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共12篇)
小学音乐课 篇1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情操,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得到提高,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把握学生心理特征 ,从而调控课堂纪律
情况:低年级音乐课堂上,前十几分钟,学生的配合相当不错,但是很快课堂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
反思:记得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地了解6至8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上课前15分钟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情况,当时我只会发脾气,最后使师生出现比较僵的情况。这样,学生对老师的好感消失,同时影响教学质量。后来我查阅相关书籍,知道6至8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他们集中时间较短,因此必须把握好课堂前1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对教学安排做了相关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直奔主题,这样学生很好地掌握本节课重点及难点知识。导入方式必须引起学生兴趣,低年级学生对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导入相当感兴趣。因此,把握好学生心理特征,课堂效率可以提高一半。
2.进 行识谱训练
识谱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虽说只有七个音符,但要学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识谱比较枯燥、乏味,较难激起学生兴趣。教学中我发现乐谱上的1(do)、2(re)、3(mi)、4(fa ) 、5 (sol ) 、6 (la ) 、7 (xi ) 七个音符 和孩子们 数学算式 中的数字1、2、3、4、5、6、7是相同的。因此,我把音乐与数学有机结合起来 ,采用孩子 们熟悉的 数学加、减 法的方式 进行教学。 课前我先 让学生用 卡纸自己 编写题目 ,上课时各 小组进行擂 台赛 , 用游戏接 龙方式比 一比 , 看谁唱得 又准又快。通过接龙游戏训练,很快学生就能既熟练又轻松地掌握七个基本音符的发音。如3(mi)+4(fa)=7(xi)、7(xi)-3(mi)=4 (fa ) 、24+34=58 (sol、do ) 、65-35=30 (mi、休止符 ) 等。有了收 获后 ,我把音符 手势图加 入竞赛中 进行表演 ,学习效果更好。
3.创编歌词演唱乐曲主旋律 ,增 强音乐记忆
看似轻松简单的音乐欣赏部分, 其实有它难以操作的一面, 要让孩子真正听懂音乐不是仅闭上眼睛听上一两遍就能做到,需要音乐老师精妙设计。在让孩子欣赏纯乐曲的时候都会发现,如果没有好的设计方法,孩子在听长段乐曲时经常显得无所事事,不够投入,继而出现开小差情况。其实人的记忆首先是对曲调的记忆, 同时歌词有助于人们对音乐旋律的记忆。针对这个特性我们可以设计在某些乐曲的主旋律中加入些简单、合拍的歌词,用唱帮助孩子加深对乐曲旋律的记忆。
4.动 起你的笔
音乐欣赏课不一定只坐在那儿听, 可以适当让学生动起来。学科综合是一个让学生动起来很有效的办法,包括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语言和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综合。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以音乐为教学主线,用其他学科内容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把握好“度”,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欣赏课服务。在我给学生欣赏过一段音乐后,学生会用相应的图示表现出来,有时书中图示或者线条已经给出,供大家选择;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画出适合音乐情感的线条、图像、色块等,别人猛一看还以为是一节美术课,可是这种教学方式有独特的审美教育作用, 比老师讲述给学生音乐内涵及情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喜爱, 更能说明学生内心世界对乐曲的理解。
5.利用器乐教学让师生关系更融洽
在器乐合奏的同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支曲子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对每个聆听者来说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怎样在演奏的时候协调这种关系呢? 特别是高年级学生,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而且正是性格形成的阶段,如果老师方法不得当,很有可能造成对他们的伤害,起到相反的作用。于是我平时很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发现他们的性格都不相同。有的生性腼腆、内向,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的眼神和不经意的动作,甚至说话语气都是很好的鼓励,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欣赏;有的活泼、外露,可利用他们这种性格特征,安排他们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引路”的作用,引导大家参与到讨论中,找到最佳表现方式;有的似乎天不怕、地不怕;有的胆子很小……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孩子们的性格,采取不同方法指导、鼓励和帮助他们,和他们沟通,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不但在课堂上是平等的关系,而且课堂外不知不觉地成为朋友。于是,以前的“捣蛋鬼”不见了,大家都处在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里,音乐课真正让所有孩子都“乐”起来。
6.师生对音乐课的态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之一
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老师首先要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对每一节课都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使学生无形中受到感染和影响。针对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 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 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合理引导。否则一味想怎么设计课堂教学方式,只能抓住学生一时的心,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改变对音乐课的态度。因此一旦发现学习不端正的学生, 就要利用上课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讨论:音乐课到底有什么作用?音乐课究竟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没有音乐课会怎样?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大讲特讲好处。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老师工作的意义,更多更好地了解学好这门课的意义, 从而自觉自愿地完成学习任务。
7.具备一定的指挥技能
指挥技能是音乐教师必备的音乐技能, 包括合唱指挥和乐队指挥。合唱是音乐教学中常见的形式,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都很普遍。随着音乐教育不断发展, 学校各种乐队日益增多,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作用。因此,不断提高指挥技能, 以适应音乐教学和学校音乐团队的需要是音乐教师努力方向之一。
小学音乐课 篇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二十六个英文单词,认识并学会发音。学会唱英文生日歌。
二、教学要求
1、场地要求:在课室
2、设备要求:要有音响(听歌曲用),U盘,电脑,大电视
三、教学环节及内容
1.老师学生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中,教授“My name is...”句型,每人用该句型介绍一下自己。(10分钟)
2.介绍本课程内容(问小朋友喜不喜欢唱歌,喜欢唱哪些歌,学过哪些英文歌)
(5分钟)
3.学唱英文字母歌(先教小朋友读一遍歌词,再放视频,然后老师一句一句领着唱,然后大家合唱,最后邀请同学上讲台唱,唱的好的有奖励)(25分钟)
四、应急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案)
若小朋友们都已经会唱英文字母歌,则用10分钟的时间邀请会唱的同学进行演唱,然后集体唱一遍。剩下的15分钟教授英文生日歌及与英文生日歌同配曲的Good morning、Goodbye)
附录:教学资料——英文字母歌和生日快乐歌歌词 ABC字母歌
1、A B C D E F G
2、H I J K L M N
3、O P Q
R S T
4、U V W X Y Z
5、X Y Z
6、Now you see
7、I can say my ABC.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零到十的单词,认识并学会发音。学会唱《数字健康歌》
二、教学要求
1、场地要求:在课室
2、设备要求:要有音响(听歌曲用),U盘,电脑,大电视
三、教学环节及内容
五、复习上节课学的英文字母歌和生日歌。邀请两个同学演唱。
(10分钟)
六、放英文数字歌的视频让同学们熟悉旋律(5分钟)
七、教授数字健康歌的歌词(10分钟)
八、老师领唱(5分钟)
九、学生合唱(5分钟)
十、邀请学生上台演唱(主动上台演唱的有棒棒糖奖励)(5分钟)
附录:教学资料——数字健康歌歌词
健康数字歌歌词
One,每一天一起做早操 Two,两只手左右摇摇摇 Three, 数三下,向前弯弯腰 Four,手牵手一起深呼吸 Five,左右左,向前踏踏步 Six,最好玩就是呼啦圈
大家做早操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天天做操就有好身体 One two three four,two two three four
一起do it with me Seven,七个人一起压压腿 Eight,像兔子一样跳跳跳 Nine,拍拍手然后伸伸腰
Ten,十分健康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天天做操就有好身体 One two three four,two two three four
一起do it with me Seven,七个人一起压压腿 Eight,像兔子一样跳跳跳 Nine,拍拍手然后伸伸腰
Ten,十分健康
第三课时
4.教学目标
学会唱《How do you do》,大概了解歌词意思,学会用“how do you do”向别人问好。5.教学要求
1、场地要求:在课室
2、设备要求:要有音响(听歌曲用),U盘,电脑,大电视 6.教学环节及内容
四、复习《数字健康歌》,邀请两个同学唱。(10分钟)
五、放《How do you do》的视频让同学们熟悉旋律(5分钟)
六、教授《How do you do》的歌词(10分钟)
七、老师领唱(5分钟)
八、学生合唱(5分钟)
九、邀请学生上台演唱(主动上台演唱的有棒棒糖奖励)(5分钟)附录:教学资料——《how do you do》歌词
How Do You Do How do you do? Mary, Michael How do you do? Is there anything that I can do for you? We are glad to welcome you.And we hope you like us too.How do you do? Mary, Michael How do you do?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会唱《rain rain go away》,理解这首歌的意思,认识rain, go away, children, play 等单词。
二、教学要求
1、场地要求:在课室
2、设备要求:要有音响(听歌曲用),U盘,电脑,大电视
一、教学环节及内容
十、复习《how do you do》,邀请两个同学唱。(10分钟)
十一、放《rain rain go away》的视频让同学们熟悉旋律(5分钟)
十二、教授《rain rain go away》的歌词并解释歌词,让同学们大概理解
每个单词的意思(10分钟)
十三、老师领唱(5分钟)
十四、学生合唱(5分钟)
十五、邀请学生上台演唱(主动上台演唱的有棒棒糖奖励)(5分钟)
附录:教学资料——《rain rain go away》歌词
Rain rain go away Rain rain go away Come again another day All the children want to play Rain rain go away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会唱《Are you sleeping》,理解这首歌的意思,认识sleep,被bell, ring 等单词。
二、教学要求
1、场地要求:在课室
2、设备要求:要有音响(听歌曲用),U盘,电脑,大电视
三、教学环节及内容
1.复习《rain rain go away》,邀请两个同学唱。(10分钟)
2.放《两只老虎》视频,再放同旋律的《Are you sleeping》的视频
让同学们熟悉旋律(5分钟)
3.教授《Are you sleeping》的歌词并解释歌词,让同学们大概理解
每个单词的意思(10分钟)4.老师领唱(5分钟)5.学生合唱(5分钟)
6.邀请学生上台演唱(主动上台演唱的有棒棒糖奖励)(5分钟)7.如果时间有剩余,则复习上周学过的《how do you do》
附录:教学资料——《Are you sleeping》歌词
Are you sleeping Are you sleeping Are you sleeping Little bear, little bear 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 Ding, dang,dong Are you sleeping Are you sleeping Little John, little John 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 Ding, dang,dong
第六课时
三、教学目标
让同学们熟悉学过的歌曲,回忆学过的单词、句子。
四、教学要求
1、场地要求:在课室
2、设备要求:要有音响(听歌曲用),U盘,电脑,大电视
三、教学环节及内容
十六、复习《rain rain go away》,邀请两个同学唱。(10分钟)
十七、让同学们举手回答我们这两周学过的歌曲(2分钟)
十八、复习学过的歌曲6首歌曲,同学们一起在伴奏下合唱(20分钟)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培养兴趣;艺术形式;创设情境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下面就谈谈我多年从事小学音乐课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教师要明确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教师在精读课程标准时,要从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编排的特点等方面着手,全盘把握课程标准的精髓,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服务于学生。例如,在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呈现出来的课程文化就是一种儿童文化,使它富有“童心”“童趣”,这些是儿童所喜欢、所需要的,力求做到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样所倡导的课程生活是一种快乐的、积极的、有意义的生活,促进他们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课程功能不仅能促进他们的发展,还能使他们得到各种美的精神满足和快乐。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音乐兴趣是指人在积极接触和认识音乐时的一种心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音乐及相关事物给予优先关注,并有强烈明确的指向性和探究性。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而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玩,虽然他们的知识面和联想力还不够丰富,但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特别是自我表现欲望非常强。当聆听一段快乐的音乐时,高年级学生面呈喜悦,低年级学生则手舞足蹈地“动起来”。“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突出特点,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欣赏乐曲时,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随着课堂的深入展开,思考的问题增多,学生往往会出现思路狭窄,产生思维定势,这时就需要老师适当地进行语言点拨,引导学生走出这种思维误区,使他们走上正确的思维轨道。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问题才能得到完美的解决。如:在教《我是一个粉刷匠》时,学生往往只能浅显地用“高兴”“愉快”等词概括歌曲的表现情绪,并不能真正地深入体会其内在含义。这时就可以略加语言点拨:“你喜悦时通常会用什么方式表现出来?”有的学生说:“用舞蹈动作表现。”有的说:“会情不自禁地哼上一曲。”等等。教师再点拨:“那么,请你用这些属于自己的方式把内心的喜悦表达出来。”全班学生有的用快乐的歌声来表现,有的用模仿刷墙等动作来表现,每个学生都尽情地用各自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使大家处于快乐的劳动中。
三、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让小学生在形象生动的音乐氛围中感受情境的感染,他们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多种手段来创设音乐情境,有利于小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合唱教学中,并能够引导学生表达歌曲的情绪,达到“以情带声,以声抒情,声情并茂”的
效果。
如在学习歌曲《游子吟》时,歌词清晰易懂,唱起来朗朗上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慈母对孩子的深厚情感,我还让学生唱了几首有关妈妈的歌曲,让学生体会到妈妈的不辞劳苦,再加上美好的音乐背景结合相应的画面效果作为烘托,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游子吟》的学习做好了情感铺垫,从而避免了课堂的枯燥平淡无味。
四、上好音乐课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性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心智发育还不健全,诸多能力还很不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可以帮助学生训练思维能力,尤其是抽象、创造性思维,与此同时,也可以锻炼小学生的智力,有助于他们形成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节奏感就像学生和音乐之间的一架桥梁,只有学生有较强的节奏感,才能体悟音乐带给我们的愉悦。只要学生掌握了音乐节奏,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其对音乐的鉴赏和理解能力,甚至还有可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天赋。通过节奏感的培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体会音乐意境,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让学生可以正确地识别美、欣赏美、体会美,甚至创造美。
总之,上好音乐课,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笔者认为,还得在音乐课堂中添加一些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为以后上好每一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根据课程内容,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使每位学生喜欢上音乐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陈涨.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的有关方法[J].新课程,2013(2).
[2]魏莹莹.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生音乐课[J].教书育人,2012(22).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篇4
音乐是有声的情感体验。教师要让学生从感官上感知音乐的美, 特别是小学生, 兴趣爱好和对美的认知都处在萌发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 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一名音乐教师, 应紧紧围绕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 提倡学生的基本修养和天性发展, 以爱美、审美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个体的兴趣为动力, 变无形为有形, 寓声于美形、美景、美物之中, 声形并茂, 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一定的寄托和情绪体验。
一突出体验, 兼顾兴趣, 实践操作, 鼓励创造
小学音乐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 针对特定情境下的特定曲目, 重视学生课堂上的情感体验, 鼓励学生释放天性, 兴趣为主导, 突出情境创造, 即让学生的感官主动参与感知欣赏,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与尝试创造、全身心参与的过程。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特点, 着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认识、感受、理解音乐, 避免让学生被动而片面地接受枯燥无味的乐曲而不是音乐。音乐的欣赏、理解、参与、创造是发挥学生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潜能的过程, 是学生积累音乐感性认知、情感基础、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手段, 对于培养学生的内在修养和外在气质、与人交往过程中必备的情感修养和方法以及反应能力、实践能力的创新,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师生互动, 培养兴趣, 开展节奏感知教学
学生喜欢音乐, 但不喜欢上音乐课, 或者说学生不喜欢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这在许多小学里似乎是一种普遍现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修养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音乐教育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 从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使得人类音乐的欣赏和感受本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节奏是音乐的核心内容和最基本的组成元素, 是音乐外在形式最明确的表达, 是音乐情感发挥的载体。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采用了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现存的平均认知水平及音乐素质, 结合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原理和节奏学习的基本方式, 通过节奏感知即兴创编教学, 如做游戏、画图画、做手势、做表情等,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让学生在动身体的同时, 使学生的心和脑也随之动起来, 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反应能力和自控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最终使学生能够自如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三创设空间, 探究教学, 情境交融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我把学生进行随机分组, 以自主创作表演的形式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到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在表演的过程中, 结合学生的互动, 音乐老师做出贴心的点评, 这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 要真实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体验同时也要说一句鼓励或者肯定的话语, 这样使学生会积极忘我地投入到表演中。通过这种有声有色的音乐课堂教学手段,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兴趣, 引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借助这种手段, 挖掘出学生内心潜在的表现欲望, 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喜欢音乐、喜欢表演的自信心。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 应给予小学音乐教育一个正确的定位, 把音乐教育看成是面向全体学生普及音乐艺术的教育, 看成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而不是一味地灌输音乐理论知识。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究音乐教育方式方法, 改革音乐教育课程模式, 才能培养和发掘出更多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谯少和.浅谈音乐教育的潜能与激趣[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3)
[2]王凯音.对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反思[J].音乐天地, 2008 (10)
音乐课小学作文 篇5
今天上音乐课,我们准备着六一儿童节要演出的《长江之歌》。我们正在练习时,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了音乐教室。我发现他竟然是我们敬爱的李校长。顿时全班安静了下来,我们好像是排练过的一样,一齐向李校长热情地打招呼。李校长高兴地对我们说:“孩子们,我刚才从门口路过,听到了你们唱《长江之歌》,我对这首歌的感情很深,我唱了三十多年,在这里我想跟你们一起唱《长江之歌》。”我们齐声说好!李校长唱开头:“你从雪山走来……”真是好听极了!唱到“惊涛是你的气概”,然后我们合唱。唱完后,李校长表扬了我们,并指出了我们的问题。又唱完一遍后,校长对我们连连称赞,然后说你们以后多加练习,一定会唱得更好的。
这节特殊的音乐课让我知道了李校长既是我们敬爱的校长,还是一个名不虚传的歌唱家。
让小学音乐课趣味迭出 篇6
一、让学生充分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要想唤起青少年对某个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得让青少年亲自参与、体验。”任何的音乐活动如果缺失了学生的充分参与,效果都不会太理想,充其量就是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抑或是缺失灵魂的空壳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创造多种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对音乐学习产生浓浓的兴趣。
如在一次期末复习课时,我把这一节课设计成了一次动物音乐会,学生们头戴小动物的头饰快乐地参与到这个动物音乐会中,一个个兴趣满满的,有的上台弹奏电子琴,有的跟随着欢快跳跃的乐曲跳起了伦巴,也有学生带来了自己的小提琴。不同的表演方式,演绎出了同样美妙动听的音乐,全班同学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从他们的眼睛里可以读出欣喜和欢乐。他们一个接着一个踊跃地上台亮相,形式多样,想唱就唱,想跳就跳,几乎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了这个音乐会中。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互相观摩、欣赏,不仅大开了眼界,还增强了自信,关键是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教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教教材,还要适当补充一些教学内容。教师不能盲目补充,要联系生活去选择,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的生活贴近的内容,加上教师得当的引导和新颖的教学形式等,可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刺激。这样,学生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情绪高涨,然后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玩具进行曲》时,在课始用课件出示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图片(图片是课前拍的),班上的学生也带来了自己心爱的玩具,同时还让该学生代自己的玩具向全班小朋友打招呼(录音课前录好的)。小芭比用英语跟大家问好,小狗有节奏地旺旺叫着跟大家问好,机器人模仿演员蔡明跟大家打招呼……学生们看着这些可爱的玩具非常激动,加之教师赋予这些玩具以生命,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接下来的学习环节中。于是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品尝快乐。
三、巧用多媒体辅助
音乐教学是一门听觉艺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听中想象、感悟、审美、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常常在“听”上下功夫,以期让学生主动被“听”所吸引,继而在“听”中想象、感悟、审美、提高。在“听”上下功夫,巧用多媒体是一个不错的举措,多媒体的优势就是集视、听、唱、赏于一体,能够全方位地满足听众的感官刺激。
如我指导学生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时,学生能够感觉到乐曲的美,但是却不能够细细体会乐曲中不同段落表现的不同意境。于是,我借助多媒体首先出示了一些傣族风土人情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然后把傣族的孔雀舞、葫芦丝和不同的乐段结合,分别让学生欣赏,使得欣赏更加直观、生动。学生在情景交融中获得对乐曲艺术形象的体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认识,而且也最佳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加强师生的交流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学生参与的活动中扮演好催化剂的角色,推动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音乐活动中,教师时而鼓励,时而出谋划策,时而携手同行,时而快乐交流。在一系列“时而”中学生得到乐趣和信心,同时也会产生进一步参加音乐活动的动力。
如在教学《大鹿》一课时,我就设计了一个表演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和学生一起扮演大鹿、小兔、猎人。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跟学生一起合作,学生在跟老师合作时兴致更高。教师一会儿扮演大鹿,一会儿扮演小兔,教师的表演技巧对学生来说同样也是一种示范,能够给学生带来启发。但是那些平时就比较胆小、内向的学生,在和教师合作中还会有点紧张和害怕。这时候,教师要耐下心来鼓励他们,不时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肯定,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些活动有了教师的参与后,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节趣味的音乐课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可以引领学生打开通往音乐城堡的大门,可以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长远且浓厚的兴趣。无论是面对低年级的学生,还是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想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就要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和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让音乐课趣味迭出。◆(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小学)
小学音乐课 篇7
过去每逢过年, 农村都会组织本村的老戏迷以及外地的民间戏迷演出, 唱戏, 其热闹情景深深烙在我的记忆里, 大人小孩都会摇头晃脑哼上几句, 其乐融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农村传统音乐文化逐渐被流行音乐取代了, 几乎没有人学传统的戏剧或者歌曲了。乡村的老艺术家感叹道:要是谁愿意学习传统的戏剧或者歌曲, 我免费教。在红白喜事上我们还偶尔看见小型的团体演出, 或烘托气氛或寄托哀思, 但是音乐没有了原先的感伤或者喜气。传统音乐是否正在消失?答案是肯定的。
笔者认为将熟悉、朴实、亲切传统的音乐文化带进课堂, 既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也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 更是将衢州艺术文化继承下来。因此农村音乐课堂如何创新教育已是非常紧迫的任务, 关系到农村音乐文化继承发展。
二、现阶段实施农村初中音乐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课时量不够
音乐课程是实践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小学音乐教材设计很完美, 内容也丰富、生动有趣, 教材安排许多音乐创新与实践环节, 但是由于缺乏足够课时而不能实施, 还有课余时间也被主课占用, 导致音乐老师课堂创新教育实践受阻, 农村初中音乐课时少决定这些学生, 将来是农村音乐文化的建设者, 其综合素质不高, 务必引起我们音乐教师足够的重视。
2、许多农村音乐教师创新教育理论与农村传统观念格格不入。
我国音乐创新教育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重视音乐实践, 鼓励音乐创造, 教师已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3、学生主体主观因素:
学生学习兴趣不稳定, 常常受主课作业干扰, 音乐可以放一放。音乐知识空白无妨, 认为上音乐课占用时间影响主课成绩, 很多学优生竟然不参与音乐活动, 这种音乐学习氛围和学习意识只会削弱学生兴趣。加之从小音乐学习习惯不好, 如:缺乏自信唱歌, 唱歌气息很分散, 一首歌唱下来基本没有感情等。
三、农村的传统音乐进课堂, 农村音乐创新教育的探索
1、解决问题根源从学生生活中音乐开始
音乐课应该从学生生活中选取素材, 像本地的地方戏曲、民间乐器等是很好的素材。农村的传统音乐是开拓农村学生学习音乐的视野。音乐课只有结合农村学生生长环境拓展教学, 传统音乐对他们来说更具亲切感, 同时传统音乐提升教师的理解、表现能力及二度创造能力。原本的传统改成学生易接受的传统, 不但发挥师生从小耳染目熏的民间音乐特长, 更是学生学习音乐最大潜力的挖掘。
2、利用当地的民间乐队, 进行座谈访问, 极力引进优秀传统音乐进课堂。
事实上老一代艺术家们对地方优秀传统音乐有着非常执著的喜爱, 像乐队有二胡、唢呐、大号、小号、锣鼓、箫、板胡、道琴等组成, 一个人会两种乐器以上也很平常, 有些音乐技能全属童子功从8岁开始学习笛子、二胡司空见惯, 如今能背唱许多民间歌曲, 懂琴谱、会创作等这些学习音乐资源, 我们通过采访吸收他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聘请老艺术家进课堂讲述民间音乐发展现状, 激发学生主观学习意识。
3、邀请民间音乐家音乐技术指导, 我们在学生了解传统艺术之后, 重点培养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孩子。
这期间组织他们和老艺术家一对一学习一样技术, 组成一个学校民间乐队, 由年轻点的农民艺术家任组长, 教师带领乐队, 利用寒暑假义务参加各种农村礼仪活动, 并且拍成数码资料, 带回课堂供学生观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学生改变对音乐课的看法, 增进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还有戏剧元素也属传统音乐也有必要引进课堂, 可谓引旧创新教学探索。
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创新教学实践的形式和方法探索
1、结合教材, 课堂上老艺术家生动表演一段民间舞蹈。
在课堂听、看、唱、舞、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中, 增进学生对民舞的热爱。民间歌舞曲, 像衢江《采茶灯》, 用于表现种茶、采茶的欢乐情绪, 曲调欢快、跳跃, 舞蹈再现采茶姑娘青春焕发的风貌。
2、欣赏一场婺剧。
创设学生模仿空间, 比如课堂专题讨论婺剧的走步, 婺剧的服装, 婺剧表现力。婺剧中的高腔有西安、西吴、侯阳三种。衢州西安高腔即婺剧一种。婺剧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 较有影响的剧目有:《黄金印》、《孙膑与庞涓》等, 因为婺剧的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 所谓:“武戏慢慢来, 文戏踩破台”。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同时和文化馆工作人员商讨送戏下乡, 创造学生零距离艺术欣赏机会。
3、结合民乐《二泉映月》或者《唱脸谱》教学, 教学生学会一种民族乐器二胡简单演奏。
通过女子十二乐坊乐曲录像课堂欣赏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对民间乐器兴趣, 像流行浙西一带的民间器乐。将民间音乐家请进课堂, 传授二胡演奏民间乐曲, 曲调柔美清婉、逸丽多彩, 引起学生共鸣。
4、通过观看越剧碟片, 观察学习越剧《王老虎抢亲》、《玉
堂春》、《杨娃女斩夫》、《金殿认子》等戏, 所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在表演方面, 向越剧学习优美的舞蹈身段和程式动作, 教师搜集一些音乐素材, 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五、结语
将农村传统音乐教育引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 从而创新农村小学音乐课, 是推进农村音乐文化发展一个重要途径, 这是不争的事实。
摘要:农村小学音乐文化依赖农村学校音乐生活发展, 流行音乐尤其是一直深得学生们的喜爱。欣赏共鸣的流行音乐, 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流行音乐与文化影响着学生思维、审美、行为方式、价值观, 而反映家乡现实生活的传统音乐备受冷落, 几乎离学生音乐生活越来越远了。值得庆幸的是, 近来我们衢州传统文化非物质遗产像衢州的婺剧西安高腔, 衢江的十番等被衢州人重新关注。在此, 笔者有个想法:我们音乐课堂是否也该探索引进衢州本地的传统音乐文化, 探索音乐创新教育?
关键词:农村传统音乐文化,初中音乐教育,现状,举措,教学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民族音乐》文章《音乐人类学视角中的民间音乐》作者:熊晓辉2009年第二期
[2]、《中国音乐教育》2009年第五期《民间音乐作为地方课程函待重视和挖掘》--由《欢庆丰收》一课想到的作者:林百玲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效率 篇8
一、发动学生编儿歌,培养识谱兴趣
识谱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掌握好识谱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歌曲的演唱,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蕴。然而,在以往的识谱教学中,教师采用枯燥的语言描述,学生只是在机械地听与背,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对识谱教学的最大的感受就是难学难记、枯燥沉闷,而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动力与兴趣,学生只会把学习当做一件繁重的任务,学习过程呆板枯燥,学习效果低下。改变识谱教学的枯燥性与无趣性,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识谱兴趣,让学生愉快地接受、主动地学习,这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音乐是灵动的艺术,本身就富有激情与活力,而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爱跳爱唱,这本身就是学习音乐最宝贵的资源。在识谱教学中,我发动学生,与学生一起来创编歌曲,将枯燥抽象的理论性知识寓于活泼生动的歌曲中,这样的设计大大化解了识谱教学的枯燥性、抽象性与无趣性,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符合小学生以形象事物为获取信息渠道的思维特点,激起了学生参与的激情,学生踊跃参与,整个课堂教学异常活跃,学生始终保持着愉悦的心态与强烈的求知欲,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如在学习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我教学生来唱歌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伸出小左手,手心朝向外;五个手指头,代表五条线;四个手指空,代表四个间;从左向右数,一二三四五;就像上楼梯,越来音越高。”这样的儿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更利于学生理解原本抽象的五线谱知识。
二、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唱歌兴趣
唱歌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会唱几首歌,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将歌曲所表达的感情、所塑造的形象准确理解与表达,能够真正地走进歌曲所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只让学生机械模仿的教唱方式,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向学生传递歌曲所表现的内容,使学生理解歌曲的感情基调,从而使学生真正学会用心去唱歌,而不只是简单的模仿。因此,在学习一首新歌前,我总是深入挖掘歌曲内容,将之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相联系,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场景来解说歌曲内在的情感与意境,以此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得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理解歌曲,使学生发现歌曲的生活美、意境美,读懂歌曲的艺术形象,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中来。如在学习《蜗牛与黄鹂鸟》时,我并不只是简单地领唱,而是运用图片加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歌曲所描绘的景象,在此基础上再教唱,更能激起学生唱歌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鉴赏能力
欣赏音乐作品既需要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需要欣赏者能够运用自己的生活阅历去感受、去体验。而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且生活经历少,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就必须要改变以语言描绘为主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的运用使得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活泼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感人的故事、生动的情节等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进行学习,图文声像效果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唤起学生的直接或间接记忆,使学生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画面来丰富音乐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与音乐作品融于一体。这样更利于诱发学生欣赏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组织学生表演,提升学习兴趣
音乐是有声的艺术,舞蹈是无声的艺术,二者是紧密相连的统一体。音乐可以更好地诠释舞蹈,舞蹈也能更好地表现音乐。音乐的学习离不开舞蹈。同时,小学生活泼好动,表演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我总是为学生的自我表演留足空间,引导与启发学生来为音乐配相应的动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记忆歌词,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 教师编排动作。
教师可以编排适合小学生表演、符合小学生认知,同时又可以很好地表现作品的整套动作,然后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练习,载歌载舞。整个课堂一片欢腾,充满着学生的笑脸、优美的动作与动听的声音,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2. 学生即兴表演。
小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与表现方式,教师在讲解完作品的相关信息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伴着音乐进行即兴表演。我们往往会被学生漂亮的动作、优美的造型、独创的新意所打动,会忍不住为学生喝彩,教室里随时都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全体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表演中来,从而将教学推向高潮。
五、带领学生制乐器,提高学习兴趣
演奏乐器并不是简单的器官体操,而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内容。乐器进课堂是现代社会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乐器进课堂的理念,有些学校已将口琴、电子琴、手风琴等乐器引进了课堂,但绝大部分学校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许多教师与学生只能望“器”兴叹。打击乐器的演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识谱能力与审美能力,同时又能给学生以愉悦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然而,受实际条件限制,学生人手一件根本就达不到,这会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我带领学生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自制乐器,如用装入沙子的易拉罐作沙捶,用铁丝将瓶盖儿连在一起作串铃,用两个盒子对击作小镲,用笔敲击罐作小鼓等等。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身边的所有物品都可以“为我所用”,成为我们的乐器。实践证明,这样更能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更能激起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激情,使学生真正爱上音乐课,使音乐课成为陶冶情操、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
小学音乐课 篇9
一、实施程序
一是体验。一要通过教师创设合适的音乐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体验由教师精心设计的音乐问题情境,诱发其探究欲望。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共振”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心情愉悦、愿学;二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音乐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唤起学生的认知感、激发求知欲,使之能学;三要善于创设音乐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思考热情。例如,在教《美丽的田野》这一课时,我请学生闭上眼睛,让他们跟老师随着美妙的音乐到田野中去欣赏。接下来又通过美丽的画面,把作品的意境展现出来,让学生深刻地了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探究。主要是由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组有意义的音乐材料(音乐作品、乐理知识、创作素材、游戏内容等),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在听、唱、演、看、弹、说、练、玩、做等中发现、提出音乐问题———探究,在独立思考及合作学习(生生合体、师生合体)中分析问题———研讨,领悟自己所发现的音乐规律和所学习的音乐内容。在这一过程(探究———发现———研讨)中,学生经历了音乐学习的过程,以主人公姿态积极参与其中,其主体意识得以发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相互启发。教师要成为一个好的观察者、倾听者,认真巡视,听听学生说些什么,看看他们发现了什么,必要时给予帮助。例如,在教一年级《巧巧手》时,让学生边听边唱《巧巧手》的歌曲,同时举起双手观察双手能为自己做些什么?有的小朋友说“写字”“开车”“扫地”等,并让他们当场演示,教师及时表扬他们每一个人有一双灵巧的双手,使学生发现更多,懂得更多。
三是升华。在经过上述教学活动之后,学生对所学的音乐内容已有较明确的“理解”,相应的音乐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组织学生从音乐知识、能力发展、学习方法等方面予以概括、总结,进行音乐自我表现评价———内化,感悟人类智慧的力量和知识的美、艺术的美、自然的美———升华。例如,在欣赏《我们的田野》时,在同学们熟练掌握作品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力,怎样通过肢体语言创新,表达作品的意境。最后形成的结论,如果被全班学生所接受或者由学生进一步所验证,这就是这节课学生通过学习探究音乐所达到的音乐水平。
二、实施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就必须改革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在实施“体验———探究———升华”音乐课开放型教学模式实验中,主要以两个基本策略为突破口,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设计的音乐教学情境和提供给学生的音乐材料必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有利于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因此,实施这种开放型教学模式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出的教学目标和创设的具有激发性的音乐问题情境的难度要恰当,既能满足学生分享成功喜悦的心理,又能激起学生思考的热情、探究的主动性;2.学生在“体验———探究———升华”学习音乐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有机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音乐的方法,让学生在参与探究研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学到并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
二是注重音乐学科评价。评价是指挥棒,是导向,所以对学生音乐学科成绩的评价也应注重对其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态度进行评价。对此,设立音乐档案袋是个好办法,让学生制作档案袋,包括自己的简历及与音乐有关的学习资料、歌谱、图片。“我的歌声”包括录音、录像;“我的评价”包括自评与互评;“我的创作”包括自编的歌曲、自制的打击乐等。
三、实施效果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情感艺术,“体验———探究———升华”音乐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为特点的一种变灌输为参与体验的开放型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与情感体验,它主要通过各种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广泛参与接触,感受各种音乐问题情境,在教师适时而正确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研讨音乐,主动获取音乐知识,进而逐步形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其中,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支配者,而是学生探究音乐的引导者、提升者、导演。学生在音乐课堂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得到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获得精神的升华、灵魂的净化,进而引发学习音乐的兴趣,诱发参与创新的激情,激发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摘要:“教有定则,教无定法”,它深刻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但规律的运用又是灵活多变的。“体验——探究——升华”音乐课教学模式中各环节虽独成一体,但又相互渗透联系,在运用它指导具体音乐教学实践时,教师必须依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对象的特点和要求,使之对象化,并形成不同的变式,这样才能将课上“活”。
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动起来” 篇10
一、激发兴趣, 培养创作热情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比如让学生进行节奏创作。我设计了六张彩色的节奏卡片, 这些丰富的色彩首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认读了六张卡片上的节奏后, 我把卡片分别给了六名学生, 请他们随意站成一排, 这样就组成了六小节的节奏, 再请其他同学读一读, 并且进行评比, 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然后这六名学生不停地变换排列顺序, 节奏也在不停地变换, 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他们认真地看着, 读着。其实学生们已经在进行着无意识的创作, 他们的每一个创作就是一个创新。
二、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源泉, 音乐欣赏的想象活动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一首乐曲, 由于欣赏者的不同, 往往引起千差万别的反应。如让学生欣赏法国音乐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乐曲通过对“狮子、天鹅、大象”等动物的艺术描绘, 学生很容易抓住音乐的特征, 在各自想象力指引下, 千姿百态的动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再创了森林里动物们过狂欢节的热闹场面。这样情景交融, 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营建创造氛围, 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语言
音乐作品是靠音乐语言来表达, 音乐语言包括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调式、曲式、和声等。在音乐活动中, 由于学生表象不丰富, 创造总体水平稚拙、简单,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以语言描绘、幻灯、图片等方法来设置情境, 尽量使学生身临其境, 更好地理解音乐语言。
二年级欣赏的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就是一首音乐语言非常生动的欣赏教材。为了上好这堂课, 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上大森林, 营造一个与音乐相符的环境。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故事的角色, 每人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随着音乐“动起来”。
四、培养创造品质, 以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创造的基础。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塑造学会类比、独特探索、善于发现问题等创造品质, 这些品质能引导学生在音乐旋律中感受美以及有美感的“动”, 从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三年级在欣赏《挪威舞曲》时, 教学目的是非曲直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效果, 启发学生用动作对比来体现音乐力度的对比。首先用击掌的速度和力度变化来模仿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变化, 发出音乐的美感。接着选用跑步跳来表现快速强力度的中段。优美慢速的一、二段采用点踏步和滑步, 我也和同学一起跳, 大家感觉到音乐美、舞姿美, 学生完全沉浸在美的感受中, 同时舞步合理编排也发展了学生创造力。
佛里德·海纳曾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目标, 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性的教师。在音乐活动中, 只有创造性的教师使用更为灵活, 更有实验性和创造性的方法, 才能引导学生去探索音乐中的魅力。创造性的调动学生“动”的积极性, 使学生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与合作精神, 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体会 篇11
一、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开放座位
座位模式是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排列,单调刻板只能让学生感到纪律的约束。我为了让学生在每堂课走进教室都能感受到强烈的音乐气氛,唤起学生们的学习愿望,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科学的设计半圆形、方形、台阶形等座位模式,有时因活动需要,干脆移开方凳,师生围坐在地的中央,尽情的演唱,从学生们兴高采烈的学习中,我知道他们非常喜欢这种全新、自由的座位编排方式。
2.板书设计
音乐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还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板书中感受到音符的形态美、结构美,音乐语言的简洁美,音乐表现的形象美。在教学中,我把音乐审美摆在了核心位置。现在我每堂课都尽可能地变换花样地设计板书,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氛围,既体现了新课标“潜移默化培养美的情感”的精神,又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面向全体学生
1.师生互动,主动参与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定学,即教师牵着学生走。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不愿学也不会学,新课程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课堂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主导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一年级编制声音故事《小兔子盖新房》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进行模仿与创造,再结合教材让学生看图像编故事。当学生排练完毕邀请我来当兔妈妈时,我欣然戴上头饰加入了他们的表演行列,和他们一起忘情地表演起来。由于教师的参与,学生积极性高涨,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地表演着,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2.重视实践,培养能力
轻松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同时又增强了学生表现的自信心,对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及其他各种能力很有益处。为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玩中认识、体验、创造音乐,培养了各种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课趣味化导入例谈 篇12
一、设置悬念, 激趣导入
悬念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常用的创作手段, 通过悬念的设置, 常常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 使人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需要。在小学音乐课上设置悬念, 也就是利用小孩子的好奇心, 在课堂初始环节就紧紧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特点出发, 根据教学内容如音乐的背景知识、音乐的特点等创设教学情境, 导入新课的教学, 让孩子们在悬念的牵引之下进入课堂, 为高效的课堂打下基础。
例如, 教师先用多媒体出示云南西双版纳美丽风景图片, 然后设问:“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图片是在哪里拍的吗?”然后引出这是美丽的云南西双版纳。接着说道:“今天让我们前往祖国美丽的西南地区, 到少数民族家里去参观好吗?我们将看到美丽的孔雀跳着迷人的舞蹈呢”。孩子们都露出了迫不及待的神情:“好啊!”
在这节课的导入设计中, 教师以吸引人的图片给学生进行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然后创设悬念“到少数民族家里去参观做客”使他们产生了要急于了解究竟的欲望, 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学习内容上, 为有效的课堂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导入是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 服务于教学内容, 没有过于华丽的铺设, 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设置疑问, 启思导入
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但学生只有对所探究的问题感兴趣才能引起他们的思考, 使他们集中注意力, 激发学习的潜力。因此, 音乐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创设从学生能力出发的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进行音乐探究的动力, 产生问题探究的兴趣, 促使他们产生有效的思考,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 以多媒体展示动物音乐会的漫画图片, 孩子们形成直观感知。
师:同学们, 寒冷的严冬过去了,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 百花盛开的池塘边正在举行一场热闹的音乐会呢, 我们一起去参加吧。先上场的是青蛙王子队, 让我们一起跟着他们的节奏歌唱吧!一只青蛙一张嘴, “扑通”一声跳下水
生:“呱———!”
师:两只青蛙两张嘴, “扑通、扑通”跳下水
生:“呱!呱!”
师:三只青蛙三张嘴, “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生:“呱呱!呱!呱!”
师:同学们, 看来你们很有音乐家的潜质。在青蛙优美的音乐中, 含有强烈的音乐节奏感, 它们就是天生的音乐家。下面,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音乐的这些节奏吧!
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 教师从自然界中蕴藏着的丰富的音乐元素中获取教学的资源, 在引导孩子们参与这样的音乐活动中, 感知音乐的节奏, 顺利地引出教学的内容, 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他们探究音乐节奏的热情。
三、以情激趣, 快乐导入
音乐教学的价值之一是通过音乐的体验, 使学生获得快乐的感受, 丰富情感, 陶冶情操。因此, 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音乐知识的范畴, 教师还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同时, 在音乐教学中, 渗透情感元素, 打造浓厚的情感课堂, 也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例如, 上课伊始, 教师使用视频播放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随着画面缓缓地出现, 伴着低缓的音乐, 朗诵者深情的诗歌朗诵, 给孩子们带来了视觉、听觉的刺激, 产生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似懂非懂地好像感觉到了其中的情感。接着教师为学生解读诗歌, 使学生体会浓浓的思乡情。然后, 让孩子们再根据自己的理解伴随着音乐起来朗诵诗歌, 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基础上, 学生产生了学习新知的强大动力和兴趣, 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中,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情感元素, 以情导入, 调动了孩子们丰富的情感因素, 使他们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 产生了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样的教学活动中, 孩子们不仅提高了审美能力, 陶冶了审美情操, 而且在丰富的情感氛围中, 集中了学习的注意力,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音乐课】推荐阅读:
小学音乐课反思05-18
小学音乐课导入方法07-17
小学音乐课新教法10-05
小学音乐课课堂反思09-06
小学优秀音乐课教案10-14
小学一年级音乐课教学07-22
小学音乐课的创新教学09-28
小学音乐课评课稿08-19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范文09-26
小学三年级音乐课教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