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笔记免费

2024-07-01

外国文学史笔记免费(通用6篇)

外国文学史笔记免费 篇1

选择、填空题: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法国:前期(三四十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在表现出对现实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的同时,也流露了对封建时代的依恋之情。)作品:1斯丹达尔《拉辛与莎士比亚》(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红与黑》(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2梅里美《高龙巴》《嘉尔曼》

后期(从五十年代起,法国现实主义强调科学精神,表现出客观冷静的风格,早期现实主义的社会批判精神有所削弱。)作品:1小仲马《茶花女》2都德《小东西》《最后一课》,3鲍狄埃《国际歌》4福楼拜《包法利夫人》,5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英国:(前期)1狄更斯《双城记》《雾都孤儿》《坚难时事》2萨克雷《名利场》(小说的副标题“没有主人公的小说”)3夏洛蒂•勃朗特《简•爱》4艾米利•勃朗特《呼啸山庄》5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接触劳资矛盾的小说)(后期)6哈代7萧伯纳《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8高尔斯华穗“福尔斯世家”三部曲

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北欧: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白雪皇后》《皇帝的新装》

丹麦: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

俄国:1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驿站长》(开创描写“小人物”的先河)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毕巧林”(第二个“多余人”形象)2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性格:这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懒惰、优柔寡断、好空想的特点)》(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3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一部社会政治小说,副标题是“新人的故事”→“拉赫美托夫”第一个“新人”形象)4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5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复活》6.40年代,果戈理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俄国文学史上的“自然派”

美国:1斯托夫人《汤姆大伯的小屋》2马克•吐温(“文学中的林肯”)《汤姆•索亚历险记》《哈贝克利•芬历险记》3亨利•詹姆斯(开创了美工文学史上心理分析的先河)《一位女士的画像》4欧•亨利《麦琪的礼物》5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马丁•伊登》

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1自然主义的先驱:龚古尔兄弟2自然主义理论确立:左拉:《实验小说》《自然主义小说家》代表作品《卢贡-马卡尔家族》3梅塘集团:代表作家莫泊桑《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4唯美主义口号“为艺术而艺术”代表作家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小说)《莎乐美》(诗剧)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英国:1毛姆《人性的枷锁》《刀锋》2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3戈尔丁《蝇王》4金斯利•艾米斯《幸运的吉姆》5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6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7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惨案》8罗琳《哈利•波特》

法国:1法郎士《企鹅岛》《诸神渴了》2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3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4马丁•杜伽尔《蒂博一家》

5莫里亚克《和麻风病人的亲吻》《苔蕾丝•德盖鲁》《蝮蛇结》6安德烈•纪德《背德者》《窄门》《伪币制造者》7让•季奥诺《屋顶上的轻骑兵》8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9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德国、奥地利、瑞士:1亨利希•伯尔《莱尼和他们》2斯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3耶利内克《女钢琴师》4黑塞《荒原狼》《在轮下》

美国:1海明威《老人与海》2玛格丽特•米切尔《飘》3西奥多•德莱赛《嘉莉妹妹》《珍妮姑娘》《天才》《美国悲剧》4辛克莱《屠场》5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6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7索尔•贝娄《雨王汉德森》《赫索格》《洪堡的礼物》

8约翰•厄普代克《兔子跑吧》《兔子,归来》《兔子富了》《兔子安息》9丹•布朗《达•芬奇密码》10托妮•莫里森《所罗门之歌》

11纳博科夫《洛丽塔》

华裔女作家:1汤亭亭《女勇士》《中国佬》

2谭恩美《喜福会》3赛珍珠三部曲《大地》《儿子们》《分家》

捷克:雅罗斯拉夫•哈谢克《好兵帅克》

现代主义文学

表现主义:1卡夫卡《变形记》2奥尼尔《天边外》《毛猿》

未来主义:1马里奈蒂《未来主义宣言》2马雅可夫斯基:创造了“阶梯诗”

超现实主义:1写作方法:自动写作、绝妙的僵尸、黑色幽默2安德烈•布勒东《娜佳》 意识流小说:1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2福克纳《喧哗与骚动》3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4伍尔夫《墙上的斑点》《达罗威夫人》《到灯塔去》

后现代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1萨特《墙》《禁闭》2加缪《局外人》《西西弗斯》

荒诞派:1尤内斯库《秃头歌女》《椅子》《犀牛》2贝克特《等待戈多》

黑色幽默:1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2冯尼格特《第五号屠宰场》3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简答、论述

斯丹达尔《红与黑》

主题:1.通过于连的奋斗历程,作者描绘了法国后拿破仑时代的社会面貌。2.通过于连别样的遭遇,作者批判了德`雷纳尔等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贝尚松神学院教士勾心斗角,伪善邪恶的实质,以及拉莫尔侯爵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罪恶复辟的企图。3.通过于连悲惨的命运,作者表达了对法国下层青年自我奋斗,却遭受毁灭的惋惜。

象征意义:1.从小说所展示的历史背景来看,红象征着拿破仑时代,象征着革命进步力量,黑象征着波旁王朝的复辟时代,象征着邪恶的封建势力。2。以于连所选择的生活道路来看,红象征着拿破仑军队的红色战俘,黑象征着基督教教士的黑色法衣。3.从预言性的两个场景来看,红预指着冒险、谋杀和鲜血,黑预指着孝服、葬礼和灭亡。4.从人物性格上看,红象征着青春、热血、激情、理想、积极向上,敢于追求,敢于反抗等于连性格中的阳光面。黑象征着阴郁、虚伪、孤独、野心、怯懦、妥协等于连性格中的阴暗面。

于连形象及其悲剧命运叹息:于连无疑是一个个人奋斗者,一个野心家,其次于连又是一个叛逆的受难者,再次于连还是具有双重人格的英雄,他既追求真理又为反对势力效劳,既正直善良又时常以虚伪的面目待人。

突出特点:理性的心理分析。作为现实主义小说《红与黑》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不在于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而在于该书对于人物心理的细致描述和心理挖掘。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复杂而矛盾的思想:1.哲学观: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他的思想中夹杂着唯灵论的成分。2.政治观:他反对资产阶级,对贵族充满同情,但是他又主张自由贸易。3.阶级观:他反对阶级斗争,但又同情下层人民,因此,主张改良。4.宗教观:他并不信教,也不上教堂,但他又认为宗教既可以作为统治国家的工具,又能控制人欲横流。换言之,宗教是他为改良社会提供的解决办法之一。

广博而有机的《人间喜剧》:1《风俗研究》主题部分包括66个作品,分6部分:乡村生活场景《乡村医生》,外省生活场景《幻灭》,巴黎生活场景《纽沁根银行》《邦斯舅舅》,私人生活场景《人生之初》《苏城舞会》《高老头》,政治生活场景《一桩无头公案》,军旅生活场景《舒昂党人》。作者试图通过这些巨细无遗的描绘,全面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状态,故而他被称为19世纪法国的社会史和心灵史。2《哲学研究》主要探讨的是产生这些社会现象的原因,共有22部作品,代表作《驴皮记》。3《分析研究》意在共人类存在的自然法则出发,探讨主宰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原则,以求分析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合理状态,包括2部作品《婚姻生理学》《夫妇纠纷》。4内容:1)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2)贵族阶级没落的衰亡史。3)金钱观念肆虐的惨剧史。

巴尔扎克《高老头》

主题思想:1通过鲍赛昂夫人的情场失意,表现出贵族阶级在资产阶级金钱手段打击下,必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2突出人物多元异化的事实。高老头是被金钱和父爱异化的。拉斯蒂涅、伏脱冷是被金钱和野心异化的,鲍夫人是被金钱和虚荣异化的。

人物形象:1伏脱冷:原名叫约格·高冷,外表冷酷,但是特热情,阅历丰富。他是掠夺者和野心家的另一种典型,他所秉承的是一种强盗逻辑和恶魔哲学,他是站在局外冷眼观察的斯芬克斯,深谙这个社会中暗暗实行着的法则(从上到下人人都在高喊道德,可是人人都在损人利已)。要想摆脱生活底层就得像别人一样不择手段,也有人说他是人间的撒旦,既邪恶又合理,是现代版的梅芬斯特,在巴尔扎克笔下,他既是罪恶的制造者,又是罪恶的揭发者。2拉斯蒂涅:他是复辟时期青年野心家的典型,他是外省小贵族的子弟,不愿埋头读书,更不愿顺着社会阶梯一步步攀登,而是羡慕挥金如土的生活。在鲍赛昂子爵夫人、伏脱冷的影响下看到社会中只存在的金钱与个人利益。高老头之死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使他踏上了野心家的道路。他信奉的是极端利己主义。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作品:1罗曼史和幻想小说:《一双蓝眼睛》《塔里的两个人》《心爱的人》2机敏和吉言小说:《计出无奈》《埃塞尔伯特的婚姻》《冷落的人》3性格和环境小说(“威塞克斯”小说):《还乡》《德伯家的苔丝》《卡斯特桥市长》《无名的裘德》

形象分析:苔丝:在哈代笔下,苔丝被描写成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既代表着传统,又融合了现代的特点。她天生丽质、自然纯朴,充满女性美和青春的活力。她真挚可爱、品德高尚、富有热情、能够容忍和敢于自我牺牲。苔丝的灵魂是纯洁的,道德是高尚的,但是在资产阶级的道德面前,她却被看成是伤风败俗的的典型,被奉为警戒淫荡的榜样,她本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可是在陈腐落后的世俗偏见中反而被视为罪人,被看成是侵犯了清白领域的罪恶化身,遭到残酷无情的迫害。

悲剧根源:1社会悲剧:苔丝的悲剧是当时时代的悲剧。2性格悲剧:苔丝善良,性格中多了软弱。3命运悲剧:跟哈代的命运观有关,哈代的思想有强烈的局限性。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形象分析:奥涅金:他是一个贵族青年,他善于在谈吐中卖弄学问和随机应变,他反对抵押土地,主张重农主义,他鄙视上流社会,却又不得不服从它的陈规陋习。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主题思想:1通过对城市平民的描写,作者揭示出在那样的社会,穷人或者像马尔美拉多夫那样如猪狗那样死去,或者像拉斯科尔尼科夫那样铤而走险,或者像索尼娅那样出卖自己的肉体。2批判了权力意志论和超人哲学。

人物典型:1自虐型小人物:杰符什金、索菲亚。2心理实验英雄:代表《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3高尚的幻想家:高尚的道德完全战胜贫穷时,博爱思想。例:《白痴》梅什金4卡拉马夫佐夫式的人物。

艺术特色:深度心理描写.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艺术特色:1)心灵辩证法(纠结):吉蒂等列文求婚时的纠结心理,安娜死之前的纠结心理。

2)忏悔贵族:列文农事改革。

形象分析:安娜:她是一个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她真诚、善良、富有激情、生命力强盛。在她对爱情自由的执着追求中,表现出了她性格的正直、坦率、勇敢和心灵的高尚、精神境界的崇高,展示出有生命的、生机勃勃的东西对平庸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环境的顽强的反抗。作者对安娜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一方面认为安娜的追求合乎自然人性,是合理的,另一方面,从宗教伦理道德观来看,安娜又是缺乏理性的,她对爱情生活的追求有放纵情欲的成分。

艾略特《荒原》

主题:着眼于一战后欧洲现代文明的种种衰败,艾略特指出危机,提出拯救人类的呼吁和希望。

艺术特色:用典传说历史现实场景组成怪诞的意象群,被拼贴在一起,跨越时空,熔为一炉。分为5章:第一章“死者的葬礼”。第二章“对弈”。第三章“火诫”。第四章“水里的死亡”。

第五章“雷霆的话”。

卡夫卡《变形记》

卡夫卡式的美学特征:

1、思想特征:表现异化主题,突出人的孤独和恐惧,表现:1)亲人之间的异化:《变形记》《判决》。2)人与人之间的异化:《乡村医生》《木桶骑士》。3)人与社会的异化《孤独三部曲》《洞穴》。4)人与自我的异化:《为某科学院写的一份报告》。特征:1)孤独不可忍受。2)恐惧不可克服。3)权威不可抗拒。4)真理不可寻求。

2、艺术特征:情节荒诞、意象怪诞、象征多义、自撰色彩。

贝克特《等待戈多》

主题:戈多代表我们在生活中维系人存在的一个生存之路,他是不可知的代表着在一个没有希望的,时代里的希望。

现实主义

定义:19世纪三十年代在西欧法国出现,追求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强调客观性、真实性。创作手法是再现表现。

思想艺术特征:1真实性:a客观性:追求再现的艺术,作家应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要求细节的真实。B历史性:把文学作为研究历史的工具,把叙写时代的风俗呈现历史发展规律,作为创作理想。2批判性:a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同情弱小,鞭笞强权,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B阶级性带来的局限性,批判的不彻底性。3典型性: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心理。A人物贴近生活,描写普通人的生活,表现普通人的命运。B人物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个人英雄、忏悔贵族、多余人、小人物 现代主义

定义:以非理性为武器批判现代文明

思想特征:1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2突出表现异化主题(a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异化b社会与个人c人与人d人与自我)

艺术特征:1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情性特征2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3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4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某些作家的创作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唯美主义思想艺术特点:1认为艺术与政治、道德、功利无关,它是超脱一切利害关系包括金钱的纯粹自由活动。2提出艺术是心灵的故乡。3主张艺术超然于现世,躲进象牙之塔;现实充满市侩气,没有艺术,没有美,艺术的发展非但不依赖于生活,相反,生活应该追随

和模仿艺术。

名词解释

小人物:作家关注的是出于社会阶级下级小官员和小职员,通过对他们悲惨命运的描写来批判当时沙皇专制下的丑恶和黑暗的社会现实。

多余人:最早由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提出来的。他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写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虽有崇高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才华。

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属于这个流派的作家有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他们曾经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的战场,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过种种苦难,深受民主、光荣、牺牲口号的欺骗,对社会人生大感失望。“迷惘的一代”作家在艺术上各有特点,他们的主要成就闪烁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便分道扬镳。

美国梦。内涵:1)政治理想:指在美国建立平等、自由、民主的理想国度。2)生活理想:指在美国希望,只要经过不懈的奋斗、勤奋、勇气、创意而非依赖于特定阶级而非他人的援助,便能获得成功。实质:对精神、财富的追求。态度:宣扬《贫民窟百万富翁》,批判1)靠努力而达到了成功后的梦想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嘉莉妹妹》《马丁伊登》2)努力而未实现成功的梦想破灭。《美国悲剧》

自动写作:就是在创作时排除一切理性的道德考虑和审美选择,不受事实、逻辑的约束,记录下头脑在自在状态下的感受、幻想和直觉,使潜意识摆脱现代文明和传统的束缚随心所欲地外泄出来。

黑色幽默:就是阴郁的幽默、绞刑架下的幽默。它以表面上轻松、调侃、玩世不恭,实则无可奈何的语调叙述沉郁而可怖的故事,从而产生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喜剧效果。它既是一种带悲剧色彩的喜剧,也是以喜剧形式上演的悲剧,小说的主人公往往是性格乖僻的反英雄。作者既同情他们的处境,又对他们加以适度的嘲弄,情节结构具有非逻辑性,作者甚至有意识地突出情节中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作为小说寓意的基础。

表现主义: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善于透过事物的表象,展现内在的本质,从人的外部行为揭示内在的灵魂;善于直接表现人物的心灵体验,展现内在的生命冲动。

未来主义:20世纪初意大利流行。特征是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彻底抛弃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歌颂机械文明和都市混乱,赞美“速度美”和“力量”;主张打破旧有的形式规范,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的进行艺术创造。

长河小说:一般都在100万字至150万字之间,以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为线索,写法较为集中精炼,内涵丰富,容量更大。

外国文学读书笔记 篇2

任何罪过都得被赎,或许是用法律,或许是用道德。这句话或许是我看到过的最最贴切的对《罪与罚》这部作品的总结。

记得刚接触这部作品的时候是在大一。当周围同学都在喊着俄国作品晦涩难懂的时候,我却默默的从图书馆里借回了这本书。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慢慢品读,它给与我的,在今年学习外国文学之前,是对故事情节的熟悉以及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名字的脱口而出,仅此而已。这个学期的外国文学,专门用了一整节来介绍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他的代表作《罪与罚》。学完之后,时隔三年,《罪与罚》这部作品又重新回到了我的脑海中,拉斯科尔尼科夫以及他所犯下的罪和他所受到的惩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自己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所以他在选取小说主人公的时候把视角对准了当时最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类人——19世纪俄罗斯知识分子群体。因为他们在当时都面临着俄罗斯本土文化和西欧异质文化之间的抉择。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正是俄国19世纪知识分子这类人中的一个典型。他是一名法律专业的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被迫辍学。他“有点儿骄傲自大,目空一切,不善交际”,有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清高,也有知识分子关怀天下苍生的悲悯之心,如他曾在火灾中舍身救人,而且在自己都已贫困不堪的情况下,还做了将钱送给马尔美多拉夫一家的善举。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和知识青年,却做出了行凶杀人的这种冷漠无情、麻木不仁、毫无人性的事情,不禁令我们读者无法相信。这样一个极具知识分子气质的青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让他受到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想以及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他一直都在经历着一场痛苦而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要确定自己是属于“不平凡的人”还是属于“平凡的人”。他认为前者能“推动这个世界”,这种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为所欲为,甚至杀人犯罪;后者是平庸的芸芸众生,不过是“繁殖同类的材料”和前者的工具。小说真实地揭示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理论”的内核,这种理论尽管也是对社会不公的一种抗议,但却是无政府主义的抗议。它不仅能使主人公获得梦寐以求的穷人的生存权利,反而肯定了少数人奴役和掠夺他人的权利。这种挣扎使他痛不欲生。这点也是作品要传达给我们的更深层次的东西。小说深刻地写出了这种“理论”的必然破产,指出了它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实质.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双重人格,只是整部作品的一个小小的部分,但是却给我相当深刻的感触。

拉斯科尔尼科夫,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代人的叛逆。他不满于命运,不满于现实,不满于社会。所以他选择反抗,但他又不知道该如何反抗,以何种形式,向谁反抗。于是他找到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认为她是万恶之源(当然是他神智不清的一厢情愿),当他举起斧头的那一刹那,他把自己当成了救世主,我想他应该认为那一刻世人都在等他的解救吧。

因绝望、因悲观,生活从未曾彻底控制住拉斯柯尔尼科夫;因愧疚、因悔倦,他的心从未被彻底异化,保留着难得的温度。救拉斯柯尔尼科夫的不是上帝、道德的罚,而是他心底的惶恐——无法接受沦为普通人的惶恐,是超越世俗的理念驱使他自首,是“超人”的光芒给一个凡人带来的苦痛,创造了最后一条光明的路。所以,拉斯柯尔尼科夫放弃了超人思想却一点点成了一座超越的桥梁。正是依自我而杀戮,因自己而赎罪,幸福才降临。

我觉得,拉斯科尔尼科夫并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甚至在当代,大批的大学生也有同拉思科尼科夫那样的压抑。寒窗苦读多年,终于来到梦寐以求的象

牙塔,以为可以潇洒,以为拥有了浪漫,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想象根本不存在。在冷漠的倾扎中,日子慢慢地消去。于是引起一大批人的恐慌,大家都在努力弥补,于是喝酒、谈恋爱,一大堆好像大学生专利的事情被提到日程上来。日子还是无法返回的死去,像梦想和灵魂,一起无影无终。说好的青春年少呢?想象中的美好生活呢?一切的一切都抵不过现实。我们也许尝试过反抗与挣扎,但是一切都是徒劳。于是,跳楼、杀人、放纵、带着面具生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沉沦,直到有一天,人们告诉他,你毕业了。然后,挥一挥手与那段灿烂的糜烂日子告别,而和更多的失业的人群喝着啤酒唱着生活的压力,再慢慢老去,像叶子一样黄黄的,枯枯的在风中飘零。

想的太多就会觉得现实太残忍。再想想拉斯科尔尼科夫。人好像真的是矛盾的动物。只不过《罪与罚》中表现太残忍了,而我们的现实却中庸许多。也许我们的双重人格表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不被发现,因为每个人都是矛盾体。主人公的结局告诉我们,幸福和痛苦都来源于我们自己的内心。书中还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只想证明一件事,就是,那时魔鬼引诱我,后来又告诉我,说我没有权利走那条路,因为我不过是个虱子,和所有其余的人一样。

外国文学史笔记免费 篇3

简述《源氏物语》的主要思想内容。

紫氏部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是中古时期日本最重用的作品,它的主要思想内容有以下几点:

1《源氏物语》通过对光源氏及周围女性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平安王朝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

2作者透过高贵浮华的宫廷生活表面,看到了****糜烂的生活方式给贵族自身带来的悲剧结局,深刻展示了贵族之间及宫廷内部的尖锐矛盾,揭示了贵族阶级精神颓丧的过程。

3客观反映了在一夫多妻制度下广大日本妇女的悲惨命运,奏响了日本平安时代大贵族****统治必然衰亡的哀歌。

简析《源氏物语》中光源氏的形象。

中古日本作家紫式部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塑造了光源氏这一形象,这一形象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渔色生活方面:光源氏追奇猎艳不分对象,上自高贵的贵妃下至低贱的贫民女子,这也是当时贵族生活放纵、****的两性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作者又希望他风流倜傥,有始有终,能够关系妇女的命运。

2在政治生活方面:在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中,光源氏不重名位与权势,自动贬谪穷乡僻壤,表现出宽容忍让、与人为善的态度。重得势时,光源氏又不计前嫌,并违背真正心愿,接受朱雀帝的请求,娶女三宫为妻。

3作者通过光源氏的一生,即表现了自身人生理想,又揭示了贵族阶级从繁荣走向衰落以致精神崩溃的历史过程。

简述《源氏物语》的艺术特色。

1主干单纯而集中,支脉清晰而紧凑,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

2人物的鲜明个性。《源氏物语》的故事是跟着人物走而不是随着事件来的,作者用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如藤壶女御与光源氏发生****关系后,灵魂深处欲爱不能,欲罢不忍的矛盾心理和苦恼。

3景物描写也是相当成功。生动细致的景物与人物的性格表现、情歌的流露、命运的变迁及生活的发展紧密相关,追求“物哀”与“幽玄”这一美学境界。

4语言优美典雅,透露着一股缠绵的幽情,节奏抑扬顿挫。小说还引用白局易诗剧100余处。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高尔基誉之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创作开始于公元6世纪,大约到16世纪在埃及基本定型。

《一千零一夜》的主题思想:

1《一千零一夜》生动、忠实地反映了劳动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揭露统治阶级贪婪丑恶的本性,赞扬人民在与恶势力斗争中表现的惊人智慧和才能。

2《一千零一夜》中的许多婚姻恋爱故事,从男女主人公对幸福爱情的执著追求中,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3真实地描绘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处境与命运,述说了他们的苦难于不幸。

4反映商人生活和海外冒险的故事。

论述题

试述《一千零一夜》的艺术成就及对世界文学的巨大影响。《一千零一夜》是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浓郁的东方情调和浪漫色彩是其重要的特点。如作品中勾画的中古阿拉伯的面貌,上至宫廷,下至奴隶各个阶层的不同生活,婚丧嫁娶、宗教礼仪、生活习俗、风土人情都充满着浓郁的东方色彩。丰富生动的想象,大胆荒诞的夸张,曲折离奇的情节,人神魔怪的矛盾纠葛。如神灯、飞毯等。还把人情世态描绘的真实性同奇思异想的幻想性奇妙地融合起来。

2灵活简洁的框架式结构的方式。整篇作品是一个总纲性故事,里面还有大故事套中故事,中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有时又包含着故事,由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如《驼背的故事》引出4个小故事,再由第4个小故事引出6个更小的故事,情节离奇多变。

3善于使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故事中真、善、美的形象,总是与假、恶、丑相对立。如《阿里巴巴与四十个强盗的故事》中勤劳、聪明而又朴实的阿里巴巴与狠毒、贪婪的哥哥的对比;女仆马尔基娜与强盗的对比。

4《一千零一夜》在手法上充分运用了诗文并茂的表现手法。在叙事写景方面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为主,又辅以故事人物的吟歌和吟诗来进一步突出主题思想。其中还有不少谚语俚语,生活气息浓郁。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大约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传到欧洲。薄伽丘、乔叟、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等人的创作,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它的影响。“芝麻开门”等词和典故,被人们在创作和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

萨迪(中古波斯)

主要作品:《蔷薇园》(更成熟、更深刻、更完美)、《果园》(宗教色彩浓厚)写作年代紧接在一起,都是训诫式的可视为姊妹篇。

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蔷薇园》的思想倾向。

《蔷薇园》是中古波斯三大诗人之一的萨迪最重要的作品,它的思想倾向有以下几点: 《蔷薇园》处处渗透着同情人民、反对****的人道主义思想。作者十分重视人民的力量,再三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明确指出“天下的得失在于民心的向背”;作者还怒斥那些视权臣民生命为儿戏的暴君,他认为圣徒对暴君的“最好祝愿”是“取走他的生命”,表达了人民痛恨、****暴君的心声。

2作品里充满了真主和宗教的赞颂之辞,而他的宗教观点里也渗透着同情,关系人民的人道主义思想。

3《蔷薇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封建社会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市民阶层兴起过程。

4《蔷薇园》中还有不少富有人生哲理的诗篇。作者非常重视学识和知识的力量,他认为智慧的获得主要在于教育。

局限性:作为一个人道主义的伟大作家,萨迪根本出发点是维持现存的社会秩序。他有时还宣扬宿命论的思想,想通过宗教和道德的说教来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

简述《蔷薇园》的艺术特色。

萨迪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波斯语的运用和创作上,他的《蔷薇园》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

1故事中穿插诗歌,韵散结合,诗文并茂。

2《蔷薇园》含有大量的格言、警句:“宝石即使落在泥潭里,忍是一样可贵,尘土虽然扬到天上,也无价值。”

外国文学史笔记免费 篇4

当岁月在不停的流逝,当生活的残忍面逐渐显现,我总是会回想到《飘》中斯佳丽说的一句话,“好好睡一觉吧,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于是,就更有勇气和信心来面对生活的一切挑战。

读玛丽扎特的《飘》还是在高中时期。那个时候,正忙着应付高考,时间就是金钱。然而,无意中发现了妈妈的一本书《飘》。刚开始,只是被它的封面的浪漫而吸引,就随手翻了几页,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环环相扣的,引人入胜的情节,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把我征服。看完之后,我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书的女主角斯佳丽的命运就像一根稻草,在战争的背景之下,随风飘去,难怪它的英文名叫’Gong with the wind’”.一开始,我很羡慕斯佳丽的生活: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两个可爱妹妹,有着美丽的面孔,还有一大群的追求着。。可以不去上学,可以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舞会,可以骑马开枪。。总之,不是无忧无虑四个字可以形容的。

斯佳丽在整个故事中,都是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希望,每一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希望会成为我们的一种动力。这种希望会促成文化、技术的发展,在失望的时候,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了,我最欣赏的,便是她的这句 “Tomorrow is another day.”。永远充满了希望,充满斗志,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不会绝望。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学习的。所以,每当我遇到困难、心情不佳时,我会想起这句话。虽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纠纷,但我们不应该放弃自己的欲望和追求。正像斯佳丽所说的:“今天我累了,不能想了。明天再想吧!”我们可以休息,但我们决不能放弃。

斯佳丽的大半生又是为爱所迷惑的。因为迷惑而做了很多错事。知道最后她才发现,原来她一直钟爱的艾希礼并不爱她,也不曾象她所想的那般优秀。其实她爱的并不是艾希礼,而是自己内心的一个完美形象。艾希礼越是拒绝她,她心中的那个形象就越完善——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 而恰恰因为她错误的迷恋,才使她错了身边真正的幸福。这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人要学会明辨是非,不要让幸福从自己的指间溜走。

外国文学史阅读书目 篇5

1、斯威布:《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2、荷马:《伊利亚特》,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或陈中梅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3、荷马:《奥德赛》,杨宪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或陈中梅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4、索福克勒斯:《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5、罗念生:《罗念生全集·第二卷:埃斯库罗斯悲剧三种和索福克勒斯悲剧四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罗念生:《罗念生全集·第三卷:欧里庇得斯悲剧六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罗念生:《罗念生全集·第四卷:阿里斯托芬喜剧6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阿里斯托芬:《阿里斯托芬戏剧集》,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9、维吉尔:《埃涅阿斯记》,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版。

10、奥维德:《变形记》,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11、《罗兰之歌》,杨宪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版。

12、薄伽丘《十日谈》,方平、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年版。

13、但丁:《神曲》,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14、但丁:《神曲》,田德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拉伯雷:《巨人传》,成钰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年版。

16、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17、乔叟:《坎特伯雷故事》,方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18、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19、弥尔顿:《失乐园》,朱维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20、高乃伊:《高乃伊戏剧选》,张秋红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21、拉辛:《拉辛戏剧选》,齐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22、莫里哀:《莫里哀喜剧全集》(第二卷),李健吾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23、笛福:《鲁滨孙漂流记》,徐霞村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4、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张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年

25、伏尔泰:《伏尔泰小说选》,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6、卢梭《忏悔录》,周士良译 , 商务印书馆,1963 年;或 黎星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27、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郭沫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28、歌德:《浮士德》,郭沫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29、歌德:《浮士德》,绿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30、艾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杨武能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31、华兹华斯:《华兹华斯抒情诗选》,黄杲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32、《英国湖畔三诗人选集》,顾子欣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

33、拜伦:《唐璜》,查良铮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34、雪莱:《雪莱抒情诗选》杨熙龄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57 年版。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惠特曼:《草叶集》,楚图南、李野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雨果:《巴黎圣母院》,陈敬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年版。雨果:《悲惨世界》,李丹、方于译 ,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年版。雨果:《九三年》,郑永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司汤达:《红与黑》,罗玉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年版。巴尔扎克:《高老头》,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狄更斯《双城记》李德逵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年版。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年版。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方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年版。萨克雷《名利场》,杨必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年版。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 年版。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许渊冲译,译林出版社 1992 年版。莫泊桑:《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李青崖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 年版。左拉:《萌芽》,黎柯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年版。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冯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年版。果戈理:《钦差大臣》,芳信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年版。果戈理:《死魂灵》,满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年版。莱蒙托夫:《当代英雄》,翟松年译,作家出版社1957 年版。屠格涅夫:《父与子》,巴金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年版。屠格涅夫:《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选》,黄伟经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岳麟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年版。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高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年版。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汝龙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年版。契诃夫:《契诃夫小说选》,汝龙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年版。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容如德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2 年版。爱伦·坡:《爱伦·坡短篇小说集》,陈良廷等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2 年版。波德莱尔:《恶之花》,郭宏安译,漓江出版社1992 年版。艾略特:《荒原》,裘小龙译,见《四个四重奏》,漓江出版社1985年版。彼德·琼斯编:《意象派诗选》,裘小龙译,漓江出版社1986年版。卡夫卡:《卡夫卡小说选》,孙坤荣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贝克特 卡夫卡:《城堡》,汤永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卡夫卡:《审判》,李文俊、曹庸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乔伊斯:《尤利西斯》萧乾、文洁若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李恒基、徐继曾译 , 译林出版社1995 年版。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年版。萨特《萨特戏剧集》,袁树仁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加缪:《加缪文集》,郭宏安等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贝克特:《等待戈多》,施咸荣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年版。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程爱民等译,译林出版社1997 年版。

79、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见《博尔赫斯全集》,林一安主编,多人翻译,浙

江文艺出版社1999 年版。

80、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黄锦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81、Harold Bloom, The Western Canon,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1994.哈罗德·布鲁

姆: 《西方正典》江宁康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82、剑桥文学指南系列: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83、Erich Auerbach, Mimes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in Western Literatur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3.艾里希·奥尔巴赫《论模仿:西方文学中所描绘的现实》吴麟绶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84、陈洪文、水建馥编:《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85、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86、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吕梁等译,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

87、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张道真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88、袁可嘉选编:《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全四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1985年版。

东方文学

1、《吉尔伽美什》,赵乐生生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

2、《阿维斯塔》,元文琪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3、毗耶娑:《摩诃婆罗多》,黄宝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4、蚁蛭:《罗摩衍那》,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5、《佛本生故事》,郭良鋆、黄宝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6、《一千零一夜》,纳训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7、《列王记选》,张鸿年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8、迦梨陀娑:《沙恭达罗》,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9、《五卷书》,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10、紫式部:《源氏物语》,丰子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11、《泰戈尔诗选》,冰心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普列姆昌德:《戈丹》,严绍瑞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3、川端康成:《川端康成小说选》,叶渭渠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外国文学史整理(共) 篇6

雷电神——宙斯;天后——赫拉;海洋神——波塞东;农神——得墨忒耳;太阳神——阿波罗;战神——阿瑞斯;火神——赫准斯托斯;神使——赫尔墨斯;女战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月神——阿尔忒弥斯;家神——赫斯提亚

二、《荷马史诗》

《伊利昂纪》:希腊主将:阿基琉斯;统帅:阿伽门农特洛伊主将:赫克托耳《奥德修纪》:主要描述主人公奥德修斯返乡途中的海上漂泊故事,是歌颂人与自然斗争的智慧与力量的冒险史诗。

史诗的价值:

思想内涵:

1、史诗反映了希腊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形态、生活风貌。

2、史诗反映了古希腊人乐观进取,肯定人的尊严、力量、智慧,肯定生活、斗

争的意义,主张个体本位的世俗人本主义精神。

3、表现了“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的理想。

4、史诗通过对众神的描写,表现了古代希腊古朴的哲学观和人文意识。

5、史诗通过描写人与命运的冲突,表现了古希腊文学和文化中的悲剧意识。艺术价值:

1、史诗规模宏大,布局完整,结构精巧

2、史诗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阿基琉斯:重视荣誉;英勇善战、所向无敌、暴烈鲁莽;任性、易怒、固执;

重视友谊、有同情心

赫克托耳:理智、成熟;深明职责,英勇无畏地保卫民族利益;富于人情味

奥德修斯:智慧过人,刚毅勇敢,强烈的冒险精神

3、史诗中蕴含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的因素

4、史诗的语言质朴、丰富、优美,大量运用“荷马式的比喻”。

简述荷马史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荷马史诗塑造了丰富多彩而又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史诗中的每个英雄都是许多充满生气的性格特征的总和。希腊大将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他集年轻、貌美、勇敢、钟情、意气、暴躁、凶狠、善良、诚挚于一身,他的性格是立体、多元的。其他人物如奥德修斯、阿伽门农、赫克托耳,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简谈荷马史诗的结构特点及艺术成就。

(1)结构巧妙、局部完整,采用以局部带动全体的手法,从关键情节入手,带动整个事件,结构高度凝缩概括,情节集中紧凑。

(2)个性化人物的塑造。塑造人物的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相接合的手法。(要求举例说明)

(3)口头文学特色、荷马式比喻、重复与修饰语的使用。

三、三大悲剧的作者及其思想意义

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思想意义:通过其与宙斯的冲突表现自由意志与专制暴政的冲突。概括雅典自由民反对寡头政治,对民主政治的渴望,歌颂民主与正义。

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的荷马”,代表作《俄狄浦斯王》 思想意义:表现古希腊人的命运观,对命运的怀疑、惶惑。肯定人对厄运的反抗斗争精神,表达战胜命运的渴望。

欧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学家”,代表作《美狄亚》 思想意义:肯定妇女的尊严和反抗,通过美狄亚的遭遇概括当时希腊妇女的地位。

四、但丁《神曲》

1、为什么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第一位诗人”?结合《神曲》谈其世界观的矛盾性

中世纪宗教道德家与新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先驱,《神曲》的二重性:

对宗教神学的关注和对世俗生活的关怀;宗教偏见与人文主义思想观念;神学信条与自由理性的冲突。

宗教观的矛盾:鞭挞宗教罪恶的同时,宣扬基督教的神学观,否定个别教会人士而不是整个教会制度

政治观的矛盾:渴望祖国的统一,寄希望于封建皇帝和宗教道德救世,反对暴君贪官污吏的同时歌颂开明君主

知识观人生观的矛盾:追求理性与理性有限性,禁欲与尘世关注。

2、《神曲》的思想意义何在?

但丁的《神曲》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作者政治上的挫折和个人的遭遇,以及他对人类和意大利民族前途的忧虑,使他意识到自己担负的责任,促使他以诗的形式去揭露现实、评判善恶、描绘理想、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

首先,从但丁的创作目的来看,他是为了给人类和意大利探索一条道德上和政治上复兴的道路。

其次,《神曲》广泛地反映意大利的社会现实,具有百科全书性质。

再次,《神曲》具有鲜明强烈的政治倾向性。但丁深刻揭露教会、教士的腐败、贪婪,猛烈抨击暴君、贪官污吏的恶德败行,表达了诗人反对封建专制和国家分裂、渴望祖国统一强盛的爱国激情。

第四,《神曲》还透露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芒。作品肯定现实生活,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反对蒙昧主义,赞美人的智慧,肯定世俗感情和对幸福的追求。

3、《神曲》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神曲》是典型的中世纪艺术的代表,在艺术上它宣告了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端,为文艺复兴的到来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一、梦幻与现实的交融。

二、工整与协调的结构。

三、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

四、《神曲》运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并采用了意大利的民歌形式。

五、塞万提斯《唐吉可德》他把对社会各阶层的描写同对社会现实的描写结合起来,逼真在现出贵族绅士的专横跋扈和普通百姓的辛酸苦辣。

艺术特色:1.采用以主人公的有利为中心线索、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的结构方式,描绘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图景

2.虚幻的情节与真实的情节相结合3.采用对比、夸张、反复等手法叙事状物写人

4.巧妙运用幽默讽刺艺术

5.语言通俗活泼,大量运用民间谚语

人物:堂·吉诃德:生活在幻想世界中的喜剧英雄,主要的性格特征是主观幻想与冲动,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动机与效果相分离。喜剧的可笑荒诞的一面,脱离现实,耽于幻想,骑士狂热,以过时的骑士道解决社会问题。悲剧的可爱可敬方面,热爱自由,向往平等的人文主义的见解,忠于信仰,锄强扶弱的献身精神。作者赋予主人翁以多层含义,使这位游侠骑士成为一个内在情感丰富,矛盾复杂、具有人类普遍性格的人物典型。在他身上体现出人类最普遍、最美好、最崇高的思想感情,这是作者赋予主人翁的深沉含义。

唐吉诃德的精神:

1、执着:对自己信仰的执着,追求真爱、正义、真理

2、痴迷:心灵纯真的状态,为善痴迷,为骑士精神痴迷、热情、追求美好

3、无私: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六、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

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哈姆雷特》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形象。在复仇行动上的犹豫,既使这一形象显得复杂而深刻,又使之产生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同时还因为对犹豫之因的解释众说纷纭,使之带上神秘色彩。

哈姆雷特失败的原因:

1、复仇目标太过宏大

2、复仇方式不正确

3、性格软弱

结合作品谈谈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特点。

(一)概括生活的广阔性

(二)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三)人物性格的深层性、多面性、(四)语言的丰富多彩、诗化与哲理化

七、歌德《浮士德》精神可概括为一种探索求知行动的精神,一种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精神。浮士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都有现实的依据,它们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头号的精神历程。

浮士德精神:探索、求知、行动,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精神

八、浪漫主义艺术特点:

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的主观性

2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探索,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作 3惯用对比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4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喜好

九、雨果《巴黎圣母院》是雨果1831年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作品通过法国路易十一时期一个天真少女惨遭封建王朝和教会迫害而死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爱斯梅拉达是个纯洁善良、宽厚正直的吉卜赛姑娘,她面对克洛德的淫威宁死不屈,敢于给烈日下遭受皮鞭抽打的加西莫多送去一坛解渴的泉水。然而,这样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却惨死在中世纪教会的暴虐之下,作家对她的悲惨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主题:反对封建统治教会,赞同真善美

艺术特色:

1大胆奇特的想象与浓厚的中世纪色彩

2情节的离奇,人物的传奇,独特夸张的美学形象

3艺术对照原则的实践,强烈的多层次对比:善恶美丑的对比;场面气氛的对比

十、《红与黑》是斯丹达尔的代表作品,小说真实地描写了法国从1815年至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再现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整整一个历史时代中的各个阶级的殊死较量,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法国封建贵族复辟势力及其教会组织的蔑视和批判,同时也对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英雄时代表达了无限的崇敬和追念之情。它的出现,标志着以当代社会生活为题材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

第一个层面是表现为爱情小说,但又是一部具有强烈政治倾向的小说,其次描绘了复辟王朝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第三是对现实抨击最尖锐的描写,还是一部风速小说。它的心理描写开创了现实主义内倾向性的方向

于连形象及典型意义:王朝复辟时期受压抑的小资产阶级青年典型,个人奋斗反抗社会的叛逆的平民。性格中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协的的一面,受家庭社会歧视产生的反抗心理,鄙视贵族教士,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两种性格力量在不同环境中的消长,受压抑时的反抗性,被抬举向上爬时的妥协虚伪。于连形象概括了王朝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命运,等级制社会对青年才智热情的压抑。

《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1)作者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时代的本质

特征。

(2)作者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的心理,把人物在个情景下的精神活动和感情变化的特征细

腻地表现出来。

(3)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十一、《人间喜剧》巴尔扎克以雄伟的气魄把96部小说整合成一部震古烁今的巨著。它通过“分类整理法”和“人物再现法”把各自独立成书的作品联接起来,共同演绎了一幕“人间喜剧”。他在小说结构方面匠心独运,小说结构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并善于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合,以外形反映内心本质等手法来塑造人物,他还善于以精细人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

思想内容

(1)反映了法国大革命以后封建贵族在资产阶级金钱势力日盛一日的打击下,无可挽回地走向灭亡的过程。

(2)揭露了满身铜臭味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罪恶发家史和他们自私贪婪的灵魂。

(3)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人被金钱异化的历史悲剧,具体通过描写家庭悲剧和个人不幸来揭露金钱毁灭人性,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把一切关系都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揭露了金钱对年轻一代人的腐蚀。

(4)对人民生活的反映,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等。

《人间喜剧》艺术特色与成就

(1)巴尔扎克的创作具有“外倾性”特征,擅长细节描写。

(2)巴尔扎克重视揭示人的性格与环境的关系,采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创作原则。

(3)巴尔扎克善于从经济的角度写人,揭示经济地位、状况对人的影响。

(4)巴尔扎克开创了新的小说结构模式——多线索有交织的网状结构。

十二、巴尔扎克《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物欲横流、极端丑恶的画面,披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高老头》在艺术上充分体现了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风格。作者调动各种艺术手法竭尽所能从各个方面“严格摹写现实”。

(A)结构精致,情节富于戏剧性。

(B)从对现实的细致观察中精确生动地描写。重视环境描写,一方面是为了再现生活,反映时代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刻画人物,为人物的性格的发展提供依据。

(C)广泛的运用了对比的法则。如环境对比、人物和故事对比等

(D)小说的语言多姿多彩,叙述生动,比喻深刻。

(E)运用典型化手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赋予人物以突出的性格特点

十三、哈代《德伯家的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

1英国乡村宗法制社会的伦理道德。

2基督教文化下的贞操观念

3女性的自我意识缺失

名词解释

十四、“多余人”一词源自19世纪的俄罗斯文坛,是对当时一种文学典型的命名。他们属于贵族知识分子,但既不满足于自己的上流社会,又不能跳出这种生活的小圈子与人民结合,所以在他人看来就成了社会上“多余”的人。“多余人”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多数出身于没落的名门望族,素受文化教养,不为官职钱财所利诱;也能看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弊病和缺陷,在反动专制和农奴制下深感窒息。他们虽有变革现实的抱负,但缺少实践。他们生活空虚,性格软弱,没有向贵族社会抗争的勇气,只是用忧郁、彷徨的态度对待生活,在社会上无所作为。

十五、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出身贵族、接受良好的教育,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

十六、狂飙运动十八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发生在德国的文学革命运动,由一批青年作家发起,以克林格尔的戏剧《狂飙与突进》而得名。运动纲领的制定者是文艺理论家赫尔德。主要作家是年轻的歌德,席勒。狂飙突进运动得目的是要摆脱沉闷虚伪的社会环境,反对封建束缚,要求独立自由,个性解放。该运动总的精神特点是:倡导返归自然,强调民族意识,推崇天才和个性解放,用人道主义反对封建暴政与特权。运动带有狂热,放荡自我中心的反抗倾向。作品往往浪漫气息、感伤成分。由于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该运动只是局限在文学领域,而没能发展成政治性的社会运动。

十七、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思想:1提倡知识科学,破除封建迷信

2反对专制独裁,主张民主自由

3崇拜理性,要尝试建立一个理性王国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部力作,他叙述了法国一个平民女子艾玛的悲剧命运.艾玛的悲剧是对卑污的令人窒息的现实的深刻揭露.

在艺术上,是一部经典范文作品,在典型的塑造上,福楼拜更注重精神气质的描绘,而不是性格特点的描写.在环境描写方面,喜欢将环境描写融入到情节的叙述中,与人物塑造有机结合起来.在遣词造句上,文字的精美在法国小说中可以说首屈一指,名句不胜枚举.在叙事角度上力求变化,运用典型的电影手法.最后在结构上也有新的创造,全书分成基本对称的两部分,按照主人公经历来安排.

十八、古典主义时代的三一律: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一部剧本只允许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即 “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十九、普希金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是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俄国民族文学的奠基者;

(2)既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创始人,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

(3)他在各种文学体裁形式上都写出了足以为后人楷模的作品,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

个“多余人”形象和第一个“小人物”形象;

上一篇:课的《到期归还》教学设计下一篇:社区卫生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