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读后感

2024-10-08

世说新语两则读后感(共11篇)

世说新语两则读后感 篇1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我领悟最深的是《德行》。《舍生取义》中的荀巨伯面对胡贼攻郡,“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虽然我不太相信最后的结局“遂班军而还,一军并获全”。但我想已经是对荀巨伯很大的赞美了,危难之中不弃朋友,可谓是充分展示了舍生取义的意思。胡贼的撤军也展现了东汉以德为上的人物评价标准。宋刘辰翁云:“巨伯固高,此贼亦当入德行之选矣。”这种品德是珍贵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看过《国宝之忠》的正文后才知道,这个忠理应打上双引号,奸邪的王国宝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王徇,就阻挠孝武帝见王徇之事可见他的阴暗心理和卑劣行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是我们应该警醒自己不能犯的错误。对待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应该尊之敬之,向他学习,凭借自己的努力超越他,而不是阻碍他为国家作贡献,用一些卑劣的手段防止他威胁到自己,这是自私愚昧的行为,孝武帝亲近他,是一种可贵的信任,而他的做法是对这一信任的践踏。

《世说新语》是一本好书,对人的道德思想以及文言文功底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好处,读过它后,真心的希望大家一起。

《世说新语》两则 篇2

【注释】①过江诸人:西晋末年战乱不断,中原人士相继过江避难。“过江诸人”本指这些人,这里实际却是指其中的朝廷大官、士族人士。②藉卉:坐在草地上。③王丞相:王导,字茂弘,晋元帝即位后任丞相。④楚囚:楚国的囚犯。据《左传·成公九年》载:一个楚囚弹琴时奏南方乐调,表示不忘故旧。后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1,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译:

可至作楚囚相对!

译:

2,请找出描写周侯和王丞相神情的语句。

3短文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具体表现了什么内容?

4,士族们面对现实形成不同的态度,他们的态度有何不同呢?

5,文章刻画人物形象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注释】①京房:字君明,汉元帝的侍从官。②幽、厉之君:“厉”指周厉王,是西周时代的君主,在位时暴虐无道,滥施杀伐,最终被国人流放。“幽”指周幽王,是厉王的孙子,在位时宠幸妃子褒姒,沉迷酒色,后来外族入侵,他被杀死。两人都是暴虐之君。

1,“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京房提出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2,京房劝谏很善于抓住时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这一点?

3,京房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在对君主劝谏的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

4,“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这句话道出了怎样的问题?

5,“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一句的意思是什么?其言外之意又是什么?

1,(1)这里的风景和中原没有什么禾同,只是山河不一样了!(2)哪里至于像囚犯似的相对流泪呢!

2,周侯:“坐而叹”“相视流泪”;王丞相:“愀然变色”。

3,通过描绘过江诸人在新亭饮宴的场景,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南渡的士族官僚们在国破家亡后的生活和情绪,以及士族面对现实而形成的不同态度。

4,一种是感伤颓废,以周侯为代表;一种是慷慨陈词,奋发图强。表现了爱国思想,以王丞相为代表。

5,运用含蓄简洁、精练传神的笔墨,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如周侯的庸懦颓废,王丞相的刚毅奋发,都只是通过一个动作和一句话来表现的。生动传神,精练扼要。

1,引出议论的话题,为劝谏作准备。

2,论事时趁机提出问题,在汉元帝回答“岂知不忠而任之”时,抓住机会借幽、厉二君之亡来向汉元帝进谏。

3,希望君主要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4,亡国之君昏庸,不了解自己的大臣,容易用错人。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篇3

主备人:刘玮

《咏雪》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可独立翻译;

2、合作学习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正确断句。

2、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翻译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翻译文言句子。教学准备 PPT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学

一、导入 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二、示标

三、导学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雪骤()谢道韫()差可拟()柳絮().....

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___ ....(3)俄而雪骤___ .(4)撒盐空中差可拟___ ...(5)未若柳絮因风起___ ..(6)公欣然曰___ ..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参考:

融洽欢快轻松

②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四、交流探讨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参考:

前者写的好,因为雪的颜色和形态跟盐相似(形似); 后者写的好,因为雪的飘飞和柳絮的飘飞接近(神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提示:以“梨花”喻雪,妙哉,雅哉,不愧为千古写雪之名句。精讲

1、翻译下列句子。(1)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 的妻子。

2、诵读指导。(教师范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课堂小结:《咏雪》通过描写晋朝文学世家谢太傅一家雪天赏景的故事,表现了才女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同时也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演练

见《随堂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可独立翻译;

2、合作学习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正确断句。

2、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翻译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翻译文言句子。教学准备 PPT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学

一、导入

检查背诵《咏雪》

二、示标

三、导学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2、再读课文,解释词语。(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 ..(2)期日中___ ..(3)太丘舍去___ .(4)去后乃至___ ..(5)友人惭___ .(6)元方入门不顾___ .(7)尊君在不___ ..(8)君与家君期日中___ ..

3、细读课文,复述故事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问题探究:

1、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

聪明、勇敢、明理(或): 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

2、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参考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参考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4、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

1、借元方责客之语,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2、也赞扬元方的聪敏。精讲

翻译句子,并分析其句式。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译: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译: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演练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8 篇4

一、背景材料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本文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课文剖析 1.写法精讲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雪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展开的,你学习起来会很容易的。2.重点精讲(1)《咏雪》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2)《陈太丘与友期》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陈太丘与友期行”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3.难点精讲(1)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2.《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 “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内为好。故事的结尾亦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学习方法指导】 1.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完全可以利用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将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向老师请教。2.学习本文既要掌握必要的古文知识,又要弄懂课文的基本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和背诵,并熟练默写课文。4.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加强对课文的认识,并有所启示。【知识拓展】 1.人物介绍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2.《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古代小说的说明,最早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8卷,按内容分为36门。4.《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课内问题指导】

一、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感知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本文不是标准的书面体,只能算古白话,但文章不长,两则加起来不足二百字,读读背背,有助于语感的培养。(1)第一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第二问:“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按:“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诸句中,“儿女”皆指子女。(2)第一问是常识性的,有这类常识,读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错人称。“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第二问是探究性的,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设题目的是积累词语。参考答案:1.“俄”,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皆片刻义。“欣然”,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2.“拟”,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以后才有准备、打算义,如“比拟好心来送喜”(唐代民歌),“也拟泛轻舟”(宋李清照词《武陵春》)。3.“未若”,比不上。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较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切忌多讲,碰上一种说一种最好。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篇5

知识与技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重点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3积累,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4背诵两篇短文。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 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二、导入课文:

我国古代的诗人们非常喜欢用诗句来描绘冬天的雪。那位同学来说一下你所知道的咏雪的名句。(学生回答)同学们说了很多,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才女谢道韫是怎样咏雪的。

三、介绍作者及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四、诵读课文:

教师朗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由教师朗读。教师朗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五、疏通文意 :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教师精讲点拨。

六、合作探究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咏雪》问题组: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议”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2、《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那些描写中感受到的?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的儿女有什么不同?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做“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参考答案:

1、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议)

2、(轻松,温馨)(内集,欣然,大笑)

3、重点分析: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撒盐”这一比喻用得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在空中撒盐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所以说“柳絮”一喻好。《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1)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2)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

参考答案:

(1)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七、作业训练:

1.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2.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3.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参考答案:1.期:约定。去:离开;过去的。顾:回头看。引:拉;放开。舍:放弃;牺牲。信:诚实,讲信用;随意、随便。

2.①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②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③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④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①②⑤⑧

4.B(例句中“不”通“否”;A.“女”通“汝”;C.“见”通“现”;D.“说”通“悦”)

2、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题目。

2.课外阅读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一个小片断《雪夜访戴》。

八、板书设计:《世说新语》

刘义庆儿女的聪明、多才

咏雪公大笑乐和睦,诸竞走取之表现了王戎的与众不同

鲜明的对比

九、课堂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十、教学资料:

咏雪名句集锦: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渭)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人物介绍: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唯戎不动善于动脑筋、性格沉稳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译文:

《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雪夜访戴

世说新语两则读后感 篇6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

教学难点: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教学法、朗读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咏雪》教案

一、创设情境

我们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甘罗十二岁做宰相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其中的第一则《咏雪》(出示课件)

二、探索新知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指名介绍作品作者。(出示课件)

2、听课文录音,把握节奏,体会语感。

3、根据所听录音及文意给课文断句。

4、理解加横线的重点词语。

5、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二)品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思考问题:(出示课件)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议”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小组中选出代表发言,师生交流。明确要点:

1、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议)

2、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此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3、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古人称谢道韫为才女,曰“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4、你认为谢道韫和胡儿的比喻哪一个好呢?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撒盐”这一比喻用得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在空中撒盐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所以说“柳絮”一喻好。

5、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归纳主旨: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四)背诵课文,熟读成诵(出示课件,根据情境增强记忆)

三、拓展延伸

你还能想出哪些咏雪的诗句?(积累诗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张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四、课堂练习(出示课件)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中质疑、读后思辨 过程与方法: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品读中感受亲情。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选择中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多角度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在项羽的麾下有个将军叫季布,因为他多次围困刘邦,在项羽兵败后,刘邦便出千金捉拿他。由于季布平时重承诺,深得人心,所以人们冒着诛九族的危险来藏匿他。当时楚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最后刘邦只好特赦了季布,并升他为江东太宗。这就是“一诺千金”和“季布一诺”的典故。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啊!今天就来认识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小元方是怎样对待他的吧!(出示课题)《陈太丘与友期》。

二、探索新知

(一)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和节奏。(强调“尊君在不”中的“不”读音).

2、学生齐读已划出节奏的课文。(出示课件)

3、理解重点词语(出示课件)

4、对照重点词语及工具书理解全文意思。

(学生查阅工具书,互相交流,并推选代表讲述课文大意)

5、师生交流,共同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出示课件)

(二)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2、同学互相评价。

3、四人为一组合作学习,质疑解惑。小组内解答不了的另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作好记录,提出问题全班讨论。

归纳问题:(1)元方是怎样反驳“友人”的,他的反驳有说服力吗?(2)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1)元方针锋相对,指出“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使得“友人”“惭”最后“下车引之”。

(2)元方是机智聪敏,善辩,懂礼识仪的人; 友人是无信、无礼但却知错能改的人。

4、多角度探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出示课件)明确:A、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的父亲。

B、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围绕AB中的任何一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5、按着这个多角度的思路思考下去,你来给故事重新安排情节。

a、元方回答友人的句子可以改为“我的父亲是‘非人’,你与我父亲为友人,那你也是‘非人’啊!”

b、元方原谅了友人,带着友人去找他父亲去了。

… … …

三、尝试反馈

1积累成语:你能说出包含有以下字的成语吗?(出示课件)2积累名言。你能说出关于讲诚信、懂礼貌的名言吗?(出示课件)示例: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法)谚语 礼貌无需花费一文,却能赢得一切。

(英)玛·沃·蒙塔古

四、归纳总结:谈一谈你这堂课的最大收获?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梳理 篇7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3.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4.文言实词: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

5.欣然:高兴地样子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未若:不如比作

9.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期行:相约同行 3.戏:玩耍

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

6.时:当时 7.惭:感到惭愧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 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非:不,不是

12.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

16.引:拉

17.顾:回头看

三、翻译课文。《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仍然没有到达,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听了)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哪!跟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世说新语》两则中考选择题 篇8

1.下列句中“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告之于帝 B.贤于材人远矣 C.仓鹰击于殿上 D.万钟于我何加焉

2.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B.去后乃至(才)/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D.是日,饮酒乐,天雨(这)/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 ..5.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6.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8.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友人。B.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表示好感)。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一眼。

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9.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大雪日内集(内在联系)..B.俄而雪骤(不久)..C.讲论文义(讲解)..D.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11.选出下列“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A.渔人甚异之 B.何陋之有 C.传一乡秀才观之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2.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2分)

A.白雪纷纷何所似(译:纷纷扬的大雪飘向什么地方?)B.俄而雪骤,公欣然曰(译:不久雪花突然停止了,公因此高兴地说。)C.撒盐空中差可拟(译:这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译:谢太傅一家人因为寒冷而靠在一起。)13.下面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题目为“咏雪”,点明全文的主旨是赞叹雪花的高洁和雅观。B.兄子胡儿的比喻更多的是形似,下雪如“撒盐”。C.兄女的比喻则是神似,下雪如“柳絮”的轻盈。D.在最后的“公大笑乐”,表示太傅欣赏道韫的才华。

14.下列是对课文写法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本文对人物的描写主要采用语言描写。B.文章用“公大笑乐”侧面反映出道韫的才华。C.本文的两个比喻句只有喻体,分别是盐和柳絮。

D.本文开始写下雪的环境描写是用来渲染寒冷、孤寂的气氛。1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去后乃至(乃至:才到)..B.相委而去(委:委托).C.与友期行(期:约定).D.下车引之(引:拉).16.选出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A.渔人甚异之 B.无案牍之劳形 C.具答之 D.吴广佐而杀之

17.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2分)A.尊君在不(译:尊敬的君子在不在)

B.待君久不至,已去(译:等待你很久时间也不到来,约定时间已经过去了)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译:正午时你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D.元方入门不顾(译:元方赶着回家而顾不上他)

18.对“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你父亲)真是一位非常的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B.(你父亲)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C.(你父亲)不是人啊!即使不和人一起走,也要委托别人说一声呀。D.(你父亲)人呢?即使不和人一起走也要委托别人说一声呀。19.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而“太丘舍去”,可见陈太丘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B.“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反映出友人是一个不守时、不守信用的人。C.友人怒骂陈太丘“非人”,可见友人的无礼和无知,不懂得自我反省。D.元方针锋相对,义正辞严地批评了友人,言之有理,可见他的机智聪明。2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相委而去(去:去到).B、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你的父亲)....C、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D、日中不至(至:至于).21.选出与“相委而去”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出淤泥而不染 .B、思而不学则殆 .C、环而攻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 .22.下列是对课文写作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本文对人物的描写主要采用语言描写的动作描写。

B、友人从“怒”到“惭”的表情变化,反映出其心理变化过程。

C、文章最后定“元方出门不顾”是全文的败笔所在,让元方变成了一个不尊重长辈的无礼小孩。

世说新语两则读后感 篇9

《世说新语》这两篇文言文的教学,在自己精心设计和准备下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这堂课缺点也很明显:

一、朗读还是要加强,我们虽然在努力的多读,但还是要寻求更加有效的朗读方式,最终实现不但朗读和时间的有机组合,二者不再是矛盾的双方;

二、学生的探究部分不宜太多,应充分体现重点及难点.教者更应该是一个钢琴表演艺术家,在课堂上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让学生与学于乐,与乐中有所收获;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归纳考点概括 篇10

一、生字读音。

陈寔(shí)在不(fǒu)谢道韫(yùn)无奕女(yì)王凝之(níng)

二、句读停顿: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⑤陈太丘与友/期行 ⑥君与家君/期日中 ⑦元方/入门不顾

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今义:日期,名词。.3.太丘舍去: 古义:离去、离开 今义:前往。.4.下车引之: 古义: 拉。今义:引用。.5.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一词多义

1、而 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2、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

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

(四)表谦称与敬称的词

1、解释下列词语

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尊君 :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2、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令郎

⑦老朽

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其它重要词语,《陈太丘与友期》 ①相委而去 委 :丢下 去:离开 ..②下车引之 引:拉 之 :代词,他 ..③ 乃至 乃: 才 ④ 则是无信 则 :就 《咏雪》

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家庭聚会 ..② 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 ..③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 :高兴地 似:像 ...④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 差不多 拟 :相比 ..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 不如 因:凭借 ...⑥即公大兄无奕女 即 :就 .

五、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句)

太丘不在等候就走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省略句)

跟别人约定一起出行,丢下别人就走了。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朋友很惭愧,下车拉元方(他),元方进入大门不回头看。4与儿女讲论文义

跟子侄辈一起降解诗文。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倒装句)

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6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飞起。

六、内容理解: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点拨:融洽欢快轻松。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点拨:“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3、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4、《陈太丘与友人期》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七、人物形象:

1、文中对谢道韫的评价如何? 点拨:聪明有才学。

2、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点拨: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点拨: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5主题归纳(多角度思考)

通过文章对这两个人的描写,以及对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记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

友人: 不守信用、不懂礼貌 知错能改

启示: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6拓展延伸:

(1)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句:①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

⑤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2)你还知道哪些古代聪明小孩的故事。

世说新语两则读后感 篇11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课下注释.1.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2.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3.内集:家庭聚会.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5.俄而:不久、不一会儿.6.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儿子.做过东阳太守.7.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8.无奕女:指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9.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课下注释.1.陈太丘,即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2.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4.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5.乃至:(友人)才到.乃,才.6.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7.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吗?尊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8.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离开、舍弃.9.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10.引:拉.11.顾:回头看.《世说新语》两则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

(一)、给加粗字注音。

谢太傅()

雪骤()

柳絮()

无奕()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俄而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尊君在不: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待君久不至,已去: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四)、填空:

1.《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都选自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朝人________________组织人编写的。这两篇讲述的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 己的父亲

4.《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 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5.从《咏雪》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6.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7.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8.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友人。B.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以(表示好感)。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一眼。

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2.请指出以下称呼所指代的对象。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尊君:

②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

家君: 3.对这段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D.由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4.解释句中画线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

期行: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过:

乃: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去: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惭:

引:

顾: 5.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2.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13.陈太丘之友、元方是怎样的人?你怎样看待他们?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为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1.解释加粗字。(1)窃入学舍:

(2)听已:

(3)冕因去:

(4)恬若不见: 2.翻译下列句子:(1)王冕者,诸暨人。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划出本文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世说新语》两则习题精选参考答案

一、(一)、fù zhòu xù yì

(二)、1.急 2.差不多 相比 3.乘 4.“不”通“否”,在问句尾表示询问。

(三)、1.(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2.(我父亲)等了你好久(你)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3.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四)1.南朝 宋 刘义庆

2.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 人物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 3.B 4.答:此题答案为开放性的。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5.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6.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7.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

三、1.C 2.①即“令尊”,指代陈太丘②“君”即“您”指代友人“家君”即“家父”指代陈太丘 3.C

4.A.约定时间 外出 B.超过 才 C.舍弃 离开 D.惭愧 拉 回头看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6.略。7.元方,语言和行为

想博得元方的好感。11.略 8.守信用、讲礼貌。9.意识到自己错了,10.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12.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13.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

文章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道理: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1).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2).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3).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三、1.(1)私下(2)毕,完(3)离开(4)安详的样子 2.(1)王冕是诸暨人。

(2)(王冕)傍晚回家,忘记了他放牧的牛,父亲非常生气地打了他一顿。(3)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神,何不由着他呢?

上一篇:2011届毕业德育答辩安排下一篇:你好,秋姑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