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饮食文化

2024-10-25

朝鲜族饮食文化(通用8篇)

朝鲜族饮食文化 篇1

“民以食为天”是众人皆知的古训它不仅道出了人类生存的本能欲望也阐释了民食即天理的伦理观念。随着人类的发展饮食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饥饿的生存之需而且在选择饮食的烹饪方式、饮食的器皿、饮食的礼节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的饮食文化活动。各民族的传统饮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不能单纯地从营养学的角度去解释。朝鲜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其饮食文化特色鲜明已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一颗奇异的明珠。本文以全球化时代如何保持和传承朝鲜族传统饮食文化为论题从发展的视角论述朝鲜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阐述朝鲜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朝鲜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缘起与形成

中国朝鲜族是迁入民族也是农耕民族。由于生计所迫他们从朝鲜半岛迁移到中国东北开荒种田、繁衍生息已有数百年历史。大量的朝鲜移民迁入中国东北后在新的生态和人文环境中经过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逐渐形成了与朝鲜半岛的民族既相连又相异的中国朝鲜族文化。也就是说中国朝鲜族融合了中华各民族的要素成为与传统意义上的朝鲜民族或朝鲜半岛本土的朝鲜民族“同源异流”的民族。

朝鲜半岛的饮食文化形成于新石器以后的农耕时期。新石器时期的人们是以渔猎为生存手段的然后转向陆地开始农耕。进入青铜器时期以后完整的农耕技术由中国传入到朝鲜半岛稻作文化开始向各地广泛传播。据《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记载这个时期开始把米糕、酒等用在祭天礼节上。在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时期大酱、酒、海鲜酱等发酵储存食品已普遍化五谷杂粮和米饭为主食的传统饮食开始形成。

随着佛教的传入茶也被引进与茶食一道传入的还有油蜜果。在崇尚佛教时代统一新罗时代和高丽中期蔬菜饮食也广泛流行成为日常之食随着戒斋之令的频繁下达喝茶风气十分盛行。

到了李氏朝鲜时代前后外来食品如辣椒、面瓜、马铃薯、红薯、玉米、西红柿、西瓜等陆续传入饮食的种类大幅度扩大。其中辣椒逐渐成为泡菜和辣椒酱的主要材料被誉为朝鲜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李氏朝鲜时代由于压制佛教盛行朱子理学导致喝茶习俗慢慢淡化。这个时期有关饮食的专著层出不穷如《新增东国与地胜览》“土产条”《屠门大嚼》、《饮食知味方》、《林园经济志》、《闺阁丛书》等。这些专著的问世说明人们开始普及饮食的加工和烹调技术随之饮食器皿也发达起来。这就意味着饮食不只是人类为了生存的生物性需要重要的是开始赋予饮食自身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纵观人类饮食文化的发展史就会发现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是适应其生态环境而形成的。中国朝鲜族的饮食文化在朝鲜半岛形成以后已经具有了自己的民族饮食特色。因朝鲜族大部分都是来自贫民阶层所以其饮食文化也来自基层庶民。而作为庶民的基层文化他们信仰的原始宗教即萨满教是大众宗教从古朝鲜至三国时期初的国家政体一直是以祭政一体为主要形态的。其基本程序为请神向神灵献祭——降神用鼓语呼唤神灵的到来——领神神灵附体后萨满代神立言——送神将神灵送走。这一程序构成了阿尔泰语系诸族萨满仪式的基本架构。这种献祭的节日饮食成为当时该民族最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组成。

随着献祭活动的频繁饮食种类不断增加农业生产得以扩大料理的烹调法也逐渐发达起来节日饮食后来发展为岁时饮食和宴会饮食。朝鲜族的先民们在节日和宴会上品味着美味佳肴以饮酒歌舞为乐已成为悠久的传统。因此朝鲜族迁入中国东北时已经带着自己完整的饮食文化体系也就是说带着传统饮食中的大酱、泡菜、米酒等发酵饮食来到中国开垦定居。

二、朝鲜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征

朝鲜族饮食文化来自本身的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经历了生产和生活的漫长历史逐渐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特征。

(一)发酵食品的广泛食用朝鲜族的发酵食品大概有三类大酱、泡菜和酒。其中第一类是以大酱为中心的发酵食品。大酱是利用大豆发酵制成的食品在以谷类为主食的朝鲜族饮食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大酱作为调料品能调节饮食的色香味而作为蛋白质的重要供应源具有不亚于肉类食品的优质蛋白质是传统饮食中必不可少的副食。大酱食品的生产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时期大酱就已经非常普遍化。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分为液态的酱油和固态的大酱按选材的不同分为大酱、清国酱日本称纳豆、延边朝鲜族称臭酱、鱼子酱、虾酱、辣椒酱等。朝鲜族饮食中的酱汤可谓声名远播其种类多样有蔬菜酱汤、肉酱汤、鱼酱汤、海带酱汤等。根据辣椒酱和清国酱的不同可烹调各种味道不同的汤类。

第二类是以泡菜为代表的蔬菜发酵食品。这种食品以白菜等蔬菜为主要原料经过食盐腌制然后配上辣椒粉、大蒜、生姜、海鲜汁等调料做成。由于这是在低温下通过发酵而生成乳酸的制品在不破坏蔬菜组织的同时能较好呈现丰富多彩、味美俱全、爽口的品质特征。

第三类是酒类食品。朝鲜族的酒类除了蒸馏的烧酒以外最具民族特色的是米酒朝鲜族称之为“马格里”。该酒酿制程序简便随着选料不同味道各异每当节假日或喜庆日子人们总是要喝米酒来庆贺。在乡村这种酒有时也作为清凉饮料。

(二)饮食以素为主

由于朝鲜族是农耕民族在传统的饮食上不是以肉食为副食而是以蔬菜类为副食。蔬菜中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成分多。传统的饮食以蔬菜为主。虽然蔬菜是副食和零食的摄取品但实际上朝鲜族祖先们在谷物没有收成的时候为了解决饥饿会在自家周围种植一些蔬菜或到野地里采集野菜因此餐桌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蔬菜饮食已成为一大饮食特征。如山野菜、生菜、白菜等成为蔬菜包饭的主材料其他小菜种类更是丰富几乎包罗了大自然的主要植物食料。有时把野菜和蔬菜与面粉搅在一起做成各种饼类如泡菜饼、土豆饼、角瓜饼、艾蒿饼、青椒饼等。在朝鲜族饮食中最不可缺少是大葱、大蒜、洋葱、胡萝卜等富有营养成分的蔬菜尤其是吃肉食时一定要与蔬菜搭配。如朝鲜族烤肉所不可缺少的就是生菜、苏子叶、洋葱、大蒜等。

(三)日常饮食和节日饮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朝鲜族的日常主食主要有饭、糕、面条、粥等。其中饭以大米为主辅以小米、玉米、黄米、糯米、高粱米等杂粮。迁入中国后延边朝鲜族逐渐从其他民族那里学会了面食制作但多数人仍以米饭为主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比较丰富最喜欢吃的如狗肉、牛肉、鸡肉、猪肉等但肉食一般仍以大酱和泡菜相配。节日饮食有别于日常饮食在农村全信子民族学视野下的朝鲜族传统饮食文化及其传承节日饮食中一般以打糕和松饼、蒸发糕等多种多样的米糕为主食。制作工艺不同的糕食品种有50多种但最受欢迎的是打糕。其做法是将糯米洗净淘好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后蒸熟然后放在打糕槽里用木锤打制越打越黏。节日饮食中正月十五日吃的五谷饭是用米、麦、谷、豆、黍五谷混合煮成以此祈望新的一年五谷丰登。但因时代和地区不同五谷所指不尽一致一般有白米、小豆、大麦加上从大豆、小米、高粱、黄米中选择两项合成五谷。再如夏季人们最喜欢的就是用荞麦面做的冷面。炎热季节吃冷面清爽、甜、辣、酸等美味俱全。

(四)重保健与食疗

朝鲜族饮食最具鲜明特色的就是发酵食品。其中以泡菜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传统发酵食品是利用传统的原材料通过乳酸菌或酵母等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所制成的食品在发酵成熟过程中产生风味物质的同时也提高了营养价值增强了储藏性。如朝鲜族泡菜因热量低水分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低不会因为营养过剩而导致各种疾病发生。其二泡菜中含膳食纤维、维生物和矿物质。其三泡菜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和脂类主要来自所添加的鱼虾酱和肉类等辅料。其四泡菜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蔬菜和辣椒、蒜等香辛料以及糯米汤等谷类碳水化合物在泡菜成熟过程中分解生成乳酸、酒精、酯类等有机物。泡菜制作过程时所使用的很多辅助材料本身就是药用植物含有不同的功效成分而且在乳酸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活性物质其保健作用一是提高钙、铁的体内利用率促进维生素B1的吸收二是引起食欲有助于消化是净肠调节肠内微生物态平衡预防便秘四是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五是预防成人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六是调节体液酸碱平衡七是抗突变具有抗癌作用。

朝鲜族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采集经验他们所选用的山野菜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药效作用。如松茸健脑益智防癌山白菜祛痰抗菌止咳苦苣菜清热解毒健胃蕨菜滑肠行气化痰紫苏抑菌解毒散寒桔梗别名“小人参”具有镇咳抗炎、降血脂的功效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能治疗肺热咳嗽、呕吐反胃等。除此之外朝鲜族的主食也以二米饭和杂谷饭居多并根据不同的节庆吃不同的食品。如正月十五吃五谷饭清明节吃艾蒿做的糕中秋节吃打糕和松饼等。还可根据不同季节以不同食品调养自己的身体如春天吃“人参补身汤”补气强身夏天吃“狗肉补身汤”具有滋补强身之效民间有“伏天狗肉赛人参”之说秋季食用牛肉和海鲜味主料的“梅云汤”和“神仙炉”冬季吃“野味汤”滋补御寒。这些都体现了朝鲜族的食疗观念。

(五)崇尚自然的多元融合

朝鲜族饮食文化体现了传统的农耕文化特征。由于朝鲜族先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适合农业的发展在漫长的实践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农耕经验。尤其是他们把水稻技术应用在中国东北在寒冷的东北土地开发了水田使水稻在北方寒冷的自然环境得以传播。东北肥沃的土地不仅可以开垦稻作农业还赋予这里丰富的野生植物如桔梗、沙参、马蹄叶、蕨菜、水芹菜、艾蒿、刺嫩芽、小根蒜等山野菜等。朝鲜族民谣中有一首《桔梗谣》唱的就是朝鲜族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该民族勤劳的精神。朝鲜族的饮食中不可缺少的小拌菜都是来自大自然的恩惠———山野菜。山野菜的做法一般以尊重原味为主讲究色泽搭配。朝鲜族餐桌上经常放着山野菜的组合。食用时基本上以生食制成各种拌菜如沾酱菜、菜包饭、蔬菜拌饭等很大程度保留食物的原生态特性。如朝鲜族的冷面可谓夏季人们最喜爱的饮食之一根据选料不同口味各异。一般的冷面是以荞麦面做成凉爽的冷面汤颜色鲜艳夺目咖啡色的荞麦面条上面放上切开的白边蛋黄的鸡蛋、牛肉片、红色的西瓜片、泡菜萝卜丝、绿色的黄瓜丝上面再撒上芝麻粒看起来就是一幅色泽鲜艳的画卷。朝鲜族历来以米饭为主食米饭的制作原料十分丰富除大米和五谷杂粮外还用一些平时在餐桌上少见的山野菜如山白菜、苦苣菜、马蹄叶等进行包饭。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拌饭其原料除了米饭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蔬菜、山菜、肉末等。也就是说主食是多元的。为了达到“饭之甘在百味之上”、“遇好饭不用菜”的效果朝鲜族过去使用一种外形独特的铁锅锅底深收口。它最大的特点是锅盖特别沉重能够将锅盖得很严实能焖住气儿即使锅内的大米再怎么沸腾也不会溢出来焖出来的米饭香味浓郁堪称一绝。

(六)精工细作,注重手工

朝鲜族的饮食文化对选料加工有着严格的要求正如大家所说的“中国料理看火头、日本料理看刀功”而朝鲜族料理侧重看手功。这种手功并不是单纯地强调技艺更多的是讲其心诚、心静、心善的修养境界。因此朝鲜族的很多佳肴都是不用器具和工具而是直接用手来调拌的。调拌时的手指温度也都是很有讲究的。如发酵食品的酱类从用水泡制黄豆、煮黄豆再用稻草做成椭圆形或长方形的豆饼然后进行长时期的发酵在整个过程中其温度、时间、器皿等不但有讲究而且对如何避讳在制作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和行为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要求。即使做好的大酱若盛在器皿里也有很多规范。必须用干的汤匙盛酱忌讳用湿的汤匙盛好后一定要把大酱缸的盖子严密封起来若有闪失就会使大酱发霉变味。因此家里的长者一般不许年轻人随便动酱缸。

朝鲜族的泡菜腌制程序也非常讲究。用盐水腌制绝对不超过二十四小时而且咸度适中。白菜必须腌透然后用清水洗净再把白菜放进咸淡适中的盐水里时间可长可短然后把拌好的调料均匀地抹到白菜上。如果哪一道程序不规范就会影响泡菜的质量其味有差异新鲜度也有差异。

朝鲜族的拌菜非常讲究因大都取材于自然并且又基本上以生吃为主所以凉拌成为其特色。这种拌菜以原味为主加上调料使其达到爽口、酸辣、清淡的美味。讲究的人不戴塑料手套也不用其他筷子、汤匙等食具而用自己的手亲自拌。所以朝鲜族把这些人的手比喻为“蜂蜜手”只要此人拌菜就像蜂蜜一样甘甜。而这种人不仅对选料和调料有一手更重要的是此人对拌菜专心致志无论山野菜还是蔬菜都是那么精诚细作因此便会赢得“手功好、手味甘”之美誉。

再有朝鲜族的打糕别看是一锤一锤地打这里还深深地蕴含着人们的精诚所体现的精神境界。

三、朝鲜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朝鲜族作为跨国民族迁徙到中国东北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他们与其他民族一道开垦、建设了东北边疆的沃土同时也学到了其他民族的饮食文化。尽管如此朝鲜族的饮食文化仍然保持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也就是说其饮食文化仍然以米饭和酱类、泡菜类为主同时也兼具一些汉族饮食文化内涵。尤其在烹调过程中在本民族的饮食特点的基础上融进其他民族饮食要素形成了有别于朝鲜半岛的饮食文化一度出现了多民族融合的饮食文化特征。如朝鲜传统饮食的酱汤名副其实味道纯正而朝鲜族的大酱汤在其制作过程中有的朝鲜民众先放油等油开了再放大酱炒这种大酱汤的做法就是受到了汉族饮食烹饪的影响与其说酱味不如说油香味。再则有的朝鲜民众腌制泡菜其调料品放进花椒大料使朝鲜族泡菜味道更富有香辛味。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韩国饮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使很多濒临灭绝的朝鲜族饮食文化得以复生一些朝鲜族饮食开始寻根走向正宗复苏传统饮食文化的内涵。也就是说朝鲜族饮食文化开始注重其原生态走向纯正从传统饮食文化中吸取养分进一步保持和发展了本民族的传统饮食特色。

首先注重原生态开发多样食品。在传承朝鲜族饮食文化方面比如发酵食品的酱类在其原生态、原味的基础上开发丰富多样的种类注重开发储存方便、携带方面的食品。如朝鲜族传统饮食当中的清国酱延边当地朝鲜族称臭酱过去这种酱只能放在冰箱里保存但现在为方便大家在臭酱里直接放进调料攥成一团只要放进锅里煮即可食用。还有的制作成臭酱干粉末不论夏季还是冬季保存起来很方便。不仅如此人们对臭酱营养和保健价值的认识逐渐提高不仅供餐桌之需而且还把它制成随时随地可以食用的袋装颗粒有的药业集团将之制作成保健药品的胶囊。

朝鲜族泡菜以辛辣爽口而闻名于世但根据人们的不同口味的需要又开发了白泡菜也就是说其颜色没有红辣椒所以缺少辛辣味但仍不减爽口之美味。为了使泡菜的种类多样化人们用不同的蔬菜和山野菜腌制泡菜但其原味不变爽口的特点不变。由于配料不同有的具有海鲜味道有的具有苹果或梨的味道。同样是泡菜其味道千差万别。

朝鲜族的宴席上过去不可缺少的是米酒现在仍不减其魅力。米酒的醇香也不乏原味为了满足全信子民族学视野下的朝鲜族传统饮食文化及其传承众口之需有的米酒散发玉米香有的散发水果香有的散发酒味香。这是因为在发酵中又添加了一些调料使米酒味道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以保健为主五谷杂粮相伴。朝鲜族的饮食文化中主食仍以米饭为主过去以吃大米为上以吃大米为富但现在人们的饮食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现代疾病越发多起来如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肥胖症等疾病不断侵袭着人们的健康生活人们越发感到讲健康应从饮食入手人们一改不良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多吃五谷杂粮。因此朝鲜族的主食多半是大米掺小米或黏玉米讲究的人更把粗粮当做必备品。不仅如此朝鲜族饭馆里的饭多种多样五谷杂粮的营养饭中土豆、地瓜饭、萝卜饭、茄子饭、蔬菜拌饭的品种多达数十种。

肉食也非常讲究多数朝鲜民众改变了过去单纯吃肉的习俗现在只要吃肉就必带蔬菜必备的蔬菜有洋葱、生菜等讲究合理的搭配。随着现代化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每日三餐的需求从简朴到讲营养、重保健。过去朝鲜族非常喜吃糯米炒面而现在更喜欢把五谷杂粮和豆制品和起来碾成粉末制成膳食尤其是杂粮和豆制品。

其三注重饮食的美感享受。朝鲜族的饮食文化在注重自己的原生态的情况下开发了许多丰富多样的食品并为食疗做出贡献。同时为了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朝鲜族饮食特别注重视觉美非常讲究什么器皿放什么饮食什么佳肴突出什么颜色。

如石锅营养米饭在白色的米底加上其他杂粮上面再镶嵌着红、绿、黄豆从视觉艺术角度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如朝鲜族冷面由过去的单纯的咖啡色荞麦面发展为黄色的玉米面和用山野菜做的艾蒿面等这些面条都在色泽搭配上富有美感。再有浓香的米酒盛在坛子里上面飘上几个红枣和绿色的松树叶然后用小瓢盛酒不仅色调美、器皿美饮酒的感觉也非常美。

当今朝鲜族饮食文化在保持传统的同时进一步向精细、多样、保健、美味、美感等方向发展体现出朝鲜民族的区域生态文化和人文精神以及这个民族所追求的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韩国)任相哲.韩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价值与传承[C].东亚传统文化与价值(延边大学建校六十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9:150.[2]毛公宁.中国少数民族风俗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368

[3]金清,朝鲜族传统发酵食品的营养保健功能[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4,(3)[4]金禹彤.论朝鲜族饮食及其文化特征[J].理论界,2009,(10)

朝鲜族饮食文化 篇2

1.1、朝鲜族的形成

朝鲜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之一。朝鲜族来自朝鲜半岛,来到中国开拓东北边疆,中国朝鲜族社会复杂和漫长的历史形成过程大约经过了100年,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从19世纪中叶至1910年“日韩合并”,这一时期自由移民主要迁入我国东北,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

(2)第二阶段:从1910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这一时期迁入的主要是反日爱国的人们,主要是原因是政治原因;

(3)第三阶段:从1931年至1945年“八一五”光复,这一时期迁入的主要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移民政策而被迫迁来的移民。

1.2、朝鲜族民俗体育运动

朝鲜族民俗体育运动主要运动有以下:

(1)秋千:是朝鲜族民俗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时一种是以荡的高度作为决定胜负的标准,另一种脚触响铃,响铃次数多者为胜。

(2)跳板:是利用一个长木板在上面反复跳上跳下的游戏,参加者基本上都是女子,比赛方式有“抽线”和“表演”两种。

(3)摔跤:每逢端午节或中秋节,四方摔跤手云集,争夺锦标,人们常选一头肥壮的黄牛作为奖品给优胜者。

(4)弓道:到朝鲜朝的末期为止,朝鲜民族的传统弓的种类多种多样。但现在传承和使用的传统弓,只有高丽弓(角弓)一种。

(5)顶瓮竞走:朝鲜族传统体育活动,常在劳动之余举行。参加者头顶瓦瓮,同一时间快步疾走,以瓦瓮不倒,水不溅出和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6)过人桥:是较为的有名在元宵节进行的朝鲜族妇女集体性游戏之一。主要是妇女们相互弯腰形成一个人桥,让一个少女在桥上来回走动,相互以歌声问答。

(7)射箭:比赛方法是参赛者没人射三轮或五轮,并以射中靶心的箭数多少决出胜负。

(8)拔河:是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粗绳以比试力量的对抗性游戏活动。这种民俗游戏充分体现出朝鲜族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团结力量。

2、朝鲜族民俗的形成与演化

2.1、朝鲜族初期的民俗体育

在1860-1869年期间,由于连年灾荒加之政府官吏的腐败及繁重的苛捐杂税,朝鲜农民迁入我国南满、东满和北满地区定居。从朝鲜族迁入初期开始,每逢端午节、中秋节等喜庆的节日或重要的纪念节日,朝鲜族都会开展民族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

2.2、改革开放前的朝鲜族民俗体育

1881年,朝鲜族人民大规模迁移。“九一八”事变以后,游击区的体育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蓬勃地发展起来,民族传统体育主要以军事体育为主,进行了反日宣传教育和反日斗争。

解放后怀着民族独立的喜悦,朝鲜族人民每逢“8.1”光复节,大小城乡纷纷举行庆祝仪式。1953年11月8日,在天津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之后,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事业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但是由于50年代末国内经济状况的极度恶化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朝鲜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大型赛事一度中断。

2.3、改革开放后的朝鲜族民俗体育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设立了体育组织机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逐步向科学化、社会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1981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由国家体育运动会和国家民委共同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事业座谈会,决定从1982年开始每隔4年举办一次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1986年5月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决定,朝鲜族秋千等4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式纳入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中,跳板作为表演项目。

3、朝鲜族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特点

3.1、历史传承性

朝鲜族民俗体育文化是朝鲜族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的具体手段之一,通过各种传统节日令民俗体育活动随着民族的发展不断的传承下去。朝鲜族民俗体育文化是朝鲜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形式,在传承的过程中体现本民族的文化价值。

3.2、民族地域性

在不同地域居住的不同民族,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风民俗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同条件的制约,民俗体育总会都不同程度的带有地方色彩。例如:每逢佳节,都会有朝鲜族民俗体育的比赛,充分体现了地域环境造就的不同民俗体育文化。

3.3、文化边缘性

朝鲜族民俗体育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曾风靡于中国朝鲜族聚居区的每个角落,改革开放之后,这一切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今只有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或其他少数情况下才能够见到。这种现象体现了朝鲜族民俗体育文化的边缘化。

3.4、时代演变性

民俗体育来自民间,并被人们共同传承,在群众生活中被反复遵照,世代相习。朝鲜族民俗体育文化的时代演变性是新故推移、选择取舍的过程,避免固步自封,停滞僵化,也是朝鲜族民俗体育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原动力。

3.5、精彩可观性

朝鲜族民俗体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健身性、艺术性、娱乐性融为一体。观看过程中,人们不仅领略了独特的民族风情,还有强烈的震撼和美的享受。通过表演者和观赏者双方的互动,可以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摘要:朝鲜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朝鲜族文化,而朝鲜族民俗体育文化作为朝鲜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独特鲜明的民族特色,激励着中国朝鲜族的人民。本文主要阐述了朝鲜族民俗体育文化的内容、形成及发展特点。

关键词:朝鲜族,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特点

参考文献

朝鲜族的火炕文化探究 篇3

一、引语---朝鲜族火炕的形成

火炕,朝鲜语的音译为温突,即烧热了的片石之意.朝鲜族的火炕的形成首先是一种文脉的延续,我国了朝鲜族从朝鲜半岛迁移中国东北,带来了朝鲜族的各种文化,包括居住文化.其次是因为我国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寒冷,要保证人生活的舒适温度,使得人们能正常地生活,必须有取暖的设施。火炕面积大,相当于一个大面积的散热器,“一把火”既解决了做饭的热源又解决了取暖的热源,一举两得,经济实惠.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以席居为主要特征的居住行为模式。

二、朝鲜族民居中火炕的特点

朝鲜族的炕面与居室地面同大, 进入房间后,除了留出的放鞋用的一小块地面外,就是一体的炕面。散热面积很大, 保证了冬季室内温度均匀。炕洞长而大, 可充分利用燃烧的余热,节约能源, 同时蓄热量。喉眼多, 可以进行二次调整。炕洞口除灰简便。构造简单, 便于施工。

三、朝鲜族火炕的基本类型与形态

自从有了早期的火炕之后,朝鲜民族身受其惠,经过一历代的继承和发展,产生了多种搭􀀁

(1)按空气流动方向来划分有花式火炕、直洞式火炕、扇形火炕、道洞拐角式火炕, 多区域花式火炕、回路式火炕等六种。各种不同的样式有其特征。直洞炕散热面积大,蓄热量大,构造简单,易于施工,但若面积过大容易产生死角。花式火炕不适合面积过大,温度不均匀却容易施工,省工省料。拐角式蓄热量大,便于掏灰,但洞内空气抵抗力大。不管是那一种火炕, 其形式主要取决于房屋平面布置及锅灶、烟囱的位置。

(2) 根据炕面所用的材料又有柳条炕、土坯炕、砖炕和石板炕等. 柳条炕是比较原始的火炕类型,朝鲜族迁入初期,盖临时住房时往往采用这种火炕;石板炕是山区朝鲜族农村中最常见的炕,其特点是传热快,蓄热性好,热能利用充分,而且坚固耐久. 但在缺少石板的地区,一般用砖炕或土坯炕. 板取自天然,形状与尺寸各异,若要砌筑时在石板的几个角下面垫石块,使石板得以平铺且相互拼合成完整的炕面. 柳条炕、土坯炕、砖炕一般为直洞.

(3)根据炕的布置方式. 朝鲜族传统房屋的火炕形态,不论什么类型的房屋,以满屋炕(大炕) 为主,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条炕 、南北炕、拐子炕、台阶炕等多种形态. 满屋炕是除了草房、牛棚外所有的房间均设炕. 延边地区以及辽宁地区的炕面很低,只有0.2米左右。延边和龙地区的火炕大部分常见这种形式。一面炕和南北炕来自满族的万字炕。朝鲜族南北炕的一端用1米多宽的板铺相连,一面炕设在房间北侧,端部和南部用木板搭成直角形,炕的宽度大于2 m;台阶炕是满屋炕和一面炕的结合型,除了房间北侧设有一面炕外,地面也砌了通烟的炕洞,借以增加屋内的散热面积。

四朝鲜族火炕独特的构造

(1)炕面的搭砌

直洞炕是指空气在炕洞内的流动朝一个方向的炕,叫做直洞炕。炕洞的形状并非仅仅是绝对的直线,还包括弧线及不规则曲线。早期的直洞炕是直接在地面上挖出炕洞,铺上柳条枝,其上抹泥,泥上再铺一层柳枝,上再抹一层泥,最上面铺上稻草,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朝鲜族采用砖、土坯搭直洞炕,砖砌炕洞是今天仍被广泛采用的火炕作法,其具体作法是在夯实的台基上向下挖入约0.3米 ,用砖或土坯砌炕洞,炕洞0.2-0.3米之间,其上搭砖或石板,上面抹泥,最上面裱糊油纸或铺草帘子,先也采用一些现代材料如炕板胶。

花洞炕在朝鲜族集居的延边地区使用非常广泛. 其作法是在台基上向下挖,早期根据作炕面不规则的石片的形状,先用石头作为支撑,现大多改用砖墩作为炕面的支撑,炕面用石片的较多,少数用预制板,炕面的作法同直炕洞相同. 无论哪种形式的炕洞在炕尾部都设有同汉族一样的落灰堂,底面标高比炕洞底面标高低0.1米左右.

(2)灶的构造

朝鲜族民居灶的作法别具特色,现以延边自治州和龙市福兴村为例,对各部分作法逐一加以说明: 平面位置图紧挨着草房,与大居室在同一空间内,正对着入口的前门和后门; 烧火坑底与灶台(炕面) 的高差0.7米左右,烧火的人蹲或坐在坑里。里面设有燃烧材料的暂放处。现在也有很多实用现代材料,采用锅炉提供热能。

(3)烟囱的构造

烟囱的种类很多,根据材料分为空心倒木烟囱,木板烟囱,预制陶管烟囱,预制水泥管烟囱,砖烟囱;根据形状分为圆形和方形.

烟囱的特点:烟囱截面上下一致,利用空气压力产生很大抽力,不易受风的干扰,史灶内材料易燃好烧.朝鲜族居民的烟囱与满族居民的烟囱有相似之处,都采用独立式布置. 朝鲜族民居一般一幢房屋只有一烟囱。 这说明朝鲜民居一个灶便能保证整幢房屋的采暖,无需设置多个灶,所谓“一把火”,这样可以节约建筑面积,增加居室使用面积,同时可以保持室内整洁,免遭薪柴的困扰,也使做饭和取暖充分做到燃料共享而节约柴草,十分的环保节能。

五、结论

通过对朝鲜族火炕文化的研究,理顺了其特有形式形成的原因,归纳出了其形态、构造的特征,也发现这种传统的采暖形式所具有的节能高效、贴近该民族生活习惯的优势。从而引起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的思考,从中寻求可继承元素。

[1 ] 朴玉顺 《温突--朝鲜族民居的独特采暖方式》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

[2 ]朴京辉. 朝鲜族民俗史研究[M] .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

[3 ]张驭寰. 吉林民居[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朝鲜族的火炕文化探究

(郭丽娜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朝鲜族、火炕 、文化

摘要:本文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朝鲜族火炕文化的一些问题,分别对火炕的形成

、朝鲜族火炕的特点、类型形态及其构造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一个地区的居住形式往往可以体现该地区的文化特质。对于朝鲜族而言,其独特的火炕文化继承了传统民居的特色,维持了传统居住习惯,是特有地域居住文化的集中體现。虽然现在功能完善的集中采暖毅备已有很大的发展, 但桔合目前条件及住户的生活习惯来看, 火炕仍是一种较好的幅射式采暖形式。而且具有一些生态环保的特性。为了总结经验, 改进对朝鲜族民居中火炕设计中的某些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从而以点带面,深化对朝鲜族居住文化的理解,也意图来挖掘这一论题的实际意义。

一、引语---朝鲜族火炕的形成

火炕,朝鲜语的音译为温突,即烧热了的片石之意.朝鲜族的火炕的形成首先是一种文脉的延续,我国了朝鲜族从朝鲜半岛迁移中国东北,带来了朝鲜族的各种文化,包括居住文化.其次是因为我国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寒冷,要保证人生活的舒适温度,使得人们能正常地生活,必须有取暖的设施。火炕面积大,相当于一个大面积的散热器,“一把火”既解决了做饭的热源又解决了取暖的热源,一举两得,经济实惠.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以席居为主要特征的居住行为模式。

二、朝鲜族民居中火炕的特点

朝鲜族的炕面与居室地面同大, 进入房间后,除了留出的放鞋用的一小块地面外,就是一体的炕面。散热面积很大, 保证了冬季室内温度均匀。炕洞长而大, 可充分利用燃烧的余热,节约能源, 同时蓄热量。喉眼多, 可以进行二次调整。炕洞口除灰简便。构造简单, 便于施工。

三、朝鲜族火炕的基本类型与形态

自从有了早期的火炕之后,朝鲜民族身受其惠,经过一历代的继承和发展,产生了多种搭􀀁

(1)按空气流动方向来划分有花式火炕、直洞式火炕、扇形火炕、道洞拐角式火炕, 多区域花式火炕、回路式火炕等六种。各种不同的样式有其特征。直洞炕散热面积大,蓄热量大,构造简单,易于施工,但若面积过大容易产生死角。花式火炕不适合面积过大,温度不均匀却容易施工,省工省料。拐角式蓄热量大,便于掏灰,但洞内空气抵抗力大。不管是那一种火炕, 其形式主要取决于房屋平面布置及锅灶、烟囱的位置。

(2) 根据炕面所用的材料又有柳条炕、土坯炕、砖炕和石板炕等. 柳条炕是比较原始的火炕类型,朝鲜族迁入初期,盖临时住房时往往采用这种火炕;石板炕是山区朝鲜族农村中最常见的炕,其特点是传热快,蓄热性好,热能利用充分,而且坚固耐久. 但在缺少石板的地区,一般用砖炕或土坯炕. 板取自天然,形状与尺寸各异,若要砌筑时在石板的几个角下面垫石块,使石板得以平铺且相互拼合成完整的炕面. 柳条炕、土坯炕、砖炕一般为直洞.

(3)根据炕的布置方式. 朝鲜族传统房屋的火炕形态,不论什么类型的房屋,以满屋炕(大炕) 为主,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条炕 、南北炕、拐子炕、台阶炕等多种形态. 满屋炕是除了草房、牛棚外所有的房间均设炕. 延边地区以及辽宁地区的炕面很低,只有0.2米左右。延边和龙地区的火炕大部分常见这种形式。一面炕和南北炕来自满族的万字炕。朝鲜族南北炕的一端用1米多宽的板铺相连,一面炕设在房间北侧,端部和南部用木板搭成直角形,炕的宽度大于2 m;台阶炕是满屋炕和一面炕的结合型,除了房间北侧设有一面炕外,地面也砌了通烟的炕洞,借以增加屋内的散热面积。

四朝鲜族火炕独特的构造

(1)炕面的搭砌

直洞炕是指空气在炕洞内的流动朝一个方向的炕,叫做直洞炕。炕洞的形状并非仅仅是绝对的直线,还包括弧线及不规则曲线。早期的直洞炕是直接在地面上挖出炕洞,铺上柳条枝,其上抹泥,泥上再铺一层柳枝,上再抹一层泥,最上面铺上稻草,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朝鲜族采用砖、土坯搭直洞炕,砖砌炕洞是今天仍被广泛采用的火炕作法,其具体作法是在夯实的台基上向下挖入约0.3米 ,用砖或土坯砌炕洞,炕洞0.2-0.3米之间,其上搭砖或石板,上面抹泥,最上面裱糊油纸或铺草帘子,先也采用一些现代材料如炕板胶。

花洞炕在朝鲜族集居的延边地区使用非常广泛. 其作法是在台基上向下挖,早期根据作炕面不规则的石片的形状,先用石头作为支撑,现大多改用砖墩作为炕面的支撑,炕面用石片的较多,少数用预制板,炕面的作法同直炕洞相同. 无论哪种形式的炕洞在炕尾部都设有同汉族一样的落灰堂,底面标高比炕洞底面标高低0.1米左右.

(2)灶的构造

朝鲜族民居灶的作法别具特色,现以延边自治州和龙市福兴村为例,对各部分作法逐一加以说明: 平面位置图紧挨着草房,与大居室在同一空间内,正对着入口的前门和后门; 烧火坑底与灶台(炕面) 的高差0.7米左右,烧火的人蹲或坐在坑里。里面设有燃烧材料的暂放处。现在也有很多实用现代材料,采用锅炉提供热能。

(3)烟囱的构造

烟囱的种类很多,根据材料分为空心倒木烟囱,木板烟囱,预制陶管烟囱,预制水泥管烟囱,砖烟囱;根据形状分为圆形和方形.

烟囱的特点:烟囱截面上下一致,利用空气压力产生很大抽力,不易受风的干扰,史灶内材料易燃好烧.朝鲜族居民的烟囱与满族居民的烟囱有相似之处,都采用独立式布置. 朝鲜族民居一般一幢房屋只有一烟囱。 这说明朝鲜民居一个灶便能保证整幢房屋的采暖,无需设置多个灶,所谓“一把火”,这样可以节约建筑面积,增加居室使用面积,同时可以保持室内整洁,免遭薪柴的困扰,也使做饭和取暖充分做到燃料共享而节约柴草,十分的环保节能。

五、结论

通过对朝鲜族火炕文化的研究,理順了其特有形式形成的原因,归纳出了其形态、构造的特征,也发现这种传统的采暖形式所具有的节能高效、贴近该民族生活习惯的优势。从而引起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的思考,从中寻求可继承元素。

[1 ] 朴玉顺 《温突--朝鲜族民居的独特采暖方式》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

[2 ]朴京辉. 朝鲜族民俗史研究[M] .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

朝鲜族民俗 篇4

朝鲜族民俗
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男主 外,女主内” 是一种普遍习俗。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多数 地区居民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则实行火葬。朝鲜族比较喜爱素白服装。妇女服装为短衣长裙,叫“则高利”和“契玛”。男子服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朝鲜族一向认为彩虹是光明和美丽的象征,因此,喜用七 色绸缎给儿童做衣服,意在让儿童美丽幸福。朝鲜族的主要食粮一般是大米、小米,京渍是不可缺少的菜。喜爱吃打糕、冷面、大酱汤、辣椒和狗肉。现在不少人学习汉族烹饪技术。朝鲜族的村落,多位于山坡下的平地上。村内房屋的建筑面向东南、南和西 南。有瓦房与草房,房墙外多刷白色。房内一般分寝室、客室、厨房和仓库等。室内有平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近年来家庭中的陈设日渐讲究。朝鲜族人民 非常讲究礼节,注重卫生,尤忌随地吐痰。房子、餐具、衣被等都很整洁。朝鲜族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清明上坟添土,中秋除 草,并进行祭祀,以示对故人的哀思。此外还有 3 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 周年,“回甲节”(60 大寿),“回婚节”(结婚 60 周年纪念日)。每逢后两个喜庆日,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寿、祝福。朝鲜族信仰宗教的人较少。信教者有的信佛教,有的信基督教或天主教。佛 教在朝鲜族中有悠久的历史,佛教的某些礼仪和习俗早已渗透于朝鲜族人民生活 之中,成为民族风俗。但是,现在佛教在朝鲜族中影响不多。近年来,因为受到 韩国的影响,在我国朝鲜族中,信仰基督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朝鲜族没有全民性 的统一宗教。朝鲜族人一般不怎么打民事纠纷方面的官司。翻开各级法庭、法院的卷宗,朝鲜族当事人的民事案件确实十分稀少。当然,刑事案件另当别论。不打民事官 司,并不说明这个民族缺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意识,而是他 们民族内部有一种自我化解矛盾和纠纷的隐性机制。朝鲜族是一个性格直率、性 情急火的民族,日常生活中,磕磕碰碰自然不少,也有打得头破血流的情况。但 他们很少告到官府去解决这类事。今天打完了,明天双方到一块,喝一顿酒,往 往也就烟消云散了。摔跤是朝鲜族古老的体育运动项目,每逢端阳节或州庆日“9.3”进行。每到 那时,摔跤强手争标夺魁,竞争非常激烈

赞颂朝鲜族的诗句 篇5

(第一首)

音素,

迭加成方形文字,

了却,

一个民族的灵魂。

穿透时空,

在鸭绿江和图们江,

交汇的生命里,

历练了,

山势陡峭的历史。

乌苏里江上的号子,

摇橹了,

几个世纪的鼾声?

是融合的进步,

是卫国的刚烈。

“八女投江”的雕塑,

辗转了,

生命的代价。

悲壮抗日的诗篇,

注入了,

高丽的焚心。

把水稻与苹果梨,

交汇的盛名中,

珲春,

成为注脚。

用民族歌舞,

弥补农乐。

柔婉婀娜,

如柳枝拂水,

巫舞占卜,

成飘逸的美,

鼓鞭占据,

长鼓舞的尺量。

花枝招展的.面容里,

藏了,

多少年少的心事?

扇与剑,

飒爽了,

女子的英姿,

增势了,

男子的音谐。

《道拉基》、

《嘱嘿呀》,

以著名的淳厚,

占据心田。

伽倻琴的诙谐,

单扫的曲调,

柔和与清凉的铭记,

诱惑了,

山水的桂惑。

神话,

文学里传承。

献木雁,

把洞房花烛的优化,

远望给怀春的少女,

年少了,

情感的悠长。

则高利的短,

与契玛的长,

飘逸了,

筒裙的自在。

引绝饼的芳香吗?

冷面的长寿吗?

耳明酒里的元宵吗?

鲜美成,

瑰丽的道袍,

缠裙细褶般,

领略族别的圣礼。

村落间的炊烟,

袅娜了,

谁家的母亲神韵!

平地炕的暖冬,

入春的火道,

清洁了,

朝鲜人的秀庞。

在月光下踏桥。

上元节的汇获。

归婚节里,

荣耀了,

家族的沧桑。

“千人针”的象征,

流传成物语,

起创了,

《百症赋》。

朝药,

民医的经典。

跨越秋的金黄。

领谓上苍的谐和,

以舞者的姿态,

在长鼓里放纵,

等待收获的姑娘。

大长今,

弥漫了世间。

聪慧了,

万卷书下的精灵。

白衣民族的代称,

随色彩在饰件里,

走向炫蓝!

笑容里,

藏住了千万次的问。

皎洁了,

心中的积淀。

那个挽手的姑娘,

承载了多少心事?

——凝望

(第二首)

一曲桔梗荡魄肠,

长歌曼舞舞霓裳.

朝族自古崇风雅,

盛世和谐再远航.

(第三首)

白山黑土我安家,

鸭绿清澄映彩霞。

长鼓声声迷宇月。

祥云朵朵醉春花。

延边曲舞红青岸,

高丽风情绿碧涯。

安定和谐尤乐业,

朝鲜族的民族特色作文 篇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是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省(区),其余散居在内地的一些城市。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里的朝鲜族居民占了朝鲜族总人口的近一半。此外还有位于长白山怀抱中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也是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区。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朝鲜语,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鲜文属音位文字类型。1441年在李氏王朝主持下创制的,称“训民正音”,简称“正音”,为方块状拼音文字。朝鲜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延边地区,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全面发展。延边地区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又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人参、鹿茸均驰名中外。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于世。男子喜欢摔跤、踢足球,女子喜欢压跳板和荡秋千。朝鲜舞蹈包括长鼓舞、刀舞、扇舞、巫舞等。

朝鲜族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六十大寿)、“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朝鲜族一向崇尚礼仪,注重节令。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饮食更加讲究,所有的菜肴和糕饼,都要用辣椒丝、鸡蛋片、紫菜丝、绿葱丝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点缀除了传统节日外,小儿周岁、结婚、老人六十大寿,都要大摆筵席,宴请宾客。届时要先在餐桌上摆一只煮熟的大公鸡,公鸡的嘴里还要叼一只红辣椒。筵席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造型也要优美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所有礼仪筵席,以祝贺老人六十大寿的“花甲”席最为讲究和隆重。

朝鲜族一般喜欢素白色,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男装衣短,裤长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着道袍或朝鲜长袍者。道袍是过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后成为男子出门时的礼服。长袍当大衣穿,有单、夹、棉之分。女装一般短衣长裙。短衣有长长的白布带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结。长裙多有长皱褶。裙有缠裙、筒裙、长裙、短裙、围裙之分。年轻女子一般爱穿筒裙、短裙,老年妇女常穿缠裙、长裙。冬天,中老年妇女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

朝鲜族饮食文化 篇7

朝鲜族的秋夕节民俗比较典型, 生活在铁岭、开原、昌图等地的朝鲜族至今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秋夕节祭拜祖先、给祖坟伐草扫墓的风俗习惯, 还保留着秋夕节家族团圆吃松糕、打糕及新稻米饭和喝新稻米酒的饮食习惯以及喜庆丰收跳农乐舞、玩黄牛游戏、赏月、祈祷祝愿等许多古老的民间传统习俗。

一、秋夕节民俗活动形式和内容

伐草、祭拜祖先:八月十五日当天或前一天, 全家人前往祖坟割除夏季里长满在坟墓和周边的杂草, 谓之“伐草”, 然后摆食烧香举行祭礼。古代朝鲜时期的歌谣“思亲歌”中写到:“八月秋夕百谷丰登, 落叶声声犹如秋声。无情的节序年复一年又一年, 到处可见人们伐草香花, 可怜我父母今不知秋夕已来临。”在歌谣的内容中可以看得出过去朝鲜族对祖先的怀念之情和秋夕节给祖坟伐草省墓的习俗。过去选墓地一般是看风水而定, 所以祖坟大多都在离家较远处, 但因民间有秋夕节必须给祖坟伐草, 否则坟墓上杂草丛生却无人伐草, 则人们认为是不孝或者是有愧于祖先的说法, 就逐渐形成了朝鲜族每逢秋夕节到祖坟割草扫墓并给祖先举行祭礼的民间习俗。自古以来, 朝鲜族有尊重祖先、尊重长老的优良传统, 秋夕节伐草、祭拜祖先和已故亲人的习俗中, 也能看出朝鲜族的尊老敬老的民俗礼仪。

茶礼:秋夕节的清晨天亮后, 家族人聚在宗家举行茶礼, 墙上贴纸榜和遗像。祖父母的神位贴纸榜, 父母的神位贴遗像。纸榜和遗像前摆祭桌, 每个神位前分别陈放一份汤碗和勺筷。过去举行茶礼时, 每个儿子都斟一杯酒, 磕四次头。现在的做法是由家族代表 (一般由长子担任) 一人斟酒磕头。先斟酒一杯, 磕头一次, 如此反复三次。斟第二杯酒时把先前倒的杯中酒倒入退酒碗里。倒第三杯酒时, 先斟半杯酒, 第四次斟酒时分三次把半杯酒斟满。而后磕第三次头。茶礼结束, 全家人进早餐。与拜年时举行的茶礼有所不同的是, 秋夕节给已故的祖先斟的酒是用当年的新稻米酿造的新稻酒。秋夕节祭祀没有年数限制, 年年举行。秋夕节祭祀不穿丧服、不读祝文。朝鲜族虽然喜欢吃蕨菜, 但蕨菜不能作为祭品, 因为蕨菜的茎是独莛, 不分杈, 把它作为祭品将会影响子孙繁衍。

赏月:秋夕节秋高气爽皓月当空, 是一年当中月亮最亮的一天。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 宛如一面圆镜, 泻下一片银光。天将傍晚, 人们便换上盛装, 纷纷去赏月。白天到祖坟伐草省墓的人们, 在月亮升起的时候成双结伙在自家院子或村里比较宽广的场院赏月。当人们看到夜晚晴朗的天上皓月当空, 就能确信当年的好收成喜庆丰收;但若天上乌云密布, 就怕影响到庄稼的收成而担心;若中秋节当天晚上看不到月亮却下着雨, 人们就担心影响到第二年麦子收成而担忧。这一习俗虽然没有可靠的科学依据, 但不难看得出庄稼人时时刻刻以农活儿为重的朴素愿望和美好心愿。

二、秋夕节的传统饮食

吃新稻米饭:秋夕节前夕, 是五谷丰登的好季节, 家家户户用当年早熟的新稻谷推出新米做新米饭, 用新稻米做的米饭, 既看着好看, 口感也更好。

吃松糕 (月亮糕) 和打糕、蒸糕:

松糕, 是秋夕节的饮食中最典型的食品, 因形状犹如月亮也叫月亮糕。松糕的形状与汉族的饺子相似, 外皮是用新稻米磨成的面和成的, 里面的馅有红小豆、黄豆、栗子、大红枣等, 一般都用当年的。一家人团聚围坐在一起, 看着天上皎洁的月亮, 在和谐的氛围包起松糕。因为民间有看所好包的松糕形状就能看出今后配偶的长相, 青年男女就特别用心包出形状好看的松糕, 不然就会遇上样子很丑陋的配偶。包好的松糕要放在锅里蒸, 蒸的时候要先在蒸屉上要铺一层当年的新鲜松针, 蒸出来的松糕就有松针的芳香, 得名就叫“松糕”。还有, 如果孕妇想预知自己腹中孩子的性别, 也可以用松糕“占卜”, 就是包松糕馅时放进松叶, 吃松糕时如果咬的是松针尖的一端, 就认为腹中怀的是男孩, 否则, 则认为腹中怀的是女孩。

打糕, 是朝鲜族最爱吃的传统风味食品之一, 也是朝鲜族喜爱的秋夕节饮食, 因为它是在槽子里用木槌砸制而成的, 所以称之为打糕。打糕有两种, 用糯米制作的称白打糕, 用黄米制作的称黄打糕。将淘好的糯米放入水中浸泡五至六个小时后, 捞出控净水后放入笼屉中蒸熟, 再洒些淡盐水, 焖半小时左右。然后将糯米饭放入木槽或石槽中, 用木槌反复槌打, 直至不见米粒, 即成味道香甜细腻、筋道适口的打糕。同时将小豆煮熟, 做成豆沙, 或将黄豆炒熟, 碾成豆面, 拌以少许盐面或适量白糖。然后, 把打糕切成小块, 蘸豆沙或白糖豆面吃。打糕的历史比较长, 早在18世纪朝鲜族的有关文献中已有记载, 当时称打糕为“引绝饼”, 并称引绝饼已称为传统食品之一。如今, 凡逢佳节或红白喜事, 每家都用打糕来招待亲朋好友。打糕的原料主要是糯米。制作时, 先将粘米淘净蒸熟, 放在打糕槽内或石板上, 用打糕槌子把米粒打碎粘合在一块而成。吃的时候, 用刀蘸水切割成小块, 蘸着糕面吃。

蒸糕, 是用大米、糯米和小豆等制成的一种食品。蒸糕分为白雪糕、小豆蒸糕、枣蒸糕等多种。做法是:将小豆煮熟, 加少量盐, 拌匀;将淘好的大米加少量糯米浸泡五至六个小时, 捞出控干后碾成面状。放入少量糖水和匀。锅里的水烧开后, 在屉布上铺满一层小豆, 上面铺一层二厘米厚的大米面, 再铺一层小豆。等到热气返上来, 再交替地铺米面和小豆。可以如此地铺多层, 以急火加热。等到米糕蒸熟后, 切成五厘米见方的米糕块, 趁热吃。多在年节或祝寿时做蒸糕吃。

喝新稻米酒:秋夕节前夕, 是五谷丰登的好季节, 家家户户用当年的新稻米酿酒 (米酒) 。米酒是朝鲜族爱喝的一种饮料。是朝鲜族招待客人的佳品, 如有客人来访, 主人总要端上来一碗自家酿制的米酒。这种酒比黄酒的颜色稍白一点, 而且还略带甜味。这种米酒后劲十足。长辈一起喝酒时, 要把头移到旁边去喝, 切不可面对着长辈举杯饮酒, 否则就是对长辈的不尊重。

吃栗子或栗子馅米糕:栗子味道甘甜而且营养价值高, 是朝鲜族特别喜欢吃的果实类食物, 在秋夕节餐桌上, 当然少不了当年应季的栗子。吃煮熟的栗子或栗子馅蒸米糕, 也是朝鲜族秋夕节的特色节日饮食习俗。

喝芋头汤:芋头产于亚洲, 富含糖份、蛋白质、矿物质和油脂等营养成份, 有利于滋补壮身, 是朝鲜族喜爱的蔬菜。朝鲜族在平日, 喜欢炒吃或酱芋头吃, 但在秋夕节里, 大多数朝鲜族更喜欢喝用芋头熬的汤, 自然就成为秋夕节的饮食习惯。

铁岭朝鲜族秋夕节节日习俗属于保留比较完整的传统的民间习俗,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气息。一个民族的民间习俗, 最能反映整个民族的民族信仰、民族心理, 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民间文化活动的综合。

朝鲜族饮食文化 篇8

关键词:朝鲜族小学;民族文化建设;现状与策略

序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历史遗存,也是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在民族发展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如何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和热爱本民族文化,充分感受我们民族精神的伟大?这是所有中小学都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且要研究出提高和弘扬朝鲜族民族文化的有效策略。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很多学校发展的战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培养校园精神品格,也是很多教育者和管理者达成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自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对学校文化重建的研究掀起了新的高潮。从中国知网检索主题“学校文化”,结果检索出6253篇,并含“建设” 的结果2568篇,其中博士学位文章有83篇,硕士学位文章有782篇。从检索结果中选取了来源于杂志上的百余篇文章,并参照了若干本著作和数十篇学位论文,在此基础上从学校文化的概念界定、结构构成、建设途径与策略等方面进行评析和总结,为学校文化的建设及以后的研究提供建议和思路。的研究中,通过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民族教育》、《中国朝鲜族教育》等相关的资料50篇,通过已搜集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归纳、分类,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民族文化建设的概念和朝鲜族学校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朝鲜族学校民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2

二、相关内容的概述与意义

(1)民族文化建设的概念:3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Tylor,E.B.)在1871年首次定义文化,将“文化” 定义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信仰、艺术、知识、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成员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民族文化是人们对一定时期一定群体的生活进行总体认识和概括的结果,其范围广泛、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4史华楠等人认为,所谓校园文化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全员教师文化素质及审美情操为目标。全体师生在教学、科研、管理、生 产、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5侯长林校园文化是指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的总和。

(2)文化传承是民族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每一个民族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之中,要从自己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文化条件下发展自己的文化创造活动。民族文化的任何发展都是以既定的社会文化氛围为前提,都以民族心理结构特定的文化模式为基础。没有文化传承,就没有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也不可能有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6

(3)民族文化建设的意义:民族文化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民族文化在我们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攒了厚重的人类生存方式和民族繁衍、积淀了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丰富营养,其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7程雯认为上下几千年中华民族史,不论是历史上形成的哲学、政治、道德观念,还是它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作品,或是它在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风俗习惯中凝结的审美意识等等,都可以通过教化,内化为人们自身的素养,逐渐积淀为民族心理、民族品格,使我们的民族获得持续提高不断的精神力量。借审美艺术化的教育形式,萃取厚重的历史文化营养之精华,这样的文化教育应该是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最容易发挥作用的。它将把学生带入丰富厚实、充满张力的民族文化的艺术宫殿、整合人文和科学素质的美丽的内心世界。

(4)国内关于学校文化的研究综述:我国把学校文化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在理论上进行深层次的探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学校文化建设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成果都越来越丰富。8顾明远先生借鉴张岱年对“文化”概念的阐述,将“学校文化”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他把学校文化分为四部分,将学校文化分为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四类,并且指出,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办学思想、群体的心理意识等。9谈松华强调,在不同层面上,学校文化也有其独特性,比如,物质层面,“学校建设不是城市的公共建筑,不要豪华建设要注重标志性。学校建设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校园建设重在为学生营造便于学习,并不是追求高档豪华的建筑和实施;学生们的生活设施重在身心健康成长,而不是享受。”10张云鹰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内部一切教育因素、教育力量的集合,为影响教育精神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11郭元祥认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学校文化的品质决定了学校的质量和形象,学校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活力,要创造这种活力必须先要提升学校文化的品味和增强学生的素质。总体来说,我国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的进展不大,目前中小学学校文化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三.朝鲜族小学民族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对朝鲜族本民族文化还不够了解

12秦世荣(2012)认为对朝鲜族民族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朝鲜族对本民族文化的内涵理解不深,使朝鲜族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脱节。有很多显性的朝鲜族传统民族文化,应该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来营造浓厚的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氛围,但各中小学校对朝鲜族传统的文化却未挖掘、展现出来,学校的研究氛围不浓。

3.2学校教师因素

13郭云丽(2012)认为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也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形象都会对学生的精神面貌、心理素质知识水平和涵养等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最终体现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学校文化建设的成功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才可以说,学校文化初步形成了。”而在强调教师的作用时,人们把名师的作为学校有没有文化传统的重要标志:“一所学校有没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没有名,最基本评价的是这所学校有没有‘名师。所以说提高老师的素质是小学文化建设的关键性因素。

3.3制度文化建设不系统不完善

14张小利(2011)认为学校管理制度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既要符合学校的教育目标,又要体现教育规律,并且还要切合实际"制定了相对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但还存在许多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且制定制度的时候大多数是领导闭门炮制,用早己过时陈旧制度,没有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愿。

3.4朝鲜族民族文化课程还不完善

15金香花(2013)认为课程开发还停留在浅层面,民族文化的完整性缺失伴随着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延边地区朝鲜族学校立足本地实际,将有教育价值、趣味性强的朝鲜族文化引进课堂,突出朝鲜族教育的民族特色。然而,朝鲜族学校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时,往往表现为一种表层面事实的传承,而这些文化背后的价值层面往往被忽略。以朝鲜族小学高年级“民俗礼仪”课堂教学为例,学习礼仪时,教师在简单介绍朝鲜族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基础上,先教学生行大礼的规范动作。朝鲜族民俗礼仪课堂活动,教师与学生关系关注与体验到的更多的是外部的热闹,往往会忽略那种大礼本身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意识。

3.5朝鲜族学校教育网站内容形式单一

网络给人类带来了飞速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递、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朝鲜族学校教育网站内容形式单一,未能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带来的革命性的发展。目前,延边地区朝鲜族学校教育网站已初始规模,然而在朝鲜族文化传承中,学校教育网站的功能却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朝鲜族学校教育网站所刊载的民族文化内容多局限于朝鲜族文化中的某些与学校教育相关的内容,而与民族语言、音乐、体育、美术等相关的内容却深度有余、广度不足,且受众范围较小。16

建设民族文化建设途径

4.117朴婷姬(2013)积极开发民族文化教育课程资源,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是建立在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挖掘基础之上。民族学校民族文化课程开发,要考虑到学校所在地区人文地理的特点如,历史民族文化及独特的民俗风情等,找到适合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的突破口,在实际体验中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之情。

4.1.2课程实现

18仲秋月(2011)学校的办学理念主要依靠课程来实现。课程不能仅仅是学科,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质是一种实践状态的教育。课程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他们是课程的开发者、知识的建构者,在师生平等对话、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有效地指导,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究,自主地建构。

4.2转变观念,更新思想

19骆兰(2008)认为,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群众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保守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加上特定的民族习惯,民族传统,民族心理,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受文化环境的影响。

4.3创建主题活动、突显民族特色

20金红仙(2012)认为应该通过课外活动,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朝鲜族是至今能完整的保留着传统的文化、体育、艺术、礼仪、饮食、服饰、节日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中,朝鲜族民间体育活动丰富多彩,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传定期举办各种文体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4提高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

21程雯(2008)认为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教师的民族文化自意识,使教师真正具有基于理性的强烈民族文化责任心。教师只有具备强烈的民族文化责任感,才能在民族文化现代化发展中,真正扮演好民族文化历史继承者,才能实现对民族文化的当代诠释一种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决定着其教学的民族文化品质。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不仅对学生起着引导、激励的作用,也对学校民族文化建设有着导向、规范等重要影响。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本民族语言学习、使用和教育能力,进一步增强与多元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力和社会竞争22。

结论

随着我们时代的进步,学校文化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当前我们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只能算是其中的一部分。目前大家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我们认为教育理念的创新、制度的完善、研究方法的创新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取向。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往往会决定学校文化的建设。目前现代主义是以人为本,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朝鲜族中小学民族文化教育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23俞永虎认为:一是坚持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学习、吸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充分挖掘和保持朝鲜族独特的文化,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二是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三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施民族文化教育要遵循教育。四是坚持知行统一。五是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六是坚持文化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目前现代主义是以人为本,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当今社会中,教育更不应该被蒙蔽,应该回到原点,体现出教育真正的价值。我们应该务实基本理论,结合实际,完善制度,努力创新。

参考文献:

[1]俞永虎、金明钟:《开展朝鲜族文化教育的原则与目标》2012.5

[2]唐君明:《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2

[3]爱德华.B.泰勒:《原始文化》 1871年

[4]史华楠,周文建,张成铭.校园文化学[M].北京:

[5]侯长林.校园文化略论[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

[6]程雯:《传承民族文化-当前学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责 》2008年

[7]程雯:《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第6期

[8]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 2006 年第 5 期

[9]谈松华:《学校管理:效率与质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5 页

[10]张云鹰:《中国教育学刊》2004 年第 8 期。

[11]郭元祥:《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2008 年第 4 期

[12]秦世荣:《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年第 6 期

[13]郭云丽:《小学文化建设的与对策研究》 2012

[14]张小利:《基于学校精神重建的民族地区小学教育 》2011年,第 31 页

[15]金香花:《民族聚居区学校教育与文化传承研究》2013年

[16]赵国宏:《 朝鲜族文化的网络传承研究》[J]. 科教文汇,2011(10):202 - 203.

[17]朴婷姬:《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

[18]仲秋月:《小学文化建设的研究》2011年

[19]骆 兰:《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2008年

[20]金红仙:《延边地区朝鲜族中小学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研宄》2012年

[21]程雯:《传承民族文化--当前学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责 》2008年,第 6期

[22]王军. 民族教育学[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84.

上一篇:合作办厂协议书格式下一篇:儿童手部精细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