》了。为了体现将军的性格特征,制作人用京剧的脸谱来刻画将军的面部的形象特征,给将军花了一个大花脸,给师爷画了一个二花脸。并且将形象特意描绘成一个魁梧,昂首挺胸,踱着方步的人,当人物形象出场的时候,同时也伴随着锣鼓的打击节拍,一步一顿,乃形象和京剧中霸王出场别无二样。除此之外,一些动画中的背景也极好的运用了民间艺术。民间总是喜欢用一些事物来作比方,而许多动画也将其运用到里面。比如牡丹花象征富贵;喜鹊梅花共同描绘的是“喜上眉梢”;莲花、鲶鱼共同描绘“连年有余”。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细节小画面,总是能给动画内容做到一个衔接,提示一些信息。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的动画业发展的也越来越好了,有了更大的进步。《天书奇谭》是82年制作的一部长篇动画,其人物生动,节奏明快,娱乐性强,充满喜剧的特点使得大受人们的喜爱。他是由古典神话小说《平妖传》改变而成的。故事内容的描述则是运用了戏剧叙事的结构,戏剧中的主人公蛋生是善的代表,而狐狸则是恶的代表。这样的形象来体现善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思想。此时的动画故事内容已经与早期的不同,这部动画的内容更加丰满,不再是单一的结构,动画中有一些偶然的事情发生,更加体现了趣味性。人物形象上还是运用了京剧的脸谱来设计,通过脸谱的造型就能明显的看出谁是善谁是恶,谁有贪念谁老奸巨猾,谁愚蠢谁聪明。同时背景也融入了民族的意境美和装饰美。青绿色的山,缭绕的仙云再加上年画壁画等特征,体现了若有若无的虚幻的感觉,这与内容相结合十分的恰当。配音上也将京腔和白话结合,更加突出人物的特点。这种种的民间艺术结合而成的杰作丝毫不逊于现代日系的动画。
中国动画中的民族艺术多的数不清,浅谈一下都叫人觉得回味无穷。不论是多么早期的中国动画作品,都可以堪称经典,因为他是民族艺术的一种体现,是可以传承下去的精神,不是中国人随随便便可以抛弃的东西,也不是现代动画界的作品能媲美的,他的存在时刻的提醒着我们,有些东西是我们不能忘掉的。(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薛峰《动画发展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8
[2]聂欣如《动画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2
民族动画电影艺术的 篇10
三维动画, 又称3D动画, 是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影视艺术。简单来说, 就是用电脑进行动画的设计与制作, 从而产生真实的立体场景与动画效果。与传统的二维动画相比, 它多了一个三维的深度空间, 并且通过模拟现实拍摄的手法, 透视效果极强, 全方位360度空间, 不受场景限制。三维动画艺术是一门影视艺术, 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有极大的震撼与感受。作为一个动画制作, 它涉及到造型、景别、场景、镜头语言、画面、灯光效果、色彩、摄影机角度、音响等多方面的模拟, 这就要求动画模拟所承载的内容是全方面的。
二、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史
动画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只有短短的几十年, 从20世纪初到现在。一直以来“美术电影”是中国电影动画的一个常见的名字, 在这几十年的生涯中, 许多富有艺术价值和民族特色的优秀的动画作品被相继创作问世, 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三个和尚》《铁扇公主》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代表中国传统特色的作品。从而把手绘、黏土、剪纸、皮影、折纸等多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展现给世人所见。获得极大的好评。在此期间, 主要以二维动画表现为主。由于那时不精通新的3D制作技术, 使中国动画电影在艺术创作方面临着极大的困惑。因此, 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应当在继承研究历史现状的基础上, 确定合适自己的独特审美趋向和发展思路。
三、三维动画电影的美学分析
1. 技艺美
技艺美是技术与艺术所结合的综合表现, 是美学的最高领域。它的首要前提是电脑操作技术与动画电影艺术的完美统一。我们从皮克斯三维动画中可以发现:在形态方面, 角色
Kegan Paul, 1984, 第7页。
(2) 转引自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 王耘.反启蒙:阿多诺否定美学的宗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3, 第31页。
(4) 分别见于Theodor W.Adorno, Aesthetic Theory[M].London:Routledge&Kegan Paul, 1984, 第68和71页。
(5) 阿多诺.美学理论[M].王柯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第268页。 (6) 栾栋.感性学发微[M].商务印书馆.1999, 第75页。
(7) 阿多诺.美学理论[M].王柯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第75页.
(8) 张军.阿多诺的“丑学”[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6月第22卷第3期, 第139页。
(9) 张银军.美学中的“丑学”:“丑书”的美学思想及影响[J].岱宗学刊.2007年第11卷第3期, 第59页。
(10) 《书法》杂志社编辑部编.美的沉思:美学篇[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第277页。
⑾刘东.西方的丑学:感性的多元取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第202页。
的造型和动作越来越趋于模拟现实和动画的流畅;在质感上, 各种仿生的毛发, 羽毛等质地也越来越趋于真实;在效果氛围的上, 粒子系统技术将气氛的烘托的亦真亦幻;在光效方面, 阴影、多重光源和动态模糊等效果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细腻。技术所能达到的这种虚拟的真实, 让热爱动画的受众不禁感叹于技术所创造的强烈的视觉冲击。
2. 三维动画的动态美
三维动画是一种空间的时间艺术, 美术绘画中的色彩、光线、构图等都是最好的体现。同时, 它又建立在计算机虚拟空间中, 因此无论是它的造型还是运动都可以用变换和夸张的手法设计和烘托情感。
3. 三维动画的意境美与精神美
动画人创造三维动画, 就是通过用虚拟的动态影像和夸张的叙事场景将人们的心绪和意识带入一种奇特的审美情景之中, 从而产生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精神意象。
四、总结
从当代动画技术发展情况来看, 电脑动画是现代科技的产物, 是最新、最流行的动画形式, 模拟能力强, 能够产生非常逼真的视觉效果, 但电脑动画不能够用来替代其他的动画种类。现代艺术的发展是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中国动画电影在艺术审美方面要想有突破, 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规律, 时常回顾历史, 同时也要紧跟世界发展的潮流。但要注意不能盲目跟风, 要发挥我国传统艺术的特点, 并结合前沿新技术, 创造出有我国特色的动画风格作品出来。只有将民族的艺术融入到现代动画电影中, 才能以特色见长, 创作出独特的, 有中国魅力的动画电影。
摘要:文章阐述并回顾了三维动画艺术的特征及其简短的发展历程, 从而分析了建立在现代计算机技术之上的三维动画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 提出了三维动画艺术具有的主要美学特点, 并对现代艺术的审美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动画电影,三维动画艺术,继承,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术电影创作, 1984年, 中国电影出版社.
[2]沈梦忱.浅谈三维动画技术[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民族动画电影艺术的】推荐阅读:
民族动画电影08-19
民族性动画艺术12-01
中国动画的民族化12-01
动画艺术与电影的融合05-22
中国动画与民族文化11-11
动画电影中的叙事主题09-03
动画专业教学动画电影11-04
动画片与动画电影01-09
动画艺术的美学特征06-23
动画艺术的语言表达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