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童的画教案(通用10篇)
盲童的画教案 篇1
盲童的画教案
教材说明
〔解题〕
《盲童的画》是钟子芒写的一篇观画随笔。文章写“我”在观看少年儿童画展时看到一幅盲童画的画儿,透过画面,触到了盲童的心。文章中表达了作者对盲童的深切理解: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同时也赞颂了祖国对残疾儿童的关爱。
随笔是表现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的一种散文。一般都短小精悍。本文就是作者在观看少年儿童画展时,为盲童的画打动,产生奔腾的情感后写就的。
文题《盲童的画》是一个偏正词组,中心词语是“画”。作者就画引申,借盲童的“画”,抒发观“画”之所感,颂扬祖国及热爱生活的盲童。“盲童”,失去视力的儿童。
〔结构分析〕
这篇文章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在少年儿童画展上看到一幅盲童画的画。第1自然段写看到盲童的画。第2自然段写盲童画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我”观画的随想。先写“我”透过画面触摸到盲童的内心,想到盲童作画时的情形。再抒发强烈的情感,盛赞盲童的品格与祖国对盲童的人文关怀。
〔语意理解〕
“从这里走过的人,都会仔细地看看这张没着色彩的极简单的画,有的人还凝视很久。”
这句话描述了人们对盲童画的关注。“凝视”,注意力集中,聚精会神地看。作者在“画”前加两个修饰成分,一是“没有色彩”,一是线条“极简单”。这是在强调画技艺并不高明。但就是这样的画却让所有人“凝视”,足见其画之特殊。这句话是总领句。一句话引出下文的两种“随想”。
“可是,她心灵上的色彩,她感觉到的声音,怎么画得出来呢!她是个盲童啊,她只能画这样一幅简单的画。”
这两句是抒发作者情感的话。赞叹她这个盲人竟然也能画出画来,用画表达自己的心声。“怎么画得出来”,这是反问形式的感叹,是说她能画出来,她已用简单的画面表达了对生活的爱,对祖国的感激。“心灵”,指一个人的内心、精神、思想等。
“不论谁欣赏过这幅画,都会觉得这幅画里面蕴藏着许多美好的内容:一个热爱生活的盲童在向你招手,一棵美丽的生命之树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成长,一颗坚强的、对生活热爱的心在向你微笑。”
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作者用这句话热情洋溢地歌颂盲童坚强的生命力和热爱生活的向上的情感,赞美充满人性阳光的祖国。全句是一个无条件条件复句,表明任何人看这幅画都会发现这幅画的真蒂,盲童的精神与心灵是谁都能体会到的。作者用了3个分句表达“我”观画的思想感情。第1分句盛赞盲童热爱生活;第2分句盛赞祖国对盲童———残疾人———的关爱;第3分句盛赞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被发掘。
〔写作特点〕
1.浓厚的抒情色彩。
本文不足700字,记叙的成分较少,抒情的成分很大。文章除1、2、3自然段约230字是记叙外,都是在抒情。作者以“透过画面”,“好像触到了这位盲童的内心”引领,先想象盲童所要表现的美好情境;接着用优美的语言极尽赞美之情;最后又挖掘图画蕴藏的丰富、深厚的内涵,再予以礼赞。
2.语言流畅、优美。
全文给人以清新、畅达之感。比如描述盲童画面内容,只用不足40字就把一幅画勾勒出来,读后有清凉甜美之味。再如写盲童作画情形,既好像看到盲童在作画,又好像走进亲情融融、细语欢笑的境界。文章大量使用描写笔法,比如,写想象中的盲童作画,用了一个特长的句子,共4个分句,近160字,铺排她如何画太阳、画树、画小孩、画小屋的,每个分句都用浪漫的描写句,展现盲童的心态、心情与心愿。最后一段,连用排比,使抒情气氛更浓重,而且在排比中又融入比拟与象征,比如,“一棵美丽的生命之树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成长”,“一颗坚强的、对生活热爱的心在向你微笑”。
我的画教案 篇2
1.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不同方法的写生画,感受多种写生的美。
2.通过自由写生,激发幼儿对写生画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准备:不同方法的写生画作品若干、夹好画纸的写生板每人一块、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1.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这些画吗?”在哪里看见过?
二、向幼儿介绍写生画,进一步欣赏不同风格的写生画作品。
1.师:你喜欢哪幅画?它是用什么画的?
2.师:她是在什么地方画的?怎么看出来的?
三、幼儿自由选择地点写生,教师个别指导。
1.师:“你们看,今天老师这里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这么多的做好工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笔去尝试一下吧!
2.师:我们和哥哥姐姐一样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画出来。
四、展示幼儿作品,共同欣赏。
《玲玲的画》教案 篇3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好事。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好事。
【教学用具】
课件。
【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我们来交个朋友,你能向我介绍自己吗?
一、激趣引入
1、刚才老师和大家交朋友,现在有一个小女孩也想和大家交朋友。她是谁呢?
(课件出示:一个小女孩说:“你们好,我叫玲玲。”)
玲玲小姑娘真有礼貌,我们也一起向他问好吧,玲玲,您好!
(正音“玲”指导读轻声)
2、看看“玲”会写了吗?
(课件出示“玲”字)
你认识的人名字里有“玲”字吗?很多人的名字中有“玲”字,听起来悦耳动听。你发现了什么?
(生:换偏旁,王字加令……)
想想还有哪些字很相象?有很多的字右边相同,左边的偏旁不同,意思就不一样了。我们找到了旧字带新字的规律,就会举一反三。
3、观察真仔细,我们把它写好!教师范写,学生仿写一个。
(教师指导到位,第一个要在田字格里写)
4、我们学习25课“玲玲的画”,请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想法这么多呀,那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读书好吗?请同学们打开第116页,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生字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课文的生字会念了吗?开火车读生词(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小结:
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会认读了课文的生字。
3、把生字词放在课文里读,看谁能读得又快又好?分人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整体感知,教师总结。
三、学习理解课文
1、玲玲遇到了麻烦?哪个自然段讲了,请将课文里的段落读一读:
(个人回答)
(课件出示脏画)
2、这时,玲玲为什么哭,她是怎么想的?
(着急,难受)
所以,“玲玲哇地哭了起来”读得要伤心。她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读一读她的话。
(“我的画脏了,再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课件出示脏画)
师:是呀,遇到这样的麻烦事,玲玲多么伤心啊。
3、玲玲一边哭一边说的话,应该怎样读?体会着急的心情:
(个人读──评读──个人表演)
4、听到哭声爸爸来了,你们会读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吗?同桌读一读,演一演。
练读(配上动作),指名分角色读。
谁来读爸爸的话,谁来读玲玲的话?(分角色读)
5、大家读得好,演得像。爸爸帮助玲玲出了主意,你们是玲玲的好朋友,要是你们也在场,帮她出出主意,安慰安慰她吧。(4人组讨论)
(课件出示“别哭,玲玲。你要是_____,不是很好吗?”)
6、请一人演玲玲读句子,4人小组汇报安慰玲玲。玲玲会说些什么?大家给玲玲出了很多主意,玲玲也动脑筋解决办法。她是怎样做的?读课文。
(出示课件小狗的画)
7、这时玲玲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高兴,满意,得意)
(出示未弄脏的画与弄脏的画对比)对比两幅画,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8、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
9、同学们读得高兴,爸爸看了也很高兴。(引读)
(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1、读了爸爸的话,从玲玲改画的事,你们明白了什么?
结合课文讲一讲,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话)。
2、你们刚才帮助玲玲,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吗?4人小组讨论。
3、4人小组汇报:
爸爸的话非常有用,我们把精彩的话背下来,好吗?
看谁背得又快又有感情。(个人自由背诵)
4、一起有感情地背诵一次。
5、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随机应变,想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出示课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吧!
橙色的画教案 篇4
课型: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三间色的色相,了解间色和原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感受以橙色为主要颜色的画面所产生的特有美感,使学生从随意的涂色、染色到有意识地运用色彩,培养学生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积极性。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橙色是如何产生的,什么叫间色。
2、能力目标:以橙色为主要颜色绘制一幅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认识和感知以橙色为主要颜色的画面带给人们的特有美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橙色的感受,在感知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教学准备:水粉颜料、水粉纸、调色盘、画笔、水盆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演魔术,变橙色。
小朋友,在细雨的浇灌下,小草从地里偷偷的钻出小脑袋,嫩绿嫩绿的,百花园里花儿竞相开放,有粉红的,柠檬黄的,紫色的,大红的,橘黄的,天蓝的……多得数都数不过来。成千上万的色彩组成了一个色彩王国,在这样的一个色彩的大家族里,他们只有三个老祖宗,猜猜他们是谁? 对,就是三原色,红、黄、蓝。
现在我就要用 三原色来变个小魔术。
看,这是什么颜色?(红)这个呢?(黄)(出示玻璃容器并做实验)这是三原色中的两种,红和黄。
仔细观察,看你会发现什么秘密,由红色与黄色跳出来的这种颜色是什么颜色呢? 看,红色不见了,黄色也不见了,变出来了什么颜色?(橙色,橘黄)谁知道这橙色 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学生说把红的和黄的加在一起)
一半红色,一半黄色,调出来的就是橙色。像这种用两种原色调在一起变出来的颜色叫间色。调色时,多加点黄色,调出来的颜色就偏黄,比较浅。调色时,多加点红,调出来的颜色就偏红,比较深。
调色时加进去的红色和黄色分量不一样,调出来的橙色就不一样,看,同学们调的颜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相貌”,我们叫它色相。这些颜色的色相都不同,但是他们都和橙色有联系。共同探究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红色多就会偏红,深一些,黄的多就会偏黄,浅一些。无论是深还是浅都是橙色家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橙色的画》。(出示课题)
二、新授。
1、生活中的橙色。
师:橙色是一种间色,这种颜色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请大家回忆,有哪些物体或场景是橙色的?(桔、橙汁、衣服、晚霞、夜晚的灯光等同时媒体依此出示相关的图)。
2、问:看完这些有关橙色的图片,请孩子们说说橙色带给大家什么感觉?(橙色给人温暖、喜悦、明快、热烈、兴奋等)
3、师:正因为橙色具有这样的特性,给人心理上“暖”的感觉,人们把这橙色、红、黄等归为“暖色”。有许多的艺术大师就喜欢用橙色来表现画面,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请大家一起欣赏艺术家笔下的作品。
4、画笔下的橙色。
欣赏名家作品:橙色不仅装饰着我们的世界,美化我们的生活;而且,橙色画更能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成功的橙色画面又该如何表现呢?(用深浅对比处理主体、背景、景物的关系呢?)(1)出示的农民画 A、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欣赏,说说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一片丰收景象,人们忙碌的打菜籽……)猜猜当时人们的心情?(高兴、喜悦)B、介绍作者、作品特点?(2)出示凡高《向日葵》
请同桌讨论这张作品主要表现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明亮、充满生命)
介绍凡高,荷兰人,19世纪后印象主义艺术大师,用色彩表达自己强烈的内心感受是他作品的最大特色。这幅作品中作者通过橙色系列的色彩表达对光明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3)米勒《晚钟》请学生说说这张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4)媒体整体出示有关橙色的名家作品:
请孩子们观察,在这些作品中除了橙色之外,还用了哪些色彩?为什么?何为“橙色的画”?
小结:橙色的画指以橙色为主的画,在这些作品的画面上也有其他色彩,如蓝、绿等,这些色彩的参与使画面有对比更生动、和谐。
5、欣赏同龄人作品:
师:请孩子们观察,欣赏书中的小画家们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用橙色表现了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并说说比较喜欢哪张作品?.媒体出示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小结:用橙色可以表现固有色是橙色的物体,也可以表现本来不是的物体或场景,也可以把自己头脑中想到的东西用橙色表现,给人产生联想。
三、学生作业。分组涂色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种间色,叫橙色,他是用红色和黄色调出来的,而且我们还调出了许多不同色相的橙色,并且涂出了美丽的画,你们下课后,再去变变魔术,看看用红色和蓝色能变出什么颜色?用蓝色和黄色又能变出什么颜色呢?
第12课 橙色的画(2)
课型: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三间色的色相,了解间色和原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感受以橙色为主要颜色的画面所产生的特有美感,使学生从随意的涂色、染色到有意识地运用色彩,培养学生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积极性。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橙色是如何产生的,什么叫间色。
2、能力目标:以橙色为主要颜色绘制一幅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认识和感知以橙色为主要颜色的画面带给人们的特有美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橙色的感受,在感知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教学准备:水粉颜料、水粉纸、调色盘、画笔、水盆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个学期我们学过的三原色吗? 生:红黄蓝。
师:非常正确,三原色是红黄蓝这三种颜色。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三原色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是无法用其他颜色调配出来的,而他们却能调配出其他色彩。今天老师就要用这其中的两种颜色来变一个小魔术。大家要仔细看好哦。
教师操作:首先老师这里有两个杯子,这两个杯里面分别装了是红色和黄色的颜料,老师现在倒一点黄色的颜料到红色的杯子中去,你们看杯中的颜色有没有发生变化呀? 生:颜色变了。
师:对,颜色变了,那变成什么颜色了呢? 生:橘红色。
师:哦变成橘红色了,真聪明。
师:再仔细看哦。接着老师把剩下的黄色颜料全部倒入红色杯中去,现在杯中产生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呢? 生:橘黄色。
师:对了,我们把这种偏红的颜色叫做橘红色。这两个颜色在美术中都称之为橙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用橙色作画,请大家翻开课本26页,我们来上第12课—《橙色的画》。板书课题。
二、新授。
1、生活中的橙色。
师:橙色是一种间色,这种颜色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请大家回忆,有哪些物体或场景是橙色的?(桔、橙汁、衣服、晚霞、夜晚的灯光等同时媒体依此出示相关的图)。
2、问:看完这些有关橙色的图片,请孩子们说说橙色带给大家什么感觉?(橙色给人温暖、喜悦、明快、热烈、兴奋等)
3、师:正因为橙色具有这样的特性,给人心理上“暖”的感觉,人们把这橙色、红、黄等归为“暖色”。有许多的艺术大师就喜欢用橙色来表现画面,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请大家一起欣赏艺术家笔下的作品。
4、画笔下的橙色。
欣赏名家作品:橙色不仅装饰着我们的世界,美化我们的生活;而且,橙色画更能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成功的橙色画面又该如何表现呢?(用深浅对比处理主体、背景、景物的关系呢?)(1)出示的农民画
A、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欣赏,说说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一片丰收景象,人们忙碌的打菜籽……)猜猜当时人们的心情?(高兴、喜悦)B、介绍作者、作品特点?(2)出示凡高《向日葵》
请同桌讨论这张作品主要表现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明亮、充满生命)
介绍凡高,荷兰人,19世纪后印象主义艺术大师,用色彩表达自己强烈的内心感受是他作品的最大特色。这幅作品中作者通过橙色系列的色彩表达对光明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3)米勒《晚钟》请学生说说这张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4)媒体整体出示有关橙色的名家作品:
请孩子们观察,在这些作品中除了橙色之外,还用了哪些色彩?为什么?何为“橙色的画”? 小结:橙色的画指以橙色为主的画,在这些作品的画面上也有其他色彩,如蓝、绿等,这些色彩的参与使画面有对比更生动、和谐。
5、欣赏同龄人作品:
师:请孩子们观察,欣赏书中的小画家们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用橙色表现了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并说说比较喜欢哪张作品?.媒体出示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小结:用橙色可以表现固有色是橙色的物体,也可以表现本来不是的物体或场景,也可以把自己头脑中想到的东西用橙色表现,给人产生联想。
三、学生作业。分组涂色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种间色,叫橙色,他是用红色和黄色调出来的,而且我们还调出了许多不同色相的橙色,并且涂出了美丽的画,你们下课后,再去变变魔术,看看用红色和蓝色能变出什么颜色?用蓝色和黄色又能变出什么颜色呢?
二、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刚刚看过老师做的那个小魔术,你们知道橙色是如何产生的吗? 生:红色加黄色。
师:非常好,橙色是由红加黄调配而成的颜色。板书:红色+黄色=橙色 师:那你们知道它是属于什么色吗? 生:间色。
师:对,请同学们看课本27页的小资料。在美术中我们把有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称之为间色。师:现在请请同学们看看你们的颜料盒,找找看自己的颜料盒里有没有橙色呢?有几种? 生:一种、两种…
师:那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把橙色给调出来呢? 生:想
师:请你们用颜料盒中的红色和黄色来进行调色,看看同学们调出来的橙色是不是一样的?会产生什么样的橙色,调好后同学之间互相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老师刚刚仔细观察了大家调出的颜色,我发现同学们调出的橙色有深有浅,那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哦,如果把黄色加多就偏黄,把红色加多就偏红。非常好,因为你们在红色和黄色颜料使用的比例上每个人都不同,红色用的多调出来就会变成橘红色,黄色用的多调出来就变成橘黄色了。
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的记忆力了,你们回忆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橙色的?请你来说,对,傍晚的时候天空出现的美丽夕阳,还有呢?呵呵,我们喜欢吃的水果橙子,看它的名字中就有一个橙字。还有谁来说说?恩,小兔子吃的胡萝卜是橘红色的,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关于橙色的图片,大家请看大屏幕:有美丽的橙色的花,比如说郁金香,还有秋天落叶飘落的橙色风景,还有马路上人们穿的橙颜色的衣服……
师:看来橙色的物体在生活中出现的可真多,这种诱人的颜色老师也很喜欢,忍不住想动手画一画,下面老师就来画一幅简单的橙色的画给大家看。首先要思考画面有哪些物体,哪些是主体物,这样才有对比,我想画的是一盆盛开的郁金香,想好了以后我们就来用黑色记号笔或黑色颜料勾出物体的轮廓,注意勾的时候要画大一点,使构图饱满。勾好图后老师调出橘黄色来给花上颜色。注意上颜色的时候要慢一点,仔细一点,不要画到轮廓的外面去了。画好后再用墨绿色来画花的叶子和茎,物体都画好了,同学们老师是不是忘了还有什么东西没画呀?对了,背景还是白色的。那你们来想帮我配个背景色吧。你来说,红色,你来说,黄色,和橙色很接近,大家给了我很好的意见,如果老师配上红色的背景,再点一些黄色上去,这样画面会不会看起来更饱满更好看呢?我的这幅画就完成了。
画完了画老师有个小问题要问大家:橙色的画是全部都用橙色来作画吗? 生:以橙色为主。
师:对,是以橙色为主,应该加一些其他的颜色进行点缀,这样画面才更好看。
师: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艺术家们是如何运用橙色来表现画面的?请大家看大屏幕。这一幅是凡高的《收获》,同学们画面中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场景呢? 生:秋天,非常好请坐。
师:那画面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呢?他们在收割粮食,秋天麦子成熟了,是一个丰收的美好场景。师:我们再来看这一幅著名的《向日葵》,它也是梵高的作品,画面的颜色漂亮吗?给你们什么感受呢?
师:颜色很明快,很热情。表达出画家的奔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再来看这一幅米勒的《晚钟》,同学们,这幅画表现的是一天中哪个时间段呢?
师:对,傍晚,看夕阳染红了天空,那这个画面中的两个人在做什么吗? 师:很好,他们在祈祷,祈祷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祈祷美好生活的到来。
师:接着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学生们都是怎么用橙色来作画的吧?这几幅优秀的学生作品都做到了以橙色为主来作画,表现了不同的物体和场景,构图很饱满,大家看这一幅,他运用了大面积的橙色和白色,画面感觉很清新,让人眼前一亮,布局简单,亮丽的色彩也很吸引人的眼球,说明他们平时都有细心观察,敢于大胆发挥,同学们在作画时要向他们学习。
三、学生动手实践
师: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橙色的画,大家一定很想动笔来画一画吧?我们来看一下作业要求:
1、以橙色为主,画一幅画,题材不限。
2、最好用自己调出的橙色来完成作业。师:那现在开始吧,有不明白的举手示意。
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师:现在有谁愿意将自己的画和大家分享的?
你来向大家推荐一下你的画。其他同学看到他的画有什么想说的呢?同学们画的都很不错,这一幅画面构图饱满,造型简单,如果色彩上再艳丽点效果会更好。这幅如果橙色再深点用橘红来表现物体画面会更突出。
玲玲的画教案 篇5
一、谈话引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画画。说到画画,我还有一个小秘密呢,想听吗? 生:想听 师:前两天我买了一件白色的t恤,雪白雪白的,我特别喜欢。出示PPT1(白t恤)可是在我画画的时候,不小心把水彩滴在了我雪白的t恤上,我觉得这件衣服不能再穿了,我伤心极了。
师:谢谢同学们帮我想了这么多办法。有位小朋友跟我一样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事情,你们想看看吗?出示PPT2(涂鸦t恤)师:你们想认识这位聪明的小朋友吗? 生:想
2、师:瞧,她来了。出示PPT3(玲玲图片)师:谁愿意和玲玲打个招呼? 生:玲玲你好。(指名打招呼,一齐打招呼)
3、师:玲玲今天啊给我们大家带来了许多小礼物,你想得到它吗? 生:想
师:正确的认读生字,并能给它组个词或说一句话,这个小礼物就归你了。
师:谁愿意得到第一份礼物?出示生字卡片(筋、幅、叭、脏、详、催、奖)
师:出示“玲”的识字卡片,(生认读“玲”)它还有很多的兄弟呢?你能说说都是谁吗? 生:领、零、岭、龄„„
2、师:同学们的记忆力可真是不错,帮助玲玲找了这么多的兄弟们。玲玲也和大家一样,不仅聪明还画了一手的好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5课《玲玲的画》。(板书课题)师:和老师一起读一遍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意
师:同学们对这些生字宝宝掌握得非常好,现在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风采? 师:其他同学要认真听,仔细看,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读文)师:(评价朗读)下面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玲玲画了一张画,不小心把画弄脏了,在爸爸的指点下玲玲修改了画,这幅画最后得了一等奖。
师:那么这样一张弄脏的画怎么会得一等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一下关于这幅画的故事。
三、感悟、品析课文
1、师:(课件出示:玲玲的画)PPT4(第一幅画)看,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师:怎么样?
生:很漂亮(很像,很好。。。)
师:你能说说怎么漂亮吗?(学生评价)(师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进行评价)师:玲玲也是这么认为的,出示PPT5(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师:她正在干什么?
生:玲玲正在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
师:你知道“满意”是什么意思吗?
生:“满意”就是仔细地看,认真地看。师:你能端详一下自己的同桌吗?(生做“端详”的动作)
师:谁愿意描述一下?
生:(描述)(师指导学生说完整话)
师:你描述得真形象!看来你真是仔细地看了。像这样仔细地看,认真地看,就是“端详”。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
师:你是怎样理解“满意的”?(指导理解“满意的”)师:玲玲正满意的端详着自己的画,她在想什么? 生:玲玲在想:我画得这么好,明天一定会得奖的。
师:恩,你真自信!那么她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高兴(开心。。。)
师:让我们再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一遍这段话。(指名读,女生读)师:多漂亮的一幅画呀,真可惜呀,(出示PPT6)怎么了? 生:(观察)这幅画弄脏了。师:如果你是玲玲,你会是什么心情?(指名说)
师:玲玲也和大家一样非常伤心。(课件出示句子PPT7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指名读)师:“叭”是个拟声词,就是用来模拟声音的词。比如黑板擦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叭。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生:流水声——哗哗哗,春雨声——沙沙沙,敲门声——当当当„„ 师:是啊,明天要参加评奖的画,现在弄脏了,玲玲现在的心情该是多么难过啊,让我们带着伤心,难过的语气来再读这段话(指名读)
师:除了伤心,你还能读出什么来?
生:(着急)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的画弄脏了,再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师:就是说画这张画要用很长时间,对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师:费了好长时间画完的画,现在弄脏了,再画一张也来不及了,此刻的玲玲该是多么伤心和着急啊!让我们再带着伤心、着急的心情来读这段话(指名读)
3、师:这就奇怪了,这么一张弄脏了的画怎么能得一等奖呢?现在谁愿意来揭晓答案?(指名说)
生:是爸爸指点了玲玲
师:你能读读爸爸的话吗?(指名读)
生: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师:你觉得爸爸对玲玲怎么样? 生:很关心
师:那你能带着关心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吗?(指名读,男生读)师:玲玲是怎么做的?
师:出示PPT8(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师: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呢?(指名说一说)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玲玲的聪明,动脑筋,善于观察。。。
师:谁愿意读读这段话?
师:看看这只小花狗多可爱呀!它正懒洋洋的趴在楼梯上呢!,你是怎么理解“懒洋洋”的?
能用动作表达一下吗?
生:做动作理解“懒洋洋”
师:谁再读读这段话?
师:(出示课件PPT9)多可爱的小花狗啊!玲玲看着修改后的画,还哭吗?怎么样了?
生:满意地笑了。
师:这里的“满意地”是什么意思? 生:(理解“满意的”)对自己修改过的画感到满意,对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满意,对小花狗满意。。。师:是啊,玲玲这一次的满意,一方面是对自己修改过的画感到满意,还对自己能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到满意,那么此时此刻她的心情怎么样? 生:开心,高兴。。。
师:那咱们再带着高兴的心情再读一遍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4、师:看着玲玲修改后的画,爸爸也很高兴,爸爸是怎样说的? 生:指名读。
师:出示PPT10(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师:这里的“坏事”指什么? 生:玲玲参加评奖的画弄脏了 师:“好事”呢?
生:玲玲的画最后得了一等奖
师: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生:(动脑筋)
师:是啊,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难题,只要我们肯动脑筋,认真思考,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出示板书“肯动脑筋,认真思考” 师:现在谁来当爸爸,再和玲玲说说话? 生: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师:爸爸说得真好,你愿意把记住爸爸的话吗? 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齐背诵
5、师:结果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还获得了一等奖。玲玲多高兴呀!如果评委知道了这幅画背后的故事,我相信评委们不光会给玲玲一等奖,还会对玲玲竖起大拇指,再给她一个漂亮的评语,怎么样?孩子们,谁愿意来当当小 评委? 生:自由发言。
师:看到玲玲获得了这么多荣誉,我突然有个想法,我想采访一下玲玲。你们说好不好? 生:好
师:玲玲在哪?(随机采访)
四、拓展
师:恩,你们这些小评委和小玲玲说的真棒,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你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你会怎么做?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还记得老师有一件弄脏的衣服吗?谁能帮我想想办法吗?学生自由发言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今后再遇到困难你知道要怎么做吗? 生自由发言。
五、总结:
师: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玲玲一样,遇到难题动脑筋想办法,只要我们 生:(指板书,生齐读)肯动脑筋,认真思考
刮出来的画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刮画底板的制作方法
2、学习运用不同工具材料进行刮画创作方法。渗透点、线、面等美术语言,创作一幅海底世界的刮画作品
3、通过刮画学习与实践,体验美术工具的多样性,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制作刮画
难点:学习掌握运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产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学生:小钉子、废圆珠笔芯、小刀、刻刀。
教师:课件、刮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尽情地涂色
1、复习巩固色相:学生看一看自己的笔盒,说说在我们周围,还有没有你不认识的颜色,提出来大家一起认识。
2、涂色练习:你会用油画棒涂色吗?学生在16开图画纸任意选择颜色尽情挥舞,注意颜色涂匀。
3、学生展示涂色成果,比较、发现不如意之处,然后修改。
二、感受海洋的美
1、录象播放美丽的热带鱼,学生说说海底美在哪里?有什么特征?
2、课件出示热带鱼图片,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学 会了哪些有关热带鱼以及海底动物?
(1)学生述说。
(2)教师总结
三、技法探究
1、教师出示有关鱼的刮画作品,引出该节课任务是学习如何刮画
2、出示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各种鱼以及其它海洋生物,让学生了解各种生物的形体特征、色彩纹样,并在欣赏过程中以大鱼小鱼和谐相处为例渗透统一和谐的构图思想
3、教师示范刮出一幅构图饱满,线条粗细,疏密对比鲜明的“海底世界”,教师在作画过程中需强调画面的构思和创意,落笔肯定,边示范边讲解
4、欣赏同龄人作品,进一步探究刮画技法
四、布置任务,学习创作
作业建议:发挥想象力,大胆运用学习的刮画技巧,为鱼儿们重塑一个美丽的海底世界
25玲玲的画教案 篇7
柏城小学 董晓英 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1 认读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学习生字。
1.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单元,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6页,先来读读单元导读吧!谁来读一读?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喜欢画画的新朋友,想认识她吗?(课件出示玲玲的图片)瞧,她来了!和她打个招呼吧!
2、玲玲是个画画的小能手,她在家中的墙上贴满了自己的作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玲玲其中的一幅画有关。(板书:玲玲的画)
3、请大家齐读课题。(指导“玲”的轻声读音。)
4、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
5、你们刚才提的问题,玲玲都知道。但是玲玲是个喜欢学习的小姑娘,如果谁要是没把生字学会,没把课文读熟,她是不会告诉你答案的。请同学们根据要求自由地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6、现在,我替玲玲检查你们学生字的情况。(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认读、齐读等。
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亲爱的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本来花费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伤心。课文中的玲玲也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是怎样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她的故事吧。
2、玲玲说同学们生字认得很好。她想加大难度,听听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要想读好书那大家得先练练。请同学们四人一组练读,一人一段。如果有喜欢分角色朗读的,一个读爸爸的话,一个读玲玲的话,一个读叙述部分,剩下一人认真听,好吗?开始练习。
4、分别找两至四个小组起来读书,两个组分段读,两个组分角色朗读。
5、评价同学们的读书情况。(指导读“懒洋洋”)玲玲告诉我,她对你们的读书很满意,她说一组能得读书高手奖,二组能得读书大王奖!
6、同学们还记得刚才看题目时提的问题吗?在你们读课文时,玲玲已经悄悄把答案塞进你们脑子里了。
8、那我们试试看:玲玲画的什么呀?
9、她画得怎么样?
10、我就不明白了,一幅已经弄脏的画怎么会得一等奖呢?
11、看,你们不是都知道了吗?其实聪明的小朋友都知道,是谁告诉了你们?
12、对,是你们自己通过读书动脑思考得来的。看来,会学习的孩子不仅能提出问题,而且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13、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三、读写结合,渗透思想。
1、看来,玲玲是画画高手,我们是读书高手,大家想和她交朋友吗?
2、但是,和玲玲交朋友可不容易。她很骄傲:和她交朋友得先递上自己的名片,而且,名片上还必须写着她最喜欢的两句话,还要写的好看。你们猜猜,她最喜欢的是哪两句话?
3、真聪明!老师也喜欢这两句话。(课件出示这两句话)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开始!
4、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相机板书:肯动脑筋)
5、再次齐读这两句话。
四、深层拓展,名言激励,1、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玲玲这样的事,请你按照把坏事变好事的秘诀来处理好吗?(肯动脑筋)
2、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地多出色啊!老师还要奖励奖励大家,送大家三条名言:(课件出示名言)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法 巴尔扎克)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
--------(美 爱因斯坦)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
----------(奥 弗洛伊德)
一起来读读。
3、作业。(出示课件)
附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画弄脏 坏事
变 肯动脑筋
得一等奖
黄色和蓝色的画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认识三原色
2、知道红色的画是以红色为主的画面。认识不同的红色,运用不同的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
3、能以红色为主画一副画。
4、培养学生生活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加强对学生探究式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感受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各种红色在画面上的运用。教学难点:能画出有创意的绘画作品,运用各种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主体突出。
学习材料:铅笔、水彩笔、蜡笔、色彩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原色(出示课件,展示色卡)
师:你们猜猜世界上有哪三种颜色是其他颜色无法调配出来的? 生:红、黄、蓝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这三种颜色我们又把它叫做(三原色)师:这三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喜欢红色的同学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导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红色,学习用红色作画。(课件出示课题)
三、新授
1.体验红色的美感及红色的特点。
同学们你们知道节日里或喜庆的场面上哪种颜色用的最多吗? 生:红色
平时你还见到哪些红色的物体? 生:。。
2.欣赏书上的作品。
生活中的红色给你这么多美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学习红色在绘画作品中是如何表现的?
(1)欣赏书上作品(课件出示,感受红色在绘画作品中的美感,学生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涂抹色彩。)
师:看了这么多红色的画,你最喜欢那一幅,为什么? 生:(自由说)
师:这些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以红色为主。
总结:这些作品都以红色为主,分别表现了丰收、欢庆、美丽的场面。(2)欣赏红色调图片(课件或书上)(解决:学会运用不同的红色使画面层次更丰富。)
师:这幅画都是用同一种红色吗? 生:不同红色
师:用不同红色是不是更有层次?)
(3)欣赏其他作品(课件出示、拓展学生思维)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红色的画,认识了这么多红色,看看小朋友们是如何表现的?
四、学生实践(刚才欣赏了小朋友的画,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对红色的感受也表现出来?)
1.启发思维,引导作画。
如果让你以红色为主画一副画,你想画什么?用哪些红色?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集中上课
2、复习上节课内容 红色给人什么感觉?
总结上一堂课学生造型和构图方面的一些不足和好的方面。
3、学生作画
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辅导不够大胆的同学,鼓励孩子大胆作画。强调构图和用色的要求
巡回指导。
4、作业评价。
挑选相对较好的。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学美术教案《橙色的画》 篇9
1、把学生对色彩的感受放在首位,这是对学生艺术的熏陶,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2、主要通过直观实验操作,让学生活跃起来,轻松愉快的学习基本色彩知识。学生通过对自己作品的展示和互评环节,既运用了知识,又建立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目标:
1、间色的定义:两个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叫间色。认识橙色是如何调配而成的。
2、欣赏以橙色为主的绘画作品,使学生感受到橙色带来的温暖、鲜明的美感。
3、用调配出来的橙色创作一幅画。教学重点:
橙色是如何调配的。教学难点:
用自己调出的橙色绘画。教学准备:
教师:玻璃杯一个、水粉笔、红黄两种颜料、红黄透明塑胶片。学生: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盒、水、水粉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雨过天晴后,天边会出现一道漂亮的什么?(彩虹)见过彩虹吗?它由几种颜色组成?在彩虹中,有三种颜色是最最特别的,你知道是哪三种颜色吗?
1、复习:
师:什么叫原色?原色包括哪几种颜色? 生:红、黄、蓝
师:那三原色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生:三原色这三种颜色是无法用其它颜色调配出来,而他们却能调配出其他颜色。
2、实验:
师:我们要用其中的两种颜色来做一个实验。教师操作:
1、把两张红黄透明塑胶片重合。(优点:快速、直观、重复感受)
2、把红黄两种水粉颜料在水杯中加水混合。
3、师:通过老师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种被调配出来的颜色叫什么?
4、生:橙色。
二、展示交流:
1、师:橙色是如何调配出来的?你知道它属于什么色吗? 生:红+黄=橙
教师出示间色的定义:两个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叫间色。
2、学生实验:
师:用自己颜料盒中的红色和黄色调配出橙色,并画在纸上。(学生把橙色调出来画在纸上)
师:同学之间比较一下颜色有什么不同?你们调配出来的橙色有区别吗?
生:有区别。
师:你们的橙色有什么不同?分组讨论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红色比黄色多调出的橙色偏红,颜色有点深。黄色比红色多调出的橙色偏黄,颜色有点浅。
师总结:多红+少黄=橙色(偏红、颜色深)少红+多黄=橙色(偏黄、颜色浅)无论深浅都属于橙色。
三、感受启发:
1、师:橙色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有哪些物体或场景是橙色的?说一说橙色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
生:橙色的灯光有温暖的感觉,如果胖的人穿黄色的衣服会显得更胖,所以橙色我觉得还有膨胀感……
师:橙色具有给人心理上“暖”的感觉的特性,因此人们把橙色归为“暖色”。有许多的艺术大师也用橙色来表现画面,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板书课题:《橙色的画》)
2、请大家一起欣赏艺术家高加明的农民画《打菜籽》。问:欣赏作品,仔细观察说说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 生:画中画的是丰收的景象,农民在忙碌的打菜籽…… 师:能感受到当时人们的心情吗?你觉得色彩上给你什么感觉? 生:感觉人们的心情是欢快、愉悦的。我看到橙色就觉得是丰收的季节,整个画面明快、温暖让我很舒服。
教师学生共同欣赏大师凡高作品《向日葵》感受画中色彩带来的强烈明亮感和蓬勃的生命力。用色彩表达自己强烈的内心感受是作者作品的最大特色,这幅作品中他通过橙色系列的色彩表达对光明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
PPT出示一些学生作品共同欣赏。
3、教师总结:橙色的画指以橙色为主的画,在这些作品中也有其它色彩出现,如紫、蓝、绿等色彩,这些色彩能使画面产生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丰富。
4、师:你会用你自己调出来的橙色画什么呢?
四、布置作业:
1、利用自己调出的颜色,绘制一幅以橙色为主要颜色的画。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从内容、色彩等方面介绍)
2、学生互评。
3、评优。
六、拓展小结:
1、PPT展示以其它间色为主的绘画作品。
2、让同学们自己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教学反思:
橙色是间色,是由原色红色和黄色相调配成的颜色。这堂课我是以实验的方式解决了学生对橙色是如何产生的问题研究,说一说对橙色的感觉,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并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调出橙色,使学生充分体验橙色的丰富性;最后再用自己调出的橙色画一幅画,学生就不会感到单调了,画面的层次感就更突出了。
《橙色的画》教学设计
《流动的画》说课教案设计 篇10
尊敬的专家、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流动的画》。它是一首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童趣的小诗。诗中,我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大地,美丽的画是流动的,我的情感也随之灵动!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流动的画,热爱祖国。诗歌文质兼美,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很适合儿童欣赏和朗读。
我从三个方面来向大家汇报: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过程。
一、教学理念
根据教材的特点,其字里行间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审美资源。因此,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我把引导学生审美作为重点,把这节语文课上成一堂美的欣赏课。让诗教永驻语文课堂,这就是我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我的想法是:
1、落实读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
2、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为学生创设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丰富情感,陶冶情操。
二、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置教学目标:
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读通、读顺、读美课文,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感悟到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培养语感。
3、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祖国的美好河山。
●教学重点
通过落实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美。
●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整堂课中,力求做到:
(课件显示:过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参与;
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
疑难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究;
朗读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评价;
诗歌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感悟。)
三、教学过程
1、读出诗歌的形,披文入境发现美(课件显示) “读出形”即让学生通过读,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描绘的形象,发现诗歌的美。这个环节通过3步来实施:
●“猜谜激趣,读题质疑”;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观画说景,感自然美”。 上课一开始,我用了一首优美的关于“画”的谜语诗。(课件演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样,紧紧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学习、探究。
接着,让学生通过三次自读(课件显示:一读,自主解决课题质疑;二读,自主合作学习生字;三读,合作探究新的质疑),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
利用课件“活化”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课件演示:车窗外不断变换的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再结合诗歌中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在头脑中唤起诗歌描绘的形象,读出诗歌的“形”。 这个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初步读懂诗歌。
2、读出诗歌的情,情理交融欣赏美 “读出情”即引导学生读出语言蕴涵的情感,由发现美进而到欣赏美,提高了审美的层次。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突破口,让学生主动走向教材。
●首先,让学生“尽情品读,赏自然美”。即引导学生品读诗歌中写景的六个句子。(课件演示)通过对比读、指名读、评价读、挑战读、示范读、配乐读等方式,(课件出示:品读:对比读、自主读、指名读、评价读、挑战读、示范读、配乐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获得美的享受。
●紧接着,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内化文本,说自然美”。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动的画中还会有什么美景?二年级学生的生活感受毕竟有限,我用课件出示田野、果园图,(课件出示:田野、果园图)指导他们模仿课文的句子进行描绘,让“大家都来说流动的画”。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进行口语训练。
●“略读课文,悟人文美”。通过“三读三说”学习诗歌的第二小节,(出示课件:三读三说——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分角色读,说说没读懂什么;集体读,说自己的感想。)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感悟到诗歌中蕴藏的人文美,懂得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此时,学生的理解已经层层深入,能明确地领悟到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蕴美了。
3、读出诗歌的神,导之以行创造美 这个环节里,我再次借助多媒体,通过两个方面和学生一起来感受、学习,引导学生读出语言包含的精髓和言外之意,达到审美的更高境界。
●“广泛阅读,拓展知识”。(出示课件:模拟网站)我试着让学生自主上网,广泛阅读课外资料,更多地了解祖国的壮美山河。通过泛读拓展,“读出神”。
●“感官阅读,延伸情感”。让学生通过课件“饱览祖国美丽河山”,(课件演示:一张中国地图,图上演示从长沙出发的铁轨图,链接著名风景点的美景)又一次让学生从感官上来“阅读“祖国的画,延伸情感。从课内知识自然地拓展到课外生活,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爱,来创造美!
在迷人的风景中,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戛然而止,“课已尽而意无穷”。
总之,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主完成对诗歌的探究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力求在诗歌的教学上有所创新,“让诗教永驻语文课堂”!
【盲童的画教案】推荐阅读:
《弹钢琴的盲童》观后感07-07
弹钢琴的盲童五年级观后感10-11
张贴的画教案05-19
教案2玲玲的画07-12
玲玲的画教案设计07-05
刮出来的画教案05-24
漂浮的画美术教案07-01
教案比赛教案07-28
生活教案教案08-24
劝学公开教案教案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