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教学反思

2024-09-08

大学计算机教学反思(共10篇)

大学计算机教学反思 篇1

小学计算机教学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与普及,信息技术做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必将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让他们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是我们首要探究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多种信息具有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等功能,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各种功能于一身,多媒体课件承载着多种信息,具有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的综合能力,集中了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立体模型等教学媒体的优点,并且具有人机交互的独到之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人类最常用的信息交流手段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的,约占人类信息总量的95%左右,科学家在研究感官与学习、感官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学习效果最佳,对记忆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相同的结论。在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创新地运用电教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极大地满

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才会产生心向往之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学习。

一、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

信息技术不仅是丰富的资源,而且是有力的学习工具,变革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更变革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为学生学习外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师生实现双向对话,学生可听可视,录音跟读,并且反复出现多种教学信息,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信息,反复操练、强化;每位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不受同班学生学习进度影响,主动选取和控制教学信息,自觉反复操练、模仿强化;教师可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个别指导,调控教学,学生愉悦、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媒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软件(程序光盘),选取有关内容加以学习,有的软件还配有游戏式的评价练习,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只要练习过了关,都会给予“你真棒”、“别灰心,再来一次”等相应鼓励性的配音评价。在网络媒介中,信息是共享的,Internet是一个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学生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地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探索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方式,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教学再设计,必

将更新教师教学方式。如今,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数字投影教室、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可以更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做为教师首先应深入完善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演示,能为全体学生的充分感知创设情境,也可以重新组织教学情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为学生形成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容易适应课堂教学中的最常见的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课,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硬件配备不足的学校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一般的教师选用。其次要积极探索和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如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网络进行有效学习。

四、师生互动方式的探索

教师应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积极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活跃师生关系,如通过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点,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作业、批改,采用网上答题释疑形式进行课后辅导等。通过信息技术的共享性特点,在网上开辟“试题下载”、“教案共享”、“在线讨论”等栏目板块,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共享学习成果。随着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进程,课堂教学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SVQ禾苗网站 | 禾苗祝福站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教育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教学不能等同于发展,只

有那些激发学生需要和兴趣学习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将教学内容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教学;只有那些能给学生充裕自主的时空的教学;也只有倡导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大学计算机教学反思 篇2

第一,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校和教师对此课程的重视不够。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其涉足计算机王国的“处女课”, 其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得好坏对以后的发展和工作有直接影响。因此,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 目前一些高校仍把其视为“副科”, 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老师不认真教, 学生不认真学。

第二, 教学方法不适当, 教学效率低。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科学, 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其操作性和实践性。但一些学校和教师还是把它等同于其他课程, 教学与上机 (学校称为“实验课”) 分开, 教师还是按传统的方法备课、授课, 在讲台上讲一些本来非常理论的“操作命令”, 学生在课堂上云里雾里地想象如何操作, 把非常简单的操作知识给抽象化了;上机时, 学生遵照老师布置的上机作业机械地完成交代的任务。凡此种种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限制。

第三, 教学安排不合理, 以我们学校为例, 理论课时40学时, 而上机课时只有18学时, 考试方式守旧, 考题设计不合理。笔试的比重偏大, 上机考试的比重偏小, 导致重理论, 轻实践, 培养出的学生高分低能, 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第四, 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有些来自城市的学生在高中都学过计算机基础课程, 会用Office等软件, 而来自农村的同学没有学过电脑, 有些同学根本没有见过电脑。因此, 应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改革。

首先, 学校和教师应当提高认识, 把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放在同专业课同等的位置。在当今社会,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 在具备良好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应当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因此, 只有学校和教师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放在同专业课同等的位置上, 老师才能教好, 学生才能学好。

其次, 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 高校教师的教育思想获得了很大的解放。但是, 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所具有的不同于一般课程的特点, 传统的教育思想在该课程的教学上具有较大的不适应性, 要提高该课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教育思想必须首先更新。

第一, 作为教师应该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能象传统的教学观念那样, 把教学主要任务放在系统传授知识, 而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启发学生, 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地去学习。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真正能学有所获、劳有所得。

第二, 教师要不断提高创新的意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新生学科, 其内容也在以加速度的态势不断更新与发展。因此, 教师必须时刻更新观念, 在不断发展与丰富自身知识的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求新、求实, 逐渐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 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好的教育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好的教学方法。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 目前一些高校在教学方法上还比较落后, 突出表现为教学方法同该课程的特点不相适应。课程的特点不同, 运用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也不同, 只不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特点更加突出。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 要教授好该门课程, 教师在授课时应当摈弃教学方法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 采取以学生为中心、授课上机合二为一的全新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解惑”, “授业”处于辅助地位。教师对课程的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 学生同时可能跟随老师的步骤操作;对一般性的知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学生按照教材安排自己学习、自己演示、主动掌握, 学生有疑难问题教师现场解答, 共性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统一演示、重点讲解。这样, 教材上抽象的文字和教师枯燥的讲解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独自掌握知识的成就感,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四、逐步实现无纸化考试方式无纸化考试模式是当前计算机考试的首选方式, 无纸化考试不仅能够测试学生对计算机操作和使用Word、Excle、PowerPoint等软件的能力,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目前的教育方式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其作用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更为显著。通过无纸化考试, 不仅能考核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情况, 而且能考验学生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做到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 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效果, 克服传统死记硬背的弊端, 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 有效地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同时操作计算机会增加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无纸化考试系统题库庞大, 覆盖面广, 这势必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无纸化考试, 考卷不再局限于以往的A、B卷, 考题涉及该课程的方方面面, 避免学生只注重某部分知识的学习, 强化了学生对课程的全面理解。由于试题的随机性,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为不同的学生抽取的试题不相同, 这样考试作弊现象就会被杜绝, 使每个学生所完成的试卷都能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 进而会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纸化考试模式提供机器阅卷功能, 不仅能准确、公正地进行阅卷, 而且减轻了教师在阅卷方面的工作量, 教师能迅速掌握学生的成绩和各种汇总数据, 便于教师更好地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五、针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采用在开课前先进行摸底考试, 摸底考试成绩优良者可以免修该课程。这样就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使学生的程度基本保持一致有利于教学。

总之, 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全面改革, 积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为以后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摘要:计算机基础课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 是大学生接触计算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的第一步。但目前一些高校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足, 教学思想、方法、手段落后, 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本文针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论述如何改善和加强该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卢莉.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呼兰师专学报2002.9 (83) .

[2]方芳.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及传统教学的再认识[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7) .

高中计算机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鼓励式学习;学习兴趣;直观教学;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及时解决问题。如,我在给同学介绍键盘时,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他们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的作用,自主学习,协作创新。计算机知识本身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大多学生也都喜欢上信息技術课。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思考,勤于实践,采用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一些知识,从而慢慢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的驾驭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其走向社会这个大舞台奠定了基础。

现代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离不开计算机。不想做新时代文盲的,就好好学习计算机吧!在这样积极热烈的气氛中开课,效果自然不一样。根据学生认知过程提出的学习过程的五个阶段: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从中可见,“疑问”对于获取知识的重要性。

我们的学生心智发展尚未定型,对各种事物特别是新生事物充满好奇,有强烈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工作实际,设计出各种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问题情景。这一系列带有悬念的问题和情境,紧紧扣住了学生兴奋的心弦,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接下来学生就自然积极主动地和我一起去找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如果经常只拿“对的问题”问学生,容易造成学生的习惯性惰性思维,对问题不假思索就回答“对”;而经常设置“错误”问题,那些流于形式答“对”的同学便在其他同学的笑声中幡然醒悟,然后大家一起认真找出错误加以改正,也在无形中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关于教材上的内容不要面面俱到。要留给学生动手尝试的余地,但最好是学生自身就很感兴趣的软件或功能模块,如录音机、图片浏览软件、IE浏览器。

当前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参差不齐。不过相对于前几年来说,有着很大的变化。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可谓是喜忧参半,一方面,基础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掌握上课的内容,同时也能给同学们一些帮助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态度。这地方,我们就要把学生分为两个部分来看了:一部分学生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在他们的眼中,计算机是专业课,是必学的,所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学习比较认真。

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在学术上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事业上要有坚定的敬业精神。要注意计算机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计算机是一门较新的学科,但是就因为它的新导致学科的各方面存在理论不足和没有前人教学经验的弊端,需要学生通过不断实践来掌握,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极高。在实际的高中计算机培训教学内容上,仍存在传播的知识过于抽象,过于注重理论的现象,教学内容枯燥,缺乏实践的问题,学生能力不高,堂氛不活跃,无法激发学生学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计算机培训课程要比英语,数学等主干课程更容易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如果在授课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这就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教学和学习将有很大的帮助,学习兴趣培养出来后学生基本就能掌握好这门课程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老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精心准备好每一次课,设计好自己的教学主题和教学过程,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老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精心的备好每一次课,设计好自己的教学主题和教学过程,用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只有当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时他们才能更主动地去进行学习,才能更容易的接受知识。

我们的学生以前学习成绩差,被家长和老师忽略,造成了自卑的心理,使得他们对自己的价值没有清楚的认识。我们如果这时候不去鼓励他们,激发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和渴望,就不能很好地让我们的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回让自己成才的信心。我们要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进步,发现学生在计算机专业中有特长的一面我们要合理有序的引导他、帮助他进行学习,让他能够及时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鼓励他们去勇敢实现自己的理想。

参考文献:

[1]何东.高中计算机教学.沈阳出版社,2010-07.

[2]林强.计算机教学反思.大连出版社,2008-08.

(作者单位 重庆市武隆县白马中学)

计算机课教学反思 篇4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算机课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计算机课教学反思1

1、明确计算机课与其他公共课的区别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主要强调学生实际上机的操作能力,但学生当中实际水平又有差异。有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某些知识早已掌握,而有的学生却对电脑刚刚接触,了解甚少。这不像其他的公共课程,大家基本都处于同一水平,所以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合理设计教学任务,能涉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

2、要进行合理的任务设计

由于计算机教学以传授实际操作为主,所以教师要针对这个目的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并且这些任务可以被学生所接受。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3、提高学生练习的时间

计算机教学最后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熟练的进行上机操作,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即所谓的“百讲不如一练”。教师可以通过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在操作练习中学会知识,巩固知识。

计算机课教学反思2

一.教学模式

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大体的作法如下:

(一).教学设计

首先认真分析将要讲授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以及重点和难点。接下来设计教学过程(备课)时,关键是设计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的一个或多个“任务”,要求它能基本涵盖教学内容的各个知识点。其中教学目标是设计“任务”的依据,也是课堂小结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高二年级与09培训班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对高二年级的学生首先提出具体的“任务”,让学生来完成这个“任务”,接下来授课紧紧围绕如何完成任务这个中心来展开,从而在任务完成时,教学也在不知不觉中取得预期的目的。而针对09培训班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以学生练习为主,加上我在边上辅导。不管是高二学生还是09培训班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结束之前,一定要留有适当的时间进行知识点回顾和总结。一来可弥补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的缺点——缺少系统性和条理性,二来可弥补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造成的部分学生知识点的疏漏。在具体做法上,根据所学知识的复杂程度可采用口述回顾、画知识结构图等方式。若有可能,也可让学生先试着总结,以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但教师在最后一定要把好关,即把知识点陈述完整。郭永涛

.教学措施

(一)分析讲解与学生模仿操作相接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展示一个已完成的或基本完成的作品并讲解其制作过程,要学生模仿着去做。

比如在对09培训班学生讲五笔打字时先让学生每个人按照字根表把自己的名字先成几个字根,然后把字根化成字母最后在文档中打出自己的名字。

对高二学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先为该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具体的任务如制作贺卡,课堂上通过讲解这张贺卡制作过程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首先,学生们看了我展示的一张精美的贺卡,头脑里会对将学的知识有何实际应用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时候,教师再分析这张贺卡的结构,哪部分是图文框,哪部分是文本框或自选图形,哪些地方可用其它形式替代,哪些地方不能等。通过教师的分析,学生对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等概念就有了直观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再讲解如何利用这些知识修饰、美化贺卡各部分的详细操作方法。由于教师在备课时已做过一遍,对学生可能出错或易混淆的地方心中有了数,教学时,重点突出。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贺卡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教学,学生学得快、记得牢(若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技巧难以独立完成该“任务”,一般采用这种方式)。

(二)。

教师点拨,学生尝试

若学生已有完成该任务的基础知识,可采用这种方式。

例如BASIC语言的特点是容易入门,一开始学生必然对它有浓厚的兴趣。但若按有些教材的顺序,先讲常量、变量、数据类型、输出格式、流程图等一大堆理论,一半教学时间过去了,学生仍未能编出一个像样的实用程序。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若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我们设计了在每堂课内、每个教学单元内、各教学单元之间乃至整个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一般的“任务”都是由教师在课前编好程序,上课时先让学生看到程序的运行结果。然后在教师的点拨下,让学生尝试着编出程序。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可通过阅读教材解决,有的可通过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再稍加点拨指导。

三.检查手法

在考核学生上课听课认真层度上我改变了以往以布置课后作业的作法为查看课堂笔记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做好课堂笔记,每堂课上完了就要求学生把笔记收上来当作是当天的作业进行批改检查。这样既可以防治学生相互间抄作业,也可以促使学生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课。

在做上机练习作业时,是让学生参考着自己的笔记本来完成一项任务,而且也有时间上的限制,作业完成后马上用教学软件的提交作业功能进行提交,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复制同学的作业。因为本教学软件对同一台电脑发送过来的作业会发到同一个文件包中去的。

四.有待改进的地方

1。在以任务形式授课时会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而使授课有点阻碍,有时会耽搁教学预定的时间。

2。以检查笔记形式当作作业会使学生感到有点紧张,部分学生会对计算机产生厌倦感。

计算机课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任务是字符的格式化,这是WORD的第二次课,第一次课通过让学生认识WORD,在WORD当中输入些简单的简单的文本,让学生有对WORD这个软件有个初步的认识。WORD的字符格式化主要是对WORD中的文字进行美化操作,这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在WORD中对文字的字体,字号,字符修饰;接下去是提高部分,字符的其他格式,字符间距和位置,首字下沉,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练习的当中产生一个问题,相同的操作用一个格式刷的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这次课我在教学的时候注意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多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中体会掌握WORD字符格式化的一些基本技巧。在第一节课时让学生在WORD当中自行输入一篇文档,让学生体会一下在WORD中输入文字的基本操作,这篇文档作为第二节课上课练习的材料,在第一次讲解字符格式化的时候,让学生自行操作,然后不保存,重新打开,第二次让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再用到这个资料,达到重复利用。

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

1、每节课上课之前,只要学生上次课有作业,我都会及时反馈,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表扬的同学加分,批评的同学扣分,都记录在学生的平时成绩当中,以此引起学生对作业情况的重视;

2、老师讲解和学生演示结合的比较好,让学生能比较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3、以课本为本,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自我操作,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任务设置的比较好;

4、最后让小组长对本组不会做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值得改进的地方:

1、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没培训好,上课之前应该强调学生静下来,打打字,这个以后要加强;

2、可能对整堂课的驾驭能力不够,本节课的重点没有明确,没有讲清楚;

3、课堂内容安排的有些多,有些任务没法按设想要求完成。

计算机课教学反思4

小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计算机学科教学应在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很多中小学已开设计算机课程,但对于这门特殊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还没有固定的模式。

一、激趣。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尽可能的采用精美活泼的界面,生动形象的内容,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注意力方向、注意力保持程度、思维方式、动手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充分运用色彩、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表现手段,来展现事实,再现情境,提供模仿,引起注意。最好利用投影机、实物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利用大屏幕进行旧知识的复习,展现新知识的功能,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次潮。

二、讲解。

利用激趣中的高潮,紧接着讲解新知识,这时的讲解如画龙点睛,学生听的仔细、认真,将会很容易的接受新知识。再如在讲解认识计算机时,可以在机房内对计算机的几个部分进行简单的介绍,学生根据所看到的实物就会很容易的认识计算机。同样在键盘操作与指法练习当中也可以进行精辟的讲解,主要讲一下如何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为以后的练习打好基础,把握正确的方向。

三、练习。

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练习要丰富多采,重点在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应用。练习可以采用游戏练习、创新练习、自主练习等形式。例如在讲解键盘操作中的指法练习时,可以使用游戏练习法进行指法训练,不但能随时显示击键的正误和速度,还能指出哪些键成绩差,并把练习的成绩保存起来,这样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情况,从而使练习更有针对性。小学生就会象玩电子游戏机一样的着迷,学习兴趣极大,这样做就会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如在讲解电子报刊的排版编辑时,可采用自主练习法。在讲解完新知识后让学生写作文,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练习输入作文并排版,通过这样的自主性练习,学生体会到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和用途,感到有用武之地,从而学习兴趣就会大增。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文章的写作水平,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四、展示。

作品展示是计算机课堂中的必备环节,它不仅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身心发展方面还没有定型,有喜欢被表扬的心态。它们学习某一知识,总希望看到自己的成绩,特别是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将激励它们树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例如在教学汉字输入或画图以后,让学生写作文或画画,然后选出范文或范画进行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使这些同学感到自己的成绩得到了肯定和赞扬,同时也使其他同学羡慕的不得了,掀起学生们学习的第二次高潮,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作品展示的同时也要利用夸奖的语言,激发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诸如:“你的作文排版真美观,快成了专业的了”、“你画的好”、“你的指法练的真好”、“你击键真准确”、“你的汉字输入的真快”等等。同学们的成绩得到教师的承认、肯定和赞扬,学习起来就会信心百倍,兴致盎然。

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激趣、讲解、练习、展示这四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后者以前者为基础,环环相扣,密不可分。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样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非常实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计算机教育将逐步成为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当中的一朵奇葩。

计算机课教学反思5

电脑绘画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绘画艺术。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基本特点,如构图、造 型、着色等;另一方面,它具有传统绘画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包括专业基础较弱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创作出很炫的电脑作品。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实际的动手和操作是学生的学习根本。加之 Photoshop 在社会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在教学中强调实际操作,只有学生脚踏实地会使用Photoshop, 并通过Photoshop 解决未来工作中的实用问题,才能说明学生对Photoshop 有一定的了解。根据以往我在社会工作中的经验和得失,尽量使学生避免不切实际的理论主义,强调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学生真正的从实际工作出发,进入到课题中的学习。Photoshop 运用最为广泛的是图像的处理,大都是图像的.调整和图像创作以及设计。今年我带的是大专的photoshop 课,根据学生的这一兴趣特点,下面我就我上的一节电脑绘画课进行了教学反思:

一、教学思路

1. 关于基础知识与实践的认识

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本人认为基础技能知识可以从实际的案例与课题中掌握,从实际中学习基础知识是又快又好的方法,基础技能又需要靠实践的积累。一旦基础技能掌握,对于实际操作Photoshop 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又可以要将学习到的知识很好的纳入到实践工作中去,而基础知识的掌握离不开实践操作,没有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又是空中楼阁。通过教学,严格贯彻基础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2. 教学思路

通过基础知识与实践的认识,在教学中我将Photoshop 分为了三个部分:

⑴ 基础技能部分

该部分内容枯燥,每一个功能键,对话框,菜单命令中的详细参数以及快捷键的使用都应该详细掌握。加强学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灵活运用这些命令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可以将这些命令举一反三,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相同的问题,是教学中的目的。另外,快捷键掌握的熟练程度,也是学生们成为Photoshop 高手的必由之路。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遵循从实际中学习基础知识的原则,在掌握这些技能的时候,应把握教学的进度,力求能够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掌握熟练每一个功能键参数及命令的使用。第二阶段在学习完基础技能知识后,给出基本的学习案例,通过案例来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例如:在学习Photoshop 的选择框的集合知识中,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集的快捷键和基本参数的使用后,通过一个简单的制作八卦1 案例将这些知识串起来,通过综合运用来巩固知识。第二阶段的学习还是在老师一步步的讲授下学习的,那么到了第三个阶段则是完全由学生进行创作和设计,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布置一个题目,例如针对选区框集合练习,可以让学生创作卡通人物,并且完全运用学过的选区框集合练习来制作。这样,学生就可以完全掌握该部分内容,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⑵综合运用阶段

经过基础技能知识阶段的学习后,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琐碎,该阶段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将繁琐的知识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学生通过学习

二、着重运用“重基础、抓技能”的教学方法

好的课题有了,同学们也兴趣盎然,此时教师必须趁势加强基础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工具和命令的使用,在不经意中让学生学到知识。

在教学中,我采用“一示范、二练习、三创作,四欣赏”的阶梯教学法。“示范”是指教师利用教学软件演示作品的过程,同时讲解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练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模仿制作。“创作”就是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过的工具进行作品创意,制作出组合。“欣赏”是指让学生观看并思考教师精心准备的作品或素材;

通过这四步阶梯式的教学实践,使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掌握一些技能、技巧,更能使学生的兴趣倍增。学生掌握了技能技巧,贵在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举一反三,不断创新。

三、不断激励学生,使学生有成就感、有创作欲

电脑绘画与美术课的绘画有所不同。例如美术课上的素描画,要画一幅需要很长时间,可在电脑上只要点击素描特效工具,即可轻松完成。在这里,学生较容易获得成功。为此,教师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接受能力强、创作思维敏捷的学生可引导向美术技能方面深入钻研,对能力一般的学生应加强基础训练。用photoshop 制作台历这一堂课下来,看到同学们对着自己的作品兴奋不已时,我便会及时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转播功能,让全班同学都来欣赏、点评;有些内容丰富、有创新的作品,我就重点多做讲解和点评,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这样不但能对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更能激励更多学生的创作欲望

总之通过这节电脑绘画的学习,使同学们的审美情趣、绘画能力、创新精神都得到了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

1、课应该再上的快乐一些,让学生们在一个更为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因此,就更应该加强师生互动的环节。

计算机课教学反思 篇5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主要强调学生实际上机的操作能力,但学生当中实际水平又有差异。有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某些知识早已掌握,而有的学生却对电脑刚刚接触,了解甚少。这不像其他的公共课程,大家基本都处于同一水平,所以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合理设计教学任务,能涉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

2 、要进行合理的任务设计

由于计算机教学以传授实际操作为主,所以教师要针对这个目的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并且这些任务可以被学生所接受。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3 、提高学生练习的时间

《认识计算机》教学反思1 篇6

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信息技术是陌生而吸引人的,大多数小朋友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电脑,就是玩游戏。所以正确引导这些小朋友去初步接触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故此,在第一堂信息技术课要使学生明确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学习任务、学习目的是什么,怎样学好信息技术等问题。此后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提出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可以将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同时注意将任务简化,同时将学生任务简化为基础与技巧两部分,便于让学生抓住重点,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例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一课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先读一些少年电脑报上的科幻文章吸引他们,再讲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吸引学生。接下来就开始讲计算机的组成了。首先提问:人是怎样处理问题的?然后在黑板上写“2 + 3 = ”这道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我又读“2加3等于几?”,你又是怎样知道的呢?告诉学生:1.通过自己的耳朵、眼睛将信息输入给大脑;2.通过自己记忆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3.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同样计算机也是这样工作的。这时马上有学生举手问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告诉学生: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用键盘和鼠标把信息输到计算机内,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大脑就是记忆运算部件,也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最后的运算结果就通过显示器(形状象电视机)和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

 

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反思 篇7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反思与改革

当前, 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 导致了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生产技术的不断变革, 同时对在校学生的知识结构组成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在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中表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地位, 在成为文明时代发展工具的同时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也形成了很大的影响。目前, 计算机在各个行业中的渗透越来越广泛, 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也成为当今人才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备基本素质。由于我国计算机教育起步较晚, 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计算机教育教学仍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对这些不足之处充分认识并反思, 从而找出能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的策略与改革建议。

反思性教学是对新课改提出的挑战, 同时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要求, 对学生的培养也有重要的作用,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反思中, 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计算机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 认识到对这种现状反思和改革的紧迫性, 并积极的对其进行研究探讨, 为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作出贡献。

一、计算机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以及学校教育的滞后性, 使计算机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情况并不乐观, 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的投入与关注力度欠缺

近年学习计算机是一大热门, 但是教学情况却不理想, 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很严峻, 具体分析下学校有很大的责任, 学校对计算机教育的投入与关注力度欠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对教学硬件的投入上不足, 使学生缺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 造成了毕业学生在要求较高的企业应聘中处于被动地位;其次是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上重视不够, 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对计算机教师的知识构成也形成了很大的挑战, 作为课堂灵魂的教师如果知识得不到更新, 对学生的教育也会造成阻碍作用。

2、教材陈旧与课程设置有待改革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中, 教材陈旧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教材的陈旧是学生学习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应引起足够重视。在中等职业学校中, 计算机教学主要以知识与理论为主, 在课程设置中忽略了对职业素质培养的相关课程设置, 而如今高科技犯罪已经逐渐被社会和政府部门重视, 忽略在计算机教育中的职业素质培养对学生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都会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

3、学生的学习起点偏低以及就业形势严峻

高校的扩招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近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如学生综合素质和知识储备量方面明显偏低, 这就对计算机教育造成了挑战, 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上难度较大也主要是由于学习起点偏低, 对计算机专业知识接触过少;另外从就业形势上看并不乐观, 许多学生的就业存在岗位难找、待遇不高的现状, 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反思与改革的必要性

基于计算机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发现计算机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得到深化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主要体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两方面。

1、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当前学校中的学生是以后社会发展的主要生产力, 社会中各个行业的迅速发展要求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趋向科技化, 企业对人才在计算机方面掌握的知识程度要求越来越高, 因而深化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 改革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是刻不容缓的。

2、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要求

在当今社会, 计算机技术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一项重要素质, 计算机科学及其应用也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政治、经济以及生活、娱乐等方面都可以看到计算机技术极其应用带来的影响,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可以使在校学生在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之前掌握一门技术, 所以, 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进行改革和深化是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要求。

三、对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的反思及改革建议

通过认识计算机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以及对其改革的迫切性,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学校应该如何支持计算机教学

学校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应当起到主要作用, 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展开工作:首先应当加大对计算机教学硬件的投入, 学校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意识, 推动学生在充分掌握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与实践结合, 使其专业素质得到质的提升;其次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 使教师的知识得到更新, 以教师为主导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师的业务素质考评上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督促教师素质的提升。

2、如何解决教材与课程设置的问题

教育部门要树立更新教材、保证使学生知识符合时代发展的意识, 建立反馈机制, 支持学校与教师对教材的应用以及建议的提出, 确保充分了解教材的使用效果;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强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使学生在具有优良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与思想素质,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更好的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 从学校、教育部门以及教师素质等方面入手对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进行改革创新, 不仅对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具有积极意义并且能够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推动作用, 同时对信息科技以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晓英:《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激励机制的探讨》, 《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3) :85-86。

对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反思 篇8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一、注重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培养的目标是技术型人才,理

论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实践服务,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积累经验,以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实现目标。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就是以全国计算机及等级考试为目标的教学。

二、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创新性思维活跃,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复杂过程,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和谐的共鸣,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在备课中的备学生这一步应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必须对一节课全盘考虑,做好安排,诸如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学,哪些问题由教师启发学生独立解答等等。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们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教师从预习出发,引出所要学习的新内容,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和自学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发挥出极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四、注重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地位;实施教学民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求知欲,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内外结合,培养自学能力等,为学生学会学习创造良机,把计算机教学的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课堂能够活起来,让学生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课堂上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极浓,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能力,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能力,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在大中专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在计算机教学开始时,就让他们在业余时间不断积累有关计算机的各种知识,到对计算机了解到一定程度时,我把他们积累的各种知识,定期举办成一个展览会,让学生在这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

2.我在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教学中,把简单的电子文稿的演示逐渐转入电子动画的创作,让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电子绘画、电子音乐进行创作,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定期为学生展示他们的动画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

3.我把简单易学的电脑图片处理软件和传统的摄影相结合,开设电脑摄影课外兴趣小组,把电脑引入摄影的后期制作,对照片进行再加工,结果学生创作出生动活泼的电脑作品,有时能把自己的照片处理得跟明星照一样,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4.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扩大了学习、讨论和交流的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会学生使用网络,就是教会学生掌握21世纪信息化社会生存的手段。自从我校开设了网络知识课后,使学生的眼界大开,激发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他们都迫不及待地上网,根据兴趣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甚至有些学生还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浏览学校的主页,或用电子邮件写信。许多学生还教会家里的老人上网,给他们远方的亲友发送电子

邮件。

以上只是我平时教学的几点反思,计算机教学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教法产生,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将深入其他学科当中,信息技术教育必将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老师教学总结与反思 篇9

本学期,本人担任了我院14计网班《C#程序设计》、建筑学院15工程造价2班/15建工班《计算机应用基础》、经贸学院15物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量圆满完成。在以上几门课程的教学中,本人均能按照学校要求,认真、严格实施各项教学环节。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主要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以上几门课程的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通过在机房的理实一体化的边学边练,很快就掌握了本节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学习环境,保持良好学习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为保持学生学习情趣,我采用了鼓励和诱导相结合的方法,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像15工程造价2班与建工班是合班上课,学生在五十人左右,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生教生”的教学方法。我让几位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 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采用“大案例统一课程加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在以上三门课程的教学中,均按照开学备课时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利用项目+任务驱动的方法完成整门课程的教学。比如,《C#程序设计》课程中,以一个“网上书店”为例,统一整个教学情境,将各知识点分割成若干个项目任务,学生在这个情境下,完成C#桌面程序开发的学习。

四、尚需努力方向:

1、就进一步加强自身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学习上再多一些兴趣;

3、加强机房纪律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机房中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也要按规定相关机房管理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使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反思 篇10

一、思想认识上的反思

教育理论决定教育行为,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技术辅助教学问题上也是如此。因此,我们首先要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

⑴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是“花架子”,它可有可无,可用可不用。如果上面有人来进行教学检查,或是参加各种教学竞赛,教师们就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上课,犹如表演节目,特别是一些老教师,一时半载还很难适应多媒体上课,因此一个学期很难用上几次计算机,在科技和教育迅速发展并相互结合的今天,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时代的要求。中学历史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课堂上面对的是成长的青少年学生,而历史的博大精深,继承又发展,包罗万象,且不可再现的特点,使我们一节课45分钟提供给学生的历史资料或历史问题是非常有限的,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其中一个必然的选择,它可以再现历史现象,增强历史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历史课的活跃性和师生的互动性,可以大量补充与教材有关的历史资料,加大课堂容量,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增强历史课的渗透性和开放性,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角色转换,增强历史课堂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可见,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辅助中学历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独特的优势,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并非是可有可无。

⑵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万能的法宝”,它可以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科学技术虽然日新月异,但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日益推广的今天,我们尤其要防止踏入技术万能的误区。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运用,要根据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因素恰当选择,并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有机结合。只有使用得当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否则,最终可能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有的教师认为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多多益善。这就违背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衷,从而步入到一个新的误区。

⑶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教学,将削弱甚至取代教师的作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是一场教育教学的革命,因此,必将带来一系列的新变化,特别是教师脚色的转换。传统的历史教师靠一张嘴,一枝粉笔,重在“教”,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的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网络等媒体将与教师共享知识传递的权威。但是,计算机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老师的角色和功能,而且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如何“抛砖引玉”更显重要。是任何现代化机器设备所不能取代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教材出理上的反思

教材是每一个教师备课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在上课前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材,补充资料,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是如此。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有的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对教材的处理和素材的选择存在着三种倾向:

⑴舍弃教科书,一味追求课外的“新史料”。例如有的教师在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去查找课本上沒有的历史资料,影视音像,反而忽略了教课书上本来就有的一些重要的资料,这不仅浪费了教师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脱离了课本,偏离了课程标准,不利于学生对教材的领会和把握,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处理好课本资料与课外资料的关系,紧紧围绕课本去精选课外资料,而不能贪多求新,舍本逐末。

⑵偏离重难点,过分強调课堂“大容量”。例如,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和大容量,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的快捷特点,弃教学的重点难点于不顾,拼命地搜集和使用资料,一堂课“电灌”下来,教学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但学生并不知道哪些内容与教材有关,真正了解和掌握的却很少,重点难点也没有突破,课堂大容量却导致学生的低效益。因此,我们要根据课本的重点难点选取适当资料,并应注重适当,有度和高效。

⑶缺乏实效性,过于突出课件的`“时髦感”,一个好的课件,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下,因该文字取舍精当,动画清晰和谐,音乐优美,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而我所见到的一些多媒体课件,虽然不乏优秀者,但有的为追求时髦和前卫,文字资料,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一齐上,一堂课“演”下来,学生或兴奋过度,或疲劳不堪,对本课内容及内在的逻辑联系却不得要领,结果是事倍功半;有的图文花俏、音乐夸张、色彩过于华丽,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结果也是事与愿违,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法运用上的反思

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任何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都各有其长短,任何一堂课的教法也不是单一和僵化的。在中学历史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我们要防止:

⑴邯郸学步丢弃传统。我们对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应该继承发扬并加以创新,不能因引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而邯郸学步、数典忘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辅助作用,教师富有艺术的美丽的教学语言可激发学生的情感,系统优美的板书能帮助学生提炼史料,适时巧妙的启发诱导可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因此,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的多媒体计算技术应巧妙结合,有机统一,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⑵重形象直观,轻抽象概括。直观性是历史教学的原则之一,也是多媒体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个原则的贯彻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在加强历史教学直观性的同时,教师应如何配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分析综合,如何对形象的直观的历史现象进行抽象和概括,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要传播信息,还要善于整理、加工和诠译信息,在图文演示和教师讲述有机结合中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掌握历史发展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上一篇:过程参数课后习题答案下一篇:坚持四个注重提升政务水平