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2024-10-01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共11篇)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1

远程教育设备是保证项目工作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投资建设、学校负责管理使用的国有资产,必须落实专人管理,建帐上册,定期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长期使用,真正发挥作用。

一、项目设备实行专人管理,落实责任制。一线教师是项目设备的使用者,必须尽职尽责管好、用好设备。

二、按照“模式二”分标填写《设备登记册》,建立设备安装、使用、维护档案。在《资源设备使用登记表》上对使用运行情况做出记录。

三、使用者操作必须符合相关设备的技术规范要求,符合有关安全规定和使用规则,不得拆卸各种设备有故障及时向技术人员反映。

四、做好日常维护保养与记录,使项目设备时刻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保证接地良好,注意电器设备的防雷、防尘、防潮、防盗和定期保养工作。

五、项目设备应为项目所规定的目标服务,只能用于接收、下载、浏览教育资源,播放教育节目,为教育教学服务,不得挪作它用。

六、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将项目设备出借、转让、变卖,决不允许被个人挤占挪用。

七、建立损失赔偿制度。因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必须追究责任,责任人照价赔偿,损坏设备必须尽快恢复工作功能。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2

一、农村远程工程的建立

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为“农远工程”)试点工作。目前,农远工程已在全国大面积展开,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师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和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河北省截止到2007年12月,农远工程已经顺利完成。河北省11个市172个县(市、区)的19317所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装备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其中教学光盘播放点5372个、卫星教学收视点10273个、计算机教室3672个,该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河北农远工程基本覆盖了全省农村中小学,使全省680万农村中小学生都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也使河北省农村教育有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1]

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也不例外,2008年12月23日至26日按《衡水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管理应用考核标准》,考核管理和应用情况,了解全市各项目学校在组织管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教师培训、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现状,以便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改进工作,进一步推进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工作的开展,推动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3]在这次考核中,有18所学校被评为衡水市2008年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先进学校。这标志着我市教育信息化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并会带动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问题

1. 硬件设施。

目前,农远工程的硬件设施已经到位,但利用情况却很不理想。学校教师电脑配备情况:1人1台15.4%,2-3人1台16.5%,4-5人1台11.5%,6人以上1台14.3%,没有42.3%;学校机房的开放情况随时开放(正常工作时间)20.9%,经常开放31.3%,很少开放23.6%,不开放24.2%;学校使用最多的教学光盘播放室10.4%,多媒体教室67.1%,计算机教室22.5%。目前农村教师一人一台电脑的比例只有15.4%,4人以上一台电脑或没有电脑的比例竟达68.1%;学校机房很少开放或不开放的比例达到47.8%,这说明现在的城乡差距确实很大,也是制约农远工程资源有效利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给项目学校配置的教学光盘播放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多媒体教室,占67.1%,说明多数农村教师具有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能自己制作简单的课件,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计算机教室的利用率不高,占22.5%,这和部分学校目前还没有联网或上网费用太高有关;DVD播放机操作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是比较适合农村学校使用的一种媒体,但目前的利用率只有10.4%,这说明视频资源开发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不方便教师使用。

2. 软件资源。

河北省为每一所项目学校都配置了必要的教学资源,如为模式一项目学校配备了600元以上的教学光盘;为模式二项目学校配备了40G以上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模式三项目学校配备了80G以上的教育教学资源。虽然给项目学校配备了一定的资源,每天也都可以从卫星上下载大量的资源,但还是有65.4%的教师认为现在农远工程资源一般,说明还不能适应教学所需。

3. 教师培训。

农远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全体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而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提高培训质量。目前在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开展的培训,无论从培训力度还是培训广度都是远远不够的,统一的培训课程忽视了学科教师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科教师只能被动接受,没有主动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培训过程中忽略了各个学科教师自身的学习特点,只是一味的“满堂灌”,缺乏一定的互动性与交流性,单调枯燥的培训课程不能够调动学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农远工程的实施有抵触心理,不愿意使用农远工程为学校配置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

4. 技术支持。

目前在农远工程项目学校中大多数管理人员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兼职教师,经过短期培训就匆匆走上管理岗位,对设备的维护运用能力和新技术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差,信息技术技能不够全面,缺乏专业化管理和应用能力,不少农村中小学由于受管理人员数量和能力水平等的限制,不能有效地调整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影响了农远工程设备的正常使用。另外,在很多学校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大,分工不明确,甚至“身兼数职” (除了讲授信息技术课程,还要负责学校机房的设备维护、局域网组建以及多媒体教室中的设备调试、学生考试成绩的录入及统计分析甚至学校文件的打印等) ,这些繁琐的工作使得信息技术教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中,进而无法向其他学科教师提供技术上的答疑,最终将影响到整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

5. 管理层面。

农远工程的实施和管理是21世纪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关键,在农远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领导的重视,技术人员的精心管理和维护是服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其主要工作是将学校教学信息化落到实处,为学校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和高效的服务。教师是否利用农远工程资源,与农远工程的成败息息相关。有的项目学校领导不重视,没有对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部分学校设备损坏,得不到及时维修,给教师的正常使用造成了障碍。

综上所述,在农远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多方合作交流,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既可以解决经费不足、学工矛盾等弊端,又可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发挥地方、高校和学校三级力量,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持续不断深入。

三、提高农村远程工程资源应用效益的途径

针对农远工程资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求提高农远工程资源应用效益的途径。

1. 采取多种措施。

激发教师使用农远工程资源的热情和动力。教师使用农远工程资源的热情和动力很大程度上源于领导的观念和态度,领导要对有使用农远工程资源需求的教师给以各方面的支持和鼓励,如设备的优先使用,技术人员的帮助等,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将其与教师职称评定、年终考核及晋职等联系起来,引导教师积极使用农远工程资源。其次,学校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农远工程实施的氛围,让所有的老师都能感受到农远工程实施的效果,以及使用农远工程资源给教学带来的变化。再者可以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对优秀教师的宣传,带动其他教师参与到利用农远工程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来。

2. 以受训教师为本,制定培训方案。

了解教师最需要哪方面的培训,另外,一般老师对技术从了解到应用自如有四个阶段:[2]

挣扎阶段,教师心理上抵制技术,在技术面前挣扎,被各种技术问题所困扰;

掌握阶段,教师学会了应付的策略,提高了技术,对新的课堂结构和新的交互形式有了经验和信心;冲击阶段,不再对技术心存畏惧了,出现了新的教学关系和结构;创新阶段,技术整合到学习活动中,由此,课程和学习活动被重新组织,学习环境也被改变了。

能针对教师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以使每个受训教师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一个新的提升,在时间安排上以受训教师为本,采取不同时间段集中学习与零散时间全程辅导的办法。对教师进行培训不会发生因为培训而影响正常工作,或因为怕耽误工作而消极对待培训的现象,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3. 注重培训效果,学以致用。

农远工程项目培训的目标就是要让农远工程项目学校的教师学会农远软硬件资源的使用,因此在内容上与其他信息技术培训有所不同,笔者将其分为理论模块、硬件操作模块、软件使用模块和实战演练模块,要求受训教师在培训结束后,能了解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以及实施农远工程的意义、学会与电视机的配接的播放与音视频的调整、学会如何正确操作多媒体控制设备、学会计算机基本操作及常用软件的使用、学会如何快速查找所需资源的技巧和方法、学会利用相关工具对农远工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和整合、学会如何有效利用农远工程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等,让受训教师接受培训后就能学以致用。

4. 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探索培训新模式。

教育技术是一个进行时,它会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因此培训工作应常抓不懈,为了使农村教师及时掌握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法、新模式,各地区可因地制宜。通过多种途径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如与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扶持样板学校,定期召开现场会的方式,展开相互观摩和交流,建立以教师培训为主题内容的教育网站进行网络远程培训,开发农村教师培训类卫星教育电视节目供老师免费下载学习等,积极探索农远工程资源利用培训新模式,使教师农远工程资源利用的理念、技术和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和提高。

5. 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力度,也可把城市学校更新换代下来的电脑无偿捐献给农村学校,可借“电子产品下乡”之机为农村学校投入,解决硬件短缺现象。

总之,农远工程资源应用工作任重道远,应时刻考虑如何将农远工程资源用出特色,用出水平,发挥地方、高校和学校三级力量,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师生信息技术素养,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持续不断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润兰, 贾莲芝, 杨彦锡.河北省农远工程资源利用情况探查[J].中国电化教育, 2009, (1) :60-63.

[2]张晓红, 张军征.农村远程教育条件下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探讨现代教育技术, 2009, (10) :62-65.

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篇3

一、国际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经历的基本阶段

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大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下面以美国为例说明。

第一阶段(1980~1997)—— 硬件阶段(每所学校、每间教室配备计算机)

第二阶段(1995~2001)—— 网络阶段(每所学校、每间教室接入互联网)

第三阶段(1999~)—— 整合阶段(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整合)

(二)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积累的基本经验

各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都遇到并注重解决好以下问题:

理念和认识;

数字鸿沟;

教师培训;

优质资源开发;

保证经费投入和合理配置;

重视企业投资和参与;

制订政策鼓励教师参与;

引导学生提高信息素养,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

(三)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值得汲取的教训

在各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出现过各类问题,有许多值得汲取的教训。

1.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

在教育信息化的初期,大多容易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设备和硬件建设,轻视或忽视软件建设。这里,软件建设不仅包括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软件和各种应用工具软件,还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网络管理平台、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系统、教师智能备课系统、教学智能答疑和评价系统、教育教学软件(从各门课程的课件到学科资源库、素材库、电子图书馆等)等。

2.重基础设施建设,轻教师培训

在一些国家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等人员培训方面,无论在投资比例,还是协调发展上都出现过严重失衡。新加坡、我国香港和内地都有这方面的教训。即使是像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的实践也一再表明:教师培训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瓶颈“。教师等人员培训跟不上,不仅使基础设施中的设备和硬件用不上,而且也会使教育软件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也跟不上,无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效益的发挥。

3.师生对教育信息化的准备不足

国际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表明: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用来促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也可以用来强化“应试教育”,带来消极和负面影响。教育信息化同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关系也需要正确对待。既不可将课堂面授教学和传统教材简单复制到数字化网络教学环境中去,也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校园课堂面授教学。困难的是在课堂文化和数字文化的冲突中实现新的整合,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一种挑战。

4.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和评价问题

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并非信息技术本身。教育信息化应该带动教育现代化,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社会全体成员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教育信息化要突破将信息技术教育局限于键盘操作技能训练、计算机语言和编程学习或网络搜索等狭隘的内容,而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文化来认识和实践。同时,要突破简单地以每所学校“校校通”投资水平、每个教师是否开发多媒体课件和应用课件讲课、每个学生的上机学时等为评价指标,而应综合评价教育信息化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5.数字鸿沟问题

教育信息化可能缩小或扩大国家之间和同一国家内部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应该使教育信息化真正为推动边远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基础教育现代化,为解决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和教育机会不平等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四)国际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组织实施第二代和第三代互联网计划,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强调地网(计算机地面网络)、天网(卫星通信网)和人网(学习支助服务组织网络)的结合。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趋势是在解决将互联网接入每所学校、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的同时,也接入每个学生家庭。发展中国家则更注重发展社区学习中心,使之成为社区人群共享资源和交互通信的数字信息港。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和各类便于中小学生携带、应用的个人终端设备也将得到发展。人工智能等关键信息技术将在教育信息化中得到更大发展和应用。在互联网之外,各类通用的和专业的数字化教学、学习、管理平台将有更大发展。各种学科教育资源库及电子图书馆的开发和应用将加速。各种语言文字之间的智能翻译软件系统将越来越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将逐步取得成效,逐渐深入人心。

二、实施“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议

(一)指导思想

在国务院、教育部的领导和部署下,通过加快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基础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传播、教师培训、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化。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学校间以及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在办学和教学中实现更多的协作和合作,促进更多的网络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网络教学和管理平台共建共享,并组建面向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实现终身学习的网络教育联盟。加快我国中西部,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确定并实现全国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向中西部传播的机制。抓住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时机,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进程,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工程目标

加快中西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现每所学校至少有一个多媒体计算机工作站,通过地网或天网接入互联网的最低配置。

对已经达到最低配置的中小学,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分类指导方案及评估指标体系。

组织教育界和信息产业界力量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开发适合我国中小学应用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学习和管理的平台系统,推出各类优化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技术设计方案,并推广应用。

组织教育界和信息产业界力量配合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推行新课程标准,设计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和课程材料,实现共建共享。

通过天、地、人三网结合,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分布式优质教育资源传播体系,开设面向全国中小学师生的各类电子课堂(开放课堂、同步课堂、空中课堂、直播课堂、示范课堂、实验课堂等)、各类网站(学科网站、主题网站、专题网站、科普网站、院士网站等)和联网数字图书馆,以及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的网络备课室、特级教师工作室、课件展示台、教学改革与实验交流站等,尤其要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传播。

实现教师培训先行和经费保证的原则。在达到“校校通”最低标准的同时,实施为每所最低配置的中小学免费重点培训一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计划。同时,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包括校长)校本全员培训以及通过网络远程培训的计划。

工程的重点是以信息化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和深化素质教育。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新课程标准,实现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推进综合性、研究性课程的探索以及教学结构和模式的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对本工程实施的成效进行评价。

(三)技术方案

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以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有:

地面计算机网络(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适用)

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多功能计算机投影厅

局域网(局域联网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局域联网的电子图书馆等)

校园网(包括校园联网的数字图书馆)

校园网群

教育城域网

广域网

互联网

互联网互联

中国教育科研网

各类公众互联网(中国电信网等)

互联网接入方式

电话线拨号上网

各类专线上网。

卫星通信网(我国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适用)

卫星传输模拟电视广播(C波段)

卫星传输压缩数字电视广播(Ku波段)

卫星传输多媒体宽带IP数据广播平台

卫星传输互联网接入服务

卫星传输语音广播、VBI广播等

(辅助电话线拨号接入互联网)

社区有线电视网(全国各地城乡建有有线电视网的社区适用)

社区有线电视网传输各类模拟和数字电视节目

社区有线电视网实现电视节目点播

社区有线电视网转播卫星传输的多媒体宽带IP数据广播

社区有线电视网改造成宽带计算机互联网

视频会议系统(全国各地教育行政单位、中心学校适用)

教室或会场视频会议系统

桌面视频会议系统

地面电子通信专线传输视频会议系统

计算机互联网传输视频会议系统

卫星传输视频会议系统

一对一、一对多视频会议系统

单向和双向视频会议系统

一路视频和两路音频、两路视频和两路音频视频会议系统

光盘发送+基于计算机的学习(全国各地学校、教学点及家庭适用)

VCD发送和收视

DVD发送和收视

CD-ROM发送和运行,基于计算机的学习

我国已经组织实施多项(基础教育扶贫工程、李嘉诚基金会资助的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资助的多项我国西部基础教育工程)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包括我国西部12省区的国家级贫困县)的卫星传输数字化教育的VSAT接收站点建设。这些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示范站点建设包括卫星接收天线及其安装费、多媒体计算机工作站及相应接收卡、软件工具组合、稳压电源、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平均每个投资不超过1.5万元,加上人员培训费共计2万元。这些教学示范点的VSAT站和多媒体计算机工作站如果能与学校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局域网或校园网,或者同当地社区的有线电视网等联通,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难点是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议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资源建设(开发与共享)

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后,确保信息化工程可持续发展并取得实效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中央和地方资源中心不断开发并及时更新与中小学教学进度同步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天、地、人网源源不断地将它们传输到全国各地中小学。所以,在规划网络传输中心、各地主要节点以及全国基层终端(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设备配置的同时,需要同步规划教育资源开发制作设备、传输通信设备、接收存储显示设备以及进行二次辐射传输的设备。在规划全国各地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务必要重视对教育资源开发制作和传输中心的建设,重视对现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加工建设及其相应设备的投资。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均已经配备现有教育资源数字化转换加工设备。

2.教师培训

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后,确保信息化工程可持续发展并取得实效的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组织实施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为此,既要解决培训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更要从组织上确保培训的质量。

校本培训主要是依靠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先行接受过培训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其他有信息技术专长的教师对本校各科教师的在职业余培训。培训内容除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应该紧密结合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方法。要将教师培训与日常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将校本教研活动与学区教研活动结合起来。

对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进行网络远程培训是应用教育信息化平台进行的一种创新。这对推进本工程的实施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应该及早规划设计、组织实施。

3.经费投入和配置

如前所述,我国建设校园网的中小学已经达到2.6万所,总投资在600亿以上。但其中仅有10%~15%的学校实际应用较多、效果较好。问题主要出在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配置不合理上:大部分经费投入了硬件和设备,很少部分的经费投入在软件和教育资源建设,至于用于人员培训和后期管理、更新维护、运行和技术支持的经费更少。就是说,没有整体地解决好信息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路”、“车”、“货”和“驾驶员”的合理投资比例关系。依据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初期投资的重点在硬件和设备(计算机和网络)上,即修路;中后期应该重点投资开发网络平台和教育资源,即车和货;而从一开始,就应该将总投资的30%左右应用于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上,即培训驾驶员。没有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没有校长、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育技术工作者的支持和服务,教育信息化只是一句空话。没有师生的最大限量的使用,就没有教学成果的产出,过不了多年,这些硬件和设备就会过时,造成极大浪费。具体而言,应依据不同的技术模式和应用环境进行具体的核算和论证。

4.运行管理

运作方式可以采用国家投资(又应该考虑中央和地方政府多级投资)体制,市场竞争体制,国家投资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体制。美国政府在组织实施其教育信息化计划时都动员了企业参与。

具体建议:整个项目的国家投资可以采用基金会的管理方式,组织由国家控股的中介公司来管理资金的应用。整个工程可实行项目管理制。比如,可以将整个工程分解成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支持服务中心、教育资源开发及传播中心、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等项目来规划并组织实施。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4

二、专职管理教师负责远程教育资源按学科分类、编制目录,负责对资源库的管理。

三、学科教研组要定期对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研究,广泛应用在教学活动中。

四、建立教师使用登记制,逐步将教师每学期应用远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纳入考核指标。

五、建立和完善学生自主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登记制。

六、定期收集远程教育资源和应用效果的意见反馈。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篇5

实施责任书(模式三)

甲方(县区教育局):

乙方(项目学校):

根据国家三部委规划和按照《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方案》要求和‚统一规划,分类实施;软硬协调,整体推进;‘天网地网’合一,实现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组织开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实现临沂教育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乙方被确立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计算机教室点,其实现功能为:通过卫星数据信号接收和计算机网络对师生进行培训和辅导,以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

一、乙方必须做到:

1、明确任务

这项工作的开展对我市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为保证基础建设按时到位,力争使中小学师生在接收上级远程教育信息的同时,积极向上级远程教育部门提供本地制作的教育软件,以使这项工作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实落实好各方面的问题

(1)、人员落实:从此项工程的规划、安装、培训、管理到维护,每校至少1人,这是保证监督、实施任务圆满完成的关键。

(2)、规划选址原则:天网地网合一,即卫星接收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有机结合,要合理安排卫星天线与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的位置。

(3)、安全问题:各种电教设施要注意使用安全(安全用电,作到防止静电、远离磁场,有危险性的设备要放置在不易接触到的地方);防盗(学校内防盗门、窗的安装及校园安全保卫工作要到位);防潮(严防电教室漏雨,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防火(各个电教室要备有灭火器,在电教室内禁止吸烟);防磁。

(4)、做好安装相关设施的提前准备工作:卫星接收天线底座的预制,34电视支架(橱)、服务器支架、微机桌椅的配套(大小、位置)。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和增强本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居安思安,严密防范,所做工作应该有文字记载并入档。

(5)、新设备安装和原有设备的配置升级问题,每个学校在安装施工之前,必须先到县区的样板工程参观;原有设备要充分利用,通过改造,配套升级(主要包括卫星接收卡(机)、服务器、学生用PC机、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等,以保证使用。

3、健全规章制度,要努力从本校实际出发,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分级落实工作责任制,真正做到各项任务落实到岗、到位、到人。

(1)、多媒体教室是学校进行课堂教学和教育研究的重要场所,有专职(兼职)人负责管理和维护。管理员要密切配合教师运用教室设备开展教学,定期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给设备除尘和清理液晶投影机进风口的灰尘,检查设备工作时的通风散热情况。霉雨季节和暑期要定时给设备通电驱潮。教师使用结束离开教室时要填写“使用情况记录册”。

(2)、校园网或网络教室要对师生全面开放,教师能通过网络编辑制作课件和上网查找本学科教育教学资源,上机前应认真填好“使用登记簿”,否则不得上机。上机教师要遵守INTERNET的国际惯例,不得向他人发送恶意的、挑衅性的可视信息和商业广告,不得使用ICQ、OICQ、QQ等软件聊天、不得利用校园网查阅、复制和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妨碍社会治安和淫秽黄色的信息,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开、关计算机,使用结束应关闭显示器电源,方能离室。

学生上网主要是应用网络环境查询资料和网上学习。应用时要注意爱护电教设备,操作中若计算机出现问题,请及时与管理人员联系,使用校园网提供的服务时,应遵守INTERNET的国际惯例,不得向他人发送恶意的、挑衅性的可视信息和商业广告,不得使用ICQ、OICQ、QQ等软件聊天、不得利用校园网查阅、复制和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妨碍社会治安及淫秽黄色的信息。不得随意删改程序或乱按开关。

计算机机房内不得利用计算机玩游戏,不准私自将机房内的磁盘或光盘带出,也不准将其他软盘或光盘带入机房,严防计算机病毒传染。不准人为地设置障碍,妨碍他人的正常用机。保持机房清洁,进机房时要穿鞋套, 要爱护计算机及机房内所有设施,严格按照操作程

序开、关计算机,不随便插、拔计算机接插件,不得随便搬动机器,不摇晃计算机的桌子。离开机房应将使用物品原样放置,并认真填写记录单。

(3)、卫星接收系统是一套室外卫星信号接收系统,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关于卫星接收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及系统的维护保养技术,增强安全意识,自觉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工作,使其能正常辅助教学。

①系统各设备要远离磁场,并防止静电影响信号接收。

②严格按照顺序开关各种设备(开机顺序为:监视器、显示器、卫星接收机、计算机主机。关机顺序为:计算机主机、卫星接收机、显示器、监视器)。刚关机的设备要间隔1-2分钟后再开机。计算机主机的关机必须按照显示器的提示操作,不得利用计算机主机的电源开关关机,系统各设备在开机后不得随意移动。

③设备之间各种接口卡不得随意插拔。

④设备之间的所有电缆和连线必须在关机的情况下连接和更换。(4)以上设备在教学过程中,若由于任课教师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损失,按照有关规定,由当事人应部分或全部给予赔偿,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甲方应做到:

1、督促中标企业及时提供合格新产品,按照技术规范,按时施工,保证及时交付乙方使用。

2、督促中标企业及时培训校方管理人员。

3、县区教育局技术管理人员每月巡回指导使用一次。

4、县区教育局提供技术指导。

本责任书长期有效,一式三份,双方各执一份,临沂市教育局执一份,即从签字日起执行。

项目学校校长签字:

项目学校盖章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6

南市教„2010‟65号

关于组织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绩效评估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使用,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全面落实国、省“两基”督导检查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各项要求,提前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专项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经研究决定,全市组织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绩效评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估对象

我市所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单位。

二、评估办法

评估工作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市教育技术装备所抽调各县(市、区)教仪、电教站(馆)长、技术人员组成评估组对各县(市、区)交叉评估。

评估内容严格按照《南充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绩效评估细则》(附后)进行。总分120分,分数在100分及以上为优

1秀学校,80-99分为合格学校,低于80分为不合格学校。

抽查评估学校由评估组抽签确定,原则上不少于项目实施学校的三分之一。

评估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访问、问卷调查(采用教育部的问卷调查表)、现场考察等方式进行。

三、评估要求

各县(市、区)和项目学校要按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的各项工作要求,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规范运行,技术服务体系保障到位,重点做好各个阶段档案资料的进一步收集、整理和完善工作。

各县(市、区)要按照评估细则的要求,严格自查,逐项自评,在汇总各项目学校相关情况的基础之上形成自查材料。各项目学校要查出在管理、维护和使用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要研究制定整改意见和措施并认真落实整改。

四、结果通报

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总计投入1.08亿,是该项目的实施大市,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工程运行情况,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典型示范,指导学校查找不足、认真整改,切实做好绩效评估工作。我局将对此次绩效评估的不合格学校进行通报。不合格学校要按照评估细则限期整改,对问题特别突出,整改措施不力的学校,要追究领导责任。

附件:南充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学校绩效评估细则

二○一○年九月八日

主题词:学校远程教育评估通知 抄送:各县(市、区)教仪站、馆。

附件: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7

虽然全国规模的农远工程建设已经结束, 但是如何使已建成的农远工程持续发挥整体使用效益, 使之真正成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德政工程、惠民工程, 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如果对此找不到科学答案, 则会使农远工程的应用效益大打折扣, 农村教育蒙受损失, 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到破坏。为此, 教育及有关部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统筹兼顾, 从长计议, 抓维护, 保应用, 使农远工程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长远效益。笔者认为, 要实现上述目标, 必须着眼全局, 找准抓手, 着力完善好六种机制。

●运行维护保障机制

大规模农远工程建设结束后, 欲使其继续发挥应有效益, 根本在于运行维护保障机制的建设。首先, 从政策层面上说, 作为国家工程的农远工程要实现正常运行维护, 政策层面的保障不可或缺, 由政府及相关部门出面, 制定出确保农远工程运行维护的政策、法规或条例, 从根本上保障农远工程的运行维护。其次, 要从资金上确保农远工程运行维护所需资金。在当前形势下由政府主管部门 (教育、财政、发改委) 根据工程运行维护的实际需要, 经过必要的核查、监督与确认, 再由财政部门委托教育部门直接将所需资金足额划拨到工程项目学校, 也可以由政府采取资金转移支付的办法, 确保农远工程运行维护所需资金足额到位, 决不能因资金短缺造成技术设备闲置或损坏, 导致影响农远工程整体效益的持续发挥。资金的投入应当重点保障硬件设施设备的运转维护维修、技术升级改造、软件资源开发及相关培训工作。在落实自己保障的前提下, 狠抓技术保障。以县 (市、区) 为主导, 以学区或中心校技术骨干为主力, 信息技术教师配合策应, 组建工程运行维护技术服务队, 深入农远工程项目学校开展服务, 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并对项目学校技术员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培训, 确保农远工程有效服务于教育教学。

●资源整合共享机制

实现农远工程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持续有效提供。为此,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 按照教育规律办事, 认真做好农远工程全面可持续发展工作。农远工程教育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是工程建设过程中, 投入了相应的财力用于资源开发建设, 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育资源应用的数量需求不断扩大, 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人们发现原有资源已经很难满足工程项目学校教育教学的需求, 学校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对已有教育资源进行深加工, 优质资源方能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随着农远工程大规模建设的结束, 这一情况将会越发严重。因此, 实现农远工程教育资源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打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校内之间的教育资源壁垒, 充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其次, 在学校内部还要走好三步棋, 即拿来、整合、研发。拿来是指根据教育教学客观需要, 一方面, 按照省级以上主管部门推荐的电教教材目录, 认真订购适合本地及本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另一方面, 由电教部门指导学校教师接收、下载、存储、利用农远工程推送的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是指根据本校教学实际需要, 将电教部门提供的资源、农远工程相关资源、校本教学资源、教材教学资源、教师自有教学资源 (无产权争议资源) 等多元教育教学资源加以整合,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适合本校应用的教育教学资源, 供本校教师使用。研发就是根据教育教学具体需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教育资源开发, 用以满足教育教学对资源的需求。总之, 必须在教育资源充分共享的基础上, 多元化开展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满足教育教学对农远资源建设的迫切需求。

●教育教学应用管理机制

农远工程的生命力在于教育教学应用, 离开了教育教学应用, 其存在的价值将无从谈起。如何加强农远工程的教育教学应用, 通过教育教学应用促进农远工程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加强教育教学应用管理机制建设应当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加强教育教学应用制度管理;三是开展好教育教学应用评价。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一要抓好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使他们站在教育教学改革前列,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育人质量的高度来认识农远工程教育教学应用。树立充分利用农远工程, 大力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信心和决心, 利用农远工程搭建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所提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大力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 加速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二要抓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使他们在技术上真正掌握利用农远工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本领, 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农远教育教学平台与资源, 高质量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活动, 以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教学效果最优化。在教育教学应用制度管理方面, 农远工程项目学校应当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教学应用管理制度和教育教学应用指标体系。廊坊市香河县的具体做法是以县教育局为主管, 以农远工程项目学校为主体, 将农远工程教育教学应用纳入常态教学活动, 统一规定每学期应用农远工程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进行教学课时, 小学不得少于课时总数的30%, 中学不得少于课时总数的20%, 并对教学过程采用抽查、访谈、考核等办法加强教育教学应用过程管理。廊坊市的其他县 (市、区) 也都根据当地具体情况, 制定了相应的农远工程教育教学应用具体管理办法, 同时也都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教学效果。这些做法很值得借鉴。在教育教学应用效果评价方面, 廊坊市努力通过教学评价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与制约机制。调研中发现, 该市有些县 (市、区) 把农远工程教育教学应用考评结果与学校的创优评先结合, 与个人教学业绩、升职晋级等挂钩, 有力地调动了学校和教师应用农远工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 如有些学校积极探索不同学科应用农远工程开展教学的新模式与新方法, 挖掘农远工程教育教学应用潜能等等。

●教育科研引领机制

农远工程是远程教育家族中的重要一支, 是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新事物, 目前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 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 (特别是农村教育工作者和教师) 和教师发扬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 积极探索农远工程建设、管理、应用等方方面面亟待破解的难题, 为此, 必须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引领作用。

廊坊市在“十一五”开局之际, 及时出台了《廊坊市“十一五”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管理办法》, 使教育技术课题管理有章可循。在此基础上, 认真开展教学光盘播放、卫星教学收视和网络计算机教室三种技术模式下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与实验。市教育局承担的国家级重点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获准立项后, 迅速在全市设立100余项子课题。此外, 尚有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省级72项, 市级150余项。全部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形成了以国家级重点课题为龙头, 省、市级科研课题为两翼的课题研究态势。实践证明, 这一做法有力地促进了农远工程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综合功能扩展机制

应用于课堂教学, 优化教学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这是农远工程的核心功能。此外, 借助于农远工程信息化平台与优质教育资源, 农远工程服务于教育教学以外的其他功能理应得到发掘与扩展, 例如, 教师专业化成长、学生自主学习、服务“三农”、“党建”等。只有使农远工程综合服务的外延适度扩大, 才能够进一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广泛支持, 从而促进农远工程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 农远工程应当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包括教育改革、教育创新、教育技术等各种事关教师成长的信息化资源, 组织、引导他们通过光盘播放与卫星接收、上网查询与下载、在线学习与交互等方式开展自我提升活动,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促进教师终身学习。也可以借助校园网利用农远工程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 使教师在培训和教研中不断成长。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 可以通过开放计算机教室、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小组活动等方式, 充分利用现有农远工程信息化平台和教育教学资源, 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提供便利。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家校网实现学校与家庭的信息化链接,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健康发展。在服务“三农”、“党建”方面, 农远工程项目学校应当借助地利优势, 利用农远工程搭建的惠及农民、促进党建的信息化平台与提供的信息资源, 通过光盘播放以及其他农民和农村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 使他们有效获取信息, 充分利用信息, 培育新型农民, 培训党员干部, 服务农民致富, 加强农村党建, 从而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有这样, 农远工程在农村这块沃土上才能得到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融入教育信息化机制

教育信息化是系统工程。从地域上划分, 教育信息化分为城镇教育信息化和农村教育信息化。农远工程是农村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与城镇教育信息化一道, 纳入整体教育信息化体系。把农远工程置于教育信息化整体中去, 农远工程的建设内涵才会不断得到充实, 相应工作才会拥有长远意义。

从技术建设层面上讲, 农远工程应当与校园网建设、家校互联互通、数字化教育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 作为教育信息化具体实施步骤, 通盘考虑, 整体推进。从资源共享层面上讲, 各种教育资源都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实现共建共享, 这其中就包括农远工程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把农远工程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上传, 把其他信息化资源通过互联网下载, 在上传下载中融入教育信息化体系, 并从中发现新的切入点与增长点, 以此实现农远工程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8

如今,国家正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新课程教育改革,我想,作为一名工作在新课程改革大潮中的农村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这个优势资源,让它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丰富我们的课堂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使农村的新课程改革也能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

不管是在语文教学或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无疑都是推动新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

一、利用远程资源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一节课的目标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老师都知道,学生对学习只要丧失了兴趣,任管你采取什么办法,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很难达到。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能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巧设情景,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视频、多姿多彩的动画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起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草原》一文时,许多地区的学生并没有到过真正的草原,这时就可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展示草原的辽阔、美丽以及牛羊群的肥大等,然后让学生想象画面,练习说话,再配上优美的课文朗读,整堂课,学生兴趣高度集中,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二、利用远程资源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把相当一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板书上,有重要的知识点要写在黑板上,有重要的练习题也要抄在黑板上,需要改动时擦了又写,因此非常麻烦,而且由于花费了大量时间,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练习的机会就很少,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将知识点、练习题等事先录好,需要的时候展示出来,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便于学生识记。此处,利用多媒体能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其过程。如在上数学课“三角形的面积”时,就可利用PowerPoint工具,将两个相等的三角形用动画的形式演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利用学生已会的长方形公式进推导,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的掌握三角形的公式。

三、利用远程资源辅助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教师无法为学生呈现许多教学内容上的敌形成过程,而远程教育则能通过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众多媒介生动、形象、有趣地模拟和展示情境,拉近生活及课堂的距离,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例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后,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数据及图表,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利用远程资源辅助教学,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一些教学内容还不太熟悉,但又有很大的兴趣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时就可利用远程教育设备查找到相关的学科资源,满足学生的未知欲望。如在教学完《向往奥运》后,学生如果想了解相关的奥运知识,这时就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设备收集奥林匹克的历史、宪章、冠军录等来展现给学生,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加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五、利用远程资源辅助教学,有利于解决重难点

在教学中,要真正地达到教学目的,光靠学生的兴趣是不够的,还要看学生能否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要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还要看学生能否学懂、学会、学精。因此,这就要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把握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能否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为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学生感触并不深,甚至还会产生厌烦抵触情况。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则不然,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课件,通过课件演示,能让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了解学习内容,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有趣,做到了把知识化难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六、利用远程资源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由于它能够将文本、音频、视频等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感兴趣,教师教学起来也感到轻松,从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9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

装备:电视机、DVD机和成套教学光盘。

配备对象:农村小学教学点。

应用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播放光盘为辅;以播放教学光盘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帮助教师备课;开展面向农民的教育活动。

主要优势:设备操作简单,教学方式易掌握,一次性投入少。

运行要求:不断补充、更新教学光盘;保证设备完好;稳定的供电。

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

装备:接收天线、数字卫星接收机、接收卡、接收软件、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打印机、UPS电源、VGA转换器、避雷设施等。

配备对象:农村小学。

应用方式:收看空中课堂节目,进行同步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备课、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等;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实现模式一的所有应用。主要优势:获取多种媒体资源,快速更新,大量存储,覆盖面广,成本低,提供最基本的数字化环境。

运行要求:通过卫星传送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不断更新的资源,并及时使学校了解资源传送信息;学校要有一名经过培训的教师,及时下载和整理资源,方便师生使用,并具有基本的设备维护能力;稳定的供电条件。

模式三:计算机教室

装备:模式一和模式二的设备加上30台学生计算机的PC或NC网络教室设备,和多媒体教室设备如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银幕等。

配备对象:农村初中。

应用方式: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利用网络环境备课,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提供培训服务,为农民获取和发布信息提供服务;实现模式一、二的全部功能。

主要优势:天网、地网两条信息渠道,资源丰富;提供网络环境,交互性强,提供师生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条件,提供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的条件。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10

2007/06/1

4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

(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推动农村中小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按照温家宝总理关于“制订规划、充分论证、先行试点、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要求,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在认真总结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旨在通过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积极输送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农村中小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农村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有效解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全面带动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同时,还可依托农村中小学逐步建设农村信息化平台,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提供支持。

实施该工程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平衡地区差异、缩小城乡教育差别、促进教育公平。对在农村初步形成信息化的环境、加强党在农村的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程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

工程建设目标:力争到2007年,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基本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初步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农村学校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打下基础;有力促进尚未“普九”的县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普及目标,基本解决农村地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初步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环境,持续向农村中小学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断加强教师培训,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发挥农村学校在当地传播文化、交流信息的作用,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

主要任务:在2003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用四年时间,使全国3.75万所农村初中具备计算机教室,使全国38.4万所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使全国

约11万个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用三种模式基本覆盖全国的农村中小学。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光盘教学资源4000小时以上,卫星教学资源11000小时以上,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6000小时以上。加强教师培训,为每所农村中小学培训1-2名熟悉教学、懂技术管理的人员,积极推进三种模式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三、工程建设模式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

配备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成套教学光盘。通过播放教学光盘对学生授课和辅导。配备对象主要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确定保留的教学点。平均每点投资概算3000元。

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

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光盘。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大量接受优质教育资源,并同时具有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功能。配备对象为乡中心小学和村完小。每点投资概算1.6万元。

模式三:计算机教室

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其特点是除具备模式二全部功能外,还能够为学生提供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配备对象为农村初中。平均每点概算15万元。

各地在按照三种模式完成基本配置的基础上,可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相应的配置标准。

四、工程实施的原则

(一)中央宏观指导,地方负责工程的实施。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研究制定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工程建设管理和相关标准规范,并进行指导检查。省级政府负责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组织工程建设。

(二)工程投入由省级政府统筹安排,中央专项资金重点补助中西部地区。省级政府对本地区的工程建设承担主要责任,负责落实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地方安排的建设资金由政府财政承担。西部地区以中央投入为主,地方投入为辅,中央专项资金占工程总经费的三分之二。中部地区以地方投入为主,中央补助为辅,中央专项资金占工程总经费的三分之一。东部地区主要由地方政府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工程建设,中央对山东、福建两省部分贫困地区给予适当补助。

(三)地方政府负责保障工程运行费用。建立保障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施正常运行的长效机制,地方政府负责落实工程管理经费和设备维护、更新经费,严禁向农民摊派。

(四)工程采用集中连片的方式实施,逐步推进。工程建设要集中布点,连片实施。优先在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基础教育信息化有一定基础、能够落实设备维护和运转经费、具备通电和其他相关条件、能保证设备正常使用的地区进行工程建设,逐步在全国农村推进。

五、工程实施方案

(一)工程建设投入

经测算,工程建设需要资金100亿元左右,其中中央专项资金50亿元,地方投入50亿元左右。2003年试点工作中央专项资金已拨付10亿元。2004年-2007年中央专项资金共安排40亿元(含资源建设费),每年计划安排10亿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每年各计划安排5亿元),主要用于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以及相应的师资培训等。

(二)实施计划

1.2004年工程实施计划

2004年主要覆盖西部的陕西、内蒙、贵州、甘肃、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部的江西、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河南、河北、海南等8省部分地区和山东、福建部分贫困地区。

在上述地区选择人口适中,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基础教育信息化有一定工作基础,能够为工程提供长期支持的地(市)级行政区域连片实施。

2.2005年工程实施计划

2005年工程建设重点支持新疆、贵州、湖南、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份,使这些地区工程覆盖率有大幅度提高,其他中西部地区逐步推进。

3.2006-2007年工程实施计划

分两年完成剩余地区工程建设任务,覆盖全部农村中小学。

六、工程的组织实施

(一)成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教育部主管副部长担任;成员由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教育部)。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工程规划和实施方案,对工程建设进行统一部署,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以及协调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行使职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工程的实施。

(二)工程实施标准及职责分工。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研究制定工程总体规划、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审核批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工程规划和建设方案,进行检查指导,组织工程的国家级验收。工程的实施由省级政府具体负责,根据总体规划、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本地区工程建设规划和逐年的建设方案,落实工程建设资金,负责工程组织、建设和检查验收。

(三)工程实施的专家队伍。建立由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督导检查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家队伍,对工程实施方案、相关标准、设备配置、设备安装、教育教学等进行论证和咨询,以保证教育教学更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校实际,设备配置科学可行,设备运转方便完善,经费使用更为有效。

(四)工程建设机制。借鉴试点工作在设备采购、安装、维护、维修、更新等多个方面取得的经验,完善工程实施的运行机制,用好国家专项资金,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国家继续组织工程设备入围企业资格预审,由省政府组织公开招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为招标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三部委制订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组织招标工作。按照三种模式配置标准进行工程建设,全面负责工程的设备配置、安装、维护、维修等工作。

(五)强化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各级教育部门认真抓好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特别要注意抓好教学光盘在农村小学的应用。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开发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把现代远程教育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起来。

(六)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条件,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全面、持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各地教师、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坚持培训先行。

(七)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光盘资源、同步课堂、卫星数据资源建设的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好开发制作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工作,免费向农村中小学校提供;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研制和开发,要求教材出版单位制作或组织制作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来源多样化。

七、工程预期效益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11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有效性

远程教育的实施可以解决教育资源有限的问题,有助于农村中小学教育模式的革新,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所以,远程教育应立足当前实践中的不足,尽快采取改进措施,提升此项教育的有效性,使其在推动农村教育模式创新方面产生更大的作用。

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有效性问题

当前阶段,远程教育在不少地区已经得到了落实,在改变农村教育落后面貌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此项举措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其中,资源应用方面的问题极为突出。具体来讲,此项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相关设备因缺乏配套设施或者有效的维护措施难以正常发挥作用。远程教育的实施需要以相关的设备资源为依托,所以,这些设备的应用可以说是远程教育实现的前提。但是,目前阶段各地区普遍存在配套设施缺失以及维护管理不力等现象,致使设备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对于教育的贡献极为有限。

其次,农村学校普遍未建立负责远程教育工作的专业队伍。农村学校在远程教育推广上一直保持着积极态度,但是这种积极性却仅限于争取项目,对于项目的具体落实,农村学校大多未给予充分重视,这一点表现为:很多学校负责远程教育管理及相关工作的人员都是任课教师,这些教师不仅要负责授课,还要兼职管理员,工作力不从心的情况很普遍。缺乏专业队伍,使远程教育的相关工作难以落到实处,进而限制了此项教育作用的发挥。

最后,教师在应用相关资源方面不够主动。远程教育带有信息化特征,与农村传统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区别,部分教师因为不熟悉或者能力有限,在教学中往往倾向于传统方式,对于远程教育的相关资源利用程度较低,态度上也不够积极。再加上维护管理方面不到位,相关设备经常处于一种闲置的情况,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提升远程教育有效性的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

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讲,远程教育的落实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所以,学校有必要加强组织领导,为远程教育的有序实施提供组织保障。远程教育相对来讲比较复杂,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其系统性特征,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统筹,避免出现孤身奋战的情况。在组织领导工作中,学校必须有意识地做好协调工作,以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互相配合、通力合作。同时,学校还有必要建立专项小组,对于远程教育实施中的问题,应由该小组负责及时的解决,以保证此项工作的规范落实。

2.增加投入,为远程教育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远程教育不仅需要以现代设备为支撑,还必须以相应的配套设施为保障,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资金支持。所以,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此类项目,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投入的适当增加,以确保远程教育具备落实的相关条件。比如,为了有效利用设备资源,农村学校就要适当增加多媒体设施的配置,并为教师准备一些电子备课室,使其能够有机会合理利用设备资源。以上措施能够为远程教育的落实提供物质方面的保障,对于提升教育有效性和资源利用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3.推进专业队伍建设,配置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

远程教育中涉及的相关设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维护,所以,现实中有必要围绕设备使用要求,配置一些专门人员,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为远程教育的正常进行奠定基础。为此,农村学校就要特别注意以下两项工作:第一,加紧推进专业队伍建设,配备数量合理的专业人员,并通过待遇水平的调整稳定队伍;第二,对于队伍中的既有人员,学校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使其意识到自身在远程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正确定位自身功能。

4.完善各项机制

为了促进远程教育的规范落实,农村学校有必要结合自身情况,对此项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并通过统一部署,加紧完善各项机制。其中,在资源应用方面,应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以提升教师应用这些资源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注意引入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保证相关工作的开展秩序。为了提升设备资源在教学中的利用效率,学校还应考虑对远程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通过检查以及评比的方式,督促农村教师将现代设备引入课堂教学中。

综上所述,当前阶段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践中还存在设备利用效率低下、教师观念陈旧、缺乏专业队伍等多项问题,产生的积极作用十分有限。为了改变此种局面,农村中小学要注重从完善机制、加强组织领导与队伍建设、增加投入等方面入手,通过全方位的工作调整来提升远程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若菡.云南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7):64-68.

[2]马晓晖.甘肃省会宁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现状及应用效益微探[J].教育,2015(37):285-286.

上一篇:明清悼亡诗的特点下一篇:商务礼仪实训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