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卫生一体化(共9篇)
乡村卫生一体化 篇1
摘要:目的:通过对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建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近年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乡村卫生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但服务效率需要提升;乡村卫生队伍得到巩固,但人员数量不足;乡村医生工资待遇有所改善,但与期望值有较大差距。结论: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体化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大力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继续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扶持力度。
关键词:卫生,服务,一体化,调查
为了解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现状,进一步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我们从乡村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乡村卫生队伍建设和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等3个方面对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某市A区、B区14个乡镇的906名乡村居民和130名乡村卫生服务人员,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三个变量进行了调查。在906名乡村居民中,男性484人,占53.42%,女性422人,占46.58%。在年龄层次上,18~35岁的有268人,占29.58%;36~45岁的有347 人,占38.3%;46~60 岁的有216 人,占23.84%;60岁以上的有75人,占8.28%。在文化程度上,小学150人,占16.56%;初中366人,占46.4%;高中221人,占24.39%;大学79人,占8.72%;其他90人,占9.93%。在130 名乡村医生中,男性55 人,占42.31%;女性75人,占57.69%。年龄层次上,18~35岁的有65人,占50%;36~45岁的有58人,占44.62%;46~60岁的有4人,占3.08%;60岁以上的有3人,占2.3%。在文化程度上,小学0人;初中4人,占3.08%;高中16人,占12.31%;大学98人,占75.38%;其他12人,占9.23%。
1.2 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以乡村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整群抽样法抽取了某市A区C镇的全部47个村庄,并根据各村庄的户籍人数,通过定额抽样法和偶遇抽样法以1∶30 的比例调查了1 000名居民。向其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6份。以乡村医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了某市A区、B区14 个乡镇的150名乡村卫生服务人员。向其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本次调查两类问卷共发出1 150份,回收1 150份,有效问卷1 036份,有效回收率为90.01%。
2 结论
2.1 乡村卫生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但服务效率需要提升
某市A区、B区通过积极推行一体化管理,乡村卫生服务水平有所提高。调查发现,2010 年以来,A区、B区对乡镇卫生院的门诊楼、病房楼进行了全面的改扩建。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又进一步带动了村卫生室建设。近年来,A区村卫生室提档升级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基本能够按照“每个行政村应有一所村卫生室”[1]的标准设置一所规范化村卫生室。乡村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使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乡村的医疗条件,村卫生室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网底功能初见成效。当前,在乡镇卫生院就诊住院后,“起付线以上部分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80%”[2],使80%左右的乡村居民就诊时首选基层医疗机构(见表1),基本扭转了“无论大病小病,一生病就跑大医院”的现象。乡村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时报销比例提高了,支出更少了,使广大乡村居民感受到了医改实惠。
乡村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得益于乡村卫生一体化的顺利推进和实施。“在没举办合作医疗的地方,村医和卫生院在门诊服上本是医疗市场的竞争者关系。”[3]但在乡村卫生一体化中,乡镇卫生院通过对村卫生室统一实行行政管理、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药品管理和新农合管理,明确了村卫生室职责和功能定位,“强化了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职能和中心地位,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关系从竞争对手变为合作伙伴”[4],较好地解决了乡村医生“重医轻防”的现象。
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尽管通过一系列努力,提高了基层医疗结构的服务水平,但仍然存在服务效率需要提升的问题。调查发现,一些村卫生室的基本医疗药物售罄后没有及时补给,客观上导致村卫生室药品不全。一些村卫生室医务人员不能很好地遵守劳动纪律,在正常工作时间存在着从事农忙等其他非医疗事务的现象,给村民就医带来不便。同时,乡村居民对村卫生室服务态度持满意和非常满意的不足60%,对乡镇卫生院服务态度持满意和非常满意的还不到40%(见表2,表3)。
2.2 乡村卫生队伍得到巩固,但人员数量不足
通过实施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对乡村医生了实行聘任制、工资制和养老保险等三种基本制度,整合了乡村卫生人力资源,给乡村医生带来了切实的改革红利,使乡村卫生队伍得到巩固。许多乡村医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卫生服务人才销蚀和外流的趋势得到扭转,乡村卫生队伍的地位也明显提高。
但在巩固队伍的同时,乡村医生的数量仍然不足。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乡村居民认为乡村医生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居民就医需求(见表4)。当流行性疾病高发时,医护人员短缺尤其短缺,导致基层医疗服务效率跟不上。乡村医生数量不足,成为当前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
由于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历史欠账较多,全方位落后面貌尤其是乡村医生人员不足的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当前,需要大批医学毕业生充实到乡村医生队伍中,服务基层,扎根基层。但是,由于引导医学生基层就业的各项优惠措施、实施细则“落地”效果不佳,导致一些医学毕业生即使待业甚至转行也不愿到基层医疗机构就业。使乡村医生的“整个年龄结构没有形成梯队,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5]。乡村医生队伍的新鲜血液迟迟得不到充分补充,是造成乡村医生人员不足的根本原因。
2.3 乡村医生的工资待遇有所改善,但与期望值有较大差距
推行一体化管理后,对乡村医生实行工资制,规范了乡村医生的收入来源,工资待遇有所改善,解决了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调查发现,目前乡村医生的月收入集中在2 000~3 000元左右。但大部分乡村医生对自己的月收入不满意,近80%的村卫生室的医生期望月工资在4 000元以上,而乡镇卫生院近半数医生期望月工资在5 000元以上(见表5,表6)。乡村医生的工资待遇总体不高,导致乡村卫生服务人员的实际工资与期望工资存在较大差距,对他们的工作热情产生较大影响。
为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某市有关部门提出了要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多渠道收入补偿机制,试图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贴、基本医疗服务收入和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绩效补贴中加大对乡村医生的收入补偿。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相关实施细则缺失,导致多渠道收入补偿机制落实不到位。另外,由于乡村医生的诊疗费等收入差别不大,导致多服务几名患者与少服务几名患者在月收入上差别不多。基于以上原因,致使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农村患者就医时以技术水平有限或医疗设备简陋为由,向上级医疗机构推诿。
3 讨论
3.1 要进一步提高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推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是规范农村卫生组织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医改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载体。在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由于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推行方式,导致广大乡村居民对改革的参与度不足,没能很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导致他们缺乏了解相关政策的热情和动力,造成管理成效有所折扣,科学化水平有所欠缺使相关改革措施,没有很好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必须扩大乡村居民的参与度,发挥广大乡村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广大乡村居民对一体化管理更加了解、支持,调动起积极性、主动性。比如,在对村卫生室的监管环节上,如果发挥好乡村居民的监管作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各项改革的主体。提高乡村居民在一体化管理上的参与度,也是提高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科学化的根本。
3.2 要进一步加大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实施乡村卫生一体化须保障好乡村医生的利益”[6]。首先要落实好基层岗位补贴等收入补偿机制的改革,通过提高绩效工资比例调动经验丰富的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的价值得到认可和实现。其次,要认真落实“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7]的政策,“加大对村医农村服务项目补助,提高财政补助额度,力争使乡村医生的收入总体上保持在与当地小学教师或村干部相当的水平上”[8],稳定并巩固现有乡村医生队伍。再次,要通过设立业务培训或转岗培训质量监控制度、患者医疗反馈评议及奖励制度、乡村医生临床技能竞赛及奖励制度等形式来确保乡村医生业务培训的效果,逐步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技能。
3.3 要继续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扶持力度
离开政府的扶持,村卫生室建设将困难重重。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每个行政村应有一所村卫生室”的规划建设目标仍在推进之中。该目标对于一些较大村庄较为适用,推行得较为顺利。但对一些小的自然村,或偏远的村庄,往往出现三四个自然村才能建设一所规范化村卫生室的现象,显然不能满足乡村居民就医的需求。另外,对于经济困难乡镇,在政策执行上不能一刀切。对不能按期完成规范化建设的村卫生室,要考虑乡情、村情,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综合评估,使其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能提高。要通过继续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扶持力度,继续推进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使村卫生室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中的网底功能充分发挥,进一步满足乡村居民就医需要。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意见[Z].2010-08-16.
[2]日照市卫生局,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关于2012年日照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指导意见[J].2012-05-25.
[3]邹珺.“乡村一体化”条件下合作医疗的博弈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5,8(5):200-202.
[4]杨百团,尹爱田,韩东,等.构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山东省海阳市为例[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11):13-16.
[5]王飞,毕校龙,朱洪武,等.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1):60-61.
[6]苗双虎.乡村卫生一体化中的利益博弈[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78(8):607-609.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9-04-07(1).
[8]陈会方,许虹.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中村医发展问题探讨——基于合理性视角的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4,224(2):144-146.
乡村卫生一体化 篇2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合理规划和配置农村卫生资源,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巩固和完善,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现根据《宝丰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结合我乡实际,制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规范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通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农村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促进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任务目标
根据我乡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力争到今年年底使全乡60%以上的行政村卫生室,通过实施“六统一、两独立”为基本内容,理顺村卫生所管理体制,规范村卫生所建设,提高村卫生所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的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到2013年12月底全面实施一体化管理。
三、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成立组织,宣传发动,调查摸底.(2011年8月1日---8月20日)
1、卫生院抽调相关人员,成立卫生院一体化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协调实施工作。
2、召开村医专题会,宣传发动,阐明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重要性、必要性。
3、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做好摸底调查。
(二)第二阶段:规范建设,示范带动。(2011年8月21日--9月30日)
(三)第三阶段:全面推进,规范管理。(2011年10月1日--11月30日)
1、工作任务:
(1)统一房屋建设:严格按照《河南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卫生室人员必须在卫生室集体办公。
(2)统一人员管理。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从业人员的执业准入管理,从事医疗、护理、公共卫生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法定的执业资格,经注册并在规定的范围内执业。新进入村级医疗机构的人员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3)统一业务管理。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统一门诊登记、病历及处方。加强业务质量管理,严格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加强对村卫生所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统一安排、统一管理、统一考评。
(4)统一制度建设。统一规定各项制度。
(5)统一财务管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的财务实行专账管理。卫生所必须设专兼职财务人员,建立健全药品、经费、固定资产、设备等帐目。卫生所一切收入支出等经济活动纳入卫生院管理,每月清资财务帐目上交卫生院与卫生院对帐,核算效益,结算工资费用。
(6)统一绩效考核。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促进卫生所运行机制的转变。卫生院按照《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做好对村卫生所的绩效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政府补助经费的发放依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我乡卫生院成立有王大勇院长为组长的乡村一体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健全监管机制。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小组要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对村卫生所实行“六统一、两独立”的工作目标进行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村卫生所要限期整改,确保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篇3
我国乡村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满足村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加强和完善乡村卫生体系, 已成为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3]。当前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呈“倒三角”型, 解决这种资源配置与需要相矛盾的关键是发展乡村卫生服务事业。但是当前我国乡镇卫生院大部分处于亏损经营状态, 业务经营入不敷出, 经营状况很差。尽管当前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卫生的投入, 但各个地区的乡镇卫生院也只能勉强维持经营。同时一些经营状况较好的乡镇卫生院发展模式与县级综合性医院相当, 其实已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乡镇卫生院, 其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已经不再以乡村卫生服务为主。同时对于一般规模和小规模的乡镇卫生院, 不仅对医疗设备的使用频率低, 而且也导致巨大的人力资本与设备资本的浪费[4]。
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含义与特征
乡村卫生服务是指在乡镇一级开展的以社区村民为对象的卫生服务, 乡村卫生服务按公平原则面向所有乡村村民, 它致力于保持农民的身体健康。服务的具体内容包括健康的维护、常见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防治、精神卫生、计划生育等[5]。
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主要满足村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需求, 它是一种将乡村卫生服务系统从医院医疗服务系统中分离出来并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它实现了乡村卫生服务领域的村民自治,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疾病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科学依据, 也使得各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从相互竞争转为相互协作, 确保乡镇实现乡村卫生服务体系的“社会化、信息化、专业化、产业化”的进程[6]。
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措施
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农村卫生院应该积极构建乡村卫生服务信息平台, 采用空间信息技术, 建立村民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公共卫生预警系统和乡村卫生工作评价系统。比如可以为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低保人员发放村民健康卡, 村民持卡在附近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医护人员也可以及时了解病情, 并能够实时实现医疗费用报销。
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农村卫生院人员自身素质是保证乡村卫生服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对乡村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 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医院应该对医德医风不够好、年老、文化程度低的人员停止执业, 对于医务人员采用下派的形式去安排他们充电学习。设置专职人员负责乡镇卫生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 并且定期开展业务培训。
积极进行服务考核评估:积极进行服务考核评估就是督促乡村卫生服务中心做好相应工作, 总结各乡村综合防治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从而为进一步做好下阶段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服务质量。建议加入乡村卫生服务站工作的考核内容, 对于考核方法不能只是局限在书面资料上, 应该采取多种方法结合的形式, 如:现场评估、测试与查阅, 以服务站工作质量反馈乡村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绩效, 注重效果评价。
加强对应急管理的督导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 必须立即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这些措施能否落实到位、是否有效, 必须依靠科学的督导、评价机制予以保证。督导、评价应该贯穿于事件处理的全过程, 本着独立、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并与最终的奖惩和责任追究密切挂钩。可进一步健全卫生应急体制机制, 组织综合演练, 完善预案, 强化规范管理。严密防控各种流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畅通信息, 扩大互联互通范围。
总之, 要探索乡村卫生管理服务的一体化新模式, 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 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 从而建立村民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的新农村。
摘要:目的:随着我国农村卫生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卫生体系的投入, 并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正逐渐成为我国农民防御疾病风险的主要保障。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乡村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论述了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含义与特征, 最后提出了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措施: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业务人员培训、积极进行服务考核评估和加强对应急管理的督导评价。认为要探索乡村卫生管理服务的一体化新模式, 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 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 从而建立村民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的新农村。
关键词: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
参考文献
[1]乔树海.实施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的8年回顾[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3 (7) :21-23.
[2]郇宜森, 宗起鹏, 王胜增.实施农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4 (3) :47-49.
[3]张自宽, 赵亮, 李枫.中国农村合作医疗50年之变迁[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 26 (2) :3-5.
[4]张良, 陈俊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卫生改革之历程[J].西南国防医药, 2012, 15 (6) :667-668.
[5]靖元.赣榆县构建农村卫生服务新体系的探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 10 (26) :28-29.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协议书 篇4
甲方:卫生院
法定代表人:
乙方:村卫生室
负责人:
根据**省卫生厅《关于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通知》(**发〔2011〕252号)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管理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发〔2012〕16号)等文件精神,为明确甲乙双方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经甲、乙双方协商特订立如下协议:
1、甲方受区卫生局委托,承担对乙方人员、业务、药械和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和指导职能。乙方在甲方的统一管理下,承担特定服务区域内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等工作。
2、甲方应加强对乙方的业务管理和业务培训。乙方应加强内部管理,履行服务承诺和便民措施,为服务对象提供安全、有效、快捷、价廉、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
3、甲方将乙方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帮助乙方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实现信息化管理。
4、甲方负责统一供应基本药物,指导乙方规范合理用药。乙方配备和使用的药品由甲方负责统一采购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原执业的村卫生室,允许库存药品在3个月的过渡期内进行使用。过渡期药品一律按进价销售,过渡期结束后全部使用基本药物。乙方不得再配备和使用其它药物,严禁通过其他渠道采购药 1
品。如发现乙方违规使用非基本药物的或不执行零差价销售政策的,经查实每次予以扣除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经费补助款,情节严重者,取消乡村医生从业资格。
5、乙方每月2次到甲方处采购药品,实行现金支付,并按国家规定的验收标准、方法和程序验收签字,不合格的药品予以退回;加强药品库存保管,入库后所发生的药品破损、泄漏、污染等均由乙方自行承担。
6、乙方业务收支实行财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做好收支账目、药品调拨等资料的存档。医疗机构门诊收费收据由统一向甲方购买,甲方加强乙方票据核销、监管工作。
7、乙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物价收费政策,医疗业务收入归乙方所有。
8、乙方应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常规,严格规范诊疗行为。乙方及乡村医生在开展诊疗及其他活动时产生的风险和一切安全责任,由乙方自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9、双方约定***自然村***人口作为乙方公共卫生服务区域,甲方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绩效考核指导意见》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经费财政补偿办法》规定,每半年组织对乙方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及时将财政补助公共卫生经费发放给乙方,严禁挪作它用。
10、乙方符合条件并取得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资质的,按新农合政策规定执行,新农合报销费用由甲方按月统一向区社保部门结算后核拨,甲方应加强相关费用的监管,防止虚开单据,骗取套取医保资金。
11、此协议时限一年:自年月日起至年
2月日止。
12、此协议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报送区卫生局备案一份,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在协议有效期内,如遇不可抗力或重大政策变动,乙方应服从甲方管理。
甲方(盖章)乙方
法人代表签字:
年月日
负责人签字:年月3日
备注:
1、协议年限为1年;
2、协议按此格式操作,内容不作原则变动。
3、由卫生院与村卫生室按时签约。
4、过渡期药品由卫生院负责盘点,并督促村卫生室
乡村卫生一体化 篇5
1相关背景
1.1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乡村一体化管理是指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下,以乡镇为范围,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行政、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规范的管理体制。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负责履行本辖区内卫生管理职责,在向农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的同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和指导职能;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等工作[1]。主要内容包括机构的规划设置与建设、人员的准入与执业、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六大项目的管理。
1.2创建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基础
容县地处广西东南部,辖15个乡镇、218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8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1万人。目前,全县共有国有医疗卫生机构23家,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7家,乡镇卫生院16家,共有卫技人员2 134人;有社会医疗机构668家,其中村卫生室218家,医疗点239家,个体诊所117家;取得乡村医师执业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师1 150人,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为699人。
2“三制、四有、五统一”管理模式
创新建立“三制、四有、五统一”管理模式,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1人力资源管理“三制”
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中,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制”原则,即实行乡村医生聘用制、绩效工资制和养老保险制,在为乡村医生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发挥业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储备一支稳定、积极和高素质的技术队伍。
2.1.1高标准配备村级卫生人员。通过优先聘用具有乡村医师执业资格和威望较高的村医、由乡镇卫生院派驻有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到点执业和向社会招聘有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执业等途径解决村医聘用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乡村医师从业管理条例》等制定全县统一的村卫生室人员管理办法,规范全县村卫生室人员的准入和管理。目前,全县218个行政村共核定和配备取得乡村医师和执业类医师资格的村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964人,确保了每村至少有1名有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达到了1.0‰的配备标准。2.1.2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制订考核方案,完善奖惩办法,对乡村医生进行绩效考核。通过四条途径解决乡村医生的劳动报酬:一是统一实行村级基本药物制度后政府补助经费;二是医疗服务收入;三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补助;四是其他服务收入。目前,容县各乡镇的乡村医生收入可维持在每月1 500元以上。
2.1.3实施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以自愿为原则,动员乡村医生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已经退休者一次性补缴15年的养老保险费,在聘部分乡村医生按照不同情况补交一定金额的养老保险资金,采取每月个人缴纳一部分,乡镇卫生院补助一部分的办法解决养老问题,目前全县共有633名乡村医生补交了养老保险费。
2.2业务及财务管理“四有”和“五统一”
通过完善和规范村卫生室的工作制度和业务技术操作规程,实现“四有”的要求,即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发票和转诊有记录。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村级药品零差率销售为契机,统一村卫生室管理制度、统一人员调配、统一药品器械管理、统一财务管理办法和统一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形成容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模式。
2.3落实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
村卫生室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三级网络的网底,是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国家医改政策实惠最直接的前沿。容县抓住国家医改再次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的有利时机,完成了218个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的任务。
2.3.1明晰产权,落实责任。制订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村卫生室建设的主体为乡镇卫生院,独立建设的村卫生室纳入乡镇卫生院国有资产管理,建设在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具有长期无偿使用权,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签订责任状,将村卫生室建设列入县政府工作报告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定期考核。
2.3.2合理规划,分类建设。研究制定“容县村卫生室建设规划”,明确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以中心村(3 000人以上)为主,普通村为辅,以公路沿线、人口聚居区中心点和边远山区的村卫生室建设为重点,实现服务人口的全覆盖。在有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的村,把村卫生室业务用房纳入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对落实土地独立新建的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按规范设计和建造,建成后土地和房屋产权纳入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对已列入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村卫生室改造和扩建,面积、功能和布局等均严格执行规范标准。同时,积极加强与村委会沟通协调,落实土地,利用旧村委会或旧学校先进行改造和扩建,使用权暂归乡镇卫生院,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产权划拨。
2.3.3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解决村卫生室用地、资金配套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按照中心村卫生室配套2万元,普通村卫生室配套1万元的额度,迅速配套到位218个村卫生室建设资金298万元。乡镇政府、住建、国土、财政、发改、审计和监察等多部门协调工作,保障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2.4完善卫生服务信息网络
通过重点完成四个方面的工作完善卫生服务信息网络:一是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为试点村卫生室配备电脑,开通宽带上网。二是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开发了容县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在村级可实现对居民健康档案等服务内容进行录入和更新管理。三是抓好村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统筹直报系统建设,开发应用了容县全科医生系统并与新农合系统对接,乡村医生可以直接应用系统开具电子处方,并实行新农合门诊实时报账。乡镇卫生院可以对村卫生室用药、报账、门诊登记和传染病报告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四是使用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乡村医生可通过直接登录系统掌握本村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并及时通知辖区内儿童进行疫苗接种。
3效果分析
3.1村卫生室服务模式实现转变,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得到落实
实现了村卫生室服务模式的转变。村卫生室归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改变了村卫生室的服务内容,调动了乡村医生的积极性,改变了庸、懒、散的面貌,使村卫生室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使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得到了落实。
3.2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巩固完善,推进了农村卫生改革的发展
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设施设备基本达到了“一无三配套”标准要求,全县218所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并纳入乡镇卫生院国有资产管理,卫技人员配置达到了国家卫生部甲级村卫生室建设标准,管理工作规范到位,乡、村两级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3.3村卫生室管理日益规范,按标准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关系理顺,村卫生室的职责任务得到明确。特别是村卫生室绩效考评管理的落实,增强了乡村医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促进了村卫生室工作任务的落实。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的绩效考评结果显示,容县218个行政村卫生室均按标准要求全面完成了职能目标任务。
3.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加快
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工作按照国家卫生部要求规范开展,截至2013年4月30日,全县共建立电子健康档案550 935份,按全县常住人口633 139人计算,建档率达到87.0%。村卫生室网底建设不断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重点人群(老年人、慢性病人、妇儿和儿童)的健康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目前,全县共管理高血压患者29 376人,糖尿病患者8 525人。
4展望
目前,容县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县15个乡镇、218个行政村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系,为农村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提供了基本的场地、设施、设备和技术等硬件保障。下一步,容县将从细化疾病分诊、强化卫生资源布局、美化医疗环境和优化村卫生室专业人员结构等方面,完善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软件,为推进医改在农村的实施提供更有利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乡村卫生一体化 篇6
2003年非典疫情的发生, 暴露了夷陵区 (湖北省38个山区县之一) 部分村卫生室因个体举办导致其硬件条件简陋、管理制度缺乏等问题。为扭转这一局面, 区政府当年启动村卫生室整建工作, 推行以村委会为举办主体的村办村管[1]管理体制, 使其集体性质得到巩固, 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2010年,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意见》, 全区在巩固村办村管的基础上, 提出“八统两分”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 即:统一规划设置、建设标准、执业准入、业务培训、财务管理、药品配送、管理制度、业务考核以及分村举办和分级投入。经过几年的实施, 村委会、乡镇卫生院的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 村办村管的管理体制得到强化, 村卫生室投入有效保障, 基本实现了“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信息化”的目标。
1.1 统一规划设置, 科学布局网点
2003年农村行政区划调整后, 按照“一村一室”的原则调整村卫生室设置布局, 对少数面积较大、农民就医不方便的行政村, 适当保留村卫生室分室。目前, 全区村卫生室由2003年的376个缩减到228个, 没有空白村。
1.2 统一建设标准, 改善硬件条件
根据上级建设标准和全区实际, 2003年区卫生局制定了甲级卫生室建设标准并开展整建。2006年启动村卫生室提档升级工作, 将业务用房面积最低标准提高到80 m2 (新建不低于120 m2) , 在三室一房的基础上增设观察室、值班室、储藏室、卫生间。2010年, 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同年开展省级示范村卫生室创建工作, 按照《湖北省乡村卫生机构形象设计手册》要求, 投资30万元统一制作村卫生室标识标牌, 已有35个村卫生室获得“湖北省示范村卫生室”称号。
1.3 统一执业准入, 严格依法执业
所有乡村医生必须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 (或执业护士、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 经区卫生局审核注册, 村委会根据执业资格聘用。全区现在556名在岗乡村医生全部具备执业资格并进行了相应执业注册。
1.4 统一业务培训, 提升队伍素质
2003年成立区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后, 坚持将乡村医生培训纳入全区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工作统筹安排, 认真实施卫生部《农村卫生人力培训计划》项目, 并将培训情况纳入村卫生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校验和乡村医生资格证审核内容, 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率达95%以上。2006年启动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项目, 有188名乡村医生取得中专学历。开展执业助理医师考前辅导, 有效提高乡村医生考试通过率。
1.5 统一财务管理, 强化财务监管
实行室账村管[2], 由村会计代管卫生室财务, 推荐一名乡村医生担任出纳。2010年开通村卫生室信息管理系统, 将收费纳入网络管理, 为加强其财务监管提供了新的支撑。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 政府对村卫生室的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均经乡镇财经所划拨到村委会, 再发放到村卫生室, 室账村管得到进一步强化。
1.6 统一药品配送, 乡村同药同价
2010年将村卫生室药品纳入全区集中招标采购,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网上调拨入库, 药品销售通过扫描枪自动划价。2011年实施基本药制度, 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 药品统一由乡镇卫生院代购配送, 购销流程在网上封闭运行, 实现了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同药同价。
1.7 统一管理制度, 规范服务行为
村卫生室管理制度由区卫生局、乡镇卫生院统一制定。2010年区卫生局投资统一制作了村卫生室职责、门诊登记管理等11种管理制度, 并统一制定了相关诊疗规范、操作规程、医疗文书范本等28种, 以乡镇为单位印制实施, 村卫生室内部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
1.8 统一业务考核, 强化服务质量
坚持由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业务考核。医改实施后, 乡镇卫生院按照《夷陵区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细则》对其督导和考核, 考核结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挂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 将其基本药物价格政策执行情况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内容, 保障了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
1.9 分村举办, 巩固集体办医
2003年开始实施村办村管, 村卫生室由村委会举办, 村委会主任兼任村卫生室法定代表人, 负责村卫生室的基本建设、内部管理、财务分配和人员聘用管理。村卫生室业务用房一律由村委会提供, 乡村医生个人投资建设的业务用房通过购买或借贷等方式转制为集体资产。目前, 全区有181个村卫生室由村委会提供业务用房, 其余部分由乡村医生出资建设, 村委会租赁使用, 但均做到业务用房布局合理、面积达标, 并与生活用房分开。
1.10 分级投入, 健全投入机制
一是基本建设分级投入。村委会作为举办主体, 承担村卫生室建设的主要投入, 各级政府通过建设专项或以奖代补等形式进行适当补助。近几年, 各级政府累计投入达350万元。二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行政府购买。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总额的40%落实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三是基本药物零差率损失由政府补助[3]。每年按在岗乡村医生人均1.08万元标准预算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总额。全区乡村医生年人均可获得政府各项补助 (含一般诊疗费) 3万元左右。
2 管理成效
2.1 村级医疗机构管理责权明确
“八统两分”管理明确了村卫生室举办主体, 理清了管理责权, 实现了“产权明晰、职责明确、运转规范、独立核算、依法执业、管理有序”目标。村委会履行行政管理责任, 区卫生局履行行业管理责任, 乡镇卫生院履行业务指导责任。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或以奖代补等形式增加投入, 保证村卫生室正常运转和合理收入[4]。
2.2 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分村举办有效保证了村卫生室建设投入, 变过去家庭式、作坊式为选址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标准化村卫生室。严格执业准入, 杜绝非法执业, 优化了乡村医生队伍结构。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和中专学历教育项目, 有效提高了乡村医生技术水平。村委会加强对村卫生室人、财、物管理, 乡镇卫生院强化业务指导和考核, 使其运行管理和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 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医疗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3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
借助信息系统管理村卫生室药品, 改变了药品购销无序的状况。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基本药物制度推行过程中, 强化村委会的主体责任和乡镇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 有效化解了乡村医生利益调整中的潜在矛盾。将药品零差率补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通过村委会发放到村卫生室, 增强了村委会的管理责任和信心。统一业务考核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全面落实, 加快了村卫生室的职能转型。
2.4 基层卫生信息建设步伐加快
投入近500万元建设区域卫生信息数据中心, 整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村卫生室信息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基本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基本药物采购管理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电子病历与电子处方系统、OA办公系统等, 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 为打造规范运行、高效运转、信息共享的卫生管理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3 相关讨论
3.1 “八统两分”管理实施多项创新
“八统两分”管理以村办村管为基础, 对村卫生室实施院-村条块结合、管-建统分结合的管理, 理顺了管理体制, 形成了符合山区村卫生室特点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 具有一定适用性。一是坚持集体办医。村办村管改变了个人举办导致投入不足的问题, 又避免了政府集中建设导致财政负担过重的问题[5];既解决了因个人办医监管难的问题, 又解决了院办院管面临的鞭长莫及、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还避免了个人举办的营利倾向, 强化了公益性质。二是院村管理互补。“八统两分”实行“院-村条块结合”管理, 实现对村卫生室管理的无缝衔接。村委会充分发挥属地管理优势, 降低了管理成本。乡镇卫生院加强业务管理和考核[6], 解决了村委会因不懂业务而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三是实行统分结合。“八统两分”提出分村举办和分级投入, 形成了“管-建统分结合”的管理格局。分村举办明确了投资主体, 村卫生室为当地居民提供便捷、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体现了“谁投资、谁主管、谁受益”的原则。分级投入在村委会投入的基础上, 各级政府按政策给予补助, 建立了多渠道投入的机制, 有效弥补了村委会投入不足[7,8]。四是乡村同药同价。统一制定村卫生室用药目录和范围, 由乡镇卫生院代购配送药品, 并纳入村卫生室信息系统管理, 实现了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同药同价。五是信息互联互通。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虚拟专网, 实现了统筹的即时报销;药品购销实行网络封闭管理, 统一了药品购销与价格;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解决了山区基层医务人员的工学矛盾。
3.2 “八统两分”管理符合上级政策
卫生部《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意见》指出, “乡村一体化管理是指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下, 以乡镇为范围, 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行政、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规范的管理体制”, “逐步实行村卫生室由政府或集体举办”。“八统两分”管理已经涵盖上述内容, 并坚持集体办医方向, 理顺了管理体制, 提升了服务能力, 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得到有效落实, 符合卫生部的规定和“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改革要求。
3.3 “八统两分”管理顺应发展趋势
村卫生室由个人举办发展到政府举办, 必须具备足够的投入财力、足够的卫生人力、有效管理机制三个前提条件[7,9]。“八统两分”管理坚持村办村管, 为平稳、快速强化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网底建设找到了有效方法, 也是村卫生室过渡到政府举办的最佳途径。另外, “八统两分”管理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基本药物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适应了医改要求。
3.4 “八统两分”管理适合山区实际
多年来, 针对山区村卫生室服务人群少、服务半径大、服务成本高的特点, 持续推进村办村管和“八统两分”管理, 使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实践表明, “八统两分”管理符合当前山区村卫生室建设和管理的实际,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要求, 探索符合山区特点的村卫生室管理模式。做法:以夷陵区228个村卫生室为样本, 以村办村管为基础, 实施统一规划设置、建设标准、执业准入、业务培训、财务管理、药品配送、管理制度、业务考核和分村举办、分级投入的“八统两分”管理, 全面强化村卫生室建设与管理。效果:理顺村委会、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管理职责, 村卫生室内部管理和硬件建设明显加强, 农村医改工作有序推进, 对山区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村卫生,乡村一体化管理,村办村管
参考文献
[1]何明彬.当前山区农村卫生室适宜集体办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S1) :154-155.
[2]何明彬, 王文智, 肖运恒.以规范村卫生室财务为突破口强化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 1999 (增刊) .
[3]黄金星, 杨春艳, 陈宇, 等.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补偿水平测算[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2, 5 (7) :35-38.
[4]赵要军.从政府购买卫生服务探索乡村一体化管理新模式[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0 (5) :53-55.
[5]王伟, 田学卒, 席海峰, 等.河北省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北医药, 2011, 33 (20) :3163-3164.
[6]方正松.农村卫生事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8 (7) :486-489.
[7]匡莉, 冯惠强, 马远珠.推进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的障碍——基于行动者中心的制度主义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2, 5 (6) :37-42.
[8]高清, 王晓燕, 彭迎春, 等.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9) :2918-2920.
乡村卫生一体化 篇7
1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基本含义及必要性
1.1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基本含义
2010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意见》中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基本含义是指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下, 以乡镇为范围, 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行政、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规范的管理体制。在乡村一体化管理中, 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 负责履行本辖区内卫生管理职责, 在向农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的同时, 承担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和指导职能;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等工作。其宗旨是进一步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 规范服务行为, 提高服务能力, 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巩固和完善, 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能够实现乡村卫生服务网络体系的构建, 提高农村基层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促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为我国广大农民群体的健康事业保驾护航。
1.2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必要性
1.2.1 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大部分地区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相继停止, 大多数村卫生所由于失去集体经济支持纷纷解体, 个体诊所迅速增加。这一现象对于方便农村群众看病,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问题多多, 如农村卫生三级服务网内在的指导关系已不复存在, 乡级卫生机构对村级卫生机构的指导和管理功能无法行使;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条件落后, 人才匮乏, 服务能力差;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少数乡村医生超范围诊疗, 医疗事故时有发生;药品销售渠道混乱, 质量无法保证;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农村公共卫生活动在基层无法开展等等。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无序和混乱, 迫切需要对农村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制度, 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1.2.2 方便农村居民看病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还比较低, 尤其是对于广大的农民来说, 其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 不要说预防保健, 就连看病取药都成了他们说不出的痛。许多贫困的农村地区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开支都保障不了, 更不用谈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 许多农村家庭一年甚至是多年的收入也抵不上看一次病所花的钱, 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农村脱贫工作中最大的障碍。另外, 农村的一些偏远地区, 医疗卫生条件很差, 有些地方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医务室都没有, 农民看病要跑到几十甚至是几百公里以外的乡镇卫生院。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推进, 使得每个地区在政府的统一组织与规划下都有属于自己的村医务室, 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看病取药的需要。再者, 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 充分整合有限的乡村医疗卫生资源, 大大提高农民看病的效率。
1.2.3 提高乡村医务人员素质和卫生服务质量的需要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强化了乡镇卫生院对村级卫生组织的管理职能, 使村卫生室成为乡镇卫生院的分支机构, 村卫生室人、财、物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 村卫生室人员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聘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共同承担辖区内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任务, 合理配置乡村基层卫生体系的各项资源, 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卫生组织的综合服务功能, 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其次, 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的规划与管理, 能使乡村卫生服务机构更直接地享受到政府的资助与补贴, 减少了中间环节, 降低了医疗风险与相关的犯罪行为。总之,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能够规范与提高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素质, 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增加农民对各级医疗机构的信任感与满意度。这既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深入贯彻, 又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
2 河南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取得的成绩
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情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是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选取了河南省光山县和内乡县18个行政村的360个不同年龄、性别、贫富程度的农民作为调查对象, 结果显示, 已经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有294人, 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1.7%, 另有10%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8.3%的群众因种种原因尚未办理。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的增加, 受益面扩大,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2.2 一体化以后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 是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目标的必要措施与重要体现, 调查显示, 自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实施以来, 其中有33%的居民在15分钟以内, 43.3%的居民在15~20分钟, 10%的居民在20~30分钟就能够到达离自己最近的卫生室, 只有约13.3%的居民到达时间在30分钟以上。农民就医总体上来说是方便了, 说明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取得一定成效, 尤其是一些贫穷偏远地区, 卫生室、卫生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极大方便了当地农民的就医取药。
2.3 一体化以后农民对医疗现状的满意度
满意度是衡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最直观的指标,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对满意度的调研: (1) 您所就诊的医疗机构, 所属县医院/乡镇卫生院; (2) 您认为就诊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 (3) 您认为医生的服务态度; (4) 您认为就医方便度; (5) 您对医生的可信度; (6) 您认为收费情况; (7) 您需要的药品; (8) 就诊等待时间; (9) 总体满意度; (10) 您有哪些建议和意见 (不满意的地方)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十分满意5%;比较满意23.3%;认为一般66.6%;不满意占5%。比较满意的不到调查人数的30%, 有66.6%的群众认为效果一般, 主要问题在于医疗服务水平不高, 从业人员服务态度差、专业素质低下等方面。
3 河南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3.1 乡村医疗部门服务、管理水平不高
医疗卫生单位的服务态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程度, 调查中发现一些乡村医技人员服务态度差, 服务质量低, 很难使广大农民群众满意。究其根源, 在于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 由于管理体制比较松散并缺少监管, 用人程序与制度不透明, 没有引入适当的激励、考核机制, 一些组织结构设置并不合理, 服务人员责任心不强, 吃“大锅饭”, 人浮于事。同时,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设施依然较差, 适用技术人才缺乏, 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相对薄弱, 影响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开展, 从而影响了农民的满意度。再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不到位, 农民了解不深, 保障水平低, 参加和办理报销的程序繁琐等问题, 亦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不高。
3.2 乡村医疗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低下
目前乡村医疗服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人员队伍结构老化, 基本上没有本科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有一项调查显示, 截止2008年10月, 河南省信阳市卫生人才不仅总量不足, 而且整体素质不高, 本科、大专、中专学历卫生人员分别占全市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总数的2.19%、17.09%和53.65%, 另外还有16.89%的无专业学历者[1]。由于卫生机构医疗条件差, 工资低, 出现专业卫生人才不愿意来、来了也留不住的现象, 导致医疗卫生服务跟不上去, 陷入恶性循环。现有人员中, 缺乏继续教育与培训, 对新技术、新方法缺乏了解, 影响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因为对于素质不高的农村卫生人员来说, 诊断常见病、多发病都成问题, 难以开展日常预防保健工作, 更不可能应付可能随时出现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3.3 农村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 农村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 近年来虽有所改善, 但依然达不到合理的标准。目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农村居民为对象, 由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医疗预防保健基金, 并按一定比例进行多种形式的补偿, 它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来源问题, 医疗保障资金的筹集是实行农村医疗保障的一项重要前提。当前合作医疗的资金收集上依然存在很大问题, 如中央政府财政支持严重不足, 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一些地区地方政府财政困难, 无力承担相应的医疗费用;一部分农民仍然持观望态度, 不利于农村合作医疗经费的筹集, 等等。
4 河南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思考
4.1 提高乡村医疗服务部门管理水平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行使管理职能, 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行为的指导和监督, 加强对卫生经费使用的监管, 定期组织乡村医生培训;区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基本职能, 明确各自的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乡镇卫生院是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主体, 在我国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中发挥枢纽作用。合理设置乡镇卫生院组织机构人员的数量与职位, 明确用人程序与制度, 引入适当的激励、考核机制, 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及服务质量的改善。应加大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力度, 加强其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 定期对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的服务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提高村卫生室电子信息化水平, 培养乡村医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使用, 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实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 提高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4.2 提高乡村医务人员专业素质
人才是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动力所在, 加快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关键在于乡村卫生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树立现代人才资源观念, 从提高乡村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角度出发, 做好现有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 以提高其理论知识及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 逐步建立乡村卫生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及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启动乡村医生大学深造计划。加大城市综合医院支持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力度, 抽调一定比例的专业技术骨干下基层帮扶。同时, 明确乡村医务人员的职业属性, 尤其是要在法律上明确其职能地位, 将乡村医务人员的人事关系纳入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的管理与考核中, 以增强其职业归属感与竞争感。规范乡村医务人员社会保障制度, 解决乡村医务人员后顾之忧, 稳定乡村医务专业队伍。通过人力、技术、管理等多种支援形式, 提高乡村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逐步改变农村卫生工作的薄弱现状, 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4.3 完善农村区域卫生服务网络
早在2006年, 卫生部联合财政部等部门, 提出建立起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效率, 满足农民群众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目前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已初步建立, 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发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与规划的牵头作用, 而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 完善乡村卫生室建设, 整合各项医疗卫生资源, 建立健全各项相关的管理制度, 完成大部分的农村医疗卫生与保健任务。同时, 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社会和个人举办农村卫生机构, 推动农村区域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 从整体上为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提供保障条件。
4.4 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为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开始试行, 到2010年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它是我国针对农村情况, 依法制定的有关疾病预防、治疗等保护农民生命和权利不受侵犯的各项政策的总和, 涉及医疗设施、医护人才、医保资金、疫病控制等方面。在现有基础上, 继续加大对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 强化软、硬件水平建设, 达到环境温馨、服务到位的目标, 从而提高农民的受益程度。提高农民享受合作医疗的范围, 完善农村相对落后的医疗设施与技术, 启动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建设计划, 吸引高水平的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工作。做好农村医务人员在岗培训工作, 提高服务能力。各级医疗卫生部门严格把关, 规范农村医疗卫生市场, 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市场的整顿, 加大监管力度, 对药品、医用材料实行公开招标制度, 降低价格, 杜绝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 减轻农民承担疾病带来的沉重经济压力, 改变既往“小病养, 大病扛, 重病等着见阎王”的局面, 做到“小伤小病不出村, 一般常见病不出乡镇”, 最终建立健全乡村一体化管理为基础的较全面的、较高水平的农村基层医疗保障体系, 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4.5 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力度
在调研的一些地方, 农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知晓率不高, 相当一部分农民群众知道或是听说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但是不知道具体内容是什么, 以及如何实现药费报销。目前有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 也没有风险意识,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观望态度, 参加与否也是从短期得失考虑, 一些人认为自己身体好, 不生病, 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所以加大宣传力度, 扩大宣传覆盖面, 可以通过在日常工作中直接下乡进村入户, 面对面向广大农民群众讲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 发放相关宣传画册等资料, 加强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 各定点医疗单位要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内容宣传到病人等形式多样的宣传, 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及相关规定在全区域内的知晓率逐步提高, 打消广大人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顾虑, 帮助农民树立风险投资意识, 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全是一种自主行为。
摘要: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制度,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文章通过调研了解河南农村医疗卫生现状, 分析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为加快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献言献策。
关键词: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参考文献
乡村卫生一体化 篇8
1 基本情况
两河口镇共19个行政村, 面积271.02平方公里, 总人口近3万人。全镇共设立村卫生室20个, 全部达到甲级村卫生室标准, 从业人员54人 (含未入村卫生室的19名妇幼保健人员) 。各村均有1名女乡村医生或女卫生员从事妇幼保健工作, 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均具备合法的执业资格。目前, 该镇以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全镇卫生服务网络健全, 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需求。
2“五统一”“两独立”的具体做法
2.1“五统一”
2.1.1 统一行政管理
医院成立了由防疫、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财务、药库、医疗等方面人员组成的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对村卫生室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标准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药品及材料集中采购供应、统一考核;同时, 聘请善学习、懂管理、工作能力和责任感强、有开拓精神的部分村中心卫生室室长和从业人员参与全镇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管理, 充分发挥他们熟悉农村基层工作情况的优势, 探索既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又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 帮助协调或解决其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2.1.2 统一业务管理
根据卫生局年初工作部署, 村卫生室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由镇卫生院统一安排, 实行目标管理。医院制定下发相应的《村卫生室管理方案》, 统一制定规章制度、统一实施公共卫生服务、统一业务技术操作规程、统一门诊登记和医疗文书、统一实行监督管理, 做到“八有一上墙”, 即工作有制度、岗位有职责、看病有登记、开药有处方、收费有凭据、收支有账目、疫情有报告、业务有考核, 并设置村卫生室各项医务公开上墙, 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宣传、服务价格公示、岗位职责、防保数据等。
2.1.3 统一财务管理
医院对村卫生室统一会计科目, 实行统一的收费项目和标准, 诊疗收入统一使用收费专用票据。村卫生室每季度末按时扎账报表, 每季度向镇卫生院报表一次。医院对各个村卫生室的财产、物资进行登记造册,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药品调拨、业务收支账册;制定下发《村卫生室考核办法》, 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服务效果为核心, 以岗位责任和医德医风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按考核办法规定统一发放乡村医生补助。
2.1.4 统一药品管理
医院对村卫生室的药品实行直配, 统一药品管理。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医院制定下发了《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直配管理办法》, 全面实施药品“统一配送、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票据、统一账册”的管理模式。加大对村卫生室药品的监管力度, 一方面充分发挥镇卫生院药品协管员的“监督、检查、督办、桥梁”作用, 对各村卫生室药品的采购渠道、购销记录、环节管理、质量管理、仓储条件等进行全面检查, 查找不足和整改提高;另一方面积极配合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督执法检查, 使全镇村卫生室药品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药品质量有了可靠保障, 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用药权益。
2.1.5 统一人员管理
医院对村卫生室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 建立健全培训、考试、考核、聘用、淘汰机制, 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择优聘用, 持证上岗。对村卫生室从业人员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依照卫生部制定的《乡村医生考核办法》中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程序等规定, 考核其职业道德、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业务水平、学习培训等方面内容, 聘用考核合格者。根据工作需要村卫生室人员可以跨区域、跨村。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制度, 村卫生室严禁跟师带徒, 严禁使用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未经镇卫生院同意、县卫生局审批注册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鼓励支持有医学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尚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或执业 (助理) 医师资格证的35岁以下青年, 经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后充实到人员紧缺的村卫生室工作。近两年, 该镇村卫生室共淘汰3人, 调整充实到村卫生室3人。
2.2“两独立”
即村卫生室法律责任和财务核算独立。村卫生室人员在开展诊疗及其他活动所产生的风险和责任由村卫生室及相关人员承担。村卫生室的业务开展实行财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
3 突出问题
加快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 县、乡、村卫生机构全部实行电脑联网, 从根本上杜绝了村级医疗机构看病不登记、发药无处方、用药不安全、收费无标准、收支无账目等现象, 明确了两者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责、权、利, 最大限度发挥乡村卫生组织的服务功能, 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 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3.1 乡村医生后继乏人现象严重
全镇乡村医生队伍年龄结构极不合理, 在村卫生室执业共35名乡村医生, 60岁以上7人 (20.0%) , 50~60岁17人 (48.6%) , 40~49岁9人 (25.7%) , 40岁以下仅有2人 (5.7%) 。部分医疗机构人员老化, 后继乏人, 严重制约了村卫生室的发展。同时, 由于乡村医生待遇、社会地位不高, 医学院校毕业生多不愿回村工作, 并有部分人员迫于生计外出打工, 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再者, 目前村卫生室规范管理的要求高, 信息化发展速度快, 而现有乡村医生多由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赤脚医生”转型而来, 专业基础薄弱, 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的能力较差, 通过一定培训也很难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3.2 村卫生室进驻村集体场所困难
按照省卫生厅标准要求, 村卫生室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低于100m2。目前, 两河口镇仅9个村卫生室在村集体场所执业, 尚有10个村 (其中1个村设有两个村卫生室) 村委会无法提供村集体场所, 产权限制了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长期下去将会再现乡村医生以家代室、分散经营现象。由于客观原因有些村委会拟提供的房屋不达标, 特别是面积不达标, 将会制约村卫生室以后的规范化建设。同时, 需搬入村集体场所的村卫生室原来建设规范, 已达到市级“甲级村卫生室”标准, 药房已达到“规范药房”标准, 搬入村集体场所后还需进行规范化建设, 资金投入很难落实到位, 条件难以得到根本改善, 规范化建设难度大。
3.3 村卫生室目前运转困难
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后, 广大群众的确得到了实惠, 但由于受地方财力影响, 乡村医生的待遇难以得到保障。现阶段, 乡村医生个人收入大幅下降, 据测算其个人收入改革后比改革前下降了近一半, 而村卫生室各项开支 (包括网络服务费、电脑和打印机维护费, 以及耗材费、电话费、交通费、药品成本费、处方成本费等)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加强和服务对象的增多还在增长, 导致目前村卫生室运转艰难, 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不高, 影响了村卫生室长远发展。
4 工作建议
4.1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 除了鼓励有医学专业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参加县卫生局组织的培训, 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后充实到村卫生室工作, 让遵纪守法、技术水平较高、人民群众信任的在个体医疗机构从业的乡村医生或其他资格人员进入村卫生室工作外,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与卫生专业学校建立乡村医生培训基地, 对农村有志从事乡村医生职业的青年进行定向培养, 国家适当予以补助, 毕业后直接将他们分配到人员紧缺的村卫生室工作。
4.2 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投入
现在村卫生室的管理体制为村办院管, 如只依靠村委会集体的力量, 村卫生室建设资金投入很难落实到位, 国家应继续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投入。
4.3 出台个人资产管理办法
在推行村卫生室改革时, 对乡村医生个人资产只进行登记, 明晰了产权关系, 没有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 大家对如何处置个人资产心中没底, 同时也影响了对村卫生室人员的调整和超龄乡村医生的退出。
4.4 落实乡村医生专项补助政策
应充分考虑物价上涨、生活水平提高因素和乡村医生的劳动付出, 执行乡村医生财政专项补助政策, 每月落实适当的定额补助。
4.5 探索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乡村卫生一体化 篇9
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3个区,13家乡镇卫生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下乡镇卫生院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 以下简称: 一体化) 管理更好的在新疆实施提供政策性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抽取3个区,共13个乡镇卫生院作为研究对象。
1. 2研究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选取相关指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的问卷采用描述性的分析 。
1. 3质量控制调查问卷在专家指导下设计完成 。 资料分析前,对数据的编码与录入工作进行查错 、 补漏及逻辑核查 。
2结果
2. 1一体化前后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年门急诊量、年住院人次数均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尤其是2011年开始实施一体化管理后,各项指标增幅较实施前更加明显,其中以固定资产增长最为明显,最高达760. 88万元。结果见表1。
注: 固定资产单位: 万元
2. 2一体化前后乡镇卫生院运营情况乡镇卫生院总体运营情况呈良好趋势,其中医疗业务收入和财政拨款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2011年实施一体化后增长更加明显。药品收入呈现逐年降低趋势,实施一体化后降低更加明显,这与一体化管理内容“药械统一管理”有关,药械统一管理规定药物的购销方式是以自治区为单位统一招标并配送,并执行统一的药品价格。结果见表2。
( 单位: 万元)
2. 3一体化前后乡镇卫生院人员情况乡镇卫生院人员的各项指标构成均基本合理。在年龄构成方面,一体化后青年技术人员增加明显,老年技术人员略有降低; 在岗位构成方面,防保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略有增加; 在学历构成方面,以大专学历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在职称构成方面,以初级职称者为主,中级职称比例有增加趋势; 专业构成方面,以临床医学为主,预防医学及卫生管理专业构成也在逐年增加。鼓励优秀卫生人才落户乡镇卫生院,使更多的优秀卫生技术人员能下得去、留得住是解决乡村卫生人才瓶颈的关键环节。结果见表3。
2. 4一体化前后乡镇卫生院业务开展情况一体化管理要求乡镇卫生院承担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和指导职能。一体化实施后,乡镇卫生院有关一体化业务培训、督导等工作方面开展情况良好,各项指标都呈现增长趋势。结果见表4。
2. 5一体化前后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近年来,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突飞猛进,2008年各项指标都呈现较低的水平,2011年一体化实施后,各项指标增长明显,接近优良水平。对比结果见表5。
3讨论
3. 1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3. 1. 1服务条件得到改善过去的乡镇卫生院房屋破旧,设施落后,卫生条件差,隐含着不安全因素。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后,对原有的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建和扩建,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优美、整洁、卫生、安全的医疗环境。各级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财政拨款逐年增高,这使得乡镇卫生院有了发展基础,从谋求利益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后,乡镇卫生院积极参与管理,完善和落实各项操作规程,规范了医疗行为,制订了考评标准,明确了人员责任使总体服务水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 1. 2卫生队伍不断壮大良好的乡镇卫生人才队伍是满足乡镇居民医疗卫生需求和乡镇卫生院发展的最基本和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保证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以后,乡镇卫生院更加重视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大力探索卫生人才培训培养和引进方式,选送骨干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通过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健全培养制度等多种方式,扩大医务人员数量,同时,采取多种举措吸引人才下基层,开展培养培训和长期对口协作、对口支援,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
3. 1. 3落实对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前,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之间联系甚少,各自为营, 独立发展。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后,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联系紧密,共谋出路,携手进步。乡镇卫生院要制定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培训计划,通过采取例会、病例讨论、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支持村卫生室人员参加在岗医学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乡镇卫生院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组织下,对村卫生室进行考核工作。
3. 1. 4公共卫生服务得到顺利开展在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前,公共卫生经费没有保障,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只热衷于开展有丰厚收入的医疗业务,看病、开药积极性很高,而对于开展无偿的公共卫生服务则不积极。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后,落实医务人员财政补助政策,逐步提高补助水平,进一步完善发放机制,切实改善了医务人员待遇。 在医务人员待遇有保障前提下,还将公共卫生服务数量、质量纳入绩效考核,这打破了“重医轻防”的观念,使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 2存在问题
尽管自2011年乌鲁木齐市开始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来不断积极探索实践方法,吸取成功经验,但还是面临许多问题 。 其中最突出,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是卫生人力资源问题 。 卫生人员学历层次较低,待遇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卫生人才队伍的稳定 。 乡镇卫生院在培养人才 、 培训人才,提高卫技人员待遇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
3. 3对策建议
3. 3. 1定向培养卫生人员为基层定向培养卫生技术人员, 是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解决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紧缺的重要举措。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于2010年发布的《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实行免费教育的医学生分为5年制本科和3年制专科两种,3年制专科主要面向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4]。新疆2010启动了连续三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通过调查发现,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容易到农村卫生单位就业,针对农村生源学生提供优惠政策,能更有效地促使他们回到农村工作[5]。
3. 3. 2加强卫生人员培训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当前我国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学历水平不高的现状影响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服务质量和水平[6]。国家发改委等部委于2010年发布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中提出,鼓励乡镇卫生院具有卫生类执业资格从业人员参加成人高等教育。鼓励在基层工作的已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医学中专毕业生通过成人高等教育,取得大专学历[7]。基层卫技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是基层卫技人员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和措施,是基层卫生队伍建设的关键性工作。应根据新医改要求和卫技人员对培训方式、方法及内容的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培训方案、抓住培训重点,以提高实际技能为目标,选定适宜培训机构和师资,创新培训方式[8]。通过学历教育和毕业后教育双管齐下逐步提升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队伍的学历水平[6]。
3. 3. 3提高卫生人员待遇薪酬待遇是影响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首要原因,也是基层医疗机构吸引人、留住人的关键[9]。巨大的城乡差距,以及卫生人员待遇低等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无法吸引医学专业人才向基层卫生机构流动。造成一方面城市卫生人力资源过剩,医学毕业生就业率低,另一方面基层卫生工作后继无人。许多不适应岗位要求的卫生人员仍然无法更换。各级政府应充分考虑当地消费水平、 当地人均收入水平和其他行业人员收入等各因素的增长趋势与速度,形成政府投入的动态增长机制,缩小乡镇卫生院人员与当地事业单位和其他行业人员的收入差距,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0]。因此,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增强乡镇卫生院工作岗位吸引力,提高卫生人员待遇,鼓励和稳定卫生技术人员留在基层为农民服务,是实现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
摘要: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乡镇卫生院在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后的运行效果,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该市抽取3个区,共13个乡镇卫生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这些乡镇卫生院进行机构问卷调查。结果:乌鲁木齐市乡镇卫生院在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也是最根本的是卫生人力资源问题。卫生人员老龄化加快,学历层次较低,待遇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卫生人才队伍的稳定。结论:建议定向培养卫生人员,从加强卫生人员培训和提高卫生人员待遇等方面提升卫生人才队伍质量。
【乡村卫生一体化】推荐阅读: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10-16
加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申请书08-12
马蹄藏族乡中心卫生院==2011年度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计划10-20
清城卫生院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07-03
卫生院2011年乡村一体化工作总结11-25
赵集镇卫生院乡村一体化诊疗服务制度07-11
文安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09-27
南涧县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总结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