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改革最新消息(共8篇)
铁道部改革最新消息 篇1
大部制改革最新消息:内部人士称铁道部被撤并到交通部已基本敲定“大部制改革已经是板上钉钉,铁道部被撤并到交通运输部已是八九不离十的事了。”一位铁道部内部人士当天告诉本报记者,此消息已在铁道部内部传开,大家都在揣测在这轮改革中自己将何去何从。
不过这位人士表示,此事在全国两会最终公布方案之前,都还存在变动的可能性。按照往年的机构改革步骤,如果铁道部并入交通部的方案提交今年全国两会,并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获得通过,则随后将进入具体细化操作,涉及到的相关部委将着手“定职能、定编制、定岗位”的“三定”工作,然后根据这一计划指标实行职能部门的撤并、人员的分流调动。全部工作完成将花费少则一两年,多则四五年。
“铁路系统机构改革涉及的干部职工数目庞大,因此后续的工作将是繁重艰巨的。”上述铁道部内部人士表示,短期内公众可以直观看到的铁道部撤并也许只是先换个牌子,新的铁路主管部门暂时可能仍留在现在位于北京市复兴路10号院的铁道部大院里。未来随着政企分开等改革推进,原来在铁道部担任行政岗位的一些干部可能转换到经营部门工作。“铁道部撤并这一步必须得走。”北交大运输学院教授胡思继表示,当年民航总局并入交通部,是民航系统先进行了破除垄断的改革,再实行机构改革,铁道部按说也应该按这个顺序来,但铁路改革先后错过了1998年、2003年、2008年三个有利的时间窗口,改革阻力变得越来越大,机构改革这一斧子劈下去,可以先使铁道部门弱势化,其人事、经营等最重大的权力被肢解或接管,后续的政企分开等深层改革才能势如破竹。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荣朝和认为,铁路改革应包含三项涵义:一是机构改革,即铁道部并入交通部;二是政企分开,即把铁路的运营、建设职能剥离,运营部门从铁道部中划分出来成立铁路运输总公司,再根据“网运分离”或者“区域分割”的理念切割成不同的板块和部门,使铁路主管部门只具有公共服务和行业指导的职能。三是解决铁路债务问题。新世纪以来,由于铁路建设突飞猛进,尤其是大量高铁项目上马,铁道部已经巨债缠身。截至2012年三季度,铁道部负债26607亿元,资产负债率达61.81%。而同一时期铁道部税后亏损85.41亿元。这是未来铁路改革推进面临的棘手难题。(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铁道部改革最新消息 篇2
关键词:铁道部改革,经济形势,市场化
一、历史沿革
(一) 铁道部的发展和重要性
铁道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最早的部门之一。历史上, 铁道部经历了“成立——并入交通部——独立——再并入”的发展过程, 形式的反复不仅反映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发展经济的需求。此次铁道部改革实施“政企分开”, 是继改革开放以来三次重大改革后又一次新的探索, 旨在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铁路部门的高效运营, 以契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
(二) 铁路部门的运营方式应遵循与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原则
铁路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 铁路部门的运营情况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时, 经济发展程度制约铁路部门的建设和运营方式。当经济形势好时, 铁道部可通过运营收入和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利润, 进而加大投入建设;相反, 当经济发展水平尚并未达到一定程度时, 盲目采用跨越式发展方式只能适得其反。因此, 选择与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的运营方式是铁路部门能够与经济发展互利互惠, 不断发展壮大从而实现规模经济的必要前提。
(三) 从经济形势分析铁道部的三次重大改革
改革开放后, 铁道部曾于1986年、2000年和2008年进行了三次重大改革。
1.1986年“大包干”方针。
(1) 改革内容。为了解决铁路部门在财政上对国家的过度依赖, 获得更多自主权, 激发创新和积极性, 铁道部提出了“将原本收归于铁道部的财务、劳资、人事等权利直接下包到各地路局”的“经济责任大包干”。
(2) 效果分析。由于频发的车祸事故, 此次改革以失败告终。当时我国经济处于亟待发展时期, “大包干”效仿了当时颇为流行的“经济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方式, 但是, 彼时的中国还未建立完善的经济体制, 资金实力和监督力度都存在严重不足;加之铁路部门尚属于朝阳产业, 其规模的发展还需要政府的全力支持, 过早引入竞争机制只会导致管理的失控和混乱。
2.2000年“网运分离”。
(1) 改革内容。由于垄断问题日益突出, 铁道部提出“网运分离”的方案, 企图以市场化手段打破铁道部“政企不分”的格局, 具体是指通过成立国家铁路路网公司和数家客运、货运经营公司, 将国家铁路路网基础设施和铁路客货运输分离开来。
(2) 效果分析。2000年后, 经济进入“国进民退”的热潮中国处于迅速的转型和成长时期, 对铁路运输的需求仍以极快的速度增长。当时政府非常关注煤炭运输和中国未来的高铁建设, 铁路依然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体制改革会使行业过于分散, 因此, 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 铁道部照搬美国等先进国家的“网运分离”策略只能失败。
3.2008年“大部制”。
(1) 改革内容。为了避免部门冗杂对政府决策职能的削弱国务院决定开展大部制改革, 即将交通部、民用航空局、邮政局和铁道部合并成立大交通部, 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方式。
(2) 效果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狂潮波及中国, 恰逢雪灾和中国周边局势紧张, 中国经济一直强调“稳定发展”, 而铁路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持国家统一稳定方面的显著作用致使铁道部无法放权归入“大部交通”行列。因此, 在发挥体制优势、资源优势的需求下, 铁道部被再次保留下来。
铁道部的这三次改革都试图引入“市场化”因素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建设, 但是由于其与当时的经济发展形势并不相适应, 因此最终致流产或夭折。
二、第四次铁道部改革
(一)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当前, 我国已经建立相对完善的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 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 我国经济发展有向内陆延展趋势, 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继续存在。其次, 国内通过膨胀压力较大, “关注民生, 满足民众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同时, 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 投资风险较大, 稳中求进依然是经济发展的总基调。
(二) 改革原因
一方面, 铁道部过度依赖政府, 致使职能错乱, 权责不清同时, 政府部门也已不堪重负。另一方面, 铁道部作为一个庞大而封闭的运作体系, 其自身存在诸多问题:高度垄断致使铁道部内部作业效率低下, 建设规模小, 运力不足;同时其内部管理混乱, 缺乏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第三, 妨害了有效市场竞争秩序, 不利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市场化方向迈进。
(三) 改革内容和实质
此次铁道部改革方案指出, 将铁道部职能一分为三: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 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 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上述方案分别从政策制定、行政监管、经营管理三个维度实现“政企分开”。铁路总公司的组建表明此次改革的实质是试图实现铁路部门的市场化运营。
三、铁道部改革后, 铁路部门市场化运营的可行性分析
(一) 正面影响
1. 有利于多渠道融资。
企业化运作可以充分利用市场作用, 引导资金流向, 加强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从而可改变过去外部资金被不公平对待的情况。
2.“大部交通”有利于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将铁路和公路、地铁等交通运输纳入一个体系进行宏观规划, 可避免独立建设而导致的道路运输衔接不紧密和资源浪费等现象。
3. 先进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改善铁路部门的垄断不经济
和腐败情况, 同时, 有效的竞争机制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企业自身形象、科学的规划管理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二) 负面影响
1. 政府的公益性致使原铁道部在公益服务方面能够顺从
国家的需要, 但企业化之后, “利润最大化”的驱动有可能致使铁路总公司舍弃由于纯外部效应对内部效用造成的损失, 且从“指令”到“谈判”的转变很可能致使人民的福利水平下降。
2. 市场化之后, 铁路总公司从“成本—收益”投资决策
方法分析, 可能停建最不赚钱但最需要建设的铁路, 这不仅不利于国家的整体建设, 也可能加剧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三) 阻碍铁路部门市场化运行的因素
1. 融资困难。
一方面, 政府信用担保使得原铁道部即使负债累累也能得到巨额贷款, 但铁路总公司作为独立法人企业对其信用评级从其抵押品或担保情况来看并不高, 这将导致贷款难度增大。另一方面, 由于改革效力尚未明晰, 长期无法渗入的外部资金还处于观望状态。
2. 巨额负债将致使改革后铁路总公司无法集中精力搞市场化建设。
近几年来, 铁道部一直负债缠身, 其资产负债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目前, 铁路总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已经升至62%, 其中, 长期负债比率升破80%, 负债总额由广为人知的2.6万亿元攀升至2.84万亿元。还债的压力将会导致铁路总公司无法集中全部人力和物力积极转变运营方式, 这必将影响铁路部门的市场化进程。
3. 客货运价格上涨压力或加剧物价上涨。
铁路总公司的市场化运营首先要面临的是票价的市场化调节。事实上, 在客运方面, 在过去10多年时间里票价基本维持不变。而近几年来, 货运价格也只是温和上涨。从2010—2012三年来看, 运输成本分别为3694.57亿元、4353.46亿元、5092.94亿元, 燃料、电力等生产建设资料的价格上涨以及员工工资成本增加导致的成本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改革后, 成本推动导致票价上涨势在必行。不仅客运价格将有所上升, 货运价格也将继续上调, 而商品运输成本的增加会进一步推动物价上涨。
4. 最后壁垒有待继续攻破。
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壁垒, 铁道部从政府部门到国企的性质的转变不仅仅是牌子更换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如何切实地实现“政企分开”。基于目前铁路总公司高层人事变动不大, 且铁路总公司的“三定”方针尚未制定完备, 加上原铁道部与政府之间依然存在众多未解决的权责联系等多方面因素, 铁路部门真正迈出市场化的一步还有待多方努力。
5. 铁路职工失业问题严峻。
目前铁路系统职工有200多万人, 虽然铁路总公司负责人表示将接纳全部的原铁道部职工但是, 根据现有的企业制度和激烈的竞争形势, 铁路总公司必将面临裁员的抉择, 而人员的大量失业也将加剧经济的不稳定。
四、建议
(一) 多渠道融资
1. 政府方面的资金支持。
改革后, 政府不能完全放手, 还应该进行适当的财政拨款和扶持, 但是要谨防出现铁路部门过度依赖政府资金的状况再度发生。政府可引入控制机制, 例如可要求铁路部门承诺某些公益服务条款, 以服务购买形式进行补贴。
2. 吸引外部资金。
由于铁路投资规模大、周期长、见效慢, 因此, 铁路总公司可制定详细的资金合作计划, 通过控制风险和收益预算吸引社会资本。
3. 适当发行股票。
在坚持国有控股的前提下, 可通过适当发行股票收集社会闲散资金, 吸收全民管理意见, 但同时, 要仔细监督和分析资金的来源和意图, 防止出现恶意资金挤占份额。
(二) 明确债务责任, 按比例分担债务
在债务责任的明确方面, 要确定好债务的公益性和经营性, 公益性部分归入政府部门, 经营性部分归入铁路总公司。此外, 在债务的分担方面, 政府与铁路总公司也可以制订临时的出资计划, 按比例进行承担债务。
(三) 优化价格调整机制
价格的调整应该有一个适应过程。就客运方面而言, 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差别化涨价, 即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 仿照个人所得税的“累进制”制定不同票价的上涨比例, 对于低消费人群 (如:硬座票购买者) 采取微调, 对于高消费人群 (如:高铁票购买者) 采取较高幅度调整。就货运方面而言, 可根据国家相关的扶植或限制政策, 对不同需求、不同效益的货物运费进行差别化调节。
五、前景展望
目前我国尚处于经济不发达阶段, 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国情, 看待此次铁路部门的市场化运作应本着信任的态度。在此基础上, 我们要就如何更好开展铁路部门的市场化进行深入探索。此次铁道部改革行动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深化改革才是关键。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要在坚持铁路部门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基础上, 认真审视政府与铁路企业的关系, 把握好“看不见的手”的调节力度, 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从服务民众的基本点出发, 发展经济, 并逐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昕竹.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1]张昕竹.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2]杨金英.从垄断到市场——中国铁路改革的必由之路[J].改革纵横, 2010 (1) [2]杨金英.从垄断到市场——中国铁路改革的必由之路[J].改革纵横, 2010 (1)
[3]姜炯.铁道部体制改革初步方案将定, 将成立三大集团[N].大众日报, 2012.6[3]姜炯.铁道部体制改革初步方案将定, 将成立三大集团[N].大众日报, 2012.6
铁道部的改革刻不容缓 篇3
相隔三年,铁路客运的两起事故,就夺走了109条鲜活的生命,这让人们在震惊、悲愤和恐惧之余,不得不对铁道部的管理能力强烈质疑——不论铁道部对技术水平的信心如何,也不论铁道线路是否处于磨合期,这种人为原因造成的旅客重大死伤,就是在渎职杀人。
同样是列车相撞造成的重大伤亡,此次7·23事故引起的民愤之大,远非上次事故可比。短短几日,来自媒体和网络的批评和嘲讽,如山洪海啸般直指铁道部;受害者家属和温州市民的悼念祈福,也更像是压抑着怒火的抗议。
铁道部对此次事件的处理,其实只是遵从官僚部门一如既往的风格——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先把事故原因推给天灾;对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进行“控制性”披露;实施不顾及生命尊严的救援方案;把恢复生产(通车)当做重要功绩;派出善于推诿搪塞的新闻发言人“挑逗”公众情绪。
这种充满着谎言、冷漠和怠慢的危机应对之道,我们不是时常见到吗?为何人们对此次7·23事故的愤怒,会如此集中爆发呢?
人们的愤怒往往与失望成正比。在过去三年中,高铁项目被过度高调的宣传,领先日欧世界第一、自主创新安全可靠……铁道部门这样的自我宣传,让他们自己和国人都飘飘然了,但结果却是京沪高铁刚通车就小事故不断,还没过所谓的“磨合期”便出现高铁重大伤亡事故。
另外,高铁项目花费上万亿元的投资,但尚未通车便爆出铁道部长的贪腐案件,数位铁道系统的官员被牵连落马。谁又知道,此次7·23事故中的39个生命,不是间接死于贪腐之手呢?如果贪腐只是让社会“破财”,也许人们还能容忍,但如果还会“嗜血”,人们当然会出离愤怒——那些被高铁吞噬的生命,与我们身边的亲朋长幼并无区别,他们不过是替代我们,成为贪腐和政绩追求的牺牲品罢了。
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任何人的生命尊严都应得到敬重与捍卫,不论贫富贵贱。如果以经济增长效率为理由而漠视生命,这样的经济增长毫无价值。可悲的是,在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变革中,个体命运服从组织意志、公共财产高于个人生命,这种价值观至今犹存,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强拆夺命、污染夺命、矿难夺命的事情发生。生命的价值最后只是一个赔偿数字而已(7·23事故中的死者赔偿细节再次证明这一点)。
铁道部在处理7·23事故的过程中,对生者不负责、对死者不敬的行为,也许并非恶意为之。这种长期政企不分的官僚机构,不论其内部的流程习惯、还是其思考问题的方式,注定了它就是如此行事。但是,铁道部这个旧体制的最后堡垒,展现出的行事方式与民众的期望相差甚远,而这种反差,让一起交通事故演变成人们对政府的不信任浪潮。
人们的不满,当然不是由于一次7·23事故。长期以来,铁道部被视为一个怪胎,它政企不分、骄横而低效,被人们揶揄地称为“铁老大”。
这个铁老大被喻为中国的“国中之国”,它有自己的铁路公安、检察院和法院,也拥有数万亿铁路经营资产,它既享受国家的财政拨款,又经营创收。
据铁道部2010年财报显示,其年收入6857亿元,年盈利仅1500万元。很明显,这是一个典型的低效企业。而在铁道部网站上公布的2010年收支预算总表上,我们却看到铁道部一年的财政专项拨款36.2亿元,加上其他事业行政收入,铁道部全年财政收入47.8亿元,这又是一个典型的部级单位。
就是这样一个政企不分的独立王国,对其体制改革的讨论,却随着高铁项目的巨额投资而声势渐微甚至倒退。数年前,还有人讨论铁道部能否像电讯领域一样,南北分家或者路网分离,而近些年来却在呼吁如何落实“非公36条”,让民营资本进入某些领域。
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民航、电力、邮政、通讯等曾经政企不分的领域,都已经完全或者部分实现了政企分离。要么是行业管理者与行业经营者彻底分离,比如民航总局和航空公司、工信部和电信运营商、电监会和国家电网;要么是行业向外资和民营资本充分开放,比如邮政领域的民营快递公司准入。
一揽大权的执政者不会喜欢政企分离的改革,但经济、科技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内在转变,让多数政企不分的堡垒先后瓦解,唯有这个“铁老大”,依仗垄断的铁路资源、绑架全民的公共交通需求(尤其是春运),成功地继续维护着“独立王国”的地盘。
铁道部改革最新消息 篇4
商务部、中宣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农业部、卫生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统计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粮食局关于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的通知
(商运发[2004]19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厅(局)、经贸委(商委、商业局、内贸办、财贸办)、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计委)、公安厅(局)、财政厅(局)、铁路局、交通厅(委、局)、农业(农牧渔业、农林、畜牧、渔业)厅(委、办、局)、卫生厅(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海关总署驻天津、上海特派办、各直属海关、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厅(局)、统计局、食药监(药监)厅(局)、粮食局:
商务部、中宣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农业部、卫生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统计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粮食局关于《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
二OO四年四月二十九日
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
商务部 中宣部 发展改革委 公安部 财政部 铁道部 交通部 农业部 卫生部 海关总署 工商总局 质检总局 统计局 食品药品监管局 粮食局
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消除因突发事件引发的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满足居民日常基本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和部门分工
(一)组织领导。
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应急工作由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为加强对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建立分工负责、配合协调的工作机制,成立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由商务、宣传、发展改革、物价、公安、财政、铁道、交通、农业、卫生、海关、工商、质检、统计、食品药品监管、粮食等部门及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组成。协调小组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开展市场供应工作,办公室设在同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部门分工。
商务部门牵头负责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工作,具体负责市场供应应急工作的综合协调和部门衔接,做好肉类、食糖、边销茶等商品的储备管理及市场调控工作,完善应急商品投放网络建设,会同海关、质检等有关部门组织部分重要商品的进口;宣传部门做好新闻媒体的监督管理工作,按照有利于市场稳定的方式组织宣传报道;发展改革部门及粮食部门负责国家储备粮、油的投放和市场供应,组织粮油企业做好加工销售工作,发展改革部门及时协调应急处理所需生活必需品的生产、综合运输协调,加强价格监督管理,必要时实施价格干预措施或者紧急措施,开展价格监督检查,坚决打击价格违法行为,保持市场价格稳定;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生活必需品供应场所的治安秩序,及时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犯罪活动;财政部门保障市场供应应急事项所需的合理费用及时到位;铁道、交通部门根据调运方案,及时组织应急商品的铁路、公路、水路运输;农业部门负责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农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的生产、供应,负责种植、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卫生部门负责对食品流通及生产经营的卫生监督管理,并处理食品污染及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工商部门负责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进行市场监管,查处流通领域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案件,严厉查处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等各类违法经营活动,维护市场秩序;质检部门负责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和生产、流通环节的计量监督管理工作,严厉查处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活动和生产、流通环节的计量违法活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
二、市场异常波动的级次
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是指粮食、食用油、肉类、蔬菜、蛋品、水产品、食盐、食糖、边销茶和卫生清洁用品等生活必需品供求关系突变,在较大范围内引起抢购,导致一类以上的商品价格一周内上涨30%以上或出现较大面积商品脱销。粮食、食用油市场异常波动级次划分按照《全国粮食应急预案》(另发)有关规定执行。其它生活必需品的市场异常波动按照影响范围大小分为二级:一级为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的全国或跨地区发生的市场异常波动;二级为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跨地市(区)或一个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内跨区发生的市场异常波动。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一级市场异常波动:
1.在1个以上直辖市发生市场异常波动;
2.在2个以上省会城市或计划单列市发生市场异常波动;
3.在相邻省份的相邻区域有2个地级以上城市发生市场异常波动;
4.在数个省(自治区)内呈多发态势的市场异常波动;
5.特殊情况需要划为一级市场异常波动的。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二级市场异常波动:
1.在1个省会城市或计划单列市发生市场异常波动;
2.在1个省、自治区内2个以上地级市发生市场异常波动;
3.特殊情况需要划为二级市场异常波动的。
按照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权限原则,粮食、食用油的应急工作,由发展改革委、粮食局会同商务部等部门按照《全国粮食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其它生活必需品的市场异常波动的应急工作,属于一级市场异常波动的由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属于二级市场异常波动的由省级商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各级次市场异常波动发生后,各级商务部门都必须按程序以最快的速度向当地人民政府和商务部报告,同时抄报有关主管部门,并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发生一级市场异常波动时,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组成的协调小组启动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发生二级市场异常波动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人民政府商务等行政主管部门组成的协调小组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三、市场异常波动的监测
为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市场异常波动,对大中城市生活必需品市场进行监测并实行信息报送制度,监测范围和报送时间由商务部确定。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及有关地级市商务部门负责督促定点监测企业按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有关数据资料。
各地商务部门除做好重点企业信息监测工作外,还要深入当地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综合超市和其他商品销售场所,现场检查生活必需品价格、供应变化情况。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市场异常波动,必须依照规定的报告程序和时限及时报告。商务部对各类信息进行汇总,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同时抄送有关部门。
四、市场异常波动的报告及确认
大型批发、零售企业如出现抢购,导致一类以上的商品价格一周内上涨30%以上或出现断档脱销现象,应当在1小时内向当地商务部门报告;监测到市场异常波动或接到报告的商务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商务部门和商务部报告,并抄报有关主管部门。经核实确证为二级市场异常波动的,省级商务部门应在核实确证1小时内向当地人民政府和商务部报告,立即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周边地区商务部门通报情况,商务部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商务部门发布黄色预警警报。如确证为一级市场异常波动的,商务部应在核实确证后2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并抄送有关主管部门,立即组织有关单位研究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商务部门发布红色预警警报。
五、控制措施
一旦发现市场异常波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一)宣传部门及时协调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报道政府负责人或商务部门负责人向社会通报市场供求状况,消除消费者心理恐慌,正确引导消费;
(二)商务部门督促流通企业与生产者、供应商积极组织货源,动用商业库存,保障市场供应;
(三)从周边未发生市场波动的地区紧急调运商品,进行异地商品余缺调剂;
(四)动用储备物资投放市场。首先动用地方储备物资投放市场,当地方储备物资不足时,再按规定权限组织动用中央储备物资投放市场;
(五)当国内资源不足时,迅速组织进口;
(六)按市场异常波动发生前的合理价格紧急调集生活必需品、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
(七)在情况特别严重时,对食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暂时实行统一发放、分配和定量销售。
六、保障措施
(一)国家建立粮食、食用油、食糖、食盐、肉类、边销茶等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应建立相应的地方储备制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大型商业企业应保留必要的企业周转储备。
(二)公安、工商、质检、发展改革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谋取暴利、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损害消费者利益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从重从快惩处。必要时实行价格干预措施或紧急措施。
(三)建立应急商品铁路、公路、水路运输“快速通道”,不得乱设关卡进行检查,确保应急商品运输畅通。
(四)按照各级政府指令组织调运、投放应急商品发生的各项额外费用,分别由各级财政合理补助,以形成快速反应、保障有力的市场调控机制,稳定市场应急商品供应。
铁道部改革最新消息 篇5
文章《2017年浙江盐业体制改革最新消息,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由作者投稿、政策改革栏目编辑于2017-01-14 15:18:05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错误请及时反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25号)要求,推进我省盐业体制改革,制定本方案。接下来让番茄小编来为您介绍关于2017年浙江盐业体制改革最新消息,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等热门消息。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518大学生网。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盐业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遵循“突出食盐安全、释放市场活力、注重统筹兼顾、坚持依法治盐”的基本原则,以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为核心,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健全食盐储备,加强法规建设,严格市场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监管到位的市场环境,做优做强盐业企业,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全面提升盐业综合管理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完善食盐专营制度。
1.完善食盐定点生产制度。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全省以现有8家生产企业为基数,确保企业数量只减不增。鼓励食盐生产与批发企业产销一体。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食盐生产领域,与现有定点生产企业进行合作。(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省卫生计生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2.完善食盐批发环节专营制度。坚持批发专营制度,以全省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为基数,不再核准新增食盐批发企业,鼓励食盐批发企业与定点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其他各类商品流通企业不得从事食盐批发。鼓励国有食盐批发企业在保持国有控股基础上,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企业重组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开展战略合作和资源整合。(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3.完善食盐生产批发区域管理制度。取消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只能销售给指定批发企业的规定,允许生产企业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自主确定生产销售数量并建立销售渠道,以自有品牌开展跨区域经营,实现产销一体,或者委托有食盐批发资质的企业代理销售。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销售的规定,允许向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购盐并开展跨区域经营,省级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省经营,省级以下食盐批发企业可在本省范围内开展跨区域经营。鼓励盐业企业依托现有营销网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开展综合性商品流通业务。(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盐业集团)
(二)加快健全食盐安全保障体系。
4.加强食盐生产批发企业资质管理。省盐业主管机构要依照新的规范条件对全省现有食盐生产、批发企业资质重新进行严格审核后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并在指定网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5.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各级盐业主管机构要按照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批发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建立全省食盐定点生产企业、食盐批发企业及其负责人和高管人员信用记录,纳入国家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浙江”和地方政府指定网站,依法公示信用信息,对拟进入食盐生产、批发领域的社会资本要在准入前公示有关信息,并每年定期公示所有企业及其负责人的有关信息。对有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依法实施联合惩戒;对行为后果严重且影响食盐安全的,要依法采取行业禁入和退出等措施。省盐业协会要发挥好协调沟通和行业自律的作用。(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公安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法制办、省盐业集团、省盐业协会)
6.加强食盐储备体系建设。加快制定食盐储备管理办法,建立由政府储备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组成的省市两级全社会食盐储备体系,确保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时食盐的安全供应。建立政府食盐储备,储备量不低于全省1个月食盐消费量,可以依托现有食盐批发企业仓储能力,也可以选择具备条件的食盐生产企业实施动态储备,在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对食盐储备给予贷款贴息、管理费支出等支持。加大对储备补贴资金的审计力度,接受社会监督。完善企业食盐储备制度,限定食盐生产、批发企业的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防止食盐市场供应短缺和企业囤积居奇,其中最低库存不得低于本企业正常情况下1个月的平均销售量,库存具体标准由盐业行业协会提出、盐业主管机构核定。鼓励企业在供求关系稳定或产能大于需求时,在最低库存基础上建立成本自担的社会责任储备。(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省盐业集团、省盐业协会,各设区市政府)
7.加强应急机制建设。省盐业主管机构负责全省食盐供应紧急突发事件的协调处置工作,各级盐业主管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食盐供应应急预案,并向同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备案。要密切监测食盐市场动态,定期抽查企业食盐储备情况,紧急突发情况下,按照应急预案规定,及时采取投放政府储备、调运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等措施,并做好舆情引导,确保食盐市场稳定。国有盐业企业要在保障供应和稳定市场中更好发挥作用。边远地区和加快发展地区的食盐供应由省盐业集团负责兜底,但不得限制其他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在这些地区销售食盐。(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卫生计生委、省盐业集团)
8.加强科学补碘工作。充分发挥食盐生产、批发企业的保障供应作用,有效拓宽碘盐供应渠道,确保合格碘盐覆盖率在90%以上,确保各类人群的碘营养维持在适宜水平,同时满足特定人群非碘盐消费需求。积极做好科学补碘宣传教育,特别是提高孕妇、儿童等重点人群的科学补碘意识。合理制定我省食盐加碘标准,组织开展碘缺乏病监测,公布区域人群碘营养状况。对边远地区和加快发展地区做好动态监控,适时调整帮扶地区范围和相关政策,指导群众科学补碘。(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工商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盐业集团)
9.加强制贩假盐专项治理。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加强食盐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安全管理,加强对产盐区、腌制食品加工区等重点区域的动态监测,依法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假冒伪劣食盐以及食盐中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完善落实长效工作机制,切实消除食盐安全的风险和隐患,有效规范和净化食盐市场。加快实施《盐产品标识管理办法》,确保工业盐、畜牧用盐、渔业用盐等非食用盐产品生产企业在盐产品外包装上有明确标识。加快建设全省食盐电子追溯体系,实现食盐来源可追溯、流向可查询、风险可防范、责任可追究。省直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加强食盐安全监管,依法严厉处罚违法违规企业。对盐业主管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公安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三)加快推进盐业管理综合改革。
10.改革食盐专业化监管体制。实行政企分开,剥离食盐批发企业承担的盐业行业管理和监督执法等行政管理职能。省经信委是省政府盐业主管机构,主管全省盐业工作,负责制定盐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管理全省食盐专营工作,保证盐行业发展稳定。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全省食盐质量安全管理与监督执法。市、县(市、区)政府确定的盐业主管机构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食盐专营工作,承担盐业行业管理职能;确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区域内食盐质量安全管理与监督执法。各地要根据职能变化,及时调整完善有关管理机构,配强管理人员特别是执法监管人员,切实增强食盐安全监管能力。各级盐业主管机构与公安、司法、卫生计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依法加强食盐安全监管。在改革过渡期内、新的监管体制没有建成之前,现有的监管责任不变,监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责任单位: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国资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物价局、省盐业集团,各市、县〔市、区〕政府)
11.改革食盐政府定价机制。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食盐零售价格的市场监测,配合盐业主管机构采取措施,特别是对边远地区和加快发展地区,及时采取投放储备等有效措施,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特殊情况下可依法采取价格干预或其他紧急措施,防止我省普通食盐价格异常波动。(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省商务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物价局)
12.改革工业盐运销管理。切实执行放开工业盐运销管制的要求,加快制定我省工业盐管理办法。工业盐生产和销售企业要建立、保存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严格防止工业盐流入食盐市场。环保部门要依法加强工业盐生产或使用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工商部门要依法查处虚假广告和侵权假冒行为;质监部门要督促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工业盐产品质量监管,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省环保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法制办,各市、县〔市、区〕政府)
13.改革盐业企业体制机制。按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关要求,加快国有盐业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转换经营机制,盘活企业资产,增强生机和活力。鼓励食盐生产、批发企业兼并重组,允许各类财务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向优势企业增加资本投入,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或公开上市等方式融资,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盐业企业集团,培育浙江盐业品牌,促进盐产业更好发展。引导国有盐业企业与省内盐场加强技术指导和业务合作,推动共赢发展。各级政府要落实国有盐业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土地变更登记和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妥善解决有关历史遗留问题。(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国资委、浙江证监局、省盐业集团,各市、县〔市、区〕政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的机制下,建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省盐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盐业体制改革重大问题。省经信委负责盐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各市、县(市、区)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盐业体制改革负总责,建立相应领导和工作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形成工作合力。(责任单位:省盐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市、县〔市、区〕政府)
(二)落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省盐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省级有关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细化工作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各市、县(市、区)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各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认真做好维护盐业市场秩序、安置分流人员、落实有关财政补贴,以及切实稳定盐业产区、维护盐农利益等工作,全面落实改革各项任务。要加强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确保盐业体制改革平稳有序推进,确保食盐安全和市场稳定。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协调,做好督促检查和效果评估,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办法,重大问题及时向省政府报告。(责任单位:省盐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市、县〔市、区〕政府)
(三)完善法规政策。根据国家盐业有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情况,及时推动对我省现行盐业管理地方性法规和政策进行清理,按程序提出“立改废”建议,推动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促进盐业健康发展。抓紧研究制定食盐生产、批发企业规范条件,食盐储备和应急机制,市场监管和价格监测、干预等政策措施,修改完善相关制度。(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法制办、省盐业集团,各市、县〔市、区〕政府)
铁道部改革最新消息 篇6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
改革方案
欢迎访问天津事业单位考试网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本月12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去年,国务院对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养老保险制度出台了政策,今年6月底前,各地工资调整一定要落实到位。
人社部此前表示,对于完善工资制度,各地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来拟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据媒体报道,湖南省目前已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进行调整。辽宁省人社厅刚刚形成初步实施意见,并报省政府研究。广州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此前也透露,已为工资改革预留资金。
此次调整是配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此次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并非孤立进行,而是为配合已落地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014年12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所做报告中指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1个月后,国务院下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式破冰。
“改革前与改革后待遇水平相衔接”是决定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今年1月19日,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配合这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实要完善工资制度。他透露,国务院办公厅为此转发了关于公务员基本工资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调整及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的三个实施文件。
在今年1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指出,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实行退休费制度,个人是不用缴费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实行与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统一的统帐结合的制度,要实行个人缴费。但是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中没有考虑个人缴费的因素,而且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工资标准已经多年没有调整。
“在推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国家决定适当提高基本工资标准,以尽可能使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个人缴费后的当期收入不降低,为顺利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创造条件。”李忠说。
基本工资比重增加津补贴额度减少
依据人社部此前透露的信息,此次调整并非简单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涨工资,而是着重体现对于工资结构的优化,提高基本工资比重,规范津补贴的发放。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李忠指出,此次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将通过调整基本工资标准,并将部分津贴补贴或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适当提高基本工资的比重。在基本工资标准提高的同时,规范津贴补贴要按相同的额度相应减少,这部分收入并没有增加。
对于增加的基本工资,李忠表示,大部分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个人缴费的改革成本。考虑这些因素,实际增资幅度并不大。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月人均实际增资300元左右。
李忠指出,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工资收入水平较高地区的部分人员,此次增加的工资可能不足以完全弥补个人缴费,当期收入还会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基本工资实行全国统一标准,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因各地工资水平的不同存在差异。
他强调,在完善工资制度的同时,冻结规范津贴补贴工资增长,各地各部门不得自行提高津贴补贴水平和调整津贴补贴标准,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改革性补贴政策和考核奖励政策。今后要通过建立基本工资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等措施,逐步实现基本工资在工资中占主体。
将建立乡镇工作补贴制度
在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中,有五分之一都在乡镇工作。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工资水平普遍相对偏低。此次调整将进一步体现工资待遇向基层倾斜的特点。
李忠表示,为落实中央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稳定基层工作队伍,鼓励人员向基层流动,通过建立乡镇工作补贴制度,适当提高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在5月12日的会议上,李克强特别提及基层公务员“很辛苦,收入也不高”。西部某乡镇正科级公务员告诉记者,他每月工资到手3200元,比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少270元。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也表示,有的在乡镇工作了三四十年,工资才2000块左右。这跟公务员的人力资本、社会地位和承担的工作不匹配。
李克强强调,既要坚决堵住“偏门”,解决公务人员以权力参与分配、牟取不当利益问题,也要打开“正门”,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使其收入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保障他们的合理待遇和应有的尊严。
有评论指出,公众应理性看待公务员涨工资,它既是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公务员社会责任担当的重要方面。当然,作为公务员须摆正自身位置,常怀“为民服务”之心,并提高技能更好地为民服务,只有廉洁自律劳有所获,才不会为社会诟病。
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配合,全国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将在今年上半年调整到位。
铁道部改革最新消息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车辆机械检修,实践教学
1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一种把文字、图片、动画、甚至声音等多种元素集于一体的综合手段, 通过显示器展现出来, 例如常见的PPT, 视频、动画等。教师通过结合自己的讲授内容, 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 将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自己的教学体系, 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理论教学中, 可以代替板书, 将文字精炼后呈现于PPT之中, 在讲解具体零部件组成时, 可以代替画图、图纸等, 将图片、甚至三维动画展现在投影钟, 清晰展现零部件构造特点, 避免讲课中产生枯燥、想象的尴尬;并且多媒体技术人机友好, 灵活便捷, 可轻松实现资源共享和远距离传输, 可以激发学习兴致,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传统实践教学弊端
(1)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车辆机械检修课程中, 实践教学在该课程中占比很大。该课程意在培养学生检修客、货车辆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为铁路局车辆段、车辆厂、地方铁路等输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理论教学教授学生掌握铁道车辆重要组成部分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分析, 从而学习客货车辆的检修方法。这就需要将实践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 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1. 在理论教学之前学习;2. 融入到理论教学;3. 理论教学结束后。不管采用哪种, 都无法避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脱节, 对于学生而言, 不能立刻将所吸收的知识融会贯通, 更谈不上充分掌握实践技能。
(2) 教学条件的限制。考虑到多方因素, 比如说实训设备资金、设备配套统一、实训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不能保证让学生对所有的检修设备及工具分析研究, 另外指导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及知识储备等因素, 导致学生在实训结束后, 对实训环节体会不同, 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层次不齐, 实践教学的目的不能很好实现。
(3) 实训操作规范性有待提高。由于受到实训设备及学生素质的影响, 经常出现不按规范进行操作的行为。在实训教学活动中, 不论是指导教师还是学生, 都会出现不恰当操作或者暴力拆装, 这就需要有相关的操作要求和标准来严格把关;有的零部件或设备需使用专业工具拆卸, 并需要及时的维护保养, 缺乏相关保障, 导致设备、工装量具的损伤、磨耗等, 导致重复使用率大大下降。比如说在车钩、闸瓦以及第四种检查器的使用方面, 工具损伤很大, 造成浪费过大, 甚至无法进行后续教学。
3 多媒体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在车辆机械检修课程中, 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 比如讲解车辆各部分组成、工作原理及检修工艺等, 通过多媒体技术, 就可以在教学中穿插教学视频, 随时随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在后期的顶岗实习环节以及毕业设计环节, 有机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这对于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 迅速进入角色具有很大的意义。其次, 在学生上学期间, 开展车辆钳工、车辆电工中级的评定, 在平时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车辆机械检修课程安排有约30% 的实践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为先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述 (教学条件和设备技术所限) , 然后学生便开始进行部分检修实操实习 (根据实验室设备而定) , 由于多方因素, 学生不可能完全掌握故障诊断方法及检修工艺, 甚至无法想象更多的大型设备流水线, 比如说模拟车辆厂、车辆段检修工艺。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配合车辆段和车辆厂用摄像机、照相机等多媒体技术在实训室投影播放, 实训指导教师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关键性的技术指导, 这样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4 多媒体技术的实施办法
(1) 提高教师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水平。教师授课方法至关重要, 通过举办多种短期培训班, 对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指导, 可侧重于培养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如PPTt、3D动画、 视频录制等等;还可以指导教师学会广发利用多种设备, 如电脑仿真软件、投影仪、摄像机等, 培养教师对于文字、图片、音像等处理的实践技能, 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实践素质, 灵活性、多样化教学, 打造高素质、高技术的教师团队。
(2) 硬件和软件有机结合。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源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在学校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比如说现教中心, 以及对专业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等, 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支撑, 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 如何真正的做到工学结合, 才能让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3) 教学方式多样性。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 情景教学法。这是一种近几年广泛使用的教学模式, 通过模拟真实的现场环境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比如说将车辆构造分为五个部分:车辆基本知识, 客货车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以及车辆内部设备等几方面, 从常见故障分析及检修工艺,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先了解其构造、组成及工作原理, 再分析故障机检修方法, 达到真正的项目化教学。2)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随着社会的发展, 广泛采用高新尖技术, 结合在在教学过程中, 实现科学、生动、灵活的教学课堂, 理实一体、虚拟结合, 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得不吃力。3) 案例教学法。这是美国高校的一种教学方法, 适用于实践性强、应用性广的学科领域。教学过程中采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例进行教学, 铁路发展迅速, 现场发生的事故也是多种多样, 所以教师要关注实时动态, 加强对铁道车辆技术发展的关注, 并且及时更新到教学课件中, 生成多媒体仿真软件, 让学生虚拟操作。4) 建立仿真实训室。车辆构造与检修课程是一门实践高要求课程。面对资金不足、场地受限的因素, 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造实践性、操作性强大的仿真实训室。
5 结束语
铁道部改革最新消息 篇8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办理公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达意愿所撰拟的实用性文章。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走向工作岗位的人员解决问题、提升工作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对于从事铁道工程行业的人员而言,应用文写作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对于铁道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在高职院校铁道工程专业开设的情况不容乐观,以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在三所不同院校呈现不同的情形: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未开设这门课程;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把应用文写作定位为语文课,作为基础课,人才培养方案是在高中语文课程基础上,主要学习应用文的分类、作用,了解应用文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掌握常用行政公文、行政事务文书、日常事务文书、经济文书、营销企划、策划文书、申论和常用诉讼文书的文种知识、写作方法与技巧;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虽未开设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但开设了工程招投标的课程,该课程是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写作课程。
一、铁道工程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
从以上三所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铁道工程专业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缺乏专业定位
长期以来,对于铁道工程专业而言,应用文写作被定位为基础课,是作为语文课来开设的,讲授内容主要是围绕普适性应用文来进行的,缺乏铁道工程专业特色,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用文写作的意义更多趋于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开设了语文课的高职院校就不再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未开设语文课程的也未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这样一来对于铁道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应用文的学习是一块空白。而现实工作中专业应用文写作对于从事铁道工程行业的人员而言,重要性丝毫不逊于专业课,从事该行业的人员在工作中常常会涉及到几种应用文的写作,而随着工作能力的提升或工作角色的转变写作应用文的文种会不断增加,熟练写作应用文是每个技术人员都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因而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应用文写作的当前状态,才能解决当前应用文写作教学不利于从业人员发展的局面。
(二)碎片式的专业应用文学习不能满足毕业生工作的需要
一些院校的铁道工程专业有意识地开设了一些专业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如有的学院开设了招投标课程,这已经向专业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可是这对于铁道工程的从业人员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如投标书的制作往往是由工程项目中的技术负责人或专业骨干人员去完成的,一般的工作人员或刚参加工作的工作人员是不会参与的,他们更多地要参与一线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大量其他类型应用文会伴随工程的进度不断产生,所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不是单纯满足铁道工程从业某一个阶段的需要,而是要满足学生从毕业到毕业几年后不同工作角色的需要,所以零散的碎片式的专业应用文学习不能满足毕业生工作的需要。
二、改善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的对策
面对应用文写作目前的教学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开设新型铁道工程专业应用文写作课
伴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很多课程要肩负起更多的教育使命,应用文写作既要发挥其传统的提升写作能力、办理日常事务能力的作用,也要使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铁道工程专业的应用文写作课就是要发展为既具有普适性的应用文课程,如行政公文中的通知、报告、函、会议纪要,事务文书中的计划、总结等,也要具有专业性的应用文课程,如招投标文件写作、施工方案、事故报告等,只有这样的课程设计才能满足铁道工程毕业生不同阶段的需要。
(二)编纂全面、系统的新型铁道工程应用文写作教材
系统的新型铁道工程应用文写作教材,是以铁道工程工作的整个过程为内容,以整个铁道工程工作中的应用文为研究对象,内容包括招标前的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开工报告、施工方案、预案等文书,又要有施工中的通知、函、会议纪要等文书,还要有监理使用的办法、细则、监理月报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型应用文写作教材的全面、系统的编排。
(三)建立新型铁道工程应用文写作资源库
伴随网络的普及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资源库的建立无疑对学习者而言有很大益处,方便学习者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利用校园网建立新型铁道工程应用文写作资源库,内容包括教学分析、例文分析、工作实战、习作分析,这样一来可以满足不同的学习者多重的学习需求,更方便地帮助学习者找到系统的学习资料。
(四)培训多知多能的新型应用文授课教师
长期以来,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授课任务一直是由语文教师来完成的,语文教师完成应用文授课任务有其先天的优势,但面对新型的铁道工程应用文课程,就需要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本专业的知识,更需要了解学习铁道工程中的专业知识,了解更多的现场工作过程,只有让教师到工作现场实践感受,让教师身临其境,深入了解每种应用文种完成的任务或解决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只有从课程、教材、资源库、教师培训全方面的改革才能适应铁道工程专业的发展,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