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问卷调查(通用11篇)
小学音乐问卷调查 篇1
凤乐小学音乐课堂情商调查问卷
1、你喜欢音乐并能主动参与吗?
A.很喜欢
B、一般喜欢
C、不喜欢
D、厌恶
2、你能准确判断一首歌曲的情绪吗?
A、能很快判断
B、要听好几遍才会判断
C、几乎很困难
3、当你在感受一首很活泼欢快的歌曲时,你会怎么样参与聆听表现?
A、我不仅能感受出来,还能用击掌等动作主动加以感受表现
B、我内心能感受出来,看到别人有动作我才也想起要用动作 C、能感受的出来,但表现欲望不强烈
D、基本没感受,没感觉,没想用肢体参与
4、当同学在回答老师问题时候,你在干什么?
A、我会很认真的听讲,并会和自己心中的答案作比较
B、我会抑制不住站起来举手,要求老师给自己机会回答,即使老师已经叫人回答
C、我会安静的先听别人回答,之后再做定夺
D、我会因为不愿回答或不知如何回答而保持沉默
5、和同学们一起小组合作互动活动的时候,你感觉如何? A、我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甚至引导大家一起完成 B、我感觉和大家互动时,做好自己该做的就可以算完成任务了
C、我总会感觉力不从心,有点担心自己做不好,但还是愿意和大家一起互动
D、我很害怕上台和大家一起互动,感觉很不好意思,真是要命了
6、当同学们一起合作的时候,被评价时,你的内心感受是?
A、当同学被表扬时,我会很高兴,并且知道我应该向他们学习做得好的方面
B、当同学被表扬时,我没觉得高兴,觉得他们没什么值得被表扬的 C、当同学被批评的时候,我也会为他们感到难过,并表示同情 D、当同学被批评时,我一点感觉都没有,觉得那是他们自找的
7、当你遇到很热烈、欢快的曲子和很悲伤、安静的曲子时,你是怎么控制把握自己的
A、当我遇到很热烈欺负曲子的时候,我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随之动作 B、当我遇到很热烈很悲伤的曲子的时候,我仍然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C、当我遇到很热烈很悲伤的曲子的时候,我一定会很疯狂,简直快发疯 D、当我遇到很热烈很悲伤的曲子的时候,我还是很平常的情绪一样
8、你对音乐课感兴趣吗?并说说你的感想?
小学音乐问卷调查 篇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文清实验小学、文清路小学、厚德路小学、滨江二小、赣州市第一中学、赣州市第三中学、赣州市第七中学、赣南师院附中等8所学校的音乐教师和学校领导进行调查。 (见表1)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收集有关中小学音乐教学、信息化技术等方面资料以及与本研究有关的研究成果。
专家咨询法:请教有关专家、学者, 获得他们对本研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支持。
问卷调查法:为了得到与本研究有关的大量信息, 根据社会学问卷制定的原理和方法, 本人设计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与信息化技术教学整合相关的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发放20份) 和领导问卷 (发放32份) , 回收问卷52份, 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2份, 有效率100%。
数理统计分析法:应用E xcel统计软件包对获得的数据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中小学音乐教师学历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 小学教师学历主要是大专为主, 大专占62.5%, 中专占37.5%;中学教师的学历主要是本科为主, 本科占75%, 大专占25%。赣州市小学音乐教师的学历较低, 中学音乐教师的学历结构基本达到要求。
2.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音乐多媒体教室
从表3可以看出, 绝对大部分中学都有音乐课专用的多媒体教室, 只有1所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资源的整合, 首先需要有硬件作为基础, 如屏幕、计算机、音响、话筒、多媒体资料等。信息技术与中小学音乐课程整合并不是把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简单地相加, 而是需要将信息技术与音乐资源充分地整合。音乐资源包括硬盘资源和网络资源。硬盘资源包括多媒体材料库、学习单元库和题库, 其中多媒体材料库是以知识点为基础, 按照一定检索和分类规则组织的素材资料库, 它包括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资源, 它是音乐课程内容的具体呈现方式。网络资源主要指的是网络上可以调用的远程资源, 许多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 并在多媒体电脑中安装电脑音乐软件, 构成多媒体音乐教学系统。学生既能听到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 也能感受到真实的声音,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电脑进行音乐创作, 并当场聆听个人创作的音响效果, 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信息技术本身具有直观展示、容易操作、反馈及时以及积极互动的特点, 把音乐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课程”是整合之本, 整合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是音乐课程。应更多地关注整合之后的实际教学效果, 即整合是否优化了音乐学科教学、是否提高了音乐教学效率、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中小学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 在所调查的20名中小学教师中, 有15名教师在教学中还是使用传统教学, 即“黑板-钢琴-录音机-粉笔”的教学方式。有5名教师使用过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进行演示。通过以上的调查可以发现, 绝大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 不习惯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即使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师中, 也只是进行简单的黑板搬家, 没有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调查发现, 很多音乐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信息技术是课程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对原来的教育形式和教学过程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和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对教学过程中的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处理、传输和应用已经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基本技能。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本身就是先进的教学技术与先进的教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音乐教师要掌握运用互联网搜索进行音乐教学信息资源的更新, 辅助音乐教学。要学会查找相关的音乐教育专题网站信息, 学会在相关的网络平台讨论、交流、共享音乐教学信息, 学会在网上收集、分析、整理、下载音乐教学信息。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 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搜索与音乐课程学习资料进行学习, 这些都是信息技术给音乐教学过程带来的积极影响。
4. 中小学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影响因素
从表5可以看出, 影响信息技术与中小学音乐教学整合的因素中, 认为硬件设施是影响其整合的主要原因, 占55%;其次是信息技术, 占30%;最后就是信息资源, 占15%。硬件设施也称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整合的基础, 没有硬件, 整合只能是“纸上谈兵”。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 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设施、校园网络、校园远程教育系统等设施的建设将直接影响到整合的效果。
在整合过程中, 有无充足的教学资源支持, 是保证整合能否最终实现的一个重要成分。教师具备了所需的资源, 课程内容就会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学生只有拥有大量资源才有可能对学习内容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才有可能开展更加富有成效的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实用性和易用性是整合过程的重要组成因素。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资源库中选用自己所需的资源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它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 还能够加深学生的认知体验。
5. 中小学音乐教师对信息技术整合的认识
从表6可以看出, 认为中小学音乐教师认为课程整合有必要, 占90%;认为无所谓, 占10%。说明大部分教师认识到中小学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 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但是, 很多教师对整合的理解存在错误的认识,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实质) 不了解以及课程整合的方法不清楚。
6. 中小学领导对音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认识
从表7可以看出, 中小学领导认为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有必要, 占91%;认为无所谓, 占6%;没必要, 占3%。在调查中发现, 中小学领导认为课程整合是课程发展的趋势, 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学既补充和延伸了传统课堂教学, 又升华传统课堂教学, 使传统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极大地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从表8可以看出, 中小学领导认为影响音乐课程整合的原因主要是信息技术, 占44%;其次是信息资源, 占31%;最后是硬件设施, 占25%。在调查中发现, 中小学领导认为课程整合的硬件设施应该没有问题, 有足够的经费可以保证。但是, 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音乐课程的整合非常重要, 他们认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 需要进行整合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小学音乐教师的学历较低, 主要是大、中专毕业的, 中学音乐教师的学历结构基本达到要求, 但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音乐教学, 对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
中小学音乐教师和学校领导都认识到很有必要进行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
中小学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硬件设施, 其次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2.建议
学校和教育决策部门应该要重视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学校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鼓励音乐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音乐教学和音乐课程资源库建设, 同时进行校际间的资源共享合作。
加强音乐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培训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音乐教师的信息素养, 提高音乐教师的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能力,
小学音乐问卷调查 篇3
1.“我们已经长大”。发展心理学一般把人生的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阶段,称为少年期,又称青春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青少年身体发育过程普遍存在提前的趋势。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即将进入青春期的阶段,学生的生理及心理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智力随身心发育得到很大发展,自我意识显著增强”,学生们开始关注自我形象,情绪上与父母逐渐疏远,不再是父母眼中的“乖宝宝”;在兴趣爱好的选择上,更愿意“我的地盘,我做主”,自己拿主意做决定。同时,人际交往的兴趣从父母转向同伴,同学、朋友的情谊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对周围的世界,他们总是充满了好奇,认为自己也可以用大人的眼光来“看世界”了。流行歌曲极为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既能够十分有效地引导时尚潮流,又可以直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加之其体裁形式较为短小,演唱风格不拘一格,深受人们的喜爱,满足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流行歌曲独特动听的旋律和展现自我的歌词,以及对演唱者的嗓音条件要求不高,使得人人皆可演唱流行歌曲,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恰好与学生们的自我认同相契合,而听、唱流行歌曲,感受相同的情绪,拥有共同的爱好,无形中使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流行歌曲成为大家沟通和交流的一种方式,成为孩子们“长大”的标志。
2.儿童歌曲的“老调重弹”。儿童歌曲是儿童生活中最常见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歌词与曲调的完美结合,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歌词的内容大多是好好学习、拾金不昧、健康、快乐、母爱……激起少年儿童对美的情感的体验和美的享受。在对同学们最喜爱的儿童歌曲做统计时发现,比较受欢迎的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外婆的澎湖湾》、《春天在哪里》等歌曲,大都是20世纪中叶创作的,有的歌曲甚至经历了三代人的传唱。诚然,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是能够经受岁月的磨砺而历久弥新的,但我们更需要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的作品。生活在今天的孩子们,想要用新的审美观念与评判标准去关照过去,从中获得认同而产生心灵的共鸣,是不太容易实现的,难怪一些同学觉得儿童歌曲太“老”了。有一位同学开玩笑地说:“唱着这些儿童歌,我仿佛回到了公元前。”还有一些同学说儿童歌曲“节奏单调,歌词翻来覆去,不是祖国、蓝天,就是讲大道理,说教味太浓,我们都唱腻了。”虽然同学们的言辞有的不乏偏颇,但童言无忌,也道出了他们真实的“心声”。客观地来看,近些年儿童歌曲的创作较之社会文艺发展更新而言,相对滞后,老的优秀儿歌传唱不衰,新的精品之作却“凤毛麟角”,能够表达和抒发当代儿童心声的歌曲屈指可数,儿童音乐的发展不能回避“老调重弹”之嫌。
3.流行歌与孩子们“天天见”。在关于学生接触流行歌曲的途径调查中发现,同学们听流行歌曲主要是通过电视和网络,很多同学都有播放器,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流行歌曲。电视节目中,流行歌曲演唱会几乎天天都有,除了“六一”节,很少有儿童歌曲的演唱会,甚至有时连少儿频道都会播放流行歌曲。生活中流行歌曲更是无处不在,即使是在放学的路上,商店中播放着的流行歌也会阵阵传来。在各种媒体对流行歌曲“铺天盖地”的传播下,学生只有在音乐课本里才能更多地接触儿童歌曲,在学校、课堂上才能更有效地听到、唱起儿童歌曲,而在日常生活中,儿童歌曲却与孩子们渐行渐远了。
流行歌都适合小学生听、唱吗?问卷调查涉及家长就孩子听、唱流行歌的态度一项统计表明,63%的家长选择了“视具体歌曲而定”。一位家长说:“我觉得有一些流行歌的歌词不太好,涉及暴力、粗口等内容,像这样的文化垃圾,对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会产生负面影响。另外,流行歌中大量的爱情题材,会使情爱思想过早地进入孩子的心里,不利他们心灵的健康成长。”因为流行歌曲毕竟以反映成人的世界为主,与儿童的世界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所以流行歌并不完全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听、唱。
儿童歌曲太“老套”,流行歌曲太“成熟”,究竟什么样的歌曲才适合孩子们呢?对调查结果分析发现,优美动听的主题旋律;个性鲜明、动感十足的节奏;活泼率真、好奇稚气的情感内容,以及新颖奇特、变化多样的表演形式,是构成同学们所需要的歌曲的必备条件,具备了这些元素的歌曲,才最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听、唱。
要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和建立起良好的音乐审美观,必须有好的音乐作品为前提。何不将优秀的流行歌曲引入音乐课堂,何不将流行歌曲中动听、时尚、动感的元素融入儿童歌曲、校园歌曲的创作中。积极创作、恰当选用既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心理需求,又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歌曲进行音乐教学,是音乐工作者和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笔者建议在音乐教材中选入一些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富有高尚思想情趣,奋发励志的流行歌曲,如《蜗牛》、《隐形的翅膀》、《听妈妈的话》、《最初的梦想》等等,这样既能满足孩子们喜欢流行歌曲的需要,又能在音乐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培养学生对流行歌曲的选择、鉴赏能力,有效抵制不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的流行歌曲,让家长们放心。建议全社会、媒体及音乐创作者们传播、宣传、创作更多、更新的儿童歌曲,像《阳光男孩、阳光女孩》那样,以动感鲜明的节奏、说唱(rap)的表演形式,直白的歌词,真实而贴切地表达当代儿童的情感、愿望,活灵活现地塑造一个个阳光男孩、阳光女孩的生动形象,这种既融合了流行音乐中新颖的创作元素,又真实表达了孩子们共同心声的歌曲,同学们才爱听、爱唱。
期待有更多的人致力于儿童音乐的创作,期待全社会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让他们的童年岁月如歌般美丽。
作者单位
昆明学院音乐系
关于小学音乐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 篇4
学院__音乐学院__专业__教师教育___
学号_20100452___姓名__王珊琪_____
实习学校 重庆沙坪坝区烈士墓小学指导老师_ 范元玲___
我在重庆沙坪坝区烈士墓小学度过了我为期三个月的实习生涯。我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音乐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三个月里我积极认真的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了这三个月的时间,对学校音乐课现状作了一番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音乐教育的现状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的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孩子提供参考,通过进教室听课,观摩老师教案及调查问卷,得出以下结论。
调查过程,方法,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的调查显示孩子们1对音乐学习所持的强烈情感倾向,62%的同学不约而同的地表示非常喜欢音乐,32%表示一般喜欢,6%的同学不表示。这充分说明了基础音乐教育是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的,孩子们也从中感受到美的享受与愉悦。在音乐课存在的必要性问题上,有66.7%的同学们认为有比较好,31.3%的同学认为音乐课是必修课,2%的认为可有可无。那么,孩子们眼中的音乐课应该有什么作用呢?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还是很注重音乐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认为音乐课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另外同学认为是放松快乐的好机会,音乐相对其他科而言,音乐课既没有巨大的考试压力,课堂气氛也相当活泼,让他们感到轻松。学不学都“无所谓”与“应对”,让我们看到极少数学生功利心的一面。我想这与当前的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如果教育体制不改革的话,师生凭着一腔热情及一厢情愿,素质教育业难以落到实处。
探究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经过听课,观摩调查发现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再加上有的教师教学走了误区,只是因为上课而上课,音乐课缺少了趣味性,只剩下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弹唱,学生唱,每节课如此,千篇一律,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不再与老师积极配合,音乐课也就成了一些学生的“休闲课”与“玩乐课”。那么,在音乐教学中有如何让学生在充分的音乐体验中即受到情感的熏陶,有获得技能的领悟呢!
(一)改变一唱为主的课堂教学,创造以唱,动结合的课堂教学活动。
音乐是情感艺术,要留给学生大量的空间,去想,去说,去演,去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表现自己的创造。
(二)迎合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欲望。
大部分学生认为音乐课教材太旧,不好听。教学可以适当的在教学环节中加入流行音乐,使学生产生兴趣,达到学生的上课欲望。
(三)拓展音乐教育视野,提高学生音乐审美鉴定能力。
高中音乐教师调查问卷 篇5
填答说明
本问卷题目包括三种类型:
题型一:备有选择答案,请对应的“□”上以红色显示(电子版)或打√(纸版);
例如:
1、您的性别: □ 男□(√)女
题型三:请在“”上尽情填入您的个人看法或建议。
第一部分:基本資料
第二部分:高中音乐课程开展情况
21.除了上述问题外‚您认为高中《音乐课标》还存在哪些问题?
22.您对《音乐课标》的修订有什么具体建议:
第十组音乐播放器的问卷调查 篇6
亲爱的朋友:
您好!
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关于音乐播放器的问卷调查,请耽误您几分钟时间,协
助我们做一份问卷调查,您的宝贵意见可以另我们的产品更标新立异,谢谢!填写时请在A.B.C.D.E选项上打“√”,或在空栏里填写
浙江商业技师学院计算机05021、您使用过哪些品牌的音乐播放器?
A.魅族B.爱国者C.appleD.SONYE.其他
2、您选择这个品牌的音乐播放器的原因是什么?
A.外形美观B.音效好C.体积小D.售后服务好E.品牌影响力F.价格适中G.质量好 H.其他
3、影响您购买音乐播放器的首要因素是什么?
A.外形美观B.音效好C.体积小D.售后服务好E.品牌影响力F.价格便宜G.质量好 H.其他
4、您认为多少容量的音乐播放器能满足您的需要?
A.512M以下B.1GC.2GD.4GE.8GF.8G以上
5、您理想中音乐播放器的价格是?
A.100-400B.400-800C.800-1000D.1000以上
6.你会选择的购买场所?
A.专卖店B.大型超市C.网络购物D.经销商E.其他
7.购买用途?
A.赠送他人B.自己使用C.代购
8.使用音乐播放器的年限?
A.3个月B.半年C.一年D.一年以上
9.你会功能单一的播放器还是多功能的播放器?
A.单一B多功能
10.你最喜欢哪些促销方式?
A.打折B.附送小礼品C.送优惠券D.抽奖E.其他
11.您的年龄是?
A.10-20B.20-30C.30-40D.40-50E.50以上
12.你所从事的职业?
A.学生B.办公室工作人员C.老板D.其他
13.你买音乐播放器时会考虑他的售后服务吗?
A.会B.不会C.无所谓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您对音乐播放器有什么其他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问卷调查看蚌埠市社会音乐考级 篇7
一、现状调查
目前蚌埠市音乐考级中各种门类一般分9个或10个等级, 报名费一般在40元至百余元不等, 考级单位已发展到十几家。其中, 举办音乐考级的单位有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等多家。开办考级专业也很全面, 音乐考级已涉足键盘、西洋乐器、民族乐器、声乐、乐理等领域;从开办考级的部门看, 主要集中在中国文联下属协会及其蚌埠市系统、蚌埠市少年宫、文化馆、个别艺术表演团体等不同性质的单位;参加考级的对象来看, 考级对象的年龄从几岁的琴童到几十岁的学习者都有, 其中青少年占大多数, 学生人数多, 涉及面也非常广。
考级是社会音乐教育一种评价方式, 各类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教师、家长、学生都广泛关注于这种评价方式,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问卷中涉及到有关考级的问题, 调查结果如下:
关于学生是否参加过考级这一问题, 有51%的学生参加过, 有49%的学生没有参加。学生参加考级的人数与没有参加考级的是基本相当的。现在考级是对学生检验学习情况的手段之一, 但也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没有参加过考级, 这也说明了考级并不是学生检验学习情况的必要手段, 有些学生认为参加比赛、演出等方式, 也是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了解。
同时, 有56%的家长对考级的认识是考级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年年都考是不需要的。但也有25%的家长认为考级就是一种形式, 考不考都无所谓。这说明了考级这种评价方式还有待于完善,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解决。
教师与家长们的观点是有差别的。家长们认为考级对音乐教学有正面促进和检验作用, 然而教师对考级的评价相对较差, 53%的教师认为考级质量不高, 功利性较强, 过于形式化, 不能反映真实水平, 不能有效地检验学习成果;18%的教师认为很多家长都是盲目考级, 使一些学生误入歧途。只有29%的教师认为考级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
1. 音乐考级明显带有功利色彩
据调查, 现在家长要孩子学琴, 大多数家长都是功利心太重, 有的是望子成龙;有的是为了想升学而走捷径;有的是看别的孩子学, 也让自己孩子去学。而只有少部分家长抱着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 提高孩子素养这一想法, 这样一来, 一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兴趣问题, 盲目地让孩子学习音乐, 导致孩子倍感压抑, 丝毫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 这样就背离了艺术学习的规律, 结果始得其反。
2. 社会音乐考级承办机构较为分散, 缺乏统一管理
目前社会音乐考级机构运作手法已日趋商业化, 出现了为盈利而运作的苗头, 仅凭组织者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自律已无法保证考级的公正性、公平性, 亟待加强规范。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采取加强音乐考级的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水平这一方式, 在考级过程中, 对曲目、考官、评审等环节, 以及如何建立分级评价标准等方面, 加强智能化、数据库的管理, 体现公平公正。
3. 学生音乐基本功学习的不扎实
为了应付考级规定项目, 很多家长想快速追求更高的艺术级别, 采取“拔苗助长”的方法, 花很长时间练习几首固定的、较高难度的作品, 技巧不管, 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不透, 违反了艺术教学规律。有的家长花大量的时间主攻考级曲目, 时间浪费了, 基本功也不扎实, 使孩子的创造才能得不到发展, 无益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措施和建议
1. 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的监管机制
随着艺术考级规模不断扩大, 人数不断增加, 社会影响面也逐渐提高, 有必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艺术考级的政府监管机制, 切实规范艺术考级工作。
2. 政府文化部门要加强对考级活动的干预和管理, 优化考级队伍。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豆腐渣工程“考级活动要严加惩处和坚决取缔。
3. 要对从事社会艺术教育的任教教师进行资格认定
培训教师的专业素质如何,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艺术考级水平如何。因此在考级前要先举办教师培养班, 教师通过培训参加考试, 考试合格后可取得资格证书, 而只有持证上岗教师教出的学生, 才能参加考级。
4. 要求主管部门统一大纲、教材等标准, 并制定有关教学方法和考评办法。
5. 物价、税收部门应针对教师授课费、考级报名费等收费问题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 确定统一标准。
社会艺术考级活动蓬勃发展, 它的规模大, 涉及面广, 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但它也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程。以上是笔者对蚌埠市音乐考级现状的的一些调查, 以及对考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提出相关的措施, 只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 进一步完善和促进考级, 提高国民素质教育, 尤其是青少年素质教育, 从而推动音乐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摘要:音乐考级在社会中持续升温, 对学校和社会的音乐教育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问题。笔者通过对蚌埠社会音乐考级的现状进行调查, 发现社会音乐考级的一些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以使其快速完善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音乐,考级,现象,问题
参考文献
[1]马淑卿.艺术水平考级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J].科技信息, 2007, 6.
[2]曹理.从学生问卷调查看社会音乐考级[J].中国音乐教育.
小学音乐问卷调查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非音乐专业 音乐素养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重基础教育、轻艺体教育,重技能教育、轻人文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一些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是很高。
音乐素养是人对音乐的感悟、表现以及鉴赏的能力。所谓音乐感悟能力是人们对音乐的内涵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感悟能力是建立在敏锐的听觉能力和独到的感受能力之上的。这就要求人们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和一双善于听辨的耳朵,能够从寻常的事物中或音乐作品中发现美的因素,感悟到其中所内含的特殊的意蕴和美感。所谓音乐表现能力是指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和技能,进行音乐二度创作或表演的能力。音乐表现能力是建立在想象力与创造力之上的。所谓音乐鉴赏能力是指人们在接触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音乐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人们正是在这种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接受、理解并把握音乐作品,并从中得到某种思想上的启迪和音乐上的享受。
从调查结果以及对音乐素养的理解来分析,大学生普遍把欣赏音乐只是当作消遣、放松的一种途径。
一、调查对象与问卷内容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素养基本状况以及对音乐素养的认识,课题组展开了“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采用了网络调查(https://www.wenjuan.com)的形式,主要调查了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理工学院、盐城工学院、南通理工学院和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5所学校的非音乐专业的大學生,共调查220名(江苏师范大学40人,江苏理工学院32人,盐城工学院58人,南通理工学院52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38人)学生。受调查对象中,有四所本科院校(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理工学院、盐城工学院、南通理工学院)和一所高职院校(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其中包含一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南通理工学院),一所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有一所苏南院校,两所苏中院校,两所苏北院校。因此,本次问卷调查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五线谱、简谱的视唱能力以及对加强音乐素养的认识等方面的看法。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喜欢音乐但不懂音乐
对于“你喜欢音乐吗?”调查显示83%的学生喜欢音乐,仅有17%的学生表示一般,没有人不喜欢音乐。音乐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又反映人们的生活,人们对音乐容易产生共鸣,因此容易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对于 “你为什么喜欢音乐?”调查显示有 11%的学生是为了追赶潮流,觉得欣赏音乐或演唱(奏)音乐很前卫、很酷、很帅,特别是流行歌曲、摇滚歌曲;有54%的学生是为了放松心情,紧张学习之余,通过音乐来舒缓压力;仅有23%的学生为了陶冶情操,12%的学生为了亲近艺术。
学生的音乐知识很贫乏,对于“你小时候学过乐器或声乐吗?”调查显示,仅有38.64%的学生学过音乐,且30%的学生仅学过一点,那也许是入门级别的吧,有没有入门,等待商榷。对于“你熟悉乐理知识和音乐常识吗?”调查显示仅有5%的学生熟悉,非常精通乐理知识和音乐常识;高达51%的人不熟悉,甚至没有学过乐理知识和音乐常识。其实不难看出,就连我们国家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还有20%的同学不知道其曲作者是谁。
学生对音乐只能听,不能唱(奏)或者只能鹦鹉学舌,一句句模仿,看到最基本的乐谱认为是天书,无法下“手”。对于“你能唱出以下旋律吗?(五线谱)”调查显示仅有8%的学生能准确演唱,高达72%的学生不能演唱,或者一点不认识。对于“你能唱出以下旋律吗?(简谱)”调查显示仅有10%的学生能准确演唱,连简谱也有48%的学生不能演唱,或者一点也不认识。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学生真是喜欢音乐但不懂音乐啊。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学生的这种喜欢只是喜欢而已,表明不讨厌,还没有达到兴趣的高度。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急功近利的当代社会,一味追求升学率、就业率而抹杀了多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了一批批学习的机器,多少学生的音乐课、美术课和体育课甚至思想品德课被冲抵,这难道不应该反思?
(二)学生认为懂音乐才能更好享受音乐
对于“你认为有必要学习音乐专业知识,加强自身音乐素养吗?”调查显示有5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音乐专业知识,加强自身音乐素养,懂音乐才能更好的享受音乐;只有2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学习音乐专业知识,他们认为音乐对于他们只是娱乐,听着高兴就行。对于“你认为音乐素养对于你的人生有帮助吗?”调查显示有96%的学生认为音乐素养对人生有帮助,且有31%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帮助,仅有4%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
从以上调查可见,学生认可音乐,也懂得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对于今后的人生有很大帮助,但由于“应试教育”出现的“偏科”及高中音乐教育的断层等现象,这使得大学生的音乐教育基本上处于“修补断层”的初创阶段。
三、研究对策
(一)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理念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当今社会需求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抛弃重基础教育、轻艺体教育;重技能教育、轻人文教育的局面,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音乐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入手,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卡巴列夫斯基就认为: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当务之急,我们要呼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教学单位切实推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把音体美课堂还给学生。加大音乐教育的硬件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音乐教育能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方面创设良好的条件,把孩子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nlc202309081225
(二)深化高校课程改革,合理设计音乐教育课程
国外部分文化教育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早在上个世纪的中后时期就开始进一步重视艺术教育,特别是音乐教育。他们在大学音乐教育方面己经做出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探索。
德国要求所有大学生必修哲学、文学、历史、音乐等人文学科。
美国早在1950年后,很多大学增设了许多新的学科,如音乐、政治、科技、人文、社科等。音乐课程在美国被确定为核心学必修课程,有与其他核心学科同等的地位。美国有理工科学校3000多所,开设音乐专业的学校达1500多所。与我国不同的是,这1500多所的音乐学院或者音乐系的本科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为目的。
在日本,公共音乐教育被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在教育中,与外语、历史、公民与政治、科学有着同样的重要地位。
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音乐知识缺乏,音樂素养不高的局面,高校应深化课程改革,合理设置音乐教育课程。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音乐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是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引领者。学生音乐素养是否提高,关键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素质高、业务强的音乐教师一定能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学生也能迷上音乐课。著名流行音乐家刘欢在对外经贸大学给学生上课时从不考勤,但每堂课爆满,300多人的教室座无虚席,教室最后、两边过道甚至教室门外挤满了学生。也许好多同学是冲着刘欢老师的名气去的,但是没有深厚文化底蕴哪怕再有名气的老师可能也无人问津吧,何况,有名气的老师怎会没有文化底蕴呢?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引领性作用。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音乐艺术氛围
音乐教育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音乐艺术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校园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可以让学生的心灵从紧张枯躁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获得平静。大学生如能参加各种音乐社团,参加各类音乐类比赛或演出,欣赏高雅音乐等可以让其更能自主地去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提升自我的音乐素养。
四、结语
通过对江苏省内五所高校非音乐专业音乐素养的调查研究,反映了当今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素养的状况。总体上看,我国的教育体制还有待完善,高校的音乐教育以及相关活动还有待加强,师资水平还有待提高。只有加强努力,改变急功近利,重基础教育、轻艺体教育,重技能教育、轻人文教育的传统教育观,音乐素养才能不断提高,学生也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史夏洋.非音乐专业大学音乐教育缺位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
[2]梁袁媛.谈美声唱法中女高音的喉头[J].美与时代(下),2012,(06).
音乐的调查报告 篇9
不同的听众群体或聆听个体,由于受其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生活工作环境、个性以及年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音乐欣赏习惯、接受模式、审美取向以及审美视界。那么不同的年龄段对收听音乐的取向有怎样的影响呢?为此我做了一项调查:
一、调查目的。
本次市场调查本着科学严谨、真实可靠、调查与论证相结合的原则,对此项调查进行深入的研究。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对收听音乐取向的影响。了解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观。
二、调查对象。
不同年龄段的喜爱音乐的人。
三、调查内容。
1、年龄。
2、性别。
3、听的音乐的类型及其原因。
4、喜欢的音乐的语种及其了解其的途径。
5、听音乐的习惯。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及邮件调查和网上搜集数据等方法。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般人都会认为,不同年龄的人有着不同的音乐口味。那么让我们用数据说话吧。我从一个知名网站看到了一项有趣的调查——比较64岁听众与13岁听众的普遍听音习惯。这个实验从其两者中各抽出了5000人,并统计整合了他们最普遍播放的曲目,以便得出最被频繁播放的艺术家。而跟我们预想的一样,他们的口味确实不尽相同。最受64岁听众喜爱的歌手既包括了现下的流行歌手,亦有多年前的歌手。而13岁听众最喜爱的歌手则仅限于现下的流行巨星。且这两个年龄段的人所喜爱的音乐类型也不尽相同,年轻的人大多喜欢流行音乐,而年长的喜欢古典的,当然喜欢流行的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为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在这里我选择了大学生为例,对其音乐取向进行了重点统计分析。 音乐作为一种介入音乐传播的个性化行为,它具有积极的“能动性”,渗透其中的实际上是一种强烈的主体意识,大学生正步人人生最宝贵的青年时期,他们在生理和心理各方面都趋于成熟,参与音乐活动的指向性,目的性和自我意识更为独立和明确,基本具备了音乐审美认知能力以及音乐审美经验。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而言,聆听音乐是他们感知音乐,接受音乐,参与音乐活动的最重要形式。
(1)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8份,其中5份丢失,7份废卷,回收有效率为88%,其中男生42人,女生46人,调查男女比例接近1:1。
(2)音乐聆听时间。
所谓日常音乐聆听是指大学生每天在学习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音乐聆听。这种聆听必须完全由他(她)本人自主支配,具有独立的“选择权”。因此,音乐课堂上所播放的音乐或公共场合播放的音乐等并不构成大学生日常聆听的音乐的构成要素。
在调查的大学生中日常聆听音乐时间平均一小时以下的占11%,一小时左右的占31%,两小时左右的占37.5%,三小时左右的占15.5%,三小时以上的占5%.每天平均聆听时间为一小时以上的比例高达89%。
很多人在没事做的时候都喜欢听听音乐,但学习的时候也不例外,有些人在学习的时候喜欢听着音乐,这样可以使得学习变得轻松而不枯燥。在学习中听音乐的情况如下:
日常音乐聆听的确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丰富当代青年休闲生活提供了可能性,其背后也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现象——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体验乃至审美文化。
(3)喜爱音乐的类型。
本次问卷中有关大学生日常喜欢聆听的音乐类型的调查结果显示:
由图中可以看出,喜爱轻音乐爵士、摇滚音乐的大学生的人数比喜欢西方古典音乐、外国民族音乐、中华民族音乐的人数要多得多。而轻音乐爵士跟摇滚音乐在流行音乐中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的追求都市流行音乐文化的时尚。
这些数据说明,形成大学生日常音乐生活基本内容主要是以娱乐、放松为目的的“消遣、消闲、消费”性质的音乐文化,而所谓的“经典”观念或者“高雅”趣味已日趋淡薄。我们清楚地看到经典音乐文化在当下审美文化情境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解神圣化和祛魅化的大众音乐文化的迅猛兴起,“严肃音乐”、“艺术音乐”和”古典音乐”文化已被大面积地遮蔽,不仅其传统的影响力受到挑战,而且它的生存空间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挤压。
(4)大学生音乐取向的成因。
①从众心理。
流行音乐进入校园后,其通俗易懂、时尚鲜明、动感活泼的曲风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喜爱,其中有不少人最初的动机就是”大家都听,一定很好听”的从众心理。
②理解能力所限。
古典音乐太深奥、听不懂;民族音乐太土,不好听;而流行音乐新颖活泼通俗易懂、好听,也就深受大学生的喜欢。
③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
流行音乐大多以爱情为题材,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已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在接触流行音乐时,认为很多流行音乐的歌词刚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感受,
也就置身其中,以此来释放自己的情感。
(5)音乐取向对大学生的影响。
1)正面影响。
① 丰富了中学生的音乐感知体验。听音乐就是感知音乐的过程。
音乐感知分为音乐感觉和音乐知觉。人们总是以音乐知觉的形式直接感知音乐,音乐感觉只是作为音乐知觉的组成部分存在于音乐知觉中。音乐实践是形成音乐知觉先决条件,也就是说音乐知觉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多听、多体验音乐作品。大学生所喜爱的音乐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热情,让他们认识到了音乐的重要性,使音乐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为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热衷音乐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② 有助于情绪情感的调节。
收听所喜爱的音乐是能够产生心灵共振的根本原因,也是音乐有助于调节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前提条件。古典音乐和轻音乐能够让焦虑的身心得到放松。一些流行音乐通俗易懂,相对于高雅音乐,欣赏流行音乐无需付出太大的精力,所以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它也成了中学生们的消除紧张疲劳的“轻松剂”。当心情不好的时候,音乐也可以成为一种治愈心灵的良药。一项研究表明:以传统音乐的韵律和谐优美、五音平衡协调为特色、电子音乐技术所表现创作的音乐疗法(BMT),具有神奇的波动能量医学上的治疗功效。
2、负面影响。
流行音乐也分三六九等,有些过于低俗的流行音乐,如果人听多了,不但会变得很肤浅,而且喜新厌旧的速度也是很快的;而且在一些低俗音乐中充斥着各种不文明用语,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人的行为习惯,降低人的素质。
好的音乐不但悦耳而且还养心,不好的音乐不但不悦耳,而且听了之后还会给人的情绪带来负面影响,如被号称为死亡音乐的《黑色星期天》就是这样的例子。
(6)总结。
该项调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了年龄对音乐取向的影响及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音乐取向,以及音乐取向对人的影响。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更好地理解音乐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也要避开低俗音乐的不良影响。如何使当代大学生群体在音乐聆听的审美活动中既获得当下快乐的身心愉悦,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自我,提升人格,这也是音乐工作者和教育家必须面对和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静.民族心理学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10.
[2]克莱南,格鲁恩,卡登,等.音乐教育学与音乐社会学[M].金经言,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84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 篇10
一、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上好课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实习之前也有过试教活动,但正真的小学教学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从学生转变为老师,这之间需要付诸很多的努力。我第一次上讲台时,自我感觉并不紧张,只是课讲得有点快,总体感觉还可以。后来的课,越讲越熟练,越讲越流畅,同学们对我讲授的知识都能吸收,有了前几次讲课的经验,我认为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不但可以良好地控制时间,也能适当的调节教学方法,虽然整个年级的内容一样,但在教学手段上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根据每个班同学的接受能力和对我这堂课的适应能力来调节教学手段。上课,除了传授新知识,让学生学得更好,不应该是一节课的全部,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和感受学习的快乐,是更加重要的方面。因此,课堂上老师必须具有一种教学激情和自信,才能感染你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宽松的而且自由的思考空间,让所有喜欢说话的孩子们都有机会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成果,因此,我不只是给机会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回答问题,而是给予更多的互动时间,让学生自己听音乐编个小节目,可以歌伴舞,也可以小组唱等等,目的是让每个人都动起来。但是这样一来,课堂秩序怎么控制呢?这就得益于他们老师原先制定的一些课堂纪律管理口令,也就是教学常规的训练,例如:老师拍手三下,学生们马上反映回应老师ABC,或者老师说:小眼睛,同学们马上说:看黑板!诸如此类的口令,形成学生们的一种共识,这些教学手段在管理小学生课堂上很是受用。
二、班主任工作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而班主任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在注重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一直在努力做好班主任的工作。由于经验的不足,刚开始的第一个星期与学生建立了朋友之间的关系,但尚未能把握一个度,以至于在第二个星期上课时,同学们不能很好的遵守课堂纪律。在这期间我们召开了一次题为“尊师重教,敬业乐群”的主题班会。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热爱自己的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情感教育。
在附小,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有:看早读和早中晚餐,看午休和晚休,看课间操,学生们的安全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尤其低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容易受伤。这些事情我们实习期间要协助班主任做好,我做班主任的时候适逢三年级的两件大事:秋游,校运会。因为我们实习生老师从旁协助,学生们都尽兴而归,校运会我给三一班排练的入场式得到第一名。在两个月的实习生涯中,孩子们和我结下了深后的感情,他们在课间会叫我杨姐姐,但是在课堂上会很尊敬的叫我杨老师,并且在课间经常一窝蜂的跑过来抱着我问我十万个为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班主任应该跟学生建立的关系。
三、教育调查在实习期间,我通过整理和调查,也发现了现在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课本知识深奥,要用对方法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现在小学音乐课本的编写很严谨,知识量也很丰富,很多东西学生都看不懂,书上的图片也无法解答心中的疑惑。这就意味着,授课老师要抓住孩子的心理,对症下药,在备课时,结合课本上的知识,一定要就其重点难点和偏点,在视觉和感官上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知识面,这样孩子肯定会对你的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好奇心很严重,只有抓住他们这一点,才能让他们汲取更多的知识,这样才对得起自己上的每一节课。
(二)要结合一些教学法来与学生互动。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和我们以前还是一样,上课的时候光“动嘴”,完全没有肢体动作和互动。在语文,数学等文化课中,确实也只能这样。所以我认为,作为音乐教师,无论是让孩子思维开阔也好,或者说是让孩子把紧张的心情放松也好,适当的互动和肢体动作,在音乐课中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说,在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时,教师可以不要采取你一句我一句的方式,而是改为用歌词来唤醒想象力,让孩子们表演每句歌词的意思,然后边唱边动,我想这样的话,不仅学习起来更快,而且效果更好。其实在我看来,如果把唱歌或者听音乐当成是固定的知识用来死记硬背的话,那音乐课本身的存在意义就没有了。
(三)音乐教师要学会发掘身边的事物,用来帮助教学。在我以前上学的时候,我的音乐老师很“可爱”,她老是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没有书上写的这些道具,所以我们就读完这首歌,然后听听歌,好吗?”她所说的那些道具,就是三角铁啊,小锣啊那些小乐器,其实现在我想来觉得很无奈。因为还是有很多老师是这样的,在这里我没有埋怨的意思,只是觉得,我们的方式可以变更一下。因为我们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不是一定要那些小乐器才能完成的,我们可以找个树枝,用敲桌子代替,也可以直接拍手掌代替。我知道这样的音色可能达不到效果,但是至少孩子感受到了那个节奏是怎样的,我们可以通过随便任何物体的敲击来告诉孩子们,这样是一个怎样的节奏,它的演奏会有怎样的效果。其实这样也很好的让孩子们开阔视野,在生活中发现音乐,音乐是无处不在的。
关于音乐教材循环使用的调查报告 篇11
现状调查
实录一教材损坏,爱你在心口难开。
样本1:音乐教材人手一本,学生各自负责保管,学期结束统一上交后对破损程度进行统计;样本2:全年级共用一套教材,上课发,下课收。同样在学期结束统一上交后对破损程度进行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音乐教材循环使用执行难度较大。音乐循环教材和其他免费教材“师出同门”,却遭受着不同的“待遇”,使用过程中散页、脱页的情况很多,重度破损率达26.3%~71.1%不等,需要补充更新的大大超过了规定的30%。
实录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人言殊。
生1:“赞同。我们还是以语数外学习为主,音乐教材循环使用影响不大,有助于培养环保意识。”生2:“不赞同。没有课本,一些歌曲课后都没法再唱。还有同学在书上乱写乱画。”家长:“不赞同。教材旧些可以接受,但卫生谁能保证?”教师:“不赞同。由于我校条件限制,没有专门场地存储教材,易潮湿发霉。循环教材难‘循环’!”
反思:通过以上调查,回顾音乐教材循环使用的初衷可以看出,现实情况中产生了如下矛盾:
1.副科教育与全面发展的矛盾。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管理者不重视、同行们轻视,音乐教师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一直以来,中国农村的学生只有约30%可以开设音乐课,家长希望孩子通过优秀的主课成绩实现他们“鲤鱼跳龙门”的夙愿,都认为音乐是“副科”。而音乐教材的循环使用在潜移默化中诱导着更多的人忽视音乐学科的学习,让音乐教学举步维艰。
2.使用习惯与学习效果的矛盾。音乐教材循环使用对学生的使用习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巨大的撞击。音乐循环教材给书包减“负”的同时,也给孩子的知识储备减了“富”。我们不能剥夺学生课余学习音乐的权利,音乐教材只在课上“昙花一现”,学生被无情地抛掷到音乐学习的“真空地带”。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者,无论教学能力多强,课前准备多么充分,当面对一群忘记上节课教学内容,和自己缺乏情感共鸣的学生,该如何重拾教学信心?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又该从何入手?离开了“水”的“船”——我们的音乐教育将会变得可有可无,走向一条死胡同。
“不动笔墨不读书”,更何况是以读书为“职业”的学生呢?按照音乐教材循环使用的绿色想法,让学生时刻注意维护教材“形象”,不得“乱写乱画”,它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培养节约意识”。音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左膀右臂”,如果为了循环使用而使用,拿在手里怕脏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又怎能真正让音乐循环教材物尽其用?
3.卫生安全与存储消毒的矛盾。就我校而言,一本教材每学期有108~144人接触,卫生问题不可回避。书籍消毒必须一页页进行,暂且不谈农村小学不具备循环教材所需的存储、消毒条件,即使是具备专业消毒设备的学校,可能也很难做到!因此,循环教材缺乏严格的消毒措施,对抵抗力相对较低的孩子们而言,他们的卫生安全遭受着严重的威胁。
4.生产成本与教材价格的矛盾。教学中发现,有的音乐循环教材坚持不到3个月就出现了破损情况,如采用国际上对循环教材的印制方式,其定价将是现定价的10倍以上,即使采用上海地区试行循环使用的音乐教材,其价格也是国内普通音乐教材的5倍。如此一来,音乐循环教材“节约”的设想似乎又成了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