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

2024-05-08

实录(共8篇)

实录 篇1

《春》教案实录实录

【设计思想】

《春》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语文(语文版)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本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组织:

1、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

2、重视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写景的能力。自始至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课堂实录】

师:老师昨天读了一则小故事,故事是这样说的:曾经有个盲人行乞,胸前挂块写有“自幼双目失明”字样的牌子,沿街乞讨,可很少有人肯施舍与他。一次,他遇到一个穷困的诗人,诗人称自己身无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话。奇怪的是,自从诗人给那块牌子换了一句话后,人们变得乐善好施,纷纷慷慨解囊了。请同学们猜猜,诗人送给他的究竟是一句什么话?

生1:诗人送的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生2:诗人送的是:“献出你的爱心,温暖我的心”。

生3:诗人送的是:“我渴望光明”。

……

师:大家的回答都很有道理,也极富想像力!诗人赠送的话是: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同学们,这道理其实很简单:谁都认为春天是最美好的,这个人居然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自然是最可怜最值得同情的。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春》,具体感受春天的美好吧。(老师板书课文题目、作者)

师:谁愿意与老师合作读课文?(与学生商定,教师读第一部分,由两个学生合作读完第二部分,第三个学生完成第三部分)请其他同学带着喜爱和赞美春天的感情欣赏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投影显示: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文章第二部分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画,画的内容分别是什么?)(读完课文后,学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热情与鼓励!我想,你们热烈的掌声已给我们四个人的朗读打了高分。这三个同学的朗读比我更出色,有几个字需要大家注意。

(老师板书:酝酿 宛如 应和 蓑衣,并简要讲解)

师:请大家分别用简明的语言对文章每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

生1:本文分别写了“盼望春天”、“描绘春天”、“赞美春天”。

师:盼春、绘春、赞春。(边说边板书)

生2:可以概括为“盼春”、“画春”、“颂春”吗?

师:你的概括很精准,老师真为你感到自豪!请大家讨论:绘春部分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

生1:作者主要抓住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这些景物描写春天。

师:还有同学需要补充回答吗?(学生思考、讨论)

生2:作者还描绘了人们在春天的活动,迎接春天的到来这样一幅图画。

师:你们的表现真棒,我想和这两位同学握握手,让老师也从此变得更聪明些。好吗?(老师与两位同学握手,众人笑、鼓掌)请同学们闭眼想一想,这些春天的景象像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吗?请为每一幅图画配上三个字的小标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归纳并板书: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师:哪位同学来把春草图这一段给大家读读?(学生踊跃举手,教师选定一名学生进行朗读)(学生朗读该段落)

师:读得真好!这篇散文的朗读应采用愉快、赞美的语气来读,读出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请大家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小草的?

生1: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描写春草,主要突出春草的旺盛生机。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句中的“偷偷地”、“钻”这两个词就写出了小草的……(一时想不起该怎样表达了,小脸涨得通红)

生2(补充回答):这两个词写了小草破土时的样子和挤劲。

师:写小草的情态和顽强的生命力。

生3:作者还用“嫩嫩的,绿绿的”描写小草的嫩和绿,也显示着它蓬勃的活力。

师:写小草的质地和色泽。

生4:作者还用“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春草旺盛的长势。

生5:“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人在草上的感受。

师:表达喜爱春天的感情。

(学生能积极参与,踊跃回答)

师: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让老师很高兴,你们的回答是那么的有创造性。可见大家在朗读课文时是多么的认真、仔细,你们的朗读既读出了感情,也读出了自己对课文独到的见解,这让老师很欣慰!希望大家能保持这一“优良传统”,用学习“春草图”这一段的方法去分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以及“迎春图”。好吗?

生(齐答):好!(学生自读这几个自然段,分组展开讨论,确定组长,明确分工,教师作巡回指导,气氛活跃。)

生1:文中用“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写春花,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春花的特征,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春花的竞相开放。

师:说得真好!还有谁想说说的?好,你来说说。

生2:作者为什么要写“闭了眼,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哪位同学帮他解决?

生3:作者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天的硕果累累,这是很自然的。(全班鼓掌)

师:春花秋实,虚实结合,画面更丰富。请大家继续谈。

生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句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写春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亮、密的特点。作者对事物的观察真可谓明察秋毫,想像力又是如此的丰富。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抓住景物的特征,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形象的描绘。

生5:作者写春风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诗,从触觉方面的感受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点。这也告诉我们写景要善于抓住自己感官方面的感受去描绘。

生6:本段还从嗅觉、视觉和听觉来写春风的特点。

师:你补充得很全面,运用人的触觉、嗅觉、视觉和听觉可以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这种写法值得借鉴。

生7:“一年之计在于春”写出了春天在一年中的重要性。

师:这一句激励着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生8: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也连用三个比喻“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分别写出了春天是 “新生的”、“美丽的”、“充满活力的”。(全班学生鼓掌)

师:新、美、力。(板书)

师:刚才大家已经欣赏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你能运用所学过的或从资料上查到的诗句给这四幅图各配上一句古诗吗?请大家任选一幅春景图,为其配上能反映其特征的诗句。

生1:我选“春草图”,诗句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2:写春草的还有“浅草才能没马蹄”。

生3:“春风又绿江南岸”也是写春草的。

生4:我认为“草色遥看近却无” 也是写春草的。

生5:我选“春雨图”和“春风图”,诗句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生6:写春雨的诗句还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生7:我选“春花图”,“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8:写春花的还有“乱花渐欲迷人眼”。

生9:配上“红杏枝头春意闹”也不错。

生10:老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写春花的吗?

师:同学们都很有才气,为课文配上了许多诗词佳句,刚才这位同学的疑问大家都听清楚了吗?

生(齐答):听清楚了。

师:那么,哪位同学愿意帮助这位同学解决他的`疑问呢?好,你来。

生11:我认为这两句诗不是描绘春花的,我读过这首诗,这两句诗是写雪后景物的。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的确,这两句是咏雪的名句,并非写春花的。

师:请大家模仿《春》一文的写景方法、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段“秋”的文字。(学生写作或即兴发言)

生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看,果园里那葡萄一串串地挂在架上,像玛瑙,像珍珠,晶莹透亮,再加上绿叶的衬托,就更令人馋涎欲滴了。

生2:秋风追逐着地上的黄叶,越过欢乐的小溪,抚摸着乖巧的小鸟,掠过丰硕的果实,拂过我的脸庞,带着我的心奔向远方。(全班热烈鼓掌)

师:老师真佩服你们丰富的想像力和充满创造性的劳动,请把本课积累的写作经验写进你的记录本。下课。

【评点】

《春》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语文(语文版)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我校七年级的一堂研讨课。其主要特点有:

1、善于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运用故事巧设悬念,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借助故事中诗人所赠的话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冲动,可谓水到渠成,妙手天成。

2、师生平等对话:

整堂课,教师与学生都处于平等对话的地位,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加入和指导学生讨论并适时点拨,肯定学生的表现,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堂课的朗读训练和对课文的研讨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3、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堂课,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或与文本交流,或互问互答,或与老师交流都体现了他们的积极思维,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本课中为每幅春景图配一句古诗以及写“秋”的片段作文或即兴发言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也为本堂课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实录 篇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应注重让学生“学会写”。因此, 第三学段的习作指导课, 不应回避写作方法的传授, 但也要注意方法, 不能生搬硬套, 强制灌输, 贪多求全, 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前学情, 把握传授的度量。本课设计就确定了以“让学生回忆、熟悉、初步运用倒叙这一写作方法”为主要目标, 通过“结合教材, 回忆写法”“面向生活, 熟悉写法”“解决问题, 运用写法”三步层层递进式教学, 实现目标的达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教材, 调用已有的知识储备, 并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教学资源, 让学生在具体分析、运用的过程中, 准确、明晰、轻松地学得这一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人手一份报纸。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结合教材, 回忆写法

师:小学阶段最经常写的就是记叙文, 记叙文有三种写作方法:顺序、倒叙、插叙。顺序是我们最常见的方法, 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 并在多次的习作练习中掌握了这一写作方法。在学过的课文中, 有一篇课文运用了插叙的手法, 请说出课题。

生:《凡卡》。

师:相对而言, 插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记叙方法。今后, 我们多学习一些使用这种方法写成的文章后再予以讲授。今天这节课, 单讲倒叙。在你学过的课文中, 最典型的采用倒叙法来记叙的是哪一篇?

生:《十六年前的回忆》。

师:请大家回忆这篇文章, 说说在这篇课文中, 作者是如何运用倒叙这种写作方法来展开记叙的。

生:倒叙要先写结果, 再写起因、经过。例如这一课, 作者在第一段就写明了父亲的被害, 这是结果, 之后作者写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 这是整件事的经过。

师: (板书:先写“结果”) 这个发言很重要。大家要善于倾听, 写出结果之后, 其余部分还是生硬地按照“结果———经过———起因”这样的顺序, 完全倒着写吗?

生:不, 写出结果后, 剩余部分还要按“顺序”的方法来记叙。

师: (补充板书:先写“结果”, 之后按顺序记叙) 记住, 这是倒叙写法经常被大家误解的一点, 也是很关键的一点。

生:全文还要按一个顺序来写, 要有条理。就像这篇课文, 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师: (板书:按一定顺序写, 有条理) 我们学课文不但要知晓文章内容, 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更要学习、模仿文章的写法, 争取在自己写作时, 把这些方法借鉴运用过来。同学们真了不起, 学习一篇课文, 能归纳出一种写作方法的基本要求。

(意图:此部分教学, 充分依赖学生的知识储备, 借助对已学过课文的回忆、分析, 自然地归纳出倒叙这一写作方法的基本要求。由于学生对课文学习很扎实, 所以这一原本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以学生汇报的方式呈现。这一来源于学生的知识更容易被参与课堂的学生所接受和认同。因此, 这部分的教学就显得灵动, 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二、面向生活, 熟悉写法

师:其实, 在我们的生活中, 经常能遇到使用倒叙法写的文章。大家想想看, 你在阅读哪些文章时发现作者使用了倒叙的方法?

生:《福尔摩斯探案集》中就常用这种手法。像这样的侦探小说, 经常先写出案情的结局, 然后一步步倒叙, 写出侦探如何调查破案, 展示出整个案情的发展经过。

生:写回忆类的文章。先从和写作时间最接近的记忆开始写, 然后打开记忆闸门, 向着更久远的时间展开回忆。比如说《灯光》也属于这样的写法。

生:悬疑小说。经常在一开头写出悬疑事件的高潮部分, 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后, 再回过头来写出事情的来龙去脉。

师:大家说得真好。还有一种文章, 最为常见, 也最为普遍地采用倒叙方法写, 那就是每天在报纸上看到的新闻。首先, 新闻讲究“新”, 所以, 最“新”的最先写, 而最“新”的部分往往是新闻事件的结果;其次, 新闻讲究“短”, 所以要利用有限的版面写出最抓人眼球的内容, 这就决定了最吸引人眼球的事件结果最先写。请大家取出报纸, 找一找用倒叙方法写的新闻稿, 为我们读一读, 之后再分析其中倒叙手法的使用。

生:这则新闻标题为《渣土车撞飞老伯》。新闻先说了昨日下午, 一辆渣土车在逆行时撞飞一老伯, 这是这起交通事故的结果。随后才讲渣土车怎么开, 老伯怎么走, 又是怎么被撞, 这是事件的经过, 所以这是倒叙。

师:分析得有理有据, 其他同学也像他这样说, 把你认为是属于倒叙的理由说清楚。

师:请同桌互相再介绍一则。

师:看来, 我们不仅要在课本中学习语文, 更要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只有这样, 你的视野才会开阔, 你所学的知识才更为丰富、鲜活。通过刚才的分析, 大家熟悉这种写法了吗?

生:熟悉了。

(意图:教师要有开发教材的意识和本领, 要将广泛的生活纳入课堂教学的体系之中。此部分教学, 教师就利用最为常见的“新闻稿”, 让学生个体通过自觉、大量的阅读、分析、表述, 强化熟悉倒叙这一写作手法, 并且落实到每个孩子, 所以教学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解决问题, 运用写法

师:现在, 请大家帮帮忙。有这样一个孩子, 写下一篇作文, 只有几个字:盼望已久的春游, 因雨暂停了。我找他谈话, 希望他再写一些, 争取达到六年级400字左右的基本要求。可是他却说没办法, 他说事实如此, 不能说瞎话。我一时没办法, 孩子们, 看看该怎么办?帮帮忙!

生:既然春游取消, 往下写缺少事实依据, 我们可以用倒叙的方法, 写出春游前的经过。

师:好办法, 活学活用。请大家再出出主意, 可以写些什么呢?

生:写之前准备春游物品的经过。

生:写春游当天早晨起床后的所见, 所想。

生:写同学们到校后的议论。

生:写自己春游前夜的心情。

生:写选择春游地点的商量。

生:写一段时间以来的天气状况。

生:写老师来到班上宣布时, 同学的反应。

师: (随机板书学生发言内容) 居然有这么多可供写作的素材, 看来倒叙真好。不过一篇文章只需400字左右, 不要像个什么都装的垃圾袋。现在请大家做个选择, 选出最有意思的四个材料, 编上序号, 以便我们作好取舍。

生:1.写自己春游前夜的心情;2.写之前准备春游物品的经过;3.写春游当天早晨起床后的所见、所想;4.写老师来到班上宣布时, 同学的反应。

师:在写文章前要仔细思考, 想想自己都有哪些可供写作的素材, 之后要根据需要, 做好选择, 这就叫做构思。现在, 我们已经做好了第一步构思。在动笔前, 还要再进行第二步构思———写作顺序。这些素材应该怎么排序呢?要知道顺序一旦排定, 文章按这个既定顺序写, 也就有了条理。

生:可以按照时间为顺序, 经排列后, 顺序为:2—1—3—4。

师:好啦。现在以“盼望已久的春游, 因雨暂停了”为开头第一句, 我们用倒叙的方法, 让这篇“写不下去”的文章变得丰富起来, 合乎标准。每组选择其中一点进行想象, 将素材扩写为100字左右的段落。最后, 我们全班将其串联起来, 成为一篇完整的作文。时间6分钟, 开始。

(生进行片段写作)

师:现在, 请各组任意派出一名代表, 按顺序站好, 各自朗读自己所写的片段。老师读作文的开头句, 我们一起合作吧——

师:谢谢大家帮忙。看来倒叙这个方法可真有趣, 也很管用。那么, 是不是所有的记叙文都要使用这种方法呢?

生:不, 要看情况定。

师:是的, 方法是死的, 人是活的, 不要生搬硬套。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需要, 根据所记叙事件的特点, 采用适当的写作方法, 写出好文章。

美容案例实录 篇3

蓉城一爱美心切的姑娘刘小荔(化名)痛苦不堪地来到省医院看病--由于她盲目到个体美容院"整治"脸面,结果被消毒不严的医疗器械传染上了丙型肝炎。

23岁的刘小姐是人民南路一家大饭店的迎宾员,为了使自己美上加美,今年3月中旬在一家发廊文了眉毛和眼线,此后不到1个月就出现浑身无力、食欲不振、呕吐等不良症状。医生告诉她,"罪魁祸首"极有可能是那些医疗美容器械消毒不彻底引起,因丙型肝炎可以通过器械上的血液和体液传染致病。省医院整形外科专家刘健民教授介绍,仅今年1至3月,他们医院就接诊了至少s15人因美容而染上了各种传染病,有的人甚至被传染上性病。

据成都市卫生局医政处、市卫生防疫站等部门介绍,目前蓉城具备条件、登记注册的医疗美容院仅30多家。成都市卫生局提醒那些爱美的女士,街头众多打着"医疗美容"幌子招徕顾客的发廊、美容院,绝大多数是骗人的,卫生防疫部门固然要监督,但消费者自己也要当心。

案例二:感染扁平疣获赔8万元

因为一次免费美容感染了"扁平疣"的陈小姐不久前打赢了官司。法院在调查化妆品公司所在商场的销售柜台为人免费做美容的情况时,发现他们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并缺乏空气消毒设施,违反了国务院颁发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最后,化妆品公司和陈小姐达成和解,赔偿她8万元医疗费。

案例三:

美容未成反落下终身残疾

家在北京西区的郭女士因轻信广告,尝试"新技术"隆胸,结果胸没隆起来,却不得不先后做了3次手术,最后还落下了终身残疾。经法院审判,郭女士从西城区法院执行庭的法官手里拿到了近13万元的赔偿金。

40岁的郭女士在某报上看到了一则美容广告,广告中"隆胸新概念,只需30分钟,不开刀,不手术......"等广告词吸引了她,郭女士按广告上的地址找到了那家美容院,交了1.2元的手术费后接受了由都梦虹操作的隆胸手术。她万万没有想到,术后引起了严重的感染发炎,两年中不得不又做了多次手术,摘除了疤痕组织,创伤深达胸肌,经鉴定已经构成等级伤残。原来给她做手术的那位美容师根本没有从业资格和上岗证,事发后已经逃之夭夭。

市第一中级法院作出了终审判决:都梦虹所在的美容院赔偿郭女士隆胸费、医疗费、误工及精神损失费等多项经济损失共计13万余元,某报社承担连带责任。郭女士虽然得到了金钱赔偿,但是她所受的伤害却无法弥补。

案例四:小心免费美容卡将你套牢

名义上免费为顾客美容,实际上是促销产品。张小姐就掉进了这样一家连锁美容中心的"免费"陷阱。

张小姐因获赠了一张价值30元的免费美容卡,来到了这家连锁美容中心,一姓林的美容师让她躺到美容椅上后就开始热情地介绍某美容品的好处,并称针对其皮肤类型使用某美容品会更好。经不住美容师的诱导,她答应用这种美容品做美容。一小时后美容终于做完了,但此时她在美容师的促销下花200多元买下了美容过程中使用的某美容品。

由于买回的美容品自己无法使用,张小姐又带着这些美容品来到该美容中心。做美容期间,美容师开始介绍另一种美容品,说这种美容品与原先的美容匹配效果会更好。张小姐又信以为真,就花180多元买下了这种产品。

回家后,一位朋友告诉她,她买这400多元的产品在商场里也就是1100多元。她立即找该到美容师,对方却因她已开启使用为由拒绝退货。

实录 篇4

生1:老师,是不是小说刚开始不能登大雅之堂,不能和诗赋等正统文学相提并论? 生2:我特喜欢《三国演义》,其中有很多真实的英雄人物,而《水浒传》中大多都是草寇。师:喔,你还有点封建思想,认为草寇不上档次,是吧,还有吗? 生3:我喜欢《三国演义》,主要是喜欢那种历史的风云和纵横捭阖的权谋斗争。师:透过历史的烟云,看到惊心动魄的斗争,确实有味道。生4:《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也很有意思。师:哦,说来听听。

生4:你看刘备那么忠厚,甚至显得愚笨,但是诸葛亮却死心塌地辅佐他。所以,我读出了刘备才是一个真正的智者。

师:有意思,还有哪些新颖的见解,说出来我们分享。

生4:我还发现刘禅也并非扶不起来的阿斗,他对诸葛亮很倚重,就是一种聪明的表现;而乐不思蜀更是他全身而退的一种大智慧。

师:说得很精彩!这就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希望今天我们同学们也要保持这种阅读的姿势。还有吗?

生5:我不喜欢《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感觉他们的性格很单调,特别不鲜明。而《水浒传》就不一样了,很多人物血肉丰满。比如林冲,他的性格就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师:就是说,你发现《三国》中的人物性格是平面的,缺乏变化;而《水浒》中的人物性格却是立体的,流动的。是这样吗? 生5:是的。

师:同学们,你们评评他说的如何? 生:(很多同学点头认同)

师:这就是说,她说出了大家人人心中都有,人人口中都无的话。老师很高兴,这个观点也是鲁迅先生的观点。先生认为“欲显刘备之忠厚而似伪,欲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就是对《三国》塑造人物的批评。刚才同学们说,《水浒》中人物,尤其是林冲的性格,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过程。高尔基说,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谁先来说说这篇小说的情节。

生6:情节可以划分为“林教头沧州遇故友、陆虞侯设计害林冲、林教头接管草料场、豹子头山神庙复仇”。

师:这个概括如何,谁来说说?

《灰雀》教学实录 篇5

一、教学设计说明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

《灰雀》一课教学力求以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意在体现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学设计力求面向全体,全面育人,牢固地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及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突出以“爱”的情感为主线索,凭借列宁爱鸟、爱孩子的故事,唤起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真爱。

教学过程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创新。

1.确定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是服务者,成功的教学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针对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即局部)质疑问题,通过读书自己解疑,通过交流与老师共同解疑,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在课文2-10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l)自读自悟:学生通过自己读书了解灰雀哪儿去了和列宁爱鸟的心情;(2)质疑启思:学生读书质疑,读书解疑,师生交流共同解疑,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体会列宁爱鸟之情对孩子的感染、教育,最后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3)读议领悟:通过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列宁对孩子的爱。

在本节课中,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突破重点难点,发挥多媒体的综合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确定课堂的训练意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靠训练。为了使教学重点鲜明突出,环节简单实用,我们重其所重,轻其所轻,以课文2—10自然段为训练重点,将读、思、议、练贯穿全过程。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可惜”“自言自语”等,联系上下文理解,落实课后作业。为使认知和情感和谐,我们以读为本,加大读书的质量。课文第二段我们设计了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师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情感升华。将情感贯穿于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中,也是我们的一些新的探索。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快捷地复习了上节课(讲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多媒体动画: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已不见了。)

师:一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怎么了——

生:不见了!(齐)

[借助课件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课件”制作得巧妙。]

二、学习第3-10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

师: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

(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用“”画一画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师板书(旁批):读、画、体会(师巡视,辅导)

[教给读书勾画方法,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受。]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一名学生非常清楚地读出了3、5、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师相机出示字幕:课文3、5、7、9自然段。)[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抓住了重点句。]

2.自读体会。

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什么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重点句。]

(学生自读后抽查)

生:我体会出列宁非常着急。

生:我体会出列宁惋惜的心情。

生:我体会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

师: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

(四名学生各读一句,两名学生重复了别人的朗读。)

3.师相机评价指导学生读的四句话,进一步体会列宁的心情。

[通过对学生自读自悟的评价,矫正自读中的偏差,进一步理解句子,体会感情。]

4.比较体会。

(多媒体:课后第二题(2)的句子。)

[很自然地结合课后练习,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师:老师也仔细体会了这句话。来,仔细听听老师读的哪句话更能表达列宁失去鸟儿非常惋惜的心情。(师读)

生:第二句。(齐)(抽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

[教师范读,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去悟、去体会。这样以读代讲,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5·引导概括。

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师:一齐说!

生:爱![引导学生揭示出本课的审美主旨——爱的教育。]

(师板书:爱

灰 雀

列宁

男孩

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

[过渡自然,环环相扣。]

生:男孩捉走了!男孩捉回家去了!(学生七嘴八舌答)

师: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

生:他喜欢灰雀。

生:他怕灰雀冻伤了。

师: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这个问题值得讨论,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爱”的含义,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认识。]师巡视,并加入讨论,然后检查讨论情况。)

生:我更赞同列宁的爱。因为孩子把灰雀捉回家,关在笼子里,灰雀就失去了自由。

生:我也赞同列宁的爱。因为列宁每天来这儿看灰雀,还给它带来好吃的,只是欣赏它,不去捉它,列宁是真正爱灰雀。

生:再说,灰雀应该是给大家看的。

生:灰雀离开了伙伴也会寂寞的。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师板书:

6.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师: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师导读,生接读。)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

生:“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注意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再来一次。(生再接读)

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

生:“没看见,我没看见。”(此处读得不好,师教读,生再读。)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

生:“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的情触动了孩子的心——

生: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生:“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爱鸟的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

生:“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

生:“会飞回来”(这里学生没有读好,师指导再读,直到读好。)

师: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

生:“一定会飞回来!”

(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重语气,再读再体会。)

[采用导读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是列宁对灰雀的真爱打动了孩子,孩子在列宁“爱”的启发下,决心放回捉去的灰雀。本课难点迎刃而解。]

师: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

生:列宁。(齐)

师: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

学生:放鸟归园。(齐)板书:

7.分角色朗读。

师:咱们来读好这段话,体会这种爱。

((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列宁说的话,一组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2)去掉叙述语,直接朗读“对话”。)(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去掉叙述语言。)

师:这一老一小的话多有意思,你们也和孩子一样懂得了真正的爱鸟吗谁体会得好,想读好这段对话

生:我请XX和我一起读。

师:体会得太好了,你们同桌也学他们的样读读吧。(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

[上述多形式、分层次的读,使学生经历“自读感知—导读启思—悟读明理”的实践过程,逐步达到了“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教学目标。]

三、学习第11一13自然段

(多媒体动画:列宁和男孩在看三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唱歌。)

1.师: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多媒体字幕: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师叙述12自然段。)

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采取质疑问难的方式,激励学生探究问题。]

生:列宁为什么微笑

生: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

生:鸟儿会回答吗

2.师: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讨论讨论吧。

[老师用假装糊涂的方式把学生的质疑引导到有深度、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上,激起学生主动解疑的欲望。并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给学生留出的时空恰到好处。]

(生同桌讨论,师巡视并加入讨论。)

生:因为他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男孩在列宁爱鸟之情感染下,把鸟放回来了。

师:像男孩这样知错并改错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孩子

生:诚实的孩子。(齐)

[既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又为进一步解决前面的疑问打下了基础。]

师:可是刚才那个问题老师还是没弄明白。

[老师继续“糊涂”,把释疑引向深入。]

生: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他就不会问男孩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列宁不想伤害男孩的自尊心。

[此时,疑问已由学生自行解决。]

师:你多了解列宁的心啊!是啊,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

生:爱!(齐)

[爱的教育,至此水到渠成。没有采取说教,而是通过课文中人物(列宁)形象的魅力感染学生,在老师一次次的激励下学生自己解决了疑难。]

师板书:

师: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多么深的爱,读——

(生齐读12自然段,字幕中“微笑”一词闪动。)

[抓住含义深刻的词语,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去贴近人物(列宁)的情感。]

师:列宁为什么而微笑

生:男孩承认了错误。

生;鸟儿又回到了枝头唱歌。

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激励学生美滋滋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

师:学完课文,你想对这幅板书图说句什么话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安排在此处的练习,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学了本课的收获,了解学生的“内化”情况,而且通过动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生认真书写,师巡视辅导。)

生:小男孩,你改正了错误,我真为你感到高兴。

生:我们要爱鸟。

生:我们要爱护大自然!

(师插话:99昆明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是已经向世界各地的人们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爱吗)

生:鸟儿又可以自由自在歌唱了。

生:这个故事真美!

生:爱是温暖的家!

[学生的心声,反馈出“内化”的情况,教学已经收到实效。]

师:列宁、男孩、灰雀、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这原本就是一个爱的世界!

[巧妙的结束语使本课的教学主旨得到升华。]

总评:

《灰雀》一课在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荣获了一等奖,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是一堂成功的课。该课在育人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板书的设计、教学课件的制作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在育人目标上,该课从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出体现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语文教育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学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理性分析。如灰雀到哪儿去了,为什么说在小男孩那儿,列宁是怎么帮助小男孩改正错误的,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等等。而是用一条情感的线索贯穿始终,以爱的感染和体验,把语文知识的、技能的、审美的、品德的育人因素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爱的熏陶感染中通过“内化”,接受素质教育。在教学程序上安排了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递进方式,把教学要求由低到高地逐步落实。在板书的设计及出示上,从中年级儿童的心理出发,采用简洁、凝练、美观的图文结合形式,不仅准确地揭示出本课育人的主旨,而且在辅佐教学,启迪思维,发展想象上起到了“激发”的作用。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编排使用上,将课文插图“动画”,并配上悦耳的鸟鸣,使学生在直观理解词语(活蹦乱跳)的同时,产生对灰雀的喜爱。文字课件中“特写镜头”的相机出示,不仅暗示了学习的重点,而且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重点词句的理解上。在“课件”的出示上注意了适时,恰到好处。

三、执教教师简介

黄兰,女,28岁,小学一级教师。1991年毕业于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参加工作后自修汉语言文学专业。黄兰老师以“爱”为基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课堂内外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她孜孜不倦的追求。从教几年来,黄兰以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在教育、教学战线上取得了可喜成绩。她多次上观摩课、教研课,并取得优异成绩。1994年获重庆市首届教学基本功大赛全能一等奖。1998年所上的《凡卡》一课获重庆市青年教师阅读观摩赛一等奖。1999年所上的《灰雀》一课获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撰写的教研论文多次获奖。1998年所写的《融语言文字训练与审美陶情于一体》获重庆市渝中区小语学会首届优秀论文一等奖。黄兰老师还荣获区优秀班主任、优秀园丁、百优青年等称号,1996年被授予区“十佳青年教师”光荣称号。1999年被授予区“十佳师德标兵”光荣称号。黄兰老师在短短的几年里已成为教育战线上的一颗新星。

[2011-06-09]

认识广告教学实录 篇6

何坊街道办事处鲁能惠民县希望小学 李洪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广告在现实中的作用,了解广告的特点。

2、在生活中感知广告的类型,了解广告的多种形式

3、通过赏析、创作公益广告,使学生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4、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教学重点:能客观地认识广告语的特点,了解广告的作用。教学难点:自主创作公益广告 教学准备:

1、引导学生个人搜集并观看各种广告,搜集各种常见的广告语。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堂实录:

一、(课前播放青蛙王子润肤霜的广告录音)师:上课!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青蛙王子润肤霜 师:青蛙王子润肤霜的什么? 生:青蛙王子润肤霜的广告

师:对!说到广告,你们熟悉不熟悉? 生:熟悉。

师:那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广告?你能模仿一下电视的广告词吗? 生:黑土地,白土地,种地就用史丹利 生:爱就马上行动,爱玛电动车 生:步步高点读机,哪里不会点哪里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彩纷呈的广告世界,认识广告(板书课题:认识广告)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段广告视频,请大家欣赏一下。希望大家一边看,一边思考一下:这些广告是什么广告?看了广告你知道了什么?(播放坦博尔羽绒服、王子脆脆多、东景豪庭房地产、北京现代汽车的广告,这分别是衣食住行这几个方面的)师:看了广告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买羽绒服可以考虑坦博尔羽绒服 生:我知道嘴馋了可以买王子脆脆多 生:我知道了想买房子可以考虑东景豪庭 生:我知道了买汽车可以考虑北京现代 生:我知道这都是一些名牌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些信息都是我们通过什么知道的? 生:广告

师:对,广告的作用可真大呀!广告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板书:作用)生:宣传产品

师:对,宣传是为了什么呀? 生:是为了让大家买

师:对,是推销产品。广告能够宣传产品、推销产品,传播信息,使我们及时的了解到产品的特点、功能、价值,让我们在购买东西的时候,能够买到最适合我们的产品。

[设计意图:举一些简单、常见的广告语,让学生明白广告就在我们的身边,为下面指出广告的特点做铺垫。] [设计意图:我准备的电视广告有商品广告,还有公益广告,如:卖当劳、肯德基、为妈妈洗脚、珍惜水源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设计意图:逐步引导,由听广告语到看电视广告,经讨论交流出广告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评价广告,并且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一则优秀广告的重要性,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

[设计意图:明白广告的特点后,让学生分享自己搜寻到的广告语,相信这个时候,他们一定会有所取舍,把不真实的、乱改、滥用的广告语加于删除,再次强化广告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评价广告。](设计意图:通过“广告词连连看”游戏勾起学生对生活中广告的已有认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走进广告世界,对广告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现场采访、情境互动、换位思考等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会设计广告。](设计意图:在学生了解广告、辨析广告后设计广告,将学到的知识创造性运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讨论广告的表现形式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广告都是我们在电视上经常见到的。除了电视广告,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广告?或者说,广告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板书:表现形式)师:下面就这个问题,小组讨论一下 生:讨论…… 师:巡回指导……

师:谁起来说一下,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广告? 生:收音机里 生:电脑上 生:手机上

生:报纸上、杂志上 生:还有传单 生:还有牌子上

师:那叫广告牌,另外还有广告栏呢 生:墙壁上 师:那叫墙体广告 生:公交车上

师:那叫车体广告,甚至连杯子上、雨伞上、衣服上、包装袋上……都有广告,你们见到过吗? 生:嗯(点头)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广告啊,真的是太多了。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样的广告吗?(出示课件led显示屏广告)

师:同学们,这种广告有什么特点呀? 生:这些字能够走动

师:对,这种广告叫led显示屏广告(继续播放霓虹灯广告的课件)师:你们看这种广告有什么特点呢? 生:一闪一闪的

师:对,闪烁不定,还怎么样? 生:颜色鲜艳,并且不断地变换

师:对,这叫霓虹灯广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级。

[设计意图:举一些简单、常见的广告语,让学生明白广告就在我们的身边,为下面指出广告的特点做铺垫。]

三、引导学生说出广告的类型

师:这麽多的广告,如果按照作用分,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呢?(板书:类型)下面小组开始讨论 生:讨论…… 师:巡回指导…… 师:谁起来说一下? 生:食品类 生:衣服类 生:汽车、电动车 师:这是干什么用的 生:走的

师: 对,帮助我们行走的 生:卖房子的

师:房子干什么用的? 生:住的

师:还有牙膏,洗衣粉什么的

师:这是用的,刚才同学们说了这麽多,无非就是衣食住行用这五大类。这些都是商业广告,其实除了商业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征婚广告、寻人启事、寻物启事、招聘、招生、挂失、房屋出租等等,到处都有广告的影子。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特殊的电视广告,叫公益广告。(板书:公益广告)

你们听说过吗?公益广告可不是为了推销产品的。而是为了传播社会文明,弘扬道德风尚的,教育人们遵守社会公德。下面青铜门看第一段公益广告,希望同学们认真看、仔细想:看了这些公益广告,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播放为妈妈为洗脚的课件)

师:谁起来说一下,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孝敬父母 生:关爱老人

师:对,今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每年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师什么节日? 生:母亲节

师:对,每年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天是什么节日? 生:父亲节

师:好,希望同学们在母亲节和父亲节这两天为自己的爸爸妈妈洗一次脚,尽一份自己的孝心,同学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接下俩我们来看第二段公益广告(播放交通安全的课件)师:看了这段广告,你懂得了什么? 生:注意交通安全 生:遵守交通规则

生:开车不能打手机、酒后不態开车

师:恩这个可以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希望同学们不仅自己要注意交通安全,还要告诉你的爸爸妈妈一定要最受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四、引导学生总结广告词的特点

师:刚才我们看了这麽多的广告,说了这麽多的广告,你们想一想,深受大家喜欢的广告词有哪些特点呢?(播放课件金嗓子喉片、好吃点、宝宝金水的广告词)

师:同学们结合者这三段广告词,互相讨论一下,广告词有哪些特点

生:讨论…… 师:巡回指导……

师:谁起来说一下广告词有哪些特点 生:短、好记

师:对,我们在背一篇课文或者背一首诗,得需要很多遍才能够记住,可是广告词不过几遍就记住了,你看,保护嗓子,请用金嗓子喉片,很简短,很好记的。生:比较顺嘴

师:对 这叫朗朗上口,比如好吃点,好吃点,好吃你就多吃点,朗朗上口 生:很好理解

师:对,这叫通俗易懂 生:很有意思

师:对。这叫富有情趣。比如说宝宝金水的广告 生:虽然很短,但是能说明白产品的名称、特点

师:对,你说的真好。这叫主题突出。比如,金嗓子喉片的广告词。

师: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同学们想一下,广告词能做假吗?夸大其词、弄虚作假,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对,那样只会欺骗消费者,就成了虚假广告了

师:所以说广告词最重要的特点是真实,要以质量来吸引人,只有真实的广告才不会欺骗消费者

师:说到这里,老师还想请同学们看一组这样的广告(出示成语广告的课件)师:这是什么广告? 生:成语广告

师:你们见过这样的广告吗 生:见过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四个成语广告 生:齐读广告

师:你们觉得这样的广告好不好?

生:好 师:为什么好 生:很有意思,很好记 生:很有吸引力 师:有没有觉得不好的? 生:无语……

师:同学们,这四个成语原来是这样写的吗? 生:不是,把其中的字改了

师:对呀,老师觉得成语广告虽然很有趣味,很好记,很有吸引力,但是它改变了原来成语的意思,而且让人看了之后,容易写错别字,你们觉得呢? 生:嗯,是啊(点了点头)

师:老师觉得这是乱改成语、滥用成语的一种不良现象。五:指导学生自主的设计公益广告

师:到现在位置,同学们对于广告已经有所了解了,接下来就是同学们大显身手时候了,老师请你们当一回广告设计师。师:我们一起来看要求(播放广告要求的课件)生:齐读要求

师:我们可能是第一次设计广告,可以简单点,可以使一句简单的广告词,可以说,也可以唱,下边小组开始讨论 生:讨论…… 师:巡回指导……

师:谁起来说一下,你们组是怎么设计的? 生: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生: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 生:给动物一个温暖的家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希望同学们在课下继续开动脑筋,设计出更新颖、质量更好的广告词,当然,光设计出好的广告还不行,还要真正做到保护动物。除了

《掌声》教学实录 篇7

师:今天, 老师给大家上课, 欢迎吗?欢迎要有所表示哦。 (生鼓掌)

师:老师从同学们的掌声中充分感受到了你们的欢迎之情。掌声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生活中可以用掌声表达心里的想法, 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一、导课

(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鼓掌?这是怎样的掌声?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这是怎样的掌声?为什么要把这样的掌声送给小英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并且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读文)

(课件出示:情绪鞠躬轮流愿意珍惜讲述骤然响起渐渐平息)

师:这些词语在预习的时候还有哪些没掌握好读音, 再抓紧时间练读一下。 (指名读、齐读。)

师: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 结果怎样?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明白。 (生叙述)

师:说的时候要简洁, 但主要内容不能丢。

三、走进文本, 体悟内心

(一) 了解两次掌声

师:这是怎样的掌声?让小英永远也忘不了。让我们再次回到那难忘的演讲课中。请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具体描写掌声的句子, 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快速阅读后, 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1.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 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 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 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2.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 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 谁能概括地说说这是两次怎样的掌声?

生:骤然响起、热烈、持久、经久不息。

师:什么样的掌声就可以算得上是骤然响起、热烈、持久、经久不息?

生:突然响起来, 没有人带头, 响的时间很长, 鼓掌的人很激动。

(二) 质疑启思, 学习第一次掌声

师:那大家第一次为什么会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就送给她这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呢?让我们再来默读一下文章的前几个自然段, 想一想, 这其中都有哪些原因。可以把描写小英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师:无声的默读有利于思考, 要边读边想。自己学完之后, 把感受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生1:小英是个残疾的学生, 她走上讲台, 同学们要鼓励他。

师:残疾的小英需要鼓励, 你们也读到这个原因了吗?你们是从哪句话了解到小英是个残疾的孩子?

生2:“因为小时候生病, 一条腿落下了残疾, 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师: (课件出示这句话)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想一想小英走路的样子会是什么样。

生:摇摇晃晃、走不稳、一摇一摆、歪歪扭扭、不好看、东倒西歪。

师:的确是这样, 那为了不让同学们看到自己这样, 小英每天上学时会怎么做?上课时、课间活动、放学后, 她都会怎样做呢? (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进行拓展想象, 并表达。)

师:是啊, 当同学们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时候, 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嬉戏玩耍的时候, 当同学们放学后兴高采烈地走出校门的时候, 小英一个人孤独地远离大家, 不敢面对大家。同学们, 如果这样的状况发生在你身上, 你就是小英, 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很可怜, 很孤独, 很忧郁, 很悲伤, 很羡慕别人, 很自卑。 (板书:自卑)

师:是啊, 小英很自卑, 她总是孤单的一个人, 不愿意和大家交往, 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也让你感受到了小英的自卑, 快来读给大家听听吧。

生:“在我上小学的时候, 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胆小害怕的小英。

生:“轮到小英的时候, 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 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小英连抬头面对大家的勇气都没有, 多么自卑的小英啊!

生:“小英犹豫了一会儿, 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 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师:正向你们刚才读到的, 也正如这两个同学所言, 小英多么自卑呀, 自卑的她需要掌声, 需要鼓励。这骤然响起的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是对小英最大的鼓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在刚才读书的过程中, 谁还读到了其他的句子?我觉得同学们给小英的掌声还有其他原因。

生:我觉得小英能走上讲台, 说明她很勇敢, 很坚强, 所以同学们给她掌声。

师:你从小英的什么表现上看出她很勇敢, 很坚强, 我们都来听一听。

生:我从“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 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看出来的。

师: (课件出: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 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你读到了这个句子, 请一个同学来读读大屏幕上的这句话, 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句子中缺少了“终于”。

师:为什么要强调“终于”呢?

生1:小英不是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走上讲台的, 她很犹豫。“小英犹豫了一会儿, 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 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生2:我是从“犹豫”这个词语读出小英拿不定主意的。上去, 同学们就会发现“我”走路的样子, 会不会笑话“我”?不上去, 又没有合适的理由, 和老师同学们怎么说?

师:瞧这个同学, 抓住了“犹豫”这个词语, 体会了小英复杂、矛盾的心理, 真了不起。让我们联系上下文, 想一想, 小英此时心里还可能在想些什么。

师:同学们, 此时的小英是多么矛盾、多么为难!但是, “小英还是在大家的注视下, 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小英勇敢地战胜自我走上讲台是多么的坚强啊!谁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师:这是小英第一次走上讲台, 第一次面对大家。她每走一步, 都如同她的心情那样沉重!一步, 两步……近了……她终于走上了讲台!勇敢地战胜了自我。让我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次掌声。

(课件出示:“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 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 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 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师:没有老师的指挥, 也没有任何一个同学带头, 就是那么一下子、热烈地响了起来, 响了很长时间。同学们, 你们想一想大家要用这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生1:小英, 你不用害怕, 你一定会讲好。

生2:小英, 你不要自卑, 我们会支持你。

生3:小英, 你不要难过, 我们不会笑话你。

生4:小英你以前总是早来晚走, 不愿意让同学们看见你走路的样子, 今天你鼓起勇气走上讲台, 小英, 你是好样的!

师:同学们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小英说, 对小英的鼓励、钦佩最后都汇聚成了这热烈、持久的掌声。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把这热烈的、激动人心的场面通过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 (生齐读)

师:自卑需要鼓励, 勇敢地战胜自我更值得钦佩, (板书:鼓励、钦佩、赞扬) 因此小英赢得了这样的掌声, 她也一定是听懂了同学们掌声中的话语, 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真情, 因为她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三) 顺势引导, 学习第二次掌声

师: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 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自由读读这部分内容, 小组之间讨论讨论, 这一次大家为什么又会送给小英经久不息的掌声呢?

(生小组讨论)

生1:小英的故事十分动人, 普通话也很好。

师:这是赞扬、肯定、认可的掌声。

生2:希望你以后也要多给我们讲故事。

师:这是期待的掌声。

生3:我们愿意和你交朋友。

师:这是接纳的掌声。

生4:不要自卑, 相信你是好样的、坚强的。

师:这是祝愿的掌声。

(四) 自由读文, 了解掌声带给小英的变化

师:掌声所代表的鼓励、钦佩、赞扬、期待、认可、祝愿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小英最需要的。掌声是一种最简单的表达, 却带给了小英最丰富的感动。在同学们的掌声中, 小英面带微笑地走下讲台, 她真是变了, 她已不再是那个自卑胆怯的小英了。自由读读第五、第六自然段, 看看自从那次演讲后, 她还有哪些变化?

生:“她不再忧郁, 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 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师: (课件出示这句话) 谁也来读读这句话, 我们关注句子末尾的这个省略号, 想象一下小英还会有哪些变化? (生交流)

师:是啊, 同学们, 曾经自卑的小英在同学们的鼓励、赞扬声中, 变得———

生:开朗、活泼、大胆、乐观、坚强、自信。 (板书:自信)

师:同学们的掌声就像魔法师, 让小英变得快乐、坚强、自信, 难怪小英在给我的来信中说———

(课件出示:“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 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师:齐读。

四、拓展升华, 延伸情感

师:掌声改变了小英, 掌声就是这么神奇。在我们的生活中, 你认为还有哪些人也需要掌声?

生:生病、残疾、乞讨的人、下岗创业工人、失败的人、遇到困难的人、地震中失去亲人的人。

师:这些是鼓励、认可、赞扬、期望、祝福、安慰、钦佩的掌声。

(课件出示:“是啊, 人人都需要掌声, 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 同时, 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师:的确, 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 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齐读。

师:掌声像冬日的暖阳, 能温暖人们的心田;掌声像葱郁的大树, 为炎炎夏日送来一丝凉爽。掌声还像什么?同学们想一想, 说一说。

(课件再次出示:“是啊, 人人都需要掌声, 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 同时, 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师:同学们, 让我们轻轻地告诉自己———齐读。

同学们, 让我们真诚地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齐读。

同学们, 让我们大声地告诉全世界的人———齐读。

师:同学们, 希望你们把自己的掌声毫不吝啬地献给需要他的人, 把我们的爱播撒到身边的每一个角落。

五、作业

师: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了《苏珊的帽子》《狄摩西尼的故事》这两篇故事, 课后同学们读一读, 一起交流交流感受。

笨贼犯罪实录 篇8

蒂莫西·贝克尔因犯有抢劫罪被关在得克萨斯州的一所监狱里。一天,他逃了出来,却一路跑到了贝洛尔大学。在校园里,他闯人一幢大楼,企图找件衣服将他的橘黄色囚衣换下。这幢大楼是该校的美术与艺术中心。贝克尔从化妆柜中翻出一套19世纪的綠色羊毛外装以及高统橡胶套鞋穿上,以为不会引人注意。结果却恰恰相反,这套服装令他看上去犹如苏格兰传说中的“妖精”。结果贝克尔在大街上很快就被警察重新逮捕。艺术系的主任事后评论道:“他真是显得太突出了。”

说漏嘴的嫌疑犯

堪萨斯州的加利·欧文斯因拥有麻醉品的罪名而被逮捕。原来斯迪尔维尔市的警方接到报告,说是有两个逃犯藏在欧文斯住的公寓一带。当警员们敲开欧文斯的家门时,他很坦然地允许他们进入搜查,因为他认为自己与此事毫无关系,不过他当时随口说了一句,“除了车库都可以检查。”警察感到他的话有问题,很自然地立即仔细搜查了车库,结果发现了一个制造甲基苯丙胺的实验室。

跟踪擒获的笔贼

根据犯罪现场的踪迹追捕到罪犯已不鲜见。然而22岁的阿尔伯特·杰克逊·多迪为此却增添了新的内容。俄勒冈州某地的警方指出:这个家伙用一罐油漆砸碎玻璃门后闯入一户人家,但漆罐破裂,油漆沾到他的衣服和鞋子上。而他满不在乎地在屋内走动,把油漆搞得到处都是。他偷了两罐金枪鱼、一盒燕麦片后溜之大吉。侦探们根据多迪留下的油漆痕迹追踪到附近的一家汽车旅馆,当多迪开门时仍穿着沾满油漆的衣服。

记忆极度差的女贼

在俄克拉荷马州,一个名叫雅各布·瓦萨的偷窃者在一家商店将衣服上的报警标签撕去后把衣服放在手提包中,当他落落大方地经过出口处时,警铃仍然响了起来。原来他将撕下的标签放人了裤子口袋中,最后他只得束手就擒。

明目张胆的抢劫

一个企图抢劫盐湖城莱恩斯银行的36岁男子以失败告终。此人在银行开门之前就身穿一件黑色兜头运动衫排在等候银行营业的顾客队伍之中。几个顾客注意到这个奇特的情况,立即提高了警觉。在他走到柜台要动手时便马上将他制服了。

记忆极度差的女贼

一个名叫玛琳达·凯利的女子带着三个月大的儿子开车去她伯父家偷东西。当她偷了一些钱逃出屋子后,却忘记了自己把车停在何处。于是她向警方报警说自己的小汽车“被偷”。警察经过一番搜寻后找到了她的车。

最后警方以几项罪名指控她,包括人室偷窃和将婴儿留在车内。

父亲节的收押

上一篇:试卷分析600字下一篇:《昆虫记》名著阅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