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小企业现状(精选7篇)
黑龙江中小企业现状 篇1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阴丽美
【摘 要】 笔者针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黑龙江省; 中小企业; 现状; 对策
一、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以下简称“我省”)现有中小企业181万户,占全省企业户数的90%。2006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 8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占全省GDP的比重达33%。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黑龙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低下,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管理者素质不高,企业管理水平低
黑龙江省大多数中小企业脱胎于“家族式”的经营管理,主要管理者的素质普遍不高,有些企业技术负责人和专业管理者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家长式的作风管理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台湾号称“中小企业”王国,产业结构以技术密集产业为主。2000年台湾技术密集产业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40%,预计2010年将占到50%以上。目前台湾当局又力主企业投入资讯、环保等十大新兴产业。而我省的中小企业产业构成档次较低,主要集中在商品流通和制造业,这两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占我省中小企业总数的77.7%。在制造业中,产品主要集中在木材加工等,产品附加值低,而高附加值的如电子类等产品少,没有形成规模,制约了我省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技术基础薄弱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后劲。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所限,投入能力有限,大多没有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导致中小企业技术基础薄弱,技术创新存在着先天不足,而且落后的管理机制吸引不到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导致企业科研设施和科技人才非常短缺,技术创新和开发转化能力差。
二、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扶持不够
广浙一带中小企业发展得比较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政府的大力扶持。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广东省政府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研发力量薄弱和融资困难的发展窘境,从2003年起连续5年省财政每年安排扶持民营中小企业专项资金2亿元重点用于支持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职工就业型和农产品加工型四类民营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而我省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缺乏公平的经营环境。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享受技改项目立项、财政支持、税收优
惠、信用等级评定等政策上处于劣势,得不到重视;对中小企业乱收费、乱摊派等现象比较突出,加重了企业负担,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政府的行政职能重审批而轻服务,这导致我省出台的许多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常常因可操作性不强而落实不到位。
(二)融资难,发展资金短缺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阻碍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从2006年我省金融机构对1 096户企业的问卷调查看,全省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满足率较低。全年被调查企业有贷款需求的855户,占被调查企业户数的78.0%,贷款需求金额为137.7亿元。实际得到贷款户数227户,实际贷款金额33.7亿元。企业贷款户数满足率为20.7%,企业贷款需求金额满足率为24.5%。2006年被调查企业贷款需求金额138.3亿元,到目前实际贷款金额9.9亿元,占计划的7.2%。融资难的原因:一是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我省中小企业大多是个体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即使贷到款规模也很小,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二是从金融服务方面看,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其深层原因主要是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
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为了补充中小企业资信不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黑龙江省目前各类担保机构50多家,其中政策性担保机构12家,在保资金为30多亿元人民币,占同期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的0.8%。商业性担保机构中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只有10多家,做得好的不超过10家。担保资本金规模过小,缺乏规模效应。目前全省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尚未建立,而且虽然成立了省一级担保机构,但没有开展再担保业务。
2.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直接融资比间接融资更难,我国直接融资主要面向国有大型企业,准入的条件相当高。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我省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融资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对中小企业还存在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管理工作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分别由经贸、工商、乡镇企业局等不同部门管理,缺乏一个对各类中小企业统筹规划的机构,导致中小企业管理工作效率低。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的机构。目前我省中小企业管理者总体文化程度不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许多中小企业希望通过一些专门机构所提供的培训服务来提高管理者专业水平。另外还存在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和中小企业税收负担重的现象。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对于如何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理论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市场主导型,即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政府主导型,即依靠政府的优惠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先天发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予以引导和调控,是难以在市场上立足的。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的保护和扶持。借鉴日本、美国等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之路在于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通过立法、财税金融优惠政策扶持等间接方式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政策与服务等支持,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和完善有效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内中小企业比较发达的江苏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对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的多是政策立法和创业技术支持的模式。结合我省的实际,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主要有:
(一)政策扶持
建立有效的、健全的政策扶持体系可以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发展相对较快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东莞市政府把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提高到城市规划的高度来考虑,对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措施,并组织中小企业加入了各个地区的商会组织,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我省也应该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建立健全相关的地方法规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1.改善中小企业的法律和经营环境。我省应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制定促进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如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技术创新和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政策文件等,以适应促进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需求。
2.采取优惠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要推进增值税转型,扩大中小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减轻企业税负;对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可采取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降低中小企业经营者税负,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中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避免重复课税;清理行政审批费用和治理滥收费,直接减轻企业税外收费负担。对纳入全省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对其从事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
3.设立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新办中小企业进行创业资助,对中小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贴息,对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资助等。
4.鼓励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合作、发展的社会团体组织的成立。如近日我省首家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会成立。此机构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整合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中介以及各个企业的多种资源形成一个统一的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咨询管理、人才开发、法律咨询、小额贷款等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各种服务。
(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系统
1.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今年小额贷款公司已经在浙江作为试点启动。从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看,金融机构具有专业化的趋势,即从事大型企业巨额贷款的大型金融机构与从事向中小企业微型贷款的中小金融机构的两极分化。在美国,有上万家专门从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所以我国要放松金融管制,引导民间资本发展中小银行,让中小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2.健全担保风险的分散、补偿和激励机制,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由于我省目前的信用担保机构资本金太少,无法满足大量的贷款担保需求,而且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并没有真正实现共同分担和控制担保贷款的风险,导致担保公司自身的运营风险较大,远远不能满足黑龙江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需要。因此为了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需要加快建立多层次
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政策性担保机构,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
3.将产权市场纳入金融体系。因为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产权转让等方式,利用产权交易所提供的多样化手段进行融资,而且能使中小企业盘活资产。同时产权交易平台还可以加快中小企业借股权质押融资的步伐。
4.积极构建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拓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一是积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要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二是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探索多种形式的债券融资方式,例如河南省等七个省市欲通过发行集合债券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我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应建立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各类民间商会为桥梁,社会服务中介机构为依托的多方社会资源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全方位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是要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技术创新方面,政府的扶持很重要。由政府直接出面引导银行扶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府与银行协议合作,通过政府为银行筛选一些好的项目,设立担保贴息政策,利用银行资金,最终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对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对其新产品的开发、员工培训等活动提供无偿资金资助,并以贴息贷款的方式优先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在人才培养方面,重点要抓好创业培训,因为培养创业者具有带动就业的效应。建立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基地,进行上岗培训、再就业培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新技术专业人才的培训。同时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系统如ERP系统与外部的电子商务系统的相互融合,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对贸易全球化趋势。
除了上述外部支持措施之外,我省中小企业还应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品牌影响力等。只有不断完善自身,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才能获得各方支持;才能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黑龙江省金融年鉴.2006.[2] 董丽丽.海峡两岸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的比较研究—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的湖北台湾比较.2004.[3] 李小丽.影响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6).[4] 李桂君,谷永芬,俞海峰.借鉴广浙经验发展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商业研究,2004,(24).[5] 马骥,裴虹菲,戴军.黑龙江省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最优模式研究.商业研究,2007,(
黑龙江中小企业现状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存在问题,对策
一、黑龙江省发展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 中小企业发展规模小
尽管自改革开放以后,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已经成为推动黑龙江经济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活跃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由于黑龙江省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影响, 中小企业在发展和数量上, 仍滞后于其它各省。从表1中可以看出, 2006年黑龙江中小企业的数量同南方各省相比有明显差距。
(二) 中小企业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黑龙江省的中小企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产业构成档次较低, 多分布于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 因此产品科技含量少, 附加值较低, 技术溢出效应小, 缺乏市场竞争力。根据2008年对5个地 (市) 区、50家样本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的调查显示, 属于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仅占座调查企业的9%。这说明黑龙江省中小企业主导产业技术水平较低, 技术含量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滞后。
资料来源:根据《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情况抽样调研报告》整理
(三) 中小企业技术基础薄弱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由于受自身发展限制, 大多没有设立相关技术研发机构, 研发投入所需资金严重不足。黑龙江省只有极少数大型企业可以达到我国规定的技术创新经费在销售中所占比例应为1.5%的标准, 其他企业都低于1%, 因而导致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基础薄弱, 产品及技术创新循环过慢, 缺乏高科技产品, 无法吸引相关人才等一系列问题。
二、制约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
(一) 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1. 政策环境不完善。
我国的中小企业立法尚不完善。尽管我国于2002年6月29日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 但就内容而言, 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大多停留在政策层面, 同时缺乏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及专项立法, 使得《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可操作性不强, 因而落实不到位。目前, 黑龙江省虽然出台了不少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 尚未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或《实施办法》。同其它各省相比, 黑龙江省某些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 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 未能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特殊性, 使得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2. 融资艰难。
融资困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黑龙江省80%的中小企业存在流动资金紧张问题。现今, 我国小企业融资主要渠道仍局限于国有银行, 同时与大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贷款壁垒较高。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大多起步晚、规模小、贷款频率高、时间急、资信程度较低, 因而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存在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 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贷顾虑重重, 导致中小企业难以筹措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3.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黑龙江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功能及体系建设尚不完善, 极大的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首先, 政府服务不到位。中小企业各项工作由多部门管理, 职能交叉, 各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政策缺乏及时了解, 对政策掌握程度也多参差不齐, 导致企业遇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其次, 社会相关服务服务体系不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 服务效率低, 服务质量差, 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活力和整体竞争力。
(二) 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1. 科技创新能力弱。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力量薄弱, 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整体创新意识不强, 许多中小企业经营者存在的盲目心理和从众心理, 低水平重复, 缺乏自主品牌, 对创新重要性认识不足, 只注重眼前利益, 而忽视了创新对中小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同时,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缺乏科技创新人才。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由于发展规模小, 管理机制落后, 物质基础薄弱, 难以吸引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导致技术创新和开发转化能力差, 制约企业的技术创新。
2. 管理手段和经营方式落后。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企业管理方式相对落后, 经营水平不高的问题。很多主要决策者未经过正规的教育与培训, 素质不高, 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合理规划, 短视行为严重。中小企业中部分企业缺乏现代管理理念, 未能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生产、销售等相关管理保障体系, 一部分企业内部甚至仍采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手段及家长式的作风管理, 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支持体系
2002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确立了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相对特殊地位, 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步入法制阶段。但由于该法律条款内容过于宽泛, 一般性、抽象性的规定较多, 因此它的可操作性不强。黑龙江省应根据本地区中小企业情况, 尽快出台《黑龙江省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办法》, 以增强《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可操作性。《实施办法》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 政策、组织机构和管理原则等, 内容应细致、具体, 以方便理解和操作。同时, 应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内容需广泛涉及信用、融资、财税、限制垄断、中介服务等一系列与中小企业息息相关的行业和方面, 确保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保证产业政策或发展战略在中小企业中得到全面贯彻。
(二) 完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
中小企业能否得到充分的金融支持是关系到黑龙江省经济发展, 尤其是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关键问题。首先, 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一是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起完善的评级标准, 从而减少个人评审工作中的主观性, 使信用等级评定能合理反映中小企业信贷状况和偿债能力, 为贷款的发放提供合理的依据。同时建立失信惩罚制度, 强化企业诚信意识, 使企业不敢贸然失信。其次, 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黑龙江省应放松金融管制, 加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 在国有商业银行内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部门, 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金额;培育和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 利用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具有的地域优势, 更好的为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充分发挥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 引导民间资本建立金融机构, 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发挥民间金融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三)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成熟健全的服务体系是保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虽然哈尔滨市已经建设了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 但黑龙江省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仍面临很多困难。应加大对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首先, 促进面向全社会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建设。政府应成立相关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多元化的服务;支持有突出特色, 功能性强, 遵循市场需求而设立的中介服务机构;发挥协会、大学、科研机构等各个方面的力量, 引导现有的服务机构改进服务质量, 转变管理理念, 开展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服务。其次, 加快信息化网络建设。利用网络为中小企业之间提供一个便捷的联络和通讯渠道, 及时向中小企业提供所有的行政政策及法律规定, 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和市场信息, 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损失, 从而节约相关环节生成的成本。
(四) 加强企业自主创新
企业自主创新首先是观念创新, 中小企业经营者和决策者要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创立自主品牌, 不盲目从众, 克服经营中短视行为。只有经营者转变观念, 跳出保守的习惯性区域, 企业的自主创新才能更好的发展。其次应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的投入。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投入, 对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进行风险投资, 对重大科技项目进行免税或轻税: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应加大创新投入, 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成果, 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 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最后, 建立科技共享机制。中小企业应积极与各个科研机构及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加大和大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合作, 以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 改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
(五) 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大多进行粗放型发展, 因此缺乏科学和有效的管理, 导致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 无法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发展。面对以上问题, 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应保持高度的责任感, 挖掘企业自身潜力, 善于经营和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和决策能力;大批引进有开创精神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运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 采用现代管理技术, 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有计划的组织工企业员工培训、进修,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企业要狠抓高效管理, 改进财务、现金流、采购、库存等管理, 加强对企业的成本、质量管理、研发能力的控制;企业内部应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 使企业管理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那丹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N].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9 (63)
[2]张志军.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情况抽样调研报告[J].黑龙江金融, 2009 (8)
黑龙江白酒企业人才管理现状浅析 篇3
【关键词】 黑龙江白酒人才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引言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己经成为现代企业规划和发展以及实现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基本动力和源泉。从理论上看,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个领域中,人才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核心内容,是系统性的评价工程,具有承接性和总结性的特征。一个企业具有良好人才管理功能体系,能够让管理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部门员工的工作绩效,发现实际工作与期望目标之间的距离。此外,良好的人才管理对指导我省的白酒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及解析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也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
人力资源源管理分为六大模块:人员招聘与培训管理、岗位设计与培训、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和人力资源规划,这六大模块指导着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表现为对人才的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对企业的特殊价值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资资源无法取代的。
2. 黑龙江白酒企业人才管理现状
人才管理一旦出现问题有可能引起公司生产销售能力下降,甚至可能对本公司的经济运行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目前黑龙江白酒企业人才管理现状包括以下几方面:
2.1基本管理混乱。过分的在职消费;信息披露不规范,而且不及时,报喜不报忧,短期行为;工资、奖金等收入参差不齐,侵占利润;转移企业资产;大量拖欠债务,甚至出现亏损等。
2.2人员流失严重。白酒企业均为民营企业,由于民营企业的制度安排、利益分配、福利保障、精神文化建设、激励等方面的问题,使其难以留住优秀人才,跳槽现象比较普遍。
2.3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人才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协调的艺术,而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目前一般还在独自为政,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内功修炼不够。
3. 黑龙江就业存在问题成因
3.1“内部人”控制
人力资本,特别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及重要性人所共知,很多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确存在许多弊端。据调查,黑龙江省白酒企业约90%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在家族成员中,中高层管理人员约40%是企业主的朋友或家庭成员。而“自己人”的素质有些不适应专业化的工作,造成企业的低效率。
3.2薪酬分配模式落后。
应该说,这点是人员流失的重要的原因。显然,薪酬待遇问题是员工决定是否离职时所考虑的首要的因素,薪酬待遇高,可以抵消其它很多方面的不足。
3.3选用人才不当
一是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这是黑龙江白酒企业最为常见的现象。黑龙江白酒企业往往是家族企业,他们常常将重要的职位交给自己的家族成员,这往往意味着效率低下和冗员,进而又会使有才能的人对企业产生失望,从而选择离开。二是选用人才的失误。在聘用和甄选人才上,未将最适合的人才聘用或是被选用的人才职业道德(或品德)不佳,这也是导致员工日后离开企业的原因之一。
3.4不注重员工的发展与培训
一个有上进心的员工,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常常会审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发展前景,而黑龙江省白酒企业招聘员工后基本上急于让员工上岗,并不进行系统详尽的培训和对员工的职业规划,如果企业不能够给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员工就会考虑作出新的选择。
3.5缺少远景规划
一个公司缺少远景规划的问题,或者可以通俗的说成是公司老板缺少一种给员工描愿景的能力,在看不到公司未来的希望、想不到公司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情形下,员工只能另谋高就。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讲,必须明确公司自己的战略方向,明白自己在未来是干什么的,并且要做到向员工及时传递这些信息、分享这些信息。目前黑龙江白酒企业整体发展良好,但是这些公司基本上远景规划只有推出新产品,缺少整体远景规划。
3.6缺少管理
公司有人格魅力强的老板,员工为什么还会离职呢?本质上这是一个公司缺少管理的问题,或者说公司的管理变成了老板一个人的管理,老板的人格魅力取代了制度,黑龙江白酒企业的这种趋势势必会形成溜须拍马的企业文化,导致一些优秀的员工为寻求更好的发展而离开。
4. 提升黑龙江白酒企业人才管理能力的措施
4.1确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黑龙江白酒企业需要把物质层文化、行为层文化、制度层文化、核心层的这四层精神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科学性、艺术性归纳总结企业远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战略、企业口号等。依据已提炼出的理念层和企业实际需求,设计企业行为规范,包括员工行为规范、服务规范、生产规范、危机处理规范、典礼、仪式等。
4.2激励机制
员工激励机制,也称员工激励制度,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员工与企业相互作用的体现。黑龙江白酒企业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激励机制:一是可以运用工作激励,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决策、管理等,形成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管理者要把物质激励与形象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予先进模范人物奖金、物品、晋级、提职固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形象化激励能使激励效果产生持续、强化的作用,所以树立典型也是一种好的方法。
4.3企业远景规划和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
黑龙江白酒企业需要为自己设置一个五年、十年、更远的规划,这样可以稳定员工。员工职业生涯是员工个人职业的发展和变化历程,包括员工职业生活的内容、职业生活的方式和职业发展的阶段,在职工入职时进行培训的同时也要为员工或者帮助员工制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
4.4构建良好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可以通过四个方面去实现:
4.4.1工作标准健全、精细。
4.4.2绩效管理需要沟通与反馈。
4.4.3正确引导员工理解绩效管理。
4.4.4注意绩效管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总结
黑龙江白酒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抓好人才管理,从而进行好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做好目前的市场,使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企业健康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宁玉.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第三版)[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 胡祖胜.企业引入绩效管理的关键因素[J].学术,2012.2.
[3] 王瑞永.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设计全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黑龙江中小企业现状 篇4
黑龙江省作为教育大省,资源丰富,高校林立.近年来,民办院校异军突起.民办院校快速发展的同时,呈现出整体走弱的`趋势,面临生存危机.笔者基于多年民办高校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切身实践,在考察、调研黑龙江省有代表性的民办高校的基础上撰写该论文,目的在于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黑龙江省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现状,意义在于指导黑龙江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
作 者:刘二蕾 胡立君 作者单位: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黑龙江,双鸭山,155900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 年,卷(期): “”(1) 分类号:U7 关键词:民办 教育 发展现状 对策
黑龙江中小企业现状 篇5
第一次作业:
1.简述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环节。
2.请结合实际谈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1.简述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环节。
一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学校联盟等措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提升区域内各学校办学水平。委托有关机构开发丰富优质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供全国学校免费下载使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二是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薄弱环节、重点领域的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努力解决县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
三是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合理配置各学科教师,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
四是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均人数拨付教育经费,对符合基本条件的随迁子女实行“全覆盖”。把关爱留守学生纳入社会管理创新范畴,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重视发展特殊教育,让残疾儿童残而不废,受得特别呵护。
五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符合教育规律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帮助家长形成正确教育观念。
六是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及时掌握学生流动情况,切实防控义务教育学生辍学。规范招生办法,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的比例,切实缓解部分大城市仍然存在的“择校热”问题。
2.请结合实际谈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一)对课程评价的理解比较宽泛。
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研究与实践状况来看,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占了绝大部分,对课程评价本身的研究和关注程度在下降。对课程评价的理解比较宽泛,导致人们对课程评价研究的不足。
(二)大多为单项的课程研究活动,缺乏系统的课程评价组织。
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开展的课程评价研究活动主要是专项课程评价活动,各种评价活动之间没有相互协调与配合。
(三)国家层面的课程评价为主,地方和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缺失。
从课程评价的层次上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活动非常有限。从实际的课程评价活动来看,课程评价在课程开发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四)评价主体单一,过于强调行政意义上的评价。
黑龙江中小企业现状 篇6
一、黑龙江省中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 电子商务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黑龙江省中小微企业电子商务起步较晚、规模较小, 其发展明显落后于南方省市,总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 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微企业仍屈指可数,且多集中于哈尔滨市和对俄贸易发达的城市。这些电子商务企业主要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少之又少。
2.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意识有所提高
近年来,由于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和其所具备的低成本、高回报的特点,黑龙江省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意识到通过应用电子商务改变其发展现状是必然选择。在传统市场上,中小微企业正面临着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价格战竞争激烈等问题,所以企业期望通过“互联网+ ”扩展销售区域,增加销售额,降低销售成本。调查数据显示,已经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普遍认为电子商务的应用使企业的销售额明显提高,而成本显著降低。这说明电子商务的应用确实可以为中小企业带来切实利益,这大大增强了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信心。
3. 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和平台建设同步展开
自2013年起,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就以“销售宝” 网络平台为载体,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广泛应用电子商务。 2013年6月7日,哈尔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工程正式启动,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培训机制,开展为期一年的电商普及和应用培训,为中小企业培养实用型电子商务人才。2013年7月17日,按照《黑龙江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方案》,由黑龙江省工信委主办的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龙江第一商城”正式开业,帮助中小微企业开拓市场。
二、黑龙江省中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明确的发展策略
中小微企业缺乏对电子商务的系统研究,未形成符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的电子商务发展策略。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领导者尚未充分意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产业链构建尚不完善
电子商务产业链构建的短板集中在物流、金融、信用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等环节。由于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信息化建设力不从心,难以满足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设施要求。加之黑龙江省属于欠发达地区,网络设施和物流建设相对落后, 无法像东部沿海城市一样为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 专业人才短缺
发展电子商务既需要网页制作、网站建设、网站维护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又需要懂得采购、销售、推广等方面的经营管理人才。但由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落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大多不愿意留在黑龙江省发展,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因此,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黑龙江省中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瓶颈之一。
4. 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电子商务不仅涉及参与交易的双方,而且涉及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工商管理、海关、保险、税收等事项,这就需要有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有效的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协调机制。近年来,虽然黑龙江省出台了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但仍无法完全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需要,中小微企业希望能够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三、加快黑龙江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对策
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应不断推出扶持政策,投入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并孵化若干中小微企业完成电子商务升级转型工作,使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引入“第三方平台”,让本地企业和产品“借船出海”或鼓励本地企业和个人自建平台“造船出海”。完善和推出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利用各种政策优惠吸引中小微企业进驻电子商务平台,利用平台与客户进行网上交易。此外,政府应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加强电子商务环境建设,如建立良好的信用和支付体系、发达的物流系统、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有效的融资系统,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向集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 营造电子商务发展良好环境
政府应大力推介省内优秀的中小微电子商务企业, 加大对好经验和好做法的宣传力度。通过对电商理念、 政策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营造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浓厚氛围,以此促进中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意识、 信用意识以及信息安全意识的提升。中小微企业自身应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首先,中小微企业应基于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发展电子商务,把电子商务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中小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结成联盟,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降低推广和交易成本,实现共赢。第三,中小微企业在电子商务建设中也要注意自身发展问题,如人才引进和培养、完善售后服务、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等,从而提高经营效率。
3. 政企联手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重视电子商务人才的引进、开发与培养,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培训两条途径双管齐下。一方面可以采取培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方式让员工逐步掌握应用电子商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薪资报酬,通过外部招聘,聘请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电子商务专业团队,为企业长远发展解决人才缺口问题。
4. 发展具有龙江地方特色的电子商务
中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要做到因地制宜,遵循差异化发展原则,打造具有龙江地方特色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保持在电子商务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例如,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仅一江之隔,有着丰富的对俄贸易经验,因此, 中小微企业可以大力发展对俄电子商务,将轻工业产品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俄罗斯,既能够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又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5. 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
黑龙江中小企业现状 篇7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产学研合作;产教融合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通过自主协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科研开发、生产、咨询服务等经济合作活动。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主体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在企业锻炼应用能力为主的实践教育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所以产学研合作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能型教育转型的必经之路。教育部规划司主办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驻马店会议),明确提出产教融合,发布600所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类大学,高等教育向类型化转型成定局,这给地方高校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即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因此产教深度融合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黑龙江省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基本现状
黑龙江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起步较早,早在2008年就着手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工作,201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黑龙江省教育厅决定进一步推进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选取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6所和3所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培育单位,正式开始了地方性高校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试点工作。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中最关键的就是高校的产学研合作,这9所高校的探索实践经历,也为其他院校提供了很多经验借鉴和思考,为其他院校深化产学研合作,起到了很强的示范作用。
目前省内地方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共计34所,其中省属高水平大学10所,大部分高校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据调研显示,有56.6%的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专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比例占总数的67%,50%以上的在校学生也能参与到高校产学研合作中。这表明黑龙江省地方本科高校已普通采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而且经历几年的发展,高校产学研合作呈现出经济效益日渐明显、合作范围逐步扩大、合作模式不断丰富的趋势。
(一)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的引领作用突出,经济效益日渐明显。2013年上半年全省就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96项,签约额8.3亿元,投资额61.18亿元,产学研合作成绩显著,其中地方高校的引领作用日渐突出,以哈工大为例,2010年哈工大以“校企共建”模式在松北科技创新城开展了产学研基地建设,该基地涵盖了节能减排、复合材料、土木、环保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平台4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个,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化项目10个,军转民产业化平台2个。目前,该基地为黑龙江省吸引海内外资本投入约30.7亿元,创生了智能电力、同和精光、海天质控等5家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了九洲、博实两家高科技企业上市,支撑的相关产品为黑龙江省企业带来新增工业产值超过210亿元。
(二)合作范围逐步扩大。黑龙江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对象有所扩展,除了重视同行业内企业合作外,现在也十分重视与本省市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研究院所的横向合作;合作领域也从合作教育,向技术服务、技术研发、智力支持等方面发展。
(三)合作模式不断丰富。以往高校产学研合作经常采用的模式有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共建实习基地等,近几年,黑龙江省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例如,哈尔滨工程大学设立专业公司,与国家大学科技园合作,打造市场,形成这种“实体合作模式”;大庆师范学院旅游管理系与大庆万达喜来登酒店合作开设“喜来登订单班”,形成了开设酒店管理专业模式等。
二、黑龙江省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08年以来,黑龙江省一批高等学校与企业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由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产学研合作与技术转移,客观上促进了黑龙江省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还存在诸多问题,限制着产学研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合作意识不强。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参与
者,由于认识不足对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企业往往认为高校以理论研究、论文发表和课题获奖等作为项目完成的标准,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和理论性较强,很多成果与现实市场脱节,因此实用性和应用性不足,而企业与之合作进行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显然风险较大,利润回报却很慢,所以它们往往更倾向于购买成熟的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来减少投资风险。即使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由于担心投资风险高,对于合作项目投入也较少,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和表层,产教深度融合效果不佳。
(二)合作层次不高。黑龙江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目前多停留于合作交流、信息交流、共建实习基地等领域,在技术合作、教学改革领域的高层次合作还缺乏深度。多数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上,但多数还停留在顶岗实习、共建实习基地等形式上,对于共同研发实训教材、课程设计等方面合作得较少。另外多数企业对于产学研合作缺少规划,合作多数还局限于只解决企业当前的一个具体的技术难题,而对于如何通过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新产品研发能力等方面考虑得较少,这些都导致校企合作层次不高。
(三)中介组织服务水平不高。科技中介服务是产学研合作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支撑,但是目前能够为高校产学研合作提供全程服务的中介组织在黑龙江省还极为稀缺,这就导致产学研合作各方缺乏有效的沟通,表现在金融中介机构对产学研联合的支持不足;风险投资对产学研联合尚未真正重视;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估体系上不完善。因此由于缺少风险资金、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很多项目难以科技成果产业化,这都为高校产学研深入合作带来了障碍。
(四)政府支持和引导的力度不够。地方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即是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引领者、直接服务者、组织协调者,同时也是规范监督者。地方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投入程度上对产学研合作的效果和深入程度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首先,是政府对高校产学研合作投入资金力度不够;其次,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还不完善,目前黑龙江省地方政府还没有形成一套专门针对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包括产业政策、税收政策、产权保护政策等),这就为校企的深入合作带了制度上的障碍;另外,政府没有做好服务工作,对于信息平台建设工作重视不足,结果导致科技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
三、促进黑龙江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对策
(一)高校要强化人才队伍,提高自身科研实践能力,从而增强企业合作信心。企业合作意识不强,一方面的原因是对高校的科研攻关能力没有信心,担心投资风险大。因此高校一定要转变等企业上门,靠政府引领支持的被动思想,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增强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把研发的高新技术与企业生产联系起来,实现成果转化;搞特色办学,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产学研合作之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为核心,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项目合作、实验室合作等方式,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高校自身的努力让企业看到高校在解决技术难题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信心。
(二)探索高校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促进产教深入融合。除了以往的合作交流、信息交流、共建实习基地等合作模式,高校应该结合自身资源和特点,探索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例如:高校可以用自己研发的科技成果作为出资方式投资于企业,实现技术入股,可以与企业联合共建研究开发机构,这样一方面解决了高校科研经费短缺的难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企业科技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成果不多的困难。
(三)加快产学研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产学研中介服务机构是联系政府、企业、高校的桥梁和纽带,在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黑龙江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起步晚,能力较弱。为了能够尽快地在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与国内外科技中介机构的联系,引进优秀人才,学习人家专业化的运作模式,鼓励国外中介机构进入我省中介服务市场;另一方面加强我省科技中介机构的队伍建设。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的教育培训,使其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和法律的专业人才,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
(四)强化政府政策推动和外部环境保障。产学研合作不能没有政府政策引导,需要财政、社会舆论、税收等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政策方面,政府要完善有利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资金投入方面,政府部门要逐步建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和产学研创新载体建设等,并逐步增加专项资金的投入规模;提供服务方面,政府可以依托省级技术市场,搭建专业性较强的产学研联盟共享平台,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和各主体间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
参考文献:
[1] 陈美玲.黑龙江省校企合作创新机制探索[J].价值工程,2014(22):233-235.
[2] 刘玲玲,高文举.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合作基本模式分析[J].黑龙江教育,2015(12):28-29.
[3] 潘宇峰,吴刚.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及战略思考[J].黑龙江省高教研究,2015(11):75-77.
【黑龙江中小企业现状】推荐阅读:
黑龙江企业11-20
黑龙江中小学开学时间07-04
黑龙江省水资源现状12-07
黑龙江省农垦农场企业07-22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国有企业处理下岗分流职工劳动12-07
黑龙江01-14
黑龙江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暂行办法09-02
黑龙江省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2-06
黑龙江西部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