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的新挑战

2024-09-17

运营商的新挑战(精选10篇)

运营商的新挑战 篇1

自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正式提出“三网融合”以来, “三网融合”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12年广电与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的收官之年, 根据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统一部署, 工信部与广电总局互发牌照, 三网融合双向进入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广电企业可以通过有线网络展开完整的互联网接入、数据传送以及IP电话业务, 这将显著拓宽广电运营商的经营渠道。双向进入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 三家电信运营商均获得了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IPTV传输服务以及手机电视分发服务等三项业务的许可, 为使其视频业务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保障。

从广电总局2005年5月给上海文广发放第一张IPTV牌照开始, IPTV经过六年发展, 积累了1700万用户。中国在今年一季度成为全球IPTV用户最多的国家, 占全球6560万用户的25%。今年8月和9月, 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相继计划集中采购486万台和133万台机顶盒;同时大力进行网络基础建设, 升级网络带宽, 并通过“智能手机3G+宽带+IPTV”的方式捆绑推广IPTV, 以加速推进IPTV业务发展。这一系列的措施意味着IPTV业务将走上加速发展的道路, 未来将与广电运营商进行正面交锋。

我们再来看看广电业务发展状况, 根据《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 (2012) 》显示, 2011年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49.43%, 用户首次突破2亿户, 其中数字电视用户首次突破1亿户, 达11489万户。

由于电信运营商的IPTV是以免费以及套餐的形式进行推广, 其市场策略是将宽带、3G、IPTV等业务捆绑销售, 并不单独对IPTV业务进行收费, 这种方式对家庭用户吸引力极大, 从而对广电运营商核心的数字电视业务形成了直接冲击。以江苏省为例, 2012年5月7日, 江苏省启动了省级IPTV新平台工作, 截至7月底新平台上线运营近三个月, 累计发展用户突破47万, 全省IPTV用户数超过361万。与此同时, 电信运营商在紧密布局IPTV全新发展策略, 据业内媒体报道, 电信运营商在内容方面有很强的优势, 接下来他们将采用“管道+业务平台”的全新发展模式。

面对三网融合新局面下电信运营商IPTV的快速扩张, 广电运营商应该如何进行应对?以下笔者将从四个方面与大家进行探讨、浅析。

1 发展交互数字电视建设家庭智能信息平台

人们的娱乐生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新媒体所包围。观众如果想收看一档节目, 可以通过有线电视、IPTV, 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等方式收看。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 使得用户的选择空间更大;家庭用户收看视频需求越来越趋向个性收视, 不再满足于你播我看的线性收看方式。那么, 稳固家庭第一端电视市场, 应是广电运营商首要解决的问题。数字电视作为广电业务的核心, 更应进一步深入探讨、挖掘更具智能化、娱乐化以及交互化的视频服务特点, 广电业需大力发展交互式数字电视, 满足正在逐渐改变的大众电视消费习惯。

交互式数字电视实现了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从“单向到交互”的重大转变, 使用户真正从“看电视”到“用电视”。以江苏有线为列, 2011年江苏有线推出“云媒体电视”, 云媒体电视定位为一个多媒体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上网冲浪、电视读报、在线游戏、电视购物、视频通话等功能均能在电视机上实现。用户收看直播频道节目时, 可以随时进入时移状态, 72小时内节目随意暂停, 快进快退自由收看;智能联想功能向用户推荐可能喜欢的节目;云媒体电视的点播版块由电影、电视剧、动漫、综艺、体育、文化、新闻7个栏目组成, 30万小时的海量片源随点随播, 极大增强了观众对电视的掌控力;“万事通”是云媒体电视信息服务类业务的聚集平台, 为用户提供衣、食、住、行全方位的民生信息服务;电视商城就像一个大超市, 云媒体电视提供货架, 联合具有物流配送能力的供货商, 把商品放到货架上, 用户足不出户, 就可以在电视上货比三家, 在线购物;“娱乐”版块由电视游戏、卡拉OK、音乐壁画、电视相册四个栏目组成。

通过交互式数字电视, 用户可以实现自主点播、时移、回看,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其他互动业务, 如在线游戏、在线支付、远程教育, 广电运营商要由简单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向建设家庭智能信息平台迈进。电视、电脑、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打破电视与电脑、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的隔阂, 实现多种设备之间的融合贯通, 使得视频、图像、语音以及数据等业务不是简单地集中在一种终端, 而是能在不同终端间进行迁移, 多种终端间可以进行内容的交换、业务的互动。广电运营商通过交互式数字电视建立家庭智能信息平台, 实现有线网络与各移动终端的互联互通, 打造广电跨网跨终端的全业务时代, 满足家庭用户便捷、互动、多样化的视频需求。

2 捆绑有线宽带业务提升综合业务价值

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 10M以上带宽的普及率持续提高, 通过互联网传播高清互动电视节目与点播视频已经没有障碍, 电信运营商将继续拓展IPTV业务的边际效应。现阶段电信运营商发展IPTV仍是以捆绑宽带业务为主的方式进行, 因此广电企业需要深入分析宽带业务的价值与发展方向。

截至9月底, 工信部已向12个试点城市的广电企业发放了电信业务许可。广电企业应充分利用获取的宽带业务牌照, 大力发展有线宽带与数字电视的捆绑业务, 实现视频服务跨网融合、营销渠道跨界合作。针对个人有线宽带用户, 通过将优质的数字电视视频资源与宽带业务进行捆绑, 打造可供便利搜索的宽带视频信息库, 将用户吸引到有线宽带网内, 在提高有线宽带业务市场占有率的同时, 进一步提升了有线视频业务价值。针对企业、酒店等行业客户的宽带需求, 广电企业需积极借助“数字化”背景, 通过双向数字网络改造, 将数字化与宽带紧密捆绑, 以高清交互一体机、或便捷的宽带数字化解决方案, 占领行业市场。

电信运营商经过多年品牌宣传, 宽带品牌已被大众认可。广电运营商需加强有线宽带的社区宣传, 通过社区的宣传渗透, 将宽带与视频服务推向终端用户市场;同时, 可以考虑与移动合作, 联合开展有线宽带业务的市场营销。

3 探索OTT业务扩展广电业务空间

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 OTT TV作为跨通信、媒体、互联网产业的创新性与融合性业务, 已成为当下最具吸引力的新业态。OTT TV是“Over The Top TV”的缩写, 是指基于开放互联网的视频服务, 终端可以是电视机、电脑、机顶盒、PAD、智能手机等, OTT TV新业务形态非常适合未来多屏分发、多屏互动的发展需求。2011年10月28日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制定下发了《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的通知》 (181号文件) , 对互联网电视内容、运营及机顶盒终端等多个方面管理进行了规范。面对未来的互联网电视市场空间, 广电运营商如何发力OTT TV业务, 并能够使得现有视频业务与OTT TV恰当对接, 应是广电运营商未来发展战略中重点思考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提升以及三网融合的深入开展, 消费者对大量碎片时间的信息、娱乐需求日趋明显, 并且对品牌选择、便捷应用以及消费模式更为关注。广电企业可考虑构建视频无处不在的全视频状态, 满足观众在不同状态下的视频使用需求, 发挥广电行业现有内容资源优势, 逐步开发多屏互动、视频搜索、社区分享等基于互联网展开的视频应用服务。

4 提升服务质量增强营销力量

目前, 大部分广电运营商营业厅服务以受理业务居多, 营销服务非常薄弱, 一线业务受理人员的服务技巧与营销意识相比电信运营商营业厅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 电信运营商在探索“新型营业厅客户价值提升”, 打造营业厅定位转型, 由原先的基础业务办理转向营销服务协调发展;同时, 在营销方式上由单纯的介绍向体验营销转型, 在营业厅内实现全方位的营销服务。电信运营商通过建设营业厅, 形成了一套强大的地面推广体系, 加强了业务人员与用户面对面交流, 在现场向用户演示各项业务, 并提供便捷的体验环境。以移动营业厅的TD终端售前售后服务为例, 在一层百来平米的空间中, 提供了以三星终端、千元智能机、最新主流终端等三个展台的真机体验区域, 在二层则提供了完善的终端售后服务流程。

广电运营商应加强营业厅的营销功能建设, 从硬件设备到服务培训, 增强全业务的体验营销, 同时扩大社区服务点的体验式营销服务。

2013至2015年将进入全面推进三网融合的推广阶段, 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广电运营商都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 随着OTT等新业态的兴起, 运营商们需要拥有更加开放与融合的态度, 与产业链上下游密切合作, 提供更为优质的智能化视频应用与高质量的服务。

摘要:本文介绍了三网融合下IPTV与有线数字电视最新的发展状况, 对有线电视运营商如何应对IPTV的新挑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三网融合,数字电视,IPTV,新业态,OTT

参考文献

[1]中国行业研究网, 《三网融合第二阶段试点情况探讨分析》.

[2]中国联通研究院.《电信运营商IPTV业务运营模式探索》.

[3]陈韵强, 王克.《区域广电在推进三网融合进程中的战略重构研究》.视听界杂志.

运营商的新挑战 篇2

姑且不说这个考核标准是否过于苛刻,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只是要求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名人时代就要过去,主持人的“能人时代”正在走来,“文化型、智慧型、主动型”主持人将超越以往的主持人模式从而成为新世纪选拔主持人的标准。

所谓“文化型”,指的是主持人应当具备起码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情怀,比如尊重人、理解人、有是非感、有真性情等;所谓“智慧型”,指的是主持人应该具备推进节目、掌握现场、调动情绪所需要的机智与能力;所谓“主动型”,指的是主持人应当有机地融入节目并能动地推进节目,即对自己所主持的节目有相当的介入与投入。比如《今日说法》的撒贝宁,比如《实话实说》的崔永元,比如《第七日》的元元……

电视作为一门科技含量高、传播速度快、覆盖领域广的信息行业,必然首先面对因世纪的更迭而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而电视媒体内部的机制管理、电视从业人员的素质、电视频道的定位、电视节目的购买以及制作被认为是决定和构成现代电视行业的五大主要元素。因此,为适应新世纪的发展与挑战,作为电视从业人员之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更新观念,完善自我,在正确把握栏目特色风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凸显个性形象。

“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引起了圈内外极大的反响,更引得许多地方电视台的关注。从大赛一开始,一些地方电视台就已经盯上了些次大赛,希望从中找到理想又合意的节目主持人。而中央电视台的一些栏目,也提出让参赛选手直接录制正在播出节目的想法,以期“近水楼台先得月”,或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看来,从大赛中吸纳优秀的人才充实到中央电视台或是地方电视台是顺理成章的一种必然。

看来,不论大赛还存在怎样的缺陷与不足,通过大赛的形式,面向全社会广纳人才,毕竟为那些热爱电视事业、热爱主持人事业而又缺少机遇缺少背景的有志青年开了一扇门,一扇也许是通往成功之路的门。

只是,此举会不会影响到现任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会不会冲击到现时的电视台的人才结构呢?

其实,首先感受到冲击,意识到困惑的是被称作“主持人摇篮”的北京广播学院。

,新学年开学的前一天,在全院教授和中层以上干部大会上,院领导的一番话引人深思:我们的招生是红火的,然而我们培养出来的播音员、主持人是不是同样红火呢?

在这次大赛的复赛中,从选拔出来的20名选手来看,有学外语的,有学中文的,有学新闻传播的,有学法律的;有经济管理系毕业的,有计算机系毕业的……大赛前就已经做着主持人工作的占了二分之一,共有10人,而真正学播音主持的只有3位选手。

看来,以往“学院派”单一型主持人的格局正受到高素质综合型主持人的冲击,跨专业节目主持顺应的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翻开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成长史,检索优秀主持人的成长历程,不难看出,这种跨专业的综合型主持人,成功的个案并不是一个两个。

连锁运营商的新“圈套” 篇3

老夫妇的咖啡店情结

济南的相先生早年一直做些服装生意,多年来积攒下一些资金,但这几年,服装生意越来越难做了,而且服装市场的摊位租赁费水涨船高,于是,相先生开始着手“转型”。

前年国庆节期间,两口子来北京旅游,顺便考察项目,在一家咖啡店里休憩时,这家咖啡店的装饰和氛围,似乎让老相夫妇找到了当年初恋时的感觉,而且当时,店里几乎满座的状况,似乎预示着新的商机。毕竟在济南市,咖啡店还相对较少,但是随着泉城广场的落成,济南人对于都市休闲场所的需求与日俱增。

相先生一向雷厉风行,当即通过店员约见了恰好在京的咖啡店老板,但咖啡店老板对于相先生夫妇迫切的加盟愿望并未表现出同等的热情。这位老板坦言,出于对加盟商负责任的考虑,他们都会在咖啡店经营一两年,可以独立运营后才考虑全部转让给加盟商经营,以降低加盟商的经营风险。

咖啡店老板的一番生意经更加坚定了相先生的加盟兴趣,并大胆陈词有关在济南开店的锦绣前程,其后,又经过长达数月之久的多番电话交流,相先生终于说动咖啡店老板在济南开设分店。从咖啡店的选址到开业,相先生像自己做生意时一样地全心投入,因为在他看来这家咖啡店早晚是自家的。

被套牢的咖啡店老板

在济南,店面租金相对低廉,发展咖啡店显然有另一片天地。所以,相先生建议将咖啡店选择在繁华的商业区,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客流量问题,这也让相先生夫妇愈加信心十足,就等着咖啡店瓜熟蒂落时接管后坐地收金了。

经过近一年的试运营后,相先生夫妇终于在去年年底,以高达数十万的资金和一套复杂、缜密的转让协议,接收了这家咖啡店开设在济南市的店面,成为名副其实的老板,但好景不长,做老板后的相氏夫妇却逐渐觉得有些头大了。

根据相关转让协议规定,为保持产品品质和咖啡店品牌的统一性,相先生咖啡店的产品和原料均由北京公司独家供应,从烘焙的咖啡豆到调制咖啡的鲜奶、甚至餐巾纸等等不一而足,相先生的运营成本正持续攀升。

由于大多数产品都无法做到在当地随时补给,以致相先生夫妇不得不一次性大量进货,而且一些即时性产品的调配数量也难以有效控制,并且由于济南地区仅有一家店面,也无法做到和其他店面的调剂,这都在无形中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产品浪费和成本增加。

转让协议已经将相氏夫妇死死地绑定了,哪怕一点儿腾挪的空间都没有了。例如,如果北京公司一旦发现相氏夫妇的店面里使用其他供应商的产品,公司方面有权取消其品牌授权和使用许可。

连锁运营的新“生意经”

随着连锁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连锁行业运营商正在极力发掘其他盈利模式和空间,以便转嫁经营风险。一方面,通过大面积招募加盟商,迅速回笼资金;另一方面,通过授权、转让协议等绑定加盟商,并转型为产品供应商的角色,以赚取高额利润。相先生所遭遇的无疑就是后者。

事实上,截至相氏夫妇接收时,该咖啡店运营商只在北京等少数城市开设了样板店,以便吸引加盟商。但与相氏夫妇不同,该公司在北京已经先后开设近10家店面,这一规模为调剂产品和原料供应创造了一定的空间,从而有效避免了原料浪费,并节约成本,因此,其经营状况仍较为理想。但相氏夫妇仅有一家店,自然难以承受做“老板”的苦衷。

大数据时代运营商机会大于挑战 篇4

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后, 运营商在近两三年开始关注大数据。大数据不是新的概念,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后, 数据增长速度加快, 整个产业压力突出, 传统数据库技术已无法满足运营商对大数据充分利用的需求的背景下, 大数据成为近年来的热点。对运营商来说, 数据爆发性增长后, 带来的收入并未改观, 因此, 运营商面临着数据流的附加值被互联网公司赚走的挑战, 同时面临沦为管道化的尴尬, 如何利用好运营商手中的大数据, 成为需要面对的问题。

运营商面临数据管理和分析挑战

易观国际分析师黄萌表示, 大数据发展时间不长, 随着云概念和3G的深入发展, 运营商数据压力增大, 同时IDC扩容, 偏向以存储为主的云服务业务。

运营商新业务的涌现, 导致数据暴增。信令数据、互联网数据其规模已经达到数百TB, 甚至PB规模。此外, 据EMC数据计算事业部大中国区总经理刘伟光介绍, 数据的价值除了与数据规模相关, 还与数据处理周期成正比关系。也就是, 数据处理的速度越快、越及时, 其价值越大, 发挥的效能越大。而除了分析传统结构化数据外, 随着新增值业务拓展, 运营商对实现跨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高效分析有着愈发强烈的诉求。

而运营商面对海量数据和数据结构的变化, 不仅是成本, 还有管理和分析的挑战。黄萌认为, 运营商相对互联网企业有优势, 具有雄厚的资源和庞大的IDC集群, 拥有电信级的运营网络, 具有保证大数据实时、畅通传送的能力, 同时具有网络资源和运营能力。而相对互联网企业劣势的地方在于上层应用, 尤其是在Saas层面。

大数据有待深挖掘

南京邮电大学卢捍华教授认为, 大数据时代主要是对技术的综合运用和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对运营商来说, 大数据带来的机会大于挑战。运营商有自己的网络, 积累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数据, 可以进行客户分析。利用网络收集数据, 对运营商运营方式的改变是个机会。

真正实现精准化营销和精细化运营的秘诀就在于如何利用好运营商手中的大数据。海量话单、信令、互联网数据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利用好这些数据, 充分、及时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 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客户忠诚度、挖掘新商机、增加收入, 还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来提升运营效率, 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实施比较早, 本身大数据积累的也多, 例如以前的日志信息, 包含用户信息和设备信息, 可以进行挖掘使用。运营商越来越重视对数据的挖掘, 可以获得未来开发业务和开拓市场的机会。另一方面, 分析结果不会涉及隐私, 管理好了可以更少产生法律纠纷。此外, 电信运营商通过数据分析还可以提供面向社会的信息应用。

卢捍华教授认为, 大数据是对技术的综合应用, 要有开放、融合、服务和创新的心态, 大数据可以为运营商创造另一片天地。例如一个大数据的应用通过收集数据, 对大量图片进行分析, 最终形成一个场景图。这就是对数据分析、统计技术、图片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合成技术的综合运用。据悉, 南邮正在开发这方面的应用。

据了解, 目前中国三个电信运营商在业务支撑领域、网管IT支撑领域包括增值业务领域, 已经随着市场的需求诞生了很多新的大数据实时分析的项目。目前, 大数据主要应用在运营商的“信令”系统分析上, 此外, 运营商还可以通过“用户行为分析”系统, 进行精准营销。运营商还提供IDC服务, 通过“云”中心的方式为互联网企业提供服务。

对公市场前景巨大

黄萌表示, 单批、单次数据爆发性增长, 对其进行的可知的时间处理能力是关键点。对运营商来说, IDC服务在对政府和高校、企业等非个人业务市场上前景巨大;对于个人业务, 运营商刚开始做, 由于回收投资较慢、离散性强, 现在主要是针对个人精准运营的业务。智能管道方面, 运营商正在基于大数据平台进行流量分析, 但是落地的项目少。

据介绍, 运营商大数据战略还不太明晰, 但是有了一些建树。去年十月份中国移动开始做的、数据管理系统和平台, 覆盖很多园区、学校, 2.0技术比1.0技术大幅提升;中国联通2010年开始对企业提供IDC服务, 截至目前, 营收超20亿元 (人民币) ;中国电信2011年成立云公司, 尚无实体业务, IDC托管规模相对联通小很多。

据电信专家韩少敏介绍, 数据类型分为非结构化数据和媒体流, 运营商开展大数据分析面对的问题主要是硬件能力。数据一方面是纵向关系, 比如“信令”, 采用水平分隔数据的方式就可以, 按照时间段分别存储分析。此外还有横向关系, 需要垂直分隔, 由于查询复杂, 需要引入真正的算法去做。韩少敏认为, 目前掌握这方面能力的人才奇缺。并且, 运营商在分布式数据库方面少有进展。而从应用角度, 大数据一方面用作于统计分析, 建数据仓库, 其次还有非文本查询, 现在大多数数据库公司可以做以上两个方面, 而对于关系型数据共享层面, 目前还做不了。

中国联通在IDC服务方面走在三家运营商前面, 其面向企业提供服务, 目前通过按关系水平分隔的方式, 将数据集中起来, 但是一旦到关系型数据的共享层面, 因为没有数据模型, 找不到底层的数据库血缘, 目前的方案无法解决问题。但是运营商目前做这些数据积累, 可以为将来发展提供机会。

“缅甸问题”的新挑战 篇5

所谓的“缅甸问题”是西方国家炮制出来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末,缅甸国内局势剧烈动荡,为稳住局势,军方接管政权,随后又拒绝向在1990年大选中获胜的全国民主联盟(民盟)交权。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缅甸政府存在人权、民主问题及输出大量毒品为由,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对缅甸实施了长期的制裁和孤立,包括武器禁运,禁止美国商人向缅甸投资,阻止国际金融机构向缅甸贷款,将使馆由大使级降至代办级,禁止缅甸高层人物入境等。

2009年8月以来,缅甸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对国际社会尤其是我国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美国改善对缅关系针对中国?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在发挥“巧实力”的旗号下,调整了对缅甸问题的政策。8月,美国参议员吉姆•韦布访问缅甸,并与缅甸军政府最高领导人丹瑞大将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长谈。进入9月份之后,美国不仅允许缅政府总理登盛上将、外长吴年温、科技部长吴当等缅政府高官访问美国或到联合国参加会议,而且美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还在华盛顿会晤了吴当。坎贝尔还与其帮办马歇尔•斯科特和负责缅甸事务的美国国务院官员劳拉于11月3日~5日亲自出访缅甸,并与缅总理登盛、反对党民盟领导人昂山素季以及部分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简称“民地武”)领导人举行了会谈。11月15日,借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加坡召开的机会,美国—东盟首届峰会在新加坡举行,缅甸总理登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终于坐在了一起。从上述迹象看,美国对缅政策的调整幅度不可谓不大。

对于未来美缅关系的发展趋势,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指出,美国强调美缅关系能否进一步改善,尤其是能否取消对缅甸的制裁,是以缅甸政府也作出实质性和互动性努力为基础的。这种实质性努力就是缅甸军政府释放昂山素季和其他政治犯,并在明年举行公正、公平和自由的选举。这些学者认为,为了确保军人在未来政治中的主导地位,缅甸现政府在大选之前不太可能释放昂山素季,否则2010年新大选的结果很难预料。此外,缅甸军政府向美国提出的援助和投资短期内也不可能到来。因此,这些学者判断美缅关系近期不可能走得很近。但也有学者认为,由于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印度、联合国都要求缅甸释放昂山素季,并把它作为双边关系改善的前提条件,因此,在美国、欧盟都释放出了明显的善意面前,缅甸军政府有可能解除对昂山素季的软禁。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美缅关系的大幅度改善是自然的事情。即使缅政府不释放昂山素季,但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民主和人权固然是美国不能放弃的占有道德高地的旗帜,但是在现实利益面前,这面旗帜可以暂时放到一边,而美国改善与东盟尤其是缅甸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国的。这些学者还把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的改善作为一个例证来说明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不是影响美缅关系走近的关键因素。

缅甸军政府会正确评估解除对昂山素季软禁的利弊。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已开始在军人、反对党和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之间发挥重要的协调作用。自韦布访缅以来,缅政府多次允许昂山素季外出会客,并且同意昂山素季与坎贝尔单独会谈。此外,昂山素季两次给军政府最高领导人丹瑞写信,主动提出愿意协助政府取消西方国家的制裁。昂山素季近期也与缅甸政府任命的联络官——劳工部长翁基三次会谈。一些少数民族地方武装还试图让美国出面调解他们与军政府的关系。因此,不管未来美缅关系的发展如何,美国对缅甸各派政治力量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缅北局势仍暗流涌动

2009年8月缅甸北部边境的“果敢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果敢与我国云南接壤,很多边民是华人,其中还有中国公民。在那次事件中,许多人的房产和店铺在冲突中遭洗劫。在我国的积极斡旋下,9月以来缅北剑拔弩张的局势有所缓和,没有再发生兵戎相见的情况。但是表面平静的背后仍是暗流涌动,尤其是缅北最大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民地武”)佤邦联合军(简称佤联军,其辖区被缅政府划为掸邦北部第四特区)与缅中央政府的谈判基本破裂,缅北战火再燃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11月14日,佤联军在掸邦当阳与中央政府的谈判中,提出了接受改编的九大条件。主要内容包括要求重新划分佤族自治州的辖区范围、政府军不与佤族官兵混编、佤联军官兵退役年龄从50岁调整为60岁、由缅中央政府合理安置被整编下来的佤联军官兵和地方工作人员、保留民兵和警察、整编后的官兵仍在佤邦接受训练以及改编后缅中央政府不能根据现行法律追究佤联军官兵过去的所有行为等。但是缅中央政府代表、军事安全事务局局长耶敏中将逐条驳回了佤联军的请求,谈判破裂。于是佤邦联合党11月26日~28日召开了中央全会,讨论是否接受中央政府的改编。佤邦原本有相当一部分高层领导倾向于用和平方式解决与政府的矛盾,有条件地接受改编。但是缅政府的强硬态度使佤邦内部达成了高度的一致,90%的参会代表拒绝接受政府的改编。全会最后决定,佤邦将继续高举“和平建设”与“武装自卫”的两面旗帜,不独立,不分裂,不向政府军开第一枪,也不抵制2010年的大选,但不交一枪一弹,不交人员名单,要求维持现状,最终目标是获得像中国香港、澳门一样的特区地位。由于缅政府在2010年大选前解决“民地武”的大政方针已定,做出重大让步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佤邦与缅中央政府的谈判取得突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与此同时,缅中央政府与其他“民地武”的谈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克钦新民主军和果敢同盟军已完全接受了政府的改编,还有数支武装准备有条件地接受改编,但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如克钦保卫军不同意改编为民兵组织,也要求改编为边防军;掸邦东部同盟军提出了设立过渡期的条件。总之,缅政府想在短期内彻底解决缅北“民地武”问题还面临巨大的挑战。

构建中缅利益共同体

缅甸西接印度次大陆、东临中南半岛,北与中国接壤,南望浩瀚的印度洋。有观察家指出:如果有人想封堵中国进入印度洋的入海口、并在中印两大国之间打下楔子,缅甸是不二选择;而对于中国来说,要打破这种围堵,顺利打通印度洋通道,最便利的位置也是在缅甸。

中缅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于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20世纪50年代,中缅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年代,两国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精神,圆满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国与国解决边界问题树立了典范。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两国的合作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2008年双边贸易额已达到26.3亿美元。2009年10月下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开始在缅甸建造原油码头工程,这是中缅原油管道工程的一部分,旨在保障中国的原油输入绕开拥堵且战略风险较大的马六甲海峡。该管道建好后,部分原油可直接由此进入中国西南地区,相比传统海上路线至少缩短1200公里路程,将可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炼油厂开辟新的原油进口通道,缓解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减少原油进口的运输成本,降低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因此,一个和平稳定、对华友好的缅甸对我国在21世纪上半叶的和平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009年8月的“果敢事件”严重威胁到了我国西南边疆的安全和稳定,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自然不希望缅政府军与佤联军等“民地武”在中缅边境再度交战。但是缅甸政府希望采取各种措施消除“一国多军”,从而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如何妥善应对缅政府与缅北“民地武”的紧张关系以及美国等国阻碍中缅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企图,对我国而言是巨大的挑战。

华为的新挑战 篇6

2009年上半年, 华为继续在上升通道中疾速前行, 其间不仅在技术层面继续引领潮流, 在市场上开疆拓土, 更为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华为正在将一些前瞻性的创新理念植入通信业界, 并广获认可。

疾速前行的华为, 下一个挑战是什么?

得LTE者得未来

作为准4G技术, LTE被视为有望一统移动通信业的下一代通信技术。随着沃达丰、中国移动、德国T-Mobile等巨头纷纷明确表态选择LTE, 设备厂商在LTE领域的竞争逐渐浮出水面, 大有“得LTE者得未来”之势。

2009年1月, 华为与爱立信分享来自北欧电信巨头TeliaSonera的全球首个LTE商用合同, 是LTE商用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知名咨询公司ABI的评论十分中肯:“华为夺得全球首个LTE商用合同是其勤勉耕耘获得的回报。”

7月, 华为发布全球首个LT E eNodeB商用版本, 再次印证了其在全球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中已经抢占了有利位置。与之前不少厂商提供的实验局设备不同的是, 华为LTE eNodeB产品硬件成熟度和可靠性明显高出一筹。此次eNodeB商用版本的发布也标志着华为成为全球第一个具备LTE商用能力的设备商, 使LTE商用进程再次提速。

与此同时, 在日本和美国, 华为LTE实验室均已建成, 定位是LTE技术孵化器。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 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已经明确宣布将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提供TD-LTE试商用服务, 有消息称华为极有可能成为这一项目的关键合作伙伴。华为的LTE全球布局逐渐清晰。

著名咨询公司Gartner近日发布了全球LTE设备商竞争力评估报告, 这也是Gartner首次以分项打分方式来全面评估全球LTE厂商的竞争力, 爱立信、华为综合分数分列前二。

进入“双雄”时代

WCDMA的用户数已经突破3亿, 约占全球3G用户的80%。而这个舞台越来越趋向于爱立信和华为的“双雄”时代。Dell'Oro Group的报告表明, 20 09年一季度全球WCDMA基站市场上, 华为以27.7%的份额仅次于爱立信 (同期份额为28.9%) , 排名第二。

华为自己公布的数据则显示, 仅2009年上半年WCDMA发货已经超过40万载频, 超过去年全年。在HSPA+这一更前沿的领域, 华为也已经部署超过十个商用网络。知名咨询公司In-Stat称:“华为是仅次于爱立信的HSPA关键供应商。”

除了市场上攻城略地, 华为还首创了移动宽带“连续云”和“高速云”的理念, 帮助运营商建设体验良好、可盈利的移动宽带网络。“高速云”以Pico (微基站) 、AP (家用基站) 形态的基站为主, 用于热点、密集城区, 提供平均2Mbit/s的用户带宽;“连续云”则用于广覆盖, 以宏基站为主, 为其他场景的用户提供256Kbit/s到512Kbit/s的带宽。这种弹性的网络架构, 集成智能网络管理理念, 形成一个能够在不同场景下保证网络连续覆盖, 实现可管理、可控制的移动宽带网络, 同时为用户提供价廉质优的丰富的宽带业务体验。据介绍, 华为“两朵云”能帮助运营商实现每比特成本降低70%。

事实上华为在推出“两朵云”概念之前, 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开始部署其移动宽带解决方案。日本EMOBILE、新加坡StarHub、德国O2、澳大利亚Optus均在华为帮助下抢占移动宽带先机。

下一个挑战

20年来, 华为的进步有目共睹。疾速前行的华为, 下一个挑战是什么?

除了在市场上攻城略地之外, 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引领业界方向或许是华为目前最大的挑战。

2009年, 除了在LTE领域的不断创新外, 华为又有诸多业界领先或业界首创的解决方案和产品问世。

7月初, 华为发布全球首个多制式融合的BSC (基站控制器) 和基于多模SDR技术的双发RRU等一系列新产品, 大大加强了多种制式移动网络全面和深度的融合。知名咨询公司Current Analysis的分析师Schoolar Daryl近日发布报告称, 其他设备厂商在2009年巴塞罗那通信展上公布了其要推出融合BSC的计划, 而华为的融合BSC今年三季度就可以提供给运营商使用, 表明华为已经在SingleRAN领域持续保持领先。

在CDMA和WiMAX领域, 华为也并未停止创新的步伐。今年6月初, 华为在全球首家推出cdma20001X EV-DO Rev.B商用系统。该系统能够帮助CDMA运营商实现从EV-DO Rev.A网络到EV-DO Rev.B以及LTE网络的平滑演进, 充分保护现有投资。同时, 运营商的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容量都将大大提升, 用户接入的成本也将得以充分降低。华为还在全球独家发布业界商用成熟度最高的基于第四代基站平台的4T4R分布式基站系统, 实现业界最佳成本收益比。

今年年初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 公布华为成为2008年全球第一大国际专利申请公司时, 全球最权威的商业杂志──美国《商业周刊》给予华为这样的评价:“它的成功是因为其为客户提供了最顶级质量、最优性价比的产品。”

可以看到, 在进入2009年之后, 随着产业地位的变迁, 华为正逐渐以产业领导者的视角审视整个产业链, 致力于引领产业的发展方向。华为的新高度, 也是它的新挑战。

运营商的新挑战 篇7

新医改方案中提出, 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用于医疗改革。根据业内估计, 仅用于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前期投入就不少于100亿元, 这也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新商机, 随着3G网络的规模部署以及基于网络融合的运营平台的搭建, 运营商在拓展无线医疗的外延、提供大众级无线医疗服务上处于难得的机遇期。

现有网络需拓展

相比五年以前, 国内一些医院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内大部分三甲医院已经认识到了医疗信息化在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并纷纷采用了HIS、PC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尤其近年来, 无线医疗崭露头角, 成为了医疗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 早期的无线医疗中更多地采用了无线局域网的技术, 主要是无线局域网+RFID实现各种组合应用, 终端方面则大量采用了具备专门医疗定制服务的PDA等。根据了解, 大概有20%的三甲医院已经不同程度地应用了PDA和RFID技术。

不过, 无线局域网基本上是以部署AP热点的形式进行医疗区域无线覆盖, 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医院内部的信息化应用升级。在无线医疗信息化初期, 数据压力不大的时候, 这种模式能够满足日常需求, 但当医院在此基础上需要开发更多应用并使用更多终端的时候, 矛盾就出现了。

专家表示, 医院建筑格局特殊, AP热点部署较少, 会产生覆盖薄弱的死角;AP热点部署多, 则容易产生干扰。当数据压力大的时候, 医用PDA终端出现在多个AP间频繁切换的状况, 容易发生数据丢包, 影响数据传输的安全。

因此, 现在有专门的无线医疗方案提供商提出, 要引进运营商的3G移动通信网络, 以移动基站的室内信号分布系统实现无线医疗网络的升级, 并开发出基于网络融合的多终端医疗信息化应用。

>>针对家庭用户的日常健康监测服务有可能成为一项普及性服务。

此外, 业内专家认为, 无线医疗应用对于医院现有信息化的意义在于, 能够迅速帮助医院从以医院内部管理系统为主向以病人为主的临床信息系统方向转变。更加重要的是, 随着社区和边远地区远程医疗需求的出现, 以局域网为基础的无线医疗信息系统急需要跳出医院围墙, 走到大众身边。

运营商具备独特优势

据了解, 新医改方案中提出要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远程医疗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信息服务、在线检查和远程交流几大内容, 主要涉及视频通信、会诊软件、可视电话三大模块。据悉, 今年有关远程医疗会诊的国家卫生信息网的首期工程建设计划投资超过2个亿。

此外, 兴建乡镇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也是新医改的重点。农村居民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享受更快捷便利的医疗服务, 并实现社区和边远地区与三甲医院之间的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 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也成为医疗信息化的基础信息来源。

上述新医改的需求已经突破了单独某一医院层面的信息化概念, 而是上升到全民医疗信息化范畴。在这一方面, 运营商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3G时代, 只有具备全程全网优势的运营商才能全面满足全民医疗信息化的需求。三大运营商已经从自身优势资源出发, 提出了初步的无线医疗解决方案。

自2009年4月开始, 北京急救中心正式开始启用基于中国移动TD-SCDMA的无线视频项目, 并将其实际应用于急救车上, 使北京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无线视频准确监控到急救车内的救护情况, 并为现场提供指导意见。中国联通则推出了专为家庭病人使用的远程医疗慢性病监控系统, 可实时向定点医院提供居家病人的脉搏、血压、血糖等生命体征数据, 并提供非正常状态的自动报警服务。

除此之外, 中国电信还积极推出无线医疗的增值服务。其好韵通产品是电信专为孕妇提供的品牌化无线医疗增值服务, 通过低辐射的CDMA手机向准妈妈提供胎教资讯、美容保健、膳食搭配、妇幼宝典、妈咪论坛、妈妈互动、娱乐在线、育儿日志、母婴商城、医院查询、即时通讯等信息服务。与此同时, 电信定制开发的好韵通手机还可以实现婴儿的胎心监测、手机辐射提醒、胎教音乐欣赏等功能。

强强联合是趋势

不过, 运营商也存在产业短板。业内专家表示, 运营商提供全程全网的无线医疗方案构架与专业厂商提供的细分化解决方案的结合是未来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在这个领域, 尚有许多市场空间正在被逐步挖掘出来。

3G移动宽带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无线医疗注入了更多的个性化特色。例如, 生物别识技术与M2M技术的融合已成为医疗信息化的一个发展趋势。在国外的无线医疗解决方案中, 例如“移动临床护理方案”、“身份认证服务平台”、“患者追踪解决方案”、“患者血样匹配系统”、“临床追踪系统”以及“M2M病人遥距监护系统”等个性化化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开始得到应用。

运营商的新挑战 篇8

2012年是三网融合试点阶段收官之年, 临近年底, 虽国网还未成立, 但作为试点标志性工作之一, 根据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统一部署, 工信部和广电总局互发牌照, 从牌照上肯定三网融合中的双向进入。

业界有评论说, 是工信部对广电网的互联网业务开了绿灯, 也有认为是广电、电信三网融合业务渗透加快。但记者采访中发现, 双方对此都表现得较为冷静。

有线电视运营商:仍受制于体制

正如电信运营商做全业务运营一样, 有线电视运营商正陆续获得工信部批复, 可以开展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和国内IP电话业务这些电信业务。

对此, 中广电CEO殷建勇认为, 有线电视运营商只有做全业务才有出路, 例如美国的Comcast, 是集宽带网络及IP电话服务供应商及内容供应商于一身, 并且做全业务可以为广电有线网络未来开展宽带业务奠定地位。

也因此在天威视讯发出获得工信部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和国内IP电话业务批准公告后, 引起当日股价涨停。并且, 有线电视运营商获得部分电信业务进入权后, 盈利空间将会拓宽。

但这之后, 广电系回看目前现状, 对经营电信业务还是比较冷静。

歌华有线副总经理兼运营总监罗小布认为, 此次发放牌照本来就是按国家三网融合要求发放的, “广电、电信双方共同把业务做好, 后续如何相互进入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包括人为和公平因素。”

据此前公布的三网融合细则规定, 未来广电可通过有线网展开完整的互联网接入、数据传送和IP电话业务。完整的互联网接入、数据传送和IP电话业务将显著拓宽有线电视运营商的经营渠道。因此, 殷建勇认为, 国网作为有线电视网络参与三网融合的市场主体, 将牌照发到国网才有意义, 目前只能是某个地区开展, 后续还要和当地电信运营商洽谈合作。

殷建勇认为, 这次的公告只提到颁发牌照, 而没有具体的细则, 作为关键问题的码号资源并没有涉及。并且广电开展互联网增值业务, 网间结算的问题还未解决, 也会影响互联互通。

他介绍到, 针对VoIP业务, 大约十年前铁通和地方广电曾开展过合作, 但也是基于铁通的码号资源, 在接入上广电提供网络资源。

据了解, 电信运营商VoIP业务也开展得不多, 现在固话萎缩的情况下, 广电也就是将其作为一个增值业务, 进行全业务运营。

因此, 广电获得经营增值业务和VoIP业务牌照, 只是作为三网融合盖棺定论。

在互联网接入和IP电话方面, 有电信分析师认为, 在实力上广电竞争不过电信运营商, 对电信市场不会造成冲击。而现实情况也莫不如是, 有业内人士也认为, 广电开展宽带等业务“门槛太高”。而殷建勇认为, 技术上不是限制有线电视运营商发展电信业务的关键问题, 很多通信厂商端到端的技术方案都可以采用, 主要还是广电内部的体制障碍。

目前国网成立未定, 广电系大多处于“等”的状态, 其原因就在于有线电视运营商的发展还依然受制于体制束缚。

加之省网整合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地方与中央往往貌合神离, 目前只有上市的几家有线电视运营商发展还较好。而导致有线运营商地位较为尴尬的是, 既无电视台的编制, 又不全是市场化经营。殷建勇认为, 在定位上, 有线电视运营商应该是作为一个网络承载商来做, 但全业务运营中尚存在很多问题。

电信运营商:根据战略规划拓展视频业务

如果说广电获得的牌照对其无实际意义的话, 三家电信运营商均获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IPTV传输服务和手机电视分发服务等3项业务的许可, 便是为其视频业务拓展提供了合法的证明, 对电信运营商发展有利。

但三家运营商表现得更加平静, 电信分析师认为, 这是源于电信运营商在此业务上早已有战略规划。

电信专家侯自强介绍, 对电信运营商来说, 视听牌照之前也发过, 主要是根据和地方广电的关系开展业务。此次互发牌照的意义就在于从牌照上将三网融合、双向进入固定下来。

电信运营商和广电一样可以做视频业务, 其《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就相当于IPTV的牌照, 拿到视频传输牌照意味着IPTV合法化, 可以快速推广IPTV。但IPTV预计年底将达到2000万用户, 已经规模化发展, 这个牌照来得较晚些。也有分析人士认为, 依托这个牌照, 电信运营商在OTT业务上也许会有一些突破。

此外, 上述电信分析师认为, 电信运营商可以合法经营IPTV, 改变以前只允许一家主导运营商在当地经营IPTV的现状, 之前北方IPTV业务以联通为主, 南方以电信为主, 如果放开运营, “电信和联通就可以在全国各地都运营IPTV, 这样也有利于IPTV和宽带的合理竞争。”

1.26亿

运营商的新挑战 篇9

物联网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世界各个发达国家正在加大投入, 我国也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中国各大运营商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 将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发展物联网应用、以物联网应用带动物联网产业壮大的历史使命。

2 物联网的概念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软件, 使之成为“智能物体”, 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 从而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互联。

通过物联网, 可以帮助人们把我们人类的社会跟物理世界更好的结合起来, 提升人们认知世界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现在我们的处理能力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驾驭整个世界事物发展的能力这个层次, 所以急需提高人们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

3 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 全球将有1亿9千万的机器设备将于2012年通过物联网进行连接和共享信息…

物联网给IT和通信带来了广阔的新市场:就当前而言, 计算机和手持设备是IT的主体, 在未来, 数量规模庞大的车、机械、器具、消费者项目等物理实体, 将从各个维度从后台支撑人类的IT需求。

物联网应用中首先被广泛使用的是“M2M”, M2M指的是各类物体通过有线和无线的方式, 在没有人为干预下实现数据通信;这些物体可能是工业设备、电表、医疗设备、运输车队、移动电话、汽车、贩卖机、家电、健身设备、楼宇、大桥、公路和铁路设施等等。广义的M2M也包括人和机器 (Mobile-toMachine) 间的应用。

物联网运用到各行各业的服务中, 驱使各行各业走向信息数字化和商业流程的自动化, 对以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和一系列高科技术为标志的数字经济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例如:顾客, 企业, 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之间的界限被日益打破;数字化和快速传输;大量的数据存储;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等。

纵观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 虽然物联网技术在一些行业已经得到应用, 物联网发展仍处于早期起步阶段, 产业链比较薄弱, 技术标准体系仍不够完整、业务模式仍不够成熟;行业融合也不够, 缺少有利于产业化推进的组织方案;资源整合力度偏弱, 产业集中度低, 力量比较分散。但经过过去几年的技术和市场的培育, 伴随着技术、通信、服务等行业的逐渐成熟, 物联网将凭借其节约运营成本、增加收入来源、满足政府的各类政策规范、提高客户服务的满意度和实现贴身服务、有效监控资产等方面的优势, 将在多家设备制造商、芯片开发商、硬件零售商、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等多方因素的助推下, 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在技术成熟度及政策环境方面, 支撑物体相互通信的关键技术, 例如RFID、传感器、嵌入式天线及无线宽带网络逐渐成熟, 并有融合趋势, 保证了物联网的基本技术手段;物联网技术呈现更小、更成熟、更便宜的特点, 使得物联网应用可以广泛推广;物联网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已成型, 并且具备了初步规范;目前, 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方面的研究, 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要求, 将会给物联网提供政策上的倾斜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 运营商的在物联网时代的角色

物联网使信息数字化, 并使信息能够在移动手持终端, 个人电脑, 其他设备和公司信息系统或互联网中进行交换。

“机器对机器”服务的关键元素: (1) 感知 (智能传感器) :嵌在任何设备当中的包含在解决方案里的物理元素 (例如:RFID标签识别器, GPS单元, GPRS无线模块) 。 (2) 传输 (通信) :数据通过移动的、固定的或者临近的连接传送到中央物联网平台。 (3) 处理 (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解决方案详尽分析信息之后, 对智能传感器提供警示, 报告和控制。

5 运营商的在物联网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5.1 运营商在物联网中现有潜在能力的利用

将物联网应用简单划分为建立、销售和运营三个阶段。“建立”即为最初的投资阶段, 衡量标准主要有物联网平台和智能传感器两部分, 目前网络运营商已经具备了物联网平台构建的能力, 但只处在初级水平, 需要进一步加强;智能传感器部分相对较弱, 需要加大力度进行自主研发或采取引入等方式予以解决。“销售”即为潜在的销售机遇, 主要衡量标准为接近客户途径和品牌/市场认知两方面, 目前该阶段网络运营商呈现较强优势, 尤其是在获取客户途径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运营”即为物联网解决方案运营, 主要衡量标准分为平台 (命令操作, 应用维护和基础设施管理的控制中心) 、通信 (设备与物联网平台的数据通信, 面向最终用户) 、用户 (客户获取 (通过销售渠道) , 客户交付和客户关怀的管理) 三个方面, 目前各运营商在通信及客户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能力, 在平台搭建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加强。

5.2 运营商在物联网应用中面临的市场机遇

(1) 针对企业客户的机遇。通道:为物联网服务产品定制独特的定价, 征收通信费用;物联网管理服务产品:为公用事业公司、汽车制造商、医疗保健机构以及包括客户服务与计费服务的车队管理提供完整的物联网能力;物联网管理和安全网关及其他改进:为物联网设备提供支持, 诸如全新的HL R、统一目录和认证;物联网服务和制造业的合作关系:实现批发或“白色标签”的机会。

(2) 针对个人客户的机遇。拓展传统无线设备的组合:将手机到具有无线宽带功能的电脑、照相机、电子书以及游戏机;与零售商签订合同:增加无线宽带设备的品种, 推动无线订阅;与PC及其他OEM厂商合作:缔造全新的运营商品牌产品。

5.3 运营商在物联网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运营商要提供物联网服务给多个行业, 需要建立起跨越多个应用和行业的完整支撑架构。而物联网解决方案通常具有云计算和企业IT架构的双重特性, 但是现存的典型应用架构通常不能同时解决这两类问题, 一个以高度分布为特征, 而另一个以集中处理为特点;在构建物联网平台架构的时候, 往往需要兼顾客户的遗留系统;新的架构必须考虑未来的技术特点, 为长期服务, 实现物联网应用的长效机制;多样化得网络技术和数不清的物联网网络终端的形态和解决方案特点都给应用架构设计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6 结语

面对全方位的商业挑战, 面对物联网广阔的发展空间, 运营商如何把握在物联网中扮演的角色,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 挖掘发展潜力, 如何拓展至除提供网络传输服务以外的多个应用领域, 如何搭建全方位可拓展的支撑架构, 将成为各大运营商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物联网代表了下一代信息发展技术, 将成为下一轮世界经济发展的技术驱动力, 建设庞大的物联网, 不仅可拉动新的投资, 而且能提高原有经济运行效率, 我们期待物联网应用在中国早日落地实施, 期待我国各大运营商在物联网大潮中的完美表现。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及关键技术, 通过对物联网未来发展形势及运营商在物联网产业中扮演角色的分析, 引申出运营商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客观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及短板, 扬长避短、循序渐进, 才能在物联网的发展大潮中抢占先机, 共同助推物联网产业在我国的落地实施。

运营商的新挑战 篇10

网络环节全覆盖

烽火通信在2010年建设了国内第一条80×40G DWDM干线, 而作为全球领先的光通信设备供应商, 烽火通信早在2002年已经开始OTN技术的研究, 目前已经形成全系列的产品, 覆盖网络的骨干、汇聚、接入等各个层面, 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其中OTN设备的交叉容量覆盖80G�5.12T范围, 并支持100G速率传输。系统采用固定色散补偿模块 (DCM) 、可调色散补偿器 (TDCM) 和自动调节色散补偿器 (ADC) 结合的方式, 全面解决色散问题, 同时烽火公司提供PMD补偿器 (PMDC) 来解决PMD较大的场景。

在全业务传送网向更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OTN已经成为100G、超100G系统必不可少的部分, OTN的引入可确保高速传输系统实现低成本大容量调度。烽火新一代超高速OTN平台采用先进的sDPSK、RZ-DQPSK、PM-QPSK等多种100G/40G编码技术, 支持50G HZ信道间隔, 40G光层容量达到3.84T, 对信噪比和PMD有较好的容限, 可减少系统XPM效应造成的损伤, 对接受信号的功率波动有更高的容限。

值得一提的是, 烽火通信早在2002年就已经对高速通信系统进行战略布局, 并且顺利实现了产业化, OTN、PTN、ASON等系统的传输带宽能力均居业界首位。

烽火OTN方案的三大特色

烽火40G解决方案在FONST系列多个平台上都可以实现, 为当前干线网络扩容和城域网OTN建设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发展空间。在100G方面, 烽火通信以国内863“100GE光以太网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传输试验平台研制”项目为依据, 自主研发的高速传输系统, 再次吹响了民族通信产业腾飞的集结号。

随着“云”理念渐渐融入到网络架构之中, 对于多样化业务的调度能力日益受到重视。范志文表示, 烽火通信FONST系列OTN产品可实现光层多方向的波长任意重构、支持任意方向的波长Colorless上下, 满足大型MESH网络波长级业务调度需求;电层具备ODU0�0DU4多颗粒调度及保护能力, 采用支线路分离方式, 实现“资源池”建设模式。

组网架构方面, 烽火通信OTN系统支持GE/10GE透传方案和带外OSC方案, 支持1PPS+TOD外时钟接口, 彻底解决混合网络时间传送问题。

上一篇:就业岗位下一篇:速度有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