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卫生院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精选7篇)
清城卫生院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 篇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工作(以下简称“乡村一体化管理”),进一步筑牢基层网底,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依据市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市推进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践行新时期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聚焦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和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运行机制,逐步构建职责清晰、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运转高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工作目标
在认真总结我市20xx年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基础上,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解决突出问题,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在20xx年全面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通过乡村一体化管理,实现村卫生室的人员、财务、药械、业务、准入退出、绩效考核等统一由乡镇卫生院管理,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逐步落实基层首诊制度。有效解决好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主要任务和分工
乡村一体化管理要在市政府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实施,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人员、财务、药械、业务、准入退出、绩效考核等予以规范管理。
(一)科学规划设置
1.合理设置村卫生室。原则上每个行政村(常住人口在500人以上)设置1所村卫生室,常住人口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乡镇卫生院所在地可不再设立村卫生室,人口500人以下且步行不超过15分钟的相邻行政村,原则上可联合设置1所村卫生室。对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要规范名称、统一标识标牌。村卫生室的命名原则是:乡镇名+行政村名+卫生室。如一个行政村设立多个村卫生室,可在村卫生室名称前增加识别名。村卫生室由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
2.合理设置乡村医生岗位。综合考虑服务人口数量、服务现状和预期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制定乡村医生岗位设置方案,原则上每千服务人口设置1个乡村医生岗位,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
(二)实行统一管理
1.统一人员管理。乡村医生按照公开竞聘、择优录取的原则,由本人申请或村委会推荐,镇政府同意,乡镇卫生院考核,报市卫生健康局批准,由乡镇卫生院统一招用,签订劳动合同,聘用协议(合同)由市卫生健康局统一制定。
聘用的乡村医生,自行缴纳社会保险,按照《市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实施方案(试行)》给予补助。建立乡村医生执业风险化解机制,采取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等方式,提高乡村医生防御医疗风险的能力,改善乡村医生执业环境。
乡镇卫生院出现岗位空缺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在岗乡村医生。根据实际情况,乡镇卫生院可对本乡镇范围内乡村医生进行调配。乡村医生原则上在所在行政村的村卫生室执业,对没有乡村医生的行政村,由乡镇卫生院采取调配辖区内乡村医生代管或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到村卫生室坐诊等方式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确保各行政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全覆盖。对拒不履行合同内容的,乡镇卫生院可以依据合同辞退乡村医生。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称评定政策,制定基层高级职称评价标准,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职称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评定对论文、科研、学历不作要求。
2.统一财务管理。村卫生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一般诊疗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基本药物专项补助等补助资金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做到单独设账、单独核算。乡镇卫生院要严格村卫生室财务管理,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不得截留挪用;要加强村卫生室国有资产管理,核清政府投资建设的房屋、购买的设备、办公用品等,乡镇卫生院要为每个村卫生室建立固定资产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村卫生室的账目及收费情况。卫生健康局要制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长效运行保障政策,加强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财务管理培训和业务监管。
乡村医生收入由基本医疗收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一般诊疗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基本药物专项补助以及承担的其他医疗卫生服务相关补助组成。
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一般诊疗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基本药物专项补助等经费,要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落实乡村医生相关政策的通知》(冀卫办基层〔20xx〕6号)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等补助资金使用要与县域医联体政策相衔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按规定调整乡村医生各渠道补助标准,逐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水平;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拓展农村居民健康服务项目,增加乡村医生收入。
3.统一药械管理。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中药饮片除外)“零差率”销售。根据临床需要,村卫生室的药品及医疗器械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采购、配送和管理,严禁从非法渠道购进。完善村卫生室药品的出入库管理,做到账物相符。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定期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4.统一业务管理。乡镇卫生院明确村卫生室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合理安排村卫生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工作,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严格落实村卫生室各项技术规范。乡村医生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医疗安全制度,按要求完善各种医疗登记。
5.统一准入退出管理。对现任乡村医生统一进行考核聘任,聘用的乡村医生须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等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注册,在规定的范围内执业。新申请注册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人员原则上应具备中等及以上医学专业学历并考试合格。对未纳入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鼓励其开办个体卫生室或诊所。
结合乡村医生队伍现状,在保证服务需要和队伍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大学生村医项目、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高职(专科)院校培养等途径,不断优化乡村医生学历和年龄结构,逐步将乡村医生数量调整到合理结构和规模。
建立乡村医生到龄退出和考核不合格退出机制,原则上乡村医生年满60周岁不再注册和签订劳动合同。对达到退出年龄,身体健康、群众信赖的乡村医生,经村委会、镇政府同意,可根据工作需要予以返聘,对于到龄退出的乡村医生允许开办个体卫生室。乡村医生在聘用期内,发生重大医疗卫生事故且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因违纪违法等原因不能继续胜任工作,或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不合格的,解除劳动合同。考核结果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及时反馈给村委会和镇政府。
6.统一绩效考核。市卫生健康局要制定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办法。乡镇卫生院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为重点,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对乡村医生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签约续聘、待遇发放的重要依据,合理拉开乡村医生收入差距,使其绩效收入部分占总收入部分比例不低于60%,切实调动乡村医生做好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促进乡村医生全面履行职责。
(三)实施标准化建设
1.开展标准化建设活动。全面推进全市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双提升工程”、“优质服务基层行”等活动,按照《关于做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冀卫办基层〔20xx〕3号)《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国医堂)建设基本标准》《省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标准(试行)》,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活动,利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同时,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确保符合设置条件的行政村原则上都有1所公有产权村卫生室。
2.强化医疗设备配置。参照《关于印发省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主要设备基本设备标准的通知》(冀卫规财〔〕135号)和《省“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实施方案》(冀卫基层函〔〕12号)中设备配置B档要求,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强试点单位的基本设备配置。
3.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加大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基层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快电子健康档案普及应用。大力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数字化医疗装备投入,通过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HIS系统、药品进销存信息化、线上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管理等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乡镇、村延伸,实现住院、门诊与医保联网结算,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数据互通共享、家庭医生签约信息化管理。
(四)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1.开展基层卫生人员培训。依托国家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糖尿病和高血压培训等项目,采取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做好组织实施工作,遴选培训学员,加强基地建设,强化绩效管理,确保通过项目的实施,建设一批培训基地,打造一支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基层卫生人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能力。
乡镇卫生院定期选派乡村医生到县级医疗机构和有条件的.中心卫生院免费脱产进修,进修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个月,每3―5年进修一次。乡镇卫生院通过业务讲座、临床带教和定期例会等形式,开展乡村医生业务培训,乡村医生每年至少接受不少于2次免费业务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鼓励村医到乡镇卫生院跟班进修,每年不少于20天;对医学理论与实践基础较好的,经乡镇卫生院推荐可以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跟班进修不少于15天,时间可累计计算。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有中央资金支持或市县自行组织的全科医生培训。
2.落实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以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为依托,推动建立医师定期服务基层工作机制,提高乡镇卫生院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为农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3.推动医联体建设。依据《市基层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双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建立完善县乡医师“一对一”精准帮扶制度;建立完善县乡医师挂职制度;牵头县级医院要结合医联体乡镇卫生院的实际情况确定重点扶持建设特色科室,要给予人才、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建立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适应农村居民就近就医需求。
4.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争取中央财政投入,予以资金支持基层中医药发展。以项目督导为抓手,进一步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力度,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中医药服务。
5.加强镇村医师调配使用。全市范围内要合理使用大学生村医。因村医到龄、考核不合格或主动退出等因素致使村卫生室出现“岗位”空缺,优先调剂大学生村医到“村医空白点”村卫生室执业;仍不能够满足需求,实施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到村卫生室进行巡诊,彻底解决“看病难”问题,实现“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村卫生室运行保障机制。由市卫生健康局、市财政局共同制定村卫生室长效运行保障政策,乡镇卫生院负责村卫生室运行维护,保证村卫生室正常运转。要将村卫生室运行维护所需经费纳入乡镇卫生院日常经费予以保障。要将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等方面所需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二)强化医保政策。市医疗保障局要会同卫市生健康局加强乡镇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和乡村医生的健康管理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拨付一般诊疗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对达到社区医院标准或“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的乡镇卫生院要在医保总额、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镇村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副市长同志任组长,成员由卫健、人社、医保、财政局长和各镇镇长组成,办公室设置在市卫健局,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相关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目标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确保9月底圆满完成任务目标。
(二)强化部门联动。相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在政策衔接、工作导向上保持协调一致。要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协商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三)加强督导评价。今年省市医改办继续将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纳入医改年度考核;市级多部门将联合开展专项督导,进行全市排名通报。市卫生健康局要建立督导、通报、评价和考核机制,加强日常工作督导,发现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点对点提出整改和推进措施,确保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各种途径,做好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展现改革的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让广大乡村医生增强信心,凝聚共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全面营造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清城卫生院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 篇2
1 农村药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 农村地区药事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药物采购管理、 药品储备管理、 药品使用管理和药品价格管理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1], 药品监督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1.1 药物采购不规范
乡镇卫生院一般都能从合法渠道购进药品, 但部分村卫生室药品采购仍不规范, 有些地处偏远山区的村卫生室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 在药品无法满足正常使用时, 一般会就近到零售药店购买药品; 还有许多村卫生室受经济利益驱使, 选择购药渠道时以价格高低为取向, 因此, 从非法药品集贸市场购药的情况也屡禁不止[2], 这会造成药物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1.2 药品储存条件差
很多地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 造成村卫生室基础设施落后, 村卫生室药房的卫生、 场地和设施等条件相对较差, 缺乏必要的接诊室、 注射室和药品贮藏室, 更无恒温设备, 药品堆放杂乱无章, 基本上无防尘、 防潮、 隔热和防鼠等设施。 甚至有的药房与生活区域混在一起, 室、 家一体, 既是卫生室又是家[3]。 药品的储存条件差, 极易引起药品保管不善, 影响药品的质量, 从而危及到用药安全。
1.3 药品价格偏高
在农村, 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端更突出, 危害也更大, 由于投入不足, 农村缺少合格医生, 也缺少先进的医疗设备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多依靠药物治疗, 长此以往, 形成一种看病就是卖药的诊疗格局[4]。 因此, 也造成了农村地区疾病诊疗价格偏高。 据了解, 部分村卫生室不管病人是感冒、 咳嗽还是拉肚子, 一律用抗生素、 激素和葡萄糖注射液等, 使得农民看一些普通疾病的费用都较高, 并且几乎全部是药费, 不但导致医药资源的浪费, 还增加了农民就诊的经济负担。
1.4 药物滥用较普遍
由于农村地区医疗资源欠缺, 乡村医生素质良莠不齐, 很多村卫生室负责人对药事管理工作不够重视[2], 部分乡村医生为了维持经营和生计, 联合用药、 滥用激素和抗生素, 普遍使用静脉注射等乱用药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这不但极易引发副反应, 损害患者健康, 而且浪费卫生资源。 同时, 农民健康知识匮乏, 越是看不起病, 越希望药到病除, 对用药效果期待很高, 形成了农村地区根深蒂固的用药认识误区[4]。
2 某地区实施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概况
在卫生改革的背景下, 2009 年某中心卫生院决定指导、帮扶各村卫生室, 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进一步理顺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的关系。
中心卫生院按照每个行政村设立1 个村卫生室的标准, 人口少的邻近行政村也可以联合设置卫生室; 人口较多的行政村可酌情在较大的偏远自然村设置卫生室, 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按所辖常住人口的1‰~1.5‰配备。 通过整合资源, 全镇共设立31 个村卫生室, 中心卫生院根据《乡村医生考核办法》, 对各村卫生室实施统一管理。 加强硬件建设, 给予物质上支持, 规范村卫生室的环境设施建设; 统一行政管理, 对村卫生室实行统一规划布局、 统一标准建设、 统一管理和统一考核; 统一业务管理, 村卫生室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由卫生院统一安排; 统一药品管理, 中心卫生院、 村卫生室的药品, 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药品及材料集中采购供应, 由中心卫生院配送到各村卫生室, 按统一价格销售。
3 村卫生室药事管理具体措施
中心卫生院帮扶各村卫生室的过程中, 对各卫生室进行统一的药事管理, 对卫生室的储药设施进行统一建设, 对乡村医生统一进行用药的培训, 并将农村地区的用药纳入乡村医生的考核, 从多方面规范村卫生室的药事管理。
3.1 统一药物管理
3.1.1 统一采购。 乡村医生不得私自进购药品, 村卫生室的药品, 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由村卫生室将药品需求上报中心卫生院, 中心卫生院审核之后, 汇总各村卫生室的药品总体需求, 选择3 家以上正规的药品销售厂商, 统一招标, 从中标单位集中采购需要的药品。 通过药品统一采购, 规范了进药渠道, 多头购药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3.1.2 统一配药。 中心卫生院根据各村卫生室上报的用药计划, 负责药品的调拨, 统一将药品配送到各村卫生室, 同时做好药品的进出库管理, 保证村卫生室医疗用药需要。
3.1.3 统一药价。 按照国家规定,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 严格零加成标准, 实行村级医疗机构药品按统一价格销售, 对于不认真执行规定药品销售私自加价的, 一经发现, 进行处罚[5]。
3.2 改善村卫生室条件, 规范储药设施建设
中心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建设和布局进行指导, 帮助其改善设施和环境, 确保室内药品、 医疗器械统一摆放, 按标准化村卫生室设置标准完成药品、 医疗器械配置。 中心卫生院院长经常带领医院药剂科人员走村串户了解乡村医生的购药、 贮存和用药等情况, 发现问题当场帮助解决, 药品储存设施完善, 管理更加科学[5]。
3.3 加强乡村医生用药培训
为了加强农村用药安全, 以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 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中心卫生院经常组织村卫生员到院集中培训学习; 中心卫生院派临床业务骨干轮流到各个村卫生室进行直接指导, 并积极加强全科医生的培训工作[5]。 通过多种途径, 有计划地安排乡村医生参加临床用药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能力, 规范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行为, 维护农村医药市场秩序, 保证农民看病和用药安全。
3.4 将规范用药纳入乡村医生绩效考核
中心卫生院建立乡村医生考核领导小组, 对乡村医生的基本医疗服务、 药事管理、 疾病控制、 妇幼卫生和健康教育等工作进行考核, 其中药事管理考核是考核工作的重点, 主要内容包括: 药物储存检查、 处方抽查、 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和药价的控制情况等。 乡村医生不得私自购进药品, 违者将给予严肃处理; 药物储存不符合规范的, 给予批评, 并限期整改; 对于不认真执行规定药品销售私自加价的, 一经发现, 按规定处罚; 对于不合理用药、 开大处方、 滥用抗生素的给予严重警告等处罚。 乡镇卫生院通过制定标准治疗指南和处方限制来规范村卫生员的用药行为, 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4]。
4 加强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意义
农村医疗机构是农民看病用药的主渠道, 其药品管理水平的高低, 药品使用质量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用药安全, 关系到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与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的民心工程[6]。
4.1 保障基本药物供给
中心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统一的药事管理, 依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为村卫生室提供了常用的药品。 建立了村卫生室药品供应体系, 使村卫生室能够及时、 方便地获得药品, 还能从一定程度上保障药品的质量。
4.2 药物价格控制
通过加大对村卫生室的补助力度, 对村卫生室药品统一定价, 严格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定, 实行药物零加成, 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控制农村地区药品的价格, 保证药品的经济性、 合理性, 能够有效地缓解农民看病贵的问题。
4.3 药品使用监管
中心卫生院加强对村卫生室药物的监管, 可以有效地减少药物滥用,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规范局部地区药物的合理使用, 过度用药的情况得到遏制, 保证农民看病和用药安全, 也使农村用药市场得到了净化, 医疗秩序也更加井然有序。
4.4 规范地区用药
中心卫生院通过对乡村医生的用药培训和日常指导检查, 有利于乡村医生业务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规范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行为。 抗生素的使用、 病历及处方的书写都得到规范, 联合用药也逐渐规范, 有效地维护了农村医药市场秩序, 促进地区卫生事业的良性发展[5]。
5 讨论
基层医疗机构在为农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 必须进一步对乡村医生实行准入制度, 加强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 特别是加强药学专业知识培训力度, 推行村卫生室药房质量管理规范。
加强以规范使用和有效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药事管理工作, 不断探索监管方式和创新监督机制, 建立县、 乡、村三级药品监管网络。 构建农村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管长效机制, 对于改变农村用药现状, 保障广大农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应不断加大国家公共财政对农村医疗服务的投入力度, 从制度上改变农村卫生机构以药养医的局面, 根除不合理用药的体制原因。 将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重点向农村倾斜, 缩小城乡差距。 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 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服务农村, 城市大医院可开展远程医疗诊断服务, 帮助乡村医生提高诊断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志鹏, 邢花, 李琴, 等.重庆地区农村就医用药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业, 2009, 18 (20) :3-4.
[2]彭凯.农村用药隐患亟待排解[N].医药经济报, 2011-6-17 (3) .
[3]殷美兰, 黄泽兰.以乡镇医院为龙头加强农村用药市场监管的探讨[J].安徽医药, 2003, 7 (6) :489.
[4]富子梅.农村用药状况堪忧[N].人民日报, 2010-6-24 (17) .
[5]白光文, 陈蓉, 黄圣洁, 等.医院“造血式”托管背景下高镇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 2011, 12 (06) :19-20.
清城卫生院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 篇3
一、城乡一体化有效促使乡镇财政职能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近4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已达4000美元,进一步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因此,很多城市都大胆提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纲要,明确了涵盖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城乡一体化,大力开展土地、户籍、社保及农村金融等方面的创新工作。以此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为我国财政体系中是最基层一级财政,乡镇财政具有与农村最近、与农业联系最紧密和与农民关系最直接的特点。因而,在落实城乡一体化各项方针政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别等方面,它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乡镇财政自1983年开始建立以来,在管理基层财政、组织地方财政收入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职能发生了弱化,直接影响着乡镇政府履行各项政治经济社会职能的财力基础和上级财政政策的落实。为此,一是要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匹配与事权一致的财权;二是要改革乡村财政财务管理方式,实施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账乡代理改革。面对日渐形成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的新形势,乡镇财政角色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逐步调整、完善和清晰,职能由收入征管为主转变为管理服务为主,具体定位在:提供基本財力,保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管理财政支农资金,保证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国家惠农政策,保证补贴资金发放;强化财政支出引导功能,助推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扩大服务“三农”的其他职能。
二、乡镇财政管理现状迫切要求其管理精细化
目前乡村财政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呈粗放式管理特征,普遍存在重收入、轻管理及疏于管理、善于变通、淡化责任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一是乡财县管改革后,预算编制管理有所加强,但预算执行和监督管理不到位;二是乡村财政性资金监管上,存在职责不明、合作不够、措施不力、监管不严等问题;三是乡镇机关财务管理分散,制度不健全;四是村账乡代管后,村级账务管理有所规范,但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还很落后;五是乡村债务的控制和化解上,缺乏可操作性的手段和兼顾制约、有激励效应的配套措施;六是财政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与现代管理要求还有差距。
这为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乡村财政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了必要性。在全面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力推行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财政财务管理体系既是应有之义,又切实可行。通过依托于制度建设、程序规范、全程跟踪、效绩考核等手段,乡村财政财务可以达到全面、精准、细致、规范、高效管理的目标。
三、坚持“六化”推动乡镇财政管理精细化
我国各级乡镇财政管理部门,要以乡村两级涉及的所有财政性资金为主要管理内容,以其信息流、资金流为管理主线,以乡镇财税信息网络和相关软件平台为基础,大力探索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切实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方式方法,着力提升乡村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一)精心发动组织,营造立体化的实施氛围
首先,坚持规划先动。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制定实施意见、方案,做好前瞻规划。其次,坚持宣传发动。将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作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加以宣传,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再次,坚持高位推动。各级政府要成立跨部门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最后,坚持部门联动。财政、农办、审计、纪委等部门要将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纳入自身工作的要点,做到联合推动、常态推进。
(二)明确职责分工,建立规范化的业务流程
在管理体系上,从宏观着眼,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建立与现代财政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相适应的工作流程,确保每一个岗位作为财政管理流水线上的作业环节,环环相扣。首先,在预算管理上,县乡共编预算并经乡镇人大批后,录入电脑审核拨款,确保预算方案的较好执行。同时要对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进行职责分工和完善。其次,在日常收支管理上,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整合资源,健全岗位体系。对一些涉及审核、审批及法定管理程序的业务制定具体的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和岗位职责,构建管理环节职责清晰、范围明确、工作具体的岗位体系。在专项资金管理上,建立“结算专户”核算-网络审核-备案-问效的工作流程。
(三)完善体制机制,夯实科学化的管理基础
1、要进一步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要逐步完善“划分收入范围,核定收支基数,收入全额上解,统筹考虑支出,分类引导发展”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此外,还需从有利于乡镇政权建设、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出发,按照增加财权减少事权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县乡财政关系,做到乡镇财权与事权的统一。
2、要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全面推行乡财县管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要进一步围绕县乡“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的总体要求,完善工作机制。
3、要进一步规范村账乡代管制度。通过实行村账乡代管,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但从目前各级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反映,各种违规违纪支出依然存在。因此首先,要建立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不规范的票据坚决不予入账,否则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其次,可延伸代管制度。将村账乡代管体制向村民小组延伸,在资金流大的组实行组账村代管制度。再次,应立足财政、农办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完善运行体制机制。
4、要进一步强化乡村债务监管。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乡村债务潜在风险也在进一步加大。因此必须建立乡村债务的有力约束机制,完善乡镇领导干部离任债务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及实时信息化监控体系,严控新债的发生。
5、要进一步加强涉农补贴发放管理。建立一卡通发放项目的稳步增长机制,确保发放项目、范围与社会发展、农民期盼的同步。
(四)加强考核检查,确保精细化的管理效果
为全面推行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制度。一要细化考核办法;二要将其纳入乡镇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三要实行乡财干部的岗位目标管理。此外,应加强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乡镇预算、日常收支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四费”开支、涉农补贴发放、村账乡代理等,做到每年不少于一次。在检查方式上,采取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联合检查。
(五)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现代化的管理水平
首先,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逐步解决困难财政所的办公用房问题。一要制定困难财政所办公用房改造和重建计划,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应逐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解决;二要建立困难财政所办公用房建设情况的专门档案。根据档案并按照困难程度确定实施顺序。其次,在信息化建设上加大投入,为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各级财政部门要在乡财信息化建设上统一规划,并应安排信息化专项经费予以支持。
(六)着力提升素质,打造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职业化要求。因此,要真正实现乡村财政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必须打造一直专业化的乡财管理队伍。一要经常开展培训活动。重点为基层财政干部举办总会计、单位会计、信息员、村账乡代管会计等专题培训;二要开展乡财业务的“比武”竞赛。通过知识竞赛、业务考试、“晒账”等形式的“比武”,既可提高基层财政干部“赶、学、比、超”的热情,又可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
清城卫生院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 篇4
创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示范县实施方案
各乡镇卫生院、管区医院: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我县决定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示范县创建活动。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为载体,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强化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功能,促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任务,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创建目标
落实各项创建内容,加快工作实施进度,到2012年9月底前完成全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三、组织管理
1、县卫生局成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一体化管理工作。制定本县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文件。
2、做好组织管理和落实工作,全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全部实行一体化管理。
四、创建内容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指在卫生局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下,以乡镇为单位,对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行政、人员、业务、器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规范的管理体制。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乡镇卫生院受卫生局的委托,负责履行本辖区内卫生管理职责,在向农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的同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综合管理和指导,对村卫生室实行行政事务、人员聘用、业务技术、药品器械、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等“六统一”管理,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等工作。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统一行政管理
1、合理设置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村卫生室,人口较少的行政村可合并设立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命名规范,统一标牌。
2、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设备配置符合《国债项 目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要求。80%以上的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要求,建筑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上,诊断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开,配备35件基本设备。
3、乡(镇)卫生院对所属行政村卫生室实行统一管理,承担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
(二)统一人员管理
1、乡(镇)卫生院从事医疗、护理、公共卫生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具备法定的执业资格,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在规定的范围内执业,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工作。卫生技术人员原则上应占人员总数的90%以上。
2、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选聘,人员实行全员聘用。
3、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必须具备法定执业资格,《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颁布后,新进入村卫生室的人员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4、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由村民委员会推荐,乡(镇)卫生院考核,县卫生局批准,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聘用,签订聘用合同。乡(镇)卫生院可在本乡范围内对乡村医生进行调配。
5、县卫生局定期组织对乡、村卫生人员的业务技术和医德医风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
(三)统一业务管理
1、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和诊疗规范。
2、门诊登记、病历、处方等各种医疗文书按规定全县统一。
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做到门诊有登记、住院有病历,用药有处方,转诊有记录,疫情有报告,并书写规范。
4、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要按照省卫生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要求,做好各自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5、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基本公共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培训等工作,统一安排、统一管理、统一考核。
6、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要加强服务质量管理,严格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无医疗事故发生。
(四)统一药械管理
1、乡(镇)卫生院应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和《河北省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
2、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配备使用药品,严格按照《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药物目录》规定的乡村医生用药范围执行。
3、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 目录(基层部分)》和《河北省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
4、县卫生局将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卫生人员合理用药的教育、培训和日常监督管理。
5、县卫生局将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的购置、使用和管理。政府配备给村卫生室的医疗器械,由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统一验收,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并及时分发到村卫生室投入使用。
(五)统一财务管理
1、乡(镇)卫生院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村卫生室要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
2、要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
3、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财务实行专账管理,建立村卫生室固定资产、药品购销等账目。
4、村卫生室建立财务账目,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六)统一绩效考核
1、县卫生局依据《河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制定考核实施细则,成立考核组织,负责考核工作。
2、县卫生局负责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绩效考核,乡镇卫 生院在县卫生局的统一组织下,做好对村卫生室的考核工作。
3、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考核结果作为政府补助经费的发放依据。
五、实施办法与步骤
(一)安排部署
2012年3月底以前,县卫生局制定下发《文安县创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示范县实施方案》。召开全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启动会。确定文安镇、孙氏镇为首批创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示范乡镇,2012年7月底前完成创建示范任务。
(二)组织实施
2012年4月1日—8月31日,各乡镇要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及《文安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考核评估标准》,组织实施本辖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三)考核验收
2012年9月1日--9月30日,按照《文安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考核评估标准》对各乡镇逐一进行自查考核评估,对标查缺,保证创建质量,迎接省级考核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要充分 认识开展创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示范县活动对于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管理,强化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功能,促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做到领导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狠抓落实。
(二)制定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各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创建实施计划、保障措施和检查考核制度,创建实施计划要报县卫生局备案。各单位在开展创建活动中,要扎实工作,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加强督导,严格考核评估。县卫生局将对创建活动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督导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创建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严格按照《文安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考核评估标准》进行考核评估,确保创建质量。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把我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及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附件:
1、文安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
2、文安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考核评估标准
清城卫生院三好一满意方案 篇5
“三好一满意”活动实施方案
为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进服务态度,弘扬高尚医德,根据县局安排部署,并结合深化医改和创先争优活动,我院决定从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全院深入开展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为认真贯彻执行此项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目标,以科室人员素质高、服务质量高、管理效率高为主线,强化教育培训,实施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全院的文明素质、服务能力和作风建设水平再提高、再跨越,为实现我院全年工作任务与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三好一满意”既是对卫生行业自身的工作要求,也是对每一位员工的基本要求,又是本次活动开展需要达到的目标。
(一)服务好:改进服务态度,改善群众看病就医的感受,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实行公开透明服务,保障群众看病就医的知情权;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质量好:认真抓好医疗质量安全及各项制度的落实,增强医疗质量安全责任意识;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进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加强医疗技术和设备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权益。
(三)医德好: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医德制度规范;坚决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肃行业纪律。改进作风,依法行医,真情服务,廉洁自律,务实高效,认真兑现社会服务承诺,为社会、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四)群众满意。落实便民利民措施;认真做好患者满意度调查;全面开展民主评议医德医风让社会满意。努力实现各科室形象有新改善,患者感受有新变化,社会、患者满意度有较大幅度提高。
三、活动内容:
(一)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
“服务好”是医疗卫生工作宗旨和作风的体现。医疗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温馨服务。
1、改进服务态度,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要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用心温馨优质服务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要创建“人民满意窗口”,改善窗口服务,努力做到服务态度良好,积极倡导服务文明用语,坚决杜绝服务禁语,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医护人员要切实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大力倡导人性化服务,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努力提供温情的服务,提高服务技巧和效用。
2、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群众看病就医。要重点抓好挂号、收费、药房、门诊等窗口,从制订方便群众就医的业务流程、符合病人需求的工作制度入手,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设施,美化服务环境,方便病人就医,缩短病人等候时间。
3、实行公开透明服务,保障群众看病就医知情权。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为群众提供科室布局、科室特色、医生信息和出诊时间、诊疗流程等医疗服务信息,方便群众就医选择。定期向社会公开医药费用信息,努力提高收费公开透明度,使群众看病就医明白消费。
4、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对患者和家属关心的诊断、治疗、手术、用药等问题要耐心地解释说明,多与病人进行一些感情沟通,多给病人一些人文关爱,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顾虑,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的健康,真正做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加强患者回访工作,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及时改进。
(二)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
1、认真抓好医疗质量安全及各项制度落实,增强医疗质量安全责任意识。继续强化临床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注重质量检查和考核,要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和常规,切实在实际的诊疗和护理行为中加以落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进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按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严格规范医生处方行为,促进合理治疗、合理用药。
3、加强医疗技术和设备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权益。医护人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业务、钻研技术上,对技术精益求精,要“人人讲学习、个个比技术”,争当提高医疗技术的排头兵,争当精心治疗疾病、刻苦钻研医术、忠实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好医生。
(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
1、继续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继续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表彰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宗旨意识、职业道德和纪律法制教育,警示教育,利用身边事、身边人以案说法、以案说纪。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各类从业人员行为准则,明确医、药、护、技各类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要继续抓好医德考评制度的落实,促进医德考评标准更加科学、程序更加规范、方式更加有效、结果更加真实、运用更加广泛,真正建立起对医务人员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坚决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肃行业纪律。要进一步深化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继续开展宣传教育,制定切实管用的制度办法和监管措施。
(四)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群众满意”是医疗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衡量我院工作的最终标准,也是我们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初衷和目的。广大职工要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依靠群众深入推进行风建设。
1、落实便民利民惠民措施。针对群众在看病就医中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落实便民利民惠民措施,让群众能感受到医院发展带来的实效,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要充分利用院务公开的载体,公开医院改善服务、实施便民利民惠民的措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院改善服务的效果,赢得群众理解和信任。
2、认真做好患者满意度调查,赢得患者满意。在“三好一满意”活动中,要广泛组织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调查对象要全面,不仅要包括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而且还要包括出院患者;形式要多样化,通过对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对住院和门诊病人现场调查、定期召开病人及家属座谈会等形式,关注患者感受,听取患者意见;尽可能地使调查客观、真实;调查结果运用上,要注重患者意见,重视调查结果,积极落实整改,切实促进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赢得患者满意。
3、全面开展民主评议,让社会满意。民主评议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有序监督、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以实际成果取信于民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把行风评议的过程,变成查找问题、积极整改、不断提高的过程,变成加强与社会沟通、接受监督、展示医院形象的过程,通过扎实的工作,赢得群众的满意和认可,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要通过“三好一满意”活动,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进医德医风,促使各方面的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提高,把医院的各项工作推向新阶段。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5月30日前):宣传动员阶段。开展宣传启动工作,让全院广大职工了解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各级重视、全员参与的浓厚宣传氛围。
第二阶段(6月-11月):组织实施阶段。以实施教育为先导,以开展活动为载体,根据不同科室和专业特点,扎实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
第三阶段(12月):总结表彰阶段。总结全年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对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开展不力的科室予以通报批评。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三好一满意”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如下:
组 长:刘宝学
副组长:王润培
成 员:王桃花
赵瑞兰
赵卫民
郭爱涛
卫生 基层医改 乡村一体化管理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
早上好!
首先我代表***卫生院全体医务人员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院检查指导乡村一体化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镇中心卫生院的基本情况和我院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中,实施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个简要的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镇中心卫生院基本情况
***镇中心卫生院始建1965年,1994年搬迁至现居地,占地十一亩。是耿马三所中心卫生院之一。现有正式职工23人,其中医生 16人,护士5人,工勤人员2人。村医18人,男村医12人,女村医6人。拥有138万固定资产,开设病床32张。开展B超、临床检验、X光检查、开展常见的四肢创伤、简易骨折的切开固定、体表包快切除和下腹部手术,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及各种传染病的防治。
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实施的背景
随着国家对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民生问题的关注,逐年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特别是对县-乡-村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加大倾斜性的投资,一些惠民助民政策相继出台。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互助;免费基础免疫接种;降消项目减免政策;疟疾、传染性结核的免费服药;艾滋病的宣传、监控减免治疗等等,无不给老百姓带来了福音。然而如何能让我们的老百姓很好的享受到这些政策,或者说如何让这些好政策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这就需要一个好的实施办法和实施者。而一直以来,实施者就是在乡镇卫生院指导、监督、管理下的乡村医生。然而,由于乡村医生服务区域广、交通滞后、工作量繁重的现实和养老靠自己、收入无保障、待遇无提高的生活窘境,使得乡村医生在实施这些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力不从心、不划算投入、敷衍应付的种种表现,导致了这些政策没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最终还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而村医待遇得不到改善的真正原因是。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我们认为实施乡村卫生一体化的困难和症结主要是如何改善村医待遇的问题。为此,曾多次向上级领导汇报了相关情况和实施好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思路和办法,也曾在今年的市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改善村医待遇促履职责的建议》的提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全县2008年卫生工作总结会后,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边是国家很多合情合理的资金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使用,一边是村医的待遇得不到改善,一边是各级管理部门完不成或完成得不是很好的各项惠民助民政策指标,乡镇卫生院该如何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和载体来解决好这个问题呢?随着今年五月出台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实施意见》(政办发【2009】123号)和《***县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实施意见》文件。让我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对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远见、决心和成熟的思路。在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我院紧紧围绕实施意见的要求,在遵照实施“三制四有七统一”(即村医聘用制、工资结构制、村医养老保险制、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收据、公共卫生服务有台帐、统一机构建制、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械管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制度建设)前提下,结合***镇的实际情况,以着重解决提高村医的工资、养老待遇着手,以财务统一为实施其他统一的先决条件于今年的8月份起在***镇全面实施了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办法。
三、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1、一是以完善村医聘用制为载体,提高村医整体素质。在实施村医聘用过程中,对全体村医进行了重新清理,对没有取得资质的人员,坚决不予聘用。凡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乡村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证书》的村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考核后上报卫生局择优聘用,按照服务人口数、地理位臵等统一调配使用,把素质好、业务强、作风硬的村医充实到农村基层卫生队伍,使村医队伍素质得到了整体提高。通过聘用制的实施,也促进了村医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使村医在危机和压力中不断学习,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二是以实施结构工资制为平台,提高村医待遇,村医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村医结构工资制分为保底考核工资及绩效工资两部分,村医所有收入上交卫生院,由卫生院进行成本核算,纯收入部分纳入村医工资,每名村医保底工资520元(按考核办法百分制给予发放),按月发放,其它部分纳入绩效考核,按村卫生室纯收入的60%发放给村医个人,20%作年底考核合格后发放,20%作为村卫生室发展基金统筹安排。村卫生室设臵卫生技术人员岗位须报乡镇卫生院同意,人数原则上按服务人口的1-1.5%配臵。芒茂村村医赵家伟在采访时告诉记者:“改革之前需要自垫药款,现在不用承担风险了,收入原来的每月一千多元,九月份我领到了4900元,还不算年底返还的1400元。”村医待遇的提高,既稳定了村医队伍,又坚定了村医更好为当地群众服务的信心和决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结构工资制的真实适用的考核办法。
三是以养老保险为保障,解决村医后顾之忧。为了解决村医养老问题,***镇中心卫生院试行村医养老保险制,由卫生院统一为村医办理养老保险。养老保险金从村卫生室发展基金中提取,通过养老保险制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村医老有所养问题,使村医能够安心做好医疗服务和基本卫生工作,稳定了村医的心。
2、规范村医服务行为
为进一步规范村卫生室诊医疗行为,提供规范的医疗服务。要求村医对看病就医者认真填写疾病诊治情况、新农合医药费减免情况,尤其要认真填报传染性疾病情况,及时掌握疾病流行动态,规范了疫情上报制度。村医用药必须书写规范处方,并使用双处方,处方上必需标明每一种药品价格。建立健全了疾病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台帐,统一按要求填报,图表统一制作上墙,规范了村卫生室日常诊疗行为,提高了服务质量。“四有”还是施行财务统一的前提。
3、规范村卫生室管理
一是村卫生室按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图纸,建成砖混结构业务用房,设有“四室”,即:观察室、诊疗室、治疗室和药房。统一了村卫生室标牌,使村卫生室成为农村一道风景线。卫生室统一的印章、统一的工作服也体现了村医的自身价值和责任。
二是村卫生室的行政事务、人员聘用和调配、工作制度、考核奖惩等由卫生院进行统一管理。对村卫生室的收入、支出、资产等实行统一管理,使村卫生室业务有了统一标准,村医每天需要做什么,卫生院如何考核,村医都清清楚楚知道,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管理。
三是村卫生室药品、器械统一进购,统一价格,服务统一收费标准,要求村卫生室所用的药品、卫生材料必须由***卫生院统一进购、统一核价、统一配送,实行统一零售价。全镇实现乡村药品“同药、同质、同价”,群众在村卫生室买药和在卫生院买药都是一样的药品一样的质量一样的价格,有效保障了群众用药安全。特别要说明一点就是财务的统一管理,卫生院有专人对村医的业务收入进行单月核算,各卫生室及医疗服务点,每天要进行财务结算,做到日清月结。每位村医的业务收入都做到单独核算,台帐清楚。
(二)取得的成效
村医的待遇得到了改善,工作积极性很大程度得到提高。随着一体化的施行,着实解决了卫生室医疗条件简陋、养老靠自己、收入无保障、医术水平亟待提高的尴尬处境。国家对卫生室的规范建设,再加上卫生院通过一体化的合理规范的管理。使村医待遇得到了真正改善,安心了。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1、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现在的村卫生室就相当于***镇中心卫生院的一个业务点。通过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村级卫生组织得到了加强和发展,优势资源得到互补和利用,农村卫生管理得到规范。最为明显的是,由于待遇的改善,积极改进了村医为老百姓看病的积极性。使老百姓看病的可及性得到了改善。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理想局面。如果患者病情加重需要转院治疗,凡是经村医看过病的,只要直接转到镇卫生院就可以。到卫生院的病人如果病情卫生院无法解决的,我们再转到县级医疗机构。从而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的建立。同时即做到了三级体系运行中病源的合理分流,也解决了不同病情合理可及性诊疗的流程问题。方便了老百姓,真正一定意思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实际问题。
2、乡村卫生室的服务行为逐步规范。以往,由于缺乏监管,村卫生室乱行医、乱收费、乱进药现象普遍存在,医疗服务及药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医疗安全存在很大隐患。推行一体化管理后,随着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设臵、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等实行统一管理,村级卫生服务的规范性明显加强,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安全和用药安全有了基本保障。
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乡村组织一体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旨在改善农村卫生窘迫境况的两项重要工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为广大农民建立一种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减轻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农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率。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农村地区的医疗市场,健全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充分发挥好“枢纽”和“网底”功能,为构建一套适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基层卫生管理体制。这两者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最终目的都实行于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的服务行为规范了,服务能力增强了,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村卫生室有资格、有能力参与到新农合门诊统筹等项工作中去,使新农合制度的优越性得以进一步体现,也更加激发了农民的参合热情。实践证明,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顺利实施新农合门诊统筹工作的重要条件和基本载体。
3、乡村卫生机构工作职责得到全面落实。承担对村卫生室的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的培训,是卫生院的重要职责。通过推行一体化管理,卫生院的职责得到了切实履行;由于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加强了管理,对从业人员进行工作考核,使以往村卫生室重医轻防的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村卫生室在免疫规划、疫情报告、健康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公共卫生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近年来在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中,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为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最为凸显的是,随着村医工作积极性的增加和可行有效的考核办法。村医把更多的时间和热情都放到自己的工作上。在急危重症病例的转诊转院、婴幼儿疾病防治、基础免疫的计划实施、住院分娩率的提高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提高了卫生院的疾病住院率和住院分娩率。从而提高提高了卫生院的成本回流。以住院分娩为例。我们在实施一体化后前两个月,住院分娩率提高了8.2倍(去年同期是5人次,今年是42人次)。医院的业务收入(同比1—11月)也从去年的5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28万元,翻了2.6倍。
清城卫生院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 篇7
1相关背景
1.1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乡村一体化管理是指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下,以乡镇为范围,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行政、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规范的管理体制。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负责履行本辖区内卫生管理职责,在向农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的同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和指导职能;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等工作[1]。主要内容包括机构的规划设置与建设、人员的准入与执业、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六大项目的管理。
1.2创建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基础
容县地处广西东南部,辖15个乡镇、218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8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1万人。目前,全县共有国有医疗卫生机构23家,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7家,乡镇卫生院16家,共有卫技人员2 134人;有社会医疗机构668家,其中村卫生室218家,医疗点239家,个体诊所117家;取得乡村医师执业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师1 150人,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为699人。
2“三制、四有、五统一”管理模式
创新建立“三制、四有、五统一”管理模式,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1人力资源管理“三制”
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中,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制”原则,即实行乡村医生聘用制、绩效工资制和养老保险制,在为乡村医生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发挥业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储备一支稳定、积极和高素质的技术队伍。
2.1.1高标准配备村级卫生人员。通过优先聘用具有乡村医师执业资格和威望较高的村医、由乡镇卫生院派驻有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到点执业和向社会招聘有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执业等途径解决村医聘用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乡村医师从业管理条例》等制定全县统一的村卫生室人员管理办法,规范全县村卫生室人员的准入和管理。目前,全县218个行政村共核定和配备取得乡村医师和执业类医师资格的村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964人,确保了每村至少有1名有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达到了1.0‰的配备标准。2.1.2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制订考核方案,完善奖惩办法,对乡村医生进行绩效考核。通过四条途径解决乡村医生的劳动报酬:一是统一实行村级基本药物制度后政府补助经费;二是医疗服务收入;三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补助;四是其他服务收入。目前,容县各乡镇的乡村医生收入可维持在每月1 500元以上。
2.1.3实施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以自愿为原则,动员乡村医生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已经退休者一次性补缴15年的养老保险费,在聘部分乡村医生按照不同情况补交一定金额的养老保险资金,采取每月个人缴纳一部分,乡镇卫生院补助一部分的办法解决养老问题,目前全县共有633名乡村医生补交了养老保险费。
2.2业务及财务管理“四有”和“五统一”
通过完善和规范村卫生室的工作制度和业务技术操作规程,实现“四有”的要求,即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发票和转诊有记录。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村级药品零差率销售为契机,统一村卫生室管理制度、统一人员调配、统一药品器械管理、统一财务管理办法和统一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形成容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模式。
2.3落实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
村卫生室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三级网络的网底,是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国家医改政策实惠最直接的前沿。容县抓住国家医改再次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的有利时机,完成了218个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的任务。
2.3.1明晰产权,落实责任。制订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村卫生室建设的主体为乡镇卫生院,独立建设的村卫生室纳入乡镇卫生院国有资产管理,建设在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具有长期无偿使用权,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签订责任状,将村卫生室建设列入县政府工作报告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定期考核。
2.3.2合理规划,分类建设。研究制定“容县村卫生室建设规划”,明确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以中心村(3 000人以上)为主,普通村为辅,以公路沿线、人口聚居区中心点和边远山区的村卫生室建设为重点,实现服务人口的全覆盖。在有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的村,把村卫生室业务用房纳入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对落实土地独立新建的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按规范设计和建造,建成后土地和房屋产权纳入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对已列入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村卫生室改造和扩建,面积、功能和布局等均严格执行规范标准。同时,积极加强与村委会沟通协调,落实土地,利用旧村委会或旧学校先进行改造和扩建,使用权暂归乡镇卫生院,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产权划拨。
2.3.3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解决村卫生室用地、资金配套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按照中心村卫生室配套2万元,普通村卫生室配套1万元的额度,迅速配套到位218个村卫生室建设资金298万元。乡镇政府、住建、国土、财政、发改、审计和监察等多部门协调工作,保障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2.4完善卫生服务信息网络
通过重点完成四个方面的工作完善卫生服务信息网络:一是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为试点村卫生室配备电脑,开通宽带上网。二是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开发了容县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在村级可实现对居民健康档案等服务内容进行录入和更新管理。三是抓好村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统筹直报系统建设,开发应用了容县全科医生系统并与新农合系统对接,乡村医生可以直接应用系统开具电子处方,并实行新农合门诊实时报账。乡镇卫生院可以对村卫生室用药、报账、门诊登记和传染病报告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四是使用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乡村医生可通过直接登录系统掌握本村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并及时通知辖区内儿童进行疫苗接种。
3效果分析
3.1村卫生室服务模式实现转变,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得到落实
实现了村卫生室服务模式的转变。村卫生室归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改变了村卫生室的服务内容,调动了乡村医生的积极性,改变了庸、懒、散的面貌,使村卫生室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使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得到了落实。
3.2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巩固完善,推进了农村卫生改革的发展
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设施设备基本达到了“一无三配套”标准要求,全县218所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并纳入乡镇卫生院国有资产管理,卫技人员配置达到了国家卫生部甲级村卫生室建设标准,管理工作规范到位,乡、村两级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3.3村卫生室管理日益规范,按标准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关系理顺,村卫生室的职责任务得到明确。特别是村卫生室绩效考评管理的落实,增强了乡村医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促进了村卫生室工作任务的落实。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的绩效考评结果显示,容县218个行政村卫生室均按标准要求全面完成了职能目标任务。
3.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加快
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工作按照国家卫生部要求规范开展,截至2013年4月30日,全县共建立电子健康档案550 935份,按全县常住人口633 139人计算,建档率达到87.0%。村卫生室网底建设不断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重点人群(老年人、慢性病人、妇儿和儿童)的健康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目前,全县共管理高血压患者29 376人,糖尿病患者8 525人。
4展望
目前,容县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县15个乡镇、218个行政村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系,为农村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提供了基本的场地、设施、设备和技术等硬件保障。下一步,容县将从细化疾病分诊、强化卫生资源布局、美化医疗环境和优化村卫生室专业人员结构等方面,完善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软件,为推进医改在农村的实施提供更有利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清城卫生院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文安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09-27
马蹄藏族乡中心卫生院==2011年度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计划10-20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黑卫农发〔2011〕289号08-24
中共清远市清城区委06-07
南涧县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总结07-17
卫生院2011年乡村一体化工作总结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