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必备课程标准

2024-06-30

小学英语必备课程标准(精选7篇)

小学英语必备课程标准 篇1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解析复习资料

1、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A.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B.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C.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提出的课程内容选择应当遵循的原则中,不包括()

A.时代性B.专业性C.基础性D.选择性

3、科学探究()

A.是每节课都应该采用的教学方式B.仅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

C.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方式D.既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是学生的学习方式

4、高中化学新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甄别学生成绩好坏B.选拔学生

C.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D.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

5、与原来的高中教材比较,新课程化学内容改革特别提出了()

A.基础性

B.选择性

C.时代性

D.应用性

6、有关高中化学课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中化学是高中八大学习领域之一

B.高中化学共有6个模块

C.高中化学选修模块中只有《化学与生活》适合文科倾向学生选修

D.学生必修修习高中化学获得6个学分才能达到毕业要求

7、教师应具备全面的能力结构,其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

A.教学能力

B.科学研究能力

C.组织管理能力

D.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8、高中新课程的课程结构中,“模块”是指()

A.围绕一个专题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B.跨学科的练习题

C.新课程中的一个教学单元D.物理学科的单元

9、面对新课程的时代性带来的中学教学变化,中学教师最应当进行的专业进修方式是()

A.研究如何结合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设计教学B.继续进修现在师范大学的专业课程

C.通过旅游和考察完成知识进修D.多看报、多开会、多了解新信息

10、下列选项中,符合教育部 2003 年高中新课程方案中课程选择性要求的是()

A.选择模块B.选择教师C.选择考试D.选择学校

11、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

B.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

C.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以上的热水清洗

D.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用水浴加热

12、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

13、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14、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

15、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

16、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习题主要可为分基础型、开放型、实践探究型三类。

17、解释名词: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

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

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

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18、新课程标准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①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② 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

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 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到良好的发展。

③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的学习的意识和能力。⑤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 来将继续发挥他的重大作用。

⑥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19、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是哪些?

答: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0、我们在评价学生学业时,应采用那些评价方式?

答:①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

②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③在纸笔测验中注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定性报告与等级记分相结合的方式

21、我们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应从哪些方面去教学?

答:①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定教学目标

②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③注重科学学习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2、实施新课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考试、资源、教师的素质等。请你谈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

小学英语必备课程标准 篇2

一、课程标准的理论依据

根据布卢姆教育活动目标分类系统, 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态度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方面。相应的, 英语课程标准的内容也可大致的划归为认知的学习、情感态度的学习和动作技能的学习。

加涅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 一是言语信息的学习, 二是智慧技能的学习, 两者属于认知领域。三是认知策略的学习, 属于能力范畴。四是运动技能的学习, 是动作领域。五是态度的学习, 属于情感领域。按照从低到高的层次排序分别是言语信息、智力技能、问题解决, 再到自我调节 (认知策略) , 这些都以训练逻辑思维为主。最后是创造性学习, 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通过分析课程目标, 可以将其划归为不同领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以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内化和整合所学的语言知识, 进而运用所学有效地表达观点和情感, 做到基础知识学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习的有机结合, 从而达到能自我调节学习。

二、课程目标分析

(一) 基本原则

教学建议主要探讨的是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关注个体差异, 充分发掘学生的不同潜能。应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 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和合作学习。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它认为个体是通过自身经验来建构知识的。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外部知识, 而是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强调创建与学习有关的真实世界的情景, 注重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以及合作学习, 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出了语言学习要创设情境, 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二) 语言技能方面

关于“写”的技能标准描述中, 比如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举的提示, 写出简短的语句, 这主要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英语的习惯, 写出简单规范的英语来。这不是采用简单的机械训练方式, 而是通过创设有意义的语境, 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 激发学生参与其中, 让学生利用情境, 自己探索, 这是一种发现学习的方法, 从而逐步提高“写”的能力。

(三) 语言知识方面

教学建议中提出, 注意语言实践,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以这样理解主要指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 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在我看来, 学习知识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储备的过程, 更是不断运用的过程。即使是在语言学习的起始阶段, 我们也要创造条件即学即用。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 才会产生用目的语交际的愿望。任务以活动的形式进行, 学生完成活动的过程也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过程。

(四) 学习策略方面

比如能制定英语学习计划, 对所学的内容能够做到主动复习、归纳, 在英语学习时集中注意力, 并积极思考等, 这属于认知策略方面, 属于认知领域的学习。布鲁纳对认知能力的发展重视内化, 认为人可以计划、创造、衡量等内部活动, 因而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在英语学习策略方面主要是内化学习, 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

(五) 情感态度方面

课标中的情感态度实际上是包括了个人和人际两方面的情感因素。如提到的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积极参与各种课堂学习活动, 与其他同学进行积极配合与合作。学习者及同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因此设置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儿童在“乐中学, 学中乐”, 是他们积极、高效习得英语语言的基本前提。又比如乐于接触外国文化, 增强祖国意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外语能力的获得在让学习者能更便利地了解外国, 还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让学习者从他者的角度看待自己和周边的环境。再如遇到困难时能大胆求助, 这既是一种认知策略, 同时也渗透着情感因素在其中。

(六) 文化意识方面

比如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 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异同。语言与文化是相伴而生、密不可分、共同发展的。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它是我们借以进行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是语言活动的大环境。这些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更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化意识, 为其今后具有双语言能力和双文化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小结

新版课程目标的设计, 体现了发挥英语知识的认知价值, 让小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 进行探究学习。进一步来说, 该课程标准倡导了英语知识的发展价值, 在认知基础上对小学生精神世界的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 主要包括道德情感、创造精神、和谐人格等方面的发展, 与提倡的素质教育相符合。在这个趋势下学习英语, 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摘要: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 在很大程度上重视英语知识的实用价值, 注重沟通是英语的最重要的价值观, 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 在英语交际中获得成功感并能主动地、创造性地习得英语。本文从学习理论的视角下, 通过分析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二级目标, 为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学习理论,课标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刘明东, 陈倩.《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1) :8-11.

[3]陈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新发展[J].中小学管理, 2012 (04) :16-19.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培训体会 篇3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的2011年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培训,每一讲解都让我受益匪浅。自从小学开设英语以来,我伴随小学英语一路走来,亲眼见证了英语教材的变革。伴随着标准的完善化,教材经过四次的改革,我觉得有必要谈谈新旧两版《英语课程标准》的区别:十年前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不够突出,对小学英语的具体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得不够具体,小学阶段词汇表、语法项目没有分别列出;对小学英语教学和评价指导力度不够,缺乏可操作性建议和案例等等。那么《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优点在于:

一、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

1.更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修订稿中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语言学习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修养。为全面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打好小学基础。

2.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修订稿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更注重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体现在基本理念的调整和课程内容的设置及各级目标的描述中,让学生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渐进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清晰可见的教学目标使人一目了然

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修订稿在对原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目标微调的基础上,在技能教学参考中,对各项技能教学的目的、技能要求以及主要活动都给予了分级描述,还明确了小学阶段语法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列出了小学阶段应掌握的423个基本词汇,这些也是以往教学中老师们感到比较模糊或困惑的地方,这次课标的修订能使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三、具体可行的教学评价给了教师工作的方向

课标对于一线老师而言,不仅是理念的引领,也是方法的指导,老师们看了后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如实施建议中对教学和评价都给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建议,同时评价方式与方法的举例非常详尽,不仅列举了各项技能不同级别的评价方案,还有对评价方案的评析,对老师们在教学中的评价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带着实际工作中的些许疑惑,带着想要了解新课程标准做了哪些调整的心情,带着希望能通过解读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的美好愿望。新课程基本理念还是六大点,但做了修改与补充。2001版课标强调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2011版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英语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而非仅概括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理念更先进,更具体了。2011版课标还体现了英语学习的人文性,目标更清晰,更有指导意义。

特别是听了刘丽娟老师精彩的课标解读后,我对如何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特别是对学生综合语言训练课的教学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和体会。我觉得如果我们经常在做这样的事,经常在教学教法上进行探索,我们的脑子里会有无穷无尽的新点子,但我们如果没有过多关注这方面,可能我们慢慢就会觉得越来越困难,加之我们的学生听课不积极,接受知识不主动,学习效果方面就会不太理想,可能原因就是我们在备课上花的时间和心思还不够,或者说理念理解还不到位。下面就简单的说说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英语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应该不断提高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个人觉得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口语通畅流利,语音语调正确尤为重要。因为小学阶段儿童的模仿力很强,而此阶段正是儿童形成正确语音语调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的语音语调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发音正确与否。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注重自己在这方面能力素质的提高培养。

二、教师应该加强课堂结构的组织

通过学习,我从中吸取了一些新课程的理念。如:对于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活动设计、教学中学习策略的设计与规划。对英语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有了一些较为全面较深入的理解。多数时间里,课堂教学不该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教师不是机械的教,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学生不是机械地记忆知识,学会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学习应该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目标。通过学习,我也深感压力重重,责任重大,需要不断地努力,继续深入学习才能扩展知识,提高自身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全新的新课标下的实际教学工作。这次的培训,使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三、灵活运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刘丽娟老师的讲解,是从学生的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把所学内容与身边的人物结合起来,学生倍感亲切,实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增强了。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 篇4

世界各国在中小学外语课程价值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学习外语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材素质的提高

学习外语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

学习外语有利于学生在多元社会中发展

学习外语有利于认识能力的提高

学习外语有利于良好的性格、品德、意志和交往合作精神的发展

欧洲委员会对低龄儿童外语教学达成的共识

小学开设英语可以更好地利用儿童习得语言的天赋

对最佳年龄无定论,倾向于9岁开始

低龄外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学的外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低龄外语教育应该与学校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教师的语言水平和教学能力是两个重要的因素

世界各国在小学外语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1.小学外语教学的目标与方法问题

注重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注重外语口语交流能力的发展,注重文化的理解。

2.小学与中学的有效衔接问题

在小学与中学的有效衔接问题上,很多国家还没有成功的经验,特别是面临语种选择较多的国家尤其重要。

3.课时问题

研究表明,更多的短课时比较长的较少的课时更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和能力的形成。

4.起始年龄问题

关于起始年龄的问题,尚无定论,一般倾向于从九岁开始。

5.小学外语的评价问题

在评价问题上,各个国家都比较重视语言运用的能力和表现,同时,也重视采用标准化考试的方式,统一地评价教学的效果。

6.师资的补充和培训问题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

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

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

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过程

课程改革的任务

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4.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5.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6.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7.了解世界中西文化的差异,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培养爱

国主义精神

8.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采取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6.开发课程资源,扩展学用渠道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1.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2.强调主动学习的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

程和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4.关注学生学会做人的发展

5.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质和环境意识

9—12岁孩子的特点

1.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

2.对陌生的英语有好奇心

3.很少有羞怯感,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

4.听觉敏捷,模仿力和记忆力强,形象思维好

5.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

目标的总体描述

一级(3—4年级)

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色、连线等),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能唱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引导下听懂和读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异国文化感兴趣。

二级(5—6年级)

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的内容表演小对话和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照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对小学阶段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的特点

1.把听说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理解与表达的形式。

2.采用听、说、读、写、玩、演、做、唱、视听等形式,表达语言习得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效果。

3.遵循综合语言能力形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过程,如果用

动作、体态、语言、做玩等多种外显形式促进技能的发展。

4.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训练

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等智力因素,通过唱、演、玩、画画、涂色、做手工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态度,兴趣等非智力因素。

基本学习策略

1.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的任务

2.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3.制订简单的学习计划

4.对所学内容能主动练习和实践

5.在词语与相应事物之间建立联想

6.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7.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8.积极运用所学的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篇5

在新的世纪大潮流涌动下,经济全球化也伴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在国际范围内飞速蓬勃发展。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既能强国,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关键因素。而在我国,除了继承与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一重要任务,还必须得用心学习国际文化知识。则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就成了我们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

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英语课程标准就像语文数学的课程标准就成为一必不可少的存在,甚至更重要的存在。它不仅是对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指导,也是一种规范;它也是师范生在校学习时对自我要求成长的依据。作为一个将成为小学英语教师的在校大学生,对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就是一个必须而艰巨的任务了,但我想也是一个我们自己将获益匪浅的的任务。

那么什么是英语教学大纲?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内容是什么?且又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而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也得从这两性质出发,在熟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基础之上,一步一步来理解英语课程标准的进步和发展,了解它各个阶段的特点。时代的发展既伴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也要求着教育领域里的各个方面各个问题不断被进步和不断被改革。虽然进步,但总有问题会随着进步而出现,然后再促进其进步,那么现今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

一、我国基础英语教学大纲的发展

教学大纲(Syllabus)

狭义的“课程标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及规定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体现实施内容和目标的次序和进程。

英语教学大纲

英语教学大纲是英语教学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它规定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理念、方式方法、教材、测试等。近年来,它更多的是指对某一课程在某个/些阶段中的教学内容清单及选材和排序的原则等。

英语教学大纲发展的详细过程

第一阶段(1977-1990)

1998—1980 《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6 《全日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 1990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

第二阶段(1988-2000)

1988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199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1993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199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200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第三阶段(1999-至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Curriculum)

在国外,它是指反映教育管理部门或具体教育单位的所有教育功能的整体课程设置模式以及体现这些功能的教学活动和内容。

在我国,是由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派的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考察和研究了当今国内外基础教育外语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现状并广泛听取了各地专家学者和英语教师意见的基础上,通过近三年的反复研讨和修改后制定出来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的特点:

第一、外语成为我国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 第二、已经注意到外语教育的差异性; 第三、强调外语教学的实践性;

第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第五、建议“根据中学不同的需要,编写出几套符合外语教学规律,受师生欢迎的好教材。”

第二阶段英语教学大纲的特点: 第一、科学

第二、规范 第三、开放 第四、完整

中小学英语课程的进步:

第一、教学目标:

1988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大纲明确提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992年的义务教育初中大纲则增加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要求。

2000年义务教育初中大纲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目的部分,不仅提出知识、技能、能力的要求,还提出了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开发等方面的要求,甚至把非智力因素(兴趣、信心、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等)放在首位。

总的来说,英语课程教育目标在由单纯传授知识向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方向转变。

第二、教学要求:

在1986-1993年的五个大纲都提出了培养“在不同程度上通晓一些外国语的各方面的人才”,并反复批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中学开设英语课的双重目的——升学与就业。

从1992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大纲开始规定分级要求,即初中分成一级和二级要求,初

一、初二年级英语为必修课,初三选修。

1996以后的普高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了一级和二级目标要求,高中一、二年级英语为必修课,高三英语选修。一级或二级要求为基本要求,“上不封顶”,意思是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超过大纲规定的要求。

也就是说,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必然由单

一、封闭型向灵活、开放型转化。

第三、教学观念和方法:

(1)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2)提出了四项技能综合训练,不同阶段各有侧重;

(3)强调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的关系;(4)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5)重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创设英语环境。

第四、语言和文化:

(1)语言技能的听说读写熟练掌握、语言知识的语音词汇词法的牢记及话题的应用表达;(2)情感态度的能动作用;(3)学习策略的反作用;

(4)文化意识在新国际视野里德步步升华。

第五、教师定位:

1.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2.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3.学校课程的开发者

4.综合知识的掌握者

5.信息技术的应用者

6.教学教授的学习者

第六、教学手段特点:

实效性;

趣味性; 教育性; 创新性; 针对性。

第七、教材:

变化之一是现代化,主要反映在:

1.英语教材的内容逐渐贴近学生的生

活和现代社会生活,渗透思想情感的教育(即大纲提到的“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或“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渗透大量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

2.教材多采用结构、功能、话题相结合的方法。

3.教材的编写注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征,特别是年龄的特征,重视从教材内容、编排体系到呈现形式等方面提高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力求符合学生学习英语的认知规律,注意调节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分量。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编制多媒体教材。变化之二是多样化,主要表现在: 1.鼓励“一纲多本”;

2.引进多种外国教材,补充发达地区和外国语学校等不同类型学校的需求; 3.编写不同起点的教材,特别是小学起点的英语教材。

第八、测试改革:

1988《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199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2000《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二、课程标准内容概述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是什么关系?

1.“课程目标”主要是用简炼的文字从总体上来概述高中英语课程目标中横向展开的几个方面和纵向发展的几个阶段(级别)。

“内容标准”部分实际上是对“课程目标”部分陈述的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即详细描述五个方面的目标(含对五个方面的再分类)以及这些目标在各个级别的具体要求。

2.值得注意的几点:

(1)“课程目标”部分用一个饼圆图来示意课程目标五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五个方面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因此,这五个方面之间没有明显的先后顺序问题。

(2)“课程目标”部分对一至五级的目标做了总体概括。总体目标是对学生在某个阶段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描述。

(3)“内容标准”部分列出的内容并不等同于以往教学大纲所说的教学内容。

(二)英语课程目标包括哪些方面?

(1)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识也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3)情感态度指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4)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学习行为的各种理念和认识。(5)文化指文化知识、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为什么要把情感态度列为课程目标?

(1)语言与情感态度有密切关系。

(2)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结果有重要影响。

(3)情感态度本身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如何理解情感态度目标?

(1)有些情感态度,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信心,不仅与英语学习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还是在英语学习方面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2)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情感态度,如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可以转化到其他的学习活动之中以及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和社会活动之中。

(3)有些情感态度,如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在表面上与英语学习没有直接联系,但应该渗透到英语学习之中。(五)为什么要把学习策略列为课程目标?

(1)学生使用学习策略能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2)发展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

(六)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有什么区别?

(1)学习策略包括学习者对学习的认识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具体做法、步骤等行为。根据这个定义,学习策略包括学习方法,但不是所有的学习策略都是方法。

(2)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区别类似于足球中“技术”和“战术”的区别。

(3)策略的概念比方法的概念更全面,涵盖的内容更丰富。

(七)为什么说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既都是课程目标,也都是课程内容?

(1)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是同步发展的。

(2)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不可分割的。

(3)《标准》并不要求学生为了知识而学习知识。

(八)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什么?

(1)横向联系指同一级别中各种技能的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纵向发展指语言技能从低级别向高级别逐步发展的过程。

(2)为了使技能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我们把一至五级的技能目标逐级描述,每一级目标又按听、说、读、写分别描述。这样做并不意味着这些技能是可以割裂的。相反,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在横向是紧密联系的,在纵向是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关系。

(九)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什么?

(1)文化知识指学生了解的中外文化知识。

(2)文化理解指学生对中外文化及其差异的理解过程或理解能力。

(3)跨文化交际意识指对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cultural awareness)。

(4)跨文化交际能力指根据文化环境,在理解并尊重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十)如何理解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

(1)学习外语要了解外国文化,更要了解和熟悉本国文化。(2)了解本国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外国文化,提高对外国文化的鉴别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文化对比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三、中小学英语课程的存在的问题:

如何充分利用与开发英语课程资源?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在英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善于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必须建立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师观和课程资源观,懂得课程资源的范围和种类,能正确使用教科书并恰当利用其他课程资源。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3.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4.安排学生参加英语课外活动。5.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学英语的最佳年龄是多大?

有人认为孩子越早接触英语越好,因为英语和语文一样都是语言类的学习。对于语言类的学习越早越好,他们那时候的语言接受能力最强,对语言异常敏感。从生理系统上说,他们的语言接收系统呈开放状态。

还有人认为12岁以后学英语最佳,那时的他们已掌握语言学习的一般技巧,他们会知道怎么对学好一门语言是比较好的,他们接受老师所教学的能力也在增强。

文献综述:自2001年教育部正式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逐渐深入人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动了教育观念、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课程标准的逐步改革,使得想要成为一个有着独特思想的老师的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要面向全体学生。2.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要创设以人为本的情境教学。4.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5.有灵活有效的任务型教学。6.要有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学生,课程标准都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和进行课程学习的重要工具和指标。已学到和未开始的都是现在的我们要掌握的,已学到的是前辈们的不懈努力给予的,他们告诉我们课程标准的发展就像一部历史,里面的可挖掘宝藏有很多。我们在英语教育事业的领域里带着课程标准一路成长。未开始的就是我们的责任和任务了,未来教育事业的路还很长很长,问题和考验也会接踵而来,英语课程标准就会成为我们的武器,实践会验证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努力也随时在促进着课程标准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1)四川教育院外语系

(2)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程晓堂

小学英语必备课程标准 篇6

实事上, 随着计算机的产生, 各国就一直在探讨和研究机器人, 尤其是近两三年来, 国家进一步加大了科技投入的力度, 因此可以预言, 机器人的普及速度, 一定会远远超过计算机的普及速度, 机器人将得以迅速的发展, 我认为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它是建立社会主义强国的需要

现在世界列强都在争霸太空、海洋和陆地资源, 而机器人就为人们进一步探求末知的世界提供了可能。比如机器人月球登陆采集样本;海洋机器人海底探险;机器人对火山的监控;生活中机器人进行火场施救, 尤其机器人在军事上的应用, 它就极大地提高了战术、战略武器的智能性、机动性, 大大提高了战略导弹的打击精度, 甚至可以进行超视距打击, 最重要的是建立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导弹防御体系, 因此有军事专家预言, 将来的战争有可能是一场看不到人的智力比拼。

二、它是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需要

众所周知, 机械人最初的应用就是在工业领域, 在生产线上, 由机器人完成固定工位的装配, 固定工位的机械加工, 产品的流水线自动检测等等, 它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加工精度, 降低加工成本, 大幅度提高生产质量。比如某电机厂, 以前是对产品进行抽检, 就是在一百台中抽几台进行检测, 但由于电机性能测量需要纪录四个小时后温度升高情况, 因此检测电机一台电机也就需要近五个小时时间, 后来该厂对检测设备进行了改进, 由机器人进行检测, 把原前加额定电压, 改为在瞬间加近五倍的电压, 这样自动检测一台电机仅需2秒钟, 从而保证了产品百分之百的检测, 大大地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提高了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竟争力。

三、它是高科技产业的需要

从一九四三年出现世界上第一只晶体管, 电子工业就进入了分立元件的时代, 后来经过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现在已经发展到徽电子器件时代。现在的电子器件, 可以在一个火柴头上放好几个电子元件, 并且生产工艺也已进入到了表面贴装时代, 要进行小米粒大的器件贴装, 用人工几乎是不现实的, 而只要编制好程序进行机器人贴装, 每秒钟就可以贴十几个, 甚至几十个元器件, 贴完后, 再由机器人按程序进行自动监测。也就是说在高科技生产中, 离开计器人, 几乎是不可能的。

四、它是提高人类生活的需要

民用产品的智能化是时代的呼唤, 也是生活的需要, 比如汽车装上智能雷达, 就可以在倒车时及时提醒, 装上酒精检测机器人, 就可以在司机喝喝酒后锁定汽车电路使汽车马达不能启动;电动自行车上装上机器人智能装置, 通过车把传感器, 就可以感知人的心跳和血压, 如果探测到人过分紧张或心动过缓或过速, 就会自动切断电路, 从而保证安全行车。再比如家政机器人, 可以根据主人的要求及时打开和关闭电路, 监控机器人根据对门口和窗户的监控, 当遇到异常情况时, 可以通过摄像头和手机或互联网进行联机报警。

五、它是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需要现在学校根据市场的需求, 在专业

设置上也不外乎三大类:工业、农业、服务业。而在工业类的专业众多, 比如:钳工、电工、电子、计算机、焊工、数控等, 它们几乎都与机器人息息相关, 因为要建造一个具有人形的机器人, 机身构架离不开钳工、电路焊接离不开电子和电工、程序控制离不开计算机程序、将来机器人的功能动作, 如果应用于工业, 就离不开数控和焊工。因此中职学校开设机器人课程, 它不但有助于电机类专业的共同发展把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 而且在一定程序上说是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具体表现。

六、它是职教类学生学习的需要

现在人们总是抱怨职教类的学生不好教, 说学生根本不学。其实大部分人没有想过, 如果让学生学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凭年轻人的好奇和求知欲, 他们不可能不学, 学生们对一天几次的作业可能不感兴趣, 但对于实习和实验, 几乎没有不感兴趣的, 如果机器的技术引入到教学中,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而且可以锻炼同学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协作精神, 因此至少各个学校应该建立机器人课外小组,

七、它是职教类学生就业的需要

现在职教类学校学生不好找工作, 找了工作也干不住, 我认为那是由于学校教给学生的大多是一些最基础的东西, 而在学校学的东西, 可能在社会上招的临时工经过短短几天或一段时间培养就可以完全做到, 而要使学生有一技之长, 让学生在生产中有创新, 我们就要开拓学生们的视野, 增加学生知识的高科技含量, 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在学校学有所获, 而且也为学生从一个熟练工成为一个技工甚至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小学英语必备课程标准 篇7

一、 阅读目标与内容标准

1.均重视阅读策略和方法,阶段目标层次鲜明

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系列的阅读方法和技能,比如:默读、精读与略读、浏览,借助注释、工具书等帮助学生理解生词等。围绕这些阅读策略和方法,课标在各学段提出了更为具体、明确的目标要求,呈现了鲜明的梯度层次。关于阅读素养的培养,无论是阅读形式、阅读能力还是阅读文体的呈现,各学段都有所侧重,并且相互联系,螺旋上升,以全面达成总目标。如下表所示:

澳大利亚的《英语课程标准》从语言、文学、读写能力三方面对不同学年的学生提出了阅读目标和要求,螺旋上升,同样呈现了鲜明的梯度层次。比如:在“读写能力”部分,课标虽然在各个学年均强调了学生能运用“文本处理策略”、“理解策略”来分析文本,但是,随着阅读能力的逐渐提升,对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下表所示:

2.澳大利亚更重视阅读文本的多样性选择

我国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文本主要包括童话、寓言、古诗文、叙事性作品、非连续性文本、报刊、图书资料等。相比较而言,澳大利亚的英语课程对学生阅读文本的选择面更广、涉猎面更多。文本领域主要包括演讲、对话、小说、故事书、报刊文章;交际文本涉及信函、请柬、采访、报道、海报、戏剧或电影表演、广告等。同时,还包括计算机或多媒体等其他技术手段制作或传播的信息。如下表所示:

3.中国:强调文本的品读赏析;澳大利亚:强调文本写作方法的掌握

在我国的阅读目标中频频出现的关键性动词是“理解”、“体会(体验、感受)”、“品味(体味)”、“领悟(领会)”等,词性比较抽象、空泛,难以测评。课标强调学生能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等。澳大利亚的阅读目标中使用较多的是“辨别、辨认(identify)”、“理解(understand)”、“讨论(discuss)”、“识别(recognize)”、“运用(use)”、“解释(interpret/explain)”等行为动词,词性具有较强的可测性、可观察性,利于对学生的阅读评价。阅读目标强调能够“辨别不同文本的写作特征和写作目的”,“运用阅读策略来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建构文本字面和潜在的意义”等。

不难发现,我国的阅读教学十分强调学生对文本的品读赏析,试图通过挖掘文本内容来培养学生感知、理解、领悟和鉴赏文本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澳大利亚的阅读教学则十分强调学生对文本写作目的、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如何运用阅读策略来鉴赏不同类型的文本,以做到阅读为我所用。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将以上两点结合起来,无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是写作能力的培养,都大有裨益。

二、 写作目标与内容标准

1.均重视真实、独特、有创意的表达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学生只有写自己经历过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真切的体验,文章才具有生命力。写作还应是个性化的,应力求表达个性化的“独特感受”,讲别人没有讲过的话,体会别人没有体会到的事,表现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感受。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捕捉特征,挖掘新东西,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中澳两国的母语课程标准在写作部分均强调了“真实、独特、有创意的表达”,突出了学生写作的创新意识和求真意识。如下表所示:

2.中国:强调个性创作和自由表达;澳大利亚:重视写作技能和策略

我国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关注三个亮点:一是提倡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减少对其写作的束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空间和有利条件。二是强调有个性的写作,不落俗套。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三是重视写作过程,即具有独立完成的写作意识。在写作目标的设定上层次比较鲜明,构建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式过程:即“乐意写(1~2年级)——自由写(3~4年级)——学会写(5~6年级)”的训练序列。比较而言,澳大利亚在文本创作中强调了语言特征、文本结构、句法和和写作背景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写作方式上,除了日常的书面文本创作,还强调了一系列软件的运用。如“熟练使用一系列软件,运用文字处理程序来创建,编辑和发表书面文本”。不难看出,澳大利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易于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培养。

三、 听说目标与内容标准

1.中国:强调听说兴趣;澳大利亚:重视“思考力”的培养

在一定意义上,思维是不出声的语言,口头语言是出声的思维。因此,在听说训练中,如果脱离了对学生“思考力”的要求而仅仅强调“说”,必然导致学生听说能力发展迟缓。研读澳大利亚的听说目标,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该国十分重视对学生“思考力”的培养。比如,在第一学年目标中就指出,“讨论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人物和写作背景的特征,探讨不同文本中人物的特征。”第四学年中指出,“理解社会交往影响了人们相互理解和交流的方式。当探究和阐明别人的观点时,要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并对大家作出正式的报告。”我国课标则更关注学生的听说兴趣,因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在听说能力的培养目标上得到了较多体现。比如,听说目标中强调,要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中国:强调情感表达;澳大利亚:重视表达策略和技巧

在小学阶段,我国课标呈现了梯度的目标要求,从“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到“认真倾听”,再到“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运用的情感态度。澳大利亚的《英语课程标准》从“听”和“说”两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不同要求,强调了学生能够“参与讨论、交流”、“积极倾听、表达”、“使用交际策略”、“发表演说”,突出了学生对口语交际的积极参与、主动表达和交流技巧。如下表所示:

四、 思考与启示

1.阅读目标应实现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多样性选择

印刷文本是我国课堂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我国在课标中提出的文本类型主要局限于印刷文本或纸质书籍,比如:童话、寓言、叙事性文本、古诗文等。比较而言,澳大利亚给予学生的文本选择更加多元,文本领域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即:文学作品、日常文本、媒体文本、工作文本。阅读领域涉及各种印刷或非印刷文本,包括阅读书籍、杂志、光盘、网页,也包括观看电影、录像、电视节目、图形资料等。在课堂内外,如何通过其他阅读文本,进一步扩充学生的阅读面,实现其对各种印刷文本和非印刷文本的多样性选择,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2.写作目标应平衡“个性化表达”与“写作策略”

在写作目标的表述中,澳大利亚强调了文本结构、语言特征、句法、词汇、拼写、标点、写作背景和多种辅助性元素对文本创作的重要作用。我国则更关注以下四点:一是表达真切体验;二是表现独特感受;三是表达力求有创意;四是实现独立写作。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写作策略和方法的指导是基础,是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前提,只有基础扎实了,个性化表达才有可能站稳脚跟,逐步实现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如何平衡“个性化表达”与“写作策略”,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3.听说目标应重视对学生“思考力”的培养

语言常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影响人的思维水平,因此,在听说目标中,如果仅仅强调学生的口头表达而脱离了对其思维的训练要求,势必将导致学生听说能力的缓慢发展。在小学阶段,我国新课改自始至终都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在听说能力的培养目标上得到了较多体现。相较于澳大利亚,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该国对学生思维意识和思考力的重视,值得我国借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澳]西蒙·马金森.现代澳大利亚教育史[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 丛立新,章燕编译.澳大利亚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 Love, Kristina,Humphrey, Sally.A multi-level language toolkit for the Australian Curriculum: English[J].Australian Journal of Language & Literacy,2012.

[5] The Australian Curriculum:English Rational [EB/OL].http://www.australiancurriculum.edu.au/

English/Rationale/2011.

上一篇:供电局营销业务工作总结下一篇:种土豆的日记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