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岗位

2024-09-17

就业岗位(精选12篇)

就业岗位 篇1

就业是民生之本, 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十二五”规划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中小企业因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就业方式灵活, 已成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 农民工务工,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因此,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在增加就业数量地同时, 提高中小企业就业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1 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优势

中小企业是繁荣市场经济的主体, 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因素, 承担着提供就业岗位, 缓解就业压力的责任, 是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1.1 就业准入门槛低

中小企业就业准入门槛低, 对学历、职称等要求较低, 求职者择业回旋余地大。到中小企业就业手续简便, 不受身份、籍贯限制。同时, 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广, 工种繁多, 有利于求职者对号入座, 择优选择就业岗位。

1.2 能够缓解就业压力

据调查, 我国每年需要就业的新增劳动人口为1000~1600万。同时, 国企下岗职工及失业人员在一段时期内仍将维持在1000多万。具体到我省, 全省劳动力资源年均增加51.65万人, 到2012年, 劳动力资源总数将达到5800万人, 占到人口总数的80.63%, 劳动力资源总数及占总人口的比例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届时我省面临的就业压力将不言而喻, 急需增加大量就业岗位来缓解就业压力, 而中小企业的成立注册资本低, 大多属于劳动密集性企业, 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缓解就业压力。

1.3 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受编制的影响, 增加岗位十分有限, 国有和集体企业由于技术进步和管理成本上升等原因, 就业容量大规模收缩, 吸纳就业的能力也极其有限。从这几年的就业情况看, 在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已占从业人数的75%以上, 吸收的就业容量是大型国有企业的14倍, 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1.4 繁荣地区经济

中小企业已成为数量最多、比例最高的企业群体, 成为了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创造的最终价值占GDP的60%左右, 上缴国家税收占到税收总额的53%。因此可以说, 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是市场繁荣的根基, 是一个地区经济兴盛的支柱。

2 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就业机制

为了保持中小企业创造就业的优势, 应从政府、企业及社会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争取建立长期有效的就业机制。

2.1 鼓励创业,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以政府为主体, 降低注册门槛、减免初期税费等措施, 大幅降低中小企业的设立成本。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根据不同产业集群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加强政策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 形成社会服务网络。通过企业自建、政府资助的方法, 创办公共技术平台, 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难题,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这种技术平台能够使中小企业信息渠道通畅, 及时掌握行业技术发展动态, 帮助和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2.2 建立信保体系, 加大融资力度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 引导、推动市场化商业担保和企业互助担保机构扩展业务, 增强服务功能, 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形式的担保服务项目, 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担保;引导和鼓励金融部门改进金融服务, 增加信贷投入;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 创建政、银、企合作平台, 为中小企业提供集中授信、信用评级、资产评估、贷款担保的“一条龙”服务, 为信用良好的企业开辟融资绿色通道;指导、帮助企业做好主板上市、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培育准备工作,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等, 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资金保障。

2.3 提升中小企业综合实力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拓展中小企业成长空间, 围绕大型骨干企业和主导产品, 形成一批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产品特色明显的中小企业;在农产品深加工、水产养殖、文化和旅游、现代服务等方面培植一批创业成本低、就业空间大的中小型企业。实现中小企业在数量上扩张、在质量上提升、在结构上优化,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从而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4 制定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200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明确规定促进就业是政府的责任, 政府要通过经济发展拉动就业, 首要任务是发展吸纳就业能力的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落实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 如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等形式, 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 落实就业优先发展战略, 鼓励中小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促进就业机制。

2.5 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制度

通过实施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工程, 鼓励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方式, 企业提取一定比例的职工教育经费, 采用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的方式, 对中小企业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 鼓励和支持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培训, 对中小企业现有人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 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培训技术骨干。培训形式可以采取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岗位培训等, 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成长。

2.6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机制的客观要求。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包容性大, 企业除了提供正式工就业机制外, 还提供季节工、劳务工等非全日制、季节性和弹性较大的用工形式。因此政府需结合当地情况, 制定用工制度管理、工资标准、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措施, 确保临时工与企业正式职工同工同酬, 享受与正式职工同等的保险和福利待遇, 把每个劳动者都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之中。

3 提高中小企业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 它意味着企业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更好的工作环境、更优厚的社会保障和更高的福利水平等。就业问题的核心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 更重要的是就业质量的提高。虽然中小企业缓解了就业压力, 但还存在薪资报酬低、就业环境差、就业状况不理想等就业质量问题。因此, 在实现促进就业的基础上, 企业还要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 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3.1 改善中小企业的就业环境

目前中小企业在签约、劳动时间和福利待遇等就业环境方面还存在缺陷, 这需要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来努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就业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 不应只是关注中小企业解决了多少就业岗位, 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来约束企业的行为, 如将主要职业病纳入工伤保险范畴, 规范参保单位缴费行为等。政府还可以将给与企业的一些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的就业环境挂钩, 强制性地规定应给劳动者提供的最低就业环境标准。

对中小企业而言, 就业环境差会带来人力资源的流失, 甚至核心技术及商业秘密的外泄, 有可能造成中小企业发展停滞, 陷入困境。而且现时招新, 还需要进行岗前培训, 导致企业费用的增加, 因此, 中小企业要权衡利弊,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建立有效的用人制度, 落实劳动环境保护, 降低职业危害, 力争使每个劳动者做到体面就业。

3.2 培养中小企业经营者长期发展的意识

据2011年“中国企业金融高峰论坛”调查, 中国中小企业目前平均寿命仅为3.7年, 这一现象虽然与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有很大关系, 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缺乏长期发展意识造成的。因为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往往也是所有者, 导致其更多的关注眼前利益, 实现的利润大都分给所有者, 不注重资本的积累, 更不愿在人力资源和就业环境上投资, 导致员工缺乏工作的动力。所以中小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并逐步壮大, 企业的经营者首先要有长期发展的意识, 有长短期规划, 逐步加强对就业环境方面的投入, 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

3.3 建立工资稳定增长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 提高劳动者收入已成为必然趋势。企业人员的工资与企业实现的利润有直接关系, 一方面利润的增加会使职工工资增加;另一方面职工工资的增加也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 因此企业要建立一个工资和利润相协调的稳定增长机制, 参照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制定最低工资标准, 中小企业经营者也应认识到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是长期趋势。

3.4 加强中小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价值理念, 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 它是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推动力量。而现在许多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只注重利润的增加, 不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结果导致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 削弱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企业往往留不住人才。而良好的企业文化, 能激励员工的参与意识, 重视职业道德,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提高企业的声誉和竞争力。

提高就业质量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 应该成为就业优先战略的核心目标。这就要求在扩大就业规模的同时, 不断在提高就业质量上多下功夫, 建立工资稳定增长机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只有提高就业质量, 才能体现劳动者的价值,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推动我省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

摘要:就业问题一直是关系到民生的头等大事, 中小企业以其灵活的就业方式, 缓解了就业压力, 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因此政府应通过多种方式建立长期有效的就业机制, 确保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就业数量增加的同时,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规范中小企业的就业环境、增强中小企业经营者长期发展的意识、建立工资稳定增长机制, 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中小企业,就业,就业数量,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孙萍, 黎志键.探索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 2011 (3) .

[2]陈晓.广东中小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 (6) .

[3]刘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4]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10-11-26.

就业岗位 篇2

XXXX有限公司2010年5月成立,注册资本10500万元,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现已投资2亿元,已建厂房面积5.6万平方米,现有员工150人,是山东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已于2013年6月在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

2010年,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合作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特种金属材料产业化基地”。依靠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专家队伍强大的技术力量,公司先后成立了威海市高耐磨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威海市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山东省高耐磨高耐蚀金属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拥有优秀的研发团队及先进的研发与检测设备。目前已申报专利45项,获得授权专利证书43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主营汽车配件、工程机械配件、矿山冶金配件、螺旋流恒压泵、特种合金钢锭、高速列车刹车盘等产品,具有年产铸钢产品2万吨及各种灰铁、球磨铸铁产品1万吨的生产能力。公司先后通过ISO/TS16949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IRIS国际铁路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和OHSAS18001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并获得认证证书;汽车刹车盘产品已通过IATF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质量认可,已成为国内外OEM产品的知名供应商,产品出口远销美国、日本、埃及、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历年来,先后荣获“威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乳山市自主创新十佳企业、山东省工程研发中心、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等五十多个荣誉称号。

截止到2017年年末,公司员工人数为68人,公司与所有员工全部都签订了劳动合同,并按月足额缴纳了各项社会保险费,未发生欠费现象。现将公司所采取的稳岗措施汇报如下:

一、想法设法拓展市场、提高销量,稳定员工福利待遇 只有公司产品种类、销量有所提高,才能确保了员工特别是生产、销售一线员工的稳定和待遇。面临严峻市场销售形势和就业形势,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公司努力拓展新市场,通过电子商务、参加产品推介会、加强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等途径,加快新品开发步伐,加大产品宣传推广力度,优化销售渠道,稳定销售区域和客户,确保严品销量、产量不下降,稳定员工队伍和员工待遇,保证每月工资拉时发放,社会保险按时足额交纳。

二、强化内部培训,提升员工技能,防范经营规模风险 通过企业内部培训、以岗位交换等措施,在不同岗位和工种、不同对象和条件之间采取“上下结合、长短结合”等多样性做法,要求员工必须具备能在两个不同职能岗位任职的能力,把每一位员工培养成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特别强化本职岗位的安全、环保意识,进一步熟悉公司的各项管理规范,掌握各岗位生产工艺操作规程,提升岗位工作的专业知识素养,以此来防范人员短缺造成公司经营规模减小的风险。

三、设立干部示范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富有凝聚力与向心力的优秀团队

在公司车间内设立“干部示范岗”,使干部带动所属员工在干好本员工作的同时,为企业如何实施新工艺、创新新材料出主意、想办法,归纳总结形成文字材料,在班前会、周例会上进行探讨、沟通,最终被采纳的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形成了一种创新向好的企业文化,同时形成了一支富有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团队,为企业创新创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四、实行轮班工作制,丰富业务文化生活,解除员工后顾之忧

从生产岗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行轮班工作制,给予员工更多休息时间,合理调配各个岗位的员工数量及各班人员力量,明确班组责任,建立严格的交班制度。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在“行、食、乐”上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保障员工安心工作,减少后顾之忧。公司为员工上下班配备了班车,同时为员工早中晚餐配备了可口的饭菜,另外举办“歌咏比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员工热爱企业、奉献企业、成就自我。

五、设计梯级升迁职业规划,确保员工干有奔头,职业发展有所归属

就业岗位 篇3

在全球金融危机日益对实体经济构成威胁的形势下,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保障愈加重要和迫切。就业乃民生之本,在“保增长”的同时,能否实现就业的有效增长,是当前宏观调控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一、以全新的视角认识就业问题,把保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积极扩大就业,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对于我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无论对劳动者个人还是对经济社会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就业是社会的“稳定器”,而失业则是社会的“震荡器”。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均把充分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选目标。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做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部署。顺利完成这些任务,解决好就业问题是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从全国的就业形势看,“农民工返乡潮”、“大学生就业难”以及“零就业家庭”等现象,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通知》,通过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稳定用工岗位。河北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9年力保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但是从2009年及今后一段时间就业的总体形势分析,随着世界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河北省的实体经济同样受到了一定冲击,市场环境趋紧,一些企业订单减少、产量受限、销售下降,亏损企业和亏损行业明显增加,企业用工需求明显减少,一些企业开始放长假或裁员。河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有近600万人在外打工,随着就业市场的趋紧,返乡农民工会逐步增加。另外;2009年又是就业高峰年,2006年前后通过扩招的大中专毕业学生要在今年毕业,并且已有不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学历的学生回省寻找工作岗位,使得就业压力增大。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河北省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2万人,处于长期失业状态的约占18%。学生和复转军人则有84.4万人需就业。在这两个庞大的就业群体外,还有一时难以消化安置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等等,全省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据初步匡算,2009年河北实际面临约460万人的就业压力。因此,把保就业放在当前突出位置来抓,不仅是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目标的内在要求,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扶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就业难是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出现的问题,也必然要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长期存在。当前,我国的就业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存量劳动力”日益增多,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每年新增劳动力以千万计;二是“增量劳动力”供给压力不减,越来越多的新增劳动力难以找到工作,不能实现就业。但是今年的就业压力不同于以往,既不是由于劳动力缺乏流动性、信息交流的不对称以及市场组织不健全所造成的磨擦性失业,也不是完全受生产条件或气候条件等影响,导致的季节性失业,而是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形成的周期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并存的就业形势,使我们面临的就业供需关系严重失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动员社会力量,全力应对,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调动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应该认识到,经济危机所导致的失业,是有周期性的,企业借此机会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研发和扩大再生产,将会刺激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因此,政府应拿出一系列扶持企业的政策,尽快落实“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的优惠政策,通过对企业阶段性减负,稳定困难企业的就业岗位。

三、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努力构建创业型经济发展模式。创业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在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和任何一个经济发展时期,都是最具活力、最具吸引力和最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因此,河北省要把“全民创业”列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思路,不仅有利于做大市场主体、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居民财产收入,而且对扩大创业、促进就业也会产生积极影响。一是鼓励和支持不违背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各种形式创业,形成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带动经济增长的良性发展。二是大力扶持原始型创业活动,通过减免各种主要税费,让创业者敢于创业,能够创业。三是引导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享受与外地资金同样的优惠政策。四是打造创业平台,充分利用现有存量用地和闲置厂房等,搭建创业平台。充分利用工会、共青团和妇联促进创业的各类服务资源,加强下岗职工创业和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妇女创业中心建设,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创业载体。五是充分利用各类产业园区发展平台,开辟创业场所,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和农村劳动者等人群的初次创业基地。六是加大小额贷款担保工作力度,增加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用于小额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七是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体系,着力清除或降低阻碍创业的各类门槛,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四、坚持就业优先的原则,以《就业促进法》为法律支撑,强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就业促进法》的颁布,明确政府要把就业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时候必须把就业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面对就业洪峰人们既要预警更要疏导。应建立健全就业目标责任制度,把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失业率、失业人员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及减少有劳动能力长期失业人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作为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建立目标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的职责,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主导作用,完善政府间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制订有利于创业的综合配套措施,从多个维度和多个层次全面促进创业,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就业的良性运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就业指标落实情况的考核、检查和监督,在保增长、扩内需中实行“就业优先”发展战略,科学安排投资项目,通过项目扩大促进就业增长,形成扩大需求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就业岗位 篇4

一、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迫切性

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的《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曾明确指出:“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教学改革, 打造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评价高等职业教育成效大小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毕业生的就业率, 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及变化生动及时地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被社会接纳的程度, 就业率就是硬道理。反之, 如果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不被社会所接纳, 连基本的谋生之道都没有。因此, 在“办学围绕市场转, 课程围绕岗位转, 内容围绕学生转”的市场循环中, 我们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 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适应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 使培养的学生具有从事某种职业的素质和能力。这也是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适切性。

二、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就业岗位探析

(一) 服务区域影视制作行业发展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 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等意见。结合意见, 为进一步了解区域影视专业的需要和制定得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对服务区域“海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了分析与研讨。2010年1月,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黄金机遇期”。2010海南 (香港) 文化体育娱乐产业发展交流会在香港召开, 省文体厅厅长范晓军在会上透露, 海南将重点发展九大文体产业之一是广播影视产业, 要打造全国一流的影视后期制作基地。随后2010年10月到2011年4月在短短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海南一地就涌现出180余家新兴数字影视制作公司, 大量招募专业影视人才。2011年9月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成立了调研小组, 以三亚、海口、万宁、保亭、琼海等电视台、三亚创意产业园为重点, 对海南省各地电视台等相关媒体产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一次系统调研。调查数据显示, 海南省自省台至市县电视台全部存在不同专业技术岗位的空缺, 特别是影视包装方向, 导致不少电视台只能依靠外包制作, 如海口电视台缺少栏目包装人才8名 (主要从事栏目、频道的包装) 、后期人才5名 (主要从事图片、视频素材的处理、节目剪辑、合成) 、摄像师2名;万宁电视台急需后期制作人才3名、包装人才2名、摄像师1名, 保亭电视台急需后期制作人才2名, 包装人才4名, 其他市县台也都如此。对于婚庆公司, 诸如绿源婚庆、俏佳人婚庆等更是求贤若渴, 从婚庆的策划、拍摄、制作包装都急需专业人才。据业内人士初步估计, 市场对数字影视制作行业急需从业人员约数百万人。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应当大有可为。我们需要不断对电视节目制作的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进行严谨的调查与分析, 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二) 专业就业岗位探析。

高职教育是为学生谋生的教育, 职业教育的价值基础是职业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性”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教育价值取向, 是高职教育不被学术性的高等教育所同化的本质特征。影视产品的生产流程主要分为前期策划、拍摄录制、后期制作及包装发行四个阶段, 从策划到播出需要电视策划、摄像、编导、后期编辑、包装、灯光师、音响师、制片等多个工种的密切配合。这些就是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细化后的岗位。从我们的调查表明, 不同层次的电视制作机构对人员的能力要求是有差异的。结合调查情况与专业特色, 我们电视节目制作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如表1所示: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主要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 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高职教育即谋生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特征。因此, 在专业设置中, 对于就业岗位分析要有效结合社会需求, 大幅度提升专业的吸引力, 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Liu Laiquan, Lei Yanrui, Fu Yingbin, Zhang Weiguo.Some Ide-as on Pre-vocation Practice of Vocation Colleges[C].2011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ociety Management.HongKong:Singapore Management and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 2011

[2].颜秉忠.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电视节目制作专业课程体系[J].教育与职业, 2010

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措施 篇5

由于受到当前形势的影响,以我公司目前的经营情况,已不能完全保持人员结构稳定,为保证现我公司人员队伍稳定,维护“保稳定、保民生、保增长”的大局,减轻社会负担,实现不裁员、不减员,迎难而上,从而进入良性发展阶段,采用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为保持我公司现阶段人员队伍稳定,在不减员、不裁员的情况下,通过企业工会出面沟通,与广大员工共同协商在特定的时间段、在特定的市场大环境下短时间内减少薪资报酬;减少员工福利发放时间等手段来保障公司经营的正常运转与就业岗位的相对稳定。

二、通过企业内部培训、以岗位交换等措施来要求员工必须具备能在两个不同职能岗位任职的能力,我公司员工除了能充分胜任目前岗位的同时还必须熟悉、了解其他的工作岗位,我们的目标是把每一位员工培养成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未雨绸缪,以此来防范短期减薪带来的人员短缺造成我公司经营规模减小的风险。

三、针对目前的具体情况,我公司还缩短了工作时间,给予员工更多的休息机会,通过组织各类企业文化活动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并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来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使我公司员工能时刻感受到来我公司上班并不是只为了赚钱,我们努力给员工搭建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身能力的平台,在给员工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还能为员工提供提升自身能力的平台,使员工在特定的环境里也能感受到企业带给他们的温暖,使广大员工能与公司一道携手并肩、同舟共济。

四、充分发挥职工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设立职工干部示范岗。使职工干部带动周围职工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企业如何摆脱困境出主意、想办法,并归纳总结,形成文字材料。在每月的职工月结会上进行探讨、商量,最终被所采纳的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由此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同时也形成了一支富有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的团队,为企业早日摆脱困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庆市旺鑫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的廉价商品比就业岗位更重要 篇6

美国一个有影响力的华人组织“百人会”进行了这项调查,其结果令人惊讶:与美国的政治家、学术界和工会领导人相比,美国普通公众对中国对全球贸易的影响并不那么担忧。

在政治方面,公众视中国为美国第四个最重要的“盟国”,仅次于英国、日本、以色列,排在法国、台湾、韩国之前。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因为美国和中国并未正式结为盟友。

《金融时报》看到这份报告时,正值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到9年来最高点,而且此前美国一个有工会背景的社团刚刚发布了一项报告,谴责中国在1989-2003年间使美国损失了150万个就业岗位。

尽管就业岗位流失和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这两个问题在去年美国总统大选活动中占相当份量,但只有21%的被访者认为这是个首要问题。

一半以上的美国人认为在中美关系中应重点关注中国的人权记录。将近四分之三的被访者表示,同中国进行贸易使美国受益匪浅;五分之三的美国人相信低成本的中国商品使美国消费者受益。该报告还发现在工会成员中也有同样多的比例接受廉价中国产品。这一结果与工会资助的研究机构——“经济政策机构”本周发布的报告大相径庭,该报告认为中国廉价进口商品造成美国就业岗位流失。

从事民意调查的Zogby国际公司总裁Zogby先生称:“美国人坚持消费者第一的理念”。

这家公司对1200多人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总体态度在过去10年中发生了显著变化,59%的被访者对中国持正面观点,而10年前这一比例为46%。

较之于军事实力,中国在工业化经济方面的巨大进步对美国来说是一个更为紧迫的问题。

这项调查发现,将近四分之一的被访者认为中国对美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威胁,以此相比,15%的被访者认为中国对美国构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

该项调查还有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23%的被访者有朋友或家庭成员收养了一个中国小孩。Zogby先生说:“小孩对搞好外交很有好处”。

送技能送岗位就业惠民合民心 篇7

“技能福利”免费送

“从报名、培训到考试、领证, 不用花一分钱, 还能领生活费补贴”, 日前, 家住天津市河东区东新街的邢女士了解到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后, 立即进行了报名登记, “我今年49岁了, 这些年一直在各处打零工, 但还是想学点技能, 听说月嫂和育婴师市场供不应求, 工资也高, 我就来报名了。工作人员说, 人数一凑齐, 区人力社保局和辖区民办培训学校就将为我们这些报名人员开班培训。”邢女士所说的培训就是区人力社保局目前正在开展的“福利计划”技能培训。

当前天津市河东区开设的技能培训专业主要有7个, 即家政服务员、月嫂、养老护理员、育婴员、收银员、营业员和计算机维修。培训课时为80-180课时不等, 其中理论课时占30%、实际操作课时占70%, 培训时间约为10天至22天半不等。此次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采用“职业培训包”的模式, 把职业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训考核等规范化、标准化, 让培训者真正能学以致用, 有了实用的技能, 不仅能提高收入水平, 还能增加就业机会, 实现素质就业、稳定就业。

目前, 天津市河东区12个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正在积极受理报名登记, 各街道失业人员均可免费参加“福利计划”技能培训, 在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课时, 按每人每课时6元的标准领取生活费补贴。“失业人员报名培训需携带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社会保障卡 (须开通储蓄账户功能) 原件及复印件、2张二寸照片到所属街道劳动保障中心报名。失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原则上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免费培训, 其中就失业转换人员一年内可享受两次免费培训, 不同职业相同等级最多可享受两次免费培训。”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岗位“量身定做”择业我做主

区人力社保局联合各街道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党员、残疾人、新毕业大学生等不同就业需求的人群召开专场招聘会, 提供就业机会。

富民路街道针对辖区部分妇女需要灵活就业的岗位需求, 举办妇女专场招聘会。乔女士在本次招聘上她找到了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乔女士告诉记者, 自己以前一直从事小时工, 这次她希望再找到一份就业时间灵活的工作。“没想到这次招聘会提供的岗位特别多, 我一来就找到了工作, 而且待遇也不错, 这样既能照顾到家庭又能增加收入, 真是不错。”乔女士说。记者从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负责人那里了解到, 目前, 失业妇女年龄偏大, 考虑到照顾家庭, 她们希望就业能够具有灵活性。在招聘会上记者看到, 富民路街道16个劳动保障工作站工作人员共发布了招聘信息110余条, 提供就业岗位135个, 一些物业、家政、工作室等招聘单位还现场面对面招聘, 为求职妇女提供现场咨询。30人达成就业意向, 17人当场应聘上岗。

惠民行动解除“后顾之忧”

天津市河东区人力社保局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清欠等问题, 开展惠民专项行动, 为劳动者提供舒心、暖心、贴心服务, 收到了良好效果。

近日, 河东区人力社保局热线接到一通外来务工人员的求助电话, 反映其所在单位拖欠工资。接听电话后, 河东区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员马上查底档联系到该公司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和该公司所在的街道劳动保障中心, 立即派人前往该公司处理。在经现场反复做工作、讲政策、疏导情绪后, 企业人事负责人当即表示, 个人先垫资3万元给6名职工, 下午5点准时打入工资卡。据悉, 在今年1-2月份期间, 河东区人力社保局已经累计为12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4.74万元。“我们将持续开展好这项惠民行动, 扎实做好这项工作, 为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得到最大化的保障。”河东区人力社保局副局长王焕军介绍说。

就业岗位 篇8

1.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

本研究主要随机抽取了所调查学校的部分护理专业毕业生, 方式以问卷为主。从所回收的474张调查问卷来看, 就业的学生有465名, 就业率高达97%以上;就业途径基本上是通过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 而通过学生自主寻找就业机会的情况较少。具体情况见表1, 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三甲医院的比例不足50%, 说明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乐观。

2. 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

笔者调查了部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问题, 得到的结果见表2:

根据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调查, 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留在当地就业, 只有少部分学生的就业地点在外地。部分学生是通过家庭关系找到的工作, 也有部分学生是自己在社会上联系到的企业。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职三甲医院的学生比例较多, 超过了70%。在就业去向方面明显优于中职学校。

二中、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

1.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

在上述调查的中职毕业生中得到的就业岗位情况见表3:

根据表3调查情况可以看出, 中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的情况较多, 一般很少出现在非护理专业。

2. 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

根据所调查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况, 具体情况见表4:

通过表4的统计可以看出, 与中职院校相比, 高职院校就业专业较分散, 从事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比例较高。

根据以上两个表可以看出, 所调查的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大部分还是选择本专业的就业岗位, 只有极少部分毕业生选择的是非医学专业岗位。另外, 有少量毕业生也选择了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岗位。总的来说, 中职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择业观上大多还是选择本专业或相关专业, 说明就业岗位较集中;而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相对来说比中职毕业生要宽, 能选择的岗位较多。

三不同医院级别及不同就业岗位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不同

1. 不同级别的医院对学生的要求不同

笔者通过调查不同医院, 其在对待中职院校、高职院校招聘方面要求也存在不一致, 一般来说三甲医院比较看重学生在校成绩和学生在校所担任的职位, 而普通医院比较注重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另外, 在招聘高职院校毕业生时对学生的操作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 而在招聘中职毕业生时比较在意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调查还发现,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招聘单位多为私营企业, 待遇较低, 相关要求也较低;但相对来说, 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招聘单位有部分国企, 在待遇方面明显优于中职毕业生。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三甲医院的学生比例超过中职院校。

2. 不同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要求不同

不同的岗位对中、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普通护理职位的要求较低, 只要毕业生在学校没有不良学习记录, 对护理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基础, 一般医院都能接受。而其他与护理相关的职位根据不同的职位要求有不同的专业素质要求。医药销售职位却不在乎毕业生的护理专业技能, 只要能吃苦耐劳, 懂得与人沟通即可。其他非医学职位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另有不同。总之, 对于护理专业毕业生来说, 就业于护理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基本的护理知识, 而在非护理专业就业则根据不同岗位有不同的要求。

四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不同

1. 中职护理院校应该注重理论知识

目前, 根据中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可以看出他们大多就业于护理专业, 因此应该加大力度巩固他们的护理理论知识。所以我国中职院校在护理专业方面应设置较多的理论知识课程, 通过书本和网络进行综合的理论知识讲解, 同时注意应该在课程设置方面尽量全面。另外, 在认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专门成立实验室供学生深入研究探讨该专业的内涵。总之,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不足, 在护理课程设置上要尽量从基础护理专业课程开始, 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一步步完成基础护理课程的教学, 尽量保证每个护理专业毕业生都具有扎实的护理基本能力。

2. 高职护理院校应该注重实践知识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在高级护理等方面就业率较高, 也就是说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的技能培养较重要, 因此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高职护理专业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应该有较多培训, 保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态度较端正。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本身较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所以应该在教学基础护理知识的基础上, 注重对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使他们真正成为理论与实践水平同时得到提高的护理毕业生。

五结束语

总之, 目前我国正处于医疗改革的重要时期, 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 我国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和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当前经济背景下, 中职院校应积极改变教育课程设置, 借鉴有关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 在提高护理专业毕业生自身素质的前提下, 积极扩展就业渠道, 为护理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公益性就业岗位管理现状与建议 篇9

公益性就业就业岗位一般是由政府出资开发, 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类岗位, 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部门和社区安置的劳动保障、治安协管、后勤保障、公共设施服务等岗位。公益性就业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 并从就业专项补助资金中拨付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到用人单位, 补贴期限为3年, 除对距离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除外。对在公益性就业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单位, 按其实际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人数给予补贴。就业困难人员从户籍地进行认定, 下列人员属于就业困难人员: (一) “4050”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 女40周岁以上, 男50周岁以上, 在各类企业和单位就业并在我市参加社会保险, 失业后未实现就业的人员。 (二) 享受城镇低保且登记失业一年以上的家庭中的一名成员。 (三) 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民家庭中未就业成员。指因国土资源部门依法统一征地后, 处于法定劳动年龄内, 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 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 登记失业一年以上的家庭成员, 由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其中一人。 (四) 零就业家庭。城镇居民家庭中,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 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 连续6个月以上处于失业状态, 且无经营性、投资性收入的一名家庭成员。 (五) 农村低保家庭中有转移就业要求, 并登记失业一年以上的一名成员。 (六) 毕业两年以上且登记失业两年以上, 未实现就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毕业生。符合多项条件的家庭只认定一名成员。

二、公益性就业岗位管理现状

(一) 管理体制不健全

缺乏绩效考核体制, 没有将公益性就业岗位的管理纳入用人单位的绩效考核范围, 造成用人单位疏于对公益性就业岗位人员的管理, 人社部门无法落实奖优罚劣措施。

(二) 工作积极性不高

首先缺乏奖励机制, 公益性就业岗位人员滋生“混日子”的思想, 干多干少都一样, 干好干坏都一样, 到期就得走人;其次公益性就业岗位工资按省最低工资指导线进行补贴, 减去保险个人负担部分, 发到手的工资就剩一千多点;再次到年底就业专项资金吃紧, 工资发放出现不及时的现象。以上导致他们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 用人单位和就业困难人员对公益性岗位缺乏了解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 尤其在本地就业的更少, 都去大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他们对公益性就业岗位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没能更多的投入到公益性就业岗位上来。再加上用人单位不太了解国家相关的就业政策, 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没有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 公益岗位开发没有考虑我区财政承受能力

公益性岗位补贴所需资金从中央及省下拨的就业补助专项资金中列支, 各市、县 (区) 要按一定比例进行资金配套, 现在我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超出了我区财政承受能力。

三、个人建议

(一) 理顺公益性就业岗位管理体制

第一, 确立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管理领导小组, 明确职责, 每年定期召开会议, 及时解决问题, 总结布置工作;

第二, 明确公益性就业岗位招录条件和审批程序, 严格把关, 本着属地就近录用的原则, 由区就业服务局和用人单位联合招考, 通过“本人申请、如实公示、公开招聘、严格把关”的原则, 招用符合条件的人员, 由用人单位与其签订就业协议并备案。

第三, 加强上岗培训。在上岗前, 由就业服务部门对即将走上公益性就业岗位的人员进行职业修养、法律法规、文明用语、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培训;由各职能部门对其进行业务操作, 岗位职责等上岗培训, 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技能, 较快的进入工作角色, 适应工作岗位需要。

第四,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首先按照“谁用人, 谁管理”的原则, 用人单位要建立公益性就业岗位人员履职情况档案和台账, 就业服务部门要对用人单位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将考核结果纳入用人单位的年终考核结果中;其次用人单位要对公益性就业岗位人员进行年终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计入个人档案;再次地方应该重视公益性就业岗位, 在各单位招录工作人员时, 应该对公益性就业岗位就业人员给予政策上适当倾斜或考试加分。

(二) 做好公益性就业岗位相关宣传引导

首先要加强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开发和管理意识, 要从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 把促进就业作为重要任务, 由政府号召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和社区多提供就业岗位;其次要进一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公益性就业岗位不是福利待遇, 而是政府促进就业开发的工作岗位, 是服务社会大众的一种公益岗位, 只有通过工作付出才能获取工作报酬;再次要正面宣传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工作情况和成绩, 使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对公益性就业岗位有充分的了解和认可, 为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做好基础。

(三) 做好资金需求预算, 加大就业专项资金争取力度, 同时做到专款专用

根据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实际困难, 做好资金需求预算, 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支持, 增加就业专项资金投入力度, 使公益性就业岗位人员及时拿到工资, 并享受到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 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公益性岗位上来。同时, 严守就业专项资金开支范围, 严把公益性就业岗位补贴审批关, 要求区人社部门对现有公益性岗位要加大审核力度, 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予以终止就业协议;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 必须以联合审批的形式经财政部门审核, 考虑区级财政可承受能力, 并对上岗人员实时监管, 及时将监督结果报告财政部门;加大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的审核力度, 确保真正符合政策的人群走上公益性就业岗位。杜绝违规资金支出, 最大程度发挥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就业岗位 篇10

1 园林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

园林专业在高职高专学科属于农林牧渔大类, 所有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偏向于农业类,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植物生长与环境调控、园林史、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工程制图、园林工程测量、园林树木花卉学、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园林建设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造景、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造价及预决算等, 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园林景观设计与园林工程施工。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 园林专业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工作岗位, 具体的工作岗位有如下几种:

1.1 助理园林景观设计师

助理园林景观设计师主要是在景观设计师的带领下, 配合团队其他成员, 完成某一景观设计任务。助理园林景观设计师的岗位要求主要有熟悉园林景观设计理论、程序及方法, 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及创新意识, 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1.2 园林工程施工员

园林工程施工员在不同的省份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归属各省的建设厅集中统一管理。园林工程施工员的主要工作是在施工现场负责园林工程的实施, 一般分为园建施工员和绿化施工员, 工作内容包括放线测量、看图纸等。园建如铺地和建筑小品的钢筋翻样、石材翻样, 工程量计算等, 还有对工人的施工工艺进行指导。绿化放线相对容易一些, 工程量计算也比较容易, 技术相对简单, 关键是对苗木的栽植要有审美和创造力。有时候还要做办签证和工程报验等资料。园林工程施工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 园林工程项目建设的好坏, 施工员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园林工程施工员必须掌握园林工程施工的专业知识及工艺流程, 同时需要有丰富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较强的沟通协调水平。

1.3 园林工程资料员

园林工程资料员主要负责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制作的各种资料, 包括技术交底、会议纪要、现场签证、现场变更、各种与园林工程项目相关的文件等。由此可见, 资料员在园林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非同小可。作为园林工程资料员, 要熟悉国家、省、市城市档案工作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标准;能看懂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 (市政) 施工图, 能编制修改工程竣工图 (包括重新绘制基础竣工图) ;了解各种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和方向, 能正确填写各种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及竣工技术资料表格;了解工程测量有关知识, 熟悉工程定位测量、施工测量、竣工测量, 并能填写相应的工程测量技术文件及表格;了解文秘基础知识, 熟悉城市建设活动中报告、批复、通知、纪要等应用公文的编写方法;熟悉城市建设工程档案的内容、范围, 掌握工程档案收集、编制、整理的方法;了解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及基本知识。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1.4 园林工程造价员

园林工程造价员是从事园林建设、土建工作、园林设计及各种欲从事园林预算的人员, 也称园林工程预决算员。他的主要职责是项目设计初期的概算、项目施工招投标过程中的预算以及项目竣工后的决算等。由此可见, 园林工程造价员无论对建设方还是施工方, 在园林项目建设过程中都至关重要。造价员关键是专业知识要过关, 掌握园林建设的程序, 能熟悉图纸, 对现行的价目表、综合及各种定额、建材的价格必须熟悉, 另外对工程量的计算公式、工程结构做法、隐蔽工程、变更等专业要熟悉运用, 分析材料及计算工程材料等。

1.5 园林工程材料员

园林工程材料员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 (1) 负责对该项目的材料进场数量的验收, 出场的数量、品种记录, 要对数量负责。 (2) 负责对该项目所进场的各种材料的产品合格证、质检报告的收集。 (3) 负责对材料的保管工作, 并要对各分项工程剩余材料按规格、品种进行清点记录, 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数字, 以便做下一步材料计划。

1.6 园林工程质检员

园林工程质检员是根据国家颁发的安装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和施工验收规范, 照章独立行使质量监督检查权和处罚权。负责专业检查, 随时掌握各作业区内分项工程的质量情况。负责分项工程质量的评定, 建立质量档案, 定期向项目总工和上级质量管理部门上报质量情况。负责分项工程各工序、隐蔽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的图像资料记录。对不合格项及时向项目总工和上级质量管理部门汇报, 监督各专业工程师制定纠正措施, 并协助进行质量损失的评估。

1.7 园林工程安全员

园林工程安全员要熟悉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各项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和制度, 并能结合工程项目特点编制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出安全问题, 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 随时监督。

1.8 园林花木技术员

园林花木技术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对园林植物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处理, 包括选苗、挖苗、运输、移栽、养护等等。他需要掌握园林植物的相关知识, 如植物的生态习性、植保、植物造型等。同时还要熟悉园林植物的分布及有关植物引种驯化的内容。

1.9 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员

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员是近几年新兴的一个园林行业工作岗位,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绿地覆盖率提高, 大量的绿地需要养护, 这就为园林行业提供了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员的岗位。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员主要是为已经建成并通过验收的绿地进行养护管理, 主要工作包括:设施设备的维护, 园林植物的浇水、施肥、打药、修剪造型等养护, 节假日的美化亮化等。所以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员要掌握相应设施设备的维护常识, 熟悉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相关知识, 并能及时发现问题, 处理问题。

1.1 0 园林工程监理员

工程监理的主要职责是受甲方委托, 依据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对乙方实施的建设项目进行工程质量和数量的监督。所以园林工程监理员要掌握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和验收规范, 熟悉园林工程项目建设的步骤和程序, 掌握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 并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按章办事。

2 园林专业毕业生岗位能力培养

2.1 转变观念,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高等职业教育所要培养的是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能力, 是以职业知识和技能为导向的综合能力。园林技术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熟练掌握职业技能, 同时还要注意综合技能的培养, 这就要求在教学计划编制和课程设置时, 把实践性教学摆在重要的位置上, 改革课程设置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在课程设置中减少或去掉与技能培养无关的课程和内容, 增加实践性教学课时, 使理论与实践教学达到1:1的比例。

2.2 合理制定实践性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 保证实践性教学的实施

过去比较重视理论教学计划, 而实践性教学计划往往不规范、不完整, 使得实践性教学计划随意性大, 效果差, 教学过程中不易检查和评估, 并且有的内容随意调整, 没有连贯性和系统性。为此应制定一套完整的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计划, 并不断补充更新, 该计划包括专业基础技能训练 (如计算机操作、园林地形测量、园林制图、表现技法、树林花卉识别等) 和岗位专业技能训练 (如园林植物生产栽培、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监理、园林绿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岗位综合技能训练等) , 在计划制定上要以社会需求和专业要求为基础, 满足对人才的要求。

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 要以国家相关标准为依据, 没有国家标准的, 要根据专业情况制定出相关的考核的内容、方式、方法等。另外根据园林专业特点及技能要求, 安排好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每个学期的训练项目、时间、地点、方法、要求及考核等, 每一项训练都要有步骤地进行严格考核, 把考核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指标, 直接作为毕业成绩。通过以上系列计划和考核制度, 来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 从而保证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2.3 加强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 为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保证实践教学计划落实, 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 否则计划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实验室的设备和条件必须符合当今科技发展的要求, 具有传统与高科技相结合的优势, 实践基地也要根据情况配备部分先进的设施, 如现代化的温室等。其数量应根据学校的总体规划及专业学生的人数来确定, 要能保证每位同学都能亲自动手完成大纲要求的操作技能。根据现在教学要求需配备计算机绘图室和相应的软件系统及打印设备, 绘画室, 树木标本室, 苗圃花卉实验室, 模型制作室, 园林设计室等;建立专门的实训基地, 苗圃花卉基地, 盆景园等;应建立相应的园林设计工程施工基地, 保证每位同学毕业后能直接参与设计, 参与施工工程的管理等, 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

教师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技能水平。现在园林专业教师大多都来自高等院校, 他们是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生产实践经验, 也缺乏很好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强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第一, 可以让教师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通过考证的严格训练提高职业技能, 从而也更好掌握专业所需的各项能力, 也能了解国家相关的一些标准要求等;第二, 让教师多到实践基地和园林公司进行实践锻炼, 也可通过为社会服务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第三, 可以从社会公开招聘有多年生产实践经验的技师或工程师担任实训指导教师。通过从多方位提高老师的职业技能, 打造一支过硬的园林师资队伍。

2.5 调整实训教学, 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实训教学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 需要教师在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它需要付出比理论教学更多的劳动, 也需要教师认真研究, 优化内容结构使之更加合理化和实用化。例如:结合实践操作进行教学、改革实训方法、生产劳动结合等。

2.6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 单靠学校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各方需求, 必须与校外生产单位联合建立实训基地, 这是高职教育的一个必然趋势。选择校外实训基地, 要从各方面考虑, 要以满足专业技能训练为主, 可以是综合的, 也可以是单一的, 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同时要签订合同, 确立双方的权利义务, 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3 结束语

就业岗位 篇11

【关键词】岗位职业能力  教学工地  就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09-03

长期以来,受学科本位教学思想的影响,不少中职学校教学停留在旧有模式,课程教学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脱节,教学管理未能适应改革的要求。其主要弊端表现在:一是重学科理论知识,轻岗位职业能力;二是重理论知识讲授,轻岗位职业能力实践训练;三是重教科书和课堂教学,轻真实的工作情景和岗位职业活动;四是重理论知识的卷面考试,轻岗位职业能力的实践考核。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办学方针落到实处。

就中职学校建筑施工专业而言,这些弊端产生的问题集中表现在:课程体系主要还是以房屋建设过程为内容所建立的知识型体系,甚至停留在传统教学一成不变的学科型体系,这样的体系是以传授房屋建设过程各环节的知识为主。沿用这样的体系,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如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等)所要求的职业技能存在不容忽视的鸿沟,因此,相当多的毕业生走上职业岗位后难以迅速适应企业的要求。

为了解决阻碍建筑施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难题,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从2012年开始就在“以实际工程为切入点培养中职生实战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装饰专业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等广西教改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创建建筑工程专业建设与就业融合人才培养平台的实践研究”等广西中职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课题的研究。该课题以建筑施工专业为研究對象,突出岗位职业能力,通过推进建设“教学工地”,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校企联动,建立校企合作新机制,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探索出一条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平台融合之路。

一、突出岗位职业能力,打造“教学工地”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是“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教育。所以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推进教学改革,推进职业学校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秉承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的理念,依托广西建工集团、广西昌桂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优质校企合作企业,开展建筑行业典型岗位及企业用人需求调查分析论证,围绕以典型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通过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把工地搬进学校,把课堂搬进工地”,创建专业建设与提升就业质量融合的人才培养平台—— 昌桂源“教学工地”,打造“教学工地”模式。它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集教学、教师培养、校企合作、就业岗位实景、企业文化体验于一体,其内涵为以深化校企合作为基石,融合双方力量,全面引导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和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以及利用所建设的平台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培养企业员工,并通过产学研结合使职业教育教师的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等等。

二、实施“教学工地”模式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构建“双线并行、寓学于工”的“教学工地”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建筑施工专业“教学工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调研基础上,通过分析企业人才需求,分析提炼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建立“双线并行、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即沿企业和学校两条线路,根据建筑企业对毕业生岗位能力的需求,在企业建设“教学工地”和在学校建设“教学工地”并举,其中以学校 “教学工地”为主,形成“工地中有学校,学校中有工地”的教学格局。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技能提高,通过“教学工地”组织实施,提高学生岗位职业技术技能。

2.建立与岗位职业能力对接的课程体系。为适应“双线并行、寓学于工”人才培养要求,全面构建与岗位职业能力对接的课程体系,组织企业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和相关职教专家对建筑行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全面分析,明确工作领域、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和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制定由四大模块课程——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扩展模块课程构成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课程体系。

(二)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工地”教学模式

1.“教学工地”教学模式内涵。将专业教学课堂设在“教学工地”实施,既有在企业建设的“教学工地”教学,更主要是将工地搬进学校,把教室搬进工地,教学在以校企合作方式于校内建设的“教学工地”进行。校内“教学工地”和校外“教学工地”教学连接贯通,优势互补,形成全面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2.“教学工地”教学模式实施。在具体实践中,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做、学、教”统一的教学方法。将建筑行业生产一线各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能力要求提炼整合,融入一个个综合性的教学项目当中。各门课程全面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岗位教学等方法实施。二是围绕就业所需技术技能与素质更新教学内容,按项目重编教材,为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施提供保障。师生在“教学工地”边教边做边学,将理论和实践统一、工作和学习统一,形成“寓学于工、学工直通”的职业教育新局面。

(三)建设专业与高质量就业融合的实施载体——昌桂源“教学工地”

1.遵循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校内建设昌桂源“教学工地”。本着建设全真实体模型、营造真实工作情景、专项技能实训多点真实立体呈现的建设思路建设昌桂源“教学工地”。建设诸如“房屋结构实体综合技能实操实训工地”、“房屋框架结构钢筋工程实体模型教学工地”等“教学工地”,旨在按职业岗位工作情境及工作过程,结合课程的教学要求,设计工作过程的各项任务,把“工地”搬进学校。整个“教学工地”按职业岗位划分为若干典型技术工种岗位实操实训项目和管理岗位,学生在“教学工地”的职业工作环境中,通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达到学会专业知识和掌握职业岗位技能的目的,同时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2.实施“教学工地”教学,培养就业技术技能。(1)以“教学工地”中“房屋结构实体综合技能实操实训工地”和“房屋框架结构钢筋工程实体模型教学工地”为载体,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一是以岗位能力训练为目标,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二是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按照真实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建立模拟公司,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学生和教师分别担任相关角色。三是实施“工长指点”、“学长带学弟”实训组织模式。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技术能手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同时安排已完成过实训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各项目负责人,带领下一届学生进行实训。(2)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教学中按照“导→融→授→解→评”的教学程序进行,即“导出任务→融入情境→讲授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检查评价”。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整体,让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学习,最终完成任务。真实的学习环境,也是真实的工作环境,学习内容是工作能力的要求,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转化为工作岗位的技术技能,通过“教学工地”教学,实现专业建设与就业达成的融合统一。

(四)创新校企合作长效运行的“教学工地”合作机制

1.建立“共享互惠互利”校企合作的“教学工地”机制。校企共同投资建设,互为利益共同体,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教学与生产同步,也实现学校教学实习、顶岗实习与岗位就业的贯通,以及企业培训、科研与人力资源储备的贯通。

2.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依托“教学工地”,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机构,保障校企合作工作长效化。一是建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二是成立有合作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三是设立校企专家工作室等。依托“教学工地”,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机构,保障校企合作在专业建设工作的长效化。

3.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學校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教学工地”管理办法》《校外教学工地(企业)教学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为校企合作工作开展和“教学工地”模式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五)立足“教学工地”,建立“双栖两用” 教师培养机制

1.利用“教学工地”,顺利实现教师“派、邀、挂、顶、赛、研、带”式培养。在“教学工地”,“派——派出教师培训、邀——邀请专家到校作报告、挂——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顶——校企互派顶岗、赛——指导学生技能大赛、研——参与教研教改、带——以老带新”,开展各种类型的进修培训学习,快捷高效地促进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及兼职教师等四个层次教师团体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教科研等方面的能力提高。

2.建立“校企互派”机制,提升专业教师素质。与广西昌桂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利用在校内建设昌桂源“教学工地”的契机,组织实施“校企互派”计划,专业教师在设计、施工管理、带学生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全程参与建设,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现场工地管理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聘请建设方的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到学校任教或指导学生实训,对兼职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使校企双方人员达到“双栖两用”、“双赢共发展”的良好效果。

(六)构建基于“教学工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工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立足于两个基本点:一是要全面落实以教学改革的目标、方向和要求为评价标准;二是要全面审视教学中相应的举措是否有利于运用和发挥“教学工地”的优势。评价环节把握三个重点:评价教学方案、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成效。通过组织实施来(下转第13页)(上接第10页)完成具体的评价:一是成立由学校两级领导、业务骨干、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行业专家、技术专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共同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领导小组。二是学校出台《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相关规章制度,在经常性检查的基础上开展制度性的教学质量评价。三是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三、“教学工地”模式实施的良好效应

(一)专业教学改革推向深入

基于突出岗位职业能力,推进“教学工地”与就业平台融合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构建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有效推进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模式的改革,使“教、学、做”融为一体,促进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二)学生职业技能明显提升

通过实施“教学工地”项目教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连续取得优异成绩,如在2013-2014年,从“教学工地”走出来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学生参加技能比赛,2013年获奖4项,2014年获奖32项,其中国家级获奖5项。

(三)专业教师能力迅速提高

通过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及能工巧匠担任项目教学实训指导教师和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形成了校企互派交流的“双栖两用”教师培养机制,专业教师的岗位职业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逐渐形成“双师型”教学团队。99名专业教师中,91人是“双师型”教师,“双师”率达到91.5%,为“教、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四)人才培养与就业平台畅通对接

基于突出岗位职业能力,推进“教学工地”与就业平台融合的实践,提高了建筑施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受到用人企业和家长好评。建工专业招生人数从2011年的每年5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每年超过800人,目前,该专业全日制在校生已达2000人。2013年和2014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9.1%和99.8%,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率达到96.8%和97.0%,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平台畅通对接。

总之,基于突出岗位职业能力,推进“教学工地”与就业平台融合的研究成果,对指导职业院校开展专业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项目专项课题(2012JD104)

【作者简介】李如岚,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

就业岗位 篇12

为了真正做好高职教育工作, 使专业培养目标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要, 我们每年都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岗位开展调研。结果显示, 我院近三年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为出纳的比重在逐年增长, 从2009年的38%增加到2012年的52%, 其次为会计、成本核算、统计等。由此也可以看出, 由于财务会计岗位是一个专业性强的岗位, 关乎各单位的财务运作和资金处理, 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胜任会计工作的能力, 所以, 各单位在安排会计岗位人员时, 都是先安排新员工从出纳岗位做起, 作为从业人员会计业务能力的考察。

既然会计工作从出纳工作开始, 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培养出纳人员的基本职业技能, 为将来从事会计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

二、出纳员职业技能的内容

(一) 出纳岗位职责

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会法规, 出纳岗位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 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 不出租、出借银行账户;根据国家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审核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有关的原始凭证;及时编制资金报表, 按期汇报资金收支状况;保管库存现金、票据和各种有价证券的安全与完整;保管有关印章、空自票据等, 并及时做好相关的使用和注销登记。

(二) 出纳技能的内容

根据出纳岗位职责, 出纳人员要经办企业所有款项的进出、现金的收付等工作, 因而出纳基本技能应该包括出纳基本技能、现金业务处理技能、银行存款日常业务处理技能以及银行转账结算业务处理技能。另外, 针对出纳工作的特殊性, 还必须进行出纳员职业素质的训练。

三、出纳员职业技能的培养

(一) 单独设置《出纳技能实训》专用周

虽然出纳岗位是会计的基本岗位, 但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 设有相应课程的学校较少, 对出纳知识的学习, 其内容仅仅作为《则务会计》课程的一个章节, 而且为纯理论课程, 这样的内容设置, 不利于学生很好地适应出纳岗位。鉴于学生就业的需要,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单独设置《出纳技能实训》课程, 通过1周对企业有关经济业务的处理和训练, 掌握出纳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熟悉出纳工作的基本流程和基本原则, 了解出纳与会计的关系, 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学生从事出纳工作的适应能力。

(二) 出纳员技能实训内容

出纳员技能实训是按照出纳岗位流程的顺序, 完成基本技术训练、专业技能训练, 重点训练现金出纳、银行出纳、银行结算等技能。

(三) 训练效果的评价

出纳技能实训的目的不仅仅是训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更要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团队意识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因此, 在进行训练效果评价时除了看学生的实训资料外, 还要从学生实训时的态度、纪律、各项目完成情况等多种角度来确定学生的实训效果。具体可设置各项目占不同分值比例进行打分。其中, 出纳基本技术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30%, 主要考查学生点钞熟练程度、小键盘输入速度和准确性、真假币识别情况、书写规范性等;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处理情况占20%, 主要考查学生业务处理的正确性、规范性;银行转账结算业务处理情况占15%, 主要考查学生各种结算凭证填制的正确性、结算程序的规范性、转让或贴现、背书业务处理的合理性等;实训总结占20%;其他占15%, 包括出勤、纪律遵守、群体协作等。

四、总结

“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 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 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工作, 满足社会需求。会计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学校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清楚了解企业会计各岗位的特点及操作流程, 掌握会计各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一线技能型人才。学生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对会计岗位人才需求的特点, 在就业岗位选择上一定要认清社会的用人需求形势, 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 切实培养自己的会计业务基本技能, 为将来从事会计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万艳玲.出纳岗位工作分析及构想[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1月号上 (总第408期) .

[2]唐锋, 叶涛.项目教学法在出纳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 2012 (3) .

[3]郁春兰.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出纳实务》整体设计[J].中国证券期货, 2012 (10) .

上一篇:学情视角下一篇:运营商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