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与开发概念的案例(通用4篇)
培训与开发概念的案例 篇1
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培训与开发
案例一
某公司是上海的一家股份制公司,按计划,该公司人力资源部三月份要派人去深圳某培训中心参加一次培训.当时人力资源部的人员都想参加,不仅是因为培训地点在特区,可以借培训的机会到特区看一看,而且据了解,此次培训内容很精彩,而且培训讲师都是些在大公司工作且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专家.但很不凑巧,当时人力资源部工作特别忙,所以主管权衡再三,最后决定由手头工作比较少的小刘和小钱去参加.人力资源部主管把培训时间,费用等事项跟小刘和小钱做了简单的交待.培训期间,小刘和小钱听课很认真,对教师所讲内容做了认真记录和整理.但在课间和课后小刘与小钱俩人总在一起,很少跟其他学员交流,也没有跟讲师交流.培训回来后,主管只是简单地询问了一些培训期间的情况,小刘,小钱与同事也没有详细讨论过培训的情况.过了一段时间,同事都觉得小刘和小钱培训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小刘和小钱本人也觉得听课时很精彩,但是对实际工作并没有什么帮助.根据案例回答:
(1)该公司的小刘和小钱的培训效果令人满意吗?(2)该项培训的人员选派是否存在某些问题,为什么?
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
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3)根据案例提出能够提高培训效果的有效措施.答案
(1)小刘和小钱对培训效果不会十分满意,同事们也会感觉到他们两人在培训后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2)受训人员的选派存在明显的问题: A缺乏对受训者培训前的需求分析;B缺乏对受训者学习目标和效果的界定和要求;C缺乏规范的人员培训计划.(3)具体措施: A重视培训前的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的目的,受训人员的培训需求,培训后应达到的目标,效果和要求);B重视培训中学员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包括学员与培训师,其他学员和培训机构等方面的信息交换,沟通与收集);C强化培训后学员培训效果的评估与考核:培训后受训者自己的信息整理,就培训相关的内容与主管和其他同事的信息沟通,交换与共享,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
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D主管对受训者的考核与评估.最后,根据上述各种信息的采集与深入分析,提出系统全面的员工培训计划,并推行实施.案例二
国内某公司与英国某大学签订了一项培训协议,每年选派2-3名管理人员到该学校攻读管理硕士学位。学业完成后,员工必须回公司服务5年,服务期满方可调离。2002年5月,销售部助理小张经过公司几轮挑选,终于与其他两位同事一起获得了推荐。但小张早有预谋,在此之前已获取了英国另一所学院管理硕士的录取通知书。虽然该校的学费较高,但其声誉好,教学质量高,还能帮助学生申请到数额可观的助学贷款。经过公司人事部的同意,小张用公司提供的奖学金交了学费,又申请了3万美金的助学贷款,以解决和妻子在英国的生活费。按照目前小张的收入水平,需要8年时间才能还清贷款,如果他在一家外资公司工作,不到4年便可还清贷款。行期将近,公司人事部多次催促与其签订培训合同书,一直到离开公司的前一天小张才在协议书上签了字。2003年9月末,小张学成回国,并马上回公司报到。不过,10月初,他便向公司人事部递交了辞呈,并按合同还清了公司为其支付的英语培训考试费、赴英签证费、学费等一切费用。不久,他便在一家美国大公司得到一个年收入20万以上的职位。
根据本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公司在选派员工出国培训的工作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
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2)该公司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确立更有效的培训体系,防止此类的事件发生(3)如果要为该公司起草一份员工培协议书,应当包含哪些条款?
参考答案:
⑴ 公司在组织员工出国培训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
① 进行必要的培训需求分析,选派员工出国培训的目的不明确。
② 未选择适宜的培训方式,应当根据具体的培训目的和要求,选择投入较少,收益较大的培训方式,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培训。
③ 没有确立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象出国培训这样高投入具有一定风险的培训项目,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应当选派那些具有很高忠诚度和很强事业心的员工作为培养对象。
④ 没有建立规避培训风险机制,如培训合同管理不够健全完善,协议书约定条款缺乏合理性,对违约责任没有明确的规定。
⑵
可以采取的措施:
①立培训需求分析系统,明确公司培训目标,制定公司的中长期培训规划。②确立公司培训评估系统,选择适合的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效果。
③完善各类培对象的选拔机制,注重对后备人才的甄靠选,确保人才选拔的可靠性。
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
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④建立培训风险防范机制,完善培训合同管理,运用多种手段制止违约行为。
⑤采取多种渠道、手段和方法有效激励员工,避免优秀人才的流失,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之间确立遵守承诺的互信机制,构建公正公平的薪酬福利制度,等等。⑶ 员工培训协议书的内容包括:
①明确协议双方是谁;②培训期限及方式;③培训地点;④培训内容;⑤双方在培训期间的权利和义务;⑥培训费用的负担;⑦违约责任;⑧培训后的服务期限;⑨服务期限与劳动合同的合同期限冲突的处理;⑩双方的有效法律签署
案例三
为了打造学习型组织,A公司规定公司每年的培训经费为公司毛利的2%,并将其是否使用到位作为考核人力资源部的一项指标。2006年年初公司估计全年的毛利为2000万元,因此其培训费用预算为40万元。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员工的状况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但到10月底,公司经营状况非常好,毛利已达2300万元,预计全年毛利在2700万元左右。公司总经理指示人力资源部将培训费用调整为54万元。但由于人力资源部做培训计划时只按照40万元进行考虑,加上已经是11月份了,因此人力资源部不知如何使用多出来的14万元培训经费。为了应付考核指标,人力资源部经理就把这一任务交给了负责培训工作的小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
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李。由于时间紧,小李就到网上搜索培训广告,凡是与本公司业务有关联的一律报名,然后要求各部门必须派人参加培训。由于年底工作任务比较重,各部门在派人参加培训时都是将非关键岗位上的人员派出去,而这些人员虽然觉得课上得不错,但由于和自己的工作关联不大,因此参加培训的人员都不是太重视。到12月25日,小李终于把增加的14万元培训经费用完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公司的培训工作有何可取之处?
(2)A公司的培训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
(1)可取之处:A公司重视和强调培训,培训经费的投入较多,并能在年初做好培训计划,在这点上具有战略眼光。
(2)存在问题:
a.在实际操作中,把培训经费与毛利挂钩作为一项硬指标,由于经营状况是变化的,而培 训必须要做需求分析,必须做计划,到了11月份才调整培训总经费,导致无法有效地制定计划。
b.A公司人力资源部在接到调整培训总经费后的做法违背了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未做需求分析,任意地派人参加培训。
c.A公司调整培训总经费后的各项培训违背了主动参与原则。指派非关键岗位人员参加培训,而非员工自己提出申请。
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
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d.A公司调整培训总经费后的各项培训违背了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原则,未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
e.A公司调整培训总经费后的各项培训违背了投资效益原则,指派非关键岗位人员参加培训,其投资效益不明显。
案例四
F公司是一家生产经济耐用的乘用轿车轮胎企业,现有车间工人50人,月产量3200条,产品单价为300元/条。该企业由于新成立不久,全部车间工人都是新招的,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每月生产的轮胎有2%由于质量太差而被退货;第二,车间生产作业环境管理不好,比如通风性差,工人经常汗流浃背;第三,事故发生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工人不满情绪严重,常发生不服从车间主管指挥现象,缺勤率高。
为此,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在2007年2月组织开展了系列培训:(1)开展与质量问题、员工不良工作习惯有关的绩效管理和人际关系技能培训;(2)提高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培训项目,该项目从2007年4月底完成,直接培训成本为80000元,间接成本为45000元。经过1个月的实践,到5月底,该企业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月产量的不合格率将为1%;月产量增加200条。
假设该公司的产品全部能售出,请计算:
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
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1)此项培训项目的收益;
(2)此项培训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参考答案:
培训项目的收益:[3200×(2%-1%)+200] ×300=156000(元);培训项目的投资回报率:156000÷(80000+45000)=124.8%
案例五
RB 制造公司是一家位于华中某省的皮鞋制造公司,拥有近400 名工人。大约在一年前,公司失去了两个较大 的主顾,因为他们对产品过多的缺陷表示不满。RB 公司领导研究了这个问题之后,一致认为:公司的基本工程技 术方面还是很可靠的,问题出在生产线上的工人,质量检查员以及管理部门的疏忽大意、缺乏质量管理意识。于 是公司决定通过开设一套质量管理课程来解决这个问题。质量管理课程的授课时间被安排在工作时间之后,每个周五晚上7:00—9:00,历时 10 周,公司不付给来听课 的员工额外的薪水,员工可以自愿听课,但是公司的主管表示,如果一名员工积极地参加培训,那么这个事实将 被记录到他的个人档案里,以后在涉及加薪或提职的问题,公司将会予以考虑。课程由质量监控部门的李工程师主讲。主要包括各种讲座,有时还会放映有关质量管理的录像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
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片,并进行一 些专题讲座内容包括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影响质量的客观条件,质量检验标准,检查的程序和方法、抽样检查以 及程序控制等内容。公司里所有对此感兴趣的员工,包括监管人员,都可以去听课。课程刚开始时,听课人数平均 60 人左右。在课程快要结束时,听课人数已经下降到 30 人左右。而且,因为 课程是安排在周五的晚上,所以听课的人员都显得心不在焉,有一部分离家远的人员课听到一半就提前回家了。在总结这一课程培训的时候,人力资源部经理评论说:“李工程师的课讲得不错,内容充实,知识系统,而 且他很幽默,使得培训引人入胜。听课人数的减少并不是他的过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您认为这次培训在组织和管理上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2)如果您是 RB 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您会怎样安排这个培训项目? 答案: 要点如下:
(1)RB 公司的这项培训,不合理的地方有:
①没有对员工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使得培训工作的目标不是很明确,也不了解员工对培训项目的认知 情况;
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
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②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在周五晚上进行培训,学员“心不在焉”,影响培训效果; ③没有对培训进行全程的监控,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④对培训工作的总结程度不够,没有对培训的效果(结果)进行评估;
⑤没有详细的培训计划,具体表现在对受训员工的对待问题上,没有“制度性”的规定,不利于提高受训员 工的学习积极性。
(2)作为 RB 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在此次培训工作中应该做到:
① 先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了解员工对质量监管培训的认识,了解员工的要求;
② 对培训做总体的规划,包括合理的培训时间、地点、培训经费预算、培训讲师的安排甚至对讲师的培训等;
③ 选派合适的人选对培训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④ 培训结束时,对受训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以了解培训工作的效果;
⑤
对培训的总过程以及结果进行总结,保留优点,剔除问题缺点,为下一次培训积累经验。
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
培训与开发概念的案例 篇2
Linux诞生于1991年,芬兰学生LinuSTorvaldS是Linux操作系统的缔造者,与传统的操作系统不同,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一开始就在FSF(自由软件基金会组织)的GPL(GNU Public License)的版本控制之下,Linux内核的所有源代码都采取了开放源代码的方式。Linux具有相当多的优点。
BSP(Board Support Packet——板级支持包)是介于底层硬件和上层软件之间的底层软件开发包,其主要功能为屏蔽硬件,提供操作系统的引导及硬件驱动。Linux操作系统目前已发展为主流操作系统之一,并且还在不断的壮大和发展。
最新的2.6版内核增加了很多新特性为嵌入式应用提供广泛的支持,使得它不仅可以应用于大型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像PDA这类超小型系统中。随着Linux系统在嵌入式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它的研究也在逐渐成为热点并且走向成熟。
在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中,板级支持包(BSP,BoardSuport Package)的开发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以Linux系统上的BSP技术为研究内容,讨论了BSP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思想,特别针对Linux系统上BSP的层次结构、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技术做了详细分析。
通过分析PC机的BIOS技术阐述了嵌入式系统中板级初始化流程和技术重点,并从源代码分析入手详细分析了PC机GURB引导程序设计技术,提出了嵌入式系统上BootLoader的程序结构和设计思想。
嵌入式操作系统对设备驱动程序的管理技术是BSP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比了Linux2.4和Linux2.6的设备驱动程序框架,同时结合大量源代码的研读,对Linux2.6内核的统一设备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剖析了内核对象机制的主要数据结构及驱动程序设计框架,理解了该模型对设备类的抽象机制,并在实际的项目实践中,结合所作的研究工作,圆满完成了基于ARM+Linux开发平台的BSP开发任务。
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篇3
前 言
在当前的经营界,很多企业对培训与开发的认识不足,在实践过程中也往往忽略培训与开发的作用,即使在开展培训与开发时也往往是流于形式,给人的感觉就是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员工的积极性不高,自然效果也很差强人意,企业的整体绩效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有必要从战略角度对培训与开发的职能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组织的人、财、物、住四种资源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渐渐深入人心。企业或事业唯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员工是组织的血液,他或者使你的事业轰轰烈烈,或者使你碌碌无为。不同组织间竞争即成为人才的竞争。组织间对人才的竞争必然引起对人才的重新定位。以现代社会中人们掌握的科学、技术、专业知识的特点为主要标志,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普及率低的国情决定了从实践中产生的人才需要接受新的培训来弥补自身知识的缺陷。
一、培训与开发
培训与开发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使员工具备完成现在或者将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并改变他们的工作态度,以改善员工在现有或将来职位上的工作业绩,并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绩效提升的一种计划性和连续性的活动。
在此,我们应将培训和开发作进一步的细分。首先,培训是一种具有短期目标的行为,目的是使员工掌握当前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开发是一种具有长期目标规划的行为,目的是挖掘和激励员工潜在的能力和素质,使员工掌握将来工作可能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对员工工作上的新的要求。虽然两者的关注点不同:前者关注现在,后者着眼于未来;但二者的实质是一样的,企业在对员工开展培训与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训与开发的内容应当与员工的工作相关联
与工作无关的不应当包括在培训与开发的范围之内,这样可以尽量减少不必要时间和金钱的支出,有效提高培训的效率与效果。此外,培训与开发的内容还应当全面,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包括在内,比如知识技能、工作态度、企业战略规划、企业规章制度等。
(二)培训与开发的规划应有完整的体系
对象是企业的全体员工,而不只是部分员工。虽然每次培训不必所有的人都参加,但全体员工都应该包括在培训与开发的体系之内,而不应该有人被排斥在体系之外。
3.培训与开发的主体应该是企业,企业应对培训开发做统一的规划和积极的组织,以及实施效果的预测、反馈和考核,以便在培训与开发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效果。
二、企业培训与开发的作用
企业在对自己进行衡量上应该考虑到,企业内部拥有多少知识储备,这些知识储备与其他企业相比处于什么样的水平等问题。在对知识的提升上,通过对员工的培训开发,来补足、提升知识就必须成为重点。而当企业在知识储备和提升上存在隐患时,培训与开发的作用会突现出来。
(一)有助于促进改善企业改善绩效
企业整体绩效提升的实现是以员工个人绩效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的,有效的培训与开发能够帮助员工提高本身的知识技能,改变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增进对企业员工对企业战略、经营目标、规章制度、工作标准等的理解和接受,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改善他们的工作业绩,进而促进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
(二)有助于增进企业的竞争优势
构筑自己的竞争优势是任何企业在现在及将来的激烈竞争中谋求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关键。通过培训与开发,一方面可以使员工及时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取保企业在现在及将来都能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可以营造出鼓励知识学习和技能创新的良好氛围,更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增进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有助于培育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具有强大的凝聚、规范、导向和激励作用,在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使员工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培训与开发中的教育和宣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四)有助于使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对员工适时的培训与开发不仅可以提高员工本身的能力,有助于其在现在或将来的工作中有进一步的提升,满足员工的成就感,而且可以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是重视,满足员工的归属感。
三、企业在培训与开发中应坚持的原则
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手段,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但这种价值的实现,还要求企业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遵循这些原则也是培训任务完成和培训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一)应该服务于企业战略规划
在企业活动中,培训于开发的实施应当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出发,服务于企业的战略和规划,要求培训于开发工作不仅要关注眼前问题,更要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培训与开发,这样才能保证培训与开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树立清晰的目标
目标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在培训之前为参加培训的人员设置明确的目标,使受训人员在参加培训与开发的活动中具有明确的方向并且具有一定的压力,不仅有助于在培训结束之后进行效果衡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培训活动的效果。
(三)讲究实效的原则
培训与开发的目的在于通过员工个人绩效的提高来提升企业整体绩效,因此,培训与开发的内容应该结合员工的年龄、知识、能力、思想等实际情况进行具有明确目标的培训,注重培训迁移,学以致用,将培训和工作集合起来,确保培训受到预想的效果。
四、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一)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一般有两种:一是靠引进,二是靠自己培养。所以企业应不断地进行职工培训,向职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培训良好的行为规范,使职工能够自觉地按惯例工作,从而形成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通过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增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队精神。就企业而言,对员工培训得越充分,对员工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培训不仅提高了职工的技能,而且提高了职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工作目标有了更好的理解。
(二)提升员工技术、能力水准
员工培训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岗位培训,其中岗位规范、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被视为岗位培训的重要目标。岗位人员上岗后也需要不断地进步、提高,参加更高层次的技术升级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培训,使各自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达到岗位规范的高一层标准,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员工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它也是达到预期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有助于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是企业员工培训开发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企业要想尽快建立学习型组织,除了有效开展各类培训外,更主要的是贯穿“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的培训思路,建立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员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成功的企业将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不断获得效益的源泉。学习型企业与一般的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永不满足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来提高效率
(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作用凸现出来,人力资源成为了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一个企业要想建立竞争优势,就必须提供比其竞争对手质量更好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竞争对手所不能提供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或者以更低的成本提供与其竞争者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研究表明,员工培训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有着强烈的直接影响(见图1)
五、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理念存在偏差,企业不重视培训
一是培训无用论。很多企业对培训的评价是赶形式,走过场,培训方式简单化、形式化、任务化;有的是为了可以在工作汇报的表格中增加填写的内容,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为企业和个人的政绩添上值得夸耀的一笔,因此多以应付为主。二是培训浪费
论。部分企业认为人才供过于求,企业用人完全可以到市场上去招聘,投资培训实在是没有必要;还有的企业认为员工培训是为竞争对手培养人才。
(二)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项目和内容脱离实际
一是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培训者对企业的培训需要缺乏了解而盲目跟风,在培训项目的选择上喜欢猎奇,崇拜国外的培训教师和课程;还有的企业培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知道应该培训谁和培训什么,没有取到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应有的作用。二是培训内容老化陈旧,不少企业仍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教材,没有及时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新教材,对世界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产品开发方面的信息了解不够,不适应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另外,不少企业仍把工作重点放在学历培训上,而把对员工(包括一批不适应生产岗位要求的富余人员)进行与生产紧密联系的实用技术、高新技术的培训放在次要位置上。
(三)培训忽略企业文化,培训目的理解片面
将员工培训定位于传授从事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这是对员工培训目的的片面理解。员工培训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企业文化培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
同感和责任感,使具有不同价值观、信念、工作作风的人形成统一、团结、和谐的工作集体,进而提高员工及整个企业的绩效并改善员工的生活质量。有些企业有过这样的教训,员工参与培训后,技能得到了提高,然而受外界诸多因素的诱惑纷纷跳槽,也影响了企业管理者们开展培训的积极性。(四)企业员工培训和开发效果差的原因
在发达国家,很多企业将培养高素质和高业务水平的员工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对此极为重视,有一整套完善的体系和成熟的方法。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多年,加入世贸组织也好几年了,无论在技术研发还是经营管理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日益缩小,可为什么对员工培训方法和体系的改进上却进展缓慢呢?总的来分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培训投资的风险性将培训视为一种投资,甚至是一种战略投资,已逐渐为大多数企业所认同,不少企业家或人力资源经理都可以就此话题侃侃而谈。但既然培训是一种投资,当然需要回报,风险也由此而产生。从长远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不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素质和整体竞争力的企业必然会面临未来的生存风险。
培训投资与人力资本增值就可能出现四种不同的结果。一是个体人力资本与企业人力资本共同得到提升;二是个体人力资本增值较小,企业人力资本增值较大;三是个体人力资本与企业人力资本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增值;四是个体人力资本增值很大,但企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增值。由以上分析可知,企业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这种代价能不能带来增值,却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出于保守和短视思想,大多数企业对员工培训采取和回避和敷衍的态度。
培训流于泛泛 由于国内的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员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往往不考虑企业的长远战略,所以并不重视员工培训体系的建设,我国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仅42%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即使有培训项目,由于缺乏经验和有效的方法,往往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使得培训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休假
六、企业员工培训政策建议
好的培训不但有利于员工的自我增值,还对企业的绩效提高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有效做好这一工作,应把它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即采用一种系统的方法,使培训活动更符合企业的目标,让其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实现职工个人及其工作和企业本身三方面的优化,从而创建企业自身的培训体系。
(一)切实转变培训观念
一些企业管理者对于培训的重要意义还认识不够,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久发展,管理者们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转变培训观念:一是变“培训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为“培训是企业发展的新动力”;二是变“目前经营状况良好,不需要培训”为“为了企业持续发展,更需要培训”;三是“变目前经营不好,无钱参与培训”为“培训是转亏为赢的重要手段”。
进行合理的培训投资。当今社会,创新已被广泛认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质,但持续创新是建立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的,企业培训的终极目的就是借助于培训,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令人费解的是,许多企业的总裁们在认可创新重要性的同时,却在培训的投资上十分吝啬。尤其是国营企业和中小民营企业对于培训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企业不能给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人才流失现象屡有发生。因此,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应 首先转换培训观念,充分认识到培训工作对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制定企业的培训目标和计
划,对企业培训进行合理投资,以确保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也许有人认为企业投入一定资金进行培训,但人才经过培训后却纷纷跳槽,得不偿失。其实任何举措,不可能不付出一点代价。在初始阶段也许会有部分员工流失,但它必将吸引更多、更好的员工加入公司的行列,从长远来看,对企业是有好处的。当然,企业必须制定严格 的培训制度和约束条件,确保受训员工在培训后继续为企业工作,而不会在培训完成后远走高飞。
(二)建立有效的培训系统
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达到预期的效果,精心设计员工培训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不少企业对员工培训足够重视,但却颇具盲目性,缺乏连贯性、系统性、计划性,这样就存在各种问题,因此,企业应当建立一个有效的培训系统。
第一,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需求分析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弄清谁最需要培训﹑为什么要培训﹑培训什么等问题,并进行深入探索研究的过程。企业的培训需求是由各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确定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并收集相关的资料后,就要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时期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在各项不同的培训分析中,比较常用的是任务分析。任务分析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的各个职位,即通过任务分析要确定各个职位的工作任务,各项工作任务要达到的标准,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第二,培训计划的制定。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列出各种培训需求的优先顺序,并根据企业的资源状况优先满足那些排在前面的需求。在确定培训目标群体的培训目标时,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和培训的互动性,并对培训预期达到的结果、完成任务的条件、达到目标的标准给予明确、清晰的描述;培训内容的开发要坚持“满足需求,突出重点,立足当前,讲求实用,考虑长远,提升素质”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何理安排培训进度,把培训内容以问题或能力为中心分解成多个学习单元,按照各个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确定讲授顺序﹑详细程度和各自需要的时间,形成一个完备的培训进度表;在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上,应根据期望对培训的控制程度和受训者的参与程度并结合培训内容,确定以什么方式更能达到效果;同时全面分析培训环境,培训环境尽量与实际工作相一致,以保证培训结果在具体工作中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对于评估手段的选择,应考虑四个问题:如何考核培训的成败;如何进行中间效果的评估;如何评估培训结束时受训者的学习结果;如何考察在工作中的运用情况。此外还要考虑资源的筹备和成本的预算,培训所需要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等的筹备与使用,成本预算也是对培训实施过程中各项支出的一个参考。
第三,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系统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要对培训进行评估和反馈,培训效果评估即是对前一段培训工作效果进行估量,为培训成果的运用提供标准和依据,也是改进和完善下一阶段培训工作的重要步骤。它是培训体系里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企业没有恰当的评估,就无法检验参加培训者培训的总体效果,也就无法为将来的培训设计提供依据。培训效果的评估除了我们在计划制定环节中提到的若
干应考虑的问题,还要注意的是评估方法的选择。大致上有三种可以选择的方式:培训后测试;对受训人员进行培训前后的对比测试;将受训人员与控制组进行前后的对比测试。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比如培训后测试方式简单易行,但得到的评估结果是一种绝对值,更多的反映了培训目标的达成程度,不容易看出培训的改进效果;而对培训人员进行培训前后的对比测试,可以看出培训的改进效果,但无法去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干扰了评估的结果;最后一种方式是最全面的,但也是成本最高的。
(三)企业员工的激励教育与潜能开发
引入激励机制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限于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许多员工并不能通过自觉、主动的学习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此应抓住员工追求自我实现的关键需求,把培训工作与索赔、升迁、轮岗等激励机制挂起钩来,不仅是重视培训的表现,而且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它能有效地调动员工参与培训、提高素质的积极性。其形式看起来是被动的,实际内涵则是主动的,符合现阶段企业员工培训的规律。通过把培训工作与加薪、升迁、轮岗等激励机制挂起钩来,能有效地调动员工参与培训、提高素质的积极性。1.成功的企业激励机制,应从提高员工自信心开始
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对于企业来说,最具活力的是人的因素,是职工饱满的热情、高效的工作,积极创新的意识,令人振奋的工作效率。这些不仅是组织得以维持、发展的基础,更是任何蓬勃向上的企业所迫切需要的内在机制。
自信是个人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员工潜能开发的前提。企业组织的发展与壮大需要一批饱含热情、充满激情,拥有自信,富于创新的优良员工。帮助员工建立自信的内心世界应首先从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开始。资料研究表明,成功与非成功的员工其显著的不同在于是否有明确的个人奋斗目标,凡是那些事业有成的人都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懂得工作的意义,更能以高效率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工作,那些认为自己无能,并且没有明确奋斗目标的员工只能在较低层面上从事难有作为的简单劳动。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良影响,大锅饭思想严重,平均主义思潮泛滥,企业不重视或根本没有开展员工自信心教育培养,造成了企业员工普遍存在信心不足,动力不够的状况,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进步,使企业管理的各种措施难以顺利实施。当前企业应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能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员工自信心培养教育体系,提高员工的自我形象,使其以积极的心态迎接企业组织和个人所面对的各种挑战。
2.运用现代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教育体系
激励理论大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开始,给员工激励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绩效。为让员工树立人生奋斗目标,企业应告诉每个员工,企业的战略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目标、产品开发目标、创新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到每个基层组织,直至员工个人,让广大员工事业有奔头、工作有干头、经济收入有想头。通过构造企业员工共同的目标体系和价值观念,将全体员
工的潜在智慧充分发挥出来,成为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强大动力。
3、建立科学的职工绩效评价体系是企业激励教育的组织保证
不论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还是中层干部,甚至普通职工都迫切希望自己所创造的成果,能被组织或社会所认同,成为有价值的东西,只有这样,企业职工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发展,工作热情才会保持下去。然而,现阶段有的国有企业由于没有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从而不能科学合理的评估员工的工作业绩。这些情况的存在,损害了那些既有创新意识,又有创新能力的员工的积极性,挫伤了企业精英的个性发展。可见企业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是何等的重要和迫切。
4、强化激励教育,促进潜能开发
国外许多成功企业一般均已建立具有本企业文化特色、经营理念奋斗目标的完整激励教育体系。应用心理学和行为学的成果,通过培训会、成果分享会、成功心态教育等多种形式强化员工的成功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训练和磨炼。过去,我门不重视个体心理对其行为的重要影响的研究,强调用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去提高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原有的说教方法已难以在员工内心产生震荡。因此,应在现代心理学、行为学、成功学的基础上借签国内外企业成功的潜能开发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励志教育体系,使员工充分认识潜能开发的意义和重要性。
(四)树立员工的终生学习观
任何形式的培训只能向员工输入有限的信息,产生有限的思想裂变和行为方式的改进,这样短期培训效果在知识更新周期不断加快的时代越发显得不太理想。而培训员工自我提高的意识,比直接向其输入具体的信息功用更强大,效果更持久。并且,从外部强行植入的信息带来的实际效用和启发作用,远不如员工自觉提高的功效。树立员工的终生学习观,给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气氛,使员工更愿意在企业里工作,为企业服务。(五)注重企业培训目标的实现。
企业培训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培训目标是 否实现,而并非员工个人培训目标的实现。培训的效果是由培训者、受训者和公司二方的态度所决定。在企业培 训中往往存在一个误区,即培训是万能的,任何员工只要经过培训,都能提高工作绩效。其实,员工在工作中的绩效取决于员工的态度、知识、技巧这三个因素。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员 工知不知道要做什么(what to do)、如何去做(how to do)和愿不愿意去做(why to do)三个问题。培训对发展技能是有效的,但培训无法根本解决员工“愿不愿做”的问题。态度、知 识、技巧是三个不同的范畴,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改善。态度是指员工对待工作的看法。一个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是长期逐渐形成的,不可能通过几天的培训就可以改变,而在一个公司中管理对员工态度的影响远远大于培训的影响。所以在最初的定义中,态度是不可以培训的。希望通过培训来改变员工的态度是现在企业在做培训中常犯的一个错误。
七、新员工的培养开发之道
从新员工到全球领袖宝洁中国的大学生培养之道,宝洁公司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通过校园招聘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一批批新鲜血液已经成为今天宝洁中国的人才主体。
在这些大学生中,诞生了宝洁中国首位本土培养的总经理——1992年加入宝洁公司的熊青云女士,她在2008年被任命为大中华区品牌组织运营总经理。从进入中国到产生本土培养的总经理,宝洁花了20年时间。而同样的职位,在其他新兴市场,如菲律宾,宝洁则花了70年的时间。
(一)选人法则:“成功的驱动力”
谈到宝洁坚持使用大学生的原因,宝洁大中华区培训及招聘高级人力资源经理蔡靖总结了两点:首先,宝洁构建的是强调内部提升的人才管理体系,每年都会招聘一定数量的优秀毕业生作为管理培训生培养;其次,宝洁在中国发展了20年之后,如今在大中华区的业务蒸蒸日上,因此,每年都需要不断招揽最优秀的大学生,以保持公司的竞争力。
宝洁在中国招聘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作为管理培训生培养的。要想成为宝洁的管理培训生,应聘者必须符合全球宝洁一整套的选人和用人标准。在2004年,宝洁将这一标准升级为“成功的驱动力”。这一标准的内涵是,大学生必须具备三方面的能力才能够胜任宝洁的工作,这三方面是:
第一,思维的力量,是指发现机会、解决问题、制定长远规划的能力;第二,人才的力量,指怎样跟不同人才进行合作,领导不同的人才;第三,敏捷的力量,指与时俱进,保持领先地位,并能引导变化。
宝洁的校园招聘一般先由大学生进行网上简历申报,在经过简历筛选后,对应聘者进行中英文的笔试,然后再进行两轮面试,决出最终录用人选。而每一轮测试,都是围绕上述三方面的能力考查进行的。
(二)快速启动计划
当大学生拿到宝洁管理培训生的OFFER以后,宝洁就会马上启动为期18个月的快速启动计划。
第一阶段是从大学生拿到OFFER到正式入职,共6个月时间。在不影响应届生正常学习的基础上,这阶段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网上学习为主,采取有弹性的培训计划,此外在每个城市还设有学习小组可以进行讨论,培训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公司及其产品的简单了解;二是对电脑技能和商业英语的培训。
进入公司第一周,全国的新员工(包括香港)会集中到大中华区总部广州进行入职培训。培训方式主要包括很深层次的公司知识、文化、政策等;着重在使新员工实现从大学生到职业经理人的转变,包括如何跟不同部门的人一起去工作,如何影响不同级别、不同文化的人等;包括怎么样用英语进行商业文书写作等。
第二阶段是在进入公司6个月后,所有大学生再集中起来进行培训。这阶段培训主要体现在技能上,公司会看他们需要哪方面的技能提升,从而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高效演讲技能、项目管理技能等。
上述基于三方面培训都只是公司人力资源部层面提供的。除此之外,宝洁还有两个帮助员工学习与发展的系统:一个是直线经理对日常工作的辅导,另一个是成人学习的解决方案,宝洁会提供(新员工博客)和学习小组,建议他们每个月重点去学习观摩。
此外对于每一位员工,宝洁还设有导师计划,员工可以根据自己职业发展的需要寻找高级经理成为自己的导师。在宝洁,导师是不受部门与地域限制的,比如,有些员工的导师就在菲律宾、新加坡或者日本工作。这种跨部门、跨级别、跨文化的导师系统是宝洁“全球领袖中国造”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培养中国本土人才成为全球宝洁的领袖。
现任宝洁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的李育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在宝洁的16年中,其中有5年被派往新加坡和菲律宾工作。在新加坡,她需要和来自宝洁其他30个国家的同事共同协作。这段经历使她相信,即使被放到全球任何一个市场或地区的人力资源领导岗位,她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力。而她的前任——曾经担任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8年时间的许有俊目前已经到美国总部任职。
(三)内部提升:职业向上通道
在18个月的快速启动计划之后,宝洁内部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提升体制。许有俊曾经把这一提升机制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绩效管理。在绩效管理方面,宝洁对大学生的要求首先是具备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其次是设立高绩效的标准,由人力资源部定期对其实行一对一的反馈及指导;最后是确立大学生个人的工作与发展计划,这种计划的制定不是命令式的,而是建立在直线经理与下属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人才的培养以及职业发展系统。这个体系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严谨的任命计划。宝洁公司每六个月就要对一个职位的任命进行处理,相对于太多的员工来说,升迁的机会永远是“皇帝只有一个”,所以,每一个员工不可能都会获得升迁的机会,而是要去努力开拓。所以,宝洁公司只要一有职位空出,就把该信息放到企业的内部网上,让大家去申请,并且公开绩效考核的结果。其次是透明的职业发展讨论。最后则是形成管理自我职业发展的主人翁精神。
在这样的提升体制下,宝洁已经有许多部门的副总监、总监级高级管理人员是来自早期招聘的大学生,而很多部门的高级经理也都是本土人才。
实际上,在宝洁中国成长出来的管理人才已经遍布国内商界:李宁公司担任主管营销的副总裁伍贤勇曾经供职于宝洁公司9年、2007年9月出任万科集团助理总经理的陈东锋曾在宝洁浸染了17年、2005年出任两面针总裁的岳江曾是宝洁的“全球首席科学家”此外在联合利华、箭牌、可口可乐、达能、高露洁、百时美施贵宝等公司,你都可以随时发现众多前“宝洁人”。正基于此,宝洁已经被誉为本地化人才的“黄埔军校”
综上所述,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必须要把员工的需要与企业的需要相结合,才能做到人与工作的最佳搭配。
八、我之企业培训观
为了提高人员素质、能力、工作绩效和对组织的贡献,企业往往都会实施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随着企业管理培训业的不断发展,道德、文化这些最基本的要素也重新被提起。
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我深深地知道,很多企业的很多培训,无论内训还是外派,都浪费了不少培训费和宝贵时间。因为太多所谓的专家、教授的前后矛盾的理念、未经验证的方法、自己都不会操作的工具,让盲目的学习者无所适从。更有甚者,因受变形的成功学的误导,一些学习者为了所谓的成功而放弃了服从、规则、合作和团队精神。
中国的培训师队伍也是良莠不齐的,优秀的培训师不少,但滥竽充数的更多。有些理论功底不错,但对企业不甚了解;有些确有实践,但重在讲授个人经历和个性化的认知,不具备普遍意义;有些是拿极其简单的事情作过于细化的演绎;还有一些名头大、身份复杂的培训师,“演讲”中“演”非常不错,但对企业管理到底有哪些帮助不得而知。除此之外,还有以营销中的推销技巧为内容、以“成功学”为幌子、以现场学员激励为主要形式、以场面热烈为追求效果的培训,除了误人实在不会有什么价值。每当我看到一些讲师什么课都能上,就不免嘀咕:在专业化要求极高的今天,还有人能够全才到精通战略、营销、人力资源、财务、创新管理、执行力、企业文化建设等一切专业?我认为这样的人要么是在忽悠,要么就是文化乞丐。
我始终强调两个观点:一是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尤其中小民营企业)的培训,科学规划比积极参与更重要,“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要有系统性、计划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就职业化程度低的中国企业而言,眼前最重要的培训是立足流程、程序、标准的岗位培训,而不是理念、思想和哲学。
(一)要重新思考“良知”二字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为先。师者,社会的良知,不管你是学院的教师还是社会的培训师,良知还是要放在前面的。我们这里的讨论实际上是在检讨企业管理培训界的良知。
中国经历了飞速发展的三十年,但没有能够及时发展出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道德良知。拜金主义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这种缺失使得交易成本提高,并最终降低了交易的效率。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道德缺失已日渐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潜在负面因素。
所以,中国的市场经济走到今天,应该反思了,应该重建道德信任。古语说得好: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百年基业是信任的基业,是良心的基业;百年基业是能力的基业,是真正创造福祉的基业。不是变着戏法敛财的基业,更不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基业。
(二)培训必须讲时效、实效
企业培训是战前准备,要有的放矢,要训完可用,要有直接效果,而不只是观念、知识体系的培训。观念、知识体系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是设计管理体系的基础,但是,他
们不是解决方案,更不是操作手册,也不是作业标准。一线的战争,就是让参谋告诉士兵、团队,这场仗怎么打,怎么配合,在新的环境下新的技术平台下,你的策略是什么路线图是什么。
把老子、孔子搬到企业培训中,算是思想教育吧。普遍的行为准则是社会教育的内容,而不是企业培训的责任。关于价值观念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见成效的,也不是一年两年可以有所建树的。百年育人是社会责任,不是企业责任。企业的管理制度可以演绎这些观念,但是没有必要耳提面命地教授这些观念。
(三)选择合适的培训师
其实企业做培训不一定要找大牌,但一定要选择真正优秀的老师。可拿大牌的老师的价钱,请优质的老师,这样既能保证培训效果,又可以跟培训机构提更多的要求。
小企业要注意培训成果的传播和共享。有些好的课程可以让一部分员工先学习,学习完之后回到企业讲给没有受训的员工听,至少要讲出1/2的内容,并且把听课的笔记存档并以电邮或内部网站公布的形式传播给其他的人。这种做法,有的公司称之为“转培训”。
(四)培训师要定位清晰
培训师虽然也叫“师”,但因其商业化的行为应该与社会意义的“师”有所区别。培训师是社会分工的一个职业,它承袭不了传统“师”的道德地位与导师地位,应该是原有企业分工的外部化,如同事务所中的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是社会再分工的一个职业,是伴随社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种进步要求而产生的新职业。所以,我们切忌自高自大,以为挂上了培训师的名称,就具有导师的社会地位,或者具有了拨云见雾、指点迷津的智慧,而那些在台下听课的人都是一群迷失的羔羊,等待摩西领着走出埃及。
培训师要把培训分为两种:一是操作层面的培训,一是决策层面的培训。
流程、程序、标准、团队合作、沟通技巧、制度规范,都是操作层面的培训,涉及到执行效果,要实在、要落地。在这里,培训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技能训练的设计者、指导者。对于决策层面的培训,准确地讲应该是“形势报告会”与“专题研讨报告”,更像个参谋的角色。
决策层来听课,不会只是亦步亦趋跟着培训师。他想打通自己思想中的某些逻辑,来借鉴一些新的观念和理论,或者想确认某些判断,来扩充一些专题知识,或者根本没有明确的目的,就是想扫描一下理论动态、现实形式。所以,他们的听课有时是一种俯视地打量,而不是仰望着吸收。这时,培训师就要认清自己的定位,做好教练或者参谋的角色。
总之,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必须要把员工的需要与企业的需要相结合,才能做到人与工作的最佳搭配。现阶段培训与开发的职能已经突破了岗位技能的范围,更注重提高员工的胜任能力,激发员工的学习动机,强调员工有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将目标与长远规划结合起来,用战略的思考紧密的联系起来。所以
培训与开发概念的案例 篇4
(2005年8月25日)
自2003年以来,怒江水电开发的规划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这条遥远江河的命运牵动了无数人的心。有关怒江是否应该建坝、如何避免建坝带来的环境和社会影响的讨论,促进了中国大型建设项目决策机制的完善。据悉新的怒江水电开发规划已经经过规划和环保部门审查。我们认为,对于这样一个涉及当代和后代利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且潜在影响巨大的项目,应该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和国务院依法行政的原则要求,向社会公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在公众充分知情并作出评议后方可做出决策。
2003年8月,怒江准备进行梯级水电开发的消息一经传出,首先引起了环保界的关注。怒江梯级开发将造成天然河流渠道化、水库化,而这条江是中国最后两条尚未在干流上建坝的生态河流之一,其所处地区生物多样性密集,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这自然引发对其环境影响的忧虑;与此同时,这里山高谷深,耕地资源极端匮乏,一旦筑坝,数万移民的出路和起码的生活保障令人担忧;怒江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多种宗教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一旦大规模搬迁,文化多样性的损失将在所难免;同时,由于这里属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带,众多高坝的建设也必然引发对建坝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疑虑。
怒江巨大的环境、科研和美学价值,以及水电开发潜在的严重环境和社会影响,随着众多媒体的报道而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这条原本并不知名的遥远江河的命运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人们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信息,希望在水电开发中避免重大的环境和社会影响。鉴于这项大型水电工程已经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环保方面有不同意见,中央政府果断地在2004年2月暂停了这一工程。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要求慎重研究,科学决策。之后开发商和相关部门被要求重新进行更加全面和详尽的环境影响评价。
怒江开发论证过程中,媒体充分报道,公众广泛参与,环保部门敢于承担压力,中央政府审慎负责,对此我们深表赞同,希望能够就此在中国水电开发和其他大型建设项目的决策中开启一个公开、透明、公众参与的新纪元。然而怒江工程叫停之后,有关怒江水电开发的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文件和内容并未公之于众,公众完全无从了解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准备如何避免环境损害,如何安置移民,如何保证水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经过数月的沉默之后,才从零星的媒体报道中看到了第二轮怒江流域规划环评专家审查会于2004年11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消息。《南方周末》援引与会代表的陈述,称他是在会议召开前突然得到通知赶来北京的,在会上发放了由国电公司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和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作出的环评报告和其他一些相关资料,会议结束之后都被收走,因此他甚至不能回忆起这次会议的全称。
这种决策过程不符合重大决策要求公众参与的法律规定,不符合国际通行的决策程序,不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不符合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倡导并正在认真实施的信息公开原则。2003年9月1日生效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同时“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2004年8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出台的《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其中确定了两类建设项目和十类专项规划将实行环保公众听证。两类建设项目为: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可能产生油烟、恶臭、噪声或者其他污染,严重影响项目所在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小型建设项目。十类专项规划为: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很显然,怒江水电开发规划属于应当实行环保公众听证的规划之列。
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该法同时规定,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
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稳私的事项外,行政机关应当公开政府信息,对公开的政府信息,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应当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在谈到如何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时,《纲要》明确提出要健全行政决策机制,科学、合理界定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决策权,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同时要完善行政决策程序,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决策事项、依据和结果要公开,公众有权查阅。涉及全国或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应当事先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布,或者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重大行政决策在决策过程中要进行合法性论证。
据悉新的怒江水电开发规划已经经过规划和环保部门审查。迄今为止,有关怒江水电开发的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文件和内容仍未公之于众,公众仍然完全无从了解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准备如何避免环境损害,如何安置移民,如何保证水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我们认为这样重大的决策绕过公众参与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作出的决策是缺乏民意基础的,难以经受住历史的检验。
我们恳请审批机关在作出决策之前,公布相关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因为知情权是一切公众参与的前提条件。在近期进行圆明园“防渗”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国家环保总局通过互联网对环境影响评价草案进行了全文公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我们认为怒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应该依照圆明园的先例,公布规划环评报告,其后让公众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对其进行公开评议。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依法行政和信息公开的要求,才能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才能实现水电开发规划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水电开发造成无可挽回的环境损失,保障移民的利益,保障国有资产的投资安全。
怒江水电开发并非个案,我们希望这一决策过程能够有助于建立起一套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以应对中国目前已呈现过热和无序的水电开发浪潮。2004年中国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位。而中国的水电部门计划到2020年将其增加到2.5亿千瓦。金沙江、岷江、大渡河、雅砻江、嘉陵江、乌江、红水河、澜沧江,每一条大江的干流上都完成了少则几级、多则二十几级的梯级开发规划。其中不乏高坝大库,不但在亚洲名列前茅,其中一些甚至能够跻身世界前列。在这些河流大大小小的支流上,也规划了大量的电站,总数达到300座以上。如此大规模快速度的水电开发建设,如果没有一个能够综合平衡各方面利益的适当程序,就很难避免对于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对当地群众利益的损害,不仅使中国的原生河流景观不复存在,而且很有可能在中国西南的山区产生严重的移民贫困,从而带来社会的不稳定。
今天的中国已经步入了市场经济时代,尽管水电开发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部分之一,但今天的水电开发基本上属于商业行为,我们不应再容忍某些团体和个人在投资建设及运营过程中,通过廉价甚至无偿占有公共资源和公共环境而牟取暴利,却将水坝危害造成的巨额成本统统外部化,让移民去承受,让社会去承受,让国家财政去承受,让子孙后代去承受。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国务院和发改委及各地政府都已经行动起来,整顿水电的无序开发。但要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现状,必须建立一套新的水电开发决策程序,让利益相关方能够有效地知情参与。在各利益相关方都获得了知情权、参与权的情况下,才能够开始在水电开发中对多种社会目标都给予适当地考虑,才有可能对利弊做出合理的权衡,才有可能对受到损害的利益群体和环境给予足够的补偿,才有可能真正认真地考虑替代方案。惟其如此,才能实现对江河资源的公平、公开、科学、理性、可持续地利用。这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水博
2005年8月25日,在历时两年多的“保留怒江生态江”的伪命题争论真相大白之后,一批NGO组织和极端环保主义者,再次利用社会各界对怒江问题的关注,征集到了66个NGO组织、99名个人的签名,向国家有关部门发出了一封《提请依法公示怒江水电环评报告》公开信。与此同时,缅甸泰国等地的一些NGO组织也向我国有关机构,提交了要求相似的公开信。为了满足写公开信的群众的要求,我们国内的一些支持怒江水电开发的NGO组织,找到态度较为中立的中国投资杂志社,希望它们出面主办一次正式的会议,把有关的设计、规划、环评以及当地政府、群众的代表都请来,就怒江开发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问题,展开交流、沟通、探讨甚至辩论。
10月22日旨在让极端环保人士了解任何怒江规划环评细节的中国水电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如期举行,然而非常遗憾,公开信的撰写者们以信息不对称为由,拒绝参加会议,在积极要求信息公开之后,又主动放弃了怒江开发问题的知情权。这使得环保NGO们和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至今仍然对怒江开发中的各种问题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也难免对我国的怒江水电开发还存在各种误解。为此,我在归纳、总结会的各位代表发言之后,对《提请依法公示怒江水电环评报告》的全部内容,分段一一对应的予以答复,希望解除公开信的撰写者和广大公众对怒江开发的误解。因为本文是逐段答复,篇幅较长,为了说明问题个别地方也难免有重复叙述,请大家见谅。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讨论。
根据《中国水电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会议代表的意见,分段对《公开信》的答复如下:
《公开信》第一段说“自2003年以来,怒江水电开发的规划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这条遥远江河的命运牵动了无数人的心。有关怒江是否应该建坝、如何避免建坝带来的环境和社会影响的讨论,促进了中国大型建设项目决策机制的完善。据悉新的怒江水电开发规划已经经过规划和环保部门审查。我们认为,对于这样一个涉及当代和后代利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且潜在影响巨大的项目,应该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和国务院依法行政的原则要求,向社会公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在公众充分知情并作出评议后方可做出决策。”
会议代表答复:
有代表认为:由于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之后的水电舆论宣传工作缺位,致使我国怒江水电开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2003年以来,国内外的各种反坝组织串通一气,勾结个别政府官员,制造了一系列的有关怒江生态江的谣言。这些谣言通过某些不负责任的新闻媒体大肆传播,误导了公众,欺骗了领导,严重的干扰了国家正常的怒江水电开发工作,已经对国家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此,怒江人民早已深恶痛绝。今年4月陆佑楣、何祚庥院士、方舟子博士等一批专家、学者考察怒江之后,通过在云南大学的报告会和向中央反映情况,才扭转这种谣言惑众的局面。因此,公开信中“有关怒江是否应该建坝、如何避免建坝带来的环境和社会影响的讨论,促进了中国大型建设项目决策机制的完善”的说法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怒江开发决策上的挫折也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之后水电开发工作受到国内外反坝势力严重干扰、破坏的深刻教训。
现在,我国的怒江开发问题的信息公开程度几乎超过任何一个国家项目,争论的程度,甚至可以说已经超过了三峡。不仅各种层次上的听证会、论证会、研讨会开过许多,整个社会对怒江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被误导和逐步澄清的反复。如果现在有人还要说我国的怒江开发决策不够公开、透明,完全是不符合事实。即便是那些在公开信上说不了解情况要求公示的人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很多人曾经以怒江问题专家的身份到处演讲,为什么在自己造的谣言被揭穿之后,又跑出来要求什么知情权了呢?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人甚至亲自参加过怒江规划的环境评价工作。他们也嚷嚷着要求什么公示环评报告,是不是有些滑稽?
关于公民的知情权问题,我们与写公开信的人没有分歧,推进社会的民主改革、公开、透明都是我们共同的努力目标。然而,任何权利都不是绝对的,公众知情权也是有限度的,推进公开、透明,民主决策毕竟要有一个过程。前几天我们国家刚刚宣布“灾害死亡人数”不再属于国家机密。这就是一个逐步公开、透明的过程。实际上,任何国家的信息公开程度都是相对的,都是要与一定的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绝对的公开透明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存在的。由于怒江开发规划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机密,目前不能公示。所以,从法律上说怒江开发的环评规划还不属于公众应该知情的范围。公开信中所谓“在公众充分知情并作出评议后方可做出决策”的说法,必须在遵守现有的国家法律范围之内,因此,公开信的要求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
说到依法行政有代表指出:对于基本建设项目,国家几十部法律有相关的规定,各个部门都有相应的审批程序,国家在批准一个水电站,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程序。从每个移民开始,村、乡、县、地区、省、中央各部委、一直到国务院,要开多少个会议,盖多少个公章,发多少个文件。关于水电环评,从规划开始、预可、可研、环境影响报告书都要审查,还有水土保持、鱼类、文物古迹、各种保护区影响等等专题审查。这都是法律规定。怒江的水电开发都必须严格的遵守所有的规定。
如果有人真正关心民众利益、国家利益,就必须深入了解现行的国家法律程序是如何设定,只有通过进一步改进立法和加强执法,来达到依法行政的目的。如果有人对现行的法律和程序并不关心,也不去了解,就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来空谈程序、公平,实际上是在谋求一种程序之外的“程序”。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说,我怎么还不知道你们要修电站,你们剥夺了我的知情权;我还没有同意修电站,他们就把电站修起来了,政府剥夺了我的参与权。等等、等等。我们觉得这样的思维方式误国误民,除了阻碍国家建设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
《公开信》第二段说“2003年8月,怒江准备进行梯级水电开发的消息一经传出,首先引起了环保界的关注。怒江梯级开发将造成天然河流渠道化、水库化,而这条江是中国最后两条尚未在干流上建坝的生态河流之一,其所处地区生物多样性密集,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这自然引发对其环境影响的忧虑;与此同时,这里山高谷深,耕地资源极端匮乏,一旦筑坝,数万移民的出路和起码的生活保障令人担忧;怒江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多种宗教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一旦大规模搬迁,文化多样性的损失将在所难免;同时,由于这里属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带,众多高坝的建设也必然引发对建坝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疑虑。”
会议代表答复:
客观地讲,《公开信》说“2003年8月,怒江准备进行梯级水电开发的消息一经传出,首先引起了环保界的关注”的说法并不完全符合事实。应该说在国际某些反坝环保机构的影响下,我国的一些反坝组织,从怒江问题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反对建水坝活动。2003年9月3日,个别环保官员利用自己的职权,主要召集了一批具有反水坝思潮的专家、学者召开的怒江环评论证会,制造出了一系列怒江生态江的谣言。并在个别新闻媒体工作者的配合下,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所谓“保留怒江生态江”的风潮,经过两年多来的反复争论、较量,现在这些谣言已经基本被揭穿。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想不到现在这封《公开信》竟然还要一再的重复某些谣言。例如:《公开信》说“造成天然河流的渠道化、水库化,而这条江是中国最后两条尚未在干流上建坝的生态河流之一,”现已查明,怒江的上游(干流)早已经建设了比如、查龙等水电站,怒江的下游缅甸境内的萨尔温江上,缅泰两国也正在联合建设“塔桑”等大型水电站。至于天然河流的渠道化、水库化,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只不过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过去那种一味的追求河流完全的水库化、渠道化,也存在某些弊端。但是这决不能就说河流的水库化、渠道化就一定不好。会议代表强调水库就是一种人工湿地,它几乎能够具有天然湖泊的各种生态功能,其生态作用的好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观察到(例如浙江千岛湖)。
《公开信》说怒江“所处地区生物多样性密集,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这自然引发对其环境影响的忧虑;” 这种忧虑是不必要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在2000米高程以上,现行的怒江水电开发规划最高之处,也不超过1950米。这些说法是早已经被揭穿了谣言。况且,由于贫困,目前怒江沿岸的生态已经遭到极大的破坏,现有开发规划所淹没的几乎都是贫瘠的山沟河谷。水电开发之后将减少陡坡垦殖和水土流失,是一种积极的生态保护措施。况且,现在怒江的民众在生存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还要承担高海拔地区繁重的自然生态保护任务,如果不发挥资源优势,进行水电开发,繁荣经济,这种生态保护恐怕很难持久下去。假如在两年之前,有人用什么影响“生物多样性密集特性和三江并流”的理由阻止怒江水电开发,也许还能欺骗一些人,可是,到现在如果仍然还有人要用这样理由阻止怒江的开发,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煽动。包括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国际生态专家们考察完怒江之后,都认为那里是开发水电资源条件最好的地方,尽快开发水电,改变怒江地区的刀耕火种的农业经济,才是对怒江生态环境的最有效保护。应该看到,怒江现存的生物多样性密集地区和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一般都现存在高海拔地区,怒江建坝不可能使全流域都被淹没,一般只是在局部地区的水位上涨,通过选择坝址和坝高。人们完全可以控制所淹没的范围,实现各种生态保护的措施。
《公开信》说“这里山高谷深,耕地资源极端匮乏,一旦筑坝,数万移民的出路和起码的生活保障令人担忧”。正是由于当地“山高谷深,耕地资源极端匮乏”的现状,使广大怒江农民极度的贫困。怒江州所属的四个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其中峡谷内的三个县贫困程度犹深,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目前,怒江农民的出路和生活保障已经不仅仅是《公开信》说的“十分令人担忧”,而是亟待解决、刻不容缓的扶贫难题。然而,国家拨付的有限的扶贫资金,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现状。只有依靠怒江自身的资源优势,搞好水电开发才能让怒江百姓从根本上摆脱贫困。与目前的贫困情况相比,水电开发之后不仅水库移民的生活可以迅速改变,而且怒江地区所有的民众都会在经济发展中受益。云南省各级政府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力保妥善安置怒江移民。所以,我们担忧的不应该是“一旦筑坝,数万移民的出路和起码的生活保障”的问题,而应该是“一旦不筑坝,怒江农民的生存现状和发展”的问题。
《公开信》说“怒江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多种宗教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一旦大规模搬迁,文化多样性的损失将在所难免”。任何文化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反应,社会的文明、发展进步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规律,从社会总的现代化趋势来说,农民逐步向城镇化集中,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趋势。随着人口的增长,怒江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后代,也必然会通过上学、打工等形式走出怒江,逐步的融合到整个中国社会中去,这将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改变的社会发展规律。文化多样性的保留,应该由当地民众自主地做出选择,特别是当有第三人用强调保护传统文化的理由,来阻碍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时候,我们尤其要注意听取当地民众的意见。这就好像国外反华势力,曾经强调要保护西藏的独特文化,而指责我们不应该结束西藏的农奴制度,不能修建青藏铁路一样可笑。对于怒江人民来说,怒江开发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将会是怒江地区文化发展、文明进步的历史机遇。因此,与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向往现代化的强烈意愿相比,一批衣食无忧的极端环保主义者,以保护当地文化作为阻碍怒江发展的理由,确实不值得过分渲染。
《公开信》说“由于这里属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带,众多高坝的建设也必然引发对建坝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疑虑”。产生这样的疑虑,主要是前一段时间媒体不正常的宣传的结果。实际上我国的广大水利水电和地质工作者依据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能够比较自如的应对各种复杂地质情况。在2004年的联合国北京水电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我国著名的地震学专家,陈厚群院士,曾经就社会各界对西南水电开发中表示出的对地质灾害问题专门撰文说“为在我国西部开发丰富的水能资源并进行脱贫致富,在高地震区进行高坝大库的建设是难以避免的”。同时他还通过对各种坝型的深入研究,明确地告诉大家“对高拱坝的抗震安全,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
相比之下,我们不能不指出,一些具有某些地质专业背景的学者,也在夸大其词地宣传水电建设中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实际上,按照科学道理分析,就是因为怒江山高水急,江水带有极大的能量,你不开发利用,它就得依靠不断的冲刷岸坡消耗能量。所以,造成怒江河谷不断地被深切,因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就会经常发生。这些地质灾害是在怒江河谷不断被深切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的自然现象。如果人们把怒江的水能用来发电,势必会大大降低水能对岸坡的冲蚀能力,使得怒江河谷的快速深切、发育趋于稳定,最终会大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从总的能量守恒的概念上说,怒江水电开发就是把江水切割岸坡的能量利用起来发电,造福人类。所以,怒江水电开发之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减轻,将是不争的事实。
《公开信》第三段说“怒江巨大的环境、科研和美学价值,以及水电开发潜在的严重环境和社会影响,随着众多媒体的报道而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这条原本并不知名的遥远江河的命运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人们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信息,希望在水电开发中避免重大的环境和社会影响。鉴于这项大型水电工程已经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环保方面有不同意见,中央政府果断地在2004年2月暂停了这一工程。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要求慎重研究,科学决策。之后开发商和相关部门被要求重新进行更加全面和详尽的环境影响评价。”
会议代表答复:
关于公开信所担心的“环境、科研和美学价值,以及水电开发潜在的严重环境和社会影响”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提法了。我国在三峡建设的初期,就在这些问题上发生过激烈的争论。随着三峡的建功修建,事实已经做出了明确答复。三峡公司的负责人在会议上就这一历史问题的结论,作了较为详细的汇报、说明,而且这也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现实。正是由于我国三峡建设的成功经验,整个国际社会对大型水电的开发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在2002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上,世界各国的首脑已经一致通过了肯定水电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地位文件。该高峰会议还列出具体的执行计划,要求2004年在中国的长江三峡召开了《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后来因故改为在北京开会,会后到三峡参观)。在这种情况下,公开信确实不应该再重复那些早已经被国际社会否定了的污蔑水电开发的陈词滥调了。更不应该以此来质疑、阻碍怒江的水电开发。
应该看到,自从2003年社会上刮起的一股所谓“保留怒江生态江”的谣言,整个社会公众也经历了一次对怒江的再认识过程。2005年4月,一些水电专家和反伪科学工作者专门到怒江进行了实地考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之后,无情的揭露了极端环保人士的一系列关于怒江生态江的谣言。这些行动以及随后各级政府部门启动的怒江水电开发工作,就是落实温总理的“慎重研究、科学决策”的指示的具体体现。
《公开信》第四段说“怒江开发论证过程中,媒体充分报道,公众广泛参与,环保部门敢于承担压力,中央政府审慎负责,对此我们深表赞同,希望能够就此在中国水电开发和其他大型建设项目的决策中开启一个公开、透明、公众参与的新纪元。然而怒江工程叫停之后,有关怒江水电开发的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文件和内容并未公之于众,公众完全无从了解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准备如何避免环境损害,如何安置移民,如何保证水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经过数月的沉默之后,才从零星的媒体报道中看到了第二轮怒江流域规划环评专家审查会于2004年11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消息。《南方周末》援引与会代表的陈述,称他是在会议召开前突然得到通知赶来北京的,在会上发放了由国电公司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和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作出的环评报告和其他一些相关资料,会议结束之后都被收走,因此他甚至不能回忆起这次会议的全称。”
会议代表答复:
参加会议的代表认为:我们不能因为个别环保官员的反坝倾向,就制造政府部门之间对立的误导宣传。2003年9月3日,个别环保官员利用自己的职权,主要召集了一批具有反水坝思潮的专家、学者召开的怒江环评论证会,制造出了一系列怒江生态江的谣言。并在个别新闻媒体工作者的配合下,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所谓“保留怒江生态江”的风潮,经过两年多来的反复争论、较量,现在这些谣言已经基本被揭穿。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参加环评审查的专家,应该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参会专家不能代表任何个人或小团体的意见。显然,由于个别官员违反了这些法律程序,已经给我国的怒江水电开发和国家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我们应该对这些教训进行必要的追究和深刻的反思。防止这类个别官员利用手中的职权,制造谣言破坏国家发展的事件重演。
有代表认为:公开信埋怨怒江开发的环评报告至今未能公之于示,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怒江是国际河流,怒江水电开发规划属于国家机密,不经过一定的程序,不能加以公示。况且我国尚无重大工程项目公示的先例,具体操作上也有极大的困难(公开信所列举的圆明园环评报告公示,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败的典型。整个事件,最后不得不以停止一切新闻报道而草草收场,这个教训我们应该吸取,不能再让一些极端环保谣言干扰正常的国家建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在不违反保密原则的前提下,满足一部分群众“了解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准备如何避免环境损害,如何安置移民,如何保证水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中国投资杂志社》出面组织了一个类似准听证会的研讨会“中国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高层论坛”。会议请来了怒江开发的主要规划设计人员、各方面的有关专家,和当地群众、政府的有关人员,可以解答极端环保人士对怒江开发的各种质疑。但是,当会议主办单位三番五次的邀请写公开信的组织和个人选出最有能力的代表来参加这次会议,环保人士们几乎都不肯来参加会议。曾经写信给总理误报有关怒江开发问题的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李小溪,代表极端环保人士回信说;“因为没有公示环评报告,信息不对称。时机不成熟,不能来参加会议”。公示环评报告是不可能的,而要求公示的人们又非要把这个违法要求,作为他们了解情况(满足公示的目的)的前提。这种逻辑,明显的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由此可见,极端环保人士们公开信上的所谓要求,如果不是口是心非的。他们就应该通过有水电设计、规划部门的专家参加的会议,掌握需要了解的具体情况,而不应该一方面拒绝出席专门让他们了解情况安排的会议,另一方面还非要求把国家机密公示。这种态度只能用来制造矛盾言,是根本不能够解决问题的。
《公开信》第五段说“这种决策过程不符合重大决策要求公众参与的法律规定,不符合国际通行的决策程序,不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不符合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倡导并正在认真实施的信息公开原则。2003年9月1日生效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同时“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会议代表答复:
公开信说什么“这种决策过程不符合重大决策要求公众参与的法律规定,不符合国际通行的决策程序,不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不符合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倡导并正在认真实施的信息公开原则。”
据参加会议的水电专家介绍,国际社会没有任何所谓通行的决策程序。国际社会确实曾经有一个,《水坝与发展新的决策框架》(Dams and Development: A New Framework for Decision-Making)。该《框架》是世界水坝委员会(WCD)於2000年11月发布的一篇水坝调报告以即决策建议,希望以此作为国际统一的建水坝标准。国际上的一些组织为了推广这一《决策框架》,2001年在WCD被解散之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资助下成立了一个专门推广《水坝与发展--决策框架》的项目小组,简称DDP(Dam Developing Program)。该项目组的目的就是在全球推广《水坝与发展--决策框架》。然而,由于该《框架》从一开始就受到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抵制,所以,DDP的工作始终没有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同。最后,DDP已经遭到国际社会的全面否定。例如:根据2002年在南非约翰类斯堡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的执行计划召开联合国北京水电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层论坛,根据当前各国在水电开发中的具体问题,发表了《北京宣言》。
宣言的第12条指出“在水电的环境影响方面,我们承认一些水电工程曾对环境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有效降低环境影响的措施和管理方案对可持续的水电开发至关重要。我们注意到,已有不少环境影响评估与规划的准则,但是这些准则并不是全球适用的。我们呼吁业主和政府部门在此方面择善而从。”明确地说。这一条是对世界水坝委员会提出的《水坝与发展---决策框架》的一个彻底否定。很明显,择善而从的意思就是不需要建立任何“统一的决策框架”。
即便在《北京宣言》之前,根据全世界最权威的水坝建设国际组织“国际大坝委员会”的一次调查统计结果,82成员国当中完全同意DDP的只有三个国家,而反对的多达27个国家。总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事实上看,所谓国际社会通行的决策程序都是不存在的。公开信中这种所谓国际社会通行的决策程序的说法,应该予以澄清。
根据《公开信》的内容,有专家提醒说:《行政许可法》第五条明文规定,涉及到国家机密的事项不能公开。公开信非要求公示,本身就是违法要求,而公开信反而指责国家的决策过程不符合《行政许可法》。
至于公开信强调说“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的内容。与会专家们认为:有关怒江开发的“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的活动,已经不知道搞过多少次了?就是在《公开信》上签名的人当中,你们也可以拍拍胸脯问问自己,有多少人曾经参加过各种怒江的论证会、研讨会,有多少人曾经被不同的部门征求过对怒江开发问题的意见?即便没有做到征求你们当中某一个人的意见,难道就能说国家没有征求意见?希望写《公开信》的同志们不要以为除了你们自己几个人,全国就没有其他专家了?不要以为全国上下,只有你们这几个人才能有资格代表公众?我们特别提请你们应该注意听一听怒江沿岸百姓的声音(他们才是真正的利害相关人),特别应该看看真正懂得科学的专家的态度。不要总是拿一些经常闹笑话的伪专家、伪环保人士的欺骗性意见来误导公众。
代表怒江人民参加会议少数民族群众代表,再次表示“希望国家对于怒江开发问题,尽快给与明确的答复,因为,我们怒江的少数民族太穷了”谈到反坝人士们自以为能够代表民意的网上签名怒江代表说“他们在全国大张旗鼓的搞了一个多月,还是不如我们一个村里支持开发的人多。如果一定需要用签名表现民意,我们怒江地区可以搞一个十万人签名的要求尽快开发怒江的万民折。”
可以说我国怒江开发的决策过程,是非常慎重的,完全符合环评法的要求。况且,为了避免任何失误,原有的十三级规划目前仅仅先计划建设四级。与会专家认为《公开信》阐述的理由的错误就在于,他们把环评法定义的专家和公众,理解成个别环保组织和个人自己了。在一个家庭内部,要决策一件事情都很难保证一致同意,更何况是一个国家? 我们岂能因为有人反对,就剥夺努江人民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公开信》第六段说“2004年8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出台的《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其中确定了两类建设项目和十类专项规划将实行环保公众听证。两类建设项目为: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可能产生油烟、恶臭、噪声或者其他污染,严重影响项目所在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小型建设项目。十类专项规划为: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很显然,怒江水电开发规划属于应当实行环保公众听证的规划之列。”
会议代表答复:
关于《公开信》中说的“国家环保总局出台的《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属于行政规章,其效力不得与国家法律相违背。因此怒江开发规划的环评审查必须满足国家行政许可法第五条的保密规定,不能公开,公示。况且,水电工程(除了施工期之外)也没有“可能产生油烟、恶臭、噪声或者其他污染”因此,公开信的 “怒江水电开发规划属于应当实行环保公众听证的规划之列”说法,即不符合行政规章也不符合法律规定。
《公开信》第七段说“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该法同时规定,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
会议代表答复:
《公开信》这种质疑是对法律的误解,怒江开发规划的申请人和利害相关人是国家水电规划部门和怒江当地的人民。能够代表怒江人民的当地政府,一直参与怒江开发规划的有关工作。中央各级政府部门在决策的过程中也多次征求有关专家及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在怒江开发规划的审批中,如果确实“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情况,有关部门也许会根据情况采取措施或者召开某种形式的听证会,但是,请注意根据法律规定,其范围应该是申请人和利害相关人。而不是一定要听任对国家发展抱有敌意的国内外反坝人士的一而再,再而三的造谣、诬蔑、无理纠缠。
《公开信》第八段说“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稳私的事项外,行政机关应当公开政府信息,对公开的政府信息,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应当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在谈到如何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时,《纲要》明确提出要健全行政决策机制,科学、合理界定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决策权,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同时要完善行政决策程序,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决策事项、依据和结果要公开,公众有权查阅。涉及全国或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应当事先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布,或者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重大行政决策在决策过程中要进行合法性论证。”
会议代表答复:
《公开信》的这一段内容中,所引用的法律条文已经非常明确的多次强调国家机密除外,显然一些写信人似乎还不知道(或者说假装不知道)怒江开发规划属于国家机密,现在,当他们知道了怒江开发环评报告属于国家机密,他们也就没有必要强调这一段的内容了。
《公开信》第九段说“据悉新的怒江水电开发规划已经经过规划和环保部门审查。迄今为止,有关怒江水电开发的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文件和内容仍未公之于众,公众仍然完全无从了解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准备如何避免环境损害,如何安置移民,如何保证水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我们认为这样重大的决策绕过公众参与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作出的决策是缺乏民意基础的,难以经受住历史的检验。”
会议代表答复:
《公开信》的这种说法还是由于不了解怒江开发规划属于国家机密。因此不存在什么“仍未”公之于众的情况,而是根本就不能公之于众。考虑到有些人的“了解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准备如何避免环境损害,如何安置移民,如何保证水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和愿望,有关中介组织特地请来了怒江规划的主要涉及人员和利害相关人,让写公开信的同志们面对面地了解情况,提出疑问。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参加会议,唯一的一位到会的签名人李楯先生已在发言中声明,“他并不反对建坝,如果涉及到国家机密他不会参与”。看来公开信的撰写人们想要“了解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准备如何避免环境损害,如何安置移民,如何保证水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说法,并非就是写信人真实的意图。因而,在已经明确告知怒江规划属于国家机密不能公示,而特地为有疑问的同志们组织的了解情况的会议又拒绝参加的情况下,写公开信的人们再要指责什么所谓“重大的决策绕过公众参与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作出的决策是缺乏民意基础的,难以经受住历史的检验。”好像就没有什么道理了。
当然,为了广泛地了解民意,同时让广大公众了解怒江以及中国水电开发的意义和必要性,尽量避免出现所谓“缺乏民意基础和难以经受历史的考验”的情况,有关水电专业的中介组织今后还可以继续举办“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高层论坛”和各种形式的交流会议。希望反对怒江开发的同志敢于开诚布公的向知情的专家提出自己的质疑、建议,并寻求答复。而不应该对这还不了解具体情况的公众大肆煽情,热衷于提一些违反法律规定的额外要求。请相信我们的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是要为怒江群众的长远发展、长远利益负责的,最关心怒江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的肯定是代表怒江人民的党和各级政府,而不是国内外各种善于造谣惑众、哗众取宠的反坝集团。
《公开信》第十段说“我们恳请审批机关在作出决策之前,公布相关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因为知情权是一切公众参与的前提条件。在近期进行圆明园“防渗”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国家环保总局通过互联网对环境影响评价草案进行了全文公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我们认为怒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应该依照圆明园的先例,公布规划环评报告,其后让公众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对其进行公开评议。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依法行政和信息公开的要求,才能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才能实现水电开发规划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水电开发造成无可挽回的环境损失,保障移民的利益,保障国有资产的投资安全。”
会议代表答复:
《公开信》把圆明园事件说成是公众参与听证会和环评报告公示的典型,其实我们只要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况就可以知道,那是什么典型?简直就是骑虎难下的典型。如果深究,不管是听证会,还是环评报告都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听证会的主要意见:防渗膜破坏生态,最后被证实是伪科学的欺骗;圆明园环评工作开始根本没人敢做,最后清华大学硬着头皮提供的环评报告,与其说是环评报告,还不如说是一份圆滑的矛盾调解书。例如:为了给防渗膜破坏生态的谣言下台阶,环评报告说什么防渗膜的环境友好性如何如何不如粘土?其实,这种话根本就不用说,凡是现代科技生产出来的材料,都可以说是环境友好性不如天然的。可是,我们能不能因为人造材料的环境友好性不如天然材料,就把国家大剧院的建材都换成竹竿、草帘吧?这种强调环境友好性的说法,和据此所得出来的整改措施,就好像是应该把现代化建筑的建材都换成竹竿、草帘一样可笑。
圆明园事件原本想作为一个公众参与、程序公开、公正的典型。最后结果如何呢?圆明园吊在那里半年多,争论不休,最后还得靠妥协解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环保人士们要求的脱离现实的决策程序,在实际当中还行不通。听证会开完之后,各方面都不满意,有人解释说我们没有组织经验。其实何止是没经验,具体的程序规则也不健全,这种听证会目前还没有可操作性。环评公示就更是这样了,社会各界对环评报告的大量质疑不说,目前各方面都缺乏相应的公示规则、规定,公示以后怎么集中意见,怎么向公众答复?圆明园也都没做。最后,圆明园一直拖到实在不行了,还是要靠不让新闻媒报道,私下里解决了问题。这是对所谓信息公开、透明的的巨大讽刺,圆明园分明是一个盲目推行不切实际的所谓程序,造成混乱的深刻教训。一个小小的圆明园防渗就闹成这样的结局,如果我们国家所有的事情都打破现行法律程序的这么乱搞,全社会还能不乱套吗?
圆明园公示的实践结果已经说明,盲目的追求脱离现实的所谓公正程序,不仅难以保证公正,就基本的工作都无法进行下去。怒江水电开中移民利益的保证和国有资产的投资安全,还要依靠党和各级政府部门严格的执行国家现行法律和社会各界在现行法律程序内的监督。公开信认为公示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是一种天真的幻想,而且已经被圆明园的实践证明根本不可行。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探索重大项目环评报告的公开、公示和鼓励公众参与的具体方法,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将逐步建立起重大项目环评公示法律程序。然而,目前我们仍然应该以现行的国家法律为依据,完成怒江水电开发规划。
《公开信》第十一段说“怒江水电开发并非个案,我们希望这一决策过程能够有助于建立起一套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以应对中国目前已呈现过热和无序的水电开发浪潮。2004年中国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位。而中国的水电部门计划到2020年将其增加到2.5亿千瓦。金沙江、岷江、大渡河、雅砻江、嘉陵江、乌江、红水河、澜沧江,每一条大江的干流上都完成了少则几级、多则二十几级的梯级开发规划。其中不乏高坝大库,不但在亚洲名列前茅,其中一些甚至能够跻身世界前列。在这些河流大大小小的支流上,也规划了大量的电站,总数达到300座以上。如此大规模快速度的水电开发建设,如果没有一个能够综合平衡各方面利益的适当程序,就很难避免对于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对当地群众利益的损害,不仅使中国的原生河流景观不复存在,而且很有可能在中国西南的山区产生严重的移民贫困,从而带来社会的不稳定。”
会议代表答复:
《公开信》表达的这种意见是不全面的。我国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目前的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就是水电。不发挥我国的水电资源优势,我们就不可能解决我国发展的能源瓶颈。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飞介绍说,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中国煤炭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位,石油资源第十一位;天然气资源第十四位,水力资源第一位,太阳能第二位;此外,核燃料资源、生物能、海洋能、风能、地热能等也较丰富。但中国能源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可消耗量少,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第11届世界能源会议资料,中国人均占有煤炭经济可采储量为世界平均值的46%;人均占有可开发水电量为世界平均值的81%;人均占有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世界平均值的6.8%;人均占有天然气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量的1.5%。)。
由此可见,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就是人均占有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相比较而言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不仅总储量居世界第一,而且,人均占有量也与世界平均水平最接近,达到世界人均值的81%,远远高于煤炭的46%。不仅如此,水能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其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它可以重复利用,源源不断,但是,它也有最致命的缺点就是不能保存,只要你不开发利用,它就要随着时间流逝。
当然,任何可再生能源都具有这种节能的特点,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角度出发,也应该加大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不过,由于这些非常规可再生能源技术目前还不够十分成熟,开发成本和效率都还难以满足大规模电网的需要,从实用性来说这些可再生能源目前还难以与水能资源相提并论。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对于这些新技术的开发、研制,也不是我国的优势。我国优势还是在于开发利用成熟的水电资源。
根据我国最新的水能资源普查结果计算,如果我国(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以100年计算,我国的常规一次能源总量将能够增30%以上,相应的我国煤炭资源在总能源中的比重下降为51.4%,水能资源比重将上升到44.6%。如果要以200年计算水能资源将大大超过其他任何能源资源,成为我国的第一大常规能源。这就是水能这种可再生资源的特点。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的节约型社会,就需要发挥我国最大的能源优势,尽可能的开发利用水能资源。
在此情况下,公开信强调的到2020年水电装机达到2.5亿千瓦,是国家根据我国资源情况确定的发展规划,是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目前我国各个流域的水电开发都由国家专业部门制定的统一规划,移民问题都会在水电开发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妥善解决。我国水电资源按经济可开发量统计,总装机容量为4.02亿kW,主要分布在由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的区域,从西向东依次并行着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垄江、大渡河,水电资源的蕴藏量占总量的70%以上。据统计,全国30万千瓦及以上的电站占68.7%;5万千瓦到30万千瓦之间的电站占17%;0.5MW到5万千瓦之间的电站占14.3%。我国目前已经建成的大型水电站约50座,加上中小型水电,总装机1.08亿kW;在建的水电站大约30座,只需把剩余的100座大型电站建成,我国水电开发程度可以达到70%以上。此外,我国河流的总长度大约为22万公里,大中型水电开发影响的河段长度大约是2万公里。因此,公开信担心的那种所谓“原生河流景观不复存在”的现象根本不可能出现。公开信对有关水电开发将会出现的问题的担心,不应该建立在道听途说的谣传基础上,应该听取有关专业机构和水电专家的正式解释,了解清楚情况之后再作评判。尤其是要作为一份正式建议提出来的时候,阐述的理由一定要注意符合事实。
《公开信》第十二段说“今天的中国已经步入了市场经济时代,尽管水电开发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部分之一,但今天的水电开发基本上属于商业行为,我们不应再容忍某些团体和个人在投资建设及运营过程中,通过廉价甚至无偿占有公共资源和公共环境而牟取暴利,却将水坝危害造成的巨额成本统统外部化,让移民去承受,让社会去承受,让国家财政去承受,让子孙后代去承受。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国务院和发改委及各地政府都已经行动起来,整顿水电的无序开发。但要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现状,必须建立一套新的水电开发决策程序,让利益相关方能够有效地知情参与。在各利益相关方都获得了知情权、参与权的情况下,才能够开始在水电开发中对多种社会目标都给予适当地考虑,才有可能对利弊做出合理的权衡,才有可能对受到损害的利益群体和环境给予足够的补偿,才有可能真正认真地考虑替代方案。惟其如此,才能实现对江河资源的公平、公开、科学、理性、可持续地利用。这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会议代表答复:
会议代表认为,公开信中强调的道理都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我们看问题的出发点和立场。我国现行的大型水电开发商,从本质上说它不是完全独立的商业主体,它是代表国家进行开发的一种运作机制。这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以后,为了在水电开发中引进竞争机制,促进水电开发,特地把原来由国家政府部门的自己掌握水电开发任务,有意识的分配到几个不同的国有独资公司。因此公开信表示的开发商无偿占有公共资源、牟取暴利,把环境成本转嫁给国家和社会的说法完全是站错了立场。水电开发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无论在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大型水电开发本质上从来都是国家行为,我们国家也不可能例外。即便在某些开发过程上采用市场化运作,但是其本质上也是由国家控制开发。比如,三峡的电价就是国家规定的,根本就不容许水电开发商自己定价参与市场竞争。所以,现在我国国有大型水电企业赚不赚钱,主要都是依靠国家政策的调控。无论国家通过什么政策调控,水电开发都是开发水资源,都是开发可再生能源。相比之下,水电开发的商业意义是第二位的,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且,在现阶段水坝、水电的社会作用是完全无可取代的。像小浪底水库为了保证下游生态用水,在枯水位不能发电也要放水。再比如1998年的特大洪水,湖北葛河岩水电站为了确保下游武汉的安全,必须放弃发电而超警戒水位的蓄水。在水电建设上也是一样,现在我国的几大发电公司,也都是国有独资公司,都要是代表国家去开发、控制公共资源,并使之造福于社会,要对社会的长远发展负责。
当然,每一位公民如果发现,哪一个水电开发商确实存在着公开信揭露的问题,应该积极举报,由国家执法部门严肃处理。但是,无端的猜疑、恶意的污蔑既不符合事实,也不利于我国的水电资源开发和国家的发展。
目前,我国现行的大型水电开发,一直都国家的规划严格控制之下,从未出现任何无序开发的情况(个别地方掌握的小水电建设,曾出现过无序开发的混乱)。现行的大型水电开发决策程序,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的一系列相关法律所规定的,我们不能脱离现实的在水电开发问题上,盲目套用发达国家用“人权高于主权”借口制定的某些所谓水电开发标准。发展中国家的水电开发不能套用发达国家的所谓标准,这一点国际社会早有非常明确解释(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当然,我们国家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推进民主化进程。在关于如何改进水电开发决策程序方面,欢迎社会各界提出积极的建议,但是,不能简单用什么公示国家机密的违法要求,否定、对抗现行的国家法律程序,更不能以此作为阻碍、破坏怒江水电开发的借口。我们的改革开放和推进民主化建设都应该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不是用脱离实际的唱高调、煽情、造谣对抗国家的法律,这些教训,希望引起大家注意。
关于怒江水电开发案例研究的背景资料
环保运动与政府决策
目录:
1.怒江水电开发争论大事记 2.怒江流域概述
3.怒江水电开发的社会经济影响 4.怒江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 5.怒江水电开发的文化传统影响 6.怒江水电开发的国际影响
7.社会利益集团在怒江水电开发中的利益诉求 l 中央政府 l 地方政府 l 水电开发商 l 公民社会 8.附件
一、怒江水电开发争论大事记
怒江水电开发规划概述
1999年,国家发改委「根据我国的能源现状,决定用合乎程序的办法对怒江进行开发」。于是拨出资金,对怒江中下游云南境内的水电开发进行规划。
国家电力公司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与北京国电公司自2001年4月开始对怒江进行水电查勘,至今,初步形成的梯级开发方案和近期工程,有八级、九级、十级和十一级开发方案。近期工程除六库电站外,马吉、亚碧罗和泸水被列入其中,争取在2020年前建成。初拟的11级电站为:六库、泸水、亚碧罗、碧江、福贡、鹿马登、马吉、贡山、闪打、丙中洛、松塔。
怒江干流中下游河段───色邑达至中缅边界全长742千米,天然落差1578米,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132万千瓦,是我国重要的水电资源之一。同时,怒江水能资源开发具有的优势有:地质条件好、水能资源富集;搬迁人口少,移民人口从宽估算不到三峡电站移民人口的1 /10;淹没土地少,沿江耕地较分散,河谷地带基本上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水库淹没耕地58996亩,都是人地矛盾极其突出的地方;开发成本低,怒江洪峰流量较小,泄洪建筑和导流工程投资小;对外交通方便,流域干流两岸均有公路通过。
2003年3月14日,华电集团与云南省政府签署了《关于促进云南电力发展的合作意向书》,云南省政府支持华电集团开发云南电力资源,支持怒江开发;6月14日,云南华电怒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组建;7月18日,云南华电怒江六库电站正式挂牌成立。按照规划,今年将开工建设六库电站,同时启动马吉、碧江、亚碧罗、泸水、赛格和岩桑树电站的设计工作。
2003年7月16日 华电集团进军怒江水电资源开发
据云南日报、春城晚报及云南电视台6月15日报导,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云南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云南电力集团水电建设有限公司、云南怒江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昆明签署投资协议,共同组建云南华电怒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方约定初期投入2亿元资本金共同组建云南华电怒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其中华电占51%,省投资公司占20%,云电水电公司占19%,怒江电力公司占10%。华电集团总经理贺恭在签字仪式上说,今年内将开工建设六库电站,力争9月份动工;六库电站为一座中型电站,设计装机容量为18万千瓦。在六库电站启动时,合力推进亚碧罗、碧江、马吉、赛格、桑树、泸水6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尽早争取先开工其中的两个项目。
怒江流域水电规划进行了近3年时间,2003年7月基本完成。
2003年8月14日,由云南省怒江州完成的《怒江中下游流域水电规划报告》通过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持评审。为体现规划的科学合理,突出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在规划期间共踏勘了16个梯级河段、23个坝址,在不同的分段比选的基础上组成中下游整体梯级开发的四个不同方案。最后,拟定方案四为中下游梯级开发方案,即松塔(龙头水库)─丙中洛 ─马吉(龙 头水库)─鹿马登─福贡─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石头寨─赛格─岩桑树─光坡的两库十三级开发方案,全梯级总装机容量2132万千瓦。年发电量1,029.6亿千瓦时,估计每年要燃烧三千七百万吨的煤炭才能达到这个发电 量,装机容量为我国目前水电总装机容量的20%左右,为我国又一个西电东送重要基地。总投资1000多亿元。这项方案交由“华电集团”执行。电站建成后,比三峡工程规模1,820万千瓦还要大。据专家预测:怒江中下游河段规划梯级电站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在300亿元以上,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更为可观。
除直接经济效益外,水电开发将以发电为主,还带来灌溉、供水、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怒江下游耕地资源丰富,经济作物种植条件优越,但气候炎热干旱,石头寨、赛格梯级建成后,可使潞江坝的农田实现自流和提水灌溉。怒江流域支流上规划了骨干引水渠152条,新建水库及塘坝7处,加上现有的渠道加固及“五小工程”(小水塘、小水池、小塘坝、小水利和小水库), 将使供水问题得到很好解决。针对怒江流域中游洪灾频繁发生,堤防建设能够有效调节洪峰流量,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实施水电开发,在高山峡谷之间,出现串珠似的水库群,气势磅礴的大电站群与秀丽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少数民族风情加上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色,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怒江梯级开发必将促进旅游事业的更大发展。
目前,六库电站开工建设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工程计划于今年内动工,力争在2006年底开始发电,2007年投入运行。在整个梯级电站开发中,将优先开发作为龙头水库的马吉电站,以此增加下游梯级电站的效益,提高水电“西电东送”的电能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审查会召开之前,电站的各项前期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推开。审查会后的第二天,云南省大部分媒体都用显著版面报道了《怒江中下游流域水电规划报告》审查通过的消息。同时,电站的建设者们也在兴奋地等待著国家发改委的批复。
在审查会上,国家环保部门提出,2003年9月1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就要正式实施,要求大型电站规划必须专门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鉴于怒江水电开发的规模和与《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日期的临近,要求专题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时至今日,怒江水电开发的控股方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郭世明仍感到不公平:「明明审查会举行时还不到9月1日,就不应该按9月1日后的要求。这个新要求使我们的批复不得不延后。
2003年9月3日、10月20—21日,国家环保总局分别在北京和昆明就怒江水电开发问题召开了两次“专家座谈会”。期间的9月29日、10月10日,云南省环保局也相应召开了两次专家座谈会。(2003年10月20-21日国家环保局组织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会议纪要见附件1)
2003年10月,云南方面就怒江水电项目的环境影响和规划拿出了一个折衷方案。折衷方案主要对龙头水库马吉和光坡、丙中洛两个电站做了调整。
郭世明透露,对于光坡和丙中洛两级水电站,专家提出会影响野生稻和瀑布,因此折衷方案决定缓建,暂不纳入规划;而马吉龙头水库则主要由于水库的高低将关系到怒江第一湾淹没多少的问题,因此将对大坝的高度进行合理调整,尽量降低对第一湾的影响。马吉龙头水库大坝高度从400米的大坝降低到300多米,以尽量不破坏怒江第一湾的风景。
10月22日,云南省怒江州委书记解毅、州长欧志明率队晋京,“就怒江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再次向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水利部、水规总院、交通部和国家民委作了汇报,并与国电北京院、华电集团全面交换了意见。”怒江晋京队一直在北京逗留到10月29日才返回昆明。这次晋京一个直接的效果就是:11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再次组织工作组深入怒江调研,“听取地方政府及云南省政府的意见”。这次,一个专家都没有带。
郭世明说,此次国家环保总局的工作组进入怒江,也就是要对这些细节上的调整提提意见。(南方都市报2003-11-25 09:36:18)
2003年10月25日,在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副会长郁钧剑提出:请保留最后的生态河。郁钧剑说:目前在世界上保持原始生态的江河几乎没有了,在中国也剩两条:雅鲁藏布江和怒江。可是最近怒江流域也要进行水电开发了。为此我们心急如焚。参会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的62位科学、文化艺术、新闻、民间环保界的人士:唐孝炎、王金南、牛文元、李皓、苏叔阳、张飚、张抗抗、徐刚、郁钧剑、关牧村、卢奇、李琦、甲丁、刘全和、刘全力、赵忠祥、宋英杰、田山川、邓佳、梁从诫、王灿发、杨欣、郝冰、廖晓义、汪永晨联名呼吁:请保留最后的生态江-怒江。
2003年11月底,世界河流与人民反坝会议在泰国举行,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参加的有绿家园、自然之友、绿岛、云南大众流域等。在这会议上,中国民间环保NGO为宣传保护怒江在众多场合奔走游说。最终60多个国家的NGO以大会的名义联合为保护怒江签名,此联合签名最后递交给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此专门回信,称其“关注怒江”。随后,泰国的80多个民间NGO也就怒江问题联合写信,并递交给了中国驻泰国使馆。因为怒江的下游流经泰国。
在强大利益集团的努力下,2004年1月5日,怒江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评审。
2004年1月8日-9日,中国社科院、绿色流域、四川地质学会、移民研究中心等联合在北京举行了怒江水电开发的研讨,最后将会议记录递交给了国家最高决策者。
2004年2月18日,温家宝总理对怒江水电开发给出批示:“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有环保方面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退回了有关部门上报的《怒江十三级水电开发规划》。
2004年3月21日上午10点《情系怒江》摄影展开幕。在北京新世纪邮局,(长安街北京火车站路口西南角)近300人观看了2004年2月16日至24日,由10名记者沿怒江拍摄的照片。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中国科学院陈昌笃、汪松、陈永林研究员;作家张抗抗、歌唱家郁钧剑和北京邮政局工会的领导分别在开幕式上陈述了自己对《情系怒江》的理解。摄影展随后到十几所高校巡展。
2004年3月26日-29日,环保NGO北京地球村、自然之友、绿家园志愿者的四位代表在韩国济州岛参加了第五届联合国公民社会论坛,这是为联合国环境署第八届部长环境论坛举办的。会上,绿家园代表作了《情系怒江》的专题讲演。会议期间,各国代表纷纷签名表示支持保留最后的生态江河怒江。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托普费尔看了怒江的照片后,提笔写下:“多美的江啊!水一直是全世界人民最重要的需求。”联合国亚太地区执行主任索拉塔也在“情系怒江”摄影展首日封上签名,并专门观看了“情系怒江”网上的照片。
2004年5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率民进中央考察团来到了怒江。
2004年7月3日,在中国举行的第28届世遗大会上,三江并流遗产被处以黄牌警告。世遗中心认为,三江并流是中国生物物种发源地,集中了6000种植物种类和超过全中国一半的动物物种。其中怒江是东南亚唯一一条大型“自由流动河流”,如果在怒江上大量修建水电站,不仅会影响物种生存,还将对该处自然遗产的原生态造成破坏。
二、怒江流域概述
1、自然条件
怒江是流经云南省的三大国际河流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经西藏流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纵贯贡山、福贡、泸水等县流入保山市出境。出境后称为萨尔温江(或丹伦江),最后入安达曼海,至今在干流上仍没有一座水电站,没有一道拦河坝。
怒江处于横断山脉的核心位置,其中上游流域是全球地形最崎岖险峻的地区之一。正是由于地理上的封闭性,至今未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全流域的原生态基本保存完整,是我国仅存的两条至今保留着天然特色的江河(另一条是雅鲁藏布江)之一。正是由于怒江生态仍然保持着高度的自然性,方具有无可替代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环境保护的价值。
怒江大峡谷地处全球二十五个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热点区域之一(中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热点的核心地带),同时也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关键组成部分。
怒江下游30公顷野生稻,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好的野生稻种群,是中国极其重要而珍贵的基因库,中国杂交水稻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将以此为基础。怒江应作为一条生态江河予以保留。
怒江州山地面积占98%,气候最温暖,土壤最肥沃,物产最富饶的河谷仅占全州土地面积的2%,它是怒、傈僳、普米、独龙、白、藏等22个民族聚居的家园。由于世代与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互动,创造和积淀了与峡谷生态共存的传统生计及习俗,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怒江文化。怒江流域多元一体的文化形态,为当今民族纷争的世界展示出了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典范。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是2003年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的,位于滇西北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并流区域内,分为高黎贡山、白马-梅里雪山、红山、纳帕海、哈巴雪山、老窝山、老君山和云岭8个片区。其核心区在海拔2500米以上,缓冲区在2000米以上,怒江流域涉及高黎贡山和白马-梅里雪山2个片区。
怒江两岸有兽类154种、鸟类419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56种,昆虫1690种。怒江共有土著鱼类48种,特有属1个,特有种类17种。
2、社会经济背景
全州98%以上的面积都是高山峡谷,坡度在25度以上的占 76%,全州72万亩耕地大部分是“挂”在陡坡上,有效耕地面积无法满足群众吃饱饭的基本生存要求,有4万余人丧失基本生存条件。全州居住着22个少数民族,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生产力发展差异很大,社会发育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层次。全州义务教育仅基本完成“普六”,粮食平均单产仅149千克,科技对农业、工业的贡献率不到20%,还有相当多的地方保留著传统的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州内无国道穿过、无公路网络、无完整的三级以上公路,55%的农村运输以人背马驮为主,60%的地区运输困难,全州城镇化水平不到15%,年发电量仅能达到需求的20%。这里是自我发展能力最弱、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去年州财政的自给率不足15%,森工产业退出后尚未形成任何支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今年上半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3.1%,经济增长幅度仅为5.9%,发展速度持续放慢,差距进一步拉大。全州4个县均为国家扶贫重点县,至今还有22万人处于贫困线下,占农业人口比例的50%以上,贫困面和贫困程度高居全省之首。除生存困境外,更让人焦急的是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困难重重:一是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怒江州被称为云南省扶贫攻坚的“上甘岭”,在全州22万贫困人口中,有12.7万人需要通过易地安置摆脱贫困,其中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有4.4万人、受泥石流滑坡危及生存的2.3万人。全州还有5.7万户农户居住的是茅草房、“**房”。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群众增收渠道少,形成了很高的返贫率。同时,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3600元,提高城镇居民收入、解决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的任务也十分严峻;二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矛盾和困难突出,具体表现在财政收支矛盾尖锐和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两个方面。实施“天保工程”,长期支撑地方经济的森工产业退出后,替代产业在短期内难以形成,在财政收入减少的同时农民收入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由2000年的5.8%下降到去年的0.6%。怒江州有著丰富的生物、矿产、旅游、水能等资源优势,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短期内难以形成优势。三是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靠投入治理、二靠封山育林、三靠移民搬迁,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地方财力的持续增长,生态环境保护便难以落到实处。
面对众多困难,怒江州如何实现与全省、全国一道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怒江州委、州政府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电东送”资源配置的历史机遇,围绕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建设发展电力支柱产业的云南发展战略,把目光投向了占全省水能资源20%的怒江。开发怒江中下游水能资源,建设两库十三级、装机容量达2132万千瓦的特大型电站,已成为怒江州49万各族群众的共同选择。大家坚信: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抓住了怒江州长期贫困的要害,找准了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出路。怒江州的贫困问题有其特殊性,不解决怒江州的贫困,势必影响到云南省乃至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开发怒江得天独厚的水能资源,带动流域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一种历史的选择。
三、怒江水电开发的社会经济影响
关于水电开发可使当地人民受益、脱贫致富的理由是令人质疑的,因为至少在我国至今尚无此方面的成功案例,倒是不乏水库导致移民贫困化、边缘化的沉痛教训。事实上,水电开发并非是怒江唯一的发展道路。怒江流域自然保护区与世界遗产的保护,应该得到国家相应的经济补偿。提议国家加大对怒江州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加大政策扶贫和科技扶贫,帮助当地社区合理开发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经济和旅游经济。我们确信,从长远而言,这比水电开发更能成为怒江地区经济发展和建立小康社会的良好途径。当然,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和人文资源的保护。例如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特别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决不允许商业性的运作,使之遭受破坏。我们要的不是短期性掠夺式的发展,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怒江是全国惟一的傈僳族自治州,至今还是云南乃至全国最贫困的民族自治州。该州98%以上的土地为高山峡谷;少数民族比重达92.2%,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四个特有民族,至今还保留着刀耕火种、人背马驮等原始生产方式和纹面部落等原始社会痕迹;
由于怒江58.3%的区域面积纳入自然保护范围,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不能开发,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支撑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财政自给率仅为14.7%;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935元,50%的农民群众没有解决温饱。
“怒江建州50周年了,国家对它的投资也就9.3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一段路啊。”赵振中认为,由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怒江的旅游业目前也还发展不起来。
2003年10月,受云南方面委托,国电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交了一份名为《怒江中下游流域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情况简介》的报告,其中在“怒江开发的评价”项下算了一笔账:“怒江全部梯级开发后每年可创造产值340多亿元,直接财政贡献可以达到80亿元,其中地税年收入可以增加27亿元。开发后,实现以电代柴,怒江每年可节约50万立方米现在被当做燃料的木材。再次,给当地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据此推算,怒江中下游水电站将可带来44万个长期就业机会。”
四、怒江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
怒江及其峡谷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自然景观和统一的生态系统。但是云南省申报“三江并流”世界遗产的部门,却巧立名目地按海拔高程,将海拔2000米以下的怒江江段和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峡谷分割开来,采取“减少面积,区域划出,高程控制,规划调整,协调发展”等手段,超前为水电大开方便之门,以便对自然遗产的开发“合法化”。
大型水坝对生态的影响
中国50年间修建86000座水坝,其中大坝数量达到22000座,占世界大坝总数的45%。这样多的大坝,在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相当严重的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年来我们对大坝建设的成绩总结很多,但问题说得很少。
国际国内大量的研究表明,大坝的直接危害包括:移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造成社会矛盾;破坏生态平衡,损害生物多样性;破坏自然和人文景观,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损失无可弥补;很多水库泥沙淤积严重,成为短命工程;在规划中将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多种利益重复计算,实际运行中却相互制约,每一种功能都大打折扣;降低水环境承载量,造成水质下降。
中国西南水电开发热潮及其对生态的影响
当前,几乎国内所有水利研究机构都已汇聚在西南各省。中国水电行业的主战场已转向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三大水电基地为主的西南水电开发上。据了解,在中国西南的江河上,20年内在建和拟建装机容量超过300万千瓦的巨型水电站将超过10个,加上已建成的二滩电站,这些巨型电站装机总容量相当于5个三峡电站。
金沙江:为长江上游,云南境内河段长约1650千米,落差约2030米。水电规划自虎跳峡至水富县共规划12座水电站,属云南部分装机容量为3808万千瓦。计划在2030年期间,把金沙江中下游建成全国最大的清洁水电能源基地。
澜沧江:云南省境内干流长1227千米,落差1790米。干流河段共规划15座水电站,装机容量2560万千瓦。1986年,漫湾水电站开工拉开澜沧江梯级水电站开发序幕以来,先后开工建设大朝山电站,小湾电站,景洪电站、糯扎渡电站也将相继进入施工筹备开工建设,澜沧江水电能源基地将很快形成。
怒江:云南境内河道长621千米,天然落差1122米。云南省境内怒江干流规划12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132万千瓦。六库水电站将在2003年内完成施工筹备开工建设,计划进行马吉、亚碧罗、塞格和岩桑树四座水电站的勘测设计工作,其他水电站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l 中国西部的水能资源集中在横断山区的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但这一区域并不是具备水能资源开发潜力的所有地段都应该进行水电项目建设。因为:该区是地质环境极不稳定的山地灾害高发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原始森林分布区、是生物多样性表现最突出的地区、是许多珍稀和濒危生物物种的存留地、是我国自然景观资源最为丰富和最集中的区域、是长江以及澜沧江、怒江流域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我国及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是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受损很难恢复的生态敏感区
l 贡嘎山南坡是四川仅存的为数不多的原始林区和原始生态系统保存地,人中海、巴王海电站工程的修建,将使这一原始生态区域遭受不可挽回的破坏,带来的地质灾害和区域环境隐患难以估量
l 甘孜州最迷人的风景地之一的木格措已被定为瓦斯沟水电开发的调节水库建设地,工程建成后,将使这里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害
l 大渡河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主景区内规划的两座电站大坝,将使可与美国大峡谷媲美的雄奇景观完全丧失掉它的自然特点
l 200年:2257年,这是紫坪铺-鱼嘴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服役年限和还在运转的世界遗产都江堰工程的年龄之比!鱼嘴(杨柳湖)水坝的修建无论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还是对于都江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都将是灾难性的
l 目前西部各大流域水电的在建项目、规划项目以及所反映的整个开发建设思路,采取的基本上都是一种竭泽而渔、釜底抽薪、全流域无节制地进行梯级开发的方式
l 西部各大流域目前的水土流失状况触目惊心,这使各大电站水库的寿命面临严重挑战。据权威部门研究,由于严重水土流失造成的水库淤积,四川省平均每年损失水库库容1亿立方米,相当于每年报废一座大型水库
五、怒江水电开发的文化影响
滇西北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行政区内,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条大河并流而行,世称“三江并流” 区。该区域内有170万公顷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是中国境内迄今为止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三江并流”区生活着纳西、傈僳、藏、白、彝、普米、怒、独龙等22个少数民族,是世界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种宗教信仰、多种生产生活方式和多种风俗习惯并存的汇聚区,是中国乃至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最为富集、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的地区之一。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提名三江并流为世界遗产地的评估里这样写到:“这里的少数民族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他们丰富的文化和土地之间的关联: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的神话、艺术等。”
六、怒江水电开发的国际影响
2004年3月26-29日在韩国济州岛为联合国环境署第八届部长环境论坛举办的第五届联合国公民社论坛。会议期间,各国代表签名保留最后的生态江河。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托普费尔看了怒江的照片后,提笔写下“多美的江啊!水一直是全世界人民最重要的需求。”联合国亚太地区执行主任索拉塔也在我们的《情系怒江》摄影展上签了名,并专门看了为他播放的怒江网上的照片。
为维护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国际河流上建设大型工程应从严控制。去年12月,泰国和缅甸有80多个社团和组织曾就怒江水电开发的问题向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提交了抗议信。泰国总理差信也以外交辞令表示:“我相信中国是一个大国,一定会谨慎从事,不被指控危害较小国家的利益”。中国曾与国际社会缔结和签署过一系列涉及跨国水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公约和协议。因此,保护好怒江这条国际河流既是维护流域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睦邻的国际关系的需要。
怒江与澜沧江均为国际河流,当年在澜沧江上建漫湾水库大坝和在其下游湄公河上炸礁石疏通河道,均对下游生态产生过不良影响,引起东南亚国家的非议。建议今后在国际河流上进行大型工程建设,事前不仅要对全流域的社会和生态影响进行充分评估,也要对政治影响进行充分评估,以维护我国作为一个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当然,保护好怒江这一条天然大河还需要流域各国的真诚合作,共同努力。而不是上游国家与下游国家互相以自己不进行水电开发,对方国家也要进行开发来互找借口。
七、社会利益集团在怒江水电开发中的利益诉求
1、中央政府
2004年2月,温总理对怒江水电开发的批示。
2004年5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率民进中央考察团来到了怒江。
在怒江州通宝大酒店,州副厅以上干部及与水电开发相关的职能部门参加了向许嘉璐副委员长的汇报会。一位参与此次汇报的官员透露,就怒江水电开发问题,许嘉璐副委员长谈到了五点意见:
怒江电站开发论证过程中要想到群众的要求,给老百姓到底带来多少实惠要仔细研究。
怒江水电开发对生态的影响还有很多科学的问题要解决。
三江并流遗产不是怒江的也不是中国的,而是属于世界。
怒江的希望在江,还在于山。
怒江电站的开发恐怕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谁都要对历史负责,不要急躁。对怒江开发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要有一个长远的认识,商人的眼光是短浅的,商人的话只能作为参考。
有学者指出,许嘉璐的话已经够透彻了,生态和文化是民族地区长远发展的“生命线”,这不仅回答了怒江的问题,也是西部一些地方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这其实也是在传递中央的一种声音。
(摘自怒江困境21世纪经济报道 2004-07-19 记者 程必忠 昆明怒江报道)
2、地方政府
怒江州扶贫办主任茶超欧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悬起”?
怒江政府一官方人士透露,主要是在怒江发展水电问题上,茶坚持电站的修建一定要体现民众利益。直接事件就是支持一民间环保组织———云南大众流域带领怒江六库镇一些群众出去考察。茶超欧此举在当地被认为是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不“明智”的结果。茶也因此成为怒江州从2003年力推水电项目来,第一个“出局”的官员。(“怒江困境”《21世纪经济报道》2004-07-19 记者 程必忠 昆明怒江报道)
200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云南代表从能源角度发表了对云南水电开发的看法。(参见附件3,同时请参见附件4:抓住“西电东送”机遇)
对于贫困的怒江州而言,大幅增加的财政收入将是对地方政府最大的诱惑。
怒江水电开发对地方政府的诱惑无疑是巨大的。2002年,怒江全州地方财政收入仅为1.05亿元,而据测算,怒江全部梯级电站建成后,每年地方财政收入将增加27亿元,仅怒江州每年地方财政就将增加10亿元。
说起这个数字,怒江州计委办公室主任赵振中显得很兴奋。“所以,谁要是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跟他没完!这是历史潮流,谁也阻挡不了。”
(南方都市报2003-11-25 09:36:18)
“在怒江,没有哪一种选择像水电开发这样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怒江不开发,势必影响怒江49万群众的发展权;怒江不开发,各级党委政府就很难向还处在非常贫困状态的人民群众做出合理的交待。”怒江州长欧志明如是说。
对于一些专家提出来的“水电项目建设对百姓好处不大”的说法,国电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测算出了一笔账:首先,怒江全部梯级开发后每年可创造产值340多亿元,直接财政贡献可以达到80亿元,其中地税年收入可以增加27亿元;仅怒江每年可增加税收约10亿元。其次,开发后,实现以电代柴,怒江每年可节约50万立方米现在被当作燃料的木材。再次,给当地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据此推算,怒江中下游水电站推荐梯级将可带来44万个长期就业机会。
赵振中认为,只有通过水电建设,通过合理补偿、产业带动等,来解决政府无力投资的移民、基建、教育等难题。开发带动,最终落脚点就是就业,利弊权衡,“两利取其重”。
“至于害处,可能就是骚扰几条小鱼、淹没几个景点,但跟整体的发展相比,孰重孰轻?一目了然。”
尽管有环保部门在“把关”,但是水电开发中还是有不少的漏洞可钻。怒江州环保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向外地来投资中小水电建设的投资者介绍时环境评估的“捷径”时,一语露天机。“在做环境评估的时候,请省环境科学研究所来进行就没有很大的问题,他们有一套较为成熟的科学方法,对于的评审的专家也很熟,费用贵些但容易通过。”
怒江州环保局污控科的洪科长介绍,目前在怒江投资在7000万以下的中小项目只要通过省环保部门的评审就可以上马。干流开发的立项则属于国家环保部门的直接管理,因此这次引来了一大堆的“麻烦”。
(2004年04月02日 13:57 东方早报 记者 简光洲)
科学合理地开发怒江中下游水能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怒江水电开发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怒江州最突出的人地矛盾。怒江水电开发预计征用土地6.5万亩,移民5.5万人,通过库区移民,在解决群众脱贫的同时,最大范围地减轻了人为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使原有的自然景观和原始生态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建设水电支柱产业,能提供可观的就业岗位,使长期靠山吃山的群众转移到靠水吃水的服务行业上来,从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转移到生态旅游和为开发服务的现代产业上来。同时,水电开发带来地方财力的增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的投入问题。
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是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下启动的,体现了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特别是对怒江州特殊性贫困问题的高度重视,怒江水电开发是利国利民的千秋伟业,是怒江州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各民族平等进步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怒江州的具体体现,更是怒江州各族群众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3、水电开发商
“建水电站最大受益当然是电力公司,地方政府也能够脱贫。但这些钱最后能否用到老百姓身上就不得而知了。”华电云南总经理郭世明并不完全否认这种看法,他表示:“建水电站,受益最大的确实是在企业,但华电是国资委领导下的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代表的是国家。”
据中国华电集团副总经理程念高称,按国家环保局要求,怒江调整后的规划已进入评审程序,13级电站规划可能会去掉两级,包括丙中洛和光坡,前者可能造成该江段怒江河道脱水,后者可能部分淹没珍贵的野生稻资源,同时,一些水坝的高度可能被调整。
程念高还透露,对于整个怒江开发的规划环评也正在进行中。这将是《环评法》实施后,中国第一次对一条江河的流域开发进行规划环评。
何大明也承认,怒江上修电站很难最终被阻止。
(怒江大坝工程暂缓背后的民间力量
本刊记者/唐建光)
三江干流的水电开发,不仅对怒江州,对云南省完成“十一五”电力规划也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计划。不仅如此,电力装机容量现在只有5.8亿千瓦,拥有丰富水资源的云南也是国家解决电力能源的一个主要突破口。怒江由此成为包括中国华电集团在内几大发电开发企业在西部的“圈水运动”中难得的优良资源。
2003年6月14日,注册资本为2亿元的云南华电怒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组建完成,其中中国华电集团占51%、云南电力集团占19%、云南开发投资公司占20%、云南怒江电力集团占10%。同年8月14日,《怒江中下游流域水电规划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评审,该规划报告涉及怒江州、保山、德宏三个地区。
“建水电站最大受益者的当然是电力公司,地方政府也能够脱贫。至于这些钱最后能否用到老百姓身上就不得而知了。”何大明教授得出结论。华电云南总经理郭世明并不否认这种说法,他说:“建水电站,受益最大的确实是企业,但企业的背景是国家。国资委领导下的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代表的是国家。”
开发怒江水电资源,在郭世明看来是“势在必行”。因为怒江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干流中下游河段——色邑达至中缅边境处全长742千米,天然落差1578米,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其技术可开发容量居全国第六位,待开发的可开发容量居全国第二位。华电集团计划用20年左右的时间,开发完成努江流域中下游约2100万千瓦装机的水电资源。(南方都市报2003-11-25 09:36:18)
4、公众/公民社会
学者观点
北京方面:
2003年9月3日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怒江水电开发座谈会的专家意见
最后的生态河上要修13道坝众专家棒喝怒江开发
如何计算GDP,不再只是经济学家和地方政府关注的话题。9月3日,应国家环保总局邀请,36位生态、农业、林业、地质、地理、遗产保护、水利电力、环境科学、鱼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以及社会发展方面的专家围绕怒江水利开发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在整整一天的研讨中,绝大部分专家呼吁,计算GDP,应该包含环境和资源的因素。对什么是绿色GDP、可否量化和计算绿色GDP、如何实现滇西北的可持续发展,专家争论相当激烈。
围绕普遍关注的怒江水电开发该不该上的问题,与会专家首先听取了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主任何大明教授对怒江多年生态考察的报告。何大明提出,在怒江所有开发规划中必须把生态打入成本,把资源与环境因素考虑进去。这样,你会发现,投入了10元钱,可能只赚回了几角钱。
有关部门介绍了将对怒江进行13级梯级水电开发的规划,其中有“怒江水电开发势在必行”等说法。钱易、刘鸿亮、唐孝炎、金鉴明、李文华等院士则明确提出,不能片面强调西部水资源的能源价值,而忽视或掩盖水资源(特别像怒江这样重要的生态河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人文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价值。对于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态价值的地区,衡量其经济发展,不能简单以传统的GDP计量方式考核。
他们指出,怒江是我国刚刚获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三江并流”中的大河之一,发源于唐古拉山南麓,流经西藏、云南,通过缅泰边境入安达曼海,是一条国际河流。怒江峡谷的险峻与雄奇胜于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峡谷,只是尚未被世人了解。它是地球陆地表面最险峻的地区,而且全流域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基本完好,尚无一处工程,并且,许多深山密林还没有人类的足迹。
有专家指出,100多年来,怒江河谷始终是世界各国科学家最为关注的生态热点地区之一。一旦对这个尚有很多未解之谜的世界瑰宝动“手术”———拦起13道大坝,我们的损失将是毁灭性的。
中国农业大学王象坤教授最担心的是怒江下游30公顷野生稻面临的危机。这些野生稻是中国极其重要而珍贵的基因库,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好的野生稻种群。中国杂交水稻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将以此为基础。
农业部渔业局研究员王希华指出,大坝对于众多濒危鱼类的危害,远远大于滥捕和偷猎。他举例说,长江鲥鱼是一种回游鱼类,它们有特定的产卵场和回游路线,由于峡江修了一个坝,破坏了它的产卵场,过去年产1500吨,现在一条也没有了。
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年葛洲坝合龙时,中华鲟直往坝上撞,一条条撞得头破血流,相当惨烈。现在中华鲟虽有了新的产卵场,能有机会产卵的鱼却很少,这个种群还是面临灭绝的危险。王希华说,怒江中70%都是土著鱼类,其中的裂腹鱼等更是世界级的珍稀鱼类。老百姓捕一条都要判刑,可灭绝了这个种群,要不要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的周孝正教授、北京大学的谢凝高教授说,过去算账,只看工程的眼前效益,顶多再把移民的钱算出来,但不算对生态、对文化遗产造成的损失。其实,生态的价值也可以算得出来,只不过人们还不习惯这样考虑问题。过去,许多工程规划和预算都说要“保护生态”,但并没把对生态的破坏和将来拆掉废弃大坝的成本算进去,也没有把对民族文化、历史、文物和遗产的破坏算进去。
有国家发改委的官员强调,“环境保护固然重要,但毕竟发展是硬道理啊!”
对此,清华大学钱易院士尖锐指出:“现有条件下,只强调经济发展有些片面。难道环境保护是软道理吗?不能一讲经济开发,环境保护就得让步。不能为了搞工程就修改保护区的规划,甚至把保护区的核心区挪地方,这是违法的。即使是西南贫困地区的大开发,也要讲可持续发展。”
她说,对于GDP的算法,过去有不科学的地方。就像现在的礼品月饼盒子,有些过量的包装也曾经被统计到GDP里面去了。而这应当是无效的。至于质量低劣的建筑如桥梁倒塌,死了人,在GDP中的反映,就应是负效的。目前,世界银行把我们每年因环境造成的损失评估为GDP的5%至7%,应该算客气,实际上可能更多。
中科院的李渤生研究员和金鉴明院士说,这样的GDP是灰色的,不是绿色的。因为它没扣掉你的牺牲。比如,怒江建系列大坝,就要牺牲大量鱼类的生存环境,就要失去很多物种。光从水利、电力上说大坝的效益,是虚假的,也是不值得的。类似的教训太多,绝不能再在怒江———这条最后的生态河流上再栽跟头了。
北京大学陈昌笃教授回顾说,历史上有很多潮流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要吸取教训。当年只有北大校长马寅初先生顶着潮流提出限制人口增长,如果听了他的意见,今天中国的很多事情都会好办得多;当年以粮为纲向湖泊大海要粮食,还提出“牧民不吃亏心粮”,把草原也开了荒,如果听了当时专家的意见,今天的生态问题也不会那么严重;在全世界逐渐认识到大坝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的今天,我们不能跟随滥建大坝的浪潮。中国的大坝已经占到世界的半数以上了,我们不能不想想,将给后代留下一个怎样的中国。
清华大学社会发展中心的李遁研究员说,有人总强调电不够用,不能让河水白白从我们身边流走。但是多少算够呢?资源是有限的,非把资源用光耗尽吗?人类不能无限制地膨胀消费欲望,那样只能更快地毁灭自己。提高我们的能源利用效率,寻找更多的节约水资源、节省能源的技术和方法,就完全可以解决眼前能源不足的问题。而这样做的回报是为中国和世界留下一条重要的生态河流。这是功德无量的事。(《中国青年报》2003-9-5 记者 张可佳)
基于特别的项目评审体制,“异议人士”往往被排除在决策和评价程序之外。清华大学李遁教授称,他本人有多次经历,在头一次会议上发出“杂音”,下次会议即被排除在外。
云南方面:
何大明也承认压力的存在。“怒江是个重大问题,基于学者的良心、道德和责任,不说不行。但是也不能放开了讲。”
一个大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往往有数十万元或更多的经费,这对一些科研单位有相当的吸引力。“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谁会拿了钱还说不好听的话?”党承林说。
“人格都独立不了,何以能观点独立?”何大明感叹,这样的体制下,难以保证产生真正科学客观的环评报告,所谓的专家论证,仅是走过场的道具。作为怒江环评的参与者,他对此前环评报告的评语是,“太粗糙,很多数据不准确。正面效应夸大其辞,负面效应一笔带过。”
何大明认为,目前的水电开发主要是由电力部门及当地政府一手操办的,这样的规划很难做到科学合理。
何大明,云南大学教授,云大亚洲国际河流中心主任,著名河流专家。他是最先反对开发怒江、呼吁“为子孙保留一条生态江”的专家,也是站出来反对怒江建坝的惟一的云南当地专家。
两年前,何大明就开始呼吁保留国家最后两条原生态河流——怒江和雅鲁藏布江。
早在今年6月份,何大明在获知怒江要修电站的消息后,先后在昆明召开了两次大坝与生态影响的会议,每次会议都有近50位省内外和其他部门的专家、代表参加,“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件事情。”
在9月3日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北京市主持召开的“怒江流域水电开发活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专家座谈会”上。何大明第一次抛出反对怒江建坝的六大“尖锐”理由:
一、包括怒江在内的“三江并流”是在久远的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自然资源,并已于今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该遗产的保护十分重要,我们应该信守对世界遗产的承诺;
二、怒江天然大峡谷具有多重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
三、怒江是我国与东南亚淡水鱼类区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怒江中下游所处的横断山区,怒江等大河沿断层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在其高山峡谷区修建干流大型电站,必须关注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和可能的地震灾害的危害,工程的经济寿命可能远较预期设计的小;
五、怒江大峡谷干流电站将产生大量生态移民;
六、怒江州的贫困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不可能依靠修建大型水电站脱贫。
何教授曾经对澜沧江的漫湾电站做过深入的研究。自漫湾电站建成投入运行后,国家财政每年可从漫湾电厂获利1亿多元,省财政获利5000多万元,云县、景东、南涧、凤庆4县共获利5000多万元,漫湾电厂和省电力公司共获利1.2亿多元。但对移民的扶持就显得十分微弱——漫湾电站实际移民7260人,移民经费实际支出为5500万元。
何大明通过调查发现,库区淹没前,漫湾移民人均纯收入曾高出全省坝区平均值11.2%,人均产量高于坝区平均值63.5%。至1997年库区淹没后,据移民生产生活普查统计,库区人均纯收入水平仅为全省水平的46.7%。后靠移民与就地安置移民比建水库之前人均生产粮食减少四五百公斤,收入大幅下降,以致有的农民靠拾水电站的垃圾为生。
省政府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车志敏研究员:开发怒江水电造福一方百姓
10月14日上午,记者就怒江中下游流域水电规划开发一事采访了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研究室主任车志敏研究员。提起这个话题,刚从怒江□僳族自治州调研回来的车志敏侃侃而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怒江州脱贫建设小康的希望在怒江,开发怒江水电资源,才能造福大峡谷一方百姓。”
车志敏说,我省是全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可开发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中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占全省可开发水电资源的92%以上。“三江”水电开发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在我国能源的“西电东送”总体布局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我省建设绿色能源基地和发展壮大电力支柱产业举足轻重。怒江水能资源开发具有地质条件好、搬迁人口少、淹没土地少、开发成本低等显著特点,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是水能资源开发的“钻石”级“富矿”。假如在我省的电力支柱产业建设和“西电东送”的能源战略布局中,没有怒江中下游流域的水电开发,将会是一种令人心痛的资源闲置。
“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是解决怒江州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州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最佳途径。”说到这里,车志敏解释说,怒江州是我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是众所周知的全省扶贫攻坚战役的“上甘岭”。多年来,为解决怒江州各族群众的贫困问题,各级政府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措施,但收效并不十分理想,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怒江州特有的主导支柱产业,没有牵住怒江州发展的“牛鼻子”,未抓住该地区在全国、全省最大的比较优势。现在应该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瞄准全国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出现的巨大的电力需求市场,不失时机地果断决策,加快怒江中下游流域的水电开发,这样才可能让怒江州各族群众脱贫有望、富裕有时,也才能顺利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云南与全国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从综合效应看,怒江中下游流域的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样是一件大好事。”他说,怒江流域属于生物多样性丰富、被称为“物种基因库”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按申报自然遗产地时提出的“区域划出、高程控制、充分协调”的原则,确定需要重点保护的核心区域在海拔2500米以上,缓冲区也在海拔2000米以上。而怒江水电开发规划最高程为1570米,库区淹没的主要是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谷地带,不会对当地十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影响。此外,怒江州各族群众长期以来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V ”型河谷地区,刀耕火种,毁林开荒,对大自然进行著掠夺性的开发。由于库区内居民的搬迁,停止了居民因生存需要而进行的各类开发活动,对半山以上相对完整的生态反而会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符合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车志敏最后谈到,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规划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流域开发的问题上有些争论,各界人士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这种讨论是完全正常的,这有利于更好地开发怒江,有利于对怒江流域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广大干部群众增强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加深对加快扶贫开发重大意义的认识。他认为,应从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把帮助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各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第一位,争取早日大规模开发怒江水电资源,让流淌了数千年的怒江水,更好地造福怒江州各族人民,为做大做强云南水电产业注入强大动力。
云南专家则主张“给怒江人民一条出路”。
云南省环保局分别于9月29日、10月10日召开了两次研讨会,对于“保留一条原生态河流”问题,云南专家们的意见是:首先,从严格意义上说,怒江已不是一条保持着自然流态的河流,因为在怒江上游(西藏那曲地区)早已建有一小型水电站,且怒江河谷地带已被人类所开发利用;另外,萨尔温江(怒江流出中国境外称此名)如果被所在地国家开发,怒江保持一条原生生态江的目的也不可能实现;其次,由于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保留一条河流在科学研究上参照性、可比性及意义有限。
至于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影响,云南专家认为影响不大,因为“三江并流”怒江片区的核心区域在海拔2500米以上,缓冲区也在2000米以上,而怒江水电开发规划最高程为1570米,淹没的主要是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谷地带。
双方观点小结:
反对派论点
怒江州怒江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峡谷,水电站的建设将极大地降低其品质和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将会丧失其独特性、自然性和完整性。
怒江是「三江并流」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完整性和真实性要求保持怒江的自然流态。
怒江地区多民族聚居区独特的地方民族文化也是一种财富,要充分认识保护民族文化持久存在的重要意义。如果在怒江进行梯级开发,对整个怒江流域的各方面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
怒江作为目前我国仅存的两条原始生态江河之一,应从国家生态安全长期目标出发,将其作为一条生态江予以保留,不予开发。
水电开发既不是怒江脱贫的唯一选择,也不是最佳选择。
不要片面地认为修建大坝就会使当地农民富裕起来,如果处理不当,移民就地后靠,不仅会使农民丧失地力较好的耕地资源,而且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加剧当地的贫困化。
支持派论点
怒江中下游2,000米以下没有自然保护区,低海拔地带植被已所剩无几,凡海拔2,000米以下河谷或山坡可以开垦的均已为耕地或次生灌丛及草坡所替代。水电开发不存在对当地原生植被的严重影响。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在海拔2,500米以上,缓冲区在2,000米以上,怒江流域涉及高黎贡山和白马—梅里雪山两个片区。怒江水电规划主体工程不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范围内。
原生生态河流应该是从源头到入海口所有河段均未受到人为干扰的河流。从严格意义上说,怒江已不是一条保持著自然流态的河流。
任何开发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都将产生影响,尤其是水电开发项目对当地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和景观有著重要的影响。
在怒江这样一个远离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的地区,不可能再找到比水电更好的产业。
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
于2004年11月初提出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成为「怒江争论」的最后结论。据称,参与指定报告的机构均为国内权威机构,代表了本专业的最高水平。报告对此前的主要争论都有描述:
对水文的影响:受水库调节作用,水文将发生一定变化,这有利于对水资源的均衡利用,但对水生生物可能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在6月至7月将明显降低。
对当地陆生植物多样性基本上不会造成影响,对当地特有植物、国家或省级保护植物、疣粒野生稻基本不会造成影响。
几个梯级电站将影响「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个别景点,但从总体看,水电开发不会明显降低该区域的地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对鱼类资源主要影响是改变库区鱼类种类组成、阻断部分洄游通道并妨碍坝上坝下鱼基因交流、气体过饱和影响坝下鱼类的存活率、库区和坝下水文情势改变影响鱼类繁殖。
各梯级影响人口总数48,979人,耕地58,996亩,虽相对数较小,但绝对数仍较大,需高度重视。通过集中安置移民和后期扶持的方式,可为移民的脱贫致富带来一次良好的机遇。
水库在蓄水过程中可能产生滑坡、崩塌等环境地质问题,但不会造成重大危害。
(摘自《了望新闻周刊》)
原住民的意见
2004年4月16日下午,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踏着泥泞的小路,经过十多分钟的攀行,《经济》杂志记者踏入了怒族集聚地——怒江福贡县匹河乡瓦娃村,匹河乡党委书记彭虎生说,这里有十三级水电站中一个电站的选址。
村里正在召开会议,大伙在村公所的门前,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很多话不好理解。
“我们都喜欢开会的时候喝酒,你别介意啊!”38岁普大益怀着歉意说。普大益是瓦娃村的医生。
指着不远处,普大益说,“自从开始打洞(注:设计院勘测)那天起,我们就提心吊胆!”根据国家电力公司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和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所完成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推荐的开发方案,十三级水电站建成,水库移民安置人口为48979人,是三峡电站(约110余万人)的4.89%。
普大益和他的乡亲们担心的就是这个移民。
望着窗外的绵绵细雨,普大益心事重重。“我们是最小的世界(注:怒族村),谁也不妨碍谁,谁也不侵扰谁,平平淡淡地生活,吃得饱穿得暖,我们能说得清什么时间下雨,什么时间天晴,我们有自己的生活、风俗、节日,搬了怎么办呢?”
直爽的村主任桑益普说:“我自己不想搬,但又不是我们说了算!”
“从我出生,我就在这里,我也不知道这里是什么时候有的。穷就穷在这里,富也就富在这里,不是吗?”普大益的目光灼人,“不过,国家如果确实要我们搬,我们也无法违背政策。”
(摘自 怒江的民间保卫战 文/《经济》杂志见习记者 曹海东)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怒江人,在这场大争论已经渐渐平息的今天,才对它做出一些反应,我非常的惭愧。作为一个大学生,我觉得我应该向社会、向家乡、向自己做一个表态。
我们需要的其实并不是什么水电,什么大坝,需要的甚至不是什么生态,什么基因库,这些问题,对于老百姓来说,只是政府的事情,我们没有那个圣人的胸怀。老百姓需要的只是发展,只是脱贫,只是共同富裕。但,我们需要的不是救济,不是拨款,不是别人给我们“输血”,请给我们一条能让我们走出困境来的“造血”之路!而发展,以人为本!在考虑或保护自然,或发展经济,或解决就业,或为人类留下一条生态处女江的同时,不要忽视我们最基本的追求幸福的权利。
希望通过这次大讨论,或可以说是“免费”的宣传,怒江,可以脱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走向发展,不再落后于时代的脚步。也希望这次大讨论的结果,不管如何,都不要以牺牲人民的发展为代价。相信,历史会给今天的一切一个公正的答案。
(走向发展--大讨论后一个普通人 怒江网站上的网友留言 2004年5月1)
6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二年级学生和玲受邀参加由北京环保组织举办的讨论会,作为从怒江大山中走出的傈僳族姑娘——该民族占怒江总人口的90%,她的发言显然使一些环保人士感到吃惊甚至失望。
“我了解的多数怒江人的想法,就是能过上好日子。”和玲和另两位来自怒江的同学说,“而移民补偿,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应该说搬迁问题不会遇到太大阻力。”
(中国新闻周刊 怒江大坝工程暂缓背后的民间力量
本刊记者/唐建光)
11月3日,六库镇上游5公里小沙坝村。即将开工的六库水电站选址于此,电站建成后,这个村将被淹没。56岁的傈僳族妇女郭恰明目前还不知道政府今后会怎么安置她。
郭是小沙坝村的困难户。儿子10年前得了一场“怪病”,再干不了活,媳妇受不了苦几年前跑了。郭恰明只能独自养活35岁的儿子和6岁的孙子。
郭恰明家里本来有十几亩地,今年初,其中10亩被要求退耕还林,剩下2亩地种点玉米。按规定,政府对退耕还林的政策是,8年内每年一亩补偿300斤粮食(100斤大米+200斤玉米),但今年,他们家只拿到了1500斤粮食,不够吃只好向别人借。
郭恰明的邻居,一个20来岁的傈僳族姑娘对未来颇为担心:“即使一亩地赔2万元,钱花完了也是一无所有。”
按照开发方案,整个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要淹没大约6万亩耕地,其中怒江州境内占4万亩。怒江州水库移民涉及安置人口近5万人。赵振中透露,移民安置一般是企业出补偿,政府负责移民实施。怒江正在争取国家按照三峡移民的标准来进行补偿,即人均补偿5-7万元。
(摘自 《南方都市报》)
民间环保组织的观点
附件1 第五期青年沙龙: 大河电站的反思
——怒江事件的来龙去脉
朱健刚:绿色希望是一个致力于推动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本土志愿组织。主要开展环保教育、社区倡导等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活动。今年沙龙的主题是关注“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公正”。之前我们讨论过内蒙古草原的沙漠化问题,也探寻了云南滇金丝猴的命运……我们讨论全球自愿者的发展,也讨论本土志愿者的产生。今天的议题是“大河电站的反思”,在怒江上要修建13个大坝,那到底要不要建坝引起了人们的争议甚至国际的关注。在争论的有两方,一方是建坝的,他们里面有很多的利益关系,另一方有很多民间的组织,也有很多媒体在关注这个事情。那么出乎意料的是,反对修水坝的一方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这意味着有一个新的发展观思考我们水电的问题。那这件事究竟是怎么样发生的?它有一些什么样的影响?那这个轰轰烈烈的运动究竟会向何处去?社会究竟应该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那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东西。我们邀请到了在这个事件中处于重要位置的云南绿色流域的于晓刚老师为我们演讲。
于晓刚:
我今天主要说一下反对在怒江上建坝的运动是怎么一回事,还有作为一个NGO,怎么参与到决策当中去。第三,整个运动怎么进行下去。
首先,介绍一下怒江水坝建坝过程。去年7月份三江并流被批为世界自然遗产,之后华电公司在7月份注册,提交了在怒江建水坝的方案,计划在2003年启动六库电站的建设工程,8月份怒江方案提交国家发改委并获得了通过。9月份国家环保局提出了关于怒江保护及西南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报告。这份报告详细地说明了如果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开发水电可能会产生的影响。紧接着9月3号国家环保局组织了一个专家讨论会,9月9号环境报报道了这次讨论会。题为:院士学者呼吁保护怒江。在这个报告里面首次提出了西南水电开发对环境有极大的影响。关于怒江的开发要慎重:第一,提出三江并流是世界自然遗产;第二,是世界级的峡谷景观区;第三,为多学科研究提供原生环境;第四,它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流域之一;第五,怒江流域有13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非常丰富,第六,它是国际河流,任何国际河流的开发都可能导致国际争端。所以应该保持审慎态度。会议提出西南水电开发过热,因此怒江应该保持下来;怒江有开发世界遗产旅游的资本;怒江保护应该作为当地官员效绩考核的标准;水电的开发需要公众的参与。
到了9月底,云南省环保局召开“怒江下游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专家讨论会,主要是云南的一些专家参与,针对国家环保局组织的专家讨论会而提出相反的观点。云南省专家提出了一些非常针锋相对的意见:第一,怒江水电是可以开发的,水文地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对生物多样性问题是不会受影响的。到了10月1—8号,国家环保局实地考察了怒江,国家环保局局长访问了怒江,他们访问后的结论是不开发是不可能,但可以减少几个坝,降低几个坝的高度。10月9日-10日,云南省环保局和怒江政府再次组织云南专家,进一步确认:怒江是可以开发的,建坝对生态、自然保护、水文地质等影响不大,这些在后来的跟北京专家交流时都被推翻了;还提出了拆坝是一种跟风;在怒江进行水电开发是怒江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云南的一些专家当时所提出来的一些观点跟我们提出的可持续的观点是不一致的,而且是用环保的词语来提出怒江水电是可以开发的。之后北京专家也考察了怒江。10月20日-21日北京专家和云南专家出席了“怒江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座谈会。双方专家见面的时候,讨论非常激烈。
现在我们介绍一下北京专家与云南专家的对话。在10月20号,云南省两位副省长和国家环保局的有关人员坐镇,两地专家分别上场对阵。首先是怒江地区党委书记,他说,怒江的出路就在怒江,建坝是怒江的唯一出路。原怒江州州长也说:水电是怒江人民生存发展的条件,讲环保要有钱,钱从哪里来?从开发怒江的企业中来。昆明水电院的高工说:怒江的资源不过是木头、石头和水,现在木头不能砍了,石头不能采了,只有水能够开发,开发水电带来生态效应,从前贫困是因为没有开发水电,水电开发后就可以维护林区,搞水坝旅游。国家环保局针对这些观点进行了反驳,大型项目对生态的影响很大,而且改造了世界遗产,发展经济还有其他出路不只是水电。现在怒江形成了一个思路就是水电是唯一的出路,其他的都不想。中央16大提出发展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
云南渔业专家提出了怒江大多数鱼类都是短程洄游,筑坝后鱼类会自我适应的。北京专家提出三峡工程对于解救鱼类措施都失败,筑坝后水流是静止的,对于所有洄游鱼类都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云南专家提出,没有必要保护整条河流,下游是缅甸,如果下游开发了,那我们不是白白保护了。怒江的水每年流出是七百个亿,比黄河还要多,白白流走了。北京专家提出在中国如果没有一条完整的生态江,那么中国的生态文明从何谈起。怒江的旅游、文化也有他独特的地方,如果保存了一条完整的生态江河,人们想要看生态江河就能够到云南来旅游。另外还提出,真正给老百姓带来经济效益的是旅游。水电是为企业带来利润,企业为政府带来税收,但是老百姓很难从中获利。北京专家提出如果要修建水坝,至少会淹没13%的野生稻分布区。但是云南的专家也觉得这个没有关系,毕竟只是13%,不在乎。清华大学的专家提出一些关于脱贫致富与开发水电的关系。他认为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水电可能给企业家带来很大利益,但是没有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利益。但云南华电老总说,在建坝时会动用40%的本地劳动力,会使农民富裕起来。但是当进一步追问40%是什么概念,他的意思是当水坝建立起来时会招收40%的当地员工,但是一个水坝到底需要多少职员呢,华电老总说每个水电站最多一百多个的职员,其中有40%是当地人。但如果当地人不合格怎么办?如果当地人不合格,那我们当然不可能录用。所以其实那40%是一个非常虚妄的数字。清华的专家进一步提出水电修筑应该平衡三方面的利益:企业、政府和老百姓。任何一方的利益受损都会影响项目的实施。但目前也存在损害弱势群体而强行开发的问题。
目前我们看到的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强强联手,而伤害的是老百姓的利益。他也提出国有企业开发商也要考虑其利益的最大化,它也不像公益机构为老百姓真正着想,如果是国有企业就一定能够为当地老百姓牟利,这句话应该打个问号。关键的问题是世界遗产内能不能修建水坝。云南官员提出来一个观点是高层控制,认为怒江是很多的峡谷高山,2200米以上才有生物多样性,2000米以下很多都被开发了,而水电的开发控制在在1570米,对怒江的生物多样性影响不大,植物学家也提出云南的重点保护植物在其他地区也还有,在地球上如果其他地方还有,那在怒江就不一定要保护啦。并提出不会因为怒江的开发而使物种灭绝,我们要保护的是高利贡山一些特有的物种。怒江峡谷里面证实有很多国家保护植物,有很多重点保护生物,有生物多样性才能够保护怒江的特有种。那个植物学家提出的如果别的地方有就不用保护的观点是非常有问题的。在这次会议上北京专家也提出:专家的地位也提高了,作决策听专家的意见,所以专家更应该负责,但是那些到场的专家一味帮地方政府提供决策支持,实际上不是真的从专业角度出发来评价;还提出经济评价是不应该放在环境评价之上,不能因为经济的有效性,而不顾生态环境,不能说因为这里贫困就应该开发水电,从而影响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会上双方的意见非常冲突尖锐,明显看出云南的专家是在为政府的开发政策提出所谓的专家意见,他们很难说是从专业的角度做到对人民负责审查开发项目。10月20日之后两派的意见都递交给国家发改委,交到了国务院。之后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环保NGO的一些活动。在10月25日,绿家园征集了62人的签名保护怒江。11月份,绿色流域在昆明举办了一个“怒江对话”的水之声论坛:“让我自由地奔腾”。彭微风女士在签字横幅上写的“爱她,就给她自由”,非常富有情感,你真的爱她的话就给她自由。11月18日绿色流域在泰国举行的东南亚水论坛上作了“保护怒江,协调国际河流”的讲演。在11月28日,在曼谷,联合国发展署和瑞典国际发展署专门为怒江问题联合举办了讲坛,绿色流域就怒江水电开发作了演讲。这次在曼谷的所有比较大的国际发展机构都参与了。12月,绿色流域、绿家园和自然之友共同在泰国世界河流与人民大会上呼吁保护怒江,有很多国家民间环保机构响应。12月底,泰国、缅甸非政府组织也致函中国政府要审慎开发怒江,要顾及下游人民的利益。到了年底,中央CCTV新闻调查组到了云南,在当时舆论说水电开发是大势所趋,CCTV也说知道怒江水电是大势所趋,怒江是保不住了,但是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想做一个历史存档的片子。十年二十年后再看这个片子,告诉人们当时有些民间团体有不同的意见。我们还是大力协助,虽然他们很悲观,但是我们还是帮助他们把这个片子拍下来。1月5日,怒江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评审,但是没有向外界公布。1月8日-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绿色流域、四川地质学会、移民研究中心等联合在北京举行了“水电工程与社会、经济、生态影响”的研讨会,深入分析了水坝的影响,会议记录最后递交给国家最高决策者,其中怒江是会议的重要题目,而且是很热点的题目。1月16号,绿色流域参与了一个TOM 网站的访谈。当时自然之友和绿家园都非常积极地参与了这个论坛,我们形成了南北之间的一种呼吁。
我现在介绍一下我们是怎么通过政协作一些工作。在2月13日云南两会期间,我们协助云南政协委员正式提交了保护怒江以及开发怒江要审慎的提案。提案提交后大概有五百多人参加了会议,结果实际上是给云南政府尴尬,政协委员发言后全场鼓掌,但是云南政府在回答问题时就故意回避了问题。后来,云南政协报和全国政协报都刊载了这个题案。
紧接着,我们组织了全国的媒体,主要是驻北京的全国媒体到怒江采访考察9天。考察之后我们在云南大学举办了怒江一行的报告会。在两会期间我们非常惊讶地看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播放了“怒江的选择”。这个节目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我们在3月14-28日,与云大的唤青社、家乐福超市共同举办了“生命之河”图片展,以响应世界河流保护日和世界水日。期间有一万多人参观了展览。之后绿家园“情系怒江”网站开通,对发布怒江的消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3月18日绿家园等八家机构在京举办了“情系怒江”的图片展。最后在4月2日的明报正式披露温家宝总理认为怒江建坝应该慎重研究,科学决策。并且退回了国家发改委关于怒江13个水电站的开发建议。到此我们可以看到怒江建坝暂时搁置了。但是怒江水电究竟还会不会继续开发。我们认为开发水电,当地政府的意愿仍然非常强烈,怒江水电没有结束,而且将来的道路还很长。作为公众应该了解怒江什么,怒江水电应该怎样开发?
水电开发的可持续标准,我们提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体现经济的可持续性,也要体现开发过程中参与和善治。首先讲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怒江流域具有生态环境的原始性和丰富的多样性。是多种高山地貌类型及其演化过程的典型地区,有我国为数不多的天然原始林分布带,是生物多样性表现最突出的地区,是众多珍稀和濒危生物物种的存留地和基因库,是我国和下游东南亚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区,也是自然景观资源最为丰富和集中的地区。怒江有鱼类48种,其中有4种珍稀鱼类和一些特有鱼类,当地特有的“土著”鱼类高达70%。
江河不发电,不是白白地淌掉,其实它是满足着生态以及其他多方面的需求。
如果进行梯级开发,必将改变整个河流的水文、水流、水温、气候、地址、植被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状况,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已知和未知的特有珍稀和濒危物种、种群和群落等将出现退化和消亡。缩小和破坏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回游性鱼类由于梯级开发将受到毁灭性的灾难。
怒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它是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的河流,动植物人为干扰比较少。怒江地质非常复杂。三江并流也是世界遗产地,怒江在自然保护区内,如果开发将破坏当地的景观资源和人文文化。怒江的地质是非常脆弱和不稳定的。每年都有泥石流发生,有时是山崩。有老人告诉我们解放后基本每10年就有一次地震,而且是非常剧烈的地震。如果修坝在那里是非常冒险的举动。中国是有非常悠久历史的国家,如果不能保持一条生态河,其文化损失、生态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现在国外普遍有至少保留一条生态江河的愿望。怒江在下游还是一条原生态河。还有我们要考虑水电是不是一种绿色能源。有些人认为开发水电是开发绿色能源,云南要建设绿色大省,这是一项环保的举措,但是建设以水电为支柱的大省已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实水电造成了很多的生态破坏,大面积地淹没土地,破坏河流,水生生物,对沿河的生态影响非常大,而且水坝甚至是疾病源。目前,中国水电开发热,连世界遗产都不能保护下来,那这样的水电简直就是洪水猛兽。
第二我们要看到怒江开发的可持续性。怒江流域的水电开发主要是用于西电东送,但是距离远,沿途损耗高,经济上常常是得不偿失的,商业运作可行性不高。此外,目前云南的水电开发是一种超经济超常规的水电开发。它里面含有很多的赌博成分。广州在过去几年并不特别需要云南的电,因为广州周边的省份有一些供电。云南向中央政府请求,压广州政府购买云南的电,作为支持西部开发。云南政府在广州政府签订购电合同后告诉云南人民:我们要支持东部的发展,广州现在是缺电,我们应该加快水电建设。这里可以看出,广州人是为了支持西部开发才购电,云南人认为是为了支持东部开发才开发水电。这其实是没有市场,我们在创造市场,而这个市场其实并不存在。没有需求,在创造需求。经济也是不可持续的。刚刚提到怒江的地质是不应该修建大水电的。怒江更合理的是应该开发旅游,怒江中游位于三江并流内,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如果开发水电,大量的民众会被迁移到别的地方去。对当地文化会有较大的冲击。水电并不是非常可靠的能源,可能因为蓄水不足而不够发电。国内建水电站重建不重管,很容易造成电站的空置。政府没有从水电的内涵上考虑电的发展,怎么挖掘节电,提高电的效率。应该取消一些不合理的购电合同。譬如说云南给广州的电,其实就是计划经济的一种由上压下来的。有些人提出需求管理,这方面做得好的话可以减少8个三峡工程的建设。去年云南缺电的时候发现了数个偷电达亿度的企业大户,如果把这些偷电大户都挖出来,那可以节省不少的电。我们经历了电力危机,我们应该从这方面着手,但是我们只是片面地提出了要开发水电,没有从技术改进方面着眼。
修建水坝应该达到社会公平。目前,修建大坝并不能给当地老百姓致富。世界上有很多实例说明大坝并不能给当地居民带来福利,特别是移民。例如,漫湾电站,据了解当地的妇女老人很多都是靠拾垃圾维生,每天9点钟,水电站就有人开着垃圾车倾倒在村附近,便于拾荒者拾垃圾。如果已经确定了以开发水电来开发怒江,就应该事先做好完善的移民及扶贫计划。
现在温家宝总理提出慎重研究,科学决策,怒江修坝暂时搁置,但建坝的公司在做100%努力继续建坝。作为民间机构,环保组织不单要有热情,还需要了解一些知识,如果介入决策中,我们需要两方面的追踪,我们需要用新的发展观重新审视中国的能源政策,第二,水电开发的良治,用什么程序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反应更多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首先要进一步了解能源部门的一些改革。云南有四千三百多万人口,有一千万没有脱贫的人口,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云南占有全国水电潜能的24%。除了这些我们应该还更加需要了解当地老百姓的生计,河流是当地的资源,河流应带来福利。但是事实上开发水电更多的是带来贫困。丽江是世界遗产地。丽江现在也在开发水电,他们的遗产也遭到挑战。西电东送对生态环境和当地经济发展有很重大影响。水电热现在处于一种经济全球化,有些超出市场经济。还有,目前出现的变味的公-私伙伴关系,这些关系正在腐蚀着政府。国内现在有很大的能源需求,同时我们也在出口能源,出口煤炭。我们需要保证需求,但是有时候我们是在创造需求,这些是比较矛盾的。在西部地区,我们不仅需要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需求,还要作为能源的供应地。我们还需要了解能源部门所有制的改革。第一阶段,在1997年成立了国家的电力公司,能源部撤消改制,从政府的一个部门变成了一个大企业。第二阶段,把国家电力公司改组,形成了五大家,引起竞争。这五大家建立之后为了各自的发展瓜分资源,圈水圈地,商业竞争非常激烈,导致在西南地区无序地发展供电源。目前有六大家,除了从国家电力公司分出的五家还有三峡开发集团,把西南作为水电基地,从图上可以看到西南将有三百多个水电站,但是有些水电站的规划非常离奇,像雅礱江就规划了二十多个水电,这是非常超强度的规划。有些从工程上讲都是不可实现的。但有些公司在分配河流后就有很大的利润可赚。在澜沧江上准备建8到15个水电站。澜沧江水电由华能为首来开发,公司发言人说要把华能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公司。公司以企业的发展来圈水圈地。湄公河的下游有5个国家,上游的开发经常引起其他国家对我们国家的不满。特别是在越南对我们的意见比较大,还有就是泰国。澜沧江水电的建设一个接着一个。金沙江也规划了12个水电站,其中有4个在金沙江的下游由三峡开发集团公司开发,有8个在中游,其中有3个跟三江并流有关。金安桥电站是金沙江中游的水电站,是完全私人建设的,这个水电站在没有获得可行性研究和环评的情况下已经开工有半年时间了。当地政府为了这个电站能够顺利开工,甚至拿出钱来为当地的老百姓买了低保。当地老百姓并没有得到这个公司的任何承诺,也没有得到这个公司的任何详细的移民规划,但已经被强行迁移到库区之外。当地政府部门讲,连包括共青团,妇联都“努力为当地农民义务搬家” 实际上,他们是把老百姓强行搬走。
作为民间机构,我们应该分析一些问题,现在政府-企业的伙伴关系,很多决策都是政府在帮商家,来决定老百姓的命运。我们也应该了解政治经济的一些变化,现在有比较危险的一些组合,决策没有明确的国家监管机制,很容易地获得投资和河流资源,如果你说要投资,那很容易获得政府的批准,而且目前关于移民的补偿是很低的。根据中社科院的研究如果一个移民将来要达到小康,给他的后续支持不应该少于20万,他才能跟大家一样最终达到小康。但现在云南的最高补偿才达到三万,还有很多的非大型水库的移民,这些移民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我们要进一步阐述一些问题,我们应该走哪条发展道路,是应该走科学的发展道路,还是继续走以前的老路,以GDP为评价标准。目标怎么达到,有垄断的,有强权的,用政治手段来达到目的。还有发展目标怎么设计,是自上而下,由政府决定,还是自下而上,谈判的、政治和商业文明的、民间可以参与的。我建议:应该深入去了解一些能源机制,应该用科学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来看待我们的能源政策。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现在的能源治理过程,我们现在的治理过程是非常的单一,依然具有计划经济时代的味道,我们不允许有任何备选方案,我们不作任何评估,我们不允许谈判,这样一种水电开发思维应该摈弃,应该改善。我们应该还要对云南的水电水利开发治理过程进行评价和监督,对经济作出合理评价,对文化生态和自然遗产等的影响作出合理的评价,特别是云南的四条河流都是跨境的河流,我们应该对它跨境的和重叠的种种社会影响作出评价。只有深入到水电的内部分析水电开发,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审察水电,我们才能够产生一个比较好的水电发展方案。我们把怒江的水电搁置下来,是为了指出一条发展水电的路应该怎么走。我们的民间机构应该把水电的良治进行到底。
李育成(国际河网东亚项目顾问):
我的观点跟刚刚于晓刚的观点基本上一样,我在这里作一个补充吧。这个讨论主要从去年7月份开始,主要针对怒江的生态,对于一个国际性的发展机构,我们关注得更多的是人的生命和权利的问题,我们可能从比较广阔的角度来介入。我要补充的是三点:一,是怎样从NGO机构的角度来介入。整个问题的本身不单单是一个水坝的问题,还涉及到一个发展模式的问题,这个不单发生在中国,还有很多的发展中国家,他们讨论的不仅是水坝的问题,还有很多在社区层面应该怎么发展。很多国家都没有去考虑他们需要怎么样的发展,所以在怒江的问题应该更多地去谈谈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另外,从云南专家与北京专家辩论,是想去发展的群体和想去保护的群体的语言上的冲突。第二,因为我们主要住在比较发达的地区,象广州和香港,我们常常过着一种比较富裕的生活,我们没有想到用电的来源,可能比较忽视针对贫穷地区的发展问题,怎样去用自己的身份和怒江居民身份去看待这些事情呢,这是我们自己需要去反省的一个议题。第二,是有关能源的政策。可能怒江的人民觉得水电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在整个国家来看,水电不是唯一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大型的水电也不是可再生能源。其实我们还有很多选择,例如风能和太阳能。所以要解决能源问题,我们不需要云南的电力,这是可以选择的另一个模式。第三,就是关于国际河流的问题,我补充一下关于下游团体的一些声音,在下游国家他们很关心不单单是云南省他们怎么去发展河流,国际媒体都会去关注,例如美国和法国,他们以前的殖民地的生活有没有改善。
【培训与开发概念的案例】推荐阅读:
hr培训与开发07-27
员工培训与开发试题10-23
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06-29
员工培训与开发论文11-12
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11-24
《培训与开发》课程小组作业总结10-19
大客户开发与维护培训心得05-21
大学生礼仪培训与开发05-22
经销商的开发培训感想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