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工作总结(精选10篇)
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工作总结 篇1
20XX年新兴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在市人社局的关心帮助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落实劳动保障各项政策,积极做好招工就业创业服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退休人员管理等社会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整体推进了劳动保障工作,为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完成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市局年初下达给我镇的社会保障目标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二、多种积极措施并举,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一)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为把劳动保障工作落到实处,年初我镇将劳动保障工作细化到各村(社区),分配下达目标任务,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将目标责任层层落实到分管领导、中心主任和工作人员,各村落实专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对村上的考核实行工作任务与考核结果相结合。努力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为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提供保障。
(二)强化服务,不断创新
我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根据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和“加快建立覆盖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总体要求,要求我中心继续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不能只从目标出发,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好务,办好事。我中心在镇便民服务大厅设立办事窗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业务、就失业证办理业务等,均可在大厅一站式办理。借助XX市积极推进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契机,大力宣传上级部门下沉新业务。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新参保、停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次性缴费退休;失业人员个人定期待遇签字审核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把事办好。
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城乡就业工作
1.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目标241人,完成转移25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7.46%。
2.招用备案目标5户,完成6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20%。
3.录用备案目标3户,完成5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66%。
4.城镇新增就业目标100人,完成19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91%。
5.失业人员再就业目标18人,完成18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目标10人,完成10人。
6.城镇失业登记率100%,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达到规定的指标范围内。
7.农村劳动力免费政策培训目标300人,完成3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8.公益性岗位新增3人,截止目前新兴镇共有公益性岗位28人,20XX年申报补贴407550元。
9.积极完成市就业局下达的农村实名制普查及动态管理工作任务,农劳转移规模输出目标8923人,完成7407人,完成比例88.93%。
10.统计报表数据与网络实名制数据相同。
(二)社会保障工作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完成1000人,缴费达616万。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验证1937人次,城镇职工养老验证925人次。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核查认证率100%。
3.被征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做到了应保尽保。
4.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0718人,完成10718人,参保率达到100%。
5、协助医保局对各定点药店进行检查,规范定点药店的医保服务行为。认真审核伤情证明,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全年共审核伤情证明共25份。
6.城镇职工医疗、养老、生育参保人数2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7.办理重度残疾人养老保险退休42人,重度残疾人(适龄人员)参保52人。
8.劳动保障“两网化”建设达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有一个中心9个站达标。九个村(社区)建立了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并配备了设备、标牌;设备管理完善,使用良好。
9.农民工工资清欠处理率100%。
(三)人才建设
1.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工作目标4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2.对应届大学生按户籍所在地进行实名登记和动态管理率达100%。
3.对辖区户籍高校毕业生进行创业扶持,建立创业人员动态管理2个,申报大学生创业补助1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4.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组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工作。
四、顺利完成上级临时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在完成日常目标的同时,我中心顺利完成了上级临时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实名制开展普查。为完成好市就业局交办的农村就业实名制普查登记入库工作,建立我镇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信息和就业服务情况数据库,健全我镇农村劳动力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长效机制,我镇严格按照“全员登记、一村一册”的方式对辖区内具有我镇农村户籍,年龄在16-60周岁的农村劳动力进行登记。对转移就业人员的就业时间,就业去向做好及时掌握,完善了就业服务信息库。截止8月底,我镇农劳转移7407人,完成比例88.93%,居全市前列。
二是高度重视百姓创业工程。按照XX市人民政府《关于百姓创业工程助推小康建设的实施意见》,我镇组织召开各村(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工作协调会,要求各村(社区)按照实施意见要求,要求对辖区内今年在工商注册的新办企业和未注册的新办企业,均要纳入统计。我镇今年共有7家个体工商户纳入百姓创业统计,带动就业90余人。
三是努力做好20XX年医疗保险“提档升级”工作。为积极推进我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档升级工作开展,确保两个“35%”目标圆满完成,我镇多举措开展医保政策宣传工作。镇村干部走村入户,积极宣传,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城乡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让老百姓做到心中有数,买得明白。
四是配合残联做好重度残疾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作。重度残疾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一项民生工程,不仅有助于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问题,也是拓展养老保险发展的新渠道,让广大群众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我镇全年办理重度残疾人(适龄人员)参保52人,到龄退休办理42人。
五是开展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欺诈入刑的宣传工作。今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解释,讨论了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行为如何适用刑法的有关规定问题。我们不仅向广大群众宣传了社保、医保、就业相关政策,还向老百姓宣传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具体行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是加大我镇家庭车间的帮扶力度。今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帮扶下,海窝子社区和阳平村的家庭车间扩大了经营规模。我镇现建有5家家庭车间,主要从事家纺服装加工,分别位于海窝子社区、阳平村、断山村和狮山村。基地总面积达800余平方米,加工设备约130套,从业人员已达150余人,大部分为农村妇女,在订单稳定、满勤的情况下人均收入达1800元/月。我镇的家庭车间自建立后,经营状况都比较稳定,为所在村(社区)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七是大力开展具有民俗特色的蜀绣培训班。在挖掘地方特色工艺的同时,大力宣传彭州的特色文化,开办蜀绣培训班,转变群众就业观念,发展旅游文化,带动群众灵活就业。
五、20XX的工作打算
20XX年我中心将加大城乡就业宣传力度,在争取上级部门和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的前提下,扩大家庭车间规模,争取打造1家示范性家庭 车间,解决辖区内群众就业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将立足劳动保障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加大对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政策宣传力度,“扩就业,抓重点,保稳定,破难题,促发展”,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意识,最大限度地争取政策支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树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建立健全激励措施,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工作总结 篇2
古代四川人口又是很少的。诸葛亮时代的蜀汉大约只有90余万人, 以这样的人口基数和经济基础,终令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今日四川拥有48.5万平方公里面积、8000余万人口,鼎盛之势, 前所未有,治理之难,也可想而知。 前人曾说“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句话用在四川发改委的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中,显然也十分恰当。
深化基层就业掌控收入分配
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全民共享成果的课题日益紧迫。
近些年来,四川省发改委在省委、 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围绕中央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着力创造工作亮点,不断拓展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为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尽职尽心,建言献策。
做好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的前提是主动作为。就业和收入分配处是四川发改委成立后新设立的机构。 处长雷国富介绍说,他们在2005年争取到牵头编制全省“十一五”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的工作,2006年建立了全省就业形势分析制度,开展了农村留守人群服务设施建设试点、职业技能培训实训设施建设试点,并争取到中加合作项目,持续开展重大课题研究。
既要有主动作为的精神,更需要对宏观形势的准确把握,四川发改委在编制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五年规划、制订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年度计划、研究和制订重大政策等工作中, 始终将经济发展状况作为基础,增强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在四川省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前夕, 四川省发改委开展了 “十二五”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思路研究,完成了《四川省居民收入分配特点及对策研究》。党的十八大以后,他们完成了6份专题分析材料,形成了《四川居民收入分配研究》报告和《四川工资收入分配的情况和政策建议》报告, 还针对省领导十分关心的四川未来产业发展与劳动力供求状况,完成了一篇专题研究报告。
四川省发改委着力发挥综合职能, 通过牵头编制全省“ 十一五”、“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制订年度计划、开展就业季度、半年和全年形势分析、牵头落实居民增收措施、牵头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在全省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工作中发挥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对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断改善民生成为人民越来越强烈的呼声和社会的广泛共识。四川省发改委认为, 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应当以此为背景来谋划安排:一是着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根据国家的改革精神和要求,结合四川实际,牵头制订具体措施,推进实施工作,实现居民增收目标;二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针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选题,力争情况掌握更加全面,分析研究更加深入, 继续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三是重视项目建设的规范性。 增强各地的规范意识和责任感。加强实地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四川省发改委认为,从就业与分配而言,当务之急是落实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职责;加强对各地重大问题研究的带动;尽早开展新的项目建设,从而为改善民生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扩大社会保障完善服务平台
四川有一个关于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的试点总结。 总结回顾了在项目开展前,全省大部分地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劳保、就业、社保、医保等机构经办场所分散,场地不足,房屋陈旧, 设施简陋,有工作关联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群众办事不便的状况,以及项目开展后的变化。 从试点地区反馈的情况看,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设备先进实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大大增强。
四川省各地的就业服务平台建成后,办事流程更加规范,办理时限清楚,增强了就业服务工作的透明度, 为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服务。 新建成的就业服务大厅采用了先进的网络技术,部分县初步实现了县、 乡、社区三级联网、信息共享。
四川各地的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成后,提供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申报缴费、人员变更、资格认定、待遇核发、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政策咨询、宣传等服务,为群众办理社会保险有关事宜提供了便利。在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市、区), 成效尤为明显。
据我们采访了解,自2010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启动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每年对全国部分省市拨给启动资金,其中就包括了四川。四川的资金直接下拨到县级, 一个县拨款200多万元, 在县里建一个就业服务点,在县下面选4个镇, 建立就业服务点来进行资金扶持拨款,我们看的几个乡镇,大一点的镇拨款56万,小一点的镇拨款18万元。所有县都是1带4的模式。
四川此次项目试点,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可谓影响深远,已经建成的服务平台使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更加便捷高效,调动了其他地区争取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并促进了一些地区自主开展建设。射洪县里的试点辐射全县,在其余乡镇、社区的38个办公场所都成立了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 初步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 制度和工作“六到位”。
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体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为民、惠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功能。群众到服务中心办事,不再像以前那样拥挤,还可以坐在椅子上休息。乡镇服务站的建设,使老百姓过去需要到县里才能办的事, 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平台,解决就业、 劳务输出、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困难,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四川今后是否继续采取1带4模式,主要取决于中央投资总量。 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环节多、各个环节都有时限要求,四川省发改委今后将与相关部门协调,确定相对合理的时间要求,以利项目建设。
历朝历代,往往把“治蜀”视为难题,得出“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的结论。近人郭沫若则认为,能够先乱是说革命性丰富,必须后治是说建设性彻底,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工作总结 篇3
沈德海: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和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方针政策,提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2010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的通知》(发改办就业〔2010〕672号),并制定《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规范(试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按照试点工作部署,中央补助投资每个试点县(市、区)建设1个县(市、区)级服务中心和4个乡镇(街道)级服务中心。文件提出:按照“统一规划、分步推进”、“统筹协调、多方支持”等原则,由政府投资、分级负担,建设县、乡两级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场所,要求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达到3000㎡左右,乡镇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达到300㎡左右。2011年又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试点的通知》(发改办就业〔2011〕761号),调整县级建设标准,明确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根据人口规模大小分别按2000㎡、3000㎡、4000㎡、5000㎡四个档次进行建设。2010年,包括广西在内的中西部23个省的162个县作为首批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县,得到项目支持。2011年,项目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试点县196个。“十二五”期间,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将在全国更大范围内铺开。
本刊记者:作为试点省份之一,广西的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沈德海:2010—2012年,国家共安排广西28个县(市、区)、112个乡镇开展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试点。项目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2011年1月21日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把全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作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工程项目予以重点实施。经过自治区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及各县(市、区)发改、人社部门的共同努力,项目建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开展试点的武鸣、融水、藤县、灵山、田林、巴马、平南、富川等8个县已有5个县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2011年开展试点的融安、荔浦、蒙山、浦北、右江、钟山、宜州、天等8个县(市、区)试点项目有6个已经开工建设,其余几个县已经基本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着手开工建设。2012年我们确定在宾阳、隆安、兴安、临桂、苍梧、上思、田东、平果、昭平、合山等12个县(市)开展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这些民生工程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改善了试点县、乡镇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大大提升了基层公共服务能力,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本刊记者: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工作的目标是着力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请问,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沈德海: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包括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面试洽谈、政策咨询、享受就业政策申请审核经办、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申报缴费、人员变更、资格认定、待遇核发、社保关系转移、政策咨询、宣传服务、档案保管、数据存储,以及调解仲裁、劳动保障监察等。这些公共服务内容随着就业和社会保障业务的不断拓展而增加。从目前来看,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内容十分广泛,已经涵盖了人的一生(生、老、病、死、就业、失业等)。国家开展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目的在于健全和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较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本刊记者:抓好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对于扩大就业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十二五”期间,广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有什么规划?
沈德海:近年来,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蓬勃发展,人才、就业、社保、工资收入分配、劳动监察、仲裁等关系社会民生的公共服务事务不断攀升,服务领域不断扩展,尤其是2012年要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对广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两个自治区重点专项规划中提出了一批“十二五”期间需要推进建设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重大工程项目,其中就包括基层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全区除已开工建设的县(市、区)和乡镇项目外,尚需对90个县(市、区)、1050个乡(镇)开展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按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规范测算,尚需建设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面积达283000㎡,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面积达315000㎡,共需投入建设资金8.46亿元。
本刊记者:广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任务艰巨繁重,下阶段,广西将采取哪些措施去推进这项工作?
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工作总结 篇4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按照全市“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的总体要求,根据区第九次党代会第六次会议精神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部署,蜀麓中心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回顾2011年,蜀麓中心在区人事劳动局的精心指导和各社区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立足民生,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实现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网络和平台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社区就业工作和劳动监察工作,进一步加大促进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将劳动保障服务工作整体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现将我中心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就业再就业和社会劳动保障工作的领导
中心把就业再就业和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当作2011年度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社保办工作人员及各社区劳动工作站为成员,做到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计划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二、狠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基础建设,全面推进再就业工作
为推动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按照区人事劳动局对再就业工作的总体安排,确定了“五统一”的工作思路,狠抓了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为全面开展再就业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1、统一机构建设:按照建立统一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体系要求,建立了中心及4个社居委劳动保障工作站。
2、统一专人负责: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确定了1名站长,2名协理员,协理员均大专以上学历。
3、统一经费落实情况:经费的拨付确保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4、统一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主要负责本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就失业登记证》的核发和下岗失业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为自谋职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办理有关手续;开发辖区内就业岗位,组织开发就业服务;开展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组织劳务派遣和劳务输出;动员组织未能继续升学的新成长劳动力参加预备制培训;组织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为“4050”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和办理社会保险手续;负责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
5、统一工作站的工作职责:主要负责掌握本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发布用工信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落实就业岗位;掌握辖区内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退休人员生活提供相关服务。同时制定了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程序、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小额贷款程序。
三、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
1、在今年春季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重点放在了就业援助“一帮一”活动上、劳动保障平台的录入和“春风行动”。通过 “援助周”、“春风行动”等各种活动,向路人和辖区失业人员及农民工发放春风卡及宣传材料,使他们了解自身的合法权。多方联系就业单位,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推荐就业服务。利用劳动工作站及社区网格员对辖区内用工单位经常进行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用工信息、空岗情况,并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机制,为下岗失业人员尽可能就近安排工作创造便利条件,同时我们将继续配合人事劳动局大力开展以针对性、实用性、短期性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输送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2、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贯彻市有关要求,积极为有创业意向的各类人员提供支持和服务。建立区创业培训体系,开发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项目,提高辖区居民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
四、继续深化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关心企业退休老人的生活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解决退休老人的后顾之忧,是劳动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份主要职责。为了进一步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我们将继续组织开展退休人员政治文体活动,丰富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对特殊困难的人员进行探访慰问、扶贫救困,配合做好退休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为他们提供信访接待、政策咨询等日常服务,对他们反映的问题,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协调解决工作。
五、存在问题
一是就业方面,“招工难,就业难”同时并存。一方面是下岗失业人员普遍职业技能素质较低、就业观念比较陈旧落后,脏活、累活不愿干,存在就业难问题,而另一方面企业对技能型人员和熟练操作工的需求却难以得到满足,所以出现了企业找不到需要的人才,而很多下岗失业人员却找不到工作岗位的“两难”局面。
二是蜀山区劳务公司不再接收其他区的就业困难对象进入劳务型公司,而高新区没有自己的劳务型公司,很多就业困难对象面临一定的就业困难。
三是就业任务里新增就业任务每年都在增加,但是新增就业人员没有那么多。
四是很多“4050”和“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择业意识还未转变,技能单一,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用工需求在众多的求职人员中由于他们受传统择业意识的影响,很难找到工作,不愿到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做事。下岗失业人员以女性居多,年龄结构偏大,技能单一,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用工需求。
二是创业方面,小额担保贷款门槛高、手续繁琐,申报延续时间长,造成推广难度加大。
三是中心社保办人员偏少,很多工作难以照顾全面。中心劳动工作站一般只有两人,有的工作站甚至只有一人,这么少的人却要负责劳动保障、民政事务、残联、老年委及妇联等多个部门的繁重的工作任务,难免会顾此失彼。
四、社区劳动工作站方面,劳动保障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但必要的工作经费却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劳动工作站的正常运转;劳动保障工作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工作人员从事劳动保障工作时间较短,缺少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知识,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需要前瞻性、开拓性、创新性的工作思考不够、把握不清,主动性、创新性有待提高。
七、建议:
一、狠抓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为了全面提高劳动保障工作队伍的协调服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议人事劳动局切实加强对中心工作人员及协理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努力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以“争先创优”活动为契机,在全体协理员中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强化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形成一支业务过硬、服务过硬、作风过硬的团队。
二、营造创业氛围,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一方面要加大创业政策的宣传,另一方面可以把辖区内区有创业愿望的失业人员与创业成功人士结对帮扶,请创业成功人士传授经验,到创业成功企业实地参观考察,请专家讲授理论,开展培育或表彰社区创业先进典型活动,大力营造自主创业的氛围,鼓励和带动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创业理想和就业愿望。通过树立创业典型,宣传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价值观,从而促使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早日实现再就业。
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工作总结 篇5
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规范(试行)
1.概念定义
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是指: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县、乡两级公共就业(包括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场所。其属性为具备一定使用功能的公共建筑物。
2.基本要求
2.1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要履行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并严格按照批复规模实施。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一般应当在3000平方米左右,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一般应当在300平方米左右。
2.2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应当采用框架式建筑结构,一般不应砌筑承重隔断墙。基础设施内部空间布局应当以功能实现为主导,在努力提高有效使用面积的同时,充分考虑实现各项服务功能的需要,能够通过灵活组合室内空间来构成各个功能区。
2.3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以实用、适用、简朴和节约资源为原则,从建筑设计、建材选用到室内布局、装修装饰,都要坚持实用性和适用性。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美观大方、经久耐用,杜绝奢侈浪费,严禁华而不实。
3.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要求
3.1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一般应当在其综合性服务场所提供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经办管理服务。服务项目包括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面试洽谈、政策咨询、享受就业政策申请审核经办、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申报缴费、人员变更、资格认定、待遇核发、社保关系转移、政策咨询、宣传服务、档案保管、数据存储等。
3.2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内部空间一般由服务大厅、机房、档案室、行政人员办公室以及必要的辅助设施组成。其中,服务大厅作为主要的服务设施,其面积一般应控制在总面积的60%左右,并应 做到宽敞通透、采光良好、层高适宜、空气流通,保障人群汇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3就业服务大厅一般应设有咨询服务台、信息发布区、综合服务区、职业指导区、招聘洽谈区、等候休息区。
咨询服务台。一般应设在服务大厅门口,为来访者提供服务引导、业务咨询、政策咨询、投诉接待等。在咨询服务台显著位置应张贴公共就业服务项目指南,放置公共就业服务项目简介等宣传资料。
信息发布区。配置电子显示屏、自助查询和自助服务终端电子设备、纸制信息栏等装置,用于发布劳动力供求、价位等就业信息、创业项目信息和有关政策信息。信息发布装置应注意空间布局,避免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干扰。
综合服务区。设置若干个专项业务服务柜台,用来开展职业介绍、就业失业管理、劳动事务代理等就业服务。
职业指导区。设置职业指导室或多功能教室,用来为求职者提供职业指导。职业指导室或多功能教室一般采用封闭结构以免干扰。
招聘洽谈区。设置若干个招聘摊位,给用人单位用来开展现场招聘洽谈活动。等候休息区。配备适当数量座椅等,方便服务对象等候休息。
3.4社会保险经办大厅一般应设有咨询服务台、业务办理区、等候休息区、自助服务区、政策宣传区。咨询服务台。由专人提供服务引导、业务咨询、政策咨询等。
业务办理区。按照社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设置柜台,用来开展社会保险登记、申报交费、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审核、待遇发放、社会保险转移等业务。
等候休息区。配备适当数量座椅等,方便服务对象等候休息。
自助服务区。配置自助服务终端设备,方便群众查询相关政策、本人参保缴费记录、个人账户金额等信息,自助办理有关业务。
政策宣传区。配置液晶电视或电子显示屏,宣传社会保障有关政策,免费发放政策知识小册子等有关资料。
3.5综合利用服务大厅。应对服务大厅内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各项功能分区业务用房进行合 理整合,科学安排空间布局,最大程度的利用服务空间。
3.6机房用来安放服务器、交换机等电子设备,档案室用来存放、查询档案资料,均应采用封闭结构。档案室的面积应保证档案资料存储和查阅需要。机房、档案室的建设要求应按照相应的建筑设计规范执行。机房和档案室内均应配备烟雾报警器和干式灭火器。
3.7经办人员办公室面积应控制在总建筑面积标准的10%以内。4.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要求
4.1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应当满足其实现主要服务功能的需要。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为辖区内的城乡劳动者求职、社会保险办理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服务项目一般包括求职和招聘登记、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就业与失业管理,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劳务输出管理和服务、为用人单位提供招聘服务,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缴费、待遇核发、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社会保险政策咨询等。
4.2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基础设施一般由服务大厅、档案室、工作人员办公室以及必要的辅助用房组成。服务大厅作为主要的服务设施,其面积一般应控制在总面积的60%左右,并应做到宽敞通透、采光良好,保障人群汇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4.3就业服务大厅一般应配备信息发布装置、综合服务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设置一些招聘摊位。
信息发布装置一般可设置纸制信息栏,有条件的地方可增设电子显示屏,用于发布劳动力供求、价位等就业信息和有关政策信息。
综合服务柜台主要用来办理求职和招聘登记、职业介绍、就业管理等柜面业务。多功能教室,主要用来开展职业指导。
4.4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功能区域一般由服务大厅、业务办理区、等候区、查询区组成。
业务办理区,设置服务柜台,开展参保登记、申报缴费、待遇审核领取等社保服务,用于办理社保业务。
等候区,配备若干座椅,方便群众等候休息。查询区,配备告示栏、政策宣传册等资料,开展咨询和宣传服务。
4.5综合利用服务大厅。应对服务大厅内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经办的各项功能分区进行合理整合,最大程度的利用服务空间。
4.6档案室用来存放、查询档案资料,应采用封闭结构。档案室的建设要求应按照相应的建筑设计规范执行。档案室内应配备烟雾报警器和干式灭火器。
5.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备配置参考标准
5.1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备是指县、乡两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因履行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职能的需要所必备的自动化业务设备。
5.2基本要求。县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服务设备配置应当以实用、适用、节约资源为原则,从设备选型到设备安装,都要坚持实用性和适用性。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美观大方、经久耐用,防止奢侈浪费,力戒华而不实。
10 附件2:
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规范(试行)
1.概念定义
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是指: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县、乡两级公共就业(包括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场所。其属性为具备一定使用功能的公共建筑物。
2.基本要求
2.1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要履行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并严格按照批复规模实施。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一般应当在3000平方米左右,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一般应当在300平方米左右。
2.2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应当采用框架式建筑结构,一般不应砌筑承重隔断墙。基础设施内部空间布局应当以功能实现为主导,在努力提高有效使用面积的同时,充分考虑实现各项服务功能的需要,能够通过灵活组合室内空间来构成各个功能区。
2.3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以实用、适用、简朴和节约资源为原则,从建筑设计、建材选用到室内布局、装修装饰,都要坚持实用性和适用性。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美观大方、经久耐用,杜绝奢侈浪费,严禁华而不实。
3.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要求
3.1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一般应当在其综合性服务场所提供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经办管理服务。服务项目包括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面试洽谈、政策咨询、享受就业政策申请审核经办、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申报缴费、人员变更、资格认定、待遇核发、社保关系转移、政策咨询、宣传服务、档案保管、数据存储等。
3.2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内部空间一般由服务大厅、机房、档案室、行政人员办公室以及必要的辅助设施组成。其中,服务大厅作为主要的服务设施,其面积一般应控制在总面积的60%左右,并应做到宽敞通透、采光良好、层高适宜、空气流通,保障人群汇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3就业服务大厅一般应设有咨询服务台、信息发布区、综合服务区、职业指导区、招聘洽谈区、等候休息区。
咨询服务台。一般应设在服务大厅门口,为来访者提供服务引导、业务咨询、政策咨询、投诉接待等。在咨询服务台显著位置应张贴公共就业服务项目指南,放置公共就业服务项目简介等宣传资料。
信息发布区。配置电子显示屏、自助查询和自助服务终端电子设备、纸制信息栏等装置,用于发布劳动力供求、价位等就业信息、创业项目信息和有关政策信息。信息发布装置应注意空间布局,避免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干扰。
综合服务区。设置若干个专项业务服务柜台,用来开展职业介绍、就业失业管理、劳动事务代理等就业服务。
职业指导区。设置职业指导室或多功能教室,用来为求职者提供职业指导。职业指导室或多功能教室一般采用封闭结构以免干扰。
招聘洽谈区。设置若干个招聘摊位,给用人单位用来开展现场招聘洽谈活动。等候休息区。配备适当数量座椅等,方便服务对象等候休息。
3.4社会保险经办大厅一般应设有咨询服务台、业务办理区、等候休息区、自助服务区、政策宣传区。
咨询服务台。由专人提供服务引导、业务咨询、政策咨询等。
业务办理区。按照社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设置柜台,用来开展社会保险登记、申报交费、社会保险 待遇领取、资格审核、待遇发放、社会保险转移等业务。
等候休息区。配备适当数量座椅等,方便服务对象等候休息。
自助服务区。配置自助服务终端设备,方便群众查询相关政策、本人参保缴费记录、个人账户金额等信息,自助办理有关业务。
政策宣传区。配置液晶电视或电子显示屏,宣传社会保障有关政策,免费发放政策知识小册子等有关资料。
3.5综合利用服务大厅。应对服务大厅内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各项功能分区业务用房进行合理整合,科学安排空间布局,最大程度的利用服务空间。
3.6机房用来安放服务器、交换机等电子设备,档案室用来存放、查询档案资料,均应采用封闭结构。档案室的面积应保证档案资料存储和查阅需要。机房、档案室的建设要求应按照相应的建筑设计规范执行。机房和档案室内均应配备烟雾报警器和干式灭火器。
3.7经办人员办公室面积应控制在总建筑面积标准的10%以内。4.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要求
4.1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应当满足其实现主要服务功能的需要。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为辖区内的城乡劳动者求职、社会保险办理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服务项目一般包括求职和招聘登记、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就业与失业管理,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劳务输出管理和服务、为用人单位提供招聘服务,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缴费、待遇核发、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社会保险政策咨询等。
4.2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基础设施一般由服务大厅、档案室、工作人员办公室以及必要的辅助用房组成。服务大厅作为主要的服务设施,其面积一般应控制在总面积的60%左右,并应做到宽敞通透、采光良好,保障人群汇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4.3就业服务大厅一般应配备信息发布装置、综合服务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设置一些招聘摊位。
信息发布装置一般可设置纸制信息栏,有条件的地方可增设电子显示屏,用于发布劳动力供求、价位等就业信息和有关政策信息。
综合服务柜台主要用来办理求职和招聘登记、职业介绍、就业管理等柜面业务。多功能教室,主要用来开展职业指导。
4.4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功能区域一般由服务大厅、业务办理区、等候区、查询区组成。
业务办理区,设置服务柜台,开展参保登记、申报缴费、待遇审核领取等社保服务,用于办理社保业务。
等候区,配备若干座椅,方便群众等候休息。
查询区,配备告示栏、政策宣传册等资料,开展咨询和宣传服务。
4.5综合利用服务大厅。应对服务大厅内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经办的各项功能分区进行合理整合,最大程度的利用服务空间。
4.6档案室用来存放、查询档案资料,应采用封闭结构。档案室的建设要求应按照相应的建筑设计规范执行。档案室内应配备烟雾报警器和干式灭火器。
5.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备配置参考标准
5.1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备是指县、乡两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因履行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职能的需要所必备的自动化业务设备。
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工作总结 篇6
服务机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的通知》的通知
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属有关单位:
现将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填报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的通知》(陕人社办函[2011]23号)文件转发给你们,请你们按《通知》要求,认真遵照执行。
本次调查所用书面调查问卷(见附件)共2页,打印后由填报单位填写全部内容并加盖公章后上报。请各县区人社部门和市属有关单位,于5月13日前将本地区全部调查问卷通过邮寄或传真方式报送市局就业促进科。
联 系 人:韩谡
联系电话:0912-3893911(传真)
邮寄地址:榆林市榆阳区青山路市政府2号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512室
邮政编码:719000
收 件 人:韩谡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省人社厅关于填报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的通知 陕人社办函〔2011〕23号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杨凌示范区人事劳动局,省级有关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
现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填报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基本情况调查问
卷的通知》(人社厅函〔2011〕186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各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要统一组织部署,安排专门人员做好此次调查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二、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要高度重视问卷调查工作,实事求是、认真填写调查
问卷项目,字迹清晰,表达准确,按时上报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相关资料,可通过省人力资
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进行下载(“通知通告”栏)。
三、各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级有关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务必请于
5月10日前将调查问卷一式两份收集后报送至省劳动就业服务局。
四、注意事项
1、填报机构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均应填报调查问卷。每个机构填报一份调查
问卷,合署办公统一运行的多个机构共同填报一份调查问卷。
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另外加挂牌子的,应按照合署办公统一运行机构的要求共同填报
一份调查问卷。
2、指标说明
(1)《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3.1 “全部实有工作人员数”为
本单位全部人员数,包含聘用人员、借调人员等。
3.1“全部实有工作人员数”等于3.2中的“在编人员”、“聘用人员”、“使用的劳
务派遣人员、“其他人员”等四类人员人数之和。
(2)6.2应选本机构所使用的信息系统最高状况,且只能选一项。
联 系 人:吴林谢青邮政编码:710006
联系电话:(029)87290060、87298310(传真)
邮寄地址:西安市新城区省政府新城大院物资楼二楼
陕西省劳动就业服务局
附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填报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基本情况调查
问卷的通知》(人社厅函〔2011〕186号)
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工作总结 篇7
徐迅:2008年发生的各种突发和应急事件,确实给学生就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压力,但最终同济大学2008届毕业生实现了平稳、愉快离校,并确保了较高的就业质量。在新学期,展望新学年的学生就业工作和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积极开拓思路,寻求突破和创新,一如既往地“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各项学生就业工作,深化我校职业发展教育体系的建设,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愉快离校。
具体来说,在这个学期,在做好常规工作、职业发展教育、继续开展特色项目的同时,同济大学学生就业工作有一些新的设想与举措:
一是加大就业工作信息化力度。“同济大学学生就业信息网”作为学生就业工作的专门网站,自2004年投入使用以来,日益成为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和主要渠道,更有数据表明,不少学生的签约单位信息直接来源于学校的就业信息网。为了满足学生和用人单位不断提高和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更好地运用网络科技的进步技术,我们在2008年上半年决定对目前的网站进行升级改版。经过前期调研以及与专业公司沟通,在上学期,“同济大学就业信息网”改版计划方案已基本完成,这个学期我们主要进行新老系统的对接、转换和测试。改版后的系统界面更美观、板块更清晰、互动功能更强大,用人单位和学生能便捷的使用网络无线服务。
2008年8月,同济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电子显示屏启用,我们运用这一学生课余生活经常接触的媒介,滚动发布就业信息、转播知名企业宣讲会,以及进行不同校区间的就业讲座、宣讲会视频转播,从而扩大就业信息的发布渠道和受益面。
二是细分就业市场拓展空间。根据近年来的学生就业情况的统计,同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平稳,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我校传统优势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比较理想。但是,也有一些学院(系、所)的某些专业就业情况始终不理想或有陷于困境的趋势。2009届毕业生就业更是面临宏观经济形势的压力。2008年5月,发展改革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张东生在作客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时曾谈到:“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可能对就业工作带来影响。一是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当前国际经济次货危机尚未见底,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经济会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中国就业市场;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也会涉及部分行业、企业的职工安置。三是受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国际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会对就业带来不利影响。”大学生就业作为整个就业体系中的重要分支,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为此,我们保持着高度的紧迫感,在学生就业市场建设上寻求新的思路,以期为毕业生提供更充分的有效信息。
我们的思路是对就业市场进行细分拓展,一是维护好对口传统优势专业的用人单位,为长期合作的优质单位提供专门化的重点服务;二是,针对就业弱势专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学生就业工作的范畴内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有针对性地联系对口单位开拓面向这些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三是,在地域结构上,由沿海、华东地区向内陆、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劳动业基地延伸,通过实地调研、上门拜访建立合作关系。
三是推出就业工作人员赴企业挂职锻炼项目。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业务水平,加深对社会用人需求以及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了解,提高就业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职业发展教育的指导性,2008年6月,我们启动了“同济大学学生就业工作人员赴企业或人才服务机构挂职锻炼”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响应我校“‘985’二期职业发展教育项目”中设置的“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锻炼”的要求,每年开展1-2期,每期派出2-5名人员赴企业或人才服务机构挂职。目前,已有学生就业工作人员赴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等企业挂职,起到了了解企业招聘需求、增进校企联系的积极作用。新学期,我们将继续推进这一工作,与更多企业建立广泛联系。
近两年来,我们不但走访了上海地区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还分赴北京、山东、浙江等地,走访调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的学生就业工作。同时,我们还接待了武汉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兄弟高校的来访。通过主动走访和接待来访,我们学习了兄弟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宝贵经验和先进做法,增进了同行间的联系和友情,受益良多。我们真诚希望与期待能够和更多同仁进行交流与沟通,共同把学校就业工作做好。
记者:学校的就业工作对于大学生就业起到了促进和保障的作用,但是,大学生要想顺利就业、满意就业,最根本的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就业力。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您对他们有何建议或者说忠告?
徐迅:我这里谈三点建议。
一是,尽早树立生涯规划意识,确立奋斗目标。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早在毕业前半年、甚至一年即开始了就业准备,这说明毕业生普遍感到一定的就业压力,同时,就业意识有所增强。但需要提醒广大学生的是,就业准备是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组成环节,是阶段性的,但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则是长期的,是要在学习阶段的早期就开始有意识地作准备的。尽早树立生涯规划意识,有助于促进个人生涯规划的制定,确立努力的方向,为个人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充分的动力。在这方面,同济大学建立了包括新生入学教育、专门课程、专题讲座、职业咨询在内的全程化、层次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为生涯规划意识的普及,以及大学生探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专业服务和资源,希望大一新生能充分利用。
二是,加强实践锻炼,提高知识运用和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的经验表明,实践、实习经历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有相当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有工作经验,不少经历过求职的大学生也会反映“实践能力”在求职中起到重要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的有效途径,在实践、实习过程中,他们得以提前体验职业角色,不仅积累工作经验,还可以积累社会阅历、锻炼人际沟通能力,为职业发展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此外,不少学生通过实践、实习,展示了自身的良好形象,直接获得了就业的岗位。因此,对于在校大学生千万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在合理安排时间的基础上,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企业实习等有益的活动中。
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劳动和保障农民工就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民的弱势群体地位得到极大的改善,农民阶层也开始迅速分化和迁徒,农民工以乡镇企业为跳板异军突起,义无反顾、势不可挡、坚忍不拔地行走在城乡之间,并以工人阶级后备军和城市居民预备队的姿态,执著而耐心地等待着社会的认可。农民工,现均称外来务工人员,有的地方称外来建设者,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具备农业户口的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为1.2亿人左右,广义农民工的数量大约为2亿人。
“三农”问题从被提出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中央和地方的广泛关注,其中,农民更是“三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农民工本身又就是农民的一部分,理应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而现在农民工面临的就业难、讨薪难等问题已摆在全社会的面前,劳动和保障部门应当以破解农民工就业难题为己任,寻找造成农民工就业难的原因,采取积极措施,寻求解决的途径。
一、农民工就业难的社会原因
1、社会大环境大趋势影响。国际金融危机是农民工就业困难的直接诱因。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使储蓄不足、消费过度的矛盾充分暴露,并迅速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目前,大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无法正常运行,不得不裁减员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就业形势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影响。2、人们的意识存在弊端。一直以来,农民工从事的一直是社会地位低、工作环境差、收入低、时间长的工作,人们对他们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人称农民工是生活在“流汗,流血,流泪,忍受着衣着华贵者的屈辱”的现实中。3、城镇失业率逐年提升。城镇失业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一定数量的城镇失业人口流入社会,使农民工本来就不多的工作岗位受到他们的冲击,致使农民工的工作岗位减少,就业难度加大。
二、农民工就业难的自身原因
自身文化条件、文化素质低。进城务工的农民在各个年龄段的都有,但是不管他们处于哪个年龄段,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所受教育程度低,大多为初中毕业生,而他们的文化水平与社会岗位的需求存在巨大差距,较低的文化素质水平使他们在寻求就业机会时缺乏自信,这就增加了他们在得到就业机会的难度。
三、针对农民工就业难应采取的措施
(一)全方位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在当今社会,提高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已是“燃眉之急”。要提高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就应积极建立技能制培训基地,开设业余培训学校,让农民工能自愿积极地加入到学习知识的队伍中来。让农民工学会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对农民工就业的引导与服务。一是加强宣传与就业引导。目前60%以上的外出农民工主要依靠亲戚朋友与同乡近邻获得就业信息,信息往往不是很准确。大批农民工是先进城,后找工作。在当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要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宏观经济和就业形势,避免农民工在没有就业意向的情况下盲目进城。二是加强就业服务。劳动就业部门要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搭建用工信息共享平台。大力开展“春风行动”,为农民工就业提供便利。加强针对农民工的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法规宣传等服务。三是鼓励扶持农民工创业就业。目前养老、医护、家政、物业、废品回收、家庭维修等行业还有较大的就业空间。劳动保障部门应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原则,大力开展创业能力培训,加强指导,清理限制措施、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方式,为更多的农民工提供转岗的机会。
(三)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逐步建立完善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工也能享受到失业保险和城市低保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妥善处理好他们的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险问题。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执行贯彻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确保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能够应缴尽缴,全力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四)给予农民工更多的关注、关心和关爱。“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劳动和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用我们的实际工作表现出对他们的尊重,用信任的眼神、礼貌的话语温暖他们的心灵。断了根的花迟早会枯萎,希望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要把温暖送给城市的建设者,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完美、更力和谐。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127 篇9
一、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现状:
我们就业和社会保障机构名称为:七路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办事处党工委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配备了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员担任社会保障工作,平均年龄37岁,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公务员2名,分别担任科长及低保专干,社区干部3名,大学生1名,分别担任低保、失业、就业、保险、退休专干,是一支乐于奉献的集体。
在抓就业创业工作中一是开展“一站式”就业平台服务,即接收管理、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指南、就业安置,制定了“就业服务目标管理制,服务跟踪走访制、再就业服务承诺制、预警预报制度、包保责任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二是完善就业实名制管理,建立七个数据库,做全做细基础台帐,就业安置做到“六清”“六到位”,即人员、家庭、失业、就业、工作、安置清;关心、帮助、培训、安置、跟踪、协调到位。三是完善就业服务理念,建立街道、社区就业服务体系,与区劳动力市场联网,资源共享。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及应届大学毕业生实名登记,并建立健全就业信息网络,每周发布一次用工信息,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在第一城社区创办了失业下岗人员培训基地,并参加区职业学校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四是强化养老保险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工作责任机制,制定了养老保险工作方案,实行“一把手”工程,街道与社区签订目标责任状,组织社区干部专项业务培训,每周一次调度会,举办养老保险业务现场咨询会,行政主任亲自挂帅,不仅在本街道地域内搞大型宣传,而且还延伸到经济技术开发区、辽中县进行宣传,发放宣传单2150份,致居民一封信850份,联系卡360张,收到了突出的效果。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新村一社区为龙头,率先成立了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目的是实现科学发展促就业,稳定岗位保民生的目标,并开展承诺制“只要有就业愿望,就业要求,不挑不捡,十五日内安置就业”。同时提供就业援助,召开七路地区春季用工洽谈会,由区劳动局把关,33家招工单位前来招聘,提供92个岗位,达成意向88人,我们做法得到了百姓的赞誉,媒体的支持,新北方、沈视早报、华商晨报都给予播报。就业援助进家入户走访663户,实现就业663人。培养优秀创业典型崔勇、大学生毕业生夏春宇成为了失业人员的榜样。2009年完成开发就业岗位1810个,安置实名制就业2435人,扶持创业带头人25人,带动就业163人,普惠制培训352人,劳务输出26人,完成大学生小额担保贷款1人,应届困难家庭大学生10人,实现就业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672人,养老保险征缴额4134万元,名列全区前茅,4050人员养老保险补贴二次发放57941元,医疗保险社保补贴二次发放29452元,困难家庭子女减免学费76560元,就业创业工作列区先进行列。
二、就业、社保方面存在的问题:
1、就业是民生之本,从2003年政府开发公益岗位至今已有6年,的确解决了一些“4050”困难群体就业问题,但远远满足不了大批失业人员的岗位需求,希望政府能扩大开发公益岗位(尤其是社区就业服务员岗位,以便于开展就业、养老保险等工作)
2、养老保险逐年递增,双失业家庭占整个失业群体中的40%以上,由于灵活就业收入相对不稳定,有一部分家庭夫妻只交一个人保险,断保之后还要交滞纳金,这样养老保险征缴出现难度,希望政府给予优惠政策。(“4050”社保补贴政策延续等)
3、个别“4050”人员由于银行缴费卡出现问题导致社保补贴发放不能及时,需进行二次现金发放处理,有不满的情绪。
4、部分下岗人员单位既不买断,也不发生活费,无法办理失业证,享受不到相关优惠政策。
5、年龄偏大,学历低,没有技术特长的失业人员,他们就业困难,会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
6、工作经费不足,开展工作有难度。
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工作总结 篇10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2012年半年以来,社保所在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的支持帮助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开展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街道劳动保障系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有关文件精神,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劳动就业工作完成情况
半年来,我所始终把劳动就业工作摆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学习,紧紧围绕劳动就业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这一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下达的各项劳动就业任务。
——加强和完善了街道、社区(村)社保平台建设,重点打造了区示范社保平台--香炉山村社保站,并完成接待国家、市、区级领导部门视察调研香炉山村社保站4次。
——加强了队伍建设,1-6月,组织了街道、社区(村)社保系统工作人员岗位业务知识培训4次。
——全街道城镇全年新增就业目标任务600人、1-6月完成651人;
——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500人,1-6月完成245人;
——全年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50人,1-6月完成96人;
——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百分比目标任务2.3%,1-6月我街道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1%;
——全年市外返乡农民龚就业创业目标任务为30人,1-6月完成86人;
——全年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目标任务320人,1-6月完成任务246人;
——农民工培训指导计划目标任务300人,1-6月完成任务160人,落实岗前培训补贴金额5600元;
——结合“春风行动”,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活动,2012年半年以来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800份;举办招聘会4场,提供就业岗位230个;
——2012年小额担保贷款目标任务为50万元,1-6月完成8万元;
——大力开展“春暖行动”和企业劳动用工执法大检查,对辖区范围内的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进行了重点检查,督促用人单位进一步完善了劳动用工制度,有效促进了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签约意识,提高了劳动合同签订率,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17家,督促2家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辖区内劳动合同签订率93%,其中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95%
二、社会保障工作
——征地农转非养老保险后续工作进展顺利。为了把惠民政策抓好抓落实,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参保人员的欠费催缴工作,同时办理征地农转非养老保险按月领取养老待遇资格证2575本和农转非人员死亡待遇 44人。
——积极推进落实超龄人员认定军龄的相关工作。1-6月,我所共受理审核上报征地农转非超龄人员60人。
——积极推进落实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老农保)的清理核对和退还保费本金利息工作。涉及的老农保人员47人,退还保费本金利息121358.12元人民币。化解了相关人员对政策不理解的矛盾,维护了社会的基本稳定。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受理工作推进有力。为了全面贯彻市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切实把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老龄参保率已达到95.5%以上,目前已受理参保人数3100人。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扩面。上半年共办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60人。
——失业保险工作有序开展。1-6月共发放失业保险待遇231 /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13.46万元。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更加完善。1-6月共接收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档案5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档案3100宗,1-6月共受理企业退休人员异地资格认证 39人。
三、2012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认真完成上级业务部门和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交给的一切任务。把握形势,正视矛盾,深刻认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机遇,它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当前的形势,我街道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远
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此,我们应加强学习理论知识,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力争在2012年下半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更好成绩。为实现陈家桥街道社会经济稳定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和构建“西部新城、学府名街”作出更大贡献。
陈家桥街道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
【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年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工作总结07-13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1208-26
就业和社会需求05-09
从就业问题谈建设和谐社会06-19
天津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办法10-24
社会就业要求06-10
社会整体就业状况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