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简单机械题目(精选11篇)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题目 篇1
匀速直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变速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叫参照物。
3.物理学中常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速度,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
5.速度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式中每个字母分别代表哪个物理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 1千米/时=___________米/秒。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9.在只要求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可用__________ 表示作变速直线运动
的物体运动快慢。其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题目 篇2
一般来说,无论物理题目怎么变化,但构成题目的基本要素是固定的,它主要由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以及题景组成.比如,有这样的一道题目:长征火箭发射天宫一号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的高温将会怎样?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这是利用水的什么特点来吸收热量的?火箭发射时,我们会看到庞大的白色气团,它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题目中的火箭发射是题景,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物态变化,考查的能力是概念再现与识别,长征火箭与天宫一号是让学生感到祖国科技的发达,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所谓新颖的题目,主要是组成题目的几个要素编的独特新颖,甚至是前所未有.一般说来,知识点受新课程标准或大纲的限制,创新的空间有限.那么,题目的创新主要从题景、考查方法或情感点上入手.
二、编写新颖题目的方法
1. 从学习过程、方法入手.
当前,新课程提倡多种学习方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调查、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等等,已经走进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为我们老师编写新颖题目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从学习方法人手,再寻找适合的知识点和相应的题景,即可创作出新的物理题目.比如,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方式,是实践性课题,一般要经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处理数据、得到结论,甚至还有评价结论的环境.比较容易想到的思路就是针对这些环节进行编题,来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科学素养.再确定好考查的关键过程方法要点后,就要围绕这个要点,摘取相应的知识点和设计合适的题景.在选取知识点时,要考虑取电学的实验,力学的实验还是热学的实验?哪种实验能更好的将过程方法融合?所取的知识点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能太难,否则会使多数学生失分,违背了编写题目的初衷.设计的情景,要考虑初中学生认知上的特点,尽量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思考的兴趣.例如,自行车是我们一种常用的代步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要用到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请你举三个与物理有关的知识或原理.
初中物理的很多实验是由老师选好器材给学生做的,虽然教材在初三阶段提出了让学生自主选器材的要求,但大多数教师嫌麻烦,并没有很好的落实,很少有学生受到选器材的训练.考虑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在编写题目的时候,很编写一些“器材选择”性的题目,具体的方法是:给过量的实验器材,让学生选择实验器材来设计实验.这样的题目适合于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验,最好是在“老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比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室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些实验器材供选择,完成该实验的主要器材是哪些?为了研究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还要选择实验器材是什么等.
2. 从题景变化上入手.
题目的情景千差万别,来源也十分广泛,新理论,新技术,热点新闻,时事政治,都可以作为题景.当你看电视、听新闻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某些物理知识,是否可以将它们融合起来.比如,我国又进行珠峰科学考察了,要为珠峰重新测量高度,这里就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大气压与沸点、激光测距、紫外线的防护;比如,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救援中,为了便于挖掘机疏浚河道,从上海紧急调运了400块路基箱,路基箱外观上是一个个表面刻有花纹的大型钢板组成的箱体,它们被铁链拴在一起铺在松软的淤泥上,这样大型挖掘机就可以沿着路基箱顺利地开到指定地点上而不至于被陷在淤泥里.请用物理语言说明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稍加改动就可以编写出新颖的题目;当你遇到一个新的器具时,可以看看它的说明书,了解一下工作原理、使用注意点,说不定据此能编出一道新的物理题目来.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身边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新题景,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做个有心人.
三、自编题目的意义
自编题目的重要意义在于教学的针对性,避免盲目的到资料上“抓题”.如果在物理教学中,老师盲目的到资料上抓题,就可能走上应试教学的老路——题海战术.针对学生自编习题可以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学生和教师都很轻松,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质效.
总之,新课改以来,初中物理试题的题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很多赋予时代感的题目,但命题的总趋向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验能力的考察,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因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而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举措.因此,在自编物理新题目的时候,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多编写一些注重实验、注重物理知识获取过程与方法的习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加积极的自主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编写新的题目,是老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的常规工作之一,它体现了老师的教学技能和创新能力.现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资料,很多老师无意去编写题目,习惯于“拿来主义”,但毕竟是别的老师编写的题目,对自己的学生不是很适合.本文着重阐述编写物理题目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物理,自编,题目
参考文献
[1]方彩红.浅谈新课标下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J].物理研究(教学研究版),2009,(1).
[2]吴丽莎.新课标下的物理课堂[J].新课程(教师版),2008,(12).
[3]顾道勇.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师[J].数理化学习,2009,(2).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题目 篇3
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以理性的思维方式,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对机械效率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探究,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原理。
一、杠杆的机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例: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通过计算得出增大有用功确实提高了杠杆的机械效率,但同时也发现额外功增大了0.01J,这是为什么呢?经过分析发现在增大物重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克服杠杆转动时的摩擦力,因为通过杠杆提升物体时克服杠杆重力所做的额外功不变,增大了物重即增大了杠杆与转轴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了杠杆转动时的摩擦力。所以增大物重可以提高杠杆的机械效率,减小额外功也可以提高杠杆的机械效率,那么如何减小杠杆转动时所产生的额外功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减小额外功:①使用轻质的杠杆;②在转轴处加润滑油。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更客观地理解机械效率,从而增强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认知力度。
二、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的机械效率
实验前引导学生测量物重、动滑轮重,从而有利于分析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例:用下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1000N的重物匀速提升0.5m,人对绳的拉力是400N,已知动滑轮重150N,求绳的自由端被拉下几米?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分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3,所以绳自由端被拉下的距离S=nh=3×0.5m=1.5m。
而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功为W轮=G轮h=150N×0.5m=75J,∵ W额>W轮,∴额外功除了克服动滑轮重做功外,还要克服绳重以及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做功。
若上例中物重增大到2000N时,拉力是790N,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各是多少?
第二次提升物体的额外功增大了85J,为什么额外功增大了?分析后可知拉力F克服滑轮重和绳重所做的额外功没变,物重增大,导致了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增大,所以额外功增大。因此,滑轮组机械效率公式的推导,就要分两种情况。
1. 考虑动滑轮自重,摩擦阻力及绳重等所有额外功的情形,公式梳理过程如下:使用滑轮组做的总功为W总=Fs,有用功W有=Gh,因为物体沿竖直方向被匀速提起,所以有:
所以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分两种情况考虑:①除物重和滑轮重外,还应考虑到绳重和机械间的摩擦,这个机械间的摩擦指的是轮与轴之间的摩擦,而不是绳与轮之间的摩擦。所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加物重、减小滑轮重和绳重、在轮与轴之间加润滑油。②忽略绳重及摩擦,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为有增加物重、减小滑轮重。
三、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机械效率及其结论性语言的准确性
由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在语言的准确性。
例:如图是小亮测定斜面机械效率的装置图。每次实验时,被拉的小车沿同一斜面匀速向上运动。上表是小亮设计的记录数据的表格,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哪些结论?(要求写两个)
我们都知道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两个: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的粗糙程度。所以正确的答案是:①粗糙程度一样的斜面,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或斜面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②斜面越缓,越省力。
因此,“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当斜面长一定时,斜面越高,机械效率越高”这结论性语言显然是不够准确的,这是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练习题 篇4
械中都运用了杠杆原理,以下图中所示工具在通常使用中省力杠杆是(),费力杠杆是(),等臂杠杆是()
①船浆;
②裁衣剪刀;
③动滑轮;
④独轮车;
⑤钢丝钳
⑥用钓鱼杆钓鱼
⑦用钉锤撬钉子
⑧用天平称质量
⑨核桃夹子
10升旗的滑轮
11门把手
12水井杆
13盘山公路
14自行车闸
15起重机
2.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剪刀中,正常使用时动力作用点在阻力作用点和支点之间的是()
A.B.C.D.3.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箱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
G=1000N,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独轮车是一个省力杠杆
B.该独轮车对地面的压力为
1000N
C.动力
F=300N
D.为了更省力,工人师傅可以采购的措施是手向后移动
4.临沂的城市公用自行车(如图)已遍及市区的各个地方,解决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下列有关公共自行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车座宽大柔软是为了增大对人体的压强
B.轮胎的花纹是为了减小车轮与地面的摩擦
C.用车闸刹车时,车闸相当于一个费力杠杆
D.骑自行车匀速下坡时,阻力对自行车做功
5.如图所示,刻度均匀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所挂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如果在杠杆两侧已挂钩码的下方各增加一个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会()
A.右端下沉
B.左端下沉
C.杠杆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6.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升旗手在50秒时间内将重5N的国旗缓缓上升到旗杆顶端,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缓缓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升旗同学的手受到绳对手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C.他对国旗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于1W
D.旗杆顶端的滑轮在使用是省力的.7.在使用下列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G的几种方式中,所用动力表达式分别是(不计机械自重、绳重和摩擦)
8.如图所示,O为杠杆AB的支点,A端挂一重物G,图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最小的拉力是()
A.F1
B.F2
C.F3
D.F4
9.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4s内将重为150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2m的过程中,所用的拉力大小为375N,物体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4倍。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沿水平方向移动了4m
B.物体受到的拉力为750N
C.拉力F的功率为375W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00%
11.如图所示,A
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100N,在拉力
F的作用下,能以
0.2m/s的速度在水
平地面上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
F=5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拉力
F的功率是
1W
B.2s
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1.2m
C.5s
内拉力所做功的大小是
15J
D.物体
A
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是
8N
E.作用在A处的拉力大小是100N
F.10秒内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10W
G.若拉力F增大,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则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变,物体所受摩擦力不变
12.如图所示,用22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重2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6N(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量,滑轮的转轴光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B受到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B.绳子对A的拉力和地面对A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在2s内绳子对物体A做的功为4.4J
D.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4.4
W
13.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从水中提升物体M,已知被提升的物体M质量为76kg,M的体积为3×10-3m3,在物体M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将物体M以0.5m/s的速度匀速提升了10m的高度,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W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16乙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力大小(g取10N/kg)。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大小为400N
B.动滑轮重力为70N
C.当物体M没有露出水面时,动滑轮下端挂钩上绳子的拉力为730N
D.当物体M没有露出水面的过程中,该滑轮组提升货物的机械效率为95%
14.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设置了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不正确的是()
A.0s~1s内,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于10N
B.1s~2s内,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C.2s~3s内,拉力F的功率是100W
D.2s~3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3%
15.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与物重G物的关系,图乙是改变G物,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计算并绘出的η与G物关系图像,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η
随G物的增大而增大,最终将超过100%
B.G物不变,改变图甲的绕绳方式,滑轮组机械效率将改变
C.此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为2N
D.当G物=6N时,机械效率为66.7%
16.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2cm,当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力臂为0.08m
B.此时为省力杠杆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D.钩码总重为2N
17.小枫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和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力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使物体在相同时间上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相比,乙更省力
B.甲、乙所做的总功一样大
C.甲、乙对重物做功的机械效率一样大
D.甲、乙相比,乙对重物做功的功率更大
18.如图所示,规格完全相同的滑轮,用相同的绳子绕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提起重为G1和G2的两个物体,不计摩擦与绳重,比较它们的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G1=G2,则F1<F2,甲的机械效率高
B.若G1=G2,则F1>F2,乙的机械效率高
C.若G1<G2,则F1<F2,甲、乙的机械效率相同
D.若G1<G2,则F1<F2,乙的机械效率高
19.如图是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示意图,在重物从水底拉到井门的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向右运动,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四位同学画出了汽车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B.
D.
20.质量为60kg的工人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已知工人在1min内将货物匀速提高6m,作用在钢绳的拉力为40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力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机械中摩擦和绳重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的功率为400W
B.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
C.人对绳子的最大拉力为1000N
D.该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为83.3%
21.如图所示,是指甲剪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指甲剪由1个杠杆组成,是省力杠杆
B、指甲剪由2个杠杆组成,一个省力杠杆和一个费力杠杆
C、指甲剪由3个杠杆组成,一个省力杠杆和二个费力杠杆
D、指甲剪由3个杠杆组成,二个省力杠杆和一个费力杠杆
22.如图甲所示,一根重木棒在水平动力(拉力)F1的作用下以O点为轴,由竖直位置逆时针缓慢匀速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如图乙所示是此木棒在竖直动力(拉力)F2的作用下以O点为轴,由水平位置逆时针缓慢匀速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A、F1增大
B、F1减小
C、F2增大
D、F2减小
23.如图所示,把重为G的物体沿倾角为,高为h,长为L的粗糙斜面以速度v由底端匀速拉到顶端的过程中,平行于斜面拉力F做的功为W,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拉力F大小为Gsin
B、拉力功率的大小为(W+Gh)v/L
C、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W-Gh)/L
D、斜面的机械效率为Gh/(W+Gh)
物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cm
拉力
F/N
拉力作用点
移动距离s/c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2.0
1.2
55.6%
4.0
2.0
66.7%
8.0
3.7
24.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表中数据是通过图乙装置完成的B.第三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C.第二次实验所做的额外功为20J
D.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組的机械效率越高
25.如图所示,牵引车通过滑轮组匀速打捞起深井中的物体,在被打捞的物体没有露出水面之前,牵引车以2m/s的速度匀連行驶,对绳的拉力为F1,拉力F1的功率为P1;当被打捞的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后,牵引车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对绳的拉力为F2,拉力F2的功率为P2,已知物体重1.2×104N,体积为0.63m2,P2=6P1,若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则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物体浸设时受到的浮力为6.3×103N
B.拉力F1的功率P2为4200W
C.
拉力F2为4200N
D.动滑轮重300N
13题图
26.如图,斜面长s为1.2m、高h为0.3m,现将重为16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从低端匀速拉到顶端,若拉力F为5N,拉力功率为3W,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
B.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为1N
C.物体由斜面底端运动到顶端用时2s
D.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应控制斜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27.如图所示,物体B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通过滑轮组拉着物体B,此时物体B保持静止状态。当用竖直向下2N的力F1拉重为1N的物体A时,能使物体B以0.6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若只用水平向左的力F2拉物体B时,能使物体A以0.3m/s速度匀速上升,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滑轮间的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6N
B.拉力F2大小为10N
C.拉力F2的功率为1.2W
初中物理竞赛-机械运动习题 篇5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
1.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速度去打捞。则()
A.甲船先到B.乙船先到
C.两船同时到D.无法判断谁先到
2.A、B两辆车分别以速度v0、1/2 v0同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A车在前,B车在后.在两车上有甲、乙两人分别用皮球瞄准对方,同时以相对自身为2 v0的初速度水平射出,如不考虑皮球的竖直下落及空气阻力,则()
A.甲先被击中B.乙先被击中
C.两人同时被击中 D.皮球可以击中乙而不能击中甲
3.驾驶员每天准时从单位开车出来,于7:00到达教授家接教授去单位,7:20到达单位。某天,教授为了早点到单位,比平时提前离家步行去单位。走了一段时间后遇到来接他的汽车,上车后汽车掉头并于7:10到达单位。设教授和汽车速度不变,且速度之比为1:9,教授上车及汽车掉头时间不计。则当天教授离家时间为()
A.5:50B.6:10C.6:30D.6:50
4.车站的自动扶梯用1分钟可将一个人送上去,若自动扶梯不动, 若此人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需要0.75分钟,那么人沿静止的自动扶梯走上去需要()
A.1分钟 B.2分钟 C.3分钟 D.3.5分钟
5.相距4500m的甲乙两车站之间是一条笔直的公路,每隔半分钟有一辆货车从甲站出发以10m/s的速度匀速度开赴乙站,共开出50辆;当第一辆货车开出的同时有一辆客车从乙站出发匀速开赴甲站.若客车速度是货车速度的2倍,关于客车途中共遇到几辆货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8辆B.7辆C.6辆D.5辆
6.火车以20m/s的速度沿某一段直线轨道驶向道口,为厂提醒看守道口的工作人员,司机在距道口940m处开始鸣响汽笛,每次笛声持续1s,停5s,然后再次拉响汽笛。当道口工怍人员听到第三次笛声结束时,火车距道口的距离为________ m.道口工作人员昕到火车司机前后两次拉响汽笛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s。(已知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7.相距3750m的甲.乙两车站之间有一条笔直的公路,每隔2分钟有一辆摩托车由甲站出发以20m/s的速度匀速开往乙站,每一辆摩托车在抵达乙站后都立即掉头以10m/s的速度匀速开回甲站。这样往返的车辆共有48辆;若于第一辆摩托车开出的同时,有一辆汽车由甲站出发匀速开始乙站,速度为15m/s,那么汽车抵达乙站前最后将与从甲站开出的第 _________辆摩托车迎面相遇,相遇处距乙站__________m。
8.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54km处相遇。他们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原地,途中又在距A地42km处相遇。那么A、B两地的距离为_________m;两次相遇地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m。
9.一艘航空母舰停在港口,用超声波搜寻海底,发现有一艘潜艇向己方驶来(假设为匀速直线运动),第一次发射超声波18s后收到回波,收到回波286s后发射第二次超声波,又经过10s后收到回波。那么潜水艇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时潜艇航行的距离是__________m;速度是_________m/s(超声波在海水中的平均速度为1500m/s)
【初中物理】功与机械能知识点 篇6
七、功与机械能知识点
一、功
1、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2、机械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必要!一个都不能少!
3、认识几种不做功的情况:
(1)有力,但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零——劳而无功;
(2)有距离,但是在运动方向上物理没有力的作用-惯性——不劳无功;(3)有力,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运动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垂直无功;
4、功的大小计算
功的计算公式 W=Fs(s必须是在力F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单位:焦耳
应用功的公式注意: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二、功率
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一样,比较物体做功快慢有两种方法: a.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时间越少,做功越快 b.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做功就越快
c.如果做功的多少和所用时间都不同,就比较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多少。单位时间内做功越多。做功就越快。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我们引入了速度的概念,为了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功率的概念.1、功率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P=W/t
4、单位:瓦特,简称瓦,W 常用单位 kW 1kW=1000W 1w=1J/s,表示1秒钟内所做的功为1J。
三、功的原理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简单机械的作用是什么?
省力 省距离 改变力的方向
那么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或者省距离,能省功吗?我们来看一下,要把重物运到高处,有哪些方法?(1)用手直接把物体提上去(2)用杠杆把物体提上去
(3)用动滑轮或者滑轮组把物体提上去
1、内容: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
对于理想机械而言,使用机械做功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对于实际机械而言,使用机械做功大于直接用手做的功。
3、不省功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省力的机械必定费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一定费力,而功=力x距离,省了多少力,必定费多少距离,所以力x距离不变,因此不能省功。
4、既然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但人们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呢?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四、机械效率:
1、有用功和额外功
①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例:提升重物W有用=Gh ②额外功:
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额= G动h(G动:表示动滑轮重)③总功:
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即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用+W额,W总=FS
2、机械效率
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②公式:η=W有用/W总
③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④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机械效率总小于
1五、机械能
1、动能
①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②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③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2、势能
①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②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③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六、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例谈从物理题目中挖掘信息 篇7
(1)根据甲的心率为60次/min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多少秒?(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多少毫米每秒?(3)乙的心率为多少次每分钟?
分析:心电图,绝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都见过,但对其中的信息了解不多。很多学生对这样的题感到茫然,因此,应引导学生挖掘题目中的信息。
例如,由题目中“甲的心率为60次/min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告诉我们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也就是心跳一次所需时间,挖掘出这条信息,问题(1)就可以解决了。
“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可知这台心电图仪坐标纸做匀速运动,由甲图信息可知,甲每次心跳坐标纸走纸25mm,由问题(1)可知时间是1s,把这些信息挖掘出,问题(2)就可以解决。
“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告诉我们由于是同一台心电图仪,因此坐标纸的走速是相同的。再由乙图信息可知,相邻两波峰的距离,即乙心跳一次坐标纸走纸20mm,因此可知乙心跳一次的时间,将这些信息挖出,问题(3)就可以解决了。
解题过程:
解:(1)由甲的心率为60次/min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为1s。
(2)由甲的心电图可知,这台心电图仪坐标纸1s走纸25mm,所以心电图仪走纸速度v=25mm/s。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题目 篇8
摘 要:学生在解物理习题时,有时会遇到审题困难,思绪混乱,形象化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在教学过程中有关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提取题目条件能力的培养做一下讨论。
关键词:物理 审题 解题 求解 题目条件 提取条件
学生在解物理习题时,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时似乎对概念公式已滚瓜烂熟,牢记在心,但碰到实际题目时却一筹莫展,主要表现为思绪混乱,缺乏思维的程序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思维程序的建立和训练。
解决实际问题一般程序大体可分为审题、文字信息、抽象出物理对象和物理情景、寻找问题所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建立模型、求解。而第一步就是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与问题有关的文字信息,并用相应的图形或符号表示,使复杂的变化过程代码化。——这就要求要有较强的提取物理题目条件的能力。只有能够完整,正确地提取题目中的所有文字、图形、数字信息条件才能确定物理对象,建立物理情景,寻找变化规律,建立模型,立式求解。
具体问题中,物理题目一般包含有或多或少的明确条件及隐含条件,对这些所有条件是否能做到深度挖掘往往是是否能快速、正确解题的关键。有时学生问问题时,教师可能会无意中画出示意图或列出关系图象,而此时学生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关键就在于学生不会归纳、不会作图。
因此,对于一些明确条件的提取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应加强利用一切手段——图象、表格、罗列等方法加强学生的总结归纳条件的能力教学。
一方面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教学中示意图画法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审题,画示意图,从易到难,逐步消除思维障碍。
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学习练习过程中,重视画图习惯的培养。利用图象的直观性,正确地反映物理量间的依赖关系,动态展示物理过程,便于比较,得出结论,帮助学生审清题意,化繁为简,例如在布置作业时就让学生养成习惯,可把练习本的左侧折出三分之一,专门用作画图区,把图象作为提取条件、建立关系、立方程的依据。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调对学生作示意图的要求,形成习惯。养成审题画图的习惯。
再一方面,让学生要养成看题目列条件的习惯,比如电学题目经常条件多而且变化多,如果要求学生对变化的各情况条件进行分组罗列,则对清晰解题思路有很大帮助。不断训练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提高学生提取和总结题目条件,为建立正确物理模型有效的教学策略。
有些情况物理题目中条件并未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图象中。快速、准确地找出这些隐含条件也是很重要的,往往也是解题准确的关键。主要要向学生介绍和总结一些寻找这些隐含条件的方法:比如注意一些约定俗成的提法的含义。课本上经常用一些固定的提法来说明某些现象,如“一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运动……”其中“光滑”的含义为不计滑动摩擦,所以隐含条件为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零。又比如要掌握一些物理现象的出现条件。如“一个物体匀速运动……”要出现这种现象,前提条件是物体必须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所以隐含条件为:物体不受力或受的是平衡力。
在要求学生掌握和学习一些提取题目条件的同时不可或缺的是要学生熟练掌握概念和规律。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理论、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发现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掌握了它们,才能找出题目给出的明确和隐含的条件。如:“两灯串联在同一电路中……”——两灯电流相同。“两灯并联在同一电路中……”——两灯两端电压相等。
如果能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本概念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对解题过程中对物理题目条件提取的能力培养,那么既能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又能在各方面培养学生的多思、多想、更理性的学习思想。
期末考试物理题目汇总 篇9
1.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半球形碗的光滑内表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角速度ω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运动,则该水平面距碗底的距离h为多少?
解:小球在碗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两个力:
重力mg竖直向下,碗对小球的支持力N指向球心,令其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 则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Rsinα
N与mg两力的合力产生水平面内指向圆心的加速度 ∴mgtanα = mw^2r = mw^2Rsinα gtanα = w^2Rsinα g/(w^2R)= sinα/tanα
cosα = g/(w^2R)h = RRg/(w^2R)= R-g/w^2
【备注,在本题中,碗对小球的支持力指向球心,重力竖直向下,合力指向平面的的圆心,根据求两个力的合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所以合力=mgtanα,所以是没必要将支持力列入算式的~】
2.12-6
有 N 个 质 量 均 为 m 的 同 种 气 体 分 子,它 们 的 速 率 分 布 如 图 所
示 .(1)说 明 曲线 与 横 坐 标 所 包 围 的 面 积 的 含 义 ;(2)由 N和 v0求 a值 ;(3)求 在 速 率 v0/2到 3v0/2间 隔 内 的 分 子 数 ;(4)求 分 子 的平均平动 动 能 .
解 :(1)由 于 分 子 所 允 许 的 速 率 在 0到 2v0的 范 围 内,由 归 一 化 条 件 可 知 图 中 曲 线 下 的 面 积
S2v00Nf(v)dvN
即 曲 线 下 面 积 表 示 系 统 分 子 总 数 N .(2)从 图 中 可 知,在 0 到 v0区 间 内,Nf(v)av/v0; 而 在 v0到
2v0区 间,Nf(v)a则 利 用 归 一 化 条 件 有
Nv02v0avdvadvv0v0
0得
a(3)速 率 在 v02N/3v0
/2到 3v0/2间 隔 内 的 分 子 数 为
v03v0/2avNdvadv7N/12v0/2vv00
(4)分 于 速 率平方的平均 值 按 定 义 为
vvdN/Nv2f(v)dv0022
故 分 子 的平均平动 动 能 为
2v0a31121v0a322kmvmvdvvdvmv3600Nvv0N220
3.物理求助设有一以理想气体为工作物的热机循环,如图所示,证明其效率为n=1-r{[(V1/V2)-1/[(P1/P2)-1]} 你的图很可爱 = = 效率的定义为n=1-Q放/Q吸;
该循环,吸热过程为等容过程,放热过程为等压过程分别计算: Q吸=Cv(T2-T1)=Cv(P1V2-P2V2);Q放=Cp(T2-T1)=Cp(P2V2-P2V1);带入定义式,再有绝热的关系(这个应该知道吧,我这里打不出指数),带入变形就有你的结果了
(上面两个等式的后面的等号用到了克拉伯龙方程,不写出来了;式子中T1T2只是示意两个状态的温度,为方便都只取了1mol,你设x mol做法是一样的,最后相除可以消掉,希望对你有帮助)4.一卡诺热机的低温热源的温度为7℃,效率为40%,若要将其效率提高到50%已解决问题
收藏 转载到空间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一卡诺热机的低温热源的温度为7℃,效率为40%,若要将其效率提高到50% [ 标签:卡诺热机, 低温温度, 效率 ] 匿名 2009-12-26 11:01 问高温热源的温度应提高多少? 注:要有解题吧步骤
物理教学类论文题目 篇10
二、实验类
1、复摆实验仪的研究
2、杨摸量实验仪研究
3、落球法液体粘滞系数测定仪的改进
4、浅议氦氖激光器在光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全息照相实验技巧探讨
6、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7、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讨论
8、钢丝的切变模量与扭转角度关系的研究
9、物理实验测量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10、向心力实验装置研究
11、重力加速度测量实验装置研究
12、液体表面张力实验装置研究
13、MATLAB在声学实验中的应用
10、镜像声波演示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11、静电起电盘电荷收集装置的研制
12、非平衡电桥在非电量测量中的应用
13、载流圆线圈平面内任意一点磁场的测试与理论分析
14、非线性电阻特性的实验研究
15、简易万用表的设计制作及校准
16、体效应管负阻特性的测量研究
17、微波光学实验研究
18、组合测量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19、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微小形变实验方法的改进与研究20、偶氮染料掺杂聚乙烯醇薄膜的光致双折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21、偶氮染料掺杂聚乙烯醇薄膜的四波混频特性的实验研究
22、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23、如何做好学生分组实验
24、如何测定弹簧的有效质量
25、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
26、固体激光器的光束质量分析
27、光学谐振腔的优化设计
28、对大学物理改革的思考:用电脑模拟实验过程
29、理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30、物理学中的科学研究方法
31、光电效应伏安曲线研究
32、物理实验对学生科学好奇心的培养
33、大学物理实验专题课件研究
34、激光全息实验分析
35、设计性实验研究
36、物理模型与中学物理教学
37、CCD技术及其应用
38、考研对我院物理本科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39、塞曼效应实验研究40、H-D原子光谱实验的误差分析及其优化
41、如何实现电机的变速
42、实验教学的改革探讨
43、计算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法类
1、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2、谈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3、兴趣——学生学习物理最好的老师
4、物理习题隐含条件的探讨
5、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探讨
6、高中“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总结
7、中学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分析
8、论物理教育中的科学素养培养
9、新的中学物理课程目标分析(择其某一项)
10、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美育素材研究
11、物理教学中的创造人格培养
12、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探究
13、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14、对高考“理科综合”科目的改革的思考
15、未来中学物理教师素质结构之设想
16、现行物理教学大纲及教材的有关评价
17、对高中某一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教学研究(电磁学,光学方面)
18、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
19、高一物理新教材的比较与评价20、论非智力品质在物理学习中的形成与作用
21、中学物理光电实验如何适应新课标的改革
22、中学物理教学中互动作用的深入探讨
23、用FLASH制作自由落体运动的课件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24、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5、在物理教学中Powerpoint应用经验及技巧
26、如何用Authware互动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7、中学物理兴趣培养初探
28、在中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可行性初探
29、用Flash制作课件效果评析30、Powerpoint物理课件实用性与演示实验剖析
31、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的结构分析
32、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现状及其改进策略
33、物理教师课程能力自我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34、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及其实现
35、新时期物理课程发展的脉络与走向
36、物理教师科学观念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
37、物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38、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39、探究式教学中师生关系分析40、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对物理教学的启示
41、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物理教学的启示
42、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43、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民主化的研究
45、物理规律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
46、类比法在中学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
47、中学物理中的固体物理问题解释
48、参照系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49、如何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体系50、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效果的量化评价
51、关于高中物理辅导资料的调查研究
52、中学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5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54、物理实验教学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55、浅谈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
56、浅谈多媒体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57、物理课堂教学提问方法探讨
58、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探讨
59、物理课堂教学反思方法探讨60、物理教学活动课设计方法探讨
61、物理探究教学设计探讨62、物理探究学习方式探讨
63、高一物理学习“台阶现象”探讨64、高三物理复习“高原现象”探讨
65、谈物理教学中数学方法的应用66、谈物理教学中实验方法教学
67、比较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68、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69、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应用知识的普及教育70、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美育
71、谈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72、巧用心理效应 促进物理教学
73、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 提高物理教学效果74、谈物理教师的教学语言
75、试论新课程观下教师角色的变化76、浅谈中学物理新课程学生评价
77、关于发展教师评价探讨78、中学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项目分析
79、试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写80、试论中学生个性发展关于中学生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培养
81、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及考评82、中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方法探究 83、论未来的中学物理教育发展趋势84、论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发展方向
四、综述类
1、缠态与量子通信述评
2、光折变材料的光信息存储研究进展
3、纳米结构ZnO研究状况
4、纳米尺度中的量子力学
5、由相对论的创立看物理学的思想方法
6、从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的思想体系探讨
7、光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8、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晶体双折射现象(电磁学,光学)
9、计算半径为R的球的热传导现象(热学及统计物理学)
10、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晶体双折射现象(电磁学,光学)
11、用傅里叶变换计算(单缝、圆孔)衍射的光强分布(光学)
12、论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
1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Flash/Authorware)
14、激光全息实验的设计(光学)
15、物理学中的美学问题探讨(物理学史)
16、四层楼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17、简易稳压直流电源设计
18、相干光的性质与特征(光学)
19、偏振光的性质特征及应用(光学)
20、几何光学符号法则的讨论(光学)
21、八路智力竞赛抢答器的设计
22、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研究(教学法)
23、物质磁性及其应用(电磁学)
24、对称性在电磁学中的应用(电磁学)
25、地球磁场的起源与倒转(电磁学)
26、基于DDS原理的数字信号发生器(模电、数电)
27、浅谈物理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8、浅谈物理学史在教学中的应用
29、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技能培养的方法
30、谈物理实验与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31、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32、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33、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初探
34、新课程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初探
35、新课程下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初探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题目 篇11
关键词:初中学学;数学题目;信息阅读;加工能力;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前些时候,学校开展了优质课评比,在听初二的一节课时,教师呈现了这样一道题目:在矩形ABCD(如图1)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DA运动至点A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像如图2所示,则△ABC的面积是( )
A.10 B.16 C.18 D.20
全班39位学生居然没有一个举手回答,于是只好教师自己分析: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运动到点C,△ABP的面积(y= AB·PB)不断增大,对应图像为第①部分,从横轴上可以知道BC=4,当动点P从点C运动到点D时,△ABP的面积(y= AB·CB)保持不变,对应图像为第②部分,故CD=9-4=5,所以△ABC的面积= AB·CB= ×4×5=10故选A。再次问学生听得懂的请举手,也只有6位。
这让我有一个深深的疑惑: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对文字材料、图表阅读、信息加工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杭州中考的应用题“从第一个月到第x个月的维修保养费用累计为y(万元),且y=ax2+bx;若第1个月为2万元,第2个月为4万元,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又有多少学生深刻认识到加着重号的“累计”二字的真正涵义呢?近几年出现了大量具有时代性、现实性、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文字型应用试题,这种类型的题目通过文字、图像和表格综合提供信息,需要从文字、图像、表格中去收集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转化为数学问题。难点在于将实际问题经过“数学化”的过程转化成数学问题(即建模)。所以我对所任教的二个班级共90名学生进行了数学题目信息处理困难成因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二、问卷调查
数学信息处理困难成因调查表
各位学生:为了了解学生们学习数学现状,教师特意想了解一下近期学生们对数学文字题、信息题的解题困难的原因作个调查,以便我们今后能够更好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1.我在小学时候最怕应用题。
2.我对几何语言经常不太理解。
3.我对几何证明的条件不大找得到。
4.几何语言与文字语言我不能转换。
5.我不懂一些应用题中的名词是什么意思。
6.如果很多数据出现,我不晓得哪些要用的。
7.我找不到等量关系,所以列不出方程。
8.我覺得要分类讨论的题目太难了。
9.尽管我会画出示意图,可是计算代数式与方程经常出错的。
10.看到表格型与图形的题目我就烦了。
三、对数学信息处理困难原因的透视
1.现实生活经验的贫乏
现在的学生参加户外劳动与社会实践基本没有,了解生活经验基本上是道听途说,或来自书本、电视、网络。
例:某车间有20名工人生产螺栓和螺母,每人每小时能生产螺栓12个或生产螺母16个,如果派一部分工人生产螺栓,其余工人生产螺母,才能让一天内生产的螺栓与螺母恰好配套?(一个螺栓配两个螺母)。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很多学生对二个螺母配一个螺栓没有一点儿感受,所以根本无法理解数量的比例关系,也就列不出方程了。
在调查问卷第5题答“是”的有68人,第6题答“是”有75人,第7题答“是”有75人,这充分显示了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的贫乏,实践知识的储备量不足,以至于对某些常识只存在理论上的认识,或一知半解。
2.理解能力的薄弱
现在的学生书看得少,电视看得多,字写得少,话说得多,心算得少,计算器用得多,以至于阅读能力不强,理解能力较弱,加上文字比较枯燥呆板,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分不清文字的主次,抓不住题目的关键字眼。
例:有一批苹果,标准重量是每箱10千克(箱子重量除外)某商家以100元/箱的价格进货20箱,商家称了每箱苹果的实际重量,同样以每箱10千克为标准,超过或不足的分别用正、负来表示,记录如下:
与标准质量的差(千克) -0.4 -0.3 -0.1 0 0.2
箱数 3 5 3 4 5
(1)20箱苹果的实际重量是多少千克?
(2)若商家以每千克12元,将20箱苹果拆箱零卖,并且全部售出,他可以盈利多少元?
在问卷第1题中答“是”的有66人,在第6题答“是”的有78人,这充分说明学生语感不强,不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揣摩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与问题中的关键字词,不懂得哪些是干扰因素,哪些才是本质的关系。
3.分析问题不全面
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不到位,缺乏用多种途径尝试寻找数量关系的意识,面对多重信息,往往无所适从,不懂得如何进行分类处理。
例:某公园门票每张10元,只能使用一次。为了吸引更多游客,该公园除保留原有的售票方法外,还推出一种“购个人年票”的售票方法(个人年票从购买之日起,可供持票者使用一年)入园票分甲、乙、丙三类;甲类年票每张120元,购票者进入公园时无需再购买门票。乙类年票每张60元,购票者进入公园时,需再购买门票,每次2元。丙类年票每张40元,持票者进入该公园时,需再购买门票,每次3元。
(1)如果你只选择一种购买门票的方式,并且你计划在一年中用80元花在该园林的门票上,试通过计算,找出可使进入该公园的次数最多的购票方式。
(2)求一年中进入该公园至少超过多少次时,购买甲类票比较合算。
在问卷8题中答“是”的有67人,在9题中答“是”的有69人。学生对上题的分析相当困难,很多学生的分析思路相当混乱。
4.计算能力和技巧的不足
计算技巧与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功。有些问题学生能够找到关系式,建立方程组或不等式,但是因为计算技巧的薄弱而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只能说是一种遗憾。
例:如图形,图中数据代表各部分面积,求X、Y。
在问卷调查第2题答“是”的有58人,第3题答“是”的有62人,第4题答“是”的有78人,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语言较熟悉,但对于几何语言的叙述与转换就存在一定的困难,识图能力较差。此题有相当部分学生能建立方程组,但是不能进行处理,所以得不到正确答案。
四、文字与图像信息题的内涵与功能
1.基本内涵
数学信息题要突出“信息”二字。首先应能向学生提供有关生活常识、生产实际、数学知识等方面的信息;其次,应具有数学学科的特点,寓逻辑性、抽象性和应用性于一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等;再次,它不是生产实际、生活常识等信息的简单集合,而是融丰富多样的知识、常识等与数学思想方法技巧于一体,有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日常生活。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2.教育功能
数学信息题往往是根据课程标准,为了实现数学教学的各项要求而设计的,其在实际教学中或多或少地起着一定的作用。
(1)学习导向
数学信息题的背景由社会热点问题逐步转向社会实际的各个方面,如优化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产业等,强调数学教育的基础性、现实性,在数学知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其他多种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2)拓展思维
由于数学信息题中包含了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常识等新信息,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它能有力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学生的思维由单面拓展到多面,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由校内引向校外,有助于促使学生养成多读书,善积累,勤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激发兴趣
数学信息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这些题目常常以介绍数学史料等有关数学背景知识的形式出现,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五、文字与图像信息的阅读与加工策略
课堂中的文字信息题一般比较典型,叙述时往往带有明显的特征词,学生往往只认识基本题,而不认识变式题,简单地把题中某些词语与某种运算方法单一地联系起来,教师如果将原题进行变式,学生会马上出错。所以,训练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让各种形式的变式题交叉出现,使学生找到各类题目的本质特征。
1.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内容增多而且更加抽象,语言的叙述也比小学更加复杂。无论是从应试的角度,还是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读题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只有读懂文字材料,弄清背景和解题目标,才能真正理解问题,从而确定解题的方法和程序。
(1)有目的性的多遍读题法
例:某旅游团租自划船游西湖,若租四人船,则有10人没船坐,若租相同数量的六人船,则有一船坐不满,问该旅游团有多少人?
第一遍读题,了解事情过程,确立未知数,设游船数为X;第二遍读题,带着未知数,列出代数式为人数=4X+10;第三遍读题,建立若干代数式,写出等量关系(不等量):0≤(4x+10)-6(x-1)<6。
(2)用列表法分析复杂的数量关系
例:某工厂有甲种原料360kg,乙种原料290kg,计划生产A、B二种产品共50件,已知生产一件A产品用甲材料9kg,乙种原料3kg,可獲利700元;生产一件B产品需用甲种原料4kg,乙种原料10kg,可获利1200元,问①按要求完成二种产品可有几种方案?②设二种产品总利润为y元,求y的最大值。此题文字较多,信息也不少,数量关系较复杂。可引导学生把相关的量按类别一一列出,画出表格,找出等量关系。
A产品 B产品 合计
生产件数 x 50-x
甲种原料 9x 4(50-x)
乙种原料 3x 10(50-x)
获利 700x 1200(50-x)
设生产A产品x件,根据上面的表格很快就可以列出不等式 问题②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2.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要尽量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去,如上网搜索、咨询交流、亲身实践、实地考察等。
例:某市城区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起步价为6元,即2千米以内(包含2千米)收费6元,超过2千米的部分,每千米收费1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请根据你从家乘出租车到学校的车费估算一下学校和你家之间的路程。
学生通过自身各种感官的直接参与和感受,可以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增加感悟,培养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现图像的形成过程
数学问题离不了图像的形成(即动点和函数结合)。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题目】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考试09-02
初中物理简单选择12-16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01-02
初中物理计算题简单题01-18
初中物理教材《其他简单机械》教学反思01-21
如何学好初中物理,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08-31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08-26
物理实验初中物理教学12-14
复习初中物理05-10
学好初中物理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