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集体经济工作总结

2024-09-12

县集体经济工作总结(通用8篇)

县集体经济工作总结 篇1

县位于省东中部,踞市西北部,属东丘陵山区。全县总面积1426平方公里,其中低丘缓坡占41.8%,人口56.89万,辖7镇5乡3街道。全境“八山半水分半田”,年均降水量1391毫米,年均气温16.7℃,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充沛。近年来,县循环经济领域发展、规划引导、产业共生等一系列工作有效推进,区域开放、区域合作、区域平衡等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

一、循环经济发展

加强循环经济规划编制。县政府出了一系列规划,加强循环经济发展导向。制定《县循环经济发展纲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去年由市人民政府同意实施,同年5月通过县人大审议,批准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信息系统投入使用。针对县人地矛盾大、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多的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未来的发展中,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进行利用开发,《县低丘缓坡综合利用规划》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发布。在此规划基础上,规划10平方公里低丘缓坡连片区域,打造产业升级基地,当前该基地有望纳入全省低丘缓坡重点开发区块。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积极申报省发展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和市发展循环经济“551行动计划”。开展项目节能评估,凡不符合节能条件的项目一律不予立项。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拆除了一批破坏环境、占用耕地的小立窑。截止年底,全县拆除小立窑199门,每年可节约248亩土地和1.9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0多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万吨。新增新墙材生产投资总额3670万元,新增新墙材生产能力1.4亿万标块。 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1381吨标煤;万元GDP水资源消耗12.76吨;万元GDP建设用地占用量77.85平方米;工业“三废”治理率84.51%。

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年通过省级生态县考核验收,同年率先在全市通过“811”环境污染整治验收。年财政安排环境保护支出同比增长7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县石梁热电有限公司电锅炉改造工程计划淘汰435t/h中温中压链条锅炉,新上275t/h循环硫化床锅炉;淘汰112MW抽凝汽轮发电机组,新上112M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该项目已争取到新增中央投资补助790万元。坡塘化工区通过整治,省环保重点监测区已于摘帽。年与相比,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率达16.6%;二氧化硫削减率为34.5%,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计划。“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年完成60个整治村、10个污水处理单项实施村、3个市级全面小康建设;以“五整治一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村庄连片整治工作扎实推进。积极探索和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制定了《农村垃圾生态处理和长效保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全县105个村已开展农村垃圾生态化处理。年建设生态公益林10664亩,清水河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有效推进。

二、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差距日益缩小。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09元,增长12.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07元,增长14.1%,快于城镇居收入增长1.2个百分点。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保持着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更快的.势头。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大力发展来料加业务,积极开展省、市、县三级结对帮扶工作,努力实现289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全覆盖。推进科技下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加强农民农业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下山移民步伐加完,城区幸福花苑已完成四期安置,街头、坦头、平桥等乡镇安置点建设。年完成下山移民560户人。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事业,加快城乡社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扎实推进新农合工作。政策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住房保险工作深入开展。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年全县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2500万元,新增建筑面积24730平方米。实施“社保扩面攻坚工程”,完善“五费合征”制度。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总覆盖率为80.26%。年全县年末从业人员31.47万人,同比增长0.1%,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98万人,同比增长13.1%。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520个,帮助126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4%以内。因地制宜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坦头水厂建设,加快60个村的饮用水改造工程,年新增饮水受益人口7.1万人。投入资金4800万元,全面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继续扩大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使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路。

“南北协作”工程初具规模。南部有资金、技术等优势,北部有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长处。北部的、均居全省25个欠发达地区之列。年7月,市委作出实施南北协作工程决策,以拓展产业转移为主导,加快劳动力转移为根本,大力推进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人口转移三大转移工程,建立三大协作经济区,落实三项保障措施,并保证每年落实合作资金3亿元以上,合作项目30个以上。作为协作经济区之一,为承接“南北协作”工程的招商引资项目,专门在的北大门—白鹤镇划出600多亩土地,作为南北工程一期工程专用基地。目前该基地已初具规模,600多亩可用地已全部用完,二期工程的规划已完成。

三、明年工作思路

明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市政府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坚决完成节能降耗任务,推进我县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是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制管理。抓紧做好对乡镇和重点用能企业年度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考核准备工作,完善考核机制,制定更加规范合理的考核标准,促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最终落实。

二是加快能源监督和统计队伍建设。抓紧落实和调整能源监督和统计队伍,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完善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范围,及时准确地反应全县能源消耗情况,为节能降耗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是继续做好循环经济试点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指导正在实施清洁生产的强制性企业和高耗能企业通过设备、工艺改造、产品调整、管理提升等,从根本上解决能耗过高的问题。

四是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节能工作。组织力量对全县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情况进行督查。重点抓好商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机关事业单位公共机构节能。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项目审批能源评价前置制度,把好项目入口关;大力鼓励开发与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推广新墙体和绿色照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县集体经济工作总结 篇2

党的十八大做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基本方式。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 (国发[2013]5号) 把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行动, 通过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 , 打造城市发展的升级版。为落实这一任务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 创建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和创建目标

(一) 总体要求

按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 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 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区域特点, 实施大循环战略, 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 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普及绿色循环文化, 通过循环发展带动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 加快构建循环型社会, 提高城市 (县) 环境友好水平、资源节约效益和新型城镇化质量。

(二) 创建目标

到2015年, 选择100个左右城市 (区、县) 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 创建活动。创建城市 (县) 的循环型生产方式初步形成, 率先构建起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各主要品种废旧商品回收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市建筑、交通和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绿色化, 生产系统与社会生活系统的循环化程度明显提高, 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 形成浓厚的绿色循环文化氛围, 循环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循环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创建, 各创建城市 (县) 的资源产出水平提高幅度超出国家平均水平, 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优于上级政府分解指标。

二、主要任务

(一) 构建循环型生产方式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加大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农村节肥节药工作力度, 提高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林业“三剩物”利用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水平, 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加大园区循环化改造力度, 加强信息化管理, 扩大基础设施共享, 促进园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优化产业带、产业园区和基地的空间布局, 鼓励企业间、产业间建立物质流、资金流、产品链紧密结合的循环经济联合体, 促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间共生耦合, 形成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等节能环保产业。

(二) 形成循环型流通方式

科学规划流通业布局, 减少流通环节, 发展多式联运, 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仓储业利用效率和土地集约水平, 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公共配送体系, 优化城市配送网络, 扩大统一配送和共同配送规模。发展绿色流通业, 限制高耗能、高耗材产品流通, 鼓励绿色产品采购和销售。加强零售批发业节能环保改造, 倡导开展绿色服务。建立逆向物流体系, 形成网络完善、技术先进、分拣处理良好、管理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促进分散、难回收、价值低的再生资源回收。培育租赁业、旧货业发展。

(三) 推广普及绿色消费模式

提高全社会的节约意识, 培养公众节水、节纸、节能、节电、节粮的生活习惯, 反对铺张浪费。推广节能节水产品、绿色照明产品、再生产品、再制造产品、循环文化创意产品以及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加大限制过度包装、禁塑、淘汰白炽灯的力度, 完成城市限粘、县城禁实任务。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提高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 扩大绿色采购比例, 政府机构率先垂范。

(四) 推进城市建设的绿色化循环化

在城市改造和新区建设中充分体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完善功能分区,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优化、集成共享。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优先开发空闲、废弃、闲置土地, 加强存量土地再利用, 扩大城区公共绿化面积。新建城区和旧城改造同步建设再生水管网, 实现雨污分流。完善建成区道路衔接度, 发展公共交通, 提高道路的通行速度和便捷程度, 实施道路路灯节能改造。新建建筑严格落实绿色建筑标准, 大力推进已建公共建筑、居民住宅的建筑节能改造。发展分布式能源, 扩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范围。

(五) 健全社会层面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建设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开展餐厨废弃物、包装废弃物、园林废弃物等城市典型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深化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推动企业余能、余热在生活系统的循环利用, 扩大中水、城市生活污水等应用范围, 鼓励企业生产设施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废弃物, 有条件的城市要科学规划建设理念先进、技术领先、清洁高效的静脉产业基地。

(六) 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

加强循环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动员, 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制度, 搭建循环经济技术、市场、产品等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强化宣传, 建设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和绿色学校、社区, 在中小学教育中普及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创新政策机制, 基本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投资、财税、价格、金融信贷等激励政策, 建立起促进循环经济的环保监管、市场准入等“倒逼”机制。

(七) 探索转型发展模式

结合自身主体功能定位、区域经济特点和资源环境禀赋, 科学确定适应自身循环经济发展重点, 发挥区域优势, 突出地方特色, 总结凝炼一批可推广复制的城市 (县) 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 开展提高资源产出率自愿行动, 建成一批智能型社区、循环型城区、循环文化示范区以及美丽城镇、美好乡村, 以点带面, 积极探索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和措施, 切实发挥循环经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作用。

申报城市 (县) 可根据各自资源环境特点和循环经济发展基础, 提出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任务, 作为创建示范城市 (县) 的努力方向和重要着力点。

三、组织实施

(一) 申报主体

1.设区的市以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所辖的行政区可以开展示范城市创建, 县、县级市可以开展示范县创建。暂不接受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整体申请, 设区的市及下辖县 (市) 不能同时申报。

2.开展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资源产出率统计试点的城市 (县) 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申报。

(二) 申报条件

1.正式出台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行动计划或年度推进计划, 有明确的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协调机构或机制;

2.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清晰, 培育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或产业集聚区;

3.申请城市 (县) 属于国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中的城市 (县) 或国家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 实施了循环经济重点项目,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4.“十一五”期间的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 “十二五”以来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完成年度和进度目标任务;

5.近3年未发生过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三) 创建程序

1. 提出申请。

本着自愿的原则, 由城市 (县) 人民政府逐级向省级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提出创建申请, 经联合初审后确定推荐名单。

2. 编报方案。

被省级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推荐的城市 (县) 根据《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 创建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要求编制实施方案, 创建期限不少于3年且不超过5年。实施方案经各省级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后, 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环资司) 。

3. 评审公示。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各地报送的实施方案进行评审, 必要时进行实地调研与现场核查。对通过评审的城市 (县) 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无异议的, 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其实施方案, 并确定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 创建地区。

4. 开展创建。

各创建城市 (县) 按照批复的创建实施方案开展创建工作, 加快重点工程和项目实施。

5. 验收命名。

实施方案创建期满后2个月内, 创建城市 (县) 应当完成创建总结及自查报告并向省级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提出验收申报, 经审核通过后, 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申请, 并附省级部门的审核报告。提前完成创建目标且创建时间不少于3年的城市 (县) , 也可提出验收申请, 但应说明理由。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制定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 验收程序和标准, 组织专家进行评估验收。验收方式包括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核查、问卷调查、社会公示等。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城市 (县) , 将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区)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 (市) ”。验收不通过的, 给予不超过6个月的整改完善期, 到期仍不合格的, 撤销其创建资格。

6. 定期复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定期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 ”进行复查, 并进行不定期抽查, 复查或抽查不合格的, 限期整改, 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 撤消示范城市 (县) 称号。

四、完善政策措施

(一) 加强资金支持

示范城市 (县) 创建实施方案内的建设内容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或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条件的, 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

(二) 创新金融政策

积极落实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社会资本设立循环经济产业 (股权) 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积极支持创建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用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债券。优先组织开展项目收益债券等债券创新品种试点。优先将创建地区循环经济项目纳入银企合作范围。鼓励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结合实际为示范创建地区制定系统性融资方案,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循环经济领域。

(三) 政策先行先试

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创新性政策, 国家将在创建地区率先试点。支持循环经济领域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与创建地区开展深度合作。优先组织创建地区的循环经济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管理水平。各地要同步制订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 创建工作的具体办法, 明确相应的支持措施, 一些创新政策也要在创建城市 (县) 先行试点, 集中各类扶持鼓励政策, 发挥政策组合拳效用, 形成合力。

(四) 开展宣传表彰

国家将及时总结凝炼示范创建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采取媒体集中报道, 制作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资料、召开现场会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对示范创建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依法进行表彰。

县集体经济工作总结 篇3

一、领导重视,务求实效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为了加强对林改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好全县林改工作,确保林改工作取得实效,成立了各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林改,层层签订了林改工作责任状,明确了乡镇、村林改职责和工作任务,切实将林改工作抓实、抓紧、抓好。同时组建了县林改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业局,林业局集中全力积极投入林改工作,从各业务科室抽调了十一名素质高、懂业务的林业干部派驻到各个乡镇指导林改工作。县政府、县林业局、林改办等林改督导检查组经常深入到各乡镇进行检查指导,县委、县政府定期召开林改调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林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效地推动林改工作顺利开展。

为确保按时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县委、县政府要求乡镇一把手必须做到“五个亲自”,即:亲自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亲自主持会议研究各村(组)林改方案、亲自主持调度会议掌握林改进度、亲自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亲自到村组指导改革。同时,为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县委、县政府督察室和林改办赴各乡镇进行督导检查,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明确每10天为一个时间段把各乡镇需完成主体改革的任务落实到位。在资金安排上,多方筹措资金用于林改工作,除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外,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付了30万元的林改专项资金,林业局更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推进林改工作,仅2010年林业局投入到林改工作中的资金达90余万元,保证林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县、乡、村和各级相关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公开信、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林改的意义和方针政策。组织开展县、乡、村三级林改培训140期,培训人员5536人次,发放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林改政策问答2.3万份,张贴标语1800余条,宣传横幅60副,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林改信息50余条,营造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林改的良好氛围。

三、因地制宜,规范操作

为保证林改工作扎实推进,我们坚持因地制宜,规范操作的工作思路。在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搞统一模式,保证程序规范合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内容、程序、方法、结果五公开,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四、突出重点,齐抓共管

针对林改过程中出现的林权争议、历史等遗留问题,采取一村一策、一事一策、多部门共同协作等各种办法,化解林权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对此,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通知》,确保每个村、每个案件都有人包保、有人负责,不留死角。实行了联席会议制度,有针对性地研究林改矛盾纠纷调处对策和方法。建立了有效的考核体系,对因工作不到位而酿成事端的,追究各级领导的责任,确保林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五、让利于民,化解矛盾

因历史原因,长白县国有林与集体林、集体与集体、集体与个人之间林权纠纷数量大、情况复杂。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让利于民”的原则,县政府及时出台了相关处理意见,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协作,全力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两年来共接待群众信访、林改政策咨询470 余起,化解各类林权争议、纠纷365起,面积达4.7万亩。

六、严格要求,规范档案

林改档案是林改工作的重要文献,也是维护林地权利人合法权益、调处林权纠纷的重要依据。我们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群众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将全县林权档案建设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严格按照省林改档案要求规范档案管理,确保林改档案标准化、规范化。

七、强化措施,严格执法

为防止林改后发生滥砍滥伐、非法蚕食林地及毁林种植人参、农作物等违法行为,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了领导问责制。县纪检、监察、信访、公安等部门深入一线,严厉查处各类涉林违法违纪行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

县经济工作讲话 篇4

同志们:

县委决定召开这次全体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就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和党的建设进行具体安排。一会儿,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现在,我先就经济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去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简要回顾

**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扩投资、兴产业、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方针,按照“做强产业、做大城镇、做好民生、做优环境”的基本要求,凝心聚力,克难奋进,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经济社会朝着持续健康协调有序的方向稳步迈进。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1.3亿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2.3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378万元、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3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700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20%,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优化到13.2:62.7:24.1,为加快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坚持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战略,以引资和鼓励民间投资为抓手促进产业加快发展。以桑、畜、菜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不断壮大,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0个,2个园区被评为省级示范,2个被评为市级示范,农业喜获丰收,农产品供销两旺,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日益稳固。工业稳定增长,新培育规模企业5户,新建成投资企业7户,陕西华电**发电公司落户**,火电厂项目已经开工,新的一年将掀起建设高潮。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日益显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30%。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中坝大峡谷二期建成营业,并启动了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云雾山和后柳水乡整体开发进展顺利,以打造迷人夜景和提升服务业水平为重点的旅游县城创建又有新的喜人进展,已运营景区游客趋旺,接待人次突破200万大关,农家乐、宾馆、饭店生意持续火爆,消费增长明显,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旅游已成为县域最具魅力最能长效的一个支柱产业。

(二)城镇化步入快车道。县城的杨柳新区已完成三年规划目标,东延项目全面启动,新堰完成了征迁和项目前期,骨干项目陆续开工,建成了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天然气管网项目,配套了一批高标准的环卫设施,基本完成了亮化工程,编制了古街提升规划,启动了古街改造;修通了向阳大街延伸段,改造了杨柳大道,杨柳大桥建成通车。“三创”工作卓有成效,改造提升了县城公园,投资2200万元对县城规划区内实施了高标准高质量的绿化,城镇绿化被市政府表彰,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已通过省级评估,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推进有力。农村集镇设施进一步完善,规模进一步扩大。以移民搬迁为重点的新型社区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开工建设30个新型社区,吸引5252人进城入镇,城镇化率提高3.2%,达到37.4%。

(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建成通村公路27.7公里,县乡示范路38公里,通村示范路288公里,连户路280公里,改造了池迎路,修缮了石紫路,长阳**大桥正式开工,修建便民桥45座。新堰堤防已开工建设,后柳堤防完成前期,池河、两河流域治理全面启动,县城第二水厂建设进展顺利,小水电增效扩容稳步实施,建成防洪保安工程2处,高质量地完成了防汛非工程措施项目,防汛应急能力显著增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平方公里,解决了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绿化造林4.8万亩,投资**万元基本控制了松材线虫病,保护了森林资源。建设农村沼气池500个,农村垃圾厂300个,环保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新增水电装机540千瓦,投资2500万元,建设和改造配电台区41个、电网212公里,北区供电体制已理顺,电网改造在今年全面启动,将彻底解决北区供电能力不足问题。农村通讯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启动了“户户通”工程和农村调频广播工程,农村文化和信息设施水平有新提升。

(四)民生保障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民生领域投资7亿元,增长15%。落实了省上提出的教育投入要求,教育经费占总支出的26%。启动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新建改建学校5381平方米,新建幼儿园3所,实现了学前一年到高中的十三年免费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高考二本上线人数有新的增长。全面启动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两基”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中小学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在中省交流经验,职教中心创建国家示范校全面启动;不折不扣落实了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定向委培了4名贫困大学生免费上大学。三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基本完成,群众看病成本下降12%;新建农村片区卫生服务中心(室)30个,进一步夯实农村卫生工作基础,有效解决了看病难

问题;启动实施了贫困人口健康保障工程,对特困家庭发放了就医卡并实行医疗费全报销。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出台的“9号文件”,人口和计生工作目标全面实现。社会保障政策全部落实,新农合配套资金全部到位,参保率达到95%;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老龄补贴兑现到位,低保规范运行。开辟公益性岗位350个,安置复转军人34名,招录事业单

位工作人员78名,其中从农民中招录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名,促进了城乡居民平等就业;鼓励全民创业,发放创业贷款资金9440万元,扶持1150户有效创业,带动城镇新增就业1080人,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就业压力进一步缓解。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顺利,新开工各类保障房3136套,累计完工5479套,竣工交付使用3685套。大力实施“三个五”扶贫攻坚战略,全年减少贫困人口6500人,移民搬迁安置2341户8660人,5个扶贫重点村和14个中高山集中连片贫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产业支撑基本形成,“造血”功能显著增强,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增长955元,为历年最好。

(五)文化发展形势喜人。出台了建设文化强县的《意见》,配套了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鼓励文化产业发展、奖励文化发展有功单位、社团和人员等措施,使文化事业发展呈现空前重视、空前浓厚的景象。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了公益性服务机构,充实了人员,落实了财力保障措施。规划了影视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城市展览馆、红军纪念馆、杨柳体育馆、镇文化站和活动中心等一系列骨干项目,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建成,将给**人民提供基本的文化服务。围绕地域文化文物的保护挖掘,组织开展了鬼谷子文化研讨会,落实了汉剧保护传承阵地,出台了老艺人老学者享受政府津贴制度。围绕文旅结合和发展文化产业,布局了县城古街改造、杨柳陕南风情园、禹王宫广场、古戏楼以及后柳、熨斗古镇改造等项目。出台了优惠政策,从财税、用地、融资、奖补等方面鼓励发展文化产业,全年新增文化企业9户、文化社团8个,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532万元。围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开展了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正月十五焰火晚会、首届民歌大赛等各类赛事活动。扶持社团发展,调动社团积极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组织文化下乡活动,深入农村演出20场次,放映电影2595场次,有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围绕精神文明创建,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夏江波和赵明翠先进事迹家喻户晓,引领全县人民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公民素质和道德水平大幅提升。

(六)改革开放取得实效。坚持用创新思维和改革手段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创新融资机制,整合国有资产,设立城乡开发公司,融资5000余万元投资于县城公共项目;积极争取设立了首家民营贷款公司,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创新蚕桑产业发展模式,从理顺生产关系入手,建立了订单生产模式、最低保护价和企业风险基金制度,使企业和农户成为利益共同体,保护了农民利益,防范了企业风险,实现企业和农户双满意,使产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创新农村“三留守人员”管护机制,在深化留守儿童关爱管护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管护制度,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开展了试点工作。创新治安防控和警务运行机制,全面建立了警务科技信息化、警务运行一体化、警务服务社区化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创新信访机制,通过财力保障,实行免费打官司,引导大量的信访步入依法诉讼的法治渠道。创新以商招商方法,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全年引资26.2亿元,落地建设13个项目。高质量地完成了医疗卫生改革,卓有成效地推进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户籍改革,居住证制度已被广泛接受,为农民市民化铺平了道路。

(七)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分门别类出台了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体系,强化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精简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查处了一批干扰破坏重点项目建设的人和事,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建立和完善了政府联系群众、矛盾排查化解、社会治安防控、便民服务、农村“三留守人员”管护、扶贫帮困、社区治理、舆论引导八大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完善了社会治安技术防控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严厉打击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开展了安全生产“打非治违”活动和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下访约访接访和包案制度,坚持定期排查化解矛盾,着力化解信访积案,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发展的社会环境有了新的重大改善。

**年是最难、最累、最苦也是最欣慰的一年,全县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奋进铸辉煌,使县域经济发展在宏观经济疲软、维稳压力增大和融资难、征迁难、财政保障难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既保持了量的高速增长,又有质和效的显著提高,经济总体呈现基础趋稳、动力趋强、质量趋好的态势。尤其是以能源、丝绸服装、旅游、富硒食品等为主导的产业已成为持续拉动经济发展的长效产业;民间投资越来越活跃,投资结构有明显优化;消费持续趋旺,拉动经济增长效果已经显现;县域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持续性、协调性明显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务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客观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骨干项目少,产业层次低,经济持续增长和居民持续增收乏力是最大的不足;城乡差距大,贫困人口多,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是最大的难题;基础设施薄弱,支撑发展和防灾抗灾能力不强是最大的瓶颈;融资困难,财力紧张,债务包袱重是最大的制约;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协调难度增大,法治保障能力有限是最大的压力;少数干部责任心不强,创造性不够,自律意识差是最大的忧患。面对这些实际问题,我们应保持高度清醒,引起高度重视,以对**大局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更加扎实过硬的措施加以破解,力促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有序向前发展。

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工作

根据县委常委会议确定的“六个坚持”和“六大任务” 的要求(“六个坚持”:坚持循环发展,富民强县主题;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在稳增长中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内生动力;坚持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有机结合,量力而行,协调推进;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继续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外向度;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发展中的各类难题。“六大任务”:提升设施、壮大产业、扩大城镇、保障民生、深化改革、维护稳定),今年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达到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达到4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达到*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以上、达到*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达到8.2亿元,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6%以上、达到*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以上、达到7200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市定指标范围内,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

围绕上述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着力破解交通制约瓶颈,抓紧完成石云路、后合路、石紫路拓宽改造工程前期工作,确保开工建设,完成长阳**大桥主体工程,推进在建项目加快进度,确保饶峰至子午、迎丰至三官庙、石蒿路大沟桥至藕阳段改造、两河汶水河大桥和通村公路等项目全部建成投运。分清轻重缓急,有序推进农村示范路、产业路和连组连户路建设,继续建设农村便民桥,完善公路养管机制,加强运输市场监管,全面提升公路交通保障能力。抢抓水利大发展机遇,推进新堰堤防、东延堤防、后柳堤防、流域治理和杨柳水保科技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完成第二水源项目建设,确保年内供水,继续改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继续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严格河道管理和执法,规范河道开采秩序。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完成南区网改工程,全面启动北区网改工程,年内完成投资1000万元,切实提高电力服务能力;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和调频广播安装工程,扩大集镇和新型社区有线电视覆盖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强化用地审批和市场监管,有序推进土地整理、滑坡治理和占补平衡项目实施。继续抓好县城周边、**两岸、公路两边及旅游景区绿化工作,加强森林保护。积极争取项目扩大农村环卫设施建设,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和环保项目的实施,启动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深入推进生态村镇建设,扎实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及面源污染整治工作,引导形成清洁生产、清洁生活和清洁消费的行为习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良好的产业体系支撑,壮大产业体系是关乎全局和长远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坚持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突出“电力能源、丝绸服装、富硒食品、装备制造、生态旅游”五大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和工作帮扶力度,促进产业做大做强。

继续稳定农业生产,扩大桑、畜、菜、渔产业规模和效益,使其成为支撑农民增收的长效骨干产业。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烟、茶、果、药、菌等产业,多元培育农民收入增长点。继续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山林开发,推广池河明星循环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加强农业科技,引进良种良法,搞好示范推广工作。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引导合作社和农业大户与龙头企业签订原料生产合同,提升“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主导产业的扶持,完善科技信息服务机制,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调节好农产品市场供应,保持市场物价稳定。加强农林和渔业执法,保护好农业资源。全年粮食稳定在6.2万吨,蚕桑综合收入12亿元,生猪饲养量 60 万头,肉鸡 200 万只,设施蔬菜2000亩,水产4200吨,烤烟1万亩,农业产值增长9.6%。

毫不动摇落实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培育壮大电力能源、富硒食品、装备制造、丝绸服装四大工业体系。促进火电厂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年内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和设备采购,超前谋划火电循环产业项目,促进废物利用,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培育丰标牛肉、鬼谷腊肉、博硒杂粮三个富硒食品品牌,帮助企业扩大产能、建立基地和拓展市场,力争达到中省名优品牌。积极扶持水电设备、环保设备、奥邦锻造项目加快建设,保障好建设环境,协调好融资问题,使这几家企业尽快形成产能,以培育新的增长点。坚决落实丝绸企业风险基金制度,推动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丝绸服装产业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效率,把园区建成企业之家,再引进落户3-5家企业。加大规模企业培育的奖补力度,年内再培育3-5户规模企业。

扎实推进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全面落实《**县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工作方案》中确定的七大工程,叫响“秦巴水乡、**十美”品牌,努力把旅游业建成我县战略性支柱产业。实施景区景点提升工程,加快云雾山景区一期工程进度,启动**三峡景区开发建设,加快后柳水乡开发进程并启动后柳水乡国家AAA级景区创建;加快灵雀山佛教文化苑建设,完善燕翔洞AAAA级景区游乐设施;启动峡谷漂流项目,完成中坝大峡谷国家AAAA级景区验收工作;完成子午银滩一期,确保正常接待游客,同时启动子午银滩二期工程;继续抓好后柳永红、熨斗先联、城关上坝和红岩等旅游村建设,完成杨柳陕南风情园项目主体工程。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优化景区交通,完善标识体系,改善景区供水供电条件,治理**两岸卫生环境,建设新堰、后柳旅游码头,改造县城、后柳集镇房屋风貌。继续推进绿化亮化工程,改造景区道路周边民居。实施文化内涵提升工程,营造县域旅游文化氛围,增强景区文化内涵,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创新旅游文化活动。重点是营造好县境出入口、重要地段和节点的宣传文化氛围,建好县城老街、城市展览馆、杨柳风情园、鬼谷子广场、汉水文化墙、云雾山鬼谷子文化公园等骨干文化项目,尽快推出一台精品地方文艺节目。挖掘地域文化元素,丰富景区景点内的文化参与项目,开发更多体验性强、参与度高、留得住人的亲水游乐和乡村民俗风情项目,进一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和卖点。组织开展导游词编撰工作,出台统一有文化内涵的导游词,加快提升旅游的整体魅力。实施宾馆餐饮提升工程,扶持建设十大标准化示范化宾馆酒店、休闲山庄和夜市店,组织开发**美食,打造“**家常菜”、“**渔宴”和“**十美宴”等饮食品牌,鼓励发展富硒农家乐。组建**菜研究会,加强对餐饮服务业的指导和监管,尽快改变当前粗放经营模式,着力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和对外形象。实施宣传营销提升工程,瞄准关中、陕北及周边城市消费群,加强行政和行业交流,创新旅游推介活动,举办“后柳水乡渔家美食节”。印制旅游画册,制作视频广告进都市、进公园、进酒店、进市场、进广场、上电视、上公交、上杂志。统一外宣品设计,推出有内涵有特点高品质的对外宣传品,统一各级各类网站首页内容和宾馆酒店宣传内容,形成规范统一的宣传标识和形象用语。实施旅游商品提升工程,出台过硬政策鼓励旅游企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重点突出地方酒、丝织品、鬼谷腊肉、丰标牛肉、富硒杂粮、山野菜、**奇石、根艺盆景以及鬼谷子、鎏金蚕工艺品等,形成有一定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商品体系。加快启动东延旅游综合超市建设,为旅游商品展销搭建平台。实施服务管理提升工程,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建立高峰期旅游应急接待长效机制,提高县旅游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建立咨询服务和维权长效机制,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引导建立旅游行业协会,推进行业自律。通过实施旅游提档升级,确保全年接待游客25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同步推进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宾馆餐饮、现代金融、现代物业及社区养老、社区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全年培育10个限上商贸流通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2亿元。

(三)加快推进城镇体系建设

城镇化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和平台,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之路。城市经济是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服务型经济,是扩大内需、带动就业、培育消费增长点的主攻方向。扩大城镇化和做强城市经济的基础是扩大城镇体系。我们要继续按照“扩张规模、配套功能、兴业聚人、注重管理、体现特色”的城镇化思路和“12821”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加快推进城镇体系建设。继续做大县城龙头,加快推进东延、江南、杨柳片区开发建设,力促影视文化中心、城投大厦、禹王宫广场、桃园市场、城西物流市场、天然气配套管网和西关、中学巷棚户区开发项目早日建成。加快新堰片区路网、生态景观河堤、新堰行政办公区、限价房小区、移民搬迁小区、长安学校扩建、杨柳行政办公区、杨柳风情园、杨柳体育馆等一批项目的实施;加快明清古街改造工程进度,把古街建成独特的人文景点,把县城建得更有特色和内涵;继续推进“三创”工作,有计划地实施“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工程,加大力度改造脏乱差的背街小巷、住宅小区和集贸市场,进一步完善市政环卫设施,强化市容环境执法,把县城做精做靓,确保创国家园林县城和卫生县城获得成功;加快提升城市服务水平,突出旅游和宜居功能配套产业体系,采取措施稳定房地产市场,促进城市经济健康发展。

大力推进池河工业镇、后柳、熨斗、两河、云雾山特色旅游镇建设,统筹推进其它集镇发展,加大项目支持力度,改善集镇设施,扩大集镇规模,完善功能配套,使农村集镇的承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抓住移民搬迁机遇,建设20个土地集中、产业集约、居住聚集和集镇化管理的“三集一化”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农村变集镇,农民变市民,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推进100个新村庄建设,当年完成10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和51个县镇级新农村推进村建设任务,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全年落实5000农民进城入镇,提高城镇化率三个百分点。

(四)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以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安居和扶贫为重点,进一步增强财政实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约束,落实节约措施,严格审计监督,把更多的财力投放到民生领域,扎实有效地推进民生不断改善。

坚持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按照“抓普及、促均衡、提质量、强管理、重创新、出效益”的总体要求,提升教育质量效益,促进教育公平。在高中免费基础上,从今年起实施学前三年全免费,实现15年免费教育。要拿出过硬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全年新增项目投资5000万元用于校舍和幼儿园建设,着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力保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和“双高双普”顺利通过验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尽快提高教学质量。落实免费培训政策,加强职教中心能力建设,切实提升职业教育水平。高质量实施好营养改善计划,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确保校园安全有序。强化教师队伍管理,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平和育人本领。进一步完善教育领导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使教育始终走在全市前列。

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把化解债务、提升能力和规范管理做为重中之重,办强县级医疗机构。加强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片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和运行的监督管理,建立药品配送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和严格的行政监管责任追究制,确保及时有效地为农村群众提供医疗和用药服务。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做好医保、合疗和大病救助工作,建立特困人群大病就医预付金制度,不折不扣落实好特困群众医疗费全报销制度。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规范医疗市场服务,整体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水平。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行政执法和优质服务能力,创新流动人口服务机制,全面落实关爱妇女儿童和奖励扶助政策措施,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质量稳定。

扎实做好创业就业工作。坚持“创业带就业、政府促就业、社会帮就业”的原则,认真落实全民创业政策,兴起全民创业热潮,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强化政府引导和服务,统筹境内境外市场,拓展更多就业门路。发挥社会组织、企业家和能人大户的帮扶作用,帮助就业困难者有效就业。通过全民创业和扩大就业,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更加注重大学生、复转军人、失地农民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这些群体的有效就业。更加注重劳务维权和劳动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折不扣落实好社会保障扩面提标政策和农村“八类人员”、“五七工、家属工”、老龄人口的补助政策。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城乡居民医保(合疗)参保率分别达到97%和95%,同步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扩面。同时,搞好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完善低保对象评审办法,确保客观公正地把年人均收入低于2020元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畴,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关心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强化政府临时救助,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拓展和深化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管护工作,发挥好残联、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的作用,引导社会结对帮扶,形成扶弱济困的强大合力,让每个人都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进一步解决中低收入和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加大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和灾民建房工作力度,再建成300套1.5万平方米的廉租房,建成3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再改造农村危房 3000 户18万平方米,优先安排最急最需的家庭享受保障房,逐步缓解住房难问题。

务实推进扶贫开发。深入推进“三个五”扶贫战略,再完成1400户移民搬迁任务。落实县级主要领导包抓责任,集中精力抓好大王山、中坝、左溪和云雾山四个特困片区连片开发,再实施6个重点村建设。鼓励贫困家庭创业,全年安排1000万元创业贷款资金予以扶持。继续落实贫困大学生资助和委培政策,确保每个贫困学生都能圆大学梦。加强包抓帮扶工作,突出“谋路子、讲政策、送科技、给扶持”四个重点,做到“情况掌握到户、措施落实到户、政策扶持到户、成效显现到户”等四个到户,切实增强包抓帮扶工作实效,促进6000人脱贫。

(五)协调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全面落实《**县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影视文化活动中心、大剧院、数字化影院、杨柳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红军纪念馆和城市展览馆等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投资,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镇镇有文化活动中心的目标,以此加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发挥好公共文化单位的作用,抓好民间文化艺术节、社团大赛等活动的组织,建立文化下乡长效机制,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以多种渠道和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开展道德模范和十佳教师、民警、工人、创业户、医护人员、公务员等评选活动,培育**的典型和榜样,着力塑造“尚德、包容、求是、奋进、创新”的人文精神。全面落实《**县文化发展奖补办法》,鼓励社团及个人积极创作和参加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对新发展社团和获奖的团体及个人给予奖补,不折不扣执行好老学者老艺人的津补贴制度。全面落实《**县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促进杨柳陕南风情园、县城古街和鬼谷岭文化公园等文化产业项目建成营运,鼓励加快发展文化娱乐和水上休闲文化产业,着力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以文化产业的加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建立文化专家团队,鼓励文化高端人才落户**,加强现有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夯实文化工作责任,严格考核奖惩,促进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六)不断深化改革创新

要在全面完成中省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县域发展实际,加快破解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不断增强发展活力。选择有条件的镇,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房屋的确权发证工作,努力迈出农村产权改革的坚实步伐;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机制改革,按照“精简、便捷、廉价”的要求,减少审批事项,清理规范性文件,完善三级便民服务机制,营造宽松发展环境。继续推进融资体制创新,加快培育村镇银行和担保公司,鼓励各镇建立多元的融资机制。进一步创新农村警务和校园安保机制,提升农村治安防控能力;进一步创新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努力形成**模式;进一步创新社会中介组织的培育和管理机制,促进公民社会建设;进一步深化政府联系群众制度和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引导民众用理性、文明、法治的思维发展经济、维护权益和与人相处。进一步完善居住证制度,创新统计方法,完善政策体系,促进进城农民市民化;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办学办医和经营水电路气等公共产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公共社会事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村(社区)治理机制,创新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服务方式,提高村(社区)干部工资待遇,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七)依法维护社会稳定

保持社会稳定根本要靠法治,各级领导干部及公务人员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经济社会,增强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继续深化普法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学法守法意识;深化局长依法行政述职评议工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完善治安防控和严打整治机制,推进平安**建设;深化依法治访工作,促进信访向理性文明法治方向转化,严厉打击非法围堵、缠闹和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深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和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建设,依法“打非治违”,依法防灾减灾,确保生产安全;深化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处置长效机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探索行政执法和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与司法工作的有效衔接,建立行之有效的法治保障机制,促进法治**建设,以良好的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三、推动工作落实的主要措施

同志们,要做好以上工作,必须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狠抓年度目标任务落实。

一是狠抓项目这个关键。项目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坚定不移地向上争取项目、加强招商引资和推动项目建设。牢固树立“中省投资抓争取、市场投资抓招商、项目建设抓环境”的意识,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多跑省进京争取,多灵通信息招商,确保全年新上各类项目150个,实现总投资41亿元,以此拉动经济持续发展。继续创新推动项目建设的工作机制,抓好投资环境治理,以优化服务和严惩干扰破坏行为为重点,超常规、出重拳解决好投资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依法打击无理取闹和欺行霸市行为,给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努力把每一个项目都建成建好,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二是强化组织协调。继续完善重点工作领导小组体制,强化政府领导和部门局长责任,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重点针对融资难、征迁难和项目前期工作抓好协调指导,各级领导都要以敢于担当、善于作为、雷厉风行的精神推动工作。

三是进一步创新督查考核办法。强化督查考核权力,严格督查考核纪律,增强督查考核的公平性和实效性,运用好督查考核的结果,用科学的督查考核促进工作落实。

四是加大效能监察力度。要以敢动真的勇气,强化效能监察,严惩不作为乱作为者,淘汰平庸无能无为者,着力提高工作效率。

县经济工作会议讲话 篇5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xxx5年经济工作,安排部署xxx6年经济工作,动员全县上下凝聚力量、锐意进取,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高起点开局。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xxx5年工作回顾

(一)县域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一年来,面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认真贯彻市委“32字”工作导向,以“三个一百”为抓手,推进“三个方案”,实现了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预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2.89亿元,同比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1.24亿元,同比下降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3.4亿元,同比增长18%;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xxx万美元,同比增长35.5%;财政总收入达到2.32亿元,同比增长16.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6亿元,同比增长2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5亿元,同比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64元,同比增长8.3%;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26元,同比增长8.8%。9大指标中有6项实现大幅度提升。xxx5年全省119个县有87个县财政同比负增长,而我们取得了两位数强劲增长,取得了逆势飘红的喜人成绩,省考核办授予绛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争先晋位奖”,全省只有两个县获此殊荣。

(二)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确定的全县28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通航项目在经过艰苦繁复的协调和努力下,空域和机场在xxx5年11月15日获得解放军总参谋部最终核准,成为了低空领域开放以来华北地区首家获批的通航机场,并成功举办了通航产业园首飞暨空中旅游活动,在全省产生了广泛影响。目前,通航手续已进入民航和发改系统的审批程序,完成后即可全面施工。大唐安峪热电厂项目由于涉及的大唐、中信机电、晋煤都是中央企业或省属大型企业,协调难度很大,xxx5年在李省长、付建华副省长、市委王宇燕书记、市政府王清宪市长和县委、县政府的多次协调下,取得了很大进展。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安峪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冶金发电集群实施了总投资96.8亿元的11个集群项目。新能源大县建设实现高点起步,晋安通富家山风电、明迈特余热发电已开工,生物质能发电、天润风电已并网发电。重点企业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帮助恒天镁业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Q版挂牌上市。协调维之王公司获得贷款5000万元。为明迈特公司申请直供电交易5.79亿度,节约资金3184万元。积极引导帮助恒大、志信等炭黑企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招商引资效果显著。组织10支招商小分队共外出招商73次,对接企业、项目44家(个),达成合作意向11家,签约资金133.68亿元、到位资金36.05亿元。

(三)农业现代化稳步发展。编制完成了《绛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规划》(xxx5-2020)。xxx5年粮食总产量达1.88亿公斤,实现“五连增”。新增“一村一品”专业村和示范村10个。新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9家、家庭农场19个。“两个一亩”农业发展目标初步实现,连续三年实施了总投资6231.89万元的“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全县水浇地面积达到23.71万亩,初步实现农业人口“人均一亩水浇地”。全县山楂发展到10万亩,大樱桃1.8万亩,苗木5万亩,中药材5.5万亩,核桃2.7万亩,加上1万多亩的草莓、苹果、梨、杏等其它作物,基本实现“人均一亩经济林”。农村土地确权完成了131个村的测绘和图上作业,全年土地有序流转10.21万亩。落实各项涉农惠农政策资金9.79亿元。

(四)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实施了健康南路、和平路中段等一批市政工程。启动了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37.1%。投资3500万元,开工建设了卫庄至翼城一级公路翼城段。投资297万元,改建了大交桥。投资306.8万元,开工了南官庄桥。在境内主要公路沿沟、沿河路段加装波型护栏4570米。全面实施了完善提质工程、农民安居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和宜居示范工程。投入346.5万元,完成了故绛、横水2个乡镇10个村的涑水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建设。建成东吴村、郝家窑村、新庄村3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完成了100公里农村公路养护。63个村通过清洁乡村省级考核,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实施了绛北大峡谷二期建设,年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东华山滑雪场利用三个月左右时间,完成了规划设计,并投入运营,实现两个月游客接待量达6万余人次。修缮了太阴寺,完工了紫云寺上寺,启动了总投资4.8亿元的城西花园温泉地热景区一期建设。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樱桃采摘节和第四届消夏文化周。送戏、送电影下乡2792场。民俗舞蹈《红溜溜的灯》被报送国家文化部参加第17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群星奖”比赛,名列山西省舞蹈类第一名,并受邀作为央视xxx6年《农民春晚》的开场舞蹈,完成了现场录制,这是继绛县飞龙参加亚运会开幕式之后,我县的文艺作品再次登上国家级舞台。邀请央视科教频道在绛县录制了《消失的古倗国》、《赵城金藏》等四部纪录片及微电影。山水风光游、文物文化游、休闲农业游等全域旅游高起点、高质量起步,全年接待游客40.23万人次,同比增长17.13%。

(六)城乡生态化进一步提升。全年植树造林2.58万亩,新增园林村20个,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5.8%。涑水河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地下水位上升,出现井水自流现象,1000余亩湿地再现,部分河段实现春秋季清水复流。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关闭土小企业34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8家。申报节能项目21个,争取节能等专项资金1760万元。完成黄标车治理1342辆。淘汰燃煤小锅炉8个。全年县城二级以上良好天数为226天。

(七)民生改善实现较大突破。“五个一百万”专项扶持资金全部兑现。招聘中小学教师87名。新改扩建3所高标准幼儿园。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拨付3000万元配备教学设施设备,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全市有7个县通过了验收。抓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26%以内。新建了10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发放标准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工作再次进入全市一类行列。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农村五保对象实现全覆盖。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xxx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00户,完成“暖房子”工程170万平米。城镇新增就业446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5400人,劳动力培训7490人次。完成农村低收入农户冬季取暖用煤补贴发放工作。连续4年保持了工矿商贸领域安全生产“零事故”、“零死亡”。xxx5年确定的五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

同志们,xxx5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不利条件下,我们实现了逆势而上、滚石上坡、争先晋位的良好态势。“成如容易却艰辛”,这其中的努力超乎寻常,付出难以想象。这些成绩靠的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县干部群众的团结一心、奋发拼搏。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同志们一年来的`辛苦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欠发达”的基本县情仍未得到有效改变。经济总量小,区位偏,开放不足,发展不快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纵向比进步不小,横向比差距很大,需要我们立足未来,不负当下,继续奋斗。二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繁重。传统产业过剩,新兴产业弱小。焦油化工、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受总体产能过剩、市场环境低迷等因素影响,出现了限产停产甚至被淘汰的风险。而新兴接续产业尚处于培育成长阶段,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贡献作用还不明显,客观上造成我县经济结构依然脆弱。三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制约性因素还不少。突出表现在体制机制不顺、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约束趋紧,等等。必须下大气力认真解决以上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绛县扫除障碍。

二、xxx6年工作安排

xxx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起步之年。做好xxx6年的经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切实强化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廉洁和安全发展,全面落实市委“32字”工作导向和“三动三新”部署,按照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安排,深化抓项目、抓环境、抓作风“三抓”战略,努力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特色冶金基地、黄河金三角地区通用航空基地和区域旅游目的地,全面建设廉洁绛县、和谐绛县、实力绛县。

xxx6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财政总收入增长6.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另外,上级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要全面完成。

xxx6年要具体完成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着力推进“三个一百”

紧扣全市稳增长调结构“三个一百”安排部署,谋划发展我县项目建设的“三个一批”工作。要突出供给侧结构改革主题,破解过剩和短缺并存的供给结构矛盾,让生产要素再次流动起来,让资源从低效领域转移到高效领域,从过剩领域转移到有需求领域,精准谋划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帮扶一批重点企业解困。要从土地、用电、审批、融资等要素对企业予以帮助,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今年要重点帮扶明迈特、维之王等一批传统产业解困,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二是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瞄准国家省市应对经济新常态的一系列政策,从字里行间找项目、找资金,把这些政策转化为真金白银的现实生产力。重点推进安峪热电厂、明迈特70万吨镍铬铁合金、明勤光电LED灯、隆立康鹿业等一批项目尽快投产达效,使有质量、有效益的投资尽快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三是促进一批重点招商项目签约落地。充分发挥招商小分队作用,开展专业化、定向化、集群化招商。紧盯通航产业园、九鼎风电、新盛光伏、振兴制药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展招商引资,确保项目落地投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要特别抓好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建设。积极配合晋煤集团,争取总投资33.6亿元的安峪热电厂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加快总投资5亿元的横水新城项目建设步伐,努力打造我县小城镇样板;争取总投资30亿元的晋安通风电一期100MW年内并网发电;加紧实施总投资1.98亿元的绛北大峡谷旅游景区二期项目;确保明勤光电LED灯项目和隆立康鹿业xxx0吨鹿养生保健酒项目投产达效,星宇阳光城保障性住房项目完成300套任务。

(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主攻产业建设特色冶金和通用航空产业基地

有效提升产业园区集聚效应。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安峪工业园区要抓好电能和冶金两大板块。一手抓发电,积极建设“电力大县”。力争安峪热电厂项目取得实质性开工,推进晋安通100MW风电并网发电、新胜50MW光伏发电开工建设,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一手抓用电,狠抓高载能企业的电能消纳。力争明迈特10×36000KVA矿热炉一期5台炉、晶茂硅业二期、五四一铁路处(黄欣贸易)等高载能用电企业全部投产。以年产100万吨镍铬铁合金和充足的电力产业为依托,向下游对接中高端特种钢,形成“发电-镍铬铁合金-特钢产品”产业链,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通航产业园力争开工建设一类2B规模的绛侯机场,重点建成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围绕通用航空产业,进一步引进上游的钛合金、镁合金等复合材料生产企业,下游向培训、抢险、应急等通用航空高端服务领域延伸,全力打造以绛侯机场为中心,辐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通航机场及起降点的通航产业基地。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煤焦油化工企业积极适应市场,淘汰落后产能,升级节能环保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做好化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循环经济改造。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加快推进龙舟机械、星源工贸等一批新兴企业科技创新,抢占市场制高点。争取山西振兴制药厂迁建工程,力争投产。

大力实施“互联网+”。抢抓互联网企业布局农村市场的机遇,加强与知名电商企业对接,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到地,力争在全县布局“农村淘宝”服务试点,打通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争取恒天镁业、维之王在新三板上市。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引导整合物流公司,规划建设一个分工明确、相互协作、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物流园区,实现物流业与产业集群的联动发展。

(三)全面深化“两个一亩”,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

继续坚定不移走“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路径,深化“两个一亩”、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深度挖掘我县农业潜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

提升特色农业产出效益。巩固山楂、樱桃、苗木、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发展核桃、休闲观光、设施蔬菜和规模养殖四大潜力产业,建设形成山楂、樱桃、苗木、中药材、核桃、食用菌、优质草莓等十大特色板块。在提升产出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走安全、放心农产品路子,进一步打响地域品牌,着力打造晋南特色林果业“百年老店”。继续与台湾地区加强合作,扩大樱桃销售渠道。积极推进山西国新能源在我县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建设史村、东录、郑柴、北杨、西堡五个标准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引导鼓励大樱桃、山楂、草莓等种植户发展采摘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延伸农业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拓展价值链。继续扶持维之王等龙头企业发展,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积极申报市级以上专业示范合作社,提高合作社质量和水平。鼓励发展一批有规模的家庭农场。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实施县乡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鼓励承包户合法自愿流转土地。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引黄入绛”工程开工建设,扩大县域内水浇地面积。启动县域小水网工程规划,力争xxx7年投入使用。积极向上级争取水库除险加固遗留工程。

(四)以融合观念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打造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区域旅游目的地

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为先导,推进文化、旅游、生态建设以及城镇化的有机融合,为绛县发展聚人气、聚财源、聚商机。

一是用全新理念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山水风光游、文化文物游、休闲农业游,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探索“混合所有制+股权融合+股权激励”等模式创新,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将滑雪场、太阴寺、东华山森林公园旅游景区连片整合、统筹推进。加快沸泉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建设步伐,推进绛北大峡谷后期建设,启动城西花园温泉地热景区一期建设,积极开发紫家峪红叶风景区和回马岭自然风景区。继续举办樱桃节、山楂赏花节。

二是用完善清晰的管理制度加强文物保护。在完善落实太阴寺和景云宫玉皇殿保护规划的基础上,逐步编制另外8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的总体保护规划。完成绛县文庙、乔寺碑楼、南樊石牌坊及碑亭、东华山庙混元楼等文物本体修缮工作。对太阴寺旅游区周边的环境进行重点整治。实现文物保护与开发并重,传承与利用共生。

三是用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绛县软实力。继续推进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办好各类公共展览。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做好送电影、送戏下乡。举办第五届消夏文化周。继续加强非遗挖掘与保护工作。继续打造精品节目《红溜溜的灯》,角逐全国“群星奖”。加大优秀歌曲创作力度。组织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

(五)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带动作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增强县城引领带动作用。以绿色、智慧、人文为主题,坚持地上地下并重,完善交通、能源、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今年要开通健康北路、广场西路、和平路等城市道路。建成城东尧文化广场和城西生态公园入口游园及广场。推进五星级大酒店和骏业新天地城市综合体全面投入运营。积极鼓励、引导农村群众到县城就业、居住,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同时,加快做好拓宽绛县高速出入口引道、中杨到曲沃一级路的前期工作。

提高城镇承载能力。结合各乡镇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县城和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陈村镇、磨里镇和卫庄镇要利用自然山水资源打造旅游观光镇。横水镇、南樊镇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商贸镇,并推动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特色发展。各乡镇都要深挖潜力,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推动全县特色城镇发展。

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大力实施完善提升、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要围绕新农村建设,推进改房、改水、改厕、改能、改路“五改”工程。要根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和区位环境,选择不同类型、基础条件较好的村,选树典型,抓好示范,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带动和促进全县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六)大力改善生态环境,以最强的力度推进环保整治

环境质量不改善,绿色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同志们一定要认识到环保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真正把环境保护作为当前最突出、最紧要的任务,立即行动、综合施策,加快生态、宜居绛县建设。

一是要抓好全面排查,开展工业企业环境和安全隐患大整治。按照“一个企业都不放过、一个产生污染的环节都不放过”的要求,全方位排查,不留盲区、死角。对查找出的隐患和突出问题要建立台账,督促企业及时制定方案,逐一整改,彻底销号。要有刚性约束,行动要快,质量要高,标准要严,决不允许有“商量”余地、用“折中”办法、给“缓冲时间”,对每一个问题都要“小题大做”,盯住不放,直到彻底整改。环保部门要用好用足法定权力,高悬利剑,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要与法律规定对号入座,形成高压态势“上纲上线”,让企业懂得守法不是高要求、而是最底线。

二是要突出重点,抓好生态环境治理。突出抓好区域面源污染整治。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加快推进集中供暖覆盖和气化改造工程建设,逐步淘汰燃煤锅炉。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力度,完善城乡保洁、垃圾清运机制,有效管控焚烧秸秆、垃圾、树叶、杂物。严厉打击土小企业死灰复燃。对存在反弹迹象或已反弹的废旧塑料颗粒加工、小炼油、小石灰等土小企业,第一时间予以“断水断电、拆除设备、清除原料、恢复地貌”。对死灰复燃的“土小企业”,发现一起,取缔一起,对土小企业打击不力、取缔不彻底,屡查屡犯的乡镇政府相关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垃圾处理场改造进度,确保早日达效。推进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步伐,提高污水收集率,杜绝非法排污。认真研究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解决方案,着手抓紧建设和整改。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在发展思路和方式上做出取舍,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要强化环境规划,划定生态红线,限制开发强度,加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三是要标本兼治,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和河流整治。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深入推进造林绿化,注重提质增效,继续实施通道绿化、荒山绿化、退耕还林后续工程和天保公益林建设。全面推进义务植树。强化林地管理,注重资源保护,对森林资源予以最严格的保护,确保全年森林覆盖率要至少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进一步抓好涑水河综合整治工程,推进源头清泉复流,确保沿河生态取得明显改观。全面启动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xxx6年我们将持续加大投入,在继续实施“五个一百万”专项扶持资金基础上,再增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一百万,努力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弥补教育短板,改善教育环境。继续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引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城乡教师交流、校长轮岗力度。力争新建一所高标准的高中。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和医疗联合体建设,发展远程医疗,破解看病难问题。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发展。不断提升新农合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强化医疗队伍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孩政策。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补助水平。切实推进安居工程,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任务。

落实促进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统筹抓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工作,继续做好城镇新增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及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和基层综合服务管理,不断完善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普法教育机制,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扎实推进“平安绛县”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化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道路交通、森林防火、防汛、消防等安全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切实抓好信访工作。当前,全县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信访秩序、社会稳定面临较大压力,要引起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第一责任是乡镇一级,要切实管好自己的辖区,发挥村干部在解决民间纠纷中的积极作用,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进一步强化举措,处理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关乎社会稳定的敏感问题,防止各种矛盾、问题和纠纷叠加共振,确保各项事业都能在复杂环境中稳中求进。今年,县政府要全力办好8件民生实事。一是开工建设政府幼儿园二园并改扩建2所农村幼儿园;二是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00户;三是实施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工程;四是建成县图书馆并对外开放;五是改造农村公路20公里;六是建设城东尧文化广场和城西生态公园入园广场;七是建成运营120急救中心;八是开通健康北路。

(八)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全面推进脱贫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全面”二字。我县依旧有1万多名的贫困人口,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最艰巨的任务。今年我们一定要在脱贫攻坚上实现开好局、起好步。

一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扶贫规划。做到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措施安排精准,体现群众意愿。产业项目规划上,按照“一村一品”发展,结合资源禀赋、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合理确定产业,把项目区域分布、实施规模、进度安排、受益对象逐一确定下来,做到项目规划到村到户,确保脱贫效果到村到户。重点项目布局上,要按照要素聚集的思路,把涉农项目,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尽量向贫困村倾斜,集中力量支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扶贫资金使用上,要按照精准拨付、精准管理、整合使用的原则,对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做到哪里有贫困,资金就投向哪里,哪里的贫困人口就精准受益。

二要健全机制,强化精准扶贫措施。强化包联帮扶。认真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因人因户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要变“输血”为“造血”,强化技能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做好资金扶持。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贫困人口金融服务的精准度。要为贫困户提供免担保、免抵押的扶贫小额信贷,确保有产业开发需求的贫困户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支持,真正实现换穷貌、改穷业、挪穷窝、拔穷根,让贫困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不掉队。

三是夯实基础,提高脱贫攻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精准识别和精准管理扶贫对象,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工作。逐村逐户核实贫困人口,细化识别标准和方式,确保符合标准的贫困人口应扶尽扶,不符合标准的一个不留坚决退出。决不能出现有财政供养、有车、有商品房、有出租商铺的“贫困户”,哪个地方、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要倒查责任,严肃追责问责。建立扶贫攻坚信息平台,及时公布扶贫政策、扶贫标准、扶贫对象,以及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措施、脱贫时限等,提高群众的知晓率。要完善动态管理机制,严格扶贫对象脱贫退出标准和程序,既要防止“戴穷帽子、过富日子”的拖延病,也要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搞政绩工程的急躁症。同时,要动态调整,将因病因灾返贫的群众及时纳入脱贫范围,让他们重新走上致富道路。

(九)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与后劲

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扶贫攻坚目标,搞好改革的顶层设计。抓住财税、金融、社保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扎扎实实予以推进。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各单位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抓好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向县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加强派驻监督。加快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完成信用联社改制山西绛县农商行。鼓励并帮助有能力、有潜力的企业掌握上市要求,积极上市融资。创新土地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和调解仲裁体系,探索转变农业经营形式、发展方式的新途径。推进环保第三方治理,按照“排污者付费、治污者赚钱”的原则,推行“把治污权交给第三方”的管理模式。巩固并持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公车制度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解发展难题,凝聚发展合力。

(十)强化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抓好落实

新常态需要新状态,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肩负的历史责任,真正把发展思路转化为具体行动,把发展目标转变为具体现实。

一是要努力提升领导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必须破除陈旧的发展观念、固有的思维定势、原有的行为习惯,跳出绛县看绛县,强化“谋定而后动”的决策意识,注重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研判,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解决好往哪个方向干、重点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既要有聚力一隅的专注,还要有放眼世界的视野,达到总揽全局、举纲带目的效果,避免“精于细末、疏于大略”。

二要大力倡导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的精神。各乡镇、各单位要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集中精力谋划实施好每一个项目、协调解决好每一个问题;要把才干体现在“会干事”上,做到关键时刻敢于负责、重大问题勇于担当、突出矛盾敢于碰硬;要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对已经确定的工作任务和硬性指标,不摆困难、不讲条件,保质保量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将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既坚持党纪国法的“高压线”,也重视正面激励,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给那些呕心沥血干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三要着力推行严格督查、科学考核的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督查督办机制,定期不定期地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坚持集中督查和跟踪督查相结合,督查工作同目标管理相结合,时时“拍膀子”提醒,每半年“打板子”问责。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对落实不力、工作滞后的,严厉处罚,督促整改,形成比学赶超、狠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年终岁末,春节将至,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隐患排查,抓好安全生产,化解信访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做好应急值班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要稳定市场价格,保证物资供应,特别要做好节日期间走访慰问、帮扶救助和送温暖、献爱心等各项工作,让人民群众过好节;要严格执行关于节日期间廉洁自律的有关要求,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正社风、带民风。

2010年县工业经济工作总结 篇6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赶超发展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战胜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复杂经济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产业培育为主方向,以园区建设为主战场,以项目推进为主旋律,突出“优化发展环境、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赶超发展”的工作主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年初交给我们的任务。工业成绩主要体现以下四个特征:

——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综合效益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x亿元、同比增长x%,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亿元、同比增长x%,实现税金xx亿元、同比增长x%。荣获“全省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全省工业崛起三年翻番县(区)先进单位”、“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工业投入持续加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全年引进项目x个,新引进工业项目x个、进资x亿元、占年计划的x%,新引进x万元以上工业项目x个、进资x亿元,亿元项目x个、进资x亿元;我县在确保了2009年引进的天行化工、穗丰钳剪等x个重点项目顺利竣工投产增效的基础上,对2010年新引进的x变电、x制铁等x个重点项目采取有力措施促其加快建设速度、早投产早见效。[课件 ]

——产业集聚取得突破,园区效益进一步提升。按照产业集中、产业升级、产业延伸要求,我县产业集聚不断取得突破,基本形成机电制造、纺织服装、有色金属、轻工化工、食品药品五大产业集群。同时着眼特色,编制了变电设备制造产业专项规划,省经贸委授予我县“江西省变电设备产业基地”称号;园区效益进一步提升,已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落户企业x家,投产x家,安排劳力就业x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x亿元、增长x%,上交税金x亿元、增长x%,园区亩均主营业务收入达x万元,亩均税收达x万元。

——自主创新力得到强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县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技术创新项目实施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深化品牌带动战略,全年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x个,江西著名商标名牌产品x个,开发了x个新产品,其中江西一变电气有限公司开发的SCB11干式变压器添补省内空白;我县还出台了扶持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改善金融服务环境,不断健全工业企业联动服务机制,促使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2011年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x亿元、同比增长x%,力争x亿、同比增长x%,主营业务收入完成x亿元、增长x%,力争x亿、同比增长x%,上交税金x亿元、增长x%,技改投入x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x户,工业企业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x%,[课件 ]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x吨以内。为确保以上目标的实现,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抓项目,增强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把项目建设作为2011年全部工作的核心,作为应对危机、战胜困难的关键,作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牛鼻子”,以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核心产业的做大做强、新兴产业的积极培育为重点,吃透国家政策取向、投资导向,做好大项目的谋划,同时把握好当前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加快转移的机遇,争取引进一批新项目和大项目。一是继续抓好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的续建投产,突出抓好天行化工有色金属系列产品及氟化工系列产品生产线、江变退城进园配套技术改造、兴利纸业专用装修墙纸生产线。二是着力抓一批新引进重点项目,突出抓好弘志高新科技新上微电脑、数控机床配件生产线等新项目。三是抓好在建重大项目的竣工投产,千方百计加快其建设进度。四是抓一批现有企业技改重点项目及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抓万鑫铜材年产1万吨无氧铜杆生产加工线,广仁电气整体组合式风力变压器生产线、天地缘x吨xx麻鸡技术改造等项目及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2、抓企业,推进企业做强做大。重点支持x户骨干企业,在税收、金融等政策上重点扶持倾斜,在生产要素上优先安排,在服务上重点保证,引导大企业发展主导产业,提高企业层次,加快生产规模扩张,同时积极培育新上企业及经过重点扶持能很快成长壮大的企业,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形成一批保持行业领先的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引导、帮扶、激励,使重点企业管理上水平、产销上规模、效益上台阶,今年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x亿元以上企业x家,实现税收x万元以上企业x家。

3、抓产业,加快产业聚优扬势。按照产业集中、产业升级、产业延伸的要求,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发展现状和市场潜力,集中各种生产要素,以倾力打造“江西省变电设备产业基地”核心,兼顾发展食品药品、轻化、纺织服装、<课件>有色金属产业。一是做大做强江西省变电设备产业基地。力争今年新引进相关企业x家以上,争取在发展高压变电设备上实现新的突破。加快组建变电设备行业协会,切实解决好企业之间在人才、市场、技术、价格等方面的不正当竞争,进一步加强行业内部发展战略研究分析,加快新产品开发,努力提升变电设备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力争今年变电设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x%以上。二是促进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积极应对利废金属加工企业税收政策调整变化,充分调动财政、国税、金融机构等方面的主动性,满足金属加工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进一步做大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力争今年x、x铜业等创税能力达到x万元左右。三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重点抓好兴利纸业、雄峰建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天地缘麻鸡、天牧树莓、金海国药等食品药品企业,打造绿色食品基地;支持三益服饰、宝深达纺织等企业提升产品档次,优化产品结构,在困境中求得平稳较快发展

4、抓园区,夯实工业发展平台。进一步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做到优惠政策更加完善,办事程序更加快捷,环境整治更加有力。主动适应沿海企业低成本扩张的要求,根据项目投资、建成投产后创税能力,对入园企业实行区别对待,确保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园区。[课件 ]充分利用和整合园区现有x多亩土地、启动新增x亩土地征用工作,着力抓好园区路网规划建设,完善通讯、下水沟管网配套,增强园区的承载能力。加大园区融资力度,破解园区企业招工难题,全面清理和规范各种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建、欺行霸市等扰乱园区建设秩序的违法行为,打造一流的园区经济发展环境。

5、抓协调,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积极完善规模企业的运行监测机制、工业项目、中小企业和园区发展月报监测机制,努力打造完善紧密的工业运行监测网络,为提高分析预测能力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密切关注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监测、分析的基础上,提高预测的准确性、精确性;坚持按月进行经济分析制度,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专题分析研究,为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江城县口岸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思考 篇7

一、加快“两个重要通道建立”工作非常关键

地处江城县境内的勐康口岸是我国通往老挝的重要通道, 也是云南省对外开放、面向东南亚的重要陆地通道, 也是昆曼大通道的重要支干道。从江城的勐康通道入境至昆明比从勐腊的磨憨口岸入境至昆明的路程缩短126公里, 出境可直达老挝首都万象并直至泰、缅、越、柬。同时, 勐康通道处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北部湾合作圈的交汇点, 是中国和云南参与两大区域合作的桥头堡, 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的一类口岸, 还是云南省重点督查的20项重要工作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署岸函[2006]213号文件, 正式列入国家“十一五”一类发展规划新开口岸建设, 从2005年8月开始前期工作, 2006年11月完成总体规划, 2007年通过云南省发改委云发改外资[2007]745号文件批复。2009年完成勐康口岸《经济区总体规划》、《风情小镇总体规划》、《概念规划》和联检楼、出入境货物通道、商贸区部分道路施工图设计及查验货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等规划设计工作, 整个口岸经济区用地面积1.57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控制在18000人以下, 建设投资总概算1.42亿元, 建设项目按照国家一类口岸的建设标准, 查验货场已完成土地平整基础夯实工作, 出、入境货物通道项目基本完成出境货物通道, 联检楼已完成主体工程的建设装修工作;目前正积极组织实施联检楼综合布线、网络设备、公共设施、周边环境整治等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工作, 勐康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 有望在2010年6月底基本完成口岸联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达到国家一类口岸的省级初验条件。“据《云南日报》2010年3月17日载, 记者从省商务厅空水港口处获悉, 云南省普洱市勐康公路口岸被海关总署和国家口岸办列为今年新开放的口岸之一”。勐康公路口岸的开放将进一步增强江城对外开放的水平, 推动江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龙富通道位于江城县曲水乡龙富村中越3号界牌, 于199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该通道毗邻越南奠边省勐念县, 与越南的阿巴寨口岸公路相通, 2008年12月26日, 中越两国通道正式对接。龙富通道距江城县城51公里, 距普洱市200公里, 距省府昆明600公里, 所有公路都实现油路化或高等级化, 无线通讯网络实现无缝隙覆盖, 交通便捷、通讯畅通。越南奠边省勐念县城与阿巴寨通道距离53公里, 四级砂石路与龙富相通, 勐念县距奠边省200公里, 奠边省距越南首都河内500公里, 均有四级油路相连。中越两国边民经龙富通道出入境, 探亲访友、互通有无贸易的历史悠久, 特别是近年来江城县经济的较快发展, 两国边民的互市愿望更为强烈。2009年中越两国边民互市人员流量4506人, 货物流通159吨, 实现贸易额259万元。同时, 江城县启动龙富通道至越南阿巴寨口岸的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 拓展和深化与老挝、越南的经贸合作, 带动二、三产业快速发展, 建立较为完善的口岸经济体系, 从而达到口岸活县的目的。

由此可见, 加快上述“两个重要通道建立”工作, 对于推进口岸经济发展非常关键。

二、加快“三国生态观光旅游环线建设”工作基础完备

江城县围绕“一眼望三国”这一品牌谋划和开展旅游产业的宣传工作江城, 以中、老、越三国生态观光旅游环线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一是江城具有发展生态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中老越三国山水相连, 人文环境相似, 民风民俗古朴, 三国民族文化特色保存完好, 自然风光秀丽, 三国边民交往频繁, 民间文化交流不断扩大, 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业。二是道路交通条件改善, 为三国环线旅游建设创造了条件。经过多年的建设, 江城县出境公路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从江本公路经约乌县可直达丰沙里省, 龙富公路与越南阿巴寨公路经勐念县可直达越南奠边府市, 在已开通的江城至老挝约乌县跨境旅游线的基础上, 向老挝丰沙里、越南奠边府延伸, 形成多日环线游和单日单线游的生态观光旅游。三是依托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推进旅游产业。江城县于2009年10月成功举办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 增进了三国间的友谊, 向世人展示了三国民风民俗和民族民间文化, 扩大了江城的知名度。依托三国丢包狂欢节的知名度和江城丢包、特色手工艺、农产品等旅游产品, 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基础。四是积极加快江城县十层大山、整董傣族风情小镇、勐康边境风情小镇等一批特色景区建设, 逐渐实现中老越三国旅游环线全面开通。

三、加强外经贸企业服务, 壮大外经贸企业规模和实力

江城县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重大历史机遇, 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 加快与老挝连接的勐康和与越南连接的龙富两个通道的国家级口岸建设, 打造“中老越”三角经济贸易圈, 拓展和深化与老挝、越南的经贸合作, 建立较为完善的口岸经济体系, 形成富有特色的沿边经济发展新格局, 带动江城县边疆民族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着力帮助解决好企业的生产资料、人员出境、资源性产品出入境问题, 切实加强对外经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 2009年共为企业落实替代种植扶持资金28.2万元。鼓励和引导江城正汇新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到老挝约乌县开发咖啡30000亩, 进一步壮大了江城县外经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同时, 江城县积极发展境外替代种植, 2009年江城县拥有对外贸易经营权企业由4户增加到6户, 采取合资、独资、扶持发展回收原料等方式与老方合作, 其中3户外经企业在老挝从事无烟煤、矿业开采、边贸等。2009年江城县实施境外毒品替代种植投资894万元, 其中现金投资582万元, 实物投资312万元, 完成定植面积36834亩, 其中甘蔗9649亩, 橡胶8530亩, 香蕉3060亩, 茶叶2390亩, 咖啡500亩, 水稻10000亩, 玉米2705亩, 替代种植面积比2007年新增22587亩, 2009年进口原煤13800吨、铜矿460吨、铅锌矿224吨。

四、加强通关便利服务, 促进人流、物流增长

勐康口岸的建设拉动了江城县与老挝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不仅有效解决了江城县境内口岸服务设施落后的瓶颈问题, 也为扩大江城县与老挝商贸合作、文化交流与旅游交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江城县积极协助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等部门, 增强服务、简化手续, 及时出台了《江城县进口货物入境监管办法》, 以更加便捷的通关程序促进了出入境人员、物资流量。据测算, 2009年人民币跨境流量达22791万元, 同比增长33.4%;2009年出入境人员89586人次, 比去年同期增加26442人次, 增长41.8%;车辆28796辆次, 比去年同期增加16448辆次, 增长59%;完成出入境货物95066吨, 同比增长112.8%。

五、加强边民互市服务, 中、越边民自发互市贸易初具雏形

县集体经济工作总结 篇8

摘要县级教育局积极服务县域经济快发展、大发展,加大县域教育资源整合力度,鼓励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强化人才智力支持。就需要构建完善的教育框架下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县教育局县域经济政策措施

一、健全机制,规范优化渠道

县教育局严格按照县政府“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归并有关职能,成立行政服务科,由机关办公室增挂行政服务科牌子,下达授权书,将行政审批职能归并到行政服务科行使,授予行政服务科长承办本单位窗口即时办理事项的审批权、承诺办理事项的协调指挥权,代表本单位组织联合审批,以及参与其他单位组织的联合审批,并签署联合审批事项会签意见等权限。县教育局行政服务科主要履行监督检查、执法管理、现场踏勘、协调指导和延伸服务等职能,积极配合行政服务科做好行政审批工作,形成“审管分离、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审批、监督运行新机制。县教育局履行的大学生办理生源地贷款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入该县行政服务中心,在网上受理、办结。依照有关文件规定需要收费的项目,一律在收费窗口缴费,且缴费标准取下限执行。

二、加强宣传,增强优化意识

县教育局利用多种宣传阵地,充分宣传县委县政府关于创新经济发展环境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惠民效果,把教育系统广大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上来,充分调动他们创新经济发展环境的积极性,为该县发展献计献策、尽心尽力。另外还开展专题学习活动,组织干部职工特别是执法人员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利用机关干部政治学习、机关板报和孝昌教育信息网等,宣传县委、县政府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文件精神、重要活动及工作动态,宣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有关规定和典型,引导全系统关注环境、维护环境、优化环境,进一步形成“尊商、安商、护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三、规范管理,严肃优化环境

县教育局突出规范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开展行政审批电子政务专项整治。对县教育局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进行专项清理检查,积极配合并做好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工作,对发现不规范的情况限期整改,进一步规范涉教行政审批。积极配合县行政服务中心做好行政审批电子监察,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严格审批责任,杜绝违规审批、越权审批和乱审批行为。另外,县教育局还健全、完善、优化、创新经济发展环境的相关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肃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各种行为,建立为全县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教育收费、招生“阳光工程”,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严格执行高中招生“三限政策”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坚决制止乱招生、乱办班、乱收费现象。完善贫困家庭学生救助政策,进一步加大帮困助学力度。扎实推进政务、校务公开,坚持学校收费工作透明公开,实行教育收费校长负责制、一票否决制,打造 “阳光教育”。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吃、拿、卡、要”等行为,特别是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影响项目开工建设、干扰企业正常运转的人和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完善受理、处理机制,做好投诉受理、处理和结果反馈工作,建立投诉回访制度,掌握督办投诉处理结果落实情况,处理领导交办的重大事项,咨询答复率、投诉受理率、投诉办结率、群众满意率100%,并建立相应的通报制度。各学校创新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并与学校校长年度考核挂钩。对投诉查实的违纪违规行为,除对当事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外,还要追究学校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对发生行政诉讼败诉案件的学校,学校及其校长当年不得评先评优,事件当事人、学校校长不得晋级、调动。对一年中发生三起以上影响经济发展环境事件的学校,县教育局将撤销该校校长职务。

四、服务企业,拓展优化领域

为维护企业员工的稳定,推动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配置城区教育资源,县教育局积极服务企业,严格履行行政审批制度,千方百计保障外商子女和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外来投资者持相关证件到工商等部门审核认可后,可直接到县教育局办理入学、转学手续;外来投资者子女入学、转学、休学及学籍办理,符合规定、手续完备的,随到随办,当场办结;外来投资者子女凡在该县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一律作为本籍学生对待,在“评先树优”、“救助减免”、“升学报考”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积极支持和鼓励各类教育投资者,按照《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标准申办民办学校,并在土地征用、税收征管、规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对已经批准的民办学校,对其招生、教师职务评定、教研活动、教育科研课题项目资助、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努力,县教育局积极服务企业,拓宽经济发展环境的领域,推动全县经济社會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建芳,林坪.温州与周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04).

[2]吴蔚.转型升级推进苏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05).

[3]人力资源服务业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宁波通讯.2011(18).

[4]何黎明.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01).

[5]马斌.干在转型升级实处.浙江人大.2012(Z1).

[6]宋群.“十二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新的转型期.中国经贸导刊.2010(03).

上一篇:英语:优化中考复习做好最后冲刺下一篇:期中考试后校长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