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思考

2024-05-22

对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思考(通用8篇)

对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思考 篇1

对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思考

赤峰市松山区第五中学 陈彦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步伐逐步加大,2013年新学期,我校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伴随着区域整体推进的步伐,开展的如火如荼,许多教师全心投入到实践中,成绩可圈可点,四名教师被评为区优秀实验教师,学校被评为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校。语文教学确是发生一些变化。以人为本、厚积薄发,由重知识到重能力的过渡,由重讲授到自主合作探究方向的转变,由海量阅读到主题阅读的转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语文课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是提上日程,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和书面语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以此观之,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开展以来,前后听课40多节,纵观之,教师普遍重视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尤其在课堂教学上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做到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晰。驾驭能力强的教师在短短的45分钟时间内,的确给我们呈现了饕餮盛宴,但不尽然,有的教师的课堂形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给人感觉支离破碎,谈不上能力培养。出现这样的结果,笔者认为,是因为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问题,语文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并非一堂课都能展示。

对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听是前提、读是基础、说是动力、写是运用,每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积极引导,认真对待,进而彼此结合,融会贯通,方能轻松驾驭课堂。这几方面能力培养切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为进度而服务,要真正从兴趣出发,从培养入手,才能在一定语境下有突出、有重点的组织教学,逐步培养能力,提高效率。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听”是语文课堂学习的前提条件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听话能力指出,首先是耐心专注的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至于复述转述,则应该完整准确、突出要点,同时能够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的发表意见。过去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主要听老师讲,但是随着语文课堂教学导向的改变,要求教师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因此教师“注意听讲”的口头禅也渐行渐远了,因此我们对语文课堂学生听的能力培养相对忽视了,致使许多同学不会听、或者听不懂,听话找不出要点,理不清头绪,自然也就不能走进大语文的广阔空间。这势必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听的能力进行训练培养。

首先让学生学会“听清”、“听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要概述和初步评论。尤其是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同学们的展示汇报、讨论分析,从中掌握话语的信息,要求是完整的信息,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在许多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侃侃而谈,说内容,说观点,学生们都在听,可是听完之后,没有质疑、没有辨别,有的虽有点评价,也是模式化的,如:此同学说的很好,我也来说一说(我也来比一比),试问好在哪里?(比什么)。课堂上辩证的听、理解的听、听后的质疑,这些声音,在我们语文的课堂很少见,这些“听”反映出来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对听话内容不知辨别,无法理解所听内容的感情色彩或者不能正确理解话语的言外之意,是我们中学生听力水平较低的集中表现。

其次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很多学生在课堂中往往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处于似听非听的状态,即使听话往往也抓不住重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求教师在听之前,必须提出听的要求、重点和听后的反馈,这样引导学生把握听话的动机、目地和要点,同时创设听话的语境,便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把握听的内容。比如:我校宣颖老师在《漫步春天》主题教学中,教师说:首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打开你们的耳朵,敞开你 2 们的心房,用你们的耳朵去聆听录音,用你们的心去感受朱自清笔下春天美之所在。老师提出这样明确的问题,才会让学生走进文本,按照教师的提示,到优美的语境中感受春的气息。听完后学生就很容易说出自己的听的感受。一生听后说:“简直太美了。我已经无法用我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只感觉自己当时就在春天的花园里漫步。绿的草,五彩的花,还有嗡嗡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在我的身边飞来飞去的,春风轻抚着我,阳光亲吻着我,仿佛来到了仙境”。

教师在课前不断要求,课中及时关注,平常积极培养,慢慢的,学生听的能力就会逐步提升。

再次培养学生听的概括能力。学生概括能力不强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学生听往往只局限于细枝末节,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内容,不能听完后把握关键词,组织语言进行很好的概括。在许多语文课堂上,我们学生只注重自己的回答,当发现老师要求回答问题不是自己时,学生就会放松自我,思绪漂浮,根本不在乎其他学生的回答。因此学生听话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课堂上也就缺少互动和交流。这样的课堂我们经常光顾,学生你说你的,他说他的,看似热闹,但实际效果不明显,孩子们的听话能力根本得不到培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引导,去纠正,去规范,比如让听的学生去概述某同学讲的要点,或者用教英语的方法,听完一段话后,进行完形填空的训练等,这样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听,抓住重点的词句去概括内容和情节,长期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二、“读”是语文课堂学习的根本和基础。

阅读是语文课程十分重要的内容,它既是学生实现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只见对话的过程。可见语文课堂教学,读是根本和基础,这一点已成为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

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方法涉及朗读、默读、略读、浏览、诵读等 3 多种方法和技能的运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效果。这一点许多实验教师都能灵活运用,比如:我校的薛淑梅老师在《储蓄人生》主题学习口语表达展示课上,就很好的运用了多种阅读手段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品读《一千个苦恼和一个苦恼》、《失去四肢的泳者》进行交流汇报(提出三个问题);默读《点燃信念的明灯》概述文章中两个事例的内容要点;朗读《纪昌学射》,畅谈纪昌成功的秘诀;速读《永远坐前排》、《只管向前奔跑》交流两位名人成功的因素。

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朗读,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重视默读,初中学段,要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学习略读和浏览,扩大阅读范围;强化诵读,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每种阅读方法呈现的阅读效果也是不一样的,需要教师认真把握,合理安排。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是呈现的阅读方法越多就是好课堂,一定要根据课文内容和要求,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有针对的选择阅读的方法,才能更好的为提高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服务。就拿朗读来说,许多课堂机械的、没有目的一遍一遍朗读,形同复读机,是没有效果的。有些教师为了调动课堂气氛,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一会齐读、一会女生读,一会男生读、一会轮读或小组读,恨不得把所有的形式都用上,其实际效果不明显,应该多注重朗读训练的指导和朗读效果的呈现。

课堂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各地都做了很多尝试,效果明显,尤其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开展以来,大多数教师能够在一堂课上,阅读几篇文章,并能够做到有针对的进行阅读指导和分析,也能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少做题,多读书,由量的积累得到质的提高,这些共识的东西,在这里不多说了。

三、“说”是语文课堂学习的内驱和动力

语文课堂教学的成败,离不开学生的“说”,古人云“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就是这个道理。通过你表现出来的神态,表达出来的语言,4 别人才能了解你。检验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是通过学生的“说”表现出来的。因此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对各年级的说话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信、负责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等,明确的提出了培养学生说的目标和任务。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提前进行课堂设计,明确教学目标,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和培养,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不是课堂上那几个同学在发言,其他同学鸦雀无声,也并不是其他学生不具备一定的说的能力,只是我们教师缺乏引导、鼓励和培养,在这一点上,吉林抚松的仙人桥镇中学于炳娟校长“四读、三说、三写”的模式里提到的“三说”,即敢说、会说、善说,我认为总结的不错,可以借鉴。

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敢于说。戴尔·卡耐基在《语言的突破》一书中指出:任何人都没有天生的演讲能力,当众说话是培养这种能力的第一步。许多成功的演讲家,往往都是在学校里面敢说、能说、善说、会说的培养中逐步走向成功的。我们知道,学生往往不敢说,都是因为心里压力造成的,害怕、胆怯、想说又怕说不对,被人笑话。因此我们教师应该从这一点上对学生的敢说进行培养,尤其是对一些不喜欢说话、不敢说话的学生,对他们进行鼓励和引导,降低语音语调的要求,降低问题的难度,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大胆突破不敢说的困境,帮助学生敢于当众说话,大声说话。

其次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就要对他们进行评价和鼓励,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拉近师生之间心理距离。教师不仅要认真的听学生说话,而且要发现学生细微的变化,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进行适当的鼓励,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内化为动力和信心,不断克服 5 胆怯和害怕的心理,使他们逐渐敢于说话。教师在培养过程一定注意个案的分析,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从分析学生的心理入手,这样就会有的放矢,提高效果。

此外,培养学生敢于说话,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最好的兴趣和动力,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按照教师的引导,敢于说,积极说,听到表扬,得到肯定,受到尊重,自然而然他就会对语文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那么语文课堂就会一改以往的沉闷,变得多彩生动,语文课堂效率就高。经常在教师的公开课上发现,有些教师的课堂,学生回答主动,而且声音洪亮,干脆利落,掷地有声,往往可以把课堂设计不是很完美的课上的很精彩,正如吉林抚松韩培华老师到我区进行听评课时说的,有的好课,像薛淑梅老师主题为《最是书香能致远》的课,课堂设计不是很巧妙,教师表现不是多优秀,而是学生表现成就了一堂好课。确实如此,薛淑梅老师在学生刚入学就着手培养习惯,包括坐、立、行,读书、写字、说话、回答等等,坚持两个月后,基本规范了学生习惯,她的学生,不论上谁的课,都有很好的表现,突出了高效课堂。

当然敢于说是我们创设有效课堂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进而让学生善于说,说的好,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切实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指导和训练,并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创设环境,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如口头作文、演讲、辩论、表演、课本剧等等,既活跃了气氛,又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如此,学生对语文课堂定会产生兴趣,有了动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提高。

四、“写”是语文课堂学习的实践和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型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既然是综合表现,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学生往往怕写作文,主要是缺少写作素材,不知道写什么,往往作文教学却是在学生无米下锅的时候,不是去让学生找米,而是灌输一 6 些如何做饭的技巧,学生当然做不成可口的佳肴。因此,抓好学生的“写”,必须将听、读、说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写”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校全力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大量的阅读体验,学生课堂上的真知灼见,为写作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说,没有体验就没有写作,但碍于时间和空间限制,不可能放手让学生去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也不可能天天开展体验活动,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通过学生尽情的流露和表达,从中体验包罗万象的文字生活,为“写”做积累和体验,这无疑是写作教学的一条阳光大道。这一点共识在教师的课堂上都有突出的表现,对主题内容积累的广度、挖掘的深度,才会让写作游刃有余、水到渠成,让学生写作不再有无米下锅的尴尬。

宣颖老师的《漫步春天》,宋玉清老师的《走进杜甫》、《品味走陶渊明》、《唐人风采、衣袂飘飘》,薛淑梅老师的《父爱如山》、《储蓄人生》、《点亮信念的明灯》等等这些主题学习实验课的成功,对学生来说,都是语文课堂活动的体验,生成的练笔和作品也让听课的教师感觉到学生其实是能说会写,文思泉涌的。可以说,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很好的把听、读、说、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了,把课堂小练笔与课后大作文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感而发、有情可抒、有内容可写,不再害怕写作,进而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堂。我们所经历的海量阅读、主题阅读、课堂上的听、说、读训练培养的过程,其实都是为了写作服务的。有句话说的好,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点。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育专家叶圣陶认为:听和读是一类,说和写是一类。有了听和读的能力,就能吸收人家的东西,化为己有。有了说和写的能力,就能表达自己的心意,让人家完全知晓。这两类能力无论在学习中,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必需的,所以是最基本的能力,非着力培养不可。这两类能力又是相辅相成的,听和读的能力的加强,有助于说和写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亦然。因此,培养的时候宜乎双方兼顾,听、说、读、写四 7 个字中间不偏废任何一个字,才能收相互促进、不断提高的成效。

在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我认为:并不是要求每堂课都面面俱到,有所兼顾,一定要走进文本,根据文章内容和培养目标,酌情考虑所培养的重点,评课标准也不是要求我们一堂课,听、说、读、写都有所表现就是好课,那样往往会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远远达不到某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既要考虑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又必须考虑课堂培养的重点。尤其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课堂,把三四篇文章放在一堂课处理,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草草收场,零乱乏味,没有亮点,缺乏新意。因此上好一堂课,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学生的能力、培养的目标、达成的要求,妥善处理好听、说、读、写能力的结合和贯通,这样才能凸显语文课堂的高效。

对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思考 篇2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学生课余生活中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是语文教学的横向拓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搭建了平台,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第二课堂。

一、培养听的能力

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听被列为首位;在听说互动交际活动中,听是口头表达的先决条件。利用游戏,吸引学生,培养倾听能力。小学生天生就喜欢玩,喜欢动,缺乏静下来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把训练听的过程贯穿在有趣的游戏竞赛活动中,让学生复述游戏或比赛规则。或玩传话游戏,要求学生把老师说的话分组一一往下传,不让第三个人听到,传到本组的最后一名同学的耳里,再告诉老师传的是什么话,看看哪一组传得速度快,而且一字不差。也可以每天晨读时给学生讲故事,要求学生把故事讲给同桌听。也可利用学校广播台,让学生概括每天播报的主要内容。在活动中培养倾听能力,形式活泼,易于被学生接受,能力于无形中形成。

二、培养说的能力

利用学校广播站,捕捉校园新闻,弘扬好人好事,播送人文轶事;借助社会实践和参观走访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才;要求学生踏进校园一律使用普通话,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学校五、六年级经常举行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基本要求是面向同学,态度自然,仪表大方,说话文明,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培养读的能力

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是学生读书的重要基地,是学生涉猎课外读物的重要途径。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可以开展读书征文活动;举办读书博览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览等。也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专题文学讲座等等。我校编排了校本课程《中华好诗词》每天晨读时间背诵。我们摸索出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爱上背诵古诗词的方法。编故事:引导学生给古诗编故事,既有助于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启发学生想象力,又激发了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演一演:小学生是爱表现的,我们应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倾洒热情,通过表演来展示学习成果是再现古诗意境的好办法。如《推敲》,让学生演一演贾岛作诗的过程以及他如何把诗推敲得尽善尽美。诵读竞赛:我们经常在班内开展诵读竞赛,每班有每班不同的比赛方法,其中一种,将比赛题目按序号写在小黑板上,然后再制作编号,让十人一组的参赛选手组成一季比赛,挨个抽取编号,对应题目朗诵,实行淘汰制,最后剩三人,决出周冠军、周亚军、周季军。每周举行一次,最后再在周冠军里决出总冠军,发奖激励。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形式,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全班赛、接龙赛,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每个学期全校还要组织一次大比赛。

四、培养写的能力

我们学校很重视学生写的能力。首先是书法能力。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教学楼醒目位置用红字书写着“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几个大字,操场墙壁上书写着“书法明理,手脑并用”八个鎏金大字;学校围墙开辟一块60米长的“儿童艺术墙”,用来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走廊上除名人名言外,还开辟学生的书画作品专栏。

其次是习作能力。校园文化中,神采飞扬的文字,振奋人心的宣传,自然的表扬稿、评论稿、打油诗,国旗下的讲话,都可以生机勃勃地彰显学生的习作水平。在体育比赛中,各班的新闻报道组用那激昂的言辞为本班加油、助威,各具特色的班呼充分展示了语文的魅力。在科技节上,严谨的论述更是令人赞叹。创办富有人文性的黑板报、各班文化墙报,更彰显学生的文字功夫。用精当的语言给校园的假山、喷水池、大片的绿草地、亭台阁榭等命名或题写诗文对联,甚至创编故事……都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校园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领域,它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素质,学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平台。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并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提高语文思想素质,掌握语文技能,传承优良文化,增强语文的感知美、探索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校园文化中拓宽语文教学领域,让语文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摘要: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语文教学的横向拓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搭建了平台,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第二课堂。

关键词:校园文化,小学生,听、说、读、写

参考文献

[1]葛金荣、石中英.论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1990年第3期

[2]郭燕芬.校园文化对语文教学资源的影响.文学教育(中).2011年第5期

对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思考 篇3

摘 要: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语言基本技能。小学阶段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听、大胆说、会阅读、能写作,从而形成良好的语言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听;说;读;写

听、说、读、写是语文基本知识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此外,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让语文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从而让语文课堂丰富多彩。

一、引导学生学会听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引导方式。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的方法,不仅要一心一意地倾听,还要注意倾听重点,尊重他人的想法,倾听不完成尽量不要打断他人的话语。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倾听之后及时巩固,学会复述。例如,在学习关于核潜艇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关于核潜艇的知识,再让学生进行复述,学生也就能够对军用装备有所了解了。

二、引导学生大胆说

说是小学语文综合素质提高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说中可以实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说可以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方面,如上课提问、回答问题、交流讨论、说话、说话训练等,都是口语交际的形式。在小学语文说的练习中,教师可以创设多样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大胆地交流。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中引导学生说“我长大了”这一课题,学生的想象力被发挥出来,口语交际能力也提高了。

三、引导学生学会读

阅读是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自然景物、人物情怀的文章,文章中的语言优美、感情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雾凇》《东方之珠》《庐山的雨雾》《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祖国自然的美好,还可以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怀。在学习课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分析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分析文章主旨,这才是真正学会阅读的体现。

四、引导学生学会写

小学语文中的写包括两类,一类是书写,另一类是写作。首先,教师要注重小学生的写字训练,可以用临摹字帖来实现,要让学生加强每日练习,在长期练习中实现书写的流利。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写作,不仅要观察生活中的真善美,还要学会收集名人名家的优美文字,从而写出带有真情实感的文字。

参考文献:

林杰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J].学周刊,2012(25).

对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思考 篇4

一、利用各种听的渠道,先强化学生的听力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训练是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的,说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听的能力。不仅如此,现代研究阅读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耳朵受到很好的训练也有助于阅读,进而也有助于写作。传统英语教学易犯的一个错误是:仅把学生的听力训练限制在课堂上听老师的读音上; 初始执教新教材的老师也容易受到这种错误做法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听力的训练。我的做法是: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尽可能地使现有的能利用的听力训练渠道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尽量提高自己的读说水平,提高自己发音的准确度,掌握语速的变化和节奏;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向学生发出指令,坚持让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在介绍和操练新语言现象的时候,要求学生保持安静,先仔细听老师的发音,然后再模仿操练,让学生在课堂宝贵的45分钟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听说英语。二是充分发挥录音机和录音带的作用。教师在介绍语言情景时,可先用英语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合上课本,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当学生听完一遍后,便要求他们用英语回答问题。此后,让学生打开课本再听一遍,然后再跟读、表演或完成练习册上的听力训练题。这种训练适时地在课内、课外进行,并坚持不懈,以此增加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三是利用学校的有线广播,在课外活动或自习时间,教师可给学生播放阅读训练录音带上所提供的对话、绕口令、故事、小诗、谜语、英文歌曲等,给学生创设更多听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四是鼓励学生课外收听英语广播,收看英语电视节目,以拓宽视野,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二、创设一些可说的语境,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英语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缺少实际操练的机会,即缺少说、用的语境。教师引导学生说英语,有两个步骤。一是让学生开口,即“敢说”。这方面的训练主要利用课堂时间采取“操练”的方式进行。即开始时让全班学生齐声跟着老师说,以便增强信心,鼓励人人开口;再让半个班的学生一齐重复说;然后以排、行或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重复;最后叫个别学生单独说。教师对学生的操练和表演应尽量多表扬,指正错误应委婉得体,不吹毛求疵。有时也采用提问、回答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开口,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是让学生现学现用,把说英语应用到日常生活或交际活动中,即“会说”。对于这方面的训练,教师既可利用课堂时间,也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课堂上,教师应多采用“对话”形式,即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一问一答的简单对话,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多次问答以训练较长的对话,带有填空或替换词的对话,扮演角色的趣味对话等四种方式。在课外活动或早读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英语口语交谈,结合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对话或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编说新的对话或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等。教师还可以适时地组织英语演讲比赛,在校园内开辟“英语角”。熟能生巧,学生说的机会多了,自然会感到英语不再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了,进而由敢说到会说,口头表达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三、抓住一切可读的机会,培养学生读的自觉性

和城市学生比较,城镇与山区学生学英语在读的方面并不显得逊色,但问题出在我们的一些学生不会抓住各种可读的机会,不会把课内读和课外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消极、被动的因素很强,更缺少一种自觉阅读的良好学习习惯。针对这些问题,我的具体做法是:早读带着问题读,在试读单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消化理解对话或课文的内容;课堂讲究方式读,适时选用自读、默读、领读、跟读、情景对话、背诵等多种形式,尽量多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朗读才能的机会;课后及时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阅读练习题或课外精选来的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 一单元学完后,及时下发单元检测题,检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并适时介绍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课外指导学生阅读浅显的英语读物,把教学由课内延展到课外,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形成自觉性。

四、安排好各种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英语学习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写的训练,小到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的识记,大到高考英语试题中的作文,都离不开书写。写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课堂上的听写,即听写单词、词组、句子、对话和短文;课后练习册里习题的完成,即词形变换,根据句意和所给字母的提示补全单词,句型转换,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补全对话,连词成句,书面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用动词的正确时态填空,看图写话等;课外模仿学过的课文写简单的电话留言条、贺卡、病假条、通知、书信、日记,以及其它类型的短文等。训练的途径也很多,包括课堂笔记、完成作业练习、考试测评、作文日记等。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讲的便是动手书写的重要。

对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思考 篇5

一、持之以恒地进行听力训练, 为写作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听”是获取语言信息和语感的最主要环节, 是基础中的基础。亚历山大教授曾经说过:“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 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 不说没有听过的语言。”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听力训练, 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使其获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 才能为“说”直至最后的“写”打下坚实的基础。听力训练教材的选用应尽可能多样化, 比如, 小故事, 对话, 人物介绍, 关于英美家庭生活习俗, 风土人情, 文化背景知识材料等等。还应注意选用由英美人士朗读, 语言地道, 语速适中, 循序渐进的训练材料。

同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为写作准备必要的素材。词汇之于语言犹如土、木、砖、石之于高楼大厦。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及交际能力的高低, 归根到底还得看他掌握词汇量的多少。没有足够的词汇量, 听、说、读、写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教学大纲规定的词汇是经过严格筛选的, 是中学生学习英语所需的最基本的词汇。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方法, 引导学生重视词汇的学习。如以下的方法:

(1) 坚持每节课听写5-10个单词或短语。 (2) 每学完一个单元, 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默写单词, 要求学生根据汉语意思, 写出单词、短语的正确拼写形式, 词类等。最好, 当堂同桌交换批改, 对默写错了的, 要立即重写5遍以上。这就使学生在长时间持之以恒的听写、默写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有了丰富的词汇, 学生的写作就有了根本的保障。因单词拼写错误而词不达意丢分的现象才能有效避免。

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 (“说”) 的能力, 为写作奠定基础

“说”是学生学英语过程中应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英语的应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口头表达, 另一种是书面表达。口头表达更直接、更现实。书面表达则更强调准确性、规范性。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对书面表达水平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

要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 首先要通过大量口语练习, 作为教师, 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习惯。说英语就是由说得不好到较好的一个发展过程, 失败是成功之母”, 不怕说不好, 就怕不敢说。对说错了的学生, 教师应带表扬性的纠正, 开口的问题解决之后, 要注意说的质量, 具体说时要注意语音、语调、语速的问题。平时教师应当用正常的语速教学, 并可借助录音带、软件、电视媒体、语音室等现代教学手段, 让学生学习、模仿地道的语音、语调、语速, 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坚持不懈抓阅读训练, 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增长学生的见识, 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添砖加瓦”

实践证明, 学生平时课外阅读面越宽、阅读量越大, 语言实践的机会就越多, 英语表达的能力就越强。广泛的阅读, 才能加强学生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 有助于巩固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增长学生的见识。因此, 在抓好课文教学的同时, 应指导学生读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训练的同时, 也要适当地进行一些课堂限时阅读训练, 便于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及节奏感。

四、耐心进行“写”的训练

1. 规范书写, 严要求才有高质量

高考“书面表达”的质量, 既反映在表达内容上, 也反映在卷面书写上,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从起始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规范学生的书写。从书写26个字母的基本功抓起, 绝不能马虎大意。要求学生写好匀笔斜体行书, 注意连写以及卷面美观。一年级, 宜组织学生参加1-2次的英语书法比赛, 以此激发学生练习英语书写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 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动词的学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要特别注意, 因为动词掌握的好坏, 是学生能否正确遣词造句的关键, 每学到一个动词, 都要求学生联系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练习组成句子。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动词决定句型的意识, 让他们一造句就会自然地考虑到选用动词的正确句型。

3. 循序渐进, 训练写作

一、二年级以简单句为主。尤其是起始年级的写作训练, 应以训练写简单句为主。掌握、写准确、写好了简单句, 才能尝试学习写复合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复杂或高级的句子。简单句的训练, 首先要求教师总结、归纳好常用句型。然后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教学生掌握简单句的写法。如:sb.spend time/money on sth/ (in) doing sth.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常用句型。我是这样教此句型的:

I spent two days in making my plan.→

I spent almost two days in making my plan last week.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 在规范、正确地掌握了简单句的表达之后, 写作的训练开始进入冲刺阶段。复合句、省略句、倒装句的写作成为训练的重点。例如上述句子就可以进一步“高级化”:

I spent also two days in making my plan last week which is about planting trees.或者:

I spent almost two days in making my plan for planting trees last week.

4. 限时模拟写作训练, 加强考生临场应变能力

近年来NMET试题的包容量增大, 知识覆盖面广, 这就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必须注意提高速度、掌握好节奏。进行限时模拟写作训练时要求学生注意:

(1) 仔细审题, 吃透要求。对题目所提供的信息, 一定要认真分析, 弄清楚该题目究竟要表达什么。把提供的汉语提示多读几遍, 理解透它的要求, 并将所规定的内容及要求重新进行整理组织, 使它条理化, 再以合适的口气、身份从适当的角度进行表达。

(2) 明确内容, 把握要点。高考书面表达有一个特点, 即要求考生表达的内容, 在题目中都已交待得很清楚。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在做题时明确这些内容, 把握住全部要点, 理清脉络, 既不能无中生有, 也不要漏掉要点。应要求学生在仔细考虑试题内容后, 把汉语提示简化到口语化的程度。再用英语将要点列出然后扩展成句, 组织成文。

(3) 语言地道, 表达恰当。学生在做题时不要拘泥于对原材料进行硬译, 可以灵活一点, 可以拐弯抹角地表达出来, 要学会变通处理, 变难为易, 要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句式来表达, 一定不要用没有见过的句型。

(4) 仔细检查, 认真修改。主要检查:体裁、格式是否恰当, 写信不能写成通知, 说明文不能写成议论文;要点是否有遗漏;时态、语态、主谓是否一致;单、复数变化是否有错误;每个句子是否完整, 单词拼写是否有错;总的字数是否合乎要求等等。

对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思考 篇6

一、注意单词拼写形式与概念同时出现

如果只让学生大量听到单词,不接触拼写形式,会制约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注重听说的同时,要注意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中用实物、图画、动作演示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单词意义与发音的同时,注意出现单词的拼写形式,让学生对单词有个印象,然后加以操练。例如讲到boy,girl,teacher时,我指一个男孩说boy,然后把boy的单词卡片贴在他身上,指自己说teacher,并把teacher一词贴在我的身上,再操练发音,最后让学生互相贴卡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要让学生少量书写单词

如果带有浓厚的兴趣去做一件事,一定会记忆清晰、准确。因此让小学生带着兴趣去书写单词,会加强记忆。例如讲pizza,hamburger等时,我拿出实物,这样一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了" Would you like?”句型,然后让学生自己画出ham-burger等的图片并标明单词做成卡片,用卡片代替实物练习句型" Would you like?”。还有讲到birds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一只小鸟,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小鸟,标上各部位的单词,小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

三、以思维为线、情境为主来教学句型

虽然小学生的直接模仿能力很强,也喜欢直接模仿,但如果只以直接模仿来教学句型,会制约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注重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要兼顾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就是要适当采用以思维为线、情境为主来教学句型。每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词都要让学生明自其意义,然后加以操练,最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融会贯通。例如,在教“How are you? ”“I' mfine”时,(1)指自己说I,指学生说you,让学生互相指并正确说出I 、 you d。2)指自己说I am a teacher.让学生说I am aboy/girl uk I am (名字),再指一个学生说You are a boy/girl或You are (名字)。(3)表演与一个同学谈话,问“How(怎样)。(4)表演“How are you?”“I'm fine.”( 5)教师与学生练习说“How are you? ”“I' m fine.”(6)学生互相练习说。

课堂上,我们还可以积极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展现才华。小学生有极强的表现欲望,都想极力展示自己。因此,学完句型后,应引导学生应用句型说一说自己所想到的句子或他们的喜好,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话,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事,因而会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从而使学生记忆深刻,最终达到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句型的目的。

四、分解难度,英语作文从看图说话开始

作文是由句子组织而成。学生要写作文,必须先能说出通顺的语句。看图说话于学生来说是难度最低的作文。也是比较能设计出好的教学活动的教学内容。而教师可以从看图说话开始,引导着学生,从最低的一级阶梯开始走起。

看图说话。这种类型的写作活动,既与四年级的学习要求相符,又在此基础上高了一个台阶,而这个台阶,是学生稍微抬脚便可上去的台阶。学生自然不会觉得有多艰难,一下子便可完成任务。

比如作文题目为《my last summer holiday》的一篇作文,学生一看到题目自然不知道该从何写起,该写些什么。老师必须先示范。书上也有范文。It was July last month.I was in Thailand.It was summer holiday.I played basketball every day.I painted pictures,too.The food was spicy and tasty.The weather was good.It was sunny.这篇文章很清晰地告诉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when,where,who,what.可是学生面对一篇文字,即便看完,或许对他要写的作文还是一头雾水。而怎样示范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地接受呢?从图片开始。图片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教师的语言。教师可先出示上个月的日历,告诉学生,It was July last month.首先把时态很清晰的告诉学生。一张有泰国标志性建筑的图片,问学生Where is it?学生自然便会回答Thailan.这时,老师可以引出句子I was in Thailand last month.然后再出夏天在海滩晒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it was summer.We were on vocation.It was summer holiday.并就此图片讨论天气:It was sunny.The weather was good。再出示一张打篮球和画画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I played basketball.和I painted pictures.的句子。这些句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没有难度的。最后可出示一些美味食物的相片。学生看到食物的相片,情绪自然高涨。很容易便能说出It was tasty.的句子。再出示辣椒图片,学生自然能说出It was spicy.到此,文章所有内容的相关句子都经由学生口中说出来。教师可以在学生边说的时候边在黑板上记录。到最后,教会学生整理句子的顺序,更改句子中的代词。一篇和书上范例一样的文章便出来了。学生此时便会发现,原来文章中的每一句话,自己都是能说出来的。心中对作文的恐惧便会消除。而再回头看作文题目的时候,也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了。

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对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思考 篇7

摘要:城乡结合部是一个汇集了大批复杂社会群体的新型区域,由于人员结构复杂,导致这里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给当地的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性。如何做好这一特殊区域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听、说、读、写、思;城乡结合部;语文教学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城市与乡村的交叉地带,逐渐形成了一个汇集大批复杂社会群体的新型区域——城乡结合部,同时也产生了吸收这个群体子女的新型集体——城乡结合部学校。该地区由于人员结构复杂、文化水平不高,导致这里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给当地的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性。如何做好这一特殊区域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人手。

一、“听”,语文教学的首要环节

“听”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手段之一。倾听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礼貌,更是一门艺术。市区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大多养成了好的倾听习惯,家长的言教、学校的教育以及社会的影响,对于他们倾听习惯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多数孩子家长忽视对孩子听力的培养,认为话谁都会听根本不需要培养。这就造成很多在校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效果差,学习成绩普遍不高。

中学生年龄不大,习惯可以重新培养。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要教给学生倾听的方式和技巧,让他们运用这些技巧在课堂中掌握正确有效的知识。真正培养起会“听”的好习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让学生做到“五心”:即虚心、专心、耐心、细心、真心。虚心地听,是指要本着尊重教师的态度去听,并把听到的重要知识牢牢记住:专心地听,是指能够集中精力提高听的效果,把听到的知识记到心里去;耐心地听,是指反复地听,把听到的重要知识强化;细心地听。是指能够分析听到的知识中所表达的含义。并在适当的时候灵活运用。真心地听,是指用情去听,只有融入情感去倾听,才能深刻领会文章表达出来的真情,课堂教学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学生如果能做到这“五心”,明确了什么时候听、听什么、怎么听,就能培养起良好的“听”的习惯。

二、“说”,语文教学中的必要环节

所谓“说”,就是把自己心里想的表达出来。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3-5岁是孩子语言学习的关键年龄。城市的家长十分注重这时期与孩子交流,多数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强。而农村的家长普遍认识不到这一点,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说话。实际上他们已错过了培养孩子“说”的能力的最佳年龄。当地的语文教学也常常忽略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课堂上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常常自己从头讲到尾,最后说得口干舌燥,学生的能力还是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教师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在引导说的过程中要让他们把握住几点:一是要说得“清”,就是把普通话说好,口齿清楚、发音要准;二是要说得“明”。就是要把自己想说的内容表达完整,达到让别人理解的目的:三要说得“生动”,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把握好自己说话的要点,会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进行创造性的表达,说得入情入理,说得惟妙惟肖。教师可以尽量多组织一些活动,如演讲比赛、朗读比赛等。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读”,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语文知识的掌握,有一个积累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形成也如此。市区学生大多在书的环境中长大,家庭、学校、社会提供的各类书籍足以让他们沉醉其中并获益匪浅,而城乡结合部的学生虽然家离城市不远却足不出户,周边图书资源严重缺乏。这些学生少有看书、买书的好习惯。他们的阅读量偏少,视野狭小,知识积累非常有限。

缺少家庭及社会提供的读书大环境,教师就需要自己想办法弥补。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在校时间阅读,利用早读和课前时间让学生或朗读或背诵课文,不管哪种形式,只要能锻炼读的能力就可。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有感情地读,读出情感来;二是有思想地读,通过读。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三是带着问题读,通过读,寻找答案,这样能够增强读的效果。课余,教师可以上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整理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资料,并把整理的知识讲给他们听;另外,教师还要教读书方法,让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如果学生可以长期科学、合理地坚持课外阅读,必然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精神生活,他们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一个质的提高。

四、“写”,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说明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当然,不仅要读,还要亲身经历,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城市的家长平时愿意花钱让孩子外出旅游,这是培养孩子观察力的重要途径。可城乡结合部的孩子外出机会很少。虽然他们的住所离市区只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却少有人出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若是让他们写没见面过的人、事、景等,自然是写不出来。教师这时就要灵活运用教材,尽量选取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写作训练,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教师还要在学生作文时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使作文成为他们表达自己心灵的一种需要。课下。教师可利用布置黑板报、手抄报的机会,让学生积累材料、自由创作。教师不妨也让桌子“说说话”。让学生把自己精心设计的座右铭贴在课桌一角,让不起眼的课桌也成为展示他们才情的舞台。

五、“思”,语文教学的创新环节

这里的“思”,就是指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城乡结合部人员结构复杂,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容易忽视对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下工夫。美国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想。

要提高学生“思”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使其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主导,能起到启发点拨作用即可。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自主学习兴趣,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求知过程自然统一。因此,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对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思考 篇8

关键词:听说读写,语文学习,基本功

语文的基本素质,实质就是“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由于一个班级的老师有事,请我为他的班级上一节课,我上的是《孔乙已》第一课时。课后,我就这四种能力的落实和其他老师作了交流,内心感触很深。

这节课,我如往常一样检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自学情况。然后叫学生读课文(课前已布置学生进行了朗读预习),接着叫六个学生(三男三女)先后到黑板前复述这篇课文,只有两个同学讲述了课文的大致梗概,而其它四个同学仅只讲三两句话之后,便无话可说了,究其实质,不是无“话”可说,而是不知怎么说“话”也!

课后,细思之,我们平时教学,是注意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但更确切地说仅只是重视了“听、读”的训练,而对“说”的乃至“写”的训练确实是有所轻视(当然,这里的“写”是指与“说”相结合的“说写”)。从实际效果来看:听与读确实都很好,但“写”始终没有提高怎么样?为什么?记得,前一阶段进行的一次测验,100分试卷仅只考了十几分的人班班都有,为什么?一句话是忽略了“说”的训练,忽略了“说写”结合的训练。

首先忽略了“说”的训练,就忽略了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每个学生在小时候都喜欢听故事,都佩服“说故事”的人,长大了,欲形成这个小时候就佩服的“能力行为”的愿望也都还潜伏在心中。但进了校门,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方法的不当,往往忽略了这一潜在的“愿望”的挖掘与激发,久而久之,这种“愿望”也便淡薄了,再久而久之,也便淡薄了“语文”的学习。

其次,忽略了“说”的训练,就忽略了“写”的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就目前语文教改的前景来看,“写”是越来越受到重视了。中考、高考的作文分值提高了。有的实验学校,干脆开展了“一篇作文”定结果的尝试实验,这个路子,我认为走的是对的。但是,好作文不多,为什么?平时语文教学重视了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讨论表述,忽略了教给学生表述知识点的方法能力,忽略了学生表达知识点的欲望兴趣等,这些应该是造成学生“无语可说”,“不知如何说”的很重要的原因。自古就有吟诗作对,不会“吟诗”何谈“作对”?如今,不会“表说”又何谈“写作”呢?上了《孔乙己》课后,和其他老师谈了这节课的感受时,深切地认识到,我们平时重视的是“听、读、写”的训练,而写也常局限于“作笔记”的“记”,即“记”好知识点而已,更为严重的是忽略了“说话与写作”相结合的训练,而写好的前提是“说好”,所以说忽略了“说”的训练,乃至有今天的课堂感受。

另外,忽略了“说”的训练,就忽略了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提高,自古以来善文者一般都善于表达,注意这个“善于”便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很难想象,一个言语啰嗦词不达意者,能写出逻辑顺畅的佳作,而不善言者,往往是腹中无词胸中无谱也!

签于此,我现在在平时教学中就特别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每教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叫学生准备一个“练笔本”,并且要求学生不要笔记本。

“练笔本”有特殊的功能。从第一节课开始,我要求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写一篇小感受的文章。开始,我只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随便谈,只是保证字数要足!在日后的教学中我逐渐增加难度,要求学生从“随便谈”到“命题谈”,进而到从“某一个角度谈”,最后再发展到“围绕一个中心自由谈”。字数从50个左右到100左右,然后是150左右到300左右,不断提高,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可以说一般不会再为下笔无言而犯愁了。

“不要笔记本”让课本得到了最大的利用。接到一个新班级,我都会叫学生不要准备笔记本,上课老师讲的内容,需要记的就记在书上。课后的练习就做在书后的空白处,如果不够写的,就写在一张和书页大小一样的纸上,然后粘贴在书上,特别是文言文的翻译。并且我从第一篇课文就培养学生试着做好几项预习工作:试着给课文分段;试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试着从不同角度(如语言、修辞、写作技巧、主题思想等)对文章进行品味,而且一开始是一到两处,后来就发展到不少于三处、四处,最后发展到必须从不同角度都要有至少一处的品味内容……等等这些都要用蝇头小楷写在课文内容的旁边。上课了,学生就按照自己所写的内容大声地作答。平时作业检查,也就查课本。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课本上可以说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时日久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笔写作能力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语文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全面贯彻听、说、读、写能力,忽略了“听、说、读、写”任何一点都是不可以的!以后,我会在这方面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进取,以达更好地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文.听说读写赏戏曲本本真真学语文[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11期

[2]张寄萍.以“读”为本,加强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7年Z2期

上一篇:飞仙桥乡2011年“家庭拒绝邪教”阶段性总结下一篇:高研班研修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