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挑战导学案(共11篇)
新挑战导学案 篇1
放飞理想挑战未来 导学案
初中物理:代玉华C3.4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航空航天中涉及到的初中物理知识
2、提高应用自己的物理知识并通过自己搜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国家高科技领域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2.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对科学知识渴望及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
二.过程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资料、视频、建立基础的信息。
三.学习重点
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捕捉问题的细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
四.学习难点
把现象与本质能够深入的联系。
五.教学方式:
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六.【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视频:播放录像资料,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二)新课教学,研究课题
1、火箭发射时:为什么会有大团的白气产生?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2、火箭使用的燃料是什么?为什么用它作燃料?
3、卫星上有两个长长的翅膀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其中发生了什么能量转化?
4、一位宇航员返回地面后说,我在空间站里体重没有了,所以我没有质量了?
5、嫦娥卫星在奔月过程中常用喷射燃气来改变飞行姿态和速度,这利用了物理学的哪些原理?
6、宇航员和地面之间是通过什么来传递信息的7、为什么把火箭发射场迁到海南文昌
(三)学生交流展示自我研究子课题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新挑战导学案 篇2
一、导学案实践案例
1.课前准备。课前发放预习导学案, 学生先行预习课本相关内容, 确定自己的问题, 为课堂提问做好准备。
(下面以高一英语必修一的第二单元为例)
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自身情况等各方面, 精心安排导学案的合理流程, 另外可根据各班情况, 在本班的导学案上增加相应的不同问题、具体的小组评价准则, 然后及时做好相应课件, 完成学生学案预习的情况阅览。再则, 学生要懂得利用各种可用资源, 查阅相关资料, 认真独立地完成相应的学案预习, 并做好延伸, 不懂的问题都可写在学案上的空白处, 同时完成下列题目 (部分) :
(1) Ourcityisverybeautiful, inspring. (我们城市很美丽, 尤其在春天。)
(2) Myknowledgeofphysicsispretty. (base)
(3) Canyoutellme?
A.howgoodishisspokenEnglish
B.howwellhisspokenEnglishis
C.howwellhespeaksEnglish
D.howgoodhecanspeakEnglish
这些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在认真预习过后, 测试对课文知识初步的理解与掌握, 为学习新课做好充分准备, 使得之后的学习效果更好。
2.课堂探究。上课前, 可以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提问, 回答, 再解答, 从这几个步骤分别操控, 主要由学生完成, 教师则点拨重难点, 由此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脉络, 并要求学生继续完成几个题目: (1) HowmanykindsdoestheOlympicGameshave?Whatarethey? (2) WherewillallthecompetitorsbestayinginmodernOlympicGames?这两个题目要求学生自主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寻找答案, 并采用加分形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然后让学生归纳每段的段落大意, 可以用抢答的方式, 但要有秩序规则, 奖惩合理, 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课文、语法等讲解完成后, 教师要做一个课堂总结, 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尽量在课堂上把问题解决掉。
3.课后巩固。课后巩固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主要是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与强化, 同时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明白自身的能力和学习责任, 掌握好基础知识, 促进以后的学习。教师可以从语法、词汇、句型等方面着手, 编写一些题目, 例如选词填空、词形变换、选择、翻译等相关题目, 让学生及时巩固。
二、导学案实践效果
1.学生养成了自主阅读的好习惯。通过导学案的实践, 学生学会了自主阅读, 懂得利用查阅资料、工具书等方法, 排除单词障碍, 也能大致理解、翻译文章大意, 并通过分析结构层次掌握中心思想。与此同时, 由于时常阅览各种英文书籍、报纸, 听SpecialEnglish之类的广播, 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
2.训练了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高中生经常不注重听力练习, 听力导学案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地练习听力。我们设计的听力导学案上, 会有一些难读的音标、听力技巧点拨与指导, 还有听力练习, 由浅入深, 久而久之, 学生的听力成绩便会相应提高。听力好了, 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用英语交流。教师们还可以举办一些英语演讲、英文歌曲比赛等活动, 让学生在快乐中强化学习。
3.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导学案会引导学生自主创作。平时除了给学生规定的题目和思路之外, 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交流合作等方式练习写作, 积极发展英语思维。具体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学生课外活动场景, 或者一些贴近生活的组合图片,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开拓写作思路, 一步一步深入, 作文便能水到渠成了。
三、导学案实践反馈
1.导学案设计要合理, 符合学生水平, 要顾及多数学生的特点, 不能盲目求深求难。
2.知识是不断更新的, 导学案设计也要不断改进, 反复实践, 寻找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 篇3
一、走进生活,走进数学
数学的根基是生活,这门学科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课教学的大背景,如果脱离了现实中的背景,教学就成了纸上谈兵,只有将这门课融入生活中,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在本地区的教学改革中,结合学生和地区的特点,通过探索实践得出了适合本地区的教学设计“导学案”,即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两案合一,在“导学案”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授课内容,通过学生的三维目标制订出本节课的“导学案”。
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探讨者、合作者,与学生一起发展。在制作导学案时,首先我们要让一道题是一个“活”题,那就要教师设计导学案时提一些相应的问题,比如有几种圈法,通过这些物体我们还可以写出哪些算式等等,再比如让小朋友把小动物身上的算式与相应房子上的得数连一连,其中会碰到有一两道是没有数可以连的,细心的小朋友发现问题对老师说,老师有一道不能连,这时如果教师说不能连就别连,那也就过去了。相反,如果这时教师能把自己当做与学生共同的探讨者,问一问那该怎么办,小兔子不是没有家了吗?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这时有的小朋友说可以改一下房子上的得数,有的说可以改一下房子身上的算式,还有的想出给小兔子重建一座新房,写上正确的得数,这样不仅能发现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能解决问题。
二、“导学案”设计分层次,关注到每位学生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也是实施高效数学课教学的根本。一节课教学设计得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其中,那算不上是高效课堂。打造高效数学课堂,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而学生的认知是有差别的,有的学生认知高,有的学生认知低,那么我们的“导学案”设计是不是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是不是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这就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和制作教学设计时的最大难题,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有更多的关注,更多地关心这个集体,对他们要多些谅解、多些宽容、多些偏爱、多些帮助,时常要用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他们,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信心,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哪怕是与这门课程无关的东西,只要是对学生成长有利的,我们就要把它全部发掘出来。
为了使每个学生“能吃多饱吃多饱”,教师设计时一定要做到在“导学案”中巧用开放性习题,实行弹性作业,增强练习的层次性,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情况,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既有坡度也有一定跨度,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要使“后进生吃得消”,又要使学习好的学生“吃得饱”,要让全体学生通过做“导学案”获得更多知识和需要。
三、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
传统教学模式是一言堂,学生充当“听众”的角色,一堂课下来就像看电影一样看教师表演,所学知识不知道如何用于生活中,是“死”知识。优质的高效课堂不仅让学生轻松学习知识,更让他们动起来,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当中,所以我们在制作“导学案”时有“课堂实践”这一栏,来加强学生说的训练和实践的训练,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实践训练,有助于把教师从“语文要念,数学靠算”的传统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单项活动”为师生教与学互动的“双边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平台,把课堂延伸到室外、校外,使课堂丰富生动,使学生能自主学习、体验学习。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化所学知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在生活中学习,避免数学课产生枯燥乏味、学而生厌的学习情绪,让学生轻松学习。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更好地锻炼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评价学生,学生课堂上不同的想法,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应用激励性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算法,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即“条条大道通罗马”。
边城3学生版 新课改 导学案 篇4
一、学习要点
(一)作者简介
沈从文,清将门之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凤凰镇草城(今沱江镇)。原名岳焕,笔名懋林、上官碧、窄而霉斋主人、甲辰、小兵等。
民国13年12月22日在《晨报》副刊第一次发表文章《一封未曾付邮的信》。在北京大学工作及学习期间,出作品集《鸭子》。民国18年(27岁)始,先后在中国公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讲师。民国22年(31岁)起在北平编辑中小学国文教科书,民国28—35年任西南联合大学副教授、教授。民国35—38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此间,从事业余写作,并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他的近500万字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代表作有《边城》、《从文自传》等。其作品虽然也写都市生活、城市各阶层人,但主要写家乡水边人的哀乐故事,被誉为乡土作家。
沈从文是国际笔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历史学会会员,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他从第二届起任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二)《边城》简介
《边城》发表于1934年。由于教材课文为原文节选,所以,为了更好地理解小说,特将小说全文梗概介绍如下:
大约在民国初年,在山清水秀的川湘交界的偏远山区,有个背山面水的小镇茶峒。这座边城民风朴实,人心善良,好似世外桃源。茶峒城外临水的一线称为水街,水街相当于一处水旱码头,是两省贸易物资的一个集散地。水街有位德高望重的船总叫顺顺,他的两个儿子大老(即老大)天保和二老(即老二)傩送,从小受到父亲很好的调教,能够吃苦耐劳,很有本事,而且淳朴善良。离茶峒不远的溪水上住着管摆渡船的祖孙二人,爷爷年已七旬,带着十几岁的外孙女翠翠,过着朴素宁静的日子,相依为命。美丽的少女翠翠已经出落得引人注目。大老天保看上了老船夫的外孙女,打算将来娶翠翠为妻,继承老船夫的工作,为人摆渡。在一次端午节上城看赛船时,情窦初开的翠翠与二老傩送邂逅,心中萌发爱慕之情,但是一直羞于表露。差不多同时,山里的王团总要以一座水上碾坊为嫁妆,把女儿许配给茶峒最漂亮的小伙二老傩送,请人说亲。而这时船总顺顺也托杨马兵找老船夫给大儿子天保说亲。
老船夫得知大老天保喜欢翠翠,不胜欣喜,他试图说服翠翠嫁给大老,不料翠翠却早已有了意中人。大老得知弟弟也爱上了翠翠而且表示宁要渡船不要碾房,心中很是苦恼。兄弟二人情同手足,自然不能做生死决斗,于是相约到渡口对溪高崖上轮流为翠翠唱歌,看谁能最终把翠翠的心唱动。按当地习俗要为心上人唱歌三年六个月。大老自知唱歌比不过弟弟,郁闷不乐,为了成全弟弟,独自乘船外出经商,不幸在险滩落水而亡。噩耗传来,1
二老傩送十分悲痛和内疚,不愿再提亲事,离家出走。老船夫见翠翠婚事无望,怅然伤怀,加上劳累过度,心力交瘁,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与世长辞。翠翠依旧守候在渡船上,为人摆渡,同时有所期待。
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第13至15章。第13章写的是翠翠爱情的萌动和对爷爷的依恋,第14章写的是翠翠甜美的梦境和爷爷为翠翠的婚事暗地探访大老天保的情形,第15章写的是爷爷小心探询翠翠的心事和翠翠对傩送情歌的期待。
(三)《边城》的主题
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
而关于《边城》小说的主题,历来有种种说法,不少人认为作者似乎是厌倦了现代文明造成的社会弊端,惋惜美好自然和淳朴民风的丧失,于是在唱一首挽歌,为我们描写了一个世外桃源。也有不少评论家反对这个看法,认为作品另有所求。当然,我们不妨沿着作者的创作意图来思考一下该作品的主题。
沈从文自己说过:“在《边城》题记上,曾提起一个问题,即拟将‘过去’和‘当前’对照,所谓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可能从什么地方着手。《边城》中人物的正直和热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陈迹了,应当还保留些本质在年轻人的血里和梦里,相宜环境中,即可重新燃起年轻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还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汪曾祺在《沈从文的寂寞》一文中说:“提起《边城》和沈先生的许多其他作品,人们往往愿意和‘牧歌’这个词联在一起。这有一半是误解。沈先生的文章有一点牧歌的调子。所写的多涉及自然美和爱情,这也有点近似牧歌。但就本质来说,和中世纪的田园诗不是一回事,不是那样恬静无为。有人说《边城》写的是一个世外桃源,更全部是误解(沈先生在《桃源与沅州》中就把来到桃源县访幽探胜的‘风雅’人狠狠地嘲笑了一下)。《边城》(和沈先生的其他作品)不是挽歌,而是希望之歌。„„沈先生的重造民族品德的思想,不知道为什么,多年来不被理解。”
看来,《边城》的创作动因与“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建”问题密不可分的,它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
(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这篇小说为我们刻画了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包括出场的和没有出场的,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翠翠和她的外祖父。从课文节选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以
下内容。
1.翠翠
翠翠是一个美丽纯真、温顺可爱的山城少女。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这位少女隐秘的内心世界,表现了翠翠对外祖父深切的爱和对爱情的朦胧的向往。翠翠的母亲当年跟一个军人秘密相恋怀孕后,远走不成,先后自杀殉情。翠翠从出生就由外祖父抚养,她对相依为命的爷爷充满强烈的依恋。内心躁动不安、孤单寂寞时,她渴望爷爷能在她身边,让心灵有所依傍;爷爷兴致好时,她爱傍在爷爷身边,听爷爷讲故事,吹曲子,唱歌。祖孙分离时的情景,即使是出于她恶作剧的想象,也会让她一颗“小小心子”“跳跃不已”。朦胧的爱情已开始在她的心中萌动,心事开始变得复杂。她的梦境由于有了二老傩送的情歌而变得“顶美顶甜”,妈妈那凄美的爱情故事令她心驰神往。她不能也无法告诉爷爷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向往,而“心里却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她似乎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作者把翠翠在亲情和爱情中的情感体验、行为举止描写得生动真切,充分展示了一个少女天真、纯洁的微妙的内心世界。在作者笔下,翠翠不止是爷爷的外孙女,更是大自然的女儿,湘西边城淳厚的风土人情和清风、丽日、清山、绿水一起陶冶了她,给了她水晶般清澈透明的性格。从翠翠身上,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古朴清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2.爷爷
爷爷一生勤劳,善良淳朴,翠翠是他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寄托着他所有的亲情。他期盼翠翠享受爱情的幸福,有一个美好的归宿。他暗中为翠翠的婚事操心,当得知天保和傩送兄弟二人同时爱上了翠翠,天保在爱情的“文明决斗”失败后驾船远走辰州,老人心情沉重。他既对翠翠与傩送的恋情抱着很大的希望,又怕翠翠不是那个有磨坊作陪嫁的团总之女的对手,因而怀着隐忧。这位撑摆渡船的爷爷身上也极为自然地融合着淳厚、善良、慈爱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3.天保与傩送
大老天保与二老傩送也是小说侧面刻画的两个重要人物。其间的手足之情感人肺腑。当兄弟二人发现他们爱上了同一个姑娘的时候,他们一没有反目,二没有相让,他们决定公平地接受姑娘的选择。由于哥哥走“车路”先行了一步,就由弟弟走“马路”先唱歌。没想到一唱成定局,哥哥默默地带着失恋远走他乡意外而亡,弟弟因此心灰意冷。这又是一种纯真的、化解不开的、浓浓的手足之情。
(五)小说的艺术手法
1.细致微妙的人物心理描写
小说中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既微妙又细致。比如,小说中表现翠翠对爷爷的依恋之情的语段: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
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像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此外,例如翠翠心中“薄薄的凄凉”“忽然哭了起来”,都表现了少女心中孤寂的情思。又如翠翠听了爷爷唱的“那晚上听来的歌”,自言自语地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这又分明是翠翠心中爱情的萌动和神往。
2.小说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
小说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不仅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湘西边城清新秀丽的山水画,而且又以不同的环境烘托了人物的不同的心理活动。比如以黄昏的温柔、美丽和平静反衬翠翠内心的躁动、落寞和“薄薄的凄凉”;如以柔和的月光、溪面浮着的一层薄薄的白雾、虫的清音复奏烘托翠翠对夜半情歌的期待以及少女的一片纯情;最为精彩的当属爷爷给翠翠讲述翠翠母亲的爱情故事时的那一番环境描写: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在作者笔下,月夜是那样静谧、安详,宛如明丽宁静、纤尘未染的童话世界,而翠翠母亲殉情的故事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娓娓道来,则显得是那样的清纯与凄惋。
二、能力训练、检测
1.请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红字注音
烘烤()逢场()喁喁()黝黑()
焖饭()啼啭()悲悯()傩送()
涎皮()甬道()船舷()莞尔()
蒿艾()胡诌()碾坊()依傍()
2.下列加红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埋没 埋伏 埋头 埋怨
B.甬道 涌现 怂恿 蝉蛹
C.薄弱 薄云 薄膜 日薄西山
D.芝艾俱焚 期期艾艾 方兴未艾 自怨自艾
3.下列判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边城》的主旨是通过一个充满凄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湘西人民淳良的心灵。
B.文章中几次提到“祖父”的可能死亡,这样写,是为后文老人在雷雨夜猝死而作好铺垫,也是“祖父”暗示翠翠要作好思想准备,要她坚强一些。
C.文章中几次提到翠翠的梦境,写她摘虎耳草,是表现她已暗恋傩送,希望听见他的歌,喜欢他歌里的韵味,寄托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D.“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这其中的“柔软”里有一种薄薄的凄凉,有青春的烦恼,有一种对爷爷吹的曲子中暗示的东西的不满。
阅读下边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垂 钓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雾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在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欧也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步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有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钓,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钓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他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
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首,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4.“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一句中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分别指什么?
答:“取舍标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字以内)
“堂皇形象”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字以内)
5.(1)胖瘦两位垂钓者的性格和追求各是怎样的?
答:胖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瘦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倒数第二段中说“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末说两位老人“像两座恒久的雕塑”,请根据其中的含义,举出生活中一个例子并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第二、六两节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凝重肃杀的气氛,衬托了两位垂钓者的形象。
B、文章认为,正确的钓鱼法应该像胖老人那样,多挂钓钩,大小鱼都要,而不要像瘦老人那样自命清高,执着固守,只想钓大鱼。
C、胖老人与瘦老人尽管在钓鱼时互相嘲讽,但在生活中却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很难分开。
D、本文作者没有否定胖老人的丰收,也没有否定瘦老人的固守,而是认为这两位垂钓者代表了人生追求的两个方面。
新挑战导学案 篇5
年级:六年级 执笔:李元学 课型:新授 审核: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过程与方法: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4、学习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二、预习学案
1、搜集托尔斯泰的资料。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自由读词语,在字音、字形或者意思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解释词语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魁梧:
抱怨:
倒霉:
忧虑:
呼啸:
三、导学案
小组合作交流:
1、课文写了哪些穷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这篇课文围绕这几个人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要讲清楚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一件什么事?
3、这篇课文写到了那几幅画面?能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说说。
4、同学们读了课文,那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并找出相关语句。
四、课堂检测
一、听写词语
二、选词填空
抱怨 埋怨
l.你没做好只能怪自己不争气,不能( )别人。
2.我( )小明睡过了头,没能搭上清早的班车。
安静平静
3.老师说:“班会就要开始,请大家( )。”
4.南湖( )得像一面镜子。
宁可……也……与其……不如……尽管……还是……
5.桑娜觉得( )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饿死,( )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
6.渔夫和妻子( )自己多受些苦,( )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五、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摘录描写环境的句子。
3、有兴趣的同学选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
9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
等丈夫
抱孤儿 渔夫 桑娜
得支持
七、教学反思(学后记)
课题:9 穷人(第二课时)
年级:六年级 执笔:李元学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练习续写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4、学习重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练习续写课文。
二、预习学案
1、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2、勾画环境和心理描写的语句。
三、导学案
小组合作交流:
1、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思考心理描写的作用。
3、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读一读,并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4、你认为他们穷吗?课文以穷人命题有何含义?
5、提出不懂得问题。
四、课堂检测
小练笔:
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
五、课后作业
1、同步和三导。
2、预习第10课。
六、板书设计
9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
环境 心理
七、教学反思(学后记)
新挑战导学案 篇6
学习目标 5’
1 能准确读出并默写下列词汇:how much , sock, shirt, T-shirt, shorts
sweater, trousers, shoe, skirt, sale, dollar.
2 能熟练说出常见服装的名称。
3 会运用以下句型来询问所喜欢服装的价格
----What is it/ what are these?---- It’s a shirt./ They are trousers.
----How much is it/ are they? ---- It is / They are 30 dollars.
体验学习30’
I自主预习与合作交流
1 课前收集有关服装的单词。
2 根据音标自主拼读词汇,小组互相检测读音与词义;并交流记忆心得。
我会写:
II 1a----1b
1. Talk about the picture in 1a.讨论1a中的图片,可以使用以下问句
What’s this?/ What are these?
What color is it? What color are they?
How much is it/ How much are they?
2.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 将单词与图中物品配对。
3. Listen and circle the things in 1a you hear. 听录音,在1a的图片中圈出所听到的单词。
4. 合作探究
How much is this T-shirt? It’s seven dollars.
How many apples do you have?
归纳:how many 与how much 的区别
造句:
5 Listen and repeat.听录音并跟读。
III 1c Practice Pairwork / groupwork
$20$42$18 $35
A: What is this?/ What are these? B: It’s a …/ They’re …
A: What color is it/ are they? B: It’s …/ They are…
A: How much is it?/ How much are they? B: It’s …/ They are…
Picture1:
Picture 2:
Picture3 :
Picture4:
IV总结 4’
我学会了服装的名词:
充分利用历史导学案落实新课改 篇7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
1. 历史学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所以说, 对于当前在各地风行的导学案教学方式,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时候, 就不应只是着眼于一节历史课, 更应注重其纵横间的知识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编写的导学案既体现教学深度, 又能满足知识的广度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
2. 导学案的编写必须围绕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点去精心设计。
当堂所授课文的学习内容要突出重点, 要能准确把握教学的三维目标;课前、课后设置的练习题要有梯度。同时针对历史学科的广博性, 教师还可在导学案中补充相应历史信息或历史图片,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 并提高学生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和从中提炼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现阶段, 历史中招考试当中开放性问题屡见不鲜, 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更应注重其生活化的教学原则, 让导学案的内容与时俱进, 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这些无疑是对教师的“选材”“选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导学案中的目标导学大部分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的。
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设置适当的途径使学生进入这些“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教师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引导者, 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交流模式由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转变成“师—生”“生—师”“生—生”的多向交流模式。如果授课教师没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则很难做好这一点。
4. 导学案的使用使集体备课效率大大提高。
备课组长先将内容进行分工,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 主备教师要拿出自己的初稿供各位教师传阅, 每位教师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 随后再加以讨论、决定, 最后备课组长拿出具体意见。这样一来, 既能保证导学案的质量, 也使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有机结合在一起, 更能体现教师的团队精神, 保证集体备课的落实, 创造集体智慧, 让教师的课堂更加有效。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导学案的具体步骤与过程
1. 自主学习。
设计这一部分的时候主要以问题的形式进行, 学生可以根据一定的提示进行自主学习、探究, 从而完成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 突出重、难点, 同时要少而精, 形式多样, 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以“秦的暴政”这一知识点为例:
参考第63页第一段, 想一想秦朝灭亡仅仅是因为秦始皇个人的统治十分残暴吗?
第一个问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用到了课内、课外资料, 这种设计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修养, 同时通过课外资料的引入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秦始皇残暴统治的印象。在设计第二个问题的时候, 因为学生已经了解到了秦始皇的暴政, 那么再问学生“秦朝灭亡仅仅是因为秦始皇个人的统治十分残暴吗”, 就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使其积极地去看书、去思考。这部分的设计, 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提示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学, 变“学会”为“会学”, 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2. 合作交流。
这部分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价值观为出发点, 把一些重、难点以讨论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解决疑难问题, 发表自己的见解。笔者是这样设计合作交流部分的:
第一题是“小组、师生互助解疑”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 。使用的时候把它安排在自主学习环节中, 先由小组内部交流自主学习部分的问题答案, 如果有疑问, 能解决的小组内部解决, 不能解决的再举手请教老师。
第二题是“通过课前预习, 把你找到的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第三题是“李白曾写诗赞扬秦始皇说,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司马迁在《史记》中却说秦始皇‘刻薄寡恩, 心如狼虎’, ‘为人刚愎暴戾, 自以为是’, 喜欢采用刑法杀戮来确定自己的威严。同时民间还流传着‘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那么在你心中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这一题是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 补充、加深自己对秦始皇的了解, 同时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
3. 成果检验。
为了使学生及时地巩固和吸收学到的知识, 同时为了发展各类学生的能力, 设计习题的时候要有层次性。
4. 学后记。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加强总结反思,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发现问题, 这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浅谈新课改中如何编写语文导学案 篇8
一、确定学习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上课前,老师首先应该明确本节课的目标。目标就是导航器,目标不正确,知识的航船就会偏离学习的轨道,最终导致本节课教学的失败。一节课的目标不宜过多,最多三至四个。在导学案目标的表述上,要放弃以前的了解、掌握等模糊性和不能够测评的表述,而将“了解”代之以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能够测评的表述;将“掌握”换成解释、说明、归纳、推断、概括、整理等;将“应用”换成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将“迁移”换成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将“经历”换成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将“反映”换成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将“领悟”换成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等。学习目标表达要简明,在编写时需要每课有学习目标,分课时有重点难点。请老师们高度重视目标,一节课的目标是课堂的灵魂,是这节课所要达到的目的,只有老师自己清楚了,学生清楚了,才知道这节课我们所要做的是什么,整堂课的学习就是为达到这个目标服务。
二、编好预习导学案,是学生学好本节课的关键
学习新课前,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预习,老师讲课时学生就会如听天书,大脑里一片茫然,思维游离在漫无目的的天空里。预习导学案编写的原则一般按“不看不讲”的要求编写,它是课程学习的基础,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基本上不讲,如果要讲,讲的也是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进行问题情景的创设,设问要求由浅入深,学生用书本上的原话,经过简单思考就可以解决问题,逐渐深入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是填空、选择、思考题等。题量一般要求3-5道题,题型不能单一。教材上有的内容,不必照搬,只要指明阅读(第×页第×行)内容即可,要求学生在8分钟内能够完成。预习内容为字词、文学学识、成语运用、修辞、多音多义字,错字的辨析、写作的背景等基础知识。
三、合作探究,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知识挖掘能力
合作探究环节中,教师设计的内容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分解成问题。形成问题要针对本课时内容、重点和难点展开,如:概括文章内容,说出文章写法,理清文章层次,精段阅读,句子理解,文章写法及运用,为什么这样写,理出层次、线索,说出人物形象,描写方式,所用手法,写景的作用,分析语言、人物形象、作者情感、题目、特殊句子及段落的作用等。这部分内容,是我们平常在备课时设计的问题,也是针对学生学习本课要记住、掌握、能够运用的问题。这部分问题有的需要个人思考、完成,有的要小组讨论、展示,老师、学生归纳,总结方法,形成能力。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情景化,情景生活化。有目标,有层次,有探究,有趣味。问题情景化,情景生活化,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探究可以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当堂达标检测,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实践检验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测到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程度,老师才能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症下药,进行因材施教。当堂检测的编写,从体量上一般要求3-5道题,考虑到课堂能当堂完成,题型不限。可以是填空、选择、问答、探究题等,最好不要局限于一种题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以前编写的达标测评中,主要是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堂清。专家认为,还必须有刚学的要掌握的内容,比如生字词,有的课文生字词很少,可以考虑才学的课文中的生字作一个补充出成一道习题,还要有题目要有查漏补缺的作用。如《陋室铭》的达标检测编写为:
1.用原文填空:
写出本文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
写陋室优美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通过达标检测,老师就可以真实的掌握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从而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助学器,有了导学案,学生的课前自学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语文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的把握有很大帮助。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语文学习,因此可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发放。在上课前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便于教师适当调整教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同时,使用导学案,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每节课的课堂达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答题速度,学生还总结出了考试答题技巧,学生面对大型考试不再紧张,能从容合理的安排时间,从而提高成绩。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最好的课,导学案应用的最大效益是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了课堂知识,真是寓教于乐的一种好方式。
新挑战导学案 篇9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
2、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复习铺垫
1、算一算
0.36 ×100= 7 × 0.4= 2.65 × 8= 9.8 × 25=
2.96 × 40= 1.8 × 2.3= 27 × 0.43= 3.3 × 16=
2、想一想,说一说。
(1)4.72×6的积是( ),有( )位小数。
(2)3.08×5的积是( ),有( )位小数。
想一想:以上两题是有关什么知识?小数乘整数怎样计算呢?
三、自主探究
(一)探究活动(一)
1、观察课本第5页主题图,两位工人正在给一个长2.4米、宽0.8米的长方形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 )千克油漆?
2、自学课本第5页例3,完成下面的问题。
(1)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 )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
(2)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 ).
(3)怎样求出宣传栏的面积面积?列式为( )。
(4)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 ),怎样计算呢?(列竖式计算)
(二)探究活动(二)
1、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要用( ),列式为( )。
2、这两个因数也是( ),可以像上面的方法计算。(列竖式计算)
(三)探究发现
通过自主学习和计算后我发现,小数乘小数应该这样计算:
1、先按照( )算出积,再点( );
2、点( )时,看( )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 )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四、巩固测评
1、不计算,写出下表中积的小数位数。
因 数 1.6 3.64 0.127 7.59
因 数 0.8 2.9 6 0.04
积的小数位数 位 位 位 位
2、竖式计算 0.56……( )小数
× 0.04……( )小数
224……( )小数
想: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办? 。
结合列3和这一题的计算想一想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先按( )计算,再看(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 )数出几位,点上( ).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 )补足。
3、计算下面各题,并按要求完成。
3
5
1.5
1.1
2.4× = 1.2× =
思考:①2.4这个数分别乘 、 、 、 四个数,这四个数都大于 ,乘得的积分别为 、 、 、 。它们乘得的积都比2.4 。所以,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
②1.2这个数分别乘以 、 、 、 四个数,这四个数都小于 ,它们乘得的积都比1.2 。所以,一个数(0除外)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
五、学习收获
新挑战导学案 篇10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学习内容:数学书2、3、4页
学习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复习旧知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2、钟面上有()个大格,每一大格是()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3、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秒针走一圈是( )分.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看教材1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8()()5()(3)()()
2、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圈。秒针走()圈,分针走()格。)
5、秒针走1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6、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7、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看1分钟时间能做些什么?
三、过关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 ) 穿衣服大约需要20( )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
2、人1分钟脉搏跳( )下,1分钟做( )道题,1分钟写( )个字。
3、深呼吸1次用( )秒,15秒内能深呼吸( )次。
从1数到30用了( )秒。
*1分=( )秒,120秒=( )分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学案导学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程;学案导学;课前自主预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230-01
“学案导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感觉最重要的就是学案导学中的“课前自主预习”的环节,尤其是对课前预习后的反馈和检测,因为课前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影响课堂效率。下面我将通过教学案例来呈现教学过程中“学案导学”模式下的课前自主预习。
这堂课是高一英语新教材必修二的第六单元“Making Journeys, travel around the world”,是一堂在新课标指引下的阅读课,教授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本单元的话题是旅行,旅行方面的话题是从实际出发、从自身体验出发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个话题,学生非常感兴趣,在设计课前自主预习方案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成了单词、短语、句型三个部分,使他们明确预习的方向。
第一部分,我呈现了这个单元跟阅读有关的,并且会在阅读中用到的新单词,在这个预习方案的单词部分,我就呈现了以下几个单词:satisfaction;splendid;attraction;unfortunately;vivid;elegant;unimaginable;summit,让学生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弄懂单词,有不懂的打上记号,提醒自己在上课的时候认真的听讲,弄懂课前没搞懂的知识,在检测时,我通过师生互动,相互提问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我说中文意思,学生说出英语单词,我呈现图片,学生根据图片猜词等不同的形式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我发现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下知道本单元的重点单词是哪些,并且通过完成学案,能够掌握重点单词。
第二部分,我呈现的是本单元阅读部分重点的短语,be careful to do sth;pass by保持某人的平衡;rush down ;serve as ;出发、开始、着手;set out;控制住;得到控制; for various reasons这样一些阅读中涉及到的短语,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短语的预习,课堂上,我就用几分钟的时间抽查两三个小组的完成情况,比如,让小组代表来汇报他们经过合作学习后对短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通过这种进行检测,我会及时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便我在讲课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觉得有难度的和重点的短语进行讲解。
第三部分是句型,我是在学案的课前预习方案中呈现句型,让学生自主熟悉句型,给他们指明方向,在课堂上,我会设计活动来让学生不断的重复和练习,巩固重点句型,使学生会说,会用,这堂课上,我就围绕旅游这个话题设计了“Do you like traveling? Why or why not? What places have you been to? Why did you choose that place to travel?”这样两个问题来让学生围绕“I like/don't like travelling because ______________(getaway from cold or hot weather / meet new friends.) 和I have been to ________ (Venice/Sydney Opera House) because________ (relax myself/broaden my mind/know more about other cultures. )”两个句型来回答。
通過检测,我发现学生的预习情况非常好,能在课前弄懂简单的单词和短语,在课堂上听得也更认真,因为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在老师讲解时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课前没有弄懂的知识点,比没有预习或学生盲目的预习效果要好得多。
从实践来看,整个课前自主预习环节的设计和完成对整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导学案的使用也给课堂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师生收益。具体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完成课前预习时是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的,比如查字典、参考辅助资料等方法来完成学案上的自主预习部分的任务,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觉性,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坚持使用导学案教学,学生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老师在设计导学案的预习方案时,会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培养他们的相互学习的,合作的能力,通过大家的探究来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新课改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从实践来看,我们设计的导学案的自主预习环节中,老师起了一个引导的作用,把课堂上涉及的知识点提前呈现给学生,给他们指明一个预习的方向,让他们自主的去预习,完成任务,这样的任务设计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体现了新课改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同时促进了有效课堂构建。
【新挑战导学案】推荐阅读:
挑战新高度08-14
新媒体挑战10-11
新挑战作文07-06
主动应对新挑战07-13
三农面临新挑战12-06
迎接新挑战作文08-21
新常态新挑战新机遇06-16
融合新媒体迎接新挑战08-25
面对新常态迎接新挑战09-24
中国医改面临新挑战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