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运营商

2024-06-11

城市运营商(精选12篇)

城市运营商 篇1

日前, 国内三大运营商先后宣布计划进一步提升无线局域网热点覆盖, 无线城市建设再次受到关注, 广东移动也在近期高调推进无线城市发展。时至今日, 无线城市已不是第一次受到热捧, 自从美国费城首开先河之后, 全球许多城市先后跟进, 但真正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案例却并不多见。特别是美国费城无线城市计划、我国台湾地区Wifly运营的惨淡收场更是给后来者敲响了警钟。

由于无线城市同时具备“社会公共设施”和“运营商产品”双重属性, 无线城市应定位于免费服务措施还是收费服务令运营商十分头痛。运营商如将无线城市定位为免费服务则在今后的维护、扩容、升级等方面难以为继;如果定位为付费服务, 可能会使大部分用户望而却步。

在传统观念中, 无线城市仅是提供无线上网服务的通道。事实上, 运营商单纯靠做“哑管道”赚钱并不现实, 一方面, 当前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承载能力并不是无限制的, 另一方面, 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并实施合理定价对运营商而言也非易事。

对于上述无线城市商业模式之惑, 广东移动提出了“平台+应用”的“无线城市2.0”概念, 其中最核心的观点就是“政府主导、运营商构建平台、服务商提供应用”的“三位一体”模式。在这种价值模式下, 无线城

市的基本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免费, 而对于专有的行业应用或附加服务则根据服务提供商定价进行收费。如此一来, 既可以以低门槛吸引更多用户使用, 同时用户也可以有选择地根据需求选择付费服务或者免费服务。

尽管如此, 目前无线城市的盈利模式还处于探索之中。广东移动“三位一体”模式其实是将应用和服务集中于无线城市平台, 能够创造经济价值的是应用和服务而不是无线城市本身, 也就是说, 运营商只能通过应用或服务的收费分成来获利。

此外, 如果将无线城市运营模式定位于在“无所不在的无线网络”基础上整合“无所不有的内容应用”, 让客户能够畅享“无所不能的智慧城市”, 则需构建起无线城市产业联盟, 让更多的应用和服务提供者参与到无线城市建设中。当无线城市所能够提供的应用和服务足够多、同时使用无线城市的用户足够多, 即使单用户收益不高, 在长尾效应作用下运营商也可实现盈利。

所以, 运营商必须将无线城市建设重点放在运营模式的平衡上——既要建立起清晰的运营机制和准入机制, 让更多的有志者能够为无线城市“添砖加瓦”, 又要注意不能沦为纯粹服务他人的“哑管道”, 而这就要求运营商不能仅将自己定位于网络和平台的提供者, 而应定位于整个价值链的主导者与整合者。

运营商必须将无线城市建设重点放在运营模式的平衡上, 既要建立起清晰的运营机制和准入机制, 又要注意不能沦为纯粹服务他人的“哑管道”。

城市运营商 篇2

目前,一些省市拟在电信“全球眼”和网通“宽视界”平台上构建城市监控报警系统。笔者认为城市监控报警系统和“全球眼”“宽视界”系统有一些不同之处。本文就试着来探讨电信运营商如何参与平安城市建设问题,以飨读者。

城市监控报警系统描述

为开展“平安城市”建设而部署的城市监控报警系统是为增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能力,掌控城市社会治安状态,加快政府对城市内各种事件的应急能力而建设的视频监控报警联动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平安城市建设是政府主导、政府投资建设的一项城市基础建设工程。平安城市建设工作就如同其它政府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一样,也可以考虑在政府主导下,采用市场化运作,由第三方投资建设、政府租用的建设方式,如同政府的办公网络建设。

工作于平安城市系统中的城市监控报警系统是一个为政府各职能部门提供城市行政区监控图像的系统。这个系统从建设初期主要为城市的公安机关提供城市三口(主要路口、城际间出入口、治安卡口)、三区(重点地区、金融商业繁华区、治安案件高发区)实时视频图像,逐渐发展为给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如城管、执法、安监、药检等部门提供图像,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在无物业小区、城市的三、四级马路建设更多地监控点,实现监控资源的共享,实现对城市更大范围的覆盖。因此,这个系统不同于发布于互联网上的各种实时视频图像信息,具有使用目的的唯一性。安装于三口、三区的摄像机图像最终使用目的和性质,决定了这些图像不能随意地在互联网上发布,图像的使用应该符合政府关于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的相关管理规定,因此,图像的传输、获得应具有保密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视频图像的传输系统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这个系统应该与互联网以物理方式实施隔绝。视频图像的传输系统可以是模拟方式的,如使用传输电缆、光缆,也可以是数字方式的,如使用专用传输网络。

视频图像的模拟传输方式比较适合于小范围、小规模、新的城区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但是在大范围实施时,建设单位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线路敷设带来的破路、破坏城市已有的规划、有损市容市貌等问题,特别是跨城市主要干道时,空中架线是不允许的。视频图像的模拟传输还有一个比较致命的问题,就是图像信息的共享以及与第三方系统的关联非常困难。

视频图像的数字传输方式较模拟传输方式灵活得多。可以利用已有的传输网络,如各种专网,解决了模拟传输方式因线路敷设带来的种种问题。数字传输方式的另一个好处是图像信息和各种关联信息可以充分共享,并且实施非常简单。

在平安城市建设中,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利用电信运营商已有的网络资源,如租用专线、租用裸光纤、利用IP城域网等等。在租用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资源种种模式中,利用IP城域网使

用VPN技术搭建视频监控专网是一个廉价、便捷、可靠的实施办法,运营商也可以更进一步,联合合作伙伴,为平安城市建设搭建独立的专网专用视频监控平台,提供从线路、平台、集成、服务为一体的整体的解决方案。

“全球眼”、“宽视界”描述

目前中国电信为满足视频图像的共享需求推出了“全球眼”业务,中国网通也随后推出了“宽视界”业务。这两个运营商提出的这两种电信业务实质内容都是一样的,技术路线也非常相像,最初的初衷都是利用已有的互联网网络资源,在城域网基础上为各种用户提供视频图像的浏览、存储以及报警服务。

随着平安城市建设的快速开展,两个运营商在推出了“全球眼”、“宽视界”共享平台系统构架和业务基础上,纷纷介入各地的平安城市建设工作中来。那么,这两个运营商推出的业务系统与城市视频监控系统有什么不同吗?我们能够将“全球眼”和“宽视界”系统拿过来应用在平安城市建设上吗?

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与电信运营商系统的区别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对使用平安城市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目的和属性、“全球眼”、“宽世界”的业务发展目的和属性进行了描述,下面,我们在几个方面提出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在大的服务框架上的不同点

1、服务对象不同

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面向的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如公安、行政执法、城管、城建、交通以及城市应急系统),为政府提供社会动态视频信息;“全球眼”、“宽视界”面向的是广大入网客户,为客户提供定制的视频服务。

这种服务对象的差别导致系统的功能要求有很大的不同。政府部门更加注重系统的实用性、实战性,往往会根据自身的工作需求要求软件提供商提供灵活的定制服务。如与城管的GPS系统、GIS系统、公安的三台合一系统等有紧密的接口再设计;在目前系统能够提供的功能上再提供预案设计、预案管理、预案实施功能模块。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基本是以事先设计好的、模块化的业务为主,用户原则上要在这些模块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其在灵活性和在更加贴近用户需求方面表现得会差一些。

此外,电信运营商出于电信业务管理需求,更加关注用户的开户销户、计费等,这些功能模块对于政府部门来讲是不需要的功能。

2、中央管理权不同

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所有权可以是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商投资建设),但系统的中央管理权限在政府(应归属于某一个职能部门);“全球眼”、“宽视界”的所有权、中央管理权在各电信运营商。作为一个城市综合管理系统,政府不可能将中央管理权限委托给外部的管理者。

3、网络要求不同

由于视频图像的最终服务对象和服务需求不同,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必须运行在专网上;“全球眼”、“宽视界”定位于在互联网(指按照这两个业务系统的建设初衷)。

4、建设标准不同

“全球眼”、“宽视界”执行各自的技术规范,运行于平安城市建设中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执行公安部指定的相关标准(已经颁布的有GA/T669 2006《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其它的相关标准陆续发布)。公安部的标准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的企业技术规范有很大区别。

技术细节上有很大区别

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一般应采用多中心、分布式平台构架;“全球眼”、“宽视界”由于定位于电信增值业务,因此习惯于按照电信系统传统设计理念,多采用单一管理中心,集中式平台构架。单一视频管理中心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故障弱化”要求。“故障弱化”可以通俗地描述为:出现问题时不能“一死一大片”,应该能够满足“局部的故障不能在系统内蔓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而多中心、分布式平台构架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可以在一个城市建设一个一级监控报警管理中心、区(大区、县)建设二级监控报警管理中心。在一级监控中心出现故障时(设备问题、网络问题等),多中心结构可以保证二级监控中心不受影响,二级中心所管理的区域仍然是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完整的系统。

此外,电信的标准过于强调Windows操作系统和Linux、Unix操作系统、Microsoft SQL数据库与oracle数据库之间的差别。以电信运营级要求而使用Unix和Oracle没有任何疑义,但在平安城市监控报警系统强调使用这些就有些过了。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用户的专业知识水平,应充分考虑到在公安层面上、工程商层面上、集成商层面上究竟有多少懂得这些知识的人,又有多少人能够对系统进行有效维护问题。

结论

由于“全球眼”、“宽视界”与城市监控报警系统具有上述的重大区别,因此完全照搬“全球眼”和“宽视界”的业务模式、技术路线以及解决方案来为政府建设使用于平安城市建设的城市监控报警系统是行不通的。由于城市监控报警系统是平安城市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投资非常大、作用非常大的系统工程,因此该系统的建设、规划、验收必须遵循公安部GA/T669

2006《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以及公安部、各地省公安厅、各地市公安局的相关要求。

东方今典:不断迈进的城市运营商 篇3

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应该如何突破创业阶段缺资金、缺人才、缺资源的状态,迅速壮大成长,将高科技成果转化成产业力量?东方今典产业园集团作为中原地区最优秀的产业园运营商,通过产业园的建设开发,正在使这些高科技企业摆脱困境,快速成长。

高科技企业孵化器

与普通的企业孵化器不同,东方今典产业园集团为分布在全国各个地方的科技新城、总部基地提供了更加完善和立体的服务。不但对企业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还在资金平台、人力资源平台等方面提供完善的服务,完全解决了企业在创业之初的所有问题。

其投资兴建的焦作科技总部新城、平顶山科技总部新城兴建在两座城市的新区,紧邻产业核心带,能够迅速将产业成果贡献给新城经济。焦作科技总部新城是占地1600亩,投资60亿元,其中包含总部企业基地、创业孵化中心、特色产业园区、综合产业配套园区及功能配套设施等。项目建成后将吸引大批具有一定实力的中小企业入驻,可为新区引入1000余家优质企业,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0亿元,年税收额10亿元以上,为当地提供近1.5万个就业岗位,普遍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拉动相关产业同步发展。

东方今典产业园集团总经理任洪斌表示:“东方今典科技新城要成为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大批量高科技企业的入驻直接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任洪斌也在不断地反问自己,东方今典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里?与传统的商业地产上相比,究竟有什么不同?

为此,东方今典通过多年的研发创新,推出了十大服务平台,真正将核心竞争力是实实在在的使用到服务企业身上。“我们在做服务的时候,着眼的是园区整体,而不是割裂开的,比如金融服务,因为中小企业借贷难,我们就以园区的名义与金融机构沟通,较为容易地取得资金支持,再将这些资金对园区内的企业输送。”任洪斌所讲的概念,是将园区统一打包的模式形成集群效应,就政策层面而言,总部企业基地紧紧围绕所在区域的主导产业进行招商,郑州高新区五大主导产业上的中小企业在此集聚,并且延伸至产业链的上下游,形成创新的动力。

正因为主导产业契合,总部企业基地可以为驻园企业提供高新区政策体系内的所有符合企业需要的税收及产业支持政策。同时作为市级孵化器,还可以为企业进行专利成果的孵化服务和发展基金申请服务。通过整体的国家政策和园区内独有的政策,为企业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体系,满足企业经营需求,降低不必要的开支,节省资源。

打造区域产业新城

有业内专家认为,民营产业园因为地域经济形态和产业规模不同,很难进行复制。但是东方今典产业园集团通过对各个地市的深度定制,将产业园完美地契合到区域经济中,如沈阳科技总部新城针对东三省工业方面的优势,更注重吸引工业创新性企业的入驻。对于郑州的两个项目,也成为深度定制的样本。由东方今典运营建设的河南科技创新孵化基地就与郑州经济发展新引擎——郑东新区仅一路之隔,但郑东新区产业园项目贫乏,河南科技创新孵化基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与郑东新区互为依托、互为资源、互为支撑、互为发展,极大地补足了郑东新区产业量不足的短板。

建设在郑州高新区的企业总部基地,也正是依托周围高校、高科技企业密集的特点,通过这两个优势,企业总部基地很好地聚集了一批具有高科技研发能力的企业,形成了很好的企业聚集效应。

在任洪斌看来,产业园不仅可以在各地复制,产生聚集效应,同时产业园自身也可以“裂变”,通过多个产业园的叠加,形成区域产业新城。

扩大数倍的产业园将形成产业聚集带,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多附加值的经济效应。与政府主导的产业集聚区不同,由民营企业来主导的产业经济新城将更具开放性和活力。纯商业化模式的运作能够给企业释放更大的空间。

“未来政府完全可以承担一个主导的角色,除了基础设施由政府参与,民营资本完全可参与到产业新城的管理、运营等层面,将我们总结出来的十大服务体系运用到新城的建设中去。”这样的构想在任洪斌脑中已经形成了蓝图。随着政府对民营经济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开放,未来如东方今典这样的产业园运作企业完全有可能运营一座产业新城。

城市运营商 篇4

一、以企业文化驱动机制创新, 实现跨越发展

企业要取得快速的、超常规的发展, 往往需要在机制创新上有所作为。国奥集团不强调企业的级别, 而是强调企业的社会职能, 强调企业对城市功能的贡献, 强调短平快与个性化成长, 通过推进产品经营市场化和资本运作, 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公众公司。

首先, 在精神创新层面, 带领我们的员工读懂北京精神和奥运精神。“爱国”就要爱大局、爱企业、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创新”就要让企业和员工发展得更快、更高、更强;“包容”就要发扬团结、友爱、互助、配合的团队协作精神;“厚德”就要做事先做人, 做好事先做好人。

其次, 在管理创新层面, 提倡管理凭“三高”:高知、高效、高兴。做事凭“三气”:骨气、义气、运气。过程靠“四二、三力”保成功:责任没有二人, 配合没有二心, 服从没有二话, 失误没有二次;强调理解力、执行力、承受力。正是这样的团队理念, 激励大家都以一颗感恩的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真正去践行“拿事当事, 说话算话, 讲情讲义, 有理有节”的十六字信仰, 努力将过去的“我干了、真干了、认认真真干了”转变为“干成了、干明白了、干到位了”。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风云变幻、诱惑多端的市场里挺直脊梁, 让国奥企业文化在市场的浪潮中再度辉煌。

第三, 在人才创新方面, 从青年创业抓起, 从学习型企业建设抓起, 努力把国奥集团变成青年人实现创意成果、开始岗位创业的创新基地, 精心培育一批集城市建设、商业服务、文化艺术、金融资本、品牌研发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为企业发展不断积蓄后劲。

通过机制创新, 企业焕发出了强大的执行力, 取得了累累硕果。集团开发建设的国奥村、国家体育馆均荣获了“鲁班奖”及“中国土木工程 (詹天佑) 大奖”, 国奥村还荣获了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美国LEED-ND绿色建筑环保金奖。集团先后获得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9年集团以综合排名第84位的优异成绩, 荣登“2009中国大型房地产业与建筑业500强”。

二、以企业文化驱动产品创新, 打造品牌产品

在参与奥运和世博场馆建设的过程中, 国奥人释放了激情, 体验了人生, 收获了友谊, 学会了感动。国奥集团之所以坚持弘扬奥运文化与民族文化, 就在于对党和国家关于城市开发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政策的全面理解;之所以充分发挥“绿色、科技、人文”的奥运经验优势, 积极建设生态城镇、智慧城镇, 就在于树立了与老百姓相伴, 随共和国成长, 打造中国地产国家队的雄心壮志。

在总结国奥村品牌价值及城市区域运营经验的基础上, 国奥集团确立了以“三让”为内容的产品经营理念, 即“让有限的资产变成无限的资源, 让一次性投资变成永久收益, 让不动产动起来”, 并制定了标准化产品规范。集团坚持以理念创新、方案创新、合作创新为龙头, 着力推进实施“全空间、全日制、全生命周期”的物业管理, 努力实现有形建筑与无形服务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

国奥人忙的就是奥运文化、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在产品上的集成, 做的就是文化地产创意产品。我们要在全国打造一批创意建筑和创意社区, 打造一个我们独特的创意品牌, 用我们企业充满新意的品质、内涵高雅的品位, 体现出当今时代的品格。国奥一定饱含忠诚, 将文化地产进行到底。

三、以企业文化驱动服务创新, 为城市运营服务

过去的房地产业, 习惯于大拆大建, 光考虑建房卖房, 而对配套服务考虑甚少。在当前建设服务型社会的大形势下, 国奥集团定位为城市区域运营商, 重在考虑有形建筑与无形服务的融合, 考虑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未来的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 通过建立健全标准化的、密集的城市运营服务体系, 为全国的城市开发运营提供优质服务。

首先, 结合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 搭建强大的运营服务资源库。国奥集团以房地产业为平台, 不仅与上游的金融、银行、基金、资产管理公司、教育、医疗等领域广泛搭接, 而且与下游的设计、施工、材料供应、物业服务、商家、新能源新技术等进行全面的结合, 初步形成了全面覆盖的城市运营服务资源库,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业产业基地, 并针对小到住宅社区、大到城市综合体的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运营需求, 提供规范化、菜单式的服务。目前, 国奥与国开金融、人保投控等金融机构结成的战略合作关系, 可为城市运营服务提供资金保障;与东软及相关医疗机构结成了战略合作关系, 正在积极打造健康服务平台;与眉州东坡、星巴克、711等结成了战略合作关系, 正在积极打造特色社区、特色商街。另外, 还与北师大、汇佳等海内外知名教育机构达成合作意向。

其次, 结合创业实际, 增强创新意识, 从产业集合做起, 在各产业板块全面混搭、有机合成的基础上, 找到创新的盈利模式, 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奥人不能仅仅是工程师、设计师、建造师、估价师、会计师, 还应成为新型产业组合的策划大师、集成大师、创意大师。要不断完善和提升我们现在的服务组合:通过各地连锁开发与经营, 为客户提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的优质服务;通过实施产业基地集合, 建设新型城市综合体;通过探讨并实践国奥特色的社区商业模式, 打造连锁、贴心、高质的商业业态组合;通过实施“全日制、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物业管理, 创建与业主共赢共荣的综合物业服务体系;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度假、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混搭, 打造创新型的文化产品, 为振兴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服务。

城市运营 篇5

作为企业持续发展基础的社会发展要求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它要求企业必须实现自身的角色转变——从单一创造利润向创造社会价值的转变,从单一对股东利益负责向对股东、员工、消费者、城市、环境构成的共同利益负责。

一个城市不是简单的建筑物的集合,它是一个整合了环境、文化、经济、建筑和不可或缺的要素——人组成的有机整体。一个合格的地产企业,也不是单纯靠买卖地皮、房屋的商人,它必须了解这个城市,了解它的历史和未来,了解它的环境和人文,才能使每一个投资规划,符合城市的整体内涵,符合城市的未来发展,才能真正为这个城市所接受,不至于重蹈鄂尔多斯“鬼城”的覆辙。

任何一个地产项目都不是孤立的,都同整个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工商业、文化教育、医疗服务无法配套,单纯建设别墅、住宅与空中楼阁无异。做一个合格的地产企业,就要有城市运营者的身份自觉,就要把每一个项目当做自己的作品放到城市运营的大背景中去,从建设规划是否与城市、周边的当前乃至未来相匹配,从衣食住行、物业管理的配套设施是否满足社区要求,从建设项目是否能为城市的现在、将来带来经济、人文、环境、品位增值的角度,去考察它存在的价值是否符合城市运营的目标。

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才能合格地扮演好开发企业和购房客户之间沟通桥梁的角色,才能使投资有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促进经济发展,共建美好家园

我们的地产项目,一定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带来增值;

我们的地产项目,一定能兼顾城市的现状和未来的总体规划,并符合城市的历史、人文内涵; 我们的地产项目,一定能同城市中的生态资源和谐共处;

我们的地产项目,一定能使置身其中的人,发自内心地拥护它的出现,爱护它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享受它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提升,并把它当做自己美好的家园。

城市公用企业运营监管 篇6

北京市城市公用企业是首都城市运转的主要载体,不仅直接作为生产资料投入生产经营,而且间接为生产、生活和生态提供服务保障。加快探索完善符合北京城市公用企业国有资产特点的监管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类监管

公交、地铁、环卫、水、电、气、热等企业,基本上是一个企业代表一个行业。结合城市公用企业专业性强的个性化特征,需要研究对每户企业实行个性化管理。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做法,是针对每个公用企业由国会单独立法,基本上是“一企一策”。

就北京市而言,当前宜组织实施分类监管。

一是纯公益性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模式。这类企业主要依靠政府资金,监管重点是成本控制能力和服务满意度,参照物是行业满意度调查和城市间横向比较。

二是自然垄断性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模式。首先通过改革重组剥离竞争性业务,留下的部分采用自然垄断性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模式,主要考核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指标和满意度,需要专项补贴的时候进行专项考核。

三是综合投资类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模式。其监管重点是保值增值,与竞争性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管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考核时增加完成政府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建设任务的指标。

市场化改革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在确保政府控制力的前提下,实现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造,提升城市公用企业的市场化运营能力。

一是适度开放投资市场。认真分析研究市政公用行业的特点,选择部分企业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和外国资本在一定的范围内采取独资、全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投资城市公用事业并参与建设。

二是逐步开放经营市场,允许跨地区、跨行业参与城市公用事业经营,采取公开向社会招标的形式,选择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经营单位,由政府授权特许经营。

三是加快开放作业市场,对市政设施养护及道路清扫、垃圾清运等作业,允许社会上的单位和个人组建作业公司,采用承包形式,承接作业业务。

四是积极推进城市公用企业分步上市。按首都的功能定位和“十一五”发展规划,北京城市公用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电力领域的京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和经营燃气业务的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已成功上市,为北京城市公用企业上市积累了经验。下一步应采取多种方式、选择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资产和业务适时上市。

做强做大

进一步明晰城市公用企业发展定位和资产功能,加大调整重组力度,提高核心主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全面分析评价企业资产和业务性质,将企业资产清晰划分为主业资产和非主业资产。

二是坚决推进核心资产向主业集中。一方面将与主业关联密切的辅业资产向主业集中;另一方面采取无偿划拨、资产置换、出售等多种方式,推进部分非主业资产向主业突出的其他企业集中,促进企业之间非主业资产的合理流动,确保城市公用企业从多元经营转向专业化的公共服务。

三是全面剥离非主业资产。对于城市公用企业集团中存在的一部分没有规模、没有效益、没有发展前景的二三级企业和没有竞争优势的辅业企业,要采取破产、注销、关闭、解散、合并、出让等方式,实现国有资产平稳退出。

四是提升集团管控能力。完善母子公司体制,明确母子公司各自的职能定位,理顺产权关系,规范对子公司的控股、参股行为,加强对所属企业的管控。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高企业生产和服务水平,使其逐步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轨道。

考核體系

一是优化指标体系。公益性和垄断性企业以社会效益为重点,年度考核拟设立四项指标,即运行安全、产品或服务总量、产品或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前三项都是社会效益指标,比重占80%。这类企业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即使有盈利也是微利。特别是政策性亏损企业,任期考核不太适宜采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应主要考核资产利用效率。综合投资类企业以重大投资项目为重点,年度考核拟设立四项指标,即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融资成本节约率、投资任务完成率。任期考核可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

二是加强业绩考核的纵向和横向对比。年度和任期考核的目标值原则上应不低于前三年指标实际完成值的平均值。对于超过或低于平均水平的,要依据具体情况按规定加减分。实行对标管理,要引导企业以同行业先进企业的指标为标杆,争取赶上标杆企业。

三是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把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与企业战略规划的实施有机结合起来。鼓励企业使用经济增加值指标进行经营业绩考核,引导企业更加注重价值创造。探索中长期激励的方法,加大对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节能减排的考核力度,引导企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完善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进一步树立“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的薪酬理念,建立完善的“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薪酬管理机制,逐步构建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与经济效益、业绩考核密切联系、适度增长,并与职工收入分配协调、差距合理的分配格局。

价格机制

在社会公众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寻找平衡点,是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和调整的关键所在。按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社会公众利益与生产服务企业利益相统一,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考虑改革力度和公众承受能力,借鉴发达国家制定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的有益经验,采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代表三结合的方式,逐步理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整机制。

对取得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使之无法取得超额垄断利润,基本定价原则是使管制价格略高于运行企业的边际成本,并可实现微利。同时,根据生产资源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和城市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建立公开透明的各公共产品联动的价格调整机制,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

价格调整可借鉴国外比较流行的“价格上限”的定价机制,即以一定时期的通货膨胀率为上限,既能为消费者接受,又可以保护企业利益,激励企业降低成本,并在价格上限范围内取得合理利润。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和调整机制,有利于建立政府、企业和公众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对影响面广、公众反应强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在价格制定过程中要引入市场中介和咨询机构,建立价格听证和价格协商制度。

建立财政购买公共服务机制

目前,城市公用企业营业收入不能还原成本形成的政策性亏损,以及企业为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而发生的费用,大多是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进行补偿,这对保障准公共产品供应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财政收入补贴属于补贴成本消耗的概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即时性,体现在管理思路和目标取向上往往是短期行为。着眼于构建企业发展长效机制,必须改革政府财政支出机制,促进公益性和市场化的有机结合,实现城市公用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要在合理确定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探索推进政府补贴制度向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转变。一方面促进政府根据财力状况统筹安排资金,将购买服务的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保证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可控、优化。另一方面企业则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服务产品,从长远发展来考虑企业经营管理和队伍建设,专注于加强内部管理,着力降低运营成本,保证服务质量,提升营利水平,形成长效发展机制。

对于由政府补贴向购买公共服务转变增加的企业税负,世界上不少国家都采取税收优惠政策。考虑到城市公用企业投资回报水平较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企业资金紧张,经营压力较大,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在公共服务价格水平未达到全成本回收以前,给予城市公用企业税收减免,支持企业发展。

课题主持人:周毓秋、王东;课题责任人:张宪平、张振良;课题组成员:满志德、温育梁、贾红光、杨军

城市运营商 篇7

ICT技术趋势

随着“宽带中国”以及“互联网+”战略的快速推进, 固定宽带网络逐步成为国家级战略基础设施。其中, 建设“全光网”城市被认为是未来通信网向大容量发展的优选方案。

“全光网”城市建设迫在眉睫

截至2 015 年11月, 我国光纤接入FTTH/O用户总数达到1.14亿户, 占宽带用户总数比例达53.9%。2016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发布的报告显示, 2015年全国平均接入速率17.8Mbit/s, 是2014年底的2.7倍。可见在“提速降费”的推进下, 我国网络提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 力争2016年基本实现所有社区城市光纤网络全覆盖, 20M以上高速宽带用户比例超过50%。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运营商全面建设“全光网”城市迫在眉睫。

2015年, 四川省率先建成“全光网”省, 依托“全光网”宽带优势, 四川省IPTV用户规模、发展速度均为全国第一。继四川省后, 其他省份也积极效仿四川省的成功经验, 积极建设“全光网”省。

在“提速降费”的迫切要求下, 2016年运营商瞄准“全光网”改造, 也都提出了2016年步入“全光网”时代的目标。

2016 年我国将迈向“全光网”时代

当前, 以中国联通为代表的国内运营商正全面推进“光改”工作, 其已完成“四省一市”的省级“全光网”改造, 建成58个“全光网”城市。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表示, 2016年中国联通将启动二次“光改”, 根据市场需求完成城市20M以上、农村8M以上改造;完成DSLAM退网;根据优先级实施PSTN改造, 完成全国“光改”。

目前全国近4成电信用户的平均网速达到20M以上, 中国电信正在积极实施普及20M、主推100M光网宽带工作, 在江苏、浙江、四川、上海等地的光网覆盖率高达90%以上, 为超过1400万家庭用户提供了百兆接入服务。除此之外, 中国电信还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均展开“千兆光纤入户”的试点工作, 将于2016年年底实现全国100%的光网覆盖。

中国移动虽然在固定宽带市场上的用户规模无法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相比, 但中国移动凭借低廉价格也同样能赢得很多用户的青睐。

2015年11月27日, 中国移动以318.8亿元人民币全面收购了中国铁通, 中国移动全面收购中国铁通后, 固定宽带真正进入“三分天下”的市场竞争时代, 也将加速“全光网”城市的建设。2016年将是运营商全力进军固定宽带、进行“全光网”城市建设的关键一年。

农村也将成“全光网”建设重点

2015年, 运营商建设完成的“全光网”城市大多是发达城市, 县城、农村的“全光网”建设较少, 预计2016年这种情况会发生变化。2015年12月24日,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在全国启动电信普遍服务试点, 2016年将支持1.5万个未通村、2.2万个升级村宽带建设和运行, 力争到2020年实现98%的行政村通宽带、农村宽带接入能力超过12Mbit/s等战略目标。依靠国家对建设农村宽带的支持, 农村作为光网络建设的“蓝海”, 将成为运营商市场竞争的“角力场”。相信2016年农村也会成为运营商“全光网”建设的重点。

城市运营商 篇8

智慧城市作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进步而形成的一种城市形态,其理念与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相吻合,是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公布及建设事业的展开,各级政府都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抓手。与此相适应,智慧城市建设也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市场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据了解,中国移动已启动“无线城市”综合应用平台、“市民主页”等建设工作。中国电信也先后与全国31个省级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超过20个合作协议中涉及“共建智慧城市”的内容。

纵观近年来电信运营商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普遍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差异较大,对于智慧城市之于电信运营商目的何在、如何定位并不清晰。二是重前期合作协议签订,轻后续实质性应用开发与推广。三是缺乏明晰的顶层设计与长期发展规划。四是已建成的智慧城市门户同质化现象普遍,对用户的吸引力不强。五是信源组织成为瓶颈,在信源合作商务模式上尚处于摸索阶段。六是现有运营体系不能适应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和推广的需要。

针对上述问题,现阶段电信运营商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需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 正确理解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定位

智慧城市的概念历经了从数字城市到无线城市,从无线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演变,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政府决策办公和应急指挥提供智能可视管理的基础信息平台,并服务于民生,应用于企业和社会团体。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而言,智慧城市以智慧城市门户为窗口和用户触点,其核心为以智慧政府、智慧企业、智慧民生为代表的各类综合信息服务与应用。电信运营商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目的在于以智慧城市为抓手,提升泛在宽带接入网络能力,打造坚实基础设施,丰富智慧城市应用。

同时要看到,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持续迭代更新和长期运营的过程,应按照“规划为指引,签约为主线,门户为切入,应用为点面”的思路,分阶段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尤其是要聚焦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以及公众生活娱乐需求,整合、开发特色信息化应用,“试点一批,成熟一批,复制推广一批”,满足不同区域、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信息化需求。

2 持续优化顶层设计

一是做好产品功能及使用界面的顶层设计,实现统一认证、支付、位置服务等核心功能,打造区别于友商、区别于现有互联网同类应用的先进产品。二是本着“互联网产品永远是Beta版”的理念,小步快跑与迭代更新相结合,解决产品快速上线与后期产品持续改善的矛盾。三是积极引入外脑,进行新产品开发和产品完善。同时加强技术合作管理,在合作中培养一批本地技术队伍,确保可持续开发和支撑。四是高度重视客户体验,防范服务风险。务实做好各大项目产品上线前、后相关工作,确保产品不带“病”上线。同时在产品中引入客户评价及交互模块,对产品进行实时评价,并根据客户的消费行为针对性地推介产品和服务。

3 努力攻克信源难关

一是聚焦本地便民、交通、旅游社区等优势内容运营。重点实现煤、电、水、公积金等便民类信源的查询和支付,后期持续引入交通、视频、新闻类信源。在核心信源的引入上要进一步丰富手段,加大策划,通过招标、激励、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省市贯通。

二是优化创新合作机制,广泛开展信源合作。择优选择并引入应用合作商和内容合作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政府、运营商、应用提供商及个人共同参与的生态圈运营。

三是做好本地信息、应用汇聚工作。加强与本地媒体的合作,实现本地化资讯和热点聚合。汇聚O2O应用,打造本地特色应用商城。建立合理的资源置换和分成机制,促进合作共赢。

四是打造统一的云平台、资源池及统一的信息资源能力开放平台,通过统一、开放的标准接口,实现各种信源及应用的复用和调用。

4 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

对于与移动互联网业务强相关的客户端项目,如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移动客户端项目等。其盈利模式为:初期以免费为主,主要以内容运营增强手机用户使用粘度,拉动流量增长;待用户上升到一定规模后,逐步尝试后向收费。如交易佣金、支付佣金、流量分发、应用分成等。其渠道模式为:自运营和合作运营并举,通过运营机制创新,形成能够持续运营的产业合作链。

对于行业应用类项目,如智慧企业、智慧校园等,其盈利模式为:借力智慧城市建设,对行业平台、业务进行整合包装,实现对细分市场的渗透,拉动宽带、移动等基础业务发展。其渠道模式为:争取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依托政企直销

GPRS网络优化浅谈

董海斌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GPRS是GSM网络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平滑过渡的桥粱。文章从GPRS的基本特点入手,分析了GPRS无线网络优化原则以及具体无线网络的优化过程。

关键词:GPRS网络优化;无线

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

在1999年11月9日开幕的第三届北京国际无线通信设备展览会上,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这个字眼随处可见,GPRS是GSM网络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平滑过渡的桥粱。GPRS是一种基于GSM的新型移动分组数据承载业务,其最高速率可达到115kbit/s。GPRS允许业务用户在端到端分组转移模式下发送和接收数据,且不需要利用电路交换模式的网络资源。GPRS能够确保分组模式数据应用的成本效益和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1 GPRS技术的发展

从第一代的通信技术即模拟系统到第二代的通信技术即数字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移动通信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GSM技术的应用在第二代的通信系统中最为广泛,但是由于GSM通信技术的最大传输速率仅仅是9.6kbit/s,并且GSM通信技术只能够对电路数据完成交换,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数据业务对于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的需求。基于这样的现象,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英文缩写ETSI)研发并推出了新的通信技术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技术(GPRS通信

渠道,通过体验营销、关系营销、团购等形式,为行业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对于与电信IPTV紧耦合的产品,如智慧小区、幸福新农村项目等,其盈利模式为:以丰富的视频内容运营带动宽带和IPTV等重点业务发展。其渠道模式为:积极与党教、纪检等政府部门开展联合共建,将项目引入当地“信息化示范村”、“信息化示范小区”建设体系中,获取政府支持和补贴。同时加大自有渠道推广力度,与物业、村委会开展合作,整村、整区推进,提高用户渗透率。

此外,要大力鼓励商业模式创新,通过专项评选、专项激励等方式鼓励各经营单元积极探索新的产品引入模式、合作运营模式、营销组织方式等。

5 不断完善运营体系

发挥省级运营主体的龙头作用,实现对分支经营单元支撑的“一点受理”。明确相关职责界面,梳理优化运营流程、支撑流程,建立省市两级协同运营与支撑机制。针对重点信源和典型应用做好全省统一开发、引入、整合及上线工作,减轻分支经营单元的工作压力。积极推广复制成功的应用案例,促进全省覆盖。

同时要进一步创新运营机制,开展市场化运营。在内部团队建设上,尝试组建小微团队,通过承包等方式,激发团队的经营活力。在激励机制上,完善配套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如实施基于项目的成果奖励等。在合作机制上,引入技术合文章编号:1673-1131(2013)06-0233-02

技术)。[1]这种技术是在原有的GSM技术网络的基础上,将能够进行高速分组数据处理的通信网络技术叠加到其中,能够为GSM通信技术向第三代通信技术即宽带移动通信技术UMTS的顺利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GPRS又被称作是2.5G通信技术。

GRPS通信技术从某种意义而言,比较完美地结合了数据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以广为人知的Internet技术为例,它就是数据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完美结晶。

GPRS通信技术支持基于标准数据通信协议的应用,可以和IP网、X.25网互联互通,支持特定的点到点和点到多点服务,以实现一些特殊应用,如远程信息处理。GPRS通信技术也允许短消息业务(英文缩写SMS)经GPRS无线信道传输。此外,GPRS通信技术的设计使得它既能支持间歇的爆发式数据传输,又能支持偶尔的大量数据的传输。它支持四种不同的Qo S级别,能在0.5-1秒之内恢复数据的重新传输。

GPRS已经突破传统观念中为数据用户(包括公司)提供业务承载能力。通过GSM网络为因特网提供无线接入方式,

作商、信源合作商、内容运营商等多类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应用汇聚和产品完善,解决后期运营发展工作。

6 加大集约推进力度

组织全省统一的主题宣传营销活动。在智慧城市项目主题宣传营销活动中,切实做到“四统一”:统一的宣传主题、统一的宣传物料、统一的活动框架及活动模版、统一的组织形式。通过上线发布会、项目推介现场会、智慧城市论坛等形式,形成社会舆论热点,提升智慧城市项目的影响力。

加强市场化、差异化的销售推广。如对于客户端产品,要大力开拓线上集约推广渠道,通过安卓市场、苹果商店及各类应用门户下载,微博、邮箱、短信、微信等电子渠道发布的形式,迅速扩大产品知名度;对于与政府联合共建的项目,通过现场推进会、标杆项目挂牌、信息化建设示范点挂牌等形式,提高产品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广泛开展合作营销,利用资源互换、渠道合作、利润分成等方式,共同提升用户发展规模。探索后向经营,实施O2O的商务应用和政务应用,打造本地特色应用商城等。

智慧城市运营模式探索 篇9

关键词:智慧城市,概念,运营模式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

2008年,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各国的经济都在不同程度的走下坡路。在这一大背景下,IBM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各国都争相把这一理念作为重振国家经济的“法宝”。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实践,“智慧地球”战略已经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可。智慧地球的基础是智慧城市,它的发展首当其冲。

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型的智能化的城市模型,它是高新技术应用于城市化建设、运行的一种方式。智慧城市的实质是把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于管理、以技术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模式、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大变革。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设当其达到实际应用程度的75%时,该城市的GDP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将能增加3.5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在不增加额外能耗的基础上发展速度是正常发展的多倍,即提升了发展速度又避免给环境造成更大的伤害,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智慧城市通过综合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变个人、群体、政府之间的交往方式。它可以实现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政府与市民、行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能够更合理的利用资源、选择最适合的城市发展道路、做出最快速的城市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为居民创造更优质、便捷的城市生活。

二、现存的运营模式

目前,智慧城市的运营模式总体上有以下三种:政府独资运营;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运营;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运营商投资建网运营。

政府独资运营:政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全部的资金、运营也由政府承担,所有权归政府所有。在一些涉及到公共安全、基础设置、战略设施等领域中,这种方式是比较适合的。它的优点是:政府能够深入监管工程的控制和运营、统筹性好。缺点是政府需要有足够的建设与运营能力,并承担所有建设费用和相应的投资风险。

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运营:此种模式下,政府作为主要的投资方与引导推动方,由运营商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及后续的维护。它的优点是:政府仍然能够掌握所有权,所承担的风险有所降低。缺点是建设费用仍然全部由政府承担,财政压力较大。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运营商投资建网运营:政府与企业达成期限协议,由政府给与政策方面的支持、不投资,企业投资建设、运营。风险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它的优点是:政府不需要承担巨额的建设、运营费用,风险有所降低。缺点是:控制权有所转移。

这几种模式,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能硬性的强调或使用某一种。

三、国内外成功的运营模式案例

建设智慧城市其实是对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各国都在致力于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智慧城市,也在用符合本地区经济情况的方式运营。

韩国首尔:2011年,首尔提出“智慧首尔2015”计划。它的目标是到2015年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智慧城市———建立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智能行政服务、完善适应未来生活的基础设施、成为有创造力的智慧城市。首尔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政府独自投资建网运营模式的成功典范。首尔的智慧城市建设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与支持力度、有充裕的资金作为保障,保证了政府对未来设施的控制权。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在过去,交通拥堵一直是困扰斯德哥尔摩市的一个严重问题。据统计,每天在斯德哥尔摩市大约有45万辆汽车驶过中央商务区,这里经常会形成严重的交通拥堵。瑞典当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2006年初宣布征收“道路堵塞税”。政府与IBM合作,设计、构建并且运行了一套先进的智能收费系统,它包含三大部分———摄像头、各种传感器和中央处理器。这套系统能够确定交通工具的种类,并根据车辆出行的时间和地点征收不同费率的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这一举措将交通量降低20%,排放量减少12%。这是一个典型的政府与企业共同运营的智慧城市的案例。

国外的智慧城市起步早于中国,但是中国城市的加速度和技术水平并不落后。

上海市:上海智慧城市第一轮建设从2011年9月到2013年底。在工信部组织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中,上海以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一。上海的运营模式是选取实力较强的电信运营商或者第三方企业独立负责智慧城市分项任务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工作。

杭州市:2011年10月,浙江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将杭州列为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城市之一。“智慧政务”、“智慧旅游”、“智慧社区”等智慧运用都走在了全国城市智能化的前列。杭州的运营模式是由产业链中的成员企业(如电信运营商、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等)共同成立一个管理公司及系列子公司进行智慧城市的投资、建设、运营。

四、沈阳的智慧城市运营模式探索

由于智慧城市目前尚处于建设和发展的初级阶段,从全球范围来看可资借鉴的经验不多。而且,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地域环境、经济基础、支柱产业等,应该按照每个城市的独特性建设符合本地特点的智慧城市,避免套模板进行建设。

沈阳是我国的东北重镇,是中国最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有着“共和国长子”的美誉。沈阳市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文化、商贸的中心正面临新常态下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的重大挑战。2016年2月,沈阳市政府颁布了《沈阳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规划》指出,沈阳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分四步走:数字阶段、整合阶段、平台阶段和创新阶段。

通常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中我们选取一种模式,固定下来。但在这里,我们可以分别选取运营模式,由于这四个阶段涉及到的建设内容和主要矛盾不同,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投资运营模式。

数字阶段:涉及到的主要内容为部门业务系统的建立,数字化办公系统和政务公开系统。这些系统前期大多数已经建立,不需要过多的投入。但是,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的感知层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例如遍布市内的传感器还没有被广泛架设。所以,在这一阶段就可以采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运营模式,由政府出资建立感知层基础设施,既可以保障政府对基础设施的绝对掌控又可以将企业的投资减低,减轻企业的负担,从而吸引企业加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

整合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为对前一阶段数字采集的基础上进行的面向领域的数据整合、数据的共享与交换以及服务渠道的整合。这一阶段重在打通关节,将以往各自为政的孤立数据进行融合贯通、将数据流通过程中的各种壁垒打破。在这一阶段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运营,政府负责行政方面的数据畅通、沟通各部门,并为企业提出具体的应用需求,由企业完成技术上的保证和支持并负责设备的具体维护。

平台阶段:这一阶段的的主要任务是开放各种应用平台,提供公众参与接口。在这一阶段涉及到很多具体的应用,需要各行各业提供自己的应用平台供公众使用,而且由于行业企业众多,平台差异较大,可以采取企业运营政府监管的方式。

创新阶段:这一阶段重在“创新”二字———管理模式的创新、服务理念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等。这是一场由应用所引领的思想意识的变革,也是智慧城市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五、结束语

究其根本,智慧城市应以内在发展为动力,结合每个城市自身特色和发展优势,寻找各自的建设、运营之路。万不可千篇一律、互相套用。在运营中,我们既要打破常规、因地制宜,又不能够违背建设智慧城市的初衷、一味哗众取宠。要依据建立智慧城市的大原则,突出自己的优势、顺应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韩天璞.智慧城市建设及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3

[2]李海俊,芦效峰,程大章.智慧城市的理念探索[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6)

[3]乔亲旺,洪珊.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J].世界电信,2014(6)

城市运营商 篇10

“都市e网”是吉林联通针对城市整体信息化建设开发的“三维数字城市”系统。该系统建成后不仅能够囊括城市所有的商业资源, 更具备管理城市地下管网、城市消防、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电力通信、能源、战略储备等子系统的完备数字城市管理系统。通过“都市e网”, 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方便地获得工作和生活方面所需的相关信息, 同时可为政府的招商引资、行业管理、专业应用等提供科学的管理平台和手段。

该平台的开发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地上资源、便民服务和商业服务的开发。它以直观、形象、便捷的方式为百姓的衣、食、住、行提供全方位服务;为企事业发布商家的信息、提供产品展示、电子政务、电子黄页、信息搜索等平台。第二阶段开发地下资源管理、城市应急预案处理能力等专业服务, 为政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决策能力提供一个有效的管理平台。

宝蓝股份 智造城市运营灵魂 篇11

互联网思维如此热络讨论的今天,能将改革深化至企业骨髓改造的仍是少数。对于商用物业这一传统行业,绝大多数的公司仍然停留在收租、保洁、维修等“硬件”服务上,而此时宝蓝股份的运营思路早已全面升级,不光在硬件上不惜血本全面革新,更要在“软件”服务上做足文章。

宝蓝股份要用“智造”新模式,改变人们对传统商业物业运营的看法。宝蓝股份董事长凡学兵认为,好的商用物业的运营就像制造“空气”,为所有客户提供生存“氧分”——全产业链的服务。

一个生态圈模式成功的要点,就是要把“死水”盘活,让物种变得更丰富,并且最好形成自发性的螺旋式上升发展态势。

在凡学兵的蓝图里,每一个宝蓝股份的物业项目乃至整个宝蓝体系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空间。对于在一个“园区”租赁办公场所的诸多客户来说,别人的“垃圾”可能是我的原料,我的产品可能成为你的辅助设备,实现了物流成本降到最低。整个“园区”可能形成一个完整、闭合的产业链,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这就对一家物业公司的运营能力和人才素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要想智慧的改造行业之前,宝蓝先要智慧地改造自己。

要做到减少竞争、增加产业链长度,宝蓝股份不断进行着“有机”选择。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物理空间里,客户之间应该是互补、共生关系,相互做大市场,共同提供服务、产品的关系。为了达到这种“智慧”的“纯粹”,不能加入产业链循环的,宝蓝宁可空着物业,也不让其破坏产业园的氛围。

凡学兵想构建的还不止于此,宝蓝还希望尽可能多地提供“一切”,从午餐到生活必需品,从共享会议室到为年轻人搭鹊桥,甚至包括融资以及企业向外地拓展时所需要的商业物业。

更让凡学兵有成就感的是,新生态模式不仅智造了宝蓝股份自身的成功,更解决了多层次的社会化问题。一个海淀的镇区诞生了一个益园,4万人就业,整体将贡献几十亿元的税收,农民本身可以从中获益。农民富了就业同样是个问题,益园让闲下来的年轻人实现就地就业,进入高层次的产业和企业里去。而对周边大环境来说,产业园的缔造促进了城市多中心化进程,人们不必赶到国贸去实现价值,在家门口也能幸福地创业。

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研究 篇12

一、建设运营模式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巨系统工程, 具有跨部门、跨行业等特点,实施难度较大,而且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所需时间对有的城市来说可能要两三年,而有的则要十年甚至更久。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国内外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通过归纳总结,其建设运营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

( 一) 政府独自投资建网模式

在该模式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及运营主要由政府负责投资和维护,并通过部分网络容量的出租获取盈利,弥补投资成本,典型应用的国家和城市有美国的纽约和德克萨斯州等。该模式的优点在于政府能够深入监管工程的控制和运营,缺点是政府需要有足够的建设与运营能力,并承担所有建设费用和相应的投资风险。

( 二) 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建网模式

在该模式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由政府主导并投资,运营商提供相关的支持并负责后续的运营与维护,运营商可通过政府补贴、广告及增值服务等方式获取盈利,典型应用的国家和城市有新加坡、香港、深圳、西安等。该模式的优点在于政府对网络监管的力度大,运营商可利用自身及政府资源降低商务风险,增加收益,不足在于政府需要承担智慧城市建设费用的相关风险,运营商对产品规划和发展的控制不足,不能有效地利用设备资源。

( 三) 政府指导运营商投资建网运营模式

在该模式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由运营商进行投资建设,政府主要提供相关的扶持鼓励政策或进行部分的投资,通过清晰划分免费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商业服务等服务界限,使运营商获取资费和广告、增值服务收费,典型代表城市有上海、广州、厦门、延吉等。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运营商能够灵活配置投资与收益模式,获取产品规划和发展的控制点,增加客户的依存度,缺点在于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运营商选取战略合作伙伴需要更加周密的考察和细致的协商,增加了商务风险和投资回收期。

( 四) 政府牵头运营商建网模式

在该模式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由政府牵头,支付少量规划咨询费用,运营商出资建设,并通过前向计时收费并支付政府部分管理费等形式获取利益,如台湾的台北。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大大降低了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投资和风险,并由运营商来承担,缺点在于不能充分调动运营商的投资建设积极性和产品规划与发展的积极性。

( 五) 运营商独立投资建网运营模式

在该模式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由运营商提供资金,政府仅提供有限的基础设施或政策支持,并通过前后向相结合的收费模式获取盈利,如美国的费城、日本的东京。该模式的优点在于政府不承担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与风险,运营商可充分发挥已有的网络、客户资源、运营经验、人才及资金等各项资源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营商的积极性,缺点在于政府对网络监管的难度加大,监督难以深入。

二、智慧城市运营范畴

( 一) 融合服务平台类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针对城市的三大主体:政府、企业、市民,构建面向不同主体的融合服务平台,使各主体能够利用各自的融合服务平台,享受一站式的工作或服务方式。

智慧城市融合服务平台基于面向服务对象理念,以政府、企业、市民为服务出发点,提高服务的覆盖能力,降低了服务的获取成本,使企业、市民方便地享受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其核心意义在于把已有的服务进行整合,使用户可以便捷、多渠道、低成本地获取服务,提高服务的可及性。融合服务平台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不仅在于平台是数据整合和共享的手段,平台还是应用协同的手段,平台更是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可持续建设的保障[2]。

1.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智慧城市不同部门异构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有效避免多头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使市民、企业、政府可以便捷、多渠道、低成本地获取服务,有效支撑整个智慧城市正常、健康的运行和管理。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信息孤岛的问题,实现各部门之间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同时通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将不涉密信息资源向社会公开,鼓励市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

该平台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目前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比较严重的问题,可以很好地实现各业务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并实现业务协同。将来必然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是很好的运营对象。目前,国家多个部委都提出建设类似平。包括国家发改委在信息惠民试点城市中明确提出必须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住建部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中也明确提出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工信部在信息消费试点中也提出要解决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为将来各个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大规模建设及后期运营埋下了良好的伏笔,很快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运营将成为很大的市场,该项目绝对是一个很优质的蓝筹股。

2.企业融合服务平台

通过企业融合服务平台整合国内外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形成一个不受制于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的新型产业发展环境,支持企业按需获得、优化配置制造资源和能力,敏捷开展协同生产制造、服务销售等。

依托企业融合服务平台,首先可以实现产业对接。开展与外地企业的对接交易,助力本地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新格局,也使全国乃至全球的制造交易流入当地,使外部领先的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为我所用;开展与当地相关产业链的业务协作,提升各产业链内部以及产业链之间的协作效率,整合与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对当地重点产业的带动能力;另外可以整合产业资源。开展共性产业服务的整合,以较小的成本,整合、盘活本地已有的产业资源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降低产业发展的总体成本,倍增已有的投资收益。

未来,企业融合服务平台将会像电子商务平台一样为企业构筑很好的发展空间,可以作为有潜力的运营服务载体。

3.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社区综合服务平台面向社区居民,致力于提供关注民生的、形式多样的、便捷高效的一站式融合的服务,提升社区居民的家园感和归属感。面向社区管理者,致力于将政府服务延伸到社区,减轻社区工作负担,提高社区的工作效率,节约行政成本。面向社区中介组织,致力于建设社区融合服务系统,让服务机构充分共享资源整合创造出的商业价值,从而带动社区服务产业的发展。

利用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可以广泛地开展各种业务,包括居民相互沟通的微信交流平台,为居民提供综合服务的各种群平台等。目前,类似项目已经有许多企业参与运营,甚至大多数都免费为居民提供无线WIFI。这些项目将来也是一个很好的运营市场,能帮助企业争抢更多的客户资源。

( 二) 专项领域类

智慧城市涉及面广泛,包括城市运行的各个领域,譬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环保、智慧水务等,本文由于篇幅所限,仅以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为例。

1.智慧交通

最近交通部也明确表示,将尽快出台《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 ,推动智慧交通的发展,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强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建设,引领和驱动交通运输产业向高端迈进,这为智慧交通开拓了广阔的市场。

智慧交通是整合公安、交通、城管、住建等部门等交通数据系统,形成车联网。通过智慧交通平台,主要可以实现公共交通服务、车辆调度与监控、智能支付、导航服务、出租车服务、新能源交通运维等多种功能。

公共交通服务主要提供公交车动态查询、公交站点动态显示、自行车异地存取、电子指路、车辆违章查询、公交卡充值等基本服务,多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目前一般由政府投资建设,可以采用政府引导企业经营的方式,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资金补贴等引导市场资金进入,由企业利用平台开发新的应用[3]。

2.智慧物流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经济的各个部门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现代物流业也得到迅猛发展,随着物流业的发展,也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智慧物流体系也就成了大势所趋。

通过覆盖全国的智慧物流网络、智慧物流中心、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实现灵活的业务覆盖、精准的环节控制、智能的决策支持和深入的信息共享完成物流各个环节所需要的信息化需求,通过智慧物流实现物流各个环节的实时在线管控、策划、流转,整合商家、联接节点城市核心园区,提高物流信息化产业链。

智慧物流平台无论对国家、企业、个人来说都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其优质的运营服务必将给供应链各个环节带领巨大的效益,当然更是一个很好的运营载体。

三、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分析

在数据资产运营日益成为行业成长驱动,国家大力提倡政府购买服务、促进信息消费的前提下,国务院八部委联合推出《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业界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式发生积极显著变化,智慧城市建设正在由传统的工程模式向建设运营模式转变。

( 一)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

虽然传统的建设模式正在转变,但是对于公益性比较强、涉密程度较高的项目,譬如城市政府信息资源融合服务平台、智慧公安中的涉密项目等,这些项目公益性很强、涉密程度较高,不适合也不方便由企业来主导。因此该类项目应该由政府主导投资,企业参与建设,建成后由政府负责运营维护,保证数据安全。

( 二) 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

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中,对于规模较小,可经营性较强、企业愿意积极参与的项目,例如热点( 火车站、机场、商场、公交车、医院等) WIFI、社区服务微信交流互动平台等,可采用政府引导的方式,交由市场建设运营。根据项目运作效果,给予后奖励补助。这样,一方面,节约政府财力物力,更减少了大量的维护费用;另一方面,提高了市场参与城市建设的热情,并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为居民提高更优质的服务。

( 三) 政府购买服务的一揽子模式

综合性较强、投资较大、运营维护难的智慧城市项目,尤其是牵涉到多个重大项目并行推进的系统性工程,例如,信息惠民工程建设涉及智慧城市中的多个领域,需要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业务部门之间互联互通;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也涉及到各个业务部门,这些项目需要统筹力度较大,综合很强,并且投资较大,政府财政压力大。该类项目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一揽子模式,由实力较强的企业做总承包,包括后期的运营维护,政府每年只支付购买服务的费用。这样既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也摆脱了政府运维的负担,同时还培养了企业,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企业融合服务平台、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等也都适合政府购买服务的一揽子模式。

( 四) PPP 政 企合作模式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中PPP模式越来越被业内追捧。广义PPP(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也称3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合作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合作各方参与智慧城市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双方首先通过协议的方式明确共同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其次明确各方在项目各个流程环节的权利和义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优势,使得建设摆脱政府行政的诸多干预和限制,又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资源整合与经营上的优势。政府公共部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并同时也为企业带来利益。通过这种合作和管理过程,可以在不排除并适当满足企业的投资营利目标的同时,为社会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智慧城市建设采用该种模式,政府与企业可以联合成立公司,引入社会资本,共同设计开发,共同承担风险,全过程合作,期满后再移交给政府的公共服务开发运营方式。政府对智慧城市项目中后期建设管理运营过程参与更深,企业对项目前期科研、立项等阶段参与更深。政府和企业都是全程参与,双方合作的时间更长,信息也更对称。双方可以更有效地整合智慧城市生态,实现共同运营、共同服务、共担风险和收益分成。

该模式更适用于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区域或试点的智慧城市综合建设[4]。

四、总结

上一篇:关注农村用药安全下一篇:煤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